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楚辞研究论文拟题方法和技巧视频

发布时间:2024-09-05 15:26:50

楚辞研究论文拟题方法和技巧视频

■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一览 全国卷Ⅰ: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全国卷Ⅱ:路径 浙江:角色转换之间 山东:人生的光影变化 宁夏:诚信善良 天津:我生活的世界 北京: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江西:找回童年 辽宁:“幸福是____” 四川:人生的几何体 湖南:“早” 陕西:环境改造人 广东:与你为邻 上海:丹麦人钓鱼 重庆:难题 江苏:倡导绿色生活 湖北:幻想 安徽:吴兴杂诗有感 福建:格林童话 海南:参与 ■我省历年高考作文盘点 1996年:《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 1997年:背同学上学 1998年: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年:通过对四个图形符号的不同认识,谈你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以及问题的答案? 2001年:诚信 2002年:心灵的选择 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2004年: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2005年: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2006年:老鹰和乌鸦 2007年:摔了一跤 2008年:抗震救灾 2009年:兔子学游泳 ■立马调查过半人觉得作文难54%的人没准备 全凭现场发挥 每年的高考作文是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必会在考后引发争议。昨天,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名考生,仅有半数表示,题看着比较简单,限制少,不容易跑题,比较清楚自己的立意,有近半考生认为不简单,不知道漫画在讲什么。 截至昨天18时 30分,共有12881人参与某网站调查,结果显示,仅有72%的人认为考试作文不难,认为比较难和非常难的占52%;而对于是否认为该作文题容易跑题时,近35%的人认为比较 容易写跑题,54%的 人表示完全没准 备,完全靠发挥。 即使有鱼吃也不能忘了捉老鼠 作文审题难度大于去年,这些立意最佳:坚守职责,远离私欲;不能为私欲而放弃本职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张定勇认为,今年,高考作文审题难度大于去年,同学们对其材料内容理解时,往往见仁见智,似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然而总有一种理解是最接近题意的,这就好像是一个靶子,纵然有八环、九环,但毕竟有个十环。这就需要比较选优,破解题意,保障作文符合题意,方能获高分。 ●漫画作文稳中求新 漫画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幽默、诙谐、辛辣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或事。 近年来,全国一卷一直在考新材料作文。2006年是乌鸦学鹰材料作文,2008年是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材料作文,2009年考小动物学游泳材料作文。2007年的《摔了一跤》让很多考生记忆犹新,今年又考漫画作文“有鱼吃还用不用捉老鼠”,如此频繁地考漫画作文,确实出乎意料。 以漫画作话题的写作训练,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拿到题后,首先就要仔细读图。(2)抓住形象特征。把握本质,就能找到写作材料,谋篇布局。(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画中之话、话外之音,联想和想象不但可以获得大量写作材料,而且可以加深对画旨的理解。(4)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议论画面,构思成文。 ●三种立意四个角度最佳 今年作文构思最佳立意:坚守职责,远离私欲,远离诱惑;职责大于诱惑、私欲;不能为私欲诱惑而放弃自己的本职。 可以批评吃鱼的三只猫:猫的职责是抓老鼠,但因为一盘鱼摆在面前,就对该抓的老鼠视而不见,只盯住了鱼。其中一只猫安逸地享受,吃得脑满肠肥,神态怡然,另外两只猫对捉鼠的猫面露不屑之态,它们在议论、讽刺捉鼠的猫——“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 可以赞扬不贪鱼而勇于捉鼠的猫。猫的职责是捕捉老鼠这是不容置疑的,要坚守职责。猫者,它的主要职责就是竭尽所能,尽最大努力去打击各种各样的“耗子”。这是好猫必须具备的最根本的素质。鱼可以比喻安逸的环境、优厚的利益、迷人的诱惑等。 ●考生可以从以下4个角度写 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管诱惑再多,决不能迷失自我,坚持干好本职工作。 贪图享受者、沉沦诱惑者必将被人唾弃,被社会抛弃。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些懒猫,主人把它们喂得饱饱的,而它们却尸位素餐,不去坚守自己的职责,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富二代、啃老族、不思进取、坐享其成,不也是那三只猫的化身吗? 人生在世,诱惑多多。丰厚的利,华丽的衣,可口的食,诱人的“鱼”……凡此种种,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如果沉迷其中必将丧失自我,丧失原则。 时代在变革,生活水平在提高,可是优良的传统不能丢,不能忘了本真——猫天生要捉老鼠,猫的立身之本也在于捉鼠,而非吃鱼! 不能盲目从众,要有自己正确的辨别力。大家都在吃鱼,而另外一只猫在捉老鼠。对于有鱼吃还捉老鼠这个方面,不能怕别人的风言风语,不要盲目从众,要仔细甄别。 ●凸显理性思辨色彩是趋势 从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轨迹看,越来越注重逻辑思辨,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避免片面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避免静止地看问题。材料中心话题就是“有鱼吃还要不要捉老鼠”的问题,如果只关注一方面不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就很难符合最佳立意。 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①深刻,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②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③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④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在确保审题准确的前提下,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至少占一条优势。 ■王立群评点高考作文 可以“以猫写猫”也可以“以猫写人” 好作文有四个标准:立意准确、语言流畅、表述生动、含义深刻 “这个漫画挺有意思,考生写起来应该不会太难。”昨天下午,正在中央电视台录制《百家讲坛》的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群说,题目出得挺好,不过考生想得高分也不容易。王立群担任过20多年的高考作文评卷工作,他认为好作文应该符合四个标准:立意准确、语言流畅、表述生动、含义深刻。 ●大部分考生应该不会“跑题” “这幅漫画也不是很难,画面也比较直观,一般都会有东西可写,不会无话可说。”王立群说,和命题作文比起来,漫画作文、材料作文比较客观、公正,不存在有的考生熟悉,有的考生不熟悉的问题。而且,作文的立意比较多样化,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虽然考生一般不会太跑题,但想写出新意也不容易。”王立群说,这种漫画作文,考生没必要立刻下笔,可以先对漫画进行分析。捉老鼠的猫是少数,它恪尽职守,虽然它完全可以吃鱼,但是它还是坚持自己的职责逮老鼠,而且还要遭受同类的嘲笑。而吃鱼的猫是多数,它们吃鱼无妨,但是去嘲笑捉老鼠的猫就不应该了。 ●可“以猫写猫”,也可“以猫写人” 王立群说,面对这个漫画,考生可以“以猫写猫”,也可以“以猫写人”。 考生可以“以猫写猫”,可以从自然界和动物界来写。例如,在自然界中,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数量,如果猫不捉老鼠,都去吃鱼了,老鼠就会成患,猫不能只靠吃鱼活着。 另外,也可以把猫当做人的象征,把猫的行为当做人类社会的现象,以拟人化的手法,“以猫写人”。这样的话,吃鱼的猫,就是人类社会中的“坐享其成”派,只顾享受,不去尽自己的职责,如果长期依赖人工饲养,一旦没有了鱼,就只能饿死。而捉老鼠的猫是“自食其力”派,只有自己有真本领,才不怕变化。 ●作文立意不能“盲人摸象” “考生一定要抓住整幅画的含义立意,不能‘盲人摸象’,摸住大象尾巴写尾巴,抓住鼻子写鼻子。”王立群说,漫画作文立意也要准确,不能以偏赅全,考生抓住的应该是漫画的整体立意,而不是其中的一部分。 王立群说,有的考生可能会运用“逆向思维”,说“猫儿吃鱼又何妨?”这种立意虽然别出心裁,但可能会偏离漫画的主题。考生还是要从漫画最主要的立意出发,完全抛开主题立意去发挥也不行。 ●高分作文有四个必备条件 从1977年以来,王立群担任过20多年的高考评卷工作。在他眼中,能拿高分的作文有四个必备条件:一是立意准确,二是语言流畅,三是表述生动,四是含义深刻。评卷老师也主要从这四部分,评价考生的作文。 王立群说,作文胜出的首要条件是立意准确、高远。立意高的作文,才有得高分的可能性。如果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深入阐述一个主题,讲透一个主题,就不能算是好作文。王立群说,考生能从提供的故事中提炼出较高的立意,并能从各方面深入,并有层次地阐述这个立意,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有特色,就是好作文。

