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论文选题怎么选啊初中

发布时间:2024-07-09 04:54:13

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论文选题怎么选啊初中

可以。我找了篇跟你那差不多的文章。他们的标题发给你看看。【目录】: 摘要4-7 Abstract7-13 1 绪论13-23 1 研究背景和意义13-16 1 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13-14 2 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提出14-15 3 产业转型是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关键15-16 2 国内外研究概况与评述16-21 1 研究概况16-20 2 研究评述20-21 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21-22 1 研究思路21 2 研究方法21 3 创新点21-22 4 内容框架22-23 2 产业转型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理论探讨23-32 1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理论基础23-27 1 生态文明城市的内涵和特征23-24 2 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目标和内容24-27 2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背景下的产业转型理论探讨27-31 1 产业转型内涵的科学界定27 2 产业转型的理论基础27-30 3 产业转型是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基础30-31 4 产业转型的层次31 3 本章小结31-32 3 贵阳市情及产业现状分析32-44 1 市情概况32-34 2 产业现状及分析34-43 1 贵阳农业现状及分析34-36 2 贵阳工业现状及分析36-41 3 贵阳服务业现状及分析41-43 3 本章小结43-44 4 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背景下产业转型的战略构想44-48 1 总体要求44 2 遵循原则44-46 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4-45 2 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45 3 坚持政府指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45-46 4 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46 3 战略框架46-47 4 本章小结47-48 5 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背景下的农业转型48-54 1 农业转型的背景48-49 1 农业转型的提出48 2 贵阳进行农业转型的意义48-49 2 农业转型的重点及主要任务49-53 1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绿色种植业49-51 2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51-52 3 加快生态林业建设52 4 着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52-53 3 本章小结53-54 6 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背景下的工业转型54-59 1 工业转型的背景54-55 1 工业转型的提出54 2 贵阳进行工业转型的意义54-55 2 工业转型的重点及主要任务55-58 1 大力发展循环工业55-56 2 培育和壮大新兴生态工业56-58 3 大力发展废物炼制产业58 3 本章小结58-59 7 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背景下的服务业转型59-66 1 服务业转型的背景59-60 1 服务业转型的提出59 2 贵阳进行服务业转型的意义59-60 2 服务业转型的重点及主要任务60-65 1 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60-61 2 对传统服务业的生态化改造61-63 3 培育和壮大一批生态型服务业63-65 3 本章小结65-66 8 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背景下产业转型的保障措施66-69 1 切实加强领导为加快产业转型提供组织保障66 1 加强产业中间组织建设协调行动66 2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66 2 建立污染权交易制度促进产业转型66-67 3 建立和健全环境法律法规促进产业转型67 4 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为产业转型提供资金保障67-68 1 加大在产业转型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67-68 2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68 5 本章小结68-69 9 总结与展望69-71 1 结论69-70 2 展望70-71 参考文献71-73 致谢73

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1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离不开林业的支持。森林覆盖是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通过人为保护林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人类经济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持一种文明共进的状态。人类活动不再以牺牲其它生物为代价,林区内的所有动植物及相互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都将被人类所保护,以此形成小环境的生态恢复。因此,在生态文明的大目标驱使下,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2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迫使林业以恢复林区生态环境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林分沉积、更新和开发。林区的活动以恢复生态环境为指导,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林业的经济收益,恢复林区内各种各样生态小环境走向良性循环。一个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全国的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量变引发质变,使得全国生态环境收获良好的恢复成果。2林业可持续发展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当前人类生存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负面形势,此形势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国家一切发展目标的首要内容。所以,尊重自然、回归自然、恢复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稳固水土、保持湿地面积、绿化国土资源、缩减荒漠化面积的主要手段则是森林的固碳累积。林分的沉淀,林内生物的有效保护是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保护代替开发的一种生态经济手段。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性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进行。表1是近几年来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情况和几种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情况。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尽管森林覆盖率有所上升,但对于全国范围来说,上升的速度着实较慢,生态环境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森林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正在以微小的差跟在减少,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总的来说,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适应了当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2]。3生态文明决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纵观世界发展对木材的应用可以将林业的发展归结为原始应用、工业发展综合应用和林业的可持续应用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林木的应用是不同社会文明状态下,社会发展必然选择的结果。就目前而言,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生态环境恢复为目标,兼顾经济、人文、社会、生态等和谐发展,齐发共进实现共嬴。在这一形势下,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必然是多目标、多途径,以科学的管理技术来配合林分新旧更替的可持续性发展经营模式。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对林区内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以林分的可持续性沉积为手段,恢复林区内生态多样性,尽可能保护林区内食用链上所有生物的繁衍生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无害化林业经营活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森林规划,以展示森林对环境的多种有益功能为前提,实现保护土壤、净化空气,净化水质,为林区内的动植物提供安全、优质的生境。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环境下,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必须兼顾恢复优质的生态系统、实现林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扩大,林产品的累积和可持续化应用,林产品的可持续化生产、增加林区覆盖率等发展功能和发展模式,从而展现森林的多重价值观。

