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论文集第二版

发布时间:2024-07-08 22:26:32

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论文集第二版

%C4%EA%BA%F3%B5%C4%CE%D2%CA%C7%D2%F4%C0%D6%BC%D2&sr=&z=&cl=3&f=8&wd=20%C4%EA%BA%F3%B5%C4%D2%F4%C0%D6%BC%D2&ct=0

微分音乐、噪音音乐、(哈巴,瓦雷兹)新古典主义(斯特拉文斯基、欣德米特、萨蒂)、民族主义(巴托克、艾尔家、布里顿、)、表现主义(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这些是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代表作曲家。作品可以参见百度百科。(输音乐家名字进去)ps:相对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20世纪的音乐没法听,我是会有生理反应,太多不和谐音程了。

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论文集

西方音乐发展史及其代表人物- -  --------流行音乐-------:  爵士乐  一、爵士乐的起源 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阶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它以布鲁斯和拉格泰姆为源头,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自从1917年第一张爵士唱片诞生以来,它便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爵士乐 、30 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的比博普爵士、40 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硬博普、60 年代的自由爵士、70 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而后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放克 一张张不同风格的爵士唱片汇成了一部爵士乐发展史。  1、爵士乐的来源 --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布鲁斯(Blues)  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  拉格泰姆(Ragtime)  拉格泰姆是美国流行音乐中第一次出现真正有全国影响的音乐形式。它最初  是一种钢琴音乐,盛行于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 爵士乐的发源地  新奥尔良(New Orleans)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南部城市新奥尔良  二 、早期爵士乐(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中期)  1、新奥尔良爵士乐  一般认为,新奥尔良爵士乐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但是历史上的第一张爵士  唱片问世于1917年,是由"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在新奥尔良录制的  2、芝加哥爵士乐  三、摇摆乐  20世纪30年代,一种由大乐队(Big Band)演奏的带有黑人风格,并极具舞蹈性的爵士乐--摇摆乐(Swing,例7)开始在纽约发展起来  四、 比博普  比博普的旋律很不连贯,有时却又连续不断地往外迸射;节奏是支离破碎的;拍子是含蓄的;和声变化频繁,而且十分复杂(例8)。推动这种风格的爵士音乐家主要是查理·帕克和迪齐·吉列期匹  五、冷爵士和硬博普  1、冷爵士(Cool Jazz)  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对比博普的反应,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柔美的、更温  馨、更舒缓放松的爵士乐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冷爵士"  2、硬博普(Hard Bop)  硬博普于50年代末在纽约黑人乐师中兴起,以同冷爵士相对抗。他们不  满于冷爵士那种深受古典音乐影响的风格,力图复兴比博普  六、自由爵士  20世纪60年代,爵士乐创作飞速发展,创作者想尽一切办法来进行创新。他们打破了一切传统的创作规律  七、现代爵士乐  从爵士乐经历的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中,不管是音乐家还是听众,在艺术趣味和知识水准上都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单纯的爵士乐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口味了,因此,他们开始将爵士乐进行新的组合,以致出现了一种爵士乐杂交文化  摇滚爵士(Jazz-Rock)  拉丁爵士(Latin Jazz)  波萨诺瓦(Bossa Nova)  融合爵士(Fusion Jazz)  酸爵士(Acid Jazz)  乡村音乐  一、乡村音乐的诞生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它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  二、西部摇摆  来自德克萨斯的鲍勃·韦尔斯(Bob Wills)在乡村音乐中融入了大量的西部牛仔歌曲(一种来自乡间的浪漫情歌)和摇摆乐的成分,创造了一种类似"大乐队"阵容的西部摇摆(Westen Swing)风格。  三、 蓝草音乐  20世纪40年代,在肯塔基州的山区还出现了乡村音乐的另一个分支,叫蓝草音乐(Bluegrass Music)  四 、纳什维尔之声  20世纪50年代,纳什维尔成了乡村音乐的集中营,著名的乡村音乐家大部分都来自这里。因此?quot;纳什维尔之声"(Nashville Sound)也成了乡村音乐的代名词  五、乡村音乐的叛逆时代  到了70年代,乡村音乐已经显得老态龙钟了,因此一场"叛逆运动"改变了乡村音乐的传统模式  六 、乡村歌手  约翰·丹佛(John Denver)  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  乔治·斯雀特(George strait)  文斯·基尔(Vince Gill)  加思·布鲁克斯(Garth Brooks)  仙妮亚·唐恩(Shania Twain)  摇滚乐  一 、摇滚乐的产生  1、背景  2、摇滚乐的出现  3、摇滚乐的来源  节奏布鲁斯(Rhythm&Blues)  叮砰巷歌曲(Tin Pan Alley)  乡村音乐  二、早期摇滚乐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摇滚乐从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迅速的成长起来,在这期间,摇滚乐舞台显现出了一片繁荣盛景。首先是两位先行者为摇滚乐的概念作出了更加完整的定位,接着又在众位摇滚明星的拥护下使其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风格倾向。  1、比尔·哈利(Bill Haley ,1925 ~1981)  2、埃尔维斯·普莱斯利(Elvis Presley,1935~1977)  3、三种风格倾向  主流摇滚(Main Stream Rock)  温和摇滚(Soft Rock)  山区摇滚(Rockabilly)  4、冲浪音乐(Surfing Music)  三、"披头士"与英国摇滚乐  1、"披头士"的发展历程  就像50年代的摇滚乐以普莱斯利为代表一样,60年代推动和支配摇滚乐坛的  主要代表是"披头士"。不仅如此,"披头士"也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摇  滚乐队  2."披头士"的创作手法  3、"滚石"和其他乐队  四、民谣摇滚  1、 背景  2、 鲍勃·迪伦(Bob Dylan)  3、 其他民谣摇滚  五、迷幻摇滚  1、"旧金山声音"  2、旧金山乐队  3、旧金山以外地区  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和"门"(the Doors)乐队  吉米·享德里克斯(Jimi Hendrix)  六、艺术摇滚  艺术摇滚(Art Rock)于60年代末兴起于英国。其特征为:结构庞大,和声语言较为复杂,常借用古典音乐中的主题作为素材,并注重音乐的逻辑性和音乐素材的简炼、统一   "平克·弗洛依德"(Pink Floyd)  七、温和摇滚和乡村摇滚  1、温和摇滚(Soft Rock)  2、乡村摇滚(Country Rock)  "老鹰"(The Eagles)乐队  八、重金属  1、 重金属(Heavy Metal)  "莱德·泽普林"(Led Zeppelin)乐队  "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乐队  "枪炮与玫瑰"(Guns N' Roses)乐队  "范·海伦"(Van Halen)乐队  "邦·乔维"(Bon Jovi)乐队  "戴夫·莱帕德"(Def Leppard)乐队  "AC/DC"乐队  "金属"(Metallica)乐队  2、华丽摇滚(glitter rock或glam rock)  与重金属有关的还有硬摇滚的另一个分支"华丽摇滚"。它的特点主要不是在音乐上,而是在演员的化装、服饰和舞台上的戏剧行为。这方面的领头人是戴维·鲍伊(David Bowie)。他经常被人比作"变色龙"  九、朋克运动  1、朋克(Punk)  朋克运动的兴起和影响主要在英国,它与西方,特别是英国社会日益蓑落有  着直接的联系  2、新浪潮(New Wave)  3、垃圾乐(Grunge,又译"格伦吉" )  垃圾乐,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西雅图,也称"西雅图之声"(Seattle  Sound)  "涅盘"(Nirvana)乐队  十、另类摇滚    在这里,我们所要介绍的另类摇滚(Alternative Rock)主要是指从1983至1984年,新浪潮音乐开始逐渐衰退后出现的各种后朋克摇滚,这种潮流一直持续到1995年,直到另类摇滚成为摇滚乐的主流。  1、 美国另类摇滚  2、英国另类摇滚  3、其他另类摇滚  90年代以后,女性摇滚歌手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像辛妮·欧康娜、比约克、"酸草莓"乐队等一些非英美国家的歌手及乐队也在欧美乐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索尔音乐  一、概 述  什么是索尔(Soul,又译"灵魂乐")音乐?一些著名的索尔音乐家是这样认识的  二、福音歌  19世纪末,伴随着五旬节派教会(基督教派别之一,主要由社会低层人士组成)的兴起,福音歌(Gospel)也随之诞生了。它与拉格泰姆、爵士乐差不多同时出现,不同的是它来自黑人教堂礼拜仪式,是礼拜仪式的组成部分,但也通过音乐会、广播和唱片等途径传播。    三、索尔歌手  1948年起,在大西洋唱片公司(Atlantic)的推动下,逐渐出现了很多索尔歌曲和歌手,到60年代末,索尔已成为流行音乐中的一个重要品种  阿撒·富兰克林(Aretha Franklin)  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  四、摩城音乐  五、其他索尔音乐  70年代,索尔音乐继续得到发展,它像70年代整个流行音乐一样,也呈现出了复杂多样的局面。除了前面已提到的歌手、团体以及后面将会提到的迈尔克·杰克逊之外,还?quot;斯莱和斯通一家"的"迷幻索尔";"大地、风和火"继续摩城风格但变得更复杂些的索尔音乐以及英国逐渐兴起的"蓝眼睛索尔"(Blue-Eyed soul)。    世界音乐  世界音乐(World music)有时又称民族流行音乐(Ethno pop)。广义的世界音乐可以泛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音乐。但是在这里我们所要介绍的世界音乐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美国流行音乐为主体的,同时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元素的一种新音乐形式。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流行音乐占据了整个世界。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乐和其他更多的形式充斥全球的每个角落,对各国流行乐坛带来巨大的冲击。其实,所有的这?quot;美国"形式,实际上都是非洲血统的基因转移,是贩奴时代流传到北美的节拍。当这些节奏稍略加工以后以新的形式回到他们的故乡时,又影响了曾经孕育他们的文化并诞生了令人兴奋的混血品种--世界音乐。80年代世界音乐对西方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有趣的是这种影响却是一种循环关系:非洲的黑人文化作为流行音乐的源泉使其迅速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当这种美国形式的流行音乐回到非洲时又促使了世界音乐的诞生。80年代,当世界音乐的影响逐渐扩大,世界各地(特别是亚非地区)的音乐家便通过各种先进手段充分体现了更加前卫的当代意识,从而又返回来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世界音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种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甚至传统音乐相结晶的混合体。  一、雷盖音乐  1、概述  雷盖音乐(Reggae,港台地区又译"雷鬼音乐"),60年代中期起源于牙买加,速度中等,强调反拍的重音是它的明显特征。    2、鲍勃·马利(Bob Marley,1945-1981)  3、其他雷盖乐队  70年代后期,当雷盖音乐在欧美找到了广阔的市场后,众多音乐家开始纷纷效仿。其中以英国的"UB40"乐队和"警?quot;乐队最为知名。    二、拉丁音乐  本节所谓的拉丁音乐(Latin music)指的是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的格兰德河到最南端的合恩角之间的拉丁美洲地区的流行音乐。  拉丁美洲是一个多民族的组合,因此拉丁音乐是以多种音乐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化的混合型音乐。无论是欧洲的白人音乐、非洲的黑人音乐还是美洲的印第安音乐,甚至是东方的亚洲音乐,都对拉丁音乐作出过不同的贡献。它们经过长期的沉淀,在以欧洲文化为主体的基础上,同时又大量的吸取了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各种因素,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姿多彩的、充满活力的、充满动感的拉丁文化。那么,在拉丁美洲的众喙�抑校�园臀骱凸虐臀�椎睦�∫衾郑��亲咴谑澜缌餍幸衾值那傲小?  1、 拉丁音乐的来源及发展  (1)印第安文化  (2)欧洲(伊比利亚)文化  (3)非洲黑人文化  2、 拉丁节奏  从拉丁音乐的来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拉丁音乐是一种以节奏为中心的流行音乐。它的节奏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强弱规律,而是作为一种音乐的灵魂使其上升到主导地位。因此,在了解拉丁音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它的节奏。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拉丁节奏及风格。  (1) 桑巴(Samba)  (2)伦巴(Rumba;Ruhmba)  (3)曼波(Mambo)  (4)萨尔萨(Salsa)  (5)恰恰 (Cha Cha)  (6)探戈(Tango)  以上介绍的六种风格,加上在爵士乐中介绍过的波萨诺瓦,作为拉丁音乐的代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一股拉丁狂潮,但是除了这七种大众性的类别之外,还有以下几种风格也都是极具个性的拉丁音乐,如波莱罗(Bolero)、瓜拉喳(Guaracha)、哈巴涅拉、崧(Son)、瓜希拉(Guajira)、坦桑(Danzon)等。这几种风格都来自于古巴,再加上前面的曼波、伦巴,因此古巴具有"拉丁节奏的宝库"之称。下面提供几种拉丁风格的乐队模式以供参考(例44)。  3、桑塔纳(Santana)  在60、70年代,有一位音乐家对拉丁音乐的传播及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就是卡罗斯·桑塔纳(Carlos Santana)。    三、新时代音乐  1、概 述  80年代,当流行音乐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时:爵士乐各种流派重返舞台;摇滚乐各种风格丰富多采;索尔音乐更是冲破了各条防线不断扩散。这时出现了一种安静、温和的情绪音乐--新时代(New Age,又译"新世纪")音乐。    2、"英格玛"(Enigma)  "英格玛"(又译"谜"),一种通过西方流行音乐节奏表现出来的美国式圣歌。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遥远而神秘的非洲部落,和神圣而庄严的宗教回声。很多人只是听到了神秘的声音,却极少了解"英格玛"背后的故事。那么,它到底是一种什么形式呢?    3、其他新时代音乐    恩雅(Enya)  喜多郎(Kitaro)  雅尼(Yani)  其它流行音乐  一、舞曲浪潮  1、 迪斯科舞曲(disco)  2、耗斯舞曲(House)  3、流行舞曲(Dance Pop)  二、说唱乐和嬉蹦乐  1、说唱乐(Rap)  说唱乐一词(有时又译"雷普"或"莱普"),原意为黑人俚语中相当于说话(talking)或交谈(chatting)的意思。作为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它起源于70年代末纽约的贫困黑人住宅区,主要特点是以机械的节奏声为背景,快速地念诵一连串押韵的词句  2、 嬉蹦乐(Hip-Hop)  嬉蹦乐,20世纪70年代末产生于美国纽约的一种街头文化,它涵盖了说唱乐、DJ的"刮擦"(Scratching)、"霹雳舞"(Break Dance)等各种活跃于街头的文化形式。    三、流行音乐明星  这一节我们要介绍的这些歌手及乐队都是当今流行乐坛亨有盛名的国际大腕,每位歌手放在哪一章节都不尽合适。如埃里克·克莱普顿的布鲁斯血统,又在流行音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埃尔顿·约翰的多元风格,"U2"的"新浪潮"、电子味以及各种元素的融合;迈克尔·杰克逊、玛丽亚·凯丽、惠特尼·休斯顿的索尔根基在流行音乐中的展现,等等。所有的一切说明的只是一个问题,流行音乐始终在不断地发展并且将源源不断。  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  埃尔顿·约翰(Elton John)  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  迈克尔·波顿(Michael Bolton)  "U2" 乐队  芭芭拉·史翠珊(Babra Streisand)  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  麦当娜(Madonna)  席琳·迪翁(Celine Dion)  玛丽亚·凯丽(Mariah Carey)  ----------古典音乐--------:  一 早期 (1000-1600)  二 巴洛克时期(1600-1750)  维瓦尔弟 (1678-1757) Italy  亨德尔 (1685-1759) Germany/England  巴赫 (1685-1750) Germany  三 古典时期 (1750-1830)  巴赫 (1714-1788) Germany  海顿 (1732-1809) Austria  莫扎特 (1756-1791) Austria  贝多芬 (1770-1827) Austria  罗西尼 (1792-1868) Italy  舒伯特 (1797-1828) Austria  四 早/中期浪漫派 (1830-1850)  格林卡 (1804-1857) Russia  柏辽兹 (1803-1869) France  门德尔松 (1809-1847) Germany  肖邦 (1810-1849) Polish  舒曼 (1810-1856) Germany  李斯特 (1811-1886) Hungary  奥芬巴赫 (1819-1880) Germany/France  五 后期浪漫派 (1850-1930)  威尔弟 (1813-1901) Italy  斯美塔那 (1824-1884) Czech Republic  小约翰施特劳斯 (1825-1899) Austria  勃拉姆斯 (1833-1897) Germany  鲍罗丁 (1833-1887) Russia  穆索尔斯基 (1839-1881) Russia  里姆斯基-柯萨可夫 (1844-1908) Russia  柴可夫斯基 (1840-1893) Russia  格里格 (1843-1907) Norway  埃尔加 (1857-1934) England  普契尼 (1858-1924) Italy  马勒 (1860-1911) Germany  德彪西 (1862-1918) France  理查施特劳斯 (1864-1949) Germany  西贝柳斯 (1865-1957) Finland  拉赫马尼诺夫 (1873-1943) Russia  拉威尔 (1875-1937) France  斯特拉文斯基 (1882-1971) Russia/France  普罗柯菲耶夫 (1891-1953) Russia  格什温 (1897-1937) USA  柯普兰 (1900-1990) USA  肖斯塔柯维奇 (1906-1975) Russia  斯托克豪森 (1928) Germany

