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论文1000字高清大图

发布时间:2024-07-20 09:41:57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论文1000字高清大图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当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理论来源。他们认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两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自然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社会则是自然进化的产物,社会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主张的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和谐相处,以实践的劳动为基础的人化自然观,是以人的生产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先进思想,以及当时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思想渊源主要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它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在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研究,最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与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面临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多种挑战,虽然科技的进步,已经延缓和解决了个别问题,但是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国来说,可谓困难重重。   (一)国内生态环境的现状   当今,国内的生态环境也趋于恶化。据统计,国内的水土流失现象和沙漠化严重;草原退化开始加剧;森林资源大幅度锐减,特别是树木的砍伐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树木的生长周期;还有就是近年来,全国多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这些都是生态失衡所引起的问题。对于这样一场自然灾难,其实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大力推行和执行生态文明建设已刻不容缓。   (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纵观当今人类所处的大环境,面临着不断恶化的危险,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基础发出挑战,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去研究如何解决当今生态平衡等问题。从国内生态环境的现状不难看出,我们同样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生态失衡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共同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祈、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其实马克思所强调的生态自然观正是人与自然界相互协调发展的理念,它和我国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它们也共同成为“建设魅力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思想基础。这也促使大力推进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已刻不容缓。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界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既要关注和追求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同时也要尊重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让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人类必须在发展生产、提高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更加合理、科学地对待自然和保护环境,从而更好地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世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旧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扬弃与超越。传统的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走了一条片面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工业文明的发展推动着人类不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同时也创造了伟大的科学技术;然而人类的快速发展,却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异化越来越严重,从而引发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生态问题,使“人类好像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大量危机: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等,这场全球性危机程度之深、克服之难,对迄今为止指引人类社会进步的若干基本观念提出了挑战。”生态文明观的核心主要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将更稳定的推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完善和发展,人类逐渐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永续的共同奋斗目标。   (二)为人类生态问题的解决明确了目标   马克思认为,人类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从事改造自然的活动,必然影响、制约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只享受着科技带来的进步,却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制约和影响,特别是没能正确估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人类才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它不仅仅是自然本身的问题,更是人类社会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生态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类社会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问题,解决人与社会的异化现象,才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疏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变革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两个和解”,他们强调“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在中国,尽管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相对落后等原因,仍然存在人口增加、能源紧缺、耕地减少,植被破坏、气候变暖、水系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但是我们在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启示和指引下,有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就是要从根本上实现人类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并最终彻底解决中国乃至全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保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也为人类社会探索出一条不断发展和得以永续的道路。

爸爸小时候虽上过学,但名义上是上学,其实多数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如何加强?应该保护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文明建设等等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论文1000字高清图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当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理论来源。他们认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两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自然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社会则是自然进化的产物,社会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主张的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和谐相处,以实践的劳动为基础的人化自然观,是以人的生产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先进思想,以及当时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思想渊源主要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它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在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研究,最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与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面临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多种挑战,虽然科技的进步,已经延缓和解决了个别问题,但是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国来说,可谓困难重重。   (一)国内生态环境的现状   当今,国内的生态环境也趋于恶化。据统计,国内的水土流失现象和沙漠化严重;草原退化开始加剧;森林资源大幅度锐减,特别是树木的砍伐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树木的生长周期;还有就是近年来,全国多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这些都是生态失衡所引起的问题。对于这样一场自然灾难,其实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大力推行和执行生态文明建设已刻不容缓。   (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纵观当今人类所处的大环境,面临着不断恶化的危险,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基础发出挑战,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去研究如何解决当今生态平衡等问题。从国内生态环境的现状不难看出,我们同样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生态失衡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共同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祈、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其实马克思所强调的生态自然观正是人与自然界相互协调发展的理念,它和我国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它们也共同成为“建设魅力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思想基础。这也促使大力推进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已刻不容缓。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界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既要关注和追求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同时也要尊重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让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人类必须在发展生产、提高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更加合理、科学地对待自然和保护环境,从而更好地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世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旧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扬弃与超越。传统的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走了一条片面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工业文明的发展推动着人类不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同时也创造了伟大的科学技术;然而人类的快速发展,却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异化越来越严重,从而引发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生态问题,使“人类好像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大量危机: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等,这场全球性危机程度之深、克服之难,对迄今为止指引人类社会进步的若干基本观念提出了挑战。”生态文明观的核心主要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将更稳定的推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完善和发展,人类逐渐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永续的共同奋斗目标。   (二)为人类生态问题的解决明确了目标   马克思认为,人类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从事改造自然的活动,必然影响、制约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只享受着科技带来的进步,却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制约和影响,特别是没能正确估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人类才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它不仅仅是自然本身的问题,更是人类社会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生态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类社会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问题,解决人与社会的异化现象,才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疏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变革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两个和解”,他们强调“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在中国,尽管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相对落后等原因,仍然存在人口增加、能源紧缺、耕地减少,植被破坏、气候变暖、水系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但是我们在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启示和指引下,有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就是要从根本上实现人类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并最终彻底解决中国乃至全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保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也为人类社会探索出一条不断发展和得以永续的道路。

