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文化资源学论文8000字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8-30 07:28:33

文化资源学论文8000字怎么写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为研究对象,对其特色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利于今后本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关键词 武当山 世界文化遗产 特色旅游资源道教1 引言旅游资源是—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但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往往还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特色旅游资源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业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武当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武当山旅游资源开发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迄今为止,海内外学者已从多角度对武当山进行过研究:如王光德、杨立志(1993)对武当道教渊源及发展的研究;刘守华(1991,2001)、李征康(2001,2003)对武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曹本治(1993)、蒲卓强(1993,2001)对武当道教音乐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学者对武当建筑、历史等方面进行的专题性研究。从特色旅游资源角度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冀群风(2001)、廖兆光(2002)在对武当山旅游发展研究,李程(2002)对武当山人文旅游资源的分析中有所涉及。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凡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区域性等特征突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和事物。本文依据上述特性,尝试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归纳。2 独树一帜的道教文化——武当山最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2.1武当山道教——中国道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1918),它在中国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时达到鼎盛:先后被皇帝封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于五岳,被尊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雄镇打岳而祀超百代”。武当山成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领域中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影响深远,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2武当山道教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奇迹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规模宏伟,工程浩大。明朝政府“南修武当,北修故宫”大兴土木,先后动用了30万工匠,历时12年来修建武当宫观,建成9宫,9观,36庵堂、73岩庙的大规模的道教建筑群,成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统治的重要场所。经过后来的不断扩展,武当山共达到2万多间庙宇,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伟场面。选址独特,布局巧妙。武当山建筑选址融合“阴阳典术”的道家思想、中国古代“风水术”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话,并严格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布局方面,武当山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处处结合自然环境,巧妙利用峰峦岩涧和奇峭幽壑,建设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体的原始风貌。武当建筑群的中心位于天柱峰顶的金殿,处于全山各悬崖绝壁的八大宫为主体,众多的庵堂神祠自成体系分布在主体建筑的周围,庞大建筑群与群山和谐地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总体规划严密,建筑技艺高超,工艺精湛。规模宏大的武当建筑群采取了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总体规划十分严密,在建筑技艺和建筑美学上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体现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这里有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金殿”,被喻为“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明珠”,其焊接和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此外如“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转身殿”等也都体现出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武当道教建筑被喻为“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张金阙琳宫之胜,亦环宇所无”(见明代张开东《大岳赋并序》)。1982年国务院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称武当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3名扬四海、自成一派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由武当山著名的道士张三丰创建,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武当武术自成一派,被称为“内家拳派”,它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内家功”。武当武术深受道教思想影响,提倡心性修养、武德修养,注重内涵与修身养性。武当功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如今武当拳、太极拳、太极剑已是闻名天下,深受民众的喜爱。4仙乐神韵——武当道教音乐武当道教音乐又称武当道乐,是中国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乐是道士们念经和进行法事活动时表演的,由于历史及所处地域等原因,武当道乐内涵极为丰富:虽属地方道乐,但却有着宫廷音乐的庄严典雅;一方面难袭了远古巫观乐舞传统及先秦的民俗祭神音乐,另一方面又吸纳了大量地方民间音乐元素;除本地外,周边地域的音乐也对其产生着影响,如“秦音楚声”、“秦腔豫调”、“楚韵汉凋”;既有长期历史传承又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的道乐,最终形成南北交融,以道为主,同时兼有佛乐和儒乐旋律的道教音乐,被称为武当仙乐神韵,武当韵,悦耳动听,它是武当山宗教文化遗产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3优美的自然风光——武当山不容忽视的特色旅游资源武当山虽以“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但与其人文资源相比,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也毫不逊色。自古以来武当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就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道教修练者、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和隐士们。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盛赞武当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认为“玄岳出五岳上”,这里还有着“顶镇乾坤举世无双胜境,峰凌霄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喻。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为“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海拨高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如擎天一柱,拔地冲霄,周围有七十二峰拱立,二十四涧环流,形成天柱峰如一座巨大的神龟,座落在群山之颠,其余诸峰均俯身颔首朝向主峰的“万山来朝”奇观。联合国赴武当山专家考察组官员们也盛赞武当山美丽的自然风貌,武当山自然景观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台”等之称,均各具特色,风光优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武当山珍贵的特色旅游资源武当山地区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史前文物。从目前巳出土恐龙蛋化石、海洋上脊椎动物化石、古猿颅骨化石、猿人牙齿化石看,这里曾是人类祖先的栖息地之一,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武当山地区曾是楚国早年国都所在地,秦汉以来历朝历代均有建制及发展,悠久的历史为本地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道教文物最为丰富,有我国道教文物宝库之誉。5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武当山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武当山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中药材,是我国现存野生药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初步确定武当山现有野生药材617种。早在魏晋南北朝即有隐士在此采药修炼,唐宋以后更是络绎不绝。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长期在武当采药,据统计《本草纲目》中有400余种药材取自武当山。俗话说“十道九医”,道教素有重视医药学研究的传统,结合其博大精深的道教养生文化,与现代旅游开发的健康理念正相一致,药用植物资源无疑是武当山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6多彩的民俗文化——武当山极具开发潜力的特色旅游资源武当山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本地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中以道教气息浓郁的民俗文化为特征:如武当信仰民俗、大法会、罗天大醮、进香、斋膳禁忌等习俗;如三月三、九月九等与道教信仰密切相关的游艺节日民俗。这里还留存着许多历代高道、帝王将相、社会名人等与武当山的传说故事,如著名的“铁杵磨针”、“太子读书”等,以及大量描绘武当山的诗词、歌、赋、游记、小说等文学资源。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如历代朝廷的扶持及明代大修武当等事件,均直接导致部分宫廷民俗文化与来自全国不同源流的民俗文化同聚于武当,与本地民俗文化碰撞、相融,加之此地处于秦楚交界的“朝秦暮楚”之地,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交汇处,历史文化渊流巳呈多元化,所以武当民俗文化还表现出来源广泛、南北相融、多姿多彩的显著特点。7 结论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特色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的特色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特异性突出,除却传统的道教文化资源外,本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特色也十分鲜明,极具开发价值。