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情报学论文使用的理论技术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8-29 12:34:53

情报学论文使用的理论技术有哪些

情报经济学。 主要研究情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所研究的问题包括情报学概念在经济结构中的应用,情报经济模型等。 情报学可分为理论情报学、应用情报学以及情报工程技术3 部分。理论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的产生、加工、传递与利用问题。中国将其归纳为情报源、流、用的研究模式。 情报学按传统着重研究源与流两方面, 认为用是属于用户本身的问题,近来则有趋势强调用的研究,要研究交流的全过程。由于其他学科在情报学中的交叉渗透,近来产生了一些分支领域:如情报经济、情报心理、情报术语、情报数学、情报控制、情报社会……等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将会使情报学的面貌一新。情报又可细分为政治情报、经济情报、科技情报、军事情报、社会情报等,但情报学主要关心它们的共性问题。理论情报学的观点还很多。如MC约维茨的决策论观点,H葛劳斯的结构与功能观点,SK森的情报基因观点等等。 应用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工作与事业这样一些偏重实践的问题, 情报工作按流程可分作情报采集、 加工、报道、检索、研究、服务等环节。研究这些环节中的规律性问题构成了应用情报学研究的微观方面。情报事业则是指一个较大领域(如国家、地区、大的团体等)从事的社会情报活动,对它的研究构成了应用情报学研究的宏观方面,并多涉及情报的基础结构,如情报政策与规划、情报机构、情报中心、情报学会、情报标准化、情报教育等问题的研究。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情报吸收能力,也是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关心的一些问题。应用情报学在中国有较大影响,中国的科技情报学家在这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 情报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情报技术、情报系统等方面。情报技术主要是指与情报工作有密切联系的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声像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又可以按流程分为情报输入技术、情报存储技术、情报处理技术、情报输出技术以及情报传输技术。情报技术相对于信息技术则偏重于应用层次,其中联机情报检索、自动标引、机器翻译、光盘技术应用等是目前颇受重视的一些领域。由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知识工程的运用、智能情报检索、专家系统等给情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在情报系统方面,比较典型的是通过数据传输网将计算机、情报资源、情报机构和用户联成有机整体,形成联机检索系统,情报资源共享。这方面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名目繁多的各种情报系统。中国历来较为重视情报工程技术,各个专业部委在这方面倾注心力较多,其成果较多反映在历届的计算机情报检索及有关技术的研讨会上。 按照上述的内容分类,结合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实际,并且力求与图书馆学、档案学减少不必要的交叉,本卷情报学共设立了6个分支:属于理论情报学的情报理论分支;属于应用情报学的情报业务与情报事业两个分支;属于情报工程技术的情报技术与情报系统两个分支;人物、资料分支。当然,这种分类方法可能不完全合理,只能说基本包括情报学的核心内容。分类:(1)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2)信息情报宏观管理研究(3)信息情报微观实务研究(4)情报学方法论研究(5)应用与服务研究院校:日本的没关注!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黑龙江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香港大学 等

Bachel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BBA(IS)] {in conjunction with BEng(CS)}* The BBA(IS) programme is designed to give students a unique edge in the IT world by providing training in the fields of both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information It is jointly offered by the School of Business and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consists of a mixture of business and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of the BBA(IS) programme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198 credit units for the whole In addition,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undertake a workshop and industrial training in the Graduates of the programme may also choose to undertake one more year of study to complete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Engineering in Computer Science (BEng[CompSc]) in the Faculty of E *Please note that the fourth year of this double-degree programme operates on a self-financing basis, and the fees are therefo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usual undergraduate Those requiring financial assistance can apply for non-means tested loans, repayable at an interest rate to be determined by the G 上面 这段 是香港大学的 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 经济信息系 方面。我个人是搞销售的,经济情报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小到公司战略销售,大到行业类变革趋势,国家政策方针。我个人总结 分析难度很大,你可以先看看这个里面 的 一些课程设计,课程很全面。但是 对整个行业的把我需要的是你在这个行业做了多久,需要很深 行业背景,通常 细小的 信息差别 导致很巨大的趋势即将发生,你能预感到,且提前做好相应准备,那才是 经济情报的 价值所在。当然我没有 看到专门的 去做这方面 深入 数学模型 或深层次 探讨的东西出来。我相信 这个东西 或许可能 有些 定理在里面 需要研究。就像 测不准原理, 真希望测得准。学好了,加入 中金。祝好运!!!

情报学的多学科特性,正是由情报学的多种研究范式决定的。围绕情报学理论研究,可归纳为以下研究范式。 美国的情报教育是在传统图书馆学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点是图书馆学教育与情报教育相结合,并着重计算机技术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培养以下4 类人员:一是从事图书馆 、情报部门的文献工作者;二是计算机情报系统的设计、维护、运行的情报工程专业人员;三是图书馆、情报系统网络的管理人员;四是情报科学理论专家、情报教学人员。培养情报人员的主要院校有:凯斯西部预备大学、匹兹堡大学、佛罗里达大学、锡拉丘兹大学、乔治亚工学院等。各校没有统一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也较自由。苏联情报教育特点是多层次、多形式的。在高等院校、情报工作者进修学院和全苏科技情报研究所培养情报专家和专业情报人员。在大专、中专、中学高年级学生中进行初级情报教育。在全苏科技情报所附设的人民大学进行在职情报人员的继续教育。1977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苏联在古比雪夫、塞瓦斯托波尔等城市高等技术学校中设置情报输出和情报处理过程自动化和机械化专业,1980年又设置了科技情报文献管理与组织专门化、科技情报文献与出版物编辑专门化等专业。日本情报教育也是在图书馆学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60年代后期,多数大学、专科学校、研究生院设置了情报专业。1979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图书馆情报大学,培养大学本科生、专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日本情报教学内容分为两类:一是情报科学与图书馆学相结合的图书情报型,多设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院校中;二是情报科学和技术科学相结合的情报工程型,多设在各大学理工学部。日本情报工程教育以培养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情报专业人员为目标,体现了“情报-计算机-电讯”三位一体的特点。中国情报教育始于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创办科技情报大学,1959年科技情报大学并入中国科技大学,1963年停办。1978年武汉大学创办科技情报专业,此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南京大学等院校相继建立情报工程专业。截至1988年,已有60所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建立情报专业或图书情报学专业。同时,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武汉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等单位开始培养情报研究生。在情报继续教育方面,采用举办函授大学、电视大学、进修班、短训班等形式进行。1983年国家科委和武汉大学联合举办科技情报人员培训中心,轮训在职干部。1985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英国文化委员会资助下,创办情报研究生班,并招收情报硕士研究生,培养在职业务骨干。1990年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开始设立博士生点。1998年本科学科目录调整,情报学专业与其他五个相关专业合并成为新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硕士、博士阶段仍然保留该专业名称,隶属“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截至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情报学硕士点77个,独立博士生点9个。 情报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数国家重视计算机在情报和图书馆工作中应用的教育;二是重视培养情报用户,提高社会情报意识,以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公安情报学是情报学理论与公安警务情报工作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特色情报学学科。