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学生课件制作研究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04:14:57

学生课件制作研究管理论文

多媒体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存在的共性问题,探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证实了所提对策的可行性。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课件 教师 学生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教育中大多数课程的授课方法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利用粉笔和黑板授课的传统教学方式的主导地位正在一步步地被削弱,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授课的现代教育方式正日异成为大学教育中的主流方式。

1、多媒体授课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来展开教学的过程,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大学教育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改进,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它可以预先编制好的教学课件,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教师的讲授更加生动真实;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轻松,更加深人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主要有点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课堂信息量较大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方便地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及时更新丰富的本学科前沿资料,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使知识的时代性更强,通过在课堂上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教师板书的时间节省下来。特别是一些工科类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诸如:《精密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课程还可以将大量的绘图时间节省下来,从而相对增加课堂时间,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教学直观性更强

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很难用传统教学模式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直观清晰地表达出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许多工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都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许多零部件的设计、制造都与工程现场密不可分,要学会并掌握好这些内容就必须了解工程背景,熟悉工程环境并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上述内容教师用传统教学模式是很难讲授清楚的,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的难度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但利用多媒体可见授课就可以综合利用影像、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轻松地将内容将手清楚。学生理解、掌握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易于形成多感官刺激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可以方便地利用影像、声音、图片、动画和幻灯片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成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的'教学氛围,充分对学生进行眼、耳、手、口等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刺激,引起大脑中的多个功能区域兴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管能动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易于形成资源共享

由于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课件已基本制作完成,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利用校园网、教育网等有利条件,将课件放在指定的栏目之中,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家庭及社会之间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无视授课内容,盲目使用多媒体

从教学实践来看,多媒体教学比较使用于需要动画演示量较大,图形、图表量较大,工程及社会背景资料需求量较大的课程教学任务。但目前的现状是许多教师,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需要或者有无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都盲目从众一律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结果就出现了许多不利于教学效果提高的不和谐现象。诸如: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上除了用计算机和投影仪打出一个标题外,再没有其他内容出现,结果造成了硬件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种情况是,教师把课本内容原原本本的抄进了PPT,将照本宣科变成了照屏宣科。

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参差不齐.重点难以突出

由于许多学校有提高多媒体授课比例的要求,加之用多媒体授课较用传统方式授课更为整洁、轻松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导致了许多劣质多媒体的产生。这些课件有些是课本内容的简单复制,形式单一,不具有启发性、生动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而会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些课件制作的非常花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应有尽有,表面上看来技术功底很厚,美化效果良好,但实际使用中,很难使授课重点得到突出,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表面看来,十分繁荣,生机一片,其实质是学生的注意力并未完全用在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上,而是看了热闹,走了过程,直接造成了本末倒置的后果。

增加了教师把握教学课堂的难度,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情况,适时调整课堂进度和讲授内容。例如:更换角度重新讲授所讲授的内容,增加例题等。这样教师把控课堂的难度相对较低,灵活性较大。而使用多媒体授课后,由于课件的程序是事先设计好的,因此教师授课的灵活性受到限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亦同样受到限制,倘若使用网络授课,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

增大了学生的惰性

由于多媒体课件易于复制,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记笔记,不画重点,不作归纳与总结。更有甚者不认真思考,浪费课堂时间,他们认为只要课后将老师的课件复制到自己的存储介质上,再顺便看看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意识到课堂才是学习的主要时段,才是理解消化所学知识的高效场所,必要的记录,归纳和总结是深化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之转化成为自身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简单的复制是无法替代的。

3、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措施

建立多媒体课件准入制度,有效遏制多媒体课件滥用

教学课程组、教研室等教学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教师对所讲授的课程的内容和性质进行深人细致的讨论和研究,确定出那些课程适宜于全部或部分使用多媒体授课,那些课程在那些部分适宜于使用多媒体授课,那些课程不宜采用多媒体授课。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人研究采用多媒体进行部分教学的课程的章节、内容所占比例。从而确定出本教学单位所承担各类课程的门次及比例。对宜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就在硬件上予以大力支持;对不宜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则不予安排多媒体授课。对宜于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则应根据教学进度,在硬件上择机给予部分支持。达到既节省资源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严把多媒体课件质量关,最大限度的降低劣质课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多媒体课件质量的优劣对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质量低劣的多媒体课件,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目前广泛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类型来看,主要有引进本学科、本专业的推荐课件;教师个人或教学单位根据课程内容组织相关教师自己编制的多媒体课件。上述两类课件中,前一类的质量一般较高,但若不作任何更改直接在各个学校的相关专业使用,就必然会出现适应差的问题。因此,对这类课件也必须进行把关,其主要措施为,首先在引进前应根据各个学校相关专业的特色,组织人力对计划引进的同类课件进行评估,以确适合度最高的课件以便引进。其次引进后,最好再根据自己专业的特色作一些局部改进以进一步提高课件的专业适应性;对于教师各个制作的课件,相关教学单位应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从形式、内容、预期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对其课件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客观结论。诸如:可以使用、修改后使用、不能应用等。只有采用上述方法,才能把劣质多媒体课件多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对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师进行适当培训,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的能力

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使用多媒体教师进行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外单位多媒体使用效果好,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讲学,以达到校际交流,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当然也可以创造条件让本校、本单位的教师相互交流,教学体会,教学经验,特别应组织使用多媒体授课和使用传统模式授课教师,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有机结合;使老教师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年轻教师良好的计算机能力有机结合,以取得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效果。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尽快适应多媒体教学模式

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应认真讲授好课程内容,为学生传授所需的知识,而且应适时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尽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诸如:向学生讲清楚在多媒体课堂上,记笔记、画重点、搞归纳、作总结的必要性,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上的依赖心理、懒惰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过程及要求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过程及要求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制作要求

论文摘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操体课件制作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既能很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能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通过阐述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过程、方法及技巧,提出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好多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只是把所要讲的知识一一罗列在课件上,而并没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所以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其实只要有了清晰的思路,掌握了做课件的规律,那么做课件也并非是一件难事。

一、课件的制作过程

1、需求分析

(1)内容分析。在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第一阶段,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明确哪些教学内容可以用课件替代传统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2)对象分析。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的差别,对象分析就是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它包括学习者的受教育水平、动机水平、原有知识结构和掌握计算机的水平等。

2、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形成多媒体课件设计总体思路的过程,决定了后续开发的方方面面。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关键的环节,主要有学生特征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多媒体信息的选择、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建立、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等。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注重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最终形成一个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

(2)课件结构设计。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大且要求具有友好的交互性,因此,必须认真设计多媒体课件的系统结构,以保证多媒体课件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实质上就是多媒体教学信息的组织与表现方式,它定义了课件中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生联系的方式,反映了整个课件的框架结构和基本风格。

3、编写脚本

脚本编写过程实际上是创意过程,它把总体规划用具体内容充实。包括两项内容:其一,根据所选择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基本单元,并说明这些基本单元的内容用什么媒体元素呈现、呈现的时间和顺序、交替方式等;其二,根据教学策略和课件的结构模型,合理地设计并确定课件中各基本单元的连接关系。

4、课件编制

(1)工具的选用。目前用于制作课件的软件有很多,不同的软件制作出的课件也各具特色。如PowerPoint, Flash; Authorware, Director,Ffrontpage等,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应根据课件的使用场合和自身的计算机水平选择不同的'创作工具来制作。

