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关于中国发展的论文2500字

发布时间:2024-07-05 07:09:20

关于中国发展的论文2500字

龙门吊哦他怕卡萨帝pad拉撒路热了热不怕了热了热路口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文》摘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古代社会至封建社会,讲述她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简述她的发展历程。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其精华,我们要传承,而对其陋习,我们则要加以改进,努力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关键字:历史悠久,有利有弊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滋润着我们的文化精神,造就了华夏民族淳朴善良的民风。她的神秘激发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学子去探索,去求知,用我们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去揭开她的面纱。

中国梦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梦,究其根本也是每一个追梦主体个人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中国梦的形势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国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论新形势下中国梦的践行》

[提 要]着眼中国当代实际及未来国际社会的深刻变化,为顺利实现中国在新时期的既定奋斗目标,以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启动了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前行的道路上如何团结力量、汇集共识,经实践验证,只有依靠人民,沿着正确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健全的制度为保障才能最终夺取中国梦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中国梦;人民;道路;制度;理论

[作者简介]王海平(1989―),男,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吴小龙(1972―),男,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西南昌 330013)

在党的闭幕后不久,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通过媒体阐明了“中国梦”,在这之后不久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又系统阐释了“中国梦”这一战略思想,其主要内涵就是在国家层面上要实现国家富强,在民族层面上要实现民族振兴,在个人层面上要实现人民幸福。可以说,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历史性的成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最基础途径,作为当代理论新成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势必成为指引实现中国梦在意识层面上的最根本行动指南,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就成为了实现中国梦的最根本轨制保障。

一、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能来源――人民群众

中国梦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梦,究其根本也是每一个追梦主体个人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实现中国梦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团结所有愿意为民族为个人心中梦想而追逐的每一个追梦人,由此汇集的力量是庞大的,是任何困难都难以阻挡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亿万群众充当兑现中国梦的行为主体,是造就世界历史和实现中国梦的绝对力量。“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2]包括所有民族在内的广大华夏儿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依赖和推进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能量可以为中国梦的圆满提供无穷尽的动能,是不可能被任何力量所歪曲的强大动能,能够创造出供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物质条件和实现中国梦必需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还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人类社会的内在精神宝藏是诞生在勤劳智慧的民众当中,进而创造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推动理论创新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只有借助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奋斗才能取得社会变革的决定性胜利,只有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梦想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

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之日起(尤其是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起)就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联系,尤其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开放与改革的路途中接力探索、传承经验,在选择前途道路上既不呆板僵化,也不走马观花,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的独特国情都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中鲜明地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经典论断,为中国以后的探索和发展指明了道路。党的对此又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道路指向更明朗,康庄大道摆在每一个追梦主体面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在中国大地上盛开的独特花朵,是与中国实情和民族特点相联系而诞生的创造性道路,不仅是指引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也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每一个追梦主体实现梦想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离开本国的特点去硬搬外国的东西,这条普遍真理就不能实现。”[4]只有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和途径,才能在通往梦想的过程中不至于走弯路,也最终能圆满每个人心中的梦。

三、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符合实际的理论是顺利推进实践的先导,正确的思想武器是顺利推进发展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我国实践相联系而孕育出的一系列科学理论,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绩。中国共产党人在摸索中国成长道路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当今中国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怎样的党,如何建设党,如何发展等繁杂的与当代中国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追梦主体由于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而表现得千差万别,但同属于中华民族的根本社会属性没有改变,同是有一致的思想引领和目标指向没有改变。统一的思想导向势必激发宏大的动能,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一引领的华夏儿女意识行径,也一定能尽早实现每一个人心中的梦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梦。

四、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只有拥有完善的制度才能保障前行的道路不会有失偏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遵照马列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蓝图思路,同时也是将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相关精神同我国不同时段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相运用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即是包括根本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基本制度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的统领。在摸索前进道路的行程中,逐渐完备了一系列具体制度,正是因为有了各领域相关制度的保驾护航,才能确保各项事业能协同推进,实现中国梦和每个人心中的梦想同样需要国家和社会创造各领域的相关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符合马列主义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憧憬,既符合现今中国的具体实情,又与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相向而行,所以说没有任何理由不让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我们还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制度创新,逐步破除制约各领域发展的障碍,完善体制机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充分有力地为每个追梦主体保驾护航。

总而言之,要实现中国梦就是要以实现个人的梦、集体的梦为基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任重道远,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每个追梦主体凝聚共识、艰苦奋斗、埋头苦干,以期最终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经济发展政治论文25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摘 要]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发展。但是,强调经济发展绝不能忽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本身是人的生活和实践及其各种要素的有机统一整体。在这里,人是根本、主体、中心、出发点和目的,物则属于人,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而服务的;人为自身目的而从事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各种对象、关系、规范、制度则是人的活动赖以进行的条件、方式和形式;经济活动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治、 文化 、科教、国防等方面则为人所创造并为经济所决定,它反过来作用和制约着人和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根本来看待和处理社会生活及其实践中的各种矛盾。

[关键词]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B03;D6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672-2426(2013)09-0004-05

实现中国人及其社会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理想和根本目标,本身蕴含着并首先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它始终是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和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同时包含着如何处理和解决社会发展中人与物、理论与实践、生活与观念、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矛盾和问题,以及经济、政治、科技、 教育 、文化、国防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不言而喻,所有这些矛盾、问题和关系都需要也都应该得到正确处理与合理解决。问题在于: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些矛盾关系的内在规律与客观要求是什么?在全球化背景下,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和怎样的解决办法才是正确的与合理的?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发展基础上,在中国经济总量已处于世界第二位情况下,我们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发展要求、发展原则和发展理念?本文拟立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及其未来发展要求,主要就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做一理论探讨。

一、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在“二战”结束以后的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曾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所追求的首选目标。然而,将“经济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所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及其严重后果,使其本身受到了新的发展实践的严峻挑战和新的发展理论的严厉批判。以至于今天人们谈到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往往还心存疑虑或心有余悸。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仍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深入 反思 的理论课题。

正如人的生存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一样,经济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不仅依赖于经济发展,而且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就失去了基本的前提和必要的基础,因而也就根本谈不到社会其他方面发展。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穿住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正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因此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1]

正因为如此,当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时代课题时,许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反复强调,发展的主题是经济发展。而在“二战”之后新独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不约而同地将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增长)作为他们的主要目标。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和观念在后来的发展实践中显露出其本身的某些片面性和历史局限性。但是,我们不应该脱离历史实际简单地将其仅仅视为发展实践的失误,实际上它本身带有某种历史的必然性;它也不能仅仅被指责为发展理念上的简单化和片面化,其实它有其自身理论上的某种合理性;它更不能被视为缺乏根据的主观决策和长官意志,事实上它是面对各自现实需要所做出的一种现实抉择和理性选择。以我国发展为例,中国曾经是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旧中国遗留下“一穷二白”的旧家底,新中国领导人一开始就将经济恢复、生产力发展和国家的工业化作为自己的关注重点。但遗憾的是这一正确的决策由于后来指导思想上出现失误而未能坚持下去,以至于改革开放之前我们连起码的温饱问题甚至是生存问题也不能完全解决。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才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发展为首选目标和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由此,我们才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在世纪之交顺利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而且在2010年使“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2]这是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而这本身正是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巨大成果。

如果说经济发展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及其不同发展阶段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话,那么,它对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社会发展来说,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基础地位和前提意义。其根据和理由,主要在于我国社会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复杂矛盾: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特别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起来,但同时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改革开放使我国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缩小城乡发展差别、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仍然艰巨;30多年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国防、卫生、社会福利等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然相对落后,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也日益增多;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日益深化,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但与此同时各种复杂的国际矛盾也日益凸显,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心存疑虑,甚至仍然采用冷战思维而对中国的发展进行围堵与遏制,这不仅使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且使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困难。不可否认,这些问题并不都是经济问题,它涉及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是,应当看到,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一个基本前提和根本基础,那就是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很难真正解决,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会缺乏基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也就难以如期实现。 不仅如此,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的更深刻理由和根据还在于,我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以此分析和判断为基础,显而易见,“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4]正因为如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5]而对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社会发展而言,不言而喻,经济发展仍然处于首要地位并具有决定意义。只要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还未建成,只要我国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还未完全达到,只要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未真正实现,我们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把经济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就必须把经济发展作为重点任务来对待。这也许正是当年邓小平反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6]的重大而深远意义,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务是发展”[7]的真实意义和实质内涵。

二、中国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发展

毫无疑问,任何发展都不能忽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首选目标和首要任务。但是,强调经济发展并不排除社会其他方面发展。事实上,基本前提和根本基础本身就意味着,社会发展还要有其他领域和其他内容;首选目标和首要任务自身也表明,发展本身是一个具有多种目标和多重任务的复杂系统。我们必须从社会发展的总体性及其各方面的协调性来看待经济发展问题。否则,如果仅仅强调基本前提和根本基础而忽视其他领域和其他内容,只看到首选目标和首要任务而看不到其他目标和其他任务,那么,发展本身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由此,将可能导致社会畸形发展,甚至会重蹈“二战”之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覆辙,从而使自身陷入各种社会矛盾的困境而难以自拔。

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不仅发展不等于经济发展,而且经济发展也不等于经济增长。通常把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而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又被视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毋庸置疑,GDP的增长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是,经济发展绝不单纯等同于经济增长。由于社会发展的理论、观念和政策的不同,经济增长本身完全可能产生两种根本不同的结果。合理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观念,不仅注重经济发展,而且能自觉地将经济发展成果用于解决贫困、失业、生态、体制、教育、文化和不平等等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合理的社会发展理论和政策,仅仅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甚至为增长而发展,把经济增长视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其结果往往导致社会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贫困加剧、生态恶化、社会腐败等问题,导致社会的片面畸形发展。20世纪60-70年代,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所谓“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与社会安定同时并举,受到世人普遍肯定;而同期巴西、阿根廷、伊朗、巴基斯坦等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令人羡慕,但其产生的农民贫困、两极分化、社会动荡等严重社会问题[8]却也令人失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将社会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不仅会使各种社会矛盾长期累积和集中爆发,而且会导致人们陷入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英德米特·吉尔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从而使社会发展甚至经济增长本身陷入长期停滞乃至出现倒退现象。

正因为如此,许多发展学家都反复强调:发展是一个全面范畴,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必须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例如,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主任杜德利·西尔斯就指出:“调查一国发展情况应提出的问题是:贫困状况怎么样?失业状况怎么样?不平等现象又是怎么样?……一个没有包含减少贫困、失业和不平等现象诸目标的‘计划’,难以被认为是‘发展计划’”。[9]美国波士顿大学世界发展研究所所长保罗·P·斯特里登教授也指出:“发展必须重新下定义,应叫做向当今世界主要‘敌人’:营养不良、疾病、文盲、贫民窟、失业和不平等开战。”[10]西尔斯和斯特里登还明确区分了发展和增长的不同,并强调指出:“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从最终意义上说,发展不仅仅包括人民生活的物质和经济方面,还包括其他更广的方面。因此,应当把发展看为包括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组和重整在内的多维过程。”“发展是集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即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11]此外,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谬尔·亨廷顿也强调指出:发展应当包括“增长”、“公平”、“民主”、“稳定”、“自主”五大目标。因为,“落后社会是贫穷的、不公平的、压制性的、粗暴的、依附于人的。发展就是从后者转变为前者的过程。”[12]所有这些都表明:发展不等于经济发展,更不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处于首要的、前提的和基础的地位,但社会发展必须是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制度、法律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发展才可能是合理的与健康的。

然而,当代社会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必须是协调的。这是因为,所谓社会,并非机械装置,也不是人口堆积,而是人的生活和实践及其各种要素的有机统一整体。它绝不是其本身各种构成要素的简单集合或机械拼凑,而是其人和物、存在和意识、实践和观念、经济和政治、科技和教育、生存和发展、生活与安全等各种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有机统一所构成的系统整体。而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中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系统中处于一定地位并发挥某种特定功能且与其他要素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体性及其各要素的相互关联,是系统本身的根本特征。因而,对于系统中的任何一种要素都要从它与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来理解,并要从它在系统整体中所处地位和所发挥功能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系统整体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社会系统也同样如此并且更为复杂。在这里,人是根本,物则是属于人的。因此,必须以人为根本来看待和处理社会生活及其实践中的各种矛盾。这意味着:人是主体、中心、出发点和目的,物则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而服务的;人为自身目的而从事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各种对象、关系、规范、制度则是人的活动赖以进行的条件、方式和形式;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而思想和观念则是人们生活和实践本身的内在构成要素;经济活动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治、文化、科教、国防等方面则为人所创造并经济所决定,它反过来作用和制约着人和经济发展;人创造社会生活并推动历史发展,社会生活和历史条件也制约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由此来看,没有各方面要素的彼此协调,也就根本不可能有社会的正常而健康的发展。 坚持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曾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经济与教育、科学、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13]党的十四大指出:“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14]党的十五大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15]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6]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7]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 面相 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18]所有这些论述,既是对世界各国发展 经验 教训的科学 总结 ,同时也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

然而,理论的自觉与观念的合理,并不能保证社会发展实践本身就没有矛盾和不出现问题,关键在于以自觉的理论与合理的观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事实上,在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之后,我国社会发展本身虽然解决了某些旧矛盾和旧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对此,党的 报告 指出:“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 安全生产 、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19]显而易见,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的实质,主要是社会各领域和各方面及其发展过程各环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正确处理和有效解决,中国社会发展就可能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而它本身则意味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社会发展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将需要努力解决好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熏1995:78-79.

[2][3][5][1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15,15,5.

[4][7][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14,15.

[6]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0-371.

[8]高清海等著:社会发展哲学——中国现代化的理性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3-184.

[9][12](美)塞缪尔·亨廷顿等著: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51,333.

[10](美)迈克尔·P·托达罗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50.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发展的新战略[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4.

[13]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9-250,367.

[14]江泽民文选(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4.

