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地震面波地基检测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21:02:50

地震面波地基检测论文

Science:地震波测量深海温度

全球变暖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为紧迫的挑战之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打破了气候系统中的能量平衡,在地球系统中产生了额外热量,导致温度上升。海洋的容积巨大,比热容高,存储和吸收了全球变暖90%以上的热量。作为地球气候系统的调节器,海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球变暖的步调。因此,准确测量全球海洋温度变化成为认识全球变暖及其影响的关键。

现今常用的测量海洋温度的仪器和方法包括XBT抛弃式探温仪、船载CTD温盐深观测仪、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以及卫星测量方式。其中,Argo观测网由4000多个散布于全球海洋的卫星跟踪浮标组成,单个浮标每10天对海洋顶层2000米进行温度测量,获得的数据远远超过船载测量以及其它仪器设备观测的总和,是研究全球海洋温度变化最重要的数据来源。Argo观测网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全球海洋温度监测能力,但仍存在诸多局限性:Argo只能采样2000米以上的海水,对于占全球海洋体积一半以上的深海则无能为力;海洋中存在大量小尺度(百公里级)涡旋,Argo观测网密度不足以分辨这类复杂的动力学过程,进而可能导致整体观测模型的偏差;此外,Argo观测网于2000年左右启动,早期浮标数量较少,观测密度低,更早时期则没有任何观测数据。深层海水温度实测资料缺乏,严重制约了全球海洋温度变化的研究。

针对该问题,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后吴文波、助理教授詹中文以及中科院精密测量研究院倪四道研究员联合物理海洋学家,提出了利用地震T波测量深海温度变化的新方法,通过T波波速的变化来精确获取深海海温变化。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Science上。海底地震激发出的弹性波在海底转化为声波,经海洋声道内远距离传播后到达海岸附近,再次转为弹性波,并被地震仪检测到,因为晚于P波和S波抵达地震台站,因此也被称为第三个到达的波(Tertiary Wave),简称T波。这里的海洋声道(SOFAR,Sound Fixing and Ranging Channel)是指海水浅层由于压力、盐度和温度的综合作用形成的声波低速层,表现出波导的性质,可将声波束缚于其内传播,由于能量损失很少,可以传播长达数千千米的超远距离。

上世纪七十年代,圣地亚哥大学的Walker Munk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的Carl Wunsch教授就已经注意到海洋声道的波导特性,提出了利用海洋声波对大洋环境变量进行成像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理论论证。他们在海洋中设置人工源,在百公里以外的距离接收声波,通过测量声波到时,反推海洋温度及盐度等变量的空间分布(Munk and Wunsch, 1979)。全球变暖议题的提出及其紧迫性,使得该方法在监测大尺度海温随时间变化中得到重要应用。例如,1996年发起的著名海洋天气声学测温计划(Acoustic Thermometry of Ocean Climate),成功地监测了1996-2006年间北太平洋大尺度温度变化。该方法监测精度高,可通过大尺度平均效应有效压制小尺度涡旋扰动因素,成本也低于传统方法,然而由于环保问题、经费限制以及学科间交流障碍等原因,相关研究一度停滞。

图1 地震波测量海温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研究区域内地震事件与台站分布情况

吴文波等人提出的方法利用天体地震激发的T波替代了人工震源产生的声波,继承了原方法高精度的优点。但由于天然地震的震源位置和发震时刻难以精确测量,无法直接利用绝对到时获取海水温度变化。通过利用天然地震中出现的重复地震事件,作者们巧妙克服了这一难点。他们收集了2005-2016年间发生在苏门答腊地区的4272个天然地震在3000km外印度洋中部迭戈加西亚岛上DGAR地震台T波波形记录,以及位于马来西亚、印尼和澳大利亚的KUM、PSI和WRAB三个参考地震台上的P波和S波记录(图1)。苏门答腊地区是全球著名的地震活跃带,澳大利亚板块向巽他次级板块的碰撞俯冲,产生了大量地震活动,包括2004年级苏门答腊地震及2005年级尼亚斯地震。DGAR是著名的T波台站,迭戈加西亚岛陡峭的海底地形可有效地将海洋声道内的声波转化为弹性波,这些都为T波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作者利用波形互相关方法检测出901个重复地震事件组成的2047个重复地震对。三个参考台站数据则被用来判定重复地震,同时也可帮助精确测量两个重复地震事件的相对发震时间,解决了发震时刻难以精确测定的问题。再使用相同的波形互相关方法,就可以准确测量两个重复地震事件产生的T波到时变化,进而重构出研究期间内T波到时变化的时间序列(图2)。

图2 反演重构得到的T波走时异常时间序列与对应的平均海洋温度变化

作者还利用二维谱元法进行了弹性波场模拟,获得了T波对海水温度变化的敏感核函数。结果表明T波到时变化在 以内,对应的平均海温变化范围为 C,与传统物理海洋学观测及大洋环流模式结果高度吻合。不仅如此,T波测量结果还获取了一些Argo及ECCO模型由于时空分辨率低而缺失的海温变化特征,尤其是2005年级尼亚斯地震后发生的大量余震,可提供准单周甚至天尺度时间分辨率的平均海温变化。该项研究揭示了赤道东印度洋的深层海水温度存在准双周、半年和年周期等变化,而且新方法测量得到的温度存在十年的线性增长趋势,明显高于Argo和ECCO的研究结果。对于研究中T波采样到的区域而言,Argo和ECCO给出的估计分别是每10年 C 和 C,而T波结果为每10年 C,给出的变暖趋势高出Argo测量结果50%。误差分析表明T波到时变化主要是由海洋温度变化引起,盐度变化及洋流因素远小于温度造成的海洋声速变化,其海洋温度变化的测量精度可高达 C。

图3 地震波测海温方法在全球海洋温度变化测量应用中的潜力

用地震波给海洋测温具有诸多优势,包括对1000-4000 m的深海温度变化敏感,可以弥补Argo对深层海洋(2000 m以下)采样的不足;可以作为独立数据检测Argo数据产品并指导未来Argo浮标的施放;对Argo观测网形成前地震数据的利用有望填补早期海温测量的空白。联合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 Organization)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都建有水听器台阵和T波台站,积累了近二十年的高质量T波数据,充分挖掘这类 历史 数据, 可有效融合互补其它类型的实测数据。除此之外,极地地区拥有大量频繁发生的海洋声波源(例如冰震),开展极地海洋声波观测可为相关区域海冰研究提供机遇。而未来借助更先进的光纤水听器观测网等设施,可进一步提升该方法的应用潜力。利用地震波测量深海温度具有环保、高精度、低成本、可追溯 历史 变化的优点,为大尺度海洋温度变化的监测和全球变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中展示了地震波测量海温方法在赤道印度洋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在全球更多地区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Wu W, Zhan Z, Peng S, et al. Seismic oceanthermometry[J]. Science, 2020, 369(6510): 1510-1515.

