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国外对氚的研究报告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22:39:25

国外对氚的研究报告论文

据了解在氢元素的家族中,有着三个兄弟,亲密无间,科学家们给他们分别起了名字,老大叫做氕,老二叫做氘,老三叫做氚。

这三兄弟都是氢元素的同位素。他们共同的地方,是其原子核中都只有一个质子,一个电子。他们不同的地方,在于老大氕的原子核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老二氘的原子核有一个质子,一个中子,老三氚的原子核,一个质子,两个中子。

三兄弟中,唯一表现出放射性的就是氚了。氕和氘不具备放射性。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氚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

第一,氚因为具有放射性,所以可以放出β射线,衰变为氦3。在此过程中放出的β射线,通过和周围物质的相互作用,使其分子激发或者化学键受到破坏,并形成电子,离子对和自由基,进一步对物质产生辐射效应。

第二,氕氘氚的化学性质类似,物理性质有微小差异。

按照氕氘氚的顺序,其气态密度逐渐增加,液态沸点和凝固点逐渐升高,液态和固态蒸气压以及气态在固体物质中的溶解度和扩散率都逐渐减小。

例如,氕水的熔点是0度,沸点100度,而氘水的熔点是度,沸点度,氚水的熔点是度,沸点度。

第三,氚的放射生物学效应

氚的β射线比钴60的γ 射线具有更大的电离密度,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生物辐射损伤。

氚的不同化学形态在细胞中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比如,氚水对生物表现出的辐射损伤是氚气的25000倍。

氚可以很容易被人体吸收。由于氚的β射线百分之九十射程只有1微米,所以氚对人体的外照射损伤可以忽略。值得重视的是氚在人体体内的内照射损伤。氚的内照射,相当于一个β射线放射源放置在人体内不间断照射。损伤的效果和进入体内的氚剂量多少有关。过量的氚照射可以引起白内障,不育,贫血,皮肤损伤。

事实上,从1935年发现氚以来,物理学家,化学家,以及其他学科的科学家们,早已经把氚研究了个底儿掉。仅仅是专门讲氚的专著,就有许多。氚有着鲜明的两面性,又有对人们有益的一面,又有对人们有害的一面。只要我们正确认识氚的特性,趋利避害,使用其长处,氚就能为人们做出贡献。

同样,对于氚的危害,也要有清醒认识,做好氚防护,把氚关在笼子里,氚就不能跑出来危害人类了!

氚是是氢的同位素之一,具有放射性,但是它的放射性远低于其他已知的放射性金属元素,因为其毒性较低,且具有较好的放射自显影特性,所以也被用作标记化合物,使用在军事、工业、水文、地质、生命科学等多个学术领域。

氚的危害性主要在于可能发生的β衰变,但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并不会穿透人体,所以只有当大量吸入氚气时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但是,在日本福岛附近海域测出的氚含量每升海水放射量为1100左右,已经远远超出了限定测量值。除此之外,世界各国之所以反对日本向海洋排放核废水是因为目前每天都会发现新增的辐射物,如碳-14、钴-60和锶-90等。海洋是全球人类共同的财产,在未能够百分之一百确定核废水的安全性,谁也能不会同意日本这样轻率地危害我们的海洋生态环境。

虽然目前核废水的处理技术可以将铯、锶、碘等放射性元素过滤掉,但氚作为氢的同位素,和氢原子一样参与了水分子的构成,所以以目前的技术仍难以实现完全清除。氚元素如果随着海水进入到海洋生物体内,然后人类通过食用海鲜,最终还是进入了人体内,从而参与新陈代谢,进入细胞内部,就有可能会直接参与到我们人体的核苷酸构建,那么此时带有放射性的氚元素,将有可能直接攻击人体的DNA,从而导致人类发生畸形和癌变。这些深远的危害,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日本的此次行为。

而这种变异一旦发生,对人类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太平洋作为我们远洋渔船前往的主要渔场,平均每年的渔获总量均在200万吨,一旦日本开始向太平洋排放这130多万吨核废水,对全球人类的“餐桌子”将影响巨大。

日本核废水中的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具有着很强的放射能力的一种元素。

氢的一种同位素 ,带有放射性,可以致癌,一旦吸入身体很难排出去。

外国对就医行为的研究报告论文

组织行为学论文范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组织行为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本文以综述的形式,从中西方两个方面,探讨了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的形成及发展,并且就近年来出现的新领域、新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组织行为学在中国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和研究空间。

关键词: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名称在六十年代诞生于美国,是一门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们的行为规律的综合科学,其中心理学是最主要的基础学科,当然和行为科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一、管理学的发展

(一)科学管理学派。针对当时大多数工厂缺乏组织,美国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创立了科学管理学派。该理论关于如何对组织行为进行控制和管理设计了一个详细而具体的理论框架。但有两个根本的缺陷,首先是寻找最完美的工人以及工作方法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其次是把工人当成机器一样对待,未考虑到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动物。

(二)人际关系学派。针对科学管理学派的理论缺陷,人们开始考虑环境以及对待工人的态度与提高生产率的关系,于是在1926年,霍桑实验导致了人际关系学派的产生。但不幸的是,该学派忽略了影响生产效率的其他因素,简单的认为只要对工人好一些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三)行为科学学派。20世纪30年代,管理学家在斯金纳为代表的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基础上,创立了管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学派,提倡使用奖罚制度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但是没能考虑到此制度会使工人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反而减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四)管理科学学派。二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打败德国将数量分析的方法引入了管理领域,于是诞生了管理科学学派。其贡献在于把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了管理当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管理问题都可以定量分析的,而且此方法需要大量的费用和时间。

(五)社会系统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应该从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的问题,并把各类组织都作为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这种管理理论被后人称作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认为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有三个,但是这些要素只包括人,他认为经理人员没有对财物管理的职能。

二、西方的组织行为学

二战以后,西方管理领域出现了两个重要学派,分别是管理科学学派和以人为中心的行为学派。现在西方国家的管理院校都把它列为必修课,并且在工业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西方的组织行为学和一般的管理科学不同,它考虑了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其理论存在着“合理内核”的成份,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其中很多的理论都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共同要求,因此比传统的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中国的组织行为学

中国的组织行为学源于西方,其实中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早已涉及到有关的领域,比如早在60年代初都开始重视人——机关系的研究,我们当时称之为工业心理学或工程心理学。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组织行为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对中国组织行为学贡献最大的还是心理学家们,但国内多采用“管理心理学”这一名称。虽然我们的管理心理学中的很多理论都是在西方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但我们也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行为科学,把西方的经验和本国的传统与实践相结合,发展自己的管理科学。

四、组织行为的新发展

(一)研究方法的转向。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传统的组织行为学的方法论体系受到置疑和挑战。强调外部有用性的体系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注重内部逻辑一致性的方法论体系,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案例比较法。这次转向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乃至整个管理思想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积极组织行为学。西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组织行为学研究早在霍桑实验时代就认识到员工的积极感受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在人本主义思潮影响下,研究者开始研究快乐、幸福、满意以及士气等积极的心理课题。美国心理协会主席塞利格曼就积极倡导“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并与席克珍特米哈依(2000年)指明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在于“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其矛头直指在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

(三)计算机实验法。社会组织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比如说一个企业,它就是由许多个体在共同的目标驱动下和其它诸多要素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而且系统中的复杂性的动态变化通常都是非线性的。因此我们要研究社会组织系统,就必须要进行复杂性科学研究,也就是要研究这个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动态演化中所涌现出的特性。

我们需要探讨复杂的管理问题背后的运行机制,通过系统的分析给这些复杂现象加以解释,并且应该能够根据个人的行为推断其对系统演化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在原来的理论基础上是根本无法解答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介入,才使得利用计算机实验方法研究复杂系统成为可能。

(四)自我效能感研究。随着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提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心理学家和组织行为学家都纷纷开始研究自我效能感在组织行为领域中的影响和作用。他们认为自我效能感对人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等都存在明显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出现了研究更加细化的趋势,表现出社会对工作人员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的渴望。

目前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和测评研究,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并且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已有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完善。

【摘要】

论文就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展开分析,探讨组织行为学对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使企业健康发展,推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长期有利地位,使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组织行为学;企业;激励;人力资源管理

1.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就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它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及客观规律。目的是提高管理人员预知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能力,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企业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必要性

所有企业的发展除考虑人才状况、行业特征、资金状况、产品特点外,还必须兼顾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必需及时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变,而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即长期盈利,必须实现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协调互动。企业在发展中要受到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国内国际整体的经济形势变动影响,如质量等级、价格变化、人力资源状况、环保要求等,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要实现发展只有注重对人的开发,因为人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第一要务,是最重要的因素,发挥企业内部的人才潜能和优势,才能提高企业发展绩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要素是“人”,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价值以及人的`潜能,即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职工个人在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各类现实性问题,如企业可控制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休假等,甚至企业不可控的,如子女入学、就医需求等,这些都会进一步影响职工的需求和对工作的态度。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明确职工个人的实际需求,主要是企业的可控制需求。

3.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提高职工工作满意度,创新组织行为学激励机制

社会中的任何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任何企业都离不开管理,管理的核心在于人,企业的生命力来自于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热忱,“人”是企业最主要因素,从职工的发展实际出发对职工的业绩、行为进行激励,引导职工的思想行为、开发职工的潜能。积极的组织行为学,即通过肯定职工的工作行为、业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企业荣誉感和满足感,保证实现其最基本的权益需求。