[15]江泽民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

[1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

[1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03-10-1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经济发展政治论文2500字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论文2500字

您好:中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经济正一天又一天的发展,这不仅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成果,更是我们人民对国家经济向好的信心,世界在变,中国在变,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7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中,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其中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较上次提高了个百分点,达到了。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速平均保持在了8%,“保八!保八!”这似乎成了今年中国经济行业喊得最亮的口号。在今年我们看到在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引领下,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达到,这一数字是全球第一呀!前几天,一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以强劲的势头发展,在未来的世界中国必将成为一个闪亮的主角!但是我们在为高速发展经济而欣慰时,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在许多方面任然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居国民收入仅为三千多美元,仅仅是日本的十分之一,这个差距是中国发展的一大缺陷;有一份外国的调查显示,中国的一位劳动者劳动8年+10个月的收入才等于英国劳动者劳动八个月的收入还等于美国劳动者劳动一年的收入。不仅是收入上的,还有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社会福利等等许多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距。我们在高兴的同时还应从实际出发,把握时机,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从分发挥投资、消费、出口这三架马车的作用,不断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总之我们应该树立一个居安思危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积极应对国际挑战,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促进国民经济蓬勃发展。【以供参考】

1、 什么是经济发展? 简单的讲经济发展就是有钱,但钱从何来?钱只能印出来。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印钞机不停的运转? 假设一个岛上有1000口人,与世隔绝,人与人之间交换物品过活,但有时候你手里用来交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怎么办?于是人们就用都喜欢的金银作为交换的东西,于是交换方便了。但金银要磨损,携带也不方便,当交换活动频繁时,发现这个东西太繁琐,限制了交换活动,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岛上的管理者发行一种符号,用它来代替金银,于是钞票出现了。 刚开始这种钞票可以随时得兑换金银。大家都很放心,因为钞票就是金银。可是岛上金银的产量太小,当人们的交换活动更加频繁时,钞票不够用了,只能暂停交换。暂停交换的后果就是大家不生产别人想要的东西了,因为虽然别人用,但交换不出去,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经济发展减速了。 于是大家想了一个办法,成立一家钱庄,这个钱庄是大家的,由钱庄来发行钞票,印出的钞票借给想用钱的人,然后这个人有钱了再还给钱庄。于是银行就出现了。 银行的出现,能保证交换活动更持续的进行,大家都拼命的生产,岛上的东西越来越多,银行根据产品的生产数量,不停的印制钞票,以保证交换能更深入的进行。 后来人们的交换活动更频繁了,一家钱庄太少了,于是出现了很多钱庄,总要有个管钱庄的吧,于是指定一家钱庄管理其他钱庄,并且钞票只能由这家钱庄印刷,然后通过其他钱庄借给用钱的人,**银行就这么也出现了。 2、什么是对外贸易? 有一天岛上的人发明了船,于是就到处划船跑,发现了另一个岛屿,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钞票,也像自己岛上这么活动。但自己岛上生产的东西多,那个岛上生产的东西少,1元钱在自己的岛上能买1斤大米,那个岛上的一元钱只能买半斤大米,于是另外岛上的钱来这个岛上买东西时只能2元换1元才行。于是汇率出现了。算好汇率后,他们开始互相买卖东西到对方岛上,这就是对外贸易。对外贸易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使交换活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潮。 3、什么是通货膨胀? 由于岛上生产的产品太多了,以至于没法准确估计到底该发行多少钞票,发行多了的时候,因为没有那么多产品可买,产品就开始涨价,发行少了呢就开始降价,为了保证价格稳定,央行要求各钱庄要把一部分钱放在央行里面用来调节产品的价格,根据价格情况多放和少放。这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可是有一部分聪明人开始怎么才能把钱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边捡了一颗石子,说这个石子值100万快钱,把它卖给了一个人,这个人觉得整个岛上的钱加一起也没有100万啊,怎么办,于是向钱庄借,钱庄也没有这么多钱,于是把印钞机打开,印了这100万,借给了他买了这个石子。 然后这个人开始卖这个石子,100万卖给了第二个人,由于第一个卖石子的人把钱花了,所以岛上的钱多了,所以这一百万可以筹集到,多买些产品就有了。但当把这个石子以200万转让的时候,钱庄只能又印了100万钞票,就这样钞票越印越多,可是当这个石子不停的流动转让时,大家并不觉得岛上的钱多,产品价格还是原来的那样。可是当这个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时,大家觉得钱多了,可是如果当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于岛上凭空多出N多个100 万来,怎么办,央行最害怕的就是这颗石子没了。它没了岛上产品的价格就会飞涨,就会通货膨胀。那么持有石子的人就绑架了岛上的经济。 4、房价能绑架中国经济吗? 中国的房地产已经使中国央行发行了太多的人民币,如果房价下降,等于把那颗石子投进了海里,那么多印出来的钱会使中国产品价格飞涨,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看似房价与石子毫无相干,可是他们的属性是一样的,就是价格和价值严重的背离。实际上房地产的崩盘受害最大的并不是中国的商业银行,而是整个中国经济体系。为什么**迟迟没有把房价降下来,不是降不下来,如果真想降房价,只需要一道政令,房地产价格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可是后果谁能承担,严重通货膨胀谁来负责? 房地产业已经绑架了中国的经济,是无可置疑的,是客观实在的,没有人能改变。 不管谁是总理,廉洁也好,贪污也好,都希望社会和谐,可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5、房价和通货膨胀有关系吗? 可更棘手的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如果降房价,面对的是马上的通货膨胀,可不降房价,那么面对的就是更严重的通货膨胀,何去何从? 所以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稳定房价,然后在社会产品增加时,减少货币的投放量,加上其他政策如加息、增加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缩小信贷规模等辅助手段,来使中国经济软着陆,这是最好的办法,我们看到的一切政令也是这个逻辑。不信的话,可以查阅一下近年来**发布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业的措施。 可是为什么房价不稳定而且更加的疯长呢?难道是开发商与**在博弈吗?告诉你在中国没有人能和党叫板,几个肚子大点的开发商是没有这个实力的。实际上是幕后的另一只黑手在和中国**博弈,这支黑手就是外资,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人民血汗的黑手。 6、房价高涨的原动力是什么? 使房价上涨的动力很多,房价上涨对其有利的人就是动力之一,比如:为了GDP和个人利益的地方**、为了赚钱的开发商、炒房族、以至于买了房的所谓“房奴”都是是房价上涨的动力,可是最大的原动力不是这些,是外资,是美国的以攫取超额利润的各大财团。 开发商作为商人,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可是各行各业都有商人,难道想赚就有吗?那除非是神话。房地产业的开发商也一样,不是他们想赚多少就有多少的。根据价值规律,当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时,会有一种趋向正常价格回归的力量钳制价格的上涨,可是在中国的房地产业,这种规律似乎不起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一个参考范围的原因,如果以中国经济本身而言确实打破了这个规律,可是目前的情况是有一股力量在维持着房地产业的价格,即托市,那么谁在托市呢? 谁能在房地产业失控能得到巨额利润的人就是托市的人。 讨论这个问题前,现看一下中国的外汇储备情况。中国的外汇储备在近几年迅速由1、2千亿突破万亿,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难道是中国人民奋发图强,挣来的吗?这个不需要证明,看中国的GDP增幅就知道,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明显大于GDP的增幅。显然不是挣来的,那么除了挣来的一部分,那么就是所谓的 “国际热钱”的涌入,而国际热钱的涌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取得高额的回报。 国际热钱进入中国市场后,首先要兑换成人民币,那么一下子哪有这么多人民币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印钞机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这笔钱用来托住已是烫手山芋的房地产市场,就是拼命的投资房地产业,当房地产价格因背离价值而向下波动时,通过托市再把它抬高,反复如此,给人的表象就是房产价格决没有偏离价值。导致房价越涨越高。 而开发商呢,他们一到房子将要卖不出去的时候,就有人出高价买下来,他们怎么会降价,如果没有这部分资金在运作,别说是开发商联盟,就是全国只有一个开发商,价格也会降下来,没有人买了,难道等房子发霉吗? 那么外资持有这么多高价房产做什么?不怕砸到手里吗? 不怕!为什么呢?在这个资本运作的过程中,有一个冤大头在最底下接着呢,是谁呢?就是中国的商业银行,由于火爆的房地产市场,一流的流通性,近年来没有看到任何萎缩的迹象,放了贷款就盈利,为什么不贷款呢?没有理由不放贷款。 加之中国老百姓买房的心情,外资可以轻易的把高价房转嫁到中国的银行和消费者身上,连炒房的农民都能赚到一杯羹,职业的外资会赔钱吗? 那么房价一直涨下去,会怎样呢?请看下一节:“7、房价一直涨下去,开发商会笑还是会哭?什么情况下会笑?什么情况下会哭?” 7、房价一直涨下去,开发商会笑还是会哭?什么情况下会笑?什么情况下会哭? 在中国**近几年来密集的几十道金牌的调控下,房价还是如脱了缰的野马一样狂奔不止。暂且不论何时能停止上涨的势头,毕竟房价在目前还是上涨的,所以我们就看看房价上涨不止会带来什么。 首先:由于GDP上涨,中国**为了维持上文说的“保持产品交换的继续”要不断地投放人民币,即开动印钞机。只要房地产这个石子还没有投入到大海里去,还有一定的流通性,那么就不会有通货膨胀的发生。 其次:开发商会在这个过程中也赚取巨大的利润。 再次:能看到的是,炒房族会赚钱、所谓的买房的“房奴”会增值。 都赚钱!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到底谁亏了呢?钱从哪里来呢?如果你是有炒股的经验就会知道,如果投资价格和价值背离的商品,你赚的钱就是别人赔的钱,那么套用到房地产上,就是买房自住的人,现在看似增值,那是镜中月、水中花,你不变现就不是你的。再有就是当价格完全回归真实价值的时候,有时甚至会到真实价值一下,被高价房套住的投资者。还有一个就是开发商! 为什么说开发商也有赔钱呢?大家知道商人的本性是赚钱,赚取利润。如果一个商人投机一次就永远都不做这个生意了,他是赚钱了,可他不是商人,这种商业行为没有意义。由于商人的本性,所以赚来的钱会继续扩大再生产,在能赚钱的领域不断的加大投资。这个道理从生活中就可看出来,越是做大生意的人总喊没钱,因为要更大的流动资金来维持其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所以一旦房价回归真实的价值之时,就是有一大批开发商崩溃之日。这个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和任何行为为转移的。如果现在有开发商逃离房地产业的角斗场,那么跑得慢的就是最后的输家。如果都不跑,就像击鼓传花一样,最后拿到接力棒的就是接盘者。有句话叫:“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也许只不过是方式不一样,看谁的运气好而已。 可是现在却没有任何的开发商赔钱的迹象,有的是开发商不断的赚钱,老百姓送钱都来不及。只是因为目前房价还在上涨,房产还在不断的流动。 一个巨大的问题来了,这样不断上涨的房价何时是个头啊,请看下一节:“8、坐在华尔街办公室的财团们是如何吸干中国山区一个农民的血汗的” 8、坐在华尔街办公室的财团们是如何吸干中国山区一个农民的血汗的 毛主席说过:“帝国主义没有睡大觉,而是天天在蠢蠢欲动,在图谋不轨,想达到他们的罪恶目的。诚然他们的气焰的确没有以前那么嚣张,但他们确实在活动着。”是不是冷战结束就代表着人类的和平得以实现呢?“一句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就能掩盖帝国主义噬血的本质吗?人人平等的理念是对的,但它只不过是帝国主义用来欺人们的伎俩罢了,说到和做到永远是两码事。 国际财团通过国际热钱涌入中国,使人民币加大发行量,然后通过房地产炒作,把中国的国内价格水平无限制的提高,GDP的增长又一次使人民币的发行量被迫提高。国际财团心黑手狠,双管齐下,目的就是使中国经济热到烫手,热到让每个中国人为之疯狂。 我们暂不去关心这个过程,我们放眼未来,看看这一过程的结果是什么样呢?换句话说财团的目的是什么呢? 很明显,中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就是财团们最乐见的结果。先做个假设,比如国际热钱在投资的中国房地产领域里上演最后的疯狂后,然后把房产成功解套全部变现,如果此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达到美国预期最高时,汇率是热钱逃离时需要相乘的那个倍数,会发生什么谁都能想到,所有热钱会一夜之间全部兑换美元逃离。财团们会赚得沟满壕平,中国市场上除了钱就是钱,能遮住天的大把人民币将成为中国人民的噩梦。 这是中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也是财团最乐见的结果。近期美国不断的通过政治、贸易等手段逼迫人民币升值,而中国**迟迟不升值或小范围的升值,远远没有达到美国**的预期,这是在出口处的中美之间的博弈。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顺便提一句,如果真的这个升值预期达到了,中国楼市将重演日本上世纪90年代崩盘的历史。只是那时中国经济也会像日本一样进入一个连续低迷不振的不归路。 在这种攸关民族生存的问题上,**会坐视不管吗?就算是退一步来讲,一个完全不负责任的**遇到这种情况,因为这个资本运作同时也极大侵犯了**的利益,也会拼命反搏的。 那么中国**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化解这一“经济危机”呢?请看下一节:“在有关这场围绕房价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各方博弈中可能选择的中庸路线”。 9、在有关这场围绕房价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各方博弈中可能选择的中庸路线 我一直相信:物极必反,中庸,是老祖宗留给后人解决棘手问题的杀手锏! 既然是中国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的经济,那么我们就从“绑架”说起。何为“绑架”,应该是相对弱的一方,拿着相对强的一方的“要害”,使相对强的一方即便有能力对付弱的一方,但碍于投鼠忌器,无力可施。 我们先来看看绑架双方的阵容和各自手上的筹码。房地产业的主体是开发商,所以开发商算一方,它绑架的要害是中国经济,那中国经济是谁的要害呢?是中国人民的要害,代表中国人民的,目前只能是中国**。中国**算一方。外资呢?它是煽风点火者,划到开发商一方。中国**一方有公权力,可以通过税收、财政、经济政策、行政手段对开发商阵营施力,开发商阵营通过源源不断的后备资金来绑架中国经济,且不断的提高赎金。 问题已经摆在这里,怎么办呢?冲上去一枪击毙,那歹徒非撕票不可,太极端不可行。所以有为**开出药方,只要实现了某某一条既可降低房价的主意,就犹如这一枪击毙一样是不可行的。我们想象如何解救绑架事件的,首先要稳定住对方的情绪,再一步步地靠近,但这种靠近虽会引起歹徒的敌意,但不会导致他撕票,然后再进一步稳定情绪,再靠近,然后条件成熟时,再稳准狠,即保证人质的安全,又要保证歹徒一举拿下。这才是真正的营救。 所以中庸才是解决棘手问题的杀手锏。极端、盲目、冒进是要不得的。 针对如何解决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绑架问题,就要围绕问题的关键部分一步步地施加反作用力,然后一举成功,才是正道。 第一个关键的部分就是汇率,中国**会严把汇率关,我们可以预期的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决不会过快升值,但会小幅升值,就是要稳定对方的情绪,如果一点不升,对方会狗急跳墙,如果升的过快,是给自己掘墓,所以为什么中国汇率升幅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看看美国**的态度跟一个绑匪是多么的贴切,我要一瓶果汁,为什么拿来半瓶水。可又说不出什么来,毕竟还能暂时解渴。 第二个关键是限制资产流动性,既然房地产能绑架中国经济,说明它举足轻重,限制房产的流通性,就可以限制资产的流动性,注意这里是两个概念,“资产流动性”和“房产流通性”。两者完全不同,但又息息相关。房产流通性减弱,资产流动性减弱,那么需要印刷的人民币就减少。就像那个石子,不流通马上通胀,不涨价流通没问题,可是行不通,外资也不同意。既然是不断的上涨价格,只能一步步地限制房产流通,只要房产流通性少一点,通胀就会显现一点,然后再通过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等柔性政策来调整一点,用柳叶棉丝掌来化解泰森的一记重拳,以绵柔克强刚、化千钧于无形,这就是中国**的策略(这好像是中国人最擅长的事情)。我们从官方媒体就能看到相关的消息,楼市签约率在下降,即流通性在下降,然后物价开始有所涨幅,如猪肉等副食产品,但央行马上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来稳定物价。不知各位看官是否也看出些端倪。可预期的是,到完全化解危机之前,会不断地加息和调高准备金率,同时房产流通性会越来越弱,这个预言是否准确可在以后的央行政策上验证。等完全消除了由于经济过热导致的通货膨胀预期,那么就是房地产价格回归真实价值之时。 不管你看到没看到,这已是最后的疯狂,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如果这场博弈以外资胜利而告终,那么中国经济将步日本90年代持续下滑的深渊,由于外资撤走,房市赖以生存的支柱坍塌,房价会一落千丈,可到时候不管是开发商还是老百姓都将承受经济下滑之苦,持有的货币迅速贬值,即便房价落下,也不一定买的起。这是中国**和中国人民不可接受的,也是无法接受的。 第二,如果外资以失败而告终,即在汇率上把住出口,让房价回归真实价值,把外资同样套在中国,这才是胜利的前提。那么以美国财团为首的帝国主义噬血者必将疯狂报复,会在投资、出口等各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我们今天人民币升值没有达到美国预期,已经导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受打压,进而引起了众多的贸易摩擦,由此可见一斑。我们知道,经济发展的三套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在投资、出口领域遭到报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我相信不会影响我们的发展速度,别忘了还有一套马车是“消费”,房价下降后,如果你是爱国者,请现在保护好你的钱包,到时千万别羞羞答答,要果断地出手买房,中国经济会在消费领域异军突起,继续独占世界经济引擎的鳌头。 所以我们要相信我们的**,配合我们的**,**在事关全局的问题上是和老百姓站在一起的,**是水上承载的舟,人民是水,没有水,何以载舟。本文转贴自 【 浮游城 - Castle in the Sky | 开放邀请注册,PS|SS|WII|DC下载研究中心 】 ,原文地址: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经济发展政治论文25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摘 要]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发展。但是,强调经济发展绝不能忽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本身是人的生活和实践及其各种要素的有机统一整体。在这里,人是根本、主体、中心、出发点和目的,物则属于人,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而服务的;人为自身目的而从事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各种对象、关系、规范、制度则是人的活动赖以进行的条件、方式和形式;经济活动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治、 文化 、科教、国防等方面则为人所创造并为经济所决定,它反过来作用和制约着人和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根本来看待和处理社会生活及其实践中的各种矛盾。