Munk W, Wunsch C. Ocean acoustictomography: A scheme for large scale monitoring[J]. Deep Sea Research Part Research Papers, 1979, 26(2): 123-161.

ATOCConsortium. Ocean climate change: Comparison of acoustic tomography, satellitealtimetry, and modeling[J]. Science, 1998, 281(5381): 1327-1332.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基础。我为大家整理的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论文篇一 浅议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摘要】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基础。本文对检测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与检测技术,并提出了做好检测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 质量检测;检测内容;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 编号】 1727-5123(2012)03-045-02 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工程的适用性和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我国现代化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因而,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 热点 。 1检测行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到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已经形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⑴从只能检验砂石、水泥、砖瓦、钢材发展到市政工程材料、地基基础检测、建筑工程结构可靠性检测、建筑节能检测、室内环境检测等,检测的内容越来越精细,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⑵建筑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承包的工程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的发展,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环节处于劣势,在检测市场所占分额很小。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企业的试验室正在逐步分离出来, 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检测机构;⑶市场的竞争,使检测费用远远低于成本,导致部分试验无法正常进行;⑷检测行业目前的技术门槛过低,造成人员技术素质较低。虽然现在实行的是见证取样,施工现场的见证人员不仅没有相应的资格,甚至有一些人员连最简单的常识都不懂,样品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所得到的数据与实际严重不符。 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内容 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检测。 地基。通常采用钻孔取芯试验、静载荷试验和触探试验对复合地基进行检测。检测要求有:⑴砂石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测要求。施工后等待一段时间,抽查检测砂石桩的处理效果;可采用静力触探、标准贯入、原位测试的 方法 检测桩间土的挤密质量;⑵振冲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测要求。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的时间,可采用单桩载荷试验对振冲桩的质量进行检测;对于场地复杂或是重要的工程,应检测复合地基的处理效果。 桩基工程。桩基检测项目主要有:⑴单桩竖向承载力试验。在同一个条件下,试桩的数量应大于3根;应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基准桩与压重平台支座、试桩之间的中心距应符合相关规定;制作的试桩应符合要求;加载方式选择慢速维持载荷法;测读桩沉降量的时间间隔应掌握好;严格按照要求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⑵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检测之前需对电源、传感器、仪器、设定参数等进行检查,确保无误;锤击设备选用自由落锤时,应保证最大锤击落距小于3mm;如果只需检测桩身的结构完整性,可降低落距,减轻锤重;⑶混凝土灌注桩终孔持力层检验。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对孔走向、表面岩状及桩端持力层进行检验;可采用原位载荷试验测得的结果,并结合实践 经验 和桩基设计要求,对桩孔孔底土层的承载力进行复验。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测另外还有地下结构施工监测和建筑物的变形检测等。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检测。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可分成三类。⑴外观检查。对于混凝土外表产生的质量问题,可用此法,如尺寸偏差、蜂窝麻面、表面损伤、缺棱掉角、裂缝、冻害等;⑵预留试块检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误差,如预留试块的取样不当,试块与结构没有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振捣方法与结构的施工方法相差过大,则试块就没有代表性;⑶在结构本体上进行检测。这种检测内容有:混凝土的强度和缺陷、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的常用手段,其测试结果可作为判断结构安全问题的重要依据。后者称为破损检验,是在非破损检测尚无法确定其承载能力时使用,或对新结构需要分解其受力性能时使用。常用较成熟的非破损检测方法有:回弹法(表面硬度法)、拔出法(半破损法)、超声波法(声波法)等。回弹法是一种测量混凝土表面硬度的方法,利用回弹仪冲击动能测量回弹锤撞击混凝土表面后的回弹量,确定混凝土表面硬度,用试验方法建立表面硬度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曲线,从而推断混凝土的强度值;拔出法是直接测定混凝土的力学特性的方法,使用拔出仪拉拔埋在混凝土表面层内的锚杆,根据混凝土的拉拔强度,推算混凝土抗压强度;超声波法可以测定混凝土的强度,用超声波发射仪,从一侧发射一列超声脉冲进入混凝土中,在另一侧接收经过混凝土介质传送的超声脉冲波,同时测定其声速、振幅、频率等参数,判断混凝土的质量。 砌体结构工程检测。 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砌体结构主要指砖砌体,砌体强度是由砖块和砂浆强度或施工时制做的砌体试块强度来决定的,传统的检测方法是直接从砌体结构上截取试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而砌体结构的特点导致取样存在较大难度,取样时的扰动又会对试样产生较大损伤,从而影响试验结果。因此,砌体结构的现场原位非破损或半破损试验方法理所当然地受到重视,并广泛开展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砌体强度直接测定法包括:抽样检测法、原位检测法、动测综合法、微观结构法等。 砌体强度的间接测定法。砌体强度与砂浆和砖块强度有直接关系。由砂浆和砖块强度等级可确定砌体的抗压强度,间接测定法就是使用专门的仪器和专门的测试方法,测量砂浆和砖块的某一项强度指标或与材料强度有关的某一项物理参数,并由此间接测定砌体强度。主要方法有:冲击法、回弹法、推出法,此外尚有筒压法、点荷法等通过测定砂浆的强度来测定砌体强度的方法,都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 3做好检测工作的策略 建立检测信用档案 良好的信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信用档案,包括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业绩、检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行为记录等。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信用档案是对检测机构申请资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完善检测信用管理,建立诚信获利和失信惩戒机制,发挥信用管理调控市场的作用。通过各种 渠道 ,宣传质量检测信用好的单位,扩大其社会信誉度和知名度。 完善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针对建设项目规模,建立相应等级试验检测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质量负责。试验检测机构业务范围内的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等技术文件应齐全,试验检测应严格按有关标准、规程及规范进行。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各司其责,按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 措施 ,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实行质量自检,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逐步建立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还要增强建设各方面的质量意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真正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勘察设计单位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对设计工作的要求很高。因此,提高设计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生产技能。同时,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增加技术储备,为设计生产提供资源和技能保障。 坚持质量 教育 ,建立质量原理和质量责任制度。在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意识的提高有两个途径:⑴靠坚持不懈的质量教育;⑵建立和落实质量管理和质量责任制度。因此,质量教育经常化和质量管理制度化是我们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 严格验收工程。完成项目工程能否交付好的产品,关键在于最后验收。⑴工序验收是验收工作的基础。工序验收的过程是:先由操作者自检,再交由班组长检验。要采取必要经济制约手段,完善签字鉴证手续,严格执行每道工序,确保质量;⑵分项分部工程验收是验收工作的主要组织部分。分项分部验收要做到规范和严细:首先,保证验收工程的全面性,验收项目的品种和数量不得缺少。