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进展研究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05:41:53

进展研究论文范文

护理学新的研究成果必将对护理实践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1具体的术后护理 措施

保持呼吸道畅通

在进行食管癌的手术中均选择气管插管,术前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至于患者的麻醉时间延长,在手术后患者不能及时的清醒过来,而在这段时间里患者的自主排痰及吞咽功能等较差。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帮助,做好呼吸道的护理。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该体位可避免发生食物的反流导致窒息。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听到有痰鸣音出现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吸痰,在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要动作轻柔、迅速,以免长时间地刺激发生喉头痉挛、喉部粘膜损伤等。如痰液较多而黏稠,吸引困难者,可应用气管镜吸痰或雾化吸入,必要时也可行气管切开吸痰。有少数患者术后回病房发生舌后坠,必须应用硬质口咽通气管插入,始终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肺部并发症

开胸术后,大部分的患者会发生肺功能减退,尤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本组患者术后24h之内均常规持续或间断吸氧3~5L/min,保持血氧浓度为96%~100%,防止患者出现供氧不足的现象,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术后第2天使患者处于半卧位,为患者轻拍背部,并鼓励患者咳嗽,协助排痰,促进肺膨胀,防止肺不张,同时使得胸腔积液顺利排出。患者在咳嗽时应帮患者按住切口处,以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如患者发生支气管哮喘时,要及时应用氨茶碱激素治疗。若患者有黏痰不易排出时应使用吸痰器进行吸引。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心脏病患者要控制好静脉输液速度,减少肺水肿的发生。如患者持续发热、咳嗽、白细胞升高,可疑发生肺部感染者,应加用足量的抗生素,避免脓肿的发生。

防止发生液气胸

纵膈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在进行食管癌切除的过程中会在纵膈肌内的食管进行游离,从而导致术后发生胸腔渗液。因此,在手术完成后应为患者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促进气体和液体的排出,重建胸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纵膈移位及肺部受压,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避免发生肺不张、液气胸、脓胸等并发症。如果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出的血性液体较多,血色较浓,必须密切观察脉搏、血压变化,以防胸膜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防止吻合口痰

食管癌术后的患者常规给予留置胃管并给予胃肠减压。首先应防止胃管滑脱,保证肠胃减压通畅手术6h后接负压吸引器。如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应降低吸引力并 报告 医生;引流不畅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本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食3~4天,胃肠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胃管拔除后可少量饮水,如2d后无吻合口痰症状,术后5~6天开始进清质流食,100mL/次,6次/d。术后10d进流食,术后15天进半流食,遵循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同时要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避免进食有刺激性的食物,进食速度要缓慢,注意禁食过硬的食物,以免导致吻合口痰

防止乳糜胸

多因术中损伤胸导管所致,多发生在术后2~10d,引流液为血性或淡黄色液体。恢复进食后,乳糜液漏出量增多,呈白色乳状液体或小米饭汤样。患者表现为胸闷、气急、心悸,甚至血压下降。

2 总结

总之,在食管癌患者中应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工作,使得患者最大限度地得以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1产妇的心理特征

产妇因为其现阶段的生理特殊性,使得产妇易出现恐惧、紧张、忧虑、烦躁等心理特征。初产妇处于对分娩时疼痛的恐惧以及对分娩知识的缺乏,一般都会出现紧张、焦虑等心态,经产妇来自对上次分娩的回忆。另外,很多产妇紧张胎儿的身体是否会出现一些缺陷或疾病。一些产妇因为缺乏对分娩的一般常识,心理反应很强,过分恐惧与紧张,导致产妇极度不配合医生及助产士的工作,以至于影响正常产程进展。

2妊娠期的心理护理

通过同孕妇进行沟通,了解孕妇内心存在的心理障碍根据孕妇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的不同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计划,从而对有心理障碍的孕妇更好的开展工作。例如,很多孕妇在分娩前十分恐惧,因为对分娩的过程不了解,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等情况。这时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就显示出其重要性。护士可向孕妇解释,分娩的具体生理过程,以及此生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安全性,当孕妇了分娩的过程及安全性,自然会降低因担心分娩痛苦而产生的焦虑心态;一些在孕妇因为身体原因在妊娠期间有其他疾病或妊娠并发症发生,所以要对她们加强相关的疾病常识介绍,同时进行心理护理,让产妇对自身的病情多有了解,以达到配合治疗的作用。例如:很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护士应给予主动的、具有持续性的心理护理,同时要对产妇进行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健康 教育 ,护士应该做到经常同产妇进行交流,增强同产妇之间的熟悉程度,从而有利于监督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及时发现患者内心所存在的问题心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减少病患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生产及治疗。

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一些孕妇,特别是初产的孕妇,在最初入院治疗时,对医院的陌生感会增加其内心的不安情绪,护士的沟通是医患关系的桥梁。所以,护士应该主动的与产妇进行交流,首先对医院的总体环境,医疗水平进行概括性的介绍;其次,对产妇的个人情况进行了解,让孕妇表达出自己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建立融洽、信任的护患关系。由于信任感的增强,这样产妇也更易接受护士给予的护理帮助及心理支持,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良好的家庭关系可以降低产妇抑郁症的发生频度创造良好的家庭,特别是高危妊娠孕妇和健康不佳的孕妇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护士适当的向产妇的丈夫及其他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在医院同家庭方面共同帮助孕妇解除心理上的顾虑,树立对医护人员及医学的信任。同时也可以发放宣传手册、建议孕妇参加孕期学校培训的课程、安排孕妇与已经进行分娩的产妇互相交流等增加其对分娩时的感受和信心,改变其认知来减轻焦虑的情绪。调查显示,家庭支持是避免妊娠期妇女抑郁发生的主要因素:家庭成员对产妇的支持理解越高,抑郁症的发生频度越低。多数学者认为,良好的家庭支持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及产妇的恢复,而劣性的家庭关系的存在则损害母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产妇的家庭中应尽可能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舒适的气氛。

3分娩期的心理护理

第一产程心理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助产士与产妇需要密切接触。助产士要通过亲切交谈,了解她们的内心活动情况,通过她们对妊娠、分娩生理常识的掌握情况,在分娩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生产期心理护理计划,向产妇们宣讲妊娠、分娩、育儿等知识,在产妇有疑惑时及时的解决相关问题,在此,可建立医患之间信任的桥梁,是孕妇对助产士具有信任感,从而通过消除对孕妇对于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情绪。以达到孕妇心情的舒缓以及情绪的稳定。对一些情绪极度不安定的产妇,助产士更加要细心及耐心的进行心理护理.指导产妇进行深呼吸,帮助按摩其下腹部及腰部,以减轻症状.避免孕妇过多地消耗体力,以分散产妇的注意力,达到舒缓心理的作用。

第二产程心理护理第二产程是十分关键的,这就使助产人员在这一阶段要更加的稳妥,从而给产妇心理依托,做到忙而不乱,熟练果断,同时在精神上安慰产妇,并且对一些在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产妇加以解释,让产妇有安全的心理感受,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助产操作,鼓励并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以增加腹压,促进胎儿下降及娩出,保证胎儿顺利娩出。

第三产程心理护理分娩结束后,当产妇看到自己所生孩子,无论婴儿健康与否,均可引起产妇的情绪激动。表现为或沮丧,或兴奋,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通过大脑皮层,直接影响子宫的收缩情况,易导致宫缩乏力,继而出现大出血。此时,一方面在治疗上,给予产妇宫缩剂加强宫缩,从而预防出血的发生,助产士的心理护理在一定情况下起到了作用,另一方面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慰,抑制住产妇过分激动的心情,避免产妇因内心波动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病症。总之,在护士的心理护理下,让产妇在产前做好心理准备是很必要的,这关系到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4结语

产妇的心理护理从主观上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客观上可以更好的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及恢复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得到重视,不仅作为一门心理学方面的 医学知识 来掌握,同时也是更好的进行医患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产妇的身体健康及护士工作的顺利完成。

护理研究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护士论文范文大全

2.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3.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4.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论文范文

护理管理 运用科学的 方法 组织、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创造优美的休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研究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急诊护理人员角色技能论文 》

随着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工作已由单一疾病护理转向了整体全面护理。即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病人的需求,它使护士的角色和技能得以扩展。作为医院窗口形象的急诊科护士,其自身角色和技能将直接影响医院的声誉,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科是抢救伤病员的场所,亦是一个缩小的社会环境,在面对突发危重病人的同时,也必须面对不同知识修养、不同 文化 背景、不同生活习俗、不同经济能力的形形色色的人,因此,急诊护士首先是一位社会工作者,她必须有高尚的敬业精神,丰富的社会工作 经验 ,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意与患者单位、患者家属、肇事方、警察和 保险 人员的协作关系。

面对成批的、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能及时给病人提供来自社会团体、单位、家庭和亲朋好友的社会支持。它包括两方面的支持:

(1)精神的支持,即上述团体和人员对患者的理解、安慰、鼓励,有助于减轻或缓解患者的情绪紧张或精神上的压力。这点对自杀未遂、突遇重大事故的患者很重要。

(2)物质和经济的支持:及时给患者提供有关法律、保险及治疗方面的信息,协助患者争取上述团体和人员的物质和经济援助,以解决生活困难,筹集治疗资金。尤其对刑事案、治安伤害案、购买了保险的意外伤害和车祸伤患者应提醒其及时报案,收集保存好相关资料非常重要。能有预见地、有序地、有效地与各医技科室合作,创造一个高效救治环境,为患者赢得宝贵的后续治疗时间医|学 教育 网整理。急诊护士还必须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效应,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专业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以前护理是从属于医疗的专业,随着护理的发展,它已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必须改变其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观念,树立专业工作者的意识,掌握本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独立判断病情的能力和对各种危险信号的鉴别能力及突出的应变能力。熟练掌握急救复苏技术,迅速正确地使用各种急救监护器材,熟悉各专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具有解决护理上具体疑难问题的知识和技巧,能回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了解急诊专业的新进展。护理专业的发展除与医学专业同步外,还与许多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社会人文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急诊护理更是处于护理变革的前沿。因此,急诊护理人员还必须具备获取和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的技巧,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完善自我,从而更有信心、更有方法、更有预见地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提高配合医生抢救病人的成功率。

3.心理工作者的角色和技能:

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是直接面对突发的急危重病人,致病致伤原因复杂,患者及其家属难以面对残酷的现实,因而情绪不稳或失常,加之抢救工作紧张繁忙,有时甚至不能按时下班,因此急诊护士还必须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且掌握了心理工作技巧的人。她应具有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乐观开朗的性格,善于调节患者及其家人情绪的能力。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患者、患者家属、同事和其他协作者,获得他们的拥戴、信任、支持及配合。能尊重病人的感情,对待病人个人感受表示理解并认同,通过耐心解释,真诚劝导,热情鼓励,细致关心,周到服务,使病人身心受到裨益。不当众探究和议论患者隐私,防止命令、责备、泄密、无用等消极情绪传递,从而避免患者产生自我价值低估和无助的恶劣情绪。另外,急诊护士还要善于控制和消除来自自身的不良情绪及压力,防止可能无意中伤害患者、患者家属及同事和协作者的言行,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救治氛围。

《 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探微论文 》

急诊护理是研究各种急性疾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性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专业,其发展迅速,而目前尚未出现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反映专科特色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各医院仍采用常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不能充分体现各科室护理特色,缺乏实用性、专业性、完整性、科学性。为了体现实用性、科学性、完整性和专业性,急诊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突出实用性。

急诊科病人发病急骤、时间性强、随机性大、可控性小、专业性强等特点,这给急诊科医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兼具多重角色,除了医疗服务主体外,也是灾难救援的组织者、协调者,更是公众急救教育的指导者、咨询者、教育者医|学教育网整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对急诊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诊治上要求时间快、效率高、收费低、服务全。在建立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时要从急诊护理的工作内容及临床实际情况着手,突出工作重点,体现实用原则,评价各项工作流程应简捷、便利,分诊、出诊、抢救、诊治、健康教育令人满意。

2.注重终末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环节评价,突出科学性。

目前护理质量评价仍以终末质量评价为主,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假象,具有不稳定性和失真性,护理人员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表面形式上以应付检查,难以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实施终末评价的过程中结合环节质量评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能动性、创新性,开拓思维、引进竞争,以期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学科发展之目的。例如同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同样的结果,这不同的途径、方法就是环节评价所需控制的,它是从原因和本质上改进质量,其方法更切实可行。

护理人员是质量评价的核心,环节评价还要求其了解质量评价的目的、方法、标准,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做到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

3.护理质量评价系统要全面,突出完整性。

急诊科具有门诊性质又具有病房特色,其质量评价也应兼顾一般病室和特殊门诊的管理标准。病室管理上除设施规范、职责明确外,在排班上更应突出灵活性、机动性;病历书写除客观、规范、简洁、详实外,在时间记录上更要求真实、精确;技术操作评价上要突出高效(准确、及时、规范);院内感染评价上除常规院内感染评价标准外,急诊科在各类传染病的上报和消毒隔离上也应有相应评价标准;整体护理评价上应突出实用性、创新性、实惠性、服务性,护理管理应制定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的标准,增强法律意识。

4.评价系统分区管理,体现专科性。

急诊科的急、重特点要求每个医护人员要有时效意识、救命意识。评价时集中表现在急救呼叫后能否迅速做出反应(出诊时间、出车速度),各项 措施 是否得当,各种急救物品是否齐全、功能是否良好,各种异常情况是否能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急救物资是否有较大的储备能力,联系通讯系统是否通畅有效,协作系统是否同步配合等方面。急诊病人和突发事件多,而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又极其有限,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分区管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分区管理就是根据病情轻重缓急集中分级分区诊治,变无计划性、无秩序性的工作为相对有计划性、有秩序性,突出工作重心,把技术力量、仪器设备重点放在危重病人抢救上。

目前急诊科多分为初诊区、观察区、监护区、手术区。初诊区主要负责就诊病人的分诊,初步诊治和维持就诊秩序。根据病情优先处理的原则,体现生命第一的观念,并且还参与危重病人的初步紧急抢救和灾难救援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对初诊区的护理质量的评价应体现分诊正确率、病情上报率、出诊及时率、危重抢救成功率等。观察区主要负责一般急诊病人(无生命危险及暂不需住院治疗的病人)的观察治疗,主要体现的是服务意识和多学科专业技能,因此质量评价应从服务理念、就诊环境、病人满意度、基础护理操作、专科健隶教育、病情观察处理等方面人手。

监护区主要负责危重病人抢救直至生命平稳。随着我国急救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型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床旁化验分析仪、心肺复苏器等均需要有一支高专业水平、高技术操作的急救护理人员。因此,对她们的护理质量评价重点应放在业务技术上,考查以各种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对各种急重症病人的观察应对能力和创新科研意识。手术区主要负责急诊的手术治疗,评价重点在于手术的成功率、术后感染率、手术配合熟练程度及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

总之,护理管理者应更新观念,掌握最新动态,建立服务于急诊护理实践的管理标准,以促使急诊护理质量向着高水平方向发展。

《新生儿窒息护理论文 》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除两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及时抢救和有效的复苏及复苏后正确的护理和治疗,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出生和外院转入我科的新生儿中,有42例发生窒息。中轻度窒息(阿氏评分)28例,重度窒息14例,因母亲患糖尿病引起窒息1例,母亲患妊娠高血压5例,前置胎盘5例,脐带绕颈6例,羊水胎粪污染有胎儿宫内窘迫7例,产程延长5例,头盆不称2例,破宫产3例,早产8例,合并颅内出血9例(头颅CT证实),肠麻痹1例,肺出血1例,临床治愈38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2例。

2.抢救方法:

在胎头娩出后,助产者必须用左手自鼻根向下颌挤压,尽量挤尽口鼻内粘液和羊水。胎儿娩出后使新生儿仰卧,肩下垫起,使头后仰,用吸管吸净鼻咽喉及口腔粘液、羊水,负压不超过30mmHg,每次吸10秒,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道粘液堵塞部位深,可用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吸出。亦可用徒手插入法。动作必须迅速及时,要在生后1分钟内完成,注意勿损伤呼吸道粘膜。清除呼吸道异物后不能呼吸者,可以进行人工呼吸,同时给予吸氧。心率慢于60次/分钟者应先用胸外心脏挤压。经上述处理,心率仍不见改善,应予药物辅助治疗,复苏过程中要确保输液通畅。整个复苏过程中必须保暖。患儿娩出后立即擦干新生儿潮湿的身体,减少散热,最好有远红外线保温床设备。因寒冷会提高代谢增加耗氧,加重酸中毒。

3.窒息后的护理:

对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复苏,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呼吸,增加通气,保证氧气的供给。其次是维持有效循环和药物治疗等。

保暖:

在无暖箱的情况下,可将婴儿贴身放在母亲怀中,外面盖上衣被,或用热水袋保暖。但需防止意外,发生烫伤,水温以不超过50℃为宜。

如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应根据患儿体重调节。患儿皮温尽量维持在℃左右的中性温度,以减少耗氧量。

监测生命体征:

呼吸是监护的重点。如果呼吸频率持续大于60次/分,呼吸暂停大于15秒~20秒/分,伴有心率下降,唇周及四肢肢端发绀,并常有呼气性呻吟,这时患儿常需要氧气吸入。一般采用头罩给氧4~5升/分。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用氧浓度,因为低氧会造成重要器官不可逆的损害,长期高浓度吸氧又会造成氧中毒。

心率和血压的监测,它们常随呼吸情况而改变,监护中主要测心率,注意心音强弱,心律齐否。心率如果低于80次/分,应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或应用兴奋心脏的药物。如果心率高于180次/分以上,并伴有肝肿大,可能有心衰发生,根据医嘱使用强心药等。如果有心动电流图、心脏超声等设备,则可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对提高患儿的成活率起到积极作用。血压的收缩压约45~80mmHg.

