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会计信息化论文4000字体多大

发布时间:2024-09-06 07:59:38

会计信息化论文4000字体多大

浅议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现状 (字数:5918,页数:10 )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与对策 (字数:9033,页数:12 ) 浅谈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字数:4109,页数:07 ) 浅议企业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 (字数:4522,页数:08 ) 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字数:4967,页数:08 ) 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和对策 (字数:8548,页数:13 ) 谈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字数:5373,页数:10 )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管理 (字数:5774,页数:09 ) 税务筹划在企业理财中的应用探讨 (字数:8830,页数:13 ) 浅谈景阳电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字数:5345,页数:09 ) 详&细&的加+Q+Q:后面输入接着输入136Q+Q空间里有所有内容。

你可以从会计书上下手啊

浅析会计电算化字数:3200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2-6809(2007)0710061-02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在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完成普及会计电算化,但是,由于计算机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并容易调用,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所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在审计线索的获取、审计的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及审计风险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开展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大。因而,不论对手工系统还是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进行风险的重新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作弊不留痕迹,更具有隐蔽性。因而,在美国有58%的内部审计部门参与了系统检测,而35%则被要求在系统运行前,对新系统签字批准,19%有权参与修改程序的审批,64%检查了程序编码,73%参与了系统研制阶段的审核,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止使用计算机作弊,但是,全世界每年通过计算机被盗走的资金高到数百亿美元。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和风险,正如国际会计联合会会长曾指出的:“会计师将不得不对实际上通过计算机报告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 在电算化系统下,数据由计算机集中处理,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不少软件都有取消审计、反计账、反结账的功能,可以对会计记录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特别是当有关人员故意篡改程序时,在电算化系统下就更不易被察觉,而程序一旦被篡改,就会导致连锁性、重复性错误。内存资料可以毫不留痕迹地被消除篡改,若没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其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从总体上看,在电算化系统下,固有风险更大一些,多数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把它设定为100%。 电算化系统下,数据处理的环节减少,并且数据处理过程都是不可见的,手工系统下一些原有的控制便不复存在。一般来说电算化系统下的控制风险和手工系统下的相比更高一些。因而对电算化系统应采取更广泛的符合性测试。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有上升的趋势,若要把审计风险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就必须把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相应扩大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及范围。 三、会计电算化的转变 电算化软件开发要从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准型,向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计算机核算特点相结合型转变 会计平衡验证方面的转变。在手工会计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在登帐时,对总帐和明细帐,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等进行平衡登记,目的是对于发生的错误可以利用这种平衡登记方式检查差错。但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只要记帐凭证审核无误,计算机的内部运算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所以,总帐金额一定衡等于各所属明细帐金额之和。那种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平衡验证”,仍出现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就成为画蛇添足。 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的转变。手工会计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业务频度较大,比较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通过日记帐达到日清月结,从而增强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设置明细帐主要是为了归类信息,便于查询。当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较强的运算速度和可靠运算能力,对各种记帐凭证进行统计和求和,并对记帐凭证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如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代码、单位名称、金额、凭证类型等,若要了解货币资金的收支结余以及各明细帐的情况,只需敲入几个指令,其结果便跃入屏上。针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独特性,我认为改每日登记为每隔5天(或10天)登记一次,而对于明细帐除了年终存档外,平时就没有再设一个模块每月都去登记日记帐的必要了。 会计信息传输形式的转变。在手工条件下,信息载体是纸张,不仅成本高,而且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极受限制;同时运算速度慢。因此,对外提供信息时不得不将信息予以综合,并且主要采用定期(每月或每年)发布通用财务报告的方式输出会计信息,然后输入到使用者那里,使用者再将其进行解集。 现行的不少会计电算化软件为了紧扣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个轴心,使手工会计在计算机上再现,导致软件开发思维停留在现行传输模式下。这种模式的主要局限是现行传输的时空固定化、格式化和高度集中化。在经济内容纷繁复杂、经济业务与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已满足不了管理者的需要了。因此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除了定时、按规定格式提供信息外,更多的精力应花在设计出适时提供各种现行使用者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系统使得各信息使用者能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其所需的信息,作出各种决策,不必再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获取那些经综合的历史信息。这种会计信息传输模式如下: 四、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方法的影响 五、改造会计方法 会计电算化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基本上是按传统的会计方法来处理会计事务,会计软件除了作些小的改造,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例如: (一)会计科目级别的命名。 传统会计教科书把统驭性质的科目称为总帐科目,总帐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或子目,子目下属科目称为明细科目。如果明细科目下属还有科目,怎么命名呢?会计电算化根据实践,把总帐科目称为一级科目,一级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依次类推。这样,科目的上下级关系明确,表达也很方便,使用也很灵活。 (二)会计科目代码的统一。 一级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根据目前出台的16种行业会计制度分析,只有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制度一级科目用了4位数。但只要舍去它们第一位,并对某些科目的编码稍作调整,那么16种行业的会计科目便可统一为3位数了。 一级科目代码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比如,施工企业中511的科目名称为“其他业务支出”,而旅游企业511的科目名称为管理费用,还不统一,有待改进。 会计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与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将为上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采集与共享带来极大方便。 (三)记帐凭证种类的统一。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记帐凭证的种类有三大类九种。传统的记帐凭证分类有其原因,一是查找方便,二是工作习惯。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查找凭证的方法增加了许多,如可以按凭证号查、按会计科目查、按摘要中的文字查、按金额查等。因此,传统记帐凭证的分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只用一种统一的记帐凭证(即不分业务种类),不但仍能做到查找方便、迅速,而且省去了操作上的麻烦,提高了计算机处理的速度。(四)三大会计报表的统一。三大会计报表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分析16种行业的三大会计报表,内容上、格式上均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如果把这些小“异”加以改造,更便于上级企业与政府部门对基层企业数据的汇总或比较,更便于计算机处理。根据当今集团企业越来越多的现状和集团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发展趋势,三大报表统一的要求将更强烈。 (五)帐簿形式的改造。 帐簿载体的改造。传统帐簿载体是纸张,会计电算化之后,除了传统的帐簿必须打印之外,还有磁性介质(硬盘、软盘、光盘)作帐簿,但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当时是财政部门考虑到相当一部分人不习惯使用电子帐簿,因此采用高成本的措施——打印所有帐簿。现在20年过去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迫使一部分人改掉旧习惯,确立电子帐簿在会计电算化中的主导地位。 帐簿格式的改造。传统帐簿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再加上外币格式等。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只习惯用传统的帐簿格式来查帐。其实电脑可以对任何数据进行分类、组合,远远超过现行帐簿的格式。比如,有一客户的往来涉及到四个帐户:应收帐款、应付帐款、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用现行帐簿格式,只能逐一打开这四本帐。用电脑帐簿,只要把这一客户名找到,然后将与该客户名的有关帐目进行组合,就能分析到底是我欠人,还是人欠我。 因此,只要会计人员从传统的帐簿格式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灵活地使用会计软件,而会计软件再融入“会计业务重组”思想,那么传统的帐簿格式将被无格式但能进行任意分类、组合、汇总的形式替代。 (六)取消中间过程表式的输出。所谓中间过程,指“科目汇总表”、“汇总记帐凭证”、“总帐科目试算平衡表”等在手工操作中的一些方法、格式。 其实,编制这些中间过程表式无非是为了登总帐方便与做报表方便;分析电算化中登帐与做报表的思路,完全可以依照对凭证的分类登记总帐,再形成报表,根本不必考虑平衡与否的问题,因为在凭证输入时,借贷不平的凭证是无法存盘的。取消中间过程的输出,不仅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会计软件更简洁明了。 (七)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强调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帐实相符,即四相符。会计电算化之后,前三者相符已不用担心。但是由于电脑中的数据很容易被修改、被窃取,而且不留痕迹,因此,预防电脑犯罪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既是预防电脑犯罪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减少差错的有力保障。我们应当建立“职权控制”、“运行控制”、“修改控制”、“保密控制”、“硬件控制”等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对传统的会计工作组织制度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资料: 〔1〕 邓钠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4,(05) 〔2〕 张文祥 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控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 , 2005,(11) 〔3〕 陈辉军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 2006,(21) 〔4〕 韩光强,张永 现代审计发展的新阶段--网络审计〔J〕企业经济 , 2004,(11) 〔5〕 郑娟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科技资讯 , 2005,(27)

