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以纪实肢体残疾人为主题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01:43:13

以纪实肢体残疾人为主题的论文

残疾人主题活动总结范文(通用6篇)

不知不觉中一个精彩的活动结束了,这段经历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有了这样的机会,要好好记录下来。你所见过的活动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残疾人主题活动总结范文(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中国残联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的通知要求,资兴市人社局联合资兴经济开发区、市扶贫办于5月2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就业帮扶”活动,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送政策、送服务、送培训、送岗位、送信息,现总结如下:

一、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取得的成果

活动期间,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开展政策宣讲13次,举办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招聘会一场共22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951个,达成就业意向115人(其中农村贫困残疾人12人)。

二、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基本情况

1、领导重视,认真部署

为了使活动有序开展,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活动的指导思想、援助对象、工作目标和具体实施步骤。为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成立了“就业帮扶”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站长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为积极开展就业帮扶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资兴市人社局按照《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组织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共同开展“就业帮扶”活动的宣传,通过挂横幅、贴标语、利用网站、简报及上街设宣传咨询台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了解各类就业扶持政策。

3、加大措施,务求实效

活动期间,本着“工作求真务实、对象满意实惠”的理念,以“宣传到位、走访到位、登记到户、帮扶到位”的工作目标,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平台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多渠道提供优质服务,组织召开有针对性的专场招聘会,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提供即时的就业岗位援助,为有就业技能培训意愿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提供培训现场报名和政策咨询,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提供自主创业方面的培训指导。通过改进服务方式、增添服务内容、延长服务时间等措施,不断强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这次“就业帮扶”活动,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不但取得了预想的实际效果,也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和支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就业的良好氛围,为全市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关于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的通知》(人社厅函〔20xx〕113号)要求,内蒙古自治区于5月20日第28个全国助残日前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就业帮扶,助残圆梦”为主题的农村牧区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系列活动,经过精心组织和认真实施,专项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残联联合下发了《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残联关于开展农村牧区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的通知》(内人社办发〔20xx〕121号),两家共同筹划,在5月20日全国助残日共同开展了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周活动。

二、举办全国助残日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5月20日全国助残日,各地就业服务局联合残疾人联合会在共同举办形式各样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进行了政策咨询、农民工维权、创业贷款发放等活动。全区共举办专场招聘会12场,共有132家企业参会,提供涉及普工、技工、文员、家政和服务等近3000个就业岗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残疾人77人。

三、入户排查摸清底数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持有残疾证的人员,各地全部进行了入户排查,共走访残疾贫困人2184人,填写了农村牧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就业需求登记表,调查其就业状态、就业意愿及培训需求等信息,提供“一对一”帮扶。

四、对有培训意愿的劳动力全覆盖培训

活动期间,各地就业部门对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有培训愿望的人员进行摸底调查,下一步针对全区摸底调查的情况将有就业培训愿望的全部推荐参加技能培训,有创业意愿的推荐参加创业培训,特别是针对农村牧区劳动力的特点,推荐参加家庭服务培训,实现对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全覆盖。

五、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共同帮扶的良好局面

充分利用电视台、就业微信公众号以及社区就业工作群微信号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基层就业创业服务平台优势,贴近群众,广泛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发放政策宣传资料,使扶贫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街道和社区张贴招聘岗位和培训信息、发放政策宣传册,让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就业扶持政策和用工招聘信息,帮助其选岗应聘,促进就业。活动期间共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

