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古代文明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初中历史

发布时间:2024-08-26 20:09:41

古代文明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初中历史

你是历史专业,建议考虑未来2020年的金融危机,从牛顿的金本位开始。如果历史刚研究没有对未来指导作用的话,要历史没用

这个应该找教辅书来看 或者问老师

科学还是艺术,――历史学学科属性再探浅论历史学实用性功能及其应用历史学发展与史学工作者素质浅论历史规律认识的模糊性伏尔泰及其文化史观的影响乾嘉考据学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影响中国古籍版本源流初探再论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浅评西方近现代某史学流派(如年鉴学派、相对主义史学、计量经济史学等)神话传说与远古历史意识

女真族的历史 女真,又名女贞、女直,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现今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的前身。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12世纪前期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统治中国北方一百多年之久。直至13世纪被蒙古人所灭。17世纪初建州女真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至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国东北古老民族(原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古满语支。女真源自中国史书中3000多年前的“肃慎”, 公元2至4世纪时期称“挹娄”,公元5世纪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辽代又称“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又以化程度区分辽南境者为熟女真,辽北境不属编户者为生女真。金朝时从称“女真”,因女真一词来自古代女真语(jusen 或 julcen ),因此在明代音译汉字时也写作:诸申、朱里真等。到17世纪初建州女真满洲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到其子皇太极时期已基本统一女真各部。1635年农历10月13日清太宗皇太极颁布谕旨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汉、朝鲜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 女真人女真人在历史上先后建立过金朝、东夏、扈伦、后金(清朝前身)等古代政权。亦作女真族。“女真”在15世纪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清朝以后,“女真”的主体部份融和其他民族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一些边远地区的分支未融入满洲族,今天分别形成赫哲、鄂伦春、夫尼赫、满珲、等同属通古斯满语语支的新民族。《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我国经济中心南移的探究对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经过一番研究,对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了深入的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原因何在?一、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二)、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 赶上北方。 (三)、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四)、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五)、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六)、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社会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政治原因:统治者的重视。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技术原因:生产力高。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自然条件:南方气候较优越。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气候。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种植,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而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的烧毁森林、滥垦荒地造成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减少。江南多以平原丘陵区为主,土层深厚,易于开垦和操作。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四、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五、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一)、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一)、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二)、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三)、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四)、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七、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经济重心南移是当地所在的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不要悬赏分

历史古代史论文题目有哪些初中

中国近代史就是很好的题材,就那几次战争比较典型(1840年鸦片战争,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甲午中日战争,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成为完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可以由此抒发爱国主义情怀

这个应该找教辅书来看 或者问老师

学术堂整理了15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  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  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  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  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  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  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  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  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  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  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1、试论朱里亚-克劳狄王朝时期近卫军与皇帝的关系  2、马尔克与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  3、曼与马尔克的比较研究  4、论林志纯关于中国城邦制与封建制的研究  5、高中历史必修Ⅰ中的公民教育研究  6、白月桥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7、苏州市历史中考试卷发展研究(2009-2015)  8、沪台两地最近版本初中历史教材对比研究  9、近年(2010-2015)高考历史选择题量化统计研究  10、江西历史高考选择题的变化走向及其教学策略的研究  11、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卷历史选择题分析  12、建国初期(1949-1953)中学历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  13、阶级斗争史观的式微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影响探究  14、高中历史教材静态难度的定量比较研究  15、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的比较研究  16、中美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17、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历史教材中世界史体系的演变分析  18、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罗马帝制研究  19、试论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衔接  20、新课程背景下亚非拉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状分析研究  二十个好写的历史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古代文明的论文题目有哪些高中历史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近百年中国古代文学的性别研究  2、微信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与创作  3、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文化诗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语言学转向述评  4、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  5、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  6、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  7、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特征  8、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评  9、再论古代文学文体学的内涵与方法  10、"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  11、论中国古代的文体学传统--兼论古代文学文体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2、学科史·研究史·学术史--国学与古代文学关系的三个视角  13、困窘与出路:古代文学研究"文化学转向"的背后  1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代化"的点滴思考  15、论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及其呈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2、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3、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4、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5、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6、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7、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8、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9、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0、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11、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12、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3、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14、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15、论《诗经》中的玉文化16、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17、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18、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19、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诗经》的审美学特色论《诗经》中的征役诗论《诗经》中的婚恋诗论《诗经》中的史诗论《诗经》中的农事诗6、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先秦史书寓言研究11、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吕氏春秋》与杂家13、《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战国策》名篇研究18、老子的思想19、《老子》的艺术特色20、《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3、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20、论先秦儒家散文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学术堂整理了15个好写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  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  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  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  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  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  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  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  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  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  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  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

