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城市防灾减灾论文摘要怎么写初中

发布时间:2024-08-31 00:26:37

城市防灾减灾论文摘要怎么写初中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 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 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另外,研究经费、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影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最终影响我三、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 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 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 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 多渠道增加对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 将防灾减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每年科技经费预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参加国际交流等。并使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科技经费增长的总体水平。 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 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促进地方政府增加防灾减灾科技投入,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全国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全天候运转监测网;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控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设覆盖至全国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分析、灾害救援决策、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 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能力与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进行课题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科研经费预算等防灾减灾科技机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研与地方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治理;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与管理部门合作,尝试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区域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模式;参与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试验示范区建设。 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逐步在我国高校中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 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 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政府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

以前也写过,东拼西凑了一下 咔咔五月的那场地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灾害。面对自然,人类又是显得多么的渺小。这次12地震,我们尝到了血的代价,也应该深刻感觉到,防灾减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多么的重要。也许我们阻止不了灾难的发生,也不能保证没有任何人员的伤亡或财产损失,但起码我们可以把损失减到最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些灾难都可以预测到。当有关部门发出预警时,我们应该相信他们,并且极力配合。而我们自己其实也可以预测灾难。在许多灾难发生前,动物们会有一些反常的行为。就像地震发生前,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每个人都应该有自我保护的意识。那么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当灾难来临时,一定不要慌张,要保持镇静。就像这次的大地震,当你被压在废墟地下时,要冷静,可以看看边上的东西是不是可以移开一点,给自己留尽可能多的空间,保持呼吸顺畅。千万不能觉得自己死定了,应该要有活下去的信心;如果在室内,可以躲到桌子底下,保护好头部。如果在室外,应该避免一些高大的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不能失去活下去的信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灾害呢?其实,很多都是由于环境所导致的。保护环境也是避免灾害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真是每况愈下。过多的废气排放,和白色污染让城市变得乌烟瘴气,还有资源紧缺,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不乱丢垃圾,共建美好环境。不要以为灾难离我们很遥远,它说来也就来了。如果我们不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的话,很可能会遇到危险,就从现在起,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就都能从容的面对了。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我认为,现在应该非常重视防灾减灾的问题。在防灾减灾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包括灾情监测与识别、确定自然灾害分级和评定标准、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式、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等。