爸爸小时候虽上过学,但名义上是上学,其实多数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论文1000字高清图片

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被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这既是对我们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人类在20世纪末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从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出发,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已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涵义和特点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的过程原始社会,由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欲望之门还没有打开,所以人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盲目地崇拜自然、顺从自然,对自然生态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破坏和威胁,并且处处受自然界的束缚,形成了简朴的原始文明意识随着农业的诞生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从被动适应自然转变到主动适应,于是出现了农业文明这一时期,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主动发起了对地球的挑战,开始了自觉和不自觉地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然而,自然界也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旱灾、涝灾、山洪、风沙等是自然报复不断,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进程历史进入近现代时期后,人类掌握了变革自然的强大能力,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断增强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与“征服”能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与技术文明,形成了以“人是自然的主人”为哲学基础的工业文明但是以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爆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却是前所未有的以至于自然界不断对人类进行报复,厄尔尼诺现象、温室效应、沙尘暴、大洪水、大旱灾、地震、沙漠化等自然现象都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手段事实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在短短的100年内,就已经发展到了严重对立的地步值得庆幸的是,近二十年以来,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飞速发展,为生态文明的兴起作了科学和理论的准备上世纪50年代世界各地掀起的“绿色运动”、六十年代的生态农业,七十年代兴起的生态工程等又为生态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实践基础,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生态文明观是在对人类中心观及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行为的深刻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成熟的,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潮流  生态文明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它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观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在开放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必须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力图用整体、协调的原则和机制来重新调节社会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生态观念和生态秩序,因而其运行的是一条从对立型、征服型、污染型、破坏型向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演变的生态轨迹如果从维系人与自然的共生能力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际和代际之间的公平性、共生性的原则出发,从文明的延续、转型和价值重铸的角度来认识,生态文明必将超越和替代工业文明正是基于生态文明所具有的本质和特点,生态文明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的应有之义  二.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历史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在取得巨大发展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很大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具体表现:一是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二是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四是人口问题形势严峻人口规模庞大,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五是资源危机显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六是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被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这既是对我们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人类在20世纪末所取得的最重要的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从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出发,要完成这一目标,实现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已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正确理解生态文明的涵义和特点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的过程原始社会,由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欲望之门还没有打开,所以人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盲目地崇拜自然、顺从自然,对自然生态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破坏和威胁,并且处处受自然界的束缚,形成了简朴的原始文明意识随着农业的诞生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从被动适应自然转变到主动适应,于是出现了农业文明这一时期,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主动发起了对地球的挑战,开始了自觉和不自觉地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然而,自然界也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旱灾、涝灾、山洪、风沙等是自然报复不断,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进程历史进入近现代时期后,人类掌握了变革自然的强大能力,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不断增强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与“征服”能力,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与技术文明,形成了以“人是自然的主人”为哲学基础的工业文明但是以消耗自然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口爆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却是前所未有的以至于自然界不断对人类进行报复,厄尔尼诺现象、温室效应、沙尘暴、大洪水、大旱灾、地震、沙漠化等自然现象都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手段事实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在短短的100年内,就已经发展到了严重对立的地步值得庆幸的是,近二十年以来,生态科学与环境科学飞速发展,为生态文明的兴起作了科学和理论的准备上世纪50年代世界各地掀起的“绿色运动”、六十年代的生态农业,七十年代兴起的生态工程等又为生态文明的兴起奠定了实践基础,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生态文明观是在对人类中心观及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行为的深刻反思的过程中逐渐成熟的,顺应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潮流  生态文明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它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观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在开放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必须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力图用整体、协调的原则和机制来重新调节社会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生态观念和生态秩序,因而其运行的是一条从对立型、征服型、污染型、破坏型向和睦型、协调型、恢复型、建设型演变的生态轨迹如果从维系人与自然的共生能力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际和代际之间的公平性、共生性的原则出发,从文明的延续、转型和价值重铸的角度来认识,生态文明必将超越和替代工业文明正是基于生态文明所具有的本质和特点,生态文明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的应有之义  二.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历史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在取得巨大发展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很大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具体表现:一是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二是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四是人口问题形势严峻人口规模庞大,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五是资源危机显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六是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的。十七大报告规定了我国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四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十七大以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一个“高频词”,上上下下各方面都在领会、落实、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探索和讨论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随意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  例如,断言“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个新型文明形态。”这种提法是否确切当然可以研究。但如果认同这种提法,那就是认为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等是同一个范畴。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发展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或原始文明)、农业社会(或农业文明) m