(2)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可以使用的信息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音频等,这些素材的应用必须要与课件主题紧密相扣,有些素材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或光盘上获取,有些必须自己动手编辑制作,素材的加工处理是一个课件能否取得满意的感官刺激效果的关键,也是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5、调试与评价

(1)运行调试。在系统编辑过程中,开发人员可以运行系统,跟踪系统的运行状态。在课件基本完成后必须进行调试,目的是排除软件中较为明显的错误与缺陷。

(2)课件评价。对多媒体课件的评价就是衡量和估计这个课件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判断其应用效果。

二、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

1、屏幕对象编排规整。屏幕的编排应该具有均衡、规整、对称、有可预料性、经济、简明、连续、比例协调等规律。画面简洁明了,以便学习者尽可能直观地得到信息。

2、素材运用少而精。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多种媒体素材应使用的少而精,如果连续使用同一媒体元素同样也可以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而达不到意想的效果。

3、色彩运用合理。正确地使用颜色,能使屏幕构图美观,教学内容表达清晰,知识点主次分明,从而使屏幕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4、体现界面的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一大特性和优势,有利于课堂纠错和反馈,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5、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多煤体课件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将老师的主导性与多媒体的辅助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而通过我们教师的这些苦心钻研,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同时透过这个制作过程,还可以不断的提高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关于内容:1、一般概括性内容:课题标题、答辩人、课题执行时间、课题指导教师、课题的归属、致谢等。2、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方案设计(流程图)、运行过程、研究结果、创新性、应用价值、有关课题延续的新看法等。3、PPT要图文并茂,突出重点,让答辩老师明白哪些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页数不要太多,30页左右足够,不要出现太多文字,老师对文字和公式都不怎么感兴趣;4、凡是贴在PPT上的图和公式,要能够自圆其说,没有把握的坚决不要往上面贴。5、每页下面记得标页码,这样比较方便评委老师提问的时候review关于模板:1、可以去像素网选择一套合适的论文答辩PPT模板,不要用太华丽的企业商务模板,学术ppt最好低调简洁一些;2、推荐底色白底(黑字、红字和蓝字)、蓝底(白字或黄字)、黑底(白字和黄字),这三种配色方式可保证幻灯质量。我个人觉得学术ppt还是白底好;3、动手能力强的大牛可以自己做附和课题主题的模板,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喜欢的图在“幻灯片母版”模式下插入就行了。关于文字:1、首先就是:不要太多!!!图优于表,表优于文字,答辩的时候照着ppt念的人最逊了;2、字体大小最好选ppt默认的,标题用44号或40号,正文用32号,一般不要小于20号。标题推荐黑体,正文推荐宋体,如果一定要用少见字体,记得答辩的时候一起copy到答辩电脑上,不然会显示不出来;3、正文内的文字排列,一般一行字数在20~25个左右,不要超过6~7行。更不要超过10行。行与行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标题之间的距离(段间距)要大于行间距;关于图片:1、图片在ppt里的位置最好统一,整个ppt里的版式安排不要超过3种。图片最好统一格式,一方面很精制,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图片的外周,有时候加上阴影或外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2、关于格式,tif格式主要用于印刷,它的高质量在ppt上体现不出来,照片选用jpg就可以了,示意图我推荐bmp格式,直接在windows画笔里按照需要的大小画,不要缩放,出来的都是矢量效果,比较pro,相关的箭头元素可以直接从word里copy过来;3、流程图,用viso画就可以了,这个地球人都知道;4、ppt里出现图片的动画方式最好简洁到2种以下,还是那句话,低调朴素为主;5、动手能力允许的话,学习一下photoshop里的基本操作,一些照片类的图片,在ps里做一下曲线和对比度的基本调整,质量会好很多。windos画笔+ps,基本可以搞定一切学术图片。关于提问环节:评委老师一般提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他本人的研究方向及其擅长的领域;2.可能来自课题的问题:是确实切合本研究涉及到的学术问题(包括选题意义、重要观点及概念、课题新意、课题细节、课题薄弱环节、建议可行性以及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3.来自论文的问题:论文书写的规范性,数据来源,对论文提到的重要参考文献以及有争议的某些观察标准等;4.来自幻灯的问题:某些图片或图表,要求进一步解释;5.不大容易估计到的问题:和课题完全不相干的问题。似乎相干,但是答辩者根本未做过,也不是课题涉及的问题。答辩者没有做的,但是评委想到了的东西,答辩者进一步打算怎么做。提问环节很容易因为紧张被老师误导,如果老师指出你xx地方做错了,先冷静想一下,别立马就附和说啊我错了啊我没有考虑到。一般来说答辩老师提的问题,很少有你做课题这几年之中都没考虑到的。想好了再回答,不要顶撞老师,实在不会的问题,千万不要“蒙”,态度一定要谦虚,哪怕直接说“自己没有考虑到这点,请老师指正”。

师范生地理课件制作能力研究论文

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架起了地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地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地理论文 范文 一:学伴互助式地理教学分析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优势。但时代在发展,学生在成长,如果教师及他(她)的 教学 方法 一成不变,就会使其劣势凸显出来,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势必要进行课改,但是改向何方,怎样改,有很多先锋已经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也有各种各样的效果。详细记录了在课改过程中的观念、做法、 反思 ,很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改;学伴互助;地理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常常是通过以下教学模式来进行的:(1)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被人们称为“满堂灌”或者叫“填鸭式” 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是最常见的。(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是“满堂灌模式”的一种变形。这些教学模式有优势,但是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作用,扼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潜能的发挥。在传统与新兴的矛盾冲突中,学校领导站位高,思想新,提出了我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义不容辞首当其冲进行课改。在我的地理课堂上,确定为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

课改首先是理念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确定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学习的地方过去叫学堂,现在叫学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定教,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要做好导的工作,定位应该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机生成的课堂才是真实的、精彩的,有生命力的。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是合作学习的优点,但是合作学习也存在弊端,人数较多的小组在进行学习和展示时,通常是一人做主角,其他人做配角。所以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选择两人为一个学伴小组。

二、学伴之间角色的定位

我校的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两个人为一小组(特殊情况也可三个人组成小组),这两个人互为学伴,优势突出一些的被称为“学长”,成绩弱一些的被称作“学友”,他们之间是朋友、伙伴的关系,比起“师傅”和“徒弟”,学生的心理上舒服了很多。学伴的组合不是固定的,一个阶段以后会进行微调。

三、问题导学

(一)导学题的编制

1.导学题的设置具有指导性。初中的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引导,导学题则相当于这节课的脉络,把大块的课文分解为小的问题,将图片融入课文,引导学生顺着脉络,紧扣知识的重难点去分析去思考。

2.导学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具体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点、难点来进行问题设计,问题设计要题意清楚,条理分明,语言精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辨析疑难,纠正错误,完善认知结构。

3.导学题的设置不能离开图。地理课堂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图多,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所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置的导学题目也不能离开图,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4.导学题的设置要体现 学习方法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这个培养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把学生养成“看到新知,联想旧知;应用已知,探究未知”,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在没有我们设置的导学题时,他们也能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在设置导学题时,应更多地思考: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探究。