观察病情变化:

因新生儿窒息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良好。我们必须严密观察患儿的不良表现,如哭声大小、有无尖叫、四肢肌张力、末梢循环、皮肤温度及颜色、各种反射是否正常、意识有无障碍、大小便情况等。如发现上述有异常,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影响患儿的生命。

由于窒息缺氧患儿的肛门括约肌松弛,胎粪可在生前已部分排除,而生后无粪便或因肠蠕动减少而少粪便,也可因窒息缺氧血液重新分布而致肠道缺血。于生后几天出现腹胀和带血性大便,小便也因缺氧缺血导致肾脏受损引起排尿减少。故对大小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的观察和记录都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感染:

因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低,病原菌易侵入机体引起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新生儿要求住单间或同病种患儿住在一起,减少探视人员,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戴口罩、穿工作服及干净鞋子。有呼吸道感染者禁止接触患儿。患儿所用物品必须清洁,必要时需经过高压消毒后使用。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做好患儿的皮肤、臀部及脐部护理。

喂养:

轻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如反应好、吸吮力好,可直接喂母乳。如果吸吮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胃管喂养。重度窒息复苏恢复欠佳者,适当延迟开奶时间,防止呕吐物吸入再次引起窒息。如果喂养不能保证营养供给者,给以静脉补液,一般先静脉点滴10%葡萄糖,以后根据需要加滴复方氨基酸、中性脂肪、血浆等进行静脉高营养治疗。

安静:

窒息儿必须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护理和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要轻柔。头部略抬高以减少颅内出血。

4.体会:

本文中42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在胎儿出生后,采用新法复苏技术及复苏后生命体征和病情的监护及精心的护理,及时的治疗,除2例伴有颅内出血放弃治疗,1例伴有肠麻痹肾功能衰竭,1例伴有肺出血死亡外,其他38例全部治愈出院。提示我们在新生儿发生窒息时,必须及时进行有效的复苏技术及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因缺氧可引起多器官的损害,特别是大脑在缺血缺氧四分钟以上,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且窒息儿的智能异常,并发症发生均与缺氧时间存在重要关系医|学教育网整理。因此,应正确有效地处理,力争尽快复苏,减少后遗症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优生优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生儿窒息的治疗与护理,不需要名贵药物、名贵仪器,最主要的是需要医务人员的责任心、爱心和信心。

有关护理研究论文范文推荐:

1. 护理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 护理研究本科论文范文

3. 最新护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4.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有关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6. 医院护理科研论文范文

研究进展范文论文

论文的进展情况要分多个角度写:选定题目、收集材料、拟定论文提纲、开题报告撰写、初稿和修改稿的完成时间、定稿等过程的具体时间;还有材料的收集、文章的撰写和改动等都要有明细的安排,要考虑到论文课题研究中的每个阶段的重难点,且要根据毕业论文答辩时间来安排自己论文的进度。

论文进展写作步骤:

1、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国内外有关文献,国内外众学者的相关论文、专著,以及国内外相关新闻报道等,对所要着手研究的课题作全面地了解与认识。

2、在对所搜集资料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拟定论文题目,填写开题报告。

3、对论文作初步构思,构建主体框架,写出论文提纲。

4、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初稿。

论文写作几大要素: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进展就是你所研究的领域现在发展到什么水平了。你可以从你研究的东西的起源开始写,是怎么发现的。然后在写有哪些人做过这个研究并得出了什么结论或哪些方面做过研究,有哪些人做。最后要总结一下,做了这么多研究有哪些不足,这个不足就是你要研究的东西。也就是你研究的价值。 我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从选题开始,经过了收集资料、编制论文提纲、完成开题报告等论文撰写过程,现在论文初稿已基本完成,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我的论文主要研究礼貌原则视角下委婉语的差异,通过运用对比,分析,举例例证等写作手法进行研究,总结委婉语在中英生活中的运用差异,怎样更好运用委婉语,进而达到使跨文化交际更顺畅的目的。 在资料收集阶段,由于相关的资料文献较多,针对什么什么,需要在什么什么基础上中大量搜集较为新颖的例证,并进行较深入的思考,我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阅读、观看电影、思考、分析和整理。接下来,按照预期的工作进度,下一步,首先要针对论文的文字、格式和内容进行基本的修改,使之精简和升华;其次我需要多翻阅一些参考文献、更有针对性的在什么什么中寻找例证来支持论点,之后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再对我论文进行梳理,看能否再找出一些创新点来使论文更加出彩。从毕业论文开始以来,我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采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从图书馆从因特网详细查找了与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以及广告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制作了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调查,并以论文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为立足点,按部就班,已初步完成设计的大部分工作,以下是具体进展情况。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1)提交开题报告,参加开题答辩。(已完成)(2)编写调查问卷,进行调研活动。(已完成)。(3)撰写论文初稿。(已完成)(4)修改论文初稿,完成正稿。(进行中)已经认真写好开题报告,并在规定日期交给张俊老师。已经完成调研活动,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实印刷50份调查问卷,随机发放给本校学生,实收回48份。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总结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消费倾向、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形成这些现象的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已经完成论文的初稿撰写。研究本题目的意义: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其他消费者一样,也要经历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外观为不同的消费行为。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以及由此而进行的消费行为特征,便可以为商家进行针对大学的广告策略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数据依据。大学生消费的方面:主要有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大学生消费特征:包换潮汐性、独特性与普遍性共存、符号性、情感指导性。大学生的消费容易出现潮汐现象。即一个新事物、新品牌在大学生市场的渗透会在某一个节点出现突然的高峰。原因可以从多角度解释,但根源在于:大学生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希望自己被视为有独特风格的人。于是,他们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但与此同时,特特、新奇带来的往往是流行、普及,从个体消费走向普遍消费,有时过程并不复杂。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属性,那就是符号价值。一件商品,越是能够体现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越是能够将消费者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它的符号价值也就越高。这种“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的消费行为,就叫做符号消费”。于是,大学生们选择和消费的产品或品牌成了自我表现、体现个性的工具,成为社会群体文化的符号象征,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认同获取分的标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大学生消费心理主要包括:求知求存心理、追求时尚心理、好奇心理、模仿心理、发泄心理等。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修改心理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同龄群体的影响,相关教育的薄弱。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广告策略的影响:对广告表现策略的影响:立体式全方位包围大学生的生活,以张扬个性、凸显自我为主的传播核心。对广告媒体策略的影响:传统与现代传播渠道并进,使大学生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广告的冲击中。对广告推进策略的影响:以折价广告,赠品广告,兑奖广告为主要推进手段,使大学生相信自己在购买中获得了额外收益。对广告实施策略的影响:赋予大学生生必要的特权,利用名人的影响力,保证大学生群体的自我优越感,刺激他们的购买欲。结论: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趋势,才能有效的改善产品自身的不足,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才能迎合当代大学生的欣赏口味,制定出专属于他们的广告营销策略,才能在这个商品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使企事业立于不败之地。2.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对论文的结构与逻辑的控制能力不够强,后期写作时,出现了偏离。没有及时与指导教师进行相关的沟通,导致论文内容与题目不符,需要大篇幅的修改。在撰写时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理论没有及时学习掌握,导致论文写作出现停滞,需要花费时间进行相关学习。3.下一步工作打算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初稿进行系统的修正:仔细查找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是否得体;完善论文的逻辑与结构,把握论文整体;删除多余的内容,对内容进行提炼;按要求上交论文成稿,准时参加答辩。另外,我还应该多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再加强与指导老师的交流和沟通,更深层次的认识论文的写作宗旨。总之,我相信自己会保持积极的态度,在指导老师的悉心点拨下,能够快速有效展开接下来的论文流程,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希望能帮上忙。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关于论文进展的情况,我们应该先写的是过程,然后再写顺序,之后再写结尾。

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学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教育 生态学视角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通过终身学习,不断融入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从教素质的发展过程,其过程侧重自主性、持续性、动态性。但教师专业发展的传统培养模式倾向教育理论的灌输,往往与教育实践相脱节。因此突破教师发展集中在教育学领域的局限,构建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成为现实的需要。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教师专业发展;制约因素

教育生态学最早于20世纪60—70年代由美国劳伦斯•克雷明在其著名的《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主要指运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来研究教育领域的种种现象和成因,探讨教育构成要素,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是一门教育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我国教育学者范国睿认为教育生态学的目的是揭示教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规律,促进教育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该理论的核心在于用系统观、整体观、平衡观来看问题,而高教教师专业发展也是一个兼具整体关联和动态持续的研究课题,与教育生态观彼此契合。教育生态观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因此,可透过教育生态学视角分析制约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阻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知识结构单一, 教学 方法 陈旧

为满足如何教的需求,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仅应该包括所从事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而现实是部分高校教师仅仅具备自己专科领域的单一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严重匮乏。职前培训也只能帮助教师掌握其皮毛,难以全面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具体教学情境中,无法做到将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相融合。另外,培训教材本身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难以做到应用最先进的教学理论去灵活指导教学实践,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在职后教学过程中,由于高校过分强调科研学术研究而忽视教学,导致教师并不注重教育理论技能的探索,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教师生态主体长时间占据课堂的统治地位,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讲解和考试内容的灌输,忽视学生生态主体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平衡。