企业在激励机制的设计时要以人为中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职工的实际工作出发,提高职工的工作满意度。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规定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对每个制度规定提前进行细致化的研究,多想些可能的情况,当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解决制度出现的缺陷,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效果。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最重要的因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企业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的发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越发展,越要重视人的因素。企业管理人员应关心职工,从小事做起,采取奖惩制度,激励引导等。企业要获得发展,应使职工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将企业的发展同职工的追求融为一体,使企业与职工的发展方向达成一致,形成统一的奋斗目标。

同时,企业在激励机制的建立中要把握机制的动态化发展,充分留出激励机制变动的空间,根据企业内外部情况做出适应性的变化,定期修改。激励机制的建立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既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又在创新上注重对职工实际情况的考虑,最终实现企业整体性的发展目标。制度的建立要先讨论、发布,再执行。

在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形成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职工的发展,如首钢公司“开拓进取、当家作主、顽强拼搏”的“首钢精神”;攀钢公司“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攀钢精神”;第一汽车制造厂“争第一、创新业”的“一汽精神”。这些精神都是这一思想在企业实际当中的应用。

落实组织行为学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性安排,企业要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即企业标准化体系,如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评标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标准等。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成果正好可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将其理念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并加强落实,提高管理的效果。另外,应认真执行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同时强调对职工个体积极心理、合理需求以及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第五周:复习“数据库设计”理论

第六周:基本框架完成,确定使用技术细节

第七周:完成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完成部分论文

第八周:完成前台界面的设计,完成部分论文

第九周:进行程序测试,继续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周:继续进行程序测试,继续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一周:整理资料、文档、图表等,修改毕业设计论文

第十二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打印,按要求装订

第十三周:软件验收和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第十四周:毕业设计答辩及成绩评定

7、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

[1]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2]蔡加珍,刘伟华,关于网络时代旅游业发展,旅游科学,2000-03:14~17

[3]钟海生,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旅游报,2002-04-19

[4]张俊霞,网络化时代旅游业的变革与重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2~44

[5]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6]张俊,广东能成为旅游业的“信息省”吗?中国旅游报,2002-04-21

[7]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8]钟灵,旅游电子商务亚洲还要加把劲,中国旅游报,2000-05-15

[9]丁力,旅行社经营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0]李志庄,Ctrip直面“新旅游”,中国旅游报,2000-03-10

[11]蒋国庆,焦芳,成长中的电子商务及其应用,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2]周树青,电子商务情景案例,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13]曾强,中国电子商务蓝皮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14]旅游网络的反思,中国旅游报,2002-03-08

[15]Ho, James. Evaluating the word wide web: a global study of commercial sites [J]. 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1997.

[16]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7]王欣,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与路向,旅游管理,2000-05:17~21

[18]张树民,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旅游学刊,2000-04

[19]Robert M K. Towards geographies of Cyberspace, 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1998(22),3:385~406

[20]杨福强,李骏阳,企业网络营销决策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06:27~29

[21]旅游网络,何去何从?

[22]路子,白翠玲,旅行社网站的性能及其发展态势,地球信息科学,2001-04:63~66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

随着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消费市场发生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根本性转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旅游市场逐渐细分化。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研究人员开始深入到各细分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研究中。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老年、青年、女性以及家庭旅游市场的研究中。营销人员将家庭购买决策视为产品开发、定价策略以及媒体选择的基础。

近40年来,家庭决策一直作为国外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而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结构、家庭观念、家庭成员间社会经济地位的转变,使家庭旅游的决策过程呈现出不同特点,有关研究推陈出新[2]。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家庭旅游决策中的角色分配和决策模式的形成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孩子、家庭收入、家庭生命周期、夫妻冲突与互动等。

以Ryan和Seaton and Tagg为代表的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孩子是家庭出游的催化剂,父母非常看重孩子的满意度,孩子不愿意去的地方容易被排除在备选目的地之外。Iliatrault 和 Ritchie的研究发现,孩子影响夫妻间的角色分配,在有孩子的家庭由于妻子承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多由丈夫主导决策,在没孩子的家庭多为夫妻共同决策。但是当孩子参与到家庭旅游活动中的时候,更多的则是母亲主导决策。Howard and Madrigal曾经发现,在涉及孩子的娱乐服务活动中,母亲主导信息收集和最终决策的制定 。另外孩子的年龄对其参与家庭旅游决策的程度存在一定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决策的影响逐渐变大。Swinyard 和 Sim有关孩子对家庭决策过程影响的研究中,将孩子分为两组:12岁以下以及12-19岁。研究发现,在信息收集阶段,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孩子的影响作用存在重大区别。在Howard 和 Madri-ga的研究中,将孩子的划分为三组:4-5岁、6-10岁以及11-14岁,结果也发现随着年龄段的提升,对决策的影响变大。但是在亚洲国家出现一些不同的情况,处于13-18岁年龄段的孩子要面临高中或大学的升学考试,他们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最小。

旅游需求是高收入弹性的,家庭收入能够影响家庭旅游决策,这首先体现在对夫妻间角色差别的研究中。早在1958年,Wolgast的研究发现,在收入高的家庭更多地由丈夫主导决策的制定。后期Nichols 和Snepenger进一步提出,低收入家庭多由妻子主导决策,中等收入的家庭多为共同决策,而在高收入家庭则多由丈夫主导决策制定。

Bartos指出的,有工作的女性比没有工作的女性参与家庭度假决策制定的可能性大得多。如果一个家庭中,妻子的职业就是照顾孩子,由丈夫主导经济,那么在面对一些昂贵的决策时,丈夫起主导作用。Antoine Zalatan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历与妻子参与决策的程度呈正相关,教育能帮助女性获取有效参与决策的某些潜质。另外妻子工作时间越长,在金钱方面就更具自主权,有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根据资源理论,妻子在家庭旅游决策中的作用将逐渐提高,同时夫妻共同决策的现象将更为普遍[3]。

Consenza and Davis和Fodness将家庭生命周期概念引入到了家庭旅游决策制定的研究中,认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家庭成员在决策中扮演的角色不同。Nichols 和 Snepenger提出,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向后延续,共同决策现象呈下降趋势。Martinez 和 Polo的研究认为随着婚期的增长、家庭生命周期的延续,丈夫主导决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夫妻双方或家庭成员之间熟知彼此的喜好,作决定的时候常为对方考虑,这种熟悉效益促使决策人作出双方都满意的选择,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合作大于冲突,同时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愈加专业化而且倾向于参与划分更细的决策。

3、本论文的国内相关动态

国内研究目前主要还是针对整体市场中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的简单描述。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对旅游者动机以及体验质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显不足。特别是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十分薄弱,通常只是对国外理论的论证和阐述,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说明的比较少,研究方法比较粗糙,关注的往往只是问题的表象。国内学者一方面顺应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对旅游市场作不断细分化的研究,特别是包括家庭旅游市场在内的一些当前蓬勃发展的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应选取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选取实际案例,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处理数据。比较而言,国外旅游研究领域虽长期重视家庭旅游决策研究,但其理论成果的本土化应用仍值得质疑,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消费者行为内涵与表现的独特性。

曾艳丽以长沙市为例对影响城市居民旅游行为的家庭结构进行了研究。笔者以家庭结构为主线,把家庭分为单身家庭、夫妻二人家庭、三口之家、与父母生活的家庭、三代同堂的家庭,同时对各自的职业、人均家庭收入进行了划分。研究指出旅游支出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各类家庭中均不是主要支出,不同家庭结构的出游次数、旅游花费以及旅游意向花费相差较大。不同家庭结构相对一致的方面有:出游动机与目的地偏好山水自然景观、清净乡村、古城古镇等。获得信息的渠道以网络、电视、报纸为主,另外就是亲友介绍,出游时段以周末和寒暑假为主。出游的交通工具选择比例占据前三位的是火车、自驾车和飞机,自驾车旅游受到不同家庭结构的喜爱。

贾静(2003)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家庭的不同阶段的旅游消费行为进行了研究,旅游消费行为主要受家庭可支配收入以及孩子的影响,尤其孩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笔者也针对几类新型家庭并进行了简单分析。苏国良、吴必虎以及党宁(2007)首次对中小城市家庭规模和游憩行为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处于不同家庭阶段的家庭的收入、闲暇时间以及休闲娱乐偏好的分析,得出家庭规模和游憩需求的游憩现状、游憩潜力显著相关的结论[4]。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旅游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消费现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民收入的增加,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消费现象,根据目前的消费者决策理论和研究视角,虽在个体或家庭旅游消费决策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其所面对的主要是西方消费者; 国内相关实证研究还主要以西方"个体#消费决策的研究思路演进,特有的中国家庭旅游决策实证研究和思考还相对少见! 国内研究目前主要还是针对整体市场中旅游者人口统计特征的简单描述。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对旅游者动机以及体验质量的研究,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显不足,特别是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十分薄弱,通常只是对国外理论的论证和阐述,运用实际案例进行说明的比较少,研究方法比较粗糙,关注的往往只是问 题的表象。今后国内学者一方面应该顺应国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对旅游市场作不断细分化的研究,特别是包括家庭旅游市场在内的一些当前蓬勃发展的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应选取科学的研究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选取实际案例,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处理数据。随着日益发展的家庭旅游对旅游市场以及旅游业,景区和宾馆以及一线从业人员造成的影响是目前一项相对的空白的研究。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了解目前的家庭旅游决策模式对旅游等相关的内容所造成的影响,像这样全面的了解有助于优化家庭旅游。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总结法并联系实际系统阐述了家庭旅游决策,家庭成员及其影响研究的模式研究,在这样的家庭旅游决策模式下对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的影响。

文章框架:

绪论

1、问题的提出

2、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

3、本论文相关的国内研究动态

4、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二、家庭旅游决策者

三、家庭旅游决策过程

四、家庭旅游决策方向

五、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产品设计的影响

1.家庭旅游决策对景区产品设计的影响

2.家庭旅游决策对旅行社产品设计的影响

3.家庭旅游决策对宾馆饭店业产品设计的影响

六、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企业营销的影响

1、家庭旅游决策对旅游景区营销的影响

2、家庭旅游决策对宾馆饭店业营销的影响

3、家庭旅游决策对旅行社营销的影响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研究步骤:

1. 研究家庭决策的成员,以及国内外的差别。

2. 研究不同家庭旅游决策者收集旅游信息的过程

3. 研究综合情况下,家庭旅游决策者关于旅游目的地以及吃住行游娱购的最终决定。

4. 研究家庭旅游决策模式下的家庭旅游分别对旅游业,旅游景区,旅游一线从业人员,旅游市场划分以及宾馆业所带来的影响。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学校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实地调查法:在绍兴开元名都大酒店实习了半年,对酒店的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分析总结法:对从各个途径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研究的进度安排:

1、 确定课题和指导老师

2、 查阅相关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修改开题报告

3、 论文开题,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开始撰写初稿

4、 . 论文中期检查,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

5、 定稿、制订成册

6、 论文答辩资格审查

7、 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Fodness, D. The Impact of Family Life Cycle on the Vac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2,31(2):8-13.