序言20世纪音乐的变化及其原因初探第一部分1945年以前第一讲表现主义音乐(上)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奥地利简况勋伯格作品选介:《月迷彼埃罗》《华沙幸存者》第二讲表现主义音乐(下)贝尔格作品选介:《沃采克》《小提琴协奏曲》威伯恩作品选介:《五首管弦乐小品》《交响曲》第三讲新古典主义音乐(上)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斯特拉文斯基作品选介:《春之祭》《浦契涅拉》《诗篇交响曲》第三节德国简况兴德米特作品选介:交响曲《画家马蒂斯》《小室内乐》韦尔作品选介:《三分钱歌剧》第四讲新古典主义音乐(下)第四节意大利第五节法国简况奥涅格作品选介:《太平洋231号》《第三交响曲“祭礼”》《火刑堆上的贞德》米约作品选介:《屋顶上的牛》《世界的创造》普朗克作品选介:《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第五讲民族主义音乐(上)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匈牙利简况巴托克作品选介:《十五首匈牙利农民歌曲》《神奇的满大人》《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三节英国简况沃安?威廉斯作品选介:《伦敦交响曲》霍尔斯特作品选介:《行星》第六讲民族主义音乐(下)第四节美国简况艾夫斯作品选介:《新英格兰的三个地方》《第四交响曲》科普兰作品选介:《阿帕拉契亚山区的春天》《林肯肖像》格什文作品选介:《蓝色狂想曲》《波吉与贝丝》第五节西班牙简况法雅作品选介:《三角帽》第七讲其他之一:布里顿与蒂皮特第一节布里顿作品选介:《彼得?格兰姆斯》第二节蒂皮特作品选介:《我们时代的孩子》第八讲其他之二:普罗科菲耶夫与肖斯塔科维奇第一节苏联简况第二节普罗科菲耶夫作品选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三节肖斯塔科维奇作品选介:《第七交响曲》《第十交响曲》第九讲其他之三:微分音音乐与噪音音乐第一节微分音音乐作品选介:《母亲》第二节噪音音乐作品选介:《电离》第二部分1945年以后第十讲序列音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梅西安作品选介:《图朗加利拉交响曲》《异国鸟》第三节布列兹作品选介:《没有主人的锤子》第十一讲偶然音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凯奇作品选介:《奏呜曲与问奏曲》《第四变奏曲》《方塔娜混合曲》第十二讲电子音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斯托克豪森作品选介:《青年之歌》《金粉》第十三讲新音色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希纳基斯、潘德雷茨基、利盖蒂、贝里奥、克拉姆希纳基斯潘德雷茨基作品选介:《广岛受难者的哀歌》利盖蒂作品选介:《大气层》贝里奥作品选介:《交响曲》克拉姆作品选介:《远古童声》第十四讲其他:亨策与诺诺第一节亨策作品选介:《第四交响曲》第二节诺诺作品选介:《被打断的歌》第十五讲70年代以后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简约派概况格拉斯作品选介:《五度的音乐》第三节新浪漫主义第四节第三潮流第五节拼贴第十六讲结束语:回顾与展望主要参考书目20世纪西方音乐名词解释人名索引