从用电、用火安全讲然后再写一些逃生技巧

城市防灾减灾论文摘要怎么写

一楼的远超出800了

12防灾减灾专题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每年____为我国“防灾减灾日”。  A.4月20日 B.5月12日  C.7月15日 D.9月1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____起施行。  A.2000年12月1日 B.1998年3月1日  C.2003年5月1日 D.2007年8月10日  3.在街上遭遇地震,应抱头迅速到____。  A.最近的建筑物内 B.空旷地蹲下  C.高楼 D.立交桥  4.发生地震时,在平房人员应迅速头顶保护物向室外跑,来不及可____避险。  A.倚靠鱼缸 B.躲在床下或桌子下  C.倚靠书柜 D.站在房中央  5.闻到有浓烈的煤气异味,应立即____。  A.打开门窗,关掉煤气阀门  B.开灯查看,确认煤气泄漏位置  C.打开抽风机,抽走煤气  D.打电话报警求助  6.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是由____造成。  A.建筑物倒塌 B.地震的余波  C.地震引起的火灾 D.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  7.遭遇洪水袭击来不及撤离时,应____。  A.在身上捆绑重物,防止被洪水冲跑  B.迅速向屋顶、大树、高墙等处转移  C.以静制动  D.把财物用防水布包裹起来  8.夏天高温天气,从外面大汗淋漓回家,应____。  A.用冷水冲洗降温  B.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C.喝冰镇饮料降温  D.将空调开到最大吹风  9.对出现中暑症状的人员,可____缓解症状。  A.用热毛巾敷脸 B.用冷毛巾敷脸  C.喂服汽水等冰镇饮料 D.喂服咖啡、红茶等热饮  10.地铁在隧道运行时停电,乘客应该____。  A.扒门自行离开车厢进入隧道  B.拉门自行离开车厢进入隧道  C.在车厢内嘈吵  D.耐心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听从救援人员指挥,依次沉着冷静地按照工作人员指定路线撤离  11.2009年____是第十四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A.3月30日 B.4月1日  C.5月12日 D.6月1日  12.外出旅游入住旅馆后,应该首先____。  A.了解附近的商场  B.留意察看逃生通道、安全门,最好试走一次  C.了解景点  D.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  13.溺水者被救上岸如无呼吸或摸不到脉搏时,应立即____。  A.进行“倒水”  B.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  C.检查有无外伤  D.送去医院  14.发生地震时在学校上课,应____避险。  A.慌乱跑向教室外  B.迅速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C.蹲在地上  D.坐在座位上不动  15.在郊外遭遇雷电时,应该____。  A.及时躲避或尽量找低洼处蹲下  B.停留在空旷地  C.停留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旁  D.停留在广告牌下  16.火场中失去自救能力时,应____求救。  A.呼喊 B.敲击身边物品  C.等待 D.想方设法站起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17.广东省医疗急救电话是____。  A.110 B.119 C.120 D.122  18.广东省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刑事、治安案件、自然灾害等报警电话是____。  A.122 B.119 C.120 D.110  19.被狗、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应立即到医疗门诊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第一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抓)伤后的____小时内。  A.6 B.12 C.24 D.48  20.公交车上失火,车门无法开启时,乘客应该____。  A.用车上备用的专用铁锤或鞋跟就近打碎车窗,从车窗疏散逃生  B.哭喊  C.打电话给亲人、朋友,问怎么解决  D.挤向车门  21.根据《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悬挂  ____预警信号时中小学应该停课。  A.暴雨橙色 B.暴雨红色  C.高温橙色 D.高温红色  22.台风风力最大的部位是____。  A.台风眼 B.台风眼壁附近  C.台风云系外围 D.台风能影响所有区域  23.在影剧院遭遇地震,应该____。  A.沉着冷静,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  B.乱喊乱叫  C.不顾一切向外跑  D.站在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下面  24.被困电梯内,应____。  A.立即扒门爬出  B.点火报警  C.保持镇静,立即用电梯内警铃、对讲机或电话与有关人员联系,等待外部救援  D.烦躁地上下跳动  25.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经____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通常为3~15天。  A.蚊子 B.老鼠 C.苍蝇 D.蟑螂  26.禽流感病毒可通过____进入人体传染给人,人类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都可以被感染。  A.消化道和呼吸道 B.空气  C.食用煮熟的禽肉 D.食用煮熟的禽蛋  27.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应____。  A.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 B.争先恐后逃跑  C.围观看热闹 D.原地等待  28.行人不要在街上滑旱冰、____等,以免引起事故。  A.散步 B.逛街 C.滑滑板 D.聊天  29.遇险时发出的声音求救信号,是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____分钟后重复。  A.3 B.10 C.1 D.5  30.如发现或怀疑伤员有脊柱骨折时,搬动应十分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以免加重伤情,应____。  A.使用软担架  B.1人抱胸、1人抬腿的方式搬动  C.由3人-4人托扶伤员的头部、背部、臀部、腿部,抬平放在平板上,然后用布带将伤员固定后搬送  D.不顾一切尽快送往就近医院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31.低洼处的住宅遭洪水淹没或围困时,通常有效的避险方法有____。  A.向屋顶转移  B.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  C.利用竹木等漂浮物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  D.原地等待救援  32.被埋压的人员通常应____。  A.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  B.尽量活动手和脚,用周围可搬运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  C.在周围安静时或能听到上面(外面)有人说话时,应敲击出声,向外界传递信息  D.无力脱险时,尽量节省力气,要静卧,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33.为防止森林火灾,不要在林区____。  A.吸烟 B.烧烤  C.点燃篝火 D.上坟烧纸、燃放鞭炮  34.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有____。  A.十滴水 B.仁丹 C.保济丸 D.清凉油  35.手足口病个人正确防护措施是____。  A.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B.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C.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D.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36.行人横过马路时,应该____。  A.行走在人行道内,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边行走  B.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红灯停、绿灯行  C.有人行过街天桥或隧道的须走过街天桥或隧道  D.追逐猛跑、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37.遭遇绑架,正确的应对方法有____。  A.保持镇静和清醒,不要惊慌,不要顶撞犯罪分子,防止事态激化  B.尽可能了解自己所处位置  C.观察形势,设法传递信息或留下标记,让情况传递出去  D.找借口离开现场,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逃脱  38.游乐设施出现非正常情况停机时,应该____。  A.保持镇静 B.听从工作人员指挥  C.解除安全带 D.等待救援  39.野营时应____避免遭遇崩塌、滑坡。  A.避开沟壑 B.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  C.避开陡峭的悬崖 D.避开潮湿的、有裂缝的山坡  40.学校发生火灾时,学生____。  A.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B.不要推拉、拥挤、防止踩踏造成伤亡  C.利用衣、物等捂住鼻子、弯腰和匍匐前行  D.如果被困,要靠近走廊、窗口、大声呼救或挥动衣物等发出求救信号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41.地震中,被困高层的人员应到阳台上尽力呼救。  42.暴雨期间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贴近建筑物,防止跌入地井、地坑等。  43.遭遇洪水时,应呆在地势高的地方,等待救援。  44.地震时要保持镇定,注意收听广播获得最新消息。  45.在酒店高层遇到火灾,把安全道路封闭,可趁大火烧到前,从窗户跳下逃生。  46.台风来临时,不要在高墙、广告牌及居民楼下行走,以免发生重物倾斜或高空坠物。  47.暴雨引起屋内进水,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48.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在鸡、鸭、鹅等禽类之间传播,不会感染人类。  49.流感早期服用感冒冲剂或板蓝根冲剂,可以减轻症状。  50.不在受污染的水体附近区域进行捕捞、放牧、引灌等作业以及洗涤、游泳等活动。