为在广大学生中广泛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推广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实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双增”目标,日前,辽宁省绿化委员会、辽宁省林业厅、辽宁省教育厅、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的通知》,决定2010年以“大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深入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主题活动共分三项。 一是组织开展“我为应对气候变化植棵树”活动。《通知》要求,各地绿化、林业、教育部门要以学校为载体,以学生为对象,广泛组织开展“我为应对气候变化植棵树”活动。各地要制定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载体,注重活动特色,广泛组织学校和学生开展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活动,推动每一名学生每年至少种一棵树的理念和行动。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组织学生在学校,或在社区、公园、乡村亲手种一棵树;也可以组织学生认养认管一棵树或一小片绿地;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绿地树木的抚育管理劳动等。各地绿化主管部门要把校园绿化列入当地义务植树和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的学校在校园及周边绿化美化方面免费或优惠提供种苗,做好技术指导。 二是组织开展“生态文明从我做起”宣传教育活动。《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真正让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内外教学和学生生活。要求各地要印制有关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增加森林碳汇、倡导日常低碳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的宣传画、宣传册,张贴在校园,发放到学生手中。学校要积极应用新的教学设备、课外读物,开展生态文明教学实践活动,让广大师生陶冶情操、学习知识、融入生活。为鼓励师生参与生态文明和绿色校园建设,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青基会今年将组织开展一次全省“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开展“全省青少年国土绿化知识有奖答题”活动,二是各地、各学校可积极组织开展“大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绘画、诗歌、摄影、动漫等作品比赛活动,对答题优胜者和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是组织开展绿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通知》明确提出,学校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各级绿化、教育部门要以校园绿化为载体,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绿化美化校园活动,组织广大师生开展校园植树、栽花、种草,打造优美的读书育人环境。要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契机,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教育学生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理念。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青基会为切实推动绿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将建立各类学校绿色文明校园标准,每年树立一批“绿色文明校园”建设标兵。结合我省“百校千村绿化工程”,重点在全省1000所农村希望小学当中开展创建“绿色希望小学”活动,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希望小学的绿化美化,对达标的“绿色希望小学”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通知》强调,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是青少年应对应对气候变化、改善全球生态的积极行动,是履行植树义务、参与国土绿化的有效形式,是普及生态知识、培育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各地、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作,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哦,那座山,是我和爸爸、妈妈的家!那本是一座童山,树被山下的人们砍光了,满眼都是光秃秃的树根。那树根像一只只问天的眼睛,排满了整座山坡。到了春初,偶尔有顽皮的孩子玩火,于是山火顺着山的这边漫过山的那边,被火燎过的土地,再加上干旱少雨,就再也冒不出浓绿,于是童山整年整年地孤独着。后来,爸爸和妈妈利用在外打工积攒的钱,承包下了这座山,开始了他们艰苦的“整山”运动。春天,爸爸用大镐头刨石头坷垃,妈妈用铁锨平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们硬是在坚硬的石头坷垃里刨出了一条一米多宽的山路,这山路,平平整整,曲折蜿蜒,像一条灵巧的蛇慢慢爬上山顶,从此我也享受到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物小”的乐趣。然后,爸爸妈妈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从山下挑水,移植爬山虎、葛藤、树苗、果苗,看着那一块块被分割开来整齐的山坡,爸爸妈妈的笑容比迎春花还要喜人。夏天,炎热来了,雨也大大小小,一场接着一场,此时那些在春旱折腾下活过来的小苗,早已变得绿意十足。爸爸妈妈把收集的野草野花的种子,像扬场一样撒向山头,于是,一场场雨后,土地的枯黄不见了,远看去,山整个被绿意包围了。可是,爸爸妈妈并没有时间享受这份绿意,他们又开始在后山一个水脉比较足的地方凿井,没想到这里水位很浅,凿开岩石,清冽、甘甜的水就冒出了石眼,撒着欢地奔向了山下,连山下的村民也解决了饮水问题。秋天,野草野花遍野都是,走在山林里,偶有不知名的野果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让你忍不住地想摘下来吃一口,妈妈不让随便吃,怕中毒,可是有些我是认得的,譬如山瓜蒌、齐儿、野葡萄,我会偷着摘来吃,味道蛮不错的。今年雨水多,所以山北阴的地方也偶有一片片小蘑菇,像戴着草帽的小可爱,傻傻地立在那里,等着我去摘。不过,果树还没有结果,因为种植的时间还太短。冬天,我和爸爸妈妈上山捡拾落下来的枯树枝,一捆捆背下山,然后呆在山脚下的老房子里,吃着山上长出来的南瓜瓜子、落花生,喝着山上的一种野草茶,待在被树枝烧烤得暖暖的屋子里,唠嗑,看电视,打算来年的活计。听爸爸妈妈的打算,看他们时不时地相视一笑,我觉得明年那座山还会更美。哦,那座美丽的山,是我和爸爸妈妈的家!