会计信息化论文4000字体

我国会计协调实务研究  内容提要:会计协调,作为国际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各国会计界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消除和减少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提高我国会计信息在国际间的可比性,我国会计界也在不断推进着会计协调的进程。困难与希望同在,只要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我国会计协调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关键词:会计协调会计准则接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态势的发展,各国经济运行方式日渐趋同,迫切要求消除和减少各国会计之间的现实差异,会计协调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日益受到各国会计界的关注和重视。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我国会计界也正在为此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本文拟对我国会计协调实务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诚望批评指正。  一、我国会计协调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壮大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经济已逐渐溶入世界经济大潮中。与国际惯例接轨,已成为我国许多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会计工作也不例外。我国会计要同国际会计接轨,会计协调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我国开展会计协调活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吸引国际投资的需要。从现代意义上讲,良好的投资环境已不仅仅限于交通、通讯、资金、市场、资源等硬环境,而且还包括会计、审计、税收等在内的软环境。因此,我国要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必须为它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而开展会计协调活动,使我国制定和遵循的会计准则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无疑将会对更多的外资投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发展国际贸易的需要。国际贸易的数量和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发展国际贸易,也需要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在国际贸易中双方的会计准则能够协调一致,以便于相互沟通与合作。对我国来说,要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必须开展会计协调活动,以减少和消除我国会计同国际会计间的差异,提高其国际可比性。  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外的投资从无到有,逐步壮大,1991年已达2000家,投资额50亿美元,一些大型企业已逐步由国内经营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经营的跨国公司,比如:首钢公司、中化公司、中信公司、华润公司、中国五金矿产公司、中纺公司、赛格集团等,它们已经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它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涉及进出口会计,还要涉及海外直接投资会计、外币折算会计和合并报表会计等。这必然要求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以便于跨国公司节省编报告并报表的时间和费用,同时也便于公司内部的整体评价。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世界贸易组织”(WTO,前身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作为“经济联合国”,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构成了战后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共同维护世界商品、资本、货币的流通秩序,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长期稳定增长。它的宗旨是主张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实行自由贸易。它的基本作用是把各国的商品贸易联合起来,在国际市场和缔约国市场之间充当桥梁。为此,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各缔约国必须用共同的经济语言向其通报本国经济的发展进程、目标及其它情况,它有义务检查监督各缔约国与其活动目标是否一致。它既致力于消除关税贸易壁垒,又采取反倾销措施,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通过它的作用促进了全球在贸易、金融和生产方面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迫切要求各国会计准则协调一致,以通用的商业语言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因此,我国开展会计协调活动,实现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接轨,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我国会计协调与保持中国会计特色  我国在会计协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如何处理会计协调与保持中国会计特色之间的矛盾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会计界一直争论不休,至今尚无定论。笔者认为,会计协调与保持中国会计特色之间其实并无根本性矛盾,而且二者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对“会计的中国特色”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认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有必要统一对概念的认识。杨纪琬教授认为:“所谓中国特色是指中国会计与国外会计的根本区别,而不仅仅是某些具体的技术方法差别,确切地说,这种区别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联系的,更深层上的区别。”据此,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因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许多共性,这也正是会共性西方国家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法人为地贴上了阶级标签,采取了批评甚至仇视的态度,追求所谓的“新生事物”,使得我国的会计核算方法不仅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差甚远,就在国内也不统一,人为地制造了一些障。过去我国企业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比多是人为地设置了一些障碍,过分追求所谓的中国会计特色,碍。这绝不是什么中国特色。在经济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会计协调时再追求这种特色显然是不合但由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所有制、分配制度等方面,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根本的区别,就目前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所有实行市场经济国家中情况最特殊的一个。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或者说不是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我国这一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反映在会计上,必然体现着与各国不同的中国特色。而这种会计特色,是会计社会属性的一种表现,具有鲜明的个性,主要体现在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上,在会计协调时应该予以保持;至于会计准则规范的方法和程序上的差别,是会计技术属性的问题,具有超越国界的共性。因此这种差别应该予以减少和消除,而适的,也必将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保持我国会计特色应重点放在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上,而会计协调主要放在规范方法和程序上。所以笔者认为会计协调与保持中国会计特色不仅不矛盾,而且它们的总体目标还是一致的,都是为使我国的会计准则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可比的会计信息。  三、我国会计协调存在的问题与需要考虑的因素  我国的会计协调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而且还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在会计协调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和克服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而且还要注意考虑许多的影响因素。  (一)问题和矛盾  在会计协调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主要体现在我国环境与其他国家环境差异所造成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的差异。追本溯源,从根本上讲,即从会计计协调的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会计协调主要就协调会计准则而言,而会计准则的构成,一般由规范内容与规范方法和程序两部分组成。一方面,会计规范内容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各国的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环境也不相同,必然导致各国所要规范的会计核算内容不可能完全一致。我国作为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更加具有自己的会计特色。所以,从这一点上看,我国在会计协调时保持中国特色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规范会计核算内容的各种方法和程序虽也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会计核算目标的制约,但总体来说,存在着较多的思想来说,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相比,存在着以下几种矛盾:  统一性与自主性的矛盾。我国的会计准则,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和发布实施,企业只是对会计准则的贯彻与执行。在这种统一性的会计规范方式下,会计方法的规定,比较严格,企业几乎不存在选择的余地;而国际会计准则,由民间职业会计组织制定和公布,对企业会计所作的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涉及到具体方法的、具体帐户的设置,可以由企业从允许备选的方法中自主决定。  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的矛盾。我国对企业经济行为与会计行为的监督,采用的方式是行政监督。即:国家将企业会计置于行政控制之下,会计制度的制定,会计人员的管理,都是由国家通过行政方式进行,以期达到控制整个社会行为的目的;然而依照国际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确定和会计人员的管理,都应由企业自行处理,国家只是间接地(主要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及其它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监控企业的行为。  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矛盾。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我国的会计实务与会计制度体现了一种明显的国家利益保护倾向,企业利益只是国家利益的附属与补充;而西方国家长期实行市场经济,导致企业利益占绝对主导地位,会计程序与方法的选择,也明显地体现了企业利益保护的倾向。  这三种会计思想的矛盾,体现到会计政策上,影响是很大的。比如对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等会计方法,我国会计准则都给予了比较大的限制,这与国际会计准则是不相容的。在会计协调过程中,必须要减少和消除这些差异和矛盾。  (二)需要考虑的因素  会计协调是一项牵涉面极广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很多。对我国会计协调工作来说,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企业信息反映方式的重要手段,不能不受到法规的限制。对会计准则影响较大的法规主要有税法、公司法、证券交易法以及财政、财务法规等。  产权结构。产权结构通常是指企业投入资本与长期负债的结构以及这两类资本内部的结构。不同的产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市场化程度。会计准则,既产生于市场经济,又为市场经济服务,市场化程度对会计准则有着十分明显的决定作用。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调节经济生活而采取的一些政策性措施,以达到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社会和政治之目的。在我国国有企业占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其对会计准则的影响就更加明显了。  会计传统。会计传统是一国会计发展中长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会计原则、方法和手段。这些传统将会在会计协调过程中以其永久的生命力而保存下来。  经济管理水平。会计信息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管理需要。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形式、内容都要考虑管理水平。  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很大,建立在高素质基础上的会计职业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会计准则的有效贯彻和全面实施。  四、我国会计协调的进程与措施  我国的会计协调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而且还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渐进性是其主要特征。对于这项长期性的工作,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全部进程的不同特点,有步骤、有目标、分阶段地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会计协调活动。