哈哈,我就担任这门课的。

1 翻译 就根据诗整体的意思意境把字组词 再合理修饰连接 如单车欲问边 单 孤单 欲 想要 问 访问 孤孤单一辆车想要访问边关 2 意境 没什么好办法 只能多读 平日再多了解一些诗人的事迹他的风格 如王维 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但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使至塞上 就是被贬所作 自然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 3 赏析 说白了就是先翻译下再说下意境 如果是写景自然得描写下怎样的景象 表达怎样的情怀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广阔的的沙漠中一根狼烟笔直耸立 长长的河流尽头是圆圆的的落日 这两句诗,凸现了大漠粗犷、强毅的精神,凝聚了诗人超然世外的心态,虽然语不惊奇,朴实无华,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能状难言之景于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达到了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4 自己喜欢的诗句 原因 或者给你句子说明为啥家喻户晓 同上5 相似的诗词 就是给的是咏梅的诗 要求再写一首咏梅的诗句 或者所给诗词的作者还写过什么 这就没办法了 考课外阅读罢了 总之多看一些诗词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拿到试题多读几遍 不要管它出什么题 把我了诗词整体意境一切都是小KS 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多写几句 把自己觉得有点靠边的都写上 总有一句符合题意的 而且还可以得些幸福分 就是阅卷老师的印象分 要不幸苦分也好啊 当然字难看的就算了 最后祝心想事成

考试特征,考场作文是实践快速作文,也是对平时快速作文方法的一种检验,特征如下:(1) 时间严格性,出去其他题目时间,作文也只剩下四五十分钟,合理安排时间看来是十分重要的。(2) 特殊场合,尤其是中考或高考,分数的得失,至关重要,更兼以监考老师严肃表情,庄严宣布考场纪律,题目也常常出其不意,压力是很大的。(3) 严格的考试要求及从全面的评分标准(4) 考试作文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体现‘考试快速方法如下;(1) 发散思维法,常见到有些同学看到题目总觉得无从下手,既是俗话中常说的“卡壳” 。如《我和书的故事》有什么故事呢?也许你并不爱书,觉的无话可写,但你和课本没有故事吗?你和老师父母之间跟书没有故事吗、?没有爱缘,还没有怨缘吗?总之生活到处是花看你如何摘取、、(2) 集合思维法,一接道题便千头万绪,浮想联翩,这样长久下去,实践却是耗不起,闯入你脑海里最生动的一个应该是首选,它可能是美妙的开头,可能是场景片段,就要果断的定下来,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3) 提纲标记法;选定材料,把想的路程提纲发标记下来,在成文是就离不打大谱(4) 最后一个是 自我暗示法;;;排除杂念,排除紧张,自我暗示“我能成功”,暗示数遍,定有好处滴把这个分享给你喽 不用谢 我是很愿意助人滴

