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工程结构抗震论文选题方向怎么选

发布时间:2024-09-06 06:48:48

工程结构抗震论文选题方向怎么选

1高层建筑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数值分析2从集集地震看建筑物震害与地震动参数的关系 3用ANSYS分析某高层建筑的非线性地震反应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2002)若干问题解说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2002)理解和应用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解说和讨论,主要包括房屋适用高度、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结构平面和竖向规则性、构件抗震等级、剪力墙边缘构件、带转换层结构等56个问题,供有关教学、结构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等专业人员参考。4建筑结构减隔震及结构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一、传统的抗震方法   地震是由于地面的运动,使地面上原来处于静止的建筑物受到动力作用而产生强迫振动,因而在结构中产生内力、变形和位移。经过简化后模型的动力学分析,即一次次的震害分析进行修正、补充,得到一些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及破坏形式,提出了一些建筑物抗争的计算方法及设计的基本原则。这些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很不错的效果。1、概念设计的一些原则1)总体屈服机制。例如强柱弱梁。2)刚度与延性均衡。砌体结构中为提高延性设构造柱与圈梁,形成一个较弱的框架。3)强度均匀。结构在平面和立面上的承载力均匀。4)多道抗震防线。5)强节点设计。6)避开场地卓越周期区。2、在此基础上作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其分析方法主要有:①地震荷载法;②振型分解法;③动力时程分析法。现在还发展了push-over法、能力谱等方法。抗震设防目标也从单一的、基于生命安全的性态标准发展到基于各种性态,强调“个性”设计的设计理念。3、传统抗震方法的缺点与不足  传统抗震结构主要利用主体结构构件屈服后的塑性变形能和滞回耗能来耗散地震能量,这使得这些区域的耗能性能变得特别重要,而一旦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这些区域产生问题,将严重影响到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严重破坏,由于破坏部位位于主要结构构件,其修复是很难进行的。  由于传统抗震结构是以防止结构倒塌为目标,其抗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结构(构件)的延性,以往的许多研究也注重于提高结构(构件)的延性方面,却忽略了对结构损伤程度的控制。4、传统的抗震方法在提高结构性能方面有较多困难。  传统抗震结构的耗能能力主要依赖于主体结构的延性。既要求主体结构强度高,又要求延性好,很难实现。1)框架结构  许多研究者推荐强柱弱梁体系作为最合适的抗震框架体系。该体系可将地震输入能量分散在结构的许多部位耗散掉,甚至可以控制塑性铰出现的顺序与部位,延性对于使建筑物在罕遇地震中保存下来固然很重要,但这些预期的塑性铰区在中等程度的地震中也会产生,延性也同时应被看作是一种“破坏”。后期修复费用也很高。2)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抗侧刚度大,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侧移小,其总的水平地震作用也大等特点,常见的震害一般来说为墙面的斜向裂缝或是底部楼层的水平施工缝发生水平错动,当底部屈服后,剪力墙的抗侧作用就很小,且剪力墙的耗能也基本集中与底部塑性铰区域,上部墙体对抵御强震无显著作用。而且剪力墙要承担一定的竖向荷载,因此底部的破坏也十分难修复。3)框架-剪力墙结构  从抗震概念设计来说,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了多道抗震防线。有框架和墙体组成的抗震结构中,框架的刚度小,承担的地震作用力小,而弹性极限变形值和延性却较小。整个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墙体很快超过自身的较小弹性极限变形,出现裂缝,水平承载力下降,此时框架尚未充分发挥自身的水平抗力;墙体开裂后,框架承担的地震力增大,同时由于结构刚度的变化,地震作用效应也发生了变化。但无论是剪力墙还是框架,都是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损伤坏后的修复工作都是比较困难的,而且花费也不小。二、减振、隔震和振动控制的现状   鉴于上述传统抗震方法的缺点与不足,并在全部了解地震引起结构震动的全过程。由震源产生地震动,通过传播途径传递到结构上,从而引起结构的震动反应。通过在不同阶段采取震动方法控制措施,就成为不同的积极抗震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四点:  ①震源→消震  消震是通过减弱震源震动强度达到减小结构震动的方法,由于地震源难以确定,且其规模宏大,目前还没有有效可行的措施将震源强度减弱到预定的水平。  ②传播途径→隔震  隔震是通过某种装置将地震与结构隔开,其作用是减弱和改变地震动时结构作用的强度和方式,以此达到减少结构震动的目的。隔震方法主要有基底隔震和悬挂隔震两种。  ③结构→被动减震  被动减震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或附加子结构吸收和消耗地震传递给主结构的能量,达到减小结构震动的目的。被动减震方法有耗能减震,冲击减震和吸震减震。  ④反应→主动减震  主动减震是根据结构的地震反应,通过地震系统地执行机,主动给结构施加控制力,达到减小结构震动的目的。  结构隔震、减震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开始于60年代,70年代以来发展速度很快。这种积极的结构抗震方法与传统的消极抗震方法相比,有以下优点:①能大大减小结构所收得的地震作用,从而可减低结构造价,提高结构抗争的可靠度。此外,隔震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控制传到结构上的最大地震力,从而克服了设计结构构件时难以准确确定载荷的困难。②能大大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保证非结构构件不受地震破坏,从而减少震后维修费用,对于典型的现代化建筑,非结构构件(如玻璃幕墙,饰面,公用设施等)的造价甚至占整个房屋总造价的80%以上。③隔震、减震装置即使震后产生较大的永久变形或损坏,其复位、更换、维修结构构件方便、经济。④用于高技术精密加工设备、核工业设备等的结构物,只能用隔震、减震的方法满足严格的抗震要求。(一)、隔震1、基地隔震1)夹层橡胶垫隔震装置  用于隔震装置的橡胶垫块,可用天然橡胶,也可用人工合成橡胶(氯丁胶)。