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论文的国内外主要研究内容的区别在于

发布时间:2024-09-05 12:39:00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论文的国内外主要研究内容的区别在于

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摘要: 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课程理念其 代写论文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不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也必 须 选准新的立足点,本着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 “人、校”共同发展的根本宗旨,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实施民主管理、“人本管理”,营 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构建“绿色”管理制度,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关键词:课改;学校管理;问题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管理行为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没有与之相应的管理理念、管理行 为的支撑与保障,新课程的实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名副其实。从一些工作现象的分析反思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已经明显滞后,管理问 题瞬时凸现出来。如:重制度忽视人文关怀,重经验忽视方法创新,重硬件忽视软件建设, 重形式忽视管理实质等等。对照新的课程理念,就会发现我们在管理中有很多陈规陋习,如 果不加以调整、改变,势必制约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学校的发展,甚至教育的发展,危害不言 而喻。可以说,新课程让学校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所引发的诸多新的变化、新的情况以及新的问题,管理者必须 本着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人、校”共同发展 的根本宗旨,选准新的立足点,赋予管理新的内涵,创造管理新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 层次和管理效能, 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保驾护航。因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学校管理应亟待关注如下问题 :一、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以往的管理很少关注学校定位,对学校缺乏一个整体的盘点,推着干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 是学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课程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只有从实 际出发,找到促进自己发展的“第二曲线”,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就需要对 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是一个关键环节,是学校追求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的起点,它 关系到学校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设计并制定出与自身相吻合的发展战略。因为只有明确了 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 性。准确为学校定位有一定的程序和步骤:首先要进行战略分析,对学校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思 考 、整合分析。这包括三个方面:(1)把握社会的客观需要。即: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及对人 才培 养的需求,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和动向,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 所在社区的发展要求,全面洞察宏观趋势。所谓“跳出学校看学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就是 这个道理。(2)正视学校的办学条件。即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学校的文化传统、社会形象、 学校特色以及师资队伍、生源状况、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资源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 (3)遵 循教育的客观规律。这是学校正确定位的基础。然后,根据这些实际状况,采用“SWOT 策 略 分析法”,从S(优势)、W(劣势)、O(机遇)和T(威胁)四个方面对学校现状进行细致分析,从 而找出工作的突破口,创建理想的办学模式。其次要厘清办学理念,拟定出极具发展空间的 学校规划。办学理念是贯穿学校工作始终的一条主线,是“灵魂”,用明确的办学思想去统 帅学校的各 项工作,指导、规范教育行为,这应成为每一位管理者的最高追求。可以说,这也是决定办 学层次高低的标尺。所谓“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深刻含义正在于此 。时下,课改给了学校发展极大的自由度和极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用先进的理念贯穿 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学校的目标达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二、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民主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虽然被经常提及,但它没有真正地在管理过程中生根发芽,在现 实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究其根源是受传统的管理观念束缚太深,习惯于权力支配 、无条件服从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其实,教师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具 有双重身份。要实现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 的管理和心理环境,唤醒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充分 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才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效益的管理,有赖于大家的相互 尊重、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转变“家长式“的工作作风,打破单一的、 封闭的工作局面,走出“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增强民主意识、团队意识,采取柔性的、 开放的管理策略,把广大教师当作合作伙伴,与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交往和探讨,最大 限度地实现教师的“参政”、“议政”、“创新”、“求异”,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 断完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取得最大认同和理解,这是畅通管理渠道、保证目标实现的重 要前 提。真正的民主管理是思想交流、碰撞、互动中谋求统一的过程,教师如果不再只是被动 服从,而是主动适应,管理才会有质的飞跃。三、追求“人本”的管理极致“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基于此点,关注教师的成长,立足 于发现人、培养人、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正象有人 说的那样: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反思我们的管理实践,凸现的是教师的工具价值,即把教师当作完成学校目标的工具,没有 全面地关注教师的需要、成长和发展,忽视了对教师的发现和培养,或者说仅仅维持在低效 的培养水平上。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因为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研究表明, 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指标只有一个,就是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若照此定位,就不难理解“ 立足于发现、致力于培养”该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作为管理者,更多考虑的应是如何造就一 支专业化的队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如何根据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出因人而异的培养规划,如何按时代的要求,促进 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尤其在课改的起始阶段,管理者面临着诸多难题,例如,研究型教师 的培养、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技术等新的技能培养等等,都需要 一个一个地去攻破,只有这样,教师的工作能力才会与日俱增,教师的整体实力才能不断攀 升。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不断发展的文化场所,它应该追求一种文化品味,体现一种 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时时引导人、塑造人、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进 一步地推动学校的发展。受一定的认识局限,一些管理者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虽说这也 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仅强调物质建设未免有些偏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应在建立学习 型组织、建设学习化校园上多做文章,创设开放、宽松的交流空间,开展各种科研活动,开 设丰富多彩的论坛、辩论会、信息发布会等,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学术气、书卷气,体 现出一种文化追求,这对师生的成长以及学校的发展都大有裨益。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氛 围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需要几代的管理者 和广大教师共同为之努力奋斗,才能不断丰富其内涵,提高其文化品位。五、重建“绿色“的管理制度制度管理是一种常规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的全 面推进,我们不难发现,旧的制度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甚至起了反作用,所以学校管 理制度的重建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重建管理制度应体现“绿色”宗旨。所谓“绿色”宗旨,意指新课程下的管理 制度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思想,立足于催人奋进、共求发展这样的主题,要充满生命的活力 。 具体说,有两层含义:一要“新”。即总体上要符合时代精神和课改的指导思想,要体 现学校的管理意图,引导、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充分 发挥制度管理的导向功能。二要“活”。即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可随时根据形势变化以及实 际状况进行微调,同时还不束缚人的手脚,有利于教师的探索和创造,有利于教师的进一步 发展,充分发挥制度管理的激励功能。总之,重建制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所以在重建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 和要求,取得目标上的认同,本着促进人、发展人的根本宗旨,使制度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参看下 ( 职业 教育 )

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原则 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依据与原则是建立完善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前提。从美、英、法、日四国的经验来看,发达国家普遍坚持依据法律,注重公益,根据受益与能力以及兼顾公平与效率等四项基本原则确定经费的投入。 1.依法投入原则 发达国家普遍通过建立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建立与改进提供依据与保障。例如,日本通过《教育基本法》(1947)、《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1952)、《公立学校设施费国库负担法》(1953)、《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1954)等,明确了各级政府的义务教育投入职责与分担项目及比例。针对均衡政策引起的公立教育活力下降等问题,2006年进一步修订《教育基本法》,规定向地方转移部分税收,同时将义务教育经费国库负担额由原来的1/2削减为1/3,并增加对身心残疾者给予必要支援的内容等。美、英、法等国自推行义务教育法以来,也连续颁布多项法案,明确并落实各级投入主体的责任。 2.公益性原则 义务教育作为纯公共产品的基础性、公共性与强“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在一个富裕、民主、文明的国家,其经费应由政府公共财政予以保证。当今,义务教育提供的水平与质量已成为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民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各发达国家均将提供免费的、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变成一项基本国策,使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与义务。例如,日本“二战”后的《宪法》与《教育基本法》规定“根据民主与教育机会均等两项基本原则来对本国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推行从6岁到14岁,涵盖6年小学、3年初中的免费义务教育,其经费由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政府予以提供。