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中国古典美术赏析论文选题方向是

发布时间:2024-07-20 09:32:23

中国古典美术赏析论文选题方向是

声乐系论文题目: 陕北民歌艺术研究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 陕南民歌的艺术特色 青海花儿之我见 秦声初探 秦腔音乐特色 老腔艺术初探 长安乐鼓探究 声乐小组课利弊谈 如何构建合理的音乐课堂模式 11.声乐演唱发展多元化 《XXX》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XXX作曲家作品风格及特点 14.(不同时期)某一时期声乐作品风格特性 戏歌初探 高师声乐教材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回归 欧洲歌剧与中国戏剧的异同 论歌唱中的legat 论声音造型

随着科学技术和出版事业的飞速发展,与书籍出版密不可分的书籍装帧,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装帧理念书籍装帧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从设计讲全方位主要是指:创意、制作工具、材料和工艺;从书的顺序讲主要是指:封面、书脊、封底、环衬、正文版式设计等。现在,有人把书籍装帧归入平面设计,叫做“书籍设计”;而绝大多数人仍认为是“书籍装帧艺术”。 二、以前,出版社设有美编室,美编室完成出版社的美术设计任务。现在,有的出版社不要美编,全部设计任务由工作室完成;有的美编跳出出版社,创办工作室,面对社会,完成各种广告设计或书籍装帧。目前北京大约有100多家,看来这是个大趋势。 三、电脑电脑设计引进中国以后,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设计的神奇、随意、方便征服了所有设计人员,使设计家随心所欲地追逐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构成,制造着他的预想和预想不到的效果。现在,利用电脑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已达到成熟阶段,电脑设计所产生的奇异变化和更深层次、更能包孕中国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美妙作品不断问世,电脑已经成为设计者须臾不可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 四、文化内涵“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是艺术和美的根源。“气”和书连在一起称为“书卷气”,足见书所具有宽泛、丰富的内涵和审美的高度融合,而如此高层次的美却是由书籍装帧来完成和实现的。电脑设计追求品位,讲究形色之间的神韵,显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优秀装帧作品中洋溢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而有些作品既有中国气派又有几分“洋味”,颇具现代美感,成功地将西方艺术的浓烈色彩、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以及狂放的艺术创造精神,借鉴到书籍装帧设计中来,使整个设计清新、明快,富于生机勃勃的活力。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内涵丰富是一种观点;强调书籍设计的次序与冲击力又是一种观点。目前,装帧设计由百花齐放而逐渐走向两种主要的设计理念。 五、书籍的文化一体最初人们认为书籍以内容为主,装帧可有可无;后来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是第一文化主体,书籍装帧是第二文化主体;现在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和装帧有文化同一性———书籍的文化一体。这是一个崭新的观点,是划时代的、与时俱进的观点。书在生产过程中装帧就被加了进去,书籍的内容就是通过装帧这种手段来实现的,装帧和内容不可分离,不但传达了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而且使整本书的信息量更丰富,更富有内涵。没有无载体、无版式的书;也没有无文字、只有装帧的书。 六、书籍装帧设计2000年初,由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反映书籍装帧艺术的专题片,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的介绍,从古到今,从设计到插图,从专家到读者,从美编室到工作室。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三次,使人们对书籍装帧艺术有了知识性的了解。 七、插图我国插图艺术历史悠久,作品精湛。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使我国的插图艺术仍然未摆脱低潮,经各级有关组织和插图艺术家多方呼吁努力,推动了我国插图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人,他们的作品富有新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插图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八、理论研究近年来,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是与装帧艺术理论的提高并行的,研究装帧理论的氛围十分活跃,举办了若干次研讨会,《新闻出版报》辟有“装帧专栏”,出版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理论著作,如:刘丰杰《现代装帧艺术》、张守义《装帧的话与画》、杨永德《鲁迅装帧系年》、邓中和《装帧设计创意》、张进贤《书籍装帧设计教程》、王众《意象设计》等等,还有若干理论书正在出版中,条件许可时准备编写《装帧学》。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当代中国装帧艺术实践的提高和升华。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会员、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希望你能喜欢 回答者:hushao007 - 助理 二级 3-23 14:33--------------------------------------------------------------------------------既然是古装的,就应按照古人的书写规矩,自上而下,从右至左。 回答者:hbwyzdck - 助理 二级 3-23 15:44--------------------------------------------------------------------------------现代人们对古装书籍的需求! 回答者:长门携蝴蝶 - 经理 四级 3-23 16:12--------------------------------------------------------------------------------随着科学技术和出版事业的飞速发展,与书籍出版密不可分的书籍装帧,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装帧理念书籍装帧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从设计讲全方位主要是指:创意、制作工具、材料和工艺;从书的顺序讲主要是指:封面、书脊、封底、环衬、正文版式设计等。现在,有人把书籍装帧归入平面设计,叫做“书籍设计”;而绝大多数人仍认为是“书籍装帧艺术”。 二、以前,出版社设有美编室,美编室完成出版社的美术设计任务。现在,有的出版社不要美编,全部设计任务由工作室完成;有的美编跳出出版社,创办工作室,面对社会,完成各种广告设计或书籍装帧。目前北京大约有100多家,看来这是个大趋势。 三、电脑电脑设计引进中国以后,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设计的神奇、随意、方便征服了所有设计人员,使设计家随心所欲地追逐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构成,制造着他的预想和预想不到的效果。现在,利用电脑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已达到成熟阶段,电脑设计所产生的奇异变化和更深层次、更能包孕中国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美妙作品不断问世,电脑已经成为设计者须臾不可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 四、文化内涵“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是艺术和美的根源。“气”和书连在一起称为“书卷气”,足见书所具有宽泛、丰富的内涵和审美的高度融合,而如此高层次的美却是由书籍装帧来完成和实现的。电脑设计追求品位,讲究形色之间的神韵,显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优秀装帧作品中洋溢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而有些作品既有中国气派又有几分“洋味”,颇具现代美感,成功地将西方艺术的浓烈色彩、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以及狂放的艺术创造精神,借鉴到书籍装帧设计中来,使整个设计清新、明快,富于生机勃勃的活力。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内涵丰富是一种观点;强调书籍设计的次序与冲击力又是一种观点。目前,装帧设计由百花齐放而逐渐走向两种主要的设计理念。 五、书籍的文化一体最初人们认为书籍以内容为主,装帧可有可无;后来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是第一文化主体,书籍装帧是第二文化主体;现在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和装帧有文化同一性———书籍的文化一体。这是一个崭新的观点,是划时代的、与时俱进的观点。书在生产过程中装帧就被加了进去,书籍的内容就是通过装帧这种手段来实现的,装帧和内容不可分离,不但传达了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而且使整本书的信息量更丰富,更富有内涵。没有无载体、无版式的书;也没有无文字、只有装帧的书。 六、书籍装帧设计2000年初,由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反映书籍装帧艺术的专题片,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的介绍,从古到今,从设计到插图,从专家到读者,从美编室到工作室。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三次,使人们对书籍装帧艺术有了知识性的了解。 七、插图我国插图艺术历史悠久,作品精湛。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使我国的插图艺术仍然未摆脱低潮,经各级有关组织和插图艺术家多方呼吁努力,推动了我国插图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人,他们的作品富有新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插图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八、理论研究近年来,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是与装帧艺术理论的提高并行的,研究装帧理论的氛围十分活跃,举办了若干次研讨会,《新闻出版报》辟有“装帧专栏”,出版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理论著作,如:刘丰杰《现代装帧艺术》、张守义《装帧的话与画》、杨永德《鲁迅装帧系年》、邓中和《装帧设计创意》、张进贤《书籍装帧设计教程》、王众《意象设计》等等,还有若干理论书正在出版中,条件许可时准备编写《装帧学》。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当代中国装帧艺术实践的提高和升华。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会员、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希望你能喜欢 回答者:咪咪兔儿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23 17:32--------------------------------------------------------------------------------SD 回答者:凡凡是我 - 试用期 一级 3-23 19:00--------------------------------------------------------------------------------古典书籍装帧与历史发展 回答者:liuguoxin1 - 助理 三级 3-23 19:28