人类已经迈入一个新的世纪。回顾过去百年来的西方音乐,在整个西方历史发展中,它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得失如何?这些问题也许几十年后回过头来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即便是现在,我们也能从回顾中提出一些问题来加以探讨,以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借鉴西方现代音乐。  (一)  1909年在20世纪音乐史中或许是很重要的一年。那年8月,勋伯格完成了他第一首无调性作品《钢琴曲三首》(11)。无调性音乐语言显得夸张、怪诞,是与世纪初流行于德奥的表现主义流派相联系的。表现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用极端主观的方式,把内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新音乐的实验非但没有降温,反而愈演愈烈。不仅流派繁多、风格各异,参与人数亦大为增加。1945年以前,进行音乐实验的只是少数作曲家;1945年以后,继续按照传统风格写作的作曲家成为少数,出现了一大批以进行各种音乐实验闻名于世的作曲家,如梅西安、布列兹、施托克豪森、凯奇、卢托斯拉夫斯基、潘德雷茨基、诺诺、亨策、利盖蒂、吉纳斯特拉、贝里奥、克拉姆等。他们离开19世纪浪漫主义传统已经很远,却代表了西方音乐发展的主流。在这纷繁杂多的现象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战后的新音乐主要集中(不是惟有)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序  (三)  对于"新音乐"的各种看法,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新音乐最终是会被接受的,只是时间而已。就像西方历史上中世纪的"新艺术"(Arsnova)、文艺复兴时期的"新音乐"(NuoveMusiche)、古典主义早期的"华丽风格"(goutgalant)一样,一开始,也不被普遍接受,但逐渐地,它们就站住脚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从一个音乐时代转向另一个时代,总是伴随著进步人士的主张和保守阵营的反对意见。"当蒙特威尔第从文艺复兴时期风格逐渐向早期巴洛克风格发展时,当时的评论家对于他使用没有预备的不协和音,就发出警告,认为这是一种"最危险的革  (四)  70年代以来,严格地说,60年代末以来,作曲家们很少再固守什么教条,忠实于某一特定流派,达姆施塔特(暑期班)独领风骚的时代过去了。不少作曲家继续运用以往的音乐语言写作,各种流派和风格仍然存在。与此同时,出现了新的动向,即一定程度的所谓"回归"现象,传统又受到重视。例如,50年代时,威伯恩是那么受人推崇,而同属新维也纳乐派的贝尔格却因为他的作品更多的结合了19世纪浪漫主义传统而显得"陈旧",如今,当传统再次受到重视的时候,贝尔格又变得"新鲜"起来;美国作曲家巴伯,曾被认为是一位守旧的浪漫派,如今,也被当作"先知"受到重新评价。回归,既是对传统的肯

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论文集百度云

%C4%EA%BA%F3%B5%C4%CE%D2%CA%C7%D2%F4%C0%D6%BC%D2&sr=&z=&cl=3&f=8&wd=20%C4%EA%BA%F3%B5%C4%D2%F4%C0%D6%BC%D2&ct=0

