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有关俄罗斯的论文格式怎么写英文

发布时间:2024-09-06 06:55:10

有关俄罗斯的论文格式怎么写英文

Russia is the strongest economic strength,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Part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placed the backbone of the economy in Russia, the industrial sector is complete, a complete system, but also the relatively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rior to the 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s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ll-Union has experienced a rapid growth in the previous 60 years ,70-80's decline to the late 80s early 90s the continuing decline back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accept all the recommended prescription for economic reform and adopt "shock therapy" to implement large-scale privatization and full liberalization as the core of the radical economic reform in fiscal, monetary, privatization and other areas of a series of policy blunders occur, leading to prolonged economic 1998 Rus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all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deteriorated In 1999 by the ruble devaluation and the rise in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as well as the Primakov Government to drastically adjust their economic policies, the strengthening of national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the momentum of the Russian economy has shown improvement in key economic indicators have basically returned to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2000, Putin continues to implement the socio-economic stabilization policies, refused to engage in "shock therapy" and the radical free-market economic reforms, efforts to improve the domestic investment environment to attract foreign To intensif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x reform, simplify taxes, reduce taxes, promoting domestic industrial recovery and Foreign use of the international oil prices rose as the favorable situation to conduct "energy diplomacy" to expand foreign markets, Russia to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momentum of economic recovery, macro-economic indicators rose Russian economy in 2001 continued the momentum of last year's strong rebound and continue to advance It is estimated that annual GDP growth rate is expected to reach 5% (the 2001 global economic growth is expected to more than 5% of countries, only China, India and Russia, three countries), ranking third in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il prices, domestic market These signs indicate that the most difficult stage of the Russian economy is over, started to enter a virtuou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forecast in 2002 Russia will maintain a growth rate of 5% The Russian Federation has enormous economic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and better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output value accounting for about 70% of the former Soviet U Russi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 continuous decline in recent years, but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still occupy an important Russian Federation industry complete machinery, iron and steel, nonferrous metals, petroleum, natural gas, coal, forest and chemical-based heavy Military industry is a pillar industry of the Russian machine-building With a wealth of raw materials, coupled with years of industrial policy tilt, Russia's heavy industry is well On the contrary, the development of light industry is far from satisfying the needs of the Russian Russian service sector more developed, the propor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creases every year, in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the service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continue to Russia's foreign trade, the main target countries are former Soviet republics and Eastern European Trade with Western countries in a faster In recent years economic and trade with China is also developing, in particula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order trade以下是中文的翻译俄罗斯是前苏联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前苏联经济的基干部分置于俄罗斯境内,工业部门齐全,成为完整的体系,而且技术设备相对先进。 在苏联解体之前,俄罗斯联邦的国民经济发展与全苏一样,经历了一个由60年代以前的高速增长、70-80年代滑坡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倒退的不断衰退到危机的演化过程。前苏联解体后,俄全盘接受美等西方国家推荐的经改药方,采取“休克疗法”,推行以大规模私有化和全面自由化为核心的激进经济改革,在财政、货币、私有化等领域出现一系列政策失误,导致经济连年下滑。1998年俄爆发金融危机,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再趋恶化。1999年受卢布贬值和国际市场油价上扬以及普里马科夫政府大幅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等内外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俄经济呈现好转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2000年,普京继续推行社会经济稳定政策,拒绝搞“休克疗法”和激进的自由市场经济改革,致力改善国内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加紧推行税制改革,简化税种,减轻税负,促进国内工业复苏和发展。对外利用国际油价一度上涨的有利形势,大搞“能源外交”,拓展国外市场,俄经济好转势头进一步得到巩固,宏观经济指标大幅上扬。2001年俄罗斯经济延续了去年的强劲反弹势头,继续高歌猛进。据测算,全年的GDP增长率可望达到5%(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有望超过5%的国家只有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个国家),居世界第三位。政局稳定,农业生产,石油价格的上涨,内需市场不断扩大。这些迹象表明,俄经济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俄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预测2002年俄罗斯仍将保持5%的增长水平。俄罗斯联邦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工农业基础较好。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原苏联的70%。俄罗斯农业生产近几年来连续下降,但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俄罗斯联邦工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及化工等重工业为主。军事工业是俄罗斯机械工业的支柱产业。由于拥有丰富的原料,再加上多年的产业政策倾斜,俄罗斯的重工业非常发达。相反,轻工业的发展却远远不能满足俄罗斯人民的需要。俄服务业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在经济转型期间,服务业有望继续发展。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国是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和东欧各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处于较快的上升趋势。近些年同中国经济贸易亦有发展,特别边境贸易发展较快

一、英文论文的标题一篇较长的英文论文(如英文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如果该篇英文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PCPrage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6cm(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就学生而言,如果英文论文篇幅较短,亦可不做标题页(及提纲页),而将标题页的内容打在正文第一页的左上方。第一行为作者姓名,与打印纸顶端距离约为5cm,以下各行依次为教师学衔和姓、课程编号(或名称)及日期;各行左边上下对齐,并留出5cm左右的页边空白(下同)。接下来便是论文标题及正文(日期与标题之间及标题与正文第一行之间只需隔行打印,不必留出更多空白)。二、英文论文提纲英文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5cm左右)的始端打上 Thesis 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三、英文论文正文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文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5cm。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四、英文论文的文中引述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文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目前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现针对文中引述的不同情况,将部分规范格式分述如下。若引文不足三行,则可将引文有机地融合在论文中。如:The divorce of Arnold's personal desire from his inheritance results in “the familiar picture of Victorian man alone in an alien universe”(Roper9)这里,圆括弧中的Roper为引文作者的姓(不必注出全名);阿拉伯数字为引文出处的页码(不要写成9);作者姓与页码之间需空一格,但不需任何标点符号;句号应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过三行,则应将引文与论文文字分开,如下例所示:Whitman has proved himself an eminent 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and precursor, and his “Democratic Vistas” is an admirable and characteristic And if one is sorry that in it Whitman is unable to conceive the extreme crises of society, one is certain that no society would be tolerable whoses citizens could not find refreshment in its buoyant democratic (Chase 165)这里的格式有两点要加以注意。一是引文各行距英文论文的左边第一个字母十个空格,即应从第十一格打起;二是引文不需加引号,末尾的句号应标在最后一个词后。如需在引文中插注,对某些词语加以解释,则要使用方括号(不可用圆括弧)。如:DBeaman points out that“he [Charles Darw in] has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debate between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biblical creationism”(9)值得注意的是,本例中引文作者的姓已出现在引导句中,故圆括弧中只需注明引文出处的页码即可。如果拟引用的文字中有与论文无关的词语需要删除,则需用省略号。如果省略号出现在引文中则用三个点,如出现在引文末,则用四个点,最后一点表示句号,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一般说来,应避免在引文开头使用省略号);点与字母之间,或点与点之间都需空一格。如:Mary Shelley hated tyranny and“looked upon the poor as pathetic victims of the social system and upon the rich and with undisguised scorn and (Nitchie 43)若引文出自一部多卷书,除注明作者姓和页码外,还需注明卷号。如:Professor Chen Jia's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aimed to give Chinese readers“a historical survey of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its earliest beginnings down to the 20thcentury”(Chen,1:i)圆括弧里的1为卷号,小写罗马数字i为页码,说明引文出自第1卷序言(引言、序言、导言等多使用小写的罗马数字标明页码)。此外,书名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下划了线;规范的格式是:书名,包括以成书形式出版的作品名(如《失乐园》)均需划线,或用斜体字;其他作品,如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的标题则以双引号标出,如“To Autumn”及前面出现的“Democratic Vistas”等。如果英文论文中引用了同一作者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作品,除注明引文作者及页码外,还要注明作品名。如:Bacon condemned Platoas“an obstacle to science”(Farrington, Philosophy 35)Farrington points out that Aristotle's father Nicomachus, a physician, probably trained his son in medicine(Aristotle 15)这两个例子分别引用了Farrington的两部著作,故在各自的圆括弧中分别注出所引用的书名,以免混淆。两部作品名均为缩写形式(如书名太长,在圆括弧中加以注明时均需使用缩写形式),其全名分别为 Founder of Scientific Philosophy 及The Philosophy of Francis Baconand Aristotle。评析诗歌常需引用原诗句,其引用格式如下例所示。When Beowulf dives upwards through the water and reaches the surface, “The surging waves, great tracts of water, / were all ”(1620-21)这里,被引用的诗句以斜线号隔开,斜线号与前后字母及标点符号间均需空一格;圆括弧中小写的1是line的缩写;21不必写成1621。如果引用的诗句超过三行,仍需将引用的诗句与论文文字分开(参见第四项第2点内容)。五、英文论文的文献目录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 Works Cited,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目录页应视为英文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标题Works 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5cm,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6cm;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6cm,不必留出更多空白。各条目内容顺序分别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各条目应严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现将部分较为特殊的条目分列如下,并略加说明,供读者参考。Two or More Books by the Same Author Brooks, C Fundamentals of Good Writing: A Handbook of Modern R NewYork: Harcourt, ---The Hidden God: Studies in Hemingway, Faulkner, Yeats, Eliot, and W New Haven: Yale UP,引用同一作者的多部著作,只需在第一条目中注明该作者姓名,余下各条目则以三条连字符及一句点代替该作者姓名;各条目须按书名的第一个词(冠词除外)的字母顺序排列。An Author with an Editor Shake speare, W The Tragedy of M E Louis B W New York: Washington Square, 本条目将作者 Shakespeare 的姓名排在前面,而将编者姓名(不颠倒)放在后面,表明引文出自 The Tragedy of Macbeth;如果引文出自编者写的序言、导言等,则需将编者姓名置前,如:Blackmur, Richard PI The Art of the Novel: Critical P By Henry J New York: Scribner's, vii-如果引言与著作为同一人所写,则其格式如下例所示(By后只需注明作者姓即可):Emery, D P English F By E London: Macmillan, v- A Multivolume WorkBrowne, T The Works of Sir Thomas B E Geoffrey K 4 London: Faber, Browne, T The Works of Sir Thomas B E Geoffrey K V London: Faber, 4 第一条目表明该著作共4卷,而论文作者使用了各卷内容;第二条目则表明论文作者只使用了第2卷中的内容。A Selection from an Anthology Abram, M H“English Romanticism: The Spirit of the A” Romanticism R E Northrop F New York: Columbia UP,63-被引用的英文论文名须用引号标出,并注意将英文论文名后的句点置于引号内。条目末尾必须注明该文在选集中的起止页码。Articles in Journals,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Otto, Mary L“Child Abuse: Group Treatment for P”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2(1984): 336-报刊杂志名需划线,但其后不需任何标点符号。62为卷号或期号,如既有卷号,又有期号,则要将二者以句号分开。如:(3);1984为出版年份,应置于圆括弧中。Arnold, M“Willa Cather's Nostalgia: A Study in A”Research Studies M1981:23-24,月刊或双月刊须同时注明出版年月;23-24,28表示该文的前一部分刊于第23和24两页,后一部分则转至第28页。Gorney, C“When the Gorilla S”Washington Post 31 July,1985:B引用日报上的英文论文必须同时注明报纸出版的年、月、日。B1为该文在报纸中的版面及页码。

