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生物物理研究所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23:26:45

生物物理研究所发表论文

根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承担了973、科技攻关、863、自然科学基金和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国家和中国科学院的重大科研任务,在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蛋白质功能基团的修饰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胰岛素三维结构与功能研究等生命科学重大前沿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08月,生物物理所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并多次获得省部级及中国科学院重要奖项,授权发明专利17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和篇均引用数位居全国生物学研究机构前列。 其中2013年,研究所主持科研项目/课题共计329项。其中,主持国家“973”计划、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0项(新增3项),课题49项(新增8项);“863”计划4项;重大科技专项13项(新增1个课题);科技支撑计划1项;重大仪器研制1项。主持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1项;重大项目课题2项;重点项目10项(新增3项);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6项(新增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新增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新增2项);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专项2项;面上项目72项(新增2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7项(新增33项)。主持中科院重大仪器研制项目5项、重要方向性项目2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子课题7项(新增2项)、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课题3项(新增5项)、仪器功能开发项目2项、重点部署项目1项(新增2项)。主持各类国际合作项目40项(新增24项)。2013年,研究所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31篇,篇均影响因子;其中以第一单位发表SCI论文158篇,篇均影响因子;影响因子5以上的SCI论文133篇,其中第一单位论文68篇;影响因子在PNAS以上的SCI论文61篇,其中第一单位论文30篇。研究所共申请专利34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PCT国际发明专利2项;授权专利11项,全部为国内发明专利,另外有2项发明专利已收到授权通知并办理了登记手续。 《生物物理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3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物生理学会主办的中国唯一的生物物理学专门期刊,其发表有关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和膜与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纳米生物学、光生物学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创性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快报和综述文章,还刊登有关重大科技新闻的背景介绍和书评;并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检索系统收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创刊于1974年,是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共同主办。主要报道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及神经科学等领域的中中国国外最新进展,设有微型述评、综述与专论、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研究快报等十几个栏目;并被SCI、CA、俄罗斯文摘等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曾多次荣获国家级或省(部)级期刊奖。 《Protein & Cell 》(英文版)是发布关于多学科领域在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的最新发展原创性研究文章,并强调蛋白质和细胞研究的同行评议的国际期刊。其主题领域包括: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肿瘤学、蛋白质科学、结构生物学和转化医学;其中该期刊2014-2015SCI影响因子为。

几年前,国外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改造技术,国内也有广泛应用,但国内外都只限使用于动植物(无论体细胞还是性细胞)或人类的体细胞。限于伦理问题以及一些国家的法律明文禁止,一直无人改造人类性细胞的基因。

这一状况,于4月18日被我国中山大学生物学副教授黄军就及其合作者打破。他们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改造人类性细胞基因后获得早期胚胎。一石激起千层浪,该研究引发的担忧近日不断发酵。

这一技术进展为何会引发巨大的伦理争议?基因技术一旦应用于性细胞,不仅可能出现基因的“私人定制”,而且可以影响很多代,甚至人类进化。《赛先生》将对此刊发多篇文章,欢迎不同意见投稿。在今天刊发的首篇文章中,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承志认为,这一技术进展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引起的后果可能无法预料。

王承志(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4月18日,中山大学生物学副教授黄军就带领的研究组在Protein & Cell杂志发表论文,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改造人类胚胎的研究进展。在这项研究中,该研究小组对人三原核受精卵中的HBB基因(编码红细胞珠蛋白)进行了改造。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科学界对该研究做出了迅速而态度迥异的反应,该研究引发的伦理担忧也在不断发酵。

遗传病:无尽的缺陷

在黄军就课题组发表的论文中,他们改造了受精卵中编码珠蛋白的HBB基因,该基因的突变会导致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β地中海贫血。

这种疾病可导致严重贫血、发育不良、骨骼改变,甚至引起新生儿死亡。而类似的遗传疾病还有很多,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家族性遗传。这些疾病一代又一代地折磨着整个家族,就像他们的祖先中了某种不可解的诅咒。