美、英、法三国也尤为重视每个儿童均等受教育机会的实现,分别实施12年、11年、11年的免费义务教育。 3.受益与能力原则 受益原则与能力原则为教育经费投入主体确定中的基本准则。简单地说,受益原则即“根据受益水平确定负担水平”,能力原则即“根据能力水平确定负担水平”。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主要是公民教育,是任何公民必须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国家是最大的受益方,因此必须由国家主导提供义务教育服务。同时,国家各级政府由于所获取的公共财政收入比例不同,负担能力也不同,获得财政收入多者应该负担更大的比例。美、英等国均将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纳入国家政府财政预算,由公共财政支出予以保证。同时,根据中央税收为国家税收的主体这一特点,由中央政府承担主要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 4.公平与效率原则 追求公平、兼顾效率是各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一项基本准则。美、英、法、日四国一方面关注每一个适龄青少年儿童,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平等受教育机会的实现,如美国的《NCLB法令》、英国《为所有人建立更高水准的教育,更好的学校——让家长和学生拥有更多选择》白皮书、日本的《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以及法国设立优先教育区等对处境不利群体学生进行扶持;另一方面,资助私立中小学发展,允许私立中小学按优质优价原则收取学费,同时改革公立学校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评价体制,激励公立、私立学校之间开展竞争,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多样化、优质的教育服务等。例如,美、英、法三国分别自1989年、1993年、1993年开始允许并鼓励家长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择校;美国许多地区允许一些专业组织或企业经营公立学校;日本鼓励公立学校开展“主体教育”、“个性教育”等。 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来源 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努力,美、英、法、日四国均普及了9年~12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其经费投入的来源体现为:政府财政预算作为义务教育经费的绝对来源,中央或省级政府成为义务教育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各级政府分担提供义务教育投入的不同项目,其他多元渠道为义务教育经费的有效补充。 1.政府财政预算作为绝对来源 发达国家财政预算普遍提供了85%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例如,美国2004~2005年度中小学投入为4,612亿美元,其中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教育拨款占7%;英国2006~2007年度,中央、地方支出的义务教育经费达416亿英镑,几乎囊括了全部的义务教育经费,占该年全部教育总经费的2%。日本1997年义务教育经费中2%来源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经费,2000~2004年间中央、地方公共教育支出占全部教育支出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86%以上。与此同时,各国对公共教育投入的重视与三级教育经费投入的协调发展也为义务教育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2004年美、英、法三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3%、8%,日本最低为6%;OECD国家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中小学、中学后及非高等教育占GDP的比例平均为7%;三级教育生均经费投入之比为1:25:9。 2.中央、省级政府的主要负担者 在普及义务教育的早期,各发达国家均不同程度地采取低重心的义务教育投入方式,地方政府负担了大部分的义务教育经费。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及社会民主、文明程度的加深,国家逐步将经费投入主体上移到中央(联邦)或省(州、都道府县)一级政府,中央、省(州)级政府承担起50%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地方学区为义务教育投入的主体,承担着80%以上的经费,之后州政府所占比重逐渐提高,到70年代末达到8%,超过了地方学区成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近年来州政府负担水平一直维持在47%左右,地方学区负担比例则下降至43%左右;同时,联邦政府负担比重也从1919~1920年度的32%上升到2004~2005年度的2%,联邦与州政府共同负担56%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英国中央政府直接教育拨款占公立中小学经费支出的比例从2000~2001年度的95%上升到2006~2007年度的20%,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最终负担了2/3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 3.按投入项目明确职责 三、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指的是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使用、监管等各个环节的有机整合。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义务教育经费运行过程的规范,注重提高教育资源使用的效率与效益。主要体现为改革教育拨款制度,提高经费拨付的实效;完善教育预决算制度,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加强投入监管力度,保证经费运行的规范等三个方面。 1.改革教育拨款制度,提高经费拨付实效 一方面,各国普遍建有完善的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采用中央政府直接拨款与中央、省级政府对地方进行转移支付相结合的办法,保证地方政府有能力成为义务教育事业的直接提供者与管理者。既落实了中央、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投入职责,义增强了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办义务教育行为的监管、调控能力。例如,经过转移支付,1993年美国地方学区所提供的初等、中等教育公共经费由3%提高为3%,同时必须接受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另一方面,各国通过减少拨款中间环节,保证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到学生身上。例如,美国联邦政府的教育拨款直接以学生为对象,并保证生均经费的逐年增长。英国在2003~2004年度和2006~2007年度两次改革国家教育拨款办法,划拨给学校的教育经费由英国教育和技能部(儿童、学校与家庭教育部及创新、大学与技能部的前身)直接发放到地方,不再通过地方财政管理系统,且规定必须全部用于学校预算支出。法国中央政府为每一位公立学校的教职工在银行开立户头,教师的工资、补贴不经过学校,而由政府直接划拨到教职工个人的银行户头上。 2.完善预决算制度,保证经费使用合理 每个财年,美、英、法、日四国政府均制定当年的教育经费预算,各级政府经议会、国会或地方经费监管部门批准,学校则经校务委员会批准后执行。各级政府、学校依据预算进行义务教育经费的划拨、分配、使用、结算,以确保支出合理、决算有据。其中,英国的教育预算体系从中央、地方政府一直贯穿到学校;政府、学校根据预算安排、使用经费,并最终进行决算。法国国民教育部将教师工资支出列入中央教育经费年度预算,由两院议会批准后严格执行;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财政预算对义务教育校舍建设和行政经费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学校的教育经费预算由学校顾问委员会通过才能批准使用。美国的联邦、州政府和地方学区每财年定期出台当年的教育预算,列明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明确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当年教育经费支出项目及经费投入金额,进而依据预算进行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日本的义务教育经费也严格依据筹措—预算—审议—执行—决算过程进行分配和使用。 3.加强经费投入监管,保证经费运行规范 为了防止义务教育经费运行中的截留、挪用、浪费等腐败行为,各国都采取了多种渠道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管。具体包括:(1)严格内部监督,包括财政部门对教育部门、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立法机构对教育部门的监督等。例如,中央政府负责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国会、议会负责批准并监督政府教育预算及其实施;学校校董会、校务委员会负责审核并监督学校预算及其实施等。(2)完善外部监督。一方面,美、英均建立有广泛的教育中介机构,日本民间也有教育经费监督组织,它们对政府、学校教育经费的拨付、使用、管理等进行多方位监督。由于这些组织立场中立,有利于避免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可能存在的公正缺失问题。另一方面,各国普遍建立起透明、公开的信息化制度,运用网络平台公布义务教育经费的预算、拨付、使用等信息,吸引广泛的社会监督。同时,媒体监督、教育利益相关方(如家长、捐赠单位)的监督也成为各国义务教育经费运行的重要监督方式。 发达国家对中央、地方政府之间的投入项目及分担比例进行了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各司其职。例如英国的中央政府分担全国教师进修费、教师工资、地方教师进修学校建校费用的3/5;地方教育当局分担地方教师工资的其余部分并负责管理九成以上的地方初、中等教育的经费。法国由国民教育部负责控制并下拨公办学校的教育经费,负担和管理所有公立教育机关以及和国家缔结合同的私立教育机关的教职工工资,对公立中小学的建筑和其他设施、设备进行补助并监督其使用;地方教育当局则负责管理小型的基本建设投资和教学设备购置以及地方教育当局雇用的学校职工的工资等。日本中央、都道府县政府各负担1/2的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员工资;中央负责1/2~2/3,市町村负责1/3~1/2的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费用;中央负责1/2,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共担其余1/2的义务教育学校教材、教具费用与发展边远地区教育所需经费。 4.通过非政府渠道有效补充 除政府财政性拨款这一主要来源外,四国还采用多种途径拓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其共同的做法包括私立学校收费、学校提供社会服务、社会捐赠、企业投资等。法国1996年非政府来源义务教育经费达2%,日本1997年度为8%,美国2004~2005年度为3%。但各国融资渠道不尽相同。例如,美国通过彩票收入、州政府专门开征的教育税以及发行教育债券等获取一部分教育经费,而法国则废止了授权市镇和省开征特别税以筹措初等义务教育经费的办法。非政府渠道来源经费虽在各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中占较小比重,但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有效补充了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促进了社会教育资源在学校间的流动,激发了学校之间的竞争。同时,由于家庭、社会、企业等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与参与,提高了义务教育的社会关注度与义务教育资源运行的社会监督力度。 四、对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的启示 1.以法律明确各级政府投入规则,确保投入规范 首先,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及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专项法律,以法律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与规范。尽管我国先后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不可否认,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律体系仍欠缺系统性与完备性,特别是欠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专项法律法规,缺乏对各级政府教育投入行为的详细界定与明确规范,问责机制名存实亡,政府自由裁量空间过大,投入行为随领导认识以及地方经济、财政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人为性、随意性过大。其次,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义务教育经费公共支出体系,体现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同时根据受益原则与能力原则,明确中央、省、市、县级政府的投入与管理职责。第三,在以公平作为首要原则,以保证每个适龄青少年儿童就学机会均等作为投入基本原则的同时,重视经费投入管理过程中的效率与效益,防止资源的浪费与滥用应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 2.投入主体上移,提高投入水平 借鉴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变迁的经验,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首先,应逐步将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上移到中央和省一级政府,建立“投入以高层政府为主,管理以地方政府为主”的投入管理体制;同时,进一步提高我国政府财政预算中的义务教育投入水平,在落实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百分之四的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政府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提高义务教育投入占政府财政预算的比重,提高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在三级教育生均经费中的比重,消除城乡义务教育生均投入之间的差距。其次,建立教师工资、生均经费、大型基建投资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按比例分担,发达地区以省为主,其他地区以中央政府为主;校舍维修、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等发达地区以县为主,其他地区以市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分担模式,明确各级政府投入管理职责。