[关键词]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B03;D6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672-2426(2013)09-0004-05

实现中国人及其社会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理想和根本目标,本身蕴含着并首先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它始终是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和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同时包含着如何处理和解决社会发展中人与物、理论与实践、生活与观念、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矛盾和问题,以及经济、政治、科技、 教育 、文化、国防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不言而喻,所有这些矛盾、问题和关系都需要也都应该得到正确处理与合理解决。问题在于: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些矛盾关系的内在规律与客观要求是什么?在全球化背景下,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和怎样的解决办法才是正确的与合理的?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发展基础上,在中国经济总量已处于世界第二位情况下,我们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发展要求、发展原则和发展理念?本文拟立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及其未来发展要求,主要就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做一理论探讨。

一、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在“二战”结束以后的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曾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所追求的首选目标。然而,将“经济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所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及其严重后果,使其本身受到了新的发展实践的严峻挑战和新的发展理论的严厉批判。以至于今天人们谈到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往往还心存疑虑或心有余悸。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仍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深入 反思 的理论课题。

正如人的生存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一样,经济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不仅依赖于经济发展,而且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就失去了基本的前提和必要的基础,因而也就根本谈不到社会其他方面发展。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穿住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正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因此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1]

正因为如此,当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时代课题时,许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反复强调,发展的主题是经济发展。而在“二战”之后新独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不约而同地将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增长)作为他们的主要目标。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和观念在后来的发展实践中显露出其本身的某些片面性和历史局限性。但是,我们不应该脱离历史实际简单地将其仅仅视为发展实践的失误,实际上它本身带有某种历史的必然性;它也不能仅仅被指责为发展理念上的简单化和片面化,其实它有其自身理论上的某种合理性;它更不能被视为缺乏根据的主观决策和长官意志,事实上它是面对各自现实需要所做出的一种现实抉择和理性选择。以我国发展为例,中国曾经是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旧中国遗留下“一穷二白”的旧家底,新中国领导人一开始就将经济恢复、生产力发展和国家的工业化作为自己的关注重点。但遗憾的是这一正确的决策由于后来指导思想上出现失误而未能坚持下去,以至于改革开放之前我们连起码的温饱问题甚至是生存问题也不能完全解决。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才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发展为首选目标和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由此,我们才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在世纪之交顺利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而且在2010年使“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2]这是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而这本身正是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巨大成果。

如果说经济发展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及其不同发展阶段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话,那么,它对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社会发展来说,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基础地位和前提意义。其根据和理由,主要在于我国社会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复杂矛盾: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特别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起来,但同时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改革开放使我国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缩小城乡发展差别、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仍然艰巨;30多年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国防、卫生、社会福利等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然相对落后,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也日益增多;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日益深化,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但与此同时各种复杂的国际矛盾也日益凸显,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心存疑虑,甚至仍然采用冷战思维而对中国的发展进行围堵与遏制,这不仅使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且使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困难。不可否认,这些问题并不都是经济问题,它涉及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是,应当看到,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一个基本前提和根本基础,那就是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很难真正解决,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会缺乏基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也就难以如期实现。 不仅如此,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的更深刻理由和根据还在于,我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以此分析和判断为基础,显而易见,“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4]正因为如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5]而对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社会发展而言,不言而喻,经济发展仍然处于首要地位并具有决定意义。只要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还未建成,只要我国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还未完全达到,只要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未真正实现,我们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把经济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就必须把经济发展作为重点任务来对待。这也许正是当年邓小平反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6]的重大而深远意义,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务是发展”[7]的真实意义和实质内涵。

二、中国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发展

毫无疑问,任何发展都不能忽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首选目标和首要任务。但是,强调经济发展并不排除社会其他方面发展。事实上,基本前提和根本基础本身就意味着,社会发展还要有其他领域和其他内容;首选目标和首要任务自身也表明,发展本身是一个具有多种目标和多重任务的复杂系统。我们必须从社会发展的总体性及其各方面的协调性来看待经济发展问题。否则,如果仅仅强调基本前提和根本基础而忽视其他领域和其他内容,只看到首选目标和首要任务而看不到其他目标和其他任务,那么,发展本身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由此,将可能导致社会畸形发展,甚至会重蹈“二战”之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覆辙,从而使自身陷入各种社会矛盾的困境而难以自拔。

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不仅发展不等于经济发展,而且经济发展也不等于经济增长。通常把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而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又被视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毋庸置疑,GDP的增长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是,经济发展绝不单纯等同于经济增长。由于社会发展的理论、观念和政策的不同,经济增长本身完全可能产生两种根本不同的结果。合理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观念,不仅注重经济发展,而且能自觉地将经济发展成果用于解决贫困、失业、生态、体制、教育、文化和不平等等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合理的社会发展理论和政策,仅仅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甚至为增长而发展,把经济增长视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其结果往往导致社会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贫困加剧、生态恶化、社会腐败等问题,导致社会的片面畸形发展。20世纪60-70年代,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所谓“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与社会安定同时并举,受到世人普遍肯定;而同期巴西、阿根廷、伊朗、巴基斯坦等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令人羡慕,但其产生的农民贫困、两极分化、社会动荡等严重社会问题[8]却也令人失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将社会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不仅会使各种社会矛盾长期累积和集中爆发,而且会导致人们陷入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英德米特·吉尔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从而使社会发展甚至经济增长本身陷入长期停滞乃至出现倒退现象。

正因为如此,许多发展学家都反复强调:发展是一个全面范畴,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必须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例如,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主任杜德利·西尔斯就指出:“调查一国发展情况应提出的问题是:贫困状况怎么样?失业状况怎么样?不平等现象又是怎么样?……一个没有包含减少贫困、失业和不平等现象诸目标的‘计划’,难以被认为是‘发展计划’”。[9]美国波士顿大学世界发展研究所所长保罗·P·斯特里登教授也指出:“发展必须重新下定义,应叫做向当今世界主要‘敌人’:营养不良、疾病、文盲、贫民窟、失业和不平等开战。”[10]西尔斯和斯特里登还明确区分了发展和增长的不同,并强调指出:“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从最终意义上说,发展不仅仅包括人民生活的物质和经济方面,还包括其他更广的方面。因此,应当把发展看为包括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组和重整在内的多维过程。”“发展是集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即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11]此外,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谬尔·亨廷顿也强调指出:发展应当包括“增长”、“公平”、“民主”、“稳定”、“自主”五大目标。因为,“落后社会是贫穷的、不公平的、压制性的、粗暴的、依附于人的。发展就是从后者转变为前者的过程。”[12]所有这些都表明:发展不等于经济发展,更不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处于首要的、前提的和基础的地位,但社会发展必须是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制度、法律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发展才可能是合理的与健康的。

然而,当代社会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必须是协调的。这是因为,所谓社会,并非机械装置,也不是人口堆积,而是人的生活和实践及其各种要素的有机统一整体。它绝不是其本身各种构成要素的简单集合或机械拼凑,而是其人和物、存在和意识、实践和观念、经济和政治、科技和教育、生存和发展、生活与安全等各种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有机统一所构成的系统整体。而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中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系统中处于一定地位并发挥某种特定功能且与其他要素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体性及其各要素的相互关联,是系统本身的根本特征。因而,对于系统中的任何一种要素都要从它与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来理解,并要从它在系统整体中所处地位和所发挥功能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系统整体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社会系统也同样如此并且更为复杂。在这里,人是根本,物则是属于人的。因此,必须以人为根本来看待和处理社会生活及其实践中的各种矛盾。这意味着:人是主体、中心、出发点和目的,物则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而服务的;人为自身目的而从事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各种对象、关系、规范、制度则是人的活动赖以进行的条件、方式和形式;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而思想和观念则是人们生活和实践本身的内在构成要素;经济活动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治、文化、科教、国防等方面则为人所创造并经济所决定,它反过来作用和制约着人和经济发展;人创造社会生活并推动历史发展,社会生活和历史条件也制约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由此来看,没有各方面要素的彼此协调,也就根本不可能有社会的正常而健康的发展。 坚持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曾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经济与教育、科学、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13]党的十四大指出:“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14]党的十五大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15]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6]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7]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 面相 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18]所有这些论述,既是对世界各国发展 经验 教训的科学 总结 ,同时也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

然而,理论的自觉与观念的合理,并不能保证社会发展实践本身就没有矛盾和不出现问题,关键在于以自觉的理论与合理的观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事实上,在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之后,我国社会发展本身虽然解决了某些旧矛盾和旧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对此,党的 报告 指出:“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 安全生产 、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19]显而易见,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的实质,主要是社会各领域和各方面及其发展过程各环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正确处理和有效解决,中国社会发展就可能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而它本身则意味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社会发展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将需要努力解决好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熏1995:78-79.

[2][3][5][1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15,15,5.

[4][7][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14,15.

[6]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0-371.

[8]高清海等著:社会发展哲学——中国现代化的理性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3-184.

[9][12](美)塞缪尔·亨廷顿等著: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51,333.

[10](美)迈克尔·P·托达罗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50.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发展的新战略[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4.

[13]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9-250,367.

[14]江泽民文选(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4.

[15]江泽民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

[1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

[1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03-10-1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经济发展政治论文2500字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关于环境保护的投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现阶段我国环保投资有了很大发展,但是无论从投资规模还是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来看,仍然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我国环保投资还不足以达到可以有效改善环境质量的水平………在(世界经济探索)里你自己可以查看下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经济发展政治论文25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摘 要]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发展。但是,强调经济发展绝不能忽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社会本身是人的生活和实践及其各种要素的有机统一整体。在这里,人是根本、主体、中心、出发点和目的,物则属于人,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而服务的;人为自身目的而从事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各种对象、关系、规范、制度则是人的活动赖以进行的条件、方式和形式;经济活动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治、 文化 、科教、国防等方面则为人所创造并为经济所决定,它反过来作用和制约着人和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根本来看待和处理社会生活及其实践中的各种矛盾。

[关键词]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B03;D6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 编号]1672-2426(2013)09-0004-05

实现中国人及其社会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当代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理想和根本目标,本身蕴含着并首先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它始终是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和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同时包含着如何处理和解决社会发展中人与物、理论与实践、生活与观念、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矛盾和问题,以及经济、政治、科技、 教育 、文化、国防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不言而喻,所有这些矛盾、问题和关系都需要也都应该得到正确处理与合理解决。问题在于: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些矛盾关系的内在规律与客观要求是什么?在全球化背景下,什么样的处理方式和怎样的解决办法才是正确的与合理的?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发展基础上,在中国经济总量已处于世界第二位情况下,我们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发展要求、发展原则和发展理念?本文拟立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及其未来发展要求,主要就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做一理论探讨。

一、中国发展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在“二战”结束以后的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曾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所追求的首选目标。然而,将“经济发展”归结为“经济增长”所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及其严重后果,使其本身受到了新的发展实践的严峻挑战和新的发展理论的严厉批判。以至于今天人们谈到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往往还心存疑虑或心有余悸。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和看待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仍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深入 反思 的理论课题。

正如人的生存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一样,经济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不仅依赖于经济发展,而且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就失去了基本的前提和必要的基础,因而也就根本谈不到社会其他方面发展。对此,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穿住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正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因此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1]