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的认识,对今后本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认识武当山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内涵,才能更好地在进—步的旅游开发中挖掘特色,发挥特色,使其更好地为旅游业服务,也才能在旅游资源保护中做到针对性强、有实效的保护。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摘要: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是农村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小学;教与学;构建  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导演、导游、导师”三维角色三种境界,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1.创设情景  (1)迁移学习。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学法的铺垫。 (2)情景引入。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实例、游戏、故事等引入。  2.提出问题  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构建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多种探究性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可分三步:  1.独立探究。采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尝试的材料(自学课文、操作演示、动笔练习等)和尝试思考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尝试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做到边尝试、边思考,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生尝试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  2.合作探究。采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讨论;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新课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启发思维的关键或在尝试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质疑;学生在讨论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发现知识。学生经过尝试、讨论试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归纳构建;发现学习规律,概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这是检测巩固运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环节。  1.尝试。这是检测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掌握学法和运用学法的尝试;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  练习要环绕目标,突出重点,有基本练习、综合或专项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练习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评价。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批、互评、互议,评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过师生互评,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3.总结。一方面让学生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深化作简明提示。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域,为我们提拱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针对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就是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德育的各项措施。我们以“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的内容开展了,少先队、团队演讲比赛活动;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为主题连续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尊重自然,强化和谐”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爱护、保护环境与自,身文明修养相结合,开展了从我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动;以“珍爱生命,遵守交规”为主题,开展了尊重社会,强化规则意识的话动;以”诚信、助人、尊师、兴教”为主题,开展了每学期四次的团队观摩话动。我们还特别重视新生人学、新队员宣誓、校园每日常规、毕业文明离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1.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若要教学打动每个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3.给学生尝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自主尝试、实践探究中形成的。从模仿到探究到创造,逐步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向一自学—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内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会尝试到敢于尝试到乐于尝试到善于尝试,形成了自主意识、强化了探究意识,提高了受挫意识,进发了成功意识。  给学生创造的天地。课堂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但是学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师、怕提问、怕学生。应该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有体现出这种“不怕”的精神,才能显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学、敢问、敢拼、敢和教师争辩,才能创造出一堂好课,才能实现孩子真正的发展目标。树立我能、我会、我棒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三)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加大学校教育合力  由于农村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经济、文化的不平衡,积极探索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1.校内资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师、一块奖牌、一件作品、一项工程……”,若将这些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2.乡土教材。“民俗民风、乡土文化、特色产业、人才人力……”,不仅是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它既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又能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乐意接受。  3.家长交流。“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咨询活动……”,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怪有人说家长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4.学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团徽下的宣誓、板报专栏、校规校训”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劳动之艰辛,亲历知识的需求,触动求知的欲望。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启智、健体”的高尚品质教育。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很多农村学校、教师习惯于大考、小考后把成绩公布于众,然后仔细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这种做法偶尔为之,可能会给学生适度的压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但频繁用这种手段,甚至将之作为控制、刺激学生的有力武器,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长期如此,将破坏学校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生活在焦虑和压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对排名靠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教育无小事,采取任何教育措施,都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利益。我们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了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对待;对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结果。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独到见解的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阅读资料、师生交流诸多方面得到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四、多种途径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  (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的发展  农村学校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在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均摊给各个学校;只能是杯水车薪。推进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资才能见效,而集中投资的前提必须是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不足百名师生的“袖珍学校”,集中力量和资金建设示范化学校,因地制宜抓好“计算机、闭路电视、广播”三网合一的“乡镇网”及各个学校的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农村“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偏多,素质偏低,观念相对落后,教法相对陈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建好农村学校卫星网这一“天网”和互联网这一“地网”的同时,还要加强“人网”的建设。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轮流任教、城镇教师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共享“人网”资源;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四是加强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功素质;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利用农村独特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农村进行新课程改革,环境、设施等并非课改教师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无缺。