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论文选题方向怎么选啊

当前,林业部门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主线,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一)着力构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科学规划是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要围绕建设生态文明,针对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生态产业、生态文化,完善林业规划体系,拓展生态利用空间,优化生态建设布局,增加生态资源总量,为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绿色增长奠定科学的规划基础。(二)着力构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体系。深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保护建设森林、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实施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并谋划一批新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完善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布局,在东北地区、西北风沙区、沿海区、西部高原区、长江、黄河、珠江、中小河流及库区、平原农区、城市区等生态区位重要和脆弱地区,加快构筑十大国土生态安全屏障。(三)着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保障制度,完善林业改革支持政策,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全面推进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增加湿地保护补助资金规模,完善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等补贴政策。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生态产业的金融和税收扶持政策,加快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完善生态产业贷款的财政贴息、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减免等政策。(四)着力构建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当前,林地、湿地、沙地被侵占和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对生态安全根基的破坏,有的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才能恢复,有的不可逆转。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强化林业普法体系,真正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维护生态安全的法制体系,切实维护生态正义,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五)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大力发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文化、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生态旅游文化。切实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博物馆、科技馆、标本馆,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创建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生态文明示范县,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文化创作与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生态消费观等生态文明观念,切实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全体务林人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作为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果,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论文 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论文,很多大学生都避免不了要写论文,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大学生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下面是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论文。 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论文1 1、调查过程和方法 笔者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项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份,有效率为99%,调查对象为合肥市5所高校学生。调查内容涉及受访者的日常行为(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否关注垃圾的分类、是否践踏草坪、是否关注塑料袋降解性)、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情况、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是否与自己有关、大学生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途径(相关课程、参与环保社团、宣传、电视等)、大学生对于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态度(积极制止、举报投诉、不愿多管、无所谓)、大学生意)。 分别从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行为及态度、对当前生态文明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设计了26项选择题,题量适中,难易程度一般,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代表性,基本上能反映调查对象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及特点。 2、调查结果分析 此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和意识方面呈现出如下特点:生态文明知识欠缺、生态文明意识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大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现状的满意度不高。 1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方面知识欠缺,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缺乏。简单的表现是对基本环保知识的欠缺,如有些同学对于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等都不了解。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程度,不了解的人数占34%,了解的占66%,如: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世界水日和世界环境日等生态文明知识,30%的大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这些问题并不难,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回答的正确率却不是很高,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水平一般,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掌握还不牢固。 2生态文明意识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表示自己有这样的意识,但在实际生活中,乱扔垃圾的现象却随处可见,生态文明意识没有最终落实到行动上。关于大学生对于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态度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有所欠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也只是处于一种非经常化、非主动化的状态。经常采取各种生态环保行为的比例没有超过28%,主动制止违背生态文明行为的只有被调查学生的24%,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占53%的人持“不愿多管”的态度,5%的人“举报投诉”,还有18%的人认为“无所谓”。但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有62%的被调查学生愿意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 从受访者的日常行为以及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否与自己有关的两项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但是将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比例较低。如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有关系的比例达到85%,然而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如偶尔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比例45%,偶尔践踏草坪的比例高达84%。可见,当代大学生缺乏践行生态文明的主动性。 3大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现状的满意度不高 部分大学生肯定了我国生态文明的总体现状较好的同时,也肯定了不同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对于这些成绩大学生并不太满意,认为还有改善的空间。合肥作为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学生对本市的生态文明满意度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上,但是从宏观的角度上即对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状况的满意度不高。综上所述,此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欠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作为具备一定环境知识、生态文明意识和法律常识的群体,理应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同时也要成为环保民主监督方面的重要力量,不应仅仅止步于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更重要的是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共同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大学生在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意识欠佳,这一现状和大学生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骨干力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水平,加强生态保护的知行转化能力刻不容缓。 3、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建议与对策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要求。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应该从学校教育、具体实践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入手,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大学生活,并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 1学校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构建生态文明校园 学校环境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高校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欠缺、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的现状,开设相关的生态文明知识系列课程和定期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知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只有让大学生懂得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资源能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高校开设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并不是对生态文明作最简单的描述,而是要将生态文明知识与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给予大学生关于生态文明的最科学、最严谨的知识讲解,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态文明意识。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能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至关重要。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建设美好的校园环境和创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良好的生态氛围之中,能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通过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党团组织应积极开展有关生态文明活动,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和规模,提高生态文明活动的质量,培养大学生自愿参加生态文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验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例如,学校可以利用专题讲座,观看生态科普电影、电视片、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融入到一种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的氛围之中。高校可以通过各种学生社团组织进行生态文明知识及其重要性的宣传教育,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感化学生,将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融入校园文化,构建生态文明校园,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2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活动,使生态文明意识落到实处 实践对于心灵的启迪要远大于书本知识。实践比书本更真切,更能启迪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也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古人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能让我们获得在书本中所收获不到的知识。因此,“高校应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坚持实践育人,将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经常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活动,加大活动的频率和规模,培养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生态文明本身是一个实践认知的过程,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活动对我国生态文明现状进行亲身体验,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不奢侈、不浪费,节约用水用电,不随手扔废弃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践踏草坪等等。 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生态文明素质。