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关于政治学概论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9 02:36:49

关于政治学概论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首先你要看清楚这个论文的主题是什么,然后根据主题去展开,然后自己加一些各种论点论据就可以了。

中山大学政治学理论研究生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630政治学理论(4)828政治学研究方法复试专业课:F1304政治学综合考试630 政治学理论:本科目考试范围为:政治学基本理论(包括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源流;国家理论、政治权力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治行为理论、比较政治理论、公共政策理论等)、西方政治思想史(包括从古典一直到现代的主要政治思想家的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包括从先秦一直到近代的主要政治思想家的思想)。不再提供参考书目。828 政治学研究方法:政治学方法论考试范围:政治科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政治科学的研究取向(行为主义、理性选择、新制度主义、阐释理论、规范理论)、定性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与历史分析、民族志研究、扎根理论、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定量研究的基本方法(问卷设计、抽样调查与定量分析)、研究设计。不再提供参考书目。F1304 政治学综合考试:政治学基本理论(包括政治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源流;国家理论、政治权力理论、政治制度理论、政治行为理论、比较政治理论、公共政策理论等)、西方政治思想史(包括从古典一直到现代的主要政治思想家的思想)、中国政治思想史(包括从先秦一直到近代的主要政治思想家的思想)。不再提供参考书目。专业科目的考试知识点学校都已经列出来了,所以复习准备你主要参照这些知识点进行,参考书目学校今年不再提供,你实在是需要参考书的话可以借鉴一下2010年中山大学对外公布的参考书:

政治学社会科学学科了解政治学的更多含义了解政治学的更多含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历史发展社会地位主要代表目录1摘要2基本信息3研究对象4研究方法哲学层面范式层面技术层面5历史发展古典政治学神学政治学理性主义政治学科学主义政治学6社会地位7主要代表代表作品重点教科机构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狭义的政治学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广义的政治学研究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现代政治学注重研究政治主体和现实政治问题,如政治制度、国家法律、政治行为、政治决策、政治合法性、政治心理等。基本信息中文名 政治学外文名 Politics/Political Science起源 古希腊提出人物 物亚里士多德归属 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政治学界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看法还不尽一致,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主张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或政治关系。认为政治学是研究社会中各种政治关系的科学,是研究关于社会政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或者是研究社会各种政治势力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另一类主张,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或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研究方法政治学研究方法按层次可划分为:哲学层面的方法、范式层面的方法和技术层面的方法。哲学层面的方法起到整体性的指导作用。范式层面的方法可分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哲学层面每一门学科的研究都是将具体问题抽象化、系统化的一个过程,这就离不开一定的哲学知识,特别是逻辑学的知识。虽然行为主义政治学一再强调价值“祛除”,但是实践证明,政治学研究是无法做到真正的“价值中立”的。政治学研究离不开学者的主观意识,这就需要学者具有哲学思辩、逻辑推理的分析能力。古代以及近代的政治学者大部分自身也是哲学家。诸如《理想国》、《政治学》之类的古典政治学名著同时也是哲学名著。当代许多优秀的政治学者也同样具有深厚哲学功底。因此无论采取何种现代化的先进方法,政治学者都应具有一定的哲学基础。无论哲学分析是否能产生终极价值,学者们对于哲学的推理和分析功能是予以承认的。范式层面“范式”一词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政治科学中的范式是为了组织相关概念、理论和实践模型而建构的。理论范式指的是理论逻辑模式,它是由理论的构成要素、要素的结构方式等方面组成的。范式简单地理解为研究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一套概念、方法及原则的总称,它是对某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总体综合或抽象,反映学者整体的研究思路。在范式层面,我们可以将政治学研究方法分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两种类型。规范研究传统政治学是指行为主义和后行为主义兴起之前的政治学。传统政治学注重对国家机构、权力、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传统政治学注重政治哲理和政治历史分析,尚无事实分析要脱离价值分析的观点,政治学者研究政治现象的目的就是要对现实提出批评或为其辩护。传统政治学多采用思辩式语言和演绎推理的方法。相对于行为主义政治学,传统政治学往往是一种静态研究。主要的研究范式有:历史—比较研究法、阶级分析法、机构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法律研究法等。实证研究现代政治学主要指行为主义政治学,以及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等。它不局限于对正式机构、法律、文献、制度的研究,而是将政治人的行为、心理、及其背景文化等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它主张政治学研究要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得出结论。它注重经验方法,强调运用技术手段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成果来解释政治现象。相对于传统政治学,它是一种动态研究。主要的研究范式有:心理学分析法(它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基础)、经济学分析法(如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分析法(如精英分析,政治团体分析,政治角色分析,政治文化分析)、系统分析法、结构—功能分析法等。技术层面技术层面的方法主要是指对资料的采集分类,对数据的整理加工,以及形成研究成果等工具性、程序化的方法。目的是使研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工具性方法在二战后,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日益受到重视。这些方法适应了实证主义的研究,在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研究中,技术层面的方法因其自身的重大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根据陈振明先生主编的《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一书,技术层面的方法主要有:课题选择与研究设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理论阐释。历史发展古典政治学政治学的前身能追溯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年代希罗多德、荷马、赫西俄德、修昔底德、和欧里庇得斯等人的著作里。后来柏拉图开始分析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将原本以文学和历史为方向的研究分析抽取出来,应用至哲学上。同样地,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的分析上又建立了以历史经验为根据的研究,发展了以比较方式研究政治,萌生了日后的比较政治理论,被誉为政治学之父。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认为是政治学的创始作。在当时对政治的研究主要是以对历史的学习、政府治理的手段、和描述政府运作的情况为方向。而西塞罗更是对国家(ResPublica)概念进行了界定,设计出了权力制衡的运作模式,并发展了自然法思想。 神学政治学中世纪时期,欧洲奉行政教合一,政治学尚未成为一独立学科,对于政治问题都倾向由宗教教义来解释,当时的政治学,隶属于神学。但教会和朝廷间对政治的研究仍相当广泛,以希波的奥古斯丁的教父神学和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为当时的政治研究代表。希波的奥古斯丁所著的《上帝之城》(DeCivitateDei)一书综合了当时基督教的哲学和政治传统,重新定义了宗教与政治间的领域界线。托马斯·阿奎那将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进行了有机结合,并且论证了信仰、理性、道德和政治界分的可能性。在中东和其他的伊斯兰地区,欧玛尔·海亚姆所著的《鲁拜诗集》以及菲尔多西所著的《国王的史诗》里都提供了对政治的分析,而其他亚里士多德派的伊斯兰学者如阿维森纳也继续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分析和经验主义,写下许多针对亚里士多德作品的评论。而在古代中国,对政治的研究主要是制定礼乐、兵刑、职官等典章制度,与现代的政治研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理性主义政治学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转折点,政治学开始摆脱神学的束缚,人们以理性和经验的眼光来观察和解释政治现象。意大利的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树立了现代政治学的研究重点,针对政治机构和政治参与者做直接的观察,其著作《君主论》,教导君主其只顾后果不顾过程的政治手段,内容与基督教教义冲突甚大。《君主论》的完成,被视为政治学由基督教中完全分离的一个里程碑。后来在启蒙时代里,学术领域的扩张进一步的拓广政治学的研究范围,超过了原本只是针对决策基准的研究。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布丹则对主权问题进行了系统地探讨。他在《共和六书》中认为主权是国家的基本属性,是至上和不可分割的。并且认为为了避免社会动荡,有必要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威。他的政治理论仍未摆脱中世纪的影响,但是他的主权理论促进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也是理性主义政治学的先驱。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兴起,自由竞争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时代,以边沁和约翰·密尔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成为这一时期政治研究的重要成果。在政治实践中,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而托克维尔成为揭示这一历史趋势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科学主义政治学19世纪的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启蒙运动的思想传统,包括了历史主义者黑格尔、孔德和马克思,以及进化论社会学的斯宾塞、梅因、滕尼斯等。随着政治研究日益成为一门科学,研究者更加注重于对历史事实的归纳和分析来解释政治现象。约翰·密尔、罗伯特·米歇尔斯、马克斯·韦伯等人是其典型代表。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间大卫·伊斯顿、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等倡导行为主义革命,促使学术领域里针对个人和团体的科学研究从原本有系统而严厉地学科里逐渐游离。同时政治学的分析领域也朝向更深层和复杂的部分,也使政治学与其他不同的学科的研究关系更加紧密,尤其是社会学、经济学、历史、人类学、和统计学。政治行为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倚赖以科学的方法做学术研究,如量化研究、方法学等,根基在对政治走向的经验证实和推断的假设前提上,并归纳针对人类与团体的政治行为解释。20世纪,当代西方政治学大体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政治理论方向,在17、18、19世纪西方政治理论延续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案;另一个方向是行为主义政治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政治学家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发起了“新政治科学运动”,为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一度成为西方政治学的主流。 社会地位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要求人们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规律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政治学是以人类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政治活动对于所有人类的其他行为具有最终的组织效果,因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当代人类是以国家作为最高的组织,对内聚合并拘束成员的行为,对外则以国家的名义相互对待。虽然终结民族国家之说曾经甚嚣尘上,但是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都难以想像其实现。而即使国家式微,取代其地位的恐怕也将是另一种型式的政治组织,因而也脱不出政治学的研究范畴。政治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任何人类活动都必须遵循特定的规律,而规律的制订和维持,