然而,没有活动场地、没有专业教室……,时刻困扰着课改的如期进行,作为课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农村那些平凡朴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诸如踢毽子、打沙包;荡秋千、促泥鳅、扭秧歌、舞龙灯等活动;都对学生的自主参与、群体合作、情趣爱好、创新思维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引导得当,并加以创新改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忽视校本教研,盛行分数管理。为了扭转这种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的被动局面,必须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为主,通过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协作尝试、说课评课、案例评选、探究创新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五)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强化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  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诚邀家长与课改同行。无论是实施课改年级的教师还是其他年级的教师,都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举行家长开放日、开放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纵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平等对话。在对话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六)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鼓励学校、家长、社区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课改文化氛围。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 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 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论文正文(1) 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 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论文装订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

文化资源学论文8000字怎么写的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令亿万中华儿女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中华文明历经数千载,经历多次朝代更迭和外族入侵,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饱经沧桑,虽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地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下面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篇,供大家借鉴参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论文第一篇:新媒体环境下汉中传统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化探析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探索新媒体技术支持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本文以汉中地区为切入点,借助新媒体技术,探讨汉中历史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化与传承的问题。分析汉中地区的经典成语故事、古代文学作品、传统戏剧、以及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创新与传播,探索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与传承,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公众的民族情怀与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 中国传统文化; 汉中历史文化遗产; 现代化转化与传承;  1 研究背景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其意义就在于对传统文化进行新时期背景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证明:人们只有在已有的传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传统和传统文化才能承承相因、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发扬光大。”[1]“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传统文化是人民辛勤工作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必须从历史的延续和文化发展的继承出发,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进行创新。”[2]因此,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化,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同时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一种使命。  新媒体是一种新生的媒体形式,它是继传统的报刊、广播、户外、电视后出现的“第五媒体”。其功能强大,主要借助于当今发达且成熟的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移动网络、区域无线网等技术渠道以及互联网、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的终端,实现海量信息资讯和娱乐体系的在线共享。新媒体技术使得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接收者实现了平等和对等,人们既可以发布和传播信息,也可以接收和享用信息,并与周围的人和事物以及世界实现互动。“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3]新时期,保护和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历史性任务。将新媒体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结合起来,使得两者相辅相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2 汉中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简介  “截止到2011年6月,汉中已经拥有国家级名录6项,省级名录39项,市级名录59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广泛,种类多样,既有体现历史文化的故事传说及民间戏曲,又有贴近百姓生活的各种民俗活动。”[4]其中比较知名的有蔡伦造纸传说、洋县佛教音乐、镇巴民歌、汉调桄桄、洋县架花焰火技艺、洋县悬台社火等,两汉三国时期遗存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丰富了汉中的地方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急需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进行现代转换与传承。  3 汉中地方传统文化新媒体形式的现代转化与传承  (1)汉中经典成语故事及传说新媒体形式的转化与传承。成语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一页。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包含着一段令人回味的历史烟云,其中蕴含着很丰富的人文哲理与生活经验。汉中历史悠久,两汉三国历史文化比较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流传下了许多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及历史传说,比如,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张骞故事传说、廉泉让水、褒姒传说等。对经典成语故事及传说进行整理和编排,标注拼音,制作成为电子书样式,并配上真人语音以及名家讲读的音频;还可制作成幻灯片PPT的形式,配上相应的图片,如果条件允许则可使用GIF动态图片,这样更具吸引力。此外,将文化典故以动画的方式进行呈现,或制作音频节目,将文本转化为音视频以满足受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借助手机APP在线功能推广和宣传,实现文化的活态传承。  (2)汉中地区传统手工技艺新媒体形式的转化与传承。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工艺与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工具与材料,人们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和认识,以相对稳定的造型、图式、技艺和文化等要素凝结在器物之中。[5]中国传统工艺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由于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氛围,汉中本地保留下来了一些传统的手工技艺,例如,汉中面皮的制作技艺、蔡伦造纸工艺、汉中张氏摩崖石刻拓印技艺、洋县蓑衣编制技艺、城固泥塑、洋县架火烟花、谢村黄酒酿造技艺、西乡松花蛋制作技艺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地方手工技艺急需得到关注和保护。在今天这个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大众传媒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可以借助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来进行宣传与推广,使传统技艺能够被广大的人们所认知和了解。  因此,对汉中本土传统手工技艺进行视频加工,将诸如蔡伦造纸技艺、汉中面皮、谢村黄酒的制作过程完整的拍摄记录下来,对其中的加工环节进行细致和完美的展现,能够引发受众的感知欲和好奇心。通过拍摄纪录片或微电影形式,配以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让观众在观赏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与放松,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3)汉中传统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新媒体形式的转化与传承。历经千秋的历史典故,家喻户晓的民俗活动,见证了汉中地区历史的进步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开放,相比陕南地区其他区域所特有的自然风光,汉中地区的民俗文化更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是汉中的民俗文化,即在汉中境内的民间地区所形成和保留下来的民间艺术,例如汉调桄桄、镇巴民歌、洋县佛教音乐、端公戏等。进行新媒体形式的转化,可以请一些老艺人和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民间艺术家进行现场演绎,通过现场录制和后期制作的方式形成音视频作品,通过各大视频媒体以及网络平台进行投送,也可以由当地政府着手操作,在地方台以及各大公共场所的LED屏幕上进行滚动循环播放。  其次是汉中的民俗活动,汉中的民俗活动多种多样、种类丰富,如南郑协税社火高跷、南郑新集采莲船表演、略阳羌族羊皮鼓舞、洋县杖头木偶戏、洋县悬台社火、老君庙会、春官说春发放春贴、勉县武侯墓清明祭祀活动等。这些精彩纷呈的传统民俗活动展示了汉中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要对其进行新媒体形式的转化与传播,可以借助一些官方和非官方网络进行传播,充分挖掘民间传播的力度。