[2]Belch,. Willis,. Family Decisio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Has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House holds Impacted the Family Decision-making Process[J].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r,2002,2(2):111-124.

[3]陆恒芹,苏勤,姚治国, 国外有关旅游者家庭旅游决策问题的'研究[J],旅游科学,2006,12.

[4]王慧媛 ,国内外家庭旅游文献综述[J],学院学报,2009,06.

[5] 王书霞,沈洋 ,浙江儿童在家庭旅游决策中的影响及分析[J],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10,08.

[6]邱扶东,汪静,旅游决策过程调查研究[J],旅游科学,2005,04

[7]杨琳,旅游决策过程中的口传研究[M],浙江硕士毕业论文,2002,12

[8]李湘云,旅游目的地选择偏好及营销策略分析--以成都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2,10

[9]严艳,周文,张佑印, 基于市场的西安城市家庭旅游决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08

[10] 朱生东,杨媛媛, 家庭旅游的产品设计与市场开发[J],黄山学院学报,2007,08

[11]殷平,蔡安雅,中国家庭出游决策现状及旅游市场营销建议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0,04

[12] 王昕,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思考,[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06

[13]盖玉妍,旅游企业内部营销理论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5,(4):85-87.

论文名称: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与营造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中国的度假旅游发展到现在,自1992年成立了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各地方纷纷效仿,大小不一、等级不同,不论去哪里旅游,到处可见“旅游度假区”字样,发展之迅速,范围之广都超出人们的想象之外,但是如此积极的跃进,整体的效益并没有提高,而是在坎坷中进行。虽然对于旅游度假区已经有屡见不鲜的感觉,但是中国度假旅游的发展并不是十分的成熟,因此,度假旅游成为现在很热门的一项研究主题。

而从中国度假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前辈们对于休闲旅游与度假旅游的区分概念来看,中国的度假旅游区大部分都不能将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明显的区别开来,在我看来,很多的旅游度假区徒有其名,却并无实质或者说明显的与其他区分的内容。因此,对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就很有必要,在分析的同时能够相对找出一些方法或者措施便是本次研究论文的主要目的。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度假旅游成为今天很热门的一个话题,但是对于它的研究,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本文主要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出发,通过研究,找到现在的度假旅游环境所应该具备的元素与中国度假旅游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外国旅游度假环境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度假旅游环境体系。同时,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营造度假旅游环境所需注意的事项,使整个营造过程中通过最少的损耗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论文提纲

1 文献综述

2 度假旅游与环境关系

度假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环境对度假旅游的反作用

3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类型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现状与问题

与国外度假旅游环境的比较分析

4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营造

发展度假旅游的条件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原则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的问题思考

度假旅游环境特色的保持

5 结论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给出论文撰写到每一部分的时间进度计划表(要与学院要求的最后交论文时间相吻合)。

序 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

1 完成论文前半章(度假旅游环境分析)

2 完成论文后半章(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及初稿整理

3 完成论文修改稿及完善

4 完成论文三稿

5 完成毕业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蔡家成.度假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国旅游报.

2、Chuck .向萍.度假饭店的开发与管理(第二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龚立仁.旅游度假区 路在何方.中国旅游报.

4、黄向,苏丹.旅游英语.21世纪旅游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暨南大学出版.2009

5、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6、姜红敏.度假旅游相关概念界定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第12期

7、刘家明.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地理科学进展.(2)

8、骆文韬.走向21世纪的中国度假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

9、Robert Christie Mill.李正喜.度假村管理与运营.大连理工出版社.2002

10、王运姣,王琪.关于度假旅游的研究评述.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5期

11、肖红艳、李琦.论分时度假在中国本土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5月版

12、徐菊凤.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13、杨铭铎,陈心宇.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概念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14、杨群,盛红.深圳发展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前景分析.海岸工程2003年9月

14、杨霞.龙佑温泉度假区温泉旅游开发.消费导刊,2009(2)

15、郑冬子主编.旅游地理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6、郑建雄.休闲旅游产业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7、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论文题目:

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旅游景区旅游便没有了目的地,旅游经济的兴起,吸引了人们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但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也有诸多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国外的基础上,我国的学者已经着眼于中国情,对于政府、企业、集体在旅游景区治理中的地位,他们已经能做出认真的定位。我国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专业人才走出校门,参与到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研究智能光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的佼佼者彭德成著有《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并发表了大量文章,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问题研究的较为全面,并拥有其独特的见解。在《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一书中,他详细论述了旅游景区的治理结构,现在主要几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优点和不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背后的利益纠葛等关键问题。但他也在书中表明,旅游景区治理模式这一命题具有长期研究的意义,它不应该被轻易定性,对他的研究也十分任重而道远。国外的旅游业起步早,尤其是欧洲的旅游业发展的最好,无论在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遗产环境的保护都做得非常好。国外对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比较全面也比较先进,创新之处也很多,但可持续和人始终都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2.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取这个题目对于旅游景区的科学治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旅游景区治理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焦点,我国旅游业起步相对稍晚,加之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处于了一种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尴尬状况。因此在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给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进的保护带来不良影响,旅游业的混乱与其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主旨背离愈远。通过对国内外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深入研究,能够发现现有治理模式的弊端,找出对应的策略,从而对旅游景区的治理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根据国内目前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研究成果,总结在旅游景区治理这一问题上的先进研究成果,并结合实际调查的结果辨清利弊。旅游景区的治理模式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已有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优缺点,理清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利害关系,寻找到更加科学的治理模式,以期改善我国在旅游景区治理上的混乱状况。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我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研究,发现其问题并且通过查阅资料和研究论证,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第一阶段,选题和搜集整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学士论文,并对参考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第二阶段,阅读参考资料,撰写提纲和开题报告,并进行修改。

第三阶段,撰写论文初稿,参考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

第四阶段,论文定稿,进行答辩。

1. 文献阅读

2. 综合分析

3. 对比总结

四、参考文献

[1] 彭德成.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与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69-124.

[2] 王国新.唐代剑.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32-37.

[3] 王建春.任丽君.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3(1):87-89.

[4]王三忙.李树民.基于交易成本节约视角的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选择研究[J].旅游科学,2006,(4):34-35.

[5]陈芳.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选择[D].厦门:厦门大学,2006:1-8.

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对于加入世贸组织不久的中国而言,这种披着合法外衣的贸易壁垒,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发展乃至我国入世战略的实施形成重大的负面影响。作为方便易行、见效快的强有力保护手段,绿色贸易壁垒愈来愈频繁地付诸实施,矛头直指我国大宗出口产品,使中国成为“绿色壁垒”和反倾销措施的主要打击对象,致使中国许多产品无缘进入国际市场。本文通过介绍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剖析其基本特点,适时提出可操作性应对对策,力求对积极推动贸易和环境的良性互动起到一定的舆论作用。当前,认真研究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深入把握其形成和发展规律,成为当前一项亟待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特别是加强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付对策的研究已显得尤为必要。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各种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很大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发展,以及进口关税税率不断递减,各国的贸易壁垒的种类和形式发生了变化,绿色壁垒作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新形式应运而生,并具有愈演愈烈之势,各发展中国家正在加紧研究破除发达国家所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条例对本国出口产品影响的办法,我国有关部门和众多专家学者也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采取的相关应对措施已经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作用。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境标准的要求,我国质量认证和环境保护部门正在抓紧对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在我国的实施进行可行性研究,并试图通过行政立法程序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同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贸易壁垒。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文拟从五个方面探讨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及对策。 第一章主要阐述绿色壁垒的涵义。 第二章主要从三方面介绍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特征。 (一)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特征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 第三章主要从三方面介绍我国出口产品遭受绿色贸易壁垒限制的原因 (一)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绿色经济观念缺乏 (二)我国环境标准过低 (三)企业认证意识低下,认证能力薄弱 第四章主要从四方面介绍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对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 (二)对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三)对我国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四)对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影响 第五章主要从四方面介绍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建议 (一)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贸易环境执法力度,提高环保意识 (二)大力开发“绿色产品”,积极发展“绿色市场” (三)推行国际环境标准制度,适应世界潮流,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贸易壁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度安排 年12月学生论文选题,2008年元月毕业论文任务书下发。 年2月-3月为毕业论文开题时间,学生在3月底前将开题报告通过E-mail的形式提交至论文指导老师。 年5月7日学生提交论文初稿。 年5月15日由学生,指导老师填写毕业论文中期进展情况检查表,5月底前交至系办公室。 年5月30日前提交论文定稿(包括电子版),学生在每次与指导老师交流之后需要填写论文指导记录表,在论文定稿后交至论文指导老师。 年6月9日-6月13日组织学生答辩,具体答辩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5.已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 [1] 董长德.《企业如何实施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实用指南(修订版)》.第2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P134-140 [2] 杨永华.《突破绿色壁垒—ISO14000标准实务》.第1版.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年:P11-21 [3] 余永定和郑秉文.《中国“入世”研究报告:进入WTO的中国产业》.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P589-595 [4] 万后芬等.《绿色营销》.第1版.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P231-237 [5] 赵春明.《非关税壁垒的应对及运用—“入世”后中国企业的策略选择》.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P194-264 [6] 张汉林等.《国际化竞争—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1版.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P63-66 [7] 任泉和任颖.《WTO规则与应对方略700问》.第1版.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P51-52,P362-363 [8] 白津夫.《WTO理论与实务》.第1版.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P81-92 [9] 白光.《世贸冲击波—入世后中国与WTO规则的冲突与对接》.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P394-396 [10] 李左东.《中国对外贸易教程》.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P356-361 [11] 聂微和蔡东瑞.《突破绿色壁垒—家具企业实施ISO14001实务指南》.第1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P3-11 [12] 赵平立等.《ISO14000环境管理保证体系认证指南》.第1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年:P233-236 [13] 大卫•格林纳韦.《国际贸易前沿问题》.第1版.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 社,2000年:P78-82 [14] 伯纳德•霍克曼和迈克尔•考斯泰基.《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第1版.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P110-115 这只是我写的内容,格式应该是从你们学校网站上下载的,另外,每个指导老师的具体要求不同的,还是要听你指导老师的意见

