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论文选题意义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7 05:21:5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论文选题意义怎么写

建议你去知网看看,再结合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多看多写,不要妄想别人帮忙写,这样害的人只会是你自己,不仅自己没有学会,不会提高能力。如果写论文也这样,那就是作假,一旦被发现,后果不用我说也知道

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关于我国现行财政,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的…8663I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论文选题意义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深化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没有的话可以理解你就可以理解我是真的爱你

建议你去知网看看,再结合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多看多写,不要妄想别人帮忙写,这样害的人只会是你自己,不仅自己没有学会,不会提高能力。如果写论文也这样,那就是作假,一旦被发现,后果不用我说也知道

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这种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如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高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来医治战争的创伤,克服恶性通货膨胀,摆脱贫困状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都起到了显著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规模日益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广泛,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经济结构日益复杂,社会需求日益变化,技术进步日益加快,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深入发展,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其表现主要有:  一是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企业成为国家机关的附属物;  二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企业,排斥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三是分配方面“吃大锅饭”,平均主义严重;四是所有制形式和经济方式单一化,一味追求“一大二公”等。这种经济体制使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使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压抑,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活力,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必须对这种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改革才是必由之路。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实践探索的必然结果  要从根本上改革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就成为必须探索的重大问题,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领导我国各族人民经过14年的探索,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原有的社会主义经济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经济体制方面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二是在经济调节方式上,排斥市场手段对经济的调节。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使我们逐步摆脱了传统的观念,形成了新的理论认识。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商品经济、优化资源配置、融入全球化浪潮的需要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须具有充分发育和完善的市场体制。计划和市场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而市场方式配置资源要比计划方式配置资源更为有效。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而世界经济的主体是市场经济,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就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尽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就必须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紧密接轨。否则,我们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论文选题意义和目的

1992年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改革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邓小平同志把它称作第二次革命,这是相对于第一次革命来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改革就其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这一根本性质和作用来说,同过去所进行的推翻就政权和建立新社会制度的第一次革命有相同之处。

经济体制改革是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中国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在农村,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在宏观调控方面,对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物价、劳动和社会保障等体制进行系列配套改革同时实行对外开放等等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这是意义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论文选题题目怎么选

