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神经系统疾病论文选题题目怎么选

发布时间:2024-09-01 20:07:45

神经系统疾病论文选题题目怎么选

突触传递机制研究新进展 摘要:最近的几年里,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突触传递机制的研究,他们对有关的各种生物现象中寻找突触传递在其中的机制。本文将从对突出传递机制的新进展做一个小小的综述。 关键词:突触可塑性;视网膜;调控机制;tau蛋白;伏隔核谷氨酸能;可卡因;大鼠VTA区DA神经元;脑胶质瘤致癫病;长时程增强(LTP);膜片钳;GluR2 缺失的AMPARs 视网膜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进展#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损伤和修复等多种功能。研究发现,在视网膜发育、损伤修复过程中可出现突触可塑性改变,而自发性眼波、光线刺激、视觉经验、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等因素均参与了视网膜突触可塑性的调节。突触连接的改变是经验依赖性脑神经回路重排的基础,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的损伤和修复等多种脑功能,目前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制还未完全阐明。近30 多年来,对于视觉系统发育和可塑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对于视神经突触水平的变化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但还有很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各种神经生长因子参与视觉发育可塑性的确切机制;在基因水平上还需进一步通过对多种相关基因的反应时程和强度进行分析, 研究其对视网膜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视网膜突触可塑性中胶质细胞增殖、分裂、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等功能的调控。随着脑科学、发育生物学及神经生物学等边缘学科的迅猛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人类一定会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给治疗相关视网膜疾病及视网膜损伤后的修复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兴奋性突触传递对tau蛋白表达和省略响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兴奋性突触传递是神经元最基本的功能,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是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兴奋性离子型受体之一,其在学习记忆,突触可塑性,神经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NMDA受体过度激活导致谷氨酸聚集于突触间隙所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也是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成人痴呆症最主要的病因,其中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聚集是AD脑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兴奋性突触传递与tau病变之间的联系目前少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了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传递增强对tau蛋白表达和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在AD样神经退行性变中的作用。本文第一部分探讨了短时间突触传递增强对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和内在机制。成人脑内约有一半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是谷氨酸-锌能神经元,即突触兴奋时锌离子与谷氨酸一起释放至突触间隙。本研究阐明了谷氨酸-锌能神经元兴奋时突触释放的锌离子通过抑制蛋白磷酸酯酶2A (Proteinphosphatase2A, PP2A)的活性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慢性吗啡处理对伏隔核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影响药物成瘾和自然的奖赏效应(食物、性等)共享同样的神经基础——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该系统主要涉及杏仁核、弓状核、蓝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 VTA)、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等脑区,其外延包括额叶皮层、海马等与情绪、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的结构。目前的观点认为奖赏性刺激是通过对脑内奖赏系统发挥作用,最终引起NAc区多巴胺(dopamine,DA)释放量增多,从而产生奖赏效应。NAc在成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Ac中神经元因在吗啡成瘾及戒断的过程中产生适应性变化而备受关注。前额叶皮质(prelimbicprefrontal cortex,PFC)的功能之一是对有利刺激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并抑制在当前环境中不适当的行为,该脑区在成瘾药物的精神依赖中发挥着对觅药动机进行评估和抑制的重要作用。Mark EJackson等研究发现,利用接近生理条件下的刺激频率来刺激PFC后抑制了NAc中多巴胺的释放,提示了前额叶中存在着对NAc中的多巴胺的释放的抑制性调节 单次可卡因注射对大鼠VTA区DA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和内在兴奋性的影响中脑皮质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corticolimbicdopamine system)与奖赏和药物成瘾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系统包括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 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两条主要投射通路:一条由腹侧被盖区投射到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 NAc)和纹状体,称为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limbicdopamine system);另外一条由腹侧被盖区投射到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称为中脑皮质多巴胺系统(mesocortical dopamine system)。这两条通路合称为中脑皮质边缘多巴胺系统。药物成瘾的解剖基础是奖赏系统,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其关键,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及其投射区伏隔核(NAc)是主要的神经基础,多巴胺(DA)是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除了参与天然和成瘾性药物的奖赏刺激,当今更多的研究发现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还与成瘾的渴求和复发有关。在VTA区域微量注射吗啡、可卡因等都能诱导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CPP)。VTA区注射吗啡还可点燃海洛因、可卡因等的自给药行为。 LTP 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LTP机制的研究热点由单一兴奋性递质机制过渡到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联160 合机制。目前,已证明突触可塑性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相关,如阿尔茨海默病、癫痫、慢性痛、药物成瘾性和精神分裂症等。常用在体LTP技术和膜片钳脑片LTP技术两种检测方法。在体海马LTP的优势在于能较真实地反映生理状态下神经突触活动的情况,在整体条件下观察神经突触活动的变化,利于从宏观角度研究和探讨相关机理。其进展体现在:CaM-CaMKII,Ca2+作为胞浆第二信使,与钙调蛋白(Calmodulin, CaM)结合形成Ca2+-CaM复合物,进一步激活CaMKⅡ。CaMKⅡ被认为是一个分子开关,在静息状态时,自身抑制区封闭催化部位而处于非活化状态。但当神经元受刺激时,Ca2+-CaM复合物与CaMKⅡ的自身抑制区结合,改变此酶的构象,从而具有活性。MEK-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cogen activated procein kinases,MAPK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和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有关。最近研究表明,ERK通过影响相关核转录因子在LTP和学习记忆过程发挥着调节作用。PKA-CREB,长时记忆(Long term memory,LTM)需要新蛋白质的合成,PKA-CREB信号通路被认为在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KA的激活可以引发CREB的转录,并促使ERK向细胞核发生移位,表达参与到晚期LTP(Late-LTP, L-LTP)和LTM的发生机制。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FanM等发现,BDNF与蛋白激酶Mδ(PKMδ)相关,两者相互影响。在蛋白质合成及强直性刺激的参与下,BDN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KMδ的水平,从而影响 L-LTP的维持过程。但是在抑制神经元及突触活性后,BDNF则对PKMδ的稳态水平没有影响。PKMδ对BDNF介导的L-LTP是必不可少的。TrkB作为BDNF的受体,需要通过新蛋白质的合成被激活,从而参与到L-LTP的表达过程中。Munc13Munc13系列蛋白是一种基因调控蛋白,在突触囊泡胞吐和神经递质释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目前Munc13与LTP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 脑胶质瘤致癫病的化学突触机制研究进展脑胶质瘤致病是由于胶质瘤对瘤周组织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所引起的。然而这其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有待于进步研究和探讨,主要涉及继发于胶质瘤后的结构学、生物化学及组织病理学方面的改变。而胶质瘤致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属于难治型癫病,主要是由于抗癫病药物对胶质瘤致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干预较少甚至是不干预,因此,揭示胶质瘤致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为临床上肿瘤致桶的药物干预和治疗提供分子靶点和治疗依据。 GluR2 缺失的AMPARs在突触可塑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与活性依赖的突触的AMPARs 数目改变不同,活性依赖的AMPARs 亚基的修饰引起Ca2+信号转导的改变,通道传导和动力学的改变,使突触产生了不仅量而且是质的改变。这些重要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为何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和元棘突神经元中AMPARs 的GluR2 亚基低表达;GluR2亚基在活性依赖的细胞特异的改变的是什么机制;除了受体受到调节运输外,另→个重要的未解决的问题是AMPARs 介导的Ca2+内流有什么特殊功能,有力的证据的表明Ca2+内流可以激发LTP ,然而关于Ca竹在突触后的靶向目标却很少了解。因此关于GluR2 缺失的AMPARs 与突触可塑性的相关特异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 Wahlin KJ, Moreira EF, Huang H, et Molecular dynamicsof photoreceptor synapse formation in thedeveloping chick J CompNeurol[J] 2008, 506(5): 822-837[2] Justin Elstrott, Anastasia Anishchenko, MartinGDirection selectivity in the retina is establishedindependentofvisual experience and early cholinergic retinal Neuron[J] 2008,58(4): 499-506[3] 罗佳,王慧,黄菊芳,陈旦;《视网膜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进展#》;Q422[4] Bliss TV, Lomo T Long-lasting potentiation of synaptictransmission in the dentate area of the anaesthetized rabbit followingstimulation of the perforant J Physiol[J] 1973,232;331-356 [5] Whitlock JR, HeynenAJ, Shuler MG, Bear MF Learning induces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Science[J] 2006,313:1093-[6]魏显招,王雪琪,《GluR2 缺失的AMPARs 在突触可塑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DOI: 3724/SP J 00437

亲 需要发表论文吗?