例如,可以邀请知名视频网站的主播,比如哔哩哔哩、Ac Fun、斗鱼、抖音等,现场参与活动并进行实时直播与互动,借助主播个人的影响力和自媒体视频平台的强大扩散力,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汉中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此外,借助微信,建立汉中民俗活动的公益性宣传公众号,向广大的在线用户进行推送,有一定的宣传与展示效果。  (4)VR技术与汉中文化旅游景点的线上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能使用户沉浸到环境中。  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还拥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即各种文化旅游景点。其中,两汉三国时期的石门栈道、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武侯墓、张良庙等。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聘请专业的技术团队,对这些文化旅游景点进行精准的测绘,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3D立体建模,建立线上文化博物馆。还可在城市内的各大公共场所建立市文化旅游景点的VR体验馆,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不用亲临景区,借助VR设备,进行在线漫游,体验立体沉浸式虚拟游览,并能与景点内的物体进行互动,从而获得立体式全感官的综合性体验。这种新的游览方式与以往的游客进入景区实地游玩体验相比,在保持景点全部区域各种参数与信息完整收录与提供的同时,还降低了参与体验的门槛,能够让游客获得多倍的感受与身心的全面满足,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思维与设计理念。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汉中历史文化遗产的转化与传承的可行性策略,提出借助在线网络媒体技术和各种视频平台,以及VR技术,对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进行视频化和立体化的制作的发展路径。此设想的实现需要政府的帮助与支持,加大新媒体传播的力度,使汉中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得到普及并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吴增礼,王梦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维度和限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4(01):1-  [2] 侍舒玮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化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J]戏剧之家,2019(12):219+  [3] 张婕,苗思雨,逯鹏祥,等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特征与对策研究[J]城市党报研究,2020(03):90-  [4] 潘秀梅,张慨浅析陕西汉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保护现状[J]美与时代(上),2013(07):43-  [5] 贺超海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为研究对象,对其特色旅游资源的构成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利于今后本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关键词 武当山 世界文化遗产 特色旅游资源道教1 引言旅游资源是—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但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往往还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特色旅游资源是产生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业获得发展的重要保证。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武当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武当山旅游资源开发是湖北省和十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迄今为止,海内外学者已从多角度对武当山进行过研究:如王光德、杨立志(1993)对武当道教渊源及发展的研究;刘守华(1991,2001)、李征康(2001,2003)对武当民俗文化的研究;曹本治(1993)、蒲卓强(1993,2001)对武当道教音乐的研究;及其他一些学者对武当建筑、历史等方面进行的专题性研究。从特色旅游资源角度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冀群风(2001)、廖兆光(2002)在对武当山旅游发展研究,李程(2002)对武当山人文旅游资源的分析中有所涉及。特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凡垄断性、典型性、特异性、区域性等特征突出,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各种因素和事物。本文依据上述特性,尝试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和归纳。2 独树一帜的道教文化——武当山最重要的特色旅游资源2.1武当山道教——中国道教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鲁迅,1918),它在中国文明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武当山道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捧持和推崇,明朝时达到鼎盛:先后被皇帝封为“大岳”(明成祖),“治世玄岳”(明世宗),使其地位高于五岳,被尊为“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雄镇打岳而祀超百代”。武当山成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天下第一山”(北宋米芾),在道教领域中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全国最大的道场和全国的道教活动中心,影响深远,在中国道教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2武当山道教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奇迹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古建筑群,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特色突出;规模宏伟,工程浩大。明朝政府“南修武当,北修故宫”大兴土木,先后动用了30万工匠,历时12年来修建武当宫观,建成9宫,9观,36庵堂、73岩庙的大规模的道教建筑群,成为皇室利用宗教思想统治的重要场所。经过后来的不断扩展,武当山共达到2万多间庙宇,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超过故宫一倍以上。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的宏伟场面。选址独特,布局巧妙。武当山建筑选址融合“阴阳典术”的道家思想、中国古代“风水术”及真武帝修仙的神话,并严格按照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营建。布局方面,武当山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处处结合自然环境,巧妙利用峰峦岩涧和奇峭幽壑,建设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体的原始风貌。武当建筑群的中心位于天柱峰顶的金殿,处于全山各悬崖绝壁的八大宫为主体,众多的庵堂神祠自成体系分布在主体建筑的周围,庞大建筑群与群山和谐地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总体规划严密,建筑技艺高超,工艺精湛。规模宏大的武当建筑群采取了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总体规划十分严密,在建筑技艺和建筑美学上均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体现出我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这里有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金殿”,被喻为“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中的一颗明珠”,其焊接和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此外如“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转身殿”等也都体现出古代建筑技艺的高超,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武当道教建筑被喻为“补秦皇汉武之遗,历朝罕见,张金阙琳宫之胜,亦环宇所无”(见明代张开东《大岳赋并序》)。1982年国务院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称武当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3名扬四海、自成一派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中最重要流派之一,由武当山著名的道士张三丰创建,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说法。武当武术自成一派,被称为“内家拳派”,它以养身练功、防身保健为宗旨,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内家功”。武当武术深受道教思想影响,提倡心性修养、武德修养,注重内涵与修身养性。武当功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如今武当拳、太极拳、太极剑已是闻名天下,深受民众的喜爱。4仙乐神韵——武当道教音乐武当道教音乐又称武当道乐,是中国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乐是道士们念经和进行法事活动时表演的,由于历史及所处地域等原因,武当道乐内涵极为丰富:虽属地方道乐,但却有着宫廷音乐的庄严典雅;一方面难袭了远古巫观乐舞传统及先秦的民俗祭神音乐,另一方面又吸纳了大量地方民间音乐元素;除本地外,周边地域的音乐也对其产生着影响,如“秦音楚声”、“秦腔豫调”、“楚韵汉凋”;既有长期历史传承又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的道乐,最终形成南北交融,以道为主,同时兼有佛乐和儒乐旋律的道教音乐,被称为武当仙乐神韵,武当韵,悦耳动听,它是武当山宗教文化遗产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3优美的自然风光——武当山不容忽视的特色旅游资源武当山虽以“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但与其人文资源相比,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也毫不逊色。自古以来武当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就一直吸引着无数的道教修练者、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和隐士们。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盛赞武当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认为“玄岳出五岳上”,这里还有着“顶镇乾坤举世无双胜境,峰凌霄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喻。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为“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海拨高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如擎天一柱,拔地冲霄,周围有七十二峰拱立,二十四涧环流,形成天柱峰如一座巨大的神龟,座落在群山之颠,其余诸峰均俯身颔首朝向主峰的“万山来朝”奇观。联合国赴武当山专家考察组官员们也盛赞武当山美丽的自然风貌,武当山自然景观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台”等之称,均各具特色,风光优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武当山珍贵的特色旅游资源武当山地区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史前文物。