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角色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06 06:35:02

论角色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在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超过任何时代,这种整体素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可以说,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角色游戏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现了幼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具体表现为:  (一)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主动去学习  能动性是构成主体性的根本特征,人的能动性是和动物消极适应环境的被动性相对而言。能动性表现在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改革客体,人是主观能动的,幼儿也不例外。能动性强的幼儿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作出积极的反应,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角色游戏中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去探索去创造。游戏前让幼儿自己去探讨确定游戏的主题,主动构思主题如何去延伸,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戏就能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开展下去。如:游戏“超市”,就是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情况下产生的,他们本来对现实生活中的超市就非常好奇,很想像爸爸妈妈那样去买东西,像服务呐喊那样去卖东西。所以孩子们的积极性特高,主动为超市取名、布置环境、制定工作人员职责等等,我在一旁适当地给他们出谋划策,他们玩得可开心了。那一次的游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探索,获得更多的成功,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角色游戏能促使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  社会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个体不接受社会,不学习和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所需求的规范、规则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幼儿来到这个社会,就必然要学习这个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种规范、规则和方法,学习这个社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如何称呼他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对待事物、如何处理问题等。  角色游戏是最能体现幼儿的社会性,角色间的交往在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快餐店”中,“店员”必须要主动去招呼“顾客”,热情大方地介绍有什么吃的,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开好店子。在游戏过程中,就连班上最不爱说话的幼儿,在这里当“顾客”也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要吃什么,可见,幼儿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与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主动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主动克服困难  我们把重视因势利导、启发想象、引导创造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称为“诱导天使的灵感”。一个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的氛围,可引导幼儿的想象,产生创造的欲望。在幼儿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利用角色游戏是教师营建这种氛围的关键,因为想象、创造是角色游戏的特征。在游戏中多数是以物代物来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丰富,幼儿选择余地越大,想象、创造的空间也就越大。如“餐厅”的“顾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讨论中幼儿提出可以用泡沫切成一块一块,涂上颜料来替代牛排,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困难。又如:“菜场”的“顾客”要买“海带”,可正缺货,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寻找合适材料(如纸条或布条)来替代或制作,由此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二、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原因  考察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这是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原因。不少教师严然以教育活动“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关系、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又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结果,角色游戏成为了教师“导”幼儿“演”的表演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  上述种种,突出地反映为孩子还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孩子的主体性是一种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岁是孩子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黄金期。但决定其能否发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内因,没有孩子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与自身自然存在的主体性的释放,教师再怎么卖力对教育活动进行“发动”也是没用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条件;教师如果取代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主体),视幼儿教育活动是一种“我教-你学”的过程,必将限制孩子主体地位的到位与主体性作用的释放,其主体性的发展尽管有其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难以真正成为现实。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幼儿是游戏主体的思想,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角色游戏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交往、大胆表现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创设环境,投放开放性的材料来影响孩子主动地学习。在环境创设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在超市的游戏生成后,我就问幼儿:“我们可以在哪个位置开超市,需要怎样布置?”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建议:“在活动室外的走廊里。”“可以设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还有收银台,如果人少就一个,如果人多就设两个。”等等,每次的游戏环境创设时,我总是让幼儿说一说怎样布置新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参与收集材料,参与制作游戏材料,参与环境的创设,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参与的积极性更强烈。有时我发现孩子们玩了几次后,对原有的游戏区兴趣不大,于是在讲评活动中,我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个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创造游戏。  (二)让幼儿自由选择,放手开展角色游戏。  我们承认了“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1、自由选择主题:幼儿游戏主题的来源往往是幼儿周围生活中见过的或者体验过的事和物,从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人和事,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教师在主题确定上要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如:许多孩子喜欢去麦当劳吃汉堡、薯条。利用此机会,我为他们新增设了快餐店的主题,收集了许多有关的游戏材料,许多去过快餐店的幼儿就有了喜欢的新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  2、自由选择情节:主题确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游戏怎样玩,以此来发展游戏情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情节,如:娃娃家里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教师见到后就让妈妈去买菜,可是妈妈却不愿意,这时,教师就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游戏情节。  3、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的角色时,要体现按意愿选择角色,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问一问愿意担任什么角色,中、大班幼儿则鼓励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4、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就是游戏材料,在选择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如我班的何青松小朋友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突然萌发了 “做手术”的情节,因为没有口罩,他将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观察清楚而误认为他乱拿别人的物品,就会抹杀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5、自由讲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许多开心的事情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自由与时间,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让幼儿分组讲一讲,特别是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三)坚持多样的指导方式  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常运用游戏外直接指导的方式,即以教师的身份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方法常使幼儿的游戏出现中断,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教师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地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前该做些什么。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 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丢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骤好得多。  其次,教师可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适时给予随机指导。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游戏,帮助每位幼儿增强角色意识,突出幼儿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如:班里的宣宣小朋友胆子小,不爱表现,每次开展角色游戏时只抱布娃娃。于是,我鼓励她说:“宣宣,你是娃娃的妈妈吧娃娃肚子饿了,你给她喂点吃的。”引导她带娃娃上超市买,或到饮食店里吃。这样,明确了她当妈妈的角色,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四)创设轻松的游戏氛围,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  游戏之所以受幼儿的喜爱,取决于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身体和精神上能够得到放松。营造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以及教师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都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主体地位。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之后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并且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持接纳的态度。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主体性。  成功的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规乱的思想,多给幼儿参与的机会,以幼儿为主体,采用引导性的互动方式,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使游戏过程成为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创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主动地参与角色游戏,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如在“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医生,用听诊器给人看病,往往并不能正确地使用听诊器,会出现病人说头痛则听头,说肚子痛则听肚子,说脚痛则听脚;有时幼儿还会病人哪里痛就给哪里打针;也有的幼儿会一边打针一边说:“小朋友,别害怕,阿姨轻轻地打”,“小朋友,真勇敢!”等等。在玩“公共汽车”的游戏时,幼儿会吆喝“九路九路,到火车站,1元1人,请快上车”等等。又如当幼儿了解了交通规则后则会玩交通警察的游戏,坐公交车遇到售票员态度不好,在游戏中幼儿也会对乘客很凶。还有,教师的孩子喜欢“当老师”,医生的孩子喜欢“当医生”等。这些都证明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幼儿角色游戏的论文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如在“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医生,用听诊器给人看病,往往并不能正确地使用听诊器,会出现病人说头痛则听头,说肚子痛则听肚子,说脚痛则听脚;有时幼儿还会病人哪里痛就给哪里打针;也有的幼儿会一边打针一边说:“小朋友,别害怕,阿姨轻轻地打”,“小朋友,真勇敢!”等等。在玩“公共汽车”的游戏时,幼儿会吆喝“九路九路,到火车站,1元1人,请快上车”等等。又如当幼儿了解了交通规则后则会玩交通警察的游戏,坐公交车遇到售票员态度不好,在游戏中幼儿也会对乘客很凶。还有,教师的孩子喜欢“当老师”,医生的孩子喜欢“当医生”等。这些都证明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幼儿园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游戏的重要性。幼儿在幼儿园除了吃饭、睡觉、起床、盥洗等日常生活活动之外,还有游戏、学习和劳动。其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最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在幼儿参与的各种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最受幼儿的喜爱,在幼儿期普遍存在和发生,是一种自然游戏。它具有游戏的典型特点,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得异常明显,它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对幼儿身心发展十分有益的游戏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游戏。它是幼儿所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极好的教育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只有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才得以实现的。小班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扮演一个角色,如爸爸、妈妈、司机、医生等,并能模仿这些角色的主要动作与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游戏主题的扩展,内容情节逐渐增多和复杂化,规则也日益明确。大班幼儿的游戏达到高潮,他们可以设计游戏,在游戏中分工明确,活动协调,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行为品质。这一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幼儿自发的表现。而对角色游戏的正确指导主要在于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自由地开展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幼儿能够积极有趣地、毫不勉强并努力地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发展情感与培养能力,教师决不能以自己的意图或设计强加于幼儿。  以往的角色游戏在指导方法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包办代替,由教师编导角色游戏,分配角色,发放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只能被动的摆弄玩具,模仿成人的活动,幼儿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另一种是放任自流,教师无计划、无目的、无指导,随意幼儿玩,失去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虽然现在“放羊式”与“导演式”的游戏已明显减少,但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对于许多老师来说仍是一个难题。