文献[11]认为,“公安情报学是研究公安情报的产生、传递、存贮、检索、分析、利用的活动规律,以及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使公安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与情报学、法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指挥学、决策学、控制论、语言学等诸多学科关系密切,其价值取向主要是为了指导和解决公安情报工作实际问题,本质上属于应用情报学范畴。”文献[12]将公安情报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公安情报基本原理研究、应用研究(含情报搜集、情报传递、情报鉴别、情报存储、情报检索、情报分析、情报应用等7个方面)、公安情报工作管理研究三个方面。也有文献[13]将研究内容分为公安情报理论、公安情报活动、公安情报管理、公安情报学应用四个方面。构建公安情报学学科的关键是要把握公安情报活动的过程,突出公安情报工作的特殊性。在公安警务领域,情报的作用在于准确掌握犯罪分子的动向、情况,通过构筑一条从情报获取——情报传递——情报分析与研判——情报决策的“数据链”,实现对犯罪目标的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公安情报的研究内容是要以“情报主导警务”这一主旨展开。以下为公安情报学的研究重点: 第一,公安情报的获取情报的获取是公安情报工作的基础,它为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提供数据来源与支持,始终贯穿在整个情报活动中。公安情报的获取分为情报搜集和情报整理两个内容,情报搜集是对原始情报、数据的获取;情报整理是将原始情报、调查材料、案件档案按照情报来源的可靠性和情报内容的真实性定级,并按一定的信息组织规律保存,为侦查破案提供情报支援和“二次”获取。公安情报的获取的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源分布研究、公安情报的获取方法和手段、治安环境调查、公安基础性数据规划与情报数据库的建设、公安情报采集标准与鉴别、公安情报语言与编码学等。 第二,公安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文献[14]认为,“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是针对具体的目标行为,依据所掌握的资料和信息,对目标行为的现实性与发展的可能性所做的分析和推测。……是对目标未来发生的行为的预测和评估,……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是情报工作的中心环节,也应当是情报学研究的中心。”不同领域的情报学的区别就在于运用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对情报的分析和决策。公安情报学专业的本科生应该既具有扎实的公安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掌握多种情报处理分析工具和方法。情报分析与研判是实践性和能动性很强的工作,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掌握情报研究的方法和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更要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模拟情景中,培养学生的情报处理、分析、研判和决策的能力,案例的选取要覆盖公安警务的各个方面。这种教学方法也是符合情报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这部分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分析方法、公安情报数量分析方法和建模、情报决策与博弈论、运筹学等。 第三,公安情报系统的设计开发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公安部门可以快速实现对情报的加工处理、存储组织、检索查询、传输共享这一情报交流过程。公安情报系统是对情报加工、处理、查询、传输、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自情报学学科的诞生,它始终是沿着信息技术发展的轨迹不断前进的,信息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都将情报工作实践推向一个新水平,都会极大地丰富情报学的研究内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既是情报学的发展动力,也是情报学所追求的目标。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法、犯罪情报分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重大事件调查及自然灾害支援工作系统、指纹识别系统、犯罪手段计算机系统、车辆与司机发牌资料系统、姓名身份索引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情报系统、情报预警系统、智能情报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情报加工与组织、情报检索、公安情报联动共享机制研究等。 第四,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与反情报工作公安机关为防止情报信息及情报机构工作状况、内部事项等泄密、被窃取或被破坏而有组织、有目的开展的一种积极防范、保卫的活动。主要探讨公安反情报工作的内容、特征及意义,情报安全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公安机关安全保密意识的培养和强化等[15]。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情报安全风险评估、反情报方法、网络情报安全保障技术。 第五,公安情报制度与政策法规研究公安情报制度包括公安情报档案管理制度、情报机构管理制度、情报人员管理与保障制度、情报队伍教育建设制度。情报政策法规是对公安情报制度实现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的法令、措施和办法,是对公安情报制度法律化的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中外公安情报制度比较、公安情报制度设计、公安情报政策法规研究(如卧底侦查法律研究)、公安情报机构管理研究、基层公安情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公安情报教育研究等。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归纳和分析,可以看出公安情报学是一门集成化的学科。表现在:第一,运用公安情报学基础理论以及公安学、侦查学、统计学、分析决策学等专业公安业务知识和技能去获取、分析、研判情报内容,为决策、行动提供信息支持;第二,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信息科学去设计开发情报系统和数据库,以实现对情报的加工、组织、传递、共享;第三,运用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管理学去制定公安情报工作制度,保障公安情报活动安全。 这就形成了公安情报学研究的三维结构——业务维度(情报的获取与分析)。包括公安情报的获取、公安情报的分析和研判;——技术维度(情报活动的技术支持)。包括公安情报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维度(情报工作的制度保障)。包括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与反情报工作、公安情报制度与政策法规研究。

情报学论文使用的理论技术有

萨拉塞维克,T是情报学社会传播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 首先,该派把情报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目标看作是情报的传播过程,把情报传播过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其次,在从社会角度研究情报传播的同时,此派学者都把研究的着眼点放在控制情报传播过程以及与过程有关的情报系统的原理。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萨拉塞维克、哥夫曼、维克里等。萨拉塞维克的主要理论 :一、情报学学科体系   TSaracevic采用“四分法”,他认为情报学由四个主要知识领域组成:①资源:包括情报资源的结构、内容、类型、获取和评价,各学科的情报资源及情报传递的原理。②组织:包括情报智能化组织的原理和方法,高级主题分析方法,专门应用,计算机应用。③治理:包括治理学原理,情报系统的经营治理,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自动化,各类情报服务机构的治理,用户与效率研究,情报服务经销。④技术:包括影响图书馆和情报系统的现有技术和未来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基础,新技术应用。 二、通信观   萨拉赛维克是通信观的提出者,在1970年在其出版的论文集《情报科学引论》中,在借鉴信息论、控制论的基础上,认为情报学不同于文献学、图书馆学等学科,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认为情报学是专门研究人类通信现象和通信系统特性的科学。他把情报学分为两大分支--理论情报学和应用情报学。理论情报学(情报特征、利用、评价等问题)主要研究情报以及作为一种过程的科学交流的特性、情报用户及其利用、情报系统的情报过程及评价、情报系统环境的各类问题。应用情报学(研究知识交流的技术问题)研究知识交流的技术问题、情报的表达(包括情报检索语言、各种文献情报存贮的逻辑原理与方法)、情报系统、情报产业的发展等等。该理论体系是把情报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学科来研究的,其理论情报学趋于社会科学,而应用情报学则趋于自然科学。他的理论情报学趋于社会传播科学,而应用情报学尽管趋于自然科学,但其理论体系大致包括交流问题、文献问题和情报系统问题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也基本属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三、情报学和图书馆学的区别   萨拉塞维克认为情报科学和图书馆学的社会作用虽有相似之处,但两者的区别也是很显著的,表现在:所探讨的问题的选取和确定这些问题的方式不同;理论问题和建立的框架不同;实验和经验发展的本质与程度,以及衍生出的实用知识不同;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不同;所建立的跨学科关系的本质与强度,以及学科进步和演化对跨学科研究的依靠程度不同等。萨拉塞维克指出,这些方面的差异表明情报科学和图书馆学虽然相关,却是不同领域。 四、情报分析和情报检索   萨拉塞维克认为,情报学科分为两大块:情报分析和情报检索。情报分析是指:情报学家对文献和文献结构的分析研究,研究作为内容载体的文本;研究不同群体中的信息传播,尤其是科学传播;情报的社会背景;情报利用;情报搜寻和情报行为;关于情报和相关论题的各种理论。现在情报分析与情报检索之间存在鸿沟,情报学的任务就是填平这道鸿沟。他认为,“待这两端成功相连之际,便是情报学这门学科羽翼丰满之时”。 情报分析与情报检索即文献计量与检索两大领域之间以电子信息系统与服务及用户行为研究为中介,有关学者开始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可以预料,随着两大领域的过渡与连接,情报学的核心知识范畴将逐渐形成。 五、交叉渗透是情报学的学科特点   萨拉赛维克认为,交叉渗透是情报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即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研究人员学科背景的多样化以及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特点,促进了情报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和相互之间的交叉渗透。 目前只知道这么多,对于现有情报现象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