同时,逐步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大学生的共识,自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提高生态文明的践行能力,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过程中坚持“育人”为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3加强生态文化修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生态保护课程,浏览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和网页,了解生态文明知识、政策、方针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和重要性,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注重自身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适度消费、循环消费,养成不浪费、不破坏的良好生活习惯,选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系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环保活动,注意平时的生活小节,节约用水用电、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从现在做起,努力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注重循环利用,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和参与学校及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理论主要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核心,主张尊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价值,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至上要义,其精髓主要是:尊崇自然“好生之德”,效法天地“厚德载物”。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来源之一,也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宝贵资源。加强自身的生态文化修养,还依靠扎根于内心的生态环保理念,所谓君子“慎独”。就是要运用道德的规范作为调节机制,需要人类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来保证。当然,单纯地依靠内心的革命是不现实的,所以,为了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还需要法律的约束和保障,强化对学生的环境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 4、结语 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都应参与其中,相互交流、协作、提高,彼此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大学生自觉地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生态环保的活动,让自己在这些活动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也要将这些意识付诸实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做一个生态文明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只要人人参与,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必将不断提高。 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论文2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在广阔的国土下,森林资源的占地面积非常少,我国的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的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森林资源占比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人类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将会遇到难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应大力支持林业发展,同时应提高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构建和谐家园,为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因地制宜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 在林业生态环境与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森林资源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并不均匀,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较为充足,而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十分匮乏,面对这样的情况,在落实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过程中,就应因地制宜开展这一工作。在东北地区等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侧重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在西北等森林资源匮乏的地区,则应侧重于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先增加森林资源,然后进行环境保护,这才是正确的策略。因此,在森林资源匮乏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培育,育树成林,之后再落实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2、拓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设工作资金筹集渠道 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此方面工作的落实资金主要来源与国家财政拨款。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因此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资金也相应的增加,以进一步弥补资金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所需要的资金的资金缺口,避免由于资金不充足导致了这一工作的落实受到了束缚。与此同时,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因素,为了有充足的资金来开展这一工作,就应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的主要资金来源与国家财政拨款,在财政拨款有限的情况下,林业部门可以与林业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投资,然后每年适当地为其提供部分树木资源,以此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适当砍伐树木之后及时的进行栽种,以此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3、在开发林区资源的情况进行林区保护建设 创新管护途径,寻求管用并行,是解决目前森林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难题的主要方法。林业部门在开展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过程中,不应该局限思维、只从单纯的保护方面入手,应转变思维,从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角度入手。林区资源的利用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对这些资源进行利用,我国林业市场才能发展下去,因此在利用过程中落实保护与建设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利用林业资源中,探索如何对资源进行更加充分彻底、更加多元化的利用,以此来提高固定资源的利用价值,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收益。而与此同时,在林业资源利用,还应思考如何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其利用价值,这样方向都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过程中可以探索的,从这些方面入手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能够取得更好地效果。 除此之外,我国是法治国家,坚持走依法治国道路,因此,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法律政策也要不断健全,使普通群众认识到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避免群众破坏林业资源、大肆砍伐的情况发生。另外,在政策健全的情况下,林业部门在开展这一工作过程中也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性,这一工作的开展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2]。 4、结语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国家应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毕竟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过程中不能缺少的存在。为了促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更好地效果,在此工作落实中,应增加资金,创新技术,从不同角度入手思考对林业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落实质量,促使这一工作的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论文3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及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环境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探讨 无论我国还是世界,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都不容乐观。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从身边一点一滴的节约做起,从对于能源使用的自我约束做起,还要认真学习知识努力完善节能减排的工艺技术,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终恢复我们生态原本的美好,建设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 1、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在近几百年来我们人类各方面得到高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一步步走向衰弱,环境保护已然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间所创造的经济财富是以环境为代价的。因而我们要增加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为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份自己的努力。 关于环境的概念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定义,这里主要是指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等自然因素的总和,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源和现象的总和。环境保护,就是指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多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人类在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或者使环境向不稳定和无序的方向运动,特别不能使生命支持系统遭到继续破坏而使生命之网瓦解。 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自然资源所引起的。因过度砍伐引起的森林覆盖率锐减,因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因滥肆捕杀引起许多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盲目占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因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因其他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 2、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因此在经济活动中,我们要处理、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经济结构与经济质量水平也获得了极大提升,经济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但是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留下了严重的环境后遗症,阻碍了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__五规划”中明确要求要“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重大环保工程、完善政策措施”,这突显了经济建设与环境和谐的关系,而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 3、当前环境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的环境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非常严峻的,可能你根本不会在意,可是环境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向我们袭来。而白色污染更是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已同汽车尾气、有磷洗涤剂一起列被为今年我国环保治理三大重点。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20__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口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原生环境问题地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这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诱发的,是经过较长时间自然蕴蓄过程之后才发生的,或者主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纵,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况下发生的,并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的损害。这类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干旱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昼做到预防减少损害;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4、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 首先,我们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等。虽然这些物品给我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其次,我们应当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具体来说就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同时注意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透支我们有限的资源,才不会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留下遗憾。最后,我们应当学会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与其他生物和平相处。因为,其他生物也是地球上巨大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缺少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防止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5、结束语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地球的一大危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各种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要增加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为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份自己的努力。