编号论文题目 国际石油价格研究 亚洲共同市场展望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评估 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与环境保护 切实注重“三农问题” 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意义与作用研究 如何看待“房地产热”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振兴中华商业,弘扬“老字号”传统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 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 银行不良资产构成研究及解决对策。 企业研发项目投资与企业绩效研究 企业资金约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日本式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 论战后日本东亚区域合作政策及其走势 美、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及启示 日本通货紧缩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效果评价 日本经济的重振与中日经贸关系 如何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就业和再就业研究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意义 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农业产业化研究 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下的市场营销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国有银行商业化的障碍与改革措施 我国加入WTO后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中国城镇就业问题研究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研究 利率市场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中国制造业发展分析 中国养老金投资及其与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中国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中国汽车贷款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用水的水价问题研究 控制城市空气污染的政策性工具分析 我国可持续经济增长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其对策 如何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策略 振兴我国农村经济的思考 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 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 略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中国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中国对外区域经济战略 CEPA实施对大陆和港澳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和东亚经济合作 利率自由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前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及其特点 美元汇率变动的影响 石油价格变动的影响和中国的能源战略 中国纳税人意识研究 预扣制下所得税意识研究 电子商务税收问题 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功能分析 增值税改革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跨国银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的动因分析 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及上市 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分析 银监会与中国银行业监管和改革 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研究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与风险防范研究 国际金融监管模式比较研究 论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的意义 收入分配方式与政策分析 海峡两岸经济的互补性 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意义 发达国家主张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中国中、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东北经济发展的分析 中国外贸进出口结构的变化与特点 中国屡遭国外反倾销起诉的主要原因 中国如何利用WTO规则参与全球公平竞争 和谐企业建设的分析 对企业领导层实行年薪制的评析 中国汽车业发展前景研究 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国际比较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研究 论外贸出口中的“以质取胜”的战略意义 WTO与区域合作的互补竞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与障碍 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入世”后中国反倾销的特点及前景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有关对策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问题 房地产泡沫研究 房地产价格分析 收入差异分析 中国农业保险初探 保险投资的风险与防范 投资银行问题研究 公司财务 行为金融学有关问题的研究 中国证券市场实证分析 组织行为学中的自组织行为与社会实践 沟通与冲突化解的案例思考 理性人假设与经济学思维 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同质化弊端 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与成本 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研究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金融混业经营研究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研究 市场竞争中的企业行为研究 当代国际贸易中政府的作用 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化 经济转轨与俄罗斯民族资本的发展 投资自由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投资自由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内地与澳门特色经贸关系进展与展望 21世纪中国国际投资政策建议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反倾销问题研究 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 贸易自由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方式 对财政权与事权关系问题的认识 基层财政问题及解决途径 论政府间财政关系得协调 中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CEPA的实施与港商对内地投资的机遇和前景 国际风险投资政策与投资新动向 PDI与国内汽车行业重组 PDI与国内信息产业重组 PDI与国内家电产业重组 PDI与国内高科技产业重组 PDI与国内纺纺织业重组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改革模式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的分析 次贷危机分析 CPI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农村土地流转研究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分析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网络经济下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研究——以**行业为例3、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以动漫产业为例4、我国工业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以**地区为例5、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及其应用6、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绩效管理7、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8、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以**企业(行业)为例9、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基于**合作社的案例分析10、中小企业商业信用的发展及其管理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12、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13、大型企业管理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14、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研究15、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16、危机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1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18、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路径分析19、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研究20、我国“民工荒”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21、新农村建设吸引人才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22、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23、当前我国企业新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24、中国医疗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5、我国城镇失业成因与对策研究26、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27、家族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提升28、中小型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及其对策分析29、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30、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以**产品为例31、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渠道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32、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途径分析——以**行业企业为例3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研究34、中国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地区为例35、国有商业银行行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与实施36、提高中小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对策研究37、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以**地区为例38、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的有序发展研究——以**市为例39、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研究40、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方法及其应用41、中国西部中小民营企业薪酬制度研究42、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及其应用43、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44、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45、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问题及对策46、职业教育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研究47、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研究48、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49、我国劳动力就业出路与对策研究50、我国农村金融脆弱性及风险防范51、我国农村能源问题研究52、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53、可持续发展与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54、我国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55、我国农村金融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56、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及政策建议57、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58、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59、企业薪酬激励功能的实现及其提升60、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途径研究61、我国东西部居民收入差距分析与对策研究62、企业利润的造假及识别的分析63、中国西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64、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65、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研究66、国家公务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现状及其改进67、农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分析6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69、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研究70、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71、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72、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7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74、中国农民收入情况调查及增收对策研究——以**地区为例75、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影响研究76、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的问题及其对策77、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78、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研究79、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80、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81、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途径及其效应分析82、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作用研究83、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84、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85、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分析86、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87、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增收问题研究88、对我国农地流转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89、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研究9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职业教育问题研究91、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耕地抛荒问题探析92、我国农业科技投资问题分析93、我国发展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94、农村剩余劳动