公安情报学是情报学理论与公安警务情报工作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特色情报学学科。文献[11]认为,“公安情报学是研究公安情报的产生、传递、存贮、检索、分析、利用的活动规律,以及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使公安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与情报学、法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指挥学、决策学、控制论、语言学等诸多学科关系密切,其价值取向主要是为了指导和解决公安情报工作实际问题,本质上属于应用情报学范畴。”文献[12]将公安情报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公安情报基本原理研究、应用研究(含情报搜集、情报传递、情报鉴别、情报存储、情报检索、情报分析、情报应用等7个方面)、公安情报工作管理研究三个方面。也有文献[13]将研究内容分为公安情报理论、公安情报活动、公安情报管理、公安情报学应用四个方面。构建公安情报学学科的关键是要把握公安情报活动的过程,突出公安情报工作的特殊性。在公安警务领域,情报的作用在于准确掌握犯罪分子的动向、情况,通过构筑一条从情报获取——情报传递——情报分析与研判——情报决策的“数据链”,实现对犯罪目标的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公安情报的研究内容是要以“情报主导警务”这一主旨展开。以下为公安情报学的研究重点: 第一,公安情报的获取情报的获取是公安情报工作的基础,它为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提供数据来源与支持,始终贯穿在整个情报活动中。公安情报的获取分为情报搜集和情报整理两个内容,情报搜集是对原始情报、数据的获取;情报整理是将原始情报、调查材料、案件档案按照情报来源的可靠性和情报内容的真实性定级,并按一定的信息组织规律保存,为侦查破案提供情报支援和“二次”获取。公安情报的获取的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源分布研究、公安情报的获取方法和手段、治安环境调查、公安基础性数据规划与情报数据库的建设、公安情报采集标准与鉴别、公安情报语言与编码学等。 第二,公安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文献[14]认为,“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是针对具体的目标行为,依据所掌握的资料和信息,对目标行为的现实性与发展的可能性所做的分析和推测。……是对目标未来发生的行为的预测和评估,……情报的分析与研判是情报工作的中心环节,也应当是情报学研究的中心。”不同领域的情报学的区别就在于运用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对情报的分析和决策。公安情报学专业的本科生应该既具有扎实的公安学等社会科学知识,也要掌握多种情报处理分析工具和方法。情报分析与研判是实践性和能动性很强的工作,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掌握情报研究的方法和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更要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模拟情景中,培养学生的情报处理、分析、研判和决策的能力,案例的选取要覆盖公安警务的各个方面。这种教学方法也是符合情报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这部分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分析方法、公安情报数量分析方法和建模、情报决策与博弈论、运筹学等。 第三,公安情报系统的设计开发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公安部门可以快速实现对情报的加工处理、存储组织、检索查询、传输共享这一情报交流过程。公安情报系统是对情报加工、处理、查询、传输、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自情报学学科的诞生,它始终是沿着信息技术发展的轨迹不断前进的,信息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都将情报工作实践推向一个新水平,都会极大地丰富情报学的研究内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既是情报学的发展动力,也是情报学所追求的目标。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系统设计与开发方法、犯罪情报分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重大事件调查及自然灾害支援工作系统、指纹识别系统、犯罪手段计算机系统、车辆与司机发牌资料系统、姓名身份索引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情报系统、情报预警系统、智能情报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情报加工与组织、情报检索、公安情报联动共享机制研究等。 第四,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与反情报工作公安机关为防止情报信息及情报机构工作状况、内部事项等泄密、被窃取或被破坏而有组织、有目的开展的一种积极防范、保卫的活动。主要探讨公安反情报工作的内容、特征及意义,情报安全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公安机关安全保密意识的培养和强化等[15]。研究内容包括: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情报安全风险评估、反情报方法、网络情报安全保障技术。 第五,公安情报制度与政策法规研究公安情报制度包括公安情报档案管理制度、情报机构管理制度、情报人员管理与保障制度、情报队伍教育建设制度。情报政策法规是对公安情报制度实现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的法令、措施和办法,是对公安情报制度法律化的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中外公安情报制度比较、公安情报制度设计、公安情报政策法规研究(如卧底侦查法律研究)、公安情报机构管理研究、基层公安情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公安情报教育研究等。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归纳和分析,可以看出公安情报学是一门集成化的学科。表现在:第一,运用公安情报学基础理论以及公安学、侦查学、统计学、分析决策学等专业公安业务知识和技能去获取、分析、研判情报内容,为决策、行动提供信息支持;第二,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信息科学去设计开发情报系统和数据库,以实现对情报的加工、组织、传递、共享;第三,运用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管理学去制定公安情报工作制度,保障公安情报活动安全。 这就形成了公安情报学研究的三维结构——业务维度(情报的获取与分析)。包括公安情报的获取、公安情报的分析和研判;——技术维度(情报活动的技术支持)。包括公安情报系统的设计开发;——管理维度(情报工作的制度保障)。包括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与反情报工作、公安情报制度与政策法规研究。

情报学论文使用的理论技术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它帮助人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情报学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因此,它不像一些基础学科那样,有着严格而且统一的学科定义。“世界科学情报系统”的专家给情报学 下了这样的定义:“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性质和特点、影响情报流通的因素,以及有效查取和利用情报的加工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演进,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信息化社会的强大支柱之一。 情报科学家把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总结为:可使人们有效地传播已积累的知识;不断地使人们及时吸收并应用新知识;通过情报的贮存与检索,唤起人们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对情报知识的有效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情报学的历史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香农的“信息论”、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萌芽与形成阶段(40年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这些因素都是情报学孕育与形成的强大力量。 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布什和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二者的结合造就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转移。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初期发展阶段(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美国人陶伯、莫尔斯、肯特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布拉德福和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分别作了研究。 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美国科学家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显露出来。 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1957年出版了《科学情报工作》杂志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 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 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统与网络实体、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 这一阶段,情报学的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1964年建成了MEDLARS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1971年将该系统联机化等等。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普莱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8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佗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化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 情报学的性质与内容 情报学属于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合成学科,它作为理解现代化通信与知识综合化所必须的一个领域而存在。 从科学技术发展史来看,边缘交叉学科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技术科学各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技术学科之间或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交叉;第二阶段则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交叉,而情报学则是属于第二阶段的交叉产物。 