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地理研究生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15:44:10

地理研究生论文范文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至今,以往曾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过巨大作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 不能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继续提供发展动力。循环经济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的真谛,它的提出,为我们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指 出:“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 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 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 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 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 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 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 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障。”因此,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重要措施。 一、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 意义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循环经济 的主要特征是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循环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 结果,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面临生态危机和 资源危机而产生的理性抉择。 1.发展循环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 要经历五个阶段:一是农业阶段;二是轻纺阶段;三是 工业化阶段;四是高科技产业阶段;五是现代服务业 阶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工业化的很多任务 没有完成。目前产业的基本特征是以机电装备工业 和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这些产业资源依赖性强, 能源消耗大,所以,我们要完成工业化中期的任务进 入后工业化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经济增长阶 段。我们必须建立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构建资源节约 型社会,这样才能走出靠资源的高消耗、高污染而换 来的经济高增长的误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发展循环经济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仍 占较大比重,处于国际贸易分工的下端。资源消耗 高、浪费大、利用率低是产品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 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 要因素,同时也制约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尤其近几年,以包括产品能效和环境标准、标识、 废弃物回收、包装等“绿色壁垒”为代表的非关税 壁垒却日益凸显。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 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 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 用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 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因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途 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的,是靠生产要素 总量的扩张,靠对资源、能源的高度消耗而换来的高 增长。我国每一美元GDP的能源消耗是美国的413 倍,是德国、法国的717倍,是日本的1115倍。按照 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能源、资源 的消耗也随之增加,而我国的资源并不富有,虽然总 量上是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是贫国,远远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我国可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5,水资源为1/4,森林为1/7,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 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 45%和42%。到2020年,要想实现GDP翻两番,能 源供给保障有很大的困难。我国目前的经济高增长 是靠生产要素的总量扩张,靠投资的带动,靠资源和 能源的消耗才得以实现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 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 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4.发展循环经济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达 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荒漠化面积 达262万平方公里,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经济损 失约240亿元。由于毁林种粮、森林火灾,全国每年 减少森林资源约1亿立方米,森林和草场减少使动植 物物种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继续减少,仅2003年全 年净减少耕地2537万公顷。大量工业废气任意排 放,空气质量一再下降。地下水及水源地受到严重污 染,总体水质状况下降。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 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 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 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 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 近4000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 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 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 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对策 开展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立资源节 约型社会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政 策导向,真抓实干,从一点一滴做起。 1.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形 成全民节约风尚。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政府 要不断宣传节约型社会,让公众了解节约型社会的意 义及其与他们的利害关系,教育社会各主体反对资源 浪费,摒弃浪费恶习,厉行节约,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 会变成社会的主流意识。各种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宣传、弘扬发展循环 经济方面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形成一种主流媒体 意识,倡导正确的消费观。通过宣传和教育,使社会 各主体增强社会责任感,把外在的引导和强制行为内 化为自觉的节约意识。对于消费也要建立可持续的 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食品,抵制 过度包装等浪费行为。各级政府应发挥带头作用,提 倡绿色采购、消费,形成全社会的舆论环境,弘扬全民 族的节约意识,把节能、节水、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等活动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2.制定政策法规,引导规范社会节约行为。首 先,政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树立环保、节能意识,以和谐社会与节约型社会为 目标引导社会行为与经济行为。其次,制定科学的 资源利用开发政策、能源政策和行业政策。一方面, 不断提高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降低单位产 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改善能源的开发、转换、 护送和供应,逐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 的低效利用和浪费。对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学、 建材、煤炭、机械等高耗能工业,要加快淘汰落后 工艺和设备,提高新建、改扩建工程的能耗准入标 准,逐步实现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流程连续化、 高效化,最大限度综合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对那 些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情节严重的,以及低 水平的重复性建设,一定要坚决打击,甚至关闭停 产。另一方面,要加快立法程序和全社会的监督, 切实用税收、价格、投资、财政等多种经济政策, 形成杠杆机制,引导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 会。此外,要力求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 经济转变,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科学合理地优化 资源配置,从根本上节约资源。坚决杜绝用政府手 段审批资金、项目或官员拍脑袋主观臆断决策行为。 3.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 务业,优化经济结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组织关键 技术的研究公关,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 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源和资源降低消耗和再 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技术、“零排 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 术、绿色再制造技术、降低再利用成本技术,以及 开发生态治理和恢复等方面的技术。尽快使资源消 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再向零增长转化,使污染排 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再向负增长转化,从源头 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另外,现 代服务业以高度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效益的 倍增性的优势,对制造业起到增加价值、安排就业 的重要作用,达到减少物化劳动消耗增加经营成果 的目的。没有服务业的发展支撑,工业化只能停留 在比较粗放的初级阶段。更重要的是与第一、第二 产业相比,服务业的发展更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 污染小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在国 民经济中的比重,最终降低经济增长中的资源消耗, 这对于缓解经济增长和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加快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样具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希望采纳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构建 高效课堂 入手,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相辅相成,但是当前研究学习顺利开展面临一些障碍。本文对主要问题进行归纳 总结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研究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为了接受知识,而知识创新离不开研究。研究性学习可以将二者有机整合[1]。但目前学校 教育 中将学习与研究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新。这样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自然衰减。如果能在地理学习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则将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学生 学习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于课程情感培养。

一、问题

目前研究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调查研究并归纳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课程未开设或开设不足

根据笔者对本区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地理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已开设的存在开设课时不足,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或每周仅安排一两节课时等情况,未能针对单一学科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更不用说地理学科。

2.研究性学习指导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胜过能力培养,因此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由教师掌控,学生是受动者[2]。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式不科学,且大部分课题由教材、学校或教师直接给出,尽管学生会从中挑选,却少了自主探索、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完成作业,忽视研究过程。

3.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不完善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学校忽视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这样学生对开展工作的程度与效果缺乏清醒认识,影响研究效果。

4.学习时间安排与会考时间安排存在矛盾

由于会考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同时时下盛行的主副科观念使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更不会重视研究性学习在地理中的应用。5.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资料、设备资源由于我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比较落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欠缺,导致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资料与设备缺乏,影响研究进度与效果。

二、对策

1.开齐开足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或者安排课时不足,加上初中阶段地理成绩不纳入录取总分评价,使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困难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督促检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将任务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个人。

2.科学指导、规范选题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是学生从教师统一制定的课题中选择,学生不能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

3.完善评价过程与方式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完成情况如果未加以监督评价,则将对学生后续研究产生阻碍,严重影响学生研究主动性。学校不应一味强调应试教育,而应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将其当做任务。确保评价至少具备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根据学生研究成果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并可采取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

4.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流程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为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挤占研究性学习课程课时安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抽出相应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还贴合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

5.培训师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

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研究性学习培训,也没有指导过研究性学习。很多师生认为开展研究学习所需的资料、设备及经费缺乏。由于电脑房开放时间有严格规定,限制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究学习师资培训,购买开展活动必需的书籍、器材,定时开放电脑房。同时,学校应大力与周边社区、单位对接,为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提供资源。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有梦想、有担当、勇于挑战,就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陈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马明,等.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新课标课程对地理的要求从曾经的了解变为今天的理解和应用,使得地理教学内容增多。但是很教师的 教学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地理知识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效率成为了如今正在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效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国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相应的改变。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不显得十分乐观,他们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厌恶地理。这致使这些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够优异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响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教育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新课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积极的 学习态度 和正确的 思维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思想传统、陈旧,依然沿用曾经的传统方式授课,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在他们看来,书上的内容看懂记住就相当于学会了一切,可他们全然不知书本只不过的一种工具,上面的知识是不足够为学生培养出强大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也有一些学生课上听课了,课下却不完成作业,他们只注重课上的教师授课,不注意课下自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恰当应用多媒体。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际上是一门生动形象的学科,图形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美景或小视频等,像导游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贴合所讲内容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引出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学生互助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他们这一点,通过互助合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力思考,不断探索,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即将讲解“拉丁美洲”一课时,教师留作业让学生组成团队搜集相关于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就会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资料,激发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学习兴趣。

3.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这时,教师如果可以适时地制作出一些相关的游戏,就可以使学生清醒并且聚精会神地完成游戏,也更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两组学生进行猜国家游戏,一队人说出相关的风俗习惯、城市、种族等等,另一对人进行国家的猜测。这样既使学生课堂清醒、认真听讲,也能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温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这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刻不容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按步骤进行的,否则定会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规律,了解学生所做所想,认识到学生的疑惑和不足,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打造良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解答疑惑,了解学生所想,从自身出发,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给爱学的学生打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也可以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既有利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也有利于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极大地帮助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授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的研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直观、可观测的,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2)生动、活泼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新旧知识点结合。采用结合新旧知识点的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据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这个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初中生尚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地帮助不同的学生,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 经验 、不断摸索,寻找更好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1):35.

