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论文题目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9-06 04:41:32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论文题目怎么写

真没见过这种人,自己要抄袭,还一定要人家原创……

珍惜地球之泪,人类之源?

没水 人类会怎样/? 行不 ?

角度很多啊,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但更重要的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篇章可以引用以斯列的高效滴灌农业为例子,以斯列是个缺水国家,但是离不开水的第一产业却发展的世界闻名。文章开篇时可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反喻黄河之水并非天上来,并且如果不加以珍惜,可能真正就“奔流到海不复回”了。最后,要从科技、政策、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加以支持,要从珍惜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真正合理保护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论文题目怎么写的

4 结束语   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水资源管理学是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众多学科之上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姜文来,初论水资源管理学,中国水利,2004(3); 赵宝璋,水资源管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吴季松, 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左其亭 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冯尚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些,更好。

中国水资源总量约28100亿m3,人均占有量很低,仅居世界108位.由于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它与水土资源在地区上组合不相匹配,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灌溉农业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城市缺水急剧增加,旱涝灾害出现频繁,水环境不断恶化,再加上建设资金匮乏,使水资源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比世界上其它国家更为严峻关键字:管好 用好 保护好 有限的 水资源 中国水资源总量约28100亿m3,人均占有量很低,仅居世界108位.由于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它与水土资源在地区上组合不相匹配,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灌溉农业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城市缺水急剧增加,旱涝灾害出现频繁,水环境不断恶化,再加上建设资金匮乏,使水资源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比世界上其它国家更为严峻。 一、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总量及其特点 中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8mm(降水总量为61900亿m3),约比全球陆地年平均降水量少20%左右。降水量中约有56%消耗于陆面蒸发,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100亿m3,其中包括地下水补给量6780亿m3。全国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8300亿m3,扣除地表和地下水相互转化重复估算量,我国的水资源总量约28100亿m3,见表1。 根据1993年人口和耕地统计资料,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约2300m3,亩均耕地占有量约1900m3,相当于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4和亩均占有量的4/5。联合国人口和环境研究所根据中国水资源大平均的情况分析,认为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还不算太少,能基本满足现代化的需要,但它没有分地区来作进一步的分析。中国水资源的问题主要是,它在地区上的分布极不平衡,并且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匹配。因此,有相当大的国土面积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严峻。根据1993年的资料统计分析:全国有80.4%的水资源集中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该地区的人口仅占全国的53.5%,耕地只占全国的35.2%;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6.5%,耕地占全国的64.8%,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5 %,其中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四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43%,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9.8%,见表2。因而形成了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人多耕地多,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少于500m3的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局面。再加上中国东部地区的降水量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在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很大,丰水期和枯水期交替出现可以持续几年或十几年。因此,降水量和径流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剧烈变化是造成我国水旱灾害出现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从1949年以来,中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了很大发展。全国修建了大量的蓄水、引水、提水和输水工程,为农业灌溉、发电、城市和工业用水提供了水源。开发了水电,发展了航运,增强了防洪治涝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93年,由各种水利工程提供的取用水量总计已达到5255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1%.其中地表水占83%,地下水占17%.在取用水量中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占17.6%和3.7%,农村灌溉和生活用水占78.7%.全国平均人均年用水量为450m3,相当于美国的1/5,前苏联的1/3,世界平均水平的3/5,见表3和表4。 与1980年的用水相比较 全国总取用水量虽然仅增加18.43%,但用水结构却有较大变化。自80年以来,全国农业灌溉和农村生活用水(统称农村用水)基本持平,而工业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则有较大的增长,尤其在长江及其以南丰水地区,工业用水平均年增长达到7%,城镇生活用水平均年增长达到10%左右。北方缺水地区,工业用水年平均增长达到3%左右,城镇生活用水年平均增长也达到了6.5%左右.由于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普遍增长,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所占比重已由1980年的11.8%,提高到1993年的21.3%,农村用水已从1980年的88.2%下降到1993年的78.7%,用水的结构有了较大的调整。 人均用水在地区上,除西北内陆河外,其它地区差别不大,全国人均年平均用水量为450m3。珠江及沿海地区人均用水超过500m3,高达578m3;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及东北地区人均用水介于400~450m3之间;海滦河、淮河、黄河、西南诸河介于300~400m3之间,淮河及山东诸河人均用水量仅300m3为最小。西北内陆河地区人均占有耕地3.3亩,1993年人均实灌面积2.5亩,人均用水量达到2352m3,灌溉定额明显偏大。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 北方各流域片明显大于南方。黄、淮、海三流域1993年用水已达到资源量的71%(黄河扣除200亿排沙水量),其中以海滦河流域达到97.3%为最高,在1993年的用水410亿m3中,约有1/3的用水量是通过引黄、超采地下水和重复引用城市排放的废污水,才达到了水的供需平衡。1993年黄淮海三流域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分别为543、500和351m3,由此可见该地区出现供需矛盾是与其人均占有水量偏少密切相关的。在我国北方水资源的可利用量约占水资源量的60%~70%,如以70%计算,要满足人均用水量350m3必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00m3。但由于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即使在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达到500m3的情况下,仍会有部分地区出现用水紧张的局面。国外学者研究认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000m3是实现现代化的最低标准.从现状和未来发展来看,我国北方黄、淮、海三流域要达到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000m3是极其困难的,即使达到500m3也需要有很大的投入。 二、21世纪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中国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它在仅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上,供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没有决过口,基本保障了城乡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安全.