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与传家宝的背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7 02:36:30

与传家宝的背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勤俭——我们的传家宝我奶奶的爸爸,也就是我的老太爷,如今已经有九十六岁高龄了。他曾经是一位老红军。听奶奶讲,他以前参加过解放战争。今年春节,我们全家去拜访这位老红军。走进老太爷的家,我不禁发出一声感慨:房子可真大啊!老太爷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这主要是党和国家很关心我们这些老革命,给我们安排了最美丽的环境,最舒适的住宅。”听了老太爷的话,我环顾四周,发现太爷的家虽然很大,但是家具却很简陋。客厅里只有一台旧电视,对面是一张长沙发和一张茶几。那张长沙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的面子已经起了毛,颜色也泛出了淡淡的白色,很显然,它已经经过多次的清洗和使用了。太爷看我很注意这张沙发,说:“这张沙发,比你爸爸的年龄还要大喽。虽然我们搬过几次家,但是我都没有舍得扔,总觉得还有用。想想战争年代,能有个像样的小板凳就不错了,这个沙发可比板凳强多了!”太爷喝了口水,又接着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好了。可是,勤俭这个传家宝不能丢啊!战争时期,这个传家宝给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还让我们有了充足的军事装备,赶走了反动派。现在,这个传家宝可以让我们生活更幸福,也可以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听了太爷的话,我有些惭愧。平时我的草稿纸经常用了一半就丢弃了,橡皮用着用着就不见了。有的同学们在学校吃饭还会倒饭倒菜,垃圾桶里还会出现长长的铅笔就没有人要了。是的,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有的同学就会大手大脚。其实勤俭这个传家宝,既能让我们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也是环保的重要环节。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历来讲求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情。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成长壮大、成就伟业的,现阶段又是靠勤俭节约发展事业、建设国家的。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这里大声呼吁:勤俭——这个传家宝不能丢!小时候常听妈妈唱这样一首歌:“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歌词其实更多是赞美珍惜一寸布、一张纸、一枚螺丝钉的节俭精神。今天看到一则材料: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打工仔竟然成为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仔细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勤奋”、“节俭”乃是他获胜的法宝,于是我对“勤”“俭”有了新的领悟。成功的人往往是俭朴的,因为他们懂得创业的艰辛。约翰尼?鲁卡斯是一位净资产数百万美元的富翁,一次电视主持人问他:“您购买一套衣服最多花过多少钱?”谁都没有猜出——399美元,包括给自己、妻子和三个儿子。这还是为了他结婚25年婚宴才这样“奢侈”的。比萨饼大王托马斯发财后,不租用豪华办公室,一直在他那厨房后面的小屋里办公,理由是“没必要”。怪不得那个青年凭着饭桌上的俭朴,凭着“饭后带走吃剩下的两个包子”就能与外商签下几百万的合同。那富有的外商正是被中国青年的节俭美德所吸引啊!俭朴重要,勤奋与之相比,可能更重要。如果说成功的人往往是俭朴的,那么我更肯定地说:“成功的人一定是勤奋的。”俗话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正如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样,才能和成功也不会从天而降。“不下十年死功夫,焉能办成一事情?”谭嗣同的这句话已被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所验证。无论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发明炸药的诺贝尔,还是提出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哪一个不是刻苦勤奋之人?所以我们的信条是:伟大的成绩与不懈的努力成正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本来失败是成功之母,单有母不能生子。成功之父为谁?勤奋是成功之父。”愿我们一同牢记!大家一定听过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父亲临终前将一幅写有“勤俭”二字的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按这两个字去做。哪知兄弟俩闹分家,竟将匾一锯两半,各分一字。一个“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碗”,一个“只俭不勤,坐吃山空饿死人”。古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要想在学习、工作、事业上取得成功,勤奋和节俭,一个都不能少。让我们以那句已经成为箴言的老话来共勉:“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解析:要想在一篇短文中同时议论到勤奋和节俭,往往容易顾此失彼。这位同学较好地处理了二者的关系,将两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先以一首老歌引出话题,赋予“勤俭”以“勤奋、节俭”的新的内涵。接着谈成功之人尚俭朴,更离不开勤奋。递进的层次表明了作者议论的侧重点。最后以一个故事作结,显得很新颖。这篇文章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特别是议论比较仓促,不够深入。如果在举例之后进一步深入分析,文章会更有说服力。在我们家,奶奶算是最老的人。今年,爸爸不放心奶奶一个人住,就让奶奶搬到我们家来住了。爸爸口口声声说,奶奶有个传家宝。来到我们家,奶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抠门”。夏天,天气还不算热的时候,我直叫热,喝凉开水,吃冰棒,也无济于事。我准备开空调,奶奶却说:“就我们两个人,开空调多浪费呀!”说着给我的来一把扇子,真令我哭笑不得。吃饭时,我把最不爱吃的葱、姜都挑出来,奶奶又说:“这么好的东西扔掉了多可惜呀,快吃了。”我吃得都快要吐了,恶心死了......暗地里我给奶奶取了个外号“抠门大师”。第二天,学校要捐款,捐给那些受灾的孩子们。走在放学的路上,我还在想白天老师要捐款的事,怎么办呢?奶奶一定不会给我钱的,爸爸、妈妈又不在家,可是不捐又完不成作业。回到家里,我先试探一下奶奶,看奶奶会不会答应,当我说出要捐款的事时,奶奶立刻就答应了,还说:“那些孩子多可怜哪,你比起他们真是幸福。”说罢。拿给我五十元,我很吃惊地接过了钱,心想:“原来奶奶平时省吃俭用,为的就是帮助别人,我明白了爸爸所说的“传家宝”。现在,你知道我家的“传家宝”是什么了吧,那就是俭朴、勤劳、乐于助人!虽然奶奶已经搬回去住了,但是她的勤俭、朴素却永远铭记在我心。我家的传家宝是……先卖个关子,看完全文你就知道了。我的爷爷以前是位出色的摄影师,只要是他拍出来的照片,别人一眼就认得出:“这肯定是小诸葛(爷爷的外号)照的。”你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军令状”,如果相片没照好,绝不收费。标准是什么?那就是没过他自己那一关的,即使当事人很满意也不算。爷爷最擅长的是拍摄人物肖像,那色彩,那明暗,那神情……无论在多麻烦的场合,他捕捉的瞬间也简直天衣无缝。爷爷有个癖好:每次照完相休息的时候,他总爱摆弄手中的照相机。据说有次他居然把相机给拆了,当然很快又物归原状。为此,爷爷还获得过国家专利呢。他经过反复琢磨,通过调整照相机齿轮的刻度,使本来只能拍12张的胶卷结果却能拍出14张来!你说神不神?爷爷“小诸葛”的外号就是这么被传开来的。爷爷不仅仅只拍人物肖像,对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一次,他和同事一起去钓鱼,也不忘背上它心爱的相机。当同事费劲将上钩的鱼儿拽上岸时,爷爷不失时机按下快门,“咔嚓”,鱼儿活蹦乱跳的瞬间也被爷爷记录在案了。最牛的是,爷爷在韶山照相馆当经理时,是出了名的技术能手。只要有“大人物”驾到,每次都被点将拍照。告诉你,你别被吓到,全国人民最爱戴的周恩来总理、邓小平爷爷,还有什么外国的西哈努克亲王、宾努亲王啦……等等都被爷爷的相机定格。是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呢。看完了爷爷珍藏下来的“绝活相册”,我从心底里佩服爷爷:“真不愧是我们家的男一号!”怎么样,我们家的传家宝是什么,你猜出来了吗?我家的传家宝作文500字(篇2)我家的传家之宝是我老爷爷的膏药。它是用香油和多种中药材熬制而成的,说它是灵丹妙药,虽然有点太夸张了,但它确实对一些专家都认为没有好办法,只有输液打针漫漫治疗的病,可以做到不吃药,不打针,膏药一到马上病除,这可是我家的祖传秘方。春天是“腮腺炎”疾病多发的季节,小朋友得了这种病以后,既发烧,两腮还又疼又肿,非常难受,治疗不及时还会留下生理上的疾患。到医院输液打针少说也要十天半月的时间,这时如果贴上我家的膏药,一会儿就能止痛,不打针、不吃药三、五天就会痊愈,你说,这给小朋友消除了多大的痛苦。另外,老爷爷的膏药对摔打跌伤引起的肿痛治疗效果同样非常好。曾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姥姥家,途中我一不小心把脚伸进了车轮,顿时我的脚疼痛起来,妈妈一看我的脚被揭去一块肉,立刻带我去了牡丹区中心医院急诊室。急诊室的大夫又是给我消毒,又是给我上药,费了好长时间才给我包扎好伤口,最后又说:“千万别感染了。”可是过了几天,我的脚一直肿痛,症状不见轻。妈妈想起了老爷爷的膏药,带我到了老爷爷家,把老爷爷的膏药给我贴上,一天的时间我就有点不痛了,又过了两三天,我的脚肿消失了,好了起来。我老爷爷的膏药真灵呀,它不但是个宝,更主要的是能够为老百姓治病啊。我家的传家宝作文500字(篇3)我奶奶的爸爸,也就是我的老太爷,如今已经有九十六岁高龄了。他曾经是一位老红军。听奶奶讲,他以前参加过解放战争。今年春节,我们全家去拜访这位老红军。走进老太爷的家,我不禁发出一声感慨:房子可真大啊!老太爷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这主要是党和国家很关心我们这些老革命,给我们安排了最美丽的环境,最舒适的住宅。”听了老太爷的话,我环顾四周,发现太爷的家虽然很大,但是家具却很简陋。客厅里只有一台旧电视,对面是一张长沙发和一张茶几。那张长沙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的面子已经起了毛,颜色也泛出了淡淡的白色,很显然,它已经经过多次的清洗和使用了。太爷看我很注意这张沙发,说:“这张沙发,比你爸爸的年龄还要大喽。虽然我们搬过几次家,但是我都没有舍得扔,总觉得还有用。想想战争年代,能有个像样的小板凳就不错了,这个沙发可比板凳强多了!”太爷喝了口水,又接着说:“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好了。可是,勤俭这个传家宝不能丢啊!战争时期,这个传家宝给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还让我们有了充足的军事装备,赶走了反动派。现在,这个传家宝可以让我们生活更幸福,也可以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听了太爷的话,我有些惭愧。平时我的草稿纸经常用了一半就丢弃了,橡皮用着用着就不见了。有的同学们在学校吃饭还会倒饭倒菜,垃圾桶里还会出现长长的铅笔就没有人要了。是的,我们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有的同学就会大手大脚。其实勤俭这个传家宝,既能让我们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也是环保的重要环节。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历来讲求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情。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成长壮大、成就伟业的,现阶段又是靠勤俭节约发展事业、建设国家的。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这里大声呼吁:勤俭——这个传家宝不能丢!诚信是我家的传家宝一个民族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繁荣昌盛;一个家庭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和邻居和睦相处;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祖国接班人。妈妈从小就教育我:诚信是一种美德,一个人什么都可以失去,但只有诚信的良好品德不能失去。妈妈的一席话就像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个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欺他人。记得读四年级时,有一次语文考试。老师把试卷发下来时,我一看,发现自己只考了。我再仔细一看,发现大多是错在填空题上,我想:一定是因为上课的时候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当老师说要让父母签名时,我的心里突然出现两个小精灵,它们正在喋喋不休地争吵着要不要拿回家给妈妈看。一个说:“不能拿回家,如果妈妈要是知道我这么差的分数,肯定会把我大骂一顿的;另一个却说:“必须带回家,否则明天老师检查签名时该怎么办?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在我的脑袋瓜里不停地蹦来蹦去。我突然想到《汽车维修店》的故事,故事里面的店主因为诚信而获得一位常客。下午,我看妈妈心情一般,就什么也不说。尽管现在妈妈没有问我试卷的事,但是,我的心里仍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吃晚饭时,我吃得特别快,想早点儿离开餐桌,生怕妈妈突然问我试卷的事。尽管我希望妈妈不要提试卷的事,但现实往往是相反的,妈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问我““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我说:“不怎么好。我……我只考了80几分。随后,妈妈说她要看试卷,我只好把试卷拿出来。我一边把试卷给妈妈,一边嘴里说:你愿意拿回家给妈妈看,说明你很诚实,是个好孩子,妈妈当然不会骂你了。”自从经历了这件事,我懂得了做人要有诚信,传统的中华美德要弘扬起来,良好的家风习惯要传承下去!日夜交替,四季变换,年复一年,祖祖辈辈,将传家之宝,一代代传承下去。正处七月,已是下午6点多。太阳似乎没有退意,依然不饶人地迟迟落早起。云仿佛纸浸丁油变成半透明体,也许是被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下的晚霞也带着酡红。庙会上父子俩下享受着这美好的一切时,一个仿佛在巴勒斯坦死海洗过澡的一脸盐霜的男人。一路小跑过来,突然失去 重心,将一带衣物重重地砸在儿子的脚上。儿子胀红了脸说道:“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放东西也不长眼睛!”也许是夕阳的照射男人的脸上显得格外的红:“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脚没伤着吧?”“如果,是你被砸到会没事吗?你不赔礼道歉就别想走!”儿子抱住男人的东西,斜着眼睛看着他。“大兄弟,没事,你有急事就先走吧!这袋衣服又不重庙会不就是这样人挤人吗?你快去吧!”父亲拉开儿子狠狠地瞪了一眼男人的脸上顿时如抛下石子的湖面,他谢了父亲后便拖着一天的劳累挎着贷物离开了,父亲对儿子说:“予人行的便,就是给自己方便说话不能太刻薄了啊!”那年:爷爷32岁,父亲10岁“啊太好了,爸你看正好有两个空位!”我松开父亲的手奔向后座汽车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驶着,车上人淡笑间从夏天的尾巴上透着春的凉爽与清新车上上来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顿时车上雅雀无声,只见那大眼睛,红润脸,戴着金边太阳眼镜,穿着时髦笑的最欢的少女像方头钢笔钩划成的硬功夫线条,下倚着窗。那位西装革履的在为青年也只是抬了一下头,刹那间又专注于腿上摊着的那本书,给人极斯文讲究的感觉。“女儿,你说我们该不该让一个位子给那位阿姨啊?”父亲拉起我的手,侧着脸,笑着对我说。

很久以前,有个同学写了篇捡到一毛钱交给了老师的作文,大受赞扬。偶以后上学路上一心盯着路面,但从没见过一分钱。后来,后来,后来那同学说实话了,钱是他自己的。

大多数家庭拥有传家宝,但传下来得不一定是物品,有一些是 文化 与技术,或是习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传家宝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传家宝作文1

看着电视里介绍的大人物,大都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不由得心生羡慕,为什么我们家就没点什么特别的吗?嗯,让我想一想。

爷爷是一个有些古板的人,信奉板子 教育 ,每当我看到爷爷拿着老头乐从里屋走出来时,总会下意识的,想想自己又干了些什么坏事儿,与板子配套的是爷爷的那包公似的脸,生气时阴沉如墨,高兴时火红似阳。

一般的来说,爷爷平时不发火,一发火便是怒发冲冠,一蹦三尺高的架势,发完火也是一番气冲冲的样子,活像一只斗胜的公鸡。

老头乐是爷爷的法宝,随时带在身上,不仅在街上走路时带着,在吃饭睡觉时更是片刻不离身。那可是爷爷最爱的法宝,他经常会挥舞着老头乐和我手舞足蹈的讲一些水浒好汉和三国神将的 故事 ,他的故事里有着梦里挑灯看剑的侠义豪情,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这是爷爷的一个江湖梦,而老头乐是他的绝世名剑,用来横扫江湖是再好不过了,或许这是就我们一家子刻在骨子里的江湖情。

父亲从小就被爷爷的江湖气所影响,每天都想要干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听奶奶说,父亲在小时候就带着小伙伴在半夜时去墓地探险,现在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金庸迷,光是天龙八部都看了不知道多少遍,那神雕侠侣的故事也是他霸占我电视机的理由,当然,如果没有自己的成名武器,他又怎能在家里行侠仗义呢?