六、贫困残疾人就业扶贫活动周亮点纷呈

各地在贫困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中都结合各自实际,举办各有特色的活动内容,如:包头市土右旗针对有培训愿望的43名残疾人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扶贫招聘会现场为这43位残疾人颁发病人陪护结业证书,招聘会上8家国家级就业扶贫基地专门为就业扶贫对象拿出就业岗位吸纳就业,现场达成就业意向89人,其中残疾人9人。赤峰市红山区将每年的5、6月定为精准扶贫月,并开展扶贫月招聘活动。在20xx年扶贫月活动中,共邀请200余家单位参加,分行业、分种类开展招聘活动,提供保洁、家政、保安等上千个就业岗位,为广大求职者特别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供更多的选择,建立起帮扶贫困残疾人就业的长效机制;乌海市及时与企业联系沟通,获取最新的空岗信息,有针对性的筛查出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整理汇总成表。活动期间,收集空岗信息763条,其中针对残疾人的岗位信息23条。指派专人,联合区残联工作人员,一同入户,一对一开展政策宣传、就业需求登记和送岗位活动。活动期间,发放宣传资料31份,为11名贫困残疾人推荐了保洁、保安、下夜等岗位,2名贫困残疾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兴安盟盟就业局和残联共同举办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的主题招聘活动。

七、下一步工作安排

虽然活动期间人社和残联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村牧区贫困残疾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整体偏低,技能不足,由于身体原因,帮扶难度依然较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人社部和中国残联的统一安排,发挥人社、残联的合力,继续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共同将内蒙古自治区残联劳动力就业工作提升到更好水平,同时发挥企业吸纳特别是家庭服务业、自主创业、电子商务等新型就业方式,广泛困难劳动力就业。

为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友爱、互助、融合、共享的理念和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增进广大师生对残疾儿童重视和了解,不断提高残疾儿童权益保护的认知水平,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残疾儿童的社会氛围,有效促进残疾儿童保护工作健康发展。根据《xx区关于开展第xx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爱心助残”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xx小学各班开展“推进残疾预防健康成就小康”主题班会。现就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各班班主任老师首先给学生介绍助残日是全国残疾人的节日。紧接着,号召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如先天因素的残疾人,对他们的关爱应体现在救助、帮扶上。然后,各班观看了《篮球女孩》等微视频。最后,班主任还着重给学生们讲解了预防残疾的相关知识,教育学生生活中应做到技术预防与观念预防接轨。从出生缺陷、发育障碍、慢性疫病、生产事故、精神疾病等方面控制致残风险。让学生们树立预防残疾意识,从检查身体,健康生活开始的观念。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孤残儿童因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缺陷,成为儿童中需要特别关爱和特殊照顾的弱势群体。此次班会课的召开,有效形成xx小学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xx教师和学生对残疾人的尊重与关爱,同时也激励残疾学生自强、自理、自尊、自爱。有效促进全校助残意识的形成,进一步推进构建和谐校园!

“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夏夜里,夏夜里,风轻吹。怕黑的孩子安心睡吧,让萤火虫给你一点光。燃烧小小的身影在夜晚,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短暂的生命,努力的发光,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当这首甜美又略带淡淡忧伤的歌曲再次在我耳边响起时,我又不由自主的想起11月底去光华残疾人小学的点点滴滴!

《萤火虫》唱出了光华小学学生的心声,他们就像那夏夜里的萤火虫,虽然身在黑暗,但他们在黑暗里努力发光,绽放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他们很坚强然而也很脆弱,需要他人更多的关心和尊重。在帮助他们的同时我们学到很多很多,感受许多许多感动!~

11月29号中午,我们小师协会和汽车,纸韵社团出发了。一路上许多社团成员有些担心,以前他们没有接触过智障儿童,不知道到时该咋办,虽然准备了一些小游戏和课程,但心里还是没底。光华小学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人员那么多,但布置地很精致。许多新社员第一眼见到那些小学生时,本能的有些害怕,或许就是因为他们的不同一般吧。或许社会上有些人会凭感觉看不起或者轻视他们。小时候,不懂事,我和伙伴们还欺负嘲笑过一个智障儿童,我们以为他不会明白。其实他也是有感觉的,他很难过地走开了,留下一群大笑的我们后来,我知道了人们彼此间的尊重。理智告诉我他们应该被尊重,并且应该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然而一腔热血的我们不知该从何下手,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我们最重要的职责是看好他们,陪他们玩。

最初时我们许多人本以为这些孩子不易亲近,但后来发现这些孩子一点也不认生,他们非常热情,志愿者一进教室就拉着一起玩玩具,做游戏。当我们发给他们大白兔奶糖时,很多孩子竟然先拨下来给志愿者吃。我想,虽然他们在生理上是有缺陷的,但是他们在道德品质上是很完善的人!