冯来兴 副教授男,1969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自1993年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教授课程:为本科生教授《政治学概论》、《中国政治学说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等多门课程。并为研究生讲授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主要研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十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新自由主义对我国政治安全的挑战及对策”和“论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分别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社会主义论丛》全文转载。先后参与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共中央组织部、省社科规划、省高校人文社科、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省思想政治教育等课题十余项。肖飞 副教授男,1957年9月出生,湖南衡阳人,中共党员,湖南师范大学哲学学士,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孙中山研究所所长。主要经历: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毕业;1983年8月——1986年3月,在湖南农学院衡阳分院任教;1986年4月——1993年7月,在中南工学院任教;1993年8月——2010年5月,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任教。教授课程:长期从事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研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重点研究孙中山、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刘立新 副教授男,汉族,副教授,人文社科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教师。主要经历:1988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8年从师于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门下,199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获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教授课程: 近年来一直承担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主要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并承担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一系列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参与撰写与编辑了《孙中山研究论文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论文集》等四部著述,发表论文10多篇。主要研究:长期以来一直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高等教育学与心理学等领域,均有一定的创建与成就。在学期间先后参与《高等学校管理学》、《青年心理学》、《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归因理论研究与应用》等8部著述的撰写和编辑,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在高等教育学、高等学校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以及思想德育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并立志在此领域有所突破。郭智勇 讲师、博士男,1963年1月出生,湖南祁阳人。主要经历: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读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专业 (本科)1983年9月-1986年10月,就读于福州大学地矿系生物地层专业 (硕士研究生)1986年10月-1995年7月,任教于桂林治金地质学院地质系 (讲师)1995年7月-2001年8月,深圳华储实业总公司工作 (经理)2001年9月-2006年6月,脱产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 (博士研究生)文字代表作:1、《风动还是心动—从奥义书看<庄子·齐物论>的理路》2、《梦觉皆幻—从印度思想体系对<庄子>内篇世界观的一种把握》3、《从字词的演化规律和实例看<庄子>内篇的成书年代》4、《逍遥的三个层次—庄子内篇的结构》5、《<庄子>内篇的轮回思想和解脱思想研究》6、《论相同命题在<吕氏春秋>和<公孙龙子>中的不同意义》7、《贵己还是贵已—对战国三子思想传统理解的质疑》8、《义之美与仁之善—从〈吕氏春秋〉与〈淮南子〉天性的区隔看中国文化内在的两个价值取向》9、《财富是想出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读中山先生〈行易知难〉》胡剑宾 讲师、硕士男,汉族,原籍河南省兰考县人,1969年6月出生。主要经历:1983年9月——1986年7月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师范学校 学习1986年8月——1989年8月 河南省兰考县魏庄中学 教学1989年9月——1991年7月 开封市教育学院政史专业 学习1991年8月——1994年8月 河南省兰考县魏庄中学 教学1994年9月——1997年7月 河南大学政治系中共党史专业 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97年7月——今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教学教授课程: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政治理论课程。注重互动式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小组主题活动是本人课堂教学的特色。陆文学 讲师、硕士男,1971年8月出生,宁夏灵武人。主要经历:199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9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西北史研究中心,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8年来到中山学院工作至今。教授课程: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院之后,先后开设过《旅游地理学》,《实用美学》,《地方政府学》,《社会学》,《社会调查方法与原理》,《西方经济学说史》等课程。主要研究:为中国近代史及民族社会学。发表论文若干篇,主要代表作有《妇女乃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郑观应女性观辨析》,《岭南文史》2009年第4期;《变中的不变———论孙中山的民族同化思想》,《民族研究》2009年第2期;《从消极的到积极的民族主义———1919年之后孙中山对其民族主义思想重新阐述的过程和原因》,《孙中山研究》第2辑,2009年3月;《清代宁夏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变化》,《固原市专学报》2005年第2期等。目前承担中山学院教改项目一个,参与其他研究项目若干。李德黎 讲师、硕士男,1975年生,四川人。主要经历:2005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思政专业,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擅长演讲辩论、拓展培训、公务员面试培训,曾担任电子科大中山学院辩论队教练与人文系辩论队教练,在中山广播电台《夜色正缤纷》和《聊聊吧》中担任客座嘉宾。教授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讲课风格富有激情,善于结合时事来阐明观点。主要研究:近年来主攻三维仿真领域成为中山市三维仿真领域的先驱和代表,2010年受中山市政府委托为上海世博会中山馆制作网上三维展厅,于2010年5月22日在中山政府网与中山实体馆同步直播开放;并先后为中山政府网(英文版、日文版)、中山文联网、中山党史网建立了三维仿真互动平台。近年来的主要科研成果:1.论文《传统宗法关系与腐败德滋长》获得2006年广东省“反腐倡廉”征文优秀奖,并作为大会主题发言。2.《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探索》(参研)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研课题(2005)3.《发展中山创意产业的探索》(参研),中山市社科联课题(2006)4.参编《风起伶仃洋――香山人物谱》,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5.论文《我国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定位》6.论文《发展中山创意产业的六大着力点》发表于《新经济》2008年5月期7.论文《三维仿真漫游技术在建设孙中山文化工程中的作用》发表于《孙中山研究》2008年12月8.《中山文艺资源的抢修和保护》(参研)中山市政府专项基金2008-20099.