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又基本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笔者认为,我国会计协调的进程,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做法。  (一)了解借鉴阶段  一般意义上的会计协调,是指各个国家间的协调,但具体到我国,则增加了一层学习与借鉴的含义。借鉴的前提是了解,借鉴必须建立在切实吃透、弄懂国外会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博采众长。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系统学习,深入了解国外会计的丰富内涵,吸取其精华,借鉴其合理内核。由于会计协调在这个阶段大都是自发进行的,因此自发性是该阶段的主要特征,学习借鉴国外会计中先进的合理的成分,则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  我国已有的会计实践,证明了了解借鉴能够使我们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规划会计协调和会计改革,对于正在抓紧制定的具体会计准则来说,其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当然,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借鉴决非盲目引进,更非完全照搬某一国家的模式。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会计时,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对世界各主要国家会计视需要和优劣选择借鉴对象。比如,企业会计美英日等国比较先进,政府会计加拿大水平高,而社会责任会计法国和北欧更成熟,通货膨胀会计南美较为完整。因此在我国会计与国际协调时,必须视国际上的主流和趋势而协调,切不可只面对某一个国家。  在了解借鉴阶段,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1)加强与国际性或地区性的会计职业组织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活动,学习和了解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会计经验。(2)中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乃至政府会计主管机构,应该设立专门的外国会计、国际会计的研究机构,以搜集、整理和研究国外先进的会计信息和紧料,取其精华,为我所用。(3)在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时,应充分参考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一些重要会计国家的经验和内容,使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走回头路”、“朝令夕改”的现象。(4)加强会计协调理论的超前性与务实性研究。超前性要求会计研究具有预见性,研究国内已经存在但不普遍,甚至还未出现的会计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研究国际上已经出现的会计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探讨其在中国运用的可能性。务实性要求会计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会计理论研究成果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5)深化改革会计教育,培养国际会计人才。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国际性教育,如开设西方会计、国际会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税收、经贸外语、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提高会计人员处理国际会计业务的水平。  (二)协调阶段  由于会计特有的对经济利益的分割和体现作用,世界各国都利用会计去维护本国的利益,又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环境不同,使得各国会计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只有在相互了解借鉴的基础上,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通过引导,协商才能得以消除或减少,达到提高会计信息在国际间的可比性的目的。因此引导性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协商、调整与各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之间的差异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  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尚有一定的距离。针对这个现实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会计的商业语言作用去沟通、发现、寻求与各国会计的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协商调整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某些内容,以使其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基本一致,为第三个阶段的规范统一打下基础。  在调阶段,我国应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1)加强国际性的会计双向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我国通过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积极地、辩证地学习和吸纳西方各国会计理论与方法及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国际讲坛向国外介绍中国会计,使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的决议中包含适应中国情况的内容,实现双向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既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又便于我国对外投资。(2)针对我国会计准则中与国际会计准则中不一致的内容,与主要会计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职业组织共同协商解决,实现我国会计的国际化。(3)建立健全政府或民间会计协调组织机构,具体领导和负责我国会计协调活动,以它们的强制性或权威性来引导会计协调活动走向新的阶段,取得更大的成果。(4)加快我国审计的国际化进程,保证我国财务报告鉴证的广泛适用性。从199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第一批《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包括《独立审计准则序言》、《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七个具体准则和一个实务公告,基本形成了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框架。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基本符合国际惯例;二是反映了中国的国情;三是体现了与其他法律法规相一致的原则;四是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可以说,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审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同时对推动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的进程也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三)规范统一阶段  在协调阶段的基础上,各国会计之间的差异已日益减少或消除,这就为全球会计的规范和统一创造了条件。在这一阶段,各国会计都在自觉地缩小差异,趋于统一,因此自觉性是其主要特征,规范和统一各国的会计实务和会计准则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  对于我国会计来说,在规范统一阶段,也将最终与国际会计融为一体,实现会计信息在全球间的标准化和通用化,会计方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当然,这个目标是十分遥远的,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范统一阶段,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1)以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作为本国会计实务处理的标准和依据,遵循国际统一的会计概念基本框架。(2)协调与各国会计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各国会计之间的合作,以共同遵守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使各国之间的会计信息具有国际可比性。(3)站在发展提高的高度,不断对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加以修订与完善。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各国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会计提出新的要求,促使会计准则不断地加以修订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会计准则也只有在不断地修订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与完善。当然,在对会计准则修订与完善的同时,要注意保持会计准则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性,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使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在相对稳定中不断求得发展与完善。

有关专业选题  财会专业  一、 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时应当结合我国财会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选题范围  (一)、会计部分  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 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试论重组会计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于问题的思考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论会计目标 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试论会计环境 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试论新《会计法》下的会计监督体系 新《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试论会计法律责任  股票期权会计研究  (二)、财务管理部分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资本成本决策研究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经营者薪酬计划 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企业并构财务问题研究 (题目宜具体化) 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研究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  (三)、管理会计部分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关于ABC法的研究  责任会计的研究 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标准成本的研究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关于敏感性分析 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四)、审计部分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比较审计初探 论经济效益审计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论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会计研究  浅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本篇文章来源于 “论文地带”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内容摘要]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企业所处的财务环境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财务与会计作为企业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如何面对变化的环境,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阐述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 知识经济 发展  一、引言  会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其的定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有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它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它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较以往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人们高度关注衍生工具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现行的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就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二、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出,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

经济时代会计创新问题的探讨 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探讨 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探讨 关于企业会计政策若干问题的研究 所得税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会计类的俺们帮你把