(二)问题导学-学伴互助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在课堂上,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出示导学题,使学生在自学课本时有一个抓手,在自学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学习,第二阶段是课改的中心,学友向学长汇报自学情况,学长指导学友。学长不会的内容可以与其他小组的学长交流,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巡视指导。自学结束,以学伴为单位进行展示,一般是学友回答问题,学长评价,学伴自己也可以根据情况而定谁来回答。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再重复,教师根据巡视以及学生展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知识师生交流完毕,一定要留出当堂训练的时间,巩固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

在学伴互助的课堂上,学长学友是一个学伴小组,他们共同学习,但展示的时候主要由学友来进行,学友展示的好,说明学长真正起到了帮助的作用,二者共同加分,如果学长单独回答展示,则没有学友得分高,这一点对于学友的激励是很大的。除了关注学伴们在展示时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对学长学友的评价和鼓励,观察学伴之间是否和谐互助,否则还应进行调整。

五、效果初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伴互助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凸显出来:学生能够做到由被动地听老师讲转为主动的学,从旁观者变成了拓荒者;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了,有了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旁听者变成了演讲者;成绩不太理想的学友有了在课堂上表现、表达的机会,而这些原来都是被学长统领着;学长由回答问题的踊跃者,成为了小老师,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能够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还得到了更高层次的锻炼。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在摸索与改进中,但是作为教师在经历了课改之后,有了对比,更加坚定了我将课改之路走下去的决心,放手也是一种爱,我甘愿做他们的铺路石,送他们走向更远的前方,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如何去应付考试。

参考文献:

[1]__刚.我们的课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4.

[2]范志国.初中地理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3]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2.

地理论文范文二: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研究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 种植 ,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 总结 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地理论文范文

2. 大学地理论文

3. 地理教育论文

4.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5. 地理调查报告范文3篇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从构建 高效课堂 入手,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满足初中地理教学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现状研究 》

摘要:研究性学习与地理教学相辅相成,但是当前研究学习顺利开展面临一些障碍。本文对主要问题进行归纳 总结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地理教学现状与对策

研究与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是为了接受知识,而知识创新离不开研究。研究性学习可以将二者有机整合[1]。但目前学校 教育 中将学习与研究分离,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创新。这样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自然衰减。如果能在地理学习中加入研究性学习,则将极大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有助于学生 学习 方法 和能力全面提升,也有助于课程情感培养。

一、问题

目前研究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存在很多问题。调查研究并归纳梳理,发现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课程未开设或开设不足

根据笔者对本区几所学校的调查发现,目前地理教学实施中主要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已开设的存在开设课时不足,或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开设,或每周仅安排一两节课时等情况,未能针对单一学科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更不用说地理学科。

2.研究性学习指导不到位

由于大部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胜过能力培养,因此缺乏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指导。课堂由教师掌控,学生是受动者[2]。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式不科学,且大部分课题由教材、学校或教师直接给出,尽管学生会从中挑选,却少了自主探索、选择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完成作业,忽视研究过程。

3.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不完善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或多或少地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研究结果评价未给予足够重视。学校忽视对教师指导工作的评价,这样学生对开展工作的程度与效果缺乏清醒认识,影响研究效果。

4.学习时间安排与会考时间安排存在矛盾

由于会考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师生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同时时下盛行的主副科观念使地理学科不受重视,更不会重视研究性学习在地理中的应用。5.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资料、设备资源由于我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比较落后,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欠缺,导致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必要资料与设备缺乏,影响研究进度与效果。

二、对策

1.开齐开足地理研究性学习课程

由于升学压力,学校对研究性学习课程未开设或者安排课时不足,加上初中阶段地理成绩不纳入录取总分评价,使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困难重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教育观念,认真督促检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将任务落实到学校和教师个人。

2.科学指导、规范选题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是学生从教师统一制定的课题中选择,学生不能体验“发现问题”的过程。

3.完善评价过程与方式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完成情况如果未加以监督评价,则将对学生后续研究产生阻碍,严重影响学生研究主动性。学校不应一味强调应试教育,而应重视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不仅将其当做任务。确保评价至少具备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根据学生研究成果与既定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并可采取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

4.合理安排课时,优化教学流程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为完成教学进度、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挤占研究性学习课程课时安排。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学校和教师都有责任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抽出相应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符合新课标理念,还贴合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3]。

5.培训师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力度

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研究性学习培训,也没有指导过研究性学习。很多师生认为开展研究学习所需的资料、设备及经费缺乏。由于电脑房开放时间有严格规定,限制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究学习师资培训,购买开展活动必需的书籍、器材,定时开放电脑房。同时,学校应大力与周边社区、单位对接,为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提供资源。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开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但是,教师只要有梦想、有担当、勇于挑战,就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于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段玉山.地理新课程研究性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6.

[2]林培英,陈澄.初中地理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5.

[3]马明,等.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田.教育探索,2005(6):29-30.

《 初中地理教学效率提高方法探析 》

摘要:地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新课标课程对地理的要求从曾经的了解变为今天的理解和应用,使得地理教学内容增多。但是很教师的 教学方法 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地理知识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的地理教学效率成为了如今正在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效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近年来,国家对初中地理的教学要求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状况也得到相应的改变。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不显得十分乐观,他们的教学方式依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初中生地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相应的增强就显得迫在眉睫。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很多初中学生并不了解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高,厌恶地理。这致使这些学生的地理成绩不够优异甚至跟不上平均水平,影响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二)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随着近年来新课标教育的推进,多数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完成新课标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并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学生积极的 学习态度 和正确的 思维方式 。但是,依然有很多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他们的思想传统、陈旧,依然沿用曾经的传统方式授课,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的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学习方式。在教育改革之后,很多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找到了自己的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缺陷。有些学生课上不认真听讲,在他们看来,书上的内容看懂记住就相当于学会了一切,可他们全然不知书本只不过的一种工具,上面的知识是不足够为学生培养出强大的地理思维能力的。也有一些学生课上听课了,课下却不完成作业,他们只注重课上的教师授课,不注意课下自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

三、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恰当应用多媒体。

恰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实际上是一门生动形象的学科,图形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教师应该以此为出发点,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备课时,在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美景或小视频等,像导游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对这些地方充满向往。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一些贴合所讲内容的动画,更形象生动地引出课堂所需要讲解的内容。

2.提倡学生互助合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方法就是组织学生互助合作。团队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都具有争强好胜之心。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他们这一点,通过互助合作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力思考,不断探索,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即将讲解“拉丁美洲”一课时,教师留作业让学生组成团队搜集相关于拉丁美洲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就会自己分工搜集不同方面的不同资料,激发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学习兴趣。

3.适当应用游戏教学法。

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课堂上犯困或者走思等,这时,教师如果可以适时地制作出一些相关的游戏,就可以使学生清醒并且聚精会神地完成游戏,也更有助于教师的讲课。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两组学生进行猜国家游戏,一队人说出相关的风俗习惯、城市、种族等等,另一对人进行国家的猜测。这样既使学生课堂清醒、认真听讲,也能加强学生已学知识的温习,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打造高效地理课堂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如今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应该围绕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这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刻不容缓。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需要按步骤进行的,否则定会事半功倍。(1)充分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地理的规律,了解学生所做所想,认识到学生的疑惑和不足,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打造良好关系。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解答疑惑,了解学生所想,从自身出发,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给爱学的学生打造出一个优良的学习空间,也可以带动不爱学习的学生一起学习。这既有利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优异,也有利于较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极大地帮助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进步,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灵活运用教学手段。

初中地理是一门较为灵活的学科,授课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而且不同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直观的教学手段。地理的研究内容很多时候都是直观、可观测的,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应该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丰富多彩性。

(2)生动、活泼的教学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法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深刻,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新旧知识点结合。采用结合新旧知识点的方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据知识点的温习和记忆。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这个科目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初中生尚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他们并不是十分了解自己,不一定能够正确快速地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地帮助不同的学生,研究他们的不同之处,帮不同的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总结 经验 、不断摸索,寻找更好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地理能力的优秀中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慧.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J].地理教育,2005(1):35.