因为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情报及其活动的各种规律”,追求的目标是“最佳的标引方案”、“最少的情报查找时间”、“最大的情报流通”,所以情报学的内容主要有十一个方面,它们是: 情报的产生、内容、特点和结构;情报的传播、交流和利用;情报的贮存和检索;情报的标准与规范;情报系统和网络;情报用户和情报需求;情报的大容量存储和高速传递;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科学情报领域的应用;情报的经济学与社会学;信息化社会。 另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曾于1979年对情报科学的内容进行了另一种归纳,认为其内容主要有四方面: 情报的标准与计量。例如,情报系统的基本特性;情报的数量、复杂性、含义、利用和价值; 情报的计量和算法;标准实验条件的定义和测试等。 情报的结构。研究课题包括情报搜集和存取系统的结构性质;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即语法学和语义学);语言结构和情报之间的关系;情报的统计理论以及情报模式如何通过数学计算的方法加以验证和目动识别等。 情报传递。主要是研究人作为情报加工者的能力和限制条件。研究课题包括人的情报加工特性;人和情报系统、情报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情报的表述。 情报经济学。主要研究情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所研究的问题包括情报学概念在经济结构中的应用,情报经济模型等。 情报学可分为理论情报学,应用情报学以及情报工程技术三部分。理论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的产生、加工、传递与利用问题。中国将其归纳为情报源、流、用的研究模式。 由于其他学科在情报学中的交叉渗透,近来产生了一些分支领域:如情报经济、情报心理、情报术语、情报数学、情报控制、情报社会……等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将会使情报学的面貌一新。 情报又可细分为政治情报、经济情报、科技情报、军事情报、社会情报等,但情报学主要关心它们的共性问题。理论情报学的观点还很多。如约维茨的决策论观点,葛劳斯的结构与功能观点等等。 应用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工作与事业这样一些偏重实践的问题,情报工作按流程可分作情报采集、加工报道、检索、研究、服务等环节。研究这些环节中的规律性问题构成了应用情报学研究的微观方面。 情报事业则是指一个较大领域(如国家、地区、大的团体等)从事的社会情报活动,对它的研究构成了应用情报学研究的宏观方面,并多涉及情报的基础结构,如情报政策与规划、情报机构、情报中心、情报学会、情报标准化、情报教育等问题的研究。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情报吸收能力,也是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关心的一些问题。 情报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情报技术、情报系统等方面。情报技术主要是指与情报工作有密切联系的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又可以按流程分为情报输入技术、情报存储技术、情报处理技术、情报输出技术以及情报传输技术。情报技术相对于信息技术则偏重于应用层次。 由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知识工程的运用、智能情报检索、专家系统等给情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中国历来较为重视情报工程技术,各个专业部委在这方面倾注心力较多,其成果较多反映在历届的计算机情报检索及有关技术的研讨会上。 情报学的研究方法 目前情报学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社会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针对社会现象搜集数据,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又可分作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用现场观察法,后者又分作访问调查与调查表调查。 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对以记录形式进行交流的各个方面进行计量统计,从中找出变化规律,建立相应数学模型,从定性与定量分析中达到掌握过去与现在的变化脉络,进而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 数学分析法。现代数学的许多分支在情报学的研究中都在应用,如在情报检索理论、情报传递的机制、情报采集方案的确定中,概率论、集合论、模糊数学、微分方程、运筹学等均在应用,甚至数论、图论、泛函分析、变分法等,也可以应用。 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对于情报系统各个侧面与总体,可通过引进系统论等方法,进行分析与讦价、规划与设计。由于系统论的研究方法众多,对某一具体研究对象来说,就需要比较不同的方法,从中选择最佳方法,以期获得最优的结果。 历史的研究方法。进行历史的研究一般先鉴别一个历史问题,搜集有关史料,形成假说。然后进一步严格搜集与组织史料,认真加以核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历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报学是如何形成的,促使我们了解过去的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与方式。 情报学的研究方法还很多,诸如德尔斐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哲学研究法,多综合加以运用,近来又出现空白点分析法、聚类映像法等。 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情报学是在融会许多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称它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信息科学的基础是信息论,它只研究信息传输的共性,而不研究信息传输的特性,不涉及传输的知识内容、价值或语义等问题,而这些正是情报学研究的内容。 计算机科学与情报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电子计算机在情报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使情报的搜集、加工整理、存储、检索、传输、开发利用等工作及其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改变了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的传统观念和服务方式。 文献学与图书馆学关系十分密切,文献学或文献工作是情报学的基础之一,因此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关系也较密切。一般来说,图书馆是以藏书、出纳、阅览等为工作重点,而情报中心则侧重加工、报道、研究以至提供各类情报,要求揭示每篇文献以至每个数据的内容;目录学是图书馆学重要分支,而情报学则侧重于文献内容的文摘法、索引法与述评法的研究;藏书量是衡量图书馆规模的重要标志,而情报中心则以文献加工数量,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质量,以及情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作为衡量其工作之重要标志。 在情报活动过程中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因此它与物理、机械、电工、电子等硬科学也有密切联系。此外,情报学还与控制论、通信科学、语言学、语义学、心理学、社会经济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报学的发展方向 由于情报工作对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持续进步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情报学的发展前景将是广阔的。 情报学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事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报社会化的程度将日益提高,传统情报系统的观念也将发生大的变化,情报工作将向产业化方向逐渐发展。 情报是人类的一种精神财富,不仅由每个有情报意识的人脑来承载,而且需要“世界大脑”来承载。为了使人们随时都能方便的取得所需要的情报,就要在情报学的研究中注意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光盘、数字通信、光纤通信、人工智能系统等先进的理论与技术将获巨大发展和应用。 情报学除了会在情报产生、加工、传播等环节上继续加深外,情报交流全过程的研究将会发展,情报利用问题将会突出出来。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情报学的综合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会出现更多的分支。在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上,情报计量学将会得到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中的突出位情报计量学将会得到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中的突出位置,将促使对情报经济问题研究深化。 在研究方法上,情报学将从定性的研究过渡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并将借鉴与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加以改造,创造出更有特色的研究方法,从而给本学科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情报学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将紧紧地与高新技术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更加充实的学科体系与研究规范,将揭示未来信息社会中人们情报恬动的规律性.以及情报信息在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巨大影响与作用。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和情报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CE香农的“信息论”、N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情报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4个阶段:孕育与形成阶段(40年代中至40年代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这些因素成了孕育与形成情报学的强大力量。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V布什和SC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到20世纪40年代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二者的结合铸成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历史性转移。