于是他拉着我跑到沁河桥旁,专门在河边找那些结实的柳条,但是时机不佳,那些柳条都已经被太阳晒得发黄,未果。回到家后,他又盯上了那个墙角的扫把,于是三下五除二的拆掉了那根棍子,还得意洋洋的向我炫耀着。

唉,爸爸的武侠是他一个人的世界,也是一种对时光的缅怀与追溯。

至于我没有读过金庸,不了解武侠,但我同样有着一个英雄梦,追过各种各样的动漫,小时候迷奥特曼,长大了一点,看上了柯南,后来又看过各种各样的人物,宫崎骏以及火影忍者等等,我想这就是我的武侠梦吧!

现在想想,我也不必羡慕那些各种各样的所谓的世家,因为我们家也有一样特别的传家宝。

关于传家宝作文2

在我家,有件传家宝。它不是价值成千上完万的金银铜铁,而是一个家风:诚信。

这个家风源于一个中华文化的故事: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买东西,小孩也吵着要去。无奈之下,妻子小孩说给炖猪肉吃。因为他家家境贫寒,孩子一听有肉吃,破涕为笑,听话了许多。回到家,曾子准备杀猪被妻子拦下。曾子见她不守信,一本正经地说:“这是你亲口答应孩子的,我们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不能没信用!”妻子一听,红着脸,也来帮忙。

这故事在我家不但没有停熄过,反而更加发扬光大,不信我给你讲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吧!

一天,妈妈和我出去吃早饭。老板娘在找钱时朝一边的服务员使了使眼色,塞给妈妈一张钱。饭后,我让妈妈买套尺。付钱时,老板大发雷霆:“这是假钞!”妈妈目瞪口呆。我恍然大悟,这一定是早餐店老板找的钱!”可妈妈还是抽出一张钱,反复照了照才给老板。路上,一种贪婪的欲望使我开口:“妈妈,假钞让我们那么吃亏,不知找个机会花了它?”我期待地望着妈妈,可她立刻否认了我。见我不服气,她说:“使用假钞是违法的,我们再穷也不能失信!”最后,这张钱静静地躺在我的写字台上,并时刻提醒我保持诚信。

啊!伴随我成长的传家宝,你就是这世上的无价宝!

关于传家宝作文3

起风了。

清爽的夏风抚过我的肌肤,闷热的空气散去,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的愉悦感。

但我却有点心不在焉,好像这凉爽的夏风从未出现过一样,这一切的缘故都是因为我手上的这件陶器。

这个陶器的样子可以说是丑极了!红褐色的表面给它蒙上了一层黯淡,而内部的那件灰色大衣更是让我直打喷嚏——真痒,灰尘进鼻子了。

虽说形状还说的过去,但是它表面粘着的一些干掉的水泥,使得这个勉强还算优点的优点也被掩盖了。

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说是传家宝,但我心里十分清楚,这不过是我爸强行安插上去的名号罢了,只不过我们家没有什么历史悠久又有价值的物品罢了。

虽说如此,我还是对它怀有莫大的兴趣。听爸爸说,这罐子是爷爷留下来的。那年代他们村有位军官天天搜村民的家,拿人东西,爷爷就把肉票、粮票包括一个还算值钱的木盒塞里面,然后再弄点观音土装进去。就是靠这样保住了粮票、肉票,当时我们家才没人饿死。

后来爷爷一直把这罐子当宝贝,所以无论去哪都带着它,最后爷爷去世,这东西便到了我爸的手里。

可惜我没有见过我爷爷,他死的早,我出生时他都已经去世两年了。爷爷貌似活干太多,吸入了大量粉尘颗粒,最后得肺病才去世的。

我的思绪回到了罐子上。摸着罐子粗糙得像百年老树的树皮一样的表面,我感到手上有点火辣辣的,这个罐子用抹满油的手套拿都不会掉的吧。

但是听爸爸说,这是他们村最好的罐子了。

我的目光不禁移到了架子上摆的一件陶瓶。闪亮美丽的釉,精致的花纹,对称的把手和优美的形态。

我再看看自己手上的罐子。脑海又浮现出我爸讲到‘那是我们村最好的罐子’时脸上那溢出的自豪之情……

爷爷当年要养我爸他们四个孩子,每天都努力工作,最后还因此得病而死。而他所做的这一切,换来的却只有那一只丑陋的罐子。而我从小不缺吃穿,有好玩的玩具却从来不去珍惜。对架子上的陶瓶那样的精美的工艺品从来熟视无睹,就好像这是我自己应得的一样……

或许是时代不同造成了这种差异。但无论如何,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这些都是不能忘记的,它们是美德,是你心中必须恪守的观念。 正是因为父亲他们记得这些,我今天才能过得那么安逸。

这些美德必须被铭记、遵守,无论必不必要。因为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对先人的付出的尊重和对后人未来的关心。

我虔诚地将罐子,不,是传家宝放好。悄悄地走回了客厅。

风停了。

关于传家宝作文4

每个人家里都有传家宝,也许是块玉石,也许是本家谱。我家的传家宝是什么呢?告诉你吧,是我国最传统的——孝顺!

爸爸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自从我出生,外婆就一直带着我,每次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爸妈都让外婆先吃。我还记得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年 中秋节 ,爸爸从海鲜市场买了几只阳澄湖大闸蟹回来,看到热腾腾的大闸蟹端上餐桌,我口水直流,赶紧伸手过去抓了一只,爸爸连忙抓过我手中的大闸蟹说:“先让外婆尝尝鲜。”说完,用夹子夹裂螃蟹腿,并把掀好盖的螃蟹放在外婆的碗里,说:“妈,这只蟹膏多,你趁热吃。”我站在旁边直舔口水。外婆赶紧剥了一条蟹腿肉给我,妈妈在旁边说:“妈,您年纪大了,以前也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孩子小,以后的日子长着呢,您先吃!”

在我的记忆中,爸爸过年过节总不忘打电话回老家,问候家里的爷爷奶奶。妈妈每次回老家看望外祖母,总不忘带上好吃好穿的,还说:“老人家年纪大了,看一次少一次,尽孝要趁早!”

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我下定决心要向他们学习。

去年暑假,爸爸从医院接回生病的妈妈,对我说:“妈妈动了手术,现在生活不方便,不能开车、不能弯腰……以后早餐、午饭你要帮忙做。”我点点头,不会做饭的我心里有些忐忑不安。

第一次下厨,我从煮面开始学起。我手忙脚乱,不停地问妈妈:“水开了吗?面熟了吗?接下来该怎么做?……”妈妈站在旁边耐心地指导我。那个假期里,我学会了做西红柿鸡蛋面、青菜瘦肉粥、青菜鸡蛋粉……我问妈妈好不好吃,妈妈连连点头,笑着对我说:“宝贝做得都好吃。”我乐开了花!后来,我还学会了洗碗、拖地,帮爸爸分担了不少家务,那真是个特别的假期。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能孝敬父母,何况我们人类呢?孝顺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更是我家的传家之宝。愿我家的传家宝代代传承下去,也祝愿我们的祖国遍开孝顺之花。

关于传家宝作文5

“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要人敬我先学谦恭”,这是刻在我家一个旧衣橱门板上的文字。听爷爷说,这衣橱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也是我们家优良传统的见证。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传统美德。在我们家里最节约的就要属爷爷了。爷爷总是告诉我们:洗过米的水还可以用来浇花;破了的衣服缝缝补补还可以再穿;不要浪费粮食……爷爷不只是嘴巴上 说说 而已,他总会通过实际行动来告诉并提醒我们。有一次,邻居送来几个饼,我咬了一口,“唉,太难吃了!”就在我刚想扔进垃圾筒时,恰好被爷爷看到了,他立刻大声制止了我:“别扔,你不喜欢,也不用扔掉呀。”我错愕地看着爷爷,“你们没有经历过没有食物吃的年代,这在以前可是好东西哦!现在条件好了,还是不能浪费的。”爷爷边说边把饼放进了嘴巴里,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的脸一下子红了。

诚信待人

妈妈常说,诚信为做人根本,无论是家人还是旁人,承诺过的话,要做到。记得有一次,妈妈答应帮别人拿点东西,但我和妈妈还要去看电影,时间正好有冲突,怎么办呢?我不想因为妈妈帮别人拿点东西而影响看电影,于是极力主张先看电影。可妈妈却还是坚持先给别人送东西,结果等送完东西赶到影院时,电影已经开始了。事后,妈妈对我说:“电影不看没关系,但答应人家的事一定要做到。我们要换位思考,既然已经跟别人约好了时间,就不可以随便失约。”看着妈妈那一本正经的表情,想着妈妈的话,从此以后,在我的心里深深地埋下了诚信的种子。

互帮互助

爸爸常说:“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互帮互助是我们家的第三大优良传统。无论哪一个人遇到困难,其他人都会鼎力相助。去年暑假,妈妈的手受伤了,没办法烧菜。爸爸看到后,赶紧过来帮助妈妈烧菜。最终在爸爸的帮助下,烧出的饭菜美味可口,好吃极了。我们不仅在家里会互帮互助,我们还乐于帮助身边的人,虽然都是些小事,但我们却乐此不疲。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快乐,相信我们全家会一直坚持给予,因为给予比得到更快乐!

各种各样的好习惯构成了我们家的优良传统。今后,我也要多向长辈们学习,将这个“传家宝”继续传承下去。

关于传家宝作文合集5篇相关 文章 :

★ 品读家风故事传说传承家风文化作文素材大全5篇

★ 关于2020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关于家的温暖作文7篇

★ 2020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主题作文范文【5篇】

★ 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优秀征文5篇汇总5篇

★ 2020“家风家训”优秀征文5篇精选大全

★ 中国梦家风美优秀学生满分作文精选2020【5篇】

★ 家风作文精选作文5篇

★ 高一状物类的优秀作文5篇

★ 中学生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主题作文5篇集锦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家宝四年级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我的电脑桌的正上方,悬着一幅古朴的算盘:长短不一的纹路爬满了木制的框架,就像爷爷额上的皱纹那样,对后辈们讲述着沧海桑田;四角镶嵌着的铜片被磨得闪闪发亮,他为多少计算作出了贡献。它就是我家的传家一宝。

算盘,作为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现在恐怕已销声匿迹了吧。也就在一些老的中药店里看见过它的身影,但像以前那样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是不可能了。听爷爷说,他像我这么大时,常拿着这算盘“噼噼啪啪”地拨珠子玩,再大些就拿他帮着记账了。但短短半个世纪,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爷爷老了,算盘被挂在钢筋水泥墙上了,卷进博物馆展柜里了,甩在时代的后头去了。是的,它被淘汰了,慢慢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只有爷爷还 不时抚一弄它,回忆以前的桩桩件件。

计算器,计算机出现了,他们代替了算盘,成为人们最常用的计算工具。一妈一一妈一在算账,手指在不过巴掌的大计算器舞蹈,得出的结果又快又准。我有时站在电脑桌前,计算机和那算盘前,常常这么想:它们会不会也在一交一谈呢/?它们也的确在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互相一交一融触碰间迸出激昂有力的乐章,就像我在聆听爷爷描述他的那个质朴的年代,眼里带着兴奋和惊奇。

科技在进行一个又一个飞跃,“天河一号”不久横空出世,这台每秒计算量到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为中华文明的进步跨上了一个台阶。算盘呵,已经是挂在墙上的历史了。它欣慰地看着更先进,更快捷的计算工具涌现,暗自感叹“一江一山代有才人出”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利用“天河一号”进行庞大周密的计算,叫中国人的视野能飞上太空,潜入深海;让中国人的生活更健康,更富足,更便利;使曾经落下的赶快补上,使曾经许下的趋于实现。算盘看在眼里,心里高兴,他看到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台台卫星被火箭带上蓝天,一支支潜艇没入深海……祖国在大展宏图。

我家的传家一宝不仅仅只是个简单的算盘,它带着几代人的不懈的努力与深切的想望。一个不朽的中国梦,一个伟大复兴的梦,正走在一条绵延无际的路上,富强的未来就是它的目标,世界都知道,这是中国人的传家一宝。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打从我呀呀学语时母亲就天天在我耳边念叨,以至我在学会第一句话时就能流畅地说出,就因为这个,家里的亲戚都夸我是个懂礼貌的孩子,每每这时母亲总是笑着说:这是我家的传家宝,要从小熏陶。

时光飞逝,我渐渐长大,时不时犯些小错误。家乡每年举行一次“保保节”,每到这时大街小巷都会张灯结彩,店铺外,马路边,尽是鲜花装点,那些花儿都是平时不大常见的名贵花种,我喜欢花,看着就已经心动了,要是搬一盆放在我书桌上那得多美啊!我心里打起了小算盘,我天天扳着指头算,盼着节日早点结束。那天,我跟母亲去书店买书,还没到公园,就听到一阵嘈杂声,放眼望去,只见一群人推搡着,你争我抢。我定睛一看,原来大家在哄抢花盆,那也是我想要的,我只是犹豫了一下,便一个箭步冲上前,依着自己个子小,一下钻到里面,毫不犹豫地抱起一盆,得意地跑到母亲面前,很是炫耀。“放下,还回去!”我还没站定,母亲的呵斥声响起,“我不,我就要这个,我要放在书桌上。”母亲拉着我向公园走去,说一定要还回去。我蹲在地上用力拖拽着,反抗着,任凭母亲怎么说教,就是不肯放下花盆,“哟,这不是小时天天念叨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个小宝贝吗?这是怎么啦?”“哦!她正在验证这句话呢!”母亲提高了嗓门回答道。多么警醒的句子,熟悉的画面在脑海闪现,我的脸噌地一下红到耳根,看看手上的花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跑向公园,恭敬地放下那盆花,在母亲期许的笑容里投入她的怀中。我知道母亲为我知错就改的行为感到欣慰,我也在心里反复默念了几遍家训,告诫自己以后不可再犯。其实一个人犯错误,往往就是从一件小事开始的。任何一点细节,都极有可能是成千古恨的那一个失足。

善是一种循环,恶也是一种循环。我会永远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感谢我家的传家宝,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却包含的太多做人的道理,我定会把这种精神代代相传。

有些人的传家宝是一支钢笔,它诉说了岁月中漫长的故事;有些人的传家宝是一把刀,用来杀鬼子的军刀。而我的传家宝,既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古玩字画,而是一种简单而又深刻的好家风——勤俭节约。

从小父母就对我说:“勤俭节约,是做人的本分。”因此,每当我向父母要钱买零食时,他们总会以“不能浪费钱,要节约来提醒我”。可当时我年幼,并未把这话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回受到了爷爷的批评,我才回归“正道”。

那是个骄阳似火的中午,爷爷外出回来与我们一起午餐。我边吃边瞧着墙上的钟,看着秒针不停的转动,离十二点越来越近了,我着急万分:怎么办,和朋友约好的时间就要到了。我越心急越出错,饭粒掉得满周围都是。爷爷看见了,一边心疼地把桌上的饭粒夹进自己碗里,一边训斥道:“你这么不爱惜粮食,一点勤俭节约的观念都没有。勤俭节约是立人之本,难道你不知道吗?”我听后,想起了小时候学的.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心想:农民伯伯种粮食是多么辛苦啊!可自己却那么的不爱惜粮食还糟蹋粮食,真是不应该啊!想到这,我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连忙跟爷爷一起把桌子上的饭粒夹到碗里,并马上把饭吃得干干净净。打那次以后,我便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在家里,不光爷爷奶奶有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爸爸妈妈在平常生活中也十分节约,从不舍得乱花钱。妈妈的手机已经用了好多年了,可以算是“古董”手机了。一天之中,妈妈的手机不知道要卡机、死机多少次。每次都要捣鼓半天,才能重新使用。可她却舍不得买一部新的手机,每次总是微笑着说只要能用就可以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用他们的一言一行教导我,做人就要勤俭节约!