以前也写过,东拼西凑了一下 咔咔五月的那场地震,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灾害。面对自然,人类又是显得多么的渺小。这次12地震,我们尝到了血的代价,也应该深刻感觉到,防灾减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多么的重要。也许我们阻止不了灾难的发生,也不能保证没有任何人员的伤亡或财产损失,但起码我们可以把损失减到最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些灾难都可以预测到。当有关部门发出预警时,我们应该相信他们,并且极力配合。而我们自己其实也可以预测灾难。在许多灾难发生前,动物们会有一些反常的行为。就像地震发生前,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每个人都应该有自我保护的意识。那么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当灾难来临时,一定不要慌张,要保持镇静。就像这次的大地震,当你被压在废墟地下时,要冷静,可以看看边上的东西是不是可以移开一点,给自己留尽可能多的空间,保持呼吸顺畅。千万不能觉得自己死定了,应该要有活下去的信心;如果在室内,可以躲到桌子底下,保护好头部。如果在室外,应该避免一些高大的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不能失去活下去的信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灾害呢?其实,很多都是由于环境所导致的。保护环境也是避免灾害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真是每况愈下。过多的废气排放,和白色污染让城市变得乌烟瘴气,还有资源紧缺,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不乱丢垃圾,共建美好环境。不要以为灾难离我们很遥远,它说来也就来了。如果我们不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的话,很可能会遇到危险,就从现在起,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就都能从容的面对了。

城市防灾减灾论文摘要怎么写的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我认为,现在应该非常重视防灾减灾的问题。在防灾减灾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庄”行动,使最基层的社区居民、广大中小学生、企业员工、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民、社会弱势群体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基本的避灾、自救、互救技能,达到减灾目的。防灾减灾需要从娃娃抓起,把灾害、灾害应急知识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 有关部门应编写自然灾害防御宣传手册与宣传材料,广泛宣传与普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自救能力。 会公众要充分认识灾害预警信息的重要作用,了解各类预警信息含义,在收到灾害预警信息时,根据不同预警信息、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利用广播、电话、手机短信、街区显示屏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发布预警信息,重要预警信息在电视节目中能即时插播和滚动播出。有关部门能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在有效时间内到达有效用户手中,使他们有机会采取有效防御措施,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包括灾情监测与识别、确定自然灾害分级和评定标准、建立灾害信息系统和评估模式、灾害风险评价与对策等。

从用电、用火安全讲然后再写一些逃生技巧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 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 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另外,研究经费、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影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最终影响我三、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 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 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 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 多渠道增加对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 将防灾减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每年科技经费预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参加国际交流等。并使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科技经费增长的总体水平。 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 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促进地方政府增加防灾减灾科技投入,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全国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全天候运转监测网;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控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设覆盖至全国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分析、灾害救援决策、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 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能力与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进行课题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科研经费预算等防灾减灾科技机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研与地方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治理;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与管理部门合作,尝试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区域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模式;参与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试验示范区建设。 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逐步在我国高校中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 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 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政府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我国最常发生的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和滑坡泥石流等5种,所造成的损失占损失总量的80%至90%。1949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农作物受害面积年均超过4000万公顷,受灾人口年均超过2亿。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不断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建设。经过查阅书籍和网页,我对防灾减灾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以下是我在书上和网页上搜集来的资料: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严重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科学应对、积极防御,必须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事实证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加重了自然灾害。特别是上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化石能源燃烧造成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在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逐渐增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淡水资源日益匮乏,大气和水污染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海平面上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为此,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能源。要尊重自然规律,调整工业特别是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建设布局。要未雨绸缪,加强规划,科学设计,使人居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多发、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 增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能力,还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研究、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当前,科学水平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能力距离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有差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预测预报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并且由于技术水平的制约,预警信息传递仍然是广大农村、山区、海岛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必须进一步加强地球系统科学、全球变化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的研究,发展先进的天基、空基、海基和地基探测技术和地球系统预测预报模式系统,通过对地球系统各个圈层的实时监测,收集大气、海洋、陆面、冰雪、植被等演变的信息,提高和改进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灾害的监测、预测、预报能力。在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昔日的锦绣河山,今日已经成为废墟,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地震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它的到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认识逃生技能来保卫自己的安全。以下是避灾自救口诀:  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  高层楼撤下,电梯不可搭,万一断电力,欲速则不达。  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  震时开车太可怕,感觉有震快停下,赶紧就地来躲避,千万别在高桥下。震后别急往家跑,余震发生不可少,万一赶上强余震,加重伤害受不了。希望大家在学习认识这些防灾救灾的知识后,能够多一份安全感!