楚辞研究论文拟题方法与技巧视频

《乐府诗集》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兰诗》。“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来源有二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中国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籍。《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还有一些则散见于《艺文类聚》等类书及其他典籍中,经编者收集加以著录。特别是古代一些中国民间谣谚,大抵散见各种史书和某些学术著作,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后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纂的。它的编次是把每一种曲调的“古辞”(较早的无名氏之作)或较早出现的诗放在前面,后人的拟作列于后面,使读者了解到某些文人诗是受了民歌或者前代文人的影响。例如,“相和歌辞”《薤露》和《蒿里》二曲,在《宋书‧乐志》中,仅载了曹操的拟作,而在此书中却录有汉代古辞。曹操的拟作虽然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技巧都高于“古辞”,然而要说明这种曲调的来源及其本意,就远不如古辞明显,又如《陌上桑》这个曲调,据《古今乐录》本是汉代的“相和歌”中的“瑟调曲”;在《宋书‧乐志》中却只录了曹操、曹丕的拟作和晋乐所奏的一首改写屈原《九歌‧山鬼》的诗;至于《陌上桑》的古辞却列入了“大曲”一类。在《乐府诗集》中,则首先著录古辞,使读者了解曹操等人的作品不过是依古辞的曲调而拟作的新辞。此书还把后人各种拟《陌上桑》而作的诗,都附在后面,如《采桑》、《艳歌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日出行》等等,由此可见,《陌上桑》对后来文人的种种影响。又如,把陆机的求仙诗《东武吟行》和鲍照的《代东武吟》编排在一起,可见同一曲调,可以谱写成内容完全不同的各种诗歌。《乐府诗集》以音乐曲调分类著录诗歌,对一些古辞业已亡佚,而其曲调对后人有过影响的乐曲,都作了说明。如“汉横吹曲”中的《梅花落》、“杂曲歌辞”中的《行路难》,都只有鲍照的拟作为最早,但编者仍把《梅花落》归入“汉横吹曲”,并在《行路难》的说明中引证了《陈武别传》,指出这个曲调在魏晋以前,就在北方牧民中流行,说明它早在汉代可能已经产生。它反映了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以及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对各种乐曲的相同题目,它指出了前代乐曲与后代乐曲的继承关系。如“梁鼓角横吹曲”中的《黄淡思》,编者就引用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认为即“汉横吹曲”的《黄覃子》。《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使用的乐器等都作了较详的介绍和说明。书中这些说明徵引了许多业已散佚的著作,如刘宋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南齐王僧虔的《伎录》、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等书,使许多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但其中有一些可能出于传闻,未可信从。扩展资料:1、汉乐府: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 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乐府的职能在武 帝时进一步强化,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许多民间歌谣在乐府演唱,得以流传下来。文人所创作的乐府歌诗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样仅限于享宴所用,还在祭天时演唱,乐府诗的地位明显提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时,乐府令下设三丞。又据《汉书·礼乐志》 所言,至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所留部分划归太乐令统辖,从此以后,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太予乐署,行政长官是太予令,相当于西汉的太乐令,隶属于太常卿。一个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 隶属于少府。黄门鼓吹之名西汉就已有之,它和乐府的关系非常密切。至东汉, 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2、作者简介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宋代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神宗元丰七年(1084)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3、诗词分类《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在这些不同的乐曲中,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属于朝廷所用的乐章,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较少可取成分。鼓吹曲辞和舞曲歌辞中也有一部分作品艺术价值较差。但总的来说,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乐府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乐府

我的作文得过满分,在此和你分享一下技巧,希望能对你有用。我记得我的老师常常说写议论文在高考中比较占优,为什么呢?因为议论文的得分都不会太低,而且议论文比较好写,在时间有限的考场写议论文可以减少构思时间(议论文的格式是固定的,只要用好的论点套用即可),写议论文的论据也很多,比较好凑字数。总结下来写议论文可以缩短考试中作文所占用的时间,为做其他题目争取宝贵时间。所以我建议你在写考场作文时首选议论文。其实记叙文也好,不过要写出出彩的,真实感人的记叙文来很难,尤其是在时间有限的考场上。那么怎么才能写好议论文呢?我觉得首先你要弄清楚议论文的几个比较基本的模板,主要包括递进式、并列式、正反式。建议你熟练掌握这几个模板。其次你要积累论据,因为没有论据的议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积累论据来源于几个方面,你可以多利用课余时间看看报纸,了解当今社会时事(社会的灰暗面,比如假奶粉事件),你还可以多去书店看看一些关于论据的杂志,我记得我上学时特别喜欢一本叫作文素材的杂志,还有就是在平时多看一下别人的作文,吸收一下别人的论据。写议论文的关键在于论点,你的论点一定要出彩才可以吸引阅卷老师。