为提高垫块的垂直承载力和竖向刚度,橡胶垫块一般由橡胶片与薄铜板叠合而成。2)铅芯橡胶支座  这样就使支座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在风荷来和制动力等常见载荷作用下保持具有足够的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但强地震发生时,装置柔性滑动,体系进入消能状态。3)滚珠(或滚轴)隔震  有自复位能力的;有加铜拉杆风稳定装置;横向油压千斤顶位的。另外,还有加消能装置的,消能装置有软消能杆剪,铅挤压消能器,油阻尼器,光阻尼器等。4)悬挂基础隔震5)摇摆支座隔震  同原理还有踏步式隔震制作,用于细高的结构物,如烟囟、桥墩、柜体筒体建筑物等。6)滑动支座隔震  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相互滑动的滑板。风载、制动力或小震时,静摩擦力使结构固结于基础上;大震时;结构水平滑动,减小地震作用,并以其摩擦阻尼消耗地震能源。  为控制滑板间的摩擦力,使之满足隔震要求;在滑板间可以加设滑层。目前常用的滑层有:涂层滑层(聚氯乙烯)、粉粒滑层(铅粒、沙粒、滑石、石墨等)。2、悬挂隔震  悬挂隔震使将结构的全部或大部分质量悬挂起来,是地震动传递不到主体质量上,产生较小的惯性力,从而起到隔震作用。悬挂结构在桥梁、火电厂锅炉架等方面有大量应用。著名的43层香港汇丰银行新大楼采用的就是悬挂结构。  悬挂结构悬杆受力较大,须采用高强钢,而高强钢忍性差,在竖向地震作用时易拉断。为减小竖向地震作用,可在吊点设减震弹簧,并配合使用阻尼器。3、隔震应用的注意事项:1)隔震实际上会使原有结构的固有周期演唱,在下列情况下不宜采用隔震设计:  ①基础土层不稳定;  ②下部结构变性大,原有结构的固有周期比较长;  ③位于软弱场地,延长周期可能引起共振;  ④制作中出现负反力;2)隔震装置必须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这样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当强震发生时,装置柔性消震,体系进入消能状态。3)隔震装置能使结构在基础面上柔性滑动,在地震来时这样必然会产生很大的位移。为减低结构的位移反应,隔震装置应提供较大的阻尼,具有较大的消能能力。4、隔震体系的优点:1)明显有效地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从振动台地震模拟试验结果及美国,日本建造的隔整结构在地震中的强震记录得知,隔振体系的结构加速度反应只相当于传统结构(基础固定)加速度反应的1/3——1/10。这种减震效果是一般传统抗震结构所望尘莫及的。从而能非常有效地保护结构物或内部设备在强地震冲击下免遭任何毁坏。2)确保安全。在地面剧烈震动时,上部结构仍能处于正常的弹性工作状态。这既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结构,确保居民在强地震中的绝对安全,也适用于某些重要结构物和重要设备。3)减低房屋造价。从汕头,广州,西昌等地建造隔震房屋得知,多层隔震房屋比传统多层隔震房屋节省房屋土建造价:7度区节省3——6%,8度区节省8——14%,9度区节省15——20%。并且安全度大大提高。4)抗震措施简单明了。抗震涉及的对象从考虑整个结构物的复杂的不明确的抗震措施转变为只考虑隔震装置,简单明了。结构物本身与一般非地震区的做法无疑,设计施工大大简化。5)震后修复方便:地震后,只对隔震装置进行必要的检查更换。而无需考虑建筑结构物本身的修复,地震后可很快恢复正产生活或生产,这带来极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被动减震1、耗能减震1)结构消能减震体系的特点:  结构消能减震体系是把结构的某些非承重构件(如支撑剪力墙等)设计成消能杆剪,或在结构物的某些部位(节点或连接)装设阻尼器,在风荷载轻微地震时,这些消能杆件或阻尼器仍处于刚弹性状态,结构物仍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在强地震发生时,随着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增大,这些消能杆件和阻尼器,率先进入非弹性变形状态,产生较大阻尼,大连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使主体结构避免进入明显的非弹性状态并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在强地震中免遭损失。与传统的结构抗震体系相比较,它有如下的优越性:  ①传统的结构抗震体系是把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梁、柱、节点)作为消能构件,地震中受损坏的是这些承重构件,甚至导致房屋倒塌。而消能减震体系则是以非承重构件作为消能构件或另设阻尼器,他们的损坏过程是保护主体结构的过程,所以是安全可靠的。  ②震后易于修复或更换,是建筑结构物迅速恢复使用。  ③可利用结构的抗侧力构件(支撑、剪力墙等)作为消能杆件,无需专设。  ④有效地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  由于上述的优越性,消能减震体系被广泛用于高层建筑的抗震,高耸构筑物(塔、架等)的抗震或抗风,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纵向抗震,管线系统减震保护等。2)结构消能减震体系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消能减震体系按其消能装置的不同,可分为二类:  ①消能构件减震体系:  利用结构的非承重构件作为消能装置的结构减震体系。常用的消能构件有:  消能支撑:耗能交叉支撑,摩擦耗能支撑,耗能偏心支撑,耗能隔撑。一般支撑杆件大都用软钢制作,取材容易,屈服点适当,延性好,故有较高的消能减震性能。构件大都采用非弹性“弯曲”变形的消能减震性能,具有较高抵抗周疲劳破坏的能力。  消能剪力墙:竖缝消能剪力强、横缝消能剪力墙、周边缝消能剪力墙等。其混凝土的接缝面可以填充粘性材料能或用钢筋联接。强地震时,出现非弹性的缝面错动,产生阻尼,消耗地震能量。  ②阻尼器消能减震体系:在结构的某些部位(支撑杆件、剪力墙与边框联结处、梁柱节点处等)装设阻尼器(软钢阻尼器、挤压铅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等)。在强地震时,结构物这些部位发生较大变形,从而使装设在该部位的阻尼器有效的发挥消能作用。2.冲击减震  冲击减震是依靠附加活动质量与结构之间的非完全弹性碰撞达到交换动量和耗散动能进而实现减小结构地震反应的技术。  实际应用时,一般在结构的某部位(常在顶部)悬挂摆锤。结构震动时,摆锤撞击结构使结构震动衰减。另外,摆锤还兼有吸振器的功能。3.吸振减震  吸震减震是通过附加子结构,使结构的震动发生位移,即使结构的振动能量在原结构与子结构之间重新分配,从而达到减小结构震动的目的。  目前,工程结构应用的吸震减震装置主要有:调谐质量阻尼器(简称TMD),调液(柱)阻尼器(简称TLD或TLCD)悬吊质量摆阻尼器(简称SMPD)和质量放大器。(三)主动控制减震主动控制减震体系是利用外部能源,在结构受地震激励震动过程中,瞬时改变结构动力特性和施加控制力,以衰减结构地震反应的自动控制体系。  主动控制体系中的控制器有三部分组成。  ①传感器。安装在结构上,测量结构所受外部激励或结构反应或两者,将测量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的处理器。  ②处理器。处理测得的信息,根据给定的控制算法,计算所需的控制力,并将控制信息传递给控制器中的致动器。  ③致动器。根据控制信息,有外部供给能源产生所需的控制力,从而减小结构振动反映。  根据控制器的工作方式,主动控制体系分三种类型:  ①开环控制。根据外部激励信息调整控制力。  ②闭环控制。根据结构反应信息调整控制力。  ③开笔环控制。根据外部激励和结构反应的综合信息调整控制力。  主动控制是振动控制的现代方法,他已广泛用于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但在土木工程中应用该方法进行结构主动控制尚是一个新兴研究方向。  结构震动主动控制装置  ①主动拉索。主动拉索控制系统由连接在结构上的预应力钢拉索构成,在拉索上安装一套液压伺服机系统。  ②主动调频质量阻尼器。是在TMD的基础上增加主动控制力而构成的减震器。  ③气体脉冲发生器。这是一种通过喷管释放高压气体产生脉冲动力,以减弱结构振动反应的装置。(四)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1、半主动控制  半主动控制兼有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的优点。它具备主动控制的效果又只需很小的电能通过调节和改变结构的性能减小地震反应,因此比较适合于改善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1)变阻尼半主动控制  对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的研究一度非常活跃,其目的在于寻找比定阻尼系统更好的减震效果,但事实上人们早已知道,阻尼的减振效果是有条件的。但单自由度体系基座受到简谐运动激励时,阻尼愈大,结构和相对运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不断减少;对绝对运动则不然,当干扰频率与自振频率的比值时,增大阻尼反而会使绝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增大。在地震作用下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这说明对中、短周期的结构,当设计地震动的主要周期较短时,不必要采用半主动变阻尼系统。但是对于长周期结构,采用半主动变阻尼控制方法与采用上限阻尼时相比可以明显地减小绝对加速度反应,对相对反应也无不利影响。看来只有当需要同时减小长周期结构的相对位移反应和绝对加速度反应时才有必要采用变阻尼半主动控制。  常见的变阻尼半主动控制有变孔径油阻尼器、电流变阻尼器、磁流变阻尼器、变摩擦可控阻尼器、调谐质量可控阻尼器。2) 变刚度半主动控制系统(AVS)  日本鹿岛公司在他们的大型振动台控制楼上采用了AVS系统以减小中震和大震中的反应。在此系统中,应用液压元件改变刚性支撑和大梁的连接条件,随时调节层间刚度,避免共振。  变刚度和变阻尼系统应属于变结构控制的范畴,其理论基础在自动控制领域中已有深入地研究。在变刚度半制动控制系统中结构的层间水平刚度可以在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跳跃或随意调节。当强震地面运动的主要频率不在被控结构自振频率的可能的变化范围以内时,对系统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2、混合控制  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结合起来应用或采用其它复合控制方式通常称为混合控制,其最常用的形式是用作动器拖动调谐质量阻尼器(HMS)。  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由于都需要实时观测结构反应并进行实时分析和反馈控制,系统极为复杂,在推广应用方面受制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相比之下以增加结构阻尼、避免共振的被动控制技术则更适合在众多的实际工程中应用。三、今后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依赖结构延性的抗震措施是以一定的损伤为代价减小地震反应,应用见证效能技术则可以减小结构本身的损伤,对各类结构基本上能使用,其减震效果对地面运动特性依赖性较小,耗资也不是很大,因此是可以广泛使用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增大阻尼在减小结构相对位移反应和变形的过程中有时会使结构的绝对速度和加速度增大,从而对内部设备和人员带来某些不利影响。  基础隔震对在短周期内地面运动影响下的中短周期结构而言,其减震效果比消能技术更好,但对地面运动输入特性比较敏感,不能完全消除共振的危险性。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的设防要求,对地面运动和结构本身不确定性的地适应能力更强,可以提高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引入智能元件以后,效果会更好,因此是值得重视的新领域。此外尚应在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开展合作和交叉研究,开发使用的装置、机构和配套技术,尽快形成新的产业,以支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需要讲传统的建造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使结构的安全保障系统成为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营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参考文献[1]周福霖,高层建筑结构减震控制优化设计新体系[2]周锡元,阎维明,杨润林,建筑结构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建筑结构学报,4[3]谢礼立,马玉宏,现代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国际地震动态,10[4]李宏男,霍林生,结构被动减震与隔震技术研究现状,工程力学增刊,2001[5]赵鸿铁等,耗能减震控制的研究、应用与发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3[6]周云等,耗能减震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展,世界地震工程,2[7]周云等,耗能减震技术研究及应用的新进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6[8]王亚勇,工程抗震展望——寄语2000年,工程抗震,3[9]张文芳,建筑结构TMD振动控制及其新体系减震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10]杨光,日本阪神地震灾害的一些调查统计数据,华南地震,3[11]罗奇峰等,中国近4年结构抗震进展介绍,地震学报,11[12]邹立华等,组合隔震结构的振动控制研究,振动与冲击,2 还有一些,有pdf格式的,还有文档的,粘不下,如果你觉得对你有用的话,给我你的邮箱,我发给你