•古希腊弦乐与管弦的代表:里拉和拉夫洛斯。神崇拜联系: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  里拉琴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变化样式,其中作重要的是基萨拉琴。  •古希腊时期的音阶排列方式是四音列  •中世纪基督教的礼仪活动分:日课、弥撒 两大类。  •纽姆谱在11世纪规多创立有线记谱法,即四线谱。  记谱法的演进:24个希腊文字母——纽姆谱——有线记谱——五线谱  13世纪德国的佛兰科在《定量歌曲艺术》中提出定量记谱法。  •早期复调的音乐类型:奥尔加农—第斯康特,华丽奥尔加农,迪斯康特,  孔杜克图斯—经文歌(简单歌曲)  •古艺术乐派两位代表人物:莱奥南二声部奥尔加农《哈利路亚免除我罪的羔羊》  佩罗坦四声部奥尔加农  •13世纪复调发展的后果:一是多声部音乐终止式的形成。二是记谱法的发展。  •新艺术的含义及特征。  含义:一般指14世纪的浮雕音乐,与意指13世纪的复调音乐的“古艺术”是相对而言的。特征:是这一世纪大量的音乐创作与礼拜活动分离,音乐创作空前世俗化,作曲家把宗教  复调技巧与世俗音乐语汇相结合,探索音乐形式创造的各种新的可能,这导致了作曲  技巧和音乐形式的一系列变化。  •新艺术的代表人物:(法)马肖 和(意)兰迪尼。  •音乐的中世纪时期:中外音乐史学家大多从文化史角度将公元5世纪至公元14、15世纪  之交定为“中世纪”  •罗马乐派:帕莱斯特利那《马切尔洛斯教皇弥撒曲》。  威尼斯乐派:G加布里艾利(现代配器法之父)。  弗兰德乐派:拉絮斯《回声》是中世纪以来复调音乐的集大成者。  •第一部调性和声语言完全成熟的音乐作品由(意)科雷利创作,(法)拉莫首次作出解释。代表作是《和声学》  •歌剧的最直接来源是15世纪末的幕间剧  •最早的歌剧是由佩里作曲的《达芙妮》。特征:以本希腊神话为基础  第一部音乐完整保留下来的歌剧是佩里作曲,利努契尼做脚本的《尤丽狄茜》  •中世纪音乐风格:宗教音乐,世俗音乐,宗教加世俗音乐  •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蒙特维尔第的《奥菲欧》  •第一部清唱剧是(罗马)卡瓦里埃利的《关于灵魂与肉体的戏剧》 于1600年2月上演。是罗马歌剧奠定了基础,被史学界称为清唱剧,具有歌剧的雏形,内容涉及宗教道德方面。  •第一个歌剧院:1637年 圣卡西亚诺剧院。  •“文艺复兴”是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  •勃艮第时期音乐成就:确立了大型宗教音乐体裁——弥撒曲。  •拉絮斯《回声》是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 牧歌  •两类古钢琴:拨弦古钢琴、击弦古钢琴。两种古钢琴:羽管键琴、楔槌键琴。  法国键盘代表人物是:库普兰  •文艺复兴时期有两个新的调式被广泛使用,后来直接影响到大小调的产生  分别是:爱奥利亚调式 和 意奥尼业调式。  •早期复调音乐的类型:奥尔加农、华丽奥尔加农、节奏模式、第斯康特。  •大小调:大小调的调性体系的发展过程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在巴罗克时期趋于成熟。  •巴罗克时期的协奏曲有三大类: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乐队协奏曲。  代表人物:作曲家(意)维瓦尔第。代表作:《四季》  •亨德尔:器乐作品《水上音乐》 《皇家焰火音乐》  清唱剧作品《弥赛亚》 《以色列人在埃及》  •格鲁克歌剧的改革:原则:音乐服从于诗的需要  •维也纳新古典乐派代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莫扎特:意大利正歌剧《克里特五伊多美纽》《狄托的仁慈》  喜歌剧:《开罗的鹅》《受骗的丈夫》《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  德奥歌唱剧:《巴斯蒂安和巴斯蒂安娜》《后宫诱逃》《魔笛》  •曼海姆乐派:作品轻捷明快,主调音乐风格已完全确立,高音声部的线条十分突出,  乐队织体清晰透明。  •19世纪民族和浪漫主义的共同点:对自己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化发生强烈的兴趣。  •韦伯的《魔弹射手》标志着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成为欧洲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  • 《翁迪妮》又译《水妖》,霍夫曼的这部歌剧预示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萌芽。  •舒伯特“艺术歌曲之王”,以声乐作品最为著名,《魔王》《野玫瑰》《鳟鱼》《小夜曲》  《摇篮曲》《圣母颂》。  •肖邦:“钢琴诗人”  音乐特点:既刚强、豪迈,又有细腻、柔美的是一般的意境,在19世纪浪漫主义最繁荣  时期的钢琴音乐中是独树一帜的  • “固定乐思”:柏辽兹 “无词歌”:门德尔松  “钢琴诗人”:肖邦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交响诗”: 李斯特 “圆舞曲之父”:老施特劳斯  “乐剧”: 瓦格纳 “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  “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  •威尔第:第一部歌剧《奥贝托》 ,最后一部《感恩赞》 。《纳布科》使他重新振作  另外还有《游吟诗人》《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  *主要领域是歌剧,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  《终身的黄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汤豪瑟》《黎恩济》  《纽约堡的名歌手》《波西法尔》等。 另外有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  •罗西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  •格林卡:贡献:他将俄罗斯的专业音乐赶上欧洲音乐强国的水准,为俄罗斯艺术音乐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从而确立了俄罗斯音乐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  作品:第一部歌剧《伊凡•苏萨宁》 第二部《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创作特点:第一部歌剧《伊~》奠定了民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的类型。  第二部《鲁~》确立了俄罗斯民间神话歌剧的样式。  •五人强力集团:巴拉基列夫、居伊、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庄严序曲)  三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特征:一个是深刻的抒情性,另一个是强烈的戏剧性  •斯美塔那:交响诗《伏尔塔瓦》  •德奥夏克:《斯拉夫舞曲》《自新世界》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被誉为挪威的“第二国歌”  •西贝柳斯:《芬兰颂》  •印象派音乐及其代表人物:圣一桑斯《动物狂欢节》 副列《安魂曲》  德彪西《月光》 拉威尔《包列罗》  •意大利歌剧:马斯卡尼《乡村骑士》 列昂卡沃罗《丑角》  •普契尼:《艺术家的生涯》 《托斯卡》 《蝴蝶夫人》 《图兰朵》  •表现主义音乐: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新维也纳乐派)  勋伯格:十二音体系和《和声学》  •新古典主义音乐:斯特拉文斯基  •20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匈)巴托克(波)席曼诺夫斯基(捷)亚那切克(美)科普兰格什温  •巴托克:20世纪最成功的民族主义作曲家。他不仅为匈牙利音乐打开了新的局面,  也是20世纪站在现代音乐前列的少数几位追重要的革新者之一。  •序列音乐:梅西昂 •偶然音乐:凯奇  •巴赫:(1)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大多数是路德派宗教音乐。两部受难乐。  (2)器乐方面,《平均律钢琴曲》(被后人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  《法国组曲》 《英国组曲》 乐队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  格里高利圣咏  定义:公元六世纪产生于罗马教会,形成于8,9世纪,以教皇格里高利命名的基督教礼拜仪式音乐,被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又被称为“素歌”。  基本特征:(1)无伴奏纯人声(男)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2)唱词用拉丁文。(3)唱词内容主要来自圣经和诗篇(4)节奏按语言的格律划分,无明显节拍特征。(5)音乐风格古朴肃穆,音调平稳,以极进和三度跳进为主(6)音域较窄(7)旋律吸取古代东方,古希腊和当时民间旋律的特点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上。(8)格里高利圣咏可分为宣叙性和旋律性两种,后者与包括音节式,纽姆式和花唱式三种形式,歌唱方式有独唱,齐唱,交替演唱和应答演唱。  意义:它不仅是基督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些单声部的圣咏中,逐渐孕育和发展出复调音乐的传统,汇编的大量音乐歌曲为后世作曲家提供了很多创作素材,在西方音乐历史上,格里高利圣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德国“众赞歌“的意义  定位:16世纪经德国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改革后的新教赞美诗。  代表作:《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  特征:1、把拉丁语改为德语  2、把散文式的歌词改为有韵律的诗歌。  3、旋律方面借用了许多民间曲调。  4、织体方面把复调体改为了和声体。  5、把唱诗班唱改为了会众同唱赞美诗。  通奏低音  定义:是一种不同于文艺复兴复调织体的主调和声织体,作曲家在创作时只写高音声部旋律和低音,这个独立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故称“通奏低音”,作曲家在低音旁用数字标出该音在和旋中的位置,演奏者根据标识即兴的把和声填上去,一般低音用大提琴,低音提琴或大管等乐器演奏,而键盘乐器琉特琴则填充和声,由于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装饰不同。处理也不同。  意义:通奏低音流行了一百余年之久,因此,巴洛克时期也被称为通奏低音时代,通奏低音是巴洛克的标志性特征,它的产生导致了和声学的诞生。和声体系的形成,又促使大小调体系的产生。从而结束了教会调式时代。  一、古希腊历史阶段音乐特点  织体方面:属于单音乐,以和声为主,乐器种类虽然较多,但主要用于伴奏,附属于和声。  表演形式方面,把诗歌乐舞结合起来,集作诗,作曲,歌唱和伴奏于一身。  与宗教密切相关,基督教的诞生对西方音乐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乐理与音乐美学达到相当高度。 古希腊的悲喜剧是后世西方戏剧发展的团体。  二、古希腊音乐和古罗马音乐的不同?  罗马人擅长征战,打仗,崇尚武力,权威,纪律,其文化特征缺乏古希腊文化那种充满艺术情调的高雅品格音乐在罗马的风行与罗马历代的许多君王热衷于此有关。  罗马音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朝向实用化,典仪化方面发展,集体性的军乐以及仪式,游行音乐非常普及。 除了社会音乐活动外,家庭音乐也一时蔚然成风。  与古希腊音乐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音乐的职业化。  古罗马音乐在其精神的健康方面已无法同古希腊相比。  三、中世纪音乐的特点  1、整个中世纪以格里高利圣咏为音乐活动的中心  2、格里高利圣咏是单声部音乐发展的最高峰。  3、由单音音乐发展到复调音乐,复调音乐最后向世俗化发展。  4、音乐是宗教文化和生活的组成部分,教会统治并创造了各类艺术的精华,现代音乐的  调式,和声,乐理,记谱和音乐学院的建立都与教会有关。  5、中世纪后期,教会音乐与世俗音乐并存,相互对立又相互交融。  6、以声乐为主,器乐附属于声乐。  四、文艺复兴时期特征综述  1、题材上表现为肯定人生,赞美大自然等和中世纪不同的内容。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使宗教与世俗音乐的分野开始模糊,宗教音乐更加复杂和完善,  向世俗化发展。  3、文艺复兴时期,声乐复调音乐进入黄金时代,在帕莱斯特利那和拉絮斯等人的推动下,  纯声乐艺术达到高峰。  4、出现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器乐题材。  5、世俗音乐得到发展,有牧歌等许多新题材的出现。  五、“两种常规”  是蒙特维尔第的思想,在1605年第五册《牧歌集》中谈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称为“第一常规”,而他自己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为“第二常规”,他强调作曲家在运用“第一常规”时“和声(复调音乐)是歌词的主人”,即形式第一,内容第二,“第二常规”则相反,“歌词应成为和声的主人”即内容第一,形式第二。  “第一常规”,“第二常规”的意思  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传统,即“第一常规”,形式第一,内容第二。蒙特威尔第自己的新的作曲手法为“第二常规”内容第一,形式第二。  六、歌剧的起源  1、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  2、中世纪时期的宗教剧,神秘剧。奇迹剧,田园剧为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预示着歌剧的诞生。  4、歌剧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纪末的幕间剧。  5、歌剧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撒。  七、康塔塔与清唱剧,及其区别  清唱剧:又称“神剧”,是一种大型的声乐套曲,内容赋予戏剧性,史诗性,也包括合唱,重唱,咏叹调,序曲等,只唱不演,以《圣经》为主要内容。  康塔塔:包括宣叙调,咏叹调,序曲等,规格小,内容简单,重抒情。  康塔塔和清唱剧的区别:  联系:1、都是巴洛克时期与歌剧同时产生的大型声乐套曲。  2、以声乐为主,主要有合唱,独唱,重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3、无化妆,布景,动作,道具,舞美等。  4、同属主调音乐范畴。  区别:康塔塔规模较小,偏重于抒情,题材可以是宗教的,也可以是世俗的,清唱剧又名神  剧,规模较大,偏重于史诗性,题材一定是宗教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中世纪的奇迹  剧,17世纪中期以后,受难乐发展出属于清唱剧式的新类型。  八、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  1、 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大众。  2、 音乐创作主要采用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和声与旋律的对应,建立起了“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3、 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的原则,主题鲜明,乐剧简洁,音乐优美,简单均衡。  4、 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洛克时期单一的主题摸进发展。  5、 “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所代替,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确。  6、 追求可观的美,拓展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  7、 音乐重心移到新的器乐题材—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  九、格鲁克歌剧改革  1、 格鲁克在音乐历史上的地位是以他对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而确立的  2、 要求音乐服从于诗歌,是格鲁克歌剧创作的原则  3、 格鲁克的歌剧以简洁质朴,自然而令人感动  4、 格鲁克是用乐队伴奏的宣叙调,代替过去歌剧常用的“清宣叙调”  5、 格鲁克的乐队吸取了18世纪管弦乐曲已取得的成果,以乐队各声部明确的记谱代替了数字低音手法。  十、奏鸣曲与奏鸣曲式的区别  “奏鸣曲”是指18世纪逐渐形成的“奏鸣曲”题材,有不同数目的乐章组成。乐章在调性,  情感,速度上形成对比,几个乐章作为一个整体,彼此存在内在联系关系。  “奏鸣曲式”是指“奏鸣曲”题材内部所采用的结构曲式,当第一乐章采用时,常被称为“奏  鸣曲式快板”,其他乐章也常使用奏鸣曲式和其他曲式。  十一、贝多芬(德国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 歌剧《福德里奥》  奏鸣曲:第十四奏鸣曲《月光》 协奏曲: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奏。室内乐:16部弦乐四重奏 声乐作品: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至远方的爱人》  艺术成就:动机:将高度浓缩的音乐动机进行扩展,又保持全面的严谨统一,扩充了展开部,使它成为烘托作品内在矛盾,动机性张扬和戏剧性冲突的重心。从《第三交响乐》开始,将谐谑曲引入交响曲的第三乐章,《第九交响乐》。  在钢琴奏鸣曲方面: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奏鸣曲结构上作出重大贡献。  创作风格:音乐表现方面;时代的精神实质,作品展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他的规律继承了海顿式动机展开的手法,吸收了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了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  以切分和休止造成的动力性,和声的不协和与调式的不稳定。  十二、那不勒斯歌剧的特征(也是正歌剧的特征)  朝正歌剧方向发展:是发展的最后一个城市,在18世纪被定型为“正歌剧”  代表人物及作品:斯卡拉蒂《泰奥多拉》  特点:(1)内容上:多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内容严肃,与喜剧相对。  (2)在结构形式上:由原先的五幕歌剧变为紧凑的三幕结构,常在幕与幕之间穿插  喜剧,性的幕间剧,由具个性的序曲开场,宣叙调和反始咏叹调交替进行,极少使  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  (3)两种不同的宣叙调,一是干念式宣叙调,用于较长的对白或独白,独唱声部只  用通奏低音来伴奏,二是带伴奏的宣叙调,他善于表达复杂情感,同时也在戏剧性  的紧张场景中使用,独唱由乐队伴奏,  (4)反始咏叹调:这种咏叹调是ABA三段体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现的A段写  出,而只在B段的结尾处标记ala eapo意为从头反复,故作“反始”之意,并在结  尾处标记fine  十三、A斯卡拉蒂对歌剧的贡献  1、 共写了115部歌剧,是现代歌剧的缔造者,  2、 代表作《格里塞尔达》《皮罗和黛眉特廖》《十人团的垮台》最著名  3、 艺术成就:(1)是那不勒斯乐派的创始人(2)首创了反始咏叹调,干念式宣叙调和带伴奏的宣叙调(3)确立了“快—慢—快”的那不勒斯歌剧序曲三段形式,成为交响曲先声(4)创用了巴洛克晚期典型的管弦乐编制:弦乐四声部加上双簧管,大管,小号,圆号等

2022考研中西方音乐史通识精讲链接:-iKg 提取码:yaks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2021中西方音乐史链接:   提取码: pnfd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论文集和著作