(二)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泊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就是其专业发展意识,然而,一些高校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科研意识缺乏, 反思 能力不足和专业情意枯竭。科研意识缺乏表现在部分教师对科研重视不足,无法正确把握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科研投入不足;或是受到功利化倾向的引导,为实现晋升评职的短期利益,不惜花钱制造学术垃圾。导致学术研究有数量无质量,学术乱象导致的学术腐败广为诟病。反思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反思形式单一,集中在课后反思;反思过程流于形式,基于行政化的命令要求将反思过程机械化,缺少对课堂教学真实问题的认真思索;反思方式封闭化,很多高校教师孤军作战,相互排斥和隔离。教师专业情意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倾向,情意越高,越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目前高校教师专业情意枯竭主要体现在:一,职业倦怠感强。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工资收入水平低,发展前景迷失,很多高校教师处于职业发展的休眠期,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事业进取心。二,职业伦理道德感差。少数教师缺少敬业爱岗精神,对于教学敷衍了事,个别的受功利主义刺激,学术上伪造数据,败坏了学术风气。

(三)师资引进和聘任制度的阻隔

导致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失衡的外部因素是制度阻隔。高校引进教师后普遍推行名义上的聘任制,实则是“终身制”,除非教师主动退出,否则被动淘汰的几率很低。尽管有些高校仿制“非升即走”制,尝试推行“有限聘期”和“有限次晋升”制度,但大多流于形式或中途腰斩,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而固若金汤的“终身制”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高校教师不完善的流动机制。教师流动性呈现两种趋势:一是高校教师中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向上流动,导致优秀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造成高校教师资源分布不平衡。二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的校际互访呈现下降趋势。长期不更换工作环境,调整工作内容,必然导致高校教师缺乏竞争意识和工作激情,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和教师创造力的枯萎。(四)教师评价管理体系失衡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个外部因素就是管理失衡,表现在评价体系的内在冲突:一是评价理念偏差,主要表现在工具性价值和人本主义关怀的冲突。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视教师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的工具,以严格的 规章制度 来控制和管理教师的行为,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评价教师的好坏,漠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动力,忽略教师也是一个有情感、有尊严、有个性的自然人,扼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二是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性,表现在量化和质化的冲突。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往往过分依赖量化指标:教学工作过分依赖数量化,简单考虑教学工作量的多少,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的更新,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投入的主动性、创造性等隐性因素,削弱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科研工作过分依赖量化标准直接导致教师“重量轻质”,一味用论文的数量来衡量教师、评判教师科研效果,忽视论文的级别,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变相地助长了学术功利化的不正之风。三是评价方式单一。高校教师评价管理大多采取“自上而下”的考核评估方式,根据聘任合同的责任细节对教师进行业绩评定,行政化色彩浓厚。而教师对于评价过程的公开性无法质疑,无法全面把握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所在,无法明确长远发展的方向。这样一种完全“他评”的考核方式,剥夺了教师的知情权,助长了教师对于评价考核体系的排斥心理。教师评价管理体系的失衡令大部分高校教师失去了专业发展的动力,造成目前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的困局。

二、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更新知识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生态学强调整体观和开放观。整个教学活动被视为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生态主体、生态客体、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和谐共生的关系,任何一个联系的割裂开都会影响教学的整体价值。因此,高校管理层及高校教师需要用动态、平衡和关联的理念去看待教学活动。将教育生态观的整体平衡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就需要高校教师充分考虑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有机结合。针对高校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的弊端,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主动整合人文社科知识、专业专科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职前教育要注重课堂实践的重要性,职后教育要注重教育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开放、平衡的原则,积极更新教学理念,综合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自主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作为课堂生态主体的参与性、能动性和体验性,努力营造和谐共生的课堂生态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 文化 氛围,缩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在彰显课堂整体性的同时尊重学生主体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教学的需求。

(二)建立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

针对高校教师自我发展专业意识淡泊,科研动力不强、反思意识不足和专业情意枯竭等问题,最理想的解决方式就是组成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教育生态学认为,生态个体不能脱离系统而单独存在,个体间的竞争和协作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发展,生态系统又反过来推动单个教师生态主体的成长。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并不是个体价值的简单叠加,而是大于个体价值之和,这符合生态论中共生的思想。而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在共同愿景的引领下,在学校组织或是教师自发的情况下,通过对话、合作、协商、反思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共同分享信息和资源,以开放、平等、合作、互信的方式来促进个体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标所建立的一个学习组织。教师共同体打破了教师间的生态地域的限制,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通过合作对话的方式增加交流,挖掘群体的共同资源,在讨论分享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科研上共同分享科研最新动态,打破教师间的“花盆效应”,使教师围绕所研究的课题共同探索,唤醒教师学科专业自觉性,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望,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三)教师聘任打破终身制,引进竞争淘汰机制

一,打破教师聘任终身制的壁垒,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鉴于我国高校教师助教、讲师人员数量最为庞大,可以首先实施对助教、讲师推行非终身制,给予他们相对长时间的任期考察,并借此机制来遴选青年优秀教师人才。二,引进“有进有出”的竞争淘汰机制,促进教师的合理分流,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平衡。具体就是引进竞争机制,如公开招聘制、末位淘汰制、非升即降制等。在淘汰竞争机制的引导下,形成一种竞争、合作、互助互利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念的指引下,激发高教教师的生存发展能力。正如殷世东所言,“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生态竞争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最直接动因和最有效工具。”淘汰竞争机制能够极大地增强高校教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学术科研生产力,有效地促进教师在优胜劣汰中实现互生互利,实现高校教育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教师的全面发展。

(四)完善多维评价体系

教育生态系统中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生态因子就是学校管理因子,将这些管理因子调试到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耐受范围内,这些因子就由限制因子变成促进因子。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来完善高校教师评价管理因子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第一,建立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和差异的评价理念。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引导教师实现个人专业发展,而不是把教师培养成可操控的工具。学校组织管理部门所实行奖励、惩处手段虽然可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却是一种外部激励手段,无法促进教师长期的个人专业发展。因此构建教师评价体系首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教师的个体情感,尊严和生命价值,推行教师个体自我价值实现的内部激励手段。另外,针对不同高校定位不同,学科、专业类型不同的特点,摒弃一刀切的统一评价模式,尽可能制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多元教师评价职称体系,尊重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根据不同专业、学科的特点,帮助教师制定符合他们个性化需要的长期发展规划,突出其个体专业发展的层次性。

第二,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应注重量化和质化的结合,对于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清楚,如教师工作量。对于科研成果不仅要结合课题或论文的级别进行量化打分,更应该注重科研或论文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影响因子,在考核量的同时更注重质的提高。

第三,采用多维评价方式,推行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领导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动态评价方式。强调多层次、多角度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教师专业发展获取全面信息提供保证。同时也更增加了评价体系的真实性、公开性和科学性。教师自评处于核心地位也凸显了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教师自己最清楚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改进,体现了教师作为生态主体的参与主动性,帮助教师通过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从而达到自我的突破。高校教师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突破制约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充分了解造成目前高校教师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采取合理有效的 措施 使教师专业发展处于良好的生态平衡,才能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提供现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8.

[3]朱旭东,陈兰枝.构建教师教育学科体系推动教师教育事业发展———访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J].教师教育论坛,2014,(2).

[4]殷世东.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阻隔与运作[J].教师教育研究,2014,(5).

《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研究发展 》

摘要:生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恢复生态学是生态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 对恢复生态学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一些常用的术语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理论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人口增加、工业产业化急剧发展,使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且人类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对资源进行过度利用,使很多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解决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协调人类的活动和生态环境,使人类在加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也可以逐渐实现对生态的恢复和保护,促进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1恢复生态学的定义和理论基础

恢复生态学的定义

恢复生态学是生态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词,主要针对生态问题产生,致力于恢复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由于这个领域涉及的学科很多,因此也叫做综合生态学。简单来讲,恢复生态学是一门有关于生态的修复的学科,指的是通过人们对生态系统的研究,从而不断对那些已经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重建和恢复的过程,使生态环境能够发挥出相应的生态功能,而且能够使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科学。在这个研究领域中最关键就是恢复,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环境进行恢复,这种恢复可以分为广义上的恢复和狭义上的恢复,狭义来讲,就是一种将其恢复到初始状态的工作,广义的恢复是人类社会需求意义上,要依据生态工程的相关技术,对于一些被损坏的自然系统进行重建。由此可见,恢复生态学在加强生态系统的建设以及优化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恢复生态学理论基础

恢复生态学相对应的是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生态的破坏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功能出现退化、生态自然的关系出现紊乱。所以这个恢复的过程就是要将自然还原到一个协调的关系上。由于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取向影响,生态恢复并不能做到将被破坏的环境恢复到最原始的状态,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尽量恢复和还原,使生态自然系统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态功能。生态恢复是在生态环境受损之后必须要进行的一项活动,通过各种物理、生物、化学等手段,对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以及演变的过程进行控制,从而实现重建的过程。