生态文明从我做起“12”植树节刚至,我们公司就组织了全厂上百名职工在渭河滩义务植树。每当我们亲手栽下一棵树、浇灌一株苗,我们就会发现:“绿色,让世界充满生机”。只有真正实现生态文明,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家园才能实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居更佳、春常驻。 生态文明建设绝不仅仅是一种口号,它是一种观念,扎根于人们的思想深处;同时也是一种实践,需要全社会人人共同参与。有这样一组数据告诉我们,绿化植树与生态文明紧密相联:在25℃和常压下,电脑开启10600小时、飞机飞行3200公里、越野车行驶2160公里、中型小轿车行驶3040公里分别排放1吨二氧化碳;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就能吸收83吨二氧化碳。由此可见,在应对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今天,植树造林不仅是全体绿化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也是整个社会共同肩负的责任。 全民义务植树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近几年党中央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为我们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吹来了科学、和谐的春风,神州大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春潮澎湃,可持续发展的春色盎然,植树节将不仅给这个春天播洒绿色,更将播种文明。 植树节,我们呼唤:“生态文明从我做起”。让我们播撒一点绿色,收获一片希望。

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659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的29个县区、298万人口。汉江全长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6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52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4万多平方公里。安康不仅是调水区,而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责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运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 随着安康经济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安康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康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论文1000字高清