工程结构抗震论文选题方向

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  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我可以提供资料: 砌体结构  masonry structure   以砌体为主制作的结构称为砌体结构。它包括砖结构、石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结构。分为无筋砌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砌体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泛,这是因为它可以就地取材,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及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较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约水泥和钢材,砌筑时不需模板及特殊的技术设备,可节约木材。砌体结构的缺点是自重大、体积大,砌筑工作繁重。由于砖、石、砌块和砂浆间粘结力较弱,因此无筋砌体的抗拉、抗弯及抗剪强度都很低。由于其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它的脆性性质,从而使其遭受地震时破坏较重,抗震性能很差,因此对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需要采用构造柱、圈梁及其它拉结等构造措施以提高其延性和抗倒塌能力。此外,砖砌体所用粘土砖用量很大,占用农田土地过多,因此把实心砖改成空心砖,特别发展高孔洞率、高强度、大块的空心砖以节约材料,以及利用工业废料,如粉煤灰、煤渣或者混凝土制成空心砖块代替红砖等都是今后砌体结构的方向。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外墙保温技术浅析,我觉得比较容易些,毕竟是在工程中常常接触到的东西,

这几年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后工业化等一系列话题比较火,你找你自己喜欢的话题或关键词然后去数据库里搜索文献

工程结构抗震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智能建筑、建筑设计、工业园区、学校设计等等。开始我也不会,还是学长给的文方网,帮写的《山地风景区特色度假酒店建筑设计研究——以某度假酒店项目为例》,很专业的说西安市老年公寓建筑设计研究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研究面向节能建筑设计的计算机能耗模拟从二维走向三维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城市地铁及地铁的建筑设计——以深圳地铁为例当代市政办公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方法研究初探回应地域自然环境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初探大型幼儿园建筑设计问题及模式研究——以玉溪市澄江县幼儿园研究型设计为例西北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生态设计方法的研究——以关中地区农村中学建筑设计为例建筑设计项目风险管理分析SketchUp软件在建筑设计构思中的应用研究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FOA建筑师事务所建筑设计观念及设计方法研究信息时代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影响初探基于手牵手计划的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幼儿园建筑设计研究建筑气候分析与设计策略研究基于关键链理论的GOA建筑设计公司多项目进度控制研究模块化策略在建筑优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被动式太阳能建筑设计气候分区研究自然景观旅游建筑设计与旅游、环境的共生初探建筑设计中的经济性理念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基于信息的建筑设计现代建筑设计作品分析的源流与模式研究山地度假区亲水建筑设计研究——以“达哈·水恋”度假村设计为例个人—组织价值观契合对员工忠诚的影响研究——以南宁市建筑设计企业为例分形建筑设计方法研究走向反思建筑设计学——建筑设计知识批判与重建酒店式公寓的建筑设计初探及其实例分析——以北京地区为例经济性连锁酒店建筑设计研究——以北京和上海为例信息时代建筑设计的互动性与历史环境相协调的酒店建筑设计——以阙里宾舍、唐华宾馆和苏州喜来登大酒店为例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创新思维类型研究现阶段我国高校新建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西安思源学院图书馆设计实践探索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环境中的建筑设计研究

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  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框架结构抗震研究背景和意义救你

这几年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后工业化等一系列话题比较火,你找你自己喜欢的话题或关键词然后去数据库里搜索文献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论文选题方向

土木工程论文题目如下: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浅析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概预算 房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讨论 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言 浅谈建筑工程外墙保温系统 论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混凝土施工优化控制策略 浅谈工程质量通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灌筑法施工技术 桥面防水屋施工应用实践 钻孔灌注桩基础主要质量问题分析及处理办法 降低工程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链在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谈施工招标投标管理 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工程成本控制方法及重要性 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对成本的影响浅析 浅谈现场施工管理 双层通风玻璃幕墙的应用 高速公路沥青混泥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裂缝分析及处理方案 浅谈项目安全管理与新模式 浅谈转岩地基中木桩的极限承载力 浅谈无缝施工技术在大面积混凝土楼板施工中的应用 裂缝产生的成因与防治搭施分析探讨 论某E院建筑项目的前期策划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项目问题和技术支持 浅析砼裂缝的原因 施工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控制 如何有效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厦门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优化对工程造价影响的研究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及有效措施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及成本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分承包管理 论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与成本控制 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 谈施工招标投标管理 浅谈节能建筑推广与实施 智能建筑的工程建筑管理