第三,采取多种形式拓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弥补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因为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的稀缺都是一个持久性问题,尤其是我国地域辽阔,受教育者众多,义务教育更加需要庞大的、持续性的经费支持。而与此同时,受教育者教育需求多样,对优质教育的追求尤其突出,许多家庭愿意并有能力为孩子接受优质的、个性化的教育支付更多的经费,然而单纯依靠稀缺的公办优质教育难以有效满足这些需求。因此,我国应在加强公办教育改革的同时,支持民办、私立教育的开展,资助企业、团体、个人参与举办义务教育学校,提供多样化、优质教育。另外,国家还可以尝试通过征收教育税,发行彩票、教育债券,提供企业、社会捐赠教育优惠政策等多种渠道进一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 3.健全教育经费使用机制,提高投入效率效益 首先,在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方面,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最低基准,从国家层面消除城乡的双重标准。超出国家基准部分可由各省自行决定与负担。同时,尽快完善中央、省政府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充县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加大对农村地区、薄弱地区、贫困学生、特殊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处境不利群体学生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与群体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建立以学生为拨款对象的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制度,通过为每个学龄儿童建立基准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账户,减少经费运行的中间环节,提高教育资源拨付的效率。其次,在落实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制度的同时,建立起贯穿“中央—省—市—县—校”的义务教育经费预决算制度;同时,规范预算的制定、审批、监督工作,保证各级政府、公立学校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支出,切实做到支出有凭证,核算有根据。第三,进一步完善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监督机制,保证教育资源的运行规范。在我国,重点是构建起强而有力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外部监督体系。包括建立起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管理的网络平台,公开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使用、管理等各项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鼓励社会中介组织的建立与监督;吸引广大家长等教育利益相关方参与监督等。另外,必须强化县级政府的管理责任,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义务教育问责制,将义务教育投入监管与政府负责人绩效考核挂钩,保证县级政府作为义务教育经费的直接分配者、管理者、义务教育的实施者发挥“审计监督”、“统计公告”的职能,负起义务教育的管理责任。防止“边免费、边收费”、“截留、挪用”、“跑冒、滴漏”等违规行为的发生,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专款专用。

课题名称:《少年闰土》课题选择途径:语文书课题内容:鲁迅儿时的玩伴闰土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论文的国内外主要研究内容是

现行教材中生活中的数学有多少与农村孩子的生活有关。

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摘 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教师素质不高;办学条件差等。提出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以此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关键词:村级小学;办学规模;教师素质;办学条件*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教育的重点应该在村级小学[1]。村级小学教师、学生、学校所数占全国相应比例非常高,都超过半数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村级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村级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大幅度提高,农村儿童的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100%。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由于长期对村级小学建设的不重视,使村级小学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严重落后,成为基础教育最薄弱的一环的事实。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村级小学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陷入困境。本文试从该问题着手,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一)村级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所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这些都是落后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2]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因为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还不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可以平等的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在笔者所在县,一方面由于政府规定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入乡中心小学就读;另方面由于上述原因学生生源逐年减少,生源不足。近70%村级小学不得不采取复式教学,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教学质量更差。学生学习差、学习效果不理想导致更多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更加失望:招生报名人数更少,转学人数增多。无疑造成村级小学生源的减少、办学规模的萎缩,客观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二)村级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当前村小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和代课教师。在四川的一些村小,教师几乎都上了五十岁,多是“撤乡并校”时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被乡、镇学校“抛弃”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优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城镇学校,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一方面,在村小教师队伍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文革”中的中师、高中毕业生,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电脑、上网等新知识无法向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浅出的解释(也难怪乡村孩子见识比城里人差多了)。教学技能呢?城里使用电脑、实物投影教学,我这个县级一等奖获得者的教师还没见过这些东西。”[3]因此大多数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教师工作负担重,但责任心不强。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但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同时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村级小学的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责任心。但村小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不负责任。借口农村孩子基础差、无可塑性;缺乏父母管教;村小办学条件差等原因,认为农村孩子成绩不好,落后于城镇同龄孩子是理所当然。许多教师都寻找门路到更好的地方,留下的多是些自怨自艾、牢骚满腹,不安心工作的教师。部分老教师也不思进取、觉得大势已去,得不到名利,抱有混几年退休的思想。(三)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尽管近20 年来中国乡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需求相比,还差得比较远,乡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越来越大了;信息社会把原本就落后的乡村办学条件再一次向后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4]。但由于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依然不容乐观。许多村小不要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就连基本的教学手段都难以满足。甚至维持正常教学运转所需资金都奇缺,买必需的办公费用的钱没有,买基本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的钱更没有。不少的村级小学学校用地狭窄,没有学生活动场地;桌凳破烂;没有基本的体育、音乐、美术及其他活动课教学设施。最为严重的是危房特别集中。如在四川仅一个宜宾市现有危房学校481 所,其中村级小学就有351 所,占有危房学校总数的97%,D级危房面积占村级小学危房面积的08%,这已严重威胁着师生安全[5]。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差,已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二、村级小学走出困境的相应对策村级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村级小学教育,才能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一) 调整农村小学布局,提高办学效益专家们通过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在不同规模学校中使用率的分析,认为农村小学合适规模是每校24 个教学班,不能低于每校12 个教学班。10 名以下的“微型”的小学校,生均费用远远超过一名高中生一年的费用[6]。而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并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二)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过硬的村级小学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村小办学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那么如何切实提高村小教师队伍的数量的质量?以笔者看来,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特别是随着大批老教师退休、离岗和“普九”需要,当前和未来基础教育师资的需要及相应的培训量都是十分巨大的。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村级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7]通过改善教师的招聘、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从多方面调动村级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献身农村基础教育。对多年兢兢业业工作在贫困地区的村级小学教师进行优待,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部分刚毕业的师范生和其他地区青年教师去任教等。提高村小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为了解决村小教师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知识面相对狭窄的问题,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村小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村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发展村小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意识到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而提高对农村孩子教育的责任感: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村小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三)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使改善村级小学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当务之急。改善村级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因为村级小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大力度的投入,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为了保证将有限的教育资金用于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采用“喷灌式”乡村教育财政体制,直接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的九年一贯制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4]。