城市防灾减灾论文范文初中

一个正确的应急救援措施,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小时候,我们邻居家的儿子去地里摘柿子,忽然被他脚踩的柿子树枝突然折断,将他从柿子树上摔了下来,颈部吃重……。事发后,他的家人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会喊救人,一会乱哭一起。站在旁边的一位老妈妈,告诉他们,不要乱动受伤者,叫他家人从家里抬出一块木板来。随后,在这位老妈妈的指导下,四个人将受伤者平抬在木板上,送往医院救治。经过医生诊断,受伤者颈部受伤,有淤血,输几天液就好了,医生说,多亏了你们救助科学,如果急忙将受伤者竖起来或者靠人背到医院,受伤者就会全身瘫痪,永远失去劳动能力……。随后这位老妈妈,人们称她为“突发事件的好医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12防灾减灾专题教育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的就是每当这个特殊的时候,人们都会倍加思念已经死去的亲人,心情难免伤感。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不觉思绪又回到那艰苦峥嵘的岁月:旧中国饱受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的欺凌,人民受尽磨难和屈辱。旧上海的公园门口曾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当祖国危难之时,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难道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吗?他们深深懂得:在祖国危亡之时,作为一个中国人,保卫祖国,拯救祖国是自己的责任,为了祖国的解放,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战火中出生入死,监牢里坚贞不屈,刑场上大义凛然。他们用生命、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时代的列车已进入21世纪,新世纪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爱国不再变的虚无,爱国也不再化表现为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在这里讲爱国,我想首先应该落脚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爱校、敬业上,试想一个不爱自己工作的人,一个不爱自己学校的人,一个不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还能谈得上爱国吗? 当今的世界是高科技的角逐场,入世后的竞争将会一浪高过一浪。作为中国人民,尤其是当代中学生,更应积极地、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不 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知识做梦梦不来,伸手要不来,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学习,日积月累。同学们,今天的爱国就是努 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老师们,今天的爱校敬业就是爱国的最好衡量。为祖国培养能够撑起中华民族脊梁的旷世之才难道不是爱国的最好体现吗?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老师们,同学们,只争朝夕,发奋学习吧,让我们以优异的成绩告慰青松下长眠的烈士吧! 本文