2恢复生态学的发展

国外关于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发展概况

人类开始对恢复生态学进行研究已有多年的历史,有学者认为生态恢复只是恢复中的第1步,一个生态系统想要保持整体性和稳定性,就需要进行全局思考。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欧洲以及北美的很多国家都开始注意自己国家内的环境问题,也开始有一些研究,利用一些工程和生物措施对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进行整治,从20世纪开始,就已经有很多国家在加强生态修复,比如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在加强对水体以及热带雨林的恢复,日本加强对一些退化植被的恢复。关于生态恢复的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召开的“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国际研讨会,就生态系统受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且同期还出版相应的书籍,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恢复问题进行探讨。1984年又召开恢复生态学研讨会,对恢复生态学理论以及实践的统一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提出恢复生态学在经济发展以及自然环境保护过程中的作用,生态恢复的首要功能是完成生态环境的恢复,使生态环境能够维持原来的平衡,其次,也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因为人们的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分不开,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1985年,美国成立“恢复地球”组织,使生态恢复工作实现组织化和系统化。1996年,在瑞士召开第一届世界恢复生态学大会,会议强调恢复生态学在生态学领域中的地位,使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更进一步。但是每个地区的侧重点不相同,比如欧洲更倾向于对矿地的恢复,北美更倾向于对水体以及林地进行恢复,我国更强调农业资源综合利用。

国内关于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概况

我国的生态环境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受到的损坏也十分严重,加强生态恢复学的研究,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也意识到生态恢复的重要意义,因此开始生态恢复已经有较长的历史时间。比较典型的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在过大牧压下退化后封育恢复退化的过程,这个研究从退化的草原群落的基本特征、恢复的动力等为基础建立退化的数学模型,并且借助该模型对草原恢复的策略进行探讨,从而使当地的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在我国西南部,也有学者对贵州省茂兰喀斯特退化群落进行恢复,从退化的生态环境着手,对具体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结合生态恢复学的理论,使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工作得到有效的进展。包维楷等对眠江上游大沟流域人为干扰体类型、干扰强度、频度、时空格局等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及物种的组成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对人为影响进行分析,还有的学者对土壤结构、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进行研究,提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恢复力,对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我国的地域十分广阔,森林资源也比较丰富、森林植被的恢复工作是恢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植被恢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比较多,而且也都取得很大的进步。比如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探讨、矿山废弃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沙漠植被的恢复工作进行探讨等,使我国的多种类型的生态环境系统都得到有效的恢复,而且在恢复工作不断进行的过程中,还出现很多研究文献,这对后代的生态恢复以及生态保护都有很大帮助。自然生态系统自身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但对于受损比较严重的生态系统,加强人为修复是一个重要途径,对此,我国也积极加强各种修复技术的研究,利用人为的生态工程可加速生态系统恢复,尤其被极度破坏的生态环境,更需要利用人工修复技术。

3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人类加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生态恢复是维持自然界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恢复生态学主要针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这个研究领域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国内外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正在不断增多,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蒲扬.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

2高彦华,汪宏清,刘琪璟.生态恢复评价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03(13)

3黄传响,亢新刚,崔秋华.恢复生态学研究与应用浅析[J].河北林果研究,2009(5)

有关生态学论文范文推荐:

1. 浅谈生态环境保护论文范文

2. 有关生态环境论文范文

3. 生态文明教育建设毕业论文范文

4.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范文

5. 生态旅游论文范文

6. 生态文明建设思考毕业论文范文

进展研究论文

研究进展论文不可以换题目。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院校是不允许学生在中途中更改论文题目的,更改论文题目就意味着需要重新构思和查找资料,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尽量在写论文前就确定好题目。

进展就是你所研究的领域现在发展到什么水平了。你可以从你研究的东西的起源开始写,是怎么发现的。然后在写有哪些人做过这个研究并得出了什么结论或哪些方面做过研究,有哪些人做。最后要总结一下,做了这么多研究有哪些不足,这个不足就是你要研究的东西。也就是你研究的价值。 我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从选题开始,经过了收集资料、编制论文提纲、完成开题报告等论文撰写过程,现在论文初稿已基本完成,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我的论文主要研究礼貌原则视角下委婉语的差异,通过运用对比,分析,举例例证等写作手法进行研究,总结委婉语在中英生活中的运用差异,怎样更好运用委婉语,进而达到使跨文化交际更顺畅的目的。 在资料收集阶段,由于相关的资料文献较多,针对什么什么,需要在什么什么基础上中大量搜集较为新颖的例证,并进行较深入的思考,我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阅读、观看电影、思考、分析和整理。接下来,按照预期的工作进度,下一步,首先要针对论文的文字、格式和内容进行基本的修改,使之精简和升华;其次我需要多翻阅一些参考文献、更有针对性的在什么什么中寻找例证来支持论点,之后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再对我论文进行梳理,看能否再找出一些创新点来使论文更加出彩。从毕业论文开始以来,我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采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从图书馆从因特网详细查找了与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以及广告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制作了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调查,并以论文任务书和开题报告为立足点,按部就班,已初步完成设计的大部分工作,以下是具体进展情况。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1)提交开题报告,参加开题答辩。(已完成)(2)编写调查问卷,进行调研活动。(已完成)。(3)撰写论文初稿。(已完成)(4)修改论文初稿,完成正稿。(进行中)已经认真写好开题报告,并在规定日期交给张俊老师。已经完成调研活动,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实印刷50份调查问卷,随机发放给本校学生,实收回48份。经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总结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点、消费倾向、消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形成这些现象的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已经完成论文的初稿撰写。研究本题目的意义: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其他消费者一样,也要经历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大学生所受教育的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产生了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外观为不同的消费行为。如果能够充分认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以及由此而进行的消费行为特征,便可以为商家进行针对大学的广告策略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数据依据。大学生消费的方面:主要有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几个方面。大学生消费特征:包换潮汐性、独特性与普遍性共存、符号性、情感指导性。大学生的消费容易出现潮汐现象。即一个新事物、新品牌在大学生市场的渗透会在某一个节点出现突然的高峰。原因可以从多角度解释,但根源在于:大学生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希望自己被视为有独特风格的人。于是,他们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但与此同时,特特、新奇带来的往往是流行、普及,从个体消费走向普遍消费,有时过程并不复杂。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外,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属性,那就是符号价值。一件商品,越是能够体现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越是能够将消费者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它的符号价值也就越高。这种“重视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的消费行为,就叫做符号消费”。于是,大学生们选择和消费的产品或品牌成了自我表现、体现个性的工具,成为社会群体文化的符号象征,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认同获取分的标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阶层,其消费行为体现出追求新潮、时尚、情趣的特点,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则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因为他们不仅希望商品能够在实用性方面满足人的需要,还希望商品能让人在使用和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满足。大学生消费心理主要包括:求知求存心理、追求时尚心理、好奇心理、模仿心理、发泄心理等。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修改心理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同龄群体的影响,相关教育的薄弱。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广告策略的影响:对广告表现策略的影响:立体式全方位包围大学生的生活,以张扬个性、凸显自我为主的传播核心。对广告媒体策略的影响:传统与现代传播渠道并进,使大学生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广告的冲击中。对广告推进策略的影响:以折价广告,赠品广告,兑奖广告为主要推进手段,使大学生相信自己在购买中获得了额外收益。对广告实施策略的影响:赋予大学生生必要的特权,利用名人的影响力,保证大学生群体的自我优越感,刺激他们的购买欲。结论: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趋势,才能有效的改善产品自身的不足,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才能迎合当代大学生的欣赏口味,制定出专属于他们的广告营销策略,才能在这个商品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使企事业立于不败之地。2.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对论文的结构与逻辑的控制能力不够强,后期写作时,出现了偏离。没有及时与指导教师进行相关的沟通,导致论文内容与题目不符,需要大篇幅的修改。在撰写时对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概念理论没有及时学习掌握,导致论文写作出现停滞,需要花费时间进行相关学习。3.下一步工作打算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初稿进行系统的修正:仔细查找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是否得体;完善论文的逻辑与结构,把握论文整体;删除多余的内容,对内容进行提炼;按要求上交论文成稿,准时参加答辩。另外,我还应该多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再加强与指导老师的交流和沟通,更深层次的认识论文的写作宗旨。总之,我相信自己会保持积极的态度,在指导老师的悉心点拨下,能够快速有效展开接下来的论文流程,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希望能帮上忙。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就是研究的课题的呀