回答 您好,方向如下:《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浅析张爱玲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个人奋斗的悲剧英雄——于连与高加林的比较 论新写实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及其文化特征 “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浅论纳兰词的悲剧美 从《项脊轩志》看归氏散文中的女性形象 从英国传说《罗宾汉》到无声电影《卢鬓花》的改编研究 角色的悲剧 ——在津巴多角色扮演理论下解读《蝇王》 浅析大历诗风的“气骨顿衰” 论陈彦笔下的小人物 翻译与改编:《福尔摩斯侦探案》归化研究 揭开《玉梨魂》受欢迎的神秘面纱----从小说《玉梨魂》到电影《玉梨魂》 论传统神话的现代使命——以鲁迅的故事新编为例 试论卡拉马佐夫父子的性格两重性 离别与思乡——宋词中“雨”的意蕴浅析 从《青蛇》看李碧华小说的诡谲文风 从“小我”到“大我”——论何其芳的启蒙文学思想 “五四”时期的独立女性形象解读——以冷清秋与姚木兰为例 从《厨房》看吉本芭娜娜小说的疗伤特征 “标准美人”的人物形象发展——《洗澡》与《寒夜》中女性形象的对比 论梁晓声的“知青小说” 被贬黄州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影响 试比较柳宗元与欧阳修山水散文之别 论伍绮诗对弱势群体的书写 当代作品中的僧人形象——以《尘埃落定》《道士下山》《受戒》作品为例 迟子建小说里的自然风景分析 论《陆犯焉识》中陆焉识的反抗意识 浅析霍达《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悲剧美 论《古船》的复仇书写 浅析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中的自由主义 浅论汪曾祺作品中的佛教色彩 ——以《受戒》、《庙与僧》、《仁慧》、《复仇》等作品为例 负重前行的荆棘鸟——菲奥娜与曹七巧人物特性比较 达其财富,穷其人生——中外文学史上吝啬鬼形象解读 论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生死场》、《小城三月》、《呼兰河传》等作品为例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提问 这是古代文学吗? 我需要的是古代文学的 回答 项脊轩志是的呀。 1、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 2、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4、《诗经》燕飨食诗的场面描写 5、《诗经》的审美学特色 6、论《诗经》中的征役诗 7、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8、论《诗经》中的史诗9、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 10、《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 11、《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2、从《离骚》看屈原的自觉与不自觉 13、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提问 有没有那种具体到哪一部作品的,然后映射出什么人物的品质,或者道理,以及人生态度的 回答 比如,《离骚》作为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难以超越的地位。其中“香草美人”意象的出现使得《离骚》大放异彩,吸引着无数学者的目光,而了解《离骚》中草木的名称以及具体形态,方便理解其所代表的特殊意涵,对研读《离骚》《楚辞》其他的篇章乃至后世的文学都有着一定的帮助 提问 还有其他的吗老师 回答 《中的婚恋诗及当时的婚恋观》论文概括及写作材料检索 论文概括:《诗经》中有四大类婚恋诗:恋爱诗、婚嫁诗、思妇诗、悲叹诗,可以发现《诗经》时代的三大婚恋观:崇尚爱情和婚姻基本一致、歌咏恋爱自由与感情专一、渴望琴瑟友之与白头偕老 提问 这些范围都太大了 回答 你需要按照一个方向来找,我这边只能是给你一个大概方向,你觉得哪感兴趣对哪里详细论述 提问 浅析《范进中举》中映射出的科举制度的两面性 我想从这些方面详细论述,可是我的导师说很多人写过了,让我重新找一个,我就找不到了 回答 的确这个方面很多人都想得到的。而且关于科举制度的两面性,我认为也太普遍了,建议从诗经,离骚等里面找论点。 更多46条 