在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愈来愈多的东西被明码标价,但良好的家风、家训是无法用金钱和财富来衡量的!我们只有传承好这些家风、家训,才能使国家更加和谐、繁荣、富强。

说到传家宝,大家的脑海中自然就会浮现出的是一些价值不菲的器具,但我家的传家宝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品质————良好的家风。

家风为何物?家风是一个家族的代代相传的特有的优良品质,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我家的家风是孝敬老人。

有一天早上爸爸说他要回老家把奶奶接到我们家来玩几天,问我愿不愿意,我用力地点了点头心想:奶奶可疼我了!每次都会给我做好吃的,我当然欢迎。爸爸二话不说就开车回老家了,直到中午才回来,奶奶刚来的时候电视遥控不会用、淋浴器喷头不知道怎么开,奶奶觉得生活很不习惯。爸爸就派我这个“小老师”帮助奶奶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麻烦。刚开始,我还有些耐心,可是慢慢的我就不耐烦了,因为奶奶这个“学生”真的太“笨”!就电视遥控这么简单的操作,我说了无数次了,奶奶总是记不住。要么在我全神贯注玩游戏时,要么在我如痴如醉看动画片时,奶奶就会出现在我眼前,要我教她使用遥控器。我忍不住朝奶奶大声嚷嚷:“我没空,你别吵我!”奶奶没有再说什么,默默地走开了。

就在那天晚上,我看到爸爸端着一个洗脚盆走进奶奶房间,我从后面偷偷跟上去,看到爸爸正在帮奶奶洗脚呢!嘴里还唠着家常。我有点不明白,我不是教过奶奶怎样使用热水器打热水洗脚吗?为什么还要爸爸帮忙洗脚呢?我带着疑问去找妈妈,妈妈笑着对我说:“中国有一句俗语叫百善孝为先啊!”看着爸爸低头小心地帮奶奶擦脚,穿鞋,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过了几天,奶奶要回老家了,我扶着奶奶,一步一步慢慢地走下楼梯。奶奶边走边用她粗糙的大手摸着我的小手说:“杭啊,你好不容易教会奶奶用遥控器,这一回老家,奶奶又要给忘了呀。”我连忙说:“没事的奶奶,等您下次来,我再慢慢教您。”

奶奶开心地笑了,那布满皱纹的脸像绽开的花朵,在那笑脸中,我看到我家的传家宝在生根,在发芽,在代代相传!

说到家风,其实我不太明白家风是什么。所以我就去问了爸爸。爸爸说:“家风是传家宝。我们家的家风有四条:诚实,守信,健康,和睦。”而我,对这四条家风有自己的认识。

诚实就是不要说谎。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小伙伴在家里玩耍。我们正在玩捉迷藏,我怕被发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到另一个房间。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我把一个玻璃杯碰到了地上,玻璃杯一下就摔碎了。我一边说着碎碎平安,一边用手去捡碎片。小伙伴闻声赶来,看见这一幕也惊呆了。正巧爸爸回来了,看见地下的玻璃杯碎片,问:“谁干的?”我心里一下就出现了两个声音,小魔鬼说:“别承认,你会挨批的!”小天使说:“诚实最重要呀!”在一番纠结之后,最终小天使打败了小魔鬼,我说了实话。本以为要接受“狂风暴雨”,结果爸爸慈祥地对我说:“没关系,只要你承认就好。快去拿扫帚吧!”

而其余三条家风我是这样理解的:守信就是一言九鼎,遵守承诺;健康就是平平安安,没有疾病;和睦就是一家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有了这四条家风,我明白了做人的准则,我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宝石背后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生辰 宝石 星座 含义 一月 石榴石 摩羯宫 贞操、友爱和忠实 二月 紫水晶 宝瓶宫 诚实、心平气和 三月 海蓝宝石 双鱼宫 沉着、勇敢、聪明 四月 钻石 白羊宫 贞洁、爱情、长久 五月 祖母绿 金牛宫 青春、爱情、幸福 六月 珍珠 双子宫 健康、富贵、长寿 七月 红宝石 巨蟹座 热情、火红的爱情 八月 橄榄石 狮子座 夫妻幸福 九月 蓝宝石 室女宫 忠诚、德望 十月 欧泊 天秤宫 安乐、平安 十一月 黄玉 天蝎宫 友爱、友谊 十二月 绿松石 人马宫 成功、成就

前几年,人们主要集中购买纯金,对镶宝石的黄金首饰或纯宝石首饰则兴趣不大。然而今年来,情况大有变化。因为人们慢慢体会到,无论作为装饰品还是为了保值,宝石都比纯金有着更大的优越性。佩戴纯金戒指,增加的美感是有限的,宝石首饰就大有不同了。因为宝石具有丰富的颜色变化,还有奇妙多彩的闪光。佩戴宝石,会进一步增加人体的美感,显得色彩缤纷,美不胜收,给自己和旁观者带来美的享受。此外,宝石的保值作用也不容小觑。黄金总会有价格的起伏,而对于宝石而言,国际上宝石的价格与名画等艺术品一样,每年都稳步上升,供不应求。 人们往往对钻石、祖母绿等高档宝石百般喜爱,把钻石作为婚戒佩戴,根式留下了“一颗恒久远,钻石永流传”的美誉,但是我认为那些中档宝石虽然没有钻石般闪亮,但是中档宝石的绚丽多彩也是钻石无法比拟的。 关键词:中档宝石、碧玺、猫眼碧玺、西瓜碧玺、石榴石、橄榄石、托帕石、尖晶石、锆石一、碧玺:百变美色 碧玺的矿物名称为电气石,其品种繁多,颜色之丰富,是其他众多宝石所望尘莫及的,尤其是西瓜碧玺,是稀有的宝石品种。世界上最出名的碧玺产自巴西和美国,其中巴西发现的鲜蓝色碧玺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宝石之一。由于碧玺谐音“辟邪”,因此很受各族人们的喜欢。碧玺是仅次于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的有色中档宝石。碧玺深受人们喜爱,被视为10月的生辰石。是我最为喜爱的宝石的一种。碧玺在很多国家都出产,巴西的米纳斯克拉斯州所产的碧玺种类有紫罗兰色碧玺、蓝色碧玺、红色碧玺、绿色碧玺和碧玺猫眼,其中帕拉依巴的碧玺价值最高,美国加州以红碧玺最为出名,缅因州则产红、绿和西瓜碧玺,意大利以五色碧玺闻名,中国的新疆阿尔泰和云南哀牢山也产碧玺,新疆碧玺颗粒较大,但颜色不够鲜艳。 碧玺以颜色丰富著称,因此其分类也是以颜色为依据的,分为红碧玺、绿碧玺、蓝碧玺和多色碧玺等多个品种。此外,还可根据碧玺具有特殊光学效应,附加碧玺猫眼和变色碧玺两个品种。 1. 红碧玺 单纯的鲜艳红色且不掺杂其他色调的红碧玺是所有品种中价值最高的,因其红色接近于红宝石的红色,以前商业上会把它成为Rubellite,现在已改为Red Tourmaline;深粉红色的碧玺俗称双桃红,因为颜色艳若桃花,市场上极为好看;色浅者常带有粉色调,俗称单桃红,价值略低;紫色者显示紫红色,属于比较珍贵的品种。红色是碧玺中价值最高的,其中以紫红色和玫瑰红色最佳,有红碧玺之称,在中国有“孩儿面”的叫法。但自然界主要是以棕褐、褐红、深红色等产出的较多,色调变化较大。慈禧太后非常喜爱碧玺,尤其钟爱大红色中微带粉的品种,称之为桃红碧玺,将其视为碧玺中的上品。当别人对您有所成见时,红色碧玺的作用可以有助于改善彼此间的关系;当您与别人关系较冷漠疏远时,红色碧玺具有增强彼此的人缘的功效;同时,红色碧玺的作用还有助于消除一个人心中的冷漠、孤傲、怪僻和各种异常心理,使人变得容易相处。2. 绿碧玺 鲜艳绿色且无杂色的品种,质量上乘者可称为Verdelite,因为绿色往往因不同程度的灰色调而不够艳丽,价值往往略低于红色碧玺。碧玺的最大特点是双折射率大、用十倍的放大镜观察刻面宝石亭部的棱角处,可明显地见到双影。绿色碧玺十分丰富,应该说是所有颜色中家族最为庞大的一支,因此鉴赏价值时要非常细心,尤其是颜色细微之处,往往有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作用。产地巴西、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中国。绿色碧玺的色泽由淡绿至墨绿,其中深绿及带有光彩色泽最受人喜爱。 3. 蓝碧玺 与蓝宝石的深蓝色不同,也不同于堇青石、黝帘石的鲜艳紫蓝色,碧玺的蓝色包括绿蓝色、蓝黑色的过渡色,纯蓝色比较罕见,深蓝色的被称作Indigolite或Indicolite。 4. 多色碧玺 多色碧玺又称为杂色碧玺,一颗碧玺晶体上,不同部位显现出不同的颜色,是不同于其他宝石的特殊品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瓜碧玺,又名watermelon tourmaline西瓜碧玺是碧玺(又名:电气石)中非常稀有的一种。是在一颗晶石里面,中心为粉红色、边缘绿色或反过来的电气石称为西瓜电石,由于颜色酷似西瓜的果肉和果皮,因此得名西瓜碧玺 。即外皮是绿色而核心是红色,柱状晶体的横截面,以颜色鲜艳且互为映衬者最佳。西瓜碧玺具有绿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绿色在外围,红色在中心,就像西瓜一样,外面是绿色,里面的芯是红色的。西瓜碧玺是在一颗晶石里面,长有内红、外蓝绿的特征,酷似西瓜模样的碧玺,因以为名,数量稀少,故价格较贵。 5. 猫眼碧玺 猫眼碧玺是碧玺的一种,这种碧玺产量相对较少,收藏价值也更高。猫眼效应一般在红碧玺和绿碧玺居多。碧玺的猫眼效果是因为碧玺内部长着平行的管状包裹体 ,这种包体达到一定的密度 ,在垂直着平行包裹体的方向就会在点光源照射下有一条亮线 (称为猫眼),这样的碧玺原料切磨出来才会有猫眼效果。猫眼碧玺同样有很多颜色,虽然猫眼效应比较明显,但是由于其管状内含物排列较疏很难达到纤细如丝的程度,所以猫眼碧玺的眼线会给人略微粗糙的感觉,个别质量较差的碧玺猫眼由于内含物粗大,可以直观的从正面看到,大大影响了其价值。 二、石榴石:彩宝大腕 石榴石的名字给人以红色的遐想,但是在其重要的七大品种中除铁铝榴石、镁铝榴石等常见红色外,钙铝榴石与钙铬榴石都是绿色的,而锰铝榴石又呈现柠檬黄色,所以石榴石也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宝石大家族。因自然界中产出浑圆状的红色石榴石晶体相似于石榴籽的形状与颜色而得名。石榴石的英文名为Garnet,意思为“像种子”或“有许多种子”。石榴石是最早被使用的宝石之一,中国古代因石榴石宝石颜色深红带紫,故称其为“紫牙乌”,相传其名来源于古代阿拉伯语“牙乌”,意为红宝石。但是石榴石这个名字仍然使用至今。不同种类的石榴石有很多不同的颜色,包括红、橙、黄、绿、蓝、紫、棕、黑、粉红及透明。总体来说,石榴石的价值依颜色从绿色、橙黄色、红色到暗红色依次降低。石榴石的产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前捷克斯洛伐克、印度、斯里兰卡、美国及前苏联、巴西、非洲是石榴石的著名产地。中国新疆、黑龙江、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也有大量石榴石产出。 三、橄榄石:太阳宝石 橄榄石是一种典型的草绿色宝石,晶莹剔透、颜色清淡,虽然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在欧美有众多的喜爱者,中国河北出产高质量、大颗粒橄榄石也大多出口至美国等西方国家。橄榄石因其颜色多为橄榄绿色而得名,英文名称为Peridot,另一个名称Olivine为矿物学名词,橄榄石为8月的生辰石,古罗马人认为橄榄石具有太阳般神奇的能量,可以驱除邪恶,降妖伏魔,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希望。橄榄石大约是3500年以前,在古埃及领土圣·约翰岛发现的,被认为是太阳宝石。橄榄石主要分为浓黄绿色橄榄石、金黄绿色橄榄石、黄绿色橄榄石、浓绿色橄榄石(也称黄昏祖母绿或西方祖母绿、月见草祖母绿)和天宝石(产于陨石中,十分罕见)。优质橄榄石呈透明的橄榄绿色或 黄绿色,清澈秀丽的色泽十分赏心悦目,象征着和平、幸福、安详等美好意愿。世界上最大的一颗宝石级橄榄石产于红海的扎巴贾德岛,重319克拉,现存于美国华盛顿SmithsonianInstitution博物馆。中国河北省张家口万全县大麻坪发现的橄榄石,重量克拉,取名为“华北之星”,是中国最大颗的橄榄石。 四、托帕石:金色帝王 托帕石英文名称Topaz,,矿物学名称为黄玉,也有人称其为黄宝石,但这并非指黄色蓝宝石。十一月的幸运石,象征友情和爱情。托帕石有很多颜色,无色、橙黄色、紫罗兰色、红色、蓝色、淡绿色、黄棕色至褐黄色、浅蓝色至蓝色、粉红色至红褐色等。当托帕石内部具有平行排列的气液两相填充的管状内含物时,经适当打磨便可产生猫眼效应。托帕石产地分布较广,不同产地托帕石颜色差异很大。世界上95%以上的托帕石产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伟晶岩中,这里产出的托帕石堪称世界之最,现藏于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托帕石的品种也是根据颜色分类的,可分为四类:雪莉黄玉、黄色黄玉、粉红黄玉、无色黄玉。它的颜色与净度是评价其价值的两大因素。雪莉色和粉红色价值很高。 五、尖晶石:红宝姐妹 尖晶石是一种名贵的宝石,其艳丽不逊于红宝石,而它的纯洁无暇是红宝石所无法比拟的,它因与红宝石的伴生关系而蜚声国际。其质地清澈、颜色鲜活。在珠宝市场一枝独秀,大有独领彩色宝石之风骚的趋势。尖晶石英文名为Spinel,意为“红色或橘红色的天然体”。主要产地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肯尼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巴基斯坦、越南、美国和阿富汗等。常见品种有:红色与橙色尖晶石、蓝色尖晶石、绿色尖晶石、无色与变色尖晶石、星光尖晶石。 六、锆石:天然的钻石替代品 英文名称为Zircon。在印度,锆石被称为“月蚀石”,因其常见红色、金黄色、无色。相传犹太主教法衣前面佩戴的十二种宝石中就有锆石,称为“夏信斯”,即风信子,所以锆石在矿物学中有叫做风信子石。锆石是一个大家族,分为高型、中型、低型三大类,高型锆石有很多过人之美,并不输于钻石多少。著名产地有挪威南部(以橙色即红色锆石闻名)和俄罗斯拉乌尔南部山脉,其余著名产地有产各色锆石的柬埔寨,产大颗粒红色、蓝色与褐色锆石的泰国等,中国的锆石产地分布较广,宝石级锆石主要分布于福建、海南、新疆、辽宁、黑龙江等地。锆石通常用于高档饰品镶砌,是替代钻石的不二之选,颜色多样,有无色、紫红、黄褐、淡黄、淡红、绿等,金刚光泽,非常眩丽。世界上最著名的蓝色锆石,重208克拉,现珍藏于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不同的宝石也各有其象征的含义。洁白、绚丽、耐久,象征着纯洁无瑕,爱情忠诚不变的信念,几十年来人们用金属镶嵌的钻石戒指作为订婚、结婚的信物。珍珠典雅、高贵、靓丽,象征着健康、福贵、长寿,是馈赠女性和长辈礼物的最佳选择。