1 翻译 就根据诗整体的意思意境把字组词 再合理修饰连接 如单车欲问边 单 孤单 欲 想要 问 访问 孤孤单一辆车想要访问边关 2 意境 没什么好办法 只能多读 平日再多了解一些诗人的事迹他的风格 如王维 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但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使至塞上 就是被贬所作 自然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 3 赏析 说白了就是先翻译下再说下意境 如果是写景自然得描写下怎样的景象 表达怎样的情怀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广阔的的沙漠中一根狼烟笔直耸立 长长的河流尽头是圆圆的的落日 这两句诗,凸现了大漠粗犷、强毅的精神,凝聚了诗人超然世外的心态,虽然语不惊奇,朴实无华,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能状难言之景于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达到了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4 自己喜欢的诗句 原因 或者给你句子说明为啥家喻户晓 同上5 相似的诗词 就是给的是咏梅的诗 要求再写一首咏梅的诗句 或者所给诗词的作者还写过什么 这就没办法了 考课外阅读罢了 总之多看一些诗词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拿到试题多读几遍 不要管它出什么题 把我了诗词整体意境一切都是小KS 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多写几句 把自己觉得有点靠边的都写上 总有一句符合题意的 而且还可以得些幸福分 就是阅卷老师的印象分 要不幸苦分也好啊 当然字难看的就算了 最后祝心想事成

找一本高考模拟题,看看古诗专题的题目和答案,你会发现规律的。

楚辞研究论文拟题方法和技巧

学术堂整理二十个好写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以《墨子》为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  2、《马氏文通》中韵律影响句法现象研究  3、"道"的文化阐释  4、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规律--以《论语》为例  5、关于古代汉语绪论的几个问题  6、主观化与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双重身份  7、从拉丁语到古汉语--汉译《几何原本》卷一"界说"的翻译分析  8、诗语、框架与海外经验--张斯桂《使东诗录》浅论  9、评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的编排  10、当代文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11、《世说新语》中程度补语的句法和词性研究  12、浅析第三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发展  13、成语、俗语--学习文言文的新途径  14、浅析《马氏文通》对"先置"现象的研究  15、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全球化发展  16、如何培养我校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17、古代汉语"远+N"和"N+远"构式的语义与句法历时对比研究  18、《论语》同义词辨析  19、古诗文吟诵的历史传统与规则要领  20、古代汉语字间关系考察--以"薄"与"迫""箔""簿"三字关系为例

形象醒目  要尽量避免俗套的体例词语,如记、叙、说、论、议、感等。寻求形象的表达,方可让人看了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如“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藤索”指人们伸出的援助之手,是人们的帮助;用“藤索”使这一说法形象、生动、新颖,让人回味无穷。  概括凝练  好的作文题目,既能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又能让读者真正地一目了然,如“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2007年江西卷作文),行文紧扣标题,交代“爱你不容易”的缘由,向语文倾诉了自己的一片痴情。文章的标题即是主旨思想。  精警诗意  一个精警的题目,一个满蕴诗意的题目是对拟题的更高要求。精警的标题,能给人警醒,发人深思,自然能取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如“一蓑烟草任江平”(2008年福建一作文题目),富有警醒世人的作用,点亮了阅卷老师的眼睛,它也是全文中心所在,这一题目告诉读者:繁华红尘于“我”如浮云,拥有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才是真。同样用凝练含蓄的诗歌语言为题,给人以诗的意境、美的享受,如“为‘伊’消得人憔悴”“青山寂寂水澌澌”,这些题目皆意境幽远,诗意斐然。  要打造亮丽的标题,不妨借鉴以下技法:  (一)妙用修辞  比喻  拟题常用的修辞格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比喻,比喻的功效是使描述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近几年高考作文中有很多用比喻手法拟出的优秀作文题目,如“生命是朵常开不败的花”,一个形象的比喻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盎然的诗意;再如“一杯沧海”,把一本书比作一杯水,把人生比作沧海,令人耳目一新。另外,“永不停息的河流”“生如夏花”“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清白的良心是温柔的枕头”等文题都是比喻修辞的妙用。  比拟  在标题中运用拟人或拟物的手法,即把物人化或是把人物化,把甲物拟作乙物。恰当地运用比拟可使标题具有思维的跳跃性,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如“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一标题,将语文人格化,把对语文的炽热、浓郁的情感真切地呈现了出来。  对偶  对偶形式上对仗工整,韵律优美,节奏感强;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以“对偶”手法拟定标题,往往能出奇制胜,如以下作文标题:“雨润万物,馨香满天”“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等,都采用了对偶方式命题,既展示了文采,又突出了语言的创新,可谓一举两得。  对比  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衬托、比较,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更利于展示文章的内蕴。如“忘记与铭记”“灵动与沉稳”等标题,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为辩证地分析问题确定了立足点。  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呼告这种修辞格拟题,开篇前即以强烈的思想情感冲击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如“父亲,我爱你”“救救孩子!”等标题均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营造了富有感染力的氛围。  列锦  即把相关或不相关的名词及名词性短语并列在一起做标题,里面没有形容词谓语却能写景抒情,没有动词谓语却能叙事抒情。这种方法适宜于散文的拟题,如“诗人?明月?黄花”“诗?酒”等都是列锦式标题的成功范例。列锦式标题通过意象的组合构成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这个,先了解下楚词的创作背景,然后对文言文的用法有个具体详细的概念。最起码要能独自的读懂文言文。之后就是对楚词的理解了,因为一些特定的用法。最后就是对意象的分析和对词语的理解推敲。个人见解。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 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 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 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 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 6 柳永词的雅和俗 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 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 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 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 14 《水浒传》主题辨析 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 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 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 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 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 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 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 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 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 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 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 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 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 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 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 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 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 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 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 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 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 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 42 论二晏词 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 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 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 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 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 50 贾谊论 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 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 53 汉乐府诗分析 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 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 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 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 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 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 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 62 《西厢记》的传播 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 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 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 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68 牡丹亭》的传播 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 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 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 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 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 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 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 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 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 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 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 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 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 91 论归有光的散文 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 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 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 97 《金瓶梅》人物论 98论纳兰性德词 99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 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楚辞研究论文拟题方法和技巧答案