但是21世纪中国的持续发展正面临着比世界上其它国家更严峻的挑战。 人口过剩 1994年中国人口已达11.985亿,预计到2000年将接近13亿。如果对人口的增长能有效地加以控制,预计到2040年,中国人口仍将达到16亿左右。要满足16亿人的基本需要,并达到小康水平,中国的工业农业都必需有较大的发展。目前国际上认为,现代化国家人均用水标准一般在1000m3以上,在缺水地区如能采取先进的节水管理措施,最低标准也需500m3。如果将我国人均用水量从1993年的450m3提高到500m3,2040年全国用水量将增加至8000亿m3,供水量要比1993年增加2750亿m3。其中约有一半属于北方缺水地区,除了东北和西北内陆流域可以在地区内调配外,黄、淮、海三流域的缺水量都需要从长江调水才能解决。即使今后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但由于中国人口过多,再加上人口与水土资源的分布不相匹配和季风气候的影响,今后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耕地有限,灌溉发展停滞 1994年中国粮食产量4.45亿吨,人均产量373kg。按人均400kg为目标,2000年要生产粮食5.2亿吨,2040年需要生产6.4亿吨,分别比1994年增长17%和44%。 1994年中国的耕地面积为14.2亿亩,人均占有耕地1.19亩,仅为世界平均的1/3。中国耕地的后备资源不多,全国可开垦的荒地约有5亿亩,其中条件较好宜于农业开发的仅2亿亩.由于人口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即使开垦可耕荒地,尽量压缩建设用地,也只能作到增减相抵,估计到2025年耕地面积仍将维持在14亿亩左右.因此,粮食的增产只能依靠发展灌溉,提高单产来解决。 1980年中国的灌溉面积约7.3亿亩,耕地灌溉率为49%。根据当年资料分析,在49%的灌溉农田上,生产了占全国74%的粮食。灌溉农业在保证和提高粮食单产方面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但是,中国灌溉农业的发展,在70年代以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从1980年到1991年,每年增加的灌溉农田与每年由于建设占地等原因而减少的灌溉农田基本相抵消。1994年水利增加了投入,全国出现了兴修农田水利高潮,当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46万亩,增减相抵,净增有效灌溉面积148万亩,为保证农业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经过“八五”前四年的努力,1994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49亿亩,耕地灌溉率提高到26%。 根据水利部以往的调查,全国最大可能发展的灌溉农田约9亿亩左右,扣除80年代以来新增加的灌溉面积,中国灌溉农田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已不大。要解决过剩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需对现有灌区进行配套、改造、挖潜、加强管理,通过节水和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努力促进高产稳产灌溉农业的发展。 城市缺水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和城市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工业产值由1978年的4237亿元增加到1994年的76909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9%(按可比价计算)。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17245万人增加到1994年的34301万人,平均年增长率为4.4%,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已从17.92%增加到28.62%,城市化的进程十分迅猛。 工业和城市人口的高速增长,使全国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大幅度增加。从1980年到1993年,全国城镇生活用水增加了190%,平均年增长率为8.5%,工业用水增加了102%,平均年增长率为5.6%。1993年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总量已达到1121.8亿m3,为1980年的2.14倍,平均年增长率为4.9%.但受到水源和资金的制约,目前大中城市供水仍比较紧张,全国有610多个城市缺水,初步估计引起的工业产值损失每年达到1200亿元,同时还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按照目前经济发展速度,如不及时兴建一大批新的水源工程,今后每年的缺水量将超过200亿m3,严重制约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当前工农业用水一方面很紧张,另一方面浪费仍很严重.由于对缺水的严重性认识不够,管理不善,制度松驰,用水无计划,节水无措施,使有些地区用水定额偏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偏低,工业和城市的废污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任意排放,既污染了水源又污染了土壤。此外,由于缺水,地下水被大量超采,引起地面下沉,海水入浸,污水渗入地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一系列严重的危害。不合理的用水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供求的矛盾,严重妨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三、战略与对策 预计到2025年,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将比1995年增加2000~2500亿m3,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新建大量新水源和输水工程。由于受到资金和资源条件的限制,黄河、海河、辽河、淮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仍将进一步尖锐化。为了解决该地区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需采取节流和开源并重、保护和管理相结合的方针。从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各方面采取综合有效的对策措施,在全面节水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水源,大力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加速国民经济向节水型方向转变,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 节水与合理用水 为了缓和不断增长的需水和缺水之间的矛盾,应加强需水管理。节水和合理用水应当成为水管理考核的核心目标,成为一切开源工程的基础。通过节水的宣传教育,征收水资源费、调整水价,实行计划供水、用水许可制度等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有力地推动节水工作的开展。节水和合理用水应作为基本国策看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必要时应采取水的审计制度,以保证在农业、工业和民用部门实行有效的水管理。 合理调整工农业结构和城镇布局 经济发展应与水资源的开发相协调。在缺水地区,不宜兴建耗水高、污染重的工业,同时要调整农业结构,限制高耗水农作物的发展。城镇布局应与水源相适应,不宜发展大型或特大型的城市,要尽量避免用水地点过分集中,给水源地的建设带来困难。 积极开辟新水源 由于我国的水土资源在地区上分布的不协调,要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迫切需要修建一批跨流域调水工程,诸如引长江水到北方的东线和中线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河水到缺水地区的引黄入晋、引黄入淀工程等。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必需进行总体规划和科学的论证,要兼顾调入和调出流域合理的需水要求,研究和减免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新水源的开发应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根据供水成本合理地制定水价。水价高了,用户就愿意集资搞节水工程,搞污水处理回用和地下水回灌工程,减少引用水量。多水源的相互竞争,有利于开源工程的规模控制和资金的合理筹措,并可避免水源工程规模过大,造成不必要的资金积压和浪费。 污水资源化和海水利用 开源的另一条途径是污水资源化。城市污水未经处理排放进入河道,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遗害于人民。进入21世纪,城市和工业用水仍将继续迅速增加。1993年城市和工业用水已超过1100亿m3,扣除电力工业用水,按70%计算,废污水排放量已达到577亿吨,即每天进入河道的废污水已接近1.6亿吨。这些污水如加以处理,达到环境允许的排放标准或污水灌溉标准,使污水资源化,既可增加水源解决农业缺水问题,又可起到治理污染的作用。虽然污水处理费用较高,但为了防止污染,改善环境还是必需的,更何况它比长距离跨流域调水还是便宜.将污水处理回用于农业与污染源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改善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 还有一个海水利用问题。中国海岸线很长,沿海地区可以大量利用海水作为冷却用水。青岛、大连利用海水有丰富的经验,其它沿海城市也应当利用海水替代淡水,解决当地淡水资源不足问题。1985年美国海水利用量已达823亿m3,1982年日本也已利用160多亿m3,相比之下我国海水利用量极小,差距很大。关于海水的淡化,因需要消耗大量电能,成本高,目前尚难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随着供水规模的扩大和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多水源、多部门的用水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有强有力的综合管理,又要有权威的水主管部门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目前的“多龙”管水、部门分割、各行其是、难以协调、部门利益高于国家利益的局面,应该尽快得到妥善解决.当务之急是将粗放型水管理向集约型转变,管好、用好、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才能解决中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