其次,从保证项目到允许偏差项目,验收都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不得降低等级,严禁弄虚作假。最后,建设(监理)单位现场质量监督员应参加验收并签字鉴证;⑶竣工工程验收是工程交工的前提。工程整体验收应注意三个环节:首先,施工单位的自评;其次,建设(监理)单位的预验;最后,工程主管部门的正式验收。验收不但要现场检测,而且还要进行观感评定;不但要听取汇报,而且要严格审查一整套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验收要明确工程遗留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确定保修条款,保证交付用户一个满意的产品。 总之,在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推向市场的过程中,要加强见证取样工作的监督,无论是招标、规划、质量监督工程的各个部门在工程的每个环节都不要放松。做到每一个样品的取样合理,真实可靠。各检测单位还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服务观念,在市场经济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树立现代 企业管理 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办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论文篇二 刍议建筑工程质量检测 【摘要】建筑工程的数量也随着社会主义发展而不断增加,而工程检测是现代建筑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工程检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了整个建筑质量的好坏,结合具体的工作经验,本文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遇到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质量检测;建筑工程;问题探讨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近几年,我国建筑行业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在不断增加,很多施工场地都出现了伤亡事故。这些都在警示人们,工程建筑施工必须要做好质量检查工作。检测时需要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科学的实施程序,提高建筑工程的检测效率,尽可能避免过大的经济损失,维护建施工的安全进行。 一、建筑工程检测的主要内容与技术 1、地基基础的检测 (1)桩基工程的检测 桩基是隐蔽工程,支撑着地面上的构筑物,它是建筑物的基础,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这些建筑物的安全。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桩基检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a.单桩竖向承载力。在检测的同时必须要注意几个重点:在相同环境下,保证试桩的数量在3根以上;需使用油压千斤顶进行加载;对基准桩、压重平台支座、试桩三者的间隔要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设计的试桩需要满足实际工程需要;严格控制测读桩沉降量的时间长短好;根据具体标准来限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b.基桩高应变动力。在现场进行检测工作需要结合相关要求进行:在检测前期需做好相关的检查,如:电源、仪器、设定参数等,保证无误后投入使用;在锤击设备采取自由落锤时,要将最大锤击落距控制在3mm 以内;若需要对桩身的结构整体性进行检测,需要降低落距,减小锤重。c.混凝土灌注桩终孔持力层检验。检验技术要点: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对孔走向、表面岩状及桩端持力层进行检验。 (2)建筑物的变形检测 a.倾斜。对建筑物倾斜情况实施检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主要包括了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等方式。直接测定法有:经纬仪投影法、垂线法、天顶天底仪观测法等;间接测定法有:对建筑物基础的相对沉降实施测定等。b.挠度与裂缝。通过运用检测仪器来做详细的观察;c.沉降。对地基的实际情况做好检查分析,避免因地基严重而影响到建筑质量。 (3)地下结构施工的监测 a.结构内力监测。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内力测试,主要是通过在支护结构构件主筋上布置钢筋应力计,以监控支护结构的应力变化。b.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观测。采用测斜仪可以测量不同深度支护结构及土体的侧向变形程度。 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检测 1.对混凝土内部状况的检测 由于混凝土材料的缺陷才导致的内部状况。这是因为施工大意、技术管理不到位等造成的。通过超声波可以探明缺陷具体存在的位置,并进行及时补救。直角传播法、钻孔对测法、单面平测法和直接穿透法等都是主要的检测方法。 2.对混凝土中钢筋的质量检测 对钢筋锈蚀的检测。如果钢筋发生锈蚀,则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会产生影响。通过采用半电池检测的方法,利用钢筋锈蚀程度与测量电位间建立的关系,对钢筋的锈蚀程度进行判断。对钢筋的位置进行检测。可以利用钢筋位置检测仪,这一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其能准确的测出混凝土中钢筋的位置以及保护层的厚度,确保其稳定性。 3.对混凝土强度的检测 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而进行的非破损强度检测,主要运用回弹法等方法,对当前的建筑行业而言,这是对混凝土强度检测中比较常用的方式[2]。其重点主要在于:①在检测前需要对被检测对象的相关情况进行熟悉;②在构件上,要确定试样及分布其测区;③对回弹值、碳化深度要进行循环测试;④对试验数据要做好处理。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 (1)混凝土中钢筋的质量检测 a.钢筋锈蚀的检测。钢筋发生锈蚀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可采用半电池检测法,利用测量电位与钢筋锈蚀程度间建立的关系,判别钢筋的锈蚀程度。b.钢筋的位置检测。钢筋位置检测仪作为一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准确的测定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保证其稳定性。 (2)混凝土强度 主要是针对混凝土结构的非破损强度进行,主要运用的方法包括了回弹法,这是当前建筑行而言比较常用的混凝土强度的方式。其重点在于:a.检测前需熟悉被检测对象情况;b.于构件上确定试样并分布测区;c.逐渐测量回弹值、碳化深度;d.对试验数据做好处理。 四、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建筑材种类繁多,各种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检测,其检验的项目也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要求。常规检测项目有:主体结构(梁、板、柱) 砼标号及钢筋数量检测,竣工后房屋空气质量状况检测,钢筋抽样检测,混凝土试块检测,瓷砖性能检测,铝合金门窗三性检测等,这些项目都是强制性要求必须检测的项目。 五、建筑门窗 (1)塑料门窗 检测对象包括:a.根据断面图标准,对配合尺寸、断面尺寸的允差检查;b.低温落锤冲击试验;c.检测加热后的尺寸大小变化。 (2)铝合金门窗 包括:a.表面质量。检查门窗的装饰表面是否出现损伤,其表面的致密、配合情况是否良好。b.装配标准。检查运用的材料能否达到要求,其硬度与强度之关系是否合理。c.性能。门启闭力在50N 以下;抗风压性能要尽可能更强。 六、做好检测工作 1、建立检测信用档案 检测信用档案,包括检测机构和人员的业绩、检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及不良行为记录等。检测信用档案是对检测机构申请资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完善检测信用管理,就是要建立诚信获利和失信惩戒的管理机制,发挥信用管理在市场调控中的作用。 2、完善技术管理工作制度 要认真执行工程技术标准,它是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要想使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必须健全和完善建设各方主体工程质量技术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工程各方主体的质量技术管理控制机制,督促施工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施工工艺、操作规程和内部控制标准。 3、培养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 勘察设计单位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对设计工作的要求很高。因此,提高设计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生产技能。同时,必须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增加技术储备,为设计生产提供资源和技能保障。 4、严格验收工程 工程整体验收应注意三个环节:一是施工单位的自评。二是建设(监理)单位的预验。三是工程主管部门的正式验收。验收不但要现场检测,而且还要进行观感评定;不但要听取汇报,而且要严格审查一整套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验收要明确工程遗留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确定保修条款,保证交付用户一个满意的产品。 结束语 对建筑工程实施质量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工程的质量具有决定给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工程成本的过度消耗,并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起到了维护的作用。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而由施工单位采取相应的科学措施来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杨莉萍,谢平.浅议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及要求[J].云南建筑,2008(5) [2]王晓萍.关于混凝土构件荷载检验方法的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5) [3]周涛.浅谈工民建工程的质量检测[J].城市建设,2009(32) 看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2. 建筑工程技术研究论文范文 3.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毕业论文3篇 4.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工程技术建设论文