从目前巳出土恐龙蛋化石、海洋上脊椎动物化石、古猿颅骨化石、猿人牙齿化石看,这里曾是人类祖先的栖息地之一,中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武当山地区曾是楚国早年国都所在地,秦汉以来历朝历代均有建制及发展,悠久的历史为本地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道教文物最为丰富,有我国道教文物宝库之誉。5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武当山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武当山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中药材,是我国现存野生药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初步确定武当山现有野生药材617种。早在魏晋南北朝即有隐士在此采药修炼,唐宋以后更是络绎不绝。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长期在武当采药,据统计《本草纲目》中有400余种药材取自武当山。俗话说“十道九医”,道教素有重视医药学研究的传统,结合其博大精深的道教养生文化,与现代旅游开发的健康理念正相一致,药用植物资源无疑是武当山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6多彩的民俗文化——武当山极具开发潜力的特色旅游资源武当山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本地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其中以道教气息浓郁的民俗文化为特征:如武当信仰民俗、大法会、罗天大醮、进香、斋膳禁忌等习俗;如三月三、九月九等与道教信仰密切相关的游艺节日民俗。这里还留存着许多历代高道、帝王将相、社会名人等与武当山的传说故事,如著名的“铁杵磨针”、“太子读书”等,以及大量描绘武当山的诗词、歌、赋、游记、小说等文学资源。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如历代朝廷的扶持及明代大修武当等事件,均直接导致部分宫廷民俗文化与来自全国不同源流的民俗文化同聚于武当,与本地民俗文化碰撞、相融,加之此地处于秦楚交界的“朝秦暮楚”之地,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交汇处,历史文化渊流巳呈多元化,所以武当民俗文化还表现出来源广泛、南北相融、多姿多彩的显著特点。7 结论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特色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世界文化遗产地武当山的特色旅游资源内涵丰富,特异性突出,除却传统的道教文化资源外,本地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特色也十分鲜明,极具开发价值。对武当山特色旅游资源的认识,对今后本地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认识武当山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内涵,才能更好地在进—步的旅游开发中挖掘特色,发挥特色,使其更好地为旅游业服务,也才能在旅游资源保护中做到针对性强、有实效的保护。

文化资源学论文8000字开头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摘要:由于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是农村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小学;教与学;构建  目前,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教育经费短缺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的偏低和观念的陈旧,不能很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发展。  一、重新定位农村中小学教师角色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角色结构的复杂性。相对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层面式的“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和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面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冲击,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们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师长、同志、朋友、父母”这一层面式的角色问题,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努力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目的。  (二)三维式的“导演、导游、导师”角色  在新课程中,角色的转变不仅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导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这就加大了指导的难度。树立“导师意识”;首先是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靠创造性的劳动获得新知,并有所进步;其次是善于指导,中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够强,情绪不够稳定,方法还很欠缺,这就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再次,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以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为原则。“导演、导游、导师”三维角色三种境界,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后者更充分地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益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农村中小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为了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新课改在农村中小学得到有效地实施,就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块。  (一)探究准备  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其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准备良好的思维材料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  1.创设情景  (1)迁移学习。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学法的铺垫。 (2)情景引入。通过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实例、游戏、故事等引入。  2.提出问题  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构建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多种探究性材料;指导学生运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探究的全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可分三步:  1.独立探究。采用尝试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尝试的材料(自学课文、操作演示、动笔练习等)和尝试思考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尝试中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做到边尝试、边思考,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通过学生尝试思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  2.合作探究。采用讨论质疑的方法。在学生通过尝试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讨论;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的问题是新课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启发思维的关键或在尝试中遇到的问题。让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质疑;学生在讨论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学生讨论、质疑,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发现知识。学生经过尝试、讨论试练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知识归纳构建;发现学习规律,概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这是检测巩固运用新知识,掌握运用学法、形成技能的环节。  1.尝试。这是检测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掌握学法和运用学法的尝试;练习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有助于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  练习要环绕目标,突出重点,有基本练习、综合或专项练习、发展练习三个层次,练习要有开放性,形式要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2.评价。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让学生互批、互评、互议,评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过师生互评,充分发挥学生协作的功能和自主学习的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3.总结。一方面让学生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另一方面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深化作简明提示。  三、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农村中小学育人环境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对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在教学主体、教学形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实现有机转换,确保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学、尊重师长、尊重知识、尊重自然、尊重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祖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地域,为我们提拱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实在没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针对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贴近实际、注重实效就是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德育的各项措施。我们以“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为主题,紧紧围绕发展创新的内容开展了,少先队、团队演讲比赛活动;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歌唱祖国,爱我中华”为主题连续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尊重自然,强化和谐”为主题,引导学生将爱护、保护环境与自,身文明修养相结合,开展了从我做起,从身边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动;以“珍爱生命,遵守交规”为主题,开展了尊重社会,强化规则意识的话动;以”诚信、助人、尊师、兴教”为主题,开展了每学期四次的团队观摩话动。