你可以去看下(历史学研究)~里面已经发表的论文你可以看下论题,好好学习参考下

历史古代史论文题目有哪些高中

要做一篇十分重要的论文了,其重要程度等同于毕业论文。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历史学就是研究政治史和经济史,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的思路可以说是开阔了一些。历史,从广义上说,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因此无论是什么问题,其实都可以纳入历史学的研究范畴。只是“术业有专攻”,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精细,因此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和历史,主要由理工科类去研究,而“历史”作为一个学科,主要或是说完全转向了人文、社会领域的研究。 除了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其他的诸如服装、各种文化现象、思想发展潮流等等都可以成为历史学科的研究范围。我个人现在更对文化史感兴趣。这部分历史和问题,与社会学、心态学、哲学、思想潮流都有极其紧密的联系。而且研究的问题也都更有趣,更轻松。但要做成学术论文的样子还是很难。 这次要做的论文,我想写写“八大胡同与娼妓文化”的相关事情,想把自己从政治史和经济史中解放出来。这个题目挺变态,但老师没说存在什么道德上的问题。这只是正常的学术讨论和写作,只是了解我们不知道的历史。老师还说让我实地考查。但我现在对历史非常的排斥,论文也许写起来会很痛苦。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心情翻阅资料和书籍…… 对历史研究认识的狭隘,也是现行中学教育的一个的弊病。迫于各种考试,我们的历史课几乎是只将政治、经济和军事,这就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误区。而孰知,历史也许就隐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中……

其实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去确定一个方向,然后再具体的去找下资料和范文,先不着急去写,然后再定题目,最好要根据题目去找找资料和文献,再然后列个大纲给你们老师看,跟你们老师请教一下。汉武帝“独尊儒术”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 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条件及表现士族门阀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衰落原因隋唐时期的政治体制的内容及其意义科举制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影响科举制的公平性及现代思考科举制的废除与清末绅士的命运魏晋时期中央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宦官之祸的根源及社会影响论汉初统治思想变化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述评论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原创的,独一无二,包查重。

你可以谈谈周代的国野制度以及五服制度的利与弊

中国古代史历史论文题目有哪些

女真族的历史 女真,又名女贞、女直,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现今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的前身。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12世纪前期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统治中国北方一百多年之久。直至13世纪被蒙古人所灭。17世纪初建州女真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至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中国古代生活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国东北古老民族(原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古满语支。女真源自中国史书中3000多年前的“肃慎”, 公元2至4世纪时期称“挹娄”,公元5世纪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公元6至7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9世纪起始更名女真。辽代又称“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又以化程度区分辽南境者为熟女真,辽北境不属编户者为生女真。金朝时从称“女真”,因女真一词来自古代女真语(jusen 或 julcen ),因此在明代音译汉字时也写作:诸申、朱里真等。到17世纪初建州女真满洲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到其子皇太极时期已基本统一女真各部。1635年农历10月13日清太宗皇太极颁布谕旨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汉、朝鲜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 女真人女真人在历史上先后建立过金朝、东夏、扈伦、后金(清朝前身)等古代政权。亦作女真族。“女真”在15世纪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清朝以后,“女真”的主体部份融和其他民族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一些边远地区的分支未融入满洲族,今天分别形成赫哲、鄂伦春、夫尼赫、满珲、等同属通古斯满语语支的新民族。《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蒙古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我国经济中心南移的探究对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经过一番研究,对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了深入的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原因何在?一、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二)、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 赶上北方。 (三)、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四)、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五)、南宋至元朝时期,南方经济突出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六)、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大发展时期: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三、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社会原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例如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比较繁荣,但后来由于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北方的社会安定受到了破坏;五代十国期间,北方几乎平均每十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规模战争;两宋期间。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战争更是接连不断。政治原因:统治者的重视。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技术原因:生产力高。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自然条件:南方气候较优越。宋代以前粮食主要以旱地作物小麦、粟为主,这类作物适宜生长的环境是北方的温带大陆气候。北宋时占城稻传入,到南宋时成为主要农作物,明朝时产量提高、面积扩大。水稻不适宜在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种植,而适宜在江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种植,这里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开发好。而北方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这种情况主要是人为的烧毁森林、滥垦荒地造成的,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面积减少。江南多以平原丘陵区为主,土层深厚,易于开垦和操作。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四、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最突出;(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五、经济重心南移的规律:(一)、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二)、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一)、对我国交通贸易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二)、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三)、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四)、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七、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经济重心南移是当地所在的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不要悬赏分

从清末民初服饰变化看妇女自主意识的增强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北京 B杭州 C洛阳 D南京 2、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 3、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与“贞观之治”有关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汉武帝 D康熙帝 5、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6、唐太宗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种思想源自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7、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我国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宋朝 9、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0、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推举制 D.科举制 11、隋朝在历史上的作用,不能因其时间短促而忽视。下列属于隋朝在制度方面革新的是 A科举制度 B行省制 C厂卫制度 D军机处 12、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该皇帝是 A秦始皇 B孝文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