各类工程的勘察基本要求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以下简称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搜集建筑物上部荷载、功能特点、结构类型、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和变形限制等方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 2 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3 提出地基基础、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 4 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 5 对于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 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 2 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 3 当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 4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拟选场地时,应进行比选分析。 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并进行下列主要工作: 1 搜集拟建工程的有关文件、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资料以及工程场地范围的地形图; 2 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 3 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做出评价; 4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应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初步评价; 5 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6 初步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7 高层建筑初步勘察时,应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初步勘察的勘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 2 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予加密; 3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 4 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条~第 条的规定。 初步勘察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可按表 确定,局部异常地段应予加密。 初步勘察勘探孔的深度可按表 确定。 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 1 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孔深度; 2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 3 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 4 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 5 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 初步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1/4~1/2; 2 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 个。 初步勘察应进行下列水文地质工作: 1 调查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排泄条件,各层地下水位,调查其变化幅度,必要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监测水位变化; 2 当需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时,应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层位,统一量测地下水位; 3 当地下水可能浸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进行腐蚀性评价。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8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 度的场地,勘察工作应按本规范第 节执行;当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时,应按本规范第 节执行;当需进行基坑开挖、支护和降水设计时,应按本规范第 节执行。 工程需要时,详细勘察应论证地基土和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方案、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的建议。 详细勘察勘探点布置和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建筑物特性和岩土工程条件确定。对岩质地基,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结合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对土质地基,应符合本节第 条~第条的规定。 详细勘察勘探点的间距可按表 确定。 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对无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的范围布置; 2 同一建筑范围内的主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变化; 3 重大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勘探点,重大的动力机器基础和高耸构筑物,勘探点不宜少于3 个; 4 勘探手段宜采用钻探与触探相配合,在复杂地质条件、湿陷性土、膨胀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地区、宜布置适量探井。 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 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 个控制性勘探点。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 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 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 倍,且不应小于5m;2 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计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 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3 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4 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 在上述规定深度内当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应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详细勘察的勘探孔深度,除应符合 条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对中、低压缩性土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20%的深度;对于高压缩性土层可取附加压力等于上覆土层有效自重压力10%的深度; 2 建筑总平面内的裙房或仅有地下室部分(或当基底附加压力p0≤0 时)的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小,但应深入稳定分布地层,且根据荷载和土质条件不宜少于基底下~ 倍基础宽度; 3 当需进行地基整体稳定性验算时,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具体条件满足验算要求; 4 当需确定场地抗震类别而邻近无可靠的覆盖层厚度资料时,应布置波速测试孔,其深度应满足确定覆盖层厚度的要求; 5 大型设备基础勘探孔深度不宜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2 倍; 6 当需进行地基处理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要求;当采用桩基时,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本规范第 节的要求。 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 个; 2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 件(组); 3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 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 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数量或原位测试工作量。 基坑或基槽开挖后,岩土条件与勘察资料不符或发现必须查明的异常情况时,应进行施工勘察;在工程施工或使用期间,当地基土、边坡体、地下水等发生未曾估计到的变化时,应进行监测,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 室内土工试验应符合本规范第11 章的规定,为基坑工程设计进行的土的抗剪强度试验,应满足本规范第 条的规定。 地基变形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或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地基承载力应结合地区经验按有关标准综合确定。有不良地质作用的场地,建在坡上或坡顶的建筑物,以及基础侧旁开挖的建筑物,应评价其稳定性。

地基基础检测论文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研究

黄土湿陷性对人类工程活动危害很大,常使建筑物、渠道、库岸、道路护坡造成破坏。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研究论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摘要: 通过梳理湿陷性黄土成因及各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结合黄韩侯铁路房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工程实例,以技术经济分析方式,得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房屋地基处理的一般方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房屋的修建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 湿陷性黄土;铁路房屋;地基处理垫层法;挤密法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具有在自重或外部荷重下或二者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发生突然下沉的性质.它在中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甘肃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西部.此外,新疆、山东、辽宁、宁夏、青海、河北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但不连续.