会计部分1、 会计假设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发展2、 谈谈会计国际化问题3、 略论我国会计模式的构建4、 论知识经济时代会计重心的转移5、 浅谈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7、 浅谈市场经济与会计的服务职能8、 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特殊性9、 从虚拟公司的兴起谈会计主体假设10、 论环境会计主体的内涵及表现形式11、 从会计环境的变化看我国实证会计范式的发展12、 浅析实证会计理论13、 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及管理14、 浅论人力资源会计15、 论21世纪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面临新的挑战16、 论会计控制对象──受托责任的完成过程和结果17、 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18、 试论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19、 构建宏观会计与战略会计的初步设想20、 论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2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22、 浅谈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方法23、 切实加快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改革24、 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25、 浅析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确定26、 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会计理论的探讨27、 刍议权责发生制28、 试论会计信息的失真29、 论商誉及其会计处理30、 初探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平行、互动关系31、 浅谈我国会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32、 虚拟公司对传统会计的挑战33、 会计学与法学的边缘学科探析34、 知识经济对会计报告模式的挑战35、 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识别与防范36、 虚假会计信息探源与对策37、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理论的挑战38、 会计国际化的新格局及我们的对策39、 浅谈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40、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41、 会计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42、 浅议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43、 会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对策44、 证券市场发展对会计的影响45、 我国会计现代化的哲学思考46、 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47、 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48、 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49、 非货币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多参考下别人发表的过的文章,多看看资料吧(世界经济探索)还行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构成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我们党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功之后,便清醒地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已经开始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我国现实政治生活实际情况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了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目标、内容和方式等重大问题的正确认识,成功地指导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首先,我们党明确地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整个社会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改革的系统工程中,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两大基本构成要素。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两大领域改革的关系,做到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相互协调,整体推进,直接关系到整个改革事业的成败。我国的改革在经历了某些曲折和困难之后,正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深化和推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党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正确指导,对于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问题形成了科学的认识。我们党在改革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是我国整个社会改革系统工程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如果主义改革很难全面深化并取得胜利,不仅如此,还有可能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而使整个改革事业困难重重,甚至前功尽弃。这是由于:第一,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必然深层面地涉及政治领域的若干体制和制度,从而产生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假如不能审时度势,适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所遇到的深层障碍就很难排除,甚至前期的改革成果也很难巩固。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既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扫清障碍,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动力和政治保证,又担负着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群众社会积极性的重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就不会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也就不会有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和活力,这既是一种理论的推断,更是一种实践的验证。第三,政治是上层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功能:政治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政治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政治是对社会的必要协调和管理。政治的这些重要职能和功能,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改革系统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其次,我们党正确地规定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具体地说,就是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民主生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建设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规定,也是它的优越性之所在。但是,由于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传统,专制主义残余一时难以彻底清除;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又仿照苏联的模式建立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加之极左思想的恶劣影响,造成了个人崇拜、一言堂、领导职务终身制、长官意志和官僚主义盛行等一系列弊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方面迈出可喜的步伐,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民主化进程,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离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和政治期望,还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在当今以市场经济为基本启动力量的社会转型期,一部分党政领导干部滥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对经济生活进行非正常渗透,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政治权力腐败现象。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来逐步地加以克服。 我们之所以把建设高度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看作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一方面是因为,这一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离开它,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就会丧失正确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因为当今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全面启动、社会结构全面转型所提出的各类政治要求,归根到底都联系着民主。因此,无论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来说,还是就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需要来说,民主化建设都在政治发展中居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再次,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结构的合理化与政治管理的高效化。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权力过分集中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虽然这种体制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这种体制却愈益显露出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基本要求之间的不适应性:一方面在于权力过分集中易于造成指挥和领导和武断,不利于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另一方面在于,不断膨胀的权力机构往往交叉和重叠,权限不清,职责不明,而大包大揽麻烦采纳,谢谢!