我不是你这个专业的。只能告诉你大家都用的方法,一般选题,老师都会给你一个范围,你把你感兴趣的题目都在网上搜索一篇看看,花不了你几个小时,但是你就能从别人的写法里面,看看别人的论文结构,你就知道哪些好写,哪些不好写。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条中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神经系统疾病论文选题题目

神经病学 精神医学多选题 / 秦震 施慎逊 主编 - 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精神科主治医生336问 / 张彤玲 -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精神医学与相关问题 / 北京医科大学主编 - 长沙: 湖南科技出版社

病情分析:这位朋友,你可以吃一些中药加在调理这样能降低胰岛素的摄入和提高他的疗效,比如六味地黄丸,消喝丸,都可以有不错的治糖尿病的效果干细胞用于糖尿病治疗 干细胞疗法对糖尿病的效果,在动物和人体试验都得到了证实一项为期三年对29名二型糖尿病病人分别在治疗6,12,24,36个月的观察研究,发现从6个月开始血糖,血脂(胆固醇)均得到显著的控制有趣的是,病人糖尿性视网膜病和视神经病急剧下降,从开始到三年结束,分别为:27/29(93%)降至10/29(34%),24/29(83%)降至10/29(34%) 另一项在乌克兰,对58名一型糖尿病病人的胎盘组织疗法和传统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显示:“接受胎盘组织疗法病人12个月时对胰岛素的依赖性降低了6%,而传统治疗组仅降低23%”指导意见:干细胞疗法干细胞系人体的“祖”细胞干细胞自身可以分裂和分化成为人体内各种独特功能的细胞,如:肌纤维细胞,神经细胞,骨细胞和血液细胞等等这一特性使干细胞有别于人体的其他成熟细胞,即成熟细胞只能固定分裂相同功用的细胞,如皮肤细胞只能分裂和生成新的皮肤细胞干细胞这种能分化为人体其他类型细胞 - 可塑性,令干细胞成为人体组织修复和更新的基础干细胞在正生长的胚胎内形成和分化成为不同人体组织当我们出生后,在人体各器官中还保留着干细胞,作为修复,替代受伤或病变的组织很不幸的是,我们人体保留的干细胞极其有限,而且随着干细胞的枯萎,我们被屈服于疾病,功能紊乱和老化病残因此,干细胞疗法能提供补充人体保存干细胞的数量,以对抗众多的疾病和功能紊乱目前干细胞疗法采用的有三种:成人骨髓干细胞移植; 成人末梢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 两种成人干细胞移植,均可能因为匹配不当而出现移植排斥反应,而脐带血干细胞则出现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自1998年美国Wisconsin大学James Thompson 博士发明分离和倍增干细胞技术仅 3 年,科学家就可以开展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并于 2001 年 8 月 9 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资助该项研究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 NIH) ,撰文题为:“为何医生及科学家对人体干细胞如此兴奋不已?” 文中写到:“干细胞在卫生和医学研究等多个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前景开始通过研究干细胞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干细胞是如何分化为令人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细胞,也就是我们的人体一些最为严重疾病,如:癌症,畸形,可能问题就出现在这一分化过程的某一(些)环节进一步了解正常细胞的发育将让我们理解,也许可以纠正造成这些严重疾病的误差干细胞另一应用前景源于分化为其它成熟细胞,组织和器官,用于临床治疗目前,我们是用捐献的器官和组织来替代病变和受损的器官和组织但不幸的是需要器官和组织移植的病人数远远超过供应量多能干细胞提供了能更新的替代细胞和组织,以治疗数不胜数的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脊柱损伤,中风,烧伤,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关节炎等”1,干细胞用于抗衰老 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一定逐渐虚弱直至死亡为此,通过干细胞疗法用干细胞替代老化细胞,将有效的调节人体的衰老过程有研究显示:整容病人给予肝和脐带干细胞补充,可以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和激素平衡,提高手术效果给了各种各样病人补充干细胞已20年之久的Baltaytis教授及他的同事注意到,病人总反应治疗给他们带来非常有趣的抗衰老“副作用”干细胞疗法抗衰老的效果常因个体的年龄和健康状态而异病人报告的现象包括:改善体型,包括:有活力,协调和增加活动欲望等; 改善关节功能,特别是关节炎症状; 改善大脑功能,包括:集中注意力,思维清晰度和言语,记忆力; 改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提高及正面,减少波动情绪,减少犯困和冷淡; 改善睡眠质量,包括:减少失眠,睡眠不受干扰和睡醒精神饱满; 调整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运作; 加强性功能; 提高食欲; 2,干细胞用于癌症治疗 2005 年 10 月 15 日发行的 > 发表了人类史上第一篇研究论文,文章报道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科学家成功将干细胞解码,分化为杀肿瘤细胞,为未来临床治疗癌症奠定了基础”主持这一研究项目的Dan Kaufman教授解释说:“我们听到许多有关干细胞治疗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和糖尿病的报道,现在我们能将胚胎干细胞转化为治疗和杀灭肿瘤的细胞,特别是白血病,淋巴瘤,还可能应用于抗感染”另外,胚胎肝细胞(fetal liver cell , FLC)已应用于减少化疗副作用近30年,并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得到支持性证据乌克兰 1700 多名因化疗和放疗所致的各种副作用的病人,接受胚胎肝细胞支持疗法后,改善率达70-80%,令病人能坚持完成全部疗程3,干细胞用于心脏血管疾病治疗 Ian Rosenberg先生,干细胞疗法的受益者 心脏血管阻塞造成的心肌细胞死亡是不可逆和无法通过目前治疗再生的为此,医学科学家正设法通过干细胞再生新心肌细胞代替坏死的细胞英国广播公司(BBC)在2005年10月11日报道了一道震撼性新闻:两年前英国的Ian Rosenberg先生因患严重的心脏病,被医生判处仅有两个月的存活时间他到德国接受了将干细胞注入心脏的治疗,他说:“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他能做自己发梦才能做到事情,现在还能上下爬楼梯和打高尔夫球”他发起了一项资助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研究的慈善捐款活动,筹集了五百万英镑支持开展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临床试验研究负责这一研究的Anthony Mathur教授介绍说:“研究将有700名病人参加,分为三组对比,将是世界上最大规模和综合性的同类临床研究”英国心脏病基金会的Peter Weissberg表示:“干细胞治疗心脏病具备革命性的疗法突破,有着的巨大的潜力和前景”(BBC News Tuesday, 11 October 2005, 17:00 GMT 18:00 UK)2004年10月最著名医学杂志 发表了题为“干细胞维修心脏”的演讲,综述性文章文章提到干细胞治疗心脏病除需要的大规模研究外,也展现了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巨大前景文章综述了最近代研究显示:“骨髓干细胞确实在坏死心肌区分化,改善心肌功能,而所起作用主要归咎于形成新血管,改善供血的结果”4,干细胞用于糖尿病治疗 干细胞疗法对糖尿病的效果,在动物和人体试验都得到了证实一项为期三年对29名二型糖尿病病人分别在治疗6,12,24,36个月的观察研究,发现从6个月开始血糖,血脂(胆固醇)均得到显著的控制有趣的是,病人糖尿性视网膜病和视神经病急剧下降,从开始到三年结束,分别为:27/29(93%)降至10/29(34%),24/29(83%)降至10/29(34%) 另一项在乌克兰,对58名一型糖尿病病人的胎盘组织疗法和传统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显示:“接受胎盘组织疗法病人12个月时对胰岛素的依赖性降低了6%,而传统治疗组仅降低23%”5,干细胞用于关节炎治疗 关节炎均表现为关节周围软骨的破坏,而干细胞疗法正是修复这些被破坏的软骨组织近期有许多干细胞疗法对关节炎效果的报道,其中一项对34名年轻严重的顽固性(对任何疗法无效)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给予自体干细胞治疗后,18名(53%)病人完全停药,6名病人临床改善在30-70%间”6 ,干细胞用于血液病治疗 鉴于所有血细胞(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都源于骨髓干细胞,用干细胞治疗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就显得更加符合逻辑一项对39名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的临床研究显示:“14名接受胎肝细胞治疗的化疗病人病情减缓达43%(6/14),而其余未接受胎肝细胞治疗的化疗病人仅20%缓解(2/25)”另一项研究报道,35名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接受胎肝细胞治疗,有22人得到良好反应,其平均生存期(中位数)为7个月,12名病人骨髓细胞转为正常,还有6名病人在第二或第三次输入胎肝细胞后骨髓细胞也转为正常,仅7人复发7,干细胞用于肝病治疗 干细胞,尤其是胎儿肝干细胞注入肝脏,可以再生肝细胞而改善严重受损的肝功能 Baltaytis和M Kuchev教授给九名等候肝移植的肝硬化病人,通过腹腔镜将干细胞植入肝脏,全部病人不论在肝功能指标,症状和生存质量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存活超过14个月,令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轮候肝器官移植8,干细胞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尽管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干细胞疗法几乎可以肯定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有治疗效果,因为试验证明在小鼠缺氧大脑区域内胚胎神经细胞(Fetal neuronal cells,FNCs)表现出移植和分化的作用有一报道指出:“16名外伤造成脊柱损伤达6个月至8年病人,采用胚胎神经细胞治疗后获得明显改善”另一项用胚胎神经细胞治疗三名中风发病在两个月之内的病人,他们的基底核血管堵塞范围达3CM或更大,在大脑扫瞄(MRI,CT)协助下注入胚胎神经细胞,6个月后他们在言语,肢体活动和情感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中风评估量表(Orgogozo 量表):100分为正常,三名病人都由治疗前的25分提高到治疗后的75分,这种效果在一年半至两年随访仍继续维持上述有关干细胞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仅仅是一个开端或只是展现冰山一角,可以肯定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推广,干细胞疗法必将成为未来治疗史上的一场革命据文献估计,到 2007 年全球医学界将出现大规模干细胞疗法临床试验和应用,不仅在治疗效果方面将有所突破,更可能因为自体干细胞倍增技术的成熟,实现自身取材,自我应用,进而减少昂贵的药物医疗费用因此,干细胞疗法的成本效果和经济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生活护理:祝你健康快乐