研究生论文该如何选题?学位论文选题步骤:1. 导师确定大方向后进行大范围调研并总结问题2. 分析课题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3. 与导师讨论并提出开题报告4. 完善开题报告,确定写作提纲·学研沙龙·▍学位论文写作是博士生学习期间最重要的大事,它不仅反映了博士生在学习期间研究的成果和研究水平,也是博士生最终能否获得学位的关键。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课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论文的主题和研究方向。博士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前沿性、应用性、可行性是衡量课题的主要标准。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前沿课题构成了博士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作为博士论文应该将创新性和一定水平结合、综合起来开展研究。博士论文的选题应该满足这样几个要求:课题应该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最好能够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在学术上,发现别人错误的命题进行辨析;研究的成果能够对国家制定政策提供重大的参考意见;解决人民生活中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起到推动作用。大范围调研是选题的基础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在拉丁文中是知识占有者的意思。作为一个知识占有者,博士不应该把自己划定在某一学术领域范围内,他们的知识应该是全方位、立体的。作为一个博士生首先要做的是大范围的调研,只有大量占有资料,才能把握问题、解决问题。论文选题应建立在大范围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精读一两篇好的Review,通过这种综述性文章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整体的把握。大量调研的过程,也是寻找博士论文的榜样,少走弯路的过程。香港大学的岳晓东博士曾讲过他在哈佛做博士论文的故事。在哈佛教育学院有整整三架书是本院博士生毕业论文,那是他经常去的地方。在对这些书架的定期走访中,他得到很多写作构思的灵感。小到一个句子的遣词造句,大到段落的组合,因为大家都曾面临同样的挣扎。他还同其中一位作者联系过,感谢他的帮助,这位校友对他的回答是“Hi,buddy,you really know how to study!”由此可见,参照前人的文献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罗俊(清华大学材料学博士生):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比如我学的材料学,在一年级,导师基本就确定了大的方向,这也是考虑到实验室的科研经费、小组人员等多方面因素作出的。在进行大范围的调研之前,读了两篇Review,这使我在后来的调研中感觉到自己是在有目的地做事情,时间分配也比较合理。伴随调研的进行很自然提出一些问题或想法,由于读了很多文献,这样对课题的价值和意义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最终在和导师讨论选题的时候就很有针对性。我对选题的经验就是一定要做好开题前的调研。难度选择与课题可行性博士论文应必须具有一定难度,只有具备一定难度的论文才可以作为博士论文。所谓难度,就是要求作者能够探索规则,这些规则是隐形的,不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是很难发现的,所以难度的挑战来自于发现规则的困难性,并且难度的选择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研究资源进行选择和调整。其次,课题涉及面广泛程度也决定了课题的难度水平,它可以包括很多学科和领域。最后就是一些前人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当课题难度成为难以揣摩深浅的鸿沟,你会如何选择?其实课题的难度往往难以找到一个尺度准确衡量,对于难度大的课题,可以允许失败,甚至在出现意外情况下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也是可以的。博士论文应该是水平的表现,假如它的水平高度达到了,也是可以接受的。一个好的论文应该是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作了细致充分的调研后,并在对问题的探索中采取了正确的研究方法,最后落实在文字上并体现出一定学术功底。这样的论文应该是一篇优秀的论文。对于一些难题,不是一两个博士生完成的,它们可能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才能完成。中国研究生在难度选择上,不应避重就轻回避难题,但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扬长避短。比如很多到国外读博士的同学会选择中外比较性研究。由此也体现了林语堂先生“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的智慧”。林语堂还曾自做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这种做法即是治学中扬长避短的妙用。前沿性与现实意义博士论文应具有学术的前沿性,而课题的现实意义是博士研究活动的出发点。在经过调研和思考后,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最终确定为论文选题的是经过学术前沿性和现实意义标准筛选的课题。博士论文的选题需要从选题的整体来看,但对创新性应该正确看待。英国有一句谚语:太阳之下无新事。只要不是抄袭,是自己想出来的,要完全没有创见就不容易。香港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在奠定他国际上经济学地位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中,推翻了经济学界二百年的观点。但他的老师艾智仁对他说:“你的佃农理论是传统的经济理论,半点创见也没有;但传统的佃农理论,却是因为不明白经济理论而搞错了。”这样,与其说创新,不如说成是他对历来分析佃农的学者的创新。作为一个博士论文的选题,当然应该具有学术前沿性,但无论你的选题是针对某一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还是用来填补以往的空白,都应该对现实问题有指导意义。只有把握好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的选题才可能是一篇优秀的论文。罗俊:导师给了你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在自己初拟几个题目之后如何选择应该和导师进行沟通。通常会有三个标准来衡量。即: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课题的可行性,还有就是别人是否已经做过。经过这三个标准的筛选,最终的选择范围就很小了。基本形成了最终的选题。选题与改题在科学的探索中,每一阶段都会形成新的认识,当你的实验结果跟当初的设想不同时,改题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所有研究的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改题的现象,或者源于阶段性认识的不同或者选题存在问题。上海某校一个学生研究小组曾提出选题——环境污染与遗传疾病之关系,指导教师觉得难度太大,劝他们换个题目,但学生不肯换题。当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寻和专家访谈后,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此题尚属世界难题,研究无法进行”。对于论文的改题,在理工类课题中的研究是比较常见的。在这个时候可能有的同学不太愿意改变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应该及时和导师进行沟通,把研究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导师作为这一领域的专家会提出导师的观点及很多中肯的意见,学生应尊重导师意见,但如果实在很难形成一致,可以搞一点自己的研究,但仍应以导师的观点为主。文科博士生有的专业只有两年的学习时间,如果在二年级提出选题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调研之后,再要改题则很难按时完成论文。对文科选题的把握,应该尤其慎重。必须做足前期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在研究思路上应当十分清晰,一旦选定题目、确定框架之后就不要轻易改动。▍选题误区不与导师沟通 盲目选题导师是指路的明灯,他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有些同学会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调研和选题,直到开题报告提出才与导师联系,这样不仅耽误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自己对研究的领域不熟悉,在课题可行性和价值把握上都很难做好。在选题上,学生应该多和导师沟通。导师大多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对课题的意义、难度、实际价值有更好的把握,对一些研究价值低的问题作过多的研究很难使你的研究水平有大的提高。曾经有一位读哲学的博士生,在论文选题之前自己做了大量的调研,甚至已经写出开题报告。到提交开题报告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选题不符合要求,结果重新调研、选题,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直接影响到最后论文的写作。过分依赖导师与导师的交流和沟通是必要的,但过分的依赖导师则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对研究方法的掌握很不利。导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不是要手把手教你做什么、怎么做,而是提供给你指导思想,是方法论的传授者。导师对学生的帮助应该是告诉学生这些东西到哪里找,找到了如何鉴别这些资料,论文的论证方法和关键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导师告诉你的是到哪里找,而不是去找什么。因为研究方法的培养应该是学会如何去研究,所以应该学的是到哪里去找资料,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选题难度低 论文无创新博士论文是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是博士生3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它应该体现的是具有创造力的研究。博士论文应该具有难度水平,一些并无多大价值的课题不应作为博士论文提出来研究。作为博士论文应该具有创见,体现出作者的魄力和胆识。还有就是论文写作应该体现出作者的智慧和才华,所谓才华就是要有闪光的思想。优秀的论文应该是将这些闪光的的思想用精彩的语言表现出来。

中国古典美术赏析论文选题方向

告诉你们不许抄袭实际上就是暗示抄袭,掂量着来 合理借鉴也不是不可能地

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批有确实的历史记载,以绘画的才能享有声誉的画家,出现在魏晋之际。他们不复是传说故事中的画家,也不再是文人而兼有画名。他们是东吴的曹不兴,西晋的张墨和卫协。这一批画家的出现标志着绘画艺术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曹不兴在东吴享有很高的声誉。据说他能在长五十尺的绢上画一像,须臾即成,而头身四肢比例都没有差错。虽然他的作品无存,但从这些传说中也可以窥见他的才能。曹不兴画的佛像,根据中亚(萨玛堪)僧人康僧会传入的为稿本。他曾利用在屏风上误落的墨迹绘成一蝇,而引起孙权误为真蝇,用手去弹,于是传为美谈。而曹不兴更以画龙出名,唐代还保存着他画龙的真迹。但曹不兴的作品主要的是人物画,尤其是佛教的画像。曹不兴在过去被认为是最早的知名佛像画家。  卫协、张墨在当时有“画圣”之称。卫协的声誉尤高,为顾恺之和其他南朝画家及评论家一再赞扬。谢赫甚至认为卫协有划时代的意义,“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该备形似,而妙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但是他们的作品在唐代已经很罕见。就记载中的作品题目可见,大多数是历史故事画和若干佛教画。  这一时期留下的善画者的名字,还有东晋明帝司马绍、荀勗、史道硕、王廙、谢赫等。  他们作品的题材,一部分明显地是因袭汉代美术的,如荆轲、西王母、穆天子、诗经、列女等。一部分是汉代题材的扩大,如:洛神赋图、金谷园图、三都赋图等。大多是历史传说和风俗的题材。但也有一部分是名士像和神仙像,这反映了当时道教思想的流行。