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形成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阻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旨在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对现行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并推动我国农业朝着可持续性的绿色农业方向发展。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保护 农产品 出口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绿色壁垒阻碍随着整个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国际间的农产品贸易已成为各类环保规则及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一个例子就是WTO框架下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及《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所携疾病的损害。这些例外条款赋予成员国根据本国环保水平制定对本国产品和进口品同时生效的环保标准的权力。这些制度层面的变化客观地支持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世贸组织成员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出口商品制定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但须遵循两个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对发展中国家成员设立这些措施时应予特殊考虑。在此基础上,世贸组织对于“正当绿色贸易壁垒”予以肯定。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且对所谓“正当绿色贸易壁垒”并无规范和公正的评判标准,这一权力不可避免地被许多进口国滥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到最后的消费都与环保问题息息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必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说来,绿色贸易壁垒只对发展中国家起作用。发达国的经济基础好、技术水平高、环保意识强,环保标准比较严格,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在短期内无法与发达国相比。为了竞争的需要,发达国家常常制定过分苛刻的环保标准。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利用世贸组织协议下允许的游戏规则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手段。其结果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能顺利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往往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被拒之于发达国家之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法及过程、包装贮运、产品成分及性能等与先进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是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2002年我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价值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贸易壁垒受阻。以养蜂业为例,我国是世界蜂业大国,蜂蜜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今年年初,欧盟以我国蜂蜜所含氯霉素等抗生素超标为由,中止进口中国蜂蜜。欧盟国家的许多商场陆续将中国产蜂蜜撤下柜台,停止出售;已运抵欧盟国家的中国蜂蜜被执行退运。欧盟甚至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另外,中国成为受到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实施了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合理应对国际贸易中日益苛刻的绿色贸易壁垒,是走出我国农产品出口困境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我国农产品出口受绿色壁垒阻碍的成因分析客观地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陷绿色贸易壁垒困境,其原因来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竞争压力下产生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我们自身。外部因素世贸组织中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协议和规则,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存在诸多漏洞,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例外规则滋生机会主义行为。如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就比较模糊。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把这些并不完善的规则当作制定歧视性政策的依据,为限制进口的手段带上合理合法的面具。在WTO目前的框架下,缺乏应有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的协调沟通机制,一旦出现某种变化,进口国往往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遭受巨大损失。如青岛海关2002年1至3月被退运冻鸡吨,就是因为进口国实行了新的检疫标准。内部因素我国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缺乏一套统一的环境认证体系。在现有的19278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标准,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存在滞后期,周期也长。国内较低的环保标准和落后的环保贸易法律体系,使得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陷于被动地位。农产品外贸体制不完善。改革开放后,国有外贸公司进出口专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但我国农产品出口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通常的做法是,拥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或者事先签订的订单从农村获得货源,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包装,然后出口。其弊端是生产与出口主体分离,负责生产的管不到出口,负责出口的也难以参与生产。这种分离造成了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性,致使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滋生。缺乏服务于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中介组织,造成农产品市场信息无法及时获取、传递和扩散。经常出现某家企业在遭遇绿色壁垒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国内其他企业重蹈覆辙的现象。如2002年欧盟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由于信息不畅,企业各自为战,以至接二连三地遭遇退运,损失惨重。土地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一项产权制度安排,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其弊端也逐步显示出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就是其生产分散性。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方式缺乏协调统一性。如造成病虫害防治的不同步性,导致防治的不彻底,从而增加农药喷洒的次数和数量,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存量超标。缺乏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农业投入不足,难以生产出高标准的绿色环保产品。农产品生产的税收和财政制度不完善。如当前农业补贴采取的常用方式是直接把补贴款交到农民手里,其实施效果与目的产生了偏差。对农户来说,人均分得少量的补贴款并不能对其生产带来多大的支持,农户更缺乏的是技术,更急需的是市场。因此,在税收和财政补贴上,应该向从事农业一体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及中间组织倾斜,向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倾斜,对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和绿色无公害产品开发的机构给予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对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很少。据统计,1996年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数()的1/10,也不及30个最低收入国家简单平均数()的1/3,大大低于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对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产品生产缺乏金融支持。二元经济下的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导致大量资金通过金融系统流出农业部门,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推算,1979-2000年,通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金融资金净流出量为10334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净流出8722亿元,邮政储蓄净流出1612亿元。从事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中小民营企业缺乏抵押资产,很难获得信用贷款;就直接融资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从事绿色技术研发的投资的风险资金也没有退出的渠道,限制了绿色产品研发的风险资金投入。跨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以上笔者从国际贸易规则、环保标准、外贸体制、中间组织、农业土地制度及财政金融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关税壁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针对内因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导入绿色农业的轨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实施收缩战略;对符合环保潮流,采用新型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的生产进行大力扶持。我国入世后,在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基地4000多万亩,产值100多亿元,这些绿色食品的出口还没有被退回的案例。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建立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农产品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它们反映企业的要求和问题,收集企业所需的信息,使之成为农产品出口绿色标准、技术成果等相关信息交流和发布的平台。此外中介组织还应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关系,以民间组织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商,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良服务。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包括重新构造农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以及金融支持来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村财政金融制度,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农户、绿色农业经营企业、绿色农业技术开发单位增加财政补贴并实行税收减免;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对其进行信贷支持;鼓励和扶持有潜力的绿色农业经营企业通过二板市场上市,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针对外因按照世贸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迅速设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同时,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新体系。引入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绿色贸易规则的制订及建立同外国贸易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政府应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家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在国际的多边贸易组织中,充分发挥贸易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国际环保标准,或者在一些国际标准中附加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积极与他国交涉协商,争取建立有效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协调沟通机制,使我国可以及早获得进口国的新环保标准,及时通报相关企业和出口商采取补救措施,并且估计本国所受影响程度以及达到新标准的能力的速度,与进口国进行协商谈判,争取有利于我国的实施标准和时间安排。 参考资料:1.陈泉生.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2.王学真.中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2(6)3.夏英祝.加入WTO:中国农业如何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农业经济问题,2003(3)4.卢授永,杨晓光.国际贸易中的绿色瓶颈制约及其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3(1)

外国对浮游植物的研究报告论文

正如前文所说,遗传性和变异性是一切生物的本质属性 (王焕校,2000) ,生物种群对特定污染条件的响应是客观存在的 (孙铁珩等,2001) 。不论是个体微生物还是微生物群落,其生长发育都严格地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 (杨京平等,2002; Tansley A G,1939) 。通过研究矿区塌陷塘和参照湖泊的浮游植物群落,摸清其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特征以及水域的营养状况,找出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寻找最能指示其环境状况的优势浮游植物种属 (群) ,从而阐明矿区塌陷塘和非矿区湖泊限制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子,反映其浮游植物群落的构成特征,为控制塌陷塘的富营养化程度,合理开发和利用矿区塌陷塘,促进其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王振红,2005) 。

群落的研究可追溯至 19 世纪。群落的定量研究始于 Hesen (1887) 对海洋浮游生物的工作,此后一段时间关于浮游生物的研究甚多。在 20 世纪前半叶,浮游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类鉴定、数量比较和个体大小划分等领域 (周晓燕,2005) 。Kolkwitz R(1912) 首先研究了德国一些湖泊中浮游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Birge E & Juday C (1922)研究了美国 Wisconsin 内陆湖泊的浮游植物数量和内含的化学物质,是较早开始研究内陆湖泊的浮游植物的人员之一; Fott B.(1931) 开始了浮游植物的 “被动浮游”特征和机理,揭示其浮游于水体中的本质; Griffiths B M (1939) 对英国湖泊中的 “水华”现象的研究可以说是最早的湖泊富营养研究。70 年代以来群落生态学有明显的发展,有较多的定量分析 (如排序) 和模型模拟的研究。到了 80 年代,Wetzel (1983) 通过 《湖泊学》(Limnology) 一书将浮游植物生态学纳入了湖泊学研究的范畴。Reynold C S (1984) 将浮游植物生态学系统化和理论化,完成了 《淡水浮游植物生态学》 (The Ecology of Freshwa-ter Phytoplankton) 一书,完整总结了浮游植物生态学自创立以来的研究成果; Gentner S R(1983) 等人深化了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Dokulil (1984) 则开始关注大型浅水湖泊中浮游植物的生态学问题。Kyong Ha et al.(1998) 从 1993 年 4 月每隔一周对韩国的Nakdong 河浅水域的浮游植物研究表明: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Nakdong 河的富营养化程度很高,1993 年硅藻纲占优势,在春季和深秋出现峰值; 1994 年的 3、4 月优势种群为硅藻纲,5 月为绿藻纲和隐藻纲,11 月为硅藻纲。浮游植物的季节性生长和演替受生物因素的影响,如竞争、捕食和寄生的支配,也受诸如理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人为扰动、水温、光照、电导率、pH 值、溶解氧和营养盐利用率的影响 (方文惠,2006) ,其中降水和人为扰动的强度及频率是控制浮游植物动态的重要因素 (Reynolds et al.,1988; Sommer,1989; Reynolds et al.,1993) 。