下面是一篇会议论文,参考一下吧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改革问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杨启先教授   今天,我讲两个问题:一是当前经济形势,二是当前改革情况。纯属个人的一些看法,供同志们研究参考。 一、当前经济形势与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在连续三年实施积极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2000年以来,出现了不少新的可喜的变化,总的形势比较好。具体表现如下:   1.经济增速止跌回升。九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年最高增长率曾达14%以上。由于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从1993年下半年起开始实行宏观控制,速度随之下滑,每年差不多回落一个百分点,到1999年最低只有7.1%。2000年以来,已经扭转了这种减速运行的局面,前三季度比上年同期增长8.2%,比上年全年高一个多百分点。   2.国内需求全面回升。针对连续几年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的情况,从1998年起政府采取了增发国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提高职工收入、增加假日天数。实行消费信贷。完善社会保障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国内需求的回升。2000年1一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历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达1.8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增速加快了4.9个百分点。   3.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2000年以来,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快速增长,1一11月累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增长1%,进口增长37.4%,分别比上年同期的增速高出20多个百分点。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0年1一11月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700多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利增长了1.4倍,亏损下降16.3%。   5.通货紧缩局面有了缓解,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增加。从1997年下半年起,中国开始出现通货紧缩,消费价格绝对水平下降,1998年为1.8%,1999年为1.6%。2000年已基本扭转了这种趋势,1一11月转为上升0.2%。按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前三季比上年同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2.5%,城镇居民收入增长4%。   上述情况,不仅证明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速回升,已经取得明显成效,而且标志着我们已经成功地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出现了重要转机。不足之处是,目前的经济增速回升,受政策性。外部性的影响较大,有碍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需求不足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为此,我们决定在第四季度增发500亿元国债,以继续扩大投资和内需,促进市场旺销;加之国际经济看好,出口仍将保持一定增长,以及去年第四季度增长基数较低等因素,将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增长速度有可能达到8%,比上年上升一个百分点左右。到2000年底,第九个五年计划可以全面完成,达到五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8%,国内生产总值全年达到1万亿美元,每人平均超过800美元的既定目标。   对于下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和目标重点,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已经提出了一个轮廓的建议。现在,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具体规划,准备在明年初举行的全国人代会上通过后实施。其主要的任务和发展趋势是:   1、坚持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求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即每年平均增长达到7.2%左右,其中前五年可能略高一些,后五年可能略低一些。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在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居民收入,使城乡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提高。   2、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实施西部大开发,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步解决城镇化水平长期过低问题,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实现社会生产力既迅速而又持续的发展。   3.深化经济改革,搞好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这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关键。重点是:进一步放开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精简行政机构,转换政府职能,尽可能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体制性障碍。与此同时,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等领域取得突破,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外商投资环境。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面临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要把吸收外资同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和西部大开发结合起来,有步骤地推进银行,保险、电信、外贸、内贸、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开放。逐步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大胆吸收借鉴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要求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抓紧清理、修订和完善有关经济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外商合法权益,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符合国际规范和我国国情的对外法律体系与对外经贸体制。   可以预见,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中,中国经济将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大的规模向前发展。 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情况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从1957年就开始了,当时主要是在行政管理权限上放放收收,调整隶属关系,虽然经过二十年的探索,但由于方法不对头,没有取得大的成功。改革开放以后,经过总结经验,才认识到主要应解决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看清了计划经济的诸多弊端,提出来要以市场为取向进行改革,逐步扩大市场的比重,缩小计划的比重,这才使改革一步一步走向前进。但是,社会主义究竟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或者商品经济,在理论上存在着很大的争论,改革也就不可能迈出很大的步子。直到九十年代初,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以后,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在此以前,不少同志还是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但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来,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这样,1992年党的十四大会议上,才把这个理论问题最终突破,明确提出来,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是很不容易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要干些什么?党的十四大规定得很明确,主要要进行四个方面的改革。从现在来看,这四个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第一个方面的改革,是建立和发展一个真正的市场,作为整个经济运行的机制。搞市场经济就必须有市场,没有市场就不能成其为市场经济。而且这种市场不仅仅是一般的市场,必须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不仅仅是商品市场,而是包括各种生产要素在内的全面的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在市场改革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可以说是在经济改革中取得的最大的进展,商品市场现在已基本建立了。因为有没有市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是价格,即价格究竟是由国家规定,还是由市场根据供求关系来浮动。