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659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的29个县区、298万人口。汉江全长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600多公里;总流域面积52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4万多平方公里。安康不仅是调水区,而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责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运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 随着安康经济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想方设法鼓励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安康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康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当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理论来源。他们认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两个组成部分是相互关联、相互统一的。自然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社会则是自然进化的产物,社会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主张的是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和谐相处,以实践的劳动为基础的人化自然观,是以人的生产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先进思想,以及当时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思想渊源主要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它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是在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断研究,最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与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面临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多种挑战,虽然科技的进步,已经延缓和解决了个别问题,但是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国来说,可谓困难重重。   (一)国内生态环境的现状   当今,国内的生态环境也趋于恶化。据统计,国内的水土流失现象和沙漠化严重;草原退化开始加剧;森林资源大幅度锐减,特别是树木的砍伐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树木的生长周期;还有就是近年来,全国多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影响到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这些都是生态失衡所引起的问题。对于这样一场自然灾难,其实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大力推行和执行生态文明建设已刻不容缓。   (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纵观当今人类所处的大环境,面临着不断恶化的危险,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基础发出挑战,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去研究如何解决当今生态平衡等问题。从国内生态环境的现状不难看出,我们同样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生态失衡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共同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祈、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其实马克思所强调的生态自然观正是人与自然界相互协调发展的理念,它和我国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它们也共同成为“建设魅力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思想基础。这也促使大力推进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已刻不容缓。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界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既要关注和追求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同时也要尊重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让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人类必须在发展生产、提高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更加合理、科学地对待自然和保护环境,从而更好地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世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旧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扬弃与超越。传统的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走了一条片面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工业文明的发展推动着人类不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同时也创造了伟大的科学技术;然而人类的快速发展,却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异化越来越严重,从而引发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生态问题,使“人类好像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大量危机: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等,这场全球性危机程度之深、克服之难,对迄今为止指引人类社会进步的若干基本观念提出了挑战。”生态文明观的核心主要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将更稳定的推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完善和发展,人类逐渐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永续的共同奋斗目标。   (二)为人类生态问题的解决明确了目标   马克思认为,人类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从事改造自然的活动,必然影响、制约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只享受着科技带来的进步,却没有清醒的认识到这种制约和影响,特别是没能正确估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人类才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它不仅仅是自然本身的问题,更是人类社会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生态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类社会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问题,解决人与社会的异化现象,才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疏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变革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两个和解”,他们强调“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在中国,尽管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相对落后等原因,仍然存在人口增加、能源紧缺、耕地减少,植被破坏、气候变暖、水系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但是我们在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启示和指引下,有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就是要从根本上实现人类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并最终彻底解决中国乃至全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保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也为人类社会探索出一条不断发展和得以永续的道路。

浅谈党的建设论文1000字高清大图

论述哪方面的?政治?经济?文化?1000字。。。说不深入的。。

党建设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官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决定,详细科学的论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历史责任的必然性: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举,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的必然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总的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三、党的个别现状令人担忧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班子整体作用发挥不够,推动科学发展、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够,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有的软弱涣散,有的领域党组织覆盖面不广,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所以当前一个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基础是加强,关键是改进,要言必行,行笔果,避免走过程,要出实效,保长效,争就效。

虽然很容易,但我不能直接给你写出来,最起码你也要摘取一下吧!给你一个写作思路:将心中的党变成自己对实践共产党员的高尚修养的动力和对实现高产主义的信心。 参考内容:百度贴吧高尚人生吧中《共产党员的高尚修养具有大众实践性,高产主义必将实现》 可选取第一、第二条的全部和第三条中第8条的前半部分。 (好好组织一下,保证你能写出一篇没有空话的好文章,祝你成功!)