找一本高考模拟题,看看古诗专题的题目和答案,你会发现规律的。

议论文答题技巧,先来了解论点,一起来学习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学生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鸿沟,望而生畏,以至做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见多识广肯定会对解题有帮助,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积累+技巧”的策略。下面笔者主要就技巧问题谈几点: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 譬如说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 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 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其他的诗人如王维﹑杜牧﹑李商隐﹑苏轼﹑辛弃疾﹑陆游等,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做研究性的总结概括。这里笔者有一个简单的归纳:如《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是浪漫主义源头。汉代古诗有悲怆色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词人(韦庄、欧阳炯、李询、孙克宪等)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一面。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号称小太白的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的词风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的作品。另外的格律派词人姜夔的特点却是精心刻意、清妙秀远……这些诗词风格一直影响到明清诗坛,因此我们在秋瑾的诗词中也不难找到古代诗风的影响。有一点需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些初步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二﹑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这些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请看下边一首诗:近试张水部 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再看下边一首诗: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就可能使人错误的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山中的美景,或劝人留下来欣赏山中美景。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才能明白这首诗的写作用意。三、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我们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因为诗歌中的情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很明确得去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的各种技巧。例如2001年全国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首是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自古诗人伤离别,作者在表达离别之情时,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产生了极好的效果。你看,在微雨里、在暮钟里,帆显得重,鸟飞得慢,“海门深不见”,前景不明朗,“浦树远含滋”,连远远的江边的树都浸在深情的雨水中,更何况是送别的人呢?人自然是“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了。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两个关键之处:“帆来重”、“远含滋”既是写自然景物,又是写人的感情。由以上几首诗的分析可知,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分析意境、分析手法、把握感情,都要重视联系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如:题目、作者、背景材料、末联和尾句、诗行中的关键字词等。四、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古诗常用典故,用典故可受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复习要力求避免艰深难懂,但在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例如,“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例如,阅读下边这首宋词,回答后边的问题: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回想一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表达了作者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就涉及到了这方面的知识: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做这个题,如果平时有“折柳”这个意象的积累,就容易得多了!五、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一样,要有论点,有论据,重点明确,顺序合理,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如果语无伦次,用语模糊,即使理解对了,也可能丢分。关于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大家掌握一些常用的名词术语: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A 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B 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C 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D 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E 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F 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一气呵成 琅琅上口最后强调两点:第一、 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第二、 任何老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所以,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古诗鉴赏首先,看这首诗要表达的思想,不必分析的面面具到,看明白个大概就好,然后,尽量找出能表达诗人心情的字,大部分表达心情的都是翻译做 动词 的字。联系当时的背景,考试出的要是名人的话,现在可以尽量多看点关于名人的资料,他们写的诗基本上与自己的事业,生活条件,志向,有关系。大概就是这个套路,不了解怕答错的话,可以不必在诗的细节上做文章,谈谈作者的心境,结合当时的局势,怎么也拿到70%的分。文言文这东西不太好在短时间内掌握,建议拿《二十四史》多翻翻看看,读顺畅了主观题自然可以答出个大概,看资料对照翻译多留心动词,介词。总结下,我认为古代跟现代文难理解就是在动词上,他们跟咱们的动作表达方式差太多,还有就是古文要常积累,耳濡目染,不是系统能复习的了的,也许,一天练一篇文言文,要比你背一些字,词的用法强的多。总接触,自然就习惯了。我高考的时候古文方面一分没丢,上文可能有不成熟的地方,希望理解。 最后,祝你考出个好成绩~~~ 参考资料: <二十四史>

楚辞研究论文拟题方法和技巧初中

是 选修课 用吗? 呵呵 你不用着急 ,在网上 查些资料 随便 填写一下 就能 过的,只要你交作业就行了。 我是 理工毕业的 我知道。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的选题方向这个就太多了呀,因为中国古代的话,它的这个文学范围是很广的,它的诗词歌画都是孩子在这个文学里面的。

1、读优秀作家的作品  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却是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著作吧,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2、尽可能多的写  每天都写,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地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3、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  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的构思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到别人谈话的只言片语有所顿悟时,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的,你及时记录下来,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我的习惯是,为我要写的文章列一个清单,不断地补充它。  4、专门的写作时间  每天找一段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对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当然有一个小时更好。请不要担心,这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5、随便涂鸦  面对整张的白纸,整版的白屏,无从开始,肯定恐怖。你会想:我还是看看邮件或是小憩一会了吧!千万别这样。马上开始写,马上打字,你写什么没有关系,只是让我听到你敲键盘的声音吧。但只要你开始写了,什么都好办了。像我的话,我喜欢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标题,这应该不难吧,然后再慢慢的展开情节,全身心地融入进去……关键是:只是随便写写,随便涂鸦,但要马上开始写。  6、集中精神  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好的。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哪怕是最低要求,你需要在没有其他干扰的条件下写作,清理掉书桌上无用的东西。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一样,没有任何打扰地进入写作状态。