会计信息化论文4000字体设计

浅析会计电算化字数:3200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2-6809(2007)0710061-02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在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完成普及会计电算化,但是,由于计算机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并容易调用,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所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在审计线索的获取、审计的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及审计风险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开展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大。因而,不论对手工系统还是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进行风险的重新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作弊不留痕迹,更具有隐蔽性。因而,在美国有58%的内部审计部门参与了系统检测,而35%则被要求在系统运行前,对新系统签字批准,19%有权参与修改程序的审批,64%检查了程序编码,73%参与了系统研制阶段的审核,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止使用计算机作弊,但是,全世界每年通过计算机被盗走的资金高到数百亿美元。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和风险,正如国际会计联合会会长曾指出的:“会计师将不得不对实际上通过计算机报告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 在电算化系统下,数据由计算机集中处理,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不少软件都有取消审计、反计账、反结账的功能,可以对会计记录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特别是当有关人员故意篡改程序时,在电算化系统下就更不易被察觉,而程序一旦被篡改,就会导致连锁性、重复性错误。内存资料可以毫不留痕迹地被消除篡改,若没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其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从总体上看,在电算化系统下,固有风险更大一些,多数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把它设定为100%。 电算化系统下,数据处理的环节减少,并且数据处理过程都是不可见的,手工系统下一些原有的控制便不复存在。一般来说电算化系统下的控制风险和手工系统下的相比更高一些。因而对电算化系统应采取更广泛的符合性测试。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有上升的趋势,若要把审计风险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就必须把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相应扩大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及范围。 三、会计电算化的转变 电算化软件开发要从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准型,向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计算机核算特点相结合型转变 会计平衡验证方面的转变。在手工会计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在登帐时,对总帐和明细帐,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等进行平衡登记,目的是对于发生的错误可以利用这种平衡登记方式检查差错。但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只要记帐凭证审核无误,计算机的内部运算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所以,总帐金额一定衡等于各所属明细帐金额之和。那种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平衡验证”,仍出现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就成为画蛇添足。 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的转变。手工会计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业务频度较大,比较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通过日记帐达到日清月结,从而增强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设置明细帐主要是为了归类信息,便于查询。当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较强的运算速度和可靠运算能力,对各种记帐凭证进行统计和求和,并对记帐凭证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如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代码、单位名称、金额、凭证类型等,若要了解货币资金的收支结余以及各明细帐的情况,只需敲入几个指令,其结果便跃入屏上。针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独特性,我认为改每日登记为每隔5天(或10天)登记一次,而对于明细帐除了年终存档外,平时就没有再设一个模块每月都去登记日记帐的必要了。 会计信息传输形式的转变。在手工条件下,信息载体是纸张,不仅成本高,而且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极受限制;同时运算速度慢。因此,对外提供信息时不得不将信息予以综合,并且主要采用定期(每月或每年)发布通用财务报告的方式输出会计信息,然后输入到使用者那里,使用者再将其进行解集。 现行的不少会计电算化软件为了紧扣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个轴心,使手工会计在计算机上再现,导致软件开发思维停留在现行传输模式下。这种模式的主要局限是现行传输的时空固定化、格式化和高度集中化。在经济内容纷繁复杂、经济业务与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已满足不了管理者的需要了。因此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除了定时、按规定格式提供信息外,更多的精力应花在设计出适时提供各种现行使用者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系统使得各信息使用者能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其所需的信息,作出各种决策,不必再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获取那些经综合的历史信息。这种会计信息传输模式如下: 四、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方法的影响 五、改造会计方法 会计电算化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基本上是按传统的会计方法来处理会计事务,会计软件除了作些小的改造,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例如: (一)会计科目级别的命名。 传统会计教科书把统驭性质的科目称为总帐科目,总帐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或子目,子目下属科目称为明细科目。如果明细科目下属还有科目,怎么命名呢?会计电算化根据实践,把总帐科目称为一级科目,一级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依次类推。这样,科目的上下级关系明确,表达也很方便,使用也很灵活。 (二)会计科目代码的统一。 一级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根据目前出台的16种行业会计制度分析,只有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制度一级科目用了4位数。但只要舍去它们第一位,并对某些科目的编码稍作调整,那么16种行业的会计科目便可统一为3位数了。 一级科目代码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比如,施工企业中511的科目名称为“其他业务支出”,而旅游企业511的科目名称为管理费用,还不统一,有待改进。 会计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与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将为上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采集与共享带来极大方便。 (三)记帐凭证种类的统一。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记帐凭证的种类有三大类九种。传统的记帐凭证分类有其原因,一是查找方便,二是工作习惯。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查找凭证的方法增加了许多,如可以按凭证号查、按会计科目查、按摘要中的文字查、按金额查等。因此,传统记帐凭证的分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只用一种统一的记帐凭证(即不分业务种类),不但仍能做到查找方便、迅速,而且省去了操作上的麻烦,提高了计算机处理的速度。(四)三大会计报表的统一。三大会计报表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分析16种行业的三大会计报表,内容上、格式上均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如果把这些小“异”加以改造,更便于上级企业与政府部门对基层企业数据的汇总或比较,更便于计算机处理。根据当今集团企业越来越多的现状和集团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发展趋势,三大报表统一的要求将更强烈。 (五)帐簿形式的改造。 帐簿载体的改造。传统帐簿载体是纸张,会计电算化之后,除了传统的帐簿必须打印之外,还有磁性介质(硬盘、软盘、光盘)作帐簿,但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当时是财政部门考虑到相当一部分人不习惯使用电子帐簿,因此采用高成本的措施——打印所有帐簿。现在20年过去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迫使一部分人改掉旧习惯,确立电子帐簿在会计电算化中的主导地位。 帐簿格式的改造。传统帐簿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再加上外币格式等。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只习惯用传统的帐簿格式来查帐。其实电脑可以对任何数据进行分类、组合,远远超过现行帐簿的格式。比如,有一客户的往来涉及到四个帐户:应收帐款、应付帐款、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用现行帐簿格式,只能逐一打开这四本帐。用电脑帐簿,只要把这一客户名找到,然后将与该客户名的有关帐目进行组合,就能分析到底是我欠人,还是人欠我。 因此,只要会计人员从传统的帐簿格式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灵活地使用会计软件,而会计软件再融入“会计业务重组”思想,那么传统的帐簿格式将被无格式但能进行任意分类、组合、汇总的形式替代。 (六)取消中间过程表式的输出。所谓中间过程,指“科目汇总表”、“汇总记帐凭证”、“总帐科目试算平衡表”等在手工操作中的一些方法、格式。 其实,编制这些中间过程表式无非是为了登总帐方便与做报表方便;分析电算化中登帐与做报表的思路,完全可以依照对凭证的分类登记总帐,再形成报表,根本不必考虑平衡与否的问题,因为在凭证输入时,借贷不平的凭证是无法存盘的。取消中间过程的输出,不仅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会计软件更简洁明了。 (七)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强调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帐实相符,即四相符。会计电算化之后,前三者相符已不用担心。但是由于电脑中的数据很容易被修改、被窃取,而且不留痕迹,因此,预防电脑犯罪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既是预防电脑犯罪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减少差错的有力保障。我们应当建立“职权控制”、“运行控制”、“修改控制”、“保密控制”、“硬件控制”等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对传统的会计工作组织制度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资料: 〔1〕 邓钠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4,(05) 〔2〕 张文祥 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控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 , 2005,(11) 〔3〕 陈辉军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 2006,(21) 〔4〕 韩光强,张永 现代审计发展的新阶段--网络审计〔J〕企业经济 , 2004,(11) 〔5〕 郑娟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科技资讯 , 2005,(27)