由国家来规定,就不是真正的市场,而是一个模拟市场,所以不能单纯以有没有东西卖来作为衡量市场的标准。过去较长时期甚至最困难时期也有东西卖,有的地方甚至摆得琳琅满目,但不是真正的市场,而是模拟市场,因为价格是国家规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变化是相当大的。如消费品价格,在改革开放以前,95%以上是国家计划规定的,现在95%以上已变为由市场决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采购价格,过去几乎百分之百由国家计划规定,现在大约80%(有说85%)以上由市场决定。这说明商品市场已经基本形成。当然,价格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全部放开,任何国家也没有百分之百放开,有少数价格如公用设施。能源价格等一般仍应由国家控制,但在管理方式上要作一些改变。   要素市场主要有两个,一是资金市场,一是劳动力市场,现在看来差距都还很大。资金市场衡量标准是看利率(包括汇率)是否放开,现在看还没有。劳动力市场衡量标准是就业和工资是否由市场决定,这方面目前有两种情况,非国有企业的劳动就业和工资基本上已经市场化了,国有企业的劳动力还没有走上市场。   第二个方面的改革是企业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这是非常根本的。有了市场,但市场是否能很好地运转,取决于市场运行的主体,即企业的体制和机制能不能与市场相适应。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基本上是两种情况:非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与市场经济已基本上相适应,所以发展得很快,发展得很好,而且是当前经济的最主要的增长点;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与市场经济至今还不相适应,尽管国家给了许多优惠政策,但困难还很大,已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发展。影响整个改革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的改革是宏观管理。基本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宏观调控手段的改革,或者说是新的宏观调控手段的建立;另一部分是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新的宏观调控手段的改革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过去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是依靠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采取直接调控的办法。搞市场经济就不能采取直接调控了,要运用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有一部分带强制性的,也只能采取法律手段,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财政、税收、特别是金融手段为主的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进展较慢。主要是政府本身的改革,精简机构。职能转换进展比较缓慢。   第四个方面是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特别是在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上,有了很大的突破。过去的分配,说是按劳分配,但实际上是平均主义的分配,铁饭碗,大锅饭,没有大多的差别现在在理论上已经明确:分配制度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但是又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效益对,有可能分配,没有效益就没有东西分配。同时还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但生产要素如资本、技术、管理等也要参加分配。这些方面目前正在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这是能不能达到合理分配、公平分配、保障社会稳定、保持群众团结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问题。这方面过去做得不够,现在正在推进。   从以上四个方面,说明改革已取得不小的成绩。正因为改革取得进展,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经济面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各个领域的改革有的进展快,有的进展慢。比如市场这个环节,商品市场的建立进展后面貌改变不了,而且还影响其他方面的改革,如影响金融体制和劳动体制的改革等。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党的十五大已经明确就是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具体组织形式就是公司制和股份制。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条是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实质是一部分要转让和退出;一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组。有了这些指示精神,完全可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从现在进展情况看,调整所有制结构快一些,真正按规范的公司制改组慢一些,因为对怎样搞好规范的公司制改组,包括:如何做到股权多元化,如何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如何建立起有效的经营者激励和制衡机制等,还没有找到一种切实可行和比较成熟的经验,可能还有个探索过程。第三个方面是宏观调控体系要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快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即政府机构精简和职能转换。现在,大家对机构精简都比较重视,但职能转换很不理想,往往是变了一种形式来控制企业,控制经济。比如过去搞计划经济,是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来控制,现在这方面确实是少了,指令性计划已不多了。但不少地方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想方设法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审批项目,干什么都要经过他审批。这是绝对不行的。现在中央很重视这个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深圳对这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大多数审批项目都已取消。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还是活不起来。而且审批经济比计划经济的透明度更差,可能带来的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问题会更多。所以,职能转换一定要彻底,绝不能改头换面,把原来的计划权变成审批权。第四个方面就是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当前最突出的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不快,已经影响和制约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因为国企改革必然要进行职工下岗分流,但又没有人“兜底”。当然,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难度也不小,如中央去年就公布了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退休养老制度改革方案,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方案等,这些方案都很好,但落实起来比较困难。最大的困难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保障基金欠账无法解决。据说这笔欠账至少有3万亿元,要解决困难确实不小。但社会保障制度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广大劳动者生活的基本保障。必须想办法抓紧解决这个问题。   总起来说,我们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快有的慢,落后的主要是要素市场、国有企业改革、政府职能转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必须下决心加快推进这些方面的改革,使其与其他方面的改革大体相衔接。因为体制就是一种制度,作为制度就应该是规范的和互相之间大体平衡的。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当前经济生活中的许多混乱现象就很难解决,不正之风、腐败现象也很难根除。而且,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还要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制,使各方面都依法办事,这是实行市场经济所绝对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必须加快改革,争取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我国建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第四届会页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学术报告)

这个方向三十年来没有大的改变: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其他经济模式为辅助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样改革的根本目的就一个:发展生产力。当发现全面公有制的经济体系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弊端时,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的引进其他灵活的经济模式,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和平空窗期抓紧一切时间壮大自己。言外之意,世界不可能是永远和平的,和平的时间能利用一点是一点,争取在未来的世界战争中,获取尽可能丰厚的自身资源、力量。并用这种力量保护自己。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