我们还特别重视新生人学、新队员宣誓、校园每日常规、毕业文明离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机会还给学生,开放学生的心灵世界,以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1.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教学就是在没有问题的地方产生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项基本训练。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敢问”,帮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善问”。在问的形式上,可让学生课前提问,供教师备课、上课;课上提问,供师生讨论交流;课后提问,供大家学习探究.在问的内容上,指导学生”善问”,即把握何处问、怎么问?  2.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若要教学打动每个学生,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更多的教学环节上,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寻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如果学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选择,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去寻求自己的发展和提高。  3.给学生尝试的空间。学生的知识能力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在自主尝试、实践探究中形成的。从模仿到探究到创造,逐步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定向一自学—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内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不会尝试到敢于尝试到乐于尝试到善于尝试,形成了自主意识、强化了探究意识,提高了受挫意识,进发了成功意识。  给学生创造的天地。课堂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学习与成果的展示。但是学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师、怕提问、怕学生。应该培养“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只有体现出这种“不怕”的精神,才能显示出孩子的求知欲,学生才能敢学、敢问、敢拼、敢和教师争辩,才能创造出一堂好课,才能实现孩子真正的发展目标。树立我能、我会、我棒的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  (三)挖掘校本课程资源,加大学校教育合力  由于农村地域的差异,决定了农村经济、文化的不平衡,积极探索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是提高农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  1.校内资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师、一块奖牌、一件作品、一项工程……”,若将这些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资源。  2.乡土教材。“民俗民风、乡土文化、特色产业、人才人力……”,不仅是编写乡土教材的基本内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它既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又能让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乐意接受。  3.家长交流。“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专题讲座、家长学校咨询活动……”,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与交流,同时,学校也从家长那里得到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怪有人说家长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4.学生活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团徽下的宣誓、板报专栏、校规校训”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竞赛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劳动之艰辛,亲历知识的需求,触动求知的欲望。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从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启智、健体”的高尚品质教育。  (四)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很多农村学校、教师习惯于大考、小考后把成绩公布于众,然后仔细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这种做法偶尔为之,可能会给学生适度的压力,激发学习积极性。但频繁用这种手段,甚至将之作为控制、刺激学生的有力武器,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长期如此,将破坏学校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生活在焦虑和压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对排名靠后的学生在心理上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教育无小事,采取任何教育措施,都应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利益。我们在课堂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了不同的评价形式;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认真对待;对学生的认识和实践结果。正确的给予充分的肯定,有独到见解的大加表扬,错误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阅读资料、师生交流诸多方面得到正确的答案。由此可见,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四、多种途径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  (一)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动学校的发展  农村学校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条件差,在教育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把有限的资金均摊给各个学校;只能是杯水车薪。推进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资才能见效,而集中投资的前提必须是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不足百名师生的“袖珍学校”,集中力量和资金建设示范化学校,因地制宜抓好“计算机、闭路电视、广播”三网合一的“乡镇网”及各个学校的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农村“民转公”和代课教师偏多,素质偏低,观念相对落后,教法相对陈旧。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建好农村学校卫星网这一“天网”和互联网这一“地网”的同时,还要加强“人网”的建设。一是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通过发达地区对贫困农村学校的支教、城镇和农村学校教师的轮流任教、城镇教师定期送教下乡等形式,共享“人网”资源;三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四是加强学历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基本功素质;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利用农村独特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农村进行新课程改革,环境、设施等并非课改教师所想象的那样——完美无缺。然而,没有活动场地、没有专业教室……,时刻困扰着课改的如期进行,作为课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农村那些平凡朴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庄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诸如踢毽子、打沙包;荡秋千、促泥鳅、扭秧歌、舞龙灯等活动;都对学生的自主参与、群体合作、情趣爱好、创新思维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引导得当,并加以创新改进,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忽视校本教研,盛行分数管理。为了扭转这种重分不重人,利益驱动代替事业追求的被动局面,必须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为主,通过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集体备课、协作尝试、说课评课、案例评选、探究创新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改创造条件。  (五)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强化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  家庭不仅是学生温暖的港湾,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诚邀家长与课改同行。无论是实施课改年级的教师还是其他年级的教师,都要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举行家长开放日、开放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纵横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平等对话。在对话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六)健全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教育评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与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综合量化管理办法,不“以分论赏”,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评估教师工作;在学生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发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杜绝公布成绩和用成绩排名次的错误做法;鼓励学校、家长、社区共建有效、合理、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课改文化氛围。

中国式教育的思索,以这个题目展开,回顾,现状,中外对比,利弊,发展,规划,效果分析。你可以写20万字。

毕业论文8000字还是挺容易写的。首先要确定下来题目之后再确定大纲,每个大纲大致写多少字,就比如说第一部分背景或者研究综述最多也就写1500字左右,然后第二部分理论大致写1500字到2000字,最重要的实践部分要写的多一点,大致写4000字到5000字。

文化资源学论文8000字开头的作用

议论文的开头部分也是其绪论部分,这个部分有领起全文的作用。议论文的开头根据内容的不同,表现形式也各有区别,而且是多种多样的。从内容上说,有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有的概括议论范围,有的交待写作目的,有的摆出反驳的错误观点。从表达形式上说,有的用设问开头,有的用事例开头,有的引用名言名句开头,有的以历史典故开头等等。有的单用一种,有的几种并用。但不管用什么方式开头应该“一题到手,如射之有鹄,能者一箭中,不能者千万箭不能中。能之精者,正中其心;次者中其心之半;再次者,与鹄距离不远;其下焉者,则旁穿杂出,而无可捉摸焉。”可见,最好的开头以一箭“正中其心”为上。清人李渔也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绪论部分都写得比较简单,只要能在开头部分提出要议论的问题,回答“是什么”,就可以转入正文。开头通常有三种形式:正向式。先说与论点有关的话,为观点的提出打下基础(创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文明发展源泉),然后,提出论点(因此,我们要培养创造能力)。引言式。先引名言(人生最大的聪明是有自知之明),再进行解释(此话很有道理。自知之明是一个人成才的必要条件),最后提出论点(人贵有自知之明)。设问式。一问(天下事有难易乎?),一答(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从正面答。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从反面答)。