一、单选题1、地震是地球( D )物质运动的结果。 A、外部 B、地壳 C、地幔 D、内部 2、烈度和震级的区别( A ) A、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震级: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B、烈度: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震波形计算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 震级: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C、烈度:用来评估自然灾害本身造成的社会损失的度量标准;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D、烈度:是来表示地震造成的社会损失的程度; 震级:表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多少; 3、世界上三大地震带是:( B ) A、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洋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C、亚欧地震带、北极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D、印度洋地震带、北冰洋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4、( D )年河北唐山发生8级强列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16万人受伤,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 A、1973年7月28日 B、1974年7月28日 C、1975年7月28日 D、1976年7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 B )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次年3月1日起施行。 A、1997年10月29日 B、1997年12月29日 C、1998年12月29日 D、1998年10月29日 6、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A )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7、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B ) A、向教室外跑 B、听老师指挥 C、蹲在地上 D、涌向楼梯间 8、抗震设计的重要的构件是( C )。 A、 木柱 B、檩子 C、木圈梁 D、地基 9、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A )。 A、安全通道 B、跳楼 C、乘坐电梯 D、从窗户抓绳下滑 10、我国第一个地震观测台是( A )年,由着名地震学家李善邦主持建立的,位置在北京鹫峰。 A、1930 B、1949 C、1950 D、1960 11、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唯一对大地震做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1975年2月4日,我们成功地预报了( D )地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做出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 A、四川松潘2级 B、河北邢台8级 C、云南龙陵4级 D、辽宁海城3级 12、目前,我国共划分为8个地震区和25个地震带,其中大震主要发生在( B ) A、 华中、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B、 华北、华南、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C、 华北、华西、新疆、青藏和海南地震区 D、 华西、华中、新疆、青藏和台湾地震区 13、<<防震减灾法>>规定,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 D ) A、当地地震部门 B、省地震部门 C、当地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14、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 A )。 A、先保护头 B、先保护胸部 C、先保护双手 D、先保护双脚 15、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C )。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 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 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16、吐鲁番地区历史上最大地震是1916年在( A )发生0级地震。 A、吐峪沟 B、库米什 C、七克台 D、大河沿 17、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D )。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18、( C )级震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A、4级 B、5级 C、6级 D、7 19、创伤现场急救技术( A )。 A、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B、止血、包扎、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C、止血、包扎、等待医护人员 D、止血、固定、等待医护人员 20、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为( B )。 A、火山地震 B、构造地震 C、陷落地震 D、人工地震 21、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 D )次,其中有感地震约( B )次。 A、5千次 B、5万次 C、50万次 D、500万次 22、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 B )发明的。 A、祖冲之 B、张衡 C、毕升 D、蔡伦 23、吐鲁番地区最年轻的活动性断裂带是( C )。 A、博罗霍诺活动断裂带 B、博格达南缘活动断裂带 C、中央隆起带 D、也木什盐山断裂和火焰山南缘断裂 24、吐鲁番市城市抗震设防能力,应具备( C )度设防。 A、Ⅴ B、Ⅵ C、Ⅶ D、Ⅷ 25、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 A )。 A、抗震设防要求 B、抗震设防标准 C、抗震设防设计 D、抗震设防规范 26、我国采用的地震烈度表最高烈度为( D )度。 A、Ⅷ B、Ⅺ C、Ⅸ D、Ⅻ 27、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 B、大地震动 C、地面开裂 D、火灾 28、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多次,一般情况下,( B )以上才能感觉到,称为有感地震。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29、地球由表及里可分为( A )层。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壳、地核、地幔 C、地幔、地核、地壳 D、地核、地幔、地壳 30、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发生7级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啸,遇难失踪总人数达( B )。 A、20万人 B、5万人 C、24万人 D、28万人 二、多选题 1、地震害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诱发灾害,下列哪些属诱发灾害( ACE )。 A、人的心理创伤 B、爆炸 C、瘟疫 D、泥石流 E、社会动乱 2、描述地震的基本参数常用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震源深度描述。其中( ADE )亦为表述一次地震的三要素。 A、时间 B、震中距 C、震源深度 D、震级 E、地点 3、识别地震谣言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地震预报不是政府发布的 B、可向当地人民政府核实 C、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说的十分准确 D、可向当地地震部门核实 4、农村抗震安居工程结构类型:( ABC )。 A、砖木结构 B、砖混结构 C、土木结构 D、钢筋混泥土 5、地壳的不断运动是孕育地震的温床。在这个孕育过程中,震源及其附近的物质会发生一系列的( ABCD )等方面的异常变化,这就是地震的"前兆"现象。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D、气象 6、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BCE ) A、饥荒 B、海啸 C、毒气泄漏 D、 瘟疫 E、放射性污染 7、目前的地震预报是综合预报,是在综合分析研究地震活动,在( ABCD )等方面异常的异常变化,做出的预报。 A、电磁 B、重力 C、地壳形变 D、地下水动态 8、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指大型的( ABCD )等,这些设施的地震破坏,危害性大,损失严重,有时会造成城市功能的瘫痪,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结构,要求对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提高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 A、水电站 B、核电站 C、通信 D、交通及供水供电 9、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如何避震( ABD )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迅速返回室内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E、抱住电线杆 10、地震预报包括( ABCD )。 A、长期预报 B、中期预报 C、短期预报 D、临时预报 11、地震直接灾害除造成建筑物破坏外,不会引起( ABCD ) A、山崩、滑坡 B、地裂、地陷 C、喷沙、冒水 D、海啸 12、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避开以下地方( ABCDE ) A、松软的土地 B、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 C、山坡或山脚 D、活断层通过的部位及附近 E、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及其填充地带上 13、地震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 BC )。 A、切断水源 B、切断燃气源 C、切断电源 D、关好门窗 14、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当采取以下方法,保存体力,等待救援( ABCD ) A、 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 B、 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 C、 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 D、 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求援 15、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因此,家庭在平时要准备一个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所装物品数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携带。一般必须存放的物品应该有( ABD ) A、食品 B、水 C、日常生活用品 D、急救药物 16、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 BCD ) A、台网建设 B、震灾预防 C、紧急救援 D、地震监测预报 17、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可选择安全的地方避险,有( BCD ) A、阳台 B、桌子底下 C、开间小的卫生间 D、墙角 18、防震减灾活动是涉及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可分为( ABCD )等环节。 A、地震预报 B、地震灾害预防 C、地震应急 D、震后救灾与重建 19、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 BCD ) A、震源 B、震中距 C、震源深度 D、地质构造 20、按对地震活动的过程性特征的定性表述划分类型,一般可分为( ABCD ) A、孤立型 B、双震型 C、震群型 D、 主震-余震型希望采纳!!!O(∩_∩)O谢谢!

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  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可以写 框架-剪力墙 抗震

工程结构抗震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

主要研究方向有:1、结构抗火及防火减灾工程方向该方向主要是借助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创新工程项目、山东省重点科技项目对建筑结构的火灾行为、建筑结构防火理论、火灾后建筑结构修复加固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2、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方向主要围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外国专家局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等12个在研项目进行沿海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耐久性、破坏机理与修复技术,混凝土结构防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青岛海湾大桥工程建设中,已决定采用我们的HPC配合比和耐久性设计技术。3、岩土体灾害与防护工程方向该方向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针对各类扰动导致工程岩体破坏,并进而造成边坡失稳、地表塌陷及大量地上和地下建筑结构、道路桥梁、大坝工程、村庄农田等的严重损害现象,开展岩土体破坏、边坡失稳、地层塌陷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研制扰动岩土体破坏的预测预报技术、防护工程技术和地表塌陷治理技术 。这些项目分别通过技术鉴定或验收,有的得到中国科学院宋振骐院士、中国工程院林皋院士、古德生院士、周世宁院士、刘宝琛院士、刘天泉院士等鉴定专家的高度评价,3项成果被评价为:“研究成果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4、工程结构抗震及基本理论方向主要进行结构抗震减震理论和技术、结构安全、结构体系可靠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5、桥梁结构抗震性能、桥梁结构损伤机理、桥梁结构加固和提升等方面研究。6、城市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借助于国 家攻关、省部重大项目开展公共安全系统的体制、机制和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对安全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策略等方面进行工程设计,为提升我国的公共安全水平做出了贡献(泰山、崂山森林防火监控)。