电大会计专科毕业论文浅谈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摘要: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传统成本会计的局限,为现代企业管理开拓了新的战略管理领域。本文就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高层决策,成本管理,市场定位以及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做出探讨。关键词:战略成本会计;企业管理;应用战略成本会计是指企业通过对投资决策和实施、研究开发与设计、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进行全面的监控,将这些监控贯穿于产品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规划并控制成本使之保持在适度水平,以便在市场上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确保企业有效地完成既定的业绩要求,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现代企业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由于电子技术运用于产业形成了高度电脑化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形成了新的制造环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战略成本会计突破了传统成本会计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而把重点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领域,从而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正确地选择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一、在企业高层决策管理的应用战略成本会计为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战略成本会计管理在企业中获得领导者的支持,企业成功才会推广战略成本会计,进而开展战略管理。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是全员工程,其成本核算体系设计、基础数据收集以及改善行动都需要全员参与,实施战略成本会计不可避免会导致对个人和组织的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组织机构也要为适应系统的成功实施进行再造。二、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战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仅仅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因素,这样确定的成本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实际可靠。在进行了对采购成本的归集处理工作后,还应分析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以作业为基础,按照因果关系把采购成本分配到其应承担的产品成本中,这样使得产品成本相关性大为增强。企业不仅要设计出符合顾客需求并具良好品质及机能的产品,且同时必须达成其成本目标。至于中间过程是要透过降低多少材料费、加工费等来达成目标,则由各设计部门视其创意而定。要根据各个环境反馈的信息进行成本预估、确认设计部门目标达成的情况。三、在企业市场定位管理中的应用在战略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再结合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管理者的定性分析,从各种备选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选择,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实施也推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通过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使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四、企业售后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的目的即是降低总成本,对成本实行优化管理。主要应从适宜质量控制、网点布局控制、完善售后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产品质量的适宜水平控制,主要是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力求实现适宜质量与较低成本的最佳结合。为此,应当注重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其次,要注重从战略成本会计角度强化质量经济分析。定期向户进行调查,然后将信息反馈给成本会计部门,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成本质量得到优化配置,有效的削减隐没成本。销售阶段的的成本会计系统可以通过网点配置与布局的合理化进一步得以实现;最后,完善售后服务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于企业稳定和吸引顾客源、树立良好形象、促进销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从成本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售后服务这一活动时,增加服务设施或人员,可降低由于等待服务而发生的等候费用,但却相应增加了服务机构的费用,如商品仓库的发料和领料就存在这一矛盾。若将等料费用与发料费用之和看作商品领发费用,则要处理好商品仓库发料费用与商品需求方等料费用的关系,力求使领发商品过程中的两项费用之和最少。总之,战略成本会计的可以使企业能动地适应和处理它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来减少环境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参考文献:[1]盛菊挑,试论企业成本管理[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12)[2]李百兴,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程序的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1)

有关专业选题  财会专业  一、 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时应当结合我国财会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内容。鼓励学生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选题范围  (一)、会计部分  关于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 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论会计的国家性和国际性 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试论重组会计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于问题的思考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论会计目标 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探讨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企业并购会计研究  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试论会计信息的公开制度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试论会计报告披露的范围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关于期货会计的探讨试论会计环境 非货币交易会计研究  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试论新《会计法》下的会计监督体系 新《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试论会计法律责任  股票期权会计研究  (二)、财务管理部分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企业配股财务标准研究  资本成本决策研究企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经营者薪酬计划 管理业绩评价体系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企业集团股利政策研究 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关于企业价值研究 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企业并构财务问题研究 (题目宜具体化) 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  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评估  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研究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研究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基础分析  (三)、管理会计部分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管理会计的假设前提与原则  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预算管理研究,业绩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关于ABC法的研究  责任会计的研究 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标准成本的研究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关于敏感性分析 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四)、审计部分  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论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论审计与经济监督系统论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发展  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论审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论审计执法与处罚力度的强化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比较审计初探 论经济效益审计 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对验资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对资产评估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审计工作策略探讨  论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制度基础审计探讨) 论审计方式方法体系的完善  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论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完善  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可选一个准则进行研究)  (五)、会计电算化部分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容错性及可操作性问题  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的子系统划分研究 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职能的影响研究 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网络会计研究  浅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本篇文章来源于 “论文地带”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内容摘要]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企业所处的财务环境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财务与会计作为企业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如何面对变化的环境,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阐述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 知识经济 发展  一、引言  会计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一种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其的定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与以往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不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有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它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尤其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它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较以往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且由于衍生工具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杆作用,由此可能带来暴利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人们高度关注衍生工具的报告问题;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现行的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本文通过对新环境下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的分析,就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谈一下自己的拙见。  二、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财务会计报告变革的必要性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出,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