1、马勒1860年、7月7日,生于波希米亚卡里施特。1866年、开始学习钢琴,教师维克洛林、布劳施。1969年、受益于钢琴师布洛罗什。1870年、在伊格拉夫举行第一次公开演奏会。1874年、13岁的弟弟恩斯特去世。1875年、9月20日进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声、作曲。开始创作歌剧《恩斯特·冯·斯瓦本公爵》1876年、在钢琴和作曲课中获奖,在伊格拉夫和维也纳举行钢琴五重奏和小提琴奏鸣曲。1877年、再获钢琴课奖,在伊格拉夫通过中学结业考试。1878年、帮助布鲁克纳将其《第三交响曲》改编成《钢琴二重奏》,开始创作《悲叹之歌》。1880年、第一次受聘担任哈尔夏季剧院的指挥。1881年、在菜巴赫担任指挥。1882年、在奥尔姆茨担任指挥。1884年、在卡赛尔担任指挥,完成《旅行者之歌》1885年、在布拉格担任指挥,完成《青春之歌》第一卷。1886年、在莱比锡担任尼基什的助理指挥,在此期间,应韦伯后人之请,根据《三个平托》的片断编写一部歌剧。1888年、在布达佩斯皇家歌剧院担任指挥三年,创作《第一交响曲》。11月20日,《第一交响曲》在布达佩斯公演,亲任指挥,开始为《少年魔角》谱曲。1889年、1月,在布达佩斯指挥《莱茵的黄金》和《女武神》的演出。1891年、在汉堡歌剧院担任首席指挥。1892年、率汉堡歌剧院去伦敦演出瓦格纳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以及贝多芬的《菲岱里奥》,完成《青春之歌》第二、三卷。1894年 开始创作《第二(复活)交响曲》,其间彪罗去世。【1895年、3月4日,《第二交响曲》在柏林公演,理查·施特劳斯任指挥。1897年、皈依天主教,5月起,在维也纳皇家歌剧院任指挥,至l907年止。完成《第三交响曲》。1898年、完成《悲叹之歌》。1900年、开始创作《第四交响曲》。1901年、6月,《第三交响曲》在克雷费尔德公演。11月25日,《第四交响曲》在慕尼黑公演,均亲任指挥。1902年、3月10日,与阿尔玛·申德勒结婚,创作《第五交响曲》、《亡儿之歌》。1904年、11月18日,《第五交响曲》在科隆公演,亲任指挥。开始创作《第六交响曲》。1905年、《亡儿之歌》和《吕克特的五首歌》在维也纳公演,亲任指挥,创作《第七交响曲》。1906年、5月27日,《第六交响曲》在埃森公演,亲任指挥。1907年、创作《第八(千人)交响曲》,7月5日,大女儿玛丽亚·安娜去世。几天之后,发生一次心力衰竭,年底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担任指挥。1908年、1月 1日,在大教会指挥上演《特里斯坦》,年底出任纽约爱乐乐团指挥。9月19日,《第七交响曲》在布拉格公演,亲任指挥,完成《大地之歌》。1909年、完成《第九交响曲》,开始起草《第十交响曲》。1910年、9月12日,《第八交响曲》在慕尼黑公演,亲任指挥。1911年、5月18日,在维也纳去世。11月20日,遗作《大地之歌》在慕尼黑公演,布鲁诺·瓦尔特任指挥。1912年、6月29日,《第九交响曲》在维也纳首演,瓦尔特担任指挥。2、德彪西法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73年入巴黎音乐院,在十余年的学习中一直是才华出众的学生,并以大合唱《浪子》获罗马奖。后与以马拉美为首的诗人与画家的小团体很接近,以他们的诗歌为歌词写作了不少声乐曲,并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还根据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他摆脱瓦格纳歌剧的影响,创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手法。钢琴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版画》、《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则是印象主义的精品。管弦乐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中都有不少生动的篇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3、勋伯格勋伯格的主要作品有:交响诗《光明之夜》、《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室内交响曲》、歌剧《期望》以及为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而写的《一个华沙的幸存者》。此外还有几首弦乐四重奏和许多钢琴、声乐作品等。 勋伯格除写有大量音乐作品外,还有许多音乐理论著作,其中有《和声学教程》、《和声的结构与功能》和《风格与思想》等等。1951年7月13日,勋伯格在美国的洛杉矶逝世,终年七十六岁。 4、巴托克巴托克,贝拉 (Bartok Bela,1881-1945),现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生于匈牙利的纳吉圣米克洛斯,自幼学习音乐,十岁登台演奏自作钢琴曲。1903年毕业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1907年任该院钢琴教授。 1905年开始从事匈牙利民歌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并将研究范围扩大到东欧各国、北非和土耳其,收集民歌达三万首以上。并对民歌的结构来源作了科学的分析,写了三部论著和数篇文章。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形成了以民间特点为主,充满节奏活力与丰富想象的独特风格。 主要作品有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舞剧《奇异的满大人》,乐队曲《舞蹈组曲》、《弦乐打击乐与钢片琴的音乐》、《乐队协奏曲》,三部钢琴协奏曲,六部弦乐四重奏以及许多乐曲、钢琴曲。其生活与创作道路坎坷不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由于法西斯迫害,于1940年流亡美国,生活凄苦,精神孤独,终因白血病客死他乡。

微分音乐、噪音音乐、(哈巴,瓦雷兹)新古典主义(斯特拉文斯基、欣德米特、萨蒂)、民族主义(巴托克、艾尔家、布里顿、)、表现主义(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这些是20世纪的音乐流派和代表作曲家。作品可以参见百度百科。(输音乐家名字进去)ps:相对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20世纪的音乐没法听,我是会有生理反应,太多不和谐音程了。