正因为如此,当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时代课题时,许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反复强调,发展的主题是经济发展。而在“二战”之后新独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不约而同地将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增长)作为他们的主要目标。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和观念在后来的发展实践中显露出其本身的某些片面性和历史局限性。但是,我们不应该脱离历史实际简单地将其仅仅视为发展实践的失误,实际上它本身带有某种历史的必然性;它也不能仅仅被指责为发展理念上的简单化和片面化,其实它有其自身理论上的某种合理性;它更不能被视为缺乏根据的主观决策和长官意志,事实上它是面对各自现实需要所做出的一种现实抉择和理性选择。以我国发展为例,中国曾经是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旧中国遗留下“一穷二白”的旧家底,新中国领导人一开始就将经济恢复、生产力发展和国家的工业化作为自己的关注重点。但遗憾的是这一正确的决策由于后来指导思想上出现失误而未能坚持下去,以至于改革开放之前我们连起码的温饱问题甚至是生存问题也不能完全解决。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才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发展为首选目标和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由此,我们才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不仅在世纪之交顺利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而且在2010年使“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2]这是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而这本身正是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巨大成果。

如果说经济发展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及其不同发展阶段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话,那么,它对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社会发展来说,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基础地位和前提意义。其根据和理由,主要在于我国社会发展在新世纪新阶段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复杂矛盾: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特别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起来,但同时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改革开放使我国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生活水平不高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缩小城乡发展差别、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仍然艰巨;30多年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国防、卫生、社会福利等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然相对落后,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也日益增多;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日益深化,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但与此同时各种复杂的国际矛盾也日益凸显,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心存疑虑,甚至仍然采用冷战思维而对中国的发展进行围堵与遏制,这不仅使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且使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困难。不可否认,这些问题并不都是经济问题,它涉及我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但是,应当看到,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一个基本前提和根本基础,那就是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很难真正解决,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会缺乏基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也就难以如期实现。 不仅如此,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的更深刻理由和根据还在于,我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以此分析和判断为基础,显而易见,“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4]正因为如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5]而对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社会发展而言,不言而喻,经济发展仍然处于首要地位并具有决定意义。只要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还未建成,只要我国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还未完全达到,只要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未真正实现,我们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须把经济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就必须把经济发展作为重点任务来对待。这也许正是当年邓小平反复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6]的重大而深远意义,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务是发展”[7]的真实意义和实质内涵。

二、中国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发展

毫无疑问,任何发展都不能忽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首选目标和首要任务。但是,强调经济发展并不排除社会其他方面发展。事实上,基本前提和根本基础本身就意味着,社会发展还要有其他领域和其他内容;首选目标和首要任务自身也表明,发展本身是一个具有多种目标和多重任务的复杂系统。我们必须从社会发展的总体性及其各方面的协调性来看待经济发展问题。否则,如果仅仅强调基本前提和根本基础而忽视其他领域和其他内容,只看到首选目标和首要任务而看不到其他目标和其他任务,那么,发展本身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由此,将可能导致社会畸形发展,甚至会重蹈“二战”之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覆辙,从而使自身陷入各种社会矛盾的困境而难以自拔。

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不仅发展不等于经济发展,而且经济发展也不等于经济增长。通常把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而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又被视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毋庸置疑,GDP的增长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是,经济发展绝不单纯等同于经济增长。由于社会发展的理论、观念和政策的不同,经济增长本身完全可能产生两种根本不同的结果。合理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观念,不仅注重经济发展,而且能自觉地将经济发展成果用于解决贫困、失业、生态、体制、教育、文化和不平等等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合理的社会发展理论和政策,仅仅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甚至为增长而发展,把经济增长视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其结果往往导致社会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贫困加剧、生态恶化、社会腐败等问题,导致社会的片面畸形发展。20世纪60-70年代,韩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所谓“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与社会安定同时并举,受到世人普遍肯定;而同期巴西、阿根廷、伊朗、巴基斯坦等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令人羡慕,但其产生的农民贫困、两极分化、社会动荡等严重社会问题[8]却也令人失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将社会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不仅会使各种社会矛盾长期累积和集中爆发,而且会导致人们陷入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英德米特·吉尔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从而使社会发展甚至经济增长本身陷入长期停滞乃至出现倒退现象。

正因为如此,许多发展学家都反复强调:发展是一个全面范畴,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必须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例如,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主任杜德利·西尔斯就指出:“调查一国发展情况应提出的问题是:贫困状况怎么样?失业状况怎么样?不平等现象又是怎么样?……一个没有包含减少贫困、失业和不平等现象诸目标的‘计划’,难以被认为是‘发展计划’”。[9]美国波士顿大学世界发展研究所所长保罗·P·斯特里登教授也指出:“发展必须重新下定义,应叫做向当今世界主要‘敌人’:营养不良、疾病、文盲、贫民窟、失业和不平等开战。”[10]西尔斯和斯特里登还明确区分了发展和增长的不同,并强调指出:“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从最终意义上说,发展不仅仅包括人民生活的物质和经济方面,还包括其他更广的方面。因此,应当把发展看为包括整个经济和社会体制的重组和重整在内的多维过程。”“发展是集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即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11]此外,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谬尔·亨廷顿也强调指出:发展应当包括“增长”、“公平”、“民主”、“稳定”、“自主”五大目标。因为,“落后社会是贫穷的、不公平的、压制性的、粗暴的、依附于人的。发展就是从后者转变为前者的过程。”[12]所有这些都表明:发展不等于经济发展,更不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处于首要的、前提的和基础的地位,但社会发展必须是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制度、法律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发展才可能是合理的与健康的。

然而,当代社会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必须是协调的。这是因为,所谓社会,并非机械装置,也不是人口堆积,而是人的生活和实践及其各种要素的有机统一整体。它绝不是其本身各种构成要素的简单集合或机械拼凑,而是其人和物、存在和意识、实践和观念、经济和政治、科技和教育、生存和发展、生活与安全等各种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有机统一所构成的系统整体。而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中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系统中处于一定地位并发挥某种特定功能且与其他要素发生相互作用的系统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体性及其各要素的相互关联,是系统本身的根本特征。因而,对于系统中的任何一种要素都要从它与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来理解,并要从它在系统整体中所处地位和所发挥功能来考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系统整体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社会系统也同样如此并且更为复杂。在这里,人是根本,物则是属于人的。因此,必须以人为根本来看待和处理社会生活及其实践中的各种矛盾。这意味着:人是主体、中心、出发点和目的,物则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而服务的;人为自身目的而从事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各种对象、关系、规范、制度则是人的活动赖以进行的条件、方式和形式;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而思想和观念则是人们生活和实践本身的内在构成要素;经济活动是人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政治、文化、科教、国防等方面则为人所创造并经济所决定,它反过来作用和制约着人和经济发展;人创造社会生活并推动历史发展,社会生活和历史条件也制约着人的生存和发展。由此来看,没有各方面要素的彼此协调,也就根本不可能有社会的正常而健康的发展。 坚持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曾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经济与教育、科学、政治、法律等等,“都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13]党的十四大指出:“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14]党的十五大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15]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16]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7]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 面相 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18]所有这些论述,既是对世界各国发展 经验 教训的科学 总结 ,同时也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

然而,理论的自觉与观念的合理,并不能保证社会发展实践本身就没有矛盾和不出现问题,关键在于以自觉的理论与合理的观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事实上,在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之后,我国社会发展本身虽然解决了某些旧矛盾和旧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对此,党的 报告 指出:“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 安全生产 、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19]显而易见,这些新矛盾和新问题的实质,主要是社会各领域和各方面及其发展过程各环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正确处理和有效解决,中国社会发展就可能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而它本身则意味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社会发展的关注点和着力点将需要努力解决好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熏1995:78-79.

[2][3][5][1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15,15,5.

[4][7][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14,15.

[6]邓小平文选(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0-371.

[8]高清海等著:社会发展哲学——中国现代化的理性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83-184.

[9][12](美)塞缪尔·亨廷顿等著: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51,333.

[10](美)迈克尔·P·托达罗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50.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发展的新战略[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4.

[13]邓小平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9-250,367.

[14]江泽民文选(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4.

[15]江泽民文选(2)[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8.

[16]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

[17]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03-10-1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经济发展政治论文2500字

首先,目前的经济增长率尚未超出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其次,大量商品不是供不应求而是供大于求。物价上涨是在前几年物价长期负增长或零增长的基础上涨价,是一种恢复性上涨,是我们几年来治理通货紧缩要达到的目的。第三,能源或原材料等基础行业除了电力、钢铁等供给暂时比较紧张外,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全面供给紧张,目前在建的基础行业供给能力很快便足以缓解暂时供给压力。第四,资产“价格泡沫”也仅在局部地区的房地产有一定的体现,在政府一系列措施调控后,形势已开始好转。全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只约为5%,股市则已低迷两年半。