[2]叶汝坤.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229.

《 初中地理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探析 》

摘要:作为初中教师,在教师学生地理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校教育需要有创新意识,地理体验式学习的教学方案就是创新教育的一种体现。体验式学习教学方案适应我国教育大环境,适合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并且学生在体验中可以强化自己的认知能力与思考能力。所以,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方案是顺应当前教育模式的一大热潮。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法

1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探究式学习是一个整体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探究

式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开放探究式学习活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身边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以及获取应用知识的能力。探究式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形成一种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对学习地理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实践能力。

2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升每位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而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科学素养离不开探究式教学,因此,应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一些开放性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在实践活动中搜集资料、获得知识,提高了地理学习效率:

探究式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而解决问题,从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由于学生是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查资料或讨论得出的答案,所以更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变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样他们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呢?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在阅览室、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从中获得了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增强了地理学习效率和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现象的原因和事物间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探究式学习构建的是一种开放的、促进自己发展的、创造能力的环境,提供了多条获取知识的机会。同时,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学习精神。

3怎样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到地理课堂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变观念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泰勒指出学生学习的本质:“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过去,不少教师把教学的过程看成是学生“接受”书本知识的过程,这样做其实把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特别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忽略掉了。因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来武装自己,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把探究性学习引入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提高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仅做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研究者、开发者、指导者、合作者。依据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主要途径和设计要求,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初中地理教学,属于课堂探究。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途径完成,这些活动的设计要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探究性提问: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而且大多数提问的是记忆型的问题,

探究性讨论:

探究性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这样会刺激学生萌发富有新意的联想,从而促进他们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发展,同时,探究性讨论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课堂。让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要他们重复教科书,参加讨论的学生,不必考虑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恰当,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成功的探究性讨论,有赖于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恰当的指导和帮助。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讨论的主题关系到讨论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例如:在讲“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说明区域内存在着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并根据材料讨论,归纳出主要地理差异,然后提出讨论题:请根据学过的内容,讨论时西北地区好还是青藏地区好,开展这种讨论题,事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了解西北和青藏的优势、劣势并存的客观性,这样的讨论学生比较感兴趣,收获颇多。

探究性演示:

演示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探究途径,探究性演示应着眼于以归纳的方式进行,它是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容易引起学时思考、观察、分析并作出假设。另外,探究性演示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但不能取代学生的演示.探究式学习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机地联系起来,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探究式学习特别注重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教师培训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澄.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第一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3]朱雪梅.从新课程标准谈地理实验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02期

有关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2.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3.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4. 有关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5. 初中地理教育论文

6. 初一地理教学论文

7. 初中地理结业论文

8.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最不缺少的工具。十几年的地理教学使我深深感觉到,如果学生掌握了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高效的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等多种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析图、绘图等地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而重要的内容。但对于刚跨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崭新的学科,地图概念几乎没有,由于年龄的关系,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差,所以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地理知识难记,地理学科难学,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学生没有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能力和方法。那么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呢?下面,我粗浅地谈一谈自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教会学生识别地图

认识地图就是让学生掌握构成地图的基本条件和要素,能够看懂地图并分清地图的类别和所表现的区域范围。认识地图是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使学生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即能够在图中辨认方向、会换算比例尺、懂得各种图例和注记,这一阶段的知识在初中地理《地图》一章中做了专题介绍。这部分知识对于刚入校的七年级新生来说是个难点,但它又是今后使用地图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起点放低,要耐心细致的讲解指导,并给予热情的鼓励,一定要把这部分知识基础打牢固。第二阶段是让学生分清地图的种类,明确各类地图的用途。初中新教材在编排上大量增加了地图的数量,各种不同类别的地图散布于教材的各章节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整理归类,由计划的分类渗透,使学生分清地图的种类,并明确各类地图的用途,在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能够正确选用合适的地图。第三步使学生熟练识别不同区域的地图。初中阶段,区域地理的学习是教材内容到重中之重,不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都分别讲述了多个不同尺度的区域,分区地图多而复杂,学生难记,并且容易混淆。我在教学中,利用形状观察法,就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地图记住。这个方法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所表现的是哪个区域。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阅读地图是学生从图中直接获取某些信息点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经常指导学生阅读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和地图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重在教他们阅读的方法。怎样阅读地图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循的。一看地图表的标题或图名,因为图名是一幅图的主体和主要地理事物的概括。有些学生看了半天图,还是不知该看什么,看的又是什么,很多时候因为忽略了图名,抓不住要点就降低了读图的效率。二看图例、注释,这是读图是基础。三看图表的内容,看时要细,要抓重点。一幅地图中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有些信息是需要读出并牢记的,但有些信息是无需知道的。因此要求学生读图时一定要按课标要求和教师的设问读图,提取有用信息,去除无关信息,有选择的读图,即抓重点。通过这些步骤,学生掌握了读图的基本程序,学会有序、有目的阅读地图,就为下一步析图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教会学生分析地图

仅仅会阅读地图,能够从图中直接获取到某些信息这是远远不够的,地图中往往隐含着好多更有价值的信息,特别是隐性知识,需要在读图的基础上加以析图才能够获得。所谓析图,就是对读图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思维加工,通过对直观信息的分析、取舍和重组,归纳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及地理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是培养学生析图能力的重要方法。

每一幅地图都可以提出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直至解决“怎么办”。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知不断深化,思维程度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如我在教学“辽中南工业基地”时,就利用《辽中南工业基地》图,设计提出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各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哪个工业城市?”“根据图中的信息说一说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等。

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是教学中经常性使用的方法。如我在教学“中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时,就选用了《中国的地形分布图》、《中国的降水分布图》、《中国的交通图》等多幅地图。学生通过多幅图的分析会发现:我国东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导致我国人口东西部分布不均的特点。

教学中多渠道、多方式地进行地图教学,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教会学生填绘地图

填绘地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动手操作的阶段。学生通过模仿、记忆、想像,做到脑想、眼看、手动,进一步熟悉地图上有关地理事物的分布,巩固所获得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绘制地图的技能、技巧,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地图实质的理解,是阅读地图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绘制草图、简图,如轮廓图、水系图、等高线地型图等。

绘图训练需要经教师示范,学生由临摹发展到自绘,并养成化繁为简、突出重点、严格图例、相对准确的习惯。七年级的绘图,主要指导学生绘简单的曲线图、柱状图、勾画各大洲、分区国家的轮廓图,绘山脉、河流、城市等单项地理要素。八年级时,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绘图技能,指导学生绘制中国政区简图,再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加绘山脉、河流、铁路、城市等多种地理要素。随着绘图能力的提高,之后要求学生绘制一些剖面图、柱状图和一些简单的示意图。

以上四个方面,在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过程当中,相互联系,互相支持。地图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使学生看懂地图,更重要的是理解地图和分析地图,并运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