在生活课上,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精心制作了一件件精美的物品,把校园布置得整洁美丽,让我们忘记了他们是一群残疾儿童;在教室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朋友,在跟着大姐姐、大哥哥认真地学说话,因为听力有问题,每发一个声音,都要付出非常艰辛的努力。在活动中我们陪孩子玩了很多游戏,如“跳圈圈”,“钻桥洞”,“扔铅球”,并且给他们拍照片,出板报,虽然是很简单的游戏,但是却让孩子获得很多快乐。每当我们对他们竖起大拇指时,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欢乐的表情,原来赞美可以如此有力量!或许我们不该吝啬我们的赞美,尤其是对残障的人。学校的老师说孩子们很久没有这么开心了!虽然累出了一身汗,但是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们都觉得这一切似乎都很值得!

为了让社会对残疾人小学多一份关注,光华小学和大学生及许多社会团体在11月28日在光华小学举行了义工联盟成立大会,众多政府企业派代表参加,常州电视台全程拍摄。在会上我校小师协会会长曹晓峰代表常州的大学生发言,呼吁大学生对残疾人小学多一份关注和尊重!

在大会后,光华小学进行了会操比赛,比赛过程中虽然有些孩子由于肌肉萎缩等原因手脚不便,但仍然坚持跟在老师后面认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这一切博得了在场的很多家长老师的掌声!而后众多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孩子们的互动游戏中,看到参赛孩子专心致志的比赛场景,看到围观孩子大声呼喊着加油,我不由有点想哭,他们是一群脆弱的孩子,但也是一群坚强的孩子!

我想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我们有美丽的校园,有和蔼可亲的老师;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好心人一直在关心着我们,帮助着我们,我们同学中就有许多同学获得过别人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可不是吗?我们能用眼睛饱览多彩的世界,我们能用耳朵欣赏美妙的音乐,我们能用甜美的嗓音说话、唱歌,我们能快乐地游戏,尽情地玩耍。而这些孩子生理上的缺陷使得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享受这一切,这时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全力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当我们给予能给别人送去帮助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一份快乐,是一种善良,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精神,相信我们每个大学生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能无私地帮助我们身边的残疾儿童,尤其是曾经获得过帮助的同学,更能踊跃地帮助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阳光和快乐。

我坚信:他们是一群脆弱的孩子,但他们更是一群坚强的,需要尊重的孩子!

20xx年12月2日上午,神仙树社区工作人员带领残疾人参加了在新能日间照料中心举办的国际残疾人日活动。

活动上,街道办事处残联领导讲了话,祝残疾人朋友们节日快乐,鼓励大家发扬自强、自立、自信、自爱的“四字精神”,多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类社会文化活动。

之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也给大家讲解了许多冬季养生、康复等医疗康复知识,向大家推荐了用食物补充钙质的好方法,就是用黄豆炖骨头。陈医生他们还带领大家参观和体验了新的康复器具。

活动结束后,残疾人朋友们还得到了一份小礼品。

为进一步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做好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我区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有效地减少了听力残疾的发生。按照市联部署,区残联紧紧围绕“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这一主题,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区残联认真贯彻落实市残联的文件精神要求,严格按照市残联《关于开展第xx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的安排部署,向乡镇、街道办下发了活动通知。要求各乡镇、街道办残联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宣传教育。