[2]叶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229.

《 初中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探析 》

摘要: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师学生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地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案就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案适应我国教育大环境,适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并且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强化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案是顺应当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热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一个整体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探究

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式学习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实践能力。

2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因此,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在实践活动中搜集资料、获得知识,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探究式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而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由于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查资料或讨论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样他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在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地理学习效率和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现象的原因和事物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探究式学习构建的是一种开放的、促进自己发展的、创造能力的环境,提供了多条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精神。

3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到地理课堂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指出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过去,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因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合作者。依据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属于课堂探究。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途径完成,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性提问: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而且大多数提问的是记忆型的问题,

探究性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样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课堂。让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参加讨论的学生,不必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恰当,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说明区域内存在着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并根据材料讨论,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然后提出讨论题:请根据学过的内容,讨论时西北地区好还是青藏地区好,开展这种讨论题,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优势、劣势并存的客观性,这样的讨论学生比较感兴趣,收获颇多。

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探究性演示应着眼于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它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容易引起学时思考、观察、分析并作出假设。另外,探究性演示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探究式学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从新课程标准谈地理实验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02期

有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2.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4. 有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6. 初一地理教学论文

7.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

8.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

浅谈地理地质研究论文范文

利用课余或者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有目的的地理调查研究活动,并写成调查小报告或小论文,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整体素质是很有利的。 2006年春季本人在指导高一学生进行课题为《泉州古民居的保护现状调查》的研究性学习之际,正好赶上泉州市第12届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评选活动,便鼓励并指导该课题组的学生苏梓勤同学撰写了《浅谈泉州古民居的发展与保护》一文,并最终获得一等奖。以下是个人在指导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一、首先要认识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的意义学生撰写地理小论文,作为地理作业的新形式,具有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知识迁移、锻炼研究能力、培养创造性等作用。已得到许多教师的认可。认真评阅小论文,利用小论文开展相应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挖掘小论文的利用潜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地理作品的形式中学生地理作品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形式,第一类是在野外考察活动的基础上,经系统总结成书面报告或专题性的小论文、游记,即是将野外的所见、所闻、参照有关资料写成调查报告,按要求分门别类地描述。第二类是结合本地区有代表性的问题,诸如环保,资源开发等进行专题调查与分析,提出看法或方案的专题性论文,第三类是编写乡土地理志。本次指导学生的获奖作品就是属于第二类。三、如何辅导学生撰写地理小论文或其他小作品——写好作品的注意事项1、对掌握的各种资料及时整理,认真分析。一次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内容害死相当丰富的,考察活动结束户欧教师要辅导学生及时整理所收集的材料进行认真地分析。对地理标本进行整修,分类,制作卡片,对野外拍摄地典型地质构造、植物外貌以及风景照3片进行冲洗放大,并加上文字注释,对素描和野外填图加以精绘。最后整理收集来地文字,数据资料以备写作时用。2、积极欺负,充分讨论。为使作品不是照抄材料或生搬教师所讲地内容,而是有自己地见解,教师要积极启发学习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开好讨论会,会上首先应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解答,即使是学生自己不能解答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讲解,要让他们想想在提高求知地欲望后,教师再讲,甚至还可作“抛砖引玉”或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围绕某一中心提出更多地问题,启发思考应是写出有创造性地调查报告或论文地关键,而讨论也会促进学生思考地力度。3、拟好题目讲解示范。再考察活动开始前,根据考察地区地情况,教师应提出一些调查地题目,让学生再活动时,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分析。讨论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这为以后撰写地理作品打下牢固地基础,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题目、写作提纲和内容,逐一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组,时调查的每项内容都有人写,但各有侧重,为了写好地理小作品,可以先拿出一两篇好的作品作是否,讲讲作品的要求、特点及范文优点等,要求注意文章流畅、说理明白。4、成稿后,教师要进行检查修改,如有大的或多处改动应让学生自己去改,反复几次就能写出不错的文章来了。5、最后,可对学生写出的小作品进行测评,一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可举办地理作品演讲赛,展览会,出地理墙报或选集。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地理教学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详细阐述影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对地理教学的优化改革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影视资源;初中地理;自主学习

1、前言

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是一种创新之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地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并利用课堂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等环节发挥影视资源的作用,用影视资源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

课堂导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导入中运用影视资源,需要地理教师选择合适的素材,使影视资料具有合理性和趣味性,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选择的影视资源需要建立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能单单以提高学生兴趣为重点,而要综合考虑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当然,选择的影视资源还需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化的地理知识的魅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影视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习惯,在认识、感知事物时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因此,教师赋予学生选择影视资源的权利,无疑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初中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影视资源,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锻炼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如在讲解“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日本地震灾害纪录片,让学生观察日本爆发地震的直观信息,了解地震的破坏程度。

教师:知道日本在哪个大洲,经纬度是多少吗?

学生:日本与中国一样在亚洲,在北纬°~45°,东经125°~145°之间。

教师: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学生:日本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因此多火山和地震。

教师:在观看视频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岛国——日本。

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回答和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在相对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会逐渐建立信心,增添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影视资源

地理知识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教师如果单纯地按照初中地理教学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解,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他们完全理解和掌握本堂课所讲的知识。为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把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形象,而影视资源的运用正解决了现阶段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影视资源,改变了传统地理课堂教学的方式,人性化和多元化更为突出,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课堂教学,需要侧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指导学生在观看影视资源时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并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还需要合理掌控“引导”与“探索”的比例,多给予学生探索的机会和权利,让学生在探索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赋予学生权利的同时要降低自己指导的比重,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应有的帮助,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肆意想象和实践,也不能手把手教学,扼杀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如在讲解“长江三峡”时,教师可以选用中央台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和关于三峡自然地理介绍的纪录片《三峡风光》。为了渲染气氛,可以先放一段音乐《长江之歌》,让学生在“你从雪山走来”的歌声中领略长江的风采,感受长江雄伟磅礴的气势。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纪录片中节选一段,让影片带领学生领略三峡风光,把三峡的雄奇秀逸尽收眼底。在初中地理教学课程结束时,教师还可以播放歌曲《满山红叶似彩霞》的MV,让学生对三峡的情感再次升华,引起强烈共鸣,同时接受一次环保和爱国教育。

通过视频教学,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并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这种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教学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让他们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投入理学习活动中。

4、在课后练习中应用影视资源

课后练习过程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练习一般是为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服务的。初中生面临升入高中的压力,布置课后练习或者课后作业虽然强化了初中生的理论知识,但是加大了学习负担。如何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是现阶段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初中生课后练习过程中应用影视资源,可以缓解学习压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蕴含地理知识的电影和电视栏目,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给学生普及地理知识,灌输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健康理念。比如《龙卷风》《地球大裂缝》《惊涛骇浪》《后天》《可可西里》等电影,都可以让学生在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掌握趣味性的地理知识,看到环境被破坏以后的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可怕局面。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一些与地理相关的电视节目,也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视野、开发思维,使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探索·发现”是一档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完美结合的历史记录栏目,以严谨的态度去解释神奇的地理故事,探索神秘的历史踪迹,充分展示了自然地理与人文景观的发展规律和文化内涵,探究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人类自然文化遗产。《人与自然》着重于讴歌生命,介绍人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内容,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对这些影视资源,教师要与初中地理教学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规划好放映的时间、影片的时长,不能只是为了活跃气氛充当调味品。教师要做好问题构思,引导学生将影视资源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拓展,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教师对选择好的影视资源要提前试看,内容情节要能够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和影视片段,教师要加以解说,要有的放矢地观看。看完后要有讨论、总结的环节,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归纳加固,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当然,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影视资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的影视资源。这样不但能调动初中生选择、观看的兴趣,还能让他们感到被尊重的喜悦,提高教学效率。

5、结语

综上,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影视资源是地理教学的创新。教师利用影视资源,可以向学生呈现较为立体、形象的知识,让学生把学习地理知识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使影视资源教学成为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罗勤.浅谈影视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163-164.

[2]戈婷.初中地理教学中影视资源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2):42.