之一  八十年前,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她就是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的风雨历程, 八十六年的光辉灿烂,使我们的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他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带着深深的渴望,带着多少的梦魂牵系,我们迎来了二十一世纪。那是怎样的一个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坚实臂膀,把中华民族的丰碑訇然扛起。是中国共产党用她宏伟的构思,把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打扮得如此壮丽。  我们把党比做母亲,他用乳汁哺育我们长大;她把幸福留给我们,把苦难留给自己。为了新中国的解放,  党是永不驻足的行者,在漫漫征途中高低求索。党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一颗不落的太阳。我想,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没有什么美丽的衣裳可以用来装饰我们的党,因为它就是那样的朴实而又庄重。党从客观实际出发,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美是一个临时的历史进程,制定了有中国特征的社会主义道路,集合表现了全国各族群众的利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从拔乱反正到变革关闭,总是不停地在探索中发展,在变革中进步,一步一个脚印,逐步丰厚和完美自我。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理论思想的提出,党在指导变革关闭和社会主义古代化建立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反动理论。正是这巨大理论,指引中国跨上了波涛壮阔、宏伟绚丽的历史征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行进的道路上具有波折和失误是难免的。但党从不粉饰本身具有的不足。文明大反动以后,党痛定思痛,保持脚踏实地的原则,做到有错必纠。在当前,党内具有着一定程度的腐败景象,党又旗帜明显地提出与腐败分子作斗争,整顿党风,严肃党纪。正是由于勇于正视本身不足,展开批判和自我批判,党在群众心中的抽象不只没有受损,相反却更让我们看到希望。  为了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那么多党的优秀儿女,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宝贵而年轻的生命——  方志敏在狱中写出了《可爱的中国》后从容的走上刑场;年仅15岁的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面不改色心不跳:董存瑞手拖炸药包在敌人的碉堡下拉响了导火线;丘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在烈火之中纹丝不动;黄继光面对敌人喷火的机枪口,英勇的扑了上去……还有许多许多的英雄他们并不乞求名垂青史,却只希望祖国能够和平安康福。  在新的社会,新的时代。是谁天天任劳任怨,苦心孤诣的为祖国出谋划策。  是党!带领我们走向新世纪的道路;是党!用生命换来了现在和平安康的社会;是党!……  党啊!您是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党啊!您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们;  党啊!您伟大的功绩将雕刻在中国历史的丰碑上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党辛苦的党员老师,在同学堕落时你拉住了。在同学迷茫是你做他的向导,你无时无刻都在辛苦奉献着。亲爱的党员老师,谢谢您。  新的一年,见证了你们的辉煌。也梳理了我们的人生。相信祖国的前途是美好的。因为党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因为党,所以才有我们的现在。电冰箱、热水器、洗衣机。那一个不是党奋斗出来的成果。  党在我心中,党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这是怎样的自豪,这又将是怎样的壮举。我们高举起火红的旗帜,饱蘸着澎湃激情,跟随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踏入新世纪。  当然,只有党还是不够的。只有每个人都做好,才能让党不必操劳。只有每个人都做好,别人才不敢侵犯。  之二  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整。作为一名中学生,中国共产党距离我们似乎是遥不可及,但如果是从另一角度来看的话,其实党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不善于发现罢了。  生活之中处处存在着党的影子,无论是在家里也好,学校也罢,甚至是在路上,都有可能存在着。就让我们从最小的地方谈起吧,想必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个班长吧,但是班长其实并不具备什么义务一定要为我们辛苦的服务的,只是因为他们的背上多了一份责任罢了,若是去掉了那份班长的责任,他们也不过就是我们周围最普通的同学,朋友罢了。但是我们是否又有思考过一个问题呢?为什么我们的班长要比普通的学生辛苦呢?其实我们又是否将他们的行为理解成是将书本上所学到的只是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中,看到他们,我们其实可以大概的想到了一种光荣的称号---中国共产党员。  不得不承认,作为一名接触过一点中国当代历史的中学生,自然是清楚的明白着中国共产党对于新中国而言的意义有多重要,从初中到高中,我们所接触的课本上总少不了这么一句话:根据党的思想路线。。。。其实这句话不也已经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中的崇高地位吗?虽然在我的心里并不认为天天认为把党挂在嘴边是一种爱党的方式,不过作为中学生,我认为最好的回报党给了我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吸收外界所有我们可以吸收的,并且可以运用于社会与生活中的知识,更好的去适应这个学习型社会,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现在突然想起开学的第一天在学校里看到了那个全新的多媒体,其实从小的方面来说是学校条件好了,但是总的来说总是少不了国家对于教育方面的支持,才有了我们现在如此好的教学条件了。  其实我倒是觉得作为一名高中生的话,我们虽然只是学生,但是我们至少还是有必要要好好学习中国的法律,毕竟现在的社会还有一个名称,叫做法治社会。