《中山文化资源的三维仿真保护平台》(参研)中山市科技局项目2008-2010 罗越富 讲师、硕士男,1981年9月,讲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学历背景:9-7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管理学学士学位9-7 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专业硕士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教授课程:主讲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地理、餐饮管理、旅游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行技巧学等课程。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科研成果:在《旅游论坛》(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合作经济与科技》等杂志上共发表5篇文章,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全文转载。课题研究方面参与了中山市黄圃镇项目《广东鳌山海蚀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的调研和撰写;中山市旅游局课题项目《加快中山特色旅游发展的研究》的调研和撰写;参与中山市旅游局课题项目《孙中山文化资源发掘与对外推介》的撰写。获奖情况:2007-2009连续两年获人文社科系优秀教学奖2009年度获得中山学院优秀教师奖石岐区休闲文化征文二等奖林丹彤 讲师、学士女,旅游管理专业讲师。教授课程:《旅游学概论》、《社交礼仪》、《休闲学概论》、《导游实务》、《旅游市场学》、《插花鉴赏与创作》、《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粤语》、《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六篇(其中核心期刊四篇),文学作品多篇,摄影作品两幅。《中山日报》专栏作者。学院生生花艺协会创办人兼指导老师,曾于2001年组织指导花协会员参加第七届中国(中山)菊花展览会的插花比赛及其他工作,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2006年出版著作《插花,艺术与生活》,2007年获中山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获中山学院优秀教案奖、教育部第八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文科组优秀奖。主持市、校级科研项目各一项,参与省、市、校级科研项目六项,横向项目两项。闵祥晓 硕士、讲师女,山东德州人,硕士,讲师主要经历主要经历:2005年本科毕业于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7年7月起任教于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授课程:《会展概论》、《市场营销学》、《旅游文化》、《旅游政策与法规》、《民俗与旅游》等。主要研究:旅游规划原理及会展基本理论。主要论文成果:2006年《江南三大名楼旅游合作与发展的条件及途径分析》2009年 《曲阜“三孔”旅游区景区空间结构整合分析》2009年 《曲阜“三孔”旅游区购物点空间体系分析》2009年8月《香山商业文化的现代传承》主要科研成果:2006年8月-10月,参与《黄鹤楼公园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2007年9月-2008年7月 ,参与中山市黄圃镇《广东鳌山海蚀文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2008年参与中山市社科联《慈善万人行本体论研究》课题;2009年参与中山市社科联《中山慈善万人行价值提升研究》课题;获奖情况:诗歌《活在民间的宝贝》获2008年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征文大赛三等奖。卢育林 讲师、硕士 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与武汉理工大学,分别获经济学学士及管理学硕士学位,中共党员,讲师、经济师职称。主要从事第三产业经济、资本市场以及旅游、会展、酒店等服务行业经营管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经历:1992-1997年在中国银行的信贷、投资和计划、财务部门实习和工作,具有多年的实际经济管理工作经验。1997年进入中山学院工作至今,多次获得过“吴桂显奖教金”、“优秀共产党员”、年度考评“优秀”等荣誉。教授课程:《旅游经济学》、《景区经营与管理》、《会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项目评估》、《证券投资学》、《财政学》、《银行经营与管理》、《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等。科研成果:在《教育与经济》、《学术论坛》、《经济师》、《金融论坛》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篇;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4项:《混业经营模式下银行业的风险和成本研究》、《中山市保税物流发展规划(2010-2015)》、《孙中山文化资源发掘与对外推介》、《中山市口岸发展规划(2010-2015)》等。 王春芳 副教授、在职博士生女,博士、副教授。新疆乌鲁木齐市人。专业方向:新闻发展史、广播电视新闻。主要经历:自1989年工作以来,在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从事新闻主持、记者工作近十几年,后调入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两年。2007年调入广东省中山市,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从事新闻教学工作。2008年入选为中山市社会科学人才库成员。教授课程:新闻评论,深度报道,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介素养,播音与主持,基础写作等。获得奖项:在媒体和教学单位工作期间,采访制作的多期节目、新闻报道、科研课题和论文,获得了国家、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各级多项奖类。多篇新闻专业论文在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上发表,如论文《20世纪中国大陆女性作家创作中的女性意识的演进》发表在全国核心期刊《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学版》2007年第6期上。《警惕新闻报道中的犬儒主义倾向》发表在新闻核心期刊《当代传播》2007年第6期上。《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危机及其对策》发表在全国双核心期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8年第五卷上;《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看构建和谐大众传媒文化》发表在《现代视听》2008年第8期上;并被《新华文摘》2008年21期选为推荐文章。《大震过后,警觉激进民族主义》获广东省高校校报2008年度好新闻言论类二等奖。所撰写的《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危机及其对策》获中山市社科优秀成果论文二等奖。阮 波 副教授、硕士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副教授, 中山市社科专家库成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山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山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中山市舞蹈家协会理事。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后以同等学历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文艺美学专业。教授课程:目前主要从事大学写作、实用美学、中西方文化与文学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创作大量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影视等美学评论文章发表于《人民日报(评论版)》、《读书》、《作家》、《学术论坛》、《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语文教学与研究》、《舞蹈》等全国核心期刊。已出版的专著包括散文集《春风不相识》、评论集《返回身体的原点》、文集《即兴行走》,作品被北京国家图书馆、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超星数字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粤人文库”、中山市级图书馆等各级图书馆收藏。曾蝉联2000-2001、2002-2004、2005-2007三届中山文艺奖一等奖,并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优秀论文奖等奖项。曾在《成都晚报》、《新快报》、《大地》、《作品》、《中山日报》等报刊撰写专栏,同时从事美学的评论和社会宣传推广工作,在美术馆、图书馆、书城等文化机构开办艺术类讲座,出任各类文艺演出的评委、导赏等工作,曾参加广东省女作家散文研讨会、亚洲与世界文明研讨会、香山文化研讨会、广东省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全国名报名社名刊研讨会等各类学术交流研讨活动。罗永雄 讲师、硕士男,1979年8月出生于新疆伊犁,祖籍广东兴宁。