研究性论文初中生地理

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初一地理研究性学习初探研究性学习是近两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所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它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作为和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地理学科的教与学,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一、研究性学习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意义。学生个性是指学生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倾向是人的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个性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因此地理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角度考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去分析区域特征,通过探讨比较,加深理解,融会贯通,并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个课型着重培养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我在初一开展的这次研究性学习,先是确定出一个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围绕我们学习、生活周边的城市环境所展开。让他们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各种事物,多问为什么。了解事物的共性和各自的个性,加深理解。 2 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初一的学生对生活的知识肤浅,信息收集的渠道比较狭窄,处理问题往往也比较简单,不可能一下子要求过高,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虽然不及高中学生那样多样化,但一个人的能力只能在实践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渐发展起来。我们只要求学生从报刊或在网络上作简单的查找。 3联系实际,寓教于乐,乐中求知。 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背景来选择与《一中周边城市环境调查》有关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取课本以外的课外知识,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学会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所以具备积极合作精神与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成为了现代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学生之间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就必须依靠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因此在这里,合作既成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也成为了学习的一种手段。让学生通过研究性的学习,学会彼此尊重、容忍、理解,提高表达以及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的能力等。 5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地理学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都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学习。而我们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围绕着我们身边的环境而进行,让学生在社会中进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这样既增强了对家乡、对社会、对自然和人了解,又增加了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逐步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与日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二、浅析初一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与高中的区别及联系 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而作为具有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更应该贯穿于人的学习的始终。所以,在初一年级,我们也应该尝试着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我们知道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比如在网上搜索资料的能力、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逻辑性思维等都与高中的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表现在整个活动中。如:在噪声的测量中,由于学生操作的错误,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在操场中出现了140分贝的噪声。又如有个小组调查的是校园的白色污染,将一些专一的难度较深的知识的资料都下载下来;也有一些小组不会对资料进行筛选,收集的资料远离了所需要范围。由于存在这样的差异,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 但初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比高一相对活跃,他们比高一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生的事物,高中的学生接受过多规范的东西,因此,在接受新生的事物上,或者说是对某种事物的看法,会采用了社会上一种较常规的看法。另外,初中与高中的学生,在学习上相对而言压力较为轻松,有更多时间去开展这项学习活动。高中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因而在初一的研究性学习应与高中的研究性学习有所区别。如深入研究的层次、研究的手段、对资料的整理分析能力、社会的调查与实践等能力都会有所不同,这样在研究性的学习中,高中的学生注重的是理论性的学习,而初中的学生则注重的是直观性。所以在初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为高中更深入地展开研究性学习作了铺垫。三、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变化。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组织和实施呢?以《一中周边城市环境的调查》为例:1、内容的确定。 近年来,一中周围环境的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如内环路的修建,两校的合并,以及学校周围的治安状况,道路的交通状况及所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等,这些变化都影响到一中教育及教学的工作。因此,我们在初一级学生中展开了《一中周边城市环境的调查》的研究性学习。2、总流程图学习动员→个人选题→题目筛选(合并)→拟定方案→小组实施(教师指导)→小组汇总→提交成果→展示交流→评价总结3、具体实施的阶段(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投入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关心当地的发展,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我校周边城市环境,提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途径。如环境保护、交通、旅游,城市规划等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学习的联系,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产生相关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可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讲世界的居民一节,书中的图城市问题,我让学生从我们周边学习环境来谈谈自己的体会,进而提出问题,我们学校现时噪声的现状如何,我们学习的环境是否达到了良好的标准,对我们学校产生的最大影响的声源来自哪?趁着这股势进而进行了一堂“现时新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进一步认识研究性学习,应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2)、课题的选择与确立。根据我校的特色,联系本区的自然条件,结合本级学生特点,确定《一中周边城市环境的调查》的研究内容。在选题的实施上,由教师在课题上展示有关的问题,给学生明确的选题方向,确定了学生研究性学习选题的范围,做到有的放矢。基本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家庭背景选择与一中周边城市环境有关的题目,并填写有关的表格。但在这一阶段需要教师不断指导、调整、改进,使学生选择的课题具体化、明确化、同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根据有关的资料,在选题中遵循了以下的原则:目的明确化、即调查什么、研究什么、锻炼培养什么能力等;题目的针对性,范围局限于一中周边的城市环境,以及与初一级地理知识有关的题材;选题的可行性,理论与实际结合性等。 (3)方案的研究与实施由每个小组各自写出研究方案,包括整个研究学习的目的、内容、步骤和方法,以及学习分工情况等。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随时向老师报告,作出修改。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要走出校园搞调查,实地考察记录,收集资料,同时小组的成员对收集回来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相互讨论,研究。在这个阶段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研究不下去,或者也有可能发现与课题有关的新问题。如一个小组最初研究的题目是校园的白色污染,后来题目变成一中周边食店对我校的影响,最后到了感应垃圾箱的制造。 (4)汇总成果及交流体会。 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的需求将收集到的有关的文章测量数据,图片或自已拍摄的照片等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同时将社会调查、实地考察、相关的实验等,通过文字表述,在这一过程会经常发现许多的漏洞,应及时补充调查报告,予以纠正,把研究的成果采取适当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是小论文,调查报告,设计一种产品等,但它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品,所以对它的评价也就具有了一定的难度。四、评价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那么,研究性学习应当如何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具有哪些特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遵循哪些原则?评价内容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既然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组员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科研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的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形式,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附学生评价表格研究性学习评分表格(学生用表)课题: 组长:项目详细内容分数(10)内容分工是否具体 调查是否到位 资料是否切题 结论是否明确 演讲表达是否条理清晰 普通话是否标准 态度是否自然大方 仪容仪表是否得体 展示是否运用多媒体展示 方法是否多样 本课题是否还可深入研究: 是( )否( )可从哪些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五、研究性学习当中存在问题及建议1、小部分学生对调研不重视 针对本学科的情况,部分学生仅重视主要学科的学习,因而对地理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兴趣不大,而且成绩越好的班级,可能问题越突出 ,这部分学生仅把调查看作是完成一项老师交给的作业,因而调查不深,思考的问题简单化,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应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这样才能体现出他的优势。要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为重要。特别是运用现代的一些科学技术参与研究活动则收效更好。如调查的数据,可以通过电脑的操作制成图表,有部分学生对摄影兴趣较大的,可以让他们通过拍摄直观反映他们所研究的内容等。 2、小组搭配不合理 班上学习同一水平的同学常会集中在一个小组、平时喜欢一齐玩的同学集中在一个小组,这样容易出现攻守同盟,甚至外出打桌球也向家长说出外进行调查,因此这就需要与各班主任及家长协调,完善管理。出外调查时需要填写调查报告,并将当天的调查内容呈交给老师。 3、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地理学科每周的课时所限制,相应教师编制人数少在规模较大的学校每个年级仅有一位地理教师,因此,教师的工作量显得特别大,因此采取了合并课题的方法,把一些相近的课题相结合。为了便于学习与管理,我将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作出如下划分。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构建 高效课堂 入手,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相辅相成,但是当前研究学习顺利开展面临一些障碍。本文对主要问题进行归纳 总结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研究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为了接受知识,而知识创新离不开研究。研究性学习可以将二者有机整合[1]。但目前学校 教育 中将学习与研究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新。这样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自然衰减。如果能在地理学习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则将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学生 学习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于课程情感培养。

一、问题

目前研究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调查研究并归纳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课程未开设或开设不足

根据笔者对本区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地理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已开设的存在开设课时不足,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或每周仅安排一两节课时等情况,未能针对单一学科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更不用说地理学科。

2.研究性学习指导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胜过能力培养,因此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由教师掌控,学生是受动者[2]。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式不科学,且大部分课题由教材、学校或教师直接给出,尽管学生会从中挑选,却少了自主探索、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完成作业,忽视研究过程。

3.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不完善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学校忽视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这样学生对开展工作的程度与效果缺乏清醒认识,影响研究效果。

4.学习时间安排与会考时间安排存在矛盾

由于会考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同时时下盛行的主副科观念使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更不会重视研究性学习在地理中的应用。5.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资料、设备资源由于我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比较落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欠缺,导致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资料与设备缺乏,影响研究进度与效果。

二、对策

1.开齐开足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或者安排课时不足,加上初中阶段地理成绩不纳入录取总分评价,使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困难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督促检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将任务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个人。

2.科学指导、规范选题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是学生从教师统一制定的课题中选择,学生不能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

3.完善评价过程与方式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完成情况如果未加以监督评价,则将对学生后续研究产生阻碍,严重影响学生研究主动性。学校不应一味强调应试教育,而应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将其当做任务。确保评价至少具备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根据学生研究成果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并可采取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