铁路房屋是铁路生产、运营的核心,发挥着指挥、调度、监控、服务等作用,对整个铁路的安全运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体铁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鉴于湿陷性黄土的危害性和铁路房屋的重要性,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铁路站房建设,必须采取处理措施,以保证站房结构的安全.

由于国内对铁路房屋湿陷性处理措施的专项研究和实例介绍不多,本文特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此问题展开论述.

1 黄土的湿陷机理及防止措施

黄土的湿陷性机理

黄土的结构特点和胶结物质的水溶特性决定了黄土湿陷的机理[1].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造成黄土湿陷的原因可总结为:

(1)黄土的力学性质从内部改变了黄土在浸水及外部荷载因素下,使剪应力超过抗剪强度,从而发生湿陷.

(2)黄土内部受浸水湿化作用下,使土壤自身摩擦力降低,外部扰动作用诱发湿陷.

(3)黄土内部结构发生崩解,使黄土颗粒间胶结强度弱化,颗粒间相对迁移,并伴随小颗粒进入大间隙.同时由于颗粒间胶结被水溶解,在外部扰动作用下强度已不堪平衡,造成土质结构损坏.

湿陷性黄土的防止措施

黄土湿陷性对人类工程活动危害很大,常使建筑物、渠道、库岸、道路护坡造成破坏.笔者认为,改变湿陷性黄土的结构特性是防止黄土湿陷性的核心,而防止或减小建筑物地基浸水湿陷则是防止黄土湿陷性的关键点.

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综合措施主要有地基处理、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三种.其中地基处理措施主要用于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减小或消除地基的湿陷变形;防水措施主要用于防止或减少地基受水浸湿;结构措施主要用于减小或调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或使上部结构适应地基的变形[2].三种措施作用、功能、侧重点各不相同,在实践中要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消除隐患.

防止黄土湿陷性的地基处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垫层法:包括土垫层和灰土垫层,是将基底以下湿陷性土层部分或者全部挖除,用2:8或3:7灰土局部或整片进行换填并分层夯实,适用于消除基底以下 1~3m的湿陷性黄土.具有施工简易、快捷、造价低的优点,但这种措施处理的黄土厚度有限,不适用于较厚的湿陷性黄土地层,还需做好防水,地面水及管道漏水仍可能渗入土层引起不均匀沉降.

(2)强夯法:是反复将夯锤(10~60t)提到一定高度(10~40m)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该法设备简单、工期短、节省劳力材料、造价低廉.处理深度一般在3~7m,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效果明显.它要求场地有足够空间,对土壤含水量要求高,且施工造成的震动大,对周围建筑有影响,不适宜在城区使用,施工前试验和完工后检验时间长(30d).

(3)挤密法:是用灰土或土层夯实的桩体,形成增强体,与挤密的桩间土一起组成复合地基,共同承受基础的上部荷载.成孔挤密主要有沉管、冲击、夯扩、爆扩等方法,适用于厚度在3~15m的湿陷性黄土,由于桩体和桩间土的双效作用使得挤密法地基处理的整体效果好,不但消除或部分消除了黄土的湿陷性,还提高了地基土的承载力、增强了其水稳性.

(4)预浸水法:宜用于处理厚度大于10m,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不小于 500mm的场地.浸水结束后,地面6m以下湿陷性可全部消除,地面6m以内湿陷性也可大幅度减小,但该法耗时太长,往往影响工期,需水量也大,缺水地区不适用.浸水使场地周围地表下沉开裂,容易影响附近建筑物的安全,所以规定至既有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50m,而且一般在浸水结束后,还需进行补充勘察工作,重新评定地基土的湿陷性,并采用垫层或其他方法处理上部湿陷性黄土层,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延长了工期.

当以上地基处理措施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桩基础来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此法安全可靠,但是投资费用较大.

2 工程实例

铁路车站站房综合楼

黄韩侯铁路新建白水、澄城、合阳北站站房在陕西省渭南市境内,位于陇东—陕北—晋西的湿陷性黄土带上,此地区自重性黄土分布广泛,厚度一般大于10m,地基湿陷等级一般为3~4级,湿陷性较敏感.经现场钻孔检测,三站均为4级自重性湿陷性黄土,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判定一致.以澄城站站房施工场地为例,土层从上至下分布为:

(1)人工填土:厚约.

(2)黏质黄土:厚约,黄褐色,成份以黏粒为主,黏性一般,土质均匀,土体结构疏松,可见针状孔隙及虫孔,含少量钙丝及钙质结核,岩芯呈散块状及短柱状,其中:~含大量钙丝,~含大量钙质结核,具IV级自重湿陷性.fak=150kPa.(3)砂质黄土: 厚约,棕褐色,成份以黏粒为主,黏性一般,土质均匀,土体结构较紧密,可见少量针状孔隙,硬塑,岩芯呈短柱状,具IV级自重湿陷性.fak=150kPa.