Russia introduces 俄罗斯简介 Russia (or the Russian federation) is located north the Eurasia, 俄罗斯(或俄罗斯联邦)位于欧亚大陆北部, north cross Eastern Europe Asia's majority of 地跨东欧北亚的大部分土地。 North near Arctic Ocean Balen, White sea, sea of Kela, sea of lapujef, 北临北冰洋的巴伦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 east the Siberia sea and Chu Keqi the sea, east is close to the Pacific Ocean the Bering Sea, Sea of Okhotsk and the Sea of Japan, 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东濒太平洋的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 west shore Atlantic's Baltic Sea, Black Sea and Asian fast With country and so on the Norway, 西滨大西洋的波罗的海、黑海和亚速海。 Finland, Poland, China, Mongolia, North Korea, Estonia, Latvia, Lithuania, Belorussia, Ukraine, Georgia, Azerbaijan, Hasaksta is 与挪威、芬兰、波兰、中国、蒙古、朝鲜、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相邻 Separates the sea and Japanese and American Alaska faces one 隔海与日本和美国阿拉斯加相望。 The area 1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are in the world the region are most vast, 面积171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地域最辽阔、面积最广大的国家, the area most general countries, approximately composes the world land total area 4% Coastline long 34,000 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4%。海岸线长4万千米。

有关俄罗斯的论文格式怎么写

只要是跟俄罗斯或者俄语有关的什么都可以,甚至沾一点点边都可以。

可以从你本人的兴趣着手。如果你是学语言的,语言类的内容当然是首选啊,比如《试谈俄语修辞》、《俄语俚语的变迁》等,也可以将范围缩小。如果你觉得这类比较枯燥,那就看自己的爱好,比如音乐、绘画等,实在不行纯翻译一篇文献也应该可以。 不必过于给自己添堵,其实写论文没有那么可怕,现在查资料太方便了。

这个是不难写的,有很多的资料的了,懂得俄罗斯传统节日及饮食文化,先拟提纲和正文给你好吗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的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成果,或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容一般在2000字以内。

帮你找到下面一篇参考文章,希望对你的论文有所借鉴  俄罗斯报业改革发展及受众分析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俄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创建了庞大的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体系。截止到1986年,苏联已有各类报纸8000多家;其中日报713种,发行量为一亿多份  ,位居世界前列。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前苏联的新闻出版体系迅速瓦解。俄罗斯的新闻媒体开始由新闻出版部统一管理。由于俄罗斯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的变革,新的新闻出版体系也逐渐形成。俄罗斯民主自由的新闻出版观念在大众中已经十分普及。从苏联解体直到今天,虽然新闻出版业经历了不少坎坷的道路,但它还是在碰撞中吸取经验,不断发展。  新的政治体制下的报业改革  1991年12月,俄罗斯联邦通过了《大众传播媒介法》。该法给俄罗斯报业带来“民主”和“自由”,并拓宽了报业的活动领域。但是所谓“自由”出版,并不代表报纸媒体可以完全自由,毫无顾虑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报刊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以强大的财政,经济基础作为支撑。苏联时期的党报,机关报依靠苏共中央的财政拨款。苏联解体以后,报刊不在享有拨款,他们必须自负盈亏。于是,党报,机关报纷纷改成民营的独立报纸,向社会寻求经济支持。他们艰难地自筹资金,惨淡经营;其它专业报刊更是在市场经济中颠簸挣扎。财经问题已经成为俄罗斯新闻出版业自由发展的最大障碍。  新闻出版业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是由苏联时期开始形成的。在苏联时期,虽然出版报刊有很大的利润,但是其利润流入到党组织,共青团,工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中,最后汇入国家财政部门。苏联政府并没有在发展大众传媒的经济基础设施上投入资金。经济问题一直拖延,始终没能得到彻底解决。现在的俄罗斯新闻出版业处在缺乏信息资本,没有资金保障的状态中。当前俄罗斯经济发展面临很多困难,自然也影响到了大众传媒业。由于缺乏投资,纸张和印刷的价格过高,广告市场发展过于缓慢等原因,造成了报业盈利上的困难。但是以上这些只是客观因素, 现存的主观问题是:许多报社为了拥有更多读者,盲目扩大报纸版面,而其质量标准下降。刊物中出现许多空洞,肤浅的消息。他们希望刊物上刊登的新闻能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映,但是这些新闻往往并不真实。总而言之,目前俄罗斯新闻出版业自由发展所面临的考验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有新闻伦理标准的问题。  书刊检查机构被取消,刊物能够自由出版发行。这对新闻工作的伦理性提出了严峻考验。很多新闻工作者不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使报道经常缺乏准确性。这些报道使读者失去了对刊物的信任。读者对刊物的失望加深了报业危机。失去读者的信赖就意味减少了报纸发行量。 这个问题在俄罗斯民主发展的第一年就已经出现了。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报纸发行量下降的同时,报刊的种类明显的增加了。在俄罗斯报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独特的“数量爆炸”。80年代末期,苏联的报刊只有几百种。90年代初期,全苏联有8000多种刊物发行。其中报纸4863多种,杂志3353多种。而今天,有27000多种刊物在俄罗斯境内(不包括独联体国家)发行。 苏联时期的中央级报刊基本上都保留下来了。但是不论是从内容上,形式上,还是经营管理方式上,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苏联时期的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在苏联解体以后和一家希腊的公司(Steelite Holdings Ltd)合作, 并组建了“真理报国际有限公司”。希腊公司拥有55%的股份,报社只持有45%股份《真理报》就这样生存了下来。但是报社和希腊公司很快就产生了矛盾,报纸也分成两家。由真理报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还是叫《真理报》。它是俄罗斯共产党和左翼力量的报纸,由俄罗斯的一些大型商业,企业机构支持。由真理报国际股份公司出版发行的报纸叫做-《真理报-5》。《真理报-5》的政治倾向自由,仍然是由外国的财政资本支持。  苏联解体以后,原来的最高苏维埃机关报《消息报》得到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卢科依尔公司的财政支持。该公司买下了《消息报》41%的股份。是《消息报》的最大股东。在卢科依尔公司的经济支持下,《消息报》的出版发行一直比较稳定。在受众中的影响也比较大。  苏联时期的共青团中央机关报《共青团真理报》。它从内容,版式,风格上都有极大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只是报纸的名称。  