地球妈妈,对不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句话说得好,我们确实只有一个地球,但是人们却无情地残害着地球。 前段时间,我们的地球妈妈出现了两次“脑震荡”——地震。先说说我们的汶川大地震吧,在地震之前,人们乱砍伐树木,导致泥土松懈,而且还到处建房子,地震带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可大家想想,是我们先破坏地球环境的呀…… 再说说日本大地震吧,日本是个发达国家,需要的资源很多,这样,日本的地下资源就不够,于是就引发了地震,地震后还出现了大海啸,这都是地球对人们的惩罚! 我们的地球妈妈之所以变这样,都是人们随意破坏环境,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好环境!首先,不能乱砍乱伐树木,树,可以防沙尘暴,可以抓牢泥土,还可以净化空气……所以,我们应该多植树而不破坏树木。其次,我们也不要乱扔垃圾,特别是电池和方便袋,把一粒电池扔进一块土里,那么,就会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如果把一粒电池扔进水里,那么就会损失吊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方便袋的威力也不逊色,他扔进地里,就要等上千年才能腐烂,所以,上超市时最好要用环保袋,而且方便袋不能燃烧,一烧起来,就会产生出滚滚浓烟,这烟对人体的危害!而且垃圾堆放场也是一个污染源,老鼠成灾,臭气漫天,大量垃圾污水,由地表渗入地下,对城市环境和地下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最不可饶恕的,就是一次性用品。像一次性筷子,那些工人先砍下大片大片的树林,给地球妈妈“剪光头”,然后再进行加工,最后制造出的这些筷子,既不卫生,还是一次性的,用了就扔,多浪费啊!还有一次性快餐盒,它的威力虽不如方便袋和一次性筷子,但也不能轻视大家都喜欢吃“小笼汤包”吧,我也不例外,可是,谁能想到,“小笼汤包”的包装盒,就是那种害人有害环境的一次性快餐盒!他只要进入地下,那就要等几百年的时间才能腐烂,这时间,虽然远远不足于方便袋腐烂的时间,但时间也是很长的,他烧出的烟同样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 下面就谈谈遇到这些灾难该如何逃生了,遇到地震,如果是在学校里,一定要冷静,听从老师的指挥到空地上;如果是在家中,那么就快速地跑到空地上,在自己很安全的情况下再去救人。如果遇上沙尘暴,那就尽量不要出门,如果一定有急事,要记得带伞等工具。如果遇上泥石流,那就向滑坡处的两侧逃离,并尽快寻找安全地带,如果你无法逃离,就应当抱住离你最近的那棵树……我们还要预防旱灾,旱灾是人类破坏臭氧层造成的,我们只要不乱人垃圾,不随地吐痰,其实这些小事的可以预防旱灾。 地球妈妈,对不起!我们一定会让您的“头发”重新“长出来”,让您的“脑震荡”慢慢减少,让您的身体越来越健康!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城市防灾减灾论文范文初中生

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的就是每当这个特殊的时候,人们都会倍加思念已经死去的亲人,心情难免伤感。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不觉思绪又回到那艰苦峥嵘的岁月:旧中国饱受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的欺凌,人民受尽磨难和屈辱。旧上海的公园门口曾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当祖国危难之时,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难道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吗?他们深深懂得:在祖国危亡之时,作为一个中国人,保卫祖国,拯救祖国是自己的责任,为了祖国的解放,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战火中出生入死,监牢里坚贞不屈,刑场上大义凛然。他们用生命、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时代的列车已进入21世纪,新世纪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爱国不再变的虚无,爱国也不再化表现为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在这里讲爱国,我想首先应该落脚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爱校、敬业上,试想一个不爱自己工作的人,一个不爱自己学校的人,一个不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还能谈得上爱国吗? 当今的世界是高科技的角逐场,入世后的竞争将会一浪高过一浪。作为中国人民,尤其是当代中学生,更应积极地、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不 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知识做梦梦不来,伸手要不来,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学习,日积月累。同学们,今天的爱国就是努 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老师们,今天的爱校敬业就是爱国的最好衡量。为祖国培养能够撑起中华民族脊梁的旷世之才难道不是爱国的最好体现吗?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老师们,同学们,只争朝夕,发奋学习吧,让我们以优异的成绩告慰青松下长眠的烈士吧! 本文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 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 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另外,研究经费、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影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最终影响我三、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 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 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 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 多渠道增加对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 将防灾减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每年科技经费预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参加国际交流等。并使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科技经费增长的总体水平。 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 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促进地方政府增加防灾减灾科技投入,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全国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全天候运转监测网;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控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设覆盖至全国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分析、灾害救援决策、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 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能力与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进行课题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科研经费预算等防灾减灾科技机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研与地方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治理;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与管理部门合作,尝试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区域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模式;参与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试验示范区建设。 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逐步在我国高校中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 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 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政府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