会计信息化论文4000字体要求

我国会计协调实务研究  内容提要:会计协调,作为国际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各国会计界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消除和减少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提高我国会计信息在国际间的可比性,我国会计界也在不断推进着会计协调的进程。困难与希望同在,只要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我国会计协调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关键词:会计协调会计准则接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态势的发展,各国经济运行方式日渐趋同,迫切要求消除和减少各国会计之间的现实差异,会计协调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日益受到各国会计界的关注和重视。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我国会计界也正在为此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本文拟对我国会计协调实务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诚望批评指正。  一、我国会计协调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壮大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经济已逐渐溶入世界经济大潮中。与国际惯例接轨,已成为我国许多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会计工作也不例外。我国会计要同国际会计接轨,会计协调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我国开展会计协调活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吸引国际投资的需要。从现代意义上讲,良好的投资环境已不仅仅限于交通、通讯、资金、市场、资源等硬环境,而且还包括会计、审计、税收等在内的软环境。因此,我国要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必须为它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而开展会计协调活动,使我国制定和遵循的会计准则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无疑将会对更多的外资投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发展国际贸易的需要。国际贸易的数量和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发展国际贸易,也需要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在国际贸易中双方的会计准则能够协调一致,以便于相互沟通与合作。对我国来说,要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必须开展会计协调活动,以减少和消除我国会计同国际会计间的差异,提高其国际可比性。  跨国公司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外的投资从无到有,逐步壮大,1991年已达2000家,投资额50亿美元,一些大型企业已逐步由国内经营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经营的跨国公司,比如:首钢公司、中化公司、中信公司、华润公司、中国五金矿产公司、中纺公司、赛格集团等,它们已经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它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涉及进出口会计,还要涉及海外直接投资会计、外币折算会计和合并报表会计等。这必然要求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以便于跨国公司节省编报告并报表的时间和费用,同时也便于公司内部的整体评价。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世界贸易组织”(WTO,前身是“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作为“经济联合国”,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构成了战后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共同维护世界商品、资本、货币的流通秩序,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长期稳定增长。它的宗旨是主张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实行自由贸易。它的基本作用是把各国的商品贸易联合起来,在国际市场和缔约国市场之间充当桥梁。为此,世界贸易组织要求各缔约国必须用共同的经济语言向其通报本国经济的发展进程、目标及其它情况,它有义务检查监督各缔约国与其活动目标是否一致。它既致力于消除关税贸易壁垒,又采取反倾销措施,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通过它的作用促进了全球在贸易、金融和生产方面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迫切要求各国会计准则协调一致,以通用的商业语言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因此,我国开展会计协调活动,实现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接轨,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我国会计协调与保持中国会计特色  我国在会计协调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如何处理会计协调与保持中国会计特色之间的矛盾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会计界一直争论不休,至今尚无定论。笔者认为,会计协调与保持中国会计特色之间其实并无根本性矛盾,而且二者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对“会计的中国特色”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认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有必要统一对概念的认识。杨纪琬教授认为:“所谓中国特色是指中国会计与国外会计的根本区别,而不仅仅是某些具体的技术方法差别,确切地说,这种区别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联系的,更深层上的区别。”据此,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因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许多共性,这也正是会共性西方国家一些先进的技术方法人为地贴上了阶级标签,采取了批评甚至仇视的态度,追求所谓的“新生事物”,使得我国的会计核算方法不仅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差甚远,就在国内也不统一,人为地制造了一些障。过去我国企业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可比多是人为地设置了一些障碍,过分追求所谓的中国会计特色,碍。这绝不是什么中国特色。在经济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会计协调时再追求这种特色显然是不合但由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所有制、分配制度等方面,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根本的区别,就目前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所有实行市场经济国家中情况最特殊的一个。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或者说不是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我国这一特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反映在会计上,必然体现着与各国不同的中国特色。而这种会计特色,是会计社会属性的一种表现,具有鲜明的个性,主要体现在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上,在会计协调时应该予以保持;至于会计准则规范的方法和程序上的差别,是会计技术属性的问题,具有超越国界的共性。因此这种差别应该予以减少和消除,而适的,也必将被时代潮流所淘汰。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保持我国会计特色应重点放在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上,而会计协调主要放在规范方法和程序上。所以笔者认为会计协调与保持中国会计特色不仅不矛盾,而且它们的总体目标还是一致的,都是为使我国的会计准则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可比的会计信息。  三、我国会计协调存在的问题与需要考虑的因素  我国的会计协调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而且还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在会计协调过程中,不仅要解决和克服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而且还要注意考虑许多的影响因素。  (一)问题和矛盾  在会计协调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主要体现在我国环境与其他国家环境差异所造成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的差异。追本溯源,从根本上讲,即从会计计协调的主要内容。  我们知道,会计协调主要就协调会计准则而言,而会计准则的构成,一般由规范内容与规范方法和程序两部分组成。一方面,会计规范内容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各国的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环境也不相同,必然导致各国所要规范的会计核算内容不可能完全一致。我国作为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更加具有自己的会计特色。所以,从这一点上看,我国在会计协调时保持中国特色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规范会计核算内容的各种方法和程序虽也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会计核算目标的制约,但总体来说,存在着较多的思想来说,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相比,存在着以下几种矛盾:  统一性与自主性的矛盾。我国的会计准则,由国家财政部统一制定和发布实施,企业只是对会计准则的贯彻与执行。在这种统一性的会计规范方式下,会计方法的规定,比较严格,企业几乎不存在选择的余地;而国际会计准则,由民间职业会计组织制定和公布,对企业会计所作的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涉及到具体方法的、具体帐户的设置,可以由企业从允许备选的方法中自主决定。  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的矛盾。我国对企业经济行为与会计行为的监督,采用的方式是行政监督。即:国家将企业会计置于行政控制之下,会计制度的制定,会计人员的管理,都是由国家通过行政方式进行,以期达到控制整个社会行为的目的;然而依照国际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确定和会计人员的管理,都应由企业自行处理,国家只是间接地(主要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及其它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监控企业的行为。  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矛盾。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我国的会计实务与会计制度体现了一种明显的国家利益保护倾向,企业利益只是国家利益的附属与补充;而西方国家长期实行市场经济,导致企业利益占绝对主导地位,会计程序与方法的选择,也明显地体现了企业利益保护的倾向。  这三种会计思想的矛盾,体现到会计政策上,影响是很大的。比如对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等会计方法,我国会计准则都给予了比较大的限制,这与国际会计准则是不相容的。在会计协调过程中,必须要减少和消除这些差异和矛盾。  (二)需要考虑的因素  会计协调是一项牵涉面极广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很多。对我国会计协调工作来说,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企业信息反映方式的重要手段,不能不受到法规的限制。对会计准则影响较大的法规主要有税法、公司法、证券交易法以及财政、财务法规等。  产权结构。产权结构通常是指企业投入资本与长期负债的结构以及这两类资本内部的结构。不同的产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市场化程度。会计准则,既产生于市场经济,又为市场经济服务,市场化程度对会计准则有着十分明显的决定作用。  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为了调节经济生活而采取的一些政策性措施,以达到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社会和政治之目的。在我国国有企业占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其对会计准则的影响就更加明显了。  会计传统。会计传统是一国会计发展中长期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会计原则、方法和手段。这些传统将会在会计协调过程中以其永久的生命力而保存下来。  经济管理水平。会计信息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管理需要。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形式、内容都要考虑管理水平。  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很大,建立在高素质基础上的会计职业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会计准则的有效贯彻和全面实施。  四、我国会计协调的进程与措施  我国的会计协调工作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工作,而且还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渐进性是其主要特征。对于这项长期性的工作,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全部进程的不同特点,有步骤、有目标、分阶段地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会计协调活动。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又基本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笔者认为,我国会计协调的进程,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做法。  (一)了解借鉴阶段  一般意义上的会计协调,是指各个国家间的协调,但具体到我国,则增加了一层学习与借鉴的含义。借鉴的前提是了解,借鉴必须建立在切实吃透、弄懂国外会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博采众长。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系统学习,深入了解国外会计的丰富内涵,吸取其精华,借鉴其合理内核。由于会计协调在这个阶段大都是自发进行的,因此自发性是该阶段的主要特征,学习借鉴国外会计中先进的合理的成分,则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  我国已有的会计实践,证明了了解借鉴能够使我们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规划会计协调和会计改革,对于正在抓紧制定的具体会计准则来说,其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当然,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借鉴决非盲目引进,更非完全照搬某一国家的模式。在学习和借鉴国外会计时,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对世界各主要国家会计视需要和优劣选择借鉴对象。比如,企业会计美英日等国比较先进,政府会计加拿大水平高,而社会责任会计法国和北欧更成熟,通货膨胀会计南美较为完整。因此在我国会计与国际协调时,必须视国际上的主流和趋势而协调,切不可只面对某一个国家。  在了解借鉴阶段,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1)加强与国际性或地区性的会计职业组织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活动,学习和了解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会计经验。(2)中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乃至政府会计主管机构,应该设立专门的外国会计、国际会计的研究机构,以搜集、整理和研究国外先进的会计信息和紧料,取其精华,为我所用。(3)在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时,应充分参考借鉴国际会计组织和一些重要会计国家的经验和内容,使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走回头路”、“朝令夕改”的现象。(4)加强会计协调理论的超前性与务实性研究。超前性要求会计研究具有预见性,研究国内已经存在但不普遍,甚至还未出现的会计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研究国际上已经出现的会计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探讨其在中国运用的可能性。务实性要求会计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会计理论研究成果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5)深化改革会计教育,培养国际会计人才。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国际性教育,如开设西方会计、国际会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税收、经贸外语、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提高会计人员处理国际会计业务的水平。  (二)协调阶段  由于会计特有的对经济利益的分割和体现作用,世界各国都利用会计去维护本国的利益,又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环境不同,使得各国会计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只有在相互了解借鉴的基础上,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通过引导,协商才能得以消除或减少,达到提高会计信息在国际间的可比性的目的。因此引导性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协商、调整与各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之间的差异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  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尚有一定的距离。针对这个现实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会计的商业语言作用去沟通、发现、寻求与各国会计的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协商调整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某些内容,以使其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基本一致,为第三个阶段的规范统一打下基础。  在调阶段,我国应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1)加强国际性的会计双向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我国通过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积极地、辩证地学习和吸纳西方各国会计理论与方法及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国际讲坛向国外介绍中国会计,使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的决议中包含适应中国情况的内容,实现双向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既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又便于我国对外投资。(2)针对我国会计准则中与国际会计准则中不一致的内容,与主要会计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职业组织共同协商解决,实现我国会计的国际化。(3)建立健全政府或民间会计协调组织机构,具体领导和负责我国会计协调活动,以它们的强制性或权威性来引导会计协调活动走向新的阶段,取得更大的成果。(4)加快我国审计的国际化进程,保证我国财务报告鉴证的广泛适用性。从199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第一批《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包括《独立审计准则序言》、《独立审计基本准则》,七个具体准则和一个实务公告,基本形成了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框架。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基本符合国际惯例;二是反映了中国的国情;三是体现了与其他法律法规相一致的原则;四是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可以说,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审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同时对推动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的进程也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三)规范统一阶段  在协调阶段的基础上,各国会计之间的差异已日益减少或消除,这就为全球会计的规范和统一创造了条件。在这一阶段,各国会计都在自觉地缩小差异,趋于统一,因此自觉性是其主要特征,规范和统一各国的会计实务和会计准则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  对于我国会计来说,在规范统一阶段,也将最终与国际会计融为一体,实现会计信息在全球间的标准化和通用化,会计方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当然,这个目标是十分遥远的,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范统一阶段,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1)以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作为本国会计实务处理的标准和依据,遵循国际统一的会计概念基本框架。(2)协调与各国会计之间的关系,加强与各国会计之间的合作,以共同遵守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使各国之间的会计信息具有国际可比性。(3)站在发展提高的高度,不断对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加以修订与完善。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各国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会计提出新的要求,促使会计准则不断地加以修订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会计准则也只有在不断地修订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与完善。当然,在对会计准则修订与完善的同时,要注意保持会计准则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性,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使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在相对稳定中不断求得发展与完善。