《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是目前最受莫斯科受众青睐的都市报了。它的前身是莫斯科团市委机关报。  苏联解体后,新的刊物大量涌现。在俄罗斯现代受众中影响比较大的报纸有《独立报》,《今日报》,《生意人报》等;杂志有《总结》等。《独立报》和《今日报》主要是对时事,政治,经济等进行分析和评论。《生意人报》属于商业报纸,深受商业和金融界人士的喜爱和认同。  俄罗斯报业的发展进程  在俄罗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不平均的情况下,可以把俄报业的发展粗略的分成几个阶段。  1989-1991年,新闻出版业开始从旧的传统形式中挣脱出来。在这以前,刊物曾是为苏联共产党服务的工具。苏联解体后,新闻出版业自由地从外界压力中解脱出来。这标志着新的新闻工作形式已经形成了。这段时期,刊物成为官僚,行政管理部门的评论工具。新闻出版业有一定的自由,但是国家政党保持了领导的角色。1990年6月12日,关于新闻事业的新立法被通过了。苏联共产党无权再干涉新闻业的自由出版。新闻出版业从国家机构中挣脱出来,获得独立。  1991-1993年,俄罗斯新闻出版业经历了自由的黄金时期。苏联时期对报业实行的是垂直管理。在这种垂直管理模式下,报刊一般被分为若干等级——中央的;加盟共和国的;边疆区、州、自治共和国的;一般城市和地区的;工矿、学校、农庄等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报刊均处于苏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并接受各级党委(或党领导的企事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全苏新闻社——塔斯社为这些报刊提供消息,主要的中央报纸通过传真传递到全国各个城市。现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结构不存在了。每一家报社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他们不用听命于任何外界的命令。在报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新的投资。俄罗斯经济垄断后的纸张价格过高,印刷费用相对增加。这样报社赢利很困难。甚至有报社干脆不赢利。国家曾试图给报业,印刷业发放补助金作为援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在竞争中生存,许多报社不得不大量刊登广告,并争取外来的资本投资。1993年12月,俄罗斯联邦会议对“大众传播媒介法”进行了修改,使新闻传播更加民主,自由。并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1995-1996年,在俄罗斯总统大选前夕,新闻业寡头们联合起来支持总统候选人叶利钦。使俄罗斯再次出现了享有特权的新闻出版形式。(以前是在苏维埃政权的操纵下,现今是被大财团所掌握。)但是统一战线并没维持很久,私有制破坏了新闻业的统一战线,新闻界的垄断者们不得不开始进行信息战。这样的政治战争一直持续着。  1998-1999年,新一轮总统大选使新闻垄断者之间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从2000年总统大选结束以后直到现在,由于新闻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和政治化,刊物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声望再次下降。总统普京提出了必须加固国家新闻传播事业的要求。为了加强国家对新闻传播业的监督管理,专门成立了管理刊物,广电,大众传播的部门。并在互连网上建立了代表官方看法和意见的消息社-《国家RU》。目前俄罗斯发行的报刊不仅由国家控制,还有一部分是各政党的舆论工具。  俄罗斯主要发行的报纸有:《真理报》发行量19万份;《消息报》61万份;《今日报》5,6万份;《独立报》5,7万份;《劳动报》158万份;《俄罗斯报》53万份;《共青团真理报》166万份;《文学报》26万份。  俄罗斯报业受众分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报业经历了风风雨雨,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俄报业逐渐走向了商业化的发展模式。分析,研究报业市场和受众也成了现代报业必修的一课。  俄罗斯领土面积为1110万平方公里,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底。约有人口14850万。我们可以按年龄可以把俄罗斯人划分成五代人。1)民主革命的一代(生于1900-1923年)。他们经历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卫国战争等。这一代人是苏联初期国家的建设者。他们对国家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自我牺牲精神。2)缄默的一代(生于1923-1943年)。他们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给苏联的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这一代人大多都奉公守法,默默忍受物资的匮乏。3)积极的一代(生于1943-1963年)。他们积极,果断,上进。为战后苏联的恢复性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4)生于1963-1983年的一代。他们经历了苏联和美国的冷战,经历了苏联政府更换新一代领导人。5)生于1983年以后的一代。这代人出生在苏联时期,经历了苏联的衰败和解体。他们面对的是俄罗斯今天新的社会体制。目前的报纸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第三,四五代人中。下面我们对这几部分受众进行逐一分析。  经历了社会体制的巨变,俄罗斯报业受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有相当大的变化。影响受众行为的首要因素可以说是文化因素和年龄差异。  俄罗斯人民的文化程度较高。苏联早在1952年就基本普及了七年制义务教育;70年代初,已经普及了八年制义务教育;而从80年代到现在,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普及公民义务教育。到现在为止,基本上已经普及了十一年制义务教育。  由于受众年龄差较大,对报纸消费行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出生于1943-1963年的那代人相对保守。他们长时间生活在前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下,并经历了从苏联到俄罗斯的社会巨变。他们不太接受国家政治体系的变迁,面对急剧变动的社会,对新的社会体系表示怀疑和不满。这类受众有读报的习惯,但是对现代报刊的报道不太感兴趣,尤其是对五花八门的社会新闻,各种奇闻逸事,小道消息比较反感。他们能接受的是具有民族爱国主义倾向的新闻报道。生于1963-1983年的俄罗斯人则比较开放。他们从小学到中学接受的都是苏联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苏联解体以后接受的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的高等教育。这一代人是报刊的积极受众。他们对政治,经济,外交,时事新闻及评论等内容的报纸杂志很感兴趣。并经常订阅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业内刊物。他们普遍向往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追求完美。希望从媒介的报道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出生于1983年以后的俄罗斯人是一代年轻的新闻受众。总体来说,这类受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有思想和行动力。他们积极进取,特别喜欢接受大量的新闻和信息。但这类受众中有一小部分人喜欢讲排场,盲目追求奢饰的生活方式。他们对政治,经济,国际新闻及评论不太敏感,而对社会名流,演艺界,体育界明星的生活新闻感兴趣。这类受众经常购买关于明星生活的昂贵杂志,然后对其进行模仿。  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的报刊受众,随着俄罗斯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俄罗斯现代报刊越来越重视对受众的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改革和创新。  今天的俄罗斯报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着很多新的课题和挑战。报刊必须以受众的利益为主,公正客关的面向群众。以多元化的表现手段来吸引受众。积极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