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1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离不开林业的支持。森林覆盖是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通过人为保护林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人类经济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持一种文明共进的状态。人类活动不再以牺牲其它生物为代价,林区内的所有动植物及相互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都将被人类所保护,以此形成小环境的生态恢复。因此,在生态文明的大目标驱使下,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2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迫使林业以恢复林区生态环境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林分沉积、更新和开发。林区的活动以恢复生态环境为指导,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林业的经济收益,恢复林区内各种各样生态小环境走向良性循环。一个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全国的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量变引发质变,使得全国生态环境收获良好的恢复成果。2林业可持续发展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当前人类生存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负面形势,此形势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国家一切发展目标的首要内容。所以,尊重自然、回归自然、恢复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稳固水土、保持湿地面积、绿化国土资源、缩减荒漠化面积的主要手段则是森林的固碳累积。林分的沉淀,林内生物的有效保护是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保护代替开发的一种生态经济手段。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性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进行。表1是近几年来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情况和几种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情况。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尽管森林覆盖率有所上升,但对于全国范围来说,上升的速度着实较慢,生态环境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森林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正在以微小的差跟在减少,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总的来说,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适应了当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2]。3生态文明决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纵观世界发展对木材的应用可以将林业的发展归结为原始应用、工业发展综合应用和林业的可持续应用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林木的应用是不同社会文明状态下,社会发展必然选择的结果。就目前而言,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生态环境恢复为目标,兼顾经济、人文、社会、生态等和谐发展,齐发共进实现共嬴。在这一形势下,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必然是多目标、多途径,以科学的管理技术来配合林分新旧更替的可持续性发展经营模式。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对林区内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以林分的可持续性沉积为手段,恢复林区内生态多样性,尽可能保护林区内食用链上所有生物的繁衍生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无害化林业经营活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森林规划,以展示森林对环境的多种有益功能为前提,实现保护土壤、净化空气,净化水质,为林区内的动植物提供安全、优质的生境。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环境下,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必须兼顾恢复优质的生态系统、实现林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扩大,林产品的累积和可持续化应用,林产品的可持续化生产、增加林区覆盖率等发展功能和发展模式,从而展现森林的多重价值观。