浅析会计电算化字数:3200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2-6809(2007)0710061-02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在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完成普及会计电算化,但是,由于计算机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并容易调用,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所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在审计线索的获取、审计的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及审计风险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开展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大。因而,不论对手工系统还是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进行风险的重新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作弊不留痕迹,更具有隐蔽性。因而,在美国有58%的内部审计部门参与了系统检测,而35%则被要求在系统运行前,对新系统签字批准,19%有权参与修改程序的审批,64%检查了程序编码,73%参与了系统研制阶段的审核,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止使用计算机作弊,但是,全世界每年通过计算机被盗走的资金高到数百亿美元。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和风险,正如国际会计联合会会长曾指出的:“会计师将不得不对实际上通过计算机报告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 在电算化系统下,数据由计算机集中处理,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不少软件都有取消审计、反计账、反结账的功能,可以对会计记录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特别是当有关人员故意篡改程序时,在电算化系统下就更不易被察觉,而程序一旦被篡改,就会导致连锁性、重复性错误。内存资料可以毫不留痕迹地被消除篡改,若没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其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从总体上看,在电算化系统下,固有风险更大一些,多数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把它设定为100%。 电算化系统下,数据处理的环节减少,并且数据处理过程都是不可见的,手工系统下一些原有的控制便不复存在。一般来说电算化系统下的控制风险和手工系统下的相比更高一些。因而对电算化系统应采取更广泛的符合性测试。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有上升的趋势,若要把审计风险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就必须把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相应扩大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及范围。 三、会计电算化的转变 电算化软件开发要从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准型,向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计算机核算特点相结合型转变 会计平衡验证方面的转变。在手工会计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在登帐时,对总帐和明细帐,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等进行平衡登记,目的是对于发生的错误可以利用这种平衡登记方式检查差错。但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只要记帐凭证审核无误,计算机的内部运算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所以,总帐金额一定衡等于各所属明细帐金额之和。那种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平衡验证”,仍出现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就成为画蛇添足。 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的转变。手工会计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业务频度较大,比较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通过日记帐达到日清月结,从而增强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设置明细帐主要是为了归类信息,便于查询。当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较强的运算速度和可靠运算能力,对各种记帐凭证进行统计和求和,并对记帐凭证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如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代码、单位名称、金额、凭证类型等,若要了解货币资金的收支结余以及各明细帐的情况,只需敲入几个指令,其结果便跃入屏上。针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独特性,我认为改每日登记为每隔5天(或10天)登记一次,而对于明细帐除了年终存档外,平时就没有再设一个模块每月都去登记日记帐的必要了。 会计信息传输形式的转变。在手工条件下,信息载体是纸张,不仅成本高,而且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极受限制;同时运算速度慢。因此,对外提供信息时不得不将信息予以综合,并且主要采用定期(每月或每年)发布通用财务报告的方式输出会计信息,然后输入到使用者那里,使用者再将其进行解集。 现行的不少会计电算化软件为了紧扣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个轴心,使手工会计在计算机上再现,导致软件开发思维停留在现行传输模式下。这种模式的主要局限是现行传输的时空固定化、格式化和高度集中化。在经济内容纷繁复杂、经济业务与市场瞬息万变的时代,已满足不了管理者的需要了。因此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除了定时、按规定格式提供信息外,更多的精力应花在设计出适时提供各种现行使用者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系统使得各信息使用者能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其所需的信息,作出各种决策,不必再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获取那些经综合的历史信息。这种会计信息传输模式如下: 四、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方法的影响 五、改造会计方法 会计电算化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基本上是按传统的会计方法来处理会计事务,会计软件除了作些小的改造,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例如: (一)会计科目级别的命名。 传统会计教科书把统驭性质的科目称为总帐科目,总帐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或子目,子目下属科目称为明细科目。如果明细科目下属还有科目,怎么命名呢?会计电算化根据实践,把总帐科目称为一级科目,一级科目下属科目称为二级科目,依次类推。这样,科目的上下级关系明确,表达也很方便,使用也很灵活。 (二)会计科目代码的统一。 一级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根据目前出台的16种行业会计制度分析,只有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制度一级科目用了4位数。但只要舍去它们第一位,并对某些科目的编码稍作调整,那么16种行业的会计科目便可统一为3位数了。 一级科目代码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比如,施工企业中511的科目名称为“其他业务支出”,而旅游企业511的科目名称为管理费用,还不统一,有待改进。 会计科目代码长度的统一与对应的科目名称的统一,将为上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数据采集与共享带来极大方便。 (三)记帐凭证种类的统一。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记帐凭证的种类有三大类九种。传统的记帐凭证分类有其原因,一是查找方便,二是工作习惯。实现会计电算化之后,查找凭证的方法增加了许多,如可以按凭证号查、按会计科目查、按摘要中的文字查、按金额查等。因此,传统记帐凭证的分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只用一种统一的记帐凭证(即不分业务种类),不但仍能做到查找方便、迅速,而且省去了操作上的麻烦,提高了计算机处理的速度。(四)三大会计报表的统一。三大会计报表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分析16种行业的三大会计报表,内容上、格式上均存在大同小异的现象。如果把这些小“异”加以改造,更便于上级企业与政府部门对基层企业数据的汇总或比较,更便于计算机处理。根据当今集团企业越来越多的现状和集团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发展趋势,三大报表统一的要求将更强烈。 (五)帐簿形式的改造。 帐簿载体的改造。传统帐簿载体是纸张,会计电算化之后,除了传统的帐簿必须打印之外,还有磁性介质(硬盘、软盘、光盘)作帐簿,但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当时是财政部门考虑到相当一部分人不习惯使用电子帐簿,因此采用高成本的措施——打印所有帐簿。现在20年过去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迫使一部分人改掉旧习惯,确立电子帐簿在会计电算化中的主导地位。 帐簿格式的改造。传统帐簿格式有三栏式、多栏式、数量金额式,再加上外币格式等。目前,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只习惯用传统的帐簿格式来查帐。其实电脑可以对任何数据进行分类、组合,远远超过现行帐簿的格式。比如,有一客户的往来涉及到四个帐户:应收帐款、应付帐款、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用现行帐簿格式,只能逐一打开这四本帐。用电脑帐簿,只要把这一客户名找到,然后将与该客户名的有关帐目进行组合,就能分析到底是我欠人,还是人欠我。 因此,只要会计人员从传统的帐簿格式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灵活地使用会计软件,而会计软件再融入“会计业务重组”思想,那么传统的帐簿格式将被无格式但能进行任意分类、组合、汇总的形式替代。 (六)取消中间过程表式的输出。所谓中间过程,指“科目汇总表”、“汇总记帐凭证”、“总帐科目试算平衡表”等在手工操作中的一些方法、格式。 其实,编制这些中间过程表式无非是为了登总帐方便与做报表方便;分析电算化中登帐与做报表的思路,完全可以依照对凭证的分类登记总帐,再形成报表,根本不必考虑平衡与否的问题,因为在凭证输入时,借贷不平的凭证是无法存盘的。取消中间过程的输出,不仅可以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而且可以使会计软件更简洁明了。 (七)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强调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帐实相符,即四相符。会计电算化之后,前三者相符已不用担心。但是由于电脑中的数据很容易被修改、被窃取,而且不留痕迹,因此,预防电脑犯罪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既是预防电脑犯罪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减少差错的有力保障。我们应当建立“职权控制”、“运行控制”、“修改控制”、“保密控制”、“硬件控制”等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对传统的会计工作组织制度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 参考资料: 〔1〕 邓钠 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及防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4,(05) 〔2〕 张文祥 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风险的特征与控制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 , 2005,(11) 〔3〕 陈辉军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 2006,(21) 〔4〕 韩光强,张永 现代审计发展的新阶段--网络审计〔J〕企业经济 , 2004,(11) 〔5〕 郑娟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J〕科技资讯 , 2005,(27)