初中作文技巧和方法中考命题作文包罗万象。如:童年回忆童年琐事、青春剪影我在花季、心香一瓣忘不了他(她)、难忘时刻:记一次升旗活动、走向未来自强的我、生活感悟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山光水色家乡变了、世相写生记一位平凡的人、温馨情怀母亲的爱等等。从总体来看,中考命题作文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  第一,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第二,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第三,记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第四,命题作文在使用数量上仍占主流地位。  了解这些规律,那么,在实际应试实践中又有哪些规律需要遵循呢?下面介绍四个要点。要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要审读的内容包括:  ①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②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③文题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④文题中的的标点或其它符号及其含义。⑤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⑥各种写作要求、限制。⑦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信息。  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求。  另外,在具体的审题过程中,对这样几种内容的题目不可掉以轻心。  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  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中考作文题,谁也不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在审题之中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选材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档次。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第二种,看似很熟悉的题目。  如“美在课余”这个文题,是一个宽题。可供取材的内容也是不少的。其实这个题目有一个迷惑点,这个迷惑点在那个美字上。稍不注意,就会由于觉得这个文题似曾相识而忽视对美字的品读。由于没有抓住这个美字,就会写出丰富多彩的课余、好玩的课余、有趣的课余、热闹的课余等等内容,这就没有突出这个美字。  第三种,看似很形象的题目。  如“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文题,也是一个宽题,题目似乎很形象,但远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它既可以写实,如写一个地方的风景,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写这个地方的发展,写这个地方的特色,写这个地方表现出的时代的进步。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它不仅可以写地方,还可以写人,还可以写事,等等。  第四种,看似很直观的题目。  如“礼物”这个题目,好像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它可能是实指某种物,更多的也许是喻指像礼物一样的美好事物。用喻指来写文章,其思路更广,其情感更丰富。要记住,不管命题作文的形式多么复杂,你的眼睛要永远盯着它的题目。在熟悉的题目面前不要激动,不要以为它就是你做过的原题;在生疏的题目面前不要紧张,不要以为你的心目中就没有它的影子。在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些信手拈来的中考作文题:学语文的故事、母亲的爱、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他做得对、同学,你不能这样、在错误和挫折面前、谈谈我们的课堂教学、雨中、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等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好像只是画出了一个取材立意的框框,需要我们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将其具体化。  对这样一些文题,要做到大中取小,将其具体化:第一,将宽题变窄。所谓宽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材、许多素材的题目。由于它的宽,似乎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写作文,我们就必须选准材料,把作文的内容浓缩到一个点之上,使之变窄,以便顺利成文。如火柴的联想是一个宽题,它可以让你联想到非常多的事,非常多的人,非常多的现象。但这种丰富的联想只能是在构思过程中,必须从这丰富的联想中决定一个供展开的联想点,才能开始考场作文的写作。  第二,将大题变小。  所谓大题,其实也是一种宽题。从意义上看,有些题目的主题比较直露,比较追求一定的意义。如文题“变了”,从这个变字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一定要点示出某种意义。  对于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将其变小。如“变了”这个题,我们可以在题目前加上限制性的语言,如:兰兰变了、我们家变了;也可以在题目后面加上副标题,如“变了——从一件小事看我们的班风、变了——他又回到了我们班。经过这样的处理,就可以开始构思了。  再来看下面一些常见中考作文题:  我的一天、记我受到的一次小挫折、家中小事、记一堂我喜欢的语文课、我的老师、常人小传、令我深思的一件事。这些题目对内容的要求都很具体,选材也比较容易。  对这样的文题,我们要做到的以小见大。小中见大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选点生发,也就是说,要选好一个能够让你很好地展开记叙、很好地展开议论的点,再从这个点上写开去。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  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这句话,可以说是中考作文构思的总策略。一点式伸展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写好、写细、写完整,多点式铺陈就是在文章中多写几个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看下面中考作文题的构思方向:  家乡变了:用多个画面、事例的组合来表现变,这是多点式铺陈。  我在家中的故事:可写一个故事的始末,这是一点式伸展。  给班主任老师的一封信:或谈一个观点,或回忆几件小事。  天下无难事:可通过记一件事来突现主题,也可用几个例证证明观点。  读书乐:可乐在一处,乐在一点;也可乐在几处,乐在几点。  我眼中的同龄人:必须进行多点式铺陈,写几个同龄人的生活。  一件小事给我的教益:必须进行一点式伸展,先写事,再写理。  以这两种模式为基础进行变化,设计好开头、结尾,安排好不同表达方式的穿插,考场命题作文的框架便能够设置得完整、规范。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将读后感写成读后叙、在家乡变了中穿插一半篇幅的议论、将自强的我写成自我介绍等模糊文体色彩的错误。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期望有超过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半命题作文题型解析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时限定题目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其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纵观近年来全国中考,半命题作文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四种常见的作文类型中,半命题作文是最不容忽视的,也应是我们备考练习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归纳的几种常见命题形式:  一是前空型。如“_____是我致胜的魔杖”、“ 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____的岁月”、“____刷新着我的生活”等。  二是后空型。如“因为有____”、“错过 ”、“追寻那渐远的____”等。  三是中空型。这类题型要联系前后内容,确定写作的方向。如“有 陪伴的日子”、“留一份____给你”、“藏在____里的精彩”等。四是“两空”型。