200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传播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新疆经济报编辑、昌吉日报社记者、编辑,北京新势整合公关咨询顾问公司客户经理,现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1997年进入新疆大学学习新闻学,学习期间曾在新疆经济报社编辑部供职,毕业后进入新疆昌吉日报社任经济口记者,具有丰富的业界实践经验,从业近4年,累计编辑版面20个,刊发新闻稿件500余篇,50余万字,荣获省级新闻奖一次,地市级新闻奖三次。2004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攻读应用传播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先后参与编写《媒介产业案例分析》、《经济传播学总论》等3本教材,完成出版共计约10万字的书稿。期间在北京新势整合公关咨询顾问公司供职,负责传播策划与媒体的联络沟通。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在人文社科系新闻教研室任教,先后在国内各类学术刊物发表《情境限制下的个体认知颠覆与沉默螺旋的扩散——从“洞中个体”的沉默到优势意见的加强》等5篇学术论文。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媒介伦理、 媒介传播与社会文化、影视文化传播等。教授课程:先后担任《传播伦理与法制》、《社会学》、《大众传播与文化》、《电视节目主持与制作》、《媒介热点研究》、《应用文写作》、《电影艺术欣赏》、《公关与广告传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陈亚辉 副教授、硕士男,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2004年6月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7年6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3月至今任行政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课程:《经济学原理》、《电子政务》、《管理统计学》、《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概论》、《网站规划与设计》。主要研究:2007年进入学院工作以来,获得的主要荣誉包括:2007年荣获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优秀教案二等奖,2008年荣获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中山市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荣获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优秀教师二等奖,优秀教学奖。主持或参与的科研课题包括:2007年主持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青年教师基金立项课题《中山市专业镇可持续发展研究》;参与中山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调研课题《孙中山民生主义与中山和谐社会构建研究》、中山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委托课题《中山市流动人口综合调控体制研究》、中山市港口镇政府委托课题《港口镇城郊经济发展规划》。2008年参与中山市对外贸易经济经济合作局委托课题《中山市外经贸发展规划研究》、《中山市口岸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山市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发展规划(2010-2015年)》。2009年参与中山市民政局委托课题《中山市孤残儿童救助制度研究》、《中山市社会中介组织管理体制研究》、《中山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研究》。2010年参与广东省社科联规划课题《中山慈善万人行善款管理和使用的绩效评估研究》、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政治文明建设关系研究》。目前已发表科研论文包括:基于钻石模型的武汉东湖高新区竞争力研究.当代经济,2006(6)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当代经济,2006(7)论科技园区内社会资本在创新集群中的作用.社科纵横,2006(10)能力胜任模型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训方案中的应用中国电力教育2009(2)论城市人口综合调控指标体系的构建.管理观察,2009(3)邓雪琳 讲师、在职博士生女,讲师,在读博士。2001年获得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湖南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现在武汉大学修读行政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自2004年以来一直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工作。教授课程:《大学语文》、《人力资源管理》、《中外公文名篇选读》、《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等课程的教学。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近年来在CSSI来源期刊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10篇,另在优秀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合计近30余篇,主持院级课题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总计13项。2008年10月被选为中山市首批社科骨干,2009年2月入选中山市社会科学人才库。2007年,论文《党的群众工作方法与社会工作方法有机结合的研究》入选《广东省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选编》。2009年,论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地方政府公务员考核》获学院“一等奖”。2009年,在“孙中山思想与中山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论文《孙中山人才思想与中山市现代化建设》。李 芳 讲师、硕士女,汉族,湖南娄底人,党员,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担任讲师。主要经历:1999年9月-2003年7月 中南大学 行政管理本科2003年9月-2006年7月 武汉大学 行政管理硕士硕士期间共发表5篇学术论文7~10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系-行政管理专业教师教授课程:《公共政策学》、《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获得学院首届优秀教案二等奖(2006年)担任人文社科系系务委员会委员和教学质量小组成员(2007年起)多次组织学生实践:2007年组织学生进行民政部低保户入户调查(中山);公共政策课程组织政策调查以及安排学生到中山市政府部门座谈;社会调查课程组织主题广泛的校园、校外小组调查;组织认知实践—民企学习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参与中山市社科联课题《和谐中山》(2007-2008年)丁婷婷 讲师、硕士女,讲师,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硕士,行政管理学士,英语语言与文学学士。自进入学院工作以来,获得2007-2008年优秀教案评选三等奖,获2007年、2008年、2009年年终教师考核二等奖。教授课程:《地方政府管理学》、《市政学》、《秘书理论与实务》、《社会礼仪》、《专业英语》等课程教学。科研成果:1、2009年主持院级《秘书学》教改课题一项2、2008年参与中山市对外贸易经济经济合作局委托课题《中山市外经贸发展规划研究》、《中山市口岸发展规划(2010-2015年)》、《中山市保税物流监管体系发展规划(2010-2015年)》3、2007年参与中山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调研课题《孙中山民生主义与中山和谐社会构建研究》、中山市港口镇政府委托课题《港口镇城郊经济发展规划》4、《创新教育》杂志2009年4月刊发表教研论文《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技巧与考核手段研究。5、《经济学研究导刊》杂志2009第17期发表科研论文《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人本途径建构》郑莉婷 硕士女,生于广东中山,人力资源开发硕士学位教育背景: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管理学院, 主修经济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主修人力资源开发(HRD),获社会科学硕士学位。工作经历:8—8广东省侨外出国人员服务中心 (广州),任培训部专员。 9—7戴德梁行房地产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任人力资源主任。 8 — 12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任人力资源部部长。2009.2---现在 教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人文社科系 行政管理教研室教授课程: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 社会调查与统计, 管理学,领导学,管理心理学。