在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地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首先用好地图。

2、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和对地图的兴趣。

3、要认识到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障碍。

地图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使用地图也是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地理能力。地理图象印证文字内容,文字描述图象。图象知识的讲授,也就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象知识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看图,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把地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许多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象的分布、演变规律;有利于学生建立地理事象的空间概念;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地理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和发展学生能力。

一、地理地图能直观地显示地理事物的形象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地理事物的形象问题,既“什么样的”。教学地图可以将地理事物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任何语言的描述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更重要的是,地理课不同于语文课或美术课,他的目的不是形成对某一地理客观事物或景观的想象的或创意的图景,而是认识地理事物的真实面貌,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概念总结。

二、地理地图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视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比起听觉刺激和触觉刺激产生的兴趣来得更快。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利用地图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情境,引起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产生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激发探究兴趣。例如,在讲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的时候,让学生用手电筒光照射地球仪,同时拨动地球仪,地球仪表面会出现什么现象?整体移动地球仪模拟地球公转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等同学们顿时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同时也就把地球自转及公转意义这个教材中的难点给突破了。

三、地理地图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进行地理空间分布知识的教学,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教学地图,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普通地图本身是平面的,但其颜色、符号和注记却表示着地理事物的立体形象特征,经过形象思维可以从地图的二维平面中想象出地理事物的三维形象,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通过国界、山峰符号和国名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位置,通过颜色和数字注记确定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教学地图也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为地图是形象的,但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抽象,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经常阅读地图,综合各种地理要素归纳地理特征和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形象思维又利于抽象思维。

四、地理地图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地图形象生动的特点,以地图为重要媒介,设计有情趣的课堂学习活动,容易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时,就让一个同学来扮演太阳,另一个同学来扮演地球并围绕太阳公转,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地球转的是否正确。在讲到等高线时,就仿照军事中的沙盘的制作,通过等高线图来制作沙盘,通过沙盘来划等高线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常常是课文数页的内容,但按照一定的法则,就可把它们表现在地图上。所以说,运用地图(包括插图等)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会读图,就可使地理知识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图能力的提高取决于读图训练。读图训练一般可分为相互联系,交叉进行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文字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转化。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

第二步,地图、课文相互转化。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地图默述课文内容,借助地图回忆思考、表述地理知识。这是从图到文,图文相互转化的过程。开始可分题(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默述。不够熟悉时,再复习课文,直到能完全熟练地看图叙述为止。然后,再根据各种专业地图(如,政区图、工农业图等)来综合叙述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第三步,独立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先分析各自然要素、经济部门和城市特点,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对照课文,检查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并检查失误的原因,然后进行修正和补充。经过图文结合的反复训练,形成图文统一的、系统的、完整的、巩固的地理知识。

综上所述,读图训练的步骤,或者说是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法则,可以概括为:左图右书,边看(书)边读(图),图文结合。要反复读图,使地理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地图,然后再让地理知识重现,即让地图“活化”。读图是使文字语言与地图形象化语言相互转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学习地理的非常重要的过程。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在读课文时,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有血有肉”,有骨架的活生生的地图;读图时,脑际中呈现出有条有理、准确生动、丰富多彩的课文内容。通过读图训练,使读图能力达到看深看透、看穿看破的境界。所谓“深”、“透”是指不停留在地理事物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到实质。所谓“穿”、“破”是指不是孤立地看各种地理要素,而是把它们看作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地理综合体。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图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

初中地理课堂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中国、了解自然及人文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地图。如果没有用到地图,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地理课。

(1)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引领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一章第三节《地图》专门来讲解地图知识。教师如果不对这节内容进行深挖细究,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因为在以后的章节中无论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还是区域地理中都会出现大量的地图。

(2)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无声老师”。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学生读懂地图、运用好地图就是学好地理的最佳方法。地图犹如无声的老师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区地理概况,在讲到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时,我让学生自己看东南亚地形图,并让其找出东南亚的主要山脉、河流、岛屿以及它们在东南亚的大概位置。学生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当地的自然地理概况,比教师口述以及文字叙述印象更深。

(3)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调味剂”。

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而初中生空间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健全,这样就导致了他们一开始对地理有很大兴趣,但最后就觉得地理学习高深、难懂。于是地理课堂上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因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地运用地图进行教学。

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有以下几点作用。一读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画地图可以增强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三感知地图可以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诉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地图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地图运用能力,从而提高我们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具体实施我主要注意了以下这些方面。

第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好的读图习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是地图的三大要素。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图例注记的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帮助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在能保证读图顺利和正确。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地理这门学科,他们面对一幅地图时看见了线条、颜色、符号等地图元素,却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找出所需要的信息。

第二方面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如:七年级下册“俄罗斯的河流”中,主要有四条河流,编制成口诀“伏尔加毕业了”,学生会很感兴趣,这分别是指什么呢,学生自己就会将这些名称对号入座,更加有利于学生记忆。

第三方面、培养学生读图与析图的典型方法。

⑴形状观察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⑵重点突破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

⑶对比归纳法。某些地理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不同气候图中降水和气温的比较,日本工业区的分布和俄罗斯工业区的分布对比,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是学生掌握一大类图的判读方法。

第四方面、地理教学读图与析图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⑴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应贯穿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景君梅认为,使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应掌握使用方法,达到使用功效,培养读图习惯,真正理解和掌握地图语言。

⑵要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读图和用图分析问题的习惯和对地图的兴趣。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是关键,而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图态度、用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使用地图努力学习。

⑷教学用图在内容上要鲜明、突出,在表现形式上要清晰、醒目。课堂阅读地图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提要求应从简单到复杂。并且在教学中多使用彩色地图,而实际应考中多是黑白色地图,因此在课堂上学习完彩色地图后应适当给出黑白色简图让学生加以辨认。课后练习也要找好相应内容的综合读图,加强学生对于该地区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的认知。因此精心准备地图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是地理教学中运用好地图的基础。

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地理教学中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一点通过近些年的各级考试命题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地图是地理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勾圈地图、绘制地图、填涂地图等教学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这是地理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教师必须做好它。

【参考文献】

[1]黄煜。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地图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4);

[2]郑银虎。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考试周刊,2010(13);

[3]景君梅,浅谈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6);

[4]刘淑美,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文理导航,2011(8)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研究论文

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过程及要求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过程及要求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制作要求

论文摘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多操体课件制作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既能很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能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通过阐述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过程、方法及技巧,提出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好多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只是把所要讲的知识一一罗列在课件上,而并没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所以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其实只要有了清晰的思路,掌握了做课件的规律,那么做课件也并非是一件难事。

一、课件的制作过程

1、需求分析

(1)内容分析。在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第一阶段,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明确哪些教学内容可以用课件替代传统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2)对象分析。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的差别,对象分析就是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它包括学习者的受教育水平、动机水平、原有知识结构和掌握计算机的水平等。

2、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形成多媒体课件设计总体思路的过程,决定了后续开发的方方面面。

(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关键的环节,主要有学生特征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多媒体信息的选择、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建立、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等。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注重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最终形成一个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

(2)课件结构设计。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大且要求具有友好的交互性,因此,必须认真设计多媒体课件的系统结构,以保证多媒体课件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实质上就是多媒体教学信息的组织与表现方式,它定义了课件中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生联系的方式,反映了整个课件的框架结构和基本风格。