突触传递机制研究新进展 摘要:最近的几年里,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突触传递机制的研究,他们对有关的各种生物现象中寻找突触传递在其中的机制。本文将从对突出传递机制的新进展做一个小小的综述。 关键词:突触可塑性;视网膜;调控机制;tau蛋白;伏隔核谷氨酸能;可卡因;大鼠VTA区DA神经元;脑胶质瘤致癫病;长时程增强(LTP);膜片钳;GluR2 缺失的AMPARs 视网膜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进展#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损伤和修复等多种功能。研究发现,在视网膜发育、损伤修复过程中可出现突触可塑性改变,而自发性眼波、光线刺激、视觉经验、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等因素均参与了视网膜突触可塑性的调节。突触连接的改变是经验依赖性脑神经回路重排的基础,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的损伤和修复等多种脑功能,目前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制还未完全阐明。近30 多年来,对于视觉系统发育和可塑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对于视神经突触水平的变化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但还有很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各种神经生长因子参与视觉发育可塑性的确切机制;在基因水平上还需进一步通过对多种相关基因的反应时程和强度进行分析, 研究其对视网膜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视网膜突触可塑性中胶质细胞增殖、分裂、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等功能的调控。随着脑科学、发育生物学及神经生物学等边缘学科的迅猛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人类一定会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给治疗相关视网膜疾病及视网膜损伤后的修复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兴奋性突触传递对tau蛋白表达和省略响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兴奋性突触传递是神经元最基本的功能,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是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兴奋性离子型受体之一,其在学习记忆,突触可塑性,神经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NMDA受体过度激活导致谷氨酸聚集于突触间隙所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也是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成人痴呆症最主要的病因,其中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聚集是AD脑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兴奋性突触传递与tau病变之间的联系目前少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了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传递增强对tau蛋白表达和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在AD样神经退行性变中的作用。本文第一部分探讨了短时间突触传递增强对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和内在机制。成人脑内约有一半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是谷氨酸-锌能神经元,即突触兴奋时锌离子与谷氨酸一起释放至突触间隙。本研究阐明了谷氨酸-锌能神经元兴奋时突触释放的锌离子通过抑制蛋白磷酸酯酶2A (Proteinphosphatase2A, PP2A)的活性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慢性吗啡处理对伏隔核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影响药物成瘾和自然的奖赏效应(食物、性等)共享同样的神经基础——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该系统主要涉及杏仁核、弓状核、蓝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 VTA)、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等脑区,其外延包括额叶皮层、海马等与情绪、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的结构。目前的观点认为奖赏性刺激是通过对脑内奖赏系统发挥作用,最终引起NAc区多巴胺(dopamine,DA)释放量增多,从而产生奖赏效应。NAc在成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Ac中神经元因在吗啡成瘾及戒断的过程中产生适应性变化而备受关注。前额叶皮质(prelimbicprefrontal cortex,PFC)的功能之一是对有利刺激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并抑制在当前环境中不适当的行为,该脑区在成瘾药物的精神依赖中发挥着对觅药动机进行评估和抑制的重要作用。Mark EJackson等研究发现,利用接近生理条件下的刺激频率来刺激PFC后抑制了NAc中多巴胺的释放,提示了前额叶中存在着对NAc中的多巴胺的释放的抑制性调节 单次可卡因注射对大鼠VTA区DA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和内在兴奋性的影响中脑皮质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corticolimbicdopamine system)与奖赏和药物成瘾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系统包括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 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两条主要投射通路:一条由腹侧被盖区投射到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 NAc)和纹状体,称为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limbicdopamine system);另外一条由腹侧被盖区投射到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称为中脑皮质多巴胺系统(mesocortical dopamine system)。这两条通路合称为中脑皮质边缘多巴胺系统。药物成瘾的解剖基础是奖赏系统,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其关键,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及其投射区伏隔核(NAc)是主要的神经基础,多巴胺(DA)是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除了参与天然和成瘾性药物的奖赏刺激,当今更多的研究发现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还与成瘾的渴求和复发有关。在VTA区域微量注射吗啡、可卡因等都能诱导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CPP)。VTA区注射吗啡还可点燃海洛因、可卡因等的自给药行为。 LTP 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LTP机制的研究热点由单一兴奋性递质机制过渡到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联160 合机制。目前,已证明突触可塑性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相关,如阿尔茨海默病、癫痫、慢性痛、药物成瘾性和精神分裂症等。常用在体LTP技术和膜片钳脑片LTP技术两种检测方法。在体海马LTP的优势在于能较真实地反映生理状态下神经突触活动的情况,在整体条件下观察神经突触活动的变化,利于从宏观角度研究和探讨相关机理。其进展体现在:CaM-CaMKII,Ca2+作为胞浆第二信使,与钙调蛋白(Calmodulin, CaM)结合形成Ca2+-CaM复合物,进一步激活CaMKⅡ。CaMKⅡ被认为是一个分子开关,在静息状态时,自身抑制区封闭催化部位而处于非活化状态。但当神经元受刺激时,Ca2+-CaM复合物与CaMKⅡ的自身抑制区结合,改变此酶的构象,从而具有活性。MEK-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cogen activated procein kinases,MAPK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和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有关。最近研究表明,ERK通过影响相关核转录因子在LTP和学习记忆过程发挥着调节作用。PKA-CREB,长时记忆(Long term memory,LTM)需要新蛋白质的合成,PKA-CREB信号通路被认为在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KA的激活可以引发CREB的转录,并促使ERK向细胞核发生移位,表达参与到晚期LTP(Late-LTP, L-LTP)和LTM的发生机制。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FanM等发现,BDNF与蛋白激酶Mδ(PKMδ)相关,两者相互影响。在蛋白质合成及强直性刺激的参与下,BDN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KMδ的水平,从而影响 L-LTP的维持过程。但是在抑制神经元及突触活性后,BDNF则对PKMδ的稳态水平没有影响。PKMδ对BDNF介导的L-LTP是必不可少的。TrkB作为BDNF的受体,需要通过新蛋白质的合成被激活,从而参与到L-LTP的表达过程中。Munc13Munc13系列蛋白是一种基因调控蛋白,在突触囊泡胞吐和神经递质释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目前Munc13与LTP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 脑胶质瘤致癫病的化学突触机制研究进展脑胶质瘤致病是由于胶质瘤对瘤周组织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所引起的。然而这其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有待于进步研究和探讨,主要涉及继发于胶质瘤后的结构学、生物化学及组织病理学方面的改变。而胶质瘤致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属于难治型癫病,主要是由于抗癫病药物对胶质瘤致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干预较少甚至是不干预,因此,揭示胶质瘤致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为临床上肿瘤致桶的药物干预和治疗提供分子靶点和治疗依据。 GluR2 缺失的AMPARs在突触可塑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与活性依赖的突触的AMPARs 数目改变不同,活性依赖的AMPARs 亚基的修饰引起Ca2+信号转导的改变,通道传导和动力学的改变,使突触产生了不仅量而且是质的改变。这些重要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为何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和元棘突神经元中AMPARs 的GluR2 亚基低表达;GluR2亚基在活性依赖的细胞特异的改变的是什么机制;除了受体受到调节运输外,另→个重要的未解决的问题是AMPARs 介导的Ca2+内流有什么特殊功能,有力的证据的表明Ca2+内流可以激发LTP ,然而关于Ca竹在突触后的靶向目标却很少了解。因此关于GluR2 缺失的AMPARs 与突触可塑性的相关特异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 Wahlin KJ, Moreira EF, Huang H, et Molecular dynamicsof photoreceptor synapse formation in thedeveloping chick J CompNeurol[J] 2008, 506(5): 822-837[2] Justin Elstrott, Anastasia Anishchenko, MartinGDirection selectivity in the retina is establishedindependentofvisual experience and early cholinergic retinal Neuron[J] 2008,58(4): 499-506[3] 罗佳,王慧,黄菊芳,陈旦;《视网膜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进展#》;Q422[4] Bliss TV, Lomo T Long-lasting potentiation of synaptictransmission in the dentate area of the anaesthetized rabbit followingstimulation of the perforant J Physiol[J] 1973,232;331-356 [5] Whitlock JR, HeynenAJ, Shuler MG, Bear MF Learning induces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Science[J] 2006,313:1093-[6]魏显招,王雪琪,《GluR2 缺失的AMPARs 在突触可塑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DOI: 3724/SP J 00437