4.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流程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为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挤占研究性学习课程课时安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抽出相应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还贴合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

5.培训师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

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研究性学习培训,也没有指导过研究性学习。很多师生认为开展研究学习所需的资料、设备及经费缺乏。由于电脑房开放时间有严格规定,限制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究学习师资培训,购买开展活动必需的书籍、器材,定时开放电脑房。同时,学校应大力与周边社区、单位对接,为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提供资源。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有梦想、有担当、勇于挑战,就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陈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马明,等.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新课标课程对地理的要求从曾经的了解变为今天的理解和应用,使得地理教学内容增多。但是很教师的 教学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地理知识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效率成为了如今正在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效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国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相应的改变。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不显得十分乐观,他们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厌恶地理。这致使这些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够优异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响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教育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新课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积极的 学习态度 和正确的 思维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思想传统、陈旧,依然沿用曾经的传统方式授课,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在他们看来,书上的内容看懂记住就相当于学会了一切,可他们全然不知书本只不过的一种工具,上面的知识是不足够为学生培养出强大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也有一些学生课上听课了,课下却不完成作业,他们只注重课上的教师授课,不注意课下自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恰当应用多媒体。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际上是一门生动形象的学科,图形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美景或小视频等,像导游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贴合所讲内容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引出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学生互助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他们这一点,通过互助合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力思考,不断探索,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即将讲解“拉丁美洲”一课时,教师留作业让学生组成团队搜集相关于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就会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资料,激发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学习兴趣。

3.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这时,教师如果可以适时地制作出一些相关的游戏,就可以使学生清醒并且聚精会神地完成游戏,也更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两组学生进行猜国家游戏,一队人说出相关的风俗习惯、城市、种族等等,另一对人进行国家的猜测。这样既使学生课堂清醒、认真听讲,也能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温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这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刻不容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按步骤进行的,否则定会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规律,了解学生所做所想,认识到学生的疑惑和不足,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打造良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解答疑惑,了解学生所想,从自身出发,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给爱学的学生打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也可以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既有利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也有利于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极大地帮助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授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的研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直观、可观测的,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2)生动、活泼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新旧知识点结合。采用结合新旧知识点的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据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这个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初中生尚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地帮助不同的学生,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 经验 、不断摸索,寻找更好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1):35.

[2]叶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229.

《 初中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探析 》

摘要: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师学生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地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案就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案适应我国教育大环境,适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并且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强化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案是顺应当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热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一个整体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探究

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式学习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实践能力。

2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因此,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在实践活动中搜集资料、获得知识,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探究式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而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由于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查资料或讨论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样他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在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地理学习效率和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现象的原因和事物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探究式学习构建的是一种开放的、促进自己发展的、创造能力的环境,提供了多条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精神。

3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到地理课堂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指出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过去,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因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合作者。依据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属于课堂探究。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途径完成,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性提问: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而且大多数提问的是记忆型的问题,

探究性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样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课堂。让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参加讨论的学生,不必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恰当,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说明区域内存在着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并根据材料讨论,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然后提出讨论题:请根据学过的内容,讨论时西北地区好还是青藏地区好,开展这种讨论题,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优势、劣势并存的客观性,这样的讨论学生比较感兴趣,收获颇多。

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探究性演示应着眼于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它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容易引起学时思考、观察、分析并作出假设。另外,探究性演示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探究式学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从新课程标准谈地理实验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02期

有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2.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4. 有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6. 初一地理教学论文