中国古典美术赏析论文选题方向是什么

写的范围尽量小一点,要精细。不要大谈历史,谈历史谁也没有美术史写的多,大谈阔论是大忌。也尽量避免写人物传记。比如两种画派的对比,古今人物画的空间对比,等等。要写就找一个具体的方面谈。这么早就准备毕业论文了,很有心嘛,祝你一次通过!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美术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解析美术史中“禅画”概念的由来  2、探究民国时期美术字的视觉之美  3、佛教美术对我的影响  4、工业化题材在中西方美术中的体现  5、金焕基绘画的韩式情愫对韩国现代美术影响  6、基于IPad上的少儿美术APP界面设计研究  7、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中油画鉴赏教学研究  8、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9、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述评  10、林风眠与徐悲鸿美术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1、西藏传统绘画形式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应用与实践  12、论表现拿破仑的美术作品的典范意义及其现实影响  13、高职特教听障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14、论30年代漫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地位与价值  15、中职电脑美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本来不想回答你的问题,这种专业性的问题知道上一般不会有好建议,而且悬赏的分数太少了。不过我毕业知道论文不容易,给你点建议吧,多去百度谷歌搜搜相关的题材或选题论证,看看别人都怎么做的,然后找些自己比较擅长的,一个个列出来和导师仔细讨论敲定方案,随后做起来会方便很多。

研究生论文该如何选题?学位论文选题步骤:1. 导师确定大方向后进行大范围调研并总结问题2. 分析课题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3. 与导师讨论并提出开题报告4. 完善开题报告,确定写作提纲·学研沙龙·▍学位论文写作是博士生学习期间最重要的大事,它不仅反映了博士生在学习期间研究的成果和研究水平,也是博士生最终能否获得学位的关键。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课题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论文的主题和研究方向。博士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前沿性、应用性、可行性是衡量课题的主要标准。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前沿课题构成了博士论文选题的一般原则。作为博士论文应该将创新性和一定水平结合、综合起来开展研究。博士论文的选题应该满足这样几个要求:课题应该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最好能够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在学术上,发现别人错误的命题进行辨析;研究的成果能够对国家制定政策提供重大的参考意见;解决人民生活中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起到推动作用。大范围调研是选题的基础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在拉丁文中是知识占有者的意思。作为一个知识占有者,博士不应该把自己划定在某一学术领域范围内,他们的知识应该是全方位、立体的。作为一个博士生首先要做的是大范围的调研,只有大量占有资料,才能把握问题、解决问题。论文选题应建立在大范围调研的基础上,首先精读一两篇好的Review,通过这种综述性文章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整体的把握。大量调研的过程,也是寻找博士论文的榜样,少走弯路的过程。香港大学的岳晓东博士曾讲过他在哈佛做博士论文的故事。在哈佛教育学院有整整三架书是本院博士生毕业论文,那是他经常去的地方。在对这些书架的定期走访中,他得到很多写作构思的灵感。小到一个句子的遣词造句,大到段落的组合,因为大家都曾面临同样的挣扎。他还同其中一位作者联系过,感谢他的帮助,这位校友对他的回答是“Hi,buddy,you really know how to study!”由此可见,参照前人的文献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罗俊(清华大学材料学博士生):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比如我学的材料学,在一年级,导师基本就确定了大的方向,这也是考虑到实验室的科研经费、小组人员等多方面因素作出的。在进行大范围的调研之前,读了两篇Review,这使我在后来的调研中感觉到自己是在有目的地做事情,时间分配也比较合理。伴随调研的进行很自然提出一些问题或想法,由于读了很多文献,这样对课题的价值和意义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最终在和导师讨论选题的时候就很有针对性。我对选题的经验就是一定要做好开题前的调研。难度选择与课题可行性博士论文应必须具有一定难度,只有具备一定难度的论文才可以作为博士论文。所谓难度,就是要求作者能够探索规则,这些规则是隐形的,不经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是很难发现的,所以难度的挑战来自于发现规则的困难性,并且难度的选择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研究资源进行选择和调整。其次,课题涉及面广泛程度也决定了课题的难度水平,它可以包括很多学科和领域。最后就是一些前人多年未能解决的问题。当课题难度成为难以揣摩深浅的鸿沟,你会如何选择?其实课题的难度往往难以找到一个尺度准确衡量,对于难度大的课题,可以允许失败,甚至在出现意外情况下得出不正确的结论也是可以的。博士论文应该是水平的表现,假如它的水平高度达到了,也是可以接受的。一个好的论文应该是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作了细致充分的调研后,并在对问题的探索中采取了正确的研究方法,最后落实在文字上并体现出一定学术功底。这样的论文应该是一篇优秀的论文。对于一些难题,不是一两个博士生完成的,它们可能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才能完成。中国研究生在难度选择上,不应避重就轻回避难题,但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扬长避短。比如很多到国外读博士的同学会选择中外比较性研究。由此也体现了林语堂先生“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的智慧”。林语堂还曾自做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这种做法即是治学中扬长避短的妙用。前沿性与现实意义博士论文应具有学术的前沿性,而课题的现实意义是博士研究活动的出发点。在经过调研和思考后,可以提出许多问题,最终确定为论文选题的是经过学术前沿性和现实意义标准筛选的课题。博士论文的选题需要从选题的整体来看,但对创新性应该正确看待。英国有一句谚语:太阳之下无新事。只要不是抄袭,是自己想出来的,要完全没有创见就不容易。香港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在奠定他国际上经济学地位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中,推翻了经济学界二百年的观点。但他的老师艾智仁对他说:“你的佃农理论是传统的经济理论,半点创见也没有;但传统的佃农理论,却是因为不明白经济理论而搞错了。”这样,与其说创新,不如说成是他对历来分析佃农的学者的创新。作为一个博士论文的选题,当然应该具有学术前沿性,但无论你的选题是针对某一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还是用来填补以往的空白,都应该对现实问题有指导意义。只有把握好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的选题才可能是一篇优秀的论文。罗俊:导师给了你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在自己初拟几个题目之后如何选择应该和导师进行沟通。通常会有三个标准来衡量。即: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课题的可行性,还有就是别人是否已经做过。经过这三个标准的筛选,最终的选择范围就很小了。基本形成了最终的选题。选题与改题在科学的探索中,每一阶段都会形成新的认识,当你的实验结果跟当初的设想不同时,改题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所有研究的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改题的现象,或者源于阶段性认识的不同或者选题存在问题。上海某校一个学生研究小组曾提出选题——环境污染与遗传疾病之关系,指导教师觉得难度太大,劝他们换个题目,但学生不肯换题。当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寻和专家访谈后,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此题尚属世界难题,研究无法进行”。对于论文的改题,在理工类课题中的研究是比较常见的。在这个时候可能有的同学不太愿意改变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应该及时和导师进行沟通,把研究的情况和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导师作为这一领域的专家会提出导师的观点及很多中肯的意见,学生应尊重导师意见,但如果实在很难形成一致,可以搞一点自己的研究,但仍应以导师的观点为主。文科博士生有的专业只有两年的学习时间,如果在二年级提出选题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调研之后,再要改题则很难按时完成论文。对文科选题的把握,应该尤其慎重。必须做足前期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在研究思路上应当十分清晰,一旦选定题目、确定框架之后就不要轻易改动。▍选题误区不与导师沟通 盲目选题导师是指路的明灯,他指引着学生前进的方向。有些同学会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调研和选题,直到开题报告提出才与导师联系,这样不仅耽误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自己对研究的领域不熟悉,在课题可行性和价值把握上都很难做好。在选题上,学生应该多和导师沟通。导师大多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他们对课题的意义、难度、实际价值有更好的把握,对一些研究价值低的问题作过多的研究很难使你的研究水平有大的提高。曾经有一位读哲学的博士生,在论文选题之前自己做了大量的调研,甚至已经写出开题报告。到提交开题报告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选题不符合要求,结果重新调研、选题,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直接影响到最后论文的写作。过分依赖导师与导师的交流和沟通是必要的,但过分的依赖导师则难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对研究方法的掌握很不利。导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不是要手把手教你做什么、怎么做,而是提供给你指导思想,是方法论的传授者。导师对学生的帮助应该是告诉学生这些东西到哪里找,找到了如何鉴别这些资料,论文的论证方法和关键是什么,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导师告诉你的是到哪里找,而不是去找什么。因为研究方法的培养应该是学会如何去研究,所以应该学的是到哪里去找资料,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选题难度低 论文无创新博士论文是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是博士生3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它应该体现的是具有创造力的研究。博士论文应该具有难度水平,一些并无多大价值的课题不应作为博士论文提出来研究。作为博士论文应该具有创见,体现出作者的魄力和胆识。还有就是论文写作应该体现出作者的智慧和才华,所谓才华就是要有闪光的思想。优秀的论文应该是将这些闪光的的思想用精彩的语言表现出来。