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初中

为在广大学生中广泛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推广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实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双增”目标,日前,辽宁省绿化委员会、辽宁省林业厅、辽宁省教育厅、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的通知》,决定2010年以“大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深入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主题活动共分三项。 一是组织开展“我为应对气候变化植棵树”活动。《通知》要求,各地绿化、林业、教育部门要以学校为载体,以学生为对象,广泛组织开展“我为应对气候变化植棵树”活动。各地要制定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载体,注重活动特色,广泛组织学校和学生开展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活动,推动每一名学生每年至少种一棵树的理念和行动。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组织学生在学校,或在社区、公园、乡村亲手种一棵树;也可以组织学生认养认管一棵树或一小片绿地;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绿地树木的抚育管理劳动等。各地绿化主管部门要把校园绿化列入当地义务植树和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的学校在校园及周边绿化美化方面免费或优惠提供种苗,做好技术指导。 二是组织开展“生态文明从我做起”宣传教育活动。《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真正让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内外教学和学生生活。要求各地要印制有关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增加森林碳汇、倡导日常低碳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的宣传画、宣传册,张贴在校园,发放到学生手中。学校要积极应用新的教学设备、课外读物,开展生态文明教学实践活动,让广大师生陶冶情操、学习知识、融入生活。为鼓励师生参与生态文明和绿色校园建设,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青基会今年将组织开展一次全省“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开展“全省青少年国土绿化知识有奖答题”活动,二是各地、各学校可积极组织开展“大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绘画、诗歌、摄影、动漫等作品比赛活动,对答题优胜者和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是组织开展绿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通知》明确提出,学校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各级绿化、教育部门要以校园绿化为载体,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绿化美化校园活动,组织广大师生开展校园植树、栽花、种草,打造优美的读书育人环境。要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契机,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教育学生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理念。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青基会为切实推动绿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将建立各类学校绿色文明校园标准,每年树立一批“绿色文明校园”建设标兵。结合我省“百校千村绿化工程”,重点在全省1000所农村希望小学当中开展创建“绿色希望小学”活动,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希望小学的绿化美化,对达标的“绿色希望小学”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通知》强调,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是青少年应对应对气候变化、改善全球生态的积极行动,是履行植树义务、参与国土绿化的有效形式,是普及生态知识、培育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各地、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作,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春季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与以往不同的是,人们在种树之余,还格外关注森林在应 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希望了解近年来我国增加森林碳汇的进展,还想知道普通人如何通过 种树参与碳补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我国林业碳汇专家、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 司副司长李怒云。 森林碳汇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拟的优势我国森林植被总的碳储存量达11亿吨记者: 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利用森林来间接减排二氧化碳。请您谈谈森林 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李怒云:森林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从减缓的方面说,增加森林就能增 加碳吸收,可以有效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反过来,破坏和减少森林就会增加碳排放。从 适应的方面说,通过森林植被的恢复,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建设防护林体 系,减少森林火灾和病虫灾害,加快优良林木选种选育等,能够增强森林自身和人类社会适 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当前人们格外关注森林的碳汇功能。这里我要特别指出,森林碳汇具有工业减排不可比 拟的优势,即成本低,综合效益好,可以真实地吸收和减少二氧化碳。为什么要强调“真实” 二字呢?因为有专家认为一些所谓的低碳工业项目在设备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新的二氧 化碳排放,而森林碳汇是实实在在地吸碳和减排,是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 态安全,保证人类福祉的“低碳”选择。 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两个政策文件 中,我国政府把林业纳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要求全力打好“森林碳汇”这张 牌,充分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 记者:您从事森林碳汇研究10多年了,请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植树造林和森林碳汇取 得了哪些成果? 李怒云:近10多年来,中国政府投资近5000亿元,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即天然林 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大面积恢复森林植被。第 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森林面积95亿公顷,森林 覆盖率达36%,提前两年实现2010年森林覆盖率20%的目标;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的碳 储存量达到11亿吨,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9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称,全球的森林资源呈现下降趋势,但 亚太地区的森林是增加的,增加量主要来自中国。与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中国净 增森林面积30万公顷,弥补了其他地区的森林高采伐率。 据专家估算,1980年至2005年 ,我国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管理活动, 累计净吸收二氧化碳8 亿吨,通过控制毁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亿吨。 为增加森林碳汇,我国开展22项行动每个人均可“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记者: 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 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实现这一承诺? 李怒云:国家制定并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提出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 15项行动和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7项行动。 概括起来,这些行动通过增汇、减排、储存、替代四个途径来实现。增汇就是增加碳汇, 如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今年全国拟完成造林8000多万亩,义务植树5亿株;通过可持续 的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减排,主要是加强森林保护,减少森林碳排放。如严格控制乱 占林地等毁林活动,减少源自森林的碳排放等。储存,主要指增加木质林产品的碳储存量。 用木材部分替代铁、铝等能源密集型材料,既可增加碳储存,又可减少碳排放。替代,主要 是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记得采纳啊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将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生态文明下的精神文明,更提倡尊重自然、认知自然价值,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氛围,从而转移人们对物欲的过分强调与关注;生态文明下的政治文明,尊重利益和需求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人或人群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生态与和谐相辅相成,没有生态,就不可能有完整意义上的和谐社会。面对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倡导生态文明是人类做出的一次理性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曾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 倡导生态文明,重构自然、社会与人有机进化的合理秩序,是我们思考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新视角、新境界。所以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础的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全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社会公民参与机制,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务之急。我们应结合我省实际,认真推进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建设,大力推动以“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优美村镇”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文明”创建活动,鼓励企业、单位、家庭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促进公民的生态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建设生态文明有很重要的意义,。“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报告,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报告,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日益严峻、全球关注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报告,使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生态文明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全民动员,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并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事实上,生态文明就在你我身边。我国是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乘以13亿都将是十分巨大的。 生态文明从我做起,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政府还应该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我们还应该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