通过对村级小学的危房改造、校舍建设、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的购置等,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参考文献:[1]赵家骥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18[2]李峨跨越城乡教育差距 乡村父母进城陪读[N]中国青年报,2002-10-22(5)[3]李伦娥一个乡村教师的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2-9-1(3)[4] 储朝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50[5] 李世庄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N]教育导报2003-1-17[6] 刘惠林中国区域教育投资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434[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农村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和对策一、农村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编制不足, 负担偏重。按照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师生比为: 小学1: 23, 初中1: 18, 高中1: 5), 而农村中小学师生比一般都在小学1: 27, 初中1: 19, 高中1: 21 左右,近年来, 初中、高中学生数的增加正处于高峰期, 小学相继开设了英语课、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 增加了六年级, 而教师总数并没有较大增涨。由于教师缺编严重, 部分学校只好采用加大班额和提高教师工作量等超常规办法, 以解燃眉之急。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重、压力大、教学效率差成为相当普遍的问题, 部分学校难以开足开齐所有课程, 新课程改革得不到全面落实, 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年龄结构偏大, 老龄化严重。以某镇为例, 全镇40岁以上的在职中老年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60%, 其中50岁以上的年龄偏大的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30%, 占中老年教师总数的50%, 而且这些教师大多数分布在地属偏远、条件艰苦、基础教育最薄弱的小学。他们一般承担着几门,甚至近十门课程, 工作负担重, 时间长, 收入低。加之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 多数积劳成疾, 重病缠身, 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难以适应当前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思想观念守旧, 缺乏创新意识。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普遍存在, 传统陈旧的教育教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尤其是大多数中老年教师, 年龄老化的同时心理老化, 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 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 不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对新的教学方法和前沿信息反应迟钝, 抱着得过且过、推天度日的思想。由于学习研究的传统氛围不浓厚, 一些青年教师一走上工作岗位就经历了“一年棱棱角角, 二年方方正正, 三年圆圆浑浑”的“三年变奏曲”,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便产生了“三十不学艺”的惰性思想, 随大流而动, 不注重吸收和实践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得不到巩固和提高, 很难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综合素质不高, 工作适应能力差。一是教学能力较低。广大农村小学教学中, 两大基础科目成绩偏低,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基本技能较差, 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折射出的是, 小学教师队伍知识结构老化, 教学能力偏低, 教研教改水平较差, 教育教学方法落后。二是一专多能的教师奇缺, 艺术类教学人才紧缺。一些学校音体美课程的教学有名无实, 条件较差的学校“课表有安排, 上课无教师”的现象比较普遍。面对重要的喜庆活动, 部分学校或单位尽其所能, 居然处于连一台象样的文艺节目也拿不出的尴尬境地。甚至有的学校不惜代价从外地特邀“高人”“装裱门面”。三是对电教、微机、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掌握不够, 难以共享先进的现代教育信息资源, 造成资源浪费严重, 教育手段落后, 教学效益差。学科专业不配套。根据对某镇重点初级中学调查情况来看, 该校有教职工68 人, 专任教师56 人, 其中学科配套的仅有35 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 学科不配套的教师达21 人, 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如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有4 人, 其中2 人教英语, 1 人教数学, 1 人教信息技术, 学科配套率仅为25%。为了争取学历达标, 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教师学历培训不对口, 学科专业不配套, 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发挥专业特长的一大障碍。学历结构不合理。学历达标率低, 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 造成专任教师跨专业、跨学段带课现象比较普遍, 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充分保证。二、农村中小学教育队伍建设的措施及对策从源头上拧紧总闸门。首先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 在核定编制时, 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分布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 根据实际需要, 设岗核编, 予以合理倾斜, 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基本需要。其次, 要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 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认定条件, 同时面向社会实行教师资格考试, 决不聘用学历不达标、业务素质不高等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 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拓宽教师进出口渠道。大力推进教师公开招聘制度,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教师资格的“能工巧匠”进教师队伍, 逐步淘汰现有不合格的教师; 对年龄在50 岁以上,学历、智力、精力都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老教师, 可以实行内退的办法, 腾出岗位, 让学历层次高、知识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同志上, 以加快教育内部“新陈代谢”,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素质。建立和实施“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 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力度, 大力开展以新课程、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自学、函授等途径参加学历补偿教育, 挖掘教育内部资源, 大力倡导校本培训, 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 建立“以新带旧(课程)、以青带老(教师), 以低带高(年级)”的反常规培训模式, 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机制, 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促进教师内涵发展。优化教育内部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深化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 变教师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教师单位人为社会人, 形成“人员能进能出, 待遇能高能低, 职务能上能下”的激励竞争机制, 充分调动教育内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激发教师积极进取的工作责任心。要大力调整中小学结构布局, 坚决撤并在校学生少、办学效益差的中小学及教学点, 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以解决教师紧缺, 资源浪费的问题。对农村教育实行政策倾斜。出台优惠政策, 吸引更多优秀教育人才扎根农村教育事业。大力调整师范教育体系。根据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加大对师范类大中专院校布局调整力度, 改革各级师范类学校的教育体制、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 改善办学条件, 加强内部管理,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同时, 学校要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不断提升师范教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接受师范教育, 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师资人才, 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遍及各行各业。在教育行业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应。勿庸置疑, 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增强了生物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增大了课堂容量; 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了学习效率; 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许多方面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多媒体这一工具的固有局限性决定了它在辅助中学生物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弊端, 如运用不当, 也会适得其反。如何让多媒体更好地辅助教学, 是一个长期困扰教育各界人士的问题, 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本文就多媒体辅助中学生物教学的利弊谈几点粗略看法。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 可以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介绍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时, 把各种自然因素剪辑成视频画面, 通过对画面的切换, 展示出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生一目了然, 一看便知。而人为因素影响到自然界, 造成食物链的中断, 资源的破坏, 可以把收集来的破坏环境的照片和视频如工厂“三废”乱排的状况引起的水质、空气污染; 乱砍乱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沙尘暴; 掠夺性的开发导致的部分生物物种濒临灭绝等现象做成电子课件。这些贴近生活的画面加上优美的语言描述, 极强地渲染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原因, 也身临其境地理解了环境保护和创造良好生态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心和环保意识。也增强了其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把抽象的生物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高中生物课本中的好多知识点都是比较抽象的, 如质壁分离与复原, 光合作用的过程, 减数分裂过程, DNA 的复制,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基本原理如基因三大遗传规律实质图解等。学生理解起来往往具有一定困难。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以动画的形式、动态的过程展示给学生, 使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简洁, 就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 由现象到本质的掌握知识重点, 突破难点。有利于把微观世界模拟成直观的宏观世界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 微观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地揭示了各种生命奥秘, 学生要了解生命的本质必须能够现代信息技术