回答如下:

1、红宝石,红宝石在传统意义中,代表了热情与爱情,所以红宝石也有“爱情之石”的叫法。自古以来,红色都是一种吉祥的颜色,红宝石因此也被视为吉祥物,代表了一种祝福。

2、蓝宝石,和红宝石互为姐妹宝石,聪明之石,能助人开启智慧,加强灵通能力及创造力。因成为历史上纵多国家帝王皇冠上不可缺少的装饰物,有“帝王之石”之称。

3、祖母绿,又称绿宝石,绿色之王,能量特大,能增强自信心,令人缓和紧张压力,有助健康长寿。《旧约圣经》中有记载:基督徒认为耶稣的复活与祖母绿有关,它是重获新生的象征,具备一种神圣的力量。

4、海蓝宝,幸福之石。能增强自信心,帮助个人的表达能力、语言力、领悟力和喉部健康及平衡淋巴系统的操作。

5、碧玺,又称电气石,颜色多变的宝石。能量大,聚财富,使头脑思维清晰,给人带来勇气及增强信念。

扩展资料:

宝石(jewel)指那种经过琢磨和抛光后,可以达到珠宝要求的石料或矿物装嵌。该色泽美丽、硬度高、在大气和化学药品作用下不起变化的贵重 矿石。可用作仪表轴承、 研磨剂、 装饰品等。亦泛指珍贵的 石头。

宝石是岩石中最美丽而贵重的一类石。它们颜色鲜艳,质地晶莹,光泽灿烂,坚硬耐久,同时赋存稀少,是可以制作首饰等用途的天然矿物晶体,如钻石、水晶、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和金绿宝石(变石、猫眼)绿帘石等。

也有少数是天然单矿物集合体,如冰彩玉髓、欧泊。还有少数几种有机质材料,如琥珀、珍珠、珊瑚、煤精和象牙,也包括在广义的宝石之内。

玉石也是石之美者。但它也具有鲜艳色彩,坚硬而细腻的质地,抛光后具有美丽的光泽等特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宝石

浅谈对中档宝石的认识 摘要 前几年,人们主要集中购买纯金,对镶宝石的黄金首饰或纯宝石首饰则兴趣不大。然而今年来,情况大有变化。因为人们慢慢体会到,无论作为装饰品还是为了保值,宝石都比纯金有着更大的优越性。佩戴纯金戒指,增加的美感是有限的,宝石首饰就大有不同了。因为宝石具有丰富的颜色变化,还有奇妙多彩的闪光。佩戴宝石,会进一步增加人体的美感,显得色彩缤纷,美不胜收,给自己和旁观者带来美的享受。此外,宝石的保值作用也不容小觑。黄金总会有价格的起伏,而对于宝石而言,国际上宝石的价格与名画等艺术品一样,每年都稳步上升,供不应求。 人们往往对钻石、祖母绿等高档宝石百般喜爱,把钻石作为婚戒佩戴,根式留下了“一颗恒久远,钻石永流传”的美誉,但是我认为那些中档宝石虽然没有钻石般闪亮,但是中档宝石的绚丽多彩也是钻石无法比拟的。 关键词:中档宝石、碧玺、猫眼碧玺、西瓜碧玺、石榴石、橄榄石、托帕石、尖晶石、锆石 一、碧玺:百变美色 碧玺的矿物名称为电气石,其品种繁多,颜色之丰富,是其他众多宝石所望尘莫及的,尤其是西瓜碧玺,是稀有的宝石品种。世界上最出名的碧玺产自巴西和美国,其中巴西发现的鲜蓝色碧玺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宝石之一。由于碧玺谐音“辟邪”,因此很受各族人们的喜欢。碧玺是仅次于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的有色中档宝石。碧玺深受人们喜爱,被视为10月的生辰石。是我最为喜爱的宝石的一种。碧玺在很多国家都出产,巴西的米纳斯克拉斯州所产的碧玺种类有紫罗兰色碧玺、蓝色碧玺、红色碧玺、绿色碧玺和碧玺猫眼,其中帕拉依巴的碧玺价值最高,美国加州以红碧玺最为出名,缅因州则产红、绿和西瓜碧玺,意大利以五色碧玺闻名,中国的新疆阿尔泰和云南哀牢山也产碧玺,新疆碧玺颗粒较大,但颜色不够鲜艳。 碧玺以颜色丰富著称,因此其分类也是以颜色为依据的,分为红碧玺、绿碧玺、蓝碧玺和多色碧玺等多个品种。此外,还可根据碧玺具有特殊光学效应,附加碧玺猫眼和变色碧玺两个品种。 1. 红碧玺 单纯的鲜艳红色且不掺杂其他色调的红碧玺是所有品种中价值最高的,因其红色接近于红宝石的红色,以前商业上会把它成为Rubellite,现在已改为Red Tourmaline;深粉红色的碧玺俗称双桃红,因为颜色艳若桃花,市场上极为好看;色浅者常带有粉色调,俗称单桃红,价值略低;紫色者显示紫红色,属于比较珍贵的品种。红色是碧玺中价值最高的,其中以紫红色和玫瑰红色最佳,有红碧玺之称,在中国有“孩儿面”的叫法。但自然界主要是以棕褐、褐红、深红色等产出的较多,色调变化较大。慈禧太后非常喜爱碧玺,尤其钟爱大红色中微带粉的品种,称之为桃红碧玺,将其视为碧玺中的上品。当别人对您有所成见时,红色碧玺的作用可以有助于改善彼此间的关系;当您与别人关系较冷漠疏远时,红色碧玺具有增强彼此的人缘的功效;同时,红色碧玺的作用还有助于消除一个人心中的冷漠、孤傲、怪僻和各种异常心理,使人变得容易相处。2. 绿碧玺 鲜艳绿色且无杂色的品种,质量上乘者可称为Verdelite,因为绿色往往因不同程度的灰色调而不够艳丽,价值往往略低于红色碧玺。碧玺的最大特点是双折射率大、用十倍的放大镜观察刻面宝石亭部的棱角处,可明显地见到双影。绿色碧玺十分丰富,应该说是所有颜色中家族最为庞大的一支,因此鉴赏价值时要非常细心,尤其是颜色细微之处,往往有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作用。产地巴西、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中国。绿色碧玺的色泽由淡绿至墨绿,其中深绿及带有光彩色泽最受人喜爱。 3. 蓝碧玺 与蓝宝石的深蓝色不同,也不同于堇青石、黝帘石的鲜艳紫蓝色,碧玺的蓝色包括绿蓝色、蓝黑色的过渡色,纯蓝色比较罕见,深蓝色的被称作Indigolite或Indicolite。 4. 多色碧玺 多色碧玺又称为杂色碧玺,一颗碧玺晶体上,不同部位显现出不同的颜色,是不同于其他宝石的特殊品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瓜碧玺,又名watermelon tourmaline西瓜碧玺是碧玺(又名:电气石)中非常稀有的一种。是在一颗晶石里面,中心为粉红色、边缘绿色或反过来的电气石称为西瓜电石,由于颜色酷似西瓜的果肉和果皮,因此得名西瓜碧玺 。即外皮是绿色而核心是红色,柱状晶体的横截面,以颜色鲜艳且互为映衬者最佳。西瓜碧玺具有绿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绿色在外围,红色在中心,就像西瓜一样,外面是绿色,里面的芯是红色的。西瓜碧玺是在一颗晶石里面,长有内红、外蓝绿的特征,酷似西瓜模样的碧玺,因以为名,数量稀少,故价格较贵。 5. 猫眼碧玺 猫眼碧玺是碧玺的一种,这种碧玺产量相对较少,收藏价值也更高。猫眼效应一般在红碧玺和绿碧玺居多。碧玺的猫眼效果是因为碧玺内部长着平行的管状包裹体 ,这种包体达到一定的密度 ,在垂直着平行包裹体的方向就会在点光源照射下有一条亮线 (称为猫眼),这样的碧玺原料切磨出来才会有猫眼效果。猫眼碧玺同样有很多颜色,虽然猫眼效应比较明显,但是由于其管状内含物排列较疏很难达到纤细如丝的程度,所以猫眼碧玺的眼线会给人略微粗糙的感觉,个别质量较差的碧玺猫眼由于内含物粗大,可以直观的从正面看到,大大影响了其价值。 二、石榴石:彩宝大腕 石榴石的名字给人以红色的遐想,但是在其重要的七大品种中除铁铝榴石、镁铝榴石等常见红色外,钙铝榴石与钙铬榴石都是绿色的,而锰铝榴石又呈现柠檬黄色,所以石榴石也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宝石大家族。因自然界中产出浑圆状的红色石榴石晶体相似于石榴籽的形状与颜色而得名。石榴石的英文名为Garnet,意思为“像种子”或“有许多种子”。石榴石是最早被使用的宝石之一,中国古代因石榴石宝石颜色深红带紫,故称其为“紫牙乌”,相传其名来源于古代阿拉伯语“牙乌”,意为红宝石。但是石榴石这个名字仍然使用至今。不同种类的石榴石有很多不同的颜色,包括红、橙、黄、绿、蓝、紫、棕、黑、粉红及透明。总体来说,石榴石的价值依颜色从绿色、橙黄色、红色到暗红色依次降低。石榴石的产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前捷克斯洛伐克、印度、斯里兰卡、美国及前苏联、巴西、非洲是石榴石的著名产地。中国新疆、黑龙江、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也有大量石榴石产出。 三、橄榄石:太阳宝石 橄榄石是一种典型的草绿色宝石,晶莹剔透、颜色清淡,虽然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在欧美有众多的喜爱者,中国河北出产高质量、大颗粒橄榄石也大多出口至美国等西方国家。橄榄石因其颜色多为橄榄绿色而得名,英文名称为Peridot,另一个名称Olivine为矿物学名词,橄榄石为8月的生辰石,古罗马人认为橄榄石具有太阳般神奇的能量,可以驱除邪恶,降妖伏魔,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希望。橄榄石大约是3500年以前,在古埃及领土圣·约翰岛发现的,被认为是太阳宝石。橄榄石主要分为浓黄绿色橄榄石、金黄绿色橄榄石、黄绿色橄榄石、浓绿色橄榄石(也称黄昏祖母绿或西方祖母绿、月见草祖母绿)和天宝石(产于陨石中,十分罕见)。优质橄榄石呈透明的橄榄绿色或 黄绿色,清澈秀丽的色泽十分赏心悦目,象征着和平、幸福、安详等美好意愿。世界上最大的一颗宝石级橄榄石产于红海的扎巴贾德岛,重319克拉,现存于美国华盛顿SmithsonianInstitution博物馆。中国河北省张家口万全县大麻坪发现的橄榄石,重量克拉,取名为“华北之星”,是中国最大颗的橄榄石。 四、托帕石:金色帝王 托帕石英文名称Topaz,,矿物学名称为黄玉,也有人称其为黄宝石,但这并非指黄色蓝宝石。十一月的幸运石,象征友情和爱情。托帕石有很多颜色,无色、橙黄色、紫罗兰色、红色、蓝色、淡绿色、黄棕色至褐黄色、浅蓝色至蓝色、粉红色至红褐色等。当托帕石内部具有平行排列的气液两相填充的管状内含物时,经适当打磨便可产生猫眼效应。托帕石产地分布较广,不同产地托帕石颜色差异很大。世界上95%以上的托帕石产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伟晶岩中,这里产出的托帕石堪称世界之最,现藏于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托帕石的品种也是根据颜色分类的,可分为四类:雪莉黄玉、黄色黄玉、粉红黄玉、无色黄玉。它的颜色与净度是评价其价值的两大因素。雪莉色和粉红色价值很高。 五、尖晶石:红宝姐妹 尖晶石是一种名贵的宝石,其艳丽不逊于红宝石,而它的纯洁无暇是红宝石所无法比拟的,它因与红宝石的伴生关系而蜚声国际。其质地清澈、颜色鲜活。在珠宝市场一枝独秀,大有独领彩色宝石之风骚的趋势。尖晶石英文名为Spinel,意为“红色或橘红色的天然体”。主要产地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肯尼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巴基斯坦、越南、美国和阿富汗等。常见品种有:红色与橙色尖晶石、蓝色尖晶石、绿色尖晶石、无色与变色尖晶石、星光尖晶石。 六、锆石:天然的钻石替代品 英文名称为Zircon。在印度,锆石被称为“月蚀石”,因其常见红色、金黄色、无色。相传犹太主教法衣前面佩戴的十二种宝石中就有锆石,称为“夏信斯”,即风信子,所以锆石在矿物学中有叫做风信子石。锆石是一个大家族,分为高型、中型、低型三大类,高型锆石有很多过人之美,并不输于钻石多少。著名产地有挪威南部(以橙色即红色锆石闻名)和俄罗斯拉乌尔南部山脉,其余著名产地有产各色锆石的柬埔寨,产大颗粒红色、蓝色与褐色锆石的泰国等,中国的锆石产地分布较广,宝石级锆石主要分布于福建、海南、新疆、辽宁、黑龙江等地。锆石通常用于高档饰品镶砌,是替代钻石的不二之选,颜色多样,有无色、紫红、黄褐、淡黄、淡红、绿等,金刚光泽,非常眩丽。世界上最著名的蓝色锆石,重208克拉,现珍藏于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不同的宝石也各有其象征的含义。洁白、绚丽、耐久,象征着纯洁无瑕,爱情忠诚不变的信念,几十年来人们用金属镶嵌的钻石戒指作为订婚、结婚的信物。珍珠典雅、高贵、靓丽,象征着健康、福贵、长寿,是馈赠女性和长辈礼物的最佳选择。参考文献 1.《宝石鉴赏与投资·天下收藏系列》(郭颖主编) 2.《真假宝石鉴赏》(王署著)