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史论文

西方音乐发展史及其代表人物- -  --------流行音乐-------:  爵士乐  一、爵士乐的起源 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阶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它以布鲁斯和拉格泰姆为源头,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自从1917年第一张爵士唱片诞生以来,它便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爵士乐 、30 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的比博普爵士、40 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硬博普、60 年代的自由爵士、70 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而后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放克 一张张不同风格的爵士唱片汇成了一部爵士乐发展史。  1、爵士乐的来源 --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布鲁斯(Blues)  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  拉格泰姆(Ragtime)  拉格泰姆是美国流行音乐中第一次出现真正有全国影响的音乐形式。它最初  是一种钢琴音乐,盛行于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 爵士乐的发源地  新奥尔良(New Orleans)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南部城市新奥尔良  二 、早期爵士乐(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中期)  1、新奥尔良爵士乐  一般认为,新奥尔良爵士乐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但是历史上的第一张爵士  唱片问世于1917年,是由"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在新奥尔良录制的  2、芝加哥爵士乐  三、摇摆乐  20世纪30年代,一种由大乐队(Big Band)演奏的带有黑人风格,并极具舞蹈性的爵士乐--摇摆乐(Swing,例7)开始在纽约发展起来  四、 比博普  比博普的旋律很不连贯,有时却又连续不断地往外迸射;节奏是支离破碎的;拍子是含蓄的;和声变化频繁,而且十分复杂(例8)。推动这种风格的爵士音乐家主要是查理·帕克和迪齐·吉列期匹  五、冷爵士和硬博普  1、冷爵士(Cool Jazz)  20世纪40年代末,作为对比博普的反应,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柔美的、更温  馨、更舒缓放松的爵士乐风格,这就是所谓的"冷爵士"  2、硬博普(Hard Bop)  硬博普于50年代末在纽约黑人乐师中兴起,以同冷爵士相对抗。他们不  满于冷爵士那种深受古典音乐影响的风格,力图复兴比博普  六、自由爵士  20世纪60年代,爵士乐创作飞速发展,创作者想尽一切办法来进行创新。他们打破了一切传统的创作规律  七、现代爵士乐  从爵士乐经历的大半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中,不管是音乐家还是听众,在艺术趣味和知识水准上都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单纯的爵士乐已经难以满足他们的口味了,因此,他们开始将爵士乐进行新的组合,以致出现了一种爵士乐杂交文化  摇滚爵士(Jazz-Rock)  拉丁爵士(Latin Jazz)  波萨诺瓦(Bossa Nova)  融合爵士(Fusion Jazz)  酸爵士(Acid Jazz)  乡村音乐  一、乡村音乐的诞生  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它来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民间音乐  二、西部摇摆  来自德克萨斯的鲍勃·韦尔斯(Bob Wills)在乡村音乐中融入了大量的西部牛仔歌曲(一种来自乡间的浪漫情歌)和摇摆乐的成分,创造了一种类似"大乐队"阵容的西部摇摆(Westen Swing)风格。  三、 蓝草音乐  20世纪40年代,在肯塔基州的山区还出现了乡村音乐的另一个分支,叫蓝草音乐(Bluegrass Music)  四 、纳什维尔之声  20世纪50年代,纳什维尔成了乡村音乐的集中营,著名的乡村音乐家大部分都来自这里。因此?quot;纳什维尔之声"(Nashville Sound)也成了乡村音乐的代名词  五、乡村音乐的叛逆时代  到了70年代,乡村音乐已经显得老态龙钟了,因此一场"叛逆运动"改变了乡村音乐的传统模式  六 、乡村歌手  约翰·丹佛(John Denver)  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  乔治·斯雀特(George strait)  文斯·基尔(Vince Gill)  加思·布鲁克斯(Garth Brooks)  仙妮亚·唐恩(Shania Twain)  摇滚乐  一 、摇滚乐的产生  1、背景  2、摇滚乐的出现  3、摇滚乐的来源  节奏布鲁斯(Rhythm&Blues)  叮砰巷歌曲(Tin Pan Alley)  乡村音乐  二、早期摇滚乐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摇滚乐从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幼儿迅速的成长起来,在这期间,摇滚乐舞台显现出了一片繁荣盛景。首先是两位先行者为摇滚乐的概念作出了更加完整的定位,接着又在众位摇滚明星的拥护下使其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风格倾向。  1、比尔·哈利(Bill Haley ,1925 ~1981)  2、埃尔维斯·普莱斯利(Elvis Presley,1935~1977)  3、三种风格倾向  主流摇滚(Main Stream Rock)  温和摇滚(Soft Rock)  山区摇滚(Rockabilly)  4、冲浪音乐(Surfing Music)  三、"披头士"与英国摇滚乐  1、"披头士"的发展历程  就像50年代的摇滚乐以普莱斯利为代表一样,60年代推动和支配摇滚乐坛的  主要代表是"披头士"。不仅如此,"披头士"也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摇  滚乐队  2."披头士"的创作手法  3、"滚石"和其他乐队  四、民谣摇滚  1、 背景  2、 鲍勃·迪伦(Bob Dylan)  3、 其他民谣摇滚  五、迷幻摇滚  1、"旧金山声音"  2、旧金山乐队  3、旧金山以外地区  吉姆·莫里森(Jim Morrison)和"门"(the Doors)乐队  吉米·享德里克斯(Jimi Hendrix)  六、艺术摇滚  艺术摇滚(Art Rock)于60年代末兴起于英国。其特征为:结构庞大,和声语言较为复杂,常借用古典音乐中的主题作为素材,并注重音乐的逻辑性和音乐素材的简炼、统一   "平克·弗洛依德"(Pink Floyd)  七、温和摇滚和乡村摇滚  1、温和摇滚(Soft Rock)  2、乡村摇滚(Country Rock)  "老鹰"(The Eagles)乐队  八、重金属  1、 重金属(Heavy Metal)  "莱德·泽普林"(Led Zeppelin)乐队  "黑色安息日"(Black Sabbath)乐队  "枪炮与玫瑰"(Guns N' Roses)乐队  "范·海伦"(Van Halen)乐队  "邦·乔维"(Bon Jovi)乐队  "戴夫·莱帕德"(Def Leppard)乐队  "AC/DC"乐队  "金属"(Metallica)乐队  2、华丽摇滚(glitter rock或glam rock)  与重金属有关的还有硬摇滚的另一个分支"华丽摇滚"。它的特点主要不是在音乐上,而是在演员的化装、服饰和舞台上的戏剧行为。这方面的领头人是戴维·鲍伊(David Bowie)。他经常被人比作"变色龙"  九、朋克运动  1、朋克(Punk)  朋克运动的兴起和影响主要在英国,它与西方,特别是英国社会日益蓑落有  着直接的联系  2、新浪潮(New Wave)  3、垃圾乐(Grunge,又译"格伦吉" )  垃圾乐,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西雅图,也称"西雅图之声"(Seattle  Sound)  "涅盘"(Nirvana)乐队  十、另类摇滚    在这里,我们所要介绍的另类摇滚(Alternative Rock)主要是指从1983至1984年,新浪潮音乐开始逐渐衰退后出现的各种后朋克摇滚,这种潮流一直持续到1995年,直到另类摇滚成为摇滚乐的主流。  1、 美国另类摇滚  2、英国另类摇滚  3、其他另类摇滚  90年代以后,女性摇滚歌手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像辛妮·欧康娜、比约克、"酸草莓"乐队等一些非英美国家的歌手及乐队也在欧美乐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索尔音乐  一、概 述  什么是索尔(Soul,又译"灵魂乐")音乐?一些著名的索尔音乐家是这样认识的  二、福音歌  19世纪末,伴随着五旬节派教会(基督教派别之一,主要由社会低层人士组成)的兴起,福音歌(Gospel)也随之诞生了。它与拉格泰姆、爵士乐差不多同时出现,不同的是它来自黑人教堂礼拜仪式,是礼拜仪式的组成部分,但也通过音乐会、广播和唱片等途径传播。    三、索尔歌手  1948年起,在大西洋唱片公司(Atlantic)的推动下,逐渐出现了很多索尔歌曲和歌手,到60年代末,索尔已成为流行音乐中的一个重要品种  阿撒·富兰克林(Aretha Franklin)  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  四、摩城音乐  五、其他索尔音乐  70年代,索尔音乐继续得到发展,它像70年代整个流行音乐一样,也呈现出了复杂多样的局面。除了前面已提到的歌手、团体以及后面将会提到的迈尔克·杰克逊之外,还?quot;斯莱和斯通一家"的"迷幻索尔";"大地、风和火"继续摩城风格但变得更复杂些的索尔音乐以及英国逐渐兴起的"蓝眼睛索尔"(Blue-Eyed soul)。    世界音乐  世界音乐(World music)有时又称民族流行音乐(Ethno pop)。广义的世界音乐可以泛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音乐。但是在这里我们所要介绍的世界音乐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以美国流行音乐为主体的,同时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元素的一种新音乐形式。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流行音乐占据了整个世界。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索尔音乐和其他更多的形式充斥全球的每个角落,对各国流行乐坛带来巨大的冲击。其实,所有的这?quot;美国"形式,实际上都是非洲血统的基因转移,是贩奴时代流传到北美的节拍。当这些节奏稍略加工以后以新的形式回到他们的故乡时,又影响了曾经孕育他们的文化并诞生了令人兴奋的混血品种--世界音乐。80年代世界音乐对西方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有趣的是这种影响却是一种循环关系:非洲的黑人文化作为流行音乐的源泉使其迅速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当这种美国形式的流行音乐回到非洲时又促使了世界音乐的诞生。80年代,当世界音乐的影响逐渐扩大,世界各地(特别是亚非地区)的音乐家便通过各种先进手段充分体现了更加前卫的当代意识,从而又返回来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世界音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一种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甚至传统音乐相结晶的混合体。  一、雷盖音乐  1、概述  雷盖音乐(Reggae,港台地区又译"雷鬼音乐"),60年代中期起源于牙买加,速度中等,强调反拍的重音是它的明显特征。    2、鲍勃·马利(Bob Marley,1945-1981)  3、其他雷盖乐队  70年代后期,当雷盖音乐在欧美找到了广阔的市场后,众多音乐家开始纷纷效仿。其中以英国的"UB40"乐队和"警?quot;乐队最为知名。    二、拉丁音乐  本节所谓的拉丁音乐(Latin music)指的是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的格兰德河到最南端的合恩角之间的拉丁美洲地区的流行音乐。  拉丁美洲是一个多民族的组合,因此拉丁音乐是以多种音乐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化的混合型音乐。无论是欧洲的白人音乐、非洲的黑人音乐还是美洲的印第安音乐,甚至是东方的亚洲音乐,都对拉丁音乐作出过不同的贡献。它们经过长期的沉淀,在以欧洲文化为主体的基础上,同时又大量的吸取了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的各种因素,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姿多彩的、充满活力的、充满动感的拉丁文化。那么,在拉丁美洲的众喙�抑校�园臀骱凸虐臀�椎睦�∫衾郑��亲咴谑澜缌餍幸衾值那傲小?  1、 拉丁音乐的来源及发展  (1)印第安文化  (2)欧洲(伊比利亚)文化  (3)非洲黑人文化  2、 拉丁节奏  从拉丁音乐的来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拉丁音乐是一种以节奏为中心的流行音乐。它的节奏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强弱规律,而是作为一种音乐的灵魂使其上升到主导地位。因此,在了解拉丁音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它的节奏。下面着重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拉丁节奏及风格。  (1) 桑巴(Samba)  (2)伦巴(Rumba;Ruhmba)  (3)曼波(Mambo)  (4)萨尔萨(Salsa)  (5)恰恰 (Cha Cha)  (6)探戈(Tango)  以上介绍的六种风格,加上在爵士乐中介绍过的波萨诺瓦,作为拉丁音乐的代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一股拉丁狂潮,但是除了这七种大众性的类别之外,还有以下几种风格也都是极具个性的拉丁音乐,如波莱罗(Bolero)、瓜拉喳(Guaracha)、哈巴涅拉、崧(Son)、瓜希拉(Guajira)、坦桑(Danzon)等。这几种风格都来自于古巴,再加上前面的曼波、伦巴,因此古巴具有"拉丁节奏的宝库"之称。下面提供几种拉丁风格的乐队模式以供参考(例44)。  3、桑塔纳(Santana)  在60、70年代,有一位音乐家对拉丁音乐的传播及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就是卡罗斯·桑塔纳(Carlos Santana)。    三、新时代音乐  1、概 述  80年代,当流行音乐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时:爵士乐各种流派重返舞台;摇滚乐各种风格丰富多采;索尔音乐更是冲破了各条防线不断扩散。这时出现了一种安静、温和的情绪音乐--新时代(New Age,又译"新世纪")音乐。    2、"英格玛"(Enigma)  "英格玛"(又译"谜"),一种通过西方流行音乐节奏表现出来的美国式圣歌。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遥远而神秘的非洲部落,和神圣而庄严的宗教回声。很多人只是听到了神秘的声音,却极少了解"英格玛"背后的故事。那么,它到底是一种什么形式呢?    3、其他新时代音乐    恩雅(Enya)  喜多郎(Kitaro)  雅尼(Yani)  其它流行音乐  一、舞曲浪潮  1、 迪斯科舞曲(disco)  2、耗斯舞曲(House)  3、流行舞曲(Dance Pop)  二、说唱乐和嬉蹦乐  1、说唱乐(Rap)  说唱乐一词(有时又译"雷普"或"莱普"),原意为黑人俚语中相当于说话(talking)或交谈(chatting)的意思。作为一种流行音乐形式,它起源于70年代末纽约的贫困黑人住宅区,主要特点是以机械的节奏声为背景,快速地念诵一连串押韵的词句  2、 嬉蹦乐(Hip-Hop)  嬉蹦乐,20世纪70年代末产生于美国纽约的一种街头文化,它涵盖了说唱乐、DJ的"刮擦"(Scratching)、"霹雳舞"(Break Dance)等各种活跃于街头的文化形式。    三、流行音乐明星  这一节我们要介绍的这些歌手及乐队都是当今流行乐坛亨有盛名的国际大腕,每位歌手放在哪一章节都不尽合适。如埃里克·克莱普顿的布鲁斯血统,又在流行音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埃尔顿·约翰的多元风格,"U2"的"新浪潮"、电子味以及各种元素的融合;迈克尔·杰克逊、玛丽亚·凯丽、惠特尼·休斯顿的索尔根基在流行音乐中的展现,等等。所有的一切说明的只是一个问题,流行音乐始终在不断地发展并且将源源不断。  埃里克·克莱普顿(Eric Clapton)  埃尔顿·约翰(Elton John)  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  迈克尔·波顿(Michael Bolton)  "U2" 乐队  芭芭拉·史翠珊(Babra Streisand)  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  麦当娜(Madonna)  席琳·迪翁(Celine Dion)  玛丽亚·凯丽(Mariah Carey)  ----------古典音乐--------:  一 早期 (1000-1600)  二 巴洛克时期(1600-1750)  维瓦尔弟 (1678-1757) Italy  亨德尔 (1685-1759) Germany/England  巴赫 (1685-1750) Germany  三 古典时期 (1750-1830)  巴赫 (1714-1788) Germany  海顿 (1732-1809) Austria  莫扎特 (1756-1791) Austria  贝多芬 (1770-1827) Austria  罗西尼 (1792-1868) Italy  舒伯特 (1797-1828) Austria  四 早/中期浪漫派 (1830-1850)  格林卡 (1804-1857) Russia  柏辽兹 (1803-1869) France  门德尔松 (1809-1847) Germany  肖邦 (1810-1849) Polish  舒曼 (1810-1856) Germany  李斯特 (1811-1886) Hungary  奥芬巴赫 (1819-1880) Germany/France  五 后期浪漫派 (1850-1930)  威尔弟 (1813-1901) Italy  斯美塔那 (1824-1884) Czech Republic  小约翰施特劳斯 (1825-1899) Austria  勃拉姆斯 (1833-1897) Germany  鲍罗丁 (1833-1887) Russia  穆索尔斯基 (1839-1881) Russia  里姆斯基-柯萨可夫 (1844-1908) Russia  柴可夫斯基 (1840-1893) Russia  格里格 (1843-1907) Norway  埃尔加 (1857-1934) England  普契尼 (1858-1924) Italy  马勒 (1860-1911) Germany  德彪西 (1862-1918) France  理查施特劳斯 (1864-1949) Germany  西贝柳斯 (1865-1957) Finland  拉赫马尼诺夫 (1873-1943) Russia  拉威尔 (1875-1937) France  斯特拉文斯基 (1882-1971) Russia/France  普罗柯菲耶夫 (1891-1953) Russia  格什温 (1897-1937) USA  柯普兰 (1900-1990) USA  肖斯塔柯维奇 (1906-1975) Russia  斯托克豪森 (1928) Germany