你只要在网上搜一下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冶金建筑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这些名牌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就可以知道。比较热门的我觉得是:钢结构里面的大跨空间结构、高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结构等。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其核心内容为地震工程、抗风工程、抗火工程和抗爆工程等。主要研究领域有两个:一是土木工程结构抗震研究的基础问题─结构输入地震动参数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近场波动数值模拟及并行计算技术;近断层强震动的模拟;局部场地对地震动的影响;地震动空间相关性等;另一个为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包括抗震、抗风、抗火等)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钢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特殊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应用等就业率的话,说不准,以后的路还是靠自己吧防灾是个边缘学科,从事的工作应该比较多吧

1高层建筑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数值分析2从集集地震看建筑物震害与地震动参数的关系 3用ANSYS分析某高层建筑的非线性地震反应5《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2002)若干问题解说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2002)理解和应用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解说和讨论,主要包括房屋适用高度、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结构平面和竖向规则性、构件抗震等级、剪力墙边缘构件、带转换层结构等56个问题,供有关教学、结构设计和施工图审查等专业人员参考。4建筑结构减隔震及结构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一、传统的抗震方法   地震是由于地面的运动,使地面上原来处于静止的建筑物受到动力作用而产生强迫振动,因而在结构中产生内力、变形和位移。经过简化后模型的动力学分析,即一次次的震害分析进行修正、补充,得到一些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及破坏形式,提出了一些建筑物抗争的计算方法及设计的基本原则。这些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很不错的效果。1、概念设计的一些原则1)总体屈服机制。例如强柱弱梁。2)刚度与延性均衡。砌体结构中为提高延性设构造柱与圈梁,形成一个较弱的框架。3)强度均匀。结构在平面和立面上的承载力均匀。4)多道抗震防线。5)强节点设计。6)避开场地卓越周期区。2、在此基础上作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其分析方法主要有:①地震荷载法;②振型分解法;③动力时程分析法。现在还发展了push-over法、能力谱等方法。抗震设防目标也从单一的、基于生命安全的性态标准发展到基于各种性态,强调“个性”设计的设计理念。3、传统抗震方法的缺点与不足  传统抗震结构主要利用主体结构构件屈服后的塑性变形能和滞回耗能来耗散地震能量,这使得这些区域的耗能性能变得特别重要,而一旦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这些区域产生问题,将严重影响到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严重破坏,由于破坏部位位于主要结构构件,其修复是很难进行的。  由于传统抗震结构是以防止结构倒塌为目标,其抗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结构(构件)的延性,以往的许多研究也注重于提高结构(构件)的延性方面,却忽略了对结构损伤程度的控制。4、传统的抗震方法在提高结构性能方面有较多困难。  传统抗震结构的耗能能力主要依赖于主体结构的延性。既要求主体结构强度高,又要求延性好,很难实现。1)框架结构  许多研究者推荐强柱弱梁体系作为最合适的抗震框架体系。该体系可将地震输入能量分散在结构的许多部位耗散掉,甚至可以控制塑性铰出现的顺序与部位,延性对于使建筑物在罕遇地震中保存下来固然很重要,但这些预期的塑性铰区在中等程度的地震中也会产生,延性也同时应被看作是一种“破坏”。后期修复费用也很高。2)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抗侧刚度大,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侧移小,其总的水平地震作用也大等特点,常见的震害一般来说为墙面的斜向裂缝或是底部楼层的水平施工缝发生水平错动,当底部屈服后,剪力墙的抗侧作用就很小,且剪力墙的耗能也基本集中与底部塑性铰区域,上部墙体对抵御强震无显著作用。而且剪力墙要承担一定的竖向荷载,因此底部的破坏也十分难修复。3)框架-剪力墙结构  从抗震概念设计来说,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了多道抗震防线。有框架和墙体组成的抗震结构中,框架的刚度小,承担的地震作用力小,而弹性极限变形值和延性却较小。整个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墙体很快超过自身的较小弹性极限变形,出现裂缝,水平承载力下降,此时框架尚未充分发挥自身的水平抗力;墙体开裂后,框架承担的地震力增大,同时由于结构刚度的变化,地震作用效应也发生了变化。但无论是剪力墙还是框架,都是主体结构的一部分,损伤坏后的修复工作都是比较困难的,而且花费也不小。二、减振、隔震和振动控制的现状   鉴于上述传统抗震方法的缺点与不足,并在全部了解地震引起结构震动的全过程。由震源产生地震动,通过传播途径传递到结构上,从而引起结构的震动反应。通过在不同阶段采取震动方法控制措施,就成为不同的积极抗震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四点:  ①震源→消震  消震是通过减弱震源震动强度达到减小结构震动的方法,由于地震源难以确定,且其规模宏大,目前还没有有效可行的措施将震源强度减弱到预定的水平。  ②传播途径→隔震  隔震是通过某种装置将地震与结构隔开,其作用是减弱和改变地震动时结构作用的强度和方式,以此达到减少结构震动的目的。隔震方法主要有基底隔震和悬挂隔震两种。  ③结构→被动减震  被动减震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或附加子结构吸收和消耗地震传递给主结构的能量,达到减小结构震动的目的。被动减震方法有耗能减震,冲击减震和吸震减震。  ④反应→主动减震  主动减震是根据结构的地震反应,通过地震系统地执行机,主动给结构施加控制力,达到减小结构震动的目的。  结构隔震、减震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开始于60年代,70年代以来发展速度很快。这种积极的结构抗震方法与传统的消极抗震方法相比,有以下优点:①能大大减小结构所收得的地震作用,从而可减低结构造价,提高结构抗争的可靠度。