神经病学精神医学多选题 作者:秦震,施慎逊 主编 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07-01 内容简介 本书是按《神经病学》、《精神医学》全国教材、教学大纲和上海医科大学自编教材内容编写而成,可供临床医学各专业本科生复习用,也可供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用。本汇编出版同时,还制作了电脑软件可供临床教师命题和考试管理用。 作者简介: 姓  名: 秦震 所属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性 别: 男 职 称: 教授 所在科室: 神经内科 主治疾病: 高血压性脑病,急性脊髓炎,昏迷,眩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癫痫,头痛,失眠症,流行性乙型脑炎,老年痴呆,晕厥,三叉神经痛,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坐骨神经痛,脑动脉硬化症,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偏头痛 擅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临床神经生理学、针灸和气功。 上海市人,1931年生。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曾任上海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神经病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组副组长,《中华神经科杂志》副总主编等。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国家级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 秦震教授擅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临床神经生理学、针灸和气功。在国内率先进行座中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和经CT等证实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自然史研究。先后完成国家"七五"课题"急性脑缺血模型发病机理及新药治疗"获1992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奖,国家"八五"课题"急性脑缺血卒中并发脑水肿发病机理及防治"获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指导第1位研究生完成的"重症肌无力搞突角前膜抗体研究"获广西壮族自治区1988-1989年科技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中青年医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大鼠实验性局灶脑梗塞体积测定及抗脑缺血药筛选"的研究获上海市199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5-1997)"硫脂在神经鞘膜损害中的致病作用"首次证明硫脂致敏能造成实验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炎。

神经系统疾病论文选题题目怎么写

首先你为什么选这个题目。然后看看相关文献大家都在研究什么,都是怎么提出问题的。这个就是你论文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就是要说清楚你怎么说明你研究的这个问题。大概就是问题包含哪几个方面,有什么特点,怎么去回答这些问题之类的。看看别人的论文对你会有帮助的。