既然是法制社会我们这些高中生就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些普通的法律来保护自己,同时如果事情都有法律作为保障的话,那个这个社会看上去的话就会显得更加和谐了。  中国的政治太过复杂,我们也不过是普通的高中生,对于一些国家的政策也是根本就不懂,但是只要是人就会很现实,对于我们普通的学生也好,大人也罢,其实只要国家所颁布的政策有利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就够了,因为我们需要的就只有这些而言。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业社会,推崇的也是人民当家作主,所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代表了人民真正站起来的标志性里程碑,对于中国人民而言成为党员是一种荣耀,那种荣耀就如同是小学生加入了少先队员,中学生加入了中国共青团一样,那是一种自豪。如今在高中的时候就能成为一名党员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这其实就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体现了,只不过那种进步需要人去积极的参与罢了。  其实我自己倒是觉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感触肯定是比不上大人的,因为我们的时代比起当年那种要奋斗的时代已经进步很多,而且生活也幸福的多了,所以对于我们而言,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了解都是来自于书本,就是因为来自于书本,所以说对于这个组织我们很熟悉,因为它的名字出现率很高,但是对于它的作用的话,我们的了解就开始不起着什么作用了,所以说,现在需要我们去深刻的了解一下这个组织的真正含义了,我想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中国共产党了吧。。。。。  之三  生活中每一种符号、一个标志,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和内涵,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和深深的思索。比如,五环,是运动员们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的象征;红十字,是医务工作者们爱的奉献的凝聚。但我相信,没有任何一项标志,能像党旗那样凝结着华夏子孙对党的热爱;也没有任何一支笔,能像党  旗那样把中华儿女对党的赞美写向永恒的天空;更没有任何一种文字或语言,能像党旗那样酣畅淋漓地表达着我们心中对党的敬意。数十年的悠悠岁月,早已把党铸成了我们胸中的一首神圣长诗,党旗就是这长诗里的"诗眼";八十载的斗转星移,党成了我们用无数丰功伟绩撰写的历史长卷,党旗就是这长卷中的"文魂"!  近一个世纪以来,面对着党旗,有多少满怀着理想信念的仁人志士们庄严地宣誓着:"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朴素的语言阐明了让人终身奋斗的目标,也蕴藏了一个民族最炽热的情感。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在岁月中消失,但一个人的拳拳之心却能永世长存。"大地有幸埋忠骨",在那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我看见翻卷着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滚动着的是反饥饿、反内战、反压迫的狂澜,流淌着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荡漾着的是对人民群众爱的涟漪……看着看着,我仿佛冲破了时空,带着一双矫健的翅膀和明锐的眼睛,遨游在历史的长河里…  如果有人问我,党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我可以自豪地说,党就是一面飘扬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如果有人问我,党在我心中有多重?我可以郑重地回答,党在我心中重千斤! 我是一名新党员,从小对党怀着崇敬。 记得刚懂事的那会儿,泛黄的小人书、经典的黑白电影是童年的深刻记忆,在记忆里,党的英勇形象和事迹往往显得那样清晰。成长的日子里,从小学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从工作到生活,我感受到党的教育和关怀无时无刻不在,曾经的伙伴,身边的同学,许多都是优秀的党员同志,他们的榜样形象,加深了我对党的认识。我开始思考,一名党员的责任在哪里。在组织的关心下,我终于用行动写下了庄严的入党誓言。今年以来,我作为一名新党员,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从学习、评议到整改、提高,我了解到,许多党员在谈话中都留下了激动的泪水。我在其中也经受了最深刻的灵魂洗礼,我对党因此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党员是党的活的细胞。党的先进性从党员身上集中体现出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一面旗帜,就代表党的魂!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当最早的一批播火者升起第一面以镰刀、铁锤为标志的鲜红党旗时,集结在这面庄严旗帜下的共产党员便开始了救国、建国、强国的漫长征程。在战乱、贫弱、落后的旧中国中,这面党旗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复兴的灿烂曙光。  如今的中国我们也可以随时随地看到无数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远的不说,就说汶川大地震铺天盖地而来之时,富乐小学袁丽君老师那镇定、勇敢、不知疲倦的面容和她那句一直贯穿于整个营救行动的话语:“我们和你们在一起!”,“有老师在,同学们,别怕!一个普通老师有如此的胆量和气魄,这让我们看到党的精神是无处不在的,党旗飘扬在祖国的每一寸角落。  面对着党旗,我感到,作为一个年轻的生命,我是多么的幸福--沐浴在党无处不在的温暖和光明之中,侧耳谛听着党的淙淙教诲,任由诗情如旭日喷薄。作为一名普通群众,我又多么由衷地渴望我们的党能以从不褪减的鲜艳横穿火光横溢、尘土纷溅的世纪早晨,驭太阳的风轮奔驰在七月那洒满阳光的坦途。当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新世纪的曙光照亮窗棂时,同志们,让我们挽起人民群众智慧的双手,共同续写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的灿烂和辉煌吧!  我是参考这几篇写的~O(∩_∩)O~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