规范性教育教学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由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一、标题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向读者说明研究的问题及意义。标题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明确点明题意,也可以不点明题意,仅指出研究的问题范围,也可用提出问题的方式。一个好的学术论文题目,一般应符合三个方面要求:一是准确概括论文内容,能反映研究方向、范围和深度;二是文字简练,具有新颖性;三是便于分类,也就是说,不仅使人从题目上能判断研究属于什么学科范畴,而且能抓住该研究课题在这一领域有关问题的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位置及特点。因为,只有把自己的研究放在一定的背景上,纳入一个系统,才能显示出研究课题的重要性。规范标题举例:小学英语师资培训的探索与实践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浅论语文教学与人格教育谈小学自然教学中的学习迁移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试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谈后进生转化的措施与体会论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浅谈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对教师课堂提问艺术的探讨试论制约自然教学的心理学因素谈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美育探微对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探索与思考关于我国电化教育的几个问题微格教学应用环境的设计与实施小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谈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二、内容摘要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论文,一般应写出论文的摘要(提要)。摘要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的简介,并略加评论。它不是整个论文的段落大意。其作用在于使读者通过这段概括简洁的文字,了解全文主题及主要内容,从而决定是否值得读全文。教育教学论文的摘要,字数一般为二百字左右,要求独立成篇,准确简练,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在摘要中,不要列举例证,不写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用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规范摘要举例:浅谈体育教学效果与环境的关系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条件无论是场地、设施、器材都得到改善,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主体是学生,其教学效果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学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又是我们最易忽视的因素,众所周知,体育课以室外教学为主,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利用环境、适应环境以及抗干扰等因素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的几个根本问题。 谈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当今教改的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恰当地利用地图教学对于学生较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历史现象,明确历史概念,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语言和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要掌握一门外语就必须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文化差异决定语言差异,导致语用差异。那么,在语言教学中就必须相应地进行跨文化教学,而且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上。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之我见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来,市场经济模式所带来经济上的显著成效已有目共睹,但同时在思想道德生活方面却出现了堕落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就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道德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建设。 浅论中国西部文化的自然地理背景西部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的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评论探讨了地理位置、地貌与水文、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国西部文化形成及特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主导倾向的多维两极框架为特征的西部精神。 浅谈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班主任对班级管理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恰当的方法。一是制度管理原则和方法,运用制度来统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二是激励管理原则和方法,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情感管理原则和方法,利用学生心理反应,激发控制学生的积极情感,产生良好的管理效益。三、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写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词汇,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规范关键词举例:试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发展公有制;社会主义本质;共同富裕论中国古典诗歌对英美意象派的影响诗歌;意象;具体;含蓄论深思——浅析文学创作中想象活动的心态和基础神思;想象;虚静;学识修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小学生;阅读;知识农村在职教师使用普通话教学现状简析农村教师;普通话;使用现状;解决方案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之我见市场经济;解放思想;道德;层次性 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语言教学;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学主体的动态观动态;教学主体;主体性谈探索问题的思维方法演算推理;归纳法;演绎法班主任工作的策略和方法班主任;班级;学生;教育;策略;方法四、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教育教学论文的引言一般在100——200字之间。规范引言举例: 关于《文学理论教程》的几点意见在近年来的文学理论教材中,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是水平较高的一部。这部教材既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主导,又尽力吸纳了20世纪文艺理论的研究成果,并从当代哲学、心理学、美学、语言学等学科吸取营养,对我国学者新时期以来的研究成果也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整部教材体系科学、观点新颖、材料翔实。该教材的出现,必将对我国的文学理论教学做出重要的贡献。 但是,我们在使用本教材的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本文仅就其明显的疏漏和编写技巧方面的问题谈几点意见,以就教于主编及编者。 当前青少年厌学情绪浅析当前,有些青少年学习动力不足,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缺乏兴趣,滋生厌学情绪。这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从长远则会影响到我国国民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分析研究影响青少年厌学的原因和克服青少年厌学的对策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五、正文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规范正文内容举例:简析新型教育中青年班主任的必备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学识素质能力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浅谈教学活动与心理教育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心理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采用激励教育机制,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进行学法指导,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每个教师都应成为心理指导者新形势下高等师范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索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当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浅谈语流中语音的变化统一意群中的连续语流中爆破音语流中的同化省音 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教学和跨文化教学跨文化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六、结论和建议结论是围绕正文(本论)所作的结语,将研究成果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对自然科学研究来说,结论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所作出的最后判断;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来说,结论是论题被充分证明后得出的结果,作者将自己的观点鲜明的铺垫出来,并引出新的思考。因此,结论的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结论和建议规范举例: 论演讲与朗诵的区别总之,演讲与朗诵虽然具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本质上分属不同的范畴。因此对两者也就有着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演讲作为人们介人社会生活实践的工具,更多地表现出演讲者以敏捷的思维和口才为标志的社会活动能力的高下;朗诵则以其艺术特征体现出朗诵者对社会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从而显示其艺术修养和表演才能的优劣。所以,我们在进行演讲实践活动中,只有认真地、自觉地把它们在理论与实践上真正地区分开来,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论西安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总之,旅游业作为带动西安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导产业,要更新观念,拓宽产品开发思路,不断加大对产品开发的投入。将古都文化、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突出西安的文化个性特色,构筑人文、自然、民俗、商贸、科技、文化交相辉映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整体品牌和一体化的大旅游产业,广泛吸引国内外各层次的游客。以旅游产品的开发带动旅游资源开发和设施建设,促进旅游业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国际著名热点旅游城市的建设目标。七、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研究是在前人或他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或理论观点的启迪,或研究方法的借鉴。论文中应列出直接提到的或利用的资料的来源。一是帮助读者了解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历史和已有成就,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二是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体现作者治学的严谨;三是为别人提供查证的线索,避免由于马虎,转引他人研究观点而产生的误解或不同的理解。参考文献,不仅便于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而且参考文献的多少与质量,反映了作者对本课题的历史和现实研究水平以及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应有完整准确的出处,以便于读者查找。参考文献的呈现应按规范的格式要求。一般是作者姓名,文献标题(加书名号),书刊名称或出版单位,卷数、册数或期数,出版版本年代日期,页码。参考文献可按时间顺序,或按内容重要程度,或作者姓名标以序号。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要直接引用。参考文献规范举例:近代中国社会流民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1]李文海,清末灾荒与辛亥革命.[J]北京:历史研究,1991(5).[2]陆德阳.流民史.[M] 上海文艺出版社,[3]孙艳魁.论抗日战争时期难民西迁的社会影响.[J]广州:广东社会科学,1994(5)[4]傅筑夫,中华经济史论丛.[M]北京:三联书店,[5]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论文的国内外主要研究内容是啥

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特色:(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你看下这个,这个可以帮你理解开题报告怎么写,你要多看看。