我国于 1953 ~1956 年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组织人员对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众多的湖泊进行了调查,从而全面开创了我国淡水生物资源和群落的研究。国内的科研人员在湖泊调查的基础上出版了 《中国淡水藻类》、 《江苏湖泊志》等成果。孙军等(2004) 2001 年对冬季覆盖渤海 56 个测站的浮游植物进行监测,共发现浮游植物 3 门 37属 42 种 (不包括未定名物种) ,物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型硅藻为主,优势种主要为尖刺伪菱形藻、浮动弯角藻、偏心圆筛藻、具槽帕拉藻 (Paralia sulcata) 和环纹劳德藻。其中的尖刺伪菱形藻、偏心圆筛藻和具槽帕拉藻是冬季渤海浮游植物的关键种。他们认为: 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由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同 1983 年同期资料相比发现,优势种没有较大变化,但其优势程度顺序和细胞丰度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整个浮游植物群落的细胞丰度有大幅度增加。冬季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程度是低的。马徐发等 (2004) 1999年 6 次采样观测到道观河水库浮游植物有 7 门 89 种,平均密度为 ×104ind / L,平均生物量为 mg/L,优势种为肘状针杆藻 (Synedra ulna) 、小胶鞘藻 (Phormidiumtenue) 、水华微囊藻 (Microcystis flosaquae) 、颗粒直链藻 (Melosira granulata) 、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 、小环藻 (Cyclotella sp) 和小型色球藻 (Chroococcus minor) 。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现存量看,该水库为中富营养类型,并已向富营养化方向发展。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东湖实验站对武汉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进行了近 30 年观测记录 (饶钦止,章宗涉,1980; 刘建康 1990,1995) 。藻类群落的组成也显示了武汉东湖浮游植物群落 20 年间的明显变化。在 1956 ~1957 年,甲藻的数量占第一位,硅藻次之,这两门藻类占藻类总数的 60% ~70%,蓝藻和绿藻加在一起的数量比甲藻和硅藻的数量要少得多。60 年代以后,蓝藻和绿藻的藻类数量增加到全部藻类总数量的 50%。蓝藻越来越突出,硅藻则已退居很次要的地位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2002) 。王振红等 (2005) 通过分析淮南矿区生态环境对塌陷塘水体的影响及不同时序采煤塌陷塘浮游植物的种类变化,探讨了塌陷塘浮游植物对矿区生态变化的响应,阐述了塌陷塘的浮游植物演替不同于一般的水库和湖泊,其特殊性较为显著。

如上所述,水中浮游植物为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食物。就鱼类而言,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具有选择性,因此浮游植物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鱼种和鱼产力。这里就影响浮游植物的几个主要生态因子进行简要介绍。

光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光是水生态系统主要资源之一 (唐汇娟,2002) 。光合有效辐射 (PhotoSynthesis Ac-tive Radiation,PAR ) 与 可 见 光 的 范围 一 致, 占 地面 辐射 的 46% ~ 48% (Reynolds,1989) 。水表面的光照通常在饱和水平以上,由于吸收和散射作用,水下光强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式下降。同样,由于水本身有机及无机物质以及浮游植物的吸收,水中的光谱分布也随着水深变化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光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光强的大小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总光合作用 (gross photosynthesis) 速率呈直线上升,并经过补偿点 (在补偿点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随着光照强度的持续上升,光合作用速率减慢并逐渐达到光饱和,当光强超出饱和强度时,光合作用的速率不再增加,甚至下降以至于停止,浮游植物表现出光抑制 (Happer,1992) 。在一定程度上,藻类细胞对光有一定的适应,也就是在低光照条件下,细胞色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也提高; 在高光强度下,细胞色素成分也相应改变,如提高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 (Paerl,1988) 。浮游植物对光的需求具有种间差异,在对小球藻 Chlorella vulgaris、栅藻 Scenedesmus protuberans、水华束丝藻 Aphanizomenon flos-aquae 和微囊藻 Microcystisaeruginosa 光限制连续单培养中,Huisman 等 (1999 ) 发现,小 球藻 具有最低 临 界 光 强(critical light) 从而对光表现出竞争优势,其次是微囊藻、水华束丝藻,栅藻的临界光强最高。一般来说,蓝藻比较能适应低光,其中颤藻尤甚 (Scheffer et al.,1997) 。Foy(1976) 研究发现,颤藻 Oscillatoria redekei 只有在光照强度小于 12 ~ 18μmol/sm2时,才能成为优势种。蓝藻对低光的适应可能是因为蓝藻需要的维持能量较小,所以在低光条件下,比其他藻类更具有竞争优势。具有伪空胞的蓝藻 (如微囊藻) 对光的适应还表现在其浮力调节上,当处于低光状态下,由于呼吸作用,细胞内多糖平衡体被消耗,细胞因浮力提高而上升到光照相对充分的表层。而当细胞处于强光照下时,一方面由于多糖平衡体的合成,另一方面由于细胞分裂对伪空胞的稀释作用,使细胞浮力下降而下沉。

蓝藻不仅对低光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且对高光强的耐受力也较高,一些蓝藻具有抵制光氧化的能力 (Eloff et al.,1976) 。相对于其他藻类来说,微囊藻似乎不受紫外光的抑制作用,当它们分别在可透过紫外线的石英容器和不透过 UV 的 Opaque Pyrex 容器中培养,并未发现两者存在光合作用的差异。而在相同的条件下,对非微囊藻占优势的春季种群进行培养,却得出不同的结果 (Paerl,1988) 。

(2) 起伏的光照 (fluctuating light) 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由于水层的搅动或者是浮游植物的主动移动 (如鞭毛藻类和具有伪空胞的藻类) ,使浮游植物处于一个光强不断变动的环境中。然而关于起伏的光强对浮游植物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 (Litchman,1998; 2000) 。Ibelings (1992) 的研究表明,与微囊藻相比,栅藻更容易适应高的光密度,它可以通过提高最大光合作用速率以充分利用短时间的高光强,从而在水层充分混合的环境下比微囊藻更具有竞争优势。此外还发现,微囊藻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高光强。因此,如果这两个种类在垂直移动很显著的水体,栅藻有可能取代微囊藻。

在超富营养的巴西水库,微囊藻Microcystis的生物量为总生物量的70%以上,微囊藻的生长局限于水柱分层时期,在水体混合时期,尽管生物量保持较高的水平,初级生产力下降,当光照大于1100μmol/sm2时,表面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但是两天以上的风平浪静的日子,并未发生光抑制。Kohler(1992)的研究表明微囊藻需要2天的时间来适应高的光照。

温度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藻类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温度的调节。藻类的最大生长率在~2代/天之间变动,当光照和营养都处于饱和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10~20℃),温度每升高10℃,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就增加一倍多(Q10>),一般来说,SA/V(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值越小,Q10值越大,如隐藻的Q10值为,集胞藻的Q10值为,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的Q10值为。对于某一特定的SA/V值来说,蓝藻Q10值低于绿藻,却与硅藻差不多,其中微囊藻是个例外,其Q10值高达9(Renolds,1989)。

不同的浮游植物具有不同的临界和最大生长温度。Ukeles (1961) 指出,Chrysophyta的最大生长温度为 24 ~ 27℃。然而最大生长温度并不一定等于最适生长温度,Rodhe(1948) 发现意大利直链硅藻 Melosia italica 在 20℃生长最快,但很快衰亡,10℃时比 5℃生长快,但也有一定的衰亡,5℃才能获得持续生长,所以 5℃被认为是意大利直链硅藻的最适生长温度。微囊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30 ~35℃ (Imamura,1981) ,阿氏颤藻 Oscil-latoria agardbii (或 Planktotbrix agardbii) 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30 ~ 35℃ (Ahlgren,1978) 。

浮游植物对其生长环境温度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Braarud (1961) 发现生长在暖水中的甲藻与生长在冷水中的同一种甲藻具有不同的最适温度,从而表现出对其环境的适应。Spencer 等 (1998) 发现,Kentucky 湖冬季浮游植物在 5℃时碳的同化效率比夏季浮游植物在同一温度下同化效率高出 165%,同样,其冬季浮游植物在 30℃时的碳同化效率则相当于其夏季浮游植物在同一温度下碳同化效率的 75%,这表明了浮游植物对不同季节温度变化的适应。

温度还可以影响浮游植物的大小,Hayakawa 等 (1994) 对来自两个不同的温带湖泊的星杆藻 Asterionella formosa 进行培养,发现它们在高温培养时的群体比低温培养时的群体大两倍,Semina (1972) 报告了个体较小种类多出现在冷水中,而个体较大的种类多出现在暖水中。