我给你一篇范文吧:  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身心疾病、来自社会与家长的压力、人际关系、教师自身的内在心理压力以及经济上的压力等。增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除了社会、幼儿园评价标准的改进外,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学会自我调适。  近些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过去5年中,有关方面在广东、广西、山西、湖北、河南、河北、浙江和上海等地分别进行的针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的调查表明,幼儿教师的性格大多热情、开朗、果断、自立,但是在整体上心理健康水平却要低于一般人群。川以广东省各地的235位年龄为1847岁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的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常模,特别是敌对性、抑郁两项存在问题少于常模,但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幼儿教师存在的问题比较常见。某幼儿园曾邀请心理专家对全园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当时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有1%的教师需要接受心理辅导。  一、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每天太累了,回到家只想躺在沙发上一个人静静,话都不想多说一句。”“晚上睡觉时都想着班里事情,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惊醒了。”“回到家就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这些话反映出许多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幼儿教师工作非常繁重、复杂,责任心很重,需要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家长对幼儿寄托了更多希望,这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责任。研究表明,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工作太琐碎,身心疲惫,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和职业厌恶感,容易产生多种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  (一)身心疾病  健康是一个整体(wholeness ),包含身心双方面的良好状态。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感”,而应该是“身体、心智和人际关系三者都处于最佳状态”。因为人是一个“完整的人”(total person),心理的不健全会影响身体的不健康,心理的原因会引起生理的征候或疾病。  美国著名情绪心理学家扎伊德等人提出“动机一分化”理论,认为人们的行动由内驱力引起,内驱力需要一种放大的媒介才能激发有机体去行动,起这个放大作用的就是情绪过程。对幼儿教师来说,在工作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应急事件,比如孩子摔伤了、生病了,或者很执拗地哭泣。传统观念认为,如果孩子不听话,出了问题,老师也同样有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教师都会有“犯错误”的感觉。在这种情绪作用下,内驱力所形成的力量作用于老师自身,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躯体的反应,造成心身疾病。幼儿教师中常见的心身疾病有慢性咽炎、心律失常、神经衰弱等。它们大多由焦虑、抑郁、强迫、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引起。  (二)来自社会与幼儿家长方面的压力  有研究表明,在家长的高期望值与教师的实际承受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现代幼儿教师面对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的社会声誉、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相应对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也有了较高的期望。这种高期望在幼儿教师身上的投射就变成了一种较大的心理压力。  (三)人际关系  同事关系满意度低是幼儿教师人际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幼儿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她们有着共同的弱点:情绪容易波动,从众心理较强,注意领导和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会为一点小事唠叨不休等。这些弱点集中于一个群体中,易造成教师之间较难相处,使教师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多。同事之间关系变化的这种负面效应,无疑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们对同事的态度,总是会受到工作评价标准的影响。我国现在大部分幼儿园的培养目标都较混乱。标准的制订与执行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容易滋生各种人际冲突。幼儿园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其职业特点造成了人际交往范围的狭窄,幼儿教师有时心中有郁闷而无处宣泄。  (四)来自教师自身的压力  幼儿教师面对的对象是3}6岁左右的孩子,教育上的任何失误,幼儿教师都无法归咎于孩子,“孩子都是好的”,于是就认为自己工作不主动,爱心不够。这种归因包含了对自我的否定,长期如此对身心是有害的。  幼儿教育的改革,要求幼儿教育课程现代化,课程内容日益丰富、复杂,课程目标的日渐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使幼儿教师深感原有的知识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如何不断提升自我,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要求,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在晋升职称、评优等诸多方面,幼儿教师也感受着程度不等的压力。  (五)经济收入现状  经济收人也是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因素之一。广东经济比较发达,但从教师的经济收人水平来看,他们在社会群体中仍然属于中等略偏下,这与他们所付出的艰苦劳动、承受的巨大压力是不对等的。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一定的心理不平衡,产生职业倦怠感。调查显示,在62位25岁以下幼儿教师中(其中月收人只有1位教师达到4000元,5位达到3000元,其余均在2000元左右),有37位不愿意工作到30岁后,因为在这个时期他们极度付出却收获甚微。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幼儿,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与教师朝夕相处。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幼儿情感、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在幼儿眼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权威。正是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儿童时期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着人的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和行为  教师行为冲动直接影响幼儿产生不良习惯,咬指甲、眨眼、皱眉、咬衣服等。幼儿教师的心理状态还会影响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幼儿是成长中的个体,自我意识正在形成,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不稳定,就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在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幼儿会体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会揣摸教师是否喜欢自己、信任自己,因此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影响着幼儿的心态。如果教师表现出心烦、冷漠、沮丧、敌意、心不在焉等情绪或训斥、打骂幼儿,就容易使幼儿变得自卑,认为自己不好;反之,教师表现出友善、愉快等情绪或积极关注、理解帮助幼儿,幼儿则会自尊、自信、快乐。  (二)教师情绪影响幼儿情绪发展  教师情绪不稳定会引发幼儿发脾气、争吵、说谎等社会行为问题。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教师情绪不稳定、烦躁,幼儿也会受到感染,如幼儿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是非常有害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幼儿也会同样积极。  (三)教师性格影响幼儿性格形成  幼儿教师的性格还会影响幼儿的性格和世界观的形成。幼儿的模仿力很强,他们的性格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榜样。教师的行为方式、人格品质、处世态度等幼儿都会模仿,而且这种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如教师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性情多变、偏执偏激等,就会造成幼儿性格和情绪问题,使幼儿自卑、胆怯、退缩等。  三、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促进和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人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变压力为动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造每位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让每位教师获得成功,获得自信。面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多一点引导鼓励,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率先示范,少一点空洞说教,让每位教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  合理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在考核评优和职称晋升中务必做到公正、公开、公平,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动力之一。  (二)幼儿教师学会自我调整  对于幼儿教师来讲,外在的环境有时候很难改变,如社会的评价标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家长的过高期望,也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因此,学会自我调整,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情绪,乐观健康地过好每一天,由此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会冲淡某些挫折和焦虑。为此,专家提示几个技巧:  第一,在每天看到的地方贴一张纸条,提醒自己“我会因为孩子的行为而生气,我有情绪不是我的错,但也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虽然不能对孩子发脾气,但是要让孩子知道“你这样的行为让我不舒服”,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第二,提高教育技巧,增强控制感。研究发现,具有高控制偏向的教师更多地表现出职业倦怠。幼儿在2~4岁正处于第一反抗期,教师在要求孩子做事情时,可以多给孩子几个选择,这样做可以使教师的控制感增加,不至于被孩子拒绝就变得十分沮丧,从而减少工作倦怠感的发生机会。  第三,多参加互动性的学习讨论。几乎每个幼儿教师都会碰到大致相同的问题,同事之间共同讨论解决之道,分享共同的心得体会,有助于增加亲密感,改善同事关系。  (三)爱生活,爱工作,爱孩子  一个对生活充满积极心态的人,即使遇到各种压力和挫折,都能很快化解和调整;一个热爱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工作中遇到再多的困难、挫折和压力,都仍然会心存感恩,充满希望;一个热爱生活和热爱工作的教师,才能热爱孩子。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对孩子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将对一部分孩子的喜爱,扩大到对所有孩子的博爱,是教师热爱幼儿的感情升华,也是幼教工作必须迈出的一步。  爱心、耐心是检验每一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不仅因为爱心、耐心可以给孩子知识、经验的习得,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自己,爱别人,爱世界,学会感恩,学会有责任感,学会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不难的,开始我也不会。还是学长介绍的雅文网,写的《HGF基因治疗和预防病理性瘢痕的实验研究及相关机制探讨》,很快就通过了低强度复合振动联合阿仑膦酸钠预防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立法损害赔偿制度研究犬高能营养注射液的研究口服槲皮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边疆想象、民族认同与文化建构卫生管理者综合能力体系构建与院校培养的研究卵巢早衰患者Treg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新型M细胞靶向性疫苗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研究Th17细胞与Treg细胞平衡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初探mTOR通过减轻心肌细胞炎症反应介导压力负荷下的心功能保护作用双氢青蒿素对肺动脉高压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大花萱草品种筛选与制种技术研究云南高原山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应用研究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纤溶活性、血脂的相关性研究转移性胸腰椎肿瘤的外科治疗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研究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机理研究二氢青蒿素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机制研究黄花蒿杀螨活性及有效成分的初步分离研究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抑制性细胞因子水平研究α-1b干扰素与清热养阴中药序贯疗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羊种布鲁氏菌感染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医未病学学科化研究多西他赛对前列腺癌细胞株C-jun与雄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希望偶可以帮您解决这一问题哈