7.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

8.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

哥伦布发现美洲与海洋地理科学海洋地理科学是推动航海实践活动的主要基础与前提之一,而航海活动实践又反过来成为海洋地理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与动力,二者互促互进。海洋地理科学亦是浸透包容在航海史、科学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中。今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510周年,在追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之际,从海洋地理科学的角度研究哥伦布的航海作用,对于拓展对哥伦布航海研究的界域,创新研究内容,突出时代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洋地理科学与哥伦布西航思想及行动的形成 对哥伦布远航成功,多有贬诋者。如说哥伦布是个“”、“一个疯子”、“神经很不正常”、“整个一生之中心理状态都有某种混乱”,说他的发现是“偶然的成功”等[1]。从海洋地理科学的角度看,这些说法是毫无根据的。 1.远航前的哥伦布掌握了较为深厚广博的海洋地理学知识。 哥伦布所处的时代,西欧人对“远东”还不甚了解。《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东方“黄金”的描写引起了西欧社会国王、封建贵族、僧侣以及商人日益炽热的欲望。西欧人以极大的热情进行探险,配合寻找新航路。到哥伦布从事探险时,葡萄牙人沿非洲西海岸向南已进行了几十年探险并取得成就。马可波罗的著作深深吸引了哥伦布,他反复仔细阅读,不仅精读,还做了研究。坐落在西班牙塞维尔的哥伦布纪念馆中,至今还保存着一部拉丁文的《马可波罗游记》,书上有哥伦布做过的眉批。一个富庶的、遥远的东方深深地吸引着他。 自14岁上船后,哥伦布先在波尔多菲诺,后来又在科西嘉岛当少年见习水手,以后又成为正式水手。地中海、北大西洋一带是他的海上家园。1476年,哥伦布在一次商船海战中,因船只毁掉,漂渡到葡萄牙。当时,葡萄牙人正以极大的热情从事沿非洲海岸向南的探险,旨在寻找一条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去东方的航路。他们已经发现了非洲沿海、大西洋上的一些岛屿,同时也向北方探险航行。哥伦布在葡萄牙应募参加了去布里斯托尔、加尔维和冰岛的第一次远航。在葡萄牙的航海期间,哥伦布进一步学习掌握了天文、地理、潮汐、风向等知识,其中与航海有关的学科知识尤为丰富。他熟悉并会操纵多种类型的船只,了解并会使用当时的航海仪器,掌握航海技术,研究绘制海图。他狂热地学习、搜集各种航海方面的资料,学会使用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拉丁四种语言,成为一名航海专家。正如他自己于1501年所说的那样:“我从小置身海洋上,为的是在海上航行,且一直坚持至今。航海的技巧激励那些忠于航海事业的人在探索这个世界的秘密。充分地研究了天文学以及几何算术,我能全神贯注、得心应手地画出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上的城市。”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哥伦布形成了向西航行的思想。2.坚信“地圆”说,深信向西航行可到东方。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它的正确性及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是有其时代性和相对性的。哥伦布所处的那个时代,海洋地理科学有许多内容今天看来是错的,但当时却是先进的,它也指导了人们的实践,起了应有的作用。地球是圆形的学说被公认并成为正统观点是近代的事情。在此之前的古代和中世纪,人类对于自己生活其上的大地的形状,说法多样。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和后来的柏拉图可能是最早提出大地是一个圆球形概念的哲学家。他们宣称的地球位于宇宙中心,天体环绕它进行圆周运动。著名学者波昔多尼曾在倡导大地球形说的基础上,推想从地中海向西航行可到达印度。公元2世纪,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写成了古典天文巨著《大综合论》,其中认为地球是一个位于中心保持不动的球体,而天体则环绕它转圈子。托勒密撰写的《地球指南》共8卷,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综合性地理学著作。书中采用经纬网,将地球分为360度,对地球的周长、各地名称,陆地、海洋及形状、温差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论述[2]()[3]()。当然,因时代的局限,这本书的错误是相当大的,但它是那个时代地理学的结晶。 随着社会发展,12世纪以后古希腊学术著作和中世纪穆斯林的学术思想又重新被西欧吸收,被译成拉丁文。在西欧兴起收集翻译古希腊文化的热潮是由于社会对新知识需求的增加。到哥伦布时代,译成拉丁文的古希腊和穆斯林作家的作品数量多、学科广。哥伦布运用所学的拉丁语,读了大量古希腊著作,特别是托勒密天文学和地理学。他还学习了中世纪学者的有关著作,逐渐接触“地圆说”。 在马可波罗的游记中,讲到希邦格(日本)离印度海岸不远。此外,比哥伦布稍早些年的法国地理学者皮埃尔?戴利的《世界的样子》一书(一译《幻想世界》,Imagine Muudi),对哥伦布的影响极大。该书是根据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思想家罗哲尔?培根的观点而成,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表面水域与陆地比例是1:6。该书把欧洲和亚洲说成是向两边延长着的“长长的”陆地,而在两大洲之间的海(指欧洲以西和亚洲以东的水域)便成了狭小而“短小的”了。书中还指出,“伊比利亚半岛的末端和印度东端彼此相距并不太远……显而易见,顺风有几天就能到达”,并断言:“绵延于西班牙和印度之间的海洋不甚宽广。”[4]()另外,据基督教《旧约》记载:“到了第三天,你应将水集合于大地的第七个部分,使其余六个部分干涸。”古希腊的学术观点与宗教文献相吻合,对于既追求学术知识又虔信宗教的哥伦布产生了特殊的作用。 哥伦布还在航海实践中,从各地搜集了很多不被其他船员们重视的、能够证明在大西洋遥远的地方有块陆地的证据。例如,如果西风持续地猛吹,海上飘来既非欧洲人也不是非洲人的尸体。另外,他听其他船员讲到,在离葡萄牙海岸450海里的地方,曾捞上一个木头制品,显然不是用金属工具做的,但小巧玲珑。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常常冲来一些陌生的树干和其他不为西欧人所认识的东西。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观察,“地圆说”更为哥伦布所深信。 3.综合推算与西航思想的最后形成。 根据古希腊地理学成果,参照马可波罗书中关于日本、中国位置的记载,以及中世纪西欧学者的著作,哥伦布的西航思想日臻成熟。早在15世纪70年代末,哥伦布就给赞成从西路航海去印度的学者、意大利的托斯堪内里写信。托氏对地理学特别是“地圆说”有许多独到见解,其中关于地球周长、经纬度及西欧与东方的距离等都有说明。他认为,在陆地上从里斯本向东测量,已知的大陆包括整个地球表面有230个经度,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只需走130个经度就能到达大陆的东侧(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还有太平洋)。托斯堪内在研究马可波罗的书之后认为,从里斯本向西航行5000海里就可直达伟大的可汗王国(中国)。另一条海路绕安蒂利亚岛,“经过两千海里,您会碰上妙不可言的奇邦格(日本)……”。他还画出了北大西洋地图。哥伦布专门拜访了托斯堪内,向他求教并获得有关资料。托斯堪内的许多结论与亚里士多德,以及《旧约》、《世界的样子》等文献中的说法有出入。如《世界的样子》中断言,中国位于加纳利群岛以西三千余英里[4](pp76-77)。哥伦布虽然赞同托斯堪内的许多观点,但对托所制之路线有不同看法,认为太长了,因而需要自己计算。 要实践航行,哥伦布还面临两个问题,都和向西航行到亚洲的距离有关。其一是,如果地球是360度,那么1度有多长?其二,地球上已知陆地向东伸延有多长?根据《旧约》及亚里士多德关于陆地占6/7的说法,位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海洋只占360度的1/7,即51个经度,又考虑到《世界的样子》及《马可波罗游记》中的说法,哥伦布运算的结果是从西向东陆地面积占290度。这样,他的答案是,地球上海洋占70度。但1度有多长呢?根据古希腊托勒密的推算,以及中世纪穆斯林学者测量同一子午线两个点等几种测量方法,1度是海里。也有一些地理著作说1度的长度不到10海里。哥伦布接受了环球距离较小的数字。 由于地球是圆形,在不同纬度上的两个经度之间的距离又不同,那么,在里斯本或亚速尔群岛的纬度上,两个经度间距离是多少呢?根据当时的数据知识及葡萄牙航海机构研究者们的计算方法,哥伦布计算出1度等于50海里。按这个标准计算,距所要去的东方目标不足3550海里(事实上沿北纬28度线,从加那利群岛到日本的距离是10600海里),可见,由于条件的限制,哥伦布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按这个结果,西渡大西洋到东方确是要容易得多[5]。 然而正是这个“错误”,使哥伦布最终坚定了信心。这个理论与找黄金、辟航路、传播基督教的热情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促使哥伦布开始着手实施西航计划。他在多次向葡萄牙国王申请未获准的情况下,又来到西班牙,经过多番奔波磨难,冲破重重阻力,最终促成行动。 哥伦布向西探航并发现美洲并非是“不理智的行为”,也不是“偶然的成功”,更不是仅凭“黄金梦”、“宗教狂热”来支配冒险活动的。他是一个有科学头脑、独到见解、注重实际的伟大航海家。 二、发现美洲对海洋地理科学的贡献 哥伦布在航海活动中对海洋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第一个进入“美洲地中海”,发现了几乎全部巴哈马群岛、大小安的列斯群岛,足迹遍及现在的几十个美洲国家和地区,对海洋地理、水文状况进行了勘察,获得了不少发现,这里仅提及以下几个方面。 1.为环球航路的开辟、“地圆说”的最后证实打下了基础。古希腊的科学文化在西欧上古末期和中世纪早期遭到严重破坏。中世纪时期关于地球的概念是按《圣经》中的解释,由幻想构成的地图,认为大地是一只圆盘,浮在水面上,天是由四根台柱支撑的穹窿,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在大地中心,中间是陆地,周围为水所环绕,有亚、非、欧三块大陆块。在中世纪前和中期的基督教西欧,这种观点占统治地位。十二三世纪以后,“地圆说”开始在欧洲兴起,哥伦布接触到了“地圆说”,又从《马可波罗游记》中了解到东方,结合航海的实践及见闻,坚信这一观念。尽管哥伦布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但在地球形状这个问题上,却背离了基督教学说。正因为他相信“地圆说”,根据当时所能接触到的各种有关地理科学知识进行了周密的推算,得出地球的大约周长以及从西欧向西航行到东方的距离,使他的航行有了科学理论基础。虽然他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然而这种“错误”的理论是导致他发现美洲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应当指出,主张从西欧向西航行到亚洲,所遇到的不仅仅是与自然界的危险作斗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与社会的、人为的困难作斗争,还要克服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上的种种阻力。当时绝大多数人不相信地圆学说,不相信向西航行可到东方。当时,尽管有几个国家在进行探险,有许多航海家,不怕风浪、不畏海盗,但却害怕驶进“地狱”,据说“地狱”的入口就在大西洋中的某处。在哥伦布第一次航行的水手中,还有人把这一传说看做是最可怕的危险。然而哥伦布以自己大胆的设想、科学的计划和无畏的精神冲破了这一障碍,西航成功了。他虽未找到真正的东方,却发现了美洲,通过这一发现,为后继者铺垫了环球航海成功的路。麦哲伦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根据哥伦布的航海情况,又在他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在海洋地理科学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当深远。因此,哥伦布的航海活动不仅是开辟了一条通达美洲的航路,也是证实“地圆说”,并为以后开辟环球航路创造了条件,他开辟了航海活动的新时代,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2.对海洋地理的勘测、发现和利用。 在航海过程中,哥伦布始终仔细观察、勘测所经海洋的水文、地理、气象等情况,计算航程,判别方位和经纬度,精心绘制地图并详细记载航海日志。他的《航海日志》内容丰富,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时代最感人肺腑的文件之一”,为后人研究西印度群岛、大西洋及中南美洲的海洋地理及航海科技史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6]([]。他的海洋地理勘察、观测、发现及运用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位于北纬20°到30°,西经40°到75°之间大西洋中神秘的马尾藻海,是海洋地理的一大奇观,有些自然状况至今难以解释。据考古发现,古代腓尼基人已到达马尾藻海。可是在中世纪,科学还深深地被禁锢在神学之中,马尾藻海却被认为是居住在深海中的神,能随便改变自己的形状,甚至可以突然消失,所以人们对其畏惧,一直无所认识。哥伦布第一次航经马尾藻海时,几乎被阻隔在那里。他是第一次详细记载马尾藻海的人,从此人们才开始对马尾藻海进行真正的科学考察。 哥伦布对大西洋风向、洋流的发现和利用也有贡献。这些都是凭借他的丰富知识、经验、勇敢精神和聪明善断的天赋,在航海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比如第一次的航行返航时,为了防止触礁,躲开了东北信风带,在海上航行了48天。第二次航行时又逆信风北上用了93天。经过两次航行知道了有信风和偏西风的存在。他是第一个发现并利用大西洋中风系的探险家。同时,他也认识到海流的作用。他在很早以前就听到和见过欧洲西部海面上常有热带果实,珍奇雕刻、木材和异地人的尸体,在去美洲的航行中,又亲眼见到了后来被确认为是北赤道洋流的海流。同时,哥伦布还在当时航海仪器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发现了地磁的偏向因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磁偏角、磁倾角)的现象。这些发现都是人类首次对海的认识,也很快被后人所运用。 也可以看看这里:

研究生地理学论文致谢

硕士论文致谢的写法如下:

在本学位论文即将完成之际,谨此向我的导师王幼松教授及其夫人张雁副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本论文的选题、撰写等工作是在王老师和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王老师、张老师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让我受益匪浅、终身受用!能够成为两位导师的学生,是我一生中莫大的荣幸!