摘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由于“海派”的文化传统,上海成为中国新式音乐教育的试验场;其次,上海外国租界的音乐生活,为中国专业音乐人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第三,大量市民阶层的存在,以及浓厚的商业氛围,现代化传媒的兴盛,使上海酝酿滋生了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关键词:近代中国音乐;上海;地位上海是近代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城市。它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国近代新文化形成中的地位,得到了学术界普遍的关注。作为近代新文化一个方面的近代中国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上海城市独特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以及经济社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不但会使我们对近代中国音乐发展史有深入的理解,也通过一个侧面使我们对上海城市的个性有深切的体会①。一、近代音乐传播先驱上海,由于独特的历史因缘和独特的文化环境,成为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桥头堡,也成为酝酿近代中国新文化的温床。近代中国新音乐的形成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近代的音乐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一是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改造②。其中,尤以西洋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为近代中国音乐形成的主要动力和内容。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大致通过以下途径:1、基督教堂所带来的西方宗教音乐;2、新式军队中输入的西洋军乐;3、海外留学生带回来的西洋音乐;4、近代学堂对西洋音乐的普及。这四种途径先后出现,而尤其以第四种因素对中国近代音乐的面貌影响最为深远。上海在近代中国夙得风气之先,在近代西洋音乐传播中亦是如此,其主要表现则在于它成为近代新式学堂普及西洋音乐之最早试验场。上海自五口通商以来就成为海外基督教在华传教的大本营,因此基督教堂所带来的音乐对上海信徒的熏染尤为深远。但教会音乐对于中国近代音乐形成的贡献毕竟有限,新音乐的形成更依赖于新式音乐教育的发展。由于基督新教把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大量精力和财力用于学,而其所学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传授西洋音乐。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传教士在华学以上海为最早,而学堂中设置音乐教育科目也以上海为最早。例如1861年在上海创立的清心女中,在教学中已把音乐与语文、算术、圣经等科目相提并论。创于1892年的上海中西女塾为展示平时教学成果,还举音乐会。音乐会的规模不仅限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还半年一次对家长们,一年一次对普通市民公开演出①。而上海人沈心工,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从事新式音乐教育的中国人。他出生于商人家庭,1902年到日本留学,1903年回国后,在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任教,开设了中国最早的唱歌课。1904年出版了《学校唱歌集》,开创了“学堂乐歌”的形式。学堂乐歌是中国人最早用西洋音阶谱写的歌曲,成为近代音乐史的发端。上海的务本女塾、南洋中学等学校以及沪学会等团体都邀请沈心工指导唱歌。在沈心工《学校唱歌集》出版后,很多学堂开设了乐歌课,通过陆续出版的音乐教科书籍,初步的音乐知识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此背景下,1907年公布的《奏定章程》,规定音乐课为初级小学的必修课。因此,李叔同曾推崇沈心工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②。另一位上海人曾志忞也为中国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曾志忞是上海著名商人曾铸之子,1901年去日本留学。在日本他参加了沈心工发起的“音乐讲习会”。并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音乐教育论》,这是我国最早系统阐述近代音乐教育问题的论文。1907年归国他即与高砚耘、冯亚雄等人在上海创“夏季音乐讲习会”。这是一个利用暑期传授西洋音乐的组织,其科目有乐典、和声学、风琴、洋琴、洋弦、喇叭、直笛、横笛、大鼓、小鼓等。1908年曾志忞遵照父命创“上海贫儿院”,院中设音乐部,并成立贫儿院管弦乐队,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西式管弦乐队。虽然1912年音乐部就停了,贫儿院也约于1921年左右结束③,但却成为中国人创西式管弦乐队的最初尝试。可以说中国新式音乐教育是从上海发端,并逐渐普及到全国。二、租界的音乐生活与近代中国音乐人才的培育由于近代中国音乐形成的主要动力和内容是西洋音乐理念、技巧的输入和传播以及根据西洋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改造,因此海外留学生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形成的最早先驱者。但是新音乐的普及和建立却依然要依靠在中国本土形成固定的消费、欣赏市场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涌现的本土音乐家。上海由于其在近代中国的独特的历史机缘和文化传统,最早形成了较广泛的近代音乐的消费市场并涌现了大量的音乐人才,为近代中国音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酝酿场所。而追根溯源,又与上海租界尤其是公共租界工部局乐队有密切关系。租界的音乐生活与上海近代音乐消费市场的培育根据《南京条约》的相关规定,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当时在上海县城之外划定了一块外国商人的居留地,这成为上海租界的起源。后来,租界不断扩张,并成立了自己的市政机构,逐渐发展成了一块在中国领土上的“国中之国”,成为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最好见证。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副产品——为中国大众亲身领略西洋音乐的魅力提供了场所。租界里的外国商人为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逐渐形成了一些文化娱乐组织。早在1850年英国人就成立了业余剧团,演出需要音乐伴奏,于是组织了乐队。1879年逐渐发展成上海公共乐队。1881年公共乐队由英租界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接手管理,并成立工部局音乐委员会。1907年,铜管乐队扩大为管弦乐队。1919年以后乐队聘请意大利著名音乐家梅百器担任指挥,并从欧洲招聘了很多著名音乐家,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并逐渐迎来了“东方第一”管弦乐队的美誉。1922年公共乐队改名上海工部局乐团。当时工部局每年给乐队28万两的高额预算拨款。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为演出季节,每周的星期天都举行定期音乐会①。起初乐队主要在市政厅的音乐厅内演出,主要局限于外国观众。但是据英国学者毕可思的研究,1928年以来,上海工部局乐队逐渐注重为中国居民服务。乐队指挥的“年报”中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有中国观众的出席。并开始在中文报纸上刊登演出广告。“1928年,3/4的观众是中国人,据报道,1930年中国人的兴趣甚高。1931年乐队在室内演出时,20%的观众是中国人,此后这个比例稳定上升。”以至于到1933年,在上海工部局管弦乐与吹奏乐委员会上,有人指出中国纳税人希望工部局继续资助乐队,因为它在城市中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并且,1928年后开始有中国人被吸纳进入工部局的音乐委员会②。1930年前,上海工部局乐队一直工部局行政大楼里面演奏室内音乐会。1929年,这幢大楼卖给了开发商,上海工部局乐队搬进了上海商业和公共空间——大光明电影院,后来又搬迁到兰心大戏院。“在市政厅,上海工部局乐队似乎仅仅是工部局的一个文化附属品,只为外侨社群服务。而在整个上海娱乐界,管弦乐队成了这个城市越来越重要的文化财富。”③同时乐队的演奏也从室内走向露天,在夏天,乐队会举行露天音乐会,在兆丰公园(现中山公园)、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外滩公园(现黄浦公园)等舞台上演奏④。1928年后,随着中国人可以进入公共租界的公共娱乐场所,中国观众观赏西洋音乐的机会无疑了。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出,虽然租界的音乐生活开始只局限于外侨社群,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观众逐渐增多,可以说逐渐在中国人形成了一批西洋音乐的消费群。这个消费群的形成和扩大,无疑为中国音乐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氛围。工部局乐队对国立音乐院的影响对于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来说,创建中国人自己的音乐学府,作为研究和培养人才的机构,无疑是重要的举措。中国第一所高级音乐研究和教育机构本来创建于北京。1916年秋,北京大学成立学生社团“北京大学音乐团”,同年冬,改名“北京大学音乐会”。1918年改名“北京大学乐理研究会”。1922年以“乐理研究会”为基础成立北京大学附属音乐传习所,成为中国第一个近代音乐专业教育机构。随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等高校纷纷设立音乐系、科,似乎预示着北京将成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中心。但是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北京并不是中国新音乐成长的良好土壤。1927年7月教育部长刘哲认为“音乐有碍教化,也与社会人心无关”,命令关闭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艺术专科学校中所有音乐系科,经过师生抗争,结果只有女子师范大学的音乐系被保留下来。而不久在南方的上海则成立了中国第一所音乐专科学校——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乐院的创与萧友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本来是北京音乐教育界的领导人,1927年6月南下上海。据谭抒真回忆,他辞去北京学校的音乐系工作,一方面他觉得教师水平低,又与自己的想法不合,另一方面因为上海人才多,还有外国音乐家,所以自己来上海了①。而许步曾更进一步认为国立音乐院之所以选址在上海,是由于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存在。1927年11月27日,中国第一所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为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在上海成立。国立音乐院的成长与工部局乐队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首先,除归国留学生之外,国立音乐院长期从上海工部局乐队招聘老师和研究指导。初建时,10名音乐教师中,外国教师即占了一半,其中大部分是工部局乐队成员。1929年,鲍里斯·扎哈罗夫成为钢琴系主任,而长期担任乐队指挥的富华则一直是小提琴系主任。此外还有大提琴家佘甫蹉夫、难民音乐家如佛莱思克尔、沃尔持·约雅敬等也在此任教。这些外籍教师对国立音乐院教学的贡献是巨大的。比如,扎哈罗夫直到1943年去世为止,一直在上海教钢琴。以至于有学者说,在中国的第一代钢琴家、音乐家中几乎没有一人未曾跟他学过钢琴。其次,乐队和音乐院虽然没有组织上的联系,但是两者有很密切的合作。乐队给音乐院的学生提供优惠票,和中国爱乐社合作演出音乐会,并且开始逐渐演奏中国音乐家的作品,吸收中国演奏员。1929年,乐队首次与中国独奏音乐家马思聪举行音乐会。1930年首次演奏中国人创作的交响乐作品——黄自的单乐章序曲《怀旧》。