中国古典美术赏析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随着科学技术和出版事业的飞速发展,与书籍出版密不可分的书籍装帧,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装帧理念书籍装帧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从设计讲全方位主要是指:创意、制作工具、材料和工艺;从书的顺序讲主要是指:封面、书脊、封底、环衬、正文版式设计等。现在,有人把书籍装帧归入平面设计,叫做“书籍设计”;而绝大多数人仍认为是“书籍装帧艺术”。 二、以前,出版社设有美编室,美编室完成出版社的美术设计任务。现在,有的出版社不要美编,全部设计任务由工作室完成;有的美编跳出出版社,创办工作室,面对社会,完成各种广告设计或书籍装帧。目前北京大约有100多家,看来这是个大趋势。 三、电脑电脑设计引进中国以后,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设计的神奇、随意、方便征服了所有设计人员,使设计家随心所欲地追逐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构成,制造着他的预想和预想不到的效果。现在,利用电脑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已达到成熟阶段,电脑设计所产生的奇异变化和更深层次、更能包孕中国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美妙作品不断问世,电脑已经成为设计者须臾不可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 四、文化内涵“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是艺术和美的根源。“气”和书连在一起称为“书卷气”,足见书所具有宽泛、丰富的内涵和审美的高度融合,而如此高层次的美却是由书籍装帧来完成和实现的。电脑设计追求品位,讲究形色之间的神韵,显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优秀装帧作品中洋溢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而有些作品既有中国气派又有几分“洋味”,颇具现代美感,成功地将西方艺术的浓烈色彩、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以及狂放的艺术创造精神,借鉴到书籍装帧设计中来,使整个设计清新、明快,富于生机勃勃的活力。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内涵丰富是一种观点;强调书籍设计的次序与冲击力又是一种观点。目前,装帧设计由百花齐放而逐渐走向两种主要的设计理念。 五、书籍的文化一体最初人们认为书籍以内容为主,装帧可有可无;后来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是第一文化主体,书籍装帧是第二文化主体;现在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和装帧有文化同一性———书籍的文化一体。这是一个崭新的观点,是划时代的、与时俱进的观点。书在生产过程中装帧就被加了进去,书籍的内容就是通过装帧这种手段来实现的,装帧和内容不可分离,不但传达了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而且使整本书的信息量更丰富,更富有内涵。没有无载体、无版式的书;也没有无文字、只有装帧的书。 六、书籍装帧设计2000年初,由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反映书籍装帧艺术的专题片,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的介绍,从古到今,从设计到插图,从专家到读者,从美编室到工作室。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三次,使人们对书籍装帧艺术有了知识性的了解。 七、插图我国插图艺术历史悠久,作品精湛。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使我国的插图艺术仍然未摆脱低潮,经各级有关组织和插图艺术家多方呼吁努力,推动了我国插图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人,他们的作品富有新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插图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八、理论研究近年来,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是与装帧艺术理论的提高并行的,研究装帧理论的氛围十分活跃,举办了若干次研讨会,《新闻出版报》辟有“装帧专栏”,出版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理论著作,如:刘丰杰《现代装帧艺术》、张守义《装帧的话与画》、杨永德《鲁迅装帧系年》、邓中和《装帧设计创意》、张进贤《书籍装帧设计教程》、王众《意象设计》等等,还有若干理论书正在出版中,条件许可时准备编写《装帧学》。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当代中国装帧艺术实践的提高和升华。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会员、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希望你能喜欢