一、现实的经济增长率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延续约20年的高速增长。1978-2000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这一增长速度,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期的年均增长率大致相近,而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期大体也持续了20年左右。这些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后,都出现了减速的过程。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中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减速的情况。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已经呈现出这种趋势。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经济的现实增长率已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约平均10%左右,过渡到1998-2001年的8-7%之间。这一趋势将左右本世纪最初十年的中国经济增长率。 今年我国经济形势好于预期,现实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比去年加快。我们希望经济增速加快的势头能够持续下去。当然我们不能指望现实的增长速度回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两位数的高峰。然而经过努力,现阶段的潜在增长速度是可以达到的。只要我们大力促进增加内需,把未充分利用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动员起来,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二、就业优先的增长模式和效率与就业并重 中国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今后一、二十年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一件大事。但中国劳动力丰盛目前却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由于人口基数大,且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劳动参与率较高,当前10年20年又处于劳动力资源增加高峰期,每年新供劳力逾千万。加上失业下岗人员,农村待转业的剩余劳动力,今后每年需要增加千万个以上工作岗位。而目前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只约800万个。并且,随着科技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所能吸纳劳动力的弹性系数每况愈下。目前我国劳动力人数约亿,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劳动人口亿的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要安排这么多就业岗位。中国就业问题的出现又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为提高经济效率而付出的代价,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成本。中国大量人口的就业压力,源于极大的劳力供给与有限的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应采取就业优先的增长模式,而不能采取其他资源优先的增长模式。 三、 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要继续实施并要正名 1998年从过去“适度从紧”的政策开始实现宏观政策的转变时,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都是中国条件下“扩张性”政策或“松动性”政策的一种变换的提法。“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性实质是无疑问的。货币政策只是因为考虑防范金融风险和稳定币值,才赋予“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复杂的内涵。它既包含反对通货紧缩的内容,又包含反对通货膨胀的内容(戴根有)。这样可以操作自如,但是人们的印象是缺乏方向感。 如前所述,我国目前现实的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总需求不足的局面尚未过去,依然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为对应此种问题,除在结构、体制方面采取措施,消除长期性障碍以外,还得运用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治理。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一般地说,可分三种情况:(1)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现实的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的增长率,出现通货膨胀趋势时,需要采取紧缩性的政策;(2)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现实的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的增长率,出现通货紧缩趋势时,需要采取扩张性的政策;(3)当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相当,现实经济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差距不大,无明显通胀与通缩趋势的迹象时,就应采取中性的政策。这是经济学的,宏观经济政策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明显处于第(2)种情况。现期我国现实的经济增长速度略有回升,但与潜在增长率仍有距离,通货紧缩趋势是低度的,且有减缓迹象。在此情况下,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以继续实施适度从松的政策为宜。我以为,现在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就其扩张性实质而言)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其松动的一面或防止通货紧缩的一面而言),实际上是一种“适度从松”的政策,因此,这两个政策目前还没有改弦更张的必要。今后一段时间还是要继续实施,但其内容需要适应形势变动加以调整。 检举 提问人的追问 2009-06-03 23:59 请问你这是从哪找来的?是09年的经济形势么? 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3 23:59 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对我国形成较大的周期性调整压力,我国企业还面临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和节能减排等政策性导向所形成的结构性调整压力,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1.次贷危机的恶化使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次贷危机继续向纵深发展,正在严重破坏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行秩序。这场金融危机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和什么时候充满不确定性。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继续扩散,由于发达国家金融领域普遍出现信用和信心危机,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缩水,商业银行普遍的惜贷行为使工商业实体经济活动失去金融支持。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黯淡,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世界各国经济周期同步性将放大次贷危机对全世界实体经济的拖累。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大调整严重打击经济信心,使世界经济的复苏可能进一步推迟。世界经济复苏缺乏新的增长点,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将低于2008年。2008年8月份以来,全球经济降温使国际油价跌幅超过30%,带动其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同程度下降,近期各国通货膨胀率纷纷呈现见顶回落迹象,预计2009年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降温,通货膨胀压力较2008年减弱。2.国际经济低迷将进一步收缩我国外部需求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次贷危机后的低迷状态,美元对人民币大幅贬值,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速大幅放缓,1~8月份仅增长%。但由于人民币对欧元汇率相对稳定,1~8月份对欧盟出口仍然增长。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已经从美国向欧洲、日本和新兴国家传导,欧盟和日本第二季度经济负增长;同时,8月份以后美元汇率反弹使人民币对欧元、日元升值加快,2009年我国对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出口可能全面放缓,外贸顺差规模进一步缩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可能比2008年更加严重,使我国2009年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3 23:59 3.房地产开发投资降温,带动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减速2008年1~8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但房地产成交量大幅萎缩,房价调整迹象明显,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市场可能由“量跌价滞”进一步发展为“量价齐跌”。初步预计,在2008年高基数的台阶上,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下滑到10%以下,房地产投资增量从6800亿元减少为3200亿元,这将导致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减速。由于房地产是产业链较长的支柱产业,也是这一轮经济扩张的龙头产业,它的周期性调整将拖累一连串行业景气度下降,钢铁、建材等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可能随之减速。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资金主要来自土地出让金收入,2008年以来各地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幅明显下降将影响2009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4.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降,保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难度加大2008年支撑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柱是居民消费的快速增长。但农民进一步增收面临许多制约因素,股市和房市调整使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缩水,扣除物价因素后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幅比前几年下降。“奥运景气”消失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可能逐步放缓。汽车、住房两大消费热点开始降温。1~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增幅下降个百分点。上半年汽车销量增幅回落个百分点,8月份全国汽车销售环比下降,同比下降。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消费热点退潮后在短期内很难由其他消费热点替代,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都可能低于2008年。5.成本上升与产能过剩“两碰头”,企业效益不容乐观2008年不得已对成品油、电力、公用事业等价格实行行政管制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经济运行正常秩序受到较大影响。8月份火力发电仅增长%,从供给方面约束了工业生产正常增长,如不及时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工业急剧减速将会威胁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2009年我国能源资源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但在产能过剩背景下企业将面临成本上升而销售价格难以提高的重压,企业效益将大幅滑坡,财政收入形势严峻。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0 1.以“保增长、促转型”为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当前,价格上涨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但从国内农产品价格走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次贷危机后国际货币流动性变化趋势和美元汇率走势等因素看,我国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控制物价的政策效果2009年将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次贷危机对世界各国实体经济的破坏作用不断加剧,国内一些地区和行业增长速度回落过快,经济过快下滑的风险在逐步增大。建议2009年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宏观调控首要政策目标。之所以要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是因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样突出,解决当前经济困难不仅需要总量政策的适度放松,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能重构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重获中国经济新的国际竞争力。将“保增长”和“促转型”并列为首要政策目标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应对复杂形势的思想和行动,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防止为保增长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2.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建议2009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所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这次不仅要扩大政府建设投资,由政府配置资源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要强调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减税费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加大对结构转型的财政支持力度,在全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以促进企业设备装备更新;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和公益性行业科研的支持力度,支持国内重大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开展企业创新风险投资试点,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议2009年中央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到2000亿元,重点用于灾后重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结构升级等产业发展项目,以及支持“三农”项目,采用银行配套贷款、吸收民间资金入股等办法,扩大国债投资的带动作用。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0 3.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2009年我国货币流动性局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既可能因为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使国内金融机构对国内经济形势和企业盈利前景预期转坏,普遍出现惜贷现象,同时国际热钱大量撤出,造成我国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交易量大幅萎缩,突然由流动性过剩转变为流动性不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严重短缺;也可能因为中国经济表现明显好于其他国家从而国际热钱继续大量流入我国,延续我国这几年一直存在的货币被动投放局面,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面对不确定性,实行紧缩或扩张的货币政策都不适宜,因此建议2009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要根据货币流动性变化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控制在16%~17%,取消信贷额度管理,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国债项目配套倾斜,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转型中的独特作用。4.加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投资,稳定房地产市场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超出了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出现调整实属必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要以改善供给结构和满足自住需求为导向,既要促进房价的理性回归,也要防范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导致市场过度调整。改善供给结构,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普通住宅的土地供应,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普通住宅供给,大中型城市要扩大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金融机构应对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保证对普通住宅和经济适用房等房地产项目的正常贷款,稳定房地产投资规模,保证在施房地产投资项目正常施工和竣工,防止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大面积“烂尾楼”现象。要允许房地产上市公司和其他优质房地产公司通过企业债券市场筹集资金,鼓励房地产行业的兼并重组。前期出台的住宅交易环节税反而增加了购房人负担,应当及时取消。适当降低居民首套自住房贷款利率,取消对“第二套住房”特别贷款限制政策,吸引居民在房价回落到合理水平时踊跃入市。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0 5.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要深化全党对扩大消费重要性的认识,未来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必然在13亿人民的消费需求上,经济结构转型最重要的方面是需求结构从主要依靠外需转向主要依靠城乡居民消费升级。要从宏观收入分配环节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议把居民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税率降为零,提高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到3000元,增加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减轻低收入者税负。实行积极就业政策,扩大城乡就业,落实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相关政策,根据物价水平变动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和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消费税制度,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6.完善外贸政策,帮助外向型企业渡过难关建议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次贷危机恶化后,发达国家未来的贸易壁垒会更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使用,中外贸易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措施,务实、有效化解中外贸易可能出现的纠纷。如有必要,还可联合其他相关国家,在WTO框架下联合抵制发达国家可能出现的通过贸易保护向国际社会转嫁危机的做法。可细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不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含量,对纺织轻工行业的鼓励类产品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重点支持自主品牌产品与高技术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快建立和完善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要对中小型外贸企业在资金、技术上予以一定支持,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渡过难关。继续严格控制粮食、化肥、钢材、煤炭和焦炭等“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努力扩大重要资源、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0 7.抓住有利时机,理顺资源能源价格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逐步减轻,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全面回落,为我国理顺资源能源价格、改革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提供了有利时机。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下决心适时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电价改革步伐,促进合理电价机制的形成。主要采用经济手段解决当前电煤、成品油、供热等由价格引发的供需矛盾,做好电力、煤炭、成品油、供热等供给保障工作,从供给面保障生产生活正常秩序。要进一步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抑制不合理需求。改革资源税费制度,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1 要想对2009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作出比较准确的分析和预测确实非常困难,因为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丝毫不亚于2008年。但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只要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得当,作为一个经济基本面仍比较好的“大国经济体”,中国经济可以在十分困难和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下,获得9%左右的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也可以维持在3%以下。从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看,2009年可以说是近10年来最糟糕的一年。有许多分析家认为“滞胀”可能是2009年全球经济的基调。可笔者认为“滞胀”作为今后2~3年的一个趋势是很有可能的,但对于2009年来说却不一定。关于经济增长,“滞”已成定局。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现在尚存争论的是“滞”的程度,即是温和衰退?还是严重衰退?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争论的是增长速度的降幅会有多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有关国际组织的最新预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将会把世界经济拖入一个低增长的阶段。2009年世界经济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在3%左右,只有2003~2007年的年均增长速度的2/3。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的经济增长率都会在衰退的边缘挣扎,零增长的可能性极大,增长速度最多不会超过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将有较大幅度的放缓。但通货膨胀的“胀”在2009年则不会加重,而且很有可能的结果是会比2008年下降。因为,伴随着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减速,原油等大宗能源、原材料产品的需求会下降,加上前两年美元贬值过大,人们对美元的预期出现变化,美元开始反弹或至少已经趋于平稳,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也会下降。我们预测,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价格,2009年可能会在90美元左右。因此,总体上看通货膨胀的压力在2009年可能会得到暂时的舒缓。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1 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除了金融部门直接持有国外机构不良资产,会受到一定的损失之外,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世界经济减速,会使出口需求下降;二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出现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进而使金融机构的贷款更加谨慎,使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加小心。如果说2007~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程度还十分有限,那么2009年的影响将会变得更实在、影响程度也会更大。因此,当我们将国际经济环境作为中国经济的决策背景进行考虑时,宁可将国际环境想得严重一些。以便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将能够更加从容地加以应对。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作为大国经济体,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特别是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相对有限的大国经济体,以及我国较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收支状况,可以说我们有较好的条件和较大的回旋空间,去应对和减轻国际经济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毫无疑问,我们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如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等,帮助企业尽可能使出口需求下降的冲击变得小些。但也要看到,只要外贸顺差下降的幅度不太大,这种冲击对中国解决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就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外部冲击带来的心理影响,只要我们能够将中国的优势讲清楚,将政府的信心和将要采取的措施讲清楚,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我们可以使这种影响程度降到相对比较小的水平。从国内环境看,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仍是宏观调控应平衡的首要关系。“保增长、防通胀”是宏观调控的正确选择,只是应该由2008年的防通胀为主,转为保增长为主。这种选择的主要依据是: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涨幅已经大幅回落到较低的水平。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容不得我们简单地扩张去保增长;科学发展的要求,也容不得我们简单地扩张去保增长。而且,由于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尚好,国际收支状况也较好,高储蓄率、劳动力相对宽裕等经济发展基本动力仍在,大国经济体应对国际冲击的能力较大,不需要对经济增长的适度减缓而过度反应。目前已经陆续采取的一系列财政和货币政策是正确的,但也应注意矫枉过正。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1 关于通货膨胀,如果仅仅用CPI来衡量,可以控制在3%以内。其原因,一是2008年农业继续获得大丰收;二是中国消费品的产能仍处在过剩状态;三是世界经济不景气,导致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回落;四是前几年,特别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滞后影响。按目前的水平测算,2008年CPI上涨对2009年形成的翘尾因素几乎为零。但我们切不可因此实行过于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因为9%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不低了。无论在哪个国家,经济都无法长期处于超过潜在经济增长能力的区间运行。泡沫总是要破的。与其大起大落,破坏性地调整,还不如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况且,从我国通货膨胀潜在的压力看,也需要我们继续对防止通货膨胀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上游产品的价格指数的上涨幅度均较高,在10%~16%之间,经过一定的时滞,会在2009年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等下游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随着经济发展和新《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实施,劳动力成本仍会以较快的速度提高。房地产等资产类的价格仍处在高位。因贸易顺差、资本流入等引发的被动性货币发行仍会继续,且前几年过剩的流动性还没有完全消化。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4 00:01 关于经济增长。从供给的角度看,生产能力不是问题,主要看生产成本的上升程度和信贷资金的松紧。由于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生产成本上升的叠加因素正在从政策层面给予削减;信贷政策也已经开始向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中小企业倾斜。因此,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产品的销路,即需求是否足够强劲。2009年,外需会继续减弱,贸易顺差可保持在2000亿美元左右,比2008年下降10%。主要原因是,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中仍有40%左右是加工贸易;在经济萧条时期,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可进一步发挥效用。因此,贸易顺差不会下降过大。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也会有小幅回落。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居民个人的收入增长幅度2008年低于2007年,股市、房市等疲软导致居民的资产收入缩水;另一方面,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不会有大的起伏,且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居民改善生活的需求仍比较强烈。上述分析表明,要使经济增长能够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从大的方面看,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分为三大块: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其中制造业投资受产能相对过剩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难以有大的突破,重点应放在技术创新、标准创新、产品创新等结构调整方面。房地产投资因为受前几年房地产价格水平上涨过快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出居民的承受能力,需要有一个休整和泡沫释放的过程,也很难再像前几年那样,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对此,应通过恰当的政策调控和心理疏导,使其在房地产价格水平适度回落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因为,现阶段我国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的需求,仍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而且,房地产投资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具体的建议是,鼓励正常居住需求、抑制投机需求、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居住需求。特别是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资金对廉租房建设的投入,以起到维持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条件、扩大消费的目的。基础设施投资是政府应该也能够有所作为的领域,因为交通通信等许多基础设施本身就是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组织引导进行投资。另外,在经济增长乏力时,政府应该采取一定刺激措施。再者,这些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财政平衡状况良好,能够有所作为。综上所述,从需求角度看,2009年,中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需要认真应对才能较好地化解危机