3、编写脚本

脚本编写过程实际上是创意过程,它把总体规划用具体内容充实。包括两项内容:其一,根据所选择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把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基本单元,并说明这些基本单元的内容用什么媒体元素呈现、呈现的时间和顺序、交替方式等;其二,根据教学策略和课件的结构模型,合理地设计并确定课件中各基本单元的连接关系。

4、课件编制

(1)工具的选用。目前用于制作课件的软件有很多,不同的软件制作出的课件也各具特色。如PowerPoint, Flash; Authorware, Director,Ffrontpage等,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应根据课件的使用场合和自身的计算机水平选择不同的'创作工具来制作。

(2)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中可以使用的信息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音频等,这些素材的应用必须要与课件主题紧密相扣,有些素材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或光盘上获取,有些必须自己动手编辑制作,素材的加工处理是一个课件能否取得满意的感官刺激效果的关键,也是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5、调试与评价

(1)运行调试。在系统编辑过程中,开发人员可以运行系统,跟踪系统的运行状态。在课件基本完成后必须进行调试,目的是排除软件中较为明显的错误与缺陷。

(2)课件评价。对多媒体课件的评价就是衡量和估计这个课件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判断其应用效果。

二、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

1、屏幕对象编排规整。屏幕的编排应该具有均衡、规整、对称、有可预料性、经济、简明、连续、比例协调等规律。画面简洁明了,以便学习者尽可能直观地得到信息。

2、素材运用少而精。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多种媒体素材应使用的少而精,如果连续使用同一媒体元素同样也可以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而达不到意想的效果。

3、色彩运用合理。正确地使用颜色,能使屏幕构图美观,教学内容表达清晰,知识点主次分明,从而使屏幕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4、体现界面的交互性。交互性是多媒体课件的一大特性和优势,有利于课堂纠错和反馈,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5、多种教学手段并用。多煤体课件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将老师的主导性与多媒体的辅助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而通过我们教师的这些苦心钻研,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同时透过这个制作过程,还可以不断的提高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摘要:中小学教师所要制作的辅助课堂教学的课件,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需要,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而设计制作的辅助课堂教学的软件。教师不是电脑公司的软件一程师,而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多媒体辅助化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关键字: 课件;教学随着集图文声像多信息的采集、加工、交互、输出于一体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九十年代的迅猛发展,整个世界也随之进入一个崭新多媒体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一系列的新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现和信息的传播的及时叙事,引发了教育技术史上空前的一场新的革命。电教媒体参与课堂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我国教育界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邓小平同志指出:“教学思想民和手段现代化问题,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没有教学现代化,就不可培养出具有现代素质的教学。”而支撑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力军——课件也一样伴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走入了各个教学课堂中。教改在深化,教学已经离不开多媒体课件,如何把握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一名教师又该怎样做呢?一、 明确课件定义教师要把握好现代教育,首先得明确什么是课件?①所谓课件就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另外,②根据国家教育部1997年颁而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规范的界定,课件是“实现和支持特定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及配套的教学资料。”从上可以看出课件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不公能有声、有色的把授课内容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而且能达到最佳学效果。二、 教师应该自己做课件中小学教师所要制作的辅助课堂教学的课件,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需要,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而设计制作的辅助课堂教学的软件,这些课件的播放往往是安排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辅助教师对概念进一步解释、说明,或是帮助学生来认识一些现象,揭示一些规律等等。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并不是要代替教师的教学,而一般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制作的教学或学习软件基本上是由计算机扮演讲课教师的角色,向学习者传授新知识或新技能。主些课件和电影差不多,语言、音乐、图片、动画都相当精美,作为一种很好的教学参考片或学生自学工具,是无可非议的,但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就差得多了。这些课件很难掌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更不用说互动性了。而教师自制的课件,什么时候该插入一段图片,什么时候该当返回重讲,什么时候该当学生讨论……,应用自如,随心所欲。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删减或增加。例如:在实习期间,我与另一实习生上相同的汇报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苏教版第八册)。溧城中心小学电教组曾经做过一份《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的课件用来参加课件评比的。但是我俩都没有拿他们做的课件。同样的教学内容,而由于我俩教学思路的不同,制作的课件也显示了我们各自不同的特色,如我在补充习题中就增添渗透组合力形的教学内容,而她则渗透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内容,各自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不仅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而且利于在课堂上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另外,尤其对于新教师,教学经验较缺乏,利用自己制作的课件,可以在课堂上灵活控制,课后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同而修改,以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三、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教师自己制作课件,又当遵循哪些原则呢?多媒体辅助化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正确处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③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地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中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媒体是创讷学习的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 化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的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教师要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我认为都是首先得明确你制作的课件的目的。例如: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还是解决某一重点、难点问题;是为了帮助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还是为了使学生正确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是为了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启发想象力,还是培养某方面的技能技巧等等。确定了课件制作的目的,然后根据新课标,以教材为基本,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但不为教材所束缚,充分增加课件的含金量,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如果违背了教学原则而在随意化的制作课件,就好比离开了课程标准谈教学设计,终归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四、 设计创作脚本多媒体教学摆脱了一些呆板的教学形成,依赖大量的多媒体素材把以入受时间和课堂空间限制的内容搬进课堂,体现出其特有的优势。素材的选取应依教材内容而决定,如讲授中国画欣赏时,可以先取中国传统的古代乐曲,一些作者的代表作,作者的简介与照片。这样就组成一堂有声有色的欣赏课,其优美的意境与和谐的旋律远远不是靠几个文字右者加教师费尽口舌的讲解所能代替的,使美术课里枯燥的欣赏课活起来,使学生轻松地、愉快地、学到了知识。又如:我在实习期间,曾为一名教师作了一个小课件,题目为《忆江南》,在网络上采集一些江南水乡图,再加上一些运用课件处理图片的特殊效果,配上一段音乐,5分钟不到的图片欣赏,在课堂上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脚本的设计,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类似于影视创作,我觉得需要事先确定其结构与布局,界面的表现形式,素材的先取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于初试尝试课件制作的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好相应的文字稿本,在渗透文字稿本的基础上,反复构思,进行创作。五、 解决课件制作的困难教师不是电脑公司的软件一程师,而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开发课件不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许多中小学教师刚接触电脑或者还不怎么熟悉,我认为可以先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可以因地制宜的制作课件的软件,现在中学提倡集体备课,教师可以各抒己见现在比较流行的Flash,Autherware,Director,方正奥思,Powerpoint,Word,几何画板等软件,每一位教师没有必要精通所有的软件,只要略懂,发挥集体力量,便可以制作出较好的课件。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制作课件的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课件用于教学的实用率与利用率。2、可以给课件“减肥”。设计课件时,把精力集中在每堂课上的重点、难点上。做到每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不要面面具到,只要真正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例如:我特别感受的是中学时候学习物理,教师教学正弦波,余弦波时采用水波纹做实验。这个实验一方面难以成功,另一方面学生很难看清楚。这时便函体现了课件的优越性,用Flash也可以做出这一类的演示型课件。对于一位普通的物理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这方面的课件,用于教学实验,效果必将更好。3、多收集索材。可以通过种种途径广泛收集各类课件,包括买必要的软件,到网上下载。使他人之物为己所用。教师可利用软件截取素材中所需要的部分,重新组合与加工,亲自制作或者与同事合作制作一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六、 课件制作的注意点多媒体课件制作可以采取名种软件,样式又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我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和教学的实际的经验中,归纳了以下三点的就意点:1、 华而不实,花里胡哨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的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例如:我在实习期间,用Flash制作一个课件,我将每个场景的切换都采用了动画,背景也采用了透明度,结果课件制作出的效果是:作为一个MTV片段欣赏不错,作为一个教学软件教学,只会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可见课件的制作的基础是教学,制作者必须以达到教学目标来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学任务。2、 呆板单调,胡拼乱凑多媒体课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从多方面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形式呆板的多媒体课件与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它所获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显著。课件的制作讲求取材合适,用材得当。比如:在讲授中国画时,如果在课件中插入一些国外的歌曲,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甚至破坏了整个课件的意味。课件形式“流水课”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常有些教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或结构,上课时只要按next键,课件便按顺序play下去。这样的也的课是“流水课”,当学生按课件设计者预定的某些模式和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深入思考问题吗?在这里,教师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这样就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削弱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而已,与新课程标准相违背。不良的教学课件只会对学生思维起到削减作用。总之,一个多媒体课件应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一定活动方式的构成体。教师应该不断积累经验,掌握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努力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存在的共性问题,探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证实了所提对策的可行性。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课件 教师 学生