神经系统疾病论文选题方向怎么选

突触传递机制研究新进展 摘要:最近的几年里,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突触传递机制的研究,他们对有关的各种生物现象中寻找突触传递在其中的机制。本文将从对突出传递机制的新进展做一个小小的综述。 关键词:突触可塑性;视网膜;调控机制;tau蛋白;伏隔核谷氨酸能;可卡因;大鼠VTA区DA神经元;脑胶质瘤致癫病;长时程增强(LTP);膜片钳;GluR2 缺失的AMPARs 视网膜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进展#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损伤和修复等多种功能。研究发现,在视网膜发育、损伤修复过程中可出现突触可塑性改变,而自发性眼波、光线刺激、视觉经验、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等因素均参与了视网膜突触可塑性的调节。突触连接的改变是经验依赖性脑神经回路重排的基础,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的损伤和修复等多种脑功能,目前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制还未完全阐明。近30 多年来,对于视觉系统发育和可塑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对于视神经突触水平的变化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但还有很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各种神经生长因子参与视觉发育可塑性的确切机制;在基因水平上还需进一步通过对多种相关基因的反应时程和强度进行分析, 研究其对视网膜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视网膜突触可塑性中胶质细胞增殖、分裂、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等功能的调控。随着脑科学、发育生物学及神经生物学等边缘学科的迅猛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人类一定会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给治疗相关视网膜疾病及视网膜损伤后的修复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兴奋性突触传递对tau蛋白表达和省略响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兴奋性突触传递是神经元最基本的功能,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是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兴奋性离子型受体之一,其在学习记忆,突触可塑性,神经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NMDA受体过度激活导致谷氨酸聚集于突触间隙所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也是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成人痴呆症最主要的病因,其中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聚集是AD脑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兴奋性突触传递与tau病变之间的联系目前少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了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传递增强对tau蛋白表达和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在AD样神经退行性变中的作用。本文第一部分探讨了短时间突触传递增强对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和内在机制。成人脑内约有一半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是谷氨酸-锌能神经元,即突触兴奋时锌离子与谷氨酸一起释放至突触间隙。本研究阐明了谷氨酸-锌能神经元兴奋时突触释放的锌离子通过抑制蛋白磷酸酯酶2A (Proteinphosphatase2A, PP2A)的活性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慢性吗啡处理对伏隔核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影响药物成瘾和自然的奖赏效应(食物、性等)共享同样的神经基础——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该系统主要涉及杏仁核、弓状核、蓝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 VTA)、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等脑区,其外延包括额叶皮层、海马等与情绪、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的结构。目前的观点认为奖赏性刺激是通过对脑内奖赏系统发挥作用,最终引起NAc区多巴胺(dopamine,DA)释放量增多,从而产生奖赏效应。NAc在成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Ac中神经元因在吗啡成瘾及戒断的过程中产生适应性变化而备受关注。前额叶皮质(prelimbicprefrontal cortex,PFC)的功能之一是对有利刺激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并抑制在当前环境中不适当的行为,该脑区在成瘾药物的精神依赖中发挥着对觅药动机进行评估和抑制的重要作用。Mark EJackson等研究发现,利用接近生理条件下的刺激频率来刺激PFC后抑制了NAc中多巴胺的释放,提示了前额叶中存在着对NAc中的多巴胺的释放的抑制性调节 单次可卡因注射对大鼠VTA区DA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和内在兴奋性的影响中脑皮质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corticolimbicdopamine system)与奖赏和药物成瘾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系统包括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 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两条主要投射通路:一条由腹侧被盖区投射到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 NAc)和纹状体,称为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limbicdopamine system);另外一条由腹侧被盖区投射到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称为中脑皮质多巴胺系统(mesocortical dopamine system)。这两条通路合称为中脑皮质边缘多巴胺系统。药物成瘾的解剖基础是奖赏系统,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其关键,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及其投射区伏隔核(NAc)是主要的神经基础,多巴胺(DA)是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除了参与天然和成瘾性药物的奖赏刺激,当今更多的研究发现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还与成瘾的渴求和复发有关。在VTA区域微量注射吗啡、可卡因等都能诱导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CPP)。VTA区注射吗啡还可点燃海洛因、可卡因等的自给药行为。 LTP 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LTP机制的研究热点由单一兴奋性递质机制过渡到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联160 合机制。目前,已证明突触可塑性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相关,如阿尔茨海默病、癫痫、慢性痛、药物成瘾性和精神分裂症等。常用在体LTP技术和膜片钳脑片LTP技术两种检测方法。在体海马LTP的优势在于能较真实地反映生理状态下神经突触活动的情况,在整体条件下观察神经突触活动的变化,利于从宏观角度研究和探讨相关机理。其进展体现在:CaM-CaMKII,Ca2+作为胞浆第二信使,与钙调蛋白(Calmodulin, CaM)结合形成Ca2+-CaM复合物,进一步激活CaMKⅡ。CaMKⅡ被认为是一个分子开关,在静息状态时,自身抑制区封闭催化部位而处于非活化状态。但当神经元受刺激时,Ca2+-CaM复合物与CaMKⅡ的自身抑制区结合,改变此酶的构象,从而具有活性。MEK-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cogen activated procein kinases,MAPK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和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有关。最近研究表明,ERK通过影响相关核转录因子在LTP和学习记忆过程发挥着调节作用。PKA-CREB,长时记忆(Long term memory,LTM)需要新蛋白质的合成,PKA-CREB信号通路被认为在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KA的激活可以引发CREB的转录,并促使ERK向细胞核发生移位,表达参与到晚期LTP(Late-LTP, L-LTP)和LTM的发生机制。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FanM等发现,BDNF与蛋白激酶Mδ(PKMδ)相关,两者相互影响。在蛋白质合成及强直性刺激的参与下,BDN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KMδ的水平,从而影响 L-LTP的维持过程。但是在抑制神经元及突触活性后,BDNF则对PKMδ的稳态水平没有影响。PKMδ对BDNF介导的L-LTP是必不可少的。TrkB作为BDNF的受体,需要通过新蛋白质的合成被激活,从而参与到L-LTP的表达过程中。Munc13Munc13系列蛋白是一种基因调控蛋白,在突触囊泡胞吐和神经递质释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目前Munc13与LTP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 脑胶质瘤致癫病的化学突触机制研究进展脑胶质瘤致病是由于胶质瘤对瘤周组织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所引起的。然而这其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有待于进步研究和探讨,主要涉及继发于胶质瘤后的结构学、生物化学及组织病理学方面的改变。而胶质瘤致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属于难治型癫病,主要是由于抗癫病药物对胶质瘤致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干预较少甚至是不干预,因此,揭示胶质瘤致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为临床上肿瘤致桶的药物干预和治疗提供分子靶点和治疗依据。 GluR2 缺失的AMPARs在突触可塑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与活性依赖的突触的AMPARs 数目改变不同,活性依赖的AMPARs 亚基的修饰引起Ca2+信号转导的改变,通道传导和动力学的改变,使突触产生了不仅量而且是质的改变。这些重要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为何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和元棘突神经元中AMPARs 的GluR2 亚基低表达;GluR2亚基在活性依赖的细胞特异的改变的是什么机制;除了受体受到调节运输外,另→个重要的未解决的问题是AMPARs 介导的Ca2+内流有什么特殊功能,有力的证据的表明Ca2+内流可以激发LTP ,然而关于Ca竹在突触后的靶向目标却很少了解。因此关于GluR2 缺失的AMPARs 与突触可塑性的相关特异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 Wahlin KJ, Moreira EF, Huang H, et Molecular dynamicsof photoreceptor synapse formation in thedeveloping chick J CompNeurol[J] 2008, 506(5): 822-837[2] Justin Elstrott, Anastasia Anishchenko, MartinGDirection selectivity in the retina is establishedindependentofvisual experience and early cholinergic retinal Neuron[J] 2008,58(4): 499-506[3] 罗佳,王慧,黄菊芳,陈旦;《视网膜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进展#》;Q422[4] Bliss TV, Lomo T Long-lasting potentiation of synaptictransmission in the dentate area of the anaesthetized rabbit followingstimulation of the perforant J Physiol[J] 1973,232;331-356 [5] Whitlock JR, HeynenAJ, Shuler MG, Bear MF Learning induces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Science[J] 2006,313:1093-[6]魏显招,王雪琪,《GluR2 缺失的AMPARs 在突触可塑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DOI: 3724/SP J 00437