关于政治学概论的论文摘要

其实我也在写哦,可以写世博会啊、第16届运动会、毒品之类的。写政治小论文是思政《概论》课程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需要,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各方面的能力。同学们不知道如何撰写政治小论文,不得要领,容易进入一些误区。对此把写政治小论文总结为以下几点,供参考。 一、突出“政治小论文”的特点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要正确认识一种事物,主要正确认识其自身的特点。一篇好的政治小论文一定要突出政治小论文的四个特点:1、突出“政治”的学科特点。在写政治小论文时,必须运用《概论》课中观点和语言进行写作。2、突出“小”的特点。小论文要求写3500字左右,写作时,要精选论据,简洁语言,从字数、篇幅到内容都做到“精”“小”。3、突出“论”的特点。文章要论点鲜明正确,论据充分,论证说服力强,这不仅是政治小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阅卷的依据,写作时必须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且三者之间要形成有机的内在的联系。4、突出“文”的特点。“文”是小论文区别于一般的分析说明题、辨析题的特点。写小论文除了要把政治道理深刻体现出来外,还要求内容充实,语言流畅,结构严谨,情真意切,有血有肉,富有哲理,这充分体现了政治小论文的“文”的特点。 二、紧密联系教材知识 《概论》学科的知识是写好政治小论文的基础。有的同学在写政治小论文时,往往只是围绕背景材料就事论事,虽然也谈了不少见解,但由于没有联系教材知识,缺乏应有的理论高度。应该认识到,写政治小论文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教材知识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果写作时只是就事论事,不联系所学理论知识,既不能做到论证深刻,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也失去了写政治小论文的初衷。 三、充分运用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往往规定了政治小论文写作的特点和写作角度。有的同学在写政治小论文时,不注意阅读思考背景材料,不能做到围绕背景材料把握好写作角度,归纳出有内在联系的论点和论据并加以运用,只是大量地摘抄教材知识,堆砌理论观点。这样写的结果容易造成出现文不对题或论证杂乱,观点不清或内容空洞,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四、结合自身实际或现实 提高觉悟,指导践行,学以致用,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落脚点。写政治小论文也应体现这一要求。有的同学在写政治小论文时,往往忽略了联系自身实际或现实的要求,常常是论证了文中观点的重要性或必要性后戛然而止,或喊一句口号结束全文,没有进一步联系自身的思想认识实际,指出人们应当怎样做。这也是写政治小论文的一个缺陷。 根据政治小论文的特点和要求,一般情况下,写作时应首先阅读所给材料,思考其中心思想或主题,并与教材中所学的理论和知识相联系,再结合社会、学校、家庭或个人的思想、认识、学习、生活实际,按照扬长避短,推阵出新的要求定题目、定论点、定论据、定论证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再列一个提纲,就可开始正文的写作。 一篇政治小论文,一般分下面几步:开头简明扼要地交待论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证,并总结得出结论,最后或发出倡议,或振臂号召,或展开联想,或表达决心,或表明立场态度等。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提取码: 71y9书名:政治学概论作者:孙关宏豆瓣评分:5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08-7页数:320内容简介:《政治学概论》(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政治学概论》(第2版)从分析政治权力、国家政权、国家政体等政治学的最基本范畴人手,探讨了政府职能、政党等其他一些政治学重要范畴的产生、演变及其发展规律,进而阐述了政治参与、政治发展、政治文化、国际政治等政治现象的表现特征与一般规律。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对政治的理解并不一致,《政治学概论》(第2版)的最大特色在于比较全面地评析了古今中外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关于上述政治学基本范畴所提出的代表性观点,并通过对这些思想观点演变、发展的逻辑性论述,初步反映出政治学这门古老学科形成、发展的基本历程。作者简介:孙关宏,男,1935年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政治学理论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编有《政治学教程》、《政治学概要》、《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企业行政管理》、《邓小平政治思想研究》、《新政治学概要》等著作。其中《政治学概要》获1992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邓小平政治思想研究》获1995—1998年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曾主持多项国家社科规划和上海市社科规划研究项目。胡雨春,女,1954年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1991—1992年为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访问学者,1997年3—8月为德国吉森大学政治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和企业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编《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参与撰写《新政治学概要》、《西方政党制度社会生态分析》等10余部著作,发表论文多篇。任军锋,男,1971年生于陕西,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美国区域政治、西方政治史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发表“‘农民中国’及其解体”、“现代国家合法性资源及其重构”、 “现代背景下的国族建构”等论文;译著有《半主权的人民》(谢茨施耐德著)、《寡头统治铁律》(罗伯特·米歇尔斯著)等。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基本概念与方法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政治的内涵二、政治学学科的一般性问题三、政治学的发展历史第二章政治学研究途径与方法一、行为主义的分析途径二、理性选择理论的分析途径三、制度主义研究途径四、政治系统论的分析途径五、结语第二编政治体系第三章国家一、国家的起源与结构二、现代民族国家三、国家的未来四、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第四章政府一、 政府概说二、立法机关三、行政机关四、司法机关第五章政党一、政党的产生与发展二、政党结构与类型三、西方政党政治四、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第六章公民社会一、公民二、利益集团三、公民社会与现代国家四、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第七章国际政治理论一、理想主义二、现实主义三、科学行为主义四、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五、建构主义六、国际政治理论有什么用第三编政治过程第八章政治民主一、民主的起源与发展二、民主的模式三、民主的条件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第九章政治参与一、政治参与的内涵二、政治参与中的政治沟通三、政治参与中的政治动员四、中国的政治参与第十章政治决策一、政治决策的内涵二、政治决策者三、政治决策过程四、政治决策的原则五、中国的政治决策过程第四编政治文化第十一章政治文化概述一、政治文化的内涵二、政治文化的结构与类型三、政治文化的功能四、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特征第十二章政治社会化一、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二、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三、政治社会化与合法性四、中国的政治社会化第十三章意识形态一、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女权主义三、意识形态的终结与后现代四、中国当代的意识形态第五编政治发展第十四章政治发展概述一、政治发展的内涵二、政治发展研究的缘起与流派三、政治发展的相关议题四、影响政治发展的变量五、政治发展的模式六、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第十五章政治制度化一、政治制度化的内涵二、政治制度化的标准三、政治制度化的构成四、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化后记

关于政治学概论的论文摘要是什么

《政治学概论》是根据地方院校教学改革和培养目标的需要,而编写的适合本科教学特点要求的政治学教材。该书以政治发展内在逻辑为基本依据,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构建了政治学理论的逻辑体系。在宏观分析政治的定义的基础上,似“权力”为切入点,以政治实体中的国家、民族、政党、国际政治和政治行为中的政治参与、政治决策为逻辑推演,最后从政治发展的角度上阐明了政治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将全书分为了政治与政治学、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国家、国家与民族、政党与政治社团、政治决策、政治参与、政治文化、政治发展、国际政治共十个方面。

第一单元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 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政治学? 介绍 1界定政治:谁得到什么、何时得到、在哪里得到、如何得到、为什么得到? 2公共政策、公共利益和权力 3政治学:政治学的系统研究 4规范性政治学 5经验政治学 6个人、群体、机构和国际关系