有关俄罗斯的论文格式怎么写的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7月17日至19日对中国进行其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准备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着手进行谈判。期间,普京明确提到,两国关系现有的坚实基础来自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和******主席的不懈努力。而他这次访华的目的“就是要巩固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制定发展两国关系的长远目标。俄决心与中国发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将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要“不断努力,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新水平”。1这一切都意味着普京任内的俄罗斯将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国关系这一既定的长远目标,表现出俄罗斯在新世纪中对中俄关系政策上的连续性。而这一系列事件也使得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中俄这两个因其相互关系发展变化而决定着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地域战略状况的变化,甚至带动整个国际关系的分化和改组的欧亚大陆中最大的邻邦。人们不禁要问,中俄两国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在21世纪继续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中俄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在21世纪究竟又会怎样发展呢?本文拟从中俄两国现有关系的政治基础、两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两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各自安全环境等几个角度对21世纪中俄关系的发展作简要的分析。 一、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1991年12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随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的首次访华,中俄两国以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公报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协议文件等条约法律形式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基本准则,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处理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如在******主席与叶利钦总统共同签署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声明》中明确指出的:“中俄相互视为友好国家。他们将按照联合国宪章,本着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双方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国缔结任何损害另外一方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或协定”;“俄罗斯不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等等。2 1994年9月2日至6日,******主席访问俄罗斯并与叶利钦总统签署《中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首脑关于不将本国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以及中俄西段边界协议等重要文件则把中俄关系推向了“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3。这次最高级会晤,使得两国相互信任得到增强,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得到推进。此后, 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关系日益密切;经贸合作务实进取,不断探索新路子;两军互访增多,军技合作坚强;外交合作领域拓宽,对许多国际问题达成共识。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阻碍中俄关系发展的4000多公里长的边界问题绝大部分得到解决,中俄关系出现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1996年,“中俄关系步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4。1996年4月25,中俄两国首脑在京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同意保持各个级别、各种渠道的经常对话……决定对此在北京和莫斯科建立中俄政府间的热线电话联系”5。年底,中俄两国又达成了包括决定建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在内的双边关系和国防问题等广泛的战略共识和重要协议, 这样,中俄两国在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双方关系日益密切,开创了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的先河,并使之成为有效机制。如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自1997年起年年举行会晤,并使一年一度的会晤机制化便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如果包括普京总统这次访问在内,中俄两国元首举行了八次最高级会晤,两国总理进行了四次定期会晤。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经会晤又先后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中俄联合声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等联合公报和联合声明,总共签署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超过10以上,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和方向得到了确定,并解决了诸如两国边界堪定,边境裁军等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经过多年磋商,在2000年到来之前,俄中边界得到了法律上的确定,且98%以上已得到标定。”6边界问题的解决为中俄发展长期和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而各项包括“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国内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得到尊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应以和平方法解决两国间的一切争端”,“不谋求霸权,也无意扩张”,“不对抗,不结盟”的原则在内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的签署,使得中俄两国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正如******主席在会见普京时所说的:“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正确的历史选择,是两国战略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深化睦邻友好,加强战略协作是我们对俄关系的既定方针。”7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拥有和平、稳定的国际及周边环境,中俄两国作为两大邻邦,为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更需要两国加强合作与交流、 受命于危难之机的普京所面临的国内经济现状是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投资严重不足,且每年须偿还大量巨额外债,“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几乎下降了50%”。针对这个现象,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这一纲领性文章中明确指出:“俄罗斯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动荡、剧变和激进改革中已经精疲力竭”;“……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的危险。”并认为,“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经济造成的后果,”“这些年来的改革导致了俄罗斯经济和社会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棘手问题。”8 基于这样一种现状,普京在就任代总统期间,成立了由200多名经济专家组成的“战略发展中心”,着手制定俄罗斯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提出“强国富民”的竞选纲领。当选俄罗斯第三届总统以后,普京依然认为俄罗斯的当务之急在于振兴经济,并陆续提出了一些治国方略,探索强国之路。譬如适度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空,强调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协调作用;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高科技拉动经济增长,并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柱;整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善投资环境等等。7月8日,普京在其首次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俄罗斯政治经济改革的原则和措施。其中,他尤其强调只有建立强大的国家,才能振兴经济,主张建立有竞争力的自由经济;在外交方面,突出强调国内利益,强调国内利益高于国外目标,外交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要求俄罗斯同世界所有国家发展伙伴、互利、非对抗关系,以求得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埋头进行经济建设,重振大国雄风。 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在2000年到来之前成功完成了邓小平提出的在本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之后,正着力实施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提出在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比小康更加富裕的程度,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确保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同样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扩大国际合作,在和平环境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同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俄两国现实的经济发展战略,俄总统普京上任后所肩负的使命及其治国方略,要求两国争取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特别是边境的和平与安宁。同时,由于两国具有经济互补性和地缘优势特点,在经济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现代化,成为两国的共同愿望。双边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对各自争取国际和平、创造有利的周边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前不久普京总统在给******主席的信中强调的,俄罗斯为了实施制定好的10年经济改革计划,尤其需要加强同中国的密切合作。 事实上,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早在90年代早期就已经开始启动。1992年两国贸易从1991年的约40亿美元增加到60亿美元,1993年更增加到78亿美元,1996年两国贸易额也达到了68亿美元。但是,此后至1999年底,两国贸易依然在60亿美元之间徘徊,离开两国政府提出的到2000年达到200亿美元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双方在资金和技术上的缺乏,俄罗斯在经济上的困难和频仍的金融危机,双边贸易以易货贸易为主、个体倒爷和小企业作为易货贸易主角以及包括投资、信息和运输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不利条件都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增长。同时两国面临都因要加入世贸组织而必须削减其易货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的要求,使得两国贸易增长很难持续发展。 尽管如此,由于两国贸易拥有地理上的优势、经贸合作具有互补性以及联合开发自然资源的合作潜力巨大,中俄经贸发展从长远看,其前景依然广阔。譬如,中国在石油天然气方面资源短缺,而俄罗斯拥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实现从(俄罗斯)雅库特和西伯利亚其它地区向中国输入天然气的庞大计划,能够顺利而有效地解决能源和生态问题。这方面的合作利益是俄中在经济领域进行长期广泛的战略合作的基础”9;中俄合作的最大项目江苏田湾核电站已于1999年10月正式开工,也为两国开展大中型长期项目合作树立了典型范例;此外在航天领域,在农业开发及轻纺家电产品方面,中俄两国的经济互补性显而易见。正如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在普京总统访华前夕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所指出的:“俄中贸易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从现阶段看,具有战略意义的的长期任务是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让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10 三、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两国加强双边合作与交流 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科索沃战争、北约东扩、日美合作防卫指针以及美国研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和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等的相继出台使得中俄两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日益复杂。对此,我们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11这其中的国家利益,对近代以来的中国而言实际上就是指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完成现代化。这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主席在1996年11月19日会见俄罗斯外长时也指出,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完全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管情况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这一方针都是不会改变的。”12******主席的这一番话正是在面对日益恶化的国际环境下,根据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而说出的语重心长的话。 1999年这个20世纪的最后一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为借口,绕开包括中国和俄罗斯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联合国,悍然对南斯拉夫实施武装干涉。这一行为,使得联合国一度架空,大国关系严重失衡,对新世纪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危险而深重的影响。与此同时,北约不断东扩,先后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将其战略空间向东推进650-700公里,不断挤压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并视俄罗斯为潜在的威胁,抛出“北约战略新概念”,出台“新干涉主义”,对中俄两国倡导的世界多极化进程构成重大威胁。再则,美国要求修改1972年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积极研制试验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筹划将台湾纳入在内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提出新日美安全防卫合作指针并通过相关法案,在车臣事件上对俄罗斯指手划脚,使得中俄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急剧恶化,迫使中俄在战略上的相互倚重明显加大。俄罗斯对美国等西方势力弱俄、遏俄的战略企图的认识也更加清醒。俄罗斯在危机感空前加强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强与我国的战略合作,以抗衡北约、打破美国的战略遏制。正如《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所指出的: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计划的实质是谋求单方面的军事和安全优势。实施这一计划不仅对俄罗斯、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对美国自身的安全以及全球战略稳定造成最严重的消极后果。中国和俄罗斯坚决反对这一计划。”“中国和俄罗斯对某些国家在亚太地区部署非战略性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表示严重忧虑和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将台湾纳入外国导弹防御系统都是不可接受的,都将严重破坏地区稳定。”13与此同时,中俄两国“互视对方为在多极化世界体系形成条件下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的大国,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包括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14“中国和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共同努力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国际事务中,首先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以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向前发展。”“中国和俄罗斯认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允许外部势力对解决台湾问题加以干涉,强调这种企图只能加剧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15 由此可见,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尤其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处理国际事务中,对许多事关全球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的的问题上负有重大责任,同时面临类似挑战;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遏止战略的巨大压力,都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与此同时,两国在地区和边境问题上都面临着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国际恐怖主义分子、极端宗教主义分子以及跨国犯罪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弱化西方国家敌视性的对华对俄政策,遏制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经,有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助于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和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拓展道路。 基于以上各项分析,我们可以对21世纪的中俄关系发展作出以下几个结论: 建立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之上的中俄关系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并有牢固的政治法律基础。普京总统与******主席在北京签署的《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体现了俄罗斯新任总统对俄中关系发展的连续性政策。新世纪中俄关系将继续得到健康发展,并有望通过即将谈判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俄两国的经济现状及其发展战略,要求两国拥有和平稳定的周边与国际环境,以振兴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中俄两国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得两国在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前景。两国在资源、经贸合作等方面的互补性有望通过各种大中型合作项目表现出来,从而使得两国贸易额得到大幅度增加,真正做到“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使“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16 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共识不断增多。面临北约东扩、日美军事同盟的强化、美国国家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中俄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和磋商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反对一极主导、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强和巩固中俄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斗争将更加激烈。中俄两国睦邻友好,不仅可以稳定周边环境,更可以与西方求得平衡,提高两国的国际地位,增大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到,鉴于普京实行“强国富民”政策,力图实现经济振兴,经济务实主义压倒国际关系意识形态,一再强调“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要求外交为经济服务,因此,俄罗斯在与中国不断发展两国关系的同时,必将继续保持与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占有优势的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关系。俄罗斯对外关系的重心依然在欧洲。正如普京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所明确表示的:“俄罗斯是欧洲文化的组成部分,我无法想象自己的国家被孤立于欧洲以及我们常说的‘文明世界’之外。”