珍惜地球之泪,人类之源?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论文题目怎么写才好

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地方它却变得污浊不堪;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面对我们日日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一-水,我们知道的到底有多少?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十分有限 据世界银行1998年对132个国家的统计,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排到了82位。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1000立方米为人类生存起码要求。目前我国有15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严重低于缺水线,有7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辽宁、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生存的起码要求。 ●水污染程度严重,损失巨大 据水利部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河长开展的水资源质量评价,5%河长受到污染;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体己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 在全国七大流域中,太湖、淮河、黄河流域均有70%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海河、松辽河流域污染也相当严重,污染河段占60%以上,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水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 ●河湖萎缩,黄河断流 黄河从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到1998年的27年间,黄河利津站共有21年发生断流,断流频率已达四年五断,共计断流1050天,平均每个断流年份50天,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断流河段长达704公里,占下游河段总长的90%。 海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河流基本干涸,河口淤积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径流剧减,城镇排出的污水得不到稀释形成不少污水河,被形象地称为:"无河不干,有水则污。" 调查表明,近30年来,我国湖泊水面面积已缩小了30%。 ●西北地区水环境恶劣 目前,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于涸现象十分严重,部分湖泊含盐量和矿化度明显升高,特别是西北湖泊咸化趋势更为明显。新疆博斯腾湖,由于上游修建灌溉工程,导致人湖水量锐减,含盐高的灌区退水又不断入湖,因此,该湖在短短的10多年内就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湖水矿化度上升了6倍,水面减少120平方公里,水位降低54米。素有"绿色迷宫"之称的准噶尔盆地西部的艾比湖,因60年代在湖区毁林开荒,70年代截流断水,至今艾比湖湖面已由过去的1300平方公里减至600平方公里,干涸的湖盆已沦为盐漠。曾为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咸水湖--罗布泊也已干涸。