一个正确的应急救援措施,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小时候,我们邻居家的儿子去地里摘柿子,忽然被他脚踩的柿子树枝突然折断,将他从柿子树上摔了下来,颈部吃重……。事发后,他的家人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会喊救人,一会乱哭一起。站在旁边的一位老妈妈,告诉他们,不要乱动受伤者,叫他家人从家里抬出一块木板来。随后,在这位老妈妈的指导下,四个人将受伤者平抬在木板上,送往医院救治。经过医生诊断,受伤者颈部受伤,有淤血,输几天液就好了,医生说,多亏了你们救助科学,如果急忙将受伤者竖起来或者靠人背到医院,受伤者就会全身瘫痪,永远失去劳动能力……。随后这位老妈妈,人们称她为“突发事件的好医生”,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征文吧,征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开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篇什么样的征文才能称之为优秀征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防灾减灾征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防灾减灾征文1 说起防灾减灾,你们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吧。教师、家长都一遍又一遍地在我们的耳边唠叨。可是防震减震却怎么也防不了,减不了。所以,我们只能做一些防震演习,避免被砸到。 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防震减震”的逃生演习。到了大课间,孙教师赶紧来到教室。组织我们班的同学们“逃跑”。只见同学们抓起课桌上的书籍、本子挡在头上就冲出了危险地带—教室。在楼道里,我听到到处有教师敲锣打鼓,仿佛大地真的在猛烈地颤动。我边跑边想:现在只是逃生演习呀!防震演习就这么可怕。那要是真的地震来了可怎么办呢?在“逃”着“逃”着,我突然看到有人嬉皮笑脸,脸上竟然洋溢着无所谓的笑。我不禁又想:这些人笑什么笑啊!看来没有看过《唐山大地震》,不知道地震的严重性。地震是多么可怕呀!还笑!在不知不觉中,我就来到了安全地带—小广场。我看到人还不多,就和我的好朋友吕皓月聊了起来。我对吕皓月说了我刚才的经历。吕皓月听了,对我说:“是啊,亏他们还笑得出来!万一地震真来了,他们逃也逃不出来了啊!”我们聊了半天,孙教师来了,对我们说:“刚才有的同学竟然在收拾作业本和书籍。比如曹洪亮、李知谦等等,他们这样做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万一真的地震来了,就应该第一时间跑出去,不应该在教室里逗留。”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到“防灾减灾,防震减震”,共同学习防震意识吧! 防灾减灾征文2 我们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的天灾人祸,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么在电视或广播里也应该早有耳闻了吧。如:地震、洪水、台风、火灾……在面对这些灾难时,难道我们只能做任宰的羔羊,坐以待毙吗?答案是:不!就算不能阻止灾情发生,但是在它来临时,我们却可以凭借有效的预防、冷静的头脑和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减少灾情对我们造成的损失,甚至能保住性命! 例如,在地震来临时,我们不是混乱,要冷静思考该怎么办。要是在学校,如果没能及时路到篮球场或操场等较空旷的地方时,要赶快蹲到桌子底下,用书包或比较软的东西护住头部,背对首窗户。要尽量提早把门打开,以便宜于有人来救时方便些。如果家是楼房的人,要及时跑去安全通道,没来的及的话,就躲在厨房、卫生间等结构比较复杂的房间,也要打开门。当然,家住楼房的人也不是不可以跳,楼但要选择好的位置。比如:要在二、三楼内,下面是草坪或水塘的,还可以用绵被裹住身体,减小下落时的冲击力。 再例如,碰到火灾时,如果是小火,要及时扑来,但如果是大火,要立刻弯下腰,用手或手绢捂住口鼻,跑进卫生间,用水浇满整个卫生间,以防“闪火”。还要用水把身上浇湿。如果家是楼房,要立刻跑到阳台,用比较鲜明的东西,如手绢、盆子等向下面的人呼救。当然,不发生火灾是最好的,可是怎么预防呢?要注意,在用完煤气灶时,一定要关住煤气闸门,不然,在煤气泄漏时,很容易起火,也很难扑灭。而且,家里只有小孩时,一定要把打火机等物口放在孩子所接触不到的地方。一航身处楼房的同学一楼都会有消防栓,平时尽量不要到那儿玩,这样可以在灭火时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防灾减灾征文3 这次综合课老师带着我们去看了“防震减灾珍爱生命”的科普展。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不光是大人,我们小孩也要学会来如何保护自己。在危险与灾难之间,应该知道如何来为自己争取时间,争取生活下去的机会。 