除了直接影响浮游植物外,温度的改变往往导致其他环境因子的改变从而对浮游植物产生间接的影响: ①温度的变化将导致湖泊分层的变化,如温带的深水湖泊在春季由于温度升高,水体垂直分层被破坏,水下层丰富的营养物质被带到表层,形成春季浮游植物的高峰: ②高温导致蓝藻水华爆发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高温常常伴随着水体分层,从而为具有伪空胞的蓝藻提供了优势; ③在高温时,一些浮游动物,如 Daphnia pulex 的摄食活动加强,使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向不可食方向发展。

温度控制着绝大多数水生藻类的生活,是决定藻类分布的重要因子之一。对有些淡水藻类来说,温度也是重要的因子 (Whitford 和 Schumacher,1968) 。温带许多硅藻和金藻在春天和秋天低温时狭冷性的种类大量生长,但随着水温很快升高,这些狭冷性的藻类又很快地消失,例如,金藻类中一种鱼鳞藻 Mallomonas schwemmlei (Glenk,1956) ,硅藻类的星杆藻属 Asterionella 等 (Landingham,1964) 。相反,有些蓝藻和绿藻则在夏天水温较高时才大量生长。当然,水温对藻类的正常出现来说并不是唯一的因素。每一种藻类都生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都有其能忍受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如蓝藻类中的颤藻目的一些种能忍受的温度极限为 ℃,硅藻 ℃,绿藻科 ℃,双星藻目为 ℃,金藻纲 ℃,隐藻纲 ℃以上 (Copeland,1936) 。

有学者证明,温度能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这两个作用是生长发育的基础,所以温度是单细胞藻类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藻类在能生存的温度范围内还有最适的范围(最适温度) 。据大量观察表明,藻类在生活的温度范围内,耐高温的适应能力远较耐低温的能力差。不同藻类适应温度的范围是不一样的。淡水种类如小球藻、栅藻、衣藻等,一般适应温度的范围上限在 35℃左右,下限在 5 ~8℃,最适温度为 25 ~30℃; 蓝藻最适温度 28 ~35℃,钝顶螺旋藻 Spirulina platensis 在 30℃时生长最快 (王起华等,1994) 。有些藻在 5 ~30℃生活得很好。硅藻类的新月菱形藻的最适温度为 15℃ (朱树,1964) 。绒毛平板藻 Tabellaria flocculosa 下限为 ~℃,上限为20℃,最适温度为17 ~19℃。当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时,藻类可形成厚壁孢子,以渡过不适环境。温幅不易定得很准,极限温度也是如此,藻类在有些温度下能存活,但不能完成全部生命周期,有时在某一温度下短时间存活,但长时间仍要死亡。

水体的温度变化没有陆地那样大,一般淡水湖泊,温度变化在 0 ~36℃。由于生活在温度变化幅度较陆地为小的水环境中,水生生物对环境温度的过高或过低的忍受力,远不如陆地生物,甚至在温度波动不大的情况下也能引起致命的伤害。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在不适合的季节,河流的水温增高 5℃,就会完全瓦解鱼类的生活。

藻类种群也随温度而发生改变,在具有正常混合藻类种群的河流中,观察到在 20℃左右时,硅藻占优势; 在 30℃时,绿藻占优势; 在 35 ~40℃时蓝藻占优势,这些蓝藻类占优势往往可引起饮用水有不好的味道,已知有些蓝藻对家畜有害。

浮游植物的各种生理活动及一系列生化反应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温度变化也能引起湖泊环境中其他因子 (如 pH 值等) 的变化 (全为民等,2004) ,而这些环境诸因子 (综合体) 的变化又能影响到浮游植物的生长发育,所以温度对浮游植物的生长有重要意义。对塌陷塘水体 2004 年 4 ~11 月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后表明,水温与叶绿素 a 呈负相关 (r = ) ,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藻类生长相对较慢,同时由于塌陷塘水体受气候的影响季节变幅较大,因此温度对藻类的影响也相对较为敏感。

水的酸碱性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各种藻类的繁殖和发育所要求的最适 pH 值均不相同。如刚毛藻属 Cladphora,当 pH值降到 ~ 时即停止植物性繁殖而形成游动孢子; 实球藻属 Pandorina 则在弱碱性环境 (pH 值为 ) 中繁殖最好。也有一些藻类在微酸性环境中繁殖良好,如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 在 pH 值为 5 ~ 7 的环境中繁殖最快。裸藻属 Euglena 在 pH 值为 5 ~ 7 发育最好,囊裸藻属 Trachelomonas 在中性环境中发育良好,有些种类仅生活在低 pH 值的水中,如许多鼓藻类、甲藻类及团藻目中的嗜酸衣藻 Chlamydomonas acidophila 和两种四鞭藻 (Carteria turfosa、) ,绿胞藻中的膝口藻 Gonyostomum semen 等 (林碧琴,1988) 。

除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藻类的营养和有机物的形成有限制外,共同生活的其他生物种类对藻类的出现和生成也有决定性作用。根据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实验所得材料均可证明,藻类及其他生物能分泌一些物质,对其他生物种类的形成和发展能产生抑制作用(异体对抗) ,也能产生一些物质对自身的发展产生限制作用 (自体对抗) 。另外通过细菌的生命活动产生的生长素和维生素也对各因子的总的作用发生效应,有时能刺激一些微观藻类大量出现。

酸碱度虽然是藻类及其他生物生活中的一个因素,但常常不是主要的因素。因为生物体具有对氢离子和羟基离子极不容易穿透的外膜,同时它们体内有缓冲系统可以抑制 pH值的变化。当环境的 pH 值超出环境正常范围因而产生对生物体的危害时,常常不是因为pH 值本身的改变,而是某些相联系的变化直接对水生生物有害。

氮磷比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关于氮磷比在浮游植物中的作用,存在着较大的争议。Bulgakov 和 Levich (1999)指出,不同的浮游植物种类的相对丰度取决于环境中氮磷的相对含量。他们的这一结论得到了大量经验数据和实验数据的证明。关于氮磷比运用得最多的就是解释湖泊和水库中蓝藻的优势问题。Tilman (198) 等人认为,相对其他藻类来说,蓝藻对氮具有竞争优势,因此蓝藻可能在氮磷比较低的水体中占优势 (Schindler,1977) ,Schindler 的假说首先得到了 Smith (1983a,b) 的证明,并指出,蓝藻容易在氮磷质量比小于 29 的湖泊中占优势,从那以后很多研究者都指出了氮磷比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当 Otario 湖的氮磷质量比从 1977 年的 16 升高到 1982 年的 32 时,浮游植物的主要种类也发生了变化,即固氮蓝藻消失,小个体种类的比重上升 (Hartig et al.,1991) 。在 Hamilton 港口,尽管水柱中的硝态氮的含量从小于 mg/L (1948) 上升到 24 mg/L (1980) ,但由于其氮磷比高达100,浮游植物由绿藻而不是蓝藻占优势 (Barica,1989) 。在纽约的 George 湖,湖上层的TN / TP 沿着 北 部 呈 现 出 上升 的 梯 度,在 这 个 梯 度 上,蓝 藻 的 优势 呈 现 出 下 降 的 趋 势(Siegfricd,1985) ,Takamura (1992) 的研究表明,氮磷比的提高是日本霞蒲湖微囊藻水华消失的主要原因。在南非一个超富营养的湖泊 (Hartbeespoort Dam) 中,微囊藻水华所形成的浮沫 (scum) 是水库的主要特征,叶绿素 a 的含量甚至超过 mg/L,然而当水体的氮磷负荷的质量比从 1982 ~1983 年的 上升到 1988 ~1989 年的 时,微囊藻水华从湖泊中消失了,Chutter 和 Rossouw (1992) 将该湖泊中微囊藻的消失归结为氮磷比的升高。在 6 m3的围隔实验中,保持围隔中 TP 的浓度不变 ( mg/L) ,在不同的处理中添加不同质量的硝酸钠,形成氮磷质量比为 5 ~ 50 的梯度,结果发现,随着氮磷比的升高,蓝藻在总浮游植物中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 (Smith,1992) 。而在 Bulgakov 和 Levich(1999) 的实验中发现,绿球藻目的藻类 (主要是栅藻) 随着氮磷质量比由 5 升高到 50逐渐成为优势种。

虽然氮磷比假说得到了广泛的证明,另外一些学者却对此提出了质疑 (Trimbee 和PTopas,1987; Reynolds,1999; Pick 和 Lean,1987) ,并列举了不少的反例。Olirik (1980)观察到,在超富营养的丹麦 Arreso 湖中以绿球藻目占优势,尽管其中氮磷负荷的比值很低。在 Wisconsin 湖中添加硝酸铵以提高氮磷比,却并没有导致夏季微囊藻水华的消失(Lathrop,1988) 。通过对 Florida 的 165 个湖中蓝藻的情况进行分析,Canfield (1989) 发现蓝藻优势并没有随着氮磷质量比大于 29 而呈下降的趋势。Trimbee 和 PrePas (1987) 认为营养浓度比 (总氮或总磷) 比氮磷比能更好地预测蓝藻的优势,Downing (1997) 指出,在过去的分析中,蓝藻丰度与氮磷比所表现出的相关关系是由于富营养程度通常与氮磷比呈现出强烈的负相关关系。在营养丰富的营养源中,由于吸收和反硝化作用,相对于磷来说,氮常常被耗尽,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氮磷比逐渐下降,所以是磷的升高而不是氮磷比的下降增强了蓝藻的优势 (Trimbee 和 Prepas,1987; Scheffer 等,1997) 。Pearl 等 (2001) 认为在氮磷负荷都很高的富营养湖泊里,氮磷比这一通例并不太实用,由于氮和磷都不受限制,氮磷以外的营养元素或者其他环境因子可能对浮游植物起主导作用。

我简单说一下,浮游植物作为一种低等生物,对于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所以能较清晰的体现出当地环境的变化.