经现场探孔检测,白水站和合阳北站站房与澄城站房一样,均为IV级自重湿陷性黄土,且厚度较大.站房为300人小型铁路车站站房,房屋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体1层,局部2层,建筑高度12m,建筑面积2500m2,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房屋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设计要求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

根据现场情况、房屋结构及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综合分析测算,对三站站房地基采用灰土挤密桩的方式进行处理.灰土挤密桩材料按2:8配合比,桩径400mm,桩长度为10m,梅花状布桩,桩距900mm.施工完毕后,经检测三站站房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5kPa,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大于,地基承载力提升明显,满足设计要求。

单层小型砌体房屋

黄韩侯铁路韩城车站待检室及清扫房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韩城火车站内,拟建房屋地质资料如下:

(1)杂填土:由粉质粘土与大量砖瓦碎片组成,结构杂乱,土质不均,厚约1m,Ⅱ级普通土.

(2)黏性黄土:分布于填土底面以下,黄褐色,硬塑—可塑,虫孔及大孔隙发育,具湿陷性,工程场地均有分布,属中等压缩性土.厚约10m,底部为棕红色古土壤层.Ⅱ级普通土.fak=120kpa,具Ⅲ级自重湿陷性.

待检室及清扫房建筑面积,层数1层,层高,结构形式为砖混,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采用柱下墙下条形基础,要求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

地基处理采用基底以下换填3m厚3:7灰土垫层,每边宽出基础边不小于,垫层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用换填法处理地基后,压实系数不小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95kpa,满足设计要求.

多层框架房屋

(3)黄韩侯铁路芝阳站运转综合房屋,建筑面积,二层框架结构,层高.拟建房屋地质资料为:黏性黄土:浅棕黄—黄褐色,厚度大于 20m,土质均匀,夹有钙质网膜及零星姜石,硬塑,Ⅱ普通土,fak=150kpa,属自重型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Ⅳ级,湿陷土层厚度约25~35m.地表水不发育.钻孔深度未见地下水,土壤冻结深度37cm,要求地基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

拟采用3:7灰土挤密桩进行地基处理,桩长6m,桩径450mm,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1000mm.但由于现场施工场地不能满足灰土挤密桩处理宽度的要求,经计算,将地基处理方案修改为3:7灰土换填处理地基,处理厚度为基底下3m,宽出基础边缘各2m,灰土压实系数不小于.

现场施工完毕后,经检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180kpa,满足设计要求.

工程造价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铁路房屋的重要建筑如火车站站房由于其重要性宜采用灰土挤密桩进行地基处理以保证其结构的安全性,其他房屋宜采用换填灰土垫层的方法对地基进行处理,相较挤密法既能有效节省工期、又能显著降低造价,可作为铁路一般房屋处理湿陷性黄土的首选方法.

3 结语

(1)本文以陕西黄韩侯铁路房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为例,针对房屋所处的现场情况和地质条件,论述了采取的垫层法和挤密法的房屋地基处理方案,并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得出了铁路站房适用灰土挤密法、一般房屋适用垫层法进行湿陷性黄土地理处理结论.

(2)目前对湿陷性黄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地方民建方面,铁路方面主要集中在对路基的'处理方面[3,4],对铁路房屋的研究极少、类型也单一[5].由于铁路房屋的特殊性,下一步应加强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房屋地区地基处理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地方民建较少使用的其他技术(如DDC桩、钻孔灌注桩、震动碎石桩等),注意案例的收集和数据的积累,以推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3)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时,要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要求,结合所建建筑物的特点、地质条件、要求的地基承载力、施工难易程度、节省投资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房屋地基处理方案,避免资源的浪费.

(4)灰土挤密桩的施工机械属大型施工机械,由于成本原因,现在使用的机械都较为陈旧,因此要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控制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5)湿陷性黄土房屋地基经过地基处理后湿陷性消除或降低,能达到建筑物荷载的要求,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应该采取结构(如考虑框架结构,结构内外设置变形缝等)、防水(如扩大站房外散水的宽度、增加防水卷材等)等措施,继续结构、防水、维护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防止湿陷性黄土的方法,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物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晓宇.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的地基处理措施[J].山西建筑,2014(3):76.

(2)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S].79.

(3)摇裕春,李安洪,罗照新,孙莺.郑西客专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3(9):15—19.

(4)赵如意.黄韩侯铁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研究与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3(5):113.

(5)袁二丽.湿陷性黄土地段房屋地基处理方案及造价分析[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3(3):8-10.

类〓〓别:夜大层〓〓次:专升本讲课学时:48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中土力学部分所包含的知识既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是后面的专业课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地基基础知识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能够进行一般工程基础设计的基础。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掌握地基中的应力,基础的沉降、地基承载力、土压力和土坡稳定的分析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结合有关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一般地基基础设计问题,对于常见的基础工程事故,做出合理的评价。二、本课程对先修课的要求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应先修以下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了解土的成因及其结构,掌握土的组成及三相比例指标,掌握无粘性土的密实度评定指标,粘性土的物理状态评定指标,了解土的分类标准。第二章:掌握地基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基底压力的分布及简化计算方法,了解地基变形的不同阶段计算方法,了解应力历史的概念,掌握有效应力原理及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第三章:掌握土的抗剪强度概念、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方法及不同排水条件下抗剪强度指标的选择和应用,了解孔隙压力系数的概念。第四章:掌握三种土压力的概念及形成条件、熟练掌握并会应用朗肯土压力理论和库仑土压力理论计算土压力,掌握地基承载力的概念和地基界限荷载的概念并会应用地基界限荷载的公式,掌握土坡稳定分析方法。了解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和计算内容和方法,了解地基破坏模式,地基极限承载力概念。第五章:了解地形、地貌的概念,地基的勘探方法。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等级合理估计勘探工作方法及工作内容。掌握地质勘察报告的组成并会阅读地质勘察报告。提出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第六章:了解浅基础的常见类型,了解常规设计的概念,掌握浅基础的基础埋深选择方法,掌握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地基基础设计原则、基底尺寸的确定方法、基础的构造要求及强度计算方法,了解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第七章:了解常用的地基线性变形体计算模型,掌握文克勒地基上梁的计算,柱下条形基础的设计。第八章:了解桩的类型、桩的施工工艺,掌握桩基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了解桩的水平承载特性及承载力确定方法,掌握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第九章:了解软弱地基的特性及常见的不良地基处理方法。四、实验、课设等实践环节内容及要求本课程结束后,应安排一周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土力学与地基课设”教学大纲。五、大纲编制说明1.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是参照国家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发的《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2.充分考虑了知识的系统性,在“够用”的原则基础上,适当拓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六、教材及参考书