感谢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的所有老师!在攻读工程硕士的三年时间里,老师们为我的学习提供了优越环境和精心安排,在课堂上的热情授课以及课堂下的谆谆教诲,不仅教给了我一生受益的专业知识,而且传给了我严谨的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我将会铭记于心,付诸于专业工作之中。

同时,也感谢同班的研究生同学,有你们的陪伴,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与生活精彩纷呈!

衷心感谢我的校外导师许锡雁高级工程师,许先生长期从事工程造价咨询工作,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严谨的专业精神,是国内工程造价领域的资深专家,为行业的发展做了大量无私奉献!许先生为我的研究生学习提供了热心的指导,特别是在本论文写作过程中,不仅提供了工程项目案例,而且指导我开展理论和实践分析,帮助我顺利完成论文写作。

衷心感谢家人和亲朋好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特别是要感谢我的妻子,在论文写作的冲刺阶段,妻子在怀孕的情况下不仅鼓励和督促我抓紧论文写作,而且还悉心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让我深深感受满满的幸福!论文完成后我一定会用心照顾好妻子,共同迎接我们小孩的到来!

最后,衷心感谢为论文评阅和答辩付出宝贵时间和辛苦劳动的教授和专家!

论文致谢稿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论文致谢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从 论文 准备工作开始到至今,我的论文已经接近尾声。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老师,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李老师的悉心指导。李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李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对李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感谢进入大学以来对我有所帮助的所有老师,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感谢我的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上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感谢上海大学在这三年以来对我的栽培!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在读硕期间,得到了导师L先生的精心指导。L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一股暖意细水长流,源自内心而又淌遍全身,岂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道得明的。我恨我无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淋漓尽致地描述自己的真实感受,只好将它深深地埋在心底,化作一道虔诚的祝福:愿导师合家欢乐,一生平安。同时,也将祝福送给每一位帮助过我的师长。

我的周围是一群风华正茂的有志青年,终日沉溺于学术,偶尔游历于山水。指点江山直抒胸臆,青梅煮酒,纵论英雄。与之朝夕相处,不由然不为之动容,意气风发而高扬起青春的旗帜,生活的风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 济沧海,他们永远是我高歌猛进的力量之源。谢谢你们,我亲爱的兄弟姐妹。

我的父亲T先生,母亲S女士,姐姐T小姐崇尚知识,热爱生活,对我影响至深,对我的学业也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与支持。尤其是我年老多病的父母,不顾身虚体弱、心 力憔悴,不顾因庞大的医疗支出而捉襟见肘的拮据生活,毅然决然地表示即使是节衣缩食,再辛苦,再清贫也要全力支持我去读自费博士。可怜天下父母心,平凡而伟大的亲情为何如此执着,为了儿女的前途竟然忘乎所以视自己于无物?遇到这样的父母我还能说些什么?无语间不禁潸然泪下,请恕孩儿未能膝前尽孝,让你们把心都操碎了。古人云:"羊跪乳,鸦反哺。"今后我将竭尽所能,加倍补偿这份一辈子也还不清的深情。

最后,我要向我端庄娴熟,智慧明敏,温柔体贴而又美丽大方的妻子——我的香香公主表达深得无法形容的谢意。是你无怨无悔,用脆弱的双肩肩负起沉重的负担;是你任劳任怨,用纤细的双手操持着繁琐的家务;是你尽心尽力,用虔诚的孝心呵护着年迈的父母;是你有情有义,用温馨的电波慰籍着孤独的丈夫。嘘寒问暖,儿女情长,使我既无相思之苦,亦无后顾之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得以潜心研究小波理论,并写出这篇论文。毋庸置疑,它是我们爱的结晶。虽相守多年,然东奔西跑,聚少离多,颠沛流离,天隔一方。你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全因我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我愧疚让你做出如此重大的牺牲,承受如此辛酸的苦楚。但你始终情比金坚,这在现实主义盛行且物欲横流的今天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回首往事,我欠你实在太多太多,因而现在更懂得去珍惜这份来之与守之不易的情感。我为有你这样的妻子而骄傲,我为有你这样的内子而自豪。取妻若此,夫复何求?不过,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请相信我: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我决不会让你的心血付诸东流,我迟早会撑起这个家,给你一个童话般美丽,幸福而又温馨的港湾。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诗情画意中的学术之旅行将结束。它短暂而充实,轻松而又惬意,犹如人生旅途划过的一颗璀璨靓丽的流星。有太多的事沥沥在目,宛如昨日, 记忆犹新。有太多的人音容笑貌,跃然纸上,挥之不去。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又如小酌醇酒,久之弥笃,真是欲罢不能,难舍难分。惟有掩卷长叹:"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时光飞逝,转眼间,本人在湘潭大学四年的本科及三年的研究生求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首七年的岁月,其中也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伤。湘潭大学以其优良的学习风气、严谨的科研氛围深深的影响了我。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最美好的祝福。 本论文是在第一导师蔡四桂教授和第二导师邓辉教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三年来,两位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本论文从选定题目到完成论文,几经修改,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我向我的第一导师蔡四桂教授和第二导师邓辉教授表示深切的感谢与真挚的祝福!

当然,本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我们院其他老师帮助。在此也要感谢王向清、陈代湘、刘启良、王丽梅、方红姣、李伏清等各位老师在论文开题、初稿、预答辩期间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同时我还要感谢与我同门的师兄师妹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我的帮助。

最后我要感谢父母在我求学路上给我的关心与照顾,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同时还要感谢与我同窗七年的陈建辉、杨振坤、盘能文等同学七年来对我的关怀与帮助。

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在正文的最后应向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的人致以谢意。致谢的对象包括:对研究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者,论文审阅者,资料提供者,技术协作者,帮助统计者,为本文绘制图表者,提供样品、材料、设备以及其他方便者。致谢必须实事求是,应防止剽窃掠美之嫌,也勿强加于人,如未经允许写上专家、教授的名字,以示审阅来抬高自己。致谢一般要说明被谢者的工作的内容,如“技术指导”、“收集资料”、“提供资料”等。——

为期一个学期的毕业论文(设计)已让我非常痛苦的接近尾声了,我的四年大学生涯也即将圈上一个句号。此刻我的心中却有些怅然若失,因为那些熟悉的会计系的恩师们和各位可爱的同学们,我们也即将挥手告别了。

四年间,每次走进会计系教研室都会让我感受到一种亲切热情的氛围。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恩师们都会悉心给以指导解答,让我倍受感动。也就是在这里,给我的大学生涯设计点上了第一个逗号。我的学术论文创作的开始,也是从这里起步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今日的毕业论文(设计)其实从大一时已经开始了。会计系的老师们,给我四年的学习、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去发展、充实自我,而不曾虚度光阴。在此,我真诚的向你们道一声:“谢谢!”。

很荣幸在刚进校门时,能遇到像毕重荣老太太这样一位为学生尽心尽责的恩师,如今她已退休在家。在教给我们知识的同时,她也传授了许多为人、做学问的道理,可谓诲人不倦。我的第一篇社会实践论文,悉出自她一手指导。她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论文质量的严格要求,和不厌其烦的指导修改,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我们的班主任李江涛老师,虽不曾与我们有过课程上的接触,但对整个班级同学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同学们纷纷称道。李老师对我个人学习、工作上的关爱,也让我在大学期间备受其益,着实感动。

严汉民老师和李月娥老师分别在院、系担任重要职务,公务冗忙,但对会计学社工作的开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让我愧疚的是,个人能力有限,没能为整个会计系的学生做出太多贡献,在此深表感谢和歉意。李老师是我的会计学入门老师,给我的专业方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她是“师父送上马”的那样一位恩师。而严老师现在又是我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期间,没少费心思。从论文创作的选题、结构、内容、甚至是编排格式上都悉心指导,提出了宝贵意见,让我在专业论文创作上又进了一步。就整个大学而言,严老师可以说是“扶我下马”的过程。在他这里,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没有学到的东西,包括做人方式。至今清晰记得在工作单位实习时,严老师几经周折把电话打到单位,亲切追问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的情形。当着诸位同事的面,我没有把感动、愧疚以及对校园思念的泪水流出来,多么熟悉的声音,让我重温久别校园的亲切。严老师,谢谢你!