可以从你本人的兴趣着手。如果你是学语言的,语言类的内容当然是首选啊,比如《试谈俄语修辞》、《俄语俚语的变迁》等,也可以将范围缩小。如果你觉得这类比较枯燥,那就看自己的爱好,比如音乐、绘画等,实在不行纯翻译一篇文献也应该可以。 不必过于给自己添堵,其实写论文没有那么可怕,现在查资料太方便了。

对于专业俄语的,1文化的比较好入手比如中俄酒文化的对比什么的2或者选择从俄罗斯的某个著名作家的某个写作特点来分析(要爱好文学的)3中俄年轻人的心理对比对比的相比较好写些

帮你找到下面一篇参考文章,希望对你的论文有所借鉴  俄罗斯报业改革发展及受众分析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俄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创建了庞大的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体系。截止到1986年,苏联已有各类报纸8000多家;其中日报713种,发行量为一亿多份  ,位居世界前列。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前苏联的新闻出版体系迅速瓦解。俄罗斯的新闻媒体开始由新闻出版部统一管理。由于俄罗斯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的变革,新的新闻出版体系也逐渐形成。俄罗斯民主自由的新闻出版观念在大众中已经十分普及。从苏联解体直到今天,虽然新闻出版业经历了不少坎坷的道路,但它还是在碰撞中吸取经验,不断发展。  新的政治体制下的报业改革  1991年12月,俄罗斯联邦通过了《大众传播媒介法》。该法给俄罗斯报业带来“民主”和“自由”,并拓宽了报业的活动领域。但是所谓“自由”出版,并不代表报纸媒体可以完全自由,毫无顾虑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报刊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以强大的财政,经济基础作为支撑。苏联时期的党报,机关报依靠苏共中央的财政拨款。苏联解体以后,报刊不在享有拨款,他们必须自负盈亏。于是,党报,机关报纷纷改成民营的独立报纸,向社会寻求经济支持。他们艰难地自筹资金,惨淡经营;其它专业报刊更是在市场经济中颠簸挣扎。财经问题已经成为俄罗斯新闻出版业自由发展的最大障碍。  新闻出版业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是由苏联时期开始形成的。在苏联时期,虽然出版报刊有很大的利润,但是其利润流入到党组织,共青团,工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中,最后汇入国家财政部门。苏联政府并没有在发展大众传媒的经济基础设施上投入资金。经济问题一直拖延,始终没能得到彻底解决。现在的俄罗斯新闻出版业处在缺乏信息资本,没有资金保障的状态中。当前俄罗斯经济发展面临很多困难,自然也影响到了大众传媒业。由于缺乏投资,纸张和印刷的价格过高,广告市场发展过于缓慢等原因,造成了报业盈利上的困难。但是以上这些只是客观因素, 现存的主观问题是:许多报社为了拥有更多读者,盲目扩大报纸版面,而其质量标准下降。刊物中出现许多空洞,肤浅的消息。他们希望刊物上刊登的新闻能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映,但是这些新闻往往并不真实。总而言之,目前俄罗斯新闻出版业自由发展所面临的考验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有新闻伦理标准的问题。  书刊检查机构被取消,刊物能够自由出版发行。这对新闻工作的伦理性提出了严峻考验。很多新闻工作者不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使报道经常缺乏准确性。这些报道使读者失去了对刊物的信任。读者对刊物的失望加深了报业危机。失去读者的信赖就意味减少了报纸发行量。 这个问题在俄罗斯民主发展的第一年就已经出现了。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报纸发行量下降的同时,报刊的种类明显的增加了。在俄罗斯报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独特的“数量爆炸”。80年代末期,苏联的报刊只有几百种。90年代初期,全苏联有8000多种刊物发行。其中报纸4863多种,杂志3353多种。而今天,有27000多种刊物在俄罗斯境内(不包括独联体国家)发行。 苏联时期的中央级报刊基本上都保留下来了。但是不论是从内容上,形式上,还是经营管理方式上,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苏联时期的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在苏联解体以后和一家希腊的公司(Steelite Holdings Ltd)合作, 并组建了“真理报国际有限公司”。希腊公司拥有55%的股份,报社只持有45%股份《真理报》就这样生存了下来。但是报社和希腊公司很快就产生了矛盾,报纸也分成两家。由真理报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还是叫《真理报》。它是俄罗斯共产党和左翼力量的报纸,由俄罗斯的一些大型商业,企业机构支持。由真理报国际股份公司出版发行的报纸叫做-《真理报-5》。《真理报-5》的政治倾向自由,仍然是由外国的财政资本支持。  苏联解体以后,原来的最高苏维埃机关报《消息报》得到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卢科依尔公司的财政支持。该公司买下了《消息报》41%的股份。是《消息报》的最大股东。在卢科依尔公司的经济支持下,《消息报》的出版发行一直比较稳定。在受众中的影响也比较大。  苏联时期的共青团中央机关报《共青团真理报》。它从内容,版式,风格上都有极大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只是报纸的名称。  《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是目前最受莫斯科受众青睐的都市报了。它的前身是莫斯科团市委机关报。  苏联解体后,新的刊物大量涌现。在俄罗斯现代受众中影响比较大的报纸有《独立报》,《今日报》,《生意人报》等;杂志有《总结》等。《独立报》和《今日报》主要是对时事,政治,经济等进行分析和评论。《生意人报》属于商业报纸,深受商业和金融界人士的喜爱和认同。  俄罗斯报业的发展进程  在俄罗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不平均的情况下,可以把俄报业的发展粗略的分成几个阶段。  1989-1991年,新闻出版业开始从旧的传统形式中挣脱出来。在这以前,刊物曾是为苏联共产党服务的工具。苏联解体后,新闻出版业自由地从外界压力中解脱出来。这标志着新的新闻工作形式已经形成了。这段时期,刊物成为官僚,行政管理部门的评论工具。新闻出版业有一定的自由,但是国家政党保持了领导的角色。1990年6月12日,关于新闻事业的新立法被通过了。苏联共产党无权再干涉新闻业的自由出版。新闻出版业从国家机构中挣脱出来,获得独立。  1991-1993年,俄罗斯新闻出版业经历了自由的黄金时期。苏联时期对报业实行的是垂直管理。在这种垂直管理模式下,报刊一般被分为若干等级——中央的;加盟共和国的;边疆区、州、自治共和国的;一般城市和地区的;工矿、学校、农庄等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报刊均处于苏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并接受各级党委(或党领导的企事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全苏新闻社——塔斯社为这些报刊提供消息,主要的中央报纸通过传真传递到全国各个城市。现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结构不存在了。每一家报社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他们不用听命于任何外界的命令。在报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新的投资。俄罗斯经济垄断后的纸张价格过高,印刷费用相对增加。这样报社赢利很困难。甚至有报社干脆不赢利。国家曾试图给报业,印刷业发放补助金作为援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在竞争中生存,许多报社不得不大量刊登广告,并争取外来的资本投资。1993年12月,俄罗斯联邦会议对“大众传播媒介法”进行了修改,使新闻传播更加民主,自由。并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1995-1996年,在俄罗斯总统大选前夕,新闻业寡头们联合起来支持总统候选人叶利钦。使俄罗斯再次出现了享有特权的新闻出版形式。(以前是在苏维埃政权的操纵下,现今是被大财团所掌握。)但是统一战线并没维持很久,私有制破坏了新闻业的统一战线,新闻界的垄断者们不得不开始进行信息战。这样的政治战争一直持续着。  1998-1999年,新一轮总统大选使新闻垄断者之间的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从2000年总统大选结束以后直到现在,由于新闻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和政治化,刊物在俄罗斯人民心中的声望再次下降。总统普京提出了必须加固国家新闻传播事业的要求。为了加强国家对新闻传播业的监督管理,专门成立了管理刊物,广电,大众传播的部门。并在互连网上建立了代表官方看法和意见的消息社-《国家RU》。目前俄罗斯发行的报刊不仅由国家控制,还有一部分是各政党的舆论工具。  俄罗斯主要发行的报纸有:《真理报》发行量19万份;《消息报》61万份;《今日报》5,6万份;《独立报》5,7万份;《劳动报》158万份;《俄罗斯报》53万份;《共青团真理报》166万份;《文学报》26万份。  俄罗斯报业受众分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报业经历了风风雨雨,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俄报业逐渐走向了商业化的发展模式。分析,研究报业市场和受众也成了现代报业必修的一课。  俄罗斯领土面积为1110万平方公里,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底。约有人口14850万。我们可以按年龄可以把俄罗斯人划分成五代人。1)民主革命的一代(生于1900-1923年)。他们经历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卫国战争等。这一代人是苏联初期国家的建设者。他们对国家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自我牺牲精神。2)缄默的一代(生于1923-1943年)。他们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给苏联的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这一代人大多都奉公守法,默默忍受物资的匮乏。3)积极的一代(生于1943-1963年)。他们积极,果断,上进。为战后苏联的恢复性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4)生于1963-1983年的一代。他们经历了苏联和美国的冷战,经历了苏联政府更换新一代领导人。5)生于1983年以后的一代。这代人出生在苏联时期,经历了苏联的衰败和解体。他们面对的是俄罗斯今天新的社会体制。目前的报纸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第三,四五代人中。下面我们对这几部分受众进行逐一分析。  经历了社会体制的巨变,俄罗斯报业受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有相当大的变化。影响受众行为的首要因素可以说是文化因素和年龄差异。  俄罗斯人民的文化程度较高。苏联早在1952年就基本普及了七年制义务教育;70年代初,已经普及了八年制义务教育;而从80年代到现在,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普及公民义务教育。到现在为止,基本上已经普及了十一年制义务教育。  由于受众年龄差较大,对报纸消费行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出生于1943-1963年的那代人相对保守。他们长时间生活在前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下,并经历了从苏联到俄罗斯的社会巨变。他们不太接受国家政治体系的变迁,面对急剧变动的社会,对新的社会体系表示怀疑和不满。这类受众有读报的习惯,但是对现代报刊的报道不太感兴趣,尤其是对五花八门的社会新闻,各种奇闻逸事,小道消息比较反感。他们能接受的是具有民族爱国主义倾向的新闻报道。生于1963-1983年的俄罗斯人则比较开放。他们从小学到中学接受的都是苏联社会主义基础教育。苏联解体以后接受的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的高等教育。这一代人是报刊的积极受众。他们对政治,经济,外交,时事新闻及评论等内容的报纸杂志很感兴趣。并经常订阅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业内刊物。他们普遍向往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追求完美。希望从媒介的报道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出生于1983年以后的俄罗斯人是一代年轻的新闻受众。总体来说,这类受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有思想和行动力。他们积极进取,特别喜欢接受大量的新闻和信息。但这类受众中有一小部分人喜欢讲排场,盲目追求奢饰的生活方式。他们对政治,经济,国际新闻及评论不太敏感,而对社会名流,演艺界,体育界明星的生活新闻感兴趣。这类受众经常购买关于明星生活的昂贵杂志,然后对其进行模仿。  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的报刊受众,随着俄罗斯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俄罗斯现代报刊越来越重视对受众的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改革和创新。  今天的俄罗斯报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着很多新的课题和挑战。报刊必须以受众的利益为主,公正客关的面向群众。以多元化的表现手段来吸引受众。积极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