会计信息化论文3000字体多大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标准的论文格式字体:  标准论文格式字体的第一页:  论文题目(黑体、居中、三号字)  (空一行)  作者(宋体、小三)  (空一行)  [摘要](四号黑体)空一格打印内容(四号宋体,200-300字)……  (空一行)  [关键词](四号黑体)关键词内容(小四号宋体、每两个关键词之间空两格)  标准论文字体格式的第二页:  目录(居中、四号黑体)  (空一行)  (空一行)  引言(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一、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小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1)(下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二、(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小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1)(下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参考文献(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附录(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致谢语(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英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小四号宋体)……页码(小四号宋体)  第三页开始:毕业论文正文  引言(居中、四号黑体)  (空一行)  (空一行)  引言内容用小四号宋体打印  (空一行)  (空一行)  一、(标题)(居中、四号黑体)  (空一行)  (空一行)  1、(小标题)(四号宋体)  (空一行)  (1)(下级小标题)(小四号黑体)  (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下同)  (空一行)  (空一行)  1、(小标题)(四号宋体)  (空一行)  (1)(下级小标题)(小四号黑体)  ·  ·  ·  (空一行)  (空一行)  结论(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空一行)  (空一行)  附录(居中、四号黑体)  附录内容(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空一行)  (空一行)  参考文献(居中、四号黑体)  参考文献(内容用五号宋体)  (空一行)  (空一行)  致谢(居中、四号黑体)  (空一行)  (空一行)  致谢语(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空一行)  (空一行)  最后一页  (英文题目)(居中、小四号Arial体)  (空一行)  (空一行)  摘要(小四号Arial体)(内容用五号Arial体)  关键词(小四号Arial体)(内容用五号Arial体、每个单词间空二格)  备注:1、英文译文打印格式:标题用四号黑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3、姓名、专业、学号:3号楷体 4、内容提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 6、目录另起页:3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仿宋,并列出页码 7、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9、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10、附录: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

【会计专业论文字数要求】会计专业论文,摘要字数在200至300字之间,正文字数在3000-5000字左右。其他要求:1、论文中引用的文字、数据应采取加注的方式,并在参考文献表中注明原作者、原文章名称、页码、日期;2、论文中引用的表格应在表格下面注释原作者、原文章名称、页码、日期;3、申报论文须用A4(210×297mm)标准大小的白纸单面打印、装订,并按照编写格式中的项目顺序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的格式要求毕业论文要求全部打印、装订。选用A4纸,全文一律采用宋体字,正文字号为小四号。行距为单倍行距。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5厘米,装订线1厘米(局左)。页面设置:(1)纸型:A4复印纸,方向:纵向。(2)页边距:上:5厘米,下:5厘米,左5厘米,右5厘米 装订线位置:左端,距页边距:0厘米 页眉:5厘米,页脚:75厘米全部段落:缩进:左:2字符,右:0字符,特殊格式:(无)间距:段前:0行,段后:0行,行距:单倍行距字体与字号:大标题: 宋体小二号一级标题: 宋体小三号二级标题: 宋体四号三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四级、五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正文: 宋体小四号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