幼儿园角色游戏为主题论文

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论文怎么写 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论文编写的话可以根据他一些相关的游戏规则 优秀的游戏规则来进行编写就可以的

(大自然的搬运工)一、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的提供者,观察的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创设环境,投放开放性的材料来影响孩子主动地学习。在环境创设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在超市的游戏生成后,我就问幼儿:“我们可以在哪个位置开超市,需要怎样布置?”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多建议:“在活动室外的走廊里。”“可以设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还有收银台,如果人少就一个,如果人多就设两个。”有时我发现孩子们玩了几次后,对原有的游戏区兴趣不大,于是在讲评活动中,我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个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那么幼儿就能主动地、积极地、不断地去创造游戏。二、尊重幼儿的意愿,凸显幼儿游戏的自由性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自由选择主题:幼儿游戏主题的来源往往是幼儿周围生活中见过的或者体验过的事和物,从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人和事,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教师在主题确定上要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自由选择情节:主题确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游戏怎样玩,以此来发展游戏情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情节,如:娃娃家里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教师见到后就让妈妈去买菜,可是妈妈却不愿意,这时,教师就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游戏情节。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的角色时,要体现按意愿选择角色,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问一问愿意担任什么角色,中、大班幼儿则鼓励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就是游戏材料,在选择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如我班的西西小朋友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突然萌发了 “做手术”的情节,因为没有口罩,他将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观察清楚而误认为他乱拿别人的物品,就会抹杀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自由讲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许多开心的事情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自由与时间,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让幼儿分组讲一讲,特别是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三、丰富指导的方式,增强幼儿参与的意识性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演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前该做些什么。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落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骤要好得多。实践中,可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适时给予随机指导。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游戏,帮助每位幼儿增强角色意识,突出幼儿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如:班里的宣宣小朋友胆子小,不爱表现。于是,我鼓引导她带娃娃上超市买,或到饮食店里吃。这样,明确了她当妈妈的角色,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四、优化游戏的评价,提高幼儿评议的自主性游戏之所以受幼儿的喜爱,取决于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身体和精神上能够得到放松。当游戏结束时,幼儿还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教师作为游戏的引导者,应适时地抓住机会,让幼儿把游戏中开心的、好玩的或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而当前角色游戏的评价往往被教师忽略,或由于时间不够而草草收兵,起不到指导游戏发展的效果。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之后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并且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持接纳的态度。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自主评议的能力才能不断提升,才能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主体性。成功的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使游戏过程成为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创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主动地参与角色游戏,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论文