与俄罗斯有关的论文格式怎么写

不知道有没有用俄罗斯总统普京于7月17日至19日对中国进行其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准备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着手进行谈判。期间,普京明确提到,两国关系现有的坚实基础来自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和******主席的不懈努力。而他这次访华的目的“就是要巩固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制定发展两国关系的长远目标。俄决心与中国发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将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要“不断努力,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新水平”。1这一切都意味着普京任内的俄罗斯将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国关系这一既定的长远目标,表现出俄罗斯在新世纪中对中俄关系政策上的连续性。而这一系列事件也使得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中俄这两个因其相互关系发展变化而决定着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地域战略状况的变化,甚至带动整个国际关系的分化和改组的欧亚大陆中最大的邻邦。人们不禁要问,中俄两国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在21世纪继续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中俄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在21世纪究竟又会怎样发展呢?本文拟从中俄两国现有关系的政治基础、两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两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各自安全环境等几个角度对21世纪中俄关系的发展作简要的分析。 一、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1991年12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随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的首次访华,中俄两国以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公报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协议文件等条约法律形式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基本准则,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处理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如在******主席与叶利钦总统共同签署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声明》中明确指出的:“中俄相互视为友好国家。他们将按照联合国宪章,本着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双方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国缔结任何损害另外一方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或协定”;“俄罗斯不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等等。2 1994年9月2日至6日,******主席访问俄罗斯并与叶利钦总统签署《中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首脑关于不将本国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以及中俄西段边界协议等重要文件则把中俄关系推向了“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3。这次最高级会晤,使得两国相互信任得到增强,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得到推进。此后, 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关系日益密切;经贸合作务实进取,不断探索新路子;两军互访增多,军技合作坚强;外交合作领域拓宽,对许多国际问题达成共识。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阻碍中俄关系发展的4000多公里长的边界问题绝大部分得到解决,中俄关系出现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1996年,“中俄关系步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4。1996年4月25,中俄两国首脑在京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同意保持各个级别、各种渠道的经常对话……决定对此在北京和莫斯科建立中俄政府间的热线电话联系”5。年底,中俄两国又达成了包括决定建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在内的双边关系和国防问题等广泛的战略共识和重要协议, 这样,中俄两国在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双方关系日益密切,开创了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的先河,并使之成为有效机制。如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自1997年起年年举行会晤,并使一年一度的会晤机制化便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如果包括普京总统这次访问在内,中俄两国元首举行了八次最高级会晤,两国总理进行了四次定期会晤。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经会晤又先后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中俄联合声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等联合公报和联合声明,总共签署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超过10以上,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和方向得到了确定,并解决了诸如两国边界堪定,边境裁军等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经过多年磋商,在2000年到来之前,俄中边界得到了法律上的确定,且98%以上已得到标定。”6边界问题的解决为中俄发展长期和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而各项包括“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国内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得到尊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应以和平方法解决两国间的一切争端”,“不谋求霸权,也无意扩张”,“不对抗,不结盟”的原则在内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的签署,使得中俄两国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正如******主席在会见普京时所说的:“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正确的历史选择,是两国战略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深化睦邻友好,加强战略协作是我们对俄关系的既定方针。”7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拥有和平、稳定的国际及周边环境,中俄两国作为两大邻邦,为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更需要两国加强合作与交流、 受命于危难之机的普京所面临的国内经济现状是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投资严重不足,且每年须偿还大量巨额外债,“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几乎下降了50%”。针对这个现象,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这一纲领性文章中明确指出:“俄罗斯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动荡、剧变和激进改革中已经精疲力竭”;“……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的危险。”并认为,“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经济造成的后果,”“这些年来的改革导致了俄罗斯经济和社会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棘手问题。”8 基于这样一种现状,普京在就任代总统期间,成立了由200多名经济专家组成的“战略发展中心”,着手制定俄罗斯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提出“强国富民”的竞选纲领。当选俄罗斯第三届总统以后,普京依然认为俄罗斯的当务之急在于振兴经济,并陆续提出了一些治国方略,探索强国之路。譬如适度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空,强调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协调作用;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高科技拉动经济增长,并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柱;整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善投资环境等等。7月8日,普京在其首次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俄罗斯政治经济改革的原则和措施。其中,他尤其强调只有建立强大的国家,才能振兴经济,主张建立有竞争力的自由经济;在外交方面,突出强调国内利益,强调国内利益高于国外目标,外交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要求俄罗斯同世界所有国家发展伙伴、互利、非对抗关系,以求得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埋头进行经济建设,重振大国雄风。 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在2000年到来之前成功完成了邓小平提出的在本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之后,正着力实施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提出在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比小康更加富裕的程度,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确保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同样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扩大国际合作,在和平环境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同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俄两国现实的经济发展战略,俄总统普京上任后所肩负的使命及其治国方略,要求两国争取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特别是边境的和平与安宁。同时,由于两国具有经济互补性和地缘优势特点,在经济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现代化,成为两国的共同愿望。双边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对各自争取国际和平、创造有利的周边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前不久普京总统在给******主席的信中强调的,俄罗斯为了实施制定好的10年经济改革计划,尤其需要加强同中国的密切合作。 事实上,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早在90年代早期就已经开始启动。1992年两国贸易从1991年的约40亿美元增加到60亿美元,1993年更增加到78亿美元,1996年两国贸易额也达到了68亿美元。但是,此后至1999年底,两国贸易依然在60亿美元之间徘徊,离开两国政府提出的到2000年达到200亿美元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双方在资金和技术上的缺乏,俄罗斯在经济上的困难和频仍的金融危机,双边贸易以易货贸易为主、个体倒爷和小企业作为易货贸易主角以及包括投资、信息和运输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不利条件都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增长。同时两国面临都因要加入世贸组织而必须削减其易货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的要求,使得两国贸易增长很难持续发展。 尽管如此,由于两国贸易拥有地理上的优势、经贸合作具有互补性以及联合开发自然资源的合作潜力巨大,中俄经贸发展从长远看,其前景依然广阔。譬如,中国在石油天然气方面资源短缺,而俄罗斯拥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实现从(俄罗斯)雅库特和西伯利亚其它地区向中国输入天然气的庞大计划,能够顺利而有效地解决能源和生态问题。这方面的合作利益是俄中在经济领域进行长期广泛的战略合作的基础”9;中俄合作的最大项目江苏田湾核电站已于1999年10月正式开工,也为两国开展大中型长期项目合作树立了典型范例;此外在航天领域,在农业开发及轻纺家电产品方面,中俄两国的经济互补性显而易见。正如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在普京总统访华前夕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所指出的:“俄中贸易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从现阶段看,具有战略意义的的长期任务是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让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10 三、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两国加强双边合作与交流 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科索沃战争、北约东扩、日美合作防卫指针以及美国研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和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等的相继出台使得中俄两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日益复杂。对此,我们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11这其中的国家利益,对近代以来的中国而言实际上就是指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完成现代化。这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主席在1996年11月19日会见俄罗斯外长时也指出,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完全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管情况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这一方针都是不会改变的。”12******主席的这一番话正是在面对日益恶化的国际环境下,根据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而说出的语重心长的话。 1999年这个20世纪的最后一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为借口,绕开包括中国和俄罗斯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联合国,悍然对南斯拉夫实施武装干涉。这一行为,使得联合国一度架空,大国关系严重失衡,对新世纪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危险而深重的影响。与此同时,北约不断东扩,先后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将其战略空间向东推进650-700公里,不断挤压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并视俄罗斯为潜在的威胁,抛出“北约战略新概念”,出台“新干涉主义”,对中俄两国倡导的世界多极化进程构成重大威胁。再则,美国要求修改1972年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积极研制试验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筹划将台湾纳入在内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提出新日美安全防卫合作指针并通过相关法案,在车臣事件上对俄罗斯指手划脚,使得中俄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急剧恶化,迫使中俄在战略上的相互倚重明显加大。俄罗斯对美国等西方势力弱俄、遏俄的战略企图的认识也更加清醒。俄罗斯在危机感空前加强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强与我国的战略合作,以抗衡北约、打破美国的战略遏制。正如《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所指出的: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计划的实质是谋求单方面的军事和安全优势。实施这一计划不仅对俄罗斯、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对美国自身的安全以及全球战略稳定造成最严重的消极后果。中国和俄罗斯坚决反对这一计划。”“中国和俄罗斯对某些国家在亚太地区部署非战略性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表示严重忧虑和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将台湾纳入外国导弹防御系统都是不可接受的,都将严重破坏地区稳定。”13与此同时,中俄两国“互视对方为在多极化世界体系形成条件下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的大国,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包括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14“中国和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共同努力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国际事务中,首先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以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向前发展。”“中国和俄罗斯认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允许外部势力对解决台湾问题加以干涉,强调这种企图只能加剧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15 由此可见,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尤其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处理国际事务中,对许多事关全球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的的问题上负有重大责任,同时面临类似挑战;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遏止战略的巨大压力,都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与此同时,两国在地区和边境问题上都面临着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国际恐怖主义分子、极端宗教主义分子以及跨国犯罪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弱化西方国家敌视性的对华对俄政策,遏制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经,有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助于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和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拓展道路。 基于以上各项分析,我们可以对21世纪的中俄关系发展作出以下几个结论: 建立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之上的中俄关系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并有牢固的政治法律基础。普京总统与******主席在北京签署的《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体现了俄罗斯新任总统对俄中关系发展的连续性政策。新世纪中俄关系将继续得到健康发展,并有望通过即将谈判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俄两国的经济现状及其发展战略,要求两国拥有和平稳定的周边与国际环境,以振兴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中俄两国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得两国在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前景。两国在资源、经贸合作等方面的互补性有望通过各种大中型合作项目表现出来,从而使得两国贸易额得到大幅度增加,真正做到“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使“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16 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共识不断增多。面临北约东扩、日美军事同盟的强化、美国国家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中俄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和磋商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反对一极主导、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强和巩固中俄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斗争将更加激烈。中俄两国睦邻友好,不仅可以稳定周边环境,更可以与西方求得平衡,提高两国的国际地位,增大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到,鉴于普京实行“强国富民”政策,力图实现经济振兴,经济务实主义压倒国际关系意识形态,一再强调“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要求外交为经济服务,因此,俄罗斯在与中国不断发展两国关系的同时,必将继续保持与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占有优势的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关系。俄罗斯对外关系的重心依然在欧洲。正如普京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所明确表示的:“俄罗斯是欧洲文化的组成部分,我无法想象自己的国家被孤立于欧洲以及我们常说的‘文明世界’之外。”