参考参考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研究方法及措施,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关键:教师要深入研究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扬长避短,改进工作,实现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教学科研一体化是基本途径:研究要为教学服务,科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校本课题研究是核心:没有课题研究,科研兴校就是一句空话行动研究是基本方法:行动研究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任务中小学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以校为本;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研究现实问题,为提高质量服务;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途径: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提出课题;从面临的突出问题中提出课题;移植先进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提出课题;从国内外教育发展前沿寻找切入点,提出课题;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创新设想,提出课题(二)如何选题1,选题原则(1)是否值得研究创造性:研究对象新,研究视角新吉州区龙虾危害程度的调查"江南青铜器王国青铜器艺术"欣赏科学性:利用气功提高学生智力的研究洗头的频率与个人成就的相关研究效益性:小学生穿布鞋和穿皮鞋比例的调查研究 (2)是否能够研究——可行性:农村中学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现代文化媒体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影响的研究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让邓小平理论进课堂的研究2,选题要特别注意的问题(1)立足于本职工作(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2)立足于平时积累(3)立足于个人特点(模式)(4)从小处着手(5)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6)选题不要一味求新(三)如何制定课题方案1,课题的表述2,研究的目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3,研究对象和范围(界定)4,研究内容(研究什么)5,研究方法(怎样研究)6,研究的步骤和进程7,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四)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课题申报的渠道教育科研申报课题的的渠道可以通过学校,县市级教研室推荐,向省一级或更高一级的课题管理部门申报,申报时须逐级经过教研部门或课题管理部门批准,以便建立课题研究业务档案,并与业绩考核建立联系还有一种申报的渠道,就是在已经批准公布了的课题研究计划中,选取某个课题主动申请参加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和试验工作在申报这一类课题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和熟悉这些课题是否适合自己的研究水平,是否具有适当的研究队伍,时间等诸多因素,申报后要积极主动地与总课题组负责人经常保持联系,努力做好阶段性的课题工作总结江西省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和立项的程序⑴认真阅读《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⑵填写《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书》;⑶由所在县(市,区)教研室盖章后交市教研室课题办,再统一交省课题基地办;⑷省市课题办召开课题评审会,聘请评为评审课题,提出课题立项评审意见;⑸将拟通过立项课题报省,市教育主管领导审批;⑹向课题组下发省,市《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立项通知书》;⑺课题的启动与实施申报时间课题申报每年两次,申报时间分别为每年的3月10—31日,9月10—30日 评审未通过的原因⑴选题不当,不符合资助条件;⑵课题论证不充分;⑶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比已承担此项目;⑷课题组力量不强或分工不当;⑸资料准备不够;⑹最终成果不明确;⑺不具备完成本项目所需的其它条件;⑻经过比较,本项目有更合适的承担人;⑼其它原因(加以说明)(五)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2,实验法3,观察法4,案例法5,行动研究法(研究思路,研究思想,研究方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1,问卷法(1)问卷的结构:指导语,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题(2)问卷的类型:开放式,封闭式,综合式开放式:说说您对生物课的看法封闭式:选择题,是否题,等级式选择题:您这次生物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 A,能力差,B,没努力,C,老师不行,D考试时粗心是否题:您喜欢生物课吗 A,是 B,否等级式:(态度情感方面)三等式:您对生物教师 A,喜欢B,无所谓,C,不喜欢五等式:非常喜欢,比较喜欢,无所谓,比较讨厌,非常讨厌(3)问卷设计的要求例1,您认为素质教育有何意义 例2,您认为学生负担重不重 例3,您父母支持您参加生物课外小组吗 问题的语言要通俗,具体,准确例4,有的同学上课前先预习一下,你是不预习,很少预习,老师布置预习就预习,经常预习问题不能带有暗示性的语言备选答案要按一个标准分类备选答案之间的距离要大致相等您在上课前,A,不预习 B,有时预习 C,经常预习例5,晚上,您通常睡觉时间是:A,8点前 B,9点前 C,10点前D,其它——备选答案应该穷尽避免提出对方产生顾虑或无从回答的问题2,观察法观察法的类型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是否在自然状态下)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是否在现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观察(有无明确的观察目标)例如,托马斯为了研究6岁儿童的捣乱行为,首先从实际中观察儿童捣乱行为包括那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又赋予具体的行为表现,将6岁儿童捣乱行为方面确定后,有计划地在儿童生活中观察儿童行为表现,记录收集资料来进行研究由此可见,观察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计划,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和详尽的记录,以收集掌握所要研究的资料,进而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推理,对假设作出严密的,合理的科学解释 玩弄东西,解自己的鞋带等做其它事9把头和身子转向其它同学,向别人显示东西转方向8发出咯咯声,撕纸,鼓掌,敲击书桌噪声7哭叫,尖叫,咳嗽,吹口哨叫嚷6和其它同学讲话,喊叫老师,唱歌说话5抢夺他人东西,破坏其它同学财物扰乱他人4投掷,推,撞,拍,戳及用东西打其它同学侵犯他人3跪在椅子上,坐在脚上,横躺在课上跪2离开位子,站起来,走动粗鲁行为1行 为 表 现类别序号3,实验法:教育实验的特点:实验环境的自然性,实验变量的无害性,实验过程的长期性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无关变量的控制常见的无关变量:被试的态度因素生长成熟因素测量的安排实验设计的类型: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轮组实验 例如,赫洛克进行过一项成功的教育实验他根据假设的构想,把四五年级的106名学生,按照他们第一次测验成绩分成四个组:第一组为受表扬组,第二组为受训组,第三组为静听组,第四组为控制组这四组学生每天都进行难度相等,训练时间相同(15分钟)的加法训练对第一组学生,每天练习后都当众点名表扬,大加鼓励;对第二组学生,每天练习后教师总是指名批评,加以训斥;对第三组学生,每天练习后教师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只是让他们静听别人受表扬或受批评;对第四组学生,让其单独练习,他们本人不受表扬或批评,也未见别人受表扬或批评,教师不给予任何评价通过五天实验后进行第二次测验,其结果是,受表扬组成绩最好,受批评组次之,静听组第三,控制组最差由此证明了实验者的理论假设:有评价的教学效果比无评价的教学效果好,表扬激励的教学效果比批评训斥的教学效果好自变量,就是指由实验者所实施并主动加以操作的实验因素自变量又叫实验变量,它是一种假定的原因变量上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及表扬,批评等方式,就是自变量因变量,就是指由于实验变量的影响而产生的结果因变量又叫反映变量,它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上例中,实验者通过表扬,批评,静听与单独练习,不做评价等方式实验后,四组学生分别呈现的几种不同成绩的反映,就是因变量无关变量,就是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而又与实验目标无关的一切因素又叫干扰变量如被试的年龄,性别,智能发展水平,学习动机,性格,意志,情绪,被试的家庭状况,所在班级的班风,学风,教师的水平与工作责任心,校园文化环境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这都属于无关变量 4,行动研究特征: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一条龙服务: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从研究范围看,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从研究的进程看,是边行动边调整从研究结果看,是行动的改进,发展学生行动的改进和发展;教师行动的改进和发展行动研究法案例:青浦模式——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他们采取的实践筛选方法具体包括以下程序⑴总结各种教学经验,了解本门学科教学以及与它有关的一些学科,如心理学,逻辑学和哲学认识论等的研究成果,然后运用这些经验和成果,结合施教对象的现状和要求提出计划;⑵按预定计划在授课中实施这些经验(理论成果将体现在某些经验中);⑶组织有经验的老师亲临教学现场(一般不是实验环境下的现场),对视觉情况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评价;⑷根据考评结果对原有经验进行调节——淘汰,发展或优化组合;⑸再计划,再实施,再考评,多次反复,直至筛选出有效的经验系统设想计划反思 观察 行动修订计划 再行动再反思 再观察行动研究螺旋图(六)科研课题结题的材料准备填写结题报告书一般来说,结题报告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⑴课题研究的主要人员;⑵课题结题的总结报告;⑶课题研究成果统计主要是一些能反映研究过程的数据统计,提供给课题结题评委进行评价和核实收集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和实物材料⑴反映课题进展情况的资料,如课题小结等;⑵学术和实践活动的记录;⑶队伍训练的成果,如培训,外出学习等;⑷课题有关改革收益层面的实验推广资料;⑸效益情况包括反映改革前后效益的对比数据,经济效益的数据;⑹社会反映包括本课题获得报刊评介的文章,获奖情况等;⑺公开发表和获奖文章的杂志和证书;⑻与课题有关的音像,多媒体课件,立体模型等申报课题结项程序被立项的课题在实施中,要求课题负责人每学期写出阶段小结,(不需要再寄交省市教研室,只是结题时提供)在课题完成时汇编装订成一份(打印稿),作结项评审的依据之一课题研究到期,负责人写出申请结项的报告,填写课题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对需延期结项的课题,负责人必须提前半年向省,市课题办写出申请报告课题负责人将本课题的立,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阶段小结汇编,结题总结报告,课题相关成果材料及目录等,连同课题评审费,交市教研室课题办省,市课题办组织专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通讯评审或现场评审方式对课题进行结项验收对暂未通过结项的课题,按专家提出的意见予以改进,争取下一批再继续申请结项祝愿老师们在教育科研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六)论文的基本内容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硕士本科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写作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论文的国内外主要研究内容是哪些

回答 主要措施就是写你论文研究的步骤及方法等,比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等如何进行。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便于按项目填写,避免遗漏。其内容主要包括论文题目、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文献综述和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进展计划及阅读文献目录等 提问 能具体吗? 回答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更多9条 

回答 首先我们需要解析论文题目,明白这篇论文到底需要写什么。首先写论文的前言,写明论文的调查背景、经过、主要问题等基本情况。接下来写论文的主题,即论文的主要部分,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等。然后写结尾,结尾可以写明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特色:(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中小学开展课题研究,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关键:教师要深入研究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扬长避短,改进工作,实现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教学科研一体化是基本途径:研究要为教学服务,科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校本课题研究是核心:没有课题研究,科研兴校就是一句空话行动研究是基本方法:行动研究把解决问题放在第一位,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为首要任务中小学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以校为本;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研究现实问题,为提高质量服务;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途径: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提出课题;从面临的突出问题中提出课题;移植先进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提出课题;从国内外教育发展前沿寻找切入点,提出课题;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创新设想,提出课题(二)如何选题1,选题原则(1)是否值得研究创造性:研究对象新,研究视角新吉州区龙虾危害程度的调查"江南青铜器王国青铜器艺术"欣赏科学性:利用气功提高学生智力的研究洗头的频率与个人成就的相关研究效益性:小学生穿布鞋和穿皮鞋比例的调查研究 (2)是否能够研究——可行性:农村中学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现代文化媒体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影响的研究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让邓小平理论进课堂的研究2,选题要特别注意的问题(1)立足于本职工作(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2)立足于平时积累(3)立足于个人特点(模式)(4)从小处着手(5)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6)选题不要一味求新(三)如何制定课题方案1,课题的表述2,研究的目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3,研究对象和范围(界定)4,研究内容(研究什么)5,研究方法(怎样研究)6,研究的步骤和进程7,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四)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课题申报的渠道教育科研申报课题的的渠道可以通过学校,县市级教研室推荐,向省一级或更高一级的课题管理部门申报,申报时须逐级经过教研部门或课题管理部门批准,以便建立课题研究业务档案,并与业绩考核建立联系还有一种申报的渠道,就是在已经批准公布了的课题研究计划中,选取某个课题主动申请参加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和试验工作在申报这一类课题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和熟悉这些课题是否适合自己的研究水平,是否具有适当的研究队伍,时间等诸多因素,申报后要积极主动地与总课题组负责人经常保持联系,努力做好阶段性的课题工作总结江西省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和立项的程序⑴认真阅读《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⑵填写《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报书》;⑶由所在县(市,区)教研室盖章后交市教研室课题办,再统一交省课题基地办;⑷省市课题办召开课题评审会,聘请评为评审课题,提出课题立项评审意见;⑸将拟通过立项课题报省,市教育主管领导审批;⑹向课题组下发省,市《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立项通知书》;⑺课题的启动与实施申报时间课题申报每年两次,申报时间分别为每年的3月10—31日,9月10—30日 