与淘气云宝宝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摘 要:儿童文学通俗易懂,又蕴含一定道理,对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具有积极作用。探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尤其在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方面的重要性。关键词:儿童文学;生活;情操;视野儿童文学,顾名思义,是以儿童为主要读者群的文学创作,对儿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具有积极作用。正如周作人在其演讲《儿童的文学》中所认为的那样,儿童文学几乎就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同义词,故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儿童文学,具体出现时间已不可考,在古代老子、庄子的作品中,就有诸多以生动形象的比喻,传达一定道理的例子,如著名的鱼与熊掌之喻。《三字经》以其明快的语调、易懂的内容、浅显的道理,为古代孩童初级启蒙读物。一、儿童文学的主要内容儿童文学内容丰富,广义上来讲,主要包括生活故事、自然故事、童话、传说、日记等。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1.儿童文学与学生生活极其贴近儿童文学既然以儿童为主要读者群,便必然要怀着一颗热爱儿童的心,钻进儿童的群中去,在思想情感上他们打成一片,知道他们的愿望,熟悉他们的语言,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仔细地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物、一切环境,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有思想的故事来。这样的作品,必定是有浓厚清新的儿童生活气息的。因此,儿童文学与儿童生活极其贴近,儿童在阅读时,能够与自身生活经验发生碰撞,引起情感共鸣。冰心在其作品集《儿童文学选》中,收录了大量同学校生活有关的文章。如《小茶碗变成大脸盆》描述没有恒心、见异思迁和懒惰淘气的孩子,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改正缺点;在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看电视》一课,写的是一家人看电视时互相谦让的关爱之情。这是一篇充满“情”和“趣”的儿童诗,表现了我们一家人对不同电视节目的态度,通过充满音乐性和节奏感的诗句,把谦让关爱之情传达,这些与学生生活极其贴近的场景,自然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上语言的节奏明快、平易近人,使他们更加了解学校生活,更加融入集体生活。2.儿童文学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儿童文学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为了讲述一个新鲜有趣的故事,更多的是将道理融于故事,使小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涉及道德品质时,如果直接采用直接讲道理的方式,读者接受的真实程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讲故事的方式,间接投射出道德要求,更易使读者――尤其是孩童――接受。以《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文选粹》为例,笔者在阅读后发现,收录的诸多作品,都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3.儿童文学对学生视野的开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对于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讲,无法行万里路时,文学作品成为他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桥梁。冰心的诸多儿童作品,都以向小读者们介绍丰富多彩的世界为目标。其作品集《冰心儿童散文选》,收录了《走进人民大会堂》《再寄小读者》等作品,它们为未能有机会迈出家门的小读者们,展示了北京、意大利、埃及等多国风貌,如埃及,“尼罗河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右臂斜倚着人面狮身像,侧卧在地上,旁边对着一垛高高的麦穗和葡萄”;意大利是南欧一个富有文化而又美丽的国家。在人教版教材中,除了安排了许多介绍中外名胜、各地特有风俗的儿童诗、童话故事外,也安排了对多具有科普性的故事。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借助于此,可以进一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阔他们的视野。但是,正如冰心所说:“为儿童准备精神食粮的人们,必须精心烹调,做到端出来的饭菜,在色、香、味上无一不佳。使他们以看见就会引起食欲,欣然举箸,点滴不遗。”当儿童文学家们为我们准备好了食材,作为烹调师的教师,如何将这些食材烹制出一道道美味佳肴,哺育孩童们的身心成长,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参考文献:冰心.儿童文学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研究者的层次和水平,但参考文献也是学术论文存在差错的重灾区。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大家参考。

1. 家园联合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刘新才智2013-02-05

2. 利用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廖雪芬中华少年2016-04-25

3.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高灵时代教育2012-07-23

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冯金现代交际2015-12-15

5.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俞国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25

6. 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邓明当代教育论坛2004-06-08

7. 浅谈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在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刘菲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5

8. 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刘月平考试周刊2010-05-21

9. 幼儿心理素质基本成分与发展特点的研究梁运佳西南师范大学2005-04-01

10.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吴冰清科学大众2007-05-20

1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园合作策略探讨肖晓文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6-03-05

12.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张净学周刊2012-09-05

13. 浅议利用游戏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易万清; 熊佳蕾; 王莉丽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4-21

14.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钟翠苹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2-21

15. 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曹向华教育教学论坛2013-11-06

16.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罗有芬青年文学家2010-08-23

17. 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操作杨贤君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05-15

18.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赵明昆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08-25