此外,隔震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控制传到结构上的最大地震力,从而克服了设计结构构件时难以准确确定载荷的困难。②能大大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保证非结构构件不受地震破坏,从而减少震后维修费用,对于典型的现代化建筑,非结构构件(如玻璃幕墙,饰面,公用设施等)的造价甚至占整个房屋总造价的80%以上。③隔震、减震装置即使震后产生较大的永久变形或损坏,其复位、更换、维修结构构件方便、经济。④用于高技术精密加工设备、核工业设备等的结构物,只能用隔震、减震的方法满足严格的抗震要求。(一)、隔震1、基地隔震1)夹层橡胶垫隔震装置  用于隔震装置的橡胶垫块,可用天然橡胶,也可用人工合成橡胶(氯丁胶)。为提高垫块的垂直承载力和竖向刚度,橡胶垫块一般由橡胶片与薄铜板叠合而成。2)铅芯橡胶支座  这样就使支座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在风荷来和制动力等常见载荷作用下保持具有足够的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但强地震发生时,装置柔性滑动,体系进入消能状态。3)滚珠(或滚轴)隔震  有自复位能力的;有加铜拉杆风稳定装置;横向油压千斤顶位的。另外,还有加消能装置的,消能装置有软消能杆剪,铅挤压消能器,油阻尼器,光阻尼器等。4)悬挂基础隔震5)摇摆支座隔震  同原理还有踏步式隔震制作,用于细高的结构物,如烟囟、桥墩、柜体筒体建筑物等。6)滑动支座隔震  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相互滑动的滑板。风载、制动力或小震时,静摩擦力使结构固结于基础上;大震时;结构水平滑动,减小地震作用,并以其摩擦阻尼消耗地震能源。  为控制滑板间的摩擦力,使之满足隔震要求;在滑板间可以加设滑层。目前常用的滑层有:涂层滑层(聚氯乙烯)、粉粒滑层(铅粒、沙粒、滑石、石墨等)。2、悬挂隔震  悬挂隔震使将结构的全部或大部分质量悬挂起来,是地震动传递不到主体质量上,产生较小的惯性力,从而起到隔震作用。悬挂结构在桥梁、火电厂锅炉架等方面有大量应用。著名的43层香港汇丰银行新大楼采用的就是悬挂结构。  悬挂结构悬杆受力较大,须采用高强钢,而高强钢忍性差,在竖向地震作用时易拉断。为减小竖向地震作用,可在吊点设减震弹簧,并配合使用阻尼器。3、隔震应用的注意事项:1)隔震实际上会使原有结构的固有周期演唱,在下列情况下不宜采用隔震设计:  ①基础土层不稳定;  ②下部结构变性大,原有结构的固有周期比较长;  ③位于软弱场地,延长周期可能引起共振;  ④制作中出现负反力;2)隔震装置必须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这样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当强震发生时,装置柔性消震,体系进入消能状态。3)隔震装置能使结构在基础面上柔性滑动,在地震来时这样必然会产生很大的位移。为减低结构的位移反应,隔震装置应提供较大的阻尼,具有较大的消能能力。4、隔震体系的优点:1)明显有效地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从振动台地震模拟试验结果及美国,日本建造的隔整结构在地震中的强震记录得知,隔振体系的结构加速度反应只相当于传统结构(基础固定)加速度反应的1/3——1/10。这种减震效果是一般传统抗震结构所望尘莫及的。从而能非常有效地保护结构物或内部设备在强地震冲击下免遭任何毁坏。2)确保安全。在地面剧烈震动时,上部结构仍能处于正常的弹性工作状态。这既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结构,确保居民在强地震中的绝对安全,也适用于某些重要结构物和重要设备。3)减低房屋造价。从汕头,广州,西昌等地建造隔震房屋得知,多层隔震房屋比传统多层隔震房屋节省房屋土建造价:7度区节省3——6%,8度区节省8——14%,9度区节省15——20%。并且安全度大大提高。4)抗震措施简单明了。抗震涉及的对象从考虑整个结构物的复杂的不明确的抗震措施转变为只考虑隔震装置,简单明了。结构物本身与一般非地震区的做法无疑,设计施工大大简化。5)震后修复方便:地震后,只对隔震装置进行必要的检查更换。而无需考虑建筑结构物本身的修复,地震后可很快恢复正产生活或生产,这带来极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被动减震1、耗能减震1)结构消能减震体系的特点:  结构消能减震体系是把结构的某些非承重构件(如支撑剪力墙等)设计成消能杆剪,或在结构物的某些部位(节点或连接)装设阻尼器,在风荷载轻微地震时,这些消能杆件或阻尼器仍处于刚弹性状态,结构物仍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在强地震发生时,随着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增大,这些消能杆件和阻尼器,率先进入非弹性变形状态,产生较大阻尼,大连消耗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使主体结构避免进入明显的非弹性状态并迅速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保护主体结构在强地震中免遭损失。与传统的结构抗震体系相比较,它有如下的优越性:  ①传统的结构抗震体系是把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梁、柱、节点)作为消能构件,地震中受损坏的是这些承重构件,甚至导致房屋倒塌。而消能减震体系则是以非承重构件作为消能构件或另设阻尼器,他们的损坏过程是保护主体结构的过程,所以是安全可靠的。  ②震后易于修复或更换,是建筑结构物迅速恢复使用。  ③可利用结构的抗侧力构件(支撑、剪力墙等)作为消能杆件,无需专设。  ④有效地衰减结构的地震反应。  由于上述的优越性,消能减震体系被广泛用于高层建筑的抗震,高耸构筑物(塔、架等)的抗震或抗风,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纵向抗震,管线系统减震保护等。2)结构消能减震体系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消能减震体系按其消能装置的不同,可分为二类:  ①消能构件减震体系:  利用结构的非承重构件作为消能装置的结构减震体系。常用的消能构件有:  消能支撑:耗能交叉支撑,摩擦耗能支撑,耗能偏心支撑,耗能隔撑。一般支撑杆件大都用软钢制作,取材容易,屈服点适当,延性好,故有较高的消能减震性能。构件大都采用非弹性“弯曲”变形的消能减震性能,具有较高抵抗周疲劳破坏的能力。  消能剪力墙:竖缝消能剪力强、横缝消能剪力墙、周边缝消能剪力墙等。其混凝土的接缝面可以填充粘性材料能或用钢筋联接。强地震时,出现非弹性的缝面错动,产生阻尼,消耗地震能量。  ②阻尼器消能减震体系:在结构的某些部位(支撑杆件、剪力墙与边框联结处、梁柱节点处等)装设阻尼器(软钢阻尼器、挤压铅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等)。在强地震时,结构物这些部位发生较大变形,从而使装设在该部位的阻尼器有效的发挥消能作用。2.冲击减震  冲击减震是依靠附加活动质量与结构之间的非完全弹性碰撞达到交换动量和耗散动能进而实现减小结构地震反应的技术。  实际应用时,一般在结构的某部位(常在顶部)悬挂摆锤。结构震动时,摆锤撞击结构使结构震动衰减。另外,摆锤还兼有吸振器的功能。3.吸振减震  吸震减震是通过附加子结构,使结构的震动发生位移,即使结构的振动能量在原结构与子结构之间重新分配,从而达到减小结构震动的目的。  目前,工程结构应用的吸震减震装置主要有:调谐质量阻尼器(简称TMD),调液(柱)阻尼器(简称TLD或TLCD)悬吊质量摆阻尼器(简称SMPD)和质量放大器。