可以百度知道 啊 呵呵

随着科学技术和出版事业的飞速发展,与书籍出版密不可分的书籍装帧,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装帧理念书籍装帧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从设计讲全方位主要是指:创意、制作工具、材料和工艺;从书的顺序讲主要是指:封面、书脊、封底、环衬、正文版式设计等。现在,有人把书籍装帧归入平面设计,叫做“书籍设计”;而绝大多数人仍认为是“书籍装帧艺术”。 二、以前,出版社设有美编室,美编室完成出版社的美术设计任务。现在,有的出版社不要美编,全部设计任务由工作室完成;有的美编跳出出版社,创办工作室,面对社会,完成各种广告设计或书籍装帧。目前北京大约有100多家,看来这是个大趋势。 三、电脑电脑设计引进中国以后,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设计的神奇、随意、方便征服了所有设计人员,使设计家随心所欲地追逐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构成,制造着他的预想和预想不到的效果。现在,利用电脑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已达到成熟阶段,电脑设计所产生的奇异变化和更深层次、更能包孕中国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美妙作品不断问世,电脑已经成为设计者须臾不可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 四、文化内涵“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是艺术和美的根源。“气”和书连在一起称为“书卷气”,足见书所具有宽泛、丰富的内涵和审美的高度融合,而如此高层次的美却是由书籍装帧来完成和实现的。电脑设计追求品位,讲究形色之间的神韵,显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优秀装帧作品中洋溢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而有些作品既有中国气派又有几分“洋味”,颇具现代美感,成功地将西方艺术的浓烈色彩、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以及狂放的艺术创造精神,借鉴到书籍装帧设计中来,使整个设计清新、明快,富于生机勃勃的活力。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内涵丰富是一种观点;强调书籍设计的次序与冲击力又是一种观点。目前,装帧设计由百花齐放而逐渐走向两种主要的设计理念。 五、书籍的文化一体最初人们认为书籍以内容为主,装帧可有可无;后来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是第一文化主体,书籍装帧是第二文化主体;现在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和装帧有文化同一性———书籍的文化一体。这是一个崭新的观点,是划时代的、与时俱进的观点。书在生产过程中装帧就被加了进去,书籍的内容就是通过装帧这种手段来实现的,装帧和内容不可分离,不但传达了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而且使整本书的信息量更丰富,更富有内涵。没有无载体、无版式的书;也没有无文字、只有装帧的书。 六、书籍装帧设计2000年初,由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反映书籍装帧艺术的专题片,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的介绍,从古到今,从设计到插图,从专家到读者,从美编室到工作室。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三次,使人们对书籍装帧艺术有了知识性的了解。 七、插图我国插图艺术历史悠久,作品精湛。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使我国的插图艺术仍然未摆脱低潮,经各级有关组织和插图艺术家多方呼吁努力,推动了我国插图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人,他们的作品富有新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插图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八、理论研究近年来,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是与装帧艺术理论的提高并行的,研究装帧理论的氛围十分活跃,举办了若干次研讨会,《新闻出版报》辟有“装帧专栏”,出版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理论著作,如:刘丰杰《现代装帧艺术》、张守义《装帧的话与画》、杨永德《鲁迅装帧系年》、邓中和《装帧设计创意》、张进贤《书籍装帧设计教程》、王众《意象设计》等等,还有若干理论书正在出版中,条件许可时准备编写《装帧学》。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当代中国装帧艺术实践的提高和升华。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会员、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希望你能喜欢 回答者:hushao007 - 助理 二级 3-23 14:33--------------------------------------------------------------------------------既然是古装的,就应按照古人的书写规矩,自上而下,从右至左。 回答者:hbwyzdck - 助理 二级 3-23 15:44--------------------------------------------------------------------------------现代人们对古装书籍的需求! 回答者:长门携蝴蝶 - 经理 四级 3-23 16:12--------------------------------------------------------------------------------随着科学技术和出版事业的飞速发展,与书籍出版密不可分的书籍装帧,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装帧理念书籍装帧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从设计讲全方位主要是指:创意、制作工具、材料和工艺;从书的顺序讲主要是指:封面、书脊、封底、环衬、正文版式设计等。现在,有人把书籍装帧归入平面设计,叫做“书籍设计”;而绝大多数人仍认为是“书籍装帧艺术”。 二、以前,出版社设有美编室,美编室完成出版社的美术设计任务。现在,有的出版社不要美编,全部设计任务由工作室完成;有的美编跳出出版社,创办工作室,面对社会,完成各种广告设计或书籍装帧。目前北京大约有100多家,看来这是个大趋势。 三、电脑电脑设计引进中国以后,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设计的神奇、随意、方便征服了所有设计人员,使设计家随心所欲地追逐着各种各样的形式构成,制造着他的预想和预想不到的效果。现在,利用电脑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已达到成熟阶段,电脑设计所产生的奇异变化和更深层次、更能包孕中国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的美妙作品不断问世,电脑已经成为设计者须臾不可离开的最重要的工具。 四、文化内涵“气”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是艺术和美的根源。“气”和书连在一起称为“书卷气”,足见书所具有宽泛、丰富的内涵和审美的高度融合,而如此高层次的美却是由书籍装帧来完成和实现的。电脑设计追求品位,讲究形色之间的神韵,显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趣味,优秀装帧作品中洋溢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而有些作品既有中国气派又有几分“洋味”,颇具现代美感,成功地将西方艺术的浓烈色彩、充满动感的视觉冲击以及狂放的艺术创造精神,借鉴到书籍装帧设计中来,使整个设计清新、明快,富于生机勃勃的活力。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内涵丰富是一种观点;强调书籍设计的次序与冲击力又是一种观点。目前,装帧设计由百花齐放而逐渐走向两种主要的设计理念。 五、书籍的文化一体最初人们认为书籍以内容为主,装帧可有可无;后来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是第一文化主体,书籍装帧是第二文化主体;现在有人认为书籍的内容和装帧有文化同一性———书籍的文化一体。这是一个崭新的观点,是划时代的、与时俱进的观点。书在生产过程中装帧就被加了进去,书籍的内容就是通过装帧这种手段来实现的,装帧和内容不可分离,不但传达了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而且使整本书的信息量更丰富,更富有内涵。没有无载体、无版式的书;也没有无文字、只有装帧的书。 六、书籍装帧设计2000年初,由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拍摄了我国第一部反映书籍装帧艺术的专题片,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了全面的概括性的介绍,从古到今,从设计到插图,从专家到读者,从美编室到工作室。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三次,使人们对书籍装帧艺术有了知识性的了解。 七、插图我国插图艺术历史悠久,作品精湛。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使我国的插图艺术仍然未摆脱低潮,经各级有关组织和插图艺术家多方呼吁努力,推动了我国插图艺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新人,他们的作品富有新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插图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八、理论研究近年来,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发展是与装帧艺术理论的提高并行的,研究装帧理论的氛围十分活跃,举办了若干次研讨会,《新闻出版报》辟有“装帧专栏”,出版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理论著作,如:刘丰杰《现代装帧艺术》、张守义《装帧的话与画》、杨永德《鲁迅装帧系年》、邓中和《装帧设计创意》、张进贤《书籍装帧设计教程》、王众《意象设计》等等,还有若干理论书正在出版中,条件许可时准备编写《装帧学》。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当代中国装帧艺术实践的提高和升华。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会员、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 希望你能喜欢 回答者:咪咪兔儿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23 17:32--------------------------------------------------------------------------------SD 回答者:凡凡是我 - 试用期 一级 3-23 19:00--------------------------------------------------------------------------------古典书籍装帧与历史发展 回答者:liuguoxin1 - 助理 三级 3-23 19:28