关于论文进展的情况,我们应该先写的是过程,然后再写顺序,之后再写结尾。

玉米育种研究进展论文范文

刘岩,王国英,刘俊君,彭学贤,谢友菊,戴景瑞,郭世伟,张福锁1998大肠杆菌gutD基因转入玉米及耐盐转基因植物的获得 中国科学(C辑) 28(6):542-547周逢勇,戴景瑞,王国英,谢友菊,崔洪志,郭三堆 1998玉米自交系P9-10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科学通报 43(23):2517-2520张宏,戴景瑞 1998 玉米原生质体培养及可育植株的再生 作物学报 24(4):497-502戴景瑞 1998 中国玉米生产发展的前景及对策 作物杂志 5:6-11吴敏生,戴景瑞 1998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技术 植物学通报15(4):68-74戴景瑞 1998 发展玉米育种科学迎接21世纪的挑战 作物杂志6:1-4吴敏生,戴景瑞,王守才 1998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的初步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3(5):97-100曹永国,戴景瑞 1998玉米F2群体中偏分离RFLP标记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原因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3(增刊):1-5吴敏生,王守才,戴景瑞 指纹图谱技术在品种鉴定和纯度分析上的应用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6(1):51-56王志民,戴景瑞 1998 植物RFLP连锁图谱构建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1:141-145曹永国,王国英,王守才,魏艳玲,卢江,谢友菊,戴景瑞 1999玉米RFLP遗传图谱的构建及矮生基因定位 科学通报 44(20):2178-2181吴敏生,戴景瑞,王守才 1999 RAPD分子标记与玉米杂种产量优势预测的研究 遗传学报 26(5):578-584王守才,王国英,丁群星,张宏,谢友菊,戴景瑞 1999转基因在玉米中的遗传分离与整合特性研究遗传学报 26(3):254-261吴敏生,戴景瑞,王守才 1999 RAPD玉米品种鉴定和纯度分析中的应用 作物学报 25(4):489-493吴敏生,王守才,戴景瑞 1999差异显示技术(DD-PCR)及其应用植物生理学通讯 35(4):307-312吴敏生,戴景瑞 1999灰色系统理论在玉米育种上的综合应用华北农学报 14(2):30-35张建福,戴景瑞 1999基因工程固氮菌肥对玉米生产发育的影响初探上海农业学报 15(1):79-82向道权,戴景瑞 1999 玉米产量QTL和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5(1):79-82吴敏生,戴景瑞 1999植物杂种优势研究新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59-62刘大文,戴景瑞,谢友菊,王守才 1999玉米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种子1:34-35高志环,薛勇彪,戴景瑞 2000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的致病作用位点科学通报 45(6);622-626吴敏生,戴景瑞 2000 AFLP标记与玉米杂种产量、产量杂种优势的预测植物学报 42(6):600-604刘大文,王守才,谢友菊,戴景瑞 2000转Zm13-Barnase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其花粉育性研究 植物学报42(6):611-615吴敏生,王守才,戴景瑞 2000 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作物学报 26(1):9-13刘大文,谢友菊,王守才,戴景瑞 2000 拟南芥菜菜花药绒毡层启动子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作物学报 26(4):406-410陈彦惠,王利明,戴景瑞 2000中国温带玉米种质与热带、 亚热带种质杂优组合模式研究 作物学报 26(5):557-564吴敏生,戴景瑞,谢友菊 2000 一个与玉米基因沉默表达有亲友的c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戴景瑞 2000玉米抗病相关候选基因DNA片段克隆中国农业科学(增刊) 33(1):141-146吴敏生,戴景瑞 2000中国17个优良玉米自交系的分子标记杂合性及其与杂交种性状的关系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5)691-700王守才,王国英,戴景瑞 2000玉米转基因遗传问题的讨论 生物工程进展 20(4):64-66陈彦惠,王利明,戴景瑞 2000 热带、亚热带自交系与中国温带玉米种质杂交种的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5(1);50-57GAO ZH,XUE YB,DAI J R 2001 CDNA-AFLPanalysis reveals that maize resistance to Bipolaris maydisis associated with the induction of multiple defence nelated gen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6(17):1454-1458向道权,曹海河,曹永国,杨俊品,黄烈健,王守才,戴景瑞 2001玉米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性状基因定位 遗传学报 28(8):778-784吴敏生,高志环,戴景瑞 2001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玉米基因的差异表达 作物学报 27(3):339-342杨会,王国英,戴景瑞 2001玉米优良自交系综3、综31的转化研究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9(4):334-337向道权,黄烈健,曹永国,戴景瑞 2001玉米产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的初步研究 华北农学报 16(3):1-5田增元,戴景瑞 2002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玉米灌浆期功能叶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科学通报 47(18):1412-1416黄烈健,向道权,杨俊品,戴景瑞 2002 玉米RFLP连锁图谱构建及大斑病QTL定位 遗传学报 29(12):1100-1104赵君,王国英,胡剑,张晓红,戴景瑞 2002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ADAA遗传模型的分析作物学报 28(1):127-130曹永国,向道权,黄烈健,王守才,吴敏生,戴景瑞 2002 SSR分子标记与玉米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0(2):120-123田曾元,戴景瑞 2003玉米杂种与亲本穗分化期功能叶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 遗传学报 30(2):154-162刘章雄,王守才,戴景瑞,黄烈健,曹海河 2003玉米P_(25)自交系抗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SSR分子标记定位 遗传学报 30(8)戴景瑞,赵克明,苏胜宝 2003优良玉米杂交种农大3138的选育与推广 山西农业科学 31(2):19-22Song,XF,. Song,. Dai,T. Rocheford,. Li 2004 QTL mapping of kernel oil concentration with high-oil maize by SSR markers Maydica 49:41-48白琪林, 陈绍江, 董晓玲, 孟庆祥, 严衍禄, 戴景瑞 2004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玉米秸秆NDF与ADF含量,光谱与光谱分析 24 (11):1345