浅 论 旅游 景 区 挖掘 和 利 用历 史 名 人文 化 资 源 的重 要 性 230022 摘 要 历史名人文化是旅游景区的灵魂 综 合竞争力 关键词 历史名人文化 灵魂 旅游品牌 挖掘和利用历史名人文化, 综合竞争力 求文化之源 追寻人文之根付诸行动 [ 3 ] 挖掘和利用历史名人文 化资源, 可以吸引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人 不辞辛苦而来 并可以给 旅游景区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可以借助的历史名人优势 广交 朋友 以保证旅游景区发展渠道的畅通 通过名人资源的开发可 以维系一批人 从而也就使得旅游景区发展增加了新的纽带 三 历史名人文化具有体验旅游的价值 越来越多的游客 特别是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 都不满足于 象 而要求 实 希 望亲身经历异地的人文活动 亲身体验异地的人文旅游资源 [ 4] 旅游从本质上讲是就是人们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去寻求某种 体验的一种活动 到海滨去旅游 是为了体验海洋的自然环境与 在此环境下形成的社会人文生活 到历史名城去旅游 是为了体 验那里前人创造遗留下来的人文环境 到国外去旅游 是为了体 验那里的异域风光 异国风情 从这个意义上讲 旅游经济就是 人们去异地体验的全过程的服务经济 旅游景区通过挖掘和利用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 营造一种独特的旅游氛围 就能让游客获得 一个美好的体验 游客在观赏历史名人文化景观的同时 还能从 中感悟到历史名人的精神世界 它们既能够大大丰富游客的人生 阅历 增加游客的学识 同时又使游客远离了城市的喧嚣 而置 身于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诗情画意的景区山水风光中 给游客 以新奇 刺激 震撼 悠闲的生活体验 四 历史名人文化具有教育旅游价值 历史名人文化具有教 育作用 为了文化方面的原因去旅游亦称为修学旅游 文化型旅 游动机主是为满足增长见闻 接受教育 扩大视野等求知欲望 [ 5] 他们 指游客 常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注重景点探源和寻觅人 文景观的文化遗迹 愿意参加各种专题旅游活动 [ 6 ] 组织青少年 到历史名人故居 历史事件发生地旅游参观 是爱国主义 社会 主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更能体现旅 游的教育价值 历史名人文化犹如一面旗帜 主导着人们的思维 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她能鼓舞人 激励人去热爱 自己的国家 热爱自己的家园 并且尽力为其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 历史名人文化具有学术旅游价值 历史名人文化的内 涵极为 丰富 这些文化 对人们有极大的 影响 是旅游景 区的精 具百折不挠之精神 张学良的青年人格素养观是建立在对历史 的考察 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分析以及对青年群体成长发展的特点 和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当然也包括张学良自身的切实感受 和直觉体悟 由于历史环境的差异和个人因素的影响 他的青年 人格素养观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浓厚的个人特征 综上 青年价值观 青年教育观 青年人才发展观 青年 人格修养观是张学良青年观思想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 这些观点 相互关联 相互渗透 相互补充 有机互动 内在统一 形成了 一个严密而科学的青年观思想体系 这里有张学良对前人思想的 继承 也是这位爱国将军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青年问题的 理性思考 研究其基本内容并赋予其现代价值 对于我们今天加 强青年工作必定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 1] 毕万闻 [ 2] 唐德刚 2002 301 有助于打造具有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 有助于提高旅游景区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 增加 人们出行旅游的形式正发生着质的变化 即从传统的观光 旅游向现代休闲旅游转变 旅游的目的也从传统的开阔眼界 增 长 见识 向通过旅 游使身心得到休 闲放松 陶治 生活情趣等转 变 旅游过程中的文化色彩 文化意韵日益浓厚 旅游文化正逐 渐成为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要素 成为各国或地区旅游业参 与旅 游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一 历史名人文化是旅游景区的灵魂 与物质产品不同的是 虽然旅游文化产品要进入消费领域一 般必须具有物化形态 但起决定作用的 还是产品中所包含的文 化价值等非物化形态的东西 这是旅游文化产品的本质 人们去 旅游 主要是注重旅游景区内在文化价值 消费其蕴含的观念形 态的文化价值 这是 与物质产品的根本区别 历史名人实在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1 ] 历史名人代表的历 史名人文化 是旅游文化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借用历史名人效 应把历史文化再现在游客面前 使历史文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与 今天的游客对话 这是文化资源商品化的产物 一个旅游景区的 辐射和吸引力 主要是靠文化 尤 其是历史名人文化 一 历史名人文化具有观赏旅游价值 已故作家王小波曾 经说过 真古迹使人留恋之外 在于它历史沧桑直至如今 在它 身边生活 你才会觉得历史还活着 [ 2] 旅游景区都有丰富历史名 人文化 物化形态的历史名人文化 如地面文物 祠堂 古建筑 古牌坊 古街镇 古村落 古巷里更是比比皆是 这些物化形态 的历史名人文化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 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 能够很直观地满足游客的视觉享受和缅怀 历史 抒发怀古之情 思古之幽的精神追求 因而具有极高的旅 游 观光价值 二 历史名人文化具有寻根旅游价值 当终于走了这个无 奈的阶段之后 人们便急匆匆踏上了旅游的路 看过了许多的山 山水水 体识了不同的风土人情 算是有了一些旅游的阅历之后 当再盘算新的旅游目的地时 便会寻求更高的境界 这就是把寻 解决国家问题 如果国家问题不能解决 则个人问题永无解决之 日 这种辩证的 将青年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起来的观点 充分体现了张学良的救国思想和救国要求 也体现了张学良对救 国人才的迫切渴求 他的这一思想 从根本上说 是其青年价值 观思想在青年人才发展领域的扩展和延伸 这一思想指导下 以 大 力弘扬爱国主 义教育为特色的 东北大学培养 出一大批救国人 才 许多东北大学的学生 在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 毅然投笔从 戎 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张学良努力培养救国人才的教育理想 也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书写了献身于民族解放事业的华美篇章 四 青年人格修养观 人格修养是指个人的道德品质 思想达到的一定水平 张学 良具备高尚的人格修养 堪称是人世的楷模 在注重加强自身人 格修养的同时 张学良对青年人格修养方面也尤为关注 张学良 主张对青年学生推行人格教育 在五育并重的办学方针中 他非 常重视对青年学生的品德教育 1929 年 7 月 1 日张学良校长在东 北 大学首次毕业典 礼上发表讲话 谈了他对毕 业生的六大希望 一勿自满 二学与德俱进 勿懈怠 三打破严劣环境 努力奋 斗 四做事有恒 五本良心做事 为社会服务 六为东大争光荣 张学良文集[ 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 王书君 张学良世纪传奇[ M 山东 ] 1992 友谊出版社 现代企业教育 M ODERN ENTERPRI SE EDUCATI ON 157 学 术 论 坛 对当前我国高校 圈地 热的理性思考 541004 本文首先对高校热衷圈地 杜启平 熊 霞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广西 桂林 摘 要 高校飞速扩招必然导致其校园占地面积的增加和边界的扩张 其直接表现形式即所谓的 圈地 兴教的现象进行描述 然后对其背后的动因进行剖析 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现象有一个更加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 高校 圈地 动因 理性思考 九十年代末以来 我国普通高校连续的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 育在今天已从步入了大众化的时代 随之高校的 圈地 热现象 也似乎进入了 大跃进 的时代 仅从 1999 年到 2001 年 全国普 通高校新增校舍建筑面积 1 亿多平方米 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后高 校校舍建筑面积总和的 1 倍 初步分析表明 普通高校仅从 1998 华 是灵魂 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通过研究历史名人文化 就 可以了解与弄清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 此外 旅游景区保存 了大量的历史名人文献资料 拥有别处无法替代的物化的人文景 观 研究历史名人文化 就不能不身临其境 因此 历史名人文 化具有极高的学术旅游价值 二 挖掘和利用历史名人文化资源, 打造具有特色鲜明的旅 游品牌 现代旅游竞争的实质就是品牌的竞争 研究 挖掘历史名人 逐渐形成历史名人文化旅游品牌 对旅游景区的发展尤为重要 毫无疑问 深厚的历史名人文化底蕴是旅游景区最为悠久和最为 显著的品牌优势 对旅游市场来说 品牌是一种商品的标志 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品牌代表着一种商品的质量 性质 效用 文化内涵 市场定位和消费者的程度 铸造旅游休闲业品牌 应 该重视旅游景区的历史名人文化挖掘和利用 历史名人文化有助于旅游景区形成鲜明的个性 旅游文化 尤其是历史名人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保 持本民族 特色的必然要 求 同时 由于历史 名人文化具有 地域 性 民族性 传承性等特点 很难为他人所模仿和复制 因此 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而具有垄断性 这一特征使历史名人文 化易成为一国或地区旅游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并因此而形成自己 的特色和 品牌效应 从而使 该地旅游业更 有吸引力 更具竞 争 性 更有持久力 景区根据本景区人文资源的不同 尤其是历史 名人文化资源不同 为每个景区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 使之具有 独特的个性 这些景区蕴含的文化个性 为景区打造具有特色鲜 明的旅游品牌提供了保证 挖掘和利用历史名人文化 追求个性 讲求品质, 是打造旅 游品牌的关键 品牌需要精心打造 要精心设计 欧洲的旅游景 区 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们文化底蕴厚重 风格各异 很少见到 雷同抄袭现象 无论是古罗马 佛罗伦萨 威尼斯 还是国际大 都市巴黎 布鲁塞尔 座座堪称为文化艺术宫殿 建筑博物 馆 走进这些地方 就仿佛走进欧洲历史 各个时期 各种流派 的建筑交相辉映 旅游景区都存在独特的历史名人文化资源 各 个旅游景区如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人文旅游资源 特别是历史名人 文化资源 就能使旅游景区个性突出 魅力无穷 只有这样 才 能打造出景区的旅游品牌 三 力 当今时代 文化与经济 政治日渐共融 文化在提高旅游景 区综合竞争 力和增强旅游 景区发展后劲中 的地位和作用 愈显突 出 文化发展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 看一个旅游景区是否 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资源 文化氛围和文 化发展水平 从某种程度上讲 旅游景区应以文化论输赢 历史名人文化能够提升旅游资源的品味 