19.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徐萍新课程(小学)2010-08-08

与背影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美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著作书目: 《雪朝》(诗集)1922,商务 《踪迹》(诗与散文)1924,亚东图书馆 《背影》(散文集)1928,开明 《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开明 《你我》(散文集)1936,商务 《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开明 《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开明 《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文光 《诗言志辨》(诗论) 1947,开明 《新诗杂话》(诗论)1947,作家书屋 《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文光 《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名山书屋 《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观察社 《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开明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古籍 《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三联 《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百花 《朱自清全集》(1-3卷)1988,江苏教育(末出齐)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段落大意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第一段): 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 2.第二部分(从“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了”): 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第一层(从“那年冬天”到“我们便同行”): 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从到南京时”到“……太聪明了”): 写父亲送行前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从“我说道”到“……又来了”): 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真挚的感情。 3.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直接抒发深切怀念之情。 主题思想 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 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 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 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背影》记写的事情非常简单,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儿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在军阀统治的旧中国,这种事情是很平常的,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即使这种小康之家,也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文章记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这种社会虽然早已不存在了,但记写的情景,对我们今天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依然有着历史的认识作用。 写作特点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呢 这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都有密切关系。 因为父亲老境“颓唐”,饱经忧患,半生潦倒。 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逝世、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 当时父亲的心境不好,儿子的心境也不好。 那么,作者抓住父亲这样一个“背影”集中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也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1.民族化: 《背影》的语言非常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背影》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背影》文章的完美结构,恰成和谐的统一。没有《背影》语言的明丽典雅、古朴质实,就没有《背影》的一切风采。 2.简洁: 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除了夹入了一些文言词语以外,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 3.朴实: 《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 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 文中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考究,绝不随便。 如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熟识”一词,说明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嘱咐”,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亲已经为儿子上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4.感人 语言平实简洁,却能传达出无限深情是文章语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话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读者都有这种生活经验,因此也容易引起联想,由此发现人世间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增进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5.文白夹杂: 文中出现文言的原因:作者有很深的文言基础,当时的语体文中常有夹入文言词句的情况,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章中使用文言词句,可能也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有关, 例如不说“失业”或“丢了差使”, 而说“赋闲”,似乎“赋闲”不象“失业”那样刺耳和使人难堪,有失体面;最后一节既因父亲来信是文言,引用原句,更见真实,也因所表达的尽是家庭和父亲的困境和沧凉的心情与复杂的感受,所以也用了许多文言词句,这也笼上了一层时代赋予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特殊语言色彩。 在写法上,《背影》的主要特点是白描,作者写父亲的背影,描写那买桔子时过铁道的场面,完全用白描的手法。 所谓白描,照我的理解,就是不 设喻,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记写出来,给读者以身临目击之感。换句话说,白描是用叙述的方法进行描写,达到再现实景的艺术效果。 《背影》中作者白描的技巧很高。请读下边的文字: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 作者记写了当时父亲的穿着打扮体态动作,特别着重描绘了过铁道的情景。 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 作者没有什么形容的笔墨,也不去渲染它,用极朴实的文字,却生动地勾画了父亲的形象。 那父亲送行的一幕,是发生在八年前。作者用白描的文字,极为传神地把当时的动人情景再现出来,我们不能不佩服朱自清的描写技巧。这种笔墨,乍看似“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起笔似觉平淡,实际上却在平淡中显露新奇: 为什么“我”最不能忘记的不是父亲的音容笑貌,而竟是他的“背影”呢?这就造成了悬念,使读者急于要追读下去,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追叙。“不相见”三个字也颇具深意,读到后面就会明白。 第一次流泪,是悲哀。 因为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 一般而论,人若处在贫困潦倒和无可奈何之中,往往寄幻想于外力的恩赐,希望化险为夷,又重新踏上坦途。父亲被生活所逼迫,故怀着“天无绝人之路”的侥幸心理,要到南京去找差事。实际上,由于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又加上军阀的连年混战,使得广大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在饿殍盈野、难民云集的时势下要想找个差事,比登天还难!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先交代了这次分别时的家庭境况: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变卖典质还旧债,又借新债办丧事,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出外谋事,儿子离家读书,真是一次悲伤的离别。这些交代讲明了这次父子分别的背景,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哀愁的气氛。对深化主题起到了成功的铺垫作用。在文中这样的铺垫还很多。如描绘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之前,先写父亲亲自送儿子到车站,照看行李、拣定座位、嘱托茶房,写这些细心照料为下文具体描绘“背影”作了铺垫。 南京“勾留”不是本文所要叙写的主要内容,况且作者本也无心“游逛”,因此只一笔带过。 到了浦口车站,父亲忙着为“我”照看行李,又为“我”雇请脚夫,还亲自送“我”上车,并拣定一张座位。已经照顾得如此细微周详,父亲还有点牵肠挂肚,于是又不厌其烦地向“我”嘱咐一大堆像叮嘱从来未出过远门的稚童那样的话语,以致“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作者如此细针密线地描绘父亲的行动、语言、性格,突出了父亲对“我”的体贴和关怀,把一个慈父的形象真真切切地树立起来了 对父亲爱子的至情,“我”当时竟未能领悟到,以为都是平凡琐事,“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现在省悟到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这才自责“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自责,说明真正理解了父亲的爱。表现一种恨自己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的内疚之 父亲已经送我上车,什么都关照到了,我也劝父亲“你走吧”,父亲又有要事,但还要去买几个橘子,父亲就是这样疼爱儿子。 买橘子为什么感人? 因为父亲穿行铁道爬上爬下相当费劲。行文至此,在平实中又见曲折,把文章推向抒情的高潮。 “我”的第一“看”,从看中担心父亲的艰难,是预示着下一步的“看”。“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我”边看边想:走到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爬上,父亲是个胖子,自然费事。这样,既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又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以便烘托其困难辛苦。 父亲买桔子为什么费劲?作者先作了交代。句句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一定要穿过铁道?因为卖东西的是在那边月台的栅栏外。为什么穿过铁道费事?一则“须跳下去又爬上去”,二则父亲是一个胖子。 重点描写,细致刻画。写看见的父亲的服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 语句不多,但饱含深情,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在这父子即将远别的特定情境下,父亲那熟悉的穿戴,才那样引起作者的注目;他那劳碌奔波的背影,才那样感人至深,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我”的第三“看”,是饱含着热泪,热泪欲滴和热泪下落的“看”。“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泪眼模糊中的背影,这是爱子敬父感情升化的背影。 这里,对前面具体观察作了简要概括,是储积力量带有深厚感情的落笔点题。这里,用视觉中的背影和触动中的泪下,表现我的心理活动,以此烘托父亲买桔行为的特殊效果。 第二次流泪,因为感动。 父亲的形象最为感人的地方,表现在他老态蹒跚地为“我”来回买橘子,那真挚而灼热的感情达到了最高点。人非木石,作者怎能不为之流泪? 这个背影写得所以感人,还因为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情。作者当时是20岁的人了,上文又几次写到自己对父亲的行事不以为然的心理,而现在“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正是因为这背影太感人了。这种父子间的感情是十分动人的。用亲子的感情最能有力的烘托父亲的爱。这一笔特别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当时作者想到的一定很多,但是一概不写,只用眼泪烘托这感人的背影。 “怕”:怕父亲见了伤心;怕别人见了呢?难为情吧。 在写父亲返回时,对于过铁道、爬月台的情景不再详述,代之以父亲“散放”、“抱起”橘子的动作,来表现上下月台的过程,父亲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下,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他把橘子放下又抱起,一点也不怕麻烦。这样写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了重复。用“抱起”和“散放”,还表明所买橘子之多。 他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用几番辛苦买来的橘子,连一个也不品尝,全部留给儿子受用,并因此感到很轻松。在父亲的心目中,儿子就是一切了!这里,慈父爱子的至情,被揭示得淋漓尽致。这“衣上的泥土”又补充了前面爬上爬下时的形象。 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这一句又道出了为什么父亲不肯让我去偏要自己去的道理: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感觉踏实满足。同时,作者不是通过对话而是通过动作刻画人物心理、感情,表现父亲虽说心情沉重,但因为怕儿子难过,只得强抑离愁,“扑扑衣上的泥土”故意显出“心里很轻松似的”。 最后的告别主要用语言描写,写直到分手时,父亲又对儿子叮嘱:“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最后又几步一回头,嘱咐我:“进去吧,里边没人。”这时还一直为儿子在旅途上的安全而分心。叮咛的话语,虽朴朴实实,但感情深沉。 “混入”,准确,因为车站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这样一位至情至善、爱子如命的父亲,当他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时候,作者当然潸然泪下了。 末了再提背影,对父亲已有了深切的理解,这回的分别就感到特别的怜惜、怅惘、依恋,以“我的眼泪又来了”结束这一段,更增添了背影的感人力量。 淡淡的哀愁,此处可见一斑。少年,即现在说的“青年”。 父亲外出谋生,东奔西走,结果家中光景还是“一日不如一日”,“老境却如此颓唐!”据作者在《笑的历史》一文中说:当时家里负债累累,“连利钱也不能够按期付了,大家便都不肯借了;而且都来讨利钱、讨本钱了”。由此可以看到当时在中外反动派压榨下的小有产者虽屡经挣扎仍不免破产的可悲境遇。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这几句照应开头,父子俩虽相隔千山万水,但心有灵犀一点通。特别是父亲,不仅惦记着儿子,而且还惦记着孙子。 读到这里,我们才了解父亲百般爱“我”的全部用意。近两年来父亲之爱“我”,除了人的本性之外,社会给他无情的压力和磨难,也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父亲在贫穷拮据之中,回顾自己一生的坎坷历程,原来尚能“独立支持”的小康之家,随着时间的流逝,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至破产了,这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呀!痛定思痛,既不敢回首往事,又不敢瞻望前途。 希望在哪里?光明在哪里?饱尝人生痛苦与目睹世态炎凉的父亲,只得靠儿孙们出人头地,寄殷切希望于未来了。 儿子第三次落泪,是伤心之泪。 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文章开头回环呼应,进一步突出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的感情,写得凄切动人。 收束全文,余音如缕,情长绵绵。 很平淡,甚至过于拙朴,但细细品味,却感到质朴中含着真情,其中蕴含着一股感人的力量。朱德熙先生说朱自清的散文,“于平淡中见神奇”,我们从《背影》的描写中可以得见。 白描的核心就是“真”;实际上,真也正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本质特点。现在分析散文,常常分析它的意境,这是不错的。但对《背影》却不能如此分析。在一九四七年,当《文艺知识》的编者向朱自清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回答说: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文艺知识》连丛,第一集之三) 作者这几句话,不仅告诉了我们《背影》写作的契机,而且说明这篇散文是完全写实的,说不到意境上去。以白描的文字,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是本文取得成功的原因。朱自清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都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中表现出来。这感情真挚、强烈,又表现得恰到好处,父子间的至情被作者记写得那么动人,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这怕是《背影》长久不被忘记的原因。我们分析《背影》,用不着去探求它的意境之类,抓住内容的真实和感情的真切,就能深入了解本文的好处。一个“真”字,是把握全篇的一把钥匙。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 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 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 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 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 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 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 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 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 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 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 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 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 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 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 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 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 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 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 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 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 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 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 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 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 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 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 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 黑布马褂的北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的高风亮节,赢得了人民的敬仰,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到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28年后,主要从事文艺批评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1931年到英国留学,次年回国,继任清华大学教授。 他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简洁,结构严谨精巧,具有清新、委婉、隽永的艺术风格。《背影》是他前期散文的代表作。他后期的散文文字更加洗炼和成熟,更加接近口语,但是缺少他前期散文动人的情致。 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内迁,任西南联大教授。现实使他逐步确立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胜利回京后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群众运动和学生运动。他在贫病交加的处境下不买美国“救济粮”,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人所尊敬。 朱自清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了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 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段落大意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第一段): 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 2.第二部分(从“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了”): 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第一层(从“那年冬天”到“我们便同行”): 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从到南京时”到“……太聪明了”): 写父亲送行前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从“我说道”到“……又来了”): 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真挚的感情。 3.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直接抒发深切怀念之情。 主题思想 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 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 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 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背影》记写的事情非常简单,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儿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在军阀统治的旧中国,这种事情是很平常的,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即使这种小康之家,也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文章记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这种社会虽然早已不存在了,但记写的情景,对我们今天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依然有着历史的认识作用。 写作特点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呢 这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都有密切关系。 因为父亲老境“颓唐”,饱经忧患,半生潦倒。 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逝世、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 当时父亲的心境不好,儿子的心境也不好。 那么,作者抓住父亲这样一个“背影”集中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也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1.民族化: 《背影》的语言非常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背影》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背影》文章的完美结构,恰成和谐的统一。没有《背影》语言的明丽典雅、古朴质实,就没有《背影》的一切风采。 2.简洁: 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除了夹入了一些文言词语以外,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 3.朴实: 《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 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 文中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考究,绝不随便。 如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熟识”一词,说明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嘱咐”,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亲已经为儿子上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4.感人 语言平实简洁,却能传达出无限深情是文章语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话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读者都有这种生活经验,因此也容易引起联想,由此发现人世间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增进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5.文白夹杂: 文中出现文言的原因:作者有很深的文言基础,当时的语体文中常有夹入文言词句的情况,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章中使用文言词句,可能也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有关, 例如不说“失业”或“丢了差使”, 而说“赋闲”,似乎“赋闲”不象“失业”那样刺耳和使人难堪,有失体面;最后一节既因父亲来信是文言,引用原句,更见真实,也因所表达的尽是家庭和父亲的困境和沧凉的心情与复杂的感受,所以也用了许多文言词句,这也笼上了一层时代赋予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特殊语言色彩。 在写法上,《背影》的主要特点是白描,作者写父亲的背影,描写那买桔子时过铁道的场面,完全用白描的手法。 所谓白描,照我的理解,就是不 设喻,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记写出来,给读者以身临目击之感。换句话说,白描是用叙述的方法进行描写,达到再现实景的艺术效果。 《背影》中作者白描的技巧很高。请读下边的文字: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 作者记写了当时父亲的穿着打扮体态动作,特别着重描绘了过铁道的情景。 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 作者没有什么形容的笔墨,也不去渲染它,用极朴实的文字,却生动地勾画了父亲的形象。 那父亲送行的一幕,是发生在八年前。作者用白描的文字,极为传神地把当时的动人情景再现出来,我们不能不佩服朱自清的描写技巧。这种笔墨,乍看似“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起笔似觉平淡,实际上却在平淡中显露新奇: 为什么“我”最不能忘记的不是父亲的音容笑貌,而竟是他的“背影”呢?这就造成了悬念,使读者急于要追读下去,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追叙。“不相见”三个字也颇具深意,读到后面就会明白。 第一次流泪,是悲哀。 因为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 一般而论,人若处在贫困潦倒和无可奈何之中,往往寄幻想于外力的恩赐,希望化险为夷,又重新踏上坦途。父亲被生活所逼迫,故怀着“天无绝人之路”的侥幸心理,要到南京去找差事。实际上,由于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又加上军阀的连年混战,使得广大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在饿殍盈野、难民云集的时势下要想找个差事,比登天还难!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先交代了这次分别时的家庭境况: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变卖典质还旧债,又借新债办丧事,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出外谋事,儿子离家读书,真是一次悲伤的离别。这些交代讲明了这次父子分别的背景,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哀愁的气氛。对深化主题起到了成功的铺垫作用。在文中这样的铺垫还很多。如描绘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之前,先写父亲亲自送儿子到车站,照看行李、拣定座位、嘱托茶房,写这些细心照料为下文具体描绘“背影”作了铺垫。 南京“勾留”不是本文所要叙写的主要内容,况且作者本也无心“游逛”,因此只一笔带过。 到了浦口车站,父亲忙着为“我”照看行李,又为“我”雇请脚夫,还亲自送“我”上车,并拣定一张座位。已经照顾得如此细微周详,父亲还有点牵肠挂肚,于是又不厌其烦地向“我”嘱咐一大堆像叮嘱从来未出过远门的稚童那样的话语,以致“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作者如此细针密线地描绘父亲的行动、语言、性格,突出了父亲对“我”的体贴和关怀,把一个慈父的形象真真切切地树立起来了 对父亲爱子的至情,“我”当时竟未能领悟到,以为都是平凡琐事,“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现在省悟到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这才自责“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自责,说明真正理解了父亲的爱。表现一种恨自己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的内疚之 父亲已经送我上车,什么都关照到了,我也劝父亲“你走吧”,父亲又有要事,但还要去买几个橘子,父亲就是这样疼爱儿子。 买橘子为什么感人? 因为父亲穿行铁道爬上爬下相当费劲。行文至此,在平实中又见曲折,把文章推向抒情的高潮。 “我”的第一“看”,从看中担心父亲的艰难,是预示着下一步的“看”。“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我”边看边想:走到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爬上,父亲是个胖子,自然费事。这样,既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又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以便烘托其困难辛苦。 父亲买桔子为什么费劲?作者先作了交代。句句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一定要穿过铁道?因为卖东西的是在那边月台的栅栏外。为什么穿过铁道费事?一则“须跳下去又爬上去”,二则父亲是一个胖子。 重点描写,细致刻画。写看见的父亲的服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 语句不多,但饱含深情,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在这父子即将远别的特定情境下,父亲那熟悉的穿戴,才那样引起作者的注目;他那劳碌奔波的背影,才那样感人至深,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我”的第三“看”,是饱含着热泪,热泪欲滴和热泪下落的“看”。“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泪眼模糊中的背影,这是爱子敬父感情升化的背影。 这里,对前面具体观察作了简要概括,是储积力量带有深厚感情的落笔点题。这里,用视觉中的背影和触动中的泪下,表现我的心理活动,以此烘托父亲买桔行为的特殊效果。 第二次流泪,因为感动。 父亲的形象最为感人的地方,表现在他老态蹒跚地为“我”来回买橘子,那真挚而灼热的感情达到了最高点。人非木石,作者怎能不为之流泪? 这个背影写得所以感人,还因为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情。作者当时是20岁的人了,上文又几次写到自己对父亲的行事不以为然的心理,而现在“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正是因为这背影太感人了。这种父子间的感情是十分动人的。用亲子的感情最能有力的烘托父亲的爱。这一笔特别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当时作者想到的一定很多,但是一概不写,只用眼泪烘托这感人的背影。 “怕”:怕父亲见了伤心;怕别人见了呢?难为情吧。 在写父亲返回时,对于过铁道、爬月台的情景不再详述,代之以父亲“散放”、“抱起”橘子的动作,来表现上下月台的过程,父亲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下,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他把橘子放下又抱起,一点也不怕麻烦。这样写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了重复。用“抱起”和“散放”,还表明所买橘子之多。 他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用几番辛苦买来的橘子,连一个也不品尝,全部留给儿子受用,并因此感到很轻松。在父亲的心目中,儿子就是一切了!这里,慈父爱子的至情,被揭示得淋漓尽致。这“衣上的泥土”又补充了前面爬上爬下时的形象。 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这一句又道出了为什么父亲不肯让我去偏要自己去的道理: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感觉踏实满足。同时,作者不是通过对话而是通过动作刻画人物心理、感情,表现父亲虽说心情沉重,但因为怕儿子难过,只得强抑离愁,“扑扑衣上的泥土”故意显出“心里很轻松似的”。 最后的告别主要用语言描写,写直到分手时,父亲又对儿子叮嘱:“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最后又几步一回头,嘱咐我:“进去吧,里边没人。”这时还一直为儿子在旅途上的安全而分心。叮咛的话语,虽朴朴实实,但感情深沉。 “混入”,准确,因为车站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这样一位至情至善、爱子如命的父亲,当他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时候,作者当然潸然泪下了。 末了再提背影,对父亲已有了深切的理解,这回的分别就感到特别的怜惜、怅惘、依恋,以“我的眼泪又来了”结束这一段,更增添了背影的感人力量。 淡淡的哀愁,此处可见一斑。少年,即现在说的“青年”。 父亲外出谋生,东奔西走,结果家中光景还是“一日不如一日”,“老境却如此颓唐!”据作者在《笑的历史》一文中说:当时家里负债累累,“连利钱也不能够按期付了,大家便都不肯借了;而且都来讨利钱、讨本钱了”。由此可以看到当时在中外反动派压榨下的小有产者虽屡经挣扎仍不免破产的可悲境遇。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这几句照应开头,父子俩虽相隔千山万水,但心有灵犀一点通。特别是父亲,不仅惦记着儿子,而且还惦记着孙子。 读到这里,我们才了解父亲百般爱“我”的全部用意。近两年来父亲之爱“我”,除了人的本性之外,社会给他无情的压力和磨难,也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父亲在贫穷拮据之中,回顾自己一生的坎坷历程,原来尚能“独立支持”的小康之家,随着时间的流逝,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至破产了,这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呀!痛定思痛,既不敢回首往事,又不敢瞻望前途。 希望在哪里?光明在哪里?饱尝人生痛苦与目睹世态炎凉的父亲,只得靠儿孙们出人头地,寄殷切希望于未来了。 儿子第三次落泪,是伤心之泪。 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文章开头回环呼应,进一步突出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的感情,写得凄切动人。 收束全文,余音如缕,情长绵绵。 很平淡,甚至过于拙朴,但细细品味,却感到质朴中含着真情,其中蕴含着一股感人的力量。朱德熙先生说朱自清的散文,“于平淡中见神奇”,我们从《背影》的描写中可以得见。 白描的核心就是“真”;实际上,真也正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本质特点。现在分析散文,常常分析它的意境,这是不错的。但对《背影》却不能如此分析。在一九四七年,当《文艺知识》的编者向朱自清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回答说: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文艺知识》连丛,第一集之三) 作者这几句话,不仅告诉了我们《背影》写作的契机,而且说明这篇散文是完全写实的,说不到意境上去。以白描的文字,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是本文取得成功的原因。朱自清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都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中表现出来。这感情真挚、强烈,又表现得恰到好处,父子间的至情被作者记写得那么动人,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这怕是《背影》长久不被忘记的原因。我们分析《背影》,用不着去探求它的意境之类,抓住内容的真实和感情的真切,就能深入了解本文的好处。一个“真”字,是把握全篇的一把钥匙。