我们所说的地震、洪水、火灾等等,那都属于自然灾害。我想大家一想到这些就会害怕,其实不用这样,只要适当的采取自救方法,就能例如:在户外遇到地震要逃到空旷的地方或周围没有高物地方。在学校里遇到地震要用书把头盖住并逃到操场等空旷地区。在家里遇到地震要用枕头等软的物品盖住头部并逃到离自己最近的空旷地区。因地震而被埋在废墟下要用身边的石头敲击废墟,造出较大声响。 这些自然灾害虽然不能避免,但大家可以减轻它们对我们的伤害,多看看这类的书,和家长们多多参与这类的活动,相信我们在灾难来临时不惶恐,反而很冷静。 防灾减灾征文4 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分宝贵,失去了就没有第二次了,日本大地震只是一个莫名的瞬间,就让许多鲜活的生命消失了,让许多人无家可归,但他们并没有惊慌,而是十分镇静。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毫不畏惧大灾大难,因为他们的防震意识比我们强。在3月2日,学校举行了放在防震演习,为的就是让我们珍爱生命,学会保护自己。 到了教室,老师教给我们一些防灾知识,便分组练习,在练习时,同学们都嘻嘻哈哈,有说有笑,我不禁思索道:这很好笑么?不,一点也不好笑。我可以很严肃的告诉你:“当地震真的来了,这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正当9:28时,“乌拉……乌拉……乌……”第一声警报突然拉响,同学们反应都很及时,有的钻到课桌下,有的躲到墙角,我意迅雷不及之势靠好板凳,冲到门后,一扭门把手,将门打开,之后便双手抱头,身子紧紧蜷缩在一块。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后面的同学也紧跟着跑了过来,双手抱头,大家不再像演习时那么放松了,大家都严肃了起来,可其他班的却大呼小叫,毫无次序。警报再次响起,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冲出门外,往楼梯口跑去,楼梯口有老师疏散我们,同学们都紧靠着楼梯右边走,下了楼梯,同学们都往操场冲去,整个校园全是急促的脚步声与老师在主席台指挥的声音。几分钟后,大家都有序的撤离到安全地带。我们坐在操场上,双手抱头。当老师将每个年级的应到人数和实到人数汇报完后,我身旁的同学纷纷开始议论起来。六年级整整少了10人啊!所以地震来临,应随着人群行动,以免走丢。操场上,虽然还有小小的议论声,但都听从老师统一指挥,双手仍旧紧紧护着头部……这次演习十分成功,不仅让我们增长了个人保护意识,更让> 防灾减灾征文5 一个周六的下午,我独自一人坐在去姐姐家的班车上,耳里塞着耳麦,隔绝了车上的喧哗,自己的世界就只剩下音乐,好不快活!我尽情的享受着音乐带给我的快乐,无暇顾及别人的议论,也没有发现天空早已布满乌云,很快便在优美的音乐中靠着车窗一头沉睡过去。 我睡得很沉,若不是感觉到脸部和耳边有颤抖和微微的噼啪声,恐怕连过站了都还不知道吧。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努力看外面却是一片灰蒙蒙。我以为是车窗不够干净,于是使劲地擦了擦玻璃,发现是徒然。这时只听同座在对我说:别擦了,外面下大雨呢!“什么?下大雨?”听了这话我仿佛被雷击中了一般。出门时原本妈妈交代我带伞,我看天气很好便没理会。谁知这鬼天气像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比翻书还快,真是郁闷! 就在我不停的埋怨天气,大乱阵脚时,司机提醒我到站了。天啊,真是天亡我也,但我只能硬着头皮下车。 刚下车就被一阵狂风夹着黄豆大的雨点打得我晕头转向,雨水迷住了我的双眼,脸也生疼。顷刻间我就浑身湿透,像个落汤鸡一样在雨中艰难的前进着。路上的积水已经漫到了脚踝处。一声又一声的炸雷,一道又一道的闪电吓得我我蹲在了草丛边,不停地发抖,我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无助。 就在这时我看见前面不远处有家小店,我好像看到了希望便加快脚步奔跑过去,好心的店主见我小,又成了落汤鸡便收留了我。我只站了一会湿衣服上的水马上淋湿了别人的地面。虽然店主好心找来了干衣服让我换上了但我仍然在那直打哆嗦,不知自己是真的冷还是害怕。雨越下越大,雷声,闪电仍在继续,看着姐姐的家就在不远处,我心急如焚,不断的想着:让姐姐来接我吧。于是,我拿起电话就准备打,“不行!”一声呵责让我顿时将手停在了半空中,老板娘眉头紧皱,表情严肃的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打雷时是不可以打电话的,要不然,你恐怕就和那棵树一样了。”说着,伸手指向窗外。我顺着她的手望去,窗外的马路上已积满了水,而那水面上正飘着一半截树。虽然看不清颜色,但仍然可以看到树叶已经变焦了,似乎还冒着烟。“那就是被雷电打的。”老板娘说。我已经目瞪口呆,我似乎能想象到那样的场景:一道闪电明晃晃的,划破长空直劈了下来,一棵树就随此被拦腰斩断。我猛地一悚,仿佛这道闪电打在我的身上,打在了我的心里。 窗外水愈积愈深,风愈刮愈狂。雨渐渐的小了,我第一次知道度日如年是哪般滋味。电闪雷鸣也似乎没有了声息,我本想就这样徒步走到姐姐家的,但想起那棵树的下场,我身已冒冷汗。我买了一条尼龙布披在身上冲进了雨帘。 记忆的轮盘轮回转,当再想起这件事时,还是一阵后怕。但转念一想,比起那些大灾难,这点小风雨又算什么呢?