可以从你本人的兴趣着手。如果你是学语言的,语言类的内容当然是首选啊,比如《试谈俄语修辞》、《俄语俚语的变迁》等,也可以将范围缩小。如果你觉得这类比较枯燥,那就看自己的爱好,比如音乐、绘画等,实在不行纯翻译一篇文献也应该可以。 不必过于给自己添堵,其实写论文没有那么可怕,现在查资料太方便了。

只要是跟俄罗斯或者俄语有关的什么都可以,甚至沾一点点边都可以。

从几个方面去写写俄罗斯的历史背景写现代俄罗斯的发展现状写未来俄罗斯的发展前景。4小结观点,笔者俄罗斯的印象可以了吧,有了提纲就可以填充内容了

与俄罗斯有关的论文格式

浅析美俄紧张关系  【摘要】俄罗斯毫无疑问是一个世界大国,美国是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有着前苏联继承者身份的国家发展并崛起的。普京的上台、石油价格的反常跳水都似无声的硝烟在说明对抗的程度。究其根源,这仍是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所奉行地缘政治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当下,全世界都在热切关注乌克兰问题,能否能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或对美俄关系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地缘政治;北约;乌克兰     一、俄美的紧张关系   俄罗斯具有超常的世界大国因素。其标志是拥有与美国相当的核武库,拥有世界上22%左右的丰富资源(仅贝加尔湖淡水就占世界四分之一),拥有世界第一的版图。这样一个大国,尤其是被视为是苏联解体后的继承国家,其对有着充当“世界警察”角色和霸主情结的美国是有着显而易见的威胁的。   普京的言行常常令美国震惊和反感。如上台之初《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一文,明确提出不走欧美道路;接着高呼“给我二十年,还给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随后指出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悲剧。美国和西方一些大国必欲置普京于倒地而后快。   2014年12月11日,国际市场石油单价跌破60美元,卢布兑换美元比价自年初以来下跌40%。俄罗斯政府在确定2014年预算时估计的基准油价是93美元。俄罗斯怀疑,这是美国和某些中东国家的阴谋——增产压价,升值美元,打击俄罗斯经济,就像当初里根为搞垮苏联而与沙特合谋压低油价那样。   二、紧张的根源   要论美俄关系,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北约。众所周知,虽然现在的北约或许不再是美国的一家之言,然其在该组织里的地位仍然是举足轻重的。美俄关系紧张,追溯历史可以发现,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在冷战后欧洲的战略利益与考虑同床异梦。   美欧与俄罗斯对冷战结束意义和战后格局的设想十分不同。冷战的结束并无国际法意义上的“战败国”,但美欧都将冷战终结视为“以和平方式战胜专制”的胜利,抱有将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视为“失败者”的心态。俄罗斯国内外政策与影响力虽与苏联大不相同,但北约以“共同价值观”作为立盟根本和判断与他国关系亲疏的准绳,对俄罗斯并不完全认同,最多视其为或可改造的对象。索拉纳谈及冷战后处理与俄关系原则时,表示“协助俄罗斯在欧洲新框架内找到合适位置”,似乎释放对俄的善意,但就双方间“我主你从”的意识和监管、规范俄罗斯的意图却显露无疑。   进而言之,俄罗斯的领土与实力虽大为缩减,但其固有的独立发展意志在后冷战时期有增无减,并未失去大国地位追求。俄罗斯组建独联体后,致力于发展欧亚合作机制以维系传统影响,在中东地区等国际热点事务中有着特殊的发言权,一心发展可与美国一争高下的核武库威慑力,并不听命于西方对其政治取向的指点和安排。这大大违背了西方对冷战后俄罗斯地位的设想,双方关系中竞争因素高于合作可能。北约与俄罗斯之间难有切实的、延续的互信与尊重,分歧演化成矛盾争执的概率甚高。   三、地缘政治   冷战结束后,中东欧国家大都意图“回归欧洲”,要求靠近、参加北约和欧盟,开辟不同于冷战时期的发展道路。北约据此声称“东扩是回应申请入约国的要求”,但压制俄罗斯战略势力也是北约东扩的一项根本目的。实际上,北约对于东扩给俄罗斯造成的影响和俄罗斯的抗争心知肚明。   同时,北约扩员只为满足申请国愿望而无其他目的的辩解更是难以自圆其说。近期,美欧围绕乌克兰危机联手对俄罗斯实施的强硬对策,就没有被北约一些新成员国完全认同,表明这些国家虽愿参加北约,但并无与北约共同遏制俄罗斯的用意冷战后,北约首批发展的波兰、捷克、匈牙利三国曾被视为阵营转换的典范,而当前捷克、匈牙利就与北约在对俄罗斯强硬立场上保持了距离。捷克总统泽曼坚持赴俄罗斯参加纪念二战生理活动,打破了西方一致行动孤立、打击俄罗斯的意图。美国驻捷克大使无理、无礼地予以指责,泽曼反唇相讥,两国关系一度掀起风波。由此看出,北约对新入盟成员国的愿望并不完全尊重,除非它们无条件地同意一致抗俄。   四、争夺乌克兰   乌克兰、格鲁吉亚被俄罗斯视为抵御北约的最后一道防护墙,因而拼尽全力护卫。北约则不破墙而决不罢休,双方争斗短兵相接。北约把乌克兰、格鲁吉亚两国列为重点发展对象,竭尽拉拢之能事。以与乌克兰关系为例,早在1997年7月北约冷战后首次扩员时,就盯上了对俄战略意义更重的乌克兰。北约与乌克兰建立关系之出就高调签署《特别伙伴宪章》,赋予该项合作与众不同的意义。1999年4月,北约与乌克兰举行首次首脑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全面合作及乌克兰“加入欧洲——大西洋结构”的决心,并成立了北约——乌克兰委员会等常设合作机制。北约以帮助乌克兰改革为名,为拉拢乌克兰花了大力气。   2013年11月2日,时任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决定暂缓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虽然这一举措有考虑俄罗斯要求的因素,但远未跳出其一直以来在接近欧盟与维系对俄合作中保持平衡的政策。早已渗入乌克兰的外国势力操纵国内亲西方力量以此为借口发动激烈抗议,亚努科维奇政权很快被广场暴力推翻。美国高官无所顾忌的直接插手乌克兰新政权的组成,大力促推乌克兰敌俄、向西政治的发展。俄罗斯不会听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乌克兰旁落西方,也相继采取支持乌克兰东部对当局的反抗行动、收回克里米亚等大手笔对策。冷战后美欧与俄之间的首场政治、军事、经济全面对抗爆发。