二、部门配合,提高爱耳意识。

区残联协调有关部门在“爱耳日”当天积极开展义诊活动,对新生儿及在校小学生进行了听力筛查,据统计参加本次筛查人数达180名(其中:新生儿18名);在区残联设宣传点,散发宣传单2000张,张贴大字块横幅标语12条、展板1个。利用乡村广播,发布“爱耳日”活动消息,传播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相关知识。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大力宣传和普及了新生儿听力健康的科学知识;加强了新生儿听力损伤与耳聋的防治、康复;提高了全民爱耳护耳的意识;倡导了“听力健康从早抓起——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理念;推动了防聋治聋工作的开展;同时,对于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关爱听力与言语残疾人群,推动扶残助残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xx年11月25日,在国际残疾人日即将到来之际,房山区民政局开展第二届“扶残助学献爱心”暨庆祝国际残疾人日活动。市民政局区县办主任何xx、区民政局局长王xx以及局领导刘xx、王xx出席活动,并共同为我区10名社会福利企业困难残疾职工家庭的大学生每人发放8000元“慈善助学款”。

一、领导重视,精心布置国际残疾人日活动

今年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丁字湾街道于12月1日召开残联工作会议,专题讨论国际残疾人日活动方案。街道工委副书记谢定伟作了工作部署,对开展好此次活动提出要求,希望街道残联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切合主题,让残疾朋友充分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憧憬梦想,增强自信心,为和谐街道作出努力。

二、针对今年国际残疾人日主题,开展活动

今年国际残疾人日主题“关心帮助残疾人,实现美好中国梦”。街道利用国际残疾人日开展活动为契机,以区残联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一连三天开展国际残疾人日活动,陆续开展惠残政策宣传,慰问贫困残疾人生活物资、鼓励推荐残疾人就业、赠送残疾人辅助器具等一系列以帮扶贫困为主题的活动。

(一)结合群众路线的深入开展,下村走访勤宣传重调查

国际残疾人日期间,街道残联理事长、专职委员结合践行群众路线的开展,下村走访贫困残疾人户,宣传惠残政策,嘘寒问暖,做好访问笔记,了解残疾人家庭真实需求。陪同区残联领导专程走访自主创业佘世雄户,调研他创建的集种养殖为主业的“恩庭养殖园”,鼓励他开拓思路,整合资源,利用政策优势做大做强创业项目。通过自己的努力,政府的扶持走出一条辉煌的创业之路,为残疾人创业树立榜样。

(二)真心帮扶,传递温暖,上门慰问贫困残疾人

11月29日和30日两天,在街道工委的大力支持下,以每户慰问200元生活物资的标准,为全街道30户残疾人家庭上门进行了慰问。所到之处,无论是残疾人还是他们的邻居都是交口称赞,都说社会进步了对残疾人很关心。翻身垸村的肢体残疾人周立新家庭贫困,当残联的工作人员把植物油,米、洗衣粉、面条等生活物资送到他家里。访问过程中发现他的妻子也是个残疾人,因为妻子的户口问题没有解决,暂时没有享受到“一户多残”政策,当时就和村干部商议想办法要帮他理顺户口问题。周立新很受感动,当即热泪盈眶,连声说感谢党和政府。

(三)赠送辅助器具,为残疾人生活提质

为了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负担,解决他们出行难的问题。街道残联发动各村(社区)专职委员,早在国际残疾人日之前对辅具需求的残疾人进行摸底。5月21日将区残联派发乡镇的8件辅助器具赠送给最迫切需要的残疾人,切实地帮助他们。翻身垸村的杨念杰早年被麻石砸断了大腿,近年来身体更为不便,街道残联把轮椅送到他家里,杨念杰兴奋地转动轮椅,觉得比平时方便了很多,由衷地感谢残联组织的关爱。

(四)组织残疾人举行“唱出激情,憧憬梦想”卡拉ok赛

为了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焕发残疾人精神面貌,树立残疾人自信心。街道残联精心组织街道范围内有歌唱爱好的残疾人举行卡拉ok赛。10多位残疾朋友参赛,有的唱得雄浑高亢,有的唱得低徊婉转,较好地演绎出了歌曲内涵。

三、国际残疾人日活动的意义

此次国际残疾人日活动的开展,营造出了全街道扶残助的良好氛围。共计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40余户,赠送轮椅4台、坐便椅4把,成功举行残疾人唱歌比赛。活动的开展形式多样,精彩纷逞,对唤起全街道关心帮扶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的国际残疾人日,街道残联将努力争取各界支持,早作谋划,充分准备,把国际残疾人日活动开展得更好。