政治学社会科学学科了解政治学的更多含义了解政治学的更多含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历史发展社会地位主要代表目录1摘要2基本信息3研究对象4研究方法哲学层面范式层面技术层面5历史发展古典政治学神学政治学理性主义政治学科学主义政治学6社会地位7主要代表代表作品重点教科机构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以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狭义的政治学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广义的政治学研究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现代政治学注重研究政治主体和现实政治问题,如政治制度、国家法律、政治行为、政治决策、政治合法性、政治心理等。基本信息中文名 政治学外文名 Politics/Political Science起源 古希腊提出人物 物亚里士多德归属 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政治学界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看法还不尽一致,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主张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或政治关系。认为政治学是研究社会中各种政治关系的科学,是研究关于社会政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或者是研究社会各种政治势力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另一类主张,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或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研究方法政治学研究方法按层次可划分为:哲学层面的方法、范式层面的方法和技术层面的方法。哲学层面的方法起到整体性的指导作用。范式层面的方法可分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哲学层面每一门学科的研究都是将具体问题抽象化、系统化的一个过程,这就离不开一定的哲学知识,特别是逻辑学的知识。虽然行为主义政治学一再强调价值“祛除”,但是实践证明,政治学研究是无法做到真正的“价值中立”的。政治学研究离不开学者的主观意识,这就需要学者具有哲学思辩、逻辑推理的分析能力。古代以及近代的政治学者大部分自身也是哲学家。诸如《理想国》、《政治学》之类的古典政治学名著同时也是哲学名著。当代许多优秀的政治学者也同样具有深厚哲学功底。因此无论采取何种现代化的先进方法,政治学者都应具有一定的哲学基础。无论哲学分析是否能产生终极价值,学者们对于哲学的推理和分析功能是予以承认的。范式层面“范式”一词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政治科学中的范式是为了组织相关概念、理论和实践模型而建构的。理论范式指的是理论逻辑模式,它是由理论的构成要素、要素的结构方式等方面组成的。范式简单地理解为研究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使用的一套概念、方法及原则的总称,它是对某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总体综合或抽象,反映学者整体的研究思路。在范式层面,我们可以将政治学研究方法分为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两种类型。规范研究传统政治学是指行为主义和后行为主义兴起之前的政治学。传统政治学注重对国家机构、权力、制度等方面的研究。传统政治学注重政治哲理和政治历史分析,尚无事实分析要脱离价值分析的观点,政治学者研究政治现象的目的就是要对现实提出批评或为其辩护。传统政治学多采用思辩式语言和演绎推理的方法。相对于行为主义政治学,传统政治学往往是一种静态研究。主要的研究范式有:历史—比较研究法、阶级分析法、机构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法律研究法等。实证研究现代政治学主要指行为主义政治学,以及后行为主义政治学等。它不局限于对正式机构、法律、文献、制度的研究,而是将政治人的行为、心理、及其背景文化等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它主张政治学研究要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得出结论。它注重经验方法,强调运用技术手段和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成果来解释政治现象。相对于传统政治学,它是一种动态研究。主要的研究范式有:心理学分析法(它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基础)、经济学分析法(如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学分析法(如精英分析,政治团体分析,政治角色分析,政治文化分析)、系统分析法、结构—功能分析法等。技术层面技术层面的方法主要是指对资料的采集分类,对数据的整理加工,以及形成研究成果等工具性、程序化的方法。目的是使研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工具性方法在二战后,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日益受到重视。这些方法适应了实证主义的研究,在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研究中,技术层面的方法因其自身的重大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根据陈振明先生主编的《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一书,技术层面的方法主要有:课题选择与研究设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理论阐释。历史发展古典政治学政治学的前身能追溯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年代希罗多德、荷马、赫西俄德、修昔底德、和欧里庇得斯等人的著作里。后来柏拉图开始分析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将原本以文学和历史为方向的研究分析抽取出来,应用至哲学上。同样地,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的分析上又建立了以历史经验为根据的研究,发展了以比较方式研究政治,萌生了日后的比较政治理论,被誉为政治学之父。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认为是政治学的创始作。在当时对政治的研究主要是以对历史的学习、政府治理的手段、和描述政府运作的情况为方向。而西塞罗更是对国家(ResPublica)概念进行了界定,设计出了权力制衡的运作模式,并发展了自然法思想。 神学政治学中世纪时期,欧洲奉行政教合一,政治学尚未成为一独立学科,对于政治问题都倾向由宗教教义来解释,当时的政治学,隶属于神学。但教会和朝廷间对政治的研究仍相当广泛,以希波的奥古斯丁的教父神学和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为当时的政治研究代表。希波的奥古斯丁所著的《上帝之城》(DeCivitateDei)一书综合了当时基督教的哲学和政治传统,重新定义了宗教与政治间的领域界线。托马斯·阿奎那将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进行了有机结合,并且论证了信仰、理性、道德和政治界分的可能性。在中东和其他的伊斯兰地区,欧玛尔·海亚姆所著的《鲁拜诗集》以及菲尔多西所著的《国王的史诗》里都提供了对政治的分析,而其他亚里士多德派的伊斯兰学者如阿维森纳也继续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分析和经验主义,写下许多针对亚里士多德作品的评论。而在古代中国,对政治的研究主要是制定礼乐、兵刑、职官等典章制度,与现代的政治研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理性主义政治学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转折点,政治学开始摆脱神学的束缚,人们以理性和经验的眼光来观察和解释政治现象。意大利的尼可罗·马基亚维利树立了现代政治学的研究重点,针对政治机构和政治参与者做直接的观察,其著作《君主论》,教导君主其只顾后果不顾过程的政治手段,内容与基督教教义冲突甚大。《君主论》的完成,被视为政治学由基督教中完全分离的一个里程碑。后来在启蒙时代里,学术领域的扩张进一步的拓广政治学的研究范围,超过了原本只是针对决策基准的研究。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布丹则对主权问题进行了系统地探讨。他在《共和六书》中认为主权是国家的基本属性,是至上和不可分割的。并且认为为了避免社会动荡,有必要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威。他的政治理论仍未摆脱中世纪的影响,但是他的主权理论促进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也是理性主义政治学的先驱。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兴起,自由竞争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时代,以边沁和约翰·密尔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成为这一时期政治研究的重要成果。在政治实践中,民主政治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而托克维尔成为揭示这一历史趋势的最伟大的思想家。科学主义政治学19世纪的思想家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启蒙运动的思想传统,包括了历史主义者黑格尔、孔德和马克思,以及进化论社会学的斯宾塞、梅因、滕尼斯等。随着政治研究日益成为一门科学,研究者更加注重于对历史事实的归纳和分析来解释政治现象。约翰·密尔、罗伯特·米歇尔斯、马克斯·韦伯等人是其典型代表。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间大卫·伊斯顿、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等倡导行为主义革命,促使学术领域里针对个人和团体的科学研究从原本有系统而严厉地学科里逐渐游离。同时政治学的分析领域也朝向更深层和复杂的部分,也使政治学与其他不同的学科的研究关系更加紧密,尤其是社会学、经济学、历史、人类学、和统计学。政治行为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倚赖以科学的方法做学术研究,如量化研究、方法学等,根基在对政治走向的经验证实和推断的假设前提上,并归纳针对人类与团体的政治行为解释。20世纪,当代西方政治学大体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政治理论方向,在17、18、19世纪西方政治理论延续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案;另一个方向是行为主义政治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政治学家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计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发起了“新政治科学运动”,为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一度成为西方政治学的主流。 社会地位政治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要求人们以客观政治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学成果和结论对于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政治规律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政治学是以人类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政治活动对于所有人类的其他行为具有最终的组织效果,因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当代人类是以国家作为最高的组织,对内聚合并拘束成员的行为,对外则以国家的名义相互对待。虽然终结民族国家之说曾经甚嚣尘上,但是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都难以想像其实现。而即使国家式微,取代其地位的恐怕也将是另一种型式的政治组织,因而也脱不出政治学的研究范畴。政治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任何人类活动都必须遵循特定的规律,而规律的制订和维持,