(三)主动控制减震主动控制减震体系是利用外部能源,在结构受地震激励震动过程中,瞬时改变结构动力特性和施加控制力,以衰减结构地震反应的自动控制体系。  主动控制体系中的控制器有三部分组成。  ①传感器。安装在结构上,测量结构所受外部激励或结构反应或两者,将测量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的处理器。  ②处理器。处理测得的信息,根据给定的控制算法,计算所需的控制力,并将控制信息传递给控制器中的致动器。  ③致动器。根据控制信息,有外部供给能源产生所需的控制力,从而减小结构振动反映。  根据控制器的工作方式,主动控制体系分三种类型:  ①开环控制。根据外部激励信息调整控制力。  ②闭环控制。根据结构反应信息调整控制力。  ③开笔环控制。根据外部激励和结构反应的综合信息调整控制力。  主动控制是振动控制的现代方法,他已广泛用于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但在土木工程中应用该方法进行结构主动控制尚是一个新兴研究方向。  结构震动主动控制装置  ①主动拉索。主动拉索控制系统由连接在结构上的预应力钢拉索构成,在拉索上安装一套液压伺服机系统。  ②主动调频质量阻尼器。是在TMD的基础上增加主动控制力而构成的减震器。  ③气体脉冲发生器。这是一种通过喷管释放高压气体产生脉冲动力,以减弱结构振动反应的装置。(四)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1、半主动控制  半主动控制兼有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的优点。它具备主动控制的效果又只需很小的电能通过调节和改变结构的性能减小地震反应,因此比较适合于改善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1)变阻尼半主动控制  对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的研究一度非常活跃,其目的在于寻找比定阻尼系统更好的减震效果,但事实上人们早已知道,阻尼的减振效果是有条件的。但单自由度体系基座受到简谐运动激励时,阻尼愈大,结构和相对运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不断减少;对绝对运动则不然,当干扰频率与自振频率的比值时,增大阻尼反而会使绝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增大。在地震作用下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这说明对中、短周期的结构,当设计地震动的主要周期较短时,不必要采用半主动变阻尼系统。但是对于长周期结构,采用半主动变阻尼控制方法与采用上限阻尼时相比可以明显地减小绝对加速度反应,对相对反应也无不利影响。看来只有当需要同时减小长周期结构的相对位移反应和绝对加速度反应时才有必要采用变阻尼半主动控制。  常见的变阻尼半主动控制有变孔径油阻尼器、电流变阻尼器、磁流变阻尼器、变摩擦可控阻尼器、调谐质量可控阻尼器。2) 变刚度半主动控制系统(AVS)  日本鹿岛公司在他们的大型振动台控制楼上采用了AVS系统以减小中震和大震中的反应。在此系统中,应用液压元件改变刚性支撑和大梁的连接条件,随时调节层间刚度,避免共振。  变刚度和变阻尼系统应属于变结构控制的范畴,其理论基础在自动控制领域中已有深入地研究。在变刚度半制动控制系统中结构的层间水平刚度可以在其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跳跃或随意调节。当强震地面运动的主要频率不在被控结构自振频率的可能的变化范围以内时,对系统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2、混合控制  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结合起来应用或采用其它复合控制方式通常称为混合控制,其最常用的形式是用作动器拖动调谐质量阻尼器(HMS)。  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由于都需要实时观测结构反应并进行实时分析和反馈控制,系统极为复杂,在推广应用方面受制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相比之下以增加结构阻尼、避免共振的被动控制技术则更适合在众多的实际工程中应用。三、今后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依赖结构延性的抗震措施是以一定的损伤为代价减小地震反应,应用见证效能技术则可以减小结构本身的损伤,对各类结构基本上能使用,其减震效果对地面运动特性依赖性较小,耗资也不是很大,因此是可以广泛使用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增大阻尼在减小结构相对位移反应和变形的过程中有时会使结构的绝对速度和加速度增大,从而对内部设备和人员带来某些不利影响。  基础隔震对在短周期内地面运动影响下的中短周期结构而言,其减震效果比消能技术更好,但对地面运动输入特性比较敏感,不能完全消除共振的危险性。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的设防要求,对地面运动和结构本身不确定性的地适应能力更强,可以提高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引入智能元件以后,效果会更好,因此是值得重视的新领域。此外尚应在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开展合作和交叉研究,开发使用的装置、机构和配套技术,尽快形成新的产业,以支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需要讲传统的建造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使结构的安全保障系统成为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营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参考文献[1]周福霖,高层建筑结构减震控制优化设计新体系[2]周锡元,阎维明,杨润林,建筑结构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建筑结构学报,4[3]谢礼立,马玉宏,现代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国际地震动态,10[4]李宏男,霍林生,结构被动减震与隔震技术研究现状,工程力学增刊,2001[5]赵鸿铁等,耗能减震控制的研究、应用与发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3[6]周云等,耗能减震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展,世界地震工程,2[7]周云等,耗能减震技术研究及应用的新进展,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6[8]王亚勇,工程抗震展望——寄语2000年,工程抗震,3[9]张文芳,建筑结构TMD振动控制及其新体系减震研究,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10]杨光,日本阪神地震灾害的一些调查统计数据,华南地震,3[11]罗奇峰等,中国近4年结构抗震进展介绍,地震学报,11[12]邹立华等,组合隔震结构的振动控制研究,振动与冲击,2 还有一些,有pdf格式的,还有文档的,粘不下,如果你觉得对你有用的话,给我你的邮箱,我发给你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