幼儿园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游戏的重要性。幼儿在幼儿园除了吃饭、睡觉、起床、盥洗等日常生活活动之外,还有游戏、学习和劳动。其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最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在幼儿参与的各种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最受幼儿的喜爱,在幼儿期普遍存在和发生,是一种自然游戏。它具有游戏的典型特点,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得异常明显,它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对幼儿身心发展十分有益的游戏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游戏。它是幼儿所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极好的教育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只有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才得以实现的。小班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扮演一个角色,如爸爸、妈妈、司机、医生等,并能模仿这些角色的主要动作与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游戏主题的扩展,内容情节逐渐增多和复杂化,规则也日益明确。大班幼儿的游戏达到高潮,他们可以设计游戏,在游戏中分工明确,活动协调,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行为品质。这一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幼儿自发的表现。而对角色游戏的正确指导主要在于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自由地开展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幼儿能够积极有趣地、毫不勉强并努力地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发展情感与培养能力,教师决不能以自己的意图或设计强加于幼儿。  以往的角色游戏在指导方法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包办代替,由教师编导角色游戏,分配角色,发放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只能被动的摆弄玩具,模仿成人的活动,幼儿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另一种是放任自流,教师无计划、无目的、无指导,随意幼儿玩,失去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虽然现在“放羊式”与“导演式”的游戏已明显减少,但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对于许多老师来说仍是一个难题。

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论文怎么写 幼儿园优秀游戏案例论文编写的话可以根据他一些相关的游戏规则 优秀的游戏规则来进行编写就可以的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的重要性论文

回答 1、角色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 2、角色游戏能够让孩子体验成人的世界,帮助孩子去理解大人 提问 影响因素 回答 3、角色游戏可以满足孩子对成人世界的幻想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会获得一个虚拟的身份,他会按照这个身份去行为处事,其他角色会给他一个反馈,从而提前知道这种做法的后果 2、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不再是孩子自己,而是变成了另外一种身份,能够让孩子体验做大人的感觉 更多4条 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如在“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医生,用听诊器给人看病,往往并不能正确地使用听诊器,会出现病人说头痛则听头,说肚子痛则听肚子,说脚痛则听脚;有时幼儿还会病人哪里痛就给哪里打针;也有的幼儿会一边打针一边说:“小朋友,别害怕,阿姨轻轻地打”,“小朋友,真勇敢!”等等。在玩“公共汽车”的游戏时,幼儿会吆喝“九路九路,到火车站,1元1人,请快上车”等等。又如当幼儿了解了交通规则后则会玩交通警察的游戏,坐公交车遇到售票员态度不好,在游戏中幼儿也会对乘客很凶。还有,教师的孩子喜欢“当老师”,医生的孩子喜欢“当医生”等。这些都证明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是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的这个论文,我觉得那就是按照自己的一个去写,这样就可以了。

幼儿园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游戏的重要性。幼儿在幼儿园除了吃饭、睡觉、起床、盥洗等日常生活活动之外,还有游戏、学习和劳动。其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最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在幼儿参与的各种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最受幼儿的喜爱,在幼儿期普遍存在和发生,是一种自然游戏。它具有游戏的典型特点,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得异常明显,它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对幼儿身心发展十分有益的游戏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游戏。它是幼儿所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极好的教育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只有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才得以实现的。小班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扮演一个角色,如爸爸、妈妈、司机、医生等,并能模仿这些角色的主要动作与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游戏主题的扩展,内容情节逐渐增多和复杂化,规则也日益明确。大班幼儿的游戏达到高潮,他们可以设计游戏,在游戏中分工明确,活动协调,充分地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行为品质。这一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幼儿自发的表现。而对角色游戏的正确指导主要在于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自由地开展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幼儿能够积极有趣地、毫不勉强并努力地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发展情感与培养能力,教师决不能以自己的意图或设计强加于幼儿。  以往的角色游戏在指导方法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教师包办代替,由教师编导角色游戏,分配角色,发放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只能被动的摆弄玩具,模仿成人的活动,幼儿的主体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另一种是放任自流,教师无计划、无目的、无指导,随意幼儿玩,失去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虽然现在“放羊式”与“导演式”的游戏已明显减少,但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对于许多老师来说仍是一个难题。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