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的论文范文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城市规划纳入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并逐渐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篇1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显著提高城市交通运力供给的运输方式,可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根本保障。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加以深入探讨,并给出可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而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后给出了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关键点。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发展;作用;规划;关键点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出现于英国,扮演着协力和促进城市与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汽车技术大幅跃进,加上公共汽车运输的普及,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的交通运输方式已经越来越来成为约束城市发展的桎梏,在此情况下轨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逐渐式微。尽管在十九世纪之初轨道交通理论研究已发展相当成熟,但直到1863年1月10日伦敦地铁的正式投入运营,才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诞生。 城市轨道交通除了其列车的营运速度需达一定标准,车辆、路轨或操作等等都需要整体配合提升并系统化。依据国际铁路联盟(UIC)的定义,城市轨道交通是拥有专有路权,全线无平交道且行车绝对安全的铁路系统,不论是改良既有轨道路线(直线化、轨距标准化),或是铺设高速新轨道,多数均必须符合1435毫米轨距的国际标准轨。其组成包括车站、隧道、桥梁、路堤、路堑、维修基地等主要结构设施及车辆、供电、电车线、标志、通信、轨道等子系统。相较于公路经常有尖峰挤塞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以其高速、高载客量、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及高准点率等优点,成为近年世界开始广泛关注的新运输方式。根据运输工具间的替代效果,在一定范围的区域范围内,易受路况、浓雾等气候因素影响的城市公路交通运输恐失去其竞争力。 因循过去城市发展的脉络,运输系统的规划与城市的开发拓展关系紧密,一日生活圈的形成,对于人口以及产业的分布可能有重大改变,城市轨道交通的设站可大幅改善当地的可及性,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特定区周边的各项开发计划也对当地的产业发展有相当大的直接影响。有鉴于此,许多城市均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提高运输效率和促进城市及产业发展。 二、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城市经济发展 运输建设在地方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地方带来的影响可分为直接与间接影响;影响层面可分为交通、人口、产业三部分讨论。将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加入既有的运输系统之后,地方之间相对交通可及性将会发生改变,城市轨道交通有设站的地区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可及性提升而直接影响当地的交通部门,可及性增加后,当地的人口、产业与土地使用部门也会受城市轨道交通的间接影响。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特定区的各项开发计划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当地的人口、产业与土地使用部门。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因其方便快捷、定时定向的特点通常会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其强大的人口内聚和扩散效应为地下商业带来巨大客流和商机。例如车站商铺和 广告 灯箱经营、区间通信网络使用权租赁、移动视频招商等,能为城市服务业发展提供新天地;此外,若地下商业资源与地面著名商场、商业区实现无缝连接,那更将使前者的交通优势与后者的品牌优势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立体、辐射面广的城市商业圈。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还将引导城市经济向集约化发展模式转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现有土地价格刺激明显,能带动沿线房地产开发,增加政府土地税收;利用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在其上兴建开发保障性住房和商业楼盘,不但可缓解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难问题,也为城市在保持总体规模不变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大开发空间,有助于避免城市规模的无序盲目扩张;此外,还可以引导人口、产业园区沿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所经过区域合理分布,形成不同类型组团,将城市中心地区过剩的资源疏导至城市新兴地区。前瞻网认为,城市轨道的发展和建立将带动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形成中心城市,并以此辐射周边城市,带动城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二)环境效益 根据相关研究 报告 可得知: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每次能源消耗为1小时,公共汽车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倍,私人小汽车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均较公共汽车及私人小汽车低,因而为了发展较好的交通运输系统,节约能源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成为世界各国交通建设的重要课题。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的特殊刹车系统可在刹车时回收再生电力,可节省更多的能源,且其在专用路线上行驶,可运用外来电力牵引,无须将动力设备置于车上,加上因城市轨道交通的钢轨钢轮间的滚动阻力较公路运输轮胎与路面的阻力为低,所以具有较佳的燃油效率。因此,能源效率高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 三、合理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效率 从历史的脉络不难发现,从前居民的生活及城市发展核心均延着交通系统扩展,车站几乎是每一个城市或市镇的经济重心。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快速跃进,安全、可靠、班次和票价都明显优于公共汽车,故诸多城市陆续以城市轨道交通做为国内重要城市的联系方式。然而,大众运输导向的城市规划理念,让许多规划者期待以大众运输系统开发新市镇或缩小城乡差距,使各区均衡发展,车站的数量及站位选择成为重要的关键决策,过多的车站数量将使系统的边际效益递减,选择太偏僻的站位若无搭配较好的辅助系统和配套 措施 ,将沦为浪费或导致人口外移现象。城市发展与大众运输的规划息息相关,若无审慎的思考,恐导致无法挽回的遗憾。 除此之外,运输系统建设涉及庞大的资金流动、复杂的范畴领域及带动产业发展的使命,城市轨道交通做为现今炙手可热的运输工具,可望带动城市其他相关的产业,而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各地不同的情形,来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这可以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建设 经验 中取经。例如,台湾与韩国约于同一时期决定兴建城市轨道交通,但其两者采取不同的方式达成目标:台湾的政府部门首次在国内推动BOT的兴建及营运方式,虽过程波折、舆论不断,但不失为一个抛砖引玉的尝试,不仅广泛引起民众和研究单位对于不同型态的公私合作方式的重视,也为其日后其他公私部门合作提供借鉴;韩国政府则花费大笔资金向法国TGV购入技术移转及人员培训,多年之后,不仅能够独立研发新的技术成果,更能向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技术推销。不同的决策也导致台湾城市轨道交通和韩国城市轨道交通有着显著的区别,但两者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各有优势之处,符合当地的发展。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立也必须紧密结合当地特色,提升系统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沈晓阳.浅淡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地铁与轻轨,2003年第1期. [2]袁振洲,毛保华,于星鹤.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应注意加强市郊铁路运输[J].科技导报,1996年第10期. [3]徐鹏.北京市轨道交通也庄线国产CBTC示范工程信号系统采购合同签约[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第4期. [4]朱国宏,__青,杨小勇.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间接经济效益[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第3期. [5]刘江涛,冯雅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第8期. 城市经济发展论文篇2 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将城市规划纳入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并逐渐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力求阐述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作用 ;城市经济发展规划 ; 引言: 目前,城市规划为城市经济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一定时期是城市发展的指向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规划的作用日益凸显,并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一、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直接性影响 城市经济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它在资源占有、地域位置、人口素质、基础设施、周边环境等各因素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所以,城市经济发展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其主体性,尊重其特有的城市发展规划以及经济发展方式。城市发展规划要充分尊重自身的地域特色,将城市规划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城市在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时,应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研究力度,提高城市规划的实效,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二、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主导作用 城市发展依赖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科学的城市规划进行有力支撑,城市经济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城市规划的有效调控。总而言之,科学、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发展规划能促进城市社会、环境和经济的良性发展,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为城市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骄人的巨大成就,城市化进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不断摸索和 总结 经验中,中国社会经济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走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城市规划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很有效率的引导了城市的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土地经济学角度,城市规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供了土地开发市场所需的确定性,推动了绿地与人行道的合理划分; (2)市场经济角度,城市规划有效克服了土地开发中的市场失效问题,提高了市场经济效益; (3)发展经济学角度,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地组织低效率的圈地发展,平衡工农业,可以很大程度上的促进农村向城市转换以及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以山东省济南市奥体中心项目为例,济南市为承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而规划建设,该项目规划选址于当时尚未大面积开发的济南城市东部区域,它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品位,带动了周边住宅和商业价值的提升,而且带动整个东部城区的发展,成为了当时济南的地标性建筑,全运会之后,它成了民众体育、活动、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再以济南西客站项目和济南 文化 艺术中心项目为例,这两个相继规划和建设的项目,选址于当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济南城市西部区域,它们的建设,拆迁了大量棚户区,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加上之后配套基础设施和路网的完善,带动了整个西部片区快速发展,成为了济南新的地标,成为济南近期投资热度最高、人气最旺的区域。 城市规划有利于城市环保、低碳生态型发展 城市发展建设是具有长期性的,城市作为人民生活的环境,不仅要能满足人们生存的功能性需求,还要能够反映人文需求,所以我们应努力建立生态型城市,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城市形象建设,都应该围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展开。反之亦然,个别城市的城市规划制定或管理者,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在获取经济效益和企业效益的时候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对社会环境带来了污染和破坏,废气废水超标排放,滥砍滥伐使城市绿地覆盖面积大幅度削减等成了获取这一系列利益的代价,这样的愚蠢行为到最后带来的将会是惨痛的教训。科学的发展理念告诉我们,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非常好的将环境与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有利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三、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对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产生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的干预存在一定的弱点和缺陷。 市场经济有着自己的固有弱点和缺陷,城市规划在进行自我调节时无法准确、及时的反映经济发展状况。专门的城市规划工作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经济利益动机相对薄弱,它也无法最终决定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否。所以,政府在进行经济干预或城市规划时效率较低下。 利益集团和政治集团的双重影响。 政府工作人员对城市发展实行政治干预,而城市规划人员只负责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人员的权力范围有限,无法最终主导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和最终决策。所以,政府的干预行为对规划管理上的倾向性无法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在实际的城市发展中,某些政治集团或者企业团体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进行不合理的城市建设。 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目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增加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城市在进行发展规划时一般采取人为干预的方式,但是由于各利益集团的相互冲突,人为干预也许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影响到城市建设和发展。 四、寻求城市发展的有效管理措施,确保规划的行之有效 城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状况不断涌现,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也要不断调整策略,及时修改规划中的不成熟部分,真正推动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既要严格执行政府的引导,充分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时又要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迎接困难,面对挑战,积极发挥主动能动性,适时对城市发展规划进行调整、补充,使规划科学合理,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如在规划时不能为解决城市停车难等问题,擅自将原本的城市绿地、城市公园等用地改变为停车场用地。 合理规划居住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出行的便捷。 将工业化发展目标与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进行新型工业化部署时,要综合考虑地域状况和城镇化特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实现。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合理布局城市空间结构和工业布局。城市在进行工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厂址的选地,实现工业布局与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形成专业的工业聚集区,引导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实现商业、服务业以及住宅区的优化整合,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城市发展要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拓宽融资 渠道 ,尽可能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通讯、地下网管等各项基础设施,为投资者营造和谐的投资环境,加快城市招商引资的步伐,促进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已征土地的管理,规定土地建设期限,对于拖延建设期限的单位和企业法人追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要求缴纳延迟赔偿金。规划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制定最高建设期限,杜绝炒地现象的泛滥。 总结: 城市规划旨在引导城市经济朝着适应原有经济基础发展的方向前进,它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成为城市发展的科学引导,实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 [1]张元;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经济师;2012(03) [2]贾晶晶;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黑河学院学报;2011(04) [3]高中清;__勇;试论城市规划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11) [4]耿毓修.对城市规划的几点研究[D].三联出版社.2010(8). [5]涂军飞.新时期城市规划的理念与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08,(14). [6]冯现学.浅析如何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

一系列深层变化正在汇聚成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1、从供给侧来看,我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还在、强大的生产能力还在,生产体系的完备性本身就彰显出独特的优势。

2、从需求侧来看,前期压抑的一些消费行为后阶段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回补,线上新型消费方兴未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消费潜力会逐步释放。

3、从经济结构来看,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增长,以电子商务、在线学习、远程问诊等为代表的线上经济表现活跃,产业升级持续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扩展资料: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的冲击,中国经济仍然具有资源潜力巨大、内生动力充足、发展活力强劲的特征,具有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大势。中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好地控制住了疫情,这为恢复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

面向未来,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凝聚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一定能够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关于雾霾论文2500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雾霾优秀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近些年来,随着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题记

雾霾在冬季很是猖狂,PM2。5的爆表率颇高,空气能见度很低。不少人出行都带上了厚厚的口罩。我和老马不爱戴口罩,因为我俩都是眼镜哥,戴上口罩后,一哈气,镜片上便结了一层水汽,而且,口罩戴着也不方便讲话。家人屡次提醒,我也不愿意戴。

上周,我和老马骑在路上,发现几乎每个骑行族都戴上了口罩,这让不戴口罩的我俩倒显得另类。路上能见度很差,百米之外的桥若隐若现。老马自嘲“不随波逐流,无从众心理”,我却有些紧张,这样下去,呼吸道会否受害?我的咳嗽会否复发,咳嗽之苦有几人知?

骑行了三天,我便觉出了异样,喉咙似被异物卡住,一紧胜过一紧,令人一下子喘不过气,我猛力咳了几下。这种感觉在空气清新时是从来没有的!喉咙上好像黏了什么东西,咳又咳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让我很是难受。老马的身体比我强壮,但在后一天也支撑不住,在雾霾前败下阵来。我和老马都暂停了骑车,改乘家人的汽车。一见面,两人便狂咳不止,仿佛在投诉雾霾。随后,两人又以咳嗽互相告别。

语文考试要写作文,止不了的咳嗽使我无法静下心来,因此写作的速度十分缓慢。同样,咳嗽也扰到了他人,很多同学都向我投来目光,表示不满。哦,不好意思,我只得回报他们无奈的目光,以示歉意。下课后,某些同学还避着我。尘霾进入呼吸道,让我在心理上怕怕的,新闻报道中说这些可吸入颗粒,一旦进入体内,便很难再排解出来了;而且,因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高发的病例呈上升趋势,真是吓人!

母亲为了止住我的咳嗽,熬了三碗绿豆汤和百合汤给我,喝下去以后症状只缓解了三小时,咳嗽又复发了。雾霾天,让我饱受咳嗽之苦。实际上,戴口罩也只是一时的防护之计,而不是长久的治本之策。口罩也许更多的是从心理上给予一定的安慰,要在根源上解决空气污染,才能真正告别可怕的雾霾。

雾,漫天遍野而来,仿佛是一场悄无声息的海啸,淹没了整个城市。

李儿一边漫不经心地整理着书橱里的书,一边瞄着窗外白茫茫的一片,想起以前湛蓝的天空,混着泥土味道清新的风。在农村长大的她轻轻地叹息一声,尾音还拖在空中,“咳咳”,人已经剧烈咳嗽起来。

辍学后,为了支撑起贫困的家,李儿来到城里,找到了一份保姆的工作,工资也还好,可这儿的空气真让李儿受不了,尤其是在满是雾霾的日子里。

早晨,李儿从被窝里爬起来,惺忪的眼刚一睁开就被惊吓到了。窗外只剩下隐隐约约的轮廓,一切都被笼罩在浓雾里,空气湿润得有种溺水的感觉。李儿的喉咙里好像有许多毛毛虫在蠕动。

到雇主王先生家的路上,除了此消彼长的咳嗽声,李儿什么也没听到。往常繁忙的公路上也安静了许多,仅有几盏微弱的车灯断断续续地闪着。

整理完书橱,识得几个字的李儿小心翼翼地翻开一本价格不菲的书,她不知道这些书为什么落满灰尘却又崭新如初,先生从来不看吗?那干吗要买这一书房的书?“呼呼”隔壁房里传来王先生的呼噜声。肯定又喝多了,李儿嗅着空气里浓郁的酒味,心想,真不愧是做官的人,打呼噜都这么有节奏、真羡慕他,没见他穿着闪亮的西服,开着他的奔驰去工作几次,还这么有钱。

李儿摇摇头,蹑手蹑脚地走下楼,生怕吵醒了那尊大佛。

华贵的客厅里,乱糟糟的。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上,扔满了花花绿绿的垃圾,沙发和桌子上又挤满了各种各样的礼品。走近一看,李儿又吓了一跳,虽然不是第一次,可是看到这些比她一个月的工资还高的名烟名酒,她还是会忍不住地羡慕。

不过,淳朴的李儿可从没动过歪心思。她熟练地卷起袖子,手勤脚快地干了起来。楼上的雷声还在响着,李儿已经打扫好了一切,只剩下一个橱窗了,那里可放着王先生最珍贵的东西。

李儿拿起抹布,看到那亮闪闪的奖杯,愣住了环境贡献奖,赠予为我市任劳任怨的环保局局长王乌同志。

玻璃窗外,天茫茫,地茫茫,风吹叶飘不见人。

其实,雾霾不仅弥漫在空气中,也隐藏在社会里。

3月27 日下午,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我们学校六楼阶梯教室听“地球一小时”的讲座。

在庄严的六楼阶梯教室里,学校请来了一位陈老师来给我们讲“雾霾是怎么产生的”讲座,听了次讲座无人不为此感慨万千。天空的大气层,因为小孩子的家长们多开了小轿车而受到尾气的'污染,也被许多不文明的习惯、不卫生的习惯,让大气层发出了对身体有害的雾霾。老师问我们:“那谁能告诉我,怎样才能有自己的防范意识呢?”许多同学高高举起手来,踊跃地回答问题。大家说的答案不一,有说“不乱吐痰”、“出门带口罩”、“在家里要关门、关窗”......

听了这些答案,老师都说对,孩子们回答真棒!但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比如:要多开窗、不要靠近正在工作的工厂、看到煤烧要远离......我满脑子的疑问还没解开?

这时,却在黑板上浮出了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减少雾霾?我刚才想的全符合,我急忙举手,老师好像没有注意到我,却选了比我后面的林文龙回答,他回答说:“少开私家车,多骑自行车,多坐公交车,如果近的话,可以走路去!”说完,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旁边的姐姐送来了一袋精美的礼品,我看着心里羡慕极了!

要如何才能减少雾霾呢? 雾霾主要是大气污染形成的,真的要减少还是靠大家的同一观念。我觉得要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开始做起,在自己家里就可以做到:从小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不吐痰,多种树!少开车,多走路!

这个活动让我们增加了许多知识! 共同呼吁:“熄灯一小时吧!”这是一个节能理念!不论你是在哪里用电,节约电能都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支持,时时提醒自己,关掉不必要的电灯,拔掉不需要的电源!小小改变就可能成就巨大影响!

我希望雾霾先生快快走开吧!能让我们健康成长!

最近,严重的雾霾总是缠绕整个北京城,每天早晨起来,打开窗户,满屋子就会充满乌烟瘴气,使得喉咙里痒痒的,有种说不出的难过。

北京遇雾霾“锁”城,大部分地区能见度低于200米。受雾霾影响,城区陷入严重空气污染之中,全市7个监测点位都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在杭州,虽然太阳当空,但建筑物仿佛蒙上了一层薄纱。每天一出门就感到空气干燥,天空灰蒙蒙的,如同漫天飞舞的灰尘。因为杭州地面湿度较大,风速又小,不利于雾霾的消散,所以雾霾天持续了很久。环保部门给出的出行建议是“取消不必要的户外活动”。使我们的心情也不太好。

大街上人烟稀少,没有几个人,也没有几辆车。出门的人统统“全副武装”,戴上口罩,围上围巾,戴上帽子,戴上手套。持续的雾霾天气使许多人患上了呼吸系统疾病,多数是老人和小孩。医院里人山人海,儿科门口挤满了上百位的患儿,这场面,堪比“春运”。据统计,近几天接诊人数中,近一半为呼吸道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数为发烧、咳嗽、流鼻涕,以及上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喘憋性肺炎最多。今年呼吸道疾病患者与去年同期相比,人数增加了三成。

雾或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空气中往往还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遇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雾等毒雾,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同学们千万不要害怕,雾霾也是可以预防的。我建议大家遇到雾霾天气首先要躲,更不要早起锻炼,减少户外活动,雾霾天非出门不可的话,最好戴上口罩,防止毒雾由鼻、口侵入肺部。平日还需要适当补充点儿维生素,多吃如橙子、猕猴桃、青椒、菠菜等,利于身体排出粉尘微粒。

现在,相信大家对雾霾有一定的了解了吧,让我们携起手来,保护环境,将可怕的雾霾“赶走”吧!

望着阴沉的天空,灰蒙的周围,这还是我的家乡吗?