0、前言

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教育中大多数课程的授课方法正在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利用粉笔和黑板授课的传统教学方式的主导地位正在一步步地被削弱,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授课的现代教育方式正日异成为大学教育中的主流方式。

1、多媒体授课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来展开教学的过程,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大学教育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改进,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它可以预先编制好的教学课件,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教师的讲授更加生动真实;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轻松,更加深人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主要有点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课堂信息量较大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方便地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及时更新丰富的本学科前沿资料,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使知识的时代性更强,通过在课堂上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教师板书的时间节省下来。特别是一些工科类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诸如:《精密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课程还可以将大量的绘图时间节省下来,从而相对增加课堂时间,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教学直观性更强

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很难用传统教学模式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直观清晰地表达出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可以极大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许多工科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都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许多零部件的设计、制造都与工程现场密不可分,要学会并掌握好这些内容就必须了解工程背景,熟悉工程环境并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上述内容教师用传统教学模式是很难讲授清楚的,学生学习、理解、掌握的难度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但利用多媒体可见授课就可以综合利用影像、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轻松地将内容将手清楚。学生理解、掌握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易于形成多感官刺激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可以方便地利用影像、声音、图片、动画和幻灯片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成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的教学氛围,充分对学生进行眼、耳、手、口等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刺激,引起大脑中的多个功能区域兴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管能动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易于形成资源共享

由于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课件已基本制作完成,这样就可以方便地利用校园网、教育网等有利条件,将课件放在指定的栏目之中,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家庭及社会之间的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无视授课内容,盲目使用多媒体

从教学实践来看,多媒体教学比较使用于需要动画演示量较大,图形、图表量较大,工程及社会背景资料需求量较大的课程教学任务。但目前的现状是许多教师,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需要或者有无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都盲目从众一律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结果就出现了许多不利于教学效果提高的不和谐现象。诸如: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上除了用计算机和投影仪打出一个标题外,再没有其他内容出现,结果造成了硬件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种情况是,教师把课本内容原原本本的抄进了PPT,将照本宣科变成了照屏宣科。

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参差不齐.重点难以突出

由于许多学校有提高多媒体授课比例的要求,加之用多媒体授课较用传统方式授课更为整洁、轻松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导致了许多劣质多媒体的产生。这些课件有些是课本内容的简单复制,形式单一,不具有启发性、生动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而会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些课件制作的非常花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应有尽有,表面上看来技术功底很厚,美化效果良好,但实际使用中,很难使授课重点得到突出,极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表面看来,十分繁荣,生机一片,其实质是学生的注意力并未完全用在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上,而是看了热闹,走了过程,直接造成了本末倒置的后果。

增加了教师把握教学课堂的难度,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情况,适时调整课堂进度和讲授内容。例如:更换角度重新讲授所讲授的内容,增加例题等。这样教师把控课堂的难度相对较低,灵活性较大。而使用多媒体授课后,由于课件的程序是事先设计好的,因此教师授课的灵活性受到限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亦同样受到限制,倘若使用网络授课,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

增大了学生的惰性

由于多媒体课件易于复制,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记笔记,不画重点,不作归纳与总结。更有甚者不认真思考,浪费课堂时间,他们认为只要课后将老师的课件复制到自己的存储介质上,再顺便看看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意识到课堂才是学习的主要时段,才是理解消化所学知识的高效场所,必要的记录,归纳和总结是深化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之转化成为自身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简单的复制是无法替代的。

3、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措施

建立多媒体课件准入制度,有效遏制多媒体课件滥用

教学课程组、教研室等教学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教师对所讲授的课程的内容和性质进行深人细致的讨论和研究,确定出那些课程适宜于全部或部分使用多媒体授课,那些课程在那些部分适宜于使用多媒体授课,那些课程不宜采用多媒体授课。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人研究采用多媒体进行部分教学的课程的章节、内容所占比例。从而确定出本教学单位所承担各类课程的门次及比例。对宜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就在硬件上予以大力支持;对不宜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则不予安排多媒体授课。对宜于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则应根据教学进度,在硬件上择机给予部分支持。达到既节省资源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严把多媒体课件质量关,最大限度的降低劣质课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多媒体课件质量的优劣对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质量低劣的多媒体课件,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目前广泛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类型来看,主要有引进本学科、本专业的推荐课件;教师个人或教学单位根据课程内容组织相关教师自己编制的多媒体课件。上述两类课件中,前一类的质量一般较高,但若不作任何更改直接在各个学校的相关专业使用,就必然会出现适应差的问题。因此,对这类课件也必须进行把关,其主要措施为,首先在引进前应根据各个学校相关专业的特色,组织人力对计划引进的同类课件进行评估,以确适合度最高的课件以便引进。其次引进后,最好再根据自己专业的特色作一些局部改进以进一步提高课件的专业适应性;对于教师各个制作的课件,相关教学单位应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从形式、内容、预期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对其课件进行综合评价,给出客观结论。诸如:可以使用、修改后使用、不能应用等。只有采用上述方法,才能把劣质多媒体课件多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对使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师进行适当培训,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的能力

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使用多媒体教师进行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外单位多媒体使用效果好,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讲学,以达到校际交流,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当然也可以创造条件让本校、本单位的教师相互交流,教学体会,教学经验,特别应组织使用多媒体授课和使用传统模式授课教师,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多媒体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有机结合;使老教师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年轻教师良好的计算机能力有机结合,以取得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效果。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尽快适应多媒体教学模式

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应认真讲授好课程内容,为学生传授所需的知识,而且应适时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尽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诸如:向学生讲清楚在多媒体课堂上,记笔记、画重点、搞归纳、作总结的必要性,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上的依赖心理、懒惰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生管理课结课论文

很多大学课程的结课,论文都是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具体。感觉都很随便。

结课论文反映了我们对这门课学完之后的一个看法和这门学科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只是检测我们的做题能力,并不一定能反映我们的整体水平,结课论文则可以与期末考试成绩共同评判我们队这门学科的理解。

大学课程的结课论文不难写,大部分人都可以过关,要优秀比较难,老师出的命题,要您自己可以写又有这方面的资源,才可以写得好。通过不难,大部分学生都是查资料查网络查书本写出来的毕业论文。