槽波地震勘探毕业论文

瑞雷波法一般适合于探测深度不大于50m的地质异常体。地震槽波探测深度大于瑞雷波,地震槽波透射法探测深度可达煤厚的300倍,反射法探测深度可达煤厚的100倍。采煤工作面的宽度一般都大于200m,因此,两种方法相比较,采煤工作面地质构造探测用地震槽波探测更好些。例如北京中矿大地研发的YTC12本安型分布式槽波地震仪可以实现观测系统无限制扩展,按照探测目的,可以采用透射法、反射法或透射+反射法进行探测,施工快捷灵活。使用配套软件进行数据精细处理,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地质构造异常特征。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适合于构造简单的采煤工作面。对于地质构造复杂的采煤工作面,无线电波透视技术无法对具体的地质构造异常进行区分。地震槽波技术既适合构造简单的采煤工作面,也适合构造复杂的采煤工作面。比如北京中矿大地研发的YTC12本安型分布式槽波地震仪可以实现观测系统无限制扩展,按照探测目的,可以采用透射法、反射法或透射+反射法进行探测,施工快捷灵活。使用配套软件进行数据精细处理,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地质构造异常特征。

地震地质期刊

《地质科学》、《第四纪研究》、《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学前缘>、《中国沙漠》、《地球科学》、《地球化学》、《地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震学报》、《干旱区研究》、《古地理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震地质》、《地球与环境》、《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球信息科学》、《西北地震学报》……

摘抄自百度百科: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知名国际性期刊有美国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和《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德国的《地球物理学年鉴》和日本的《地球,行星和宇宙空间》等。

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英文版)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山地科学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地理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版)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Applied Geophysics 应用地球物理(英文版)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地质学报(英文版)找了会,主要的都在这了,都是SCI(2009)

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都是重要期刊。

关于地基基础检测的论文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研究

黄土湿陷性对人类工程活动危害很大,常使建筑物、渠道、库岸、道路护坡造成破坏。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研究论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摘要: 通过梳理湿陷性黄土成因及各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结合黄韩侯铁路房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工程实例,以技术经济分析方式,得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房屋地基处理的一般方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房屋的修建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 湿陷性黄土;铁路房屋;地基处理垫层法;挤密法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具有在自重或外部荷重下或二者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发生突然下沉的性质.它在中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甘肃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西部.此外,新疆、山东、辽宁、宁夏、青海、河北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但不连续.

铁路房屋是铁路生产、运营的核心,发挥着指挥、调度、监控、服务等作用,对整个铁路的安全运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体铁路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鉴于湿陷性黄土的危害性和铁路房屋的重要性,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铁路站房建设,必须采取处理措施,以保证站房结构的安全.

由于国内对铁路房屋湿陷性处理措施的专项研究和实例介绍不多,本文特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此问题展开论述.

1 黄土的湿陷机理及防止措施

黄土的湿陷性机理

黄土的结构特点和胶结物质的水溶特性决定了黄土湿陷的机理[1].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造成黄土湿陷的原因可总结为:

(1)黄土的力学性质从内部改变了黄土在浸水及外部荷载因素下,使剪应力超过抗剪强度,从而发生湿陷.

(2)黄土内部受浸水湿化作用下,使土壤自身摩擦力降低,外部扰动作用诱发湿陷.

(3)黄土内部结构发生崩解,使黄土颗粒间胶结强度弱化,颗粒间相对迁移,并伴随小颗粒进入大间隙.同时由于颗粒间胶结被水溶解,在外部扰动作用下强度已不堪平衡,造成土质结构损坏.

湿陷性黄土的防止措施

黄土湿陷性对人类工程活动危害很大,常使建筑物、渠道、库岸、道路护坡造成破坏.笔者认为,改变湿陷性黄土的结构特性是防止黄土湿陷性的核心,而防止或减小建筑物地基浸水湿陷则是防止黄土湿陷性的关键点.

防止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的综合措施主要有地基处理、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三种.其中地基处理措施主要用于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减小或消除地基的湿陷变形;防水措施主要用于防止或减少地基受水浸湿;结构措施主要用于减小或调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或使上部结构适应地基的变形[2].三种措施作用、功能、侧重点各不相同,在实践中要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消除隐患.

防止黄土湿陷性的地基处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垫层法:包括土垫层和灰土垫层,是将基底以下湿陷性土层部分或者全部挖除,用2:8或3:7灰土局部或整片进行换填并分层夯实,适用于消除基底以下 1~3m的湿陷性黄土.具有施工简易、快捷、造价低的优点,但这种措施处理的黄土厚度有限,不适用于较厚的湿陷性黄土地层,还需做好防水,地面水及管道漏水仍可能渗入土层引起不均匀沉降.

(2)强夯法:是反复将夯锤(10~60t)提到一定高度(10~40m)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该法设备简单、工期短、节省劳力材料、造价低廉.处理深度一般在3~7m,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效果明显.它要求场地有足够空间,对土壤含水量要求高,且施工造成的震动大,对周围建筑有影响,不适宜在城区使用,施工前试验和完工后检验时间长(30d).

(3)挤密法:是用灰土或土层夯实的桩体,形成增强体,与挤密的桩间土一起组成复合地基,共同承受基础的上部荷载.成孔挤密主要有沉管、冲击、夯扩、爆扩等方法,适用于厚度在3~15m的湿陷性黄土,由于桩体和桩间土的双效作用使得挤密法地基处理的整体效果好,不但消除或部分消除了黄土的湿陷性,还提高了地基土的承载力、增强了其水稳性.