篇幅所限,不便把各位恩师一一列举出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在此对会计系其他专业课老师一并表示感谢。他们是:汪长英老师、叶新宇老师、单新萍老师、任芳老师、屈文彬老师,还有心直口快的杨亚萍老师和敦厚温和的金春来老师等。尽管由于年级原因,各位老师可能离我渐渐远去,但他们四年期间对我的帮助与教诲,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音容笑貌仍旧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各位老师鲜明地个性特点和人格魅力将是我回忆中的大学生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次毕业论文能够最终顺利完成,归功于各位老师四年间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在毕业论文中得以体现。也正是你们长期不懈的支持和帮助才使得我的.毕业论文最终顺利完成。最后,我向中国地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得全体老师们再次表示衷心感谢: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四年的辛勤栽培!

时光荏苒,研究生三年的学习和生活展眼即将结束。毕业时节,回顾过去走过的路,多味杂陈,百感交集。读大学时候曾志愿报考地理专业,无奈文理相隔,只能选择了文科专业。经过考取研究生又一次选择,得以进入地理系攻读人文地理学专业。

研究生学习期间,最应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刘兆德教授。从开始蒙昧的对人文地理建立初步的理性认识,到今天完成整篇毕业论文,无不凝注着刘老师的殷切关怀和谆谆教诲。正是由于我在地理学专业基础上的欠缺,刘老师付出了更多的心血给予我研究方法、技术上的指导,为我指明了明确而务实的研究方向。从毕业论文的开题选择,到数据搜集、理论与方法的选择、中期指导、后期修改加工上,都满含着着刘老师辛勤的指导与真切的鼓励。同时,刘老师严谨的学术精神、宽广的研究视野、创新的学术理念都使我受益匪浅,愈发感觉地理学研究的高深之处;他谦逊可亲的为人处事、胸怀大方的性格魅力,亦无形中影响和熏陶着学生,这些都铭记在学生的心里。在此谨向刘兆德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地理与旅游学院为我们创设一个完善的学习平台,正是因此我们才得以飞的更高。感谢代合治老师、王慧老师、谢小平老师、张全景老师等,研究生初始阶段开设的人文地理学课程,使我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文地理学的专业认识,这些高质量的专业课程给予我知识的养分,开拓了我研究的视野。特别感谢王慧老师在学习与生活上给予的关心与帮助。感谢人文地理学专业诸位同学,大家一起的切磋和学习,亦使自己深感受用。

最后,特别感谢自己的父母。正是父母对自己学业的支持和信念的支撑,改变了我的人生。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匆匆而过。值此论文脱稿之际,我衷心感谢中山大学七年来对我的培育,感谢各位良师对我的教诲和指导,感谢诸多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我的导师余志教授三年来在学习和科研上对我的教诲和指导,感谢他为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科研工作条件;同时余老师敏捷的思维、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都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影响,使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的知识,更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感谢我的指导教师邓院昌老师,三年来,在邓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太多太多,他的聪慧、幽默、严谨等优秀品质时刻影响着我,指引着我。另外,论文的选题、论文实验工作的开展,都是在邓老师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承蒙邓老师厚爱,自己得以在短短三年间,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进步。

感谢风能组的曾xx师姐、xxx师姐、xxx、xxx、xxx、xxx以及xxx,与你们朝夕相处日子中数不尽的温暖和快乐让我终生难忘。

衷心感谢工学院和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各位领导、老师以及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各位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学术思想以及认真热情的处世态度都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和帮助,使我终生受益。

在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一起学习生活的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XX级的同学、朋友们也给了我的无私的帮助和关心,在此一并致谢。

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是你们滋养了我的生命;感谢爱我的人,是你们温暖了我的生命;感谢我爱的人,是你们延展了我的生命。

感谢所有在我生命中出现过或即将出现的人,无论带给我的是快乐抑或悲伤,都将化作丰富我生命的独一无二的乐章。

本论文是在导师王澜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难点的解决到文章的谋篇布局无不倾注导师的心血。王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宽厚的为人,对学生学业的极其负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王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非常感谢戴贤春副研究员、王彤副研究员对我完成课题所提供的无私帮助。

再次感谢研究生阶段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感谢我的家人。我将永远怀念这段美好的时光。

本文是在我的导师谢赤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定稿,导师都给了我关键性的启迪,在此我衷心感谢他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予我多方面的教益和帮助。

同时,我还要向在我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期间支持、帮助、关心我的湖南大学领导、国际商学院领导及工作人员,还有教过我课程的所有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最后,向所有在学业上关心过我的同学、朋友、老师、领导和亲人致以衷心的谢意。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我要向我的导师薛波新教授致以深深的谢意。在课题选择和论文撰写方面薛老师给我进行了精心指导,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因为地域的关系,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许多时候都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和薛老师沟通和请教,有很多时候薛老师回复的时间都是深夜或清晨,着实让学生感动,本论文的顺利完成也凝聚着薛老师辛勤的劳动。同时薛老师高尚的医德,执着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在此再次向薛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由衷的感谢!

其次要感谢的是我们医院及科室的领导及同仁,他们在病例收集及统计分析过程中给予了我巨大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

真诚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无私地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保障我能顺利完成学业,我迫切地希望和他们分享此时我心中的喜悦和满足。

最后,特别感谢各位专家评阅论文、参加答辩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论文终于写完了,但我并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反而在心中平添了几分忧伤,就要离开给予这么多的母校,不由感慨万千。

在不知不觉中,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走过,对我而言这将是一段令我一生难以忘怀的经历,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十分感谢授课的每一位老师,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匆匆,但是你们每一位兢兢业业的专业精神将最好的专业知识传授给我们,通过四年的学习,为我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不错的基础。

我想感谢我的论文导师,曾老师对我论文的指导,让我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感谢曾给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是你们的热情和关怀,使我的大学生活温暖而又精彩。

离开了并不意味着结束,我想我的人生旅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带着感恩的心离开,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谢谢老满昨天那么晚了还帮我弄摘要的翻译。

谢谢面试时认识的龚球博童鞋给予的友情支持!

忙完这个开始要忙正事了!20xx一定要给力~~

“论文致谢” 是硕博士毕业论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只有区区数百字,却显得尤为重要。遍翻国内高校研究所硕博士毕业论文中的致谢,文字无非是“诚挚感谢导师、衷心感谢老师、特别感谢领导、十分感谢朋友、最后感谢家人”等,内容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犹如封建时代的八股文,其中心思想就是“感谢天、感谢地、感谢阳光照耀着大地,自从有了你,论文变得好容易……”。笔者闲来无事,特总结出了“八股文致谢”的基本纲要,可为后来人借鉴;并缀加个人评点,可供硕博士研究生茶余饭后把玩。

第1段:诚挚感谢导师指导

绝大多数导师在学位培养阶段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中都给予全面而严格的指导。因此最诚挚的感谢献给导师,名正言顺无可厚非。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导师都配接受学生的感谢的。随着研究生扩招,部分导师特别是身兼多职的领导,对学生既不“指”也不“导”, 把学生“过继”给其他老师指导,自己则做“挂名导师”名利双收;更有甚者全靠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越是对这样的导师,学生们越是敢怒而不敢言,在致谢中更要“言辞恳切,感激涕零”,感谢的语言是怎样肉麻怎样写,把诸如“精深渊博的学识、严谨治学的作风和朴实无华的人格”等等统统写上,导师看后只会微笑不会脸红的。

第2段:衷心感谢老师帮助

许多“为他人做嫁衣裳”代他人培养硕博士研究生的老师只能在这一段中接受学生的感谢了。被“过继”的学生也想在这一段把对“后导师”的感激写得真切些,可惜纸短情长只好欲言又止……也有个别学生“少年不知愁滋味”,把对“后导师”的感谢流露的比对“亲导师”的感谢还多“一斤”。这可犯了致谢写作的大忌,于是他能否顺利毕业也成了未知数。

第3段:特别感谢领导关心

领导们为学生的学习科研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感谢是应该的。可恶的是个别学生颇有些溜须拍马的本领,把对那些见面很少甚至从未谋面的领导的感谢,写得洋洋洒洒,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如果学院有院士或本专业权威,此类学生更是把院士权威们抬到致谢中来,顶礼膜拜行三拜九叩之礼,其目的无非是表明自己和院士权威是如此的亲近,自己的学术水平也一定很强,狐假虎威如是这般!