1931年上海音专的教师黄自当选为工部局音乐会员会委员。1927年工部局乐队让中国音乐家谭抒真代替休假的队员参加演出。1935年5位中国人首次作为实习生参加工部局乐队的演出。此后,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在上海工部局乐队表演越来越频繁②。在这期间(1934-1942),中国人继续进入乐队。1938年,谭抒真、黄贻钧、陈又新和徐威麟等4人正式成为上海工部局乐队的成员。到1941年乐队中华人达到5人③。中国独(唱)奏音乐家的演出也频繁起来,如钢琴家沈雅琴、李惟宁、吴乐懿,小提琴家王人艺,歌唱家黄友葵、胡然、赵梅伯、斯义桂等相继在1930年代与工部局乐队合作演出④。应尚能在1937年就指出:“对于上海年轻一代有抱负的音乐家来说,能与该乐队演奏或歌唱乃是他们最大的成功。”⑤正如他所说的,演出并不一定总是能带来经济效益,但它们提供了聆听、观摩和演奏的机会,这是中国其它地方所不能提供的。工部局乐队不但具有历史的功绩,就机构而言,它也是今天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音乐大师的聚集与中国音乐人才的培育。上海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机缘,成为近代中国国际音乐大师聚集之地,这为中国近代音乐人才的培育提供了难得的良机。首先,工部局乐队给中国带来了像柏克、梅百器、富华这样的音乐大师,如果没有乐队他们根本不会居住在这个国家。此外,上海的国际地位使它成为难民的避难所。俄国十月革命后,大量俄国音乐家流亡上海。二战爆发后,众多犹太音乐家流亡上海。他们或者担任管弦乐队成员,或者成为私人音乐教师,或者成为国立音乐院的教员,或三者兼而有之。例如,1924年之后俄侨设立的私人音乐学校就有18所之多⑥。这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从学这些大师的机会,虽然很多人并没有成为国立音乐院的教师,但是普遍存在的家教,则提供了可能。比如,从1943年直到l946年逝世,梅百器亲自教博聪,富华指导后来出任音乐院院长的戴粹伦,沃尔特·约雅敬教授司徒志文,佛莱思克尔教授丁善德、桑桐、瞿希贤等。上海良好的音乐氛围和高水平乐队的存在,也吸引了大量著名音乐家在全球巡回演出中把上海作为一站。从20年代到30年代,世界著名音乐家相继访问上海,如小提琴家F·克莱斯勒、约瑟夫·西盖蒂、雅沙·海菲茨和丁·蒂博,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B·莫伊耶维奇等①。国际音乐家到上海的演出,无疑开拓了中国音乐家的视野。比如据记载,黎锦晖在上海听交响音乐如同“上课”一样,事前必将登载在《申报》上工部局乐队的当天音乐会节目说明认真读过,然后前往。自1920至1929年他每礼拜五去听,风雨无阻,8年无间断。对于当时来华的歌舞剧团的演出,如:米兰来的歌剧班演出的正歌剧和轻歌剧,“向·旦尼斯(Danis-Shawn)舞蹈团”演出的大型舞剧和各式舞蹈,上海俄侨演出的歌舞剧,以及从欧美、日本来华的邓肯舞蹈团、宝冢歌舞团等的演出,他更是千方百计找机会观摩,既使观摩券“每券售大洋十元,不易筹措”,也在所不惜②。大量音乐大师聚集上海,为中国音乐家提供了亲身从教的机会,而著名音乐家的巡回演出则为中国音乐家提供观摩的可能,这些对于中国音乐家的迅速成长和提高技艺无疑是难得的良机,非当时中国其他城市所能企及。三、都市消费生活与通俗音乐的滋生流行音乐的先祖是发源于美国的爵士乐和摇滚乐。20世纪流行音乐在全球迅猛发展,到今日已成为全球音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近代音乐也不尽是西方高雅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和生根的过程,还包括中国近代通俗音乐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上海不仅是近代中国高雅音乐的摇篮,更是近代通俗音乐的发祥地。音乐史研究者虽然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还不多,分期也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普遍承认上世纪80年代的流行歌曲与20年代至40年代的流行歌曲有密切的联系。当时黎锦晖以“时代曲”之名创作于20年代末上海的《毛毛雨》、《特别快车》等一批迎合市民口味的歌曲,标志了20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产生。在该阶段产生了以黎锦晖及其“明月歌舞团”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作曲家和歌星。因此,研究者称这个流行音乐的第一阶段为“黎锦晖时代”③。而所谓“黎锦晖时代”其实亦可以称为“上海时代”,因为黎锦晖的整个活动主要是在上海,流行音乐的繁荣与上海的城市特点有密切关系,只有上海才能孕育第一个流行音乐的繁荣。那么为什么会是上海孕育出近代的中国流行音乐呢?这要从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历史和文化个性寻找原因。有学者指出,20世纪流行音乐的迅猛发展是20世纪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现代科技的发展、商业炒作和现代人的心理需求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④。这些正好在上海有很好的土壤。首先,由于上海特殊的历史机缘和文化传统,使它在选择及接受外来文化上有非常积极和开放的态度,这种文化传统被称为“海派文化”。“海派文化”具有开放、灵活、多样、宽容等特点⑤,这为上海接受、容纳通俗音乐这种新形式提供了文化心理上的基础。此外,都会的经济繁荣,促进了都市大众文化生活的兴盛,也为流行音乐提供和扩大了流行空间。当时的上海无疑是中国近代娱乐业最为兴盛的城市,繁多的饭店、酒吧、咖啡馆、夜总会等服务业及娱乐场所,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其次,商业炒作和现代传媒的出现大大加速了流行音乐的传播速度。上海是一座商业城市,任何文化形式都避免不了商业的熏染。同时,上海又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很多现代化的娱乐消费形式只有上海才最为普及,比如电影、唱片、电台等。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既是全国的唱片业中心,也是无线电广播的中心,又是电影业中心。这三者的交互作用,使通俗音乐广为传播。唱片和留声机于20世纪初叶传入上海,至30年代,上海逐渐发展为中国唱片业的中心,拥有国内数量最多和实力最强的唱片企业,生产大量内容丰富的唱片。唱片开始还只是印制中国传统戏曲为主。但到了30年代,新兴的流行歌曲被市民阶层所喜爱,很快成为唱片录制的重要内容。1928年,黎锦晖创作、黎明晖演唱的《毛毛雨》由百代公司录制成唱片,在社会上迅速传播。一些著名的歌星由此诞生。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争相为明星灌录唱片,从此录制流行歌曲唱片成为各公司的重头戏。比如,百代公司曾推出“明星锦集”,为红极一时的电影女明星们录制流行歌曲唱片,有胡蝶、陈玉梅、黎明晖、王人美、李丽莲、夏佩珍、胡珊、谈瑛、陈燕燕、黎莉莉、严月娴等。为了争取歌星们录音,各公司专为她们“量身定做”歌曲,并不惜给予优厚的报酬,如百代公司曾给予周璇6%的版税。有些年纪尚轻的女歌星一个月的收入可达20至30元,令世人羡慕。三四十年代,各公司录制了大量的流行歌曲唱片。根据中国唱片厂1964年登记的旧唱片模板目录统计,在百代、丽歌、和声、高亭、胜利等公司灌制的流行歌曲唱片中,以周璇演唱的最多,为150余张,白虹有125张,姚莉有117张,龚秋霞有67张,王人美有62张,另有白光、李丽华、李丽莲、李香兰、欧阳飞莺、吴莺音、张露、黎莉莉、严华、梅熹等录制的唱片①。唱片业之外,广播事业也扩大了通俗音乐的传播渠道,为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广播电台的兴盛使收音机在中产阶级市民中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收音机里欣赏通俗音乐。上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业、特别是有声电影的发展更促进了流行音乐的繁荣。1931年中国第一部国产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在上海首映,国产故事片在30年代的兴盛由此拉开序幕。电影需要配乐、插曲,这为流行音乐提供了新的创作和表演的市场。而电影的魅力更使穿插于其中的主题曲、插曲不胫而走、深入人心。本来流行歌曲主要以歌舞厅、酒吧、夜总会等为表演空间,有声电影则为歌星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一些原本以演唱流行歌曲、进行歌舞表演为主的歌舞团、歌唱社成员进入了电影界。如一直在黎锦晖的中华歌舞团和明月歌舞社从事表演的王人美和黎莉莉,就成为30年代联华影业公司“四大名旦”中的两位;周璇在进入电影界以前,先后辗转于明月歌舞社、新月歌剧社、新华歌剧社,早已是红极一时的名歌星。其他如白虹、白光、龚秋霞等,也都是在当红歌星的位置上走进银幕。歌星们从影后,继续维持歌唱生涯,而且往往演唱所主演影片的插曲,歌曲借电影而传播,电影亦因歌曲的流行而更加火爆。这种情况使一些原本并非歌星出身的电影明星也纷纷地开始灌录唱片,如胡蝶、陈燕燕、陈玉梅、李丽莲、夏佩珍、胡珊、谈瑛、严月娴等②。无论是电影明星出唱片,还是歌星拍电影,结果往往是其拍摄的影片与灌录的唱片同样受到崇拜者的热爱。电影这种新兴娱乐工具对通俗音乐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正如汪毓和所说,“从20年代末开始,中国城市歌舞音乐与中国电影音乐,特别是电影歌曲的发展合为一体,成为中国娱乐性通俗音乐的主体”③。足见当时电影对于通俗音乐的促进作用。总之,由于上海浓厚的商业氛围,具备较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并受到唱片公司、无线电台、有声电影等新型娱乐媒体的强力支撑,流行歌曲发展的势头极为迅猛,形成了近代中国通俗音乐的第一个浪潮。其三,市民阶层的庞大为通俗音乐的流行提供了土壤。流行音乐具有创作题材贴近现实生活、富于情趣化,格式简炼完整、演唱方式不拘一格,突出“自我感受”、演出方式强调群众性、强化交流等特点①,这些都符合现代都市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类似《毛毛雨》等“家庭爱情歌曲”大都表现男女情爱,歌词内容、旋律、风格深受市民阶层的喜爱。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都市,有庞大的市民群体,这为以迎合现代都市生活口味的通俗音乐的流行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其四,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很多进步的或严肃的音乐家,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上,也采取了较为积极态度。除了当时有黎锦晖、黎锦光、姚敏、严华等极负盛名的流行乐坛作曲家外,还有任光谱写的《渔光曲》、《燕燕歌》,刘雪庵谱写的《早行乐》、《何日君再来》,贺绿汀谱写的《天涯歌女》、《四季歌》、《秋水伊人》等都是30年代上海曾传颂一时的经典性的流行音乐作品②。四、结语近代上海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机缘,由原来的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中国最大的都市,也成为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上海在中国近代文化形成中的地位重要,它不但成为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窗口,也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酝酿形成的重镇。本文所述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文化形成中的作用,只是上海对中国近代文化贡献的一个侧面。概括地说,上海由于其滨江带海的地理位置和华洋杂处的社会形态,形成了敢为天下先的文化传统,因此成为中国输入西洋音乐的最初舞台,并成为新式音乐教育的试验场;而由于外国租界的存在,尤其是工部局乐队的存在,为中国人直接体验和学习西洋音乐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大量市民阶层的存在,以及浓厚的商业氛围,现代化传媒的兴盛也酝酿滋生了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当然,随着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的音乐出现了新的内容,作为孤岛的上海虽然仍然保持了一段繁荣,但是由于脱离了民族的主战场,其音乐中心地位有所下降。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上海在音乐方面的影响又有所转折。这将成为另文考察的内容。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