2020年新冠病毒来的非常的突然,让大家措手不及,但是在领导的英明决策下,带领了我们及时的制止了这场疫情

关于政治教学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大学政治论文自然辩证法在研究生学习中的应用【摘要】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而我们在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经常要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做科学实验等等活动,都是与自然辩证法密切相关的,所以自然辩证法在研究生学习中的应用很广泛。【关键字】自然辩证法;研究生学习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自然辩证法》这门课,从这门课当中,让我认识到了怎么把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应用到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指引着我按照客观的方法来做科学实验等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是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断的摸索,修改当中日益被揭示出来的,所做的一系列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自然辩证法本身也是一种科学,它教导人们用合理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是用来让人研究的,不是经过他们的研究就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经过后代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得出的。它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我们不断学习,而且要作为我们学习的指南和方针才行。我们要通过自然辩证法开拓我们的眼见,丰富我们的思想,而不是站在原地踏步,这样就体现不出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性。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不但引导自然科学进一步拓展,而且要不断的通过自然科学来完善自己,彼此通过对方的发展而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内容中的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总体上,它要通过科学,技术和工程中的互相作用,相互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总结,最后实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要认识世界,就要通过科学作为认识世界的方法;我们要改造世界,就要通过技术作为改造世界的方法。人们要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要通过认识和改造自然来探索自然界的规律,也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以下三重关系:人将自然界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并构建出相应的自然图景的关系方面;人通过自然学科的具体研究行为与自然界发生的认识自然的关系;通过技术手段和工程活动以自然界发生的改造自然的关系。基于人与自然的三重关系可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分为三个方面:自然界自身的变化,人们在应用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时间的活动。或者可以说,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的总体性关系(包括对自然模式的构建关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关系和对自然的改造关系)为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和对于自然认识和改造的哲学。也就是说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自身的不断变化,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又包括自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的各自特性,以什么方式存在,已经它们各自的发展规律的这样的一门哲学。