用读和写来带动语文学习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一言以蔽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学语文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四者之间,听说读是基础,写是关键,是核心。十多年的语文课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能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关键词:听说读写、语文 、朗读、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听、说、读、写是人们通过语言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得知识、智力、交流情感的重要手段。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语文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即能迅速接收复杂的语言信息,有较强的语感能力;说,即通过大脑的思维整理,能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读,即有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写,即写作能力。四者之间,听说读是基础,写是关键,是核心。十多年的语文课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能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是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并没有完全在课堂上落实这句话。有的老师怕失去课堂霸主地位仍然搞一言堂,不给学生留下一点儿读课文的时间,有的也只是让学生默读一遍后,就开始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即使七年级的重点篇章也是这样,使学生一下子感到语文课的难度增加了许多,甚至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获得所依靠的就是学生在读中的体验和感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三本五重教学法”(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就强调了学生“读”的功效。他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有的语文老师讲,现在的学生虽说聪明了一点,但是玩心太重,不想学习,费了一天的时间,讲的东西一点儿也记不住。为啥会这样?原因在于老师,就是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了,自由的时间太少了,自由读课文的时间太少了。现在仍然有些老师认为,讲得少了他记不住,只有反复强调,才是帮助学生记忆的好方法。这是对学生缺乏信任的一种表现,认为把时间交给学生更是一种完全浪费,因为他们不知道重视时间。这是又走到了另一极端的理解。把时间交给学生,并不是老师放任不管,躲到办公室里喝茶去,而是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读前要设计好明确而具体的问题和任务,让他们通过读自己解决,这样给与充分的信任,使其有事可干,他们是不会浪费时间的。 有的老师也让学生读了,一般是默读,再就是自由朗读,当然这也是读文章的方式,可是也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学情灵活处理。还可以老师范读,学生领读,师生齐读(可以只读某个段落或句子),分小组读,分大组读,还可以让学生单个诵读,还可以针对具体课文分角色朗读,等等。 在语文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艺术境界,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经常朗读语言优美的文章,还可以丰富词汇,增强语感,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首先,在朗读作品之前,必须整体感知作品,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认真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中心思想和艺术形象,理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从而把握感情基调。如:《春》就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和难得的朗读材料,学好这篇文章的关键是通过朗读领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朗读这篇散文时,就应该始终把握一种充满激情、昂扬向上的感情基调。而同样是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却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朗读这篇文章,应该用低沉、缓慢的语调和真挚的感情来打动听众和自己,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次,要用完善的语言技巧准确地反映作品的思想内容,细腻地表现感情。在这方面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的范读要正确标准。范,就是标准模板,老师必须使用普通话,吐字清晰,读音标准,朗读准确无误,语言流畅。否则会把学生的读音引到邪路上去,使他们经常跑调,或者根本不沾边调。用土话读课文的味道,也确实不太好闻。有的老师很难改变方言土语,或者是羞于改变,可以在范读时放录音,或者下载现成的课件,或者请普通话好的老师和学生课前帮着录好音。只要我们用心去想,肯定会有提高范读的更好办法。 (二)注意句子的重音和停顿。重音是朗读过程中,为了表现意境和中心思想,对文中的某些词或短语加以强调,重音的确定关键在于对所朗读文章内容的理解。例如:“那本书是我的。”在这句话里,如果重音在“书”上,表示那里除了书还有别的东西;如果重音在“我”上,表示书不是别人的。因此处理重音要结合上下文。而停顿是在朗读过程中,为了把思想感情表达的鲜明,突出而调节气息的一种方式。朗读中的停顿,往往不受标点符号的限制,而以表情达意为主要依据,比如在抒发强烈的感情之后,可作适当的停顿。 (三)读中要体现感情。我们常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者的感情可以体现出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老师要指导好学生,用心去感知课文,体会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中渗透的作者情感因素,从而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深刻用意,这样就实现了学生、老师、作者三者的心灵互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掌握得也会更加牢固。 (四)要及时纠正好学生在读中出现的问题。“唱读”还在各年级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七年级中非常突出,这使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意图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在单个读时,老师要认真听,对出现的错误 ,重点是读音方面和词语破读现象,要及时纠正。 (五)要引导学生边读边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到读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从而增强其阅读的兴趣。 读,对说、写、听都会有促进作用。因为学生自己读懂了的东西会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知识储蓄,日积月累,到写作的时候便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了,语文老师省的劲儿不就更多了吗?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学生的读,还重视自己和学生的写。当老师十几年了,我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试着用笔跟学生交流。 记得当初怀着青春的梦想与憧憬初次走上讲台的那一刻,面对着下面50多双充满稚气的眼睛,我就在心底对自己说:“我不要做高高在上的‘严师’,我要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我要成为他们的朋友。”可接下来的日子,我却慢慢发现,跟学生交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有些学生总与老师保持着一段距离,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找老师谈心。于是我便利用课外的一切时间尽量去接近学生,同时我开始尝试着用笔跟学生交流。 每一次班会,我都会让学生给老师写一封信。信的内容很随意:可以反映上周班内存在的情况,可以给老师委婉地提意见,也可以向老师倾诉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学生们的每一封信我都会细细品读。对于信中所反映的班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会在课堂上给予他们答复。对于那些有特殊情况的个别学生,我会很认真地给他们回信。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尝到了书面交流带来的乐趣。多数学生慢慢消除了与我的隔阂,开始在信中敞开心扉跟老师诉说自己的心理话。甚至有些学生在平时遇到问题时,也开始主动给老师写信倾诉。 我记忆最为深刻的是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学期结束后,马上要放寒假了,班内进行了“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一系列的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后,班内有一名学习成绩每次都遥遥领先的学生李琳却未被评上“三好”学生。尽管“学习好”并不是评选“三好”学生的惟一标准,但这样的结果还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等结果公布后,我发现李琳趴在桌子上,情绪有些低落——可能她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第二天早上,我一进办公室,便发现一封信工工整整地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我急忙拆开一看,原来是李琳写的。这是一封长信,足足写了5张稿纸。一口气读完了这封信,我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原来,李琳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家庭,由于家庭的贫困,她从小就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致使她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们交流。这种自卑在学习上转化为一种动力,使她产生了一种一定要超过别人的信念,这使她又非常要强,凡事争先。可是优秀的成绩并没有使她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反而使她有些清高。于是多数同学对她都有偏见,很少有人跟她交朋友。 拿着这封信,我感到心里沉甸甸的,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居然背着这么沉重的心理负担。我想:作为她的老师,我有责任让她从阴影中走出来。于是,在这封信的末尾,我给她回复了这样一段话:家庭的贫困是不幸,同时也是一种财富,关键是看你怎样去对待。很多的时候,我们总喜欢把自己关在一所封闭的房子里,固执地认为全世界都是黑暗的。其实,轻轻打开门,却蓦然发现,原来外面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亲爱的同学,请试着打开心灵之门,与老师、同学交流吧。你将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拥有朋友的日子很快乐。从封闭的房子里走出来吧,13岁的脸上写满的应是纯真的微笑。新的一年就要开始了,让自己用崭新的面貌迎接它的到来吧! 春节返校后,我便有意观察李琳的一举一动。我欣喜地发现,她确实是在慢慢转变。自习课上不再一个人闷着头做题,而是开始主动帮助学习较差的同学;课后不再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而开始跟同学们一块活动。渐渐地,她的身边多了几个形影不离的伙伴,她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初中毕业时,她给我写了这样一封短信: 老师: 就要离开您了,真有点舍不得。永远忘不了,是您领我走出了那所封闭的小房子,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如果没有您,我也许会永远生活在孤独的沙漠里。老师,真的谢谢您。 毕业以后,李琳经常给我来信,俨然把我当成了她的朋友。今年元旦前夕,我收到了她从高中寄来的贺卡,上面写道: 老师,走过了人生的一段旅程后,蓦然回首,竟发现在心灵的最深处,除了父母,您是最重要的人。虽然我们相距遥远,但我相信思念可以穿越空间。祝您新年快乐,生活幸福!简短的语句,浓浓的情谊。在这寒冷的冬天里,我分明感到心里升腾起缕缕的温暖。作为一名教师,还有比学生的理解与爱戴更令人感到欣慰的吗?试着用笔跟学生交流吧,你将会发现其乐无穷。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技能,这四种技能是密不可分的,也应该是相互促进的。为此,把写与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能力系统,就是我的指导思想。不片面地割裂听说读写,在写的同时发展多种能力,让一种语文训练语文活动起到综合发展的作用,使多种能力同时养成,提高效率,同时利用富于变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参考文献: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简明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张楚延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3、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4、《现代语文教育漫谈》云南民族出版社5、《现代教育理论》云南教委委员会编 6、《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的作用》

平淡中的真情-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以下是我整理的平淡中的真情-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风格平淡朴实自然,给人以永不磨灭的印象。

文章重点写父亲车站送别,送别中主要是写父亲的背影。文章一开始就交待了父子这次分别的背景:祖母死了,父亲也失业了,父子二人回家借钱办了丧事;“我”要回北京念书,父亲留在南京找工作,这时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前途如何?父子二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离别的痛苦之外,更增加了一层辛酸。接着转入文章重心,写父子在火车站上的分别,重点写了父亲的背影,作者从背后看父亲的动态。选择了很好的角度,打破通常惯例,不直接写父亲的正面肖像,面部表情,眉宇眼神,而是选写了父的背影,这很切合人物的特定的关系,很真实,实际生活中不正是这样吗?孩子大了,尤其是男孩子,跟父亲感情虽深,但表达方式总较含蓄,二十岁的儿子不太好意思正面细致地观察父亲的表情,往往在父亲转过身去,从侧面或背后去看,才看得仔细,若是对父亲面部表情加以细致地刻画,反倒有些失真,就难说深刻有力,打动人心。

作者是怎样写“背影”的呢?在写背影之前,先写了父亲把儿子送上火车的情况,作者用笔貌似琐碎,平淡,却在字里行间表现出父亲对儿子一片体贴关心的深情。

在临别时,年迈的父亲还不辞辛苦地为儿子去买桔子,到这里文章进入中心部分,“我”从背后看父亲,首先注意到父亲的穿着,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也许在这以前,儿子并不注意到父亲的穿戴,但在这即将分别的特定环境下,父亲还不辞辛苦地去为自己奔波,儿子从背后望去,自然觉得这熟悉的穿着比平常任何时候更能打动自己的感情,所以作者不在文章开始写,而是集中到这里写。接着又写父亲过铁道的具体动作,这是作者感情的高潮,也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作者这样写道:“……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段描写细致入微,这些具体动作看起来很平常,但朱自清是精心选择的。俄国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说过;作家从生活中选材,要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一瞬”。父亲当时的动作最能打动作者的心,“父亲上了年纪,走路不便,看到他蹒跚地走过铁道慢慢探身下去……”,这些动作让儿子心中充满了疼爱和怜悯之情。最后一个动作:“年老的父亲挣扎着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往上缩,努力地爬到月台上去……”,这一艰难的动作,渗透着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也会使人联想到父亲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儿子面对这些怎能不动情:“我看到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只写眼泪下来了,仍未过多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只让读者去体会思索,给人以无穷的回味,详细写完父亲过铁道的动作之后,再写父亲回到车上的情景,这段篇幅虽不长,但选材也很精、很动人。“父亲回到车上,放下桔子,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感觉轻松似的……”,其实是要说明父亲心里不轻松,但为了让儿子不伤心,不挂念他,故意作出轻松的样子,这话饱含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和儿子对父亲深深的崇敬依恋——父子情深。

父子即将分别,纵有千言万语,父子毕竟是父子而不是母子,对儿子的担心不舍,挚爱是悄悄放在心里,即使难受也装作轻松,话虽不多却使读者真切地体会到父子之间的依依不舍的真情,体会到平淡话语中父子极不平静的心理状态,简短两句,胜过千言万语。全文朴实无华但却平凡中蕴含着丰富感人的真情。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材

[2]初中语文教参

[3]中学文科月刊

题材比较普通的《背影》,文章具有出色的创作特色:本文懂得抓住人物特点――“背影”两字标新立异,运用素材,边述事边表达出父与子的深情。所以,散文虽内容精悍,但具有引人注目、撩动读者心弦的艺术感染力。

一、精彩的几次“背影”刻画

为了烘托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气氛,以引领下文。所以背影第一回出现在文首,目的是点题。文章的重点在第二回,在车站父亲送儿子的情景,对父亲的“背影”自清作了具体的描绘。稍微有些肥胖的父亲,一身黑布大马褂,青布的棉袍,走路艰难,慢慢地爬过铁路就只为了给自己的儿子买点橘子。此个画面展现出爸爸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没有人不为此画面感动。接下来的一回是写父子分别之后,作者望着在人群中渐渐地消失的父亲的背影,充满了感伤情绪,让人看了也不觉的心酸。最后一次背影的出现,是在散文的末尾,作者接到父亲的来信,看着来信在眼泪中又一次浮现父亲的“背影”,于是有感而发落泪感怀,文章前后呼应。

散文一直致力于渲染父子的亲情至深,它并没有着重去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心理等,又跟其他的类似文章的`写法不一样。就主要依靠背影这一意象来抓住人物的形象,做了详细的刻画。文章之所以有这样的写作方法,多半跟作者的家庭环境和心理情绪有点紧密的联系。作者的父亲一把年纪了,还要为许多事操心,他历尽沧桑,上半生过的不太好;那次车站之别朱自清的父亲心理状态很差,儿子的情绪也很低落。所以,朱自清善于抓住“背影”详细描绘,一篇文章要想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要善于抒发了特殊场景下的思绪情感,这样才能获得艺术感染力。本文之所以显得真挚感人,是因为作品写的是普通人家的家境、一个平常人的心境、是世间最平凡不过的慈父孝子之间的故事,行文之间磨灭不掉的父与子的亲情与感动。

二、突出的写作特点

首先,它构思巧妙又新颖,布局凝炼而精美。它是采用截取法选材构思的。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感人、最能反映其本质的闪光的瞬间而加以表现的选材方法,称之为截取法。“背影”是课文的闪光点,也是聚光点。父亲的慈爱和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都聚集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浓浓的爱也倾注在这点上。从这个角度描写,不但可以看到父亲“形”的特点,而且可以洞察到“神”的方面的本质特征。背影,是作者感情的触发点和凝聚点。这个背影被作者用集中笔墨描绘,其他方面的种种描写被省略了,不但别开生面,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由此展现了朱自清敢于创新的特点。文章善于把重心用聚光灯的方式集中在――父亲的"背影"上。把父亲和儿子即将离别时,父亲与儿子两个人的内心世界充分的表露无疑,精准的体现出了父子情深的真挚感情。

其次,这篇散文的文字其实比较的简单朴素,但是却给人文质彬彬的感觉。这篇散文的语言,简约素淡,用词方面的口语化和平实,全篇散文体现出朱自清散文朴素、自然、清秀的格调。散文虽然用很少的字叙写背影,但却完全挖掘出新意,父亲的说话虽然简短干练,却很有力的为主题作了铺写。简单的言语,正是文章之所以能打动读者,深入到普通读者内心深处的利器。

第三,有机融合的叙事与抒情手法。朱自清的这篇散文是一篇发自作者内心写成的文章,是在作者收到来信阅读完来信后,"热泪盈眶",情感相当诚挚而心怀感动的情况下创作的,文章中的孩子与爸爸的“背影”完全融为一体了。关于深切的怀念父亲,文章一边回忆一边灵活地将自己悔恨的情绪衬托出来,特别深沉的怀念之情如此便令读者一目了然。

最后,散文的白描写法具有极高技巧。好比文章中写到:朱自清父亲戴着黑布小帽,一身黑色的布马褂,深青色的布棉袍,慢慢的走到铁路旁边,小心翼翼的俯下身去,他也不觉得为难。当他父亲穿过铁路,又爬上对面的月台,是非常不容易的了。往上爬时,他父亲用双手攀着上面,双脚往上使劲的攀;他的身子因为比较的肥胖,有点向左微倾,他的样子看起来很费力。当朱自清看见父亲的背影,他鼻子酸酸的泪水飞快的流了下来。作者赶紧擦掉了眼泪,怕被父亲看到,更怕他人看到。作者又一次回看时,他父亲早就抱着金黄的桔子往回走了。通过铁路时,他父亲先将桔子放在地上,他慢慢地爬下,然后他又抱着桔子走,到作者这边时,作者连忙去扶他父亲。散文中,父亲过铁道的情景被作者特别着重描绘了,其中包含着父亲当时的体态动作穿着打扮。走过铁路的样子,弯下身躯的样子,爬上月台的样子,一上一下,脚也动身也倾斜,点点滴滴都是逼真的描绘,让多少读这篇散文的人多少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就在场看到了一样的,父亲与儿子的感情是那么的深厚。

综上所述,人们在阅读《背影》时,常常会被文章中那感人至深的父子情分所打动。在对文章的细心咀嚼之中,自然而然的便被作者朴实无华的言语所感染,你会发现艺术韵味蕴藏于作品的字里行间。读者在品鉴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时,自觉的被“背影”这个意象所锁定,让人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幅美好的视觉图。领悟“背影”深刻的涵义:不管是美学的、社会的、情感的、伦理的等等,体验在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品赏心理之中。我们要从艺术创作的审美体验过程出发,学会思考例如“背影”意象是如何生成的,这篇散文的情感线索,和作家那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我们写文章时也可以借鉴《背影》以一个中心为线索结构全篇,思路清晰,选择特定时间,特定场合的方式方法,学会选取情感的抒发点,构思精巧的方法。明白一篇文章必须得感情真挚,注重细节描写等等因素,才能成为一篇好文章。