评审未通过的原因⑴选题不当,不符合资助条件;⑵课题论证不充分;⑶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比已承担此项目;⑷课题组力量不强或分工不当;⑸资料准备不够;⑹最终成果不明确;⑺不具备完成本项目所需的其它条件;⑻经过比较,本项目有更合适的承担人;⑼其它原因(加以说明)(五)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2,实验法3,观察法4,案例法5,行动研究法(研究思路,研究思想,研究方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1,问卷法(1)问卷的结构:指导语,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题(2)问卷的类型:开放式,封闭式,综合式开放式:说说您对生物课的看法封闭式:选择题,是否题,等级式选择题:您这次生物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 A,能力差,B,没努力,C,老师不行,D考试时粗心是否题:您喜欢生物课吗 A,是 B,否等级式:(态度情感方面)三等式:您对生物教师 A,喜欢B,无所谓,C,不喜欢五等式:非常喜欢,比较喜欢,无所谓,比较讨厌,非常讨厌(3)问卷设计的要求例1,您认为素质教育有何意义 例2,您认为学生负担重不重 例3,您父母支持您参加生物课外小组吗 问题的语言要通俗,具体,准确例4,有的同学上课前先预习一下,你是不预习,很少预习,老师布置预习就预习,经常预习问题不能带有暗示性的语言备选答案要按一个标准分类备选答案之间的距离要大致相等您在上课前,A,不预习 B,有时预习 C,经常预习例5,晚上,您通常睡觉时间是:A,8点前 B,9点前 C,10点前D,其它——备选答案应该穷尽避免提出对方产生顾虑或无从回答的问题2,观察法观察法的类型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是否在自然状态下)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是否在现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是否直接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观察(有无明确的观察目标)例如,托马斯为了研究6岁儿童的捣乱行为,首先从实际中观察儿童捣乱行为包括那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又赋予具体的行为表现,将6岁儿童捣乱行为方面确定后,有计划地在儿童生活中观察儿童行为表现,记录收集资料来进行研究由此可见,观察法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计划,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和详尽的记录,以收集掌握所要研究的资料,进而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推理,对假设作出严密的,合理的科学解释 玩弄东西,解自己的鞋带等做其它事9把头和身子转向其它同学,向别人显示东西转方向8发出咯咯声,撕纸,鼓掌,敲击书桌噪声7哭叫,尖叫,咳嗽,吹口哨叫嚷6和其它同学讲话,喊叫老师,唱歌说话5抢夺他人东西,破坏其它同学财物扰乱他人4投掷,推,撞,拍,戳及用东西打其它同学侵犯他人3跪在椅子上,坐在脚上,横躺在课上跪2离开位子,站起来,走动粗鲁行为1行 为 表 现类别序号3,实验法:教育实验的特点:实验环境的自然性,实验变量的无害性,实验过程的长期性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无关变量的控制常见的无关变量:被试的态度因素生长成熟因素测量的安排实验设计的类型: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轮组实验 例如,赫洛克进行过一项成功的教育实验他根据假设的构想,把四五年级的106名学生,按照他们第一次测验成绩分成四个组:第一组为受表扬组,第二组为受训组,第三组为静听组,第四组为控制组这四组学生每天都进行难度相等,训练时间相同(15分钟)的加法训练对第一组学生,每天练习后都当众点名表扬,大加鼓励;对第二组学生,每天练习后教师总是指名批评,加以训斥;对第三组学生,每天练习后教师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只是让他们静听别人受表扬或受批评;对第四组学生,让其单独练习,他们本人不受表扬或批评,也未见别人受表扬或批评,教师不给予任何评价通过五天实验后进行第二次测验,其结果是,受表扬组成绩最好,受批评组次之,静听组第三,控制组最差由此证明了实验者的理论假设:有评价的教学效果比无评价的教学效果好,表扬激励的教学效果比批评训斥的教学效果好自变量,就是指由实验者所实施并主动加以操作的实验因素自变量又叫实验变量,它是一种假定的原因变量上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及表扬,批评等方式,就是自变量因变量,就是指由于实验变量的影响而产生的结果因变量又叫反映变量,它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上例中,实验者通过表扬,批评,静听与单独练习,不做评价等方式实验后,四组学生分别呈现的几种不同成绩的反映,就是因变量无关变量,就是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而又与实验目标无关的一切因素又叫干扰变量如被试的年龄,性别,智能发展水平,学习动机,性格,意志,情绪,被试的家庭状况,所在班级的班风,学风,教师的水平与工作责任心,校园文化环境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这都属于无关变量 4,行动研究特征: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一条龙服务: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从研究范围看,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从研究的进程看,是边行动边调整从研究结果看,是行动的改进,发展学生行动的改进和发展;教师行动的改进和发展行动研究法案例:青浦模式——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他们采取的实践筛选方法具体包括以下程序⑴总结各种教学经验,了解本门学科教学以及与它有关的一些学科,如心理学,逻辑学和哲学认识论等的研究成果,然后运用这些经验和成果,结合施教对象的现状和要求提出计划;⑵按预定计划在授课中实施这些经验(理论成果将体现在某些经验中);⑶组织有经验的老师亲临教学现场(一般不是实验环境下的现场),对视觉情况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评价;⑷根据考评结果对原有经验进行调节——淘汰,发展或优化组合;⑸再计划,再实施,再考评,多次反复,直至筛选出有效的经验系统设想计划反思 观察 行动修订计划 再行动再反思 再观察行动研究螺旋图(六)科研课题结题的材料准备填写结题报告书一般来说,结题报告书包括以下基本内容:⑴课题研究的主要人员;⑵课题结题的总结报告;⑶课题研究成果统计主要是一些能反映研究过程的数据统计,提供给课题结题评委进行评价和核实收集与课题有关的文字和实物材料⑴反映课题进展情况的资料,如课题小结等;⑵学术和实践活动的记录;⑶队伍训练的成果,如培训,外出学习等;⑷课题有关改革收益层面的实验推广资料;⑸效益情况包括反映改革前后效益的对比数据,经济效益的数据;⑹社会反映包括本课题获得报刊评介的文章,获奖情况等;⑺公开发表和获奖文章的杂志和证书;⑻与课题有关的音像,多媒体课件,立体模型等申报课题结项程序被立项的课题在实施中,要求课题负责人每学期写出阶段小结,(不需要再寄交省市教研室,只是结题时提供)在课题完成时汇编装订成一份(打印稿),作结项评审的依据之一课题研究到期,负责人写出申请结项的报告,填写课题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对需延期结项的课题,负责人必须提前半年向省,市课题办写出申请报告课题负责人将本课题的立,结项申报书(一式三份),阶段小结汇编,结题总结报告,课题相关成果材料及目录等,连同课题评审费,交市教研室课题办省,市课题办组织专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通讯评审或现场评审方式对课题进行结项验收对暂未通过结项的课题,按专家提出的意见予以改进,争取下一批再继续申请结项祝愿老师们在教育科研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论文的国内外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太多了。作文教学,比较大众化的课题。阅读,同上。学生写字研究。如坐姿,握笔姿势,笔种,纸张等对写字的影响。学生阅读速度与记忆。小学生思维,心理对阅读写作的影响的研究。学生背书方法的研究。课堂提问问题设计研究。9 课堂评价研究。等等诸如此类,任何与语文有关的皆可。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 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 论文写作的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六)论文的基本内容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希望我们可以帮你。硕士本科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写作是我们特长,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你看下这个,这个可以帮你理解开题报告怎么写,你要多看看。参考参考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研究方法及措施,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原则 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依据与原则是建立完善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前提。从美、英、法、日四国的经验来看,发达国家普遍坚持依据法律,注重公益,根据受益与能力以及兼顾公平与效率等四项基本原则确定经费的投入。 1.依法投入原则 发达国家普遍通过建立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建立与改进提供依据与保障。例如,日本通过《教育基本法》(1947)、《义务教育费国库负担法》(1952)、《公立学校设施费国库负担法》(1953)、《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1954)等,明确了各级政府的义务教育投入职责与分担项目及比例。针对均衡政策引起的公立教育活力下降等问题,2006年进一步修订《教育基本法》,规定向地方转移部分税收,同时将义务教育经费国库负担额由原来的1/2削减为1/3,并增加对身心残疾者给予必要支援的内容等。美、英、法等国自推行义务教育法以来,也连续颁布多项法案,明确并落实各级投入主体的责任。 2.公益性原则 义务教育作为纯公共产品的基础性、公共性与强“外部性”特征决定了在一个富裕、民主、文明的国家,其经费应由政府公共财政予以保证。当今,义务教育提供的水平与质量已成为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民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各发达国家均将提供免费的、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变成一项基本国策,使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与义务。例如,日本“二战”后的《宪法》与《教育基本法》规定“根据民主与教育机会均等两项基本原则来对本国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推行从6岁到14岁,涵盖6年小学、3年初中的免费义务教育,其经费由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政府予以提供。美、英、法三国也尤为重视每个儿童均等受教育机会的实现,分别实施12年、11年、11年的免费义务教育。 3.受益与能力原则 受益原则与能力原则为教育经费投入主体确定中的基本准则。简单地说,受益原则即“根据受益水平确定负担水平”,能力原则即“根据能力水平确定负担水平”。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主要是公民教育,是任何公民必须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国家是最大的受益方,因此必须由国家主导提供义务教育服务。同时,国家各级政府由于所获取的公共财政收入比例不同,负担能力也不同,获得财政收入多者应该负担更大的比例。美、英等国均将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纳入国家政府财政预算,由公共财政支出予以保证。同时,根据中央税收为国家税收的主体这一特点,由中央政府承担主要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 4.公平与效率原则 追求公平、兼顾效率是各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一项基本准则。美、英、法、日四国一方面关注每一个适龄青少年儿童,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平等受教育机会的实现,如美国的《NCLB法令》、英国《为所有人建立更高水准的教育,更好的学校——让家长和学生拥有更多选择》白皮书、日本的《偏僻地区教育振兴法》以及法国设立优先教育区等对处境不利群体学生进行扶持;另一方面,资助私立中小学发展,允许私立中小学按优质优价原则收取学费,同时改革公立学校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评价体制,激励公立、私立学校之间开展竞争,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多样化、优质的教育服务等。例如,美、英、法三国分别自1989年、1993年、1993年开始允许并鼓励家长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择校;美国许多地区允许一些专业组织或企业经营公立学校;日本鼓励公立学校开展“主体教育”、“个性教育”等。 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来源 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努力,美、英、法、日四国均普及了9年~12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其经费投入的来源体现为:政府财政预算作为义务教育经费的绝对来源,中央或省级政府成为义务教育经费的主要提供者,各级政府分担提供义务教育投入的不同项目,其他多元渠道为义务教育经费的有效补充。 1.政府财政预算作为绝对来源 发达国家财政预算普遍提供了85%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例如,美国2004~2005年度中小学投入为4,612亿美元,其中联邦、州、地方三级政府教育拨款占7%;英国2006~2007年度,中央、地方支出的义务教育经费达416亿英镑,几乎囊括了全部的义务教育经费,占该年全部教育总经费的2%。日本1997年义务教育经费中2%来源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经费,2000~2004年间中央、地方公共教育支出占全部教育支出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86%以上。