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美国人M陶伯、CN莫尔斯、A肯特、HP卢恩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布拉德福和BC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RA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CW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分别作了研究。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美国科学家C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越来越有力地显露出来。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1957年出版了《科学情报工作 》杂志( 后改名“科技情报工作”) 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1958年,该所归国家科委领导,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既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服务,又面向全国各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及厂矿企业。同年,丁柯等人为了整理情报资料的需要,研究、引进并编译了国际十进分类法,这是情报部门研究情报理论的早期活动。1958年召开了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科技情报工作的“广、快、精、准”指导方针。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中期)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对象、 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统与网络实体、 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1979年由英国、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和苏联6国情报学家所举行的亚特兰大“情报科学研究计划圆桌会议”称这一阶段为情报学的实用研究阶段,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1962年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建立了计算机化的RECON情报检索系统。1964 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建成了MEDLARS 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1971 年将该系统联机化。1972年洛克希德公司的DIALOG、系统发展公司的ORBIT、1976年书目检索服务社(BRS) 的联机检索系统相继投入使用。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E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D S普赖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3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学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米哈依洛夫等人于1965、1968、1976年分别出版了《科学情报原理》、《情报学基础》、《科学交流与情报学》3本书,大大丰富了情报学理论。1970年美国T萨拉塞维克编出了《情报科学导论》,用文集形式系统介绍了美英学者对于情报交流与情报技术的一些观点。G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它是以情报技术的发展与联机情报系统的建立为特征的。在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发展和壮大的这一时期,中国的情报学只在60年代初期经历了短暂的发展。1962年袁翰青与曹昌等10多位学者编写了“科技情报工作讲义”,为创立中国的情报学理论作了可贵的尝试。60年代初期有关文摘的大讨论和分类法还是主题法的大讨论,经过争鸣,肯定了自编文摘的方向,加深了对两种方法优缺点与应用范围的认识,活跃了学术研究气氛。同期,还建立健全了中国情报刊物体系,提出了3大类,9小类的理论。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立了情报方法研究室,购置了布尔检索机,进行机械检索与计算机自动翻译等的试验与研究。这是中国有计划地研究情报学的开始。在情报交流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情报网站,通过召集会议,出版刊物,举办培训班等开展情报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起到发达国家情报系统的作用。因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影响,1966年至70年代初,中国情报学研究陷于停顿。提高与充实阶段(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在这一阶段,情报学重点面向国家和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及网络的“设计与开发”,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学与信息化社会。 在基础理论方面,英国BC布鲁克斯发表了《情报科学基础》连载论文,提出情报学要研究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精神世界相互作用的观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情报科学技术处制订了加强情报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情报技术与系统的计划。肯特开始研究情报传递的经济学。FW兰开斯特“无纸社会”的观点,F马克卢普开始研究“以科学/学术交流为基础的综合数据库”,为未来的情报系统与技术提供必需的理论结构。与此同时,跨越国界的情报联机检索系统发展迅速;CD-ROM技术、光盘技术、电子出版物、电子邮政在信息存取和传播中广泛应用。情报科学面临着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到来的挑战,从而进入了全面提高与充实的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情报学也进入了繁荣的局面。1978 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成立,1982年《情报学报》创刊。到1990年底该学会共举办学术讨论会59次,收到论文4904篇。各省市区、各部委科技情报学会(分会)先后相继成立。《情报科学》、《情报学刊》、《情报理论与实践》等杂志陆续出版,使情报学研究十分活跃。1978 年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情报学方面的专业,并编出了“情报学”、“情报学概论”与“科技情报工作概论”等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材或专著,培养了不少毕业生与研究生。不少科技情报所与大专院校已设立情报学专门研究机构,它们在情报政策、情报需求、情报产业、情报教育等课题研究中获得了一定成果。中国情报学从一开始发展就注意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吸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情报学研究和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1978年第一次翻译出版了西方国家的情报学图书《情报学浅说》;1979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合作举办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情报检索培训班;1984年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终端首先在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建立。已在近50个城市中配备终端110余台,检索课题已超过3万个。各级情报机构已配备大中小型计算机70余台,微型机1000多台,从事情报检索系统与数据库开发应用服务与维护的人员达4000人以上。中国科技情报系统已自建各类数据库300多个;引进国外文献数据库达到50多种,累计已提供3万余个课题的检索服务。随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情报学在中国已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已开始跟上国际情报学发展的步伐。其标志是:确立了自己的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不断拓展与加深;研究方法开始定量化;有了近千人的研究队伍和一批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了专门的学术机构、专著和刊物,在高等院校设置了相应的科系或专业,培养了自己的研究生。199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情报学作为一个新兴的、生命力很强的交叉学科正在中国学术界赢得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更多是有用的信息,即情报。它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核心内容包括情报分析、情报计量学、企业竞争情报、情报结构、情报经济学等等。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情报工作者对情报学开展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并且认为它在世界上已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尽管其定义尚无严格的统一表述,但都包括了以下共同点:①情报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情报。② 情报学研究科学情报的产生、内涵、表征、传播、流通等自身特性和规律,以及有效加工、传播和利用科学情报的技术与手段。③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学科。情报学有一部分是发源于图书馆学的。因为情报最初的形式是文献情报。但现在情报的含义已经越来越广了。另外,图书馆学只有借鉴情报学的内容才能发展。两者关系相当密切。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区分方法,就是图书馆学偏文,情报学偏理。当然,这个也不是绝对的。