论文格式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请采纳。

关于政治学科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其实政治论文的格式和一般的学术论文格式差不多的,不同在于,政治论文要注意言论不要太涉及敏感话题,引言首先引出主题,然后做做前人成果对比分析,体现出自己成果的不同和创新。政治论文怎么写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政治论文怎么写。政治论文怎么写其实很简单,一般来说,政治论文的格式包含论文标题、目录、提要、关键词或主题词、论文正文、参考文献。然后再论文查重。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一、政治小论文写作类型:  思想政治课小论文有其自身的特点,思想政治课小论文的具体样式很多,政治小论文写作一般是根据小论文的实际内容需要和表现形式而采用不同形式。政治小论文的写作类型最常用的有三类。  第一类:常用议论文形式。主要运用政治学科中已学的理论知识对时事、社会现象、生活实际问题进行比较深入详细的探讨,从而论证一个观点。  第二类: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形式。对某一社会热点、生活小事、某则时事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做简单的评议(如事短评),得到有益的启迪。或运用政治学科中知识,帮助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即学以致用。  第三类:调查报告的形式。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调查,发现问题,然后运用教材中的理论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政治小论文构思谋篇的一般格式  常用议论文的结构分三块:第一,提出政治理论观点(即论点);第二,收集资料,寻找论据进行论证(即论证);第三,得出结论(即结论)。  一事一议小论文结构分两块:先叙事,再议论。  社会调查是研究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社会调查的一般步骤有五步。A、要有明确的目的,B、是要有周密、详细的调查提纲,C、是要按照调查提纲,列出需要进行调查对象,D、是按照调查提纲,确定调查方法,E、做好归纳整理工作。调查报告式的小论文一般应用明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与方法、调查结果的分析及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建议。  三、政治小论文资料收集方法  资料一般包含理论资料和事实资料。理论资料主要有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定理定律等等。事实资料是古今中外社会实际中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数据、图表等等。  收集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是收集和阅读文献资料,第二是通过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素材,得到第一手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资料的'来源有报纸、刊物、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如百姓零距离、百姓点评身边事、时事短评、焦点访谈、有请当事人、纪实等都是热点的来源。  四、初中生如何写出政治性强,旗帜鲜明,短小精悍,结构完整,论点突出,说明力强的小论文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具体步骤:  1、提出论题。  这是政治小论文的“首”,一般为一段,150字左右。针对特定的材料或命题,开门见山,三言两语,亮明中心论点,揭示出本质性的问题。例如,针对我国北方日益严重的沙尘暴,提出“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的中心论题;针对中美撞机事件,提出“反对霸权,振兴中华”的中心论题;等等。要求新颖而不落俗套,简洁而有概括力。  2、分析论题  这是政治小论文的“干”,一般为1—3段,500—600字左右。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理有据、深入本质的分析,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比如,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危害;分析“反对霸权,振兴中华”的重要性,认识霸权主义的根源、表现及危害,帝国主义的本质,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迫切性等。分析时切记不可面面俱到,而应析其一点,击中要害,一针见血,就具有更强的战斗力和说服力。要求论据充足,分析深刻,逻辑严密,层次清楚。  3、解决论题  这是政治小论文的“腹”,一般为1—2段,300—400字左右。针对中心论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鼓励学生发扬创新精神。例如,针对怎样才能“珍爱生命,远离邪教”,提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解决途径;针对如何“反对霸权,振兴中华”,提出要依靠世界人民大团结来反对霸权主义,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综合国力等途径来实现。  4、联系实际  这是政治小论文的“尾”,一般为1—2段,150字左右。联系青少年学生实际,是政治小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青少年要认识到当前自己肩负的重任,勤奋努力,刻苦学习,竭力奉献。在此,或鞭笞假、恶、丑,或歌颂真、善、美,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来号召大家为之而拼搏、奋斗。总之,政治小论文的结尾要紧扣论题,联系实际,深化主题,充满感召力。  五、写好政治小论文要做到“四多”:  (1)“多学”,即加强有关写作政治小论文知识方面的学习。第一,要加强对教材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学习,这是我们写好政治小论文的基础。只有掌握好教材知识,才能做到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社会实际问题。第二,要加强对政治小论文写作知识的学习,如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它们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使三者之问紧密地联系起来等。掌握好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政治小论文的技巧。第三,平时要注意阅读报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并做到分类收集整理。这有助于我们写作时提出有力的论据。  (2)“多思”。即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我们在平时学习课本知识时,要善于想一想这些知识同现实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相联系;在遇到时事热点和社会热点问题时,要善于想一想可以运用哪些教材知识来进行认识和分析。这有助于我们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多练”,即多实践、多练习。我们在平时应多看其他同学写得比较好的政治小论文。了解其好在何处。在掌握了一定方法之后,我们就应该多写、多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4)“多问”。即多向他人请教。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写作题材时,首先自己要想一想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写,应该联系哪些教材知识等。如果感到不好把握。可以问一问老师,也可以问一问其他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听听他们的意见,或者自己先写好一篇政治小论文,请老师批改、提出意见等,这是我们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1)初中阶段应主要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基础道德、社会传统道德中的一些基本道德观念的灌输教育和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 (2)随着学生认知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对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应主要向他们进行社会经济道德、社会理想道德中的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质、道德人格、道德情怀的理性教育。每一种事物都有它的联系性,从学段上区分道德教育的层次性也并非为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即使是同一学段中道德教育目标的选择,也应该因学生的道德水平、思想觉悟的差异而有不同层次的区分,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方法的教育,以达到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2�道德灌输与榜样示范相结合的原则 各种优秀道德观念的内化都不具有自发性,道德能力和觉悟也不能游离于道德灌输之外,而是系统的、科学的外部灌输教育的结果。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外部灌输是自觉内化的前提,自觉内化是外部灌输的升华。通过外部灌输教育,将代表社会本位的优秀的道德观念内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信念,外显为规范的道德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决不能轻视或舍弃道德的灌输教育,要随时帮助中学生校正人生方向,避免偏离正确的人生道路,但这种灌输决不是指枯燥无味的、死搬教条的说教,而应该下大力气、花大功夫以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学生进行优秀道德知识的灌输教育。 换言之,与学生接触的同时,要多一些人情味,甚至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地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积极回答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样使他们能够对老师产生一种特别亲切的感受,并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思想道德得到质的提高。同时,还应与榜样示范相结合,在中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生动活泼鲜明的形象能使学生受到激励和感染,因此具有较大的教育功能。教师既要向学生宣传中华民族优秀的志士仁人,也要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范例,如学校、班级中的先进模范、校园之星等;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例如卫生评比、设计评比、演讲会等一系列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成为实实在在的行为,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这个教育的过程中也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实践证明:言传重于身教永远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不但自身应具有较高的道德理论修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营造出道德效应的优质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追求道德完善的驱动力,而且要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从而避免个别学生一听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就排斥和厌恶的现象。 总之,将灌输教育与榜样示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寓娱乐于教育之中,才能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教育共振”,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 3�道德规范养成与道德人格塑造相结合的原则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学生履行道德义务,遵守各种道德规范,使一切优秀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观念外显为道德的规范行为,这是中学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必须十分注重道德规范的养成教育。学校和教师应有目的地利用和创造各种道德情境,分类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积累他们的道德经验,从而使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遵守各种具体的道德规范。 但是,目前的中学道德教育存在着一种只是简单地、表层地要求学生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教育的倾向,这是很危险的。我们知道,对中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教育,有助于他们在道德生活中以主动者、创造者的道德身份出现,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去审视、评判各种现象,带着参与的积极性去理解、追求、选择某种道德价值,从而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可由外在的道德戒律走向内在的道德自觉和外在的自律,才能使中学道德教育真正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和理想实效的境界。人格遵守道德规范体———学生生活的空间具有多维性,他们广泛接受各种复杂的道德信息,若不能帮助他们对其进行科学的、辩证的分析和选择,就会无形中关闭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门,而让资产阶级的人生哲学渗透其灵魂,导致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我们说:注重道德人格的塑造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决不能掉以轻心。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人的工作,而人本身应有自己的主观意愿,有驱动力,所以很难做,也很难见效。但是越是难做的工作,干好了、见效了,就越有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确实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挑战,而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我们要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深入研究、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对策,把学校真正建成培养四化栋梁之才的沃土。

大学政治论文自然辩证法在研究生学习中的应用【摘要】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而我们在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经常要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做科学实验等等活动,都是与自然辩证法密切相关的,所以自然辩证法在研究生学习中的应用很广泛。【关键字】自然辩证法;研究生学习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自然辩证法》这门课,从这门课当中,让我认识到了怎么把自然辩证法的思想应用到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指引着我按照客观的方法来做科学实验等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是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断的摸索,修改当中日益被揭示出来的,所做的一系列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自然辩证法本身也是一种科学,它教导人们用合理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科学是用来让人研究的,不是经过他们的研究就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经过后代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得出的。它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我们不断学习,而且要作为我们学习的指南和方针才行。我们要通过自然辩证法开拓我们的眼见,丰富我们的思想,而不是站在原地踏步,这样就体现不出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性。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不但引导自然科学进一步拓展,而且要不断的通过自然科学来完善自己,彼此通过对方的发展而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内容中的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总体上,它要通过科学,技术和工程中的互相作用,相互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总结,最后实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要认识世界,就要通过科学作为认识世界的方法;我们要改造世界,就要通过技术作为改造世界的方法。人们要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要通过认识和改造自然来探索自然界的规律,也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以下三重关系:人将自然界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并构建出相应的自然图景的关系方面;人通过自然学科的具体研究行为与自然界发生的认识自然的关系;通过技术手段和工程活动以自然界发生的改造自然的关系。基于人与自然的三重关系可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分为三个方面:自然界自身的变化,人们在应用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改造时间的活动。或者可以说,自然辩证法以人与自然的总体性关系(包括对自然模式的构建关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关系和对自然的改造关系)为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和对于自然认识和改造的哲学。也就是说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自身的不断变化,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又包括自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的各自特性,以什么方式存在,已经它们各自的发展规律的这样的一门哲学。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