病情分析:这位朋友,你可以吃一些中药加在调理这样能降低胰岛素的摄入和提高他的疗效,比如六味地黄丸,消喝丸,都可以有不错的治糖尿病的效果干细胞用于糖尿病治疗 干细胞疗法对糖尿病的效果,在动物和人体试验都得到了证实一项为期三年对29名二型糖尿病病人分别在治疗6,12,24,36个月的观察研究,发现从6个月开始血糖,血脂(胆固醇)均得到显著的控制有趣的是,病人糖尿性视网膜病和视神经病急剧下降,从开始到三年结束,分别为:27/29(93%)降至10/29(34%),24/29(83%)降至10/29(34%) 另一项在乌克兰,对58名一型糖尿病病人的胎盘组织疗法和传统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显示:“接受胎盘组织疗法病人12个月时对胰岛素的依赖性降低了6%,而传统治疗组仅降低23%”指导意见:干细胞疗法干细胞系人体的“祖”细胞干细胞自身可以分裂和分化成为人体内各种独特功能的细胞,如:肌纤维细胞,神经细胞,骨细胞和血液细胞等等这一特性使干细胞有别于人体的其他成熟细胞,即成熟细胞只能固定分裂相同功用的细胞,如皮肤细胞只能分裂和生成新的皮肤细胞干细胞这种能分化为人体其他类型细胞 - 可塑性,令干细胞成为人体组织修复和更新的基础干细胞在正生长的胚胎内形成和分化成为不同人体组织当我们出生后,在人体各器官中还保留着干细胞,作为修复,替代受伤或病变的组织很不幸的是,我们人体保留的干细胞极其有限,而且随着干细胞的枯萎,我们被屈服于疾病,功能紊乱和老化病残因此,干细胞疗法能提供补充人体保存干细胞的数量,以对抗众多的疾病和功能紊乱目前干细胞疗法采用的有三种:成人骨髓干细胞移植; 成人末梢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 两种成人干细胞移植,均可能因为匹配不当而出现移植排斥反应,而脐带血干细胞则出现排斥反应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自1998年美国Wisconsin大学James Thompson 博士发明分离和倍增干细胞技术仅 3 年,科学家就可以开展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并于 2001 年 8 月 9 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资助该项研究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 NIH) ,撰文题为:“为何医生及科学家对人体干细胞如此兴奋不已?” 文中写到:“干细胞在卫生和医学研究等多个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前景开始通过研究干细胞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干细胞是如何分化为令人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细胞,也就是我们的人体一些最为严重疾病,如:癌症,畸形,可能问题就出现在这一分化过程的某一(些)环节进一步了解正常细胞的发育将让我们理解,也许可以纠正造成这些严重疾病的误差干细胞另一应用前景源于分化为其它成熟细胞,组织和器官,用于临床治疗目前,我们是用捐献的器官和组织来替代病变和受损的器官和组织但不幸的是需要器官和组织移植的病人数远远超过供应量多能干细胞提供了能更新的替代细胞和组织,以治疗数不胜数的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脊柱损伤,中风,烧伤,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风湿性关节炎等”1,干细胞用于抗衰老 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一定逐渐虚弱直至死亡为此,通过干细胞疗法用干细胞替代老化细胞,将有效的调节人体的衰老过程有研究显示:整容病人给予肝和脐带干细胞补充,可以改善免疫系统功能和激素平衡,提高手术效果给了各种各样病人补充干细胞已20年之久的Baltaytis教授及他的同事注意到,病人总反应治疗给他们带来非常有趣的抗衰老“副作用”干细胞疗法抗衰老的效果常因个体的年龄和健康状态而异病人报告的现象包括:改善体型,包括:有活力,协调和增加活动欲望等; 改善关节功能,特别是关节炎症状; 改善大脑功能,包括:集中注意力,思维清晰度和言语,记忆力; 改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提高及正面,减少波动情绪,减少犯困和冷淡; 改善睡眠质量,包括:减少失眠,睡眠不受干扰和睡醒精神饱满; 调整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运作; 加强性功能; 提高食欲; 2,干细胞用于癌症治疗 2005 年 10 月 15 日发行的 > 发表了人类史上第一篇研究论文,文章报道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科学家成功将干细胞解码,分化为杀肿瘤细胞,为未来临床治疗癌症奠定了基础”主持这一研究项目的Dan Kaufman教授解释说:“我们听到许多有关干细胞治疗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和糖尿病的报道,现在我们能将胚胎干细胞转化为治疗和杀灭肿瘤的细胞,特别是白血病,淋巴瘤,还可能应用于抗感染”另外,胚胎肝细胞(fetal liver cell , FLC)已应用于减少化疗副作用近30年,并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得到支持性证据乌克兰 1700 多名因化疗和放疗所致的各种副作用的病人,接受胚胎肝细胞支持疗法后,改善率达70-80%,令病人能坚持完成全部疗程3,干细胞用于心脏血管疾病治疗 Ian Rosenberg先生,干细胞疗法的受益者 心脏血管阻塞造成的心肌细胞死亡是不可逆和无法通过目前治疗再生的为此,医学科学家正设法通过干细胞再生新心肌细胞代替坏死的细胞英国广播公司(BBC)在2005年10月11日报道了一道震撼性新闻:两年前英国的Ian Rosenberg先生因患严重的心脏病,被医生判处仅有两个月的存活时间他到德国接受了将干细胞注入心脏的治疗,他说:“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他能做自己发梦才能做到事情,现在还能上下爬楼梯和打高尔夫球”他发起了一项资助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研究的慈善捐款活动,筹集了五百万英镑支持开展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临床试验研究负责这一研究的Anthony Mathur教授介绍说:“研究将有700名病人参加,分为三组对比,将是世界上最大规模和综合性的同类临床研究”英国心脏病基金会的Peter Weissberg表示:“干细胞治疗心脏病具备革命性的疗法突破,有着的巨大的潜力和前景”(BBC News Tuesday, 11 October 2005, 17:00 GMT 18:00 UK)2004年10月最著名医学杂志 发表了题为“干细胞维修心脏”的演讲,综述性文章文章提到干细胞治疗心脏病除需要的大规模研究外,也展现了干细胞治疗心脏病的巨大前景文章综述了最近代研究显示:“骨髓干细胞确实在坏死心肌区分化,改善心肌功能,而所起作用主要归咎于形成新血管,改善供血的结果”4,干细胞用于糖尿病治疗 干细胞疗法对糖尿病的效果,在动物和人体试验都得到了证实一项为期三年对29名二型糖尿病病人分别在治疗6,12,24,36个月的观察研究,发现从6个月开始血糖,血脂(胆固醇)均得到显著的控制有趣的是,病人糖尿性视网膜病和视神经病急剧下降,从开始到三年结束,分别为:27/29(93%)降至10/29(34%),24/29(83%)降至10/29(34%) 另一项在乌克兰,对58名一型糖尿病病人的胎盘组织疗法和传统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显示:“接受胎盘组织疗法病人12个月时对胰岛素的依赖性降低了6%,而传统治疗组仅降低23%”5,干细胞用于关节炎治疗 关节炎均表现为关节周围软骨的破坏,而干细胞疗法正是修复这些被破坏的软骨组织近期有许多干细胞疗法对关节炎效果的报道,其中一项对34名年轻严重的顽固性(对任何疗法无效)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观察研究,结果显示:“给予自体干细胞治疗后,18名(53%)病人完全停药,6名病人临床改善在30-70%间”6 ,干细胞用于血液病治疗 鉴于所有血细胞(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都源于骨髓干细胞,用干细胞治疗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就显得更加符合逻辑一项对39名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人的临床研究显示:“14名接受胎肝细胞治疗的化疗病人病情减缓达43%(6/14),而其余未接受胎肝细胞治疗的化疗病人仅20%缓解(2/25)”另一项研究报道,35名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接受胎肝细胞治疗,有22人得到良好反应,其平均生存期(中位数)为7个月,12名病人骨髓细胞转为正常,还有6名病人在第二或第三次输入胎肝细胞后骨髓细胞也转为正常,仅7人复发7,干细胞用于肝病治疗 干细胞,尤其是胎儿肝干细胞注入肝脏,可以再生肝细胞而改善严重受损的肝功能 Baltaytis和M Kuchev教授给九名等候肝移植的肝硬化病人,通过腹腔镜将干细胞植入肝脏,全部病人不论在肝功能指标,症状和生存质量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存活超过14个月,令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轮候肝器官移植8,干细胞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尽管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干细胞疗法几乎可以肯定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有治疗效果,因为试验证明在小鼠缺氧大脑区域内胚胎神经细胞(Fetal neuronal cells,FNCs)表现出移植和分化的作用有一报道指出:“16名外伤造成脊柱损伤达6个月至8年病人,采用胚胎神经细胞治疗后获得明显改善”另一项用胚胎神经细胞治疗三名中风发病在两个月之内的病人,他们的基底核血管堵塞范围达3CM或更大,在大脑扫瞄(MRI,CT)协助下注入胚胎神经细胞,6个月后他们在言语,肢体活动和情感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中风评估量表(Orgogozo 量表):100分为正常,三名病人都由治疗前的25分提高到治疗后的75分,这种效果在一年半至两年随访仍继续维持上述有关干细胞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仅仅是一个开端或只是展现冰山一角,可以肯定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推广,干细胞疗法必将成为未来治疗史上的一场革命据文献估计,到 2007 年全球医学界将出现大规模干细胞疗法临床试验和应用,不仅在治疗效果方面将有所突破,更可能因为自体干细胞倍增技术的成熟,实现自身取材,自我应用,进而减少昂贵的药物医疗费用因此,干细胞疗法的成本效果和经济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生活护理:祝你健康快乐

神经系统疾病论文选题方向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俗称“羊癫风”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是发作性意识丧失的常见原因这篇论文****:{$ge关于神经系统相关论文范本tarticleurl}临床分类临床上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癫痫病指无脑部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表现,查不出任何原因一类的癫痫,多见于儿童和青春期继发性癫痫病病因是由多种脑部器质性病变或代谢障碍所致如:①脑部疾病:包括先天脑发育不良、产伤、颅脑损伤、脑脓肿、脑肿瘤、脑炎、脑血管疾病、脑部变性病②全身性疾病包括:脑缺氧如一氧化碳中毒,休克,急性大出血,高热惊厥,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毒、营养。

神经药理学是随着神经科学)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神经药理学和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以及其他相关医学学科共同形成了综合性的神经科学。所以,神经药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既属于药理学范畴,也是神经科学的重要分支。它是以神经系统的结构学、功能学、生化学及病理生理学为基础,以防治神经精神疾病为目标,研究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及其机制,以达到高效、安全地合理用药和创制新药的目的。研究内容包括作用于神经系统药物的来源、作用、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生命科学的发展由宏观到微观,药理学的发展也由整体水平、器官水平、组织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近代药理学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受体理论、信息传递、离子通道、自体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等分子水平上的突破,神经药理学研究领域尤为明显。如何有效地保证脑的健康发育、增进脑的正常功能和防治脑的各种疾病,已日益迫切地成为神经科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神经药理学的兴起,是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药理学研究的重点方向和前途所在。