20世纪之前,人们对这些疾病的认识还非常肤浅,几乎毫无对策。让其雪上加霜的是,近亲结婚的风气在古代的东西方都非常盛行。16世纪,显赫一时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继承人查尔斯二世,因其家族长期近亲结婚而身患多种遗传疾病,特别是因生理缺陷而没有子嗣,进而最终导致了哈布斯堡王朝的迅速衰落。中国古代的近亲结婚也时常发生,比较著名的例子是汉武帝和其皇后陈阿娇是表亲。

显而易见,近亲结婚导致遗传缺陷基因在家族中不断继承并累积,而不同遗传背景的人通婚则会不断“稀释”遗传缺陷基因。但即使父母双方只有一个人的一条染色体含有某遗传缺陷基因,其后代继承该基因的可能性依然高达二分之一。显然,如果要在一个家族中彻底杜绝一种遗传病,就必须保证出生的所有婴儿都不携带患病基因,而生理条件下体内受精过程是随机的。

2014年,北京大学乔杰、谢晓亮和汤富酬研究组合作,利用极体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帮助一对患有遗传病的夫妇,体外选择了不含有致病基因和已知突变的胚胎,从而让他们的宝宝完全摆脱了“家族魔咒”。这是遗传病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让人类第一次在个体水平上终结了其家族的致病基因。

这项工作与黄军就团队的工作的区别,在于这只是一个人工选择受精胚胎的过程,并不触及人为改造胚胎基因的伦理红线。而这根红线,却不啻人类与“造物主”的分隔线。越过它,人类就可能进入改造自身物种的另一个世界。

基因改造:“上帝”之手

人类对于自身从哪里来,以及自身为何是人类这种问题的思考大概从未停止过,因为不同的文化中都能找到一个相似的故事:一位(或多位)具有超能力的“神”创造出了所有的物种,包括人。这些不同文化背景的神话故事中还能找到另外一些相似的故事,比如都有一些“神”能够改造现有的物种,如古希腊神话中雅典娜将美杜莎的长发改造成毒蛇,日本神话中甚至有邪鬼蛊惑一位男人种下其爱人头颅而得到人面树的传说。可见,人类的想象力已经可以跨界改造生物了。

事实上,人类对于改造物种的渴求一直存在并不断实践着。今天,和人类关系密切的动植物,从办公室中的盆栽到家里养的宠物,再到作为食物的各种畜牧动物,几乎都是人类通过各种育种方法改造(主要是通过杂交)而来,而这一切背后的原理直到上个世纪才被人类认识。

今天,关于生物性状两个最基本的知识几乎已变为常识:一切生物的性状都由基因决定;基因的本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当人类窥探到了造物的奥秘以后,不可避免的事情即将发生:人类想改造自己。

人类是想改造自己的,从越来越风靡的整形医院就能看出来,但人类从未在基因层面上改造过自己。自从“双螺旋结构”的大门打开以后,人类对DNA的操作越来越随心所欲。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修饰酶等工具不断被发现和改造,科学家可以在试管中将DNA片段像乐高积木一样任意拼接;聚合酶链式反应、DNA合成技术和DNA测序技术使得科学家可以阅读并创造新的DNA序列;细胞内同源重组现象的发现使得科学家可以对细胞内的DNA进行编辑:首先是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随后低等的真核生物如酵母也被攻克,然后果蝇、斑马鱼、老鼠等一系列模式生物也都被科学家逐一“拿下”。

2013年,CRISPR-Cas9技术的问世,使得基因改造成为一项成本极其低廉,操作极其简单的事情,任何一个有基本分子生物学背景的学生都能在很短时间内学会并操作。至此,“上帝之手”仿佛已经掌握在人类手中:我们有能力改造人体细胞内的基因,甚至改变胚胎的基因而得到我们想要的个体。

配合美好的想象,技术可以让一切听上去都美好起来。科学界对于基因改造(业内人士称为基因编辑)技术也开始狂热起来,好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科学家成功清除了艾滋病毒潜伏的细胞模型中的病毒DNA、科学家成功敲除了癌症细胞的致癌基因、科学家成功在人类干细胞中修改了遗传缺陷……科学家好像已经无所不能,只差将最后那扇门轻轻推开。

变种人:潘多拉魔盒?