可以从版式设计谈起,多谈一些书籍装帧学方面的东西,适当的在这个方面展开即可。另外给楼主几篇论文,希望能给你起到帮助,PDF识别问题,所以排版不好,如果要原文的话,请到我邮箱索取,(点我可见)。另附一些目录,不过自信三篇文献已够。《浅谈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装帧设计》《浅谈书籍装帧艺术中的美感》《浅谈书籍装帧中版式设计独到的创意美》1 名家介绍 小朋友 2006/02 2 程十发作品市场为何这样红 夏风 艺术市场 2006/02 3 张守义书籍装帧艺术 张守义 民主 2006/01 4 设计当随时代——浅谈技术的发展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 邓玉琼 科技与出版 2006/01 5 书籍装帧的五种意识 陈培亮 科技与出版 2006/01 6 书籍装帧艺术中的“形神”关系 郭玲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7 书籍装帧应努力展示出版社品牌形象 莫克 编辑之友 2006/01 8 论书籍装帧设计的功能性 鲁榕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4 9 书籍装帧过程中的色彩处理 赵莹 今日印刷 2006/01 10 巨燕油画的现代畅想 卢金德 艺术界 2005/06 11 浅议书籍装帧学和书籍整体美 毛德宝 新美术 2005/04 12 对书籍设计教学建设的认识 毛德宝 美苑 2005/06 13 关于书籍装帧教学问题的思考 王俭 教育与职业 2005/35 14 关于书籍装帧中的版式设计 佟艳 职业教育研究 2005/12 15 开启心灵的窗扉——装帧艺术拾贝 李枫 新闻前哨 2005/12 16 书籍设计之理论篇 玲珑可塑的宇宙 沈珉 包装世界 2005/05 17 漫谈书影与书花 李跃珍 图书馆学研究 2005/09 18 浅谈书籍装帧中版式设计独到的创意美 丁颖 台声新视角 2005/04 19 郑虹:让阅读更美丽 周瑾 对外大传播 2005/02 20 英藏黑水城文献和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的版本学价值 ========================《浅谈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装帧设计》浅谈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装帧设计丁峰一、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设计古典文学书籍装帧的设计, 关键在于先要有总体统一的美学构思, 这就需要设计者对被装帧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提炼。我国的古典书籍中的线装书虽比较单纯朴实,但从总体上考察,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从色彩调赋、材料应用,都蕴藏作者厚实的文化底韵。而现代装帧设计,因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使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文化的气息。那么,我们现在对古典书籍进行装帧设计怎样才能达到统一的美学构思呢? 一味地追求古典, 将使整个设计缺乏现代的审美情趣; 一味地追求现代, 又将使古典文学书籍的装帧缺少古典文学的“气韵”, 也会偏离现代人对古典文学作品装帧美的需要。当今对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应充分吸收古今中外对书籍装帧设计的精华,使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气韵, 与现代的美学要求有机地融合。在整个总体设计上, 既不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含蕴和意境,又能融合现代人对书籍装帧的审美要求。古今装帧审美学方式的统一,是当代对中国古典文学书籍进行装帧设计的需要。在确立了对古典文学装帧设计的总体美学构思之后, 就需要设计者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自始至终地把握这个构思、贯彻这一构思、体现这一构思, 充分调动各个设计要素, 灵活地运用各种设计方法来展开设计。二、对古典文学书籍装帧设计的理解书籍从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人类从最早的刻骨、刻竹的记事,到现代印刷技术、书籍的装帧,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一个国家对书籍装帧水平的高低,书籍品种的多少,出版发行量的大小,已成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发达的一个标志。书籍装帧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它由简单到复杂,从单纯的书籍加工到当今艺术创作。现在,书籍装帧已不再只是简单地一页页纸的装订,而是装帧设计者对书籍的二度艺术创作,是装帧艺术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书籍装帧设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它是绘画、摄影、书法、金石等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 需要设计者具备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书籍的装帧设计,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 还应赋予装帧设计的商业性。书籍是放在书架上的,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时,还应有吸引读者的功能。因此,它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要能刺激读者阅读书

中国古典美术赏析论文选题意义

111111111111111111百度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批有确实的历史记载,以绘画的才能享有声誉的画家,出现在魏晋之际。他们不复是传说故事中的画家,也不再是文人而兼有画名。他们是东吴的曹不兴,西晋的张墨和卫协。这一批画家的出现标志着绘画艺术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曹不兴在东吴享有很高的声誉。据说他能在长五十尺的绢上画一像,须臾即成,而头身四肢比例都没有差错。虽然他的作品无存,但从这些传说中也可以窥见他的才能。曹不兴画的佛像,根据中亚(萨玛堪)僧人康僧会传入的为稿本。他曾利用在屏风上误落的墨迹绘成一蝇,而引起孙权误为真蝇,用手去弹,于是传为美谈。而曹不兴更以画龙出名,唐代还保存着他画龙的真迹。但曹不兴的作品主要的是人物画,尤其是佛教的画像。曹不兴在过去被认为是最早的知名佛像画家。  卫协、张墨在当时有“画圣”之称。卫协的声誉尤高,为顾恺之和其他南朝画家及评论家一再赞扬。谢赫甚至认为卫协有划时代的意义,“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该备形似,而妙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但是他们的作品在唐代已经很罕见。就记载中的作品题目可见,大多数是历史故事画和若干佛教画。  这一时期留下的善画者的名字,还有东晋明帝司马绍、荀勗、史道硕、王廙、谢赫等。  他们作品的题材,一部分明显地是因袭汉代美术的,如荆轲、西王母、穆天子、诗经、列女等。一部分是汉代题材的扩大,如:洛神赋图、金谷园图、三都赋图等。大多是历史传说和风俗的题材。但也有一部分是名士像和神仙像,这反映了当时道教思想的流行。

声乐系论文题目: 陕北民歌艺术研究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 陕南民歌的艺术特色 青海花儿之我见 秦声初探 秦腔音乐特色 老腔艺术初探 长安乐鼓探究 声乐小组课利弊谈 如何构建合理的音乐课堂模式 11.声乐演唱发展多元化 《XXX》作品分析及美学特点 XXX作曲家作品风格及特点 14.(不同时期)某一时期声乐作品风格特性 戏歌初探 高师声乐教材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回归 欧洲歌剧与中国戏剧的异同 论歌唱中的legat 论声音造型