珍惜地球之泪,人类之源?

真没见过这种人,自己要抄袭,还一定要人家原创……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论文题目大全

珍惜地球之泪,人类之源?

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是你的眼泪

2 国内水资源管学研究进展   我国关于水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资源管理研究主要是对实际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管理内容的简单罗列和堆加,并未从理论的高度来对水资源管理的体系和框架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我国水资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和挑战,学术界开始逐渐关注水资源管理理论的探讨和框架体系的构建。   赵保璋主编的《水资源管理》(1994年)是我国出版较早的专门论述水资源管理的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分以及废水、污水等水形态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联系,统一而相互转化的整体。而现实中,长期以来我国水管理体制较为混乱,水权分散,形成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水的资源观点、水的系统观点、水的经济观点以及水的法制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布局与调配,以及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系统的综合管理体制,按照相关法律由水行政部门实施管理。该书认为水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规划管理、开发管理、用水管理和水环境管理(赵保璋,1994)。   冯尚友在《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一书中将水资源管理定位为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治理、保护、利用过程中,所进行的统筹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一系列规范性活动的总称。统筹规划是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整体布局、全面策划的关键;政策指导是进行水事活动决策的规则和指南;组织实施是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等形式组织社会力量,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活动实践;协调控制是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和水事活动之间的矛盾关系,控制好社会用水与供水的平衡和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各种措施;监督检查则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执行正确方针政策的必须手段。   吴季松在2000年和2002年先后出版了《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和《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两本专著。前一部是作者多年来关于水资源管理问题的报告和讲话的汇编(吴季松,2002)。《现代水资源管理学概论》一书中,作者对水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从整体来看,该书更多的是从水行政管理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左其亭和陈曦2003年合著并出版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活动》。该书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水资源管理理论作了初步探讨。该书专门探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管理目标和水资源管理基本内容,并且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教育、提高工作觉悟和参与意识;制定水资源合理利用措施、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水资源统一管理以及实时进行水量分配和调度。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代水资源管理的要求,该书还专门探讨了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和“3S”(GIS、GPS和RS)技术在水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林洪孝在《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水资源管理活动为: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系统自然循环功能,按照经济社会规律和生态环境规律,运用法规、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优化水资源配置,对人们的涉水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该书对水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框架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论述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内容,并构架了水资源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提出,随着人类水资源问题认识的发展深化,水资源管理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学科,其管理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其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权属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综合评价与规划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管理、水质控制与保护管理、节水管理、防汛与抗洪管理、水情监测与预报管理、水资源组织与协调管理以及其他水资源日常管理等十个方面。该书对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概括和构架基本上包含了但前水资源管理活动的所有内容,是目前比较全面的水资源管理的概括和总结。   姜文来、唐曲等2004年出版了《水资源管理学导论》,本书是国内外首部系统论述水资源管理学的专著。本书在界定水资源管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然后专题阐述水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最后展开案例研究。全书共分十九章,第一章,水资源管理学概述,界定了水资源管理学的内涵、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水资源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分别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水资源管理学的管理学基础;第三章—第十七章,专题论述,论述了水资源的数量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工程管理、地下水资源管理、国际水资源管理、投资管理、行政管理、风险管理、安全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其他水资源相关管理;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案例研究,以首都圈农业水资源、民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展开研究。

4 结束语   由于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各种问题,长期以来对有关专家学者对水资源管理极为关注,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水资源管理学产生与发展具有深厚的基础。水资源管理学是水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众多学科之上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积极推进和发展水资源管理学,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姜文来,唐曲,雷波,水资源管理学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姜文来,初论水资源管理学,中国水利,2004(3); 赵宝璋,水资源管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吴季松, 现代水资源管理概论,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左其亭 陈曦,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冯尚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论文题目有哪些

不要让你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没水 人类会怎样/? 行不 ?

保护水资源,人人有则。

珍惜地球之泪,人类之源?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