电影《X战警》想象了由于基因进化人类出现了各种变种人,而变种人与普通人的冲突将世界带入各种灾难之中。基因编辑技术的成熟,使得基因可以人为被“进化”,从而可能让某些电影中的假想情节变为事实。

试想,如果人类胚胎基因可以被任意编辑,那么首先多种遗传疾病将可以被彻底根除,但人类并不会满足于此,因为人类还希望获得“更好”的基因。比如有些父母可能会希望孩子拥有“更聪明”“更健康”“更漂亮”等等的基因。基因技术一旦应用于胚胎,就可能出现基因的“私人定制”。正如整容技术最初在医学上,只是用于修复由于疾病或创伤造成的严重缺陷或畸形,而后不可避免地成为自我“定制”的途径。类似韩国选美赛中千篇一律的美貌面孔这种情形,谁知道会不会在基因层面再现?

如果基因改造仅仅是停留在人为选择甚至创造“更好”的基因来传给后代,世界也只是多些同质化的个体罢了。但倘若这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引起的后果可能是无法预料的。

我们不能忘记,人类总有一些疯狂者,当他们掌握了某些资源后便会将人性踩在脚下。“二战”期间希特勒在对他的部下训话时说:“我们对于亿万愚蠢可笑的斯拉夫人,要采取这样的办法:把他们之中最优秀的按照我们的要求加以改造,而把其余的人隔离在他们自己的猪圈里”。即使人类文明经过惨痛的世界大战后进入了21世纪,极端宗教势力依然在很多地方横行。试想,他们中的某些人如果掌握了基因编辑技术并应用于人类,世界将会如何?

科学与伦理:人类将何去何从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曾有一句名言:“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不能如愿,一是如愿。”科学家花费了大量精力将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到如今的高度,在多少代科学家消灭人类遗传病的愿望已经看到一丝曙光的时候,人类在“天堂”的门外是推门踏入禁区,还是三思而后行?这将决定人类的未来。

科学是纯洁的,正如法拉第将科学比喻为初生的婴儿。但婴儿终将长大成人,可怕的是,一旦其长大成人,就不再听父母的话了。它可能成为一位圣人,也可能成为恶魔。正如人类创造出财富,而如今财富也在控制着人类。科学如不能拴上伦理的红线,便可能变成脱缰的野马。

1996年,“多莉”克隆羊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可以开始复制高等生物;2010年,“科学狂人”克莱格·文特尔首次合成人造生物“Synthia”,标志着人类可以创造全新物种;而如今,我们正站在定向改造人类——我们自身这个物种的禁区之前,伦理从来没有如此重要过。如今,多数国家已通过禁止克隆人的法律,也许现在到了我们的立法者直面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你看下(微生物前沿)上的文献吧,

物理学报和中国物理研究所

地球物理学报含金量很高。是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地球物理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物理学报是sci。《物理学报》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物理学中文学术期刊,为半月刊,被SCI-CD、SCI-E、Scopus、EI、CA、INSPEC、JICST、AJ、MR等国际核心检索系统收录。《物理学报》创刊于1933年的《中国物理学报》,1953年更名为《物理学报》;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2010年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奖期刊奖,2013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科技期刊。据2016年10月中国知网显示,《物理学报》出版文献量26557篇、总下载量3265714次、总被引量168216次、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发文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和光物理、统计物理、非线性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物理学交叉学科等。