情报学论文使用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情报学专业主要培养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各级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管理部门、网络系统管理机构、社会各种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计算机企业研发或服务部门、国家各级信息化与信息产业行政主管部门。在世界进入“基于信息资源”的信息社会之后,信息资源的战略作用日益凸现,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成为人类创新性智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胜任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都形成了对这一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它帮助人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情报学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因此,它不像一些基础学科那样,有着严格而且统一的学科定义。“世界科学情报系统”的专家给情报学 下了这样的定义:“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性质和特点、影响情报流通的因素,以及有效查取和利用情报的加工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演进,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信息化社会的强大支柱之一。 情报科学家把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总结为:可使人们有效地传播已积累的知识;不断地使人们及时吸收并应用新知识;通过情报的贮存与检索,唤起人们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对情报知识的有效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情报学的历史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香农的“信息论”、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萌芽与形成阶段(40年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这些因素都是情报学孕育与形成的强大力量。 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布什和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二者的结合造就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转移。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初期发展阶段(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美国人陶伯、莫尔斯、肯特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布拉德福和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分别作了研究。 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美国科学家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显露出来。 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1957年出版了《科学情报工作》杂志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 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 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统与网络实体、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 这一阶段,情报学的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1964年建成了MEDLARS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1971年将该系统联机化等等。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普莱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8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佗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化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 情报学的性质与内容 情报学属于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合成学科,它作为理解现代化通信与知识综合化所必须的一个领域而存在。 从科学技术发展史来看,边缘交叉学科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技术科学各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技术学科之间或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交叉;第二阶段则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交叉,而情报学则是属于第二阶段的交叉产物。 因为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情报及其活动的各种规律”,追求的目标是“最佳的标引方案”、“最少的情报查找时间”、“最大的情报流通”,所以情报学的内容主要有十一个方面,它们是: 情报的产生、内容、特点和结构;情报的传播、交流和利用;情报的贮存和检索;情报的标准与规范;情报系统和网络;情报用户和情报需求;情报的大容量存储和高速传递;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科学情报领域的应用;情报的经济学与社会学;信息化社会。 另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曾于1979年对情报科学的内容进行了另一种归纳,认为其内容主要有四方面: 情报的标准与计量。例如,情报系统的基本特性;情报的数量、复杂性、含义、利用和价值; 情报的计量和算法;标准实验条件的定义和测试等。 情报的结构。研究课题包括情报搜集和存取系统的结构性质;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即语法学和语义学);语言结构和情报之间的关系;情报的统计理论以及情报模式如何通过数学计算的方法加以验证和目动识别等。 情报传递。主要是研究人作为情报加工者的能力和限制条件。研究课题包括人的情报加工特性;人和情报系统、情报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情报的表述。 情报经济学。主要研究情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所研究的问题包括情报学概念在经济结构中的应用,情报经济模型等。 情报学可分为理论情报学,应用情报学以及情报工程技术三部分。理论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的产生、加工、传递与利用问题。中国将其归纳为情报源、流、用的研究模式。 由于其他学科在情报学中的交叉渗透,近来产生了一些分支领域:如情报经济、情报心理、情报术语、情报数学、情报控制、情报社会……等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将会使情报学的面貌一新。 情报又可细分为政治情报、经济情报、科技情报、军事情报、社会情报等,但情报学主要关心它们的共性问题。理论情报学的观点还很多。如约维茨的决策论观点,葛劳斯的结构与功能观点等等。 应用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工作与事业这样一些偏重实践的问题,情报工作按流程可分作情报采集、加工报道、检索、研究、服务等环节。研究这些环节中的规律性问题构成了应用情报学研究的微观方面。 情报事业则是指一个较大领域(如国家、地区、大的团体等)从事的社会情报活动,对它的研究构成了应用情报学研究的宏观方面,并多涉及情报的基础结构,如情报政策与规划、情报机构、情报中心、情报学会、情报标准化、情报教育等问题的研究。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情报吸收能力,也是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关心的一些问题。 情报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情报技术、情报系统等方面。情报技术主要是指与情报工作有密切联系的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又可以按流程分为情报输入技术、情报存储技术、情报处理技术、情报输出技术以及情报传输技术。情报技术相对于信息技术则偏重于应用层次。 由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知识工程的运用、智能情报检索、专家系统等给情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中国历来较为重视情报工程技术,各个专业部委在这方面倾注心力较多,其成果较多反映在历届的计算机情报检索及有关技术的研讨会上。 情报学的研究方法 目前情报学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社会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针对社会现象搜集数据,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又可分作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用现场观察法,后者又分作访问调查与调查表调查。 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对以记录形式进行交流的各个方面进行计量统计,从中找出变化规律,建立相应数学模型,从定性与定量分析中达到掌握过去与现在的变化脉络,进而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 数学分析法。现代数学的许多分支在情报学的研究中都在应用,如在情报检索理论、情报传递的机制、情报采集方案的确定中,概率论、集合论、模糊数学、微分方程、运筹学等均在应用,甚至数论、图论、泛函分析、变分法等,也可以应用。 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对于情报系统各个侧面与总体,可通过引进系统论等方法,进行分析与讦价、规划与设计。由于系统论的研究方法众多,对某一具体研究对象来说,就需要比较不同的方法,从中选择最佳方法,以期获得最优的结果。 历史的研究方法。进行历史的研究一般先鉴别一个历史问题,搜集有关史料,形成假说。然后进一步严格搜集与组织史料,认真加以核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历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报学是如何形成的,促使我们了解过去的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与方式。 情报学的研究方法还很多,诸如德尔斐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哲学研究法,多综合加以运用,近来又出现空白点分析法、聚类映像法等。 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情报学是在融会许多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称它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信息科学的基础是信息论,它只研究信息传输的共性,而不研究信息传输的特性,不涉及传输的知识内容、价值或语义等问题,而这些正是情报学研究的内容。 计算机科学与情报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电子计算机在情报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使情报的搜集、加工整理、存储、检索、传输、开发利用等工作及其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改变了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的传统观念和服务方式。 文献学与图书馆学关系十分密切,文献学或文献工作是情报学的基础之一,因此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关系也较密切。