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论文选题方向怎么写啊

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论文 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论文,很多大学生都避免不了要写论文,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大学生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下面是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论文。 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论文1 1、调查过程和方法 笔者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项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份,有效率为99%,调查对象为合肥市5所高校学生。调查内容涉及受访者的日常行为(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否关注垃圾的分类、是否践踏草坪、是否关注塑料袋降解性)、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情况、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是否与自己有关、大学生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途径(相关课程、参与环保社团、宣传、电视等)、大学生对于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态度(积极制止、举报投诉、不愿多管、无所谓)、大学生意)。 分别从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行为及态度、对当前生态文明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设计了26项选择题,题量适中,难易程度一般,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代表性,基本上能反映调查对象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及特点。 2、调查结果分析 此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和意识方面呈现出如下特点:生态文明知识欠缺、生态文明意识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大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现状的满意度不高。 1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方面知识欠缺,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缺乏。简单的表现是对基本环保知识的欠缺,如有些同学对于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等都不了解。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程度,不了解的人数占34%,了解的占66%,如: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世界水日和世界环境日等生态文明知识,30%的大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这些问题并不难,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回答的正确率却不是很高,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水平一般,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掌握还不牢固。 2生态文明意识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表示自己有这样的意识,但在实际生活中,乱扔垃圾的现象却随处可见,生态文明意识没有最终落实到行动上。关于大学生对于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态度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有所欠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也只是处于一种非经常化、非主动化的状态。经常采取各种生态环保行为的比例没有超过28%,主动制止违背生态文明行为的只有被调查学生的24%,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占53%的人持“不愿多管”的态度,5%的人“举报投诉”,还有18%的人认为“无所谓”。但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有62%的被调查学生愿意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 从受访者的日常行为以及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否与自己有关的两项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但是将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比例较低。如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有关系的比例达到85%,然而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如偶尔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比例45%,偶尔践踏草坪的比例高达84%。可见,当代大学生缺乏践行生态文明的主动性。 3大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现状的满意度不高 部分大学生肯定了我国生态文明的总体现状较好的同时,也肯定了不同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对于这些成绩大学生并不太满意,认为还有改善的空间。合肥作为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学生对本市的生态文明满意度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上,但是从宏观的角度上即对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状况的满意度不高。综上所述,此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欠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作为具备一定环境知识、生态文明意识和法律常识的群体,理应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同时也要成为环保民主监督方面的重要力量,不应仅仅止步于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更重要的是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共同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大学生在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意识欠佳,这一现状和大学生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骨干力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水平,加强生态保护的知行转化能力刻不容缓。 3、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建议与对策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要求。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应该从学校教育、具体实践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入手,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大学生活,并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 1学校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构建生态文明校园 学校环境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高校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欠缺、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的现状,开设相关的生态文明知识系列课程和定期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知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只有让大学生懂得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资源能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高校开设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并不是对生态文明作最简单的描述,而是要将生态文明知识与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给予大学生关于生态文明的最科学、最严谨的知识讲解,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态文明意识。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能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至关重要。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建设美好的校园环境和创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良好的生态氛围之中,能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通过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党团组织应积极开展有关生态文明活动,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和规模,提高生态文明活动的质量,培养大学生自愿参加生态文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验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例如,学校可以利用专题讲座,观看生态科普电影、电视片、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融入到一种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的氛围之中。高校可以通过各种学生社团组织进行生态文明知识及其重要性的宣传教育,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感化学生,将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融入校园文化,构建生态文明校园,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2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活动,使生态文明意识落到实处 实践对于心灵的启迪要远大于书本知识。实践比书本更真切,更能启迪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也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古人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能让我们获得在书本中所收获不到的知识。因此,“高校应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坚持实践育人,将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经常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活动,加大活动的频率和规模,培养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生态文明本身是一个实践认知的过程,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活动对我国生态文明现状进行亲身体验,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不奢侈、不浪费,节约用水用电,不随手扔废弃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践踏草坪等等。 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生态文明素质。同时,逐步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大学生的共识,自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提高生态文明的践行能力,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过程中坚持“育人”为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3加强生态文化修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生态保护课程,浏览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和网页,了解生态文明知识、政策、方针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和重要性,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注重自身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适度消费、循环消费,养成不浪费、不破坏的良好生活习惯,选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系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环保活动,注意平时的生活小节,节约用水用电、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从现在做起,努力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注重循环利用,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和参与学校及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理论主要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核心,主张尊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价值,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至上要义,其精髓主要是:尊崇自然“好生之德”,效法天地“厚德载物”。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来源之一,也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宝贵资源。加强自身的生态文化修养,还依靠扎根于内心的生态环保理念,所谓君子“慎独”。就是要运用道德的规范作为调节机制,需要人类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来保证。当然,单纯地依靠内心的革命是不现实的,所以,为了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还需要法律的约束和保障,强化对学生的环境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 4、结语 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都应参与其中,相互交流、协作、提高,彼此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大学生自觉地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生态环保的活动,让自己在这些活动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也要将这些意识付诸实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做一个生态文明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只要人人参与,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必将不断提高。 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论文2 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在世界上排名第三,在广阔的国土下,森林资源的占地面积非常少,我国的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森林资源占有量的5%,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森林资源占比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而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人类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将会遇到难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应大力支持林业发展,同时应提高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构建和谐家园,为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因地制宜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 在林业生态环境与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森林资源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并不均匀,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较为充足,而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十分匮乏,面对这样的情况,在落实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过程中,就应因地制宜开展这一工作。在东北地区等林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侧重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在西北等森林资源匮乏的地区,则应侧重于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先增加森林资源,然后进行环境保护,这才是正确的策略。因此,在森林资源匮乏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培育,育树成林,之后再落实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2、拓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设工作资金筹集渠道 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此方面工作的落实资金主要来源与国家财政拨款。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因此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资金也相应的增加,以进一步弥补资金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所需要的资金的资金缺口,避免由于资金不充足导致了这一工作的落实受到了束缚。与此同时,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因素,为了有充足的资金来开展这一工作,就应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的主要资金来源与国家财政拨款,在财政拨款有限的情况下,林业部门可以与林业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投资,然后每年适当地为其提供部分树木资源,以此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适当砍伐树木之后及时的进行栽种,以此来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3、在开发林区资源的情况进行林区保护建设 创新管护途径,寻求管用并行,是解决目前森林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难题的主要方法。林业部门在开展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过程中,不应该局限思维、只从单纯的保护方面入手,应转变思维,从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角度入手。林区资源的利用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对这些资源进行利用,我国林业市场才能发展下去,因此在利用过程中落实保护与建设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利用林业资源中,探索如何对资源进行更加充分彻底、更加多元化的利用,以此来提高固定资源的利用价值,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收益。而与此同时,在林业资源利用,还应思考如何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其利用价值,这样方向都是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过程中可以探索的,从这些方面入手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能够取得更好地效果。 除此之外,我国是法治国家,坚持走依法治国道路,因此,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法律政策也要不断健全,使普通群众认识到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避免群众破坏林业资源、大肆砍伐的情况发生。另外,在政策健全的情况下,林业部门在开展这一工作过程中也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性,这一工作的开展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2]。 4、结语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国家应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毕竟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过程中不能缺少的存在。为了促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更好地效果,在此工作落实中,应增加资金,创新技术,从不同角度入手思考对林业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落实质量,促使这一工作的作用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大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论文3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及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环境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探讨 无论我国还是世界,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都不容乐观。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从身边一点一滴的节约做起,从对于能源使用的自我约束做起,还要认真学习知识努力完善节能减排的工艺技术,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终恢复我们生态原本的美好,建设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 1、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在近几百年来我们人类各方面得到高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一步步走向衰弱,环境保护已然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间所创造的经济财富是以环境为代价的。因而我们要增加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为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份自己的努力。 关于环境的概念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定义,这里主要是指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等自然因素的总和,也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源和现象的总和。环境保护,就是指采取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和法律多方面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使之更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就是人类在实现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或者使环境向不稳定和无序的方向运动,特别不能使生命支持系统遭到继续破坏而使生命之网瓦解。 环境破坏,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自然资源所引起的。因过度砍伐引起的森林覆盖率锐减,因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因滥肆捕杀引起许多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盲目占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因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因其他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 2、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因此在经济活动中,我们要处理、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经济结构与经济质量水平也获得了极大提升,经济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但是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留下了严重的环境后遗症,阻碍了经济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__五规划”中明确要求要“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重大环保工程、完善政策措施”,这突显了经济建设与环境和谐的关系,而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 3、当前环境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我国的环境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非常严峻的,可能你根本不会在意,可是环境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向我们袭来。而白色污染更是最严重的威胁之一,已同汽车尾气、有磷洗涤剂一起列被为今年我国环保治理三大重点。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20__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口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主要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原生环境问题地叫第一环境问题,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这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诱发的,是经过较长时间自然蕴蓄过程之后才发生的,或者主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纵,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况下发生的,并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的损害。这类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干旱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昼做到预防减少损害;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衰退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4、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 首先,我们应该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用品,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等。虽然这些物品给我们带来了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其次,我们应当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具体来说就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同时注意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透支我们有限的资源,才不会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后代留下遗憾。最后,我们应当学会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与其他生物和平相处。因为,其他生物也是地球上巨大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缺少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防止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则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 5、结束语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地球的一大危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各种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要增加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为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份自己的努力。