(4)预浸水法:宜用于处理厚度大于10m,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不小于 500mm的场地.浸水结束后,地面6m以下湿陷性可全部消除,地面6m以内湿陷性也可大幅度减小,但该法耗时太长,往往影响工期,需水量也大,缺水地区不适用.浸水使场地周围地表下沉开裂,容易影响附近建筑物的安全,所以规定至既有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50m,而且一般在浸水结束后,还需进行补充勘察工作,重新评定地基土的湿陷性,并采用垫层或其他方法处理上部湿陷性黄土层,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延长了工期.

当以上地基处理措施都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桩基础来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此法安全可靠,但是投资费用较大.

2 工程实例

铁路车站站房综合楼

黄韩侯铁路新建白水、澄城、合阳北站站房在陕西省渭南市境内,位于陇东—陕北—晋西的湿陷性黄土带上,此地区自重性黄土分布广泛,厚度一般大于10m,地基湿陷等级一般为3~4级,湿陷性较敏感.经现场钻孔检测,三站均为4级自重性湿陷性黄土,与《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判定一致.以澄城站站房施工场地为例,土层从上至下分布为:

(1)人工填土:厚约.

(2)黏质黄土:厚约,黄褐色,成份以黏粒为主,黏性一般,土质均匀,土体结构疏松,可见针状孔隙及虫孔,含少量钙丝及钙质结核,岩芯呈散块状及短柱状,其中:~含大量钙丝,~含大量钙质结核,具IV级自重湿陷性.fak=150kPa.(3)砂质黄土: 厚约,棕褐色,成份以黏粒为主,黏性一般,土质均匀,土体结构较紧密,可见少量针状孔隙,硬塑,岩芯呈短柱状,具IV级自重湿陷性.fak=150kPa.

经现场探孔检测,白水站和合阳北站站房与澄城站房一样,均为IV级自重湿陷性黄土,且厚度较大.站房为300人小型铁路车站站房,房屋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体1层,局部2层,建筑高度12m,建筑面积2500m2,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房屋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设计要求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

根据现场情况、房屋结构及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综合分析测算,对三站站房地基采用灰土挤密桩的方式进行处理.灰土挤密桩材料按2:8配合比,桩径400mm,桩长度为10m,梅花状布桩,桩距900mm.施工完毕后,经检测三站站房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25kPa,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大于,地基承载力提升明显,满足设计要求。

单层小型砌体房屋

黄韩侯铁路韩城车站待检室及清扫房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韩城火车站内,拟建房屋地质资料如下:

(1)杂填土:由粉质粘土与大量砖瓦碎片组成,结构杂乱,土质不均,厚约1m,Ⅱ级普通土.

(2)黏性黄土:分布于填土底面以下,黄褐色,硬塑—可塑,虫孔及大孔隙发育,具湿陷性,工程场地均有分布,属中等压缩性土.厚约10m,底部为棕红色古土壤层.Ⅱ级普通土.fak=120kpa,具Ⅲ级自重湿陷性.

待检室及清扫房建筑面积,层数1层,层高,结构形式为砖混,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采用柱下墙下条形基础,要求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

地基处理采用基底以下换填3m厚3:7灰土垫层,每边宽出基础边不小于,垫层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用换填法处理地基后,压实系数不小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95kpa,满足设计要求.

多层框架房屋

(3)黄韩侯铁路芝阳站运转综合房屋,建筑面积,二层框架结构,层高.拟建房屋地质资料为:黏性黄土:浅棕黄—黄褐色,厚度大于 20m,土质均匀,夹有钙质网膜及零星姜石,硬塑,Ⅱ普通土,fak=150kpa,属自重型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Ⅳ级,湿陷土层厚度约25~35m.地表水不发育.钻孔深度未见地下水,土壤冻结深度37cm,要求地基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

拟采用3:7灰土挤密桩进行地基处理,桩长6m,桩径450mm,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1000mm.但由于现场施工场地不能满足灰土挤密桩处理宽度的要求,经计算,将地基处理方案修改为3:7灰土换填处理地基,处理厚度为基底下3m,宽出基础边缘各2m,灰土压实系数不小于.

现场施工完毕后,经检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大于180kpa,满足设计要求.

工程造价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铁路房屋的重要建筑如火车站站房由于其重要性宜采用灰土挤密桩进行地基处理以保证其结构的安全性,其他房屋宜采用换填灰土垫层的方法对地基进行处理,相较挤密法既能有效节省工期、又能显著降低造价,可作为铁路一般房屋处理湿陷性黄土的首选方法.

3 结语

(1)本文以陕西黄韩侯铁路房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为例,针对房屋所处的现场情况和地质条件,论述了采取的垫层法和挤密法的房屋地基处理方案,并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得出了铁路站房适用灰土挤密法、一般房屋适用垫层法进行湿陷性黄土地理处理结论.

(2)目前对湿陷性黄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地方民建方面,铁路方面主要集中在对路基的'处理方面[3,4],对铁路房屋的研究极少、类型也单一[5].由于铁路房屋的特殊性,下一步应加强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房屋地区地基处理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地方民建较少使用的其他技术(如DDC桩、钻孔灌注桩、震动碎石桩等),注意案例的收集和数据的积累,以推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

(3)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时,要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的要求,结合所建建筑物的特点、地质条件、要求的地基承载力、施工难易程度、节省投资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房屋地基处理方案,避免资源的浪费.

(4)灰土挤密桩的施工机械属大型施工机械,由于成本原因,现在使用的机械都较为陈旧,因此要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安全控制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5)湿陷性黄土房屋地基经过地基处理后湿陷性消除或降低,能达到建筑物荷载的要求,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应该采取结构(如考虑框架结构,结构内外设置变形缝等)、防水(如扩大站房外散水的宽度、增加防水卷材等)等措施,继续结构、防水、维护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防止湿陷性黄土的方法,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物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晓宇.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的地基处理措施[J].山西建筑,2014(3):76.

(2)GB 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S].79.

(3)摇裕春,李安洪,罗照新,孙莺.郑西客专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3(9):15—19.

(4)赵如意.黄韩侯铁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研究与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3(5):113.

(5)袁二丽.湿陷性黄土地段房屋地基处理方案及造价分析[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3(3):8-10.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