一般来说,图书馆是以藏书、出纳、阅览等为工作重点,而情报中心则侧重加工、报道、研究以至提供各类情报,要求揭示每篇文献以至每个数据的内容;目录学是图书馆学重要分支,而情报学则侧重于文献内容的文摘法、索引法与述评法的研究;藏书量是衡量图书馆规模的重要标志,而情报中心则以文献加工数量,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质量,以及情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作为衡量其工作之重要标志。 在情报活动过程中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因此它与物理、机械、电工、电子等硬科学也有密切联系。此外,情报学还与控制论、通信科学、语言学、语义学、心理学、社会经济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报学的发展方向 由于情报工作对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持续进步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情报学的发展前景将是广阔的。 情报学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事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报社会化的程度将日益提高,传统情报系统的观念也将发生大的变化,情报工作将向产业化方向逐渐发展。 情报是人类的一种精神财富,不仅由每个有情报意识的人脑来承载,而且需要“世界大脑”来承载。为了使人们随时都能方便的取得所需要的情报,就要在情报学的研究中注意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光盘、数字通信、光纤通信、人工智能系统等先进的理论与技术将获巨大发展和应用。 情报学除了会在情报产生、加工、传播等环节上继续加深外,情报交流全过程的研究将会发展,情报利用问题将会突出出来。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情报学的综合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会出现更多的分支。在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上,情报计量学将会得到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中的突出位情报计量学将会得到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中的突出位置,将促使对情报经济问题研究深化。 在研究方法上,情报学将从定性的研究过渡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并将借鉴与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加以改造,创造出更有特色的研究方法,从而给本学科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情报学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将紧紧地与高新技术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更加充实的学科体系与研究规范,将揭示未来信息社会中人们情报恬动的规律性.以及情报信息在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巨大影响与作用。

研究工作基础就是指工作单位现有的硬件条件和你本身具有的软件条件。具体来说,硬件条件是指试验设备装置以及各种分析测试设备。软件条件是就是自己的知识积累,经验等等。比如你做过什么项目,得到什么成果。以上只是比较概论的东西,具体还是根据论文的性质加以区别。

研究工作基础就是指工作单位现有的硬件条件和你本身具有的软件条件。硬件条件是指试验设备装置以及各种分析测试设备。软件条件是就是自己的知识积累,经验等等。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1 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 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 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 题 报 告一、 选题意义1、 理论意义2、 现实意义二、 论文综述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3、 国内研究的综述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三、 论文提纲前言最后结论

情报学论文使用的理论技术是什么

一楼理解有误。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它帮助人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情报学可分为理论情报学,应用情报学以及情报工程技术三部分。理论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的产生、加工、传递与利用问题。…… 情报又可细分为政治情报、经济情报、科技情报、军事情报、社会情报等,但情报学主要关心它们的共性问题。

没有那么复杂。现在本科阶段没有情报学了,取而代之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与博士的情报学与图书馆学,档案学同属“图书、情报和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基于不同背景的学校,情报学的研究方向也不同。比如基于综合大学的南开,武大,中山大学等偏于理论,而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就偏于技术研究。而现在情报学的重点研究领域是竞争情报、知识供应链、情报检索语言、搜索引擎、数据挖掘等内容。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它帮助人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 情报学的概念源于欧美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学科,至今仍在发展完善中。因此,它不像一些基础学科那样,有着严格而且统一的学科定义。“世界科学情报系统”的专家给情报学 下了这样的定义:“情报学是一门研究情报的性质和特点、影响情报流通的因素,以及有效查取和利用情报的加工技术和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演进,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日益增加,其作用和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信息化社会的强大支柱之一。 情报科学家把情报学的社会重要性总结为:可使人们有效地传播已积累的知识;不断地使人们及时吸收并应用新知识;通过情报的贮存与检索,唤起人们对知识的记忆;通过对情报知识的有效利用,强有力地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情报学的历史 不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情报学的形成与发展是同它们的情报活动、情报工作的发展紧密相联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与活动主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香农的“信息论”、维纳的“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分别为情报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萌芽与形成阶段(40年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使情报学有了诞生的社会需求和基础。以德国、英国、美国和苏联为主的一些国家,积累了大量需要处理和利用的科技文献资料和科研成果;西方国家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大大增加;计算机问世并被利用于文献加工领域;新的学术思想活跃以及新的学科不断诞生。这些因素都是情报学孕育与形成的强大力量。 情报学最初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布什和布拉德福奠定的。前者于1945年发表了“诚若所思”一文,首次提出了机械化检索文献缩微品的设想;后者于1948年发表了“文献工作内容的改进和扩展”一文,强调了蓬勃发展的文献工作所面临的必须革新的局面。二者的结合造就了文献工作向情报学的转移。这一时期,情报学发展的最重要国际活动是1948年英国皇家学会召开了国际科学情报会议。 初期发展阶段(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情报学已初步形成了研究体系和内容:情报组织,情报贮存与检索设备,机器翻译和情报需求。美国人陶伯、莫尔斯、肯特等人相继研究出单元词索引、叙词索引、组配索引、题内关键词索引,以及定题情报服务的原理或装置,给情报检索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人布拉德福和维克里于50年代前后分别对文献分布理论、费尔桑对分类检索理论、克莱弗登对检索系统性能的评价问题分别作了研究。 1957年是这一阶段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美国科学家柴瑞宣布在美国把各种各样的交流研究与活动统一于情报学。同年,在美国,情报手工检索开始越来越多地转为计算机检索系统。情报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的性质自此开始显露出来。 中国情报学起步稍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科学情报研究所,标志着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开始。1957年出版了《科学情报工作》杂志介绍国内外情报工作现状与发展,引起学者们探讨情报工作理论的兴趣,是中国情报学研究的开端。1958年中国已开始出现情报述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情报研究工作,其成果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还于1958年创办了中国科技情报大学,后并入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情报专业。 发展与壮大阶段(60~70年代) 就国外先进工业化社会而言,情报学在这一时期已成为一门成熟的而且仍然在不断发展的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和手段、系统与网络实体、同其他学科和工程技术的交叉程度都变得更为广泛、严格和复杂。 这一阶段,情报学的重点在于发展适用性情报技术,支持国家情报系统的建立,支持和加强专业化情报服务系统,解决情报用户与情报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关系问题。例如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社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了“化学题录”的自动编排;1964年建成了MEDLARS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并于1971年将该系统联机化等等。它们在用户与数据库之间架设桥梁,促使联机系统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在理论上也出现了相应的发展,如美国的加菲尔德发明引文索引并于1961年试编成了《科学引文索引》;普莱斯侧重从历史与社会学观点来研究科学情报,于1961、1968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佗以来的科学》与《小科学、大科学》两书,为文献计量化的发展作了奠基性工作,并提出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定律与衡量科学文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索尔顿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进行了用加权词方法的自动标引方案试验。