曾经的那片天空,我们可以与白云絮絮谈心,与鸟儿婉转歌唱。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只留下了一片灰蒙蒙的世界。而掠杀这一切,正是人类,正是我们。

当你沉浸在放炮竹的刺激中,你是否想过,其中的烟灰,正变成了一个个小颗粒;当你潇洒开着车奔驰在乡间时,你是否想过,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正变成了一个个小颗粒。而这些成百上千的小颗粒,慢慢的,形成了一个炸 弹——雾霾。

当炸 弹爆了,还能挽回吗?能!当然能!而挽回的,拯救的还是我们。

如果过年的时候,我们不放烟花炮竹,改用家庭游戏,是不是比在门外玩刺激危险的爆竹好得多?如果出游的时候,戒掉奢侈占地的大汽车,一起骑骑自行车,畅快淋漓的环绕在山腰间,是不是比笨重不透风的汽车好得多?如果这些不是假设,不是如果,而是真实的,那会怎样呢?

清晨,叫醒你的是一声声鸟儿的啼鸣,“叽叽喳喳,懒虫渣渣,起床喳喳”无奈,伸个懒腰告别温暖的被窝。打开窗户看看绿色,让惺忪的双眼“醒醒”。下意识的摸摸口袋拿口罩,呵,不用了,因为窗外万里无云,阳光明媚。深吸一口气,清新,爽鼻,仿佛被过滤般令人神清气爽,还伴着淡淡的花香。咦?一只调皮的小瓢虫飞到了手指上,左转转,右转转,抬头望望自己,嘿,早上好。好了,让他继续飞吧。放飞了小瓢虫后,看看自己的手,原来没有雾掩盖的手是那样的纤细,美丽。呀呀呀,与小伙伴的约定要迟到了,赶紧下楼拿出自行车。望着眼前绿茵茵的草地,姹紫嫣红的花朵,苍翠挺立的大树,抬头瞧瞧白云,嘿,早啊!骑上自行车,前方没有雾,没有霾,只有清新的再不过的清新空气。放肆驰骋吧!

望着一碧如洗的蓝天,洁白的云朵,这才是我的家乡——苏州。

星期三晚上,妈妈收到了教育局的短信,因为空气污染程度升级为红色预警,所以南京市中小学全面停课。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意外也很高兴,因为明天可以不用上学,可以睡懒觉了。可是雾霾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危害呢?

通过我查阅资料终于知道了雾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扬尘占30。50%,主要来自道路交通、施工、裸露地面等。2。工业占29。7%,主要有燃煤排放和生产中产生的尘和有机物。3。机动车占23。35%,主要指尾气排放。4。民用占10。8%,主要指小煤炉及锅炉的燃煤排放。5。其它占5。7%,主要指餐饮、干洗等排放。据报纸报道:上世纪90年代前,每年平均雾霾天气维持在100天以内,但是今年的110月份,已经上升至186天,从数据上可以看的出来,我们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雾霾的天气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受到严重考验。

雾霾的天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和危害,这两天天天听到新闻报道,高速公路封闭、机场封闭、交通的事故也有增加,就连闯红灯的人也在增加。在雾霾的时候,人们都不敢到外面去活动了,都是躲在家里,街上稀稀两两的行人也是带着口罩,步伐匆匆。如果没有雾霾,我们就可以正常的上课,就能和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的上着体育课,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也能带我到郊外去旅游了。雾霾天气让一切都没有了可能。

雾霾天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破坏,看到报纸上说,这些污染也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所以我们要想多一点的蓝天白云,多一点的呼吸新鲜的空气,我想我们要做到:少开车多走路,多骑自行车,多使用环保绿色的交通工具。保护好森林,多植树,要少砍伐树木,让我们的周围多一些绿色的植物。要减少施工,避免扬尘。

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吧。

不久前,一位在北方的朋友向我炫耀他们的“雾霾假”,听他说着自己在家有多么悠闲,很是眼红,不料他将城市的照片一发给我,心中的羡慕之情一下子消失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庆幸,庆幸照片中那个看不见高楼大厦的城市不在这儿,庆幸自己不住在出门连公交站台都看不清的地方。

至少在这儿,我们能呼吸未被严重污染的空气,眺望没有被PM2·5遮掩的远方,我们还能在户外游戏,在公园小道上凝视爱人的脸庞。总感觉雾霾让一切浪漫与欢乐都成了梦与幻想。

朋友听我说完这边的天气情况后,告诉我他对于晴朗天气的向往。可南方的环境就一定好吗?

在寒冷的冬天,多次清晨出门撞见的不是单元楼前那株一年四季都没有叶子的枯樟树,而是满世界黏稠的附着水的粗制滥造的白纱布,在黑色天幕下,整个世界都像是被泼上了细腻的灰色颜料,仿佛能随时覆在衣上,粘在头发上,罩在皮肤上,让人避之不及,想躲却发现无处可躲。有时天已亮,那让人极不舒服的白纱依旧没有消失,继续侵蚀人们的视线和嗅觉,甚至让我感到呼吸不顺。

这种情况出现多次之后,学校里戴口罩的人便多了起来,母亲也给我买了几个口罩,让我很是无奈。

一天早上母亲送我出门,她抬头望了望:“现在都看不清天了!”我亦抬头,低头,最后摇摇头,不想说话。现在城里的冬天,仿佛一张口就有一大堆疯狂的PM2。5颗粒涌入口中,这些小东西有时虚伪地抓起身边的一两滴水珠,用自以为高超的技巧伪装成雾,然后大张旗鼓地进入张开着的口中,象征性地为口腔抹上几丝凉爽,但挥之不去是它们的“体臭”在我心灵上和身体上造成的污染。

早已不记得雾霾一词是在何时开始传向大江南北,数年来此物早已成了大明星,并且正朝着红得发紫,紫得发黑的方向发展,其发展和扩张侵入的速度似乎无物能敌。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雾霾何时才能成为历史,何时才能不再出现?望从某一日起我们能永远共享蓝天。

雾其实是一种无毒无害的自然现象,而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雾霾常常相伴而生,雾霾同时出现,水汽、静风、逆温、凝结核等条件缺一不可。——题记

雾霾天气给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困扰,现在一听到雾霾天气,大家都开始人心惶惶了。但是雾霾天气是怎么形成的呢?不知道吧!那就听我慢慢跟你说吧,这可是我查了很多资料才知道的。

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雾霾天气图形符号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霾与雾、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雾霾形成有三个要素:一是生成颗粒性扬尘的物理基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平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例如,道路中间花圃和街道马路牙子的泥土下雨或泼水后若有泥浆流到路上,一小时干涸后,被车轮一旋就会造成大量扬尘,即使这些颗粒性物质落回地面,也会因汽车不断驶过,被再次甩到城市上空。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核集聚成霾。目前来看,在我国黄土平高原地区350多座城市中,雾霾构造三要素存量相当丰裕。

关于雾霾天气,我们正深受其害,但是这些是怎么造成的,还不是因为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才导致的这样的污染伤害……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吧,我相信只要我们可以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一定可以远离雾霾天气!

早上,伸个懒腰走出屋子,本以为是漫天白雪可是。人犹如走进了一片幻境,身边都是“迷雾”。又如眼前多了一片“面纱”看不清远方。可别以为我说的有什么好的,其实那白茫茫的“迷雾”和“面纱”都是令人厌恶的雾霾!

好心情和好天气有着很大的关系。连着几天,早上去上学都是白茫茫一片,看不清远方,看不清那些高楼大厦,看不清那些在冬天还顽强生长着的那些小花小草。却只能看见汽车的尾气,化工厂的烟雾,带着口罩匆匆走过的人们......

似乎一切生物都在哭泣!

天空在哭泣,大树在哭泣,白云在哭泣,动物在哭泣。一切都在着雾霾的“面纱”下哭泣。是什么导致的?为什么让这些无辜的“生命”在哭泣?人们都在问这个问题,可是,我们都觉着是别人在污染我们的空气,又有多少人想过自己呢?自己的一举一动,一个不留神,一句无所谓,是不是都在污染自己的空气,大家的空气呢?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人类!

“PM2、5值已经严重超标!请大家注意身边的污染我们空气的人或事!”新闻上说,报纸上说,人人都说,可是我们有没有自己监督好自己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把?又有多少户人家为了我们的空气,自己的空气而不放鞭炮?还有车,当今社会有车的家庭越来越多,汽车跑在马路上,留下一路的尾气。又有多少人为了我们的空气,自己的空气而少开车呢?大型工厂小型工厂排放出的烟雾,汽车的尾气。有没有自己想想,这些事你做过吗?又给我们美丽的城市造成了多少的污染呢?

工厂的老板们!快把掉在地上的良心捡起来吧!快醒醒吧!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的人们!快还自然母亲一个健康的身体,快还我们下一代一个健康的身体吧!不要让美丽的地球毁灭!不要让你的子孙有一个不好的身体!让你成为破坏空气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以前的社会空气那么好?这只能说是因为以前穷。因为以前穷,所以没有汽车,因为以前穷,所以没有工厂。因为以前穷,所以人类不会因利益而争得你死我活,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坏空气!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要我们人人心中都有“度”,明天的社会肯定会更美好!

小吴心里就像这不见天日的雾霾一样,阴霾不散,愁眉紧皱。

是什么让他的心如此忧愁?就是雾霾。

小吴有什么心事?他的心事很多,最主要的是好几天的雾霾,对他家的大棚影响很严重。这几天,他家种的西红柿和黄瓜可离不开阳光呀。如果还不晴天,这一棚菜恐怕让成本都收不回来。这是他家第一年种蔬菜,父亲还贷了款。如果赔了钱,下学期他和妹妹的学费、生活费就没有着落。明年就要高考了,听说学费要好几万呢。没有钱,他就是考上恐怕也上不起呀。小吴的理想就是中国农业大学。要是父亲这次试验没有成功,他的理想也就成为泡沫。他真有点烧香拜佛的打算了,但他还是相信科学。可是听天气预报说,当地至少三天以后才会起风,雾霾能否散开还是未知数。难道就没有更科学的办法驱散雾霾吗?

小吴心事忡忡地想着这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让他更加头疼。他的鼻炎犯了。这雾霾天对他的鼻炎更是雪上加霜。他吃了好几天药都不管用,他想到了打针输液,可这需要钱。于是,他想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应付——就是跑步。可是在雾霾天跑步只会加重肺部感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可难坏了小吴。过几天就要第一次模拟考试了。这鼻炎严重影响了他的复习,平时能算出的数学题,因为这讨厌的鼻炎,一点心情也没有,一点思路都没有,一点办法也没有。

小吴的心情在变,理想也在变。他要选择环保事业,将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把这可恶的雾霾天气治理掉。这倒霉的天气,就像父亲当年没有机会学习文化一样严酷。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父母的命运,唯有一拼。于是,他的心情好像舒畅了一些,他的思路好像清晰了一些,他的精神为之一振,牙关一咬,拳头紧攥,紧皱的眉头却舒展开了。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好男儿不能为一时的困惑所难倒。拼了,不管明天怎么样,先把当前的事办好,把今天的任务认真地完成。坚持,坚持,再坚持,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呼出,他的头疼好像轻了一些。他仿佛看到了冲出浓雾的阳光,好像看到了父亲那不屈的眼神……

公交车外停驻的风景里是你不真切的侧脸。

塑料杯里零钱碰撞的声音,徘徊在10℃张扬的空气里。

他给你一个侧脸,她背过身去,偶尔一次的对视,换得一枚小小的硬币,或友好,或不易察觉的轻视。你弯曲的身影在阴冷的日子里变不了模样。

她背着红色双肩包,是那样明艳的色调,却遮掩不了长发掩面下的哀伤,就那么直直地与你擦肩而过,偶尔被风撩起的刘海下是毫无神采的眼眸,站台上是满满的人,她放下背包缩在一角,终究踏上前行的公车。

他晃着手机,疾步走向站台,站定,微皱的眉头出卖了他的心,终究是按捺不住,一次又一次的拨号,凌乱的步伐,无人接通。你拖着瘦弱的身子缓缓走上前,抖动着手中的塑料杯,嘴里呢喃的话语只身前那人能够听到。我见你站了很久,他身子摇来晃去,可以想象无人接通的提示音。你走开了,习以为常,走向下一个“人生”,而他,跨上了公车,驶向未知地。

有人在笑,灵鸟似的声音;有人沉默,双手在口袋中汲取温暖;有人弥漫着忧伤的味道;有人假装坚强……你是那么的冷漠,对这一切的习惯足以让你变得冷漠。

空气在骚动,暗沉沉的风从哪儿来又去向哪里,无人理会的问题。

是阴沉的天气使人心沉寂,还是人心让天气也风云莫测?

你或许也已经习惯了没有希望的人生。

但,10℃张扬的空气也会累,零钱搅动时的碰撞也会疼,下垂久了的眼角也会酸,任何没有生命的事物都有它自己的“生命定律”,何况是你、是他和她?

公车站里来往的人,带来或带走的温暖,让这小小的露天场所都变得压抑。

鲜红的公车看得够久了,向外走两步,你能看到更丰富的色彩、看到更多的人。去看看这个世界,它其实没那么糟糕。别局限起自己,别像活在雾霾之中,只看得见自己所在意的那几寸土。

凡有等待必有启程。

你看过太多太多开心的不开心的人,他们有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过程是等待,结局是启程。

放下微抬的手,撑起那胸膛,走出那扇铁门,走出你的“雾霾”,放眼看世界,它一如既往的美丽。你等得足够久了。

别荒废了你的人生,他是上帝给予你的最美阳光,接受他、修饰他,作为只给自己的回报。

又是一个雾霾天气,能见度不足以百米。无论是车辆还是行人都在摸索前行,没有了嬉笑,也无了鸟鸣,在这样的环境里,有的只是刺鼻的气味和满目的昏暗。

雾,原本似轻烟,如薄纱,似纱巾笼罩着大地。古往今来,它曾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陶醉,为之倾倒。而今与这美丽的雾貌似有着一丝关系的雾霾,又犯下了什么滔天大罪?

雾霾,看似与雾有“血缘关系”,但它却和雾截然不同。雾,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有时雾出预报晴,有时雾出预报雨,似乎混乱不堪,但是只要掌握了辐射雾、平流雾的特征,多方观察,仔细分析,就能准确地抓住雾与天晴、落雨的规律,以便预测天气。这对于农业、交通、航天、航海都有用处。 而雾霾就不一样了,它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所组成的小灰粒。

要说雾霾的害处----首先,长时间出现雾霾天气,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哮喘、支气管炎……等众多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严重。其次,在雾霾天气里,很容易发生车祸。空气中游浮的小灰粒让人们难以看清,在骑车或开车时,看不清对方也是常有的事,所以雾霾天气的出现也很容易让两车“亲密接触”。再次,有雾霾的时候,整个天空灰蒙蒙的,让人们心情很不好……

造成疾病和车祸的罪魁祸首,我们就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不能。所以,是时候该阻止雾霾天气的降临了!