一般地说,诗歌和书画等中国古典艺术的创作具有再现和表现统一而偏重于表现的特点。如所周知,客观生活丰富多采,主观情思错综复杂,作为艺术创作中介的技巧又千差万别,而艺术爱好者趣味爱好则多种多样。正是以上这些基本因素决定了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必然性。事实是,中国古代的美学家很早就指出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必然性。明屠隆在《与王元美先生书》中说:今夫天有扬沙走石,则有和风惠日;今夫地有危峰峭壁,则有平原旷野;今夫江海有浊浪崩云,则有平波展镜;今夫人物有戈予叱咤,则有俎豆晏笑:斯物之固然也。籍使到一于扬沙走石,地一于危峰峭壁,江海一于浊浪崩云,人一于戈予叱咤,好奇不太过乎,将习见者厌矣。文章大观,奇正离合,瑰丽尔雅,隆壮温夷,何所不有。这就是说,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归根结蒂,是由生活的多样性决定的。而在艺术风格问题上搞“单一”或“划一”,既脱离作为艺术本源的生活实际,又违背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同时也不符合艺术欣赏者的审美要求。“一”之不可,其理昭然。但是,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并非没有在艺术风格问题上搞整齐划一的反面例子。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上台变法时,就曾搞过这一手。一代文豪苏东坡亲身感受到了王安石推行的文化政策的恶果,他从美学的角度对此提出了严厉批评,在《答张文潜书》中说:文字之衰,未有如今日者也,其源实出于王氏。王氏之文未必不善也,而患在于好使人同己。……地之美者同于生物,不同于所生。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在艺术风格问题上,搞整齐划一,最终必然出现如苏轼所言的那种艺苑一片荒芜,“弥望皆黄茅白苇”的荒凉局面。这又从反面说明了一条真理:在艺术风格问题上,唯有“各体互兴,分镳并驱”(梁萧统语),坚持“不主一格”,才真正是繁荣文学艺术的明智之举。毫无疑义,中国古典美学肯定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主张众体并举、百家共存的观点是正确的,中国现代美学理应继承并发扬这一优秀传统。  ⒋审美趣味上,在承认“错采镂金”与“芙蓉出水”二者皆美的前提下,推重“芙蓉出水”自然美的参考意义。“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组形象性命题,代表了中国古典美学中两种美的形态和美的风格,也代表了中国古典美学中两种不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梁钟嵘《诗品》云:“汤惠秀曰:‘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延之)诗如错采镂金。’颜终身病之。”又,《南史·颜延之传》云:“延之尝问鲍照,己与谢灵运优劣。照曰:‘谢(灵运)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颜延之)诗如铺锦列锈,亦雕缋满眼。’”在这里,“芙蓉出水”喻指清新自然那样一种美的形态,而“错采镂金”喻指雕缋满眼那样一种美的形态。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以魏晋南北朝为界线,一前和一后,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有明显变化。在魏晋南北朝以前,社会上推崇雕缋之美的风气历久不衰,然而,自魏晋南北朝始,社会上对雕缋之美的评价日趋下降。刘勰《文心雕龙》论文已开始肯定“自然之趣”;梁武帝萧衍品书(书法)已将“芙蓉之出水”置于“文彩之镂金”之前。正因为魏晋时代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已发生明显变化,所以诗人颜延之对鲍照(或汤惠秀)作出的“谢(灵运)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颜延之)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的评价,才会怏怏不乐而“终身病之”。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古典美学崇尚“芙蓉出水”的自然之美,并无反对人力加工的意思,它只是鄙弃人工斧凿的“造作”,孜孜然追求高于“既雕既琢”的那样一种“复归于朴”的人生——艺术境界。正因为在文人士大夫的心目中,“芙蓉出水”的自然之美是一种“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语)的“大美”,所以自魏晋南北朝开始,与“错采镂金”的雕缋之美恰成鲜明对比的“芙蓉出水”之自然美,得到众多艺术家的倾心推崇,也得到众多文人士大夫的会心赞赏。今天已不同以往。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审美和艺术领域中讲卖相,讲包装,讲排场之风正日盛一日。那么,能否说“芙蓉出水”的自然之美今天已丧失审美价值了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由于当今不少人已是唯“雕缋”是美而不知其它,所以我们在潜心建设中国现代美学时,努力开掘“芙蓉出水”自然之美的现代意义,已显得十分迫切。  ⒌系统思维(整体思维)方式的参照意义按照一般系统论,系统是由诸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里,作为系统内部诸要素彼此联系和相互作用方式的结构,对整体特性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相同的要素,处在不同的结构之中,会形成迥然不同的整体性能,会产生全然不等的信息量。由此,不注重部分,而注重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的“结构”方式,是一般系统论的主旨所在。受元气论、阴阳五行说、《易》学以及儒道两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中强调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有机联系的重要性、肯定事物整体结构具有形成新质之价值的一般系统论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所表露,秦汉时代上述观念日趋明晰,此后经过众多思想家和美学家大力阐发,一般系统论观念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精神所在,并直接影响及诸门类艺术的发展。这里我们不妨看一看围绕律诗的创作和园林的规划修造,有关美学家所发表的重要见解。在近体律诗的创作活动中,中国古代美学家将情思的熔铸、声律的组织和对仗的安排,视为创作“全美”之律诗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唯有意境美(通过情思熔铸)、音乐美(通过声律的组织)和建筑美(通过对仗的巧妙安排)三者结合成为一有机整体者,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全美”之诗。明胡应麟在《诗薮》中谈七言律诗的“全美”时说:“近体之难,莫难于七言律。五十六字之中,意若贯珠,言如合璧。其贯珠也,如夜光走盘,而不失回旋曲折之妙:其合璧也,如玉匣有盖,而绝无参差扭捏之痕。綦组锦绣,相鲜以为色;宫商角徵,互合以成声;思欲深厚有余,而不可失之晦;情欲缠绵不迫,而不可失之流。……一篇之中,必数者兼备,乃称全美。”在他看来,全美之诗乃是形式与内容统一、声音美与颜色美与意境美“数者兼备”、彼此结合一体所产生的“新质”。应该说,胡应麟诗论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系统论色彩是十分明显的。其实,不只是胡应麟,还有不少的美学家亦持相类的观点。如元好问称赞杜甫律诗,说:“窃尝谓子美(杜甫)之妙,释氏所谓学至于无学者耳。今观其诗,如元气淋漓,随物赋形,……。夫金屑丹妙,芝术参桂,识者例能指名之;至于合而为剂,其君臣佐使之互用,甘苦酸咸之相入,有不可复以金屑丹砂、芝术参桂而名之者矣。”(《杜诗学引》)元好问以上所谈,重点本是称赞杜甫能博采他人之长而熔于一炉的诗坛“大家”气魄,但同时也包含有推重杜甫能将诗美诸要素结合成一有机整体从而产生“全美”的“大巧”手法这一意思。在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下,古代园林艺术也同样表现出强烈的整体论色彩。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色集中表现为,在有限的空间内,将造才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一个融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艺术世界(有机统一体)。游人信步其间,步移景换,能获得味之不尽的审美享受。在这里,所谓造园“诸要素”,是指水、山石、建筑以及花草树木等;所谓“一定的结构”,是指一整套集中体现传统哲学精髓的“营构”手法,其中包括高低参差、曲直错落、断续相间、显隐互照、藏露相生、聚散相成、虚实结合、动静一体、左右顾盼以及首尾呼应等构成完整思想体系的一套“营构”手法。用明祁彪佳建造“寓园”的话说,即:“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寓园之营构也。”不难看出,祁彪佳“造园”论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一般系统论所肯定的那种整体观。中国古典美学倾向整体思维,肯定艺术美产生于诸要素的整体结构中,强调美乃是事物的整体属性。所有这些,正是中国古典美学精粹所在,今天在建设中国现代美学时,应当予以发扬光大。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 全文阅读链接:_html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