生态因子: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

论文报告无国外研究

背景介绍:本科毕业论文-英语论文,如果你是中文论文的话,具体的思路应该也是可以考虑一下的~我认为在查询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前,需要弄明白两点:研究现状需要写在什么地方?写研究现状的目的是什么?第一个问题--在我个人的理解中,需要在论文的两个部分中梳理国内外现状,其一为introduction,其二为literature review,如果涉及到研究方法需要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变更,那么在methodology部分也是需要提到一些已有的研究现状的。第二个问题--所有的引用,无论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还是理论的梳理,目的都是为了突出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好的地方,这个“好”就在于已有的研究和我的研究之间有一个gap,而我的研究就是把这个gap填上。在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以后,接下来就是文献的搜索了:【我的搜索是结合了学术写作课和个人查文献的经历的】这里分成两个部分来进行:part 1: selecting key words; part 2: how to take note when reading an articlePart 1: selcting key words(因为文字有点多,所以我就直接发一个表格来啦)有两个方法,表格是方法1: strat from keywords方法2: start from an article看文章后面的references: 1-author重复出现的作者;2-year名字与年代(recent ten years)先搜索作者(通过网站research gate,搜素作者的全名(full name)--research gate;再搜索文章(可以在学校提供的数据库中搜素,或者在bing学术中等等。)Part 2: how to take note when reading an article在找到文献以后,接下来就是建立自己的文献管理库,我的方法是通过表格进行梳理:表格中包含几个维度:Author & Year;2. Research focus/questions;3. Methodology;4. Participants & Contexts;5. Conclusions;6: Key word梳理好以后,现在就会对于你所要研究的题目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了。你可能会知道这个领域中最近常用的研究方法,较

1、中国知网收载的主要是中文文献。2、可以去国内外论文数据库检索关键词。

如果开题报告中研究现状,找不到国外的研究,当然不是可以不写的意思了,他的研究现状就是要把目前所有研究的那个现状主要表达出来,如果你找不到国外的研究,你可以就写国内的物前的一些研究,就可以不用涉及到国外,但是还是要尽力去找这种研究的,因为如果实是找研究现状的话,就要把国内外国国内外的一些国际形式都要把他嗯严格的写出来人活一辈子,就活一颗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强大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人的心,虽然只有拳头般大小,当它强大的时候,其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战胜一切,当它脆弱的时候,特别容易受伤,容易多愁善感。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的心,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因为只有内心强大,方可治愈一切。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够强大的自己人生,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较量,说到底,是自己与心的较量。如果你能够打开自己的内心,积极乐观的去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面对不容易的生活,我们要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没人扶的时候,一定要靠自己站稳了,只要你站稳了,生活就无法将你撂倒。人活着要明白,这个世界,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够强大的自己,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千万别抱怨,努力强大自己的内心,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只要你内心足够强大,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磕磕绊绊,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那这些坎坎坷坷,磕磕绊绊,都会成为你人生路上,一道道过不去的坎,你会走得异常艰难。人生的坎,不好过,特别是心坎,最难过,过了这道坎,还有下道坎,过了这一关,还有下一关。面对这些关关坎坎,我们必须勇敢往前走,即使心里感到害怕,也要硬着头皮往前冲。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你勇敢,只要内心足够强大,一切都会过去的,不信,你回过头来看看,你已经跨过了多少坎坷,闯过了多少关。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方面对生活的不如意,面对情感的波折,面对工作上的糟心,你是否心烦意乱?是否焦躁不安?如果是,请一定要强大自己的内心,因为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方。当你的内心,变得足够强大,一切困难,皆可战胜,一切问题,皆可解决。心强则胜,心弱则败,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生活的不如意,也不是情感的波折,更不是工作上的糟心,而是我们内心的脆弱。真的,我从来不怕现实太残酷,就怕自己不够勇敢,我从来不怕生活太苦太难,就怕自己不够坚强。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内心,变得足够强大,人生就没有那么多鸡毛蒜皮。强大自己的内心,我们才能越活越好生活的美好,在于追求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的生活,源于一颗强大的内心,因为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消化掉各种不顺心,各种不如意,将阴霾驱散,让美好留在心中。心中有美好,生活才美好,心中有阳光,人生才芬芳。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一颗强大的心,可以美化生活,精彩人生,让我们越活越好。生活有点欺软怕硬,如果你内心很脆弱,生活就会打压你,甚至折磨你,如果你内心足够强大,生活就会奖励你,眷顾你,全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

背景介绍:本科毕业论文-英语论文,如果你是中文论文的话,具体的思路应该也是可以考虑一下的~我认为在查询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前,需要弄明白两点:研究现状需要写在什么地方?写研究现状的目的是什么?第一个问题--在我个人的理解中,需要在论文的两个部分中梳理国内外现状,其一为introduction,其二为literature review,如果涉及到研究方法需要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变更,那么在methodology部分也是需要提到一些已有的研究现状的。第二个问题--所有的引用,无论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还是理论的梳理,目的都是为了突出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好的地方,这个“好”就在于已有的研究和我的研究之间有一个gap,而我的研究就是把这个gap填上。在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以后,接下来就是文献的搜索了:【我的搜索是结合了学术写作课和个人查文献的经历的】这里分成两个部分来进行:part 1: selecting key words; part 2: how to take note when reading an articlePart 1: selcting key words(因为文字有点多,所以我就直接发一个表格来啦)有两个方法,表格是方法1: strat from keywords方法2: start from an article看文章后面的references: 1-author重复出现的作者;2-year名字与年代(recent ten years)先搜索作者(通过网站research gate,搜素作者的全名(full name)--research gate;再搜索文章(可以在学校提供的数据库中搜素,或者在bing学术中等等。)Part 2: how to take note when reading an article在找到文献以后,接下来就是建立自己的文献管理库,我的方法是通过表格进行梳理:表格中包含几个维度:Author & Year;2. Research focus/questions;3. Methodology;4. Participants & Contexts;5. Conclusions;6: Key word梳理好以后,现在就会对于你所要研究的题目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了。你可能会知道这个领域中最近常用的研究方法,较为主流的理论有哪些,大牛们又有哪些。而这些都可以有选择地写在introduction中,当然了,这个“有选择地”要遵循一开始提到的“gap”原则。

国外对德芙广告策略的研究论文

个人觉得口味不是很丰富,尤其是坚果类的不太细化了,优点就是可可含量还蛮好,口感大众,毕竟没有用代可可脂,吃起来负罪感不是很重。

私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1、产品定位准确。产品一经推出并主打“因爱而生”这一主旨,一时备受追捧。2、从产品本身来讲,入口即化,不腻口,热量高,产品种类多样。3、广告宣传到位。历年在广告投入上均以绝对优势排在首位,每一个广告片都精心策划、以独特的创意和独具一格的制作技术进行制作。同时利用海报、挂旗、塑料架头牌、货架头牌、德芙专用陈列架、收款台货架等来增强宣传效果。4、包装精美。分为独立包装、小包装、塑料包装以及铁盒等高、中、低多个档次。并且有针对节日的礼品装、针对年轻人传情达意的各式巧克力进行各工各式的包装。5、价格优势。遵守三个一致性原则:产品系列内部价格一致;价格一致产品类别内部价格一致;与竞争对手同类品种价格之比保持一致。6、目标市场明确。主要有三种目标对象:女性、年龄低人群以及热恋中的情侣。