看网站:分子遗传育种或者:绝对有你要答案! 去找找下边的文献全文看看吧:遗传育种AFLP分子标记在玉米优良自交系优势群划分中的应用 吴敏生 王守才 戴景瑞 《作物学报》 2000 26(1) 摘 要: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17个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4个AFLP引物组合分别扩增出30、30、44、41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出条带,4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45条带,每一个引物组合都可将17个自交系完全分开。利用AFLP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17个优良自交系聚为6群,结果表明,用AFLP标记进行玉米优势群划分与自交系系谱亲缘关系基本一致,AFLP技术可以用于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势群划分。从事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李登海 《作物杂志》 2000 (5) 摘 要:从探索我国玉米高产道路,进行夏玉米高产攻关研究开始,讲述了在高产试验中从平展型玉米杂交种发展到应用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历史过程,并通过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的株型比较试验,证明了紧凑型玉米较平展型玉米的增产作用,结合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生理特征,探索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创造出/hm2的夏玉米高产记录。选育出20多个被全国玉米育种单位广泛应用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所选育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3以上。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发展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带遗传标记的玉米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及遗传和利用研究 林晓怡 杨典洱 林建兴 《作物学报》 2000 26(2) 摘 要:1992年在玉米族远缘杂交组合3402F3(丹340×403-2)中首次发现带标记性状的基因雄性不育(GMS)材料。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当不育株(A)与可育株(B)进行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接近1∶1;而可育株(B)自交的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证明,不育基因(ms °)与标记性状基因(plf)紧密连锁,未发现有交换现象,它们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经过不育株5代兄妹交已选出几个高产核不育两用系。通过测交筛选出一个强优势高产恢复系HR-1。利用高产核不育系与强优恢复系配制出两个超高产玉米杂交种;小区()产量分别为和,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和%。本文还讨论了带遗传标记的高产核不育两用系的应用前景,并提出进一步研究ms°-plf基因的设想。利用SSR标记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 李新海 傅骏骅 张世煌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2) 摘 要:利用SSR标记研究了21个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群划分。从69对SSR引物中筛选出43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43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127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7个,平均为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21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平均为。 UUPGMA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可分为2个类群。黄早四自成1群;其余20个自交系又分为5个亚群。生产上利用的高产杂交组合的亲本均属于不同的类群(亚群),而在类群(亚群)内未发现高产组合。研究发现8对具有较高多态性信息量的引物,利用这些引物可以对供试材料进行初步鉴定。研究表明,利用SSR标记可以进行玉米自交系遗传变异分析,并用于杂种优势群划分。我国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工程技术展望 李晚忱 荣廷昭 《玉米科学》 2000 8(2) 摘 要:介绍了国外玉米遗传育种工程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动态,根据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面临的艰苦任务和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21世纪初的发展策略。玉米三种遗传效应研究现状与技术集成 段民孝 宋同明等 《玉米科学》2001,01 摘 要:通过大量详实资料,对玉米杂种优势、雄性不育、油分基因花粉直感等三种遗传效应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作了详细概述,根据相关的遗传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将三种遗传效应进行技术集成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种高产优质玉米生产模式,有可能是未来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山东省八九十年代玉米杂种优势模式的利用 宋再华 史新海 彭守华 于福新《杂粮作物》2001,2 摘 要:通过对山东省1980~1999年生产上推广的37个主要玉米杂交种进行分析,总结探索出山东省八九十年代有10种杂种优势主体模式和19种子模式。其中,应用最多的主体模式为BSSS群×唐四平头群,子模式为8112亚群×唐四平头群、XL80亚群×唐四平头群和C103亚群×唐四平头群。玉米轮回选择的现状与展望 谢俊贤 《杂粮作物》2001,2 摘 要: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玉米轮回选择的研究进展;扼要介绍了我国学者近年来提出的4种新的玉米轮回选择改良方法;同时对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展望。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分析 王向东 高根来 张风琴《玉米科学》2001,01 摘 要:通过对8个中晚熟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进行双列杂交分析,表明各个自交系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玉米杂交种F1的产量构成受到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的共同作用,用特殊配合力对F1的作用大于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高低与一般配合力无明显相关关系。因此在玉米杂交种组配与自交系改良工作中,既要兼顾双亲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又要保持杂交优势利用模式与选系模式的种质关系。玉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祁新 赵颖君 邬信康等《玉米科学》2001,01 摘 要: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普通玉米4个品质性状(淀粉、油分、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GCA和SCA及其相关进行了分析。同一品质性状不同亲本的GCA差异较大,同一自交系不同品质性状的GCA也有差异,同一品质性状因组合不同而SCA也不一样。亲本自交系的GCA和SCA对杂种的品质性状有重要作用,二者不能相互代替。玉米雄性不育性研究Ⅷ.对玉米YⅡ-1不育胞质线粒体DNA RFLP分析 秦泰辰 徐明良等《作物学报》2001,2 摘 要:以玉米T、S、C群及新选育的YⅡ-1不育系为材料,用这4类群不育胞质线粒体DNA,经4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长距凝胶分离酶切片段获得高分辨率的清晰谱带。再以5种线粒体特异的基因片段作为探针与酶切条带杂交,结果表明:T、S、C群表现较多差异的杂交带型,持有明显的多态性,YⅡ-1型杂交带与T、S群区别明显,与C群有少量差异。这为从遗传组成上区分不育胞质类群和YⅡ-1型不育系的归群提供试验依据。近等基因背景下对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的遗传效应研究 滕文涛 宋同明等《作物学报》2001,2 摘 要:采用8个生产上常用的常规玉米自交系以及它们的ae近等基因系各组配16个组合进行裂区试验。测定等基因背景各对组合的直链淀粉含量、千粒重、小区产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纯合aeae的组合与同型马齿型组合相比千粒重、小区产量普遍降低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提高,遗传背景对ae基因的表达有重要影响,自交系和杂交种中可能存在着对ae基因表达不同数量的修饰基因。利用RFLP和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袁力行 傅骏骅 张世煌等《作物学报》2001,2 摘 要:利用RFLP和SSR标记对29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筛选出56个多态性RFLP探针酶组合,66对多态性SSR引物,分别在供试材料中检测到187个和232个等位基因变异。两种方法比较表明,SSR标记的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高于RFLP();但对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评价基本一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GS)分别为和。综合RFLP和SSR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四平头,旅大红骨,LSC,BSSS和PA五个类群,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种质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其中PN群的确认,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玉米种质杂种优势群的基本框架,为育种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玉米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王罡等 《遗传》2001,1 摘 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玉米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基因导入手段、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玉米野生近缘种类玉米的研究和利用 李冬郁等《玉米科学》2001,2 摘 要:玉米的野生近缘植物类玉米有两个种,一为一年生墨西哥类玉米,一为多年生类玉米.多年生类玉米有两个变种,一为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一为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它们是玉米属中除玉米种之外的另外两个种.这些野生种在自然界的严酷竞争和自然选择条件下形成了许多优良特征、特性,特别在抗逆性、抗病虫害、品质等方面.将其有益基因导入到栽培玉米获得丰富的多样性的种质遗传资源,以创建新的基因库,是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和效率、加快育种进程的重要基础和途径.通过玉米与其野生类玉米杂交,我们正从其杂种后代中选育出大批在粮食用和饲料用等方面有利用价值的优良植株并建立株系,从中选育出了优良异源自交系并配制出优良杂交种用于生产。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王彩洁等《玉米科学》2001,3 摘 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目标基因的标记、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研究、QTL分析、杂种优势研究中的应用.3个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分组鉴定 李晚忱等《作物学报》3 摘 要:从地理远缘杂交和亲缘远缘杂交群体中,分离选育川G、类2、类3三个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保关系鉴定和线粒体DNA的RFLP分析表明,三个不育系均属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但是,从线粒体DNA的RFLP带型可以推断,川G与类2、类3以及参试C组不育系属于不同亚组,对克服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的遗传单一性具重要意义。这三个不育系的不育性稳定且恢复容易,用以转育的生产用不育系,已经推广应用。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玉米基因的差异表达 吴敏生 高志环 戴景瑞《作物学报》3 摘 要:利用cDNA-AFLP技术,对玉米强优势组合和弱优势组合及其双亲自交系在苗期和雄穗生长锥伸长期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强优势组合和弱优势组合的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基因表达有多种类型,表现出质和量的差异,不仅有增强,也有双亲沉默,弱优势组合双亲沉默的数量在苗期和雄穗生长锥伸长期均高于强优势组合,杂种优势的大小可能与双亲基因间的抑制有关。玉米细胞质线粒体DNA RFLP分类研究 李小琴等《作物学报》2001,4 摘 要:本实验用4个酶、4个探针组成16个酶/探针组合对玉米N、T、C、S、WBMs、801CMS等细胞质进行了线粒体DNA(mtDNA)RFLP分析。一方面对玉米细胞质 mtDNARFLP 分类方法进行研究,证明只要酶/探针技术体系合适,可以通过该方法对细胞质进行快速准确地分类;提出探针的选择是主要的,酶次之;认为PstⅠ/B30、HindⅢ/pBcmH3、BamHⅠ/pHJ2-7-1三个酶/探针可以作为mtDNA RFLP分类技术体系。另一方面,用 mtDNA RFLP分 类法把新发现的 WBMs 不育胞质划分为S组,801CMS划分为C组。CIMMYT群体与中国骨干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李新海等《作物学报》2001,5 摘 要:本文旨在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通过在武汉的两年试验研究10份 CIMMYT 群体与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关系,以探讨利用外来种质拓宽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在与我国优良骨干自交系交配的组合中,群体Staygreen、群体43-C11和群体21-C2三个群体穗部性状表现较好,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高,表现出较高的利用潜力.在供试的50份组合中,有13份组合的对照优势为正值,其中涉及到含有Tuxpeno血缘的3个群体(群体43-C11、群体21-C2、群体49-C6)的组合达8份,占.在4份强优势组合中,群体43-C11和群体21-C2参与形成的有3份.这些结果暗示我国现有的优良种质与Tuxpeno种质的配对有可能组成具有较大潜力的杂种优势模式.A8833和A9245群体诸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差,与供试的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较低.群体32、基因库19-C19、黄粒综合种C3和P500四个群体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中等,产量一般配合力不高,但可以作为特殊种质资源加以利用.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有效利用这批外引种质提供了重要信息。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产量的特殊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模式的初步分析 番兴明等《作物学报》2001,6 摘 要: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引入的及省内自育的10个优质蛋白玉米(QPM)优良系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及杂模式的初步研究.通过部分双列杂交获得45个杂交组合,并种植在云南省的3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观察鉴定.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之间、环境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重复之间不显著;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CML147噪ML23具有最高产量(),杂交组合YML102噪ML12具有最低产量().