上述研究与实践标志着情报学在60~70年代已进入了它的发展与壮大时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信息存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报学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大大拓宽和提高,情报学及其研究成果已被国际社会视为人类信息化社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的一部分。 情报学的性质与内容 情报学属于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合成学科,它作为理解现代化通信与知识综合化所必须的一个领域而存在。 从科学技术发展史来看,边缘交叉学科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技术科学各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技术学科之间或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交叉;第二阶段则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交叉,而情报学则是属于第二阶段的交叉产物。 因为情报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情报及其活动的各种规律”,追求的目标是“最佳的标引方案”、“最少的情报查找时间”、“最大的情报流通”,所以情报学的内容主要有十一个方面,它们是: 情报的产生、内容、特点和结构;情报的传播、交流和利用;情报的贮存和检索;情报的标准与规范;情报系统和网络;情报用户和情报需求;情报的大容量存储和高速传递;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科学情报领域的应用;情报的经济学与社会学;信息化社会。 另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曾于1979年对情报科学的内容进行了另一种归纳,认为其内容主要有四方面: 情报的标准与计量。例如,情报系统的基本特性;情报的数量、复杂性、含义、利用和价值; 情报的计量和算法;标准实验条件的定义和测试等。 情报的结构。研究课题包括情报搜集和存取系统的结构性质;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即语法学和语义学);语言结构和情报之间的关系;情报的统计理论以及情报模式如何通过数学计算的方法加以验证和目动识别等。 情报传递。主要是研究人作为情报加工者的能力和限制条件。研究课题包括人的情报加工特性;人和情报系统、情报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情报的表述。 情报经济学。主要研究情报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过程。所研究的问题包括情报学概念在经济结构中的应用,情报经济模型等。 情报学可分为理论情报学,应用情报学以及情报工程技术三部分。理论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的产生、加工、传递与利用问题。中国将其归纳为情报源、流、用的研究模式。 由于其他学科在情报学中的交叉渗透,近来产生了一些分支领域:如情报经济、情报心理、情报术语、情报数学、情报控制、情报社会……等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将会使情报学的面貌一新。 情报又可细分为政治情报、经济情报、科技情报、军事情报、社会情报等,但情报学主要关心它们的共性问题。理论情报学的观点还很多。如约维茨的决策论观点,葛劳斯的结构与功能观点等等。 应用情报学主要研究情报工作与事业这样一些偏重实践的问题,情报工作按流程可分作情报采集、加工报道、检索、研究、服务等环节。研究这些环节中的规律性问题构成了应用情报学研究的微观方面。 情报事业则是指一个较大领域(如国家、地区、大的团体等)从事的社会情报活动,对它的研究构成了应用情报学研究的宏观方面,并多涉及情报的基础结构,如情报政策与规划、情报机构、情报中心、情报学会、情报标准化、情报教育等问题的研究。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情报吸收能力,也是各级领导与管理人员关心的一些问题。 情报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情报技术、情报系统等方面。情报技术主要是指与情报工作有密切联系的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又可以按流程分为情报输入技术、情报存储技术、情报处理技术、情报输出技术以及情报传输技术。情报技术相对于信息技术则偏重于应用层次。 由于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知识工程的运用、智能情报检索、专家系统等给情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中国历来较为重视情报工程技术,各个专业部委在这方面倾注心力较多,其成果较多反映在历届的计算机情报检索及有关技术的研讨会上。 情报学的研究方法 目前情报学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社会调查法。通过现场调查针对社会现象搜集数据,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又可分作直接方法与间接方法两大类,前者主要是用现场观察法,后者又分作访问调查与调查表调查。 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对以记录形式进行交流的各个方面进行计量统计,从中找出变化规律,建立相应数学模型,从定性与定量分析中达到掌握过去与现在的变化脉络,进而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 数学分析法。现代数学的许多分支在情报学的研究中都在应用,如在情报检索理论、情报传递的机制、情报采集方案的确定中,概率论、集合论、模糊数学、微分方程、运筹学等均在应用,甚至数论、图论、泛函分析、变分法等,也可以应用。 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对于情报系统各个侧面与总体,可通过引进系统论等方法,进行分析与讦价、规划与设计。由于系统论的研究方法众多,对某一具体研究对象来说,就需要比较不同的方法,从中选择最佳方法,以期获得最优的结果。 历史的研究方法。进行历史的研究一般先鉴别一个历史问题,搜集有关史料,形成假说。然后进一步严格搜集与组织史料,认真加以核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历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报学是如何形成的,促使我们了解过去的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与方式。 情报学的研究方法还很多,诸如德尔斐法、内容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哲学研究法,多综合加以运用,近来又出现空白点分析法、聚类映像法等。 情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情报学是在融会许多学科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称它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信息科学的基础是信息论,它只研究信息传输的共性,而不研究信息传输的特性,不涉及传输的知识内容、价值或语义等问题,而这些正是情报学研究的内容。 计算机科学与情报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电子计算机在情报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使情报的搜集、加工整理、存储、检索、传输、开发利用等工作及其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改变了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的传统观念和服务方式。 文献学与图书馆学关系十分密切,文献学或文献工作是情报学的基础之一,因此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关系也较密切。一般来说,图书馆是以藏书、出纳、阅览等为工作重点,而情报中心则侧重加工、报道、研究以至提供各类情报,要求揭示每篇文献以至每个数据的内容;目录学是图书馆学重要分支,而情报学则侧重于文献内容的文摘法、索引法与述评法的研究;藏书量是衡量图书馆规模的重要标志,而情报中心则以文献加工数量,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质量,以及情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作为衡量其工作之重要标志。 在情报活动过程中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因此它与物理、机械、电工、电子等硬科学也有密切联系。此外,情报学还与控制论、通信科学、语言学、语义学、心理学、社会经济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报学的发展方向 由于情报工作对促进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持续进步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情报学的发展前景将是广阔的。 情报学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事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报社会化的程度将日益提高,传统情报系统的观念也将发生大的变化,情报工作将向产业化方向逐渐发展。 情报是人类的一种精神财富,不仅由每个有情报意识的人脑来承载,而且需要“世界大脑”来承载。为了使人们随时都能方便的取得所需要的情报,就要在情报学的研究中注意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光盘、数字通信、光纤通信、人工智能系统等先进的理论与技术将获巨大发展和应用。 情报学除了会在情报产生、加工、传播等环节上继续加深外,情报交流全过程的研究将会发展,情报利用问题将会突出出来。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情报学的综合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会出现更多的分支。在文献计量学的基础上,情报计量学将会得到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中的突出位情报计量学将会得到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中的突出位置,将促使对情报经济问题研究深化。 在研究方法上,情报学将从定性的研究过渡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并将借鉴与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加以改造,创造出更有特色的研究方法,从而给本学科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情报学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将紧紧地与高新技术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更加充实的学科体系与研究规范,将揭示未来信息社会中人们情报恬动的规律性.以及情报信息在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巨大影响与作用。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它帮助人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情报产生、加工、贮存、流通、利用的效率。情报学专业毕业后一般从事办公室文员,档案管理,银行,图书馆,军队文职人员等与资料整理有关的行业。情报专业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间谍”,因为间谍的情报更多的属于国安方面的范围。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