感觉结课论文是一个很好的结课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的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很多鉴赏性的选修课,基本都是以结课论文的形式决定期末成绩。

课件制作毕业论文

这是我从一篇文章下摘录下来的,请参考! 模板:①白底:可以选择黑字,红字和蓝字,如果你觉得不够丰富,你可以改变局部的底色。②蓝底:深蓝更好一点,白字或黄字(浅黄和橘黄),深蓝背景下不要选择暗红。是最普遍最保险,也是最简单的配色方案。③黑底:白字和黄字(橘黄比浅黄好)。这三种配色方式可以保证你的幻灯质量,如果你是第一次做,强力建议。 或许你觉得这样的幻灯太单调了,其实不然,你的幻灯不应该只有文字,你可以用各种模式图或流程图,使你的幻灯增加色彩,你也可以加一点小小的花边,或者在标题和正文之间加一条线,或者插入学校图标,都可以使你的幻灯不再单调 幻灯片制作大忌: 1. 忌讳大量文字与数字堆砌:幻灯最好采用标题式,讲解时按照标题发挥。将表格转换为统计图(如直方图)更为直观。每页幻灯文字不宜多于10行,正文字号不宜小于5号。 2. 忌讳铺天盖地不留余地:幻灯片应适当留出边缘,忌讳每页幻灯片内容都塞得满满地,看了头也大了。 3. 忌讳过于单调与过分花哨:一个人穿上一身的朴素衣服显得单调,浑身上下都穿上花衣服也未必好看。幻灯的生动体现在背景与文字的颜色搭配、图片与动画的适当应用等诸多方面,关键是两个字--“和谐” 幻灯制作必杀技巧: 在制作幻灯前,下列技巧你必须掌握: 1. 图片压缩与编辑:幻灯片中经常会用到位图和插图,扫描和部分下载的bmp图片太大,插入幻灯后将令幻灯立刻“肥胖”,你必须学会压缩为jpeg等格式,压缩和裁减图片使用acdsee等就可以搞定;当然,PowerPoint 2002可以在这方面为你效劳,在创建幻灯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通过调用"图像"工具条对一个或几个位图图片进行压缩,依次选择"视图">"工具?quot;>"图片",点击工具条上的"压缩图片"按钮即可。 另外,很多网上下载的图片往往需要复杂修改,你当然必须掌握photoshop等软件;作为高手,往往还需要自己制作部分重要的矢量图,需要掌握一种相关软件。 2. 统计图表的制作:一般的图表在powpoint里面就可以搞定,需要标记标准差的直方图则需要在excel里进行编辑,复杂的统计图甚至需要在统计软件里搞定。 3. 插入多媒体与动画:如果你像为你的幻灯添加动感,你还必须掌握插入多媒体(如avi)和动画(如swf)的方法以及设置播放的技巧,如果你还不会,赶紧在网上看看教程或请教别人吧。 4. 其他文字与动画技巧:学会制作不断闪烁的文字或图案,定义动画,定义幻灯片切换方式等可以使你的幻灯更加生动。

借花献佛,最近也在准备,希望对你有帮助。毕业论文答辩中PPT制作也是一个很主要的进程,答辩即将到来,你筹备好了么?以下为收拾的一些毕业论文PPT制造的要点、构造和一些样本。大家需要对自己的论文选题、办法、结论、相关文献非常熟悉。 答辩每个人最多10分钟,最好限制在8分钟之内,讲明白后面幻灯片上的内容。 答复老师问题有理有据,由于是自己完成的,你理所当然最威望,但不能诡辩。 演示文稿尽量做得简洁、美丽、得体。答辩自负、表达流畅、有理有据。研究概述(1:一张幻灯片) 简明简要(一两句话)阐明: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问题研讨框架(1) 研究的展开思路 和论文构造相关概念(1) 若有特殊专业或者要特殊解释的概念,可以说明。一般无须。研究综述(1) 扼要阐明国内外相干研究成果,谁、什么时光、什么结果。 最后很扼要述评,引出自己的研究。研究方法与过程(1-2) 采取了什么方法?在哪里展开?如何实行?主要结论(3-5) 自己研究的结果,条理清楚,简明简要。 多用图表、数据来阐明和论证你的结果。体系演示 若是体系开发者,则需要提前做好安装好演示筹备,在答辩时对主要模块作一演示1-2分钟。问题讨论(1) 有待进一步讨论和研讨的课题。致谢(1)PPT的制作上面的那位已经说了,我就说说陈述吧。这是我找到的论文陈述,你参考参考。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xxxx,是xxxx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xxxx》,论文是在xxxx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对图书销售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极大地提高图书销售管理效率及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因此,图书销售管理系统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实际的应用价值.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本文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这部分主要论述本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与业务相关的管理原理,以及与系统相关MIS系统开发原理与方法。第二部分是系统分析.这部分分析用户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目的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资源条件,以现状为基础,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即从抽象的信息管理角度出发,为使用户满意,系统应对哪些信息做怎样一些存储、变换与传递,具备哪些功能,从而明确系统应该做些什么。第三部分是系统设计.通过系统总体设计及详细设计对系统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目的是要得到一个令用户满意的良好的实现方案。第四部分是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的内容,讨论了该系统对人员与平台的要求,以及数据库表结构的建立与数据输入,并进行应用程序设计与测试.第五部分是系统运行.这部分描述了系统操作使用的方法,进行一些系统测试,并评价了该系统.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系统开发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和系统开发,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系统功能并不完备,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谢谢!

其实答辩ppt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只需要抓住关键的几点,1-2个小时就可以搞定答辩ppt。下面接给大家详细介绍下怎样制作ppt。 第一步,首页制作。 首页必须包含几大要素“论文题目、学院信息、指导老师及答辩人信息”如下图对这4大要素进行适当排版就完成了首页制作。首页背景图可以在网上找与专业或者课题想匹配的图片,或者直接用学校要求的封面。 第二步,目录制作。 正常来讲论文答辩的ppt包含6个方面“课题背景、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分析讨论、主要结论、参考文献”,具体的根据专业情况以自己的论文结构为依据可以自行删减。 第三步,过渡页制作。 答辩ppt中这一页主要起到“承接下文”的作用,因为ppt是讲出来的,所以一段讲完之后重新起一页介绍下下文将什么非常有必要。这样建议大家不要做得太过于花哨,放上标题即可。 第四步,正文页设计。 正文页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结构化布局、表格展示、数据分析”等完成内容制作。 第五步,结论页设计。 结论一定要清晰,最好通过一段话“直接、清晰”的表达完毕。如下图,主要结论可以加粗放大放在ppt比较显眼的位置,下面可以再起一行做相关解释。 第六步,参考文献制作。 参考文献相对来说是ppt制作页中最简单的一页了,只需要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直接复制过来就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排版”保证对齐,字体统一,看着干净就行。 第七步,尾页制作。 尾页可以参考首页,只需要增加“谢谢聆听、敬请指导”等词即可。 以上制作步骤中图片来自办公资源网,需要的童鞋可以搜索点击PPT页面的毕业答辩,就会出现很多漂亮的模板,直接套用即可。

PPT如何做惊艳 北大毕业论文答辩5min完美陈述的秘密 老师必问6大可怕问题超详细答辩流程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