而且我不是也在灾害中学到了一些知识吗?我庆幸我那天没那么做。试想一下,当时若是没有老板娘的提醒,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每个人都要不断充实自己,掌握一些知识。不需要我们去分析透彻,亦不需要我们去做一些什么发明创造,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保护好我们自己而已。可见,懂得逃生知识是多么重要。只要懂得逃生,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能将危害降到最低最低。 防灾减灾征文6 每年,长江的荆江河段溺水事故频发,荆江段的宝塔湾被人们称为“索命湾”,轰动一时的10·24大学生“人梯”救人事件就发生在这里。此处已树起“人链”石碑,还有“危险”警示牌。没想到,2011年的暑假,19岁的侄女再次在这里历险。 烈日炎炎的夏季,大学放暑假的第一天,侄女与几个大学同学相约去江边吹风、拍照。当她们循阶而下,沿江边游玩时,本没打算与江水“亲密接触”,可是,有同伴一不留神,脚踩在江边湿滑的青苔处,吱溜一下跌进江水里。 几个同伴大惊失色,慌忙伸手去拉,可是,风大浪拍岸的天气,坡形的江岸又湿又滑,哪里使得上劲——刚搭上手,如脚踩西瓜皮似的把持不住,侄女又跌进江水里。 烈日当空的正午,江边游人不多。她们急得大声呼救,幸亏两个孩子都曾在游泳馆初识水性,能游几下子,可那里暗流汹涌,与游泳馆游起来大不相同。扑腾几下后,筋疲力尽的她俩被江水转卷越远。 幸好,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抱着两大块泡沫塑料板飞奔过来,不由分说地向她俩扔过去。等闻声赶到的人们救起她俩时,已经过去了足足15分钟——要不是那两大块泡沫塑料板,两个女孩只怕早已葬身江底。 向小男孩道谢时,才知道,当时他正在江堤上的树荫下玩耍,听到呼救声后,他一边飞快地向堤下有人家的方向跑去,一边高呼:“有人落江里了,快救命啊!” 他跑了不多远,迎面碰上一个拾荒的老人,听到孩子呼救,老人为难地大叫一声:“我不会水!哎呀!快来人啊!”他二话不说,劈手夺了老人腋下的两大块泡沫塑料板,转身向出事地点跑去,边跑边回头,朝老人喊,“快去喊人来救命,要快!” 于是,她俩获救了。 事后,拾荒老人说,那泡沫塑料板是冰箱的包装物,是他在附近的垃圾堆拾的。他也不知道这东西可以水中救人。但是,小男孩知道,而且,他还知道很多很多。 比如,他不好意思地说,爹妈在这个城市打工,他是从农村来这里度暑假的,因为村里沟渠多,从小与水厮磨,水性还不错呢,但他不敢贸然下水救人,因为救人和游泳不是一码事……家乡山多溪众,他还知道倘若突发泥石流,千万要跑向侧旁或者附近的高地,而不能顺沟逃命,一定要奋力跑离山谷…… 我们好奇地问他,小小年纪为什么知道得这么多?他腼腆地说:“这有什么稀奇!我的同学们都知道。”又说,因为他们农村留守儿童多,所以,学校非常注重防灾避灾方面的事情,专门给每个学生发过一本小册子,里面啥安全常识都有。还说,他们学校组织过好几次针对地域性、季节性危险的实际演练…… 当我翻开这本农村学校编撰的《中小学生防灾应急手册》时,看到开篇的序言里写道:“此书针对常见的灾害事故,详细讲解了防灾常识和应急要点,旨在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掌握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增强防灾避灾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各种灾害事故的心理素质……同学们,希望此书成为大家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各种灾害事故的行动指南。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防灾减灾做出自己的贡献。” 手册分为未雨绸缪篇、自然灾害篇、事故灾难篇、健康卫生篇四大部分,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各种防灾避灾常识和应急知识。内容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只可惜,在场的城里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详实地宣传各方面安全知识的手册。记得,当时,有人叹:“别小看这本小册子,关键时候,它比四两拨千斤还起作用!” 灾难猛于虎。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从娃娃抓起,充分树立风险意识,更需要从我做起,必须人人懂得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曾有人说“地球正进入多事之秋”,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各种灾害事故频发的今天,我希望天下人都能读到《防灾减灾应急手册》之类的有指导意义的好书。愿所有人都能从书中受益!愿人人掌握必要的防灾减灾知识,担当起防灾减灾的传播者、实践者。愿天下人珍爱生命远离灾难!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