第4段:十分感谢朋友鼓励

要感谢的朋友实在太多了,只能列举一大串的名字了。即使这样也难保你忘记了某位朋友的名字,所以,末了一定要记得加上省略号,增加安全系数。以防某日此人偶翻你的论文致谢时,会与你反目。有时候朋友实在太多,真想写上“详见附录1,排名不分先后”,可惜尚未见此种做法,只好老老实实得把甲乙丙丁的名字罗列半页。

第5段:最后感谢家人支持

最应当感谢的家人却不得不在最后感谢,因为他们付出从来就没有奢望过感谢!试想如果不是家人们经济资助,就靠那每月200多元的补贴,硕博士研究生们还不喝西北风去!写到这里,方方面面的关系基本上都照顾到了,致谢也大体可以画上句号了。且慢!如果你有女 (男)朋友,切记要重点感谢感谢她(他),感谢她(他)对你的支持和理解,虽然她(他)也经常和你吵架影响了你很多工作。如不然,轻者可能会引起她(他)暴风雨般的吵架,重者则可能分道扬镳。权衡利弊,这该写的感谢还是要写的。

因为致谢要充满人情味,要发自内心,岂能满纸荒唐言、一口虚伪谢?如是继续“八股致谢”,我看硕博士论文的致谢不要也罢!“八股文致谢”的基本纲要罗列完毕,却不想让后人们继续“八股致谢”。

地理研究方法论文范文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我们在地理课堂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读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并且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 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有效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很有趣味性的学科,地理知识丰富而精彩。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充分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及其分布”为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地球”“地震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短片回顾我国汶川地震、日本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的场景,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中,让学生在深受震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地震的强大破坏力,激发了学生的忧患意识,从而调动了学生探索地震相关知识的极大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师的有效性。二、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有效性 地理教材中除了用常规的文字语言来对地理知识的描述外,还有另外一种语言,就是我们常说的地图语言。对初中学生而言,教会他们读图、用图,不仅能帮助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尽量把地理知识融入到地图中去理解,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自然就养成了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例如我采用形象比喻法来教育学生记住一些图形的轮廓形状:黑龙江的轮廓像一只美丽的天鹅,湖南的轮廓像美人头,英国的轮廓像一只正在吃一堆青草的兔子,意大利的轮廓像一只女士的靴子等等;又如,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观察地势起伏时我采用剖面观察法等等。 此外,地理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绘制各种图表的方法,适当的统计分析知识以及地理问题的归纳方法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资料的表达,地图、各种图表对地理信息进行全面、深入的归类整理和分析。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去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地理信息的联系、差异,力图发现新的更有价值的地理信息。三、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实施探索性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识十分淡薄,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质量和学生听课质量难以提高,而探索性地理教学就是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探究性的获得科学概念,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例如,在“海陆变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一系列图片,并进行分析:喜马拉雅山在地质年代是怎样的地理环境?我们利用科学史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及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具有很高的价值。此外,地图的运用在地理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略图的运用尤为重要。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理略图,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七大洲、四大洋”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七大洲、四大洋”简图的绘制;又如学习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学生也可以参与到每个省级行政区轮廓的绘画中来,在这过程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它们的相对地理位置。地理略图不仅能揭示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还能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地理略图的运用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四、 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进行学习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课堂有效性 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评价方式,其中包括学生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觉思考的习惯,同伴的评价和教师评价有助于学生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新课程倡导赏识教育,无论学生的成就大小,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鼓舞和信任,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五、在地理有效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提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理教学只有做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构建 高效课堂 入手,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相辅相成,但是当前研究学习顺利开展面临一些障碍。本文对主要问题进行归纳 总结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研究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为了接受知识,而知识创新离不开研究。研究性学习可以将二者有机整合[1]。但目前学校 教育 中将学习与研究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新。这样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自然衰减。如果能在地理学习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则将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学生 学习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于课程情感培养。

一、问题

目前研究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调查研究并归纳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课程未开设或开设不足

根据笔者对本区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地理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已开设的存在开设课时不足,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或每周仅安排一两节课时等情况,未能针对单一学科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更不用说地理学科。

2.研究性学习指导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胜过能力培养,因此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由教师掌控,学生是受动者[2]。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式不科学,且大部分课题由教材、学校或教师直接给出,尽管学生会从中挑选,却少了自主探索、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完成作业,忽视研究过程。

3.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不完善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学校忽视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这样学生对开展工作的程度与效果缺乏清醒认识,影响研究效果。

4.学习时间安排与会考时间安排存在矛盾

由于会考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同时时下盛行的主副科观念使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更不会重视研究性学习在地理中的应用。5.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资料、设备资源由于我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比较落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欠缺,导致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资料与设备缺乏,影响研究进度与效果。

二、对策

1.开齐开足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或者安排课时不足,加上初中阶段地理成绩不纳入录取总分评价,使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困难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督促检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将任务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个人。

2.科学指导、规范选题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是学生从教师统一制定的课题中选择,学生不能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

3.完善评价过程与方式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完成情况如果未加以监督评价,则将对学生后续研究产生阻碍,严重影响学生研究主动性。学校不应一味强调应试教育,而应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将其当做任务。确保评价至少具备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根据学生研究成果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并可采取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

4.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流程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为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挤占研究性学习课程课时安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抽出相应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还贴合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

5.培训师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

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研究性学习培训,也没有指导过研究性学习。很多师生认为开展研究学习所需的资料、设备及经费缺乏。由于电脑房开放时间有严格规定,限制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究学习师资培训,购买开展活动必需的书籍、器材,定时开放电脑房。同时,学校应大力与周边社区、单位对接,为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提供资源。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有梦想、有担当、勇于挑战,就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陈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马明,等.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新课标课程对地理的要求从曾经的了解变为今天的理解和应用,使得地理教学内容增多。但是很教师的 教学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地理知识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效率成为了如今正在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效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国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相应的改变。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不显得十分乐观,他们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厌恶地理。这致使这些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够优异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响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教育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新课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积极的 学习态度 和正确的 思维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思想传统、陈旧,依然沿用曾经的传统方式授课,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在他们看来,书上的内容看懂记住就相当于学会了一切,可他们全然不知书本只不过的一种工具,上面的知识是不足够为学生培养出强大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也有一些学生课上听课了,课下却不完成作业,他们只注重课上的教师授课,不注意课下自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恰当应用多媒体。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际上是一门生动形象的学科,图形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美景或小视频等,像导游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贴合所讲内容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引出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学生互助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他们这一点,通过互助合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力思考,不断探索,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即将讲解“拉丁美洲”一课时,教师留作业让学生组成团队搜集相关于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就会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资料,激发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学习兴趣。

3.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这时,教师如果可以适时地制作出一些相关的游戏,就可以使学生清醒并且聚精会神地完成游戏,也更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两组学生进行猜国家游戏,一队人说出相关的风俗习惯、城市、种族等等,另一对人进行国家的猜测。这样既使学生课堂清醒、认真听讲,也能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温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这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刻不容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按步骤进行的,否则定会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规律,了解学生所做所想,认识到学生的疑惑和不足,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打造良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解答疑惑,了解学生所想,从自身出发,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给爱学的学生打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也可以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既有利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也有利于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极大地帮助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授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的研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直观、可观测的,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2)生动、活泼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新旧知识点结合。采用结合新旧知识点的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据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这个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初中生尚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地帮助不同的学生,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 经验 、不断摸索,寻找更好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1):35.

[2]叶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229.

《 初中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探析 》

摘要: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师学生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地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案就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案适应我国教育大环境,适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并且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强化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案是顺应当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热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一个整体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探究

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式学习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实践能力。

2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因此,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在实践活动中搜集资料、获得知识,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探究式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而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由于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查资料或讨论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样他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在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地理学习效率和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现象的原因和事物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探究式学习构建的是一种开放的、促进自己发展的、创造能力的环境,提供了多条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精神。

3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到地理课堂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指出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过去,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因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合作者。依据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属于课堂探究。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途径完成,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性提问: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而且大多数提问的是记忆型的问题,

探究性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样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课堂。让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参加讨论的学生,不必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恰当,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说明区域内存在着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并根据材料讨论,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然后提出讨论题:请根据学过的内容,讨论时西北地区好还是青藏地区好,开展这种讨论题,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优势、劣势并存的客观性,这样的讨论学生比较感兴趣,收获颇多。

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探究性演示应着眼于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它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容易引起学时思考、观察、分析并作出假设。另外,探究性演示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探究式学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从新课程标准谈地理实验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02期

有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2.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4. 有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6. 初一地理教学论文

7.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

8.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