有很多呀~森林环境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森林病理学;植物生理学等等这些~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你可去参考下(林业世界)这本期刊的领域~官网上都可以查的到的

哦,那座山,是我和爸爸、妈妈的家!那本是一座童山,树被山下的人们砍光了,满眼都是光秃秃的树根。那树根像一只只问天的眼睛,排满了整座山坡。到了春初,偶尔有顽皮的孩子玩火,于是山火顺着山的这边漫过山的那边,被火燎过的土地,再加上干旱少雨,就再也冒不出浓绿,于是童山整年整年地孤独着。后来,爸爸和妈妈利用在外打工积攒的钱,承包下了这座山,开始了他们艰苦的“整山”运动。春天,爸爸用大镐头刨石头坷垃,妈妈用铁锨平整,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们硬是在坚硬的石头坷垃里刨出了一条一米多宽的山路,这山路,平平整整,曲折蜿蜒,像一条灵巧的蛇慢慢爬上山顶,从此我也享受到了“会当临绝顶,一览众物小”的乐趣。然后,爸爸妈妈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从山下挑水,移植爬山虎、葛藤、树苗、果苗,看着那一块块被分割开来整齐的山坡,爸爸妈妈的笑容比迎春花还要喜人。夏天,炎热来了,雨也大大小小,一场接着一场,此时那些在春旱折腾下活过来的小苗,早已变得绿意十足。爸爸妈妈把收集的野草野花的种子,像扬场一样撒向山头,于是,一场场雨后,土地的枯黄不见了,远看去,山整个被绿意包围了。可是,爸爸妈妈并没有时间享受这份绿意,他们又开始在后山一个水脉比较足的地方凿井,没想到这里水位很浅,凿开岩石,清冽、甘甜的水就冒出了石眼,撒着欢地奔向了山下,连山下的村民也解决了饮水问题。秋天,野草野花遍野都是,走在山林里,偶有不知名的野果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让你忍不住地想摘下来吃一口,妈妈不让随便吃,怕中毒,可是有些我是认得的,譬如山瓜蒌、齐儿、野葡萄,我会偷着摘来吃,味道蛮不错的。今年雨水多,所以山北阴的地方也偶有一片片小蘑菇,像戴着草帽的小可爱,傻傻地立在那里,等着我去摘。不过,果树还没有结果,因为种植的时间还太短。冬天,我和爸爸妈妈上山捡拾落下来的枯树枝,一捆捆背下山,然后呆在山脚下的老房子里,吃着山上长出来的南瓜瓜子、落花生,喝着山上的一种野草茶,待在被树枝烧烤得暖暖的屋子里,唠嗑,看电视,打算来年的活计。听爸爸妈妈的打算,看他们时不时地相视一笑,我觉得明年那座山还会更美。哦,那座美丽的山,是我和爸爸妈妈的家!

林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论文选题方向怎么选择

有很多呀~森林环境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森林病理学;植物生理学等等这些~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你可去参考下(林业世界)这本期刊的领域~官网上都可以查的到的

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1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过程离不开林业的支持。森林覆盖是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通过人为保护林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人类经济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持一种文明共进的状态。人类活动不再以牺牲其它生物为代价,林区内的所有动植物及相互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都将被人类所保护,以此形成小环境的生态恢复。因此,在生态文明的大目标驱使下,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2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迫使林业以恢复林区生态环境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林分沉积、更新和开发。林区的活动以恢复生态环境为指导,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林业的经济收益,恢复林区内各种各样生态小环境走向良性循环。一个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环境的恢复,全国的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量变引发质变,使得全国生态环境收获良好的恢复成果。2林业可持续发展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当前人类生存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负面形势,此形势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前国家一切发展目标的首要内容。所以,尊重自然、回归自然、恢复自然、保护自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稳固水土、保持湿地面积、绿化国土资源、缩减荒漠化面积的主要手段则是森林的固碳累积。林分的沉淀,林内生物的有效保护是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保护代替开发的一种生态经济手段。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性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进行。表1是近几年来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情况和几种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情况。从表中的数字可以看出,尽管森林覆盖率有所上升,但对于全国范围来说,上升的速度着实较慢,生态环境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森林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正在以微小的差跟在减少,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总的来说,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适应了当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2]。3生态文明决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纵观世界发展对木材的应用可以将林业的发展归结为原始应用、工业发展综合应用和林业的可持续应用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林木的应用是不同社会文明状态下,社会发展必然选择的结果。就目前而言,生态文明理念要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生态环境恢复为目标,兼顾经济、人文、社会、生态等和谐发展,齐发共进实现共嬴。在这一形势下,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必然是多目标、多途径,以科学的管理技术来配合林分新旧更替的可持续性发展经营模式。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是对林区内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以林分的可持续性沉积为手段,恢复林区内生态多样性,尽可能保护林区内食用链上所有生物的繁衍生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无害化林业经营活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森林规划,以展示森林对环境的多种有益功能为前提,实现保护土壤、净化空气,净化水质,为林区内的动植物提供安全、优质的生境。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环境下,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必须兼顾恢复优质的生态系统、实现林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扩大,林产品的累积和可持续化应用,林产品的可持续化生产、增加林区覆盖率等发展功能和发展模式,从而展现森林的多重价值观。

园林专业植物方向毕业论文选题选什么课题好你怎么理解谢谢大家的看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