不知道有没有用俄罗斯总统普京于7月17日至19日对中国进行其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同时双方准备就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着手进行谈判。期间,普京明确提到,两国关系现有的坚实基础来自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和******主席的不懈努力。而他这次访华的目的“就是要巩固两国间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制定发展两国关系的长远目标。俄决心与中国发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将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要“不断努力,将两国关系提高到新水平”。1这一切都意味着普京任内的俄罗斯将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两国关系这一既定的长远目标,表现出俄罗斯在新世纪中对中俄关系政策上的连续性。而这一系列事件也使得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中俄这两个因其相互关系发展变化而决定着欧亚大陆地缘政治和地域战略状况的变化,甚至带动整个国际关系的分化和改组的欧亚大陆中最大的邻邦。人们不禁要问,中俄两国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在21世纪继续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中俄两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在21世纪究竟又会怎样发展呢?本文拟从中俄两国现有关系的政治基础、两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战略以及两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各自安全环境等几个角度对21世纪中俄关系的发展作简要的分析。 一、中俄两国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两国关系在新世纪的发展具有牢固的政治和法律基础 1991年12月,中俄两国在原中苏友好关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随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2年12月17日至19日的首次访华,中俄两国以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签署联合声明、联合公报以及一系列重要的协议文件等条约法律形式奠定了两国关系的基础和基本准则,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处理发展两国之间的关系。如在******主席与叶利钦总统共同签署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声明》中明确指出的:“中俄相互视为友好国家。他们将按照联合国宪章,本着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及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双方不参加任何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国缔结任何损害另外一方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条约或协定”;“俄罗斯不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等等。2 1994年9月2日至6日,******主席访问俄罗斯并与叶利钦总统签署《中俄联合声明》、《中俄两国首脑关于不将本国核武器瞄准对方的联合声明》以及中俄西段边界协议等重要文件则把中俄关系推向了“新型的建设性伙伴关系”3。这次最高级会晤,使得两国相互信任得到增强,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得到推进。此后, 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关系日益密切;经贸合作务实进取,不断探索新路子;两军互访增多,军技合作坚强;外交合作领域拓宽,对许多国际问题达成共识。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阻碍中俄关系发展的4000多公里长的边界问题绝大部分得到解决,中俄关系出现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 1996年,“中俄关系步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4。1996年4月25,中俄两国首脑在京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同意保持各个级别、各种渠道的经常对话……决定对此在北京和莫斯科建立中俄政府间的热线电话联系”5。年底,中俄两国又达成了包括决定建立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在内的双边关系和国防问题等广泛的战略共识和重要协议, 这样,中俄两国在从“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性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双方关系日益密切,开创了中俄两国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的先河,并使之成为有效机制。如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自1997年起年年举行会晤,并使一年一度的会晤机制化便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如果包括普京总统这次访问在内,中俄两国元首举行了八次最高级会晤,两国总理进行了四次定期会晤。中俄两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经会晤又先后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中俄联合声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等联合公报和联合声明,总共签署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超过10以上,两国关系发展的原则和方向得到了确定,并解决了诸如两国边界堪定,边境裁军等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经过多年磋商,在2000年到来之前,俄中边界得到了法律上的确定,且98%以上已得到标定。”6边界问题的解决为中俄发展长期和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而各项包括“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国内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得到尊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应以和平方法解决两国间的一切争端”,“不谋求霸权,也无意扩张”,“不对抗,不结盟”的原则在内的联合声明和联合公报的签署,使得中俄两国在政治上和法律上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正如******主席在会见普京时所说的:“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正确的历史选择,是两国战略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深化睦邻友好,加强战略协作是我们对俄关系的既定方针。”7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俄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二、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拥有和平、稳定的国际及周边环境,中俄两国作为两大邻邦,为促进各自的经济发展,更需要两国加强合作与交流、 受命于危难之机的普京所面临的国内经济现状是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投资严重不足,且每年须偿还大量巨额外债,“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几乎下降了50%”。针对这个现象,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这一纲领性文章中明确指出:“俄罗斯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动荡、剧变和激进改革中已经精疲力竭”;“……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的危险。”并认为,“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经济造成的后果,”“这些年来的改革导致了俄罗斯经济和社会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棘手问题。”8 基于这样一种现状,普京在就任代总统期间,成立了由200多名经济专家组成的“战略发展中心”,着手制定俄罗斯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提出“强国富民”的竞选纲领。当选俄罗斯第三届总统以后,普京依然认为俄罗斯的当务之急在于振兴经济,并陆续提出了一些治国方略,探索强国之路。譬如适度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空,强调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协调作用;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高科技拉动经济增长,并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战略支柱;整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善投资环境等等。7月8日,普京在其首次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俄罗斯政治经济改革的原则和措施。其中,他尤其强调只有建立强大的国家,才能振兴经济,主张建立有竞争力的自由经济;在外交方面,突出强调国内利益,强调国内利益高于国外目标,外交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要求俄罗斯同世界所有国家发展伙伴、互利、非对抗关系,以求得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埋头进行经济建设,重振大国雄风。 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在2000年到来之前成功完成了邓小平提出的在本世纪末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之后,正着力实施邓小平“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提出在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比小康更加富裕的程度,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确保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国同样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扩大国际合作,在和平环境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由此可见,同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俄两国现实的经济发展战略,俄总统普京上任后所肩负的使命及其治国方略,要求两国争取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特别是边境的和平与安宁。同时,由于两国具有经济互补性和地缘优势特点,在经济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实现现代化,成为两国的共同愿望。双边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对各自争取国际和平、创造有利的周边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前不久普京总统在给******主席的信中强调的,俄罗斯为了实施制定好的10年经济改革计划,尤其需要加强同中国的密切合作。 事实上,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早在90年代早期就已经开始启动。1992年两国贸易从1991年的约40亿美元增加到60亿美元,1993年更增加到78亿美元,1996年两国贸易额也达到了68亿美元。但是,此后至1999年底,两国贸易依然在60亿美元之间徘徊,离开两国政府提出的到2000年达到200亿美元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双方在资金和技术上的缺乏,俄罗斯在经济上的困难和频仍的金融危机,双边贸易以易货贸易为主、个体倒爷和小企业作为易货贸易主角以及包括投资、信息和运输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不利条件都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增长。同时两国面临都因要加入世贸组织而必须削减其易货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的要求,使得两国贸易增长很难持续发展。 尽管如此,由于两国贸易拥有地理上的优势、经贸合作具有互补性以及联合开发自然资源的合作潜力巨大,中俄经贸发展从长远看,其前景依然广阔。譬如,中国在石油天然气方面资源短缺,而俄罗斯拥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实现从(俄罗斯)雅库特和西伯利亚其它地区向中国输入天然气的庞大计划,能够顺利而有效地解决能源和生态问题。这方面的合作利益是俄中在经济领域进行长期广泛的战略合作的基础”9;中俄合作的最大项目江苏田湾核电站已于1999年10月正式开工,也为两国开展大中型长期项目合作树立了典型范例;此外在航天领域,在农业开发及轻纺家电产品方面,中俄两国的经济互补性显而易见。正如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在普京总统访华前夕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所指出的:“俄中贸易合作的潜力是巨大的”,“从现阶段看,具有战略意义的的长期任务是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让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10 三、中俄两国的国际地位以及两国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两国加强双边合作与交流 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科索沃战争、北约东扩、日美合作防卫指针以及美国研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和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等的相继出台使得中俄两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日益复杂。对此,我们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11这其中的国家利益,对近代以来的中国而言实际上就是指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完成现代化。这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主席在1996年11月19日会见俄罗斯外长时也指出,中俄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完全符合我们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管情况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的这一方针都是不会改变的。”12******主席的这一番话正是在面对日益恶化的国际环境下,根据中国自身的国家利益而说出的语重心长的话。 1999年这个20世纪的最后一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为借口,绕开包括中国和俄罗斯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联合国,悍然对南斯拉夫实施武装干涉。这一行为,使得联合国一度架空,大国关系严重失衡,对新世纪的国际关系产生了危险而深重的影响。与此同时,北约不断东扩,先后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将其战略空间向东推进650-700公里,不断挤压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并视俄罗斯为潜在的威胁,抛出“北约战略新概念”,出台“新干涉主义”,对中俄两国倡导的世界多极化进程构成重大威胁。再则,美国要求修改1972年签署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积极研制试验国家导弹防御体系(NMD)、筹划将台湾纳入在内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TMD)、提出新日美安全防卫合作指针并通过相关法案,在车臣事件上对俄罗斯指手划脚,使得中俄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急剧恶化,迫使中俄在战略上的相互倚重明显加大。俄罗斯对美国等西方势力弱俄、遏俄的战略企图的认识也更加清醒。俄罗斯在危机感空前加强的同时,迫切需要加强与我国的战略合作,以抗衡北约、打破美国的战略遏制。正如《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所指出的: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计划的实质是谋求单方面的军事和安全优势。实施这一计划不仅对俄罗斯、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对美国自身的安全以及全球战略稳定造成最严重的消极后果。中国和俄罗斯坚决反对这一计划。”“中国和俄罗斯对某些国家在亚太地区部署非战略性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表示严重忧虑和坚决反对。以任何形式将台湾纳入外国导弹防御系统都是不可接受的,都将严重破坏地区稳定。”13与此同时,中俄两国“互视对方为在多极化世界体系形成条件下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的大国,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包括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14“中国和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共同努力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在国际事务中,首先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以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向前发展。”“中国和俄罗斯认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允许外部势力对解决台湾问题加以干涉,强调这种企图只能加剧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15 由此可见,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尤其是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处理国际事务中,对许多事关全球和地区和平、安全、稳定和发展的的问题上负有重大责任,同时面临类似挑战;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遏止战略的巨大压力,都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与此同时,两国在地区和边境问题上都面临着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国际恐怖主义分子、极端宗教主义分子以及跨国犯罪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弱化西方国家敌视性的对华对俄政策,遏制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行经,有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助于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和为建立国际新秩序拓展道路。 基于以上各项分析,我们可以对21世纪的中俄关系发展作出以下几个结论: 建立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基础之上的中俄关系具有较好的合作历史,并有牢固的政治法律基础。普京总统与******主席在北京签署的《中俄北京宣言》和《关于反导问题的联合声明》体现了俄罗斯新任总统对俄中关系发展的连续性政策。新世纪中俄关系将继续得到健康发展,并有望通过即将谈判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俄两国的经济现状及其发展战略,要求两国拥有和平稳定的周边与国际环境,以振兴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中俄两国独特的地缘优势使得两国在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前景。两国在资源、经贸合作等方面的互补性有望通过各种大中型合作项目表现出来,从而使得两国贸易额得到大幅度增加,真正做到“把两国间经贸合作提升到与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匹配的水平,”使“经贸合作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强劲推动力”。16 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共识不断增多。面临北约东扩、日美军事同盟的强化、美国国家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中俄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和磋商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反对一极主导、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强和巩固中俄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斗争将更加激烈。中俄两国睦邻友好,不仅可以稳定周边环境,更可以与西方求得平衡,提高两国的国际地位,增大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注意到,鉴于普京实行“强国富民”政策,力图实现经济振兴,经济务实主义压倒国际关系意识形态,一再强调“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要求外交为经济服务,因此,俄罗斯在与中国不断发展两国关系的同时,必将继续保持与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占有优势的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关系。俄罗斯对外关系的重心依然在欧洲。正如普京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所明确表示的:“俄罗斯是欧洲文化的组成部分,我无法想象自己的国家被孤立于欧洲以及我们常说的‘文明世界’之外。”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