与贾宝玉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红楼梦: 历史与美学的沉思》 丁维忠,黑龙江敎育出版社, 2002本书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提出和论述了“时代镜子”说,“近代补天”说,“早期人文”说,“主题·主线三维结构说”,宝玉“时代精神”说;本书论述了《红楼梦》的划时代意义和美学成就。《红楼梦: 一个诗性的文本》薛海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本书旨在考察《红楼梦》的“创新”与诗文创作传统之间的关系,探究“真”、“俗”、“女儿”、“情”等范畴在明清小说论中的基本意义及其与传统“诗六艺”说和文章学之间的联系,并将其置于长篇章回小说史中考察,提出话本以后文人的小说创作一直受到经史、诗文等高级文类的影响,以“言俗意雅”的方式为小说进行“变俗为雅”的改装,而《红楼梦》在此方面有集大成之意义. 《红楼梦: 爱的寓言》 裔锦声,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本书内容包括:系列梦作为小说的框架结构、梦与现实共存、爱的寓言:西方中世纪寓言与《红楼梦》及结束语等。《红楼梦: 悲剧人生》陈文新, 余来明,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本书内容包括:《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悲剧诗人贾宝玉、从西门庆到贾宝玉、悲剧诗人林黛玉等.《红楼梦人物论》王昆仑,北京出版社, 2004 本书是作者作为红学前辈对《红楼梦》人物形象研究的文集,通过结合著者时代背景、思想内涵等对书中代表性人物的分析,也展现了对《红楼梦》的总体认识。《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萨孟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本书以研究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引领读者深入贾府的家庭生活,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家庭,剖示传统社会的文化与伦理格局,演绎社会风气的流转。

贾宝玉的狂痴的特点:主要是对女性的尊重和他i喜欢和女性在一起,不喜欢与男子谈经论道,在那个时代。他的这种思想就被指为狂痴不入主流,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传承,代表了对当时封建社会的反抗,对自由的追求的特点。

贾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感情。

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

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他所欣赏的女子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林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越发唬得他疯疯傻傻。

扩展资料: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是作者所大力肯定的人物。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他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

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就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

他和历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比较,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宝玉毕竟还是个贵族阶级的公子哥儿,他对封建主义的背叛不可能是彻底的。

贾宝玉的狂痴的特点就是,主要是对女性的尊重和他喜欢和女性在一起,不喜欢与男子谈经论道,在那个时代,他的这种思想就被指为狂痴不入主流,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传承,代表了对当时封建社会的反抗,对自由的追求的特点

红楼梦》这部千古传奇,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文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每以论红、评红为时尚,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红楼梦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试论《红楼梦》

【摘要】《红楼梦》这部千古传奇,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文人学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每以论红、评红为时尚,它以一部小说成就了一门学问——“红学”。本文对主要红学派别进行了综合概括,并针对索隐派、考证派的谬误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不是传记,也不是 历史。作为文学作品的研究,重在研究作品本身,重在研究它的思想文化内涵、 艺术成就,而不是去探佚、猜谜或毫无意义的考证。

【关键词】《红楼梦》研究;索隐;考证;思想内涵;艺术成就

《红楼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文人学士的极大兴趣,研究、评论《红楼梦》开始盛行,点评是研究《红楼梦》的最早形式,点评者人数众多,点评者旨趣也不尽相同,其中最重要最神秘的是脂砚斋,其点评已成为《红楼梦》的一部分,是研究《红楼梦》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资料。至光绪年间,关于《红楼梦》的研究已成为显学,随着《红楼梦》的广泛流传,对《红楼梦》的研究日益 发展。“清末的民族主义思潮,激励着索隐红学的兴盛,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民族与 科学精神,激励着新红学的诞生……1954年由毛泽东亲自介入并领导的批俞运动,使得红学的显学地位达到空前的显赫状态。此后,学者、作家、艺术家、学生乃至普通读者都以论红、评红为时尚”。

1 《红楼梦》研究之红学派别

《红楼梦》它以一部小说成就了一门学问即“红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红楼梦》,产生了不同的红学派别:

索隐派

顺治董鄂妃故事说。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说《红楼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的诸名王奇女”。并且说董鄂妃是秦淮名妓董小宛,本是明末名士冒辟疆的爱妾,后来清兵南下把她掠夺了去,送到北京,得到了清世祖的宠爱,封为贵妃,后来董妃夭亡,清世祖非常悲痛,就跑到五台山做了和尚,遂以为宝玉即清世祖顺治帝,黛玉即是董小宛。

民族主义小说,影康熙朝 政治状况说。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认为:“《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事本之上,加以数层障幕,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主张贾宝玉即为康熙帝废太子胤礽,金陵十二钗为拟清初江南之名士。书中“红”字多影“朱”字,“贾”字为斥伪朝。

历史小说,影康熙诸皇子争储说。寿鹏飞《红楼梦本事辨证》认为:以余所闻,则《红楼梦》一书……,与其谓为政治小说,毋宁谓为历史小说,不如迳谓为康熙季年宫闱秘史之为确也,盖是书所隐括者,明为康熙诸皇子争储事,只以事涉宫闱,多所顾忌,故隐约吞吐,加以障幕,而细按事实,皆有可证。

明珠家事说。陈康祺《郎潜纪闻》、钱静方《红楼梦考》认为:《红楼梦》一书即记故相明珠家事,宝玉即纳兰成德,成德乃康熙朝宰相明珠之子,金陵十二钗,皆纳兰侍卫所奉为上客者也。

金陵张侯家事说。周春《红楼梦随笔.》认为:“相传此书为纳兰太傅而作,余细观之,乃知非纳兰,而叙金陵张侯家事也。忆少时见《爵秩便览》,江宁有一等侯张谦(一说张勇),上元人,癸亥甲子间,听父老谈张侯家事,约略与此书相符,再证以《曝书亭集》、《池北偶谈》、《江宁通志》、《随园诗谈》、《张侯行述》诸书,遂决其无疑。”

考证派:曹雪芹自传说。胡适《红楼梦考证》,说《红楼梦》记的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贾政即是曹頫,宝玉即是曹雪芹。雪芹一生的事实,原是很合乎全书的故事的,作者在卷首自己也这样说:“因曾经历过一番幻梦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又云:“今日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厌肥之日,背父兄 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已告天下。”主张贾宝玉即曹雪芹缩影,书中事迹,乃备记其身历风月繁华之盛。考证派代表人物还有俞平伯、周汝昌、顾颉刚等。

新索隐派:“”结束,红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红学也呈现出市场化、普及化、大众化、消费化的特点,各种新旧流派纷纷登场,其中最引人注目、在社会上不时引起轰动效应的是索隐红学。新索隐派的代表人物是霍国玲和刘心武。索隐红学与曹学合流成为这一时期索隐红学的新趋势。

雍正、曹雪芹、竺香玉故事说。霍国玲的《红楼解梦》将《红楼梦》索解为雍正与曹雪芹和香玉三人之间的故事:康熙朝,曹雪芹家三代四人袭任江宁织造之职,享尽荣华富贵,雍正即位后,不仅结束了曹家的富贵荣宠地位,而且在雍正六年抄了曹家,雍正八年宫中选秀女,又把曹雪芹倾心爱恋的竺香玉夺入宫中,纳作妃子,后封为皇后。为了抗议这种****,曹、竺二人合力将雍正毒死,最后香玉以身殉情。

曹雪芹家族参与皇权争斗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索隐出的“本事”则是曹雪芹家族参与康、雍、乾三朝宫廷内部争夺皇权的故事:《红楼梦》中秦可卿的生活原型,就是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胤礽的女儿。曹家与胤礽关系密切,为了潜在的政治资本,将废太子胤礽的女儿偷运出来,藏匿曹家,并隐瞒其身世。而曹家当选为王妃的女儿,即书中的元春,为了保护家族和自己的地位,向皇帝告发了“秦可卿”身世秘密,这位废太子的女儿只好上吊自尽。后来曹家又参与了谋刺乾隆的“弘皙逆案”,事败,王妃“贾元春”被缢杀,曹家遭到毁灭性打击。

除上述红学派别外,还有运用西方 哲学和文学理论对《红楼梦》的思想性、艺术性、主题、人物、语言等进行研究者,代表性作品,如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李长之的《红楼梦批判》、李辰冬的《红楼梦研究》、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等等。

2 我对《红楼梦》研究之拙见

索隐派是《红楼梦》早期研究的主要派别,但他们既不讲究科学逻辑,也不尊重客观事实和材料,他们可以把事实和材料任意剪裁、组合使其成为符合自己主观需要的东西,甚至可以制造出事实和材料,以证明自己的主观猜测。他们用测字猜谜的方法,牵强附会地构想出人物和事件的某种关系。正如刘梦溪先生所说,索引派是“起于猜测,止于猜测,辗转相传,缺乏论证”。胡适先生认为,索隐红学属于“附会的红学”,其索隐工作是“猜笨谜”。王昆仑先生说:“《红楼梦》索引派不是从作品内容去说明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人物故事的真实意义,偏要按照书中人名、故事、用字用语,穿凿附会,证明他是影射清初某些政治历史上的个别事实,或怀着善良的动机,力求说明作者以民族思想侧面宣传反对满清皇朝统治 中国,这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意义,可是毕竟武断的歪曲了作者自己的写作目的,抹杀了她的社会的艺术的价值。”

以胡适先生为代表的考证派,其实与索隐派没什么本质区别,二者都认为《红楼梦》作品中隐匿或如实记录着历史事件,企图从作品中还原出历史本事来,只不过索隐派提出了所谓“明珠家事说”,“顺治董鄂妃故事说”,而胡适提出了“曹雪芹家事说”罢了。黄乃秋先生认为:“胡君考证《红楼梦》,范围限于着者与本子,不容以史事附会书中之情节。”“然胡君虽以此律人,其自身之考证,顾仍未出此种谜学范围,如谓甄贾两宝玉即曹雪芹,甄贾两府即曹家,又谓两府之接驾,皆曹家事。”“其以不相干的零碎史事来附会《红楼梦》的情节”,与索隐派如出一辙,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文学创作要求的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不是简单的生活真实,而是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是作家认识生活、概括生活的产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家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加工、提炼的结果,是通过艺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生活本质的真实,是生活真实的概括与升华,所以文学作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李辰冬先生也说:“以创作家的惯例而论,他们的着作绝不是实际事物的抄写。”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要塑造一个典型人物或安排一套故事,并不拘泥于生活真实,不一定仅仅根据一位模特或一件实在的事件照抄下来,他需要观察许多同类的人物和同类的故事。当他开始之时,可能是从一位模特或事件观察起,但久而久之,观察思考得多了,就会把原来真正的模特或事件忘记了,而只凝成为一个普遍的共性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所以对于一部伟大的作品的典型人物和故事,固然无从考证出其模特是谁,故事是哪一实事,即使作者自己恐怕也难于确凿的指出来。高尔基曾说:“文学者描写他所熟悉的商人、官吏或工人……如果作家从二十个至五十个,不,从几百个商人、官吏或工人每个人当中,抽出最特质的阶层特征——习惯、趣味、动作、信仰、言论等,而能够将他们统一在一个商人、官吏或工人身上,那么,作家就会由这样的手法而创造成典型。”鲁迅先生也曾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像这样,我们如何叫鲁迅先生能如实的指出他的“阿Q”或“孔乙己”的模特究竟是谁来呢?曹雪芹在下笔写《红楼梦》之前,他一定不知观察和研究过多少实在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以及一切其他人物,然后才能产生他想象的笔下的人物,所以你现在想指出他们的生活原型是谁,那是徒劳无益的。

夫《红楼梦》者,小说也。他只是一本由许多素材综合而成的小说,而不是为一家一人作传,贾宝玉是许多贵公子性格所组成的典型,他代表着不热衷功名、贪图安乐、为祖母所宠爱的聪明温柔的贵族公子。这里面有纳兰容若、有和珅的公子玉宝,有其他我们所不知道的人物,也有部分是曹雪芹自己。这部混合体的伟大人情小说,目的只是寄托作者自己的出世的消极的愤慨,以及幻想的繁华梦。他是一本小说,一本利用各种材料和想象组织的小说,不是传记,也不是历史。所以李渔说:“凡阅传奇必考其事从何来,人居何地者,皆说之痴人,可以不答者也。”

不少研究者指出,“《红楼梦》只不过是一部小说”,“ 《红楼梦》首先是一部小说”,呼吁回归到《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上来,回归到《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和文化中地位研究,回归到作品的艺术分析,把《红楼梦》当小说来读。启功先生说:“我以为与其费劲炒作这种没有意义的发现,还不如好好读读《红楼梦》本身,体会一下书中丰富的内容。”如果抛开作品本身而去研究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去索隐作品影射谁,这是本末倒置,舍本而求末。离开了《红楼梦》这部小说,研究其它又有什么意义?研究曹雪芹及《红楼梦》版本对帮助作品的理解有一定作用,但没有弄清曹雪芹及其家族史,并不会影响《红楼梦》成为一部伟大作品,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由作品本身的成就所决定的。至于索隐是自传说、顺治董小宛故事说等,这原本偏离了小说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完全没有实际意义,对小说的研究也没有任何作用。如果研究某一部作品都要这么研究的话,那么“阿Q”是不是也要研究一下影射谁,“孙悟空”又是影射谁?吴俊升先生认为:“我们所以读此书,是因为艺术之美的欣赏,而此书美之所在,并不在乎勾心斗角,影射史事,而在乎即此人,即此事,写的入情入理,为深刻呈露的表现。所以读此书,只要就其本体欣赏,已便得其神髓,不必另下索隐的功夫。”

当然为满足公众对古典文学的娱乐需求,作为一种娱乐、消遣,就好像听故事,这种索隐也未尝不可,如刘心武先生的《揭秘红楼梦》。但这仅仅是一种娱乐,就好像“戏说”一样,不是学术研究,已偏离了学术研究的范围。

3 结语

《红楼梦》首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他伟大就伟大在有深邃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鲜明的人物形象、复杂的结构、写实的手法、个性化的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红楼梦》,对它的研究应该重在研究作品的本身,重在研究它的思想意义、艺术成就、语言、结构、人物塑造、文化内涵等等。正如黄乃秋先生所说:“是故居今日而读《红楼梦》,首当体会其所表现之人生真理,如欢爱繁华之为梦幻,出世解脱之为究竟……。次当欣赏其所创造之幻境,如布局之完密,人物之敻绝,设境之奇妙,谈话之精美等。不此之务,而尚考证,舍本逐末,玩物丧志,于己徒劳,于人鲜益。”冯其庸先生也明确指出:“把《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社会内涵的文学作品小说来研究,而绝不是把它当做‘清宫秘史’或‘谜语大全’,文学就是文学。”

参考文献

[1] 吕启祥,林东海.《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何安萍.《红楼梦研究ABC》.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

李长之,李辰冬.《李长之李辰冬点评红楼梦》.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启功.《启功给你讲红楼》.北京:中华书局,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红楼梦学术论文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