这种命题要运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把空缺之处补充完整。如“因为 我更 ”、“为____画上____”等。解决策略  半命题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高明补题、精心构思。如果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则容易出现“干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如何把半命题变为有利于自己发挥特长的命题,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因此,要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第一步:仔细斟酌 补好题目  准确理解,辨清题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我读 ”,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少了宾语,加上宾语这就行了吗?不行。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上面例题中的“读”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读”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如《我读四大名著》《我读澜沧江的浪花》《我读妈妈那颗期盼的心》等等。  细处入手,以小见大  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以“善待 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不少考生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时间》《善待大自然》……显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如以《善待地球》为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地球被毁坏的惨状和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诗意命题,匠心独具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请以 “曾经错过的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近几年来,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了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考生要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如上述命题,大多数考生补题为:一段友情、一次机遇、一个道歉等。如此补题易于构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语中,造成雷同,毫无特色。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化实为虚,补出新意。在文题的横线上补上:一轮明月、一米阳光、那个季节、那缕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梦想拔节的日子……这些文题新颖生动,既富有诗意,又蕴有理趣,能激发读者美好的遐想。  第二步:理清思路 立意出新  不难看出,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实际上往往与作者的补题构思同步进行。考场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感悟人生、提炼思想的水平。下面谈谈半命题作文立意的三点要求:  准确。准确是前提,立意不准,全盘皆输。求准,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也有人称之为“题眼”“题魂”。立意前须把握题中已有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准确理解已给文字的含义十分重要。同时,半命题作文如果有引语,往往以精辟优美、寓意深刻、情感浓郁的语句导人作文情境,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新颖。即对题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例如“拒绝____”一题,一般考生在横线上补充上“自卑”“儒弱” “平庸”“自我封闭”等宾语,构成动宾短语,这类文章都含有自我审视和校正的色彩。有的考生却能避开这一般模式,机智地补出别具一格的题目,闪烁出与众不同的文学色彩、哲理色彩,如《拒绝再玩》《拒绝长大》《拒绝末日》等。在求新的同时,所补题目须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这样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写,有情可抒发。  深刻。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进入本质,由感性进入理性。例如作文题“我多想____”,你若补“唱”,则文章未免肤浅;你若补 “飞”,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于一般。其实所补写的内容可实可虚,可近可远,你只要大胆发挥想象,尽可以游览于草木山水之间,徜徉于琴棋书画之中,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较为丰富深刻的人生思考。例如有位考生拟题《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从运河水当年的清澈、宁静写到现在的浑浊、喧嚣,写到了人对大自然的毁坏,也感悟到世态沧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见奇,于一般中见深刻。  第三步:明确要求 写出特色 有的半命题作文前有引语,要谨慎审视,提取关键词语和切题联想。在文题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要求”,常对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字数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审这些要求的方法与全命题作文的相同,此不赘述。话题作文【解题指津】 话题作文就是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进行选材而写出的文章。这类作文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给考生留下了更大的写作空间。近年来,话题作文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不过,有的地方没有对话题作文作简单的否定和放弃,而是“退中求变”,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探索。比如适当缩小开放范围,设计能激发考生兴趣的个性化提示语,界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等,这些都是新的命题形式的有益尝试。下面来看看话题作文的几种常见类型:一是词语型。如“味道”“珍惜”“较劲” 等。这些词语有动词也有名词,有抽象的也有具体的,还有的具有比喻和象征意义,审题时应该注意其内涵和外延。而且,此种题型和命题作文联系密切,来年可能会以命题形式重新出现。二是短语型。如“这样的衣着”“感悟美好”等。三是句子型。这种作文命题是一个句子,富有诗意,含意隽永,对于这类题目在审题时主要是抓住主谓部分的中心词或字。如 “分享是美丽的”等。一、巧拟标题 展示个性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在考场上,一个亮丽夺目的文题能迅速激发阅卷老师的好奇心,也能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所以,要闯过中考作文关,拟题好坏举足轻重。总的说来,话题作文拟题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出发,做到准确、醒目、新颖、富有诗意。一个好的标题,有这样几点要求:揭示主旨 标题是文章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概括内容,做到“题括文章,文切题旨”。例如作文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想倾诉的话.给妈妈的、给老师的,喜悦的、烦恼的,关于个人的,关于社会的……因为没有合适的机会,一直深埋在心里。现在,请拿起你的笔,我们在倾听……请以“心声”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略) “心声”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把握不好就会泛泛而谈。文题如果拟得不好,也会使文章顿失光彩。一篇满分作文的题目是《一只藏羚羊的心声》,这个文题就概括了作者要写的内容,而且与主题密切相关。