物理所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以“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实验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低纯度钕铁硼永磁材料”、“定向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结构和物性研究”为代表的一批原创性重要研究成果,获国际、中国国内奖共300多项,其中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4项,国家发明奖8项。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2014年物理所共申请专利180项,获得专利授权70项。同时,物理所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2014年,物理所以专利技术“载波相位自稳定的中红外飞秒激光脉冲产生方法及装置”(专利授权号:)无形资产出资成立“盐城物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推进飞秒激光设备的国产化开发和应用,有效地促进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部分专利技术如“新一代固态全色激光显示”已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另有部分专利技术已经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进入产业化,典型的范例有以锂离子电池专利为核心技术的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根据2015年8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物理所有控股、参股公司9个,其中以知识产权入股的5个。技术转移与成果辐射的省、市地区有北京、天津、新疆、江苏、浙江等。 《中国物理B》(原名中国物理学),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被SCI-CD、SCI-E、CA、JICST、AJ等检索系统收录。《物理》是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出版的物理学学术期刊,1972年创刊,致力于传播当代物理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前沿最新进展,促进物理学与相关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沟通科研与产业,推动中国物理学的发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获得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等评定的优秀期刊称号;多年来持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经费资助;并连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收录《物理》的中国国外核心数据库有: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技文献速报》(JICST)、能源科学与技术(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物理学报》由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创刊于1933年,原名《中国物理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创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国文字发表论文,1953年易为现名。刊登了一大批由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组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优秀科研工作和成果;并被SCI-CD,SCI-E,Scopus,CA,INSPEC,EI,JICST,AJ和MR等检索系统收录。根据SCI数据库统计,2013年《物理学报》的影响因子为,总被引频次为8589次,其被引频次连续11年居中国物理类期刊之首。

大气物理研究所论文

关于雾霾的论文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是雾,霾是霾,雾和霾的区别很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也就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如汽车尾气;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等等。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譬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符号为“∞”。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由于阴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烟雾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的。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当然,面对这种可怕的自然天气也需要一些自我防护,雾霾天气少开窗;如:外出戴口罩;多喝桐桔梗茶;适量补充维生素 d;饮食清淡多喝水等,这些都能有效地防护雾霾的侵袭。

今年的天气是很热的,而且雨水很少,很多地方都是十分干旱的,河南南阳,四川,重庆都是出现了很严重的干旱的

今年的天气比较特殊,因为今年的高温天气持续的时间非常长,而且温度非常高。

据中科院网站4月26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日本东京大学、美国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Intensification of El Nino-induced atmospheric anomalies under greenhouse warm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新的ENSO(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变化约束机制,并揭示出全球变暖下ENSO的气候影响显著增强。

ENSO是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3到7年周期的冷暖振荡现象,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有显著影响。在ENSO暖事件时,拉丁美洲和我国长江流域易出现洪涝灾害,而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易遭受干旱。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气候变暖,预估全球变暖下ENSO的变化是气候学研究的重要目标。

以往的预估研究主要基于IPCC的数值模式模拟,但数值模式自身的缺陷给预估带来较大不确定性。数值模式物理过程和初始场细微的差异,可能导致截不同的ENSO预估结果,很难在数值模拟中获取可信的ENSO变化信号。能否基于物理学理论进行预估尚不清除。

该研究基于热力学理论提出了新的ENSO变化机制。根据克劳修斯水汽方程,大气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增加而接近指数增长,导致水汽对温度的响应随温度增长而增强。因此,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同样振幅的ENSO能导致更大的对流层水汽异常,进而造成更大的全球大气环流、气温和降水异常(图1),而几乎所有的CMIP5和CMIP6数值模式的模拟结果和理论推测一致(图2)。 该研究为全球变暖下ENSO的变化提供了新的约束理论,减少了ENSO预估的不确定性。该理论指出全球变暖下ENSO的气候影响将显著增强,表明未来ENSO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气候灾害。

图1.全球变暖下ENSO影响变化示意图。全球变暖下大气边界层水汽、热带降水、对流层温度和大气环流对ENSO的响应增强。

图2.变暖情景(红色)和当前情景(蓝色)下ENSO导致的热带平均绝对湿度异常(a)以及200hPa高度温度异常(b)的对比。

中科院大气所副研究员胡开明为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研究员黄刚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大气所研究员黄平、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Yu Kosaka和美国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教授谢尚平。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三大洋相互作用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估、预测和预估”、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的快慢响应过程及对东亚区域气候的影响”、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 科技 专项(A类)“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等的资助。

研究生论文发表的刊物

中文期刊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尽管学术论文期刊数量相对比较小,但是因为基数大,所以整体数量还是非常可观的,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作者,因为什么目的发表论文,什么专业和方向,都是可以找到很多相对应的期刊。至于能发表学术论文的期刊,大体上分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  普刊