与此同时,各国对公共教育投入的重视与三级教育经费投入的协调发展也为义务教育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2004年美、英、法三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分别为3%、3%、8%,日本最低为6%;OECD国家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中小学、中学后及非高等教育占GDP的比例平均为7%;三级教育生均经费投入之比为1:25:9。 2.中央、省级政府的主要负担者 在普及义务教育的早期,各发达国家均不同程度地采取低重心的义务教育投入方式,地方政府负担了大部分的义务教育经费。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及社会民主、文明程度的加深,国家逐步将经费投入主体上移到中央(联邦)或省(州、都道府县)一级政府,中央、省(州)级政府承担起50%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地方学区为义务教育投入的主体,承担着80%以上的经费,之后州政府所占比重逐渐提高,到70年代末达到8%,超过了地方学区成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近年来州政府负担水平一直维持在47%左右,地方学区负担比例则下降至43%左右;同时,联邦政府负担比重也从1919~1920年度的32%上升到2004~2005年度的2%,联邦与州政府共同负担56%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英国中央政府直接教育拨款占公立中小学经费支出的比例从2000~2001年度的95%上升到2006~2007年度的20%,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最终负担了2/3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 3.按投入项目明确职责 三、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指的是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使用、监管等各个环节的有机整合。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义务教育经费运行过程的规范,注重提高教育资源使用的效率与效益。主要体现为改革教育拨款制度,提高经费拨付的实效;完善教育预决算制度,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加强投入监管力度,保证经费运行的规范等三个方面。 1.改革教育拨款制度,提高经费拨付实效 一方面,各国普遍建有完善的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采用中央政府直接拨款与中央、省级政府对地方进行转移支付相结合的办法,保证地方政府有能力成为义务教育事业的直接提供者与管理者。既落实了中央、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投入职责,义增强了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办义务教育行为的监管、调控能力。例如,经过转移支付,1993年美国地方学区所提供的初等、中等教育公共经费由3%提高为3%,同时必须接受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另一方面,各国通过减少拨款中间环节,保证义务教育经费落实到学生身上。例如,美国联邦政府的教育拨款直接以学生为对象,并保证生均经费的逐年增长。英国在2003~2004年度和2006~2007年度两次改革国家教育拨款办法,划拨给学校的教育经费由英国教育和技能部(儿童、学校与家庭教育部及创新、大学与技能部的前身)直接发放到地方,不再通过地方财政管理系统,且规定必须全部用于学校预算支出。法国中央政府为每一位公立学校的教职工在银行开立户头,教师的工资、补贴不经过学校,而由政府直接划拨到教职工个人的银行户头上。 2.完善预决算制度,保证经费使用合理 每个财年,美、英、法、日四国政府均制定当年的教育经费预算,各级政府经议会、国会或地方经费监管部门批准,学校则经校务委员会批准后执行。各级政府、学校依据预算进行义务教育经费的划拨、分配、使用、结算,以确保支出合理、决算有据。其中,英国的教育预算体系从中央、地方政府一直贯穿到学校;政府、学校根据预算安排、使用经费,并最终进行决算。法国国民教育部将教师工资支出列入中央教育经费年度预算,由两院议会批准后严格执行;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财政预算对义务教育校舍建设和行政经费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学校的教育经费预算由学校顾问委员会通过才能批准使用。美国的联邦、州政府和地方学区每财年定期出台当年的教育预算,列明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明确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当年教育经费支出项目及经费投入金额,进而依据预算进行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日本的义务教育经费也严格依据筹措—预算—审议—执行—决算过程进行分配和使用。 3.加强经费投入监管,保证经费运行规范 为了防止义务教育经费运行中的截留、挪用、浪费等腐败行为,各国都采取了多种渠道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管。具体包括:(1)严格内部监督,包括财政部门对教育部门、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立法机构对教育部门的监督等。例如,中央政府负责对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国会、议会负责批准并监督政府教育预算及其实施;学校校董会、校务委员会负责审核并监督学校预算及其实施等。(2)完善外部监督。一方面,美、英均建立有广泛的教育中介机构,日本民间也有教育经费监督组织,它们对政府、学校教育经费的拨付、使用、管理等进行多方位监督。由于这些组织立场中立,有利于避免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可能存在的公正缺失问题。另一方面,各国普遍建立起透明、公开的信息化制度,运用网络平台公布义务教育经费的预算、拨付、使用等信息,吸引广泛的社会监督。同时,媒体监督、教育利益相关方(如家长、捐赠单位)的监督也成为各国义务教育经费运行的重要监督方式。 发达国家对中央、地方政府之间的投入项目及分担比例进行了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各司其职。例如英国的中央政府分担全国教师进修费、教师工资、地方教师进修学校建校费用的3/5;地方教育当局分担地方教师工资的其余部分并负责管理九成以上的地方初、中等教育的经费。法国由国民教育部负责控制并下拨公办学校的教育经费,负担和管理所有公立教育机关以及和国家缔结合同的私立教育机关的教职工工资,对公立中小学的建筑和其他设施、设备进行补助并监督其使用;地方教育当局则负责管理小型的基本建设投资和教学设备购置以及地方教育当局雇用的学校职工的工资等。日本中央、都道府县政府各负担1/2的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员工资;中央负责1/2~2/3,市町村负责1/3~1/2的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费用;中央负责1/2,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共担其余1/2的义务教育学校教材、教具费用与发展边远地区教育所需经费。 4.通过非政府渠道有效补充 除政府财政性拨款这一主要来源外,四国还采用多种途径拓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其共同的做法包括私立学校收费、学校提供社会服务、社会捐赠、企业投资等。法国1996年非政府来源义务教育经费达2%,日本1997年度为8%,美国2004~2005年度为3%。但各国融资渠道不尽相同。例如,美国通过彩票收入、州政府专门开征的教育税以及发行教育债券等获取一部分教育经费,而法国则废止了授权市镇和省开征特别税以筹措初等义务教育经费的办法。非政府渠道来源经费虽在各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中占较小比重,但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有效补充了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促进了社会教育资源在学校间的流动,激发了学校之间的竞争。同时,由于家庭、社会、企业等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与参与,提高了义务教育的社会关注度与义务教育资源运行的社会监督力度。 四、对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的启示 1.以法律明确各级政府投入规则,确保投入规范 首先,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及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专项法律,以法律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与规范。尽管我国先后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不可否认,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律体系仍欠缺系统性与完备性,特别是欠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专项法律法规,缺乏对各级政府教育投入行为的详细界定与明确规范,问责机制名存实亡,政府自由裁量空间过大,投入行为随领导认识以及地方经济、财政状况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人为性、随意性过大。其次,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义务教育经费公共支出体系,体现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同时根据受益原则与能力原则,明确中央、省、市、县级政府的投入与管理职责。第三,在以公平作为首要原则,以保证每个适龄青少年儿童就学机会均等作为投入基本原则的同时,重视经费投入管理过程中的效率与效益,防止资源的浪费与滥用应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 2.投入主体上移,提高投入水平 借鉴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变迁的经验,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首先,应逐步将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体上移到中央和省一级政府,建立“投入以高层政府为主,管理以地方政府为主”的投入管理体制;同时,进一步提高我国政府财政预算中的义务教育投入水平,在落实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百分之四的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政府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提高义务教育投入占政府财政预算的比重,提高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在三级教育生均经费中的比重,消除城乡义务教育生均投入之间的差距。其次,建立教师工资、生均经费、大型基建投资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按比例分担,发达地区以省为主,其他地区以中央政府为主;校舍维修、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等发达地区以县为主,其他地区以市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分担模式,明确各级政府投入管理职责。第三,采取多种形式拓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弥补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因为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育资源的稀缺都是一个持久性问题,尤其是我国地域辽阔,受教育者众多,义务教育更加需要庞大的、持续性的经费支持。而与此同时,受教育者教育需求多样,对优质教育的追求尤其突出,许多家庭愿意并有能力为孩子接受优质的、个性化的教育支付更多的经费,然而单纯依靠稀缺的公办优质教育难以有效满足这些需求。因此,我国应在加强公办教育改革的同时,支持民办、私立教育的开展,资助企业、团体、个人参与举办义务教育学校,提供多样化、优质教育。另外,国家还可以尝试通过征收教育税,发行彩票、教育债券,提供企业、社会捐赠教育优惠政策等多种渠道进一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 3.健全教育经费使用机制,提高投入效率效益 首先,在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方面,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最低基准,从国家层面消除城乡的双重标准。超出国家基准部分可由各省自行决定与负担。同时,尽快完善中央、省政府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充县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加大对农村地区、薄弱地区、贫困学生、特殊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等处境不利群体学生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与群体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建立以学生为拨款对象的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制度,通过为每个学龄儿童建立基准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账户,减少经费运行的中间环节,提高教育资源拨付的效率。其次,在落实义务教育经费单列制度的同时,建立起贯穿“中央—省—市—县—校”的义务教育经费预决算制度;同时,规范预算的制定、审批、监督工作,保证各级政府、公立学校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支出,切实做到支出有凭证,核算有根据。第三,进一步完善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监督机制,保证教育资源的运行规范。在我国,重点是构建起强而有力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外部监督体系。包括建立起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管理的网络平台,公开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使用、管理等各项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鼓励社会中介组织的建立与监督;吸引广大家长等教育利益相关方参与监督等。另外,必须强化县级政府的管理责任,落实“一把手负责制”、义务教育问责制,将义务教育投入监管与政府负责人绩效考核挂钩,保证县级政府作为义务教育经费的直接分配者、管理者、义务教育的实施者发挥“审计监督”、“统计公告”的职能,负起义务教育的管理责任。防止“边免费、边收费”、“截留、挪用”、“跑冒、滴漏”等违规行为的发生,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专款专用。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