少开车,多走路;少砍伐,多植树……保护环境,就是治理雾霾的根本!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约、尽可能地环保。让我们齐心协力,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愿我们的地球村永远纯净!永远天蓝水清!

如果再不制止雾霾天气,那么,总有一天,我们生活在它身上的这颗星球,一定会变成一颗周围满是灰尘的废弃星球。而人类,也将会都不存在。最后,我请大家记住: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望一眼窗外,突然发现看不到蓝天、白云,天地间一片灰色的景象,连对面的楼房也只有朦胧的轮廓。这样的天气越来越频繁,雾霾正无声无息地笼罩着我们的城市。

雾霾是雾中悬浮着大量的烟、灰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据环保部遥感卫星监测:1月29日中国范围内有13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被雾霾笼罩,空气质量严重污染。

那雾霾天气是怎样来的呢?很多家庭都拥有小汽车,我们的出行更便捷了,但汽车的尾气排放污染空气;电厂、炼油厂、化工厂在我们的城市里“大显身手”,但夜以继日地不断排放出煤烟和灰尘;绚丽的烟花爆竹让人目不暇接,但空气中烟雾腾腾,变得非常混浊,空气质量急剧下降,、pm10指数直线上升,这些都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它们在带给我们快捷方便、赏心悦目的同时,也悄悄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雾霾的天气,我们呼吸的是混浊的气体。空气中的霾会引起肺炎、咽喉炎、气管炎、心脏衰落等疾病。1952年,英国伦敦的那场大雾似无形的杀手,在短短五天内就夺取了4000人的生命,在之后两个月内有夺去了8000人的生命,可见大雾的威力,也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我们要的是清新的空气,要的是健康的体魄。请不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而换来所谓的美好生活。少开车,绿色出行,多种树,保护森林。治霾,从我做起。

刚出门,就发现天黄黄的,太不对劲了!妈妈说;“看来要下暴风雨喽!”

走着走着,就感觉胸口很闷,看东西就像飘起来似的,头晕晕的。天空中飘的不知是泥土还是灰尘,有一丝恐惧。天空灰暗,空气潮湿,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

第二天上语文课时,老师让我们讨论了一下昨天的雾霾天气。有的同学说是一些农民烧杂草所引起的,有的同学说是环境被污染所造成的……我呢,觉得也应该是污染环境所造成的。最后,还是老师为我们解开了谜团。原来,这种天气是因为污染环境和农民烧杂草结合形成的,但老师又说:“农民烧杂草只是一个催化剂而已,最主要的还是我们污染环境造成的。”另外,老师还向我们补充了一些知识,又让我们说了说昨天和平常有什么不同?我发现刚到下午,有些汽车就开大灯了。肖瑶发现平常早上上厕所不用开灯就能看见,而昨天不开灯就根本看不见……

这次雾霾让我知道了一定要保护环境才行!

今天的天气真奇怪,早晨还是多云的天。到了下午6点钟左右,天边渐渐泛起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着远处的山头。

我还以为是夜色朦胧了天边。隔了五分钟,当我再次伏在窗边眺望远方时,意外地发现窗玻璃上多了一些颗粒状的小水珠,细细端详,每一颗小水珠里都包含着一团小小的黑色灰尘微粒,我好生奇怪。再放眼往远处看,高大的楼房仿佛系上了一条条轻柔的白纱,霓虹灯点缀的彩带也越发缥缈起来;停车场上过往的车子也开启了雾灯,射出的灯光如同一根根光柱,很耐看。天渐渐暗了下来,窗上的水珠越集越多,慢慢地,小水珠吮吸得越来越大。窗外的一切是那么的静谧美好,我不禁也被深深吸引了……正当我陶醉之时,一道闪电划过天空,伴随着雷电,大雨倾盆而下。雨水拍打着玻璃,尘土也被冲刷得干干净净。刚刚的雾蔼,也被吹得没有了影子。

咦,这不就是自然书上所说的雾霾现象吗?

我翻出家里一本厚厚的《十万个为什么》,哈,终于找到了——对,这就是雾霾!它是因为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遇到水气而形成的混浊现象,使视线模糊并导致能见度下降。怪不得窗玻璃上有星星点点的微粒,原来是空气中的灰尘在作怪啊!

近日一段时间的雾霾天气,让每一个早晨刚刚起床的,渴望可以有清新空气的人们,几乎成为了一种愿望,成为了一种期盼,大家不得不戴上了口罩来应对这雾霾笼罩的城市。

雾霾天气造成是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类过度的开发,由于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的排放等等一系列的行为,导致了我们看不到蓝色的天空,而抬头看到的都是雾蒙蒙的天气。为了让我们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为了让我们可以看到晴朗的天空,我们在这里倡导大家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

我热爱地球,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

在四野飘香的花丛中,我和蝶儿一起嬉戏、欢笑;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我与小鸟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迈着轻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雾霭缭绕着、白纱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着花草的芳香,欣享着阳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这如痴如醉的梦幻里;夜晚,我坐在稻谷飘香的农家小院里,仰望着璀璨的星空,聆听着蝉鸣

嘹响,蛙声如潮,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王国。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听那牧歌婉转,牧笛悠扬。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双桨拍打着那碧绿的湖水,看海鸥轻盈地掠过辽阔的湖面;秋天,我站在树下,凝神瞩望着那金黄的叶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赏着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飞舞。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曾几何时,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98洪水、2000年的沙尘暴,其实,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

曾几何时,人们乱捕乱杀,使人类的朋友惨遭涂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从大学生的伤熊事件到愚人们的疯狂捕猎,人类是否也将要把枪口对准自己?切记,保护动物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

曾几何时,战争的爆发,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满目疮痍。炮火对植被的破坏,核辐射对生命的摧残,尽管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已经散去了半个多世纪,可那里依然还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见,和平是全人类绿色环保的重要前提。

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要落到我们跨世纪一代的肩上。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地铸起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抜卫资源、抜卫环境、抜卫地球、抜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几天前,大家发现了吗?我们合肥市上空总是雾蒙蒙的,看不清楚。最后我从新闻中听说这是:“雾霾”。经过我的研究,知道了一点。

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温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成霾。这种现象虽然是气候原因,也有污染排放的原因。爸爸跟我说:“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雾霾天气。所以人们出门都要紧紧捂住口鼻,因为“霾”里含有灰尘,硝酸,等大气混浊物。稍不注意,就会使人们产生呼吸道疾病。

看来,人们真要好好珍惜身边的环境,减少污染,少开车,让我们的空气变得纯净起来吧!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雾霾?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现在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由于雾霾天气影响了能见度,导致交通不便,由于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下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昨天妈妈给我做了银耳莲子汤,我问妈妈为什么雾霾天气要喝银耳莲子汤呢?银耳莲子汤妈妈说具有清肺、润肺和养肺的效果。

为了使大家周围的空气变得清晰,为了使雾霾天气不在侵袭我们的生活,希望大家能够自觉的保护环境,从自身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使我们的周围不再有雾霾。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雾霾的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望着阴沉的天空,灰蒙的周围,这还是我的家乡吗?

曾经的那片天空,我们可以与白云絮絮谈心,与鸟儿婉转歌唱。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只留下了一片灰蒙蒙的世界。而掠杀这一切,正是人类,正是我们。

当你沉浸在放炮竹的刺激中,你是否想过,其中的烟灰,正变成了一个个小颗粒;当你潇洒开着车奔驰在乡间时,你是否想过,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正变成了一个个小颗粒。而这些成百上千的小颗粒,慢慢的,形成了一个炸弹——雾霾。

当炸弹爆了,还能挽回吗?能!当然能!而挽回的,拯救的还是我们。

如果过年的时候,我们不放烟花炮竹,改用家庭游戏,是不是比在门外玩刺激危险的爆竹好得多?如果出游的时候,戒掉奢侈占地的大汽车,一起骑骑自行车,畅快淋漓的环绕在山腰间,是不是比笨重不透风的汽车好得多?如果这些不是假设,不是如果,而是真实的,那会怎样呢?

清晨,叫醒你的是一声声鸟儿的啼鸣,“叽叽喳喳,懒虫渣渣,起床喳喳”无奈,伸个懒腰告别温暖的被窝。打开窗户看看绿色,让惺忪的双眼“醒醒”。下意识的摸摸口袋拿口罩,呵,不用了,因为窗外万里无云,阳光明媚。深吸一口气,清新,爽鼻,仿佛被过滤般令人神清气爽,还伴着淡淡的花香。咦?一只调皮的小瓢虫飞到了手指上,左转转,右转转,抬头望望自己,嘿,早上好。好了,让他继续飞吧。放飞了小瓢虫后,看看自己的手,原来没有雾掩盖的手是那样的纤细,美丽。呀呀呀,与小伙伴的约定要迟到了,赶紧下楼拿出自行车。望着眼前绿茵茵的草地,姹紫嫣红的花朵,苍翠挺立的大树,抬头瞧瞧白云,嘿,早啊!骑上自行车,前方没有雾,没有霾,只有清新的'再不过的清新空气。放肆驰骋吧!

望着一碧如洗的蓝天,洁白的云朵,这才是我的家乡——苏州。

近日,雾霾君来势汹汹,大将一路上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天津告急!北京告急!雾霾大军正向南进发!很快,它们便侵占了整个中国!

一度登上热搜榜的雾霾君摇身一变从只能蜷缩在排放污气的烟囱旁或工厂内部的痞子,成为号领千万大军的霸主,这可多亏了人类不断排放汽车尾气及工厂制出的污染物,使得他的军队愈发庞大。

置身于“十面霾伏”的我不免整日提心吊胆,透过蒙着一层灰沙的窗户,外面的雾霾君正肆意搜捕着生命体,向其的呼吸道发起“生化攻击”。哪怕是厚厚的口罩,也难抵他的侵袭。我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想要出去玩的愿望一击而破。我惆怅地凝视着那张“灰布帘”,思绪却飞往了曾经的青山绿水。好想逃离这个“钢林铁树”,可又能去哪儿呢?西子湖畔全年几乎天天被雾霾君光临。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现在又有几个人能有福相见呢?那些景象难道只能停留在古人的诗词中吗?

医院人山人海,发烧的孩子痛苦不堪,一旁的母亲心痛不已。嚣张跋扈的跑进人们的身体里,四处破坏,绝望的呐喊和惶恐的氤氲在人群中弥漫着。

雾霾君猖狂地掳走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生在新一代“雾都”北京的人们却是“自强不吸”,话说在他们那吸三年空气等于吸了一块板砖。现在,真是一口新鲜的空气也是奢侈品,外国人从他们那儿引进干净空气,高价销售,这些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看清时事,团结一致,低 碳出行,抵御雾霾,守卫蓝天,保护家园吗?让我们齐声呐喊:“滚蛋吧,雾霾君!”

早上一起来,就看见窗外一片白茫茫,不是雪,是雾,是霾。

打开窗户,先是迎来一阵刺骨的寒风,紧接着是一片喧闹的人声和噪杂的嗽叭声。呼吸的第一口空气,既不清新,也不爽口,它带着浓浓的烟草味和石油味,还夹杂着一股腐烂的臭味,直逼我的喉咙,我猛烈地咳嗽着,重重地关上了窗户。这么恶心,怪不得停课呢!坐在飘窗上,看着街上的人群,各个都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好似一个个奇怪的布包裹。窗外的天,是灰蒙蒙的一片,乳白色的雾把所有的物体都笼罩了起来。一切的一切,都好像浸泡在牛奶中。

没出门,就这么看着,也别扭、也难受,我愤愤地拉上了窗帘。以前,我们南京,湛蓝的天空也是不多的,但也不至于差到如此地步!一步一步地退化,一步一步地堕落,不负责任地人类,不负责任地生活,不负责任地做一切活动,怎能不受到惩罚!现在很多人包括我们的政府都已意识到这一点,保护环境这个主题已经叫得很响了。可是又有谁真正去做,认真地尽心尽力地去做呢。谁都希望别人去做,而对自己网开一面。他们以为以一已之力是难以改变的。但我相信,只要做了,就会有改观,就会有成效。

雾霾,不是自然现象,而是完全由于人类亲手造成的一种极恶劣的生态环境。憎恶雾霾,讨厌雾霾,这都是不恰当的。要骂,应该骂人类,是人类让城市被雾霾层层裹胁。唉,谁知道呢,让人类陷入困境的,竟是人类自己。社会前进了,科学进步了,不能以环境为代价。而现在,大多数房地产商对环境不管不顾,只赶工期,只追效率,只求赚钱。城市就是一个大工地,到处飞舞着粉尘。就这样这种危险性物质不断地产生、不断地制造。雾、霾、灰霾、雾霾成了我们生活中的随影随行的甩之不掉的常客。人是生物链中的一环,不能因为人类而影响了所有生物共存的大自然,人类千万不要亲手毁了大自然!

雾霾是一个错误,是人类犯的一个严重错误,快点醒悟吧,快点行动吧,还大自然一个真真实实的面目。

一转眼,冬天就来了,这可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喜欢的季节,堆雪人、打雪仗。但是,今年,我们却没有玩得那么开心,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的,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常常会看到街上有浓浓的白雾,走在街道上就好像在仙境里一样,但是,这些白雾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就是它阻挡了我们玩得脚步。不用说也知道了,这就是讨厌的雾霾。

对于雾霾,我想大家都对它有一些了解。雾霾是由空气中的一些微小颗粒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这些细小的颗粒是大气变得浑浊,形成了雾霾,简单的说,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就是地面的灰尘过多。

雾霾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可不少。首先,让我们最烦心的就是雾霾让我们的出行变得很不方便。白天走在街道上,伸手不见五指,周围的建筑全被雾笼罩了,在家里通过窗户往外望去,外面就像仙境一般,雾把所有的东西都淹没了,能看到的,只有白色的雾。这些还不算什么,更让人烦心的是雾霾让我们的旅游计划都泡汤了,因为雾霾的天气,飞机不得不停飞,到了一个景点看到的都是白色的雾。

雾霾不仅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现在只要一遇到雾霾天气,大多数的人都在家里不出来了,就算是要出来,也要带着口罩,防止吸入灰尘。这样看来,雾霾还真的是很讨厌呢!

现在,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城市的环境,为了我们出行更加方便,为了我们可以呼吸的更新鲜的空气,让我们一起努力。从捡起脚下的一片废纸开始做起,不乱扔垃圾,多种植一些树木,尽量少开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让我们一起把雾霾赶出去,告别那些在白雾中行走的日子。

让我们一起努力,和雾霾说再见,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