产品质量太次,和超市散装的国产巧克力没有任何差别,卖的却是进口巧克力的价格

德芙营销战略分析1.说明 21世纪是市场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高速腾飞阶段,经济模式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是更加理性化的市场,在信息高速发展,网络不断普及的新时代,我们的游戏规则更加科学合理,对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竞争将更加残酷,我们的消费者更加理智,我们需要丰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把最好的产品呈现给我们的消费者。大家还记得《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为解压狂吃德芙巧克力的场景吗?这是德芙携手《杜拉拉升职记》电影,娱乐营销的一部分。随后德芙又携手孟京辉团队推出定制话剧《一颗巧克力的心声》,德芙心声巧克力成为爱情引线,穿插整部话剧。之前还有网友发现,酷我音乐盒的排行榜频道,也完全成为了德芙的新歌榜,并且配有互动游戏。这是一个娱乐化的年代,通过电影,音乐,话剧这些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与消费者深度沟通,潜移默化的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是娱乐营销的精髓。德芙通过这些娱乐方式把巧克力的美味晕染到消费者的情感之中。巧克力似乎早已成为人们传递情感,享受美好的瞬间的首选佳品。可是,走进商场,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品牌,消费者却难以抉择,消费者关心的不仅仅是一盒糖果,而是产品的品质如何,口感如何,味道如何,他们要求整盒巧克力可以带来非凡的感觉。“你不能拒绝巧克力,就像你不能拒绝爱情。”这句台词来自于一部话剧,将巧克力和爱情巧妙衔接,尝试触及消费者内心的情感和心灵。2.德芙简介1986年,玛氏食品(M&M/Mars)将德芙拥入怀中,并将因爱而生的德芙品牌视为掌上明珠。在对德芙巧克力的纯度和口味进行改善后,玛氏食品在上世纪90年代推出了牛奶巧克力和黑巧克力等新口味巧克力,这些巧克力续写着德芙的传奇,德芙巧克力的流行,持续至今。其主要产品有:德芙榛子巧克力,德芙奶香白巧克力,德芙香浓黑巧克力,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德芙醇香摩卡及烤杏仁巧克力,德芙榛子、杏仁及葡萄干巧克力,德芙脆巧心,德芙星彩巧克力,德芙脆香米,德芙麦芽脆心巧克力,德芙倍醇黑巧克力,心语摩卡榛仁,牛奶夹心,牛奶巧克力苹果,心声牛奶拿铁,牛奶杏仁酱,牛奶榛子,德芙巧丝巧克力棒等等。德芙品牌在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德芙巧克力的消费者具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并且在不断地通过口碑传播,影响着其他消费者。3.德芙在英国市场的调查分析德芙于1960年进入英国市场,在德芙进入英国之前,英国国家自己也生产巧克力,但是口味难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巧克力作为甜品中的尤物,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它对于英国人来说,像谈论天气那样家常便饭。在阴冷潮湿的冬天,嚼上一口巧克力,没有比这更雪中送炭的事情了。调查问卷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对消费者食用过的巧克力品牌、消费者喜欢吃的口味、购买巧克力首先考虑的因素、消费者吃巧克力存在的顾虑、认为每块巧50克巧克力合适的价钱,这几个个方面,对100个英国人做了调查,得出以下数据。1、消费者食用过的巧克力品牌,德芙排名处在中间位置。调查结果显示,在消费者吃过的巧克力品牌中德芙以10,80%排在中间位置。2、消费者喜欢吃的口味,喜欢吃牛奶口味巧克力的消费者最多。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消费者喜欢吃的三种口味的巧克力产品分别是牛奶巧克力、夹心巧克力和黑巧克力,分别占被调查人数,,,该项调研结果可以为巧克力生产企业的产品线规划提供市场依据。3、购买巧克力首先考虑的两个因素,消费者购买巧克力主要关注的因素是口味、品牌和价格。消费者购买巧克力产品时最关注的因素是口味,占;品牌和价格共同排在消费者关注因素的第二位,分别占,由此我们不难总结出,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口味好,价格适中的巧克力产品应该是最能被消费者接受的。4、消费者吃巧克力存在的顾虑,容易发胖和价格太高是吃巧克力的主要顾虑。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我们发现容易发胖和价格太高是消费者吃巧克力的主要顾虑,分别达到和,消费者的顾虑其实就是巧克力生产企业需要解决的产品问题。只有尽可能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根据消费者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才能逐步做大市场,做强品牌。 SWOT营销策略分析:l 优势:a. 金融资源:德芙在金融资源上占有一定的优势,由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和糖果公司美国玛氏公司投资的。在资金方面占有了绝对的优势。可以不断地投入很大资源进行整合营销传播。b. 市场知名度:因广告语“Rasphberry&DarkChocolate Swirl Silky smoothPROMISES",“嘘,黑巧克力漩涡柔滑光滑的承诺”使得德芙的品牌形象优良,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 市场占有率为25%, 知名度为60%.l 劣势:高端产品线竞争极为激烈,英国不仅有进口产品的围追堵截,国内诸多品牌也一直虎视耽耽。l 机会:a. 增加新产品:德芙推出的2011新品德芙巧丝巧克力棒,市场反应良好。b. 巧克力市场需求大:英国人的生活似乎离不开巧克力,在英国人年均巧克力消耗量是12000克, 英国广播公司(BBC)4频道2007年4月26 日播出的纪录片“人类足迹”,其中收集了英国人生活中吃穿住用各项数据,饮食中,英国人一生一共要吃1万块巧克力,可想而知英国的巧克力市场需求有多大。l 威胁a. 顾客的偏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和饮食习惯日益多元化,不但注重巧克力的味道,也越来越追求巧克力包装的新潮时尚。b. 业内竞争:SWISS THINS、 GUYLIAN、DUCD'O、DCOSLE等在英国市场占有率高于德芙。c. 替代品:各种糖果的销售也是德芙的一大威胁。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劣势,并且在严峻的竞争压力下,不断的发现机会,创造机会。德芙可以利用巧克力市场不足来创造更多的机会。4.整合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1) 产品:八款经典口味,赋予独特外表和浪漫内涵丝滑明星-草莓味双层巧克力;德芙通过不断推出新口味的巧克力来吸引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对各种口味的需求。2) 包装:德芙巧克力在中国市场优于国产品牌的包装,在视觉上,让顾客感到品质更好,格调更高。包装上也分为独立包装、小包装、塑料包装及铁盒等高、中、低多个档次。也会针对节日的礼品装,针对年轻人传情达意的各式巧克力进行各工各式的包装。就以德芙葡萄干牛奶巧克力为例,以清新明快的色彩搭配和醒目便捷的造型设计,吸引着超市中面对众多商品的消费者。. 广告宣传策略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语注重消费者的体验感受。“Rasphberry&DarkChocolate Swirl Silky smoothPROMISES"之所以够得上经典,能够把巧克力细腻滑润的感觉用丝绸来形容,意境够高远,想象够丰富。充分利用视觉感受,把语言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价格策略“玛氏”的德芙在英国采取的是统一定价,是一个跨国的大企业,拥有很强的规模和资金实力,“玛氏”认为在英国国市场保持统一价格,有利于公司和产品在市场上保持一致形象,且有利企业制定统一的市场策略,便于公司总部对整个营销活动的控制。价格能够向潜在买主传递有关产品、企业等方面的信息,顾客往往把价格和质量联系在一起考虑,往往认为高质产品应定高价,高价应具有高质,这也正是德芙在中国所走的路线,利用高科技制造出优质的巧克力,成本高,则价格也要相应的高。当然,也有相应的低价位的产品。.渠道策略德芙经过和超市的谈判,利用正常陈列的费用将巧克力陈列到销售保鲜牛奶、保鲜肉制品的冷风柜内,从而解决巧克力在夏季的保存问题。并且,通过和可口可乐这一夏季旺销产品进行捆绑销售,实现了淡季销量的大幅提升。或者直接在一线城市设立专卖店。在销售方面,“玛氏”采用的是市场生动化,所谓市场生动化就是在售点上进行的一切能够影响消费者购买玛氏产品的活动。 而玛氏市场生动化三大原则:分布面广——买得到;显而易见——看得到;随手可及——拿得到。这样就强化售点广告,增加可见度;吸引消费者对玛氏产品的注意力; 使消费者容易见到玛氏的产品;刺激消费者冲动性购买;在消费者面前维护品牌、产品形象,起到地面广告作用。促销策略在宣传方面,“玛氏”利用了海报、挂旗、粘贴、塑料架头牌、货架头牌、飘吊物、陈列纸柜、德芙专用陈列架、收款台货架、热点货架、散装货架等。还采用宣传品加陈列方式,它比单独陈列的效果强得多。最后就是争取收款台陈列,收款台是最后的销售机会;采取小包装、快销品种、各收款台销售相同的品种。在促销方面,“玛氏”寻求促销陈列的机会,因为促销陈列能够极大的促进产品销售,选择最好的陈列地点:消费者主流通道、有足够的空间;选择适当的品种:快销品种、应节产品;做到突出重点:适量的品牌及品种;有准确清晰的价格标签;区域化陈列;正确运用宣传品:相应品牌的陈列架、最新的海报……消费者需求多样并且喜欢选择:务必尽可能增加分销品种数目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巧克力为快速消费品,相对于耐用消费品具有更高的价格敏感度;只有价格合理,物有所值,消费者才会购买。创新-情感策略监魏炜说:“对于品牌来讲,除了最基本的产品创新和广告宣传手段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去理解消费者的生活,在消费者的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机会,能够跟消费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你不能拒绝巧克力,就像,你不能拒绝爱情。”这句动人的台词来自一部中国的话剧《一颗巧克力的心声》。这部将巧克力与爱情巧妙衔接和融合的话剧,正是巧克力品牌德芙出品的艺术与商业跨界之作。“德芙巧克力希望为所有消费者的生活带来‘More Moments, More Places, MoreSmiles’,这也是我们品牌的愿景。”市场总监魏炜表示。在产品中加入感情元素,让消费者有更多的兴趣去了解这个产品,从而拥有这个产品。例如,正德芙于2010年10月推出心声巧克力,相比普通巧克力,它的包裹纸内印有温暖的"心声"话语,给消费者更美好的品牌体验。战略评估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单一的营销要素已无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企业只有发挥整合营销要素的协同作用,才能获得新的竞争优势。以上营销策略对公司内部关系起到了促进作用。达到了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的有效整合。德芙在这个营销的过程中,结合了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如产品的研发,就需要依据市场的调查报告分析,销售部门则需要公关部的相关配合,这也体现了整合营销的核心思想,即资源的整合和营销手段的一元化。德芙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主要通过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广告宣传策略,促销策略等方式进行整合营销传播,效果预测:a. 德芙新上市产品加入更多口味,这将会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尝试新产品;b. 广告宣传策略让更多消费者熟知德芙产品;c. 促销策略和价格策略能为德芙品牌提高5%的销售额;d. 情感元素的加入使德芙更有意义,这将会扩大消费者层次,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从而获得更广泛的英国市场。6.结论通过以上几点来分析,利用公关,事件营销,广告,形成多方面的给客户传达信息,拉近与客户的关系。如对客户群的细分,很好的把握了客户的不同需求,让客户觉得有亲切感;大面积的户外广告,主动让客户了解自己的产品,给客户留下好的正面的印象,让客户形成下意识的购买需求。企业的出发点是消费者,企业树立品牌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消费者进行,企业必须借助信息社会的一切手段知晓什么样的消费者在使用自己的产品,建立和消费者之间的牢固关系,使品牌忠诚成为可能;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时,必须传播一致的品牌形象。德芙巧克力的营销战略在市场定位以及SWOT分析和整合营销战略方面有着清晰的认知,使之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优秀企业。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