文章从小处着笔,写了一只藏羚羊的自白,突出了人类不懂得爱护动物带来的恶果,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爱与呵护。新颖别致 题目一定要给人一种别致的感觉,这会使你的文章顿生光彩。尤其是话题作文,如果题目平淡,则会直接影响到文章的魅力。如中考作文题目:结合阅读理解(一)中杜小康的“孤独之旅”给你的启示,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有的同学将题目定作《妈妈也在成长》,还有的同学拟题为《我的成长我做主》《成长五味》等,这些题目在众多的考卷中显得别开生面,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二、巧妙切入 准确立意大小转化 有些话题的范围比较大,能表现多个主题,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化大为小”:把宽泛的话题转换成若干个“小话题”,转化成具体的人、事、物、理,然后从中进行筛选,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得心应手的去写。如中考话题作文“渴望”,内涵非常丰富。如果我们能从小处人手,就可以把话题切割成“渴望放假”“渴望长大”“渴望善良”“渴望尊严”等,写作时只要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谈深谈透即可。当然,有的话题作文范围很小,学生思维难以发散,此时就应该放开手脚,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以拓开思路。反弹琵琶 有些作文题目,如果按照通常的做法正向审题立意,可能容易落入俗套,毫无新意可言。这时如果舍弃正面,改为反面切入,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新的突破口,让阅卷老师在千人一面的作文中眼前一亮。如中考话题作文“磨炼”一题,题引材料是孟子的话,启示我们,人必须先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然后才能做大事,成大业。这样立意当然比较稳妥,但不易出新出巧。如果从反面切人,从小我们要学会避免挫折和艰难困苦,但困难面前要学会面对,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立论,这样就更有启发意义,更有新意。需要注意的是,反面切入得出的见解往往不是“常理”,因而不能广泛应用于所有命题。三、围绕中心 精心选材 作文的素材与作文的质量密切相关。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发展等级要求“材料丰富”“材料新鲜”,因此选材注意以下几点:(1)积极健康。“文以载道”,文章要表达思想,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2)避生就熟。中学生选材时要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3)与时俱进。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4)避同求异。有些材料人人皆知,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人胜。(5)去粗取精。要根据立意精心选取精当的材料。典型的材料才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更有表现力,更有感染力,更有震撼力。材料作文【解题指津】 材料作文是提供材料(文字或图画)让考生阅读并按要求写作的一种作文题型,出题形式一般包括“材料+提示+要求”三个部分。材料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还有自拟题作文的自由性,还能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综合阅读的能力,所以一直是中考作文的常规题型。 材料作文近年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表现在主题多元、文题开放、材料多样、提示明朗四个方面。就文字材料而言,包括寓言故事、社会事件、教材相关、轶事典故、诗文歌词、名言格言等,而图画则多以漫画、照片、图案为主。所以材料作文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还考生以适度的写作自由,尽量避免了话题作文等题型出现的猜题押宝的弊端。中考作文中的材料作文较少单独命题,多以选题形式出现,但其正处于不断升温期,而且材料作文的审题和构思难度较大,所以更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技巧一:审读材料的标题或材料中的明示的话题 有标题的材料要认真结合材料审读标题的含义,有的标题甚至指向作文的主题。如中考作文题的材料以《木偶》为题,材料中说“木偶在大庭广众面前出尽了风头”,“你到后台看看”,“都由提线的人说了算”。所以可从“木偶”的比喻义、象征义“受人操纵、摆布的人”上进行反向立意,讨论入的自由、尊严和外表的光鲜、风光的取舍问题。另外,还要特别注意要写成“议论文”的要求及具体的写作要求。技巧二: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关键词句锁定写作话题要注意所给材料的开头、结尾和议论抒情等点题的句子或关键词语;有的会给出某些词语的若干种解释,这实质上也提示了写作的方向。如中考作文题:《光明日报》发表时评《不要让“儿童节”变成“消费节”》。文章指出,时下许多儿童想在“六一”其现的愿望多与吃喝玩乐有关;一些家长也带着孩子到商场里买这买那,消费起来毫不手软。对此,专家呼吁:不要让“儿童节”变成单一的“儿童消费节”,要让儿童节变得更有意义。回眸刚刚走过的童年,对于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来谈,也可以自选一个角度发表见解。这则材料富有时代特色。“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锁定了话题,“经历或见闻”表明可以写为记叙文,“发表见解”说明可以写成议论文,材料中的《不要让“儿童节”变成“消费节”》,“愿望多与吃喝玩乐有关”,“要让儿童节变得更有意义”等都可以当成写作的主旨。技巧三:从多项材料中归纳“交集”的写作话题 如果作文题提供的是2—4则材料,那么可以采用提取关键词和“求同存异”的办法提炼出各则材料的“同类项”,从而归纳出作文的话题。技巧四:从隐晦的材料中解读出寓意或主题 中考材料作文中约有三分之一的题目采用了故事或寓言作为材料,其中有的直接给出了寓意提示,也有的需要考生自己去解读、提炼,这就增加了审题的难度。如中考作文题给出了一则寓言,讲述了一个符合同学们成长特点的人生故事,同学们便能由树及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寓言先将小橡树同苹果树、玫瑰花的生长作对比,小橡树经过“愁容满面”“越来越迷茫”“平静下来”“快乐地生长”等一系列心理情绪变化,最后终于“成为一棵大橡树”。“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则引导我们解读材料的寓意,从而解读出“要正确认识自己,不盲目听从他人意见”“要准确给自己定位,认准成长方向”“不要盲目攀比,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人生目标”等立意。技巧五:从题目要求或提示中审明写作方向 同其他作文题型一样,材料作文中的“要求”或提示也是审题的重点。如中考材料作文在提供材料后要求“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抒发感受,发表见解……但一定不要对原材料进行扩写、续写或改写”。前半句强调了作文体裁可分别为写事的记叙文、抒情的散文、立论或驳论的议论文,后半句则提醒了对文题所供材料使用的“雷区”。又如中考作文题:打开初中语文的每一篇课文就是走进一个世界,窥见一段人生,感悟一种智慧,领受一片情感,接受一颗心灵。请结合初中语文课文,按特别要求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感情自然、朴实、真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拟题特别要求: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课文题目,或课文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或课文题目中的词语等等,如《背影》、高尔基、小弗朗士、百草园……) 这道材料作文题十分特别,是关于初中语文课文的,材料中说“打开一篇课文就是走进一个世界,窥见一段人生,感悟一种智慧,领受一片情感,接受一颗心灵”。这组排比句既概括到位又有感染力。在“拟题特别要求”中又特别强调了拟题的格式,实质是限定了写作的范围,但自由度又宽松得多。比如,从朱自清的《背影》中联想到父爱;亲情、感动等,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回忆起作者在百草园里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在三味书屋里学习生活的枯燥又丰富,进而联想到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学校的学习生活。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