普刊就是除了核心期刊以外的刊物。普刊里面有国家级期刊,也有省级期刊,大家可能会觉得国家级期刊一定比省级期刊好,这其实是不一定的,这里的级别只是杂志社的主办单位,并不一定代表国家级就一定高于省级,很多省级期刊也是很优秀的,还不一定好发。

1 国家级期刊

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但是,以上仅是说一般情况,还有许多地方上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影响较大的刊物也是属于国家级刊物。

一般都是有核心,国家级,核心,这个几个级别的,一般期刊上都是有说明的。没啥多大要求的

一、期刊的选择 1、对应专业 投稿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符合自己文章的专业性,交叉学科的文章要好好考虑投递方向。要是觉得及其的好的文章要投哪些较好的综合性的刊物上去,导师可以给你好的建议,导师还是很乐意帮助研究生发表论文的。 2、水平相当 发表论文的前提是写论文,自己可以写到什么样的水平,等写好了看看自己论文的档次适合发表什么样子的刊物。有关刊物知名度你的导师会有相对比较成熟的了解,当然关于刊物的介绍与联系网络上也有,各个学校的图书馆网页上都应该有。 要是发表的刊物太差,毕竟有些刊物不是很好,相对来说影响会不太好,对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同时就是核心期刊中也有知名和不知名的差别,有国际著名刊物、国际一般刊物、国内核心期刊、一般刊物。 3、其它因素 当下的刊物,尤其是我国的刊物大多数是根据国家的期刊改革实行自负盈亏,可能要收取版面费,一些还要审稿费,还有有些刊物审稿周期比较短,有些比较长。这些因素都是需要你事先考虑好的。一般来说,对于发表少量的或者优秀的文章,导师还是很愿意鼎力相助的,具体要根据情况而定。 二、投稿的过程 1、完成稿件反复修改 发表在中文刊物上要上网查投稿指南或者约稿简则,尽量不要出现低级的错误,确保格式符合刊物的要求,仔细了解针对格式、内容、字数篇幅的具体要求,有要注意一些期刊可能对参考文献的条数也有规定,在投稿寄出前要检查好几次,尤其是对参考文献,要求比较多。 2、寄出稿件等待审稿 发送同时最好有一个和这个文章相关的介绍和自己的介绍,主要就是阐述自己的文章重要的突破性、创新性、贡献性。发送的方式很多,在这里推荐Email和邮件同步发送,这样能够确保论文能到编辑手中。Email发送时附件里文件的名称要尽量写得具体一些,并附写一个简短的给主编的信。 3、修改、改进后发表 一般投稿一个月左右要主动和杂志社联系。要是审稿合格,要求修改稿件要抓紧时间修改,在此送出之前要写好一份修改说明,对修改的每一个地方作详细说明。然后尽早发出或者寄出。

省级期刊省级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国家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刊物。核心期刊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核心期刊,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生物论文发表

有厉害的教授指导应该会好很多。周期的话,不同期刊处理稿件的速度不一样,有3个月的,半年的,更甚者1年以上才会发表出来。

一些生物领域知名国际会议为提高影响力,通常会合作一些SCI期刊,这种途径会快一些。可参考波兰科学院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的这个合作的SCI征文。

生物信息学、表观遗传学、核酸等。生物学教育期刊都可以发表生物信息学、表观遗传学、核酸、计算生物学、微生物前沿等等。《生物教育杂志》(JournalOfBiologicalEducation)是一本以生物-生物学综合研究为特色的国际期刊。

你写完论文需要的时间是你们决定的,并不知道要多久,但是你要投稿发表的时间,咋滴都要半年左右的,如果要用,提前安排。需要发表的话+w了解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将生物命名后,而后的生物学家才用域(Domain)、界(Kingdom)、门( 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加以分类。最上层的界,由怀塔克所提出的五界,比较多人接受;分别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动物界。从最上层的“界”开始到“种”,愈往下层则被归属的生物之间特征愈相近。共有七大类,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