奋斗像一本书,有读不完的 故事 与哲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残疾人的 励志故事 ,欢迎阅读!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1: 付红英,女,汉族,1958年生,肢体残疾,中共党员,天津市南开区人。天津市残联文体中心声乐指导兼合唱指挥,系天津市音乐家协会会员。87年进入天津市残疾人艺术团,92年 毕业 于天津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近20年的残疾人 文化 工作,组织残疾人才艺、合唱、棋类、书画等活动,参与组织了大量的文艺演出和比赛。2005年她所指挥的无伴奏合唱《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同年12月,率团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立18周年庆典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就职天津残联文体中心、负责声乐指导兼合唱指挥的付红英,算不上漂亮,且身有残疾,但她拥有一颗最美的心。她常穿梭于健全人之间,与他们一样工作一样劳动,不需要任何的特殊照顾。20多年来,她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都挥洒给了残疾人音乐事业这块沃土,用汗水和心力昭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贡献。 1958年,付红英出生在天津,不久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凭借毅力奋发学习,考取天津师范学院音乐专业本科,大学毕业后却被分配到一家服装厂做检验工人。 1987年天津市残疾人艺术团招收演员,她报了名,被招入团,才开始实现自己的艺术梦。付红英说,作为一名残疾人,能够从事残疾人的事业是幸运的。她既是演员又是组织者,多年来工作中,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幕后还是台前,或是组织残疾人才艺、棋类、书画等比赛和展览,她都恪尽职守;无论是排练指挥天津市残疾人合唱团、天津市启明星合唱队到社会各界进行宣传演出,还是为合唱团建立章程制度、完善组织机构等,她都出色地完成。05年组织的无伴奏合唱《八竣赞》荣获全国金奖;同年12月率全团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立18周年庆典活动,与北京、上海、青岛组成大型合唱团,演唱《蓝色多瑙河》《我的梦》,受到胡锦涛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付红英的生命进程中,音乐是主旋律。她努力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除了在合唱团辅导女低声部,还为职校学生上初级乐理课,并定期到天津群艺馆进行合唱指挥培训。她献身音乐的路越做越宽广。同时,她积极从事歌曲创作,寻求流畅、优美、质朴、典雅的旋律,对每一个音符都要仔细斟酌,决不允许有任何的垃圾音符落在她的谱面上。她创作的部分作品在天津音乐杂志上发表,反响良好。其中为甲丁《黄河鱼娘》、车行《中不中》、鲍和平《中国大北方》等作品的谱曲,均得到专家肯定。2004年付红英与她的先生刘志良共同创作反映中国残疾人生活、工作、学习的音乐题材的大型音乐组歌《我们同行》,向社会展示残疾人的艺术才华和精神风貌。她创作的《我喊春天》等多首歌曲获奖。 “妈妈”是世界上最动听的称呼。因两次流产,人到中年的付红英从未享受过为人母的快乐和幸福,但她的内心深处一直留有一块芳草地,她相信会有一群“小天使”来填补这块空白。2006年为了让脑瘫智障的孩子们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付红英取得领导支持,成立了天津市启明星合唱队。一位孩子的家长说:“孩子毕业三年,从没有参加过任何活动,启明星的成立,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生活的希望。”从那一刻起付红英下定决心,培养好这群“小天使”。经过将近两年的接触,她越发感到这些孩子的可爱,深感肩上担子更重。她告诫自己:一定要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好的条件,带出有水平有素质的启明星合唱团。