自交系YML23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自交系CML149()和CML147()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而自交系CML174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低().自交系CML140与YML102具有最高的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自交系CML140与YML29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而自交系YML12与YML102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低().根据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可初步将这10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划分为4个杂种优势群和4种杂种优势模式。利用RFLP和SSR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袁力行 傅骏骅 张世煌等优质蛋白玉米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丁占生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增刊) 摘 要:从遗传规律、种质资源、品种选育3个方面对优质蛋白玉米研究进行了综述。opaque-2基因可调节醇溶蛋白的合成,改善胚乳蛋白质品质;修饰基因可克服opaque-2基因的负面效应,作用机理可能与γ-醇溶蛋白含量增加有关。将opaque-2基因和修饰基因导入普通玉米种质,选育出若干优质蛋白玉米基因库、群体,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今后应注重遗传规律研究,为育种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热带、亚热带地区结合杂交种选育继续拓宽遗传基础,温带地区应重点开展种质的引入、改良及创新研究,在育种工作中应用简便、有效的品质检测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玉米根系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王秀全 陈光明 何丹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增刊) 摘 要:对玉米根系性状的遗传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各根系性状在不同亲本间存在真实的遗传差异;不同亲本之间,根系性状的配合力存在显著差异,这为组配出根系发达的玉米杂交种提供了遗传基础。同时根系性状中气生根条数、根鲜重、根干重、根总长、根总条数等性状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较高,能稳定遗传,其转育及早代选择有效。相关分析表明,气生根条数与根鲜重、根干重、根总长、根总条数、土壤中根条数正相关显著或极显著,可作为玉米育种根系选择的指标。玉米果穗苞叶性状的遗传分析 霍仕平 晏庆九 许明陆 《杂粮作物》 2000 20(2) 摘 要:采用NCⅡ交配设计,对玉米果穗苞叶数、苞叶长、苞叶宽和苞叶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苞叶数和苞叶宽的遗传总方差中,加性方差占绝大部分,遗传上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两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B2(%)分别为%和%,狭义遗传力(hB2(%)分别为%和%;苞叶长和苞叶重的遗传总方差中,加性方差虽占大部分,但非加性方差也约占1/4,甚至接近1/2(苞叶重),遗传上除主要表现为加性效应外,尚有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存在,两性状的hB2(%)分别为%和%,hB2(%)分别为%和%。在育种上,这4个苞叶性状重点在于对亲本的选配,但苞叶长和苞叶重还应重视等位基因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性所产生的杂种优势。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研究 铁双贵 郑用琏 刘丁良 《作物学报》 2000 26(1) 摘 要:选用6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以我国西南地区优良玉米地方种质巫溪14,兰花早和北美,热、亚热带种质为主体的人工合成群体LBM、WBM、LLS、WLS和两个美国优良群体BSSSR、BS16等6个群体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进行了系统评估。两年两地(武汉、安阳)的研究结果表明:LBM、WBM、LLS、WLS群体的单株产量GCA高于BSSSR和BS16;参试的36个组合中高产组合主要集中在以LBM、WBM、LLS、WLS为亲本之一的组合中,其中WBM ?HZ85产量最高;根据SCA效应及产量表现,确定了若干杂种优势配对模式;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存在明显的交叉,表明人工合成群体遗传变异丰富、遗传基础复杂,具有较好的轮回选择及组配优势组合的遗传潜势。玉米杂种优势与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 张世煌 彭泽斌 李新海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33(增刊) 摘 要:遗传基础狭窄是当前玉米育种的首要限制因素。根据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原理扩增和改良玉米种质,将为育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奠定基础。我国研究杂种优势群的技术路线可概括为系谱分析结合双列分析、NC-Ⅱ设计和DNA分子标子技术的组合。当前,我国玉米育种主要使用3个杂种优势群或5个亚群,2个主要杂种优势模式或4个子模式。根据我国玉米生产和种质结构特点,制定了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外来群体接力改良、创造半外来种质和分析杂种优势群与构建杂种优势模式。杂交种选育技术的提高和杂种优势模式的构建促进群体改良技术从群体内选择转变为群体间相互轮回选择。相应的技术路线也要予以调整。玉米种子纯度检验方法研究 孔广超 曹连莆 《种子》2000 (3) 摘 要:阐述了检验玉米种子纯度的形态学方法、生理生化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述评。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 赵延明 王玲 王日方 《杂粮作物》 2000 20(2) 摘 要:选择玉米株型性状时应以GCA为主,重点考虑亲本自身的性状特点。株高GCA与穗位GCA、叶面积GCA,穗位GCA与叶面积GCA,叶长GCA与叶面积GCA,叶面积GCA与叶片数GCA之间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相互间选择有促进作用。辽76、辽87、辽5088、沈137等自交系可根据育种目标加以利用。杂种优势模式在山东省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陈举林 王玉林 苏波 《杂粮作物》 2000 20(2) 摘 要:山东省玉米育种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其遗传基础相对狭窄。主要种质分为改良Reid、Lancaster、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杂优种质群。改良Reid和塘四平头杂优群起主导作用。主要杂种利用模式以改良Reid×塘四平头,塘四平头×其它种质、改良Reid×其它种质、塘四平头×Lancaster、改良Reid×旅大红骨为辅。应加强种质改良,丰富遗传基础,探索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玉米分子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天宇 黎裕 《玉米科学》 2000 8(2)摘要:全面评述了近一二十年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分子标记图、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及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进展。玉米单交种选育存在的不足及弥补措施 于秀荣 邢吉敏《河北农业科学》4(2) 2000 6摘要:玉米单交种的选育越来越集中在几个骨干自交系,造成种质遗传基础狭窄。为拓宽种质遗传基础,应进一步发掘和引进种质资源,采用群体改良和生物工程技术选育自交系。带遗传标记的玉米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及遗传和利用研究 林晓怡 杨典洱 林建业 《作物学报》 2000 26(2)摘要:1992年在玉米族远源杂交组合3402F3(丹340X403-2)中首次发现带标记行状的基因雄性不育(GMS)材料。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性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当不育株(A)与可育株(B)进行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接近1:1。而可育株(B)自交的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分离的比例为3:1。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证明,不育基因(MS0)与 标记性基因(PLF)紧密连锁,未发现有交换现象,它们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经过不育株5代兄妹交已选出几个高产核不育两用系。通过测交筛选出一个强优势高产恢复系HR-1。利用高产核不育系于强优势恢复系配制出两个超高产玉米杂交种;小区()产量分别为和 ,比对照掖单13号增产和。本文还讨论了带遗传标记性状的高产核不育两用系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MS0-PLF基因的设想。矮生玉米的遗传与育种 阎淑琴 《玉米科学》 2000 8(2)摘要:简单的概述了矮生玉米的遗传规律。回顾了我国矮生玉米育种及其发展概况。并结合嫩江农科所育种实践,论述了矮生玉米的研究使用及其发展前景。爆裂玉米的品质及其选育 曾三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100081)1999,7(1).—14~17摘要:本文对爆裂玉米的品质及其测定作了介绍,并对影响爆裂玉米最重要的品质特征爆裂膨胀性的因素进行分析,还论及爆裂玉米品种的选育方法。多胞质玉米胚乳淀粉粒性状的扫描电镜观察 李敬玲(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北京 100101),贾敬鸾,刘 敏… 遗传学报.— 1999,26(3).—249~253摘要:11种多胞质系玉米胚乳淀粉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不同的细胞质对细胞核有不同程度的互作,3种甜质胞质玉米的胚乳淀粉粒多呈球形,排列紧密,存在一定的共性;这11种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平均直径为μm~μm,通过玉米胚乳粉粒形状特征的观察,在玉米淀粉性状和玉米籽粒的商品价值关系上进行一定程度探索,为玉米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黑龙江省玉米品种发展历程及其遗传组成分析 李春霞(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 150086),苏俊 玉米科学.—1999,7(1).—36~40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1980~1997年18年间种植面积在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情况及其遗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我省玉米品种的变化特点是:80年代中前期以自育、早熟品种为主,单、三、双交种同时并用80年代后期应用的中晚熟品种(如四单8、吉单101等)多为从吉林、辽宁等省引入的;90年代应用的优良品种以四单19、本育9、龙单13为主。同时还可以看出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种的种质:在80年代集中在甸11、Bup44、大黄等几个骨干系上,90年代逐渐转向以Mo17类亚群、塘四平头群为主阶段。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了我省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改良研究与开发利用研究,从而拓宽基因资源,解决我省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 敖 君(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157041)//玉米科学.—1999,7(1).—41~42摘要:按(P1× 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5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秃尖、穗粗、行数、行粒数、轴粗、穗重和单株产量9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秃尖、行粒数、轴粗和穗重主要受加性基因影响,其余5个性状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同时存在。利用DNA指纹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及其真伪技术的研究 / 赵久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100089),郭景伦,孔艳芳 … // 玉米科学.—1999,7(1).—9~13摘要:从5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0个在玉米上具有较好多态性的RAPD随机引物,并进一步筛选确定了适合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及其双亲的特异引物,建立了相应的DNA指纹图谱。杂交种的DNA指纹图谱表现为父、母本双亲带型的互补,均未出现互补带型之外的新带型。应用RAPD技术获得DNA指纹图谱的方法可以简便、快捷、经济、准确地鉴别玉米杂交种子纯度及真伪。目前已进行了上百份的检测实践,无一差错。RAPD技术在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 孙致良(莱阳农学院 265200),张超良,金德敏…//遗传学报.--1999,26(1). --61~68摘要:通国对我国正在使用的12个玉米骨干自交系的RAPD分析,从220个Operon引物中筛选出12个能产生稳定的遗传多态性的引物。利用这些引物扩增出的指纹图谱,进性聚类分析,可将全部供试自交系分成3个类群。第1类群包括黄早4系统的5个自交系;第2个类群包扩478和488两个姊妹系;第3类群包括5个关系较远的自交系,其中3个来自美国,1个是全部中国血统,1个既有美国血统又有中国血统。这个结果与根据各个自交系的已知系谱确立的亲缘关系基本一致。 RAPD分子标记与玉米杂交种产量优势预测的研究 / 吴敏生(中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系 100094),王守才,戴景瑞 / 遗传学报.-1999,26(5).-578~584摘要:以24个优良玉米自交系按NCⅡ(11×13)设计组配成143个单杂交种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玉米杂交种优势群划分,遗传距离(GD)与特殊配合力、杂种产量、杂种产量优势(MH)的关系。结果表明:⑴RAPD技术可用于玉米杂交优势群划分。⑵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优势、杂种产量、特殊配合力有一定相关关系,但决定系数很小,分别是10%、10%、15%,利用RAPD技术预测杂种优势、杂种产量作用有限,应进一步研究与杂种优势有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从而使育种家预测高产组合成为可能。玉米两个RFLP标记的原位单杂交与共杂交定位的比较 / 杭超(武汉大学生命

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以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的技术。又称作物品种改良。它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套用植物生态、植物生理、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是一项投资少而效益高的生物技术,对发展种植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园林植物研究进展论文范文

关于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的思考 摘 要:主要阐述了园林设计行业现状,园林设计师的培育、执业制度和管理组织,行业法规完善五方面的想法与建议。 关键字:风景园林;园林行业体系;综述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1] 藏淑英.刘更喜,丁香[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2] 孙振雷,刘海学,雷虹,等.丁香属种、变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哲里木畜牧学院学报,1998,8(3):16~19.[3] 陈新露,赵祥云,Bradley N,等.应用RAPD技术评价丁香品种间遗传关系[J].园艺学报,1995,22(2):171~175.[4] 陈新露,陈振峰,韩劲.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用于丁香品种遗传分析及品种分类[J].西北植物学报,1999,19(2):169~176.

给你参考下:毕业论文撰稿宝典毕业论文写作指南广州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营造的探讨(本科毕业论文)浅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设计方案(毕业论文)……更多内容请免费注册后搜索“毕业论文”即可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