突触传递机制研究新进展 摘要:最近的几年里,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突触传递机制的研究,他们对有关的各种生物现象中寻找突触传递在其中的机制。本文将从对突出传递机制的新进展做一个小小的综述。 关键词:突触可塑性;视网膜;调控机制;tau蛋白;伏隔核谷氨酸能;可卡因;大鼠VTA区DA神经元;脑胶质瘤致癫病;长时程增强(LTP);膜片钳;GluR2 缺失的AMPARs 视网膜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进展#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损伤和修复等多种功能。研究发现,在视网膜发育、损伤修复过程中可出现突触可塑性改变,而自发性眼波、光线刺激、视觉经验、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等因素均参与了视网膜突触可塑性的调节。突触连接的改变是经验依赖性脑神经回路重排的基础,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的损伤和修复等多种脑功能,目前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机制还未完全阐明。近30 多年来,对于视觉系统发育和可塑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对于视神经突触水平的变化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但还有很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各种神经生长因子参与视觉发育可塑性的确切机制;在基因水平上还需进一步通过对多种相关基因的反应时程和强度进行分析, 研究其对视网膜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视网膜突触可塑性中胶质细胞增殖、分裂、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等功能的调控。随着脑科学、发育生物学及神经生物学等边缘学科的迅猛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人类一定会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给治疗相关视网膜疾病及视网膜损伤后的修复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兴奋性突触传递对tau蛋白表达和省略响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兴奋性突触传递是神经元最基本的功能,NMDA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是神经系统中最主要的兴奋性离子型受体之一,其在学习记忆,突触可塑性,神经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NMDA受体过度激活导致谷氨酸聚集于突触间隙所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也是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成人痴呆症最主要的病因,其中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聚集是AD脑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兴奋性突触传递与tau病变之间的联系目前少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了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传递增强对tau蛋白表达和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在AD样神经退行性变中的作用。本文第一部分探讨了短时间突触传递增强对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和内在机制。成人脑内约有一半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是谷氨酸-锌能神经元,即突触兴奋时锌离子与谷氨酸一起释放至突触间隙。本研究阐明了谷氨酸-锌能神经元兴奋时突触释放的锌离子通过抑制蛋白磷酸酯酶2A (Proteinphosphatase2A, PP2A)的活性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慢性吗啡处理对伏隔核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影响药物成瘾和自然的奖赏效应(食物、性等)共享同样的神经基础——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该系统主要涉及杏仁核、弓状核、蓝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 VTA)、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等脑区,其外延包括额叶皮层、海马等与情绪、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的结构。目前的观点认为奖赏性刺激是通过对脑内奖赏系统发挥作用,最终引起NAc区多巴胺(dopamine,DA)释放量增多,从而产生奖赏效应。NAc在成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Ac中神经元因在吗啡成瘾及戒断的过程中产生适应性变化而备受关注。前额叶皮质(prelimbicprefrontal cortex,PFC)的功能之一是对有利刺激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并抑制在当前环境中不适当的行为,该脑区在成瘾药物的精神依赖中发挥着对觅药动机进行评估和抑制的重要作用。Mark EJackson等研究发现,利用接近生理条件下的刺激频率来刺激PFC后抑制了NAc中多巴胺的释放,提示了前额叶中存在着对NAc中的多巴胺的释放的抑制性调节 单次可卡因注射对大鼠VTA区DA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和内在兴奋性的影响中脑皮质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corticolimbicdopamine system)与奖赏和药物成瘾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该系统包括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 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两条主要投射通路:一条由腹侧被盖区投射到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 NAc)和纹状体,称为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limbicdopamine system);另外一条由腹侧被盖区投射到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称为中脑皮质多巴胺系统(mesocortical dopamine system)。这两条通路合称为中脑皮质边缘多巴胺系统。药物成瘾的解剖基础是奖赏系统,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其关键,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及其投射区伏隔核(NAc)是主要的神经基础,多巴胺(DA)是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除了参与天然和成瘾性药物的奖赏刺激,当今更多的研究发现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还与成瘾的渴求和复发有关。在VTA区域微量注射吗啡、可卡因等都能诱导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CPP)。VTA区注射吗啡还可点燃海洛因、可卡因等的自给药行为。 LTP 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LTP机制的研究热点由单一兴奋性递质机制过渡到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联160 合机制。目前,已证明突触可塑性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相关,如阿尔茨海默病、癫痫、慢性痛、药物成瘾性和精神分裂症等。常用在体LTP技术和膜片钳脑片LTP技术两种检测方法。在体海马LTP的优势在于能较真实地反映生理状态下神经突触活动的情况,在整体条件下观察神经突触活动的变化,利于从宏观角度研究和探讨相关机理。其进展体现在:CaM-CaMKII,Ca2+作为胞浆第二信使,与钙调蛋白(Calmodulin, CaM)结合形成Ca2+-CaM复合物,进一步激活CaMKⅡ。CaMKⅡ被认为是一个分子开关,在静息状态时,自身抑制区封闭催化部位而处于非活化状态。但当神经元受刺激时,Ca2+-CaM复合物与CaMKⅡ的自身抑制区结合,改变此酶的构象,从而具有活性。MEK-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cogen activated procein kinases,MAPK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和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有关。最近研究表明,ERK通过影响相关核转录因子在LTP和学习记忆过程发挥着调节作用。PKA-CREB,长时记忆(Long term memory,LTM)需要新蛋白质的合成,PKA-CREB信号通路被认为在新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KA的激活可以引发CREB的转录,并促使ERK向细胞核发生移位,表达参与到晚期LTP(Late-LTP, L-LTP)和LTM的发生机制。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FanM等发现,BDNF与蛋白激酶Mδ(PKMδ)相关,两者相互影响。在蛋白质合成及强直性刺激的参与下,BDN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KMδ的水平,从而影响 L-LTP的维持过程。但是在抑制神经元及突触活性后,BDNF则对PKMδ的稳态水平没有影响。PKMδ对BDNF介导的L-LTP是必不可少的。TrkB作为BDNF的受体,需要通过新蛋白质的合成被激活,从而参与到L-LTP的表达过程中。Munc13Munc13系列蛋白是一种基因调控蛋白,在突触囊泡胞吐和神经递质释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目前Munc13与LTP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 脑胶质瘤致癫病的化学突触机制研究进展脑胶质瘤致病是由于胶质瘤对瘤周组织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所引起的。然而这其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有待于进步研究和探讨,主要涉及继发于胶质瘤后的结构学、生物化学及组织病理学方面的改变。而胶质瘤致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属于难治型癫病,主要是由于抗癫病药物对胶质瘤致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干预较少甚至是不干预,因此,揭示胶质瘤致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为临床上肿瘤致桶的药物干预和治疗提供分子靶点和治疗依据。 GluR2 缺失的AMPARs在突触可塑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与活性依赖的突触的AMPARs 数目改变不同,活性依赖的AMPARs 亚基的修饰引起Ca2+信号转导的改变,通道传导和动力学的改变,使突触产生了不仅量而且是质的改变。这些重要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为何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和元棘突神经元中AMPARs 的GluR2 亚基低表达;GluR2亚基在活性依赖的细胞特异的改变的是什么机制;除了受体受到调节运输外,另→个重要的未解决的问题是AMPARs 介导的Ca2+内流有什么特殊功能,有力的证据的表明Ca2+内流可以激发LTP ,然而关于Ca竹在突触后的靶向目标却很少了解。因此关于GluR2 缺失的AMPARs 与突触可塑性的相关特异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1] Wahlin KJ, Moreira EF, Huang H, et Molecular dynamicsof photoreceptor synapse formation in thedeveloping chick J CompNeurol[J] 2008, 506(5): 822-837[2] Justin Elstrott, Anastasia Anishchenko, MartinGDirection selectivity in the retina is establishedindependentofvisual experience and early cholinergic retinal Neuron[J] 2008,58(4): 499-506[3] 罗佳,王慧,黄菊芳,陈旦;《视网膜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进展#》;Q422[4] Bliss TV, Lomo T Long-lasting potentiation of synaptictransmission in the dentate area of the anaesthetized rabbit followingstimulation of the perforant J Physiol[J] 1973,232;331-356 [5] Whitlock JR, HeynenAJ, Shuler MG, Bear MF Learning induces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Science[J] 2006,313:1093-[6]魏显招,王雪琪,《GluR2 缺失的AMPARs 在突触可塑性机制中的研究进展》,DOI: 3724/SP J 00437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