为旅游景区注入新 的活力 旅游是历史名人文化开发的有效载体 能促进历史名人 挖掘和利用历史名人文化资源, 提高旅游景区的综合竞争 年到 2001 年学校占地面积总和增加了 80 校舍占地面积增加了 [ 1] 各地高校争相在校园面积和规模上大做文章 70 在一些人的 心目中 所谓的大学就是一味的求大 有让人叹为观止的校园占 地面积和令人羡慕的高楼大厦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 大势的扩 张边界 圈占地盘 使高校占地面积如同滚雪球一样 越滚越大 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历史名人文化和旅游是相互依存和 促进的 它们之间的互动与整合有利于景区的文化 经济 社会 的协调发展 旅游景区要体现地方文化的内涵 挖掘历史文化名 人的含金量 要加大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充分发 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打造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 凸现灿 若群星的历史名人效应 只有这样 才能让历史文化与旅游景点 交相辉映 让游客留住旅游景点的记忆 历史名人文化是旅游景区发展的推动力 在旅游景区发展进 程中 凡是历史名人文化和自然景观能够得到很好结合并弘扬光 大的时候 旅游景区便出现昌盛繁荣 反之 则会走向没落衰败 毋庸讳言 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之需要历史名人 在于其文化与 精神的倡导与追随者怎样发掘这些历史名人之底蕴并巧妙地与时 代与社会相吻合 一旦历史名人被赋予了这种时代之文化视角 它便往往具有一 种烛照与启人 心智的魅力 其 所释放的文化 素 养 便能很好地被吸收与借鉴了 [ 7 ] 历史名人文化挖掘使旅游景 区充满旅游活力 历史名人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保护不够 不仅 使旅游景区魅力不够 还留不住游客 只有将旅游开发根植于历 史名人文化的土 壤之中 才能使 开发出的旅游 产品受到游客欢 迎 只有赋予历史名人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才更具魅力 才能留 住游客 历史名人文化和旅游需要互动和整合 构筑大旅游的战略格局 必须依托历史悠久 底蕴深厚的文 化 独具风格的 历史名人文化是 发展旅游的品 位极高的人文资 源 有着较强的开发价值和观赏价值 把历史名人文化与丰富的 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科学组合 对国际国内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 力 历史名人文 化与旅游景区两 者只有相互交融 才能相辅相 成 相得益彰 构成难得的形神兼备 风骨神韵浑然一体的旅游 资源 要以大文化 的视野审视历 史名人文化 把 握历史名人文 化 注入新内容 注意挖掘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背后的旅游价值 增加自然景点的旅游魅力 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广大游客中具 有深广的影响 一旦与旅游景区景点联系起来 便会产生出意想 不到的吸引力 增添了旅游的氛围情调 使旅游具有更多的文化 内涵 吸引更多游客 参 考文献 陈家兴 历史名人的幽思 百家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1年01月03日第十版) 暮宾 主编 中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助游 代序 石 油工业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成有子 许志宇主编 中国历史文化寻踪游 代序 海天 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曹诗图主编 旅游文化与审美 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 268 页 5 陈琦 陈红主编 旅游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 68页 69 页 2006年出版 陈家兴 历史名人的幽思 百家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1年01月03日第十版) 158 现代企业教育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 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 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论文正文(1) 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问题- 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结论。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论文装订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

数字化教学资源论文怎么写

直接买一篇不就得了,可以在网上搜索计算机论文网,lw51和七七论文等等都还不错的。

3信管专业的能力培养离不开数字化学习      1数字化学习可以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   信管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特点,都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比如,《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课本只是介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想完整做一个信息系统,只看课本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在互联网上就有很多网站,教你做具体的信息系统,甚至是网络版的信息系统。再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很快,学生在学课本的时候课本上的内容就不可能是现实中最新的硬件配置介绍,只有通过互联网才能保证学习内容的先进性和现实性,通过互联网学习计算机维护经验和案例,更是可以利用别人的经验提高自己实践性的好的途径。      2数字化学习可以提高信管专业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管专业的学生要求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控制和利用。这些能力的学习和实践离不开数字化学习,比如,信息检索,互联网不仅是信息的海洋,更是练习检索实践的开放式平台,在公平开放的互联网面前,信息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和充分的,但信息能力就会千差万别,信管专业的学生要求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有更高的信息能力,互联网不仅有大量的统计数据,也有大量的统计报告,通过学习借鉴,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而真实的数据和报告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实际的认识,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数字化学习的形式   协作式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与合作,结成若干个协作学习小组,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更深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和以课程为基础的价值教育是通过科目内容来完成教学不一样,协作式教学则是通过“教学的过程”来实现。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一天的教学中,当把正常应当讲授的课程内容用协作式学习方法讲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传授了价值观。协作学习模式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协作、互助学习小组身份登录网络,参与协作学习;二是以个体身份登录网络,参与协作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要求为多个学习者提供对同一问题用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探究性学习,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学科领域内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创新能力和信息技能是信管专业学生必需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的数据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基于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究性学习。这种探究性学习是最能体现网络特性和最有利于信管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董萍萍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施[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2):89- 转

数字时代的来临,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也为高等教育教学带来了惊喜与震撼。尤其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给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给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社会,学生达到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前提还取决于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大好机会,也是检验其学习能力、学习收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数字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1)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的,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应该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传统的单向传播式(也称广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称得上是最佳选择,并在人类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过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弟子不必不如师”,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的目的和诉求。(2)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数字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学中适度加入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科与课程的重点问题做出自己的整理、评价和前瞻,并将本学科中出现的前沿性问题加以介绍讲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敏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提供了知识系统的延伸和引导,益于专业素质的培养。(3)教学内容重点还应确定在知识的深度性方面,即教学必须向深度开掘。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深度性不仅是信息时代使然,更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某一问题应尽可能地提供有见地的,有科研含量的个人见解,这也是学生异常欢迎的和希望听到的。这无疑会使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形成良性的链接与互动,真正实现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深化的良好局面,这无疑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理想境界。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