残疾人的励志故事2: 尼克·胡哲(Nick Vujicic),1982年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生来没有四肢,但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信念,在全球演讲,鼓舞人心。2005年获“澳洲年度青年”称号。2008年起担任国际公益组织“没有四肢的生命”CEO。 像雕塑一样活着 第一次见到尼克·胡哲,人们都难掩震惊——他就像一尊 素描 课上的半身雕像,没有手和脚。面对人们讶异的表情,尼克 自我介绍 时常以说笑开场。 “你们好!我是尼克,澳大利亚人,今年28岁,周游世界分享我的故事。我一年大概飞行120多次,我喜欢做些好玩的事给生活添色。当我无聊时,我让朋友把我抱起来放在飞机座位上的行李舱里,我请朋友把门关上。那次,有位老兄一打开门,我就‘嘣’探出头来,他当时被我吓得跳起来。我心想,他们能把我怎么样?难道用手铐把我的‘手’铐起来吗?” “我喜欢各种新挑战,例如刷牙,我把牙刷放在架子上,然后靠移动嘴巴来刷,有时确实很困难,也很挫败,但我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很容易在第一次失败后就决定放弃,生活中有很多我没法改变的障碍,但我学会积极地看待,一次次尝试,永不放弃。” 尼克的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独立行走,上下楼梯,下床洗脸,打开电器开关,操作电脑,甚至每分钟能击打43个字母,他对自己“谜”一般的身体充满感恩。“我父母教我不要因没有的生气,反而要为已拥有的感恩。我没有手脚,但我很感恩还有这只‘小鸡腿’(左脚掌及相连的两个趾头),我家小狗曾误以为是鸡腿差点吃了它。” “我用这两个宝贵的趾头做很多事,走路、打字、踢球、 游泳 、弹奏打击乐……我呆在水里可以漂起来,因为我身体的80%是肺,‘小鸡腿’则像是推进器;因为这两个趾头,我还可以做V字,每次拍照,我都会把它翘起来。”说着说着,他便翘起他的两个趾头,绽出满脸笑容——Peace! 尼克的演讲幽默且极具感染力,他回忆出生时父母和亲友的悲痛、自己在学校饱受歧视的苦楚,分享家人和自己如何建立信心、经历转变。“如果你知道爱,选择爱,你就知道生命的价值在哪里,所以不要低估了自己。”在亲友支持下,他克服了各种困境,并通过奋斗获得会计和财务策划双学士学位,进而创办了“没有四肢的人生”(Life Without Limbs)非营利机构,用自己的生命见证激励众人,迄今他已走访了24个国家,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我和世界不一样 1982年12月4日的那个清晨,尼克的父母原本怀着满心欢喜迎接他们的头生儿子,却万万没想到会是个没有四肢的“怪物”,连在场医生也震惊得无言以对。 “我的父母毫无心理准备,医生给不出解释。我妈妈曾是护士,她怀我时非常清楚什么事该做或不该做,她采取了各种预防 措施 ,头痛时她甚至没有服止痛药,她确定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没问题。她照过三次B超,大家都没发现问题,以为我只是保持某种姿势。他们原本期待一个漂亮又健康的男孩,不过我确实很漂亮,(笑)只不过有些缺陷而已,但当时那是一个大悲剧。” 尼克的父亲是当地一位牧师,那个清晨,整个教会都为之忧伤,每个人都在质问上帝——如果上帝爱人,为什么会让这样的事发生?如果《圣经》上说我将你造在母腹中时已应允了一个希望,那么上帝造尼克时究竟在想什么? “我父亲一开始以为我活不了多久,但我其他方面一切正常,并且活了下来。可以理解,父母非常担心我未来的生活,生下一个残缺的孩子,我想他们只是害怕自己不能胜任。” 这对夫妇经历了很多艰难的阶段,他们无法接受事实,带着小尼克看了一个又一个医生,试着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尼克的母亲回忆:“我以为那是一场噩梦,我以为当我一觉醒来,噩梦就会结束,所以我不确定自己是否要带他回家,我不愿意照顾他。” 好几个月后,这个家才进入平静,选择顺服上帝的旨意。“人生中许多时候,我们想寻找答案但却得不到,就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凭信心相信上帝。我父母认识到了这点——这是我们的骨肉,上帝把这个孩子赐给我们,就会给我们足够的恩典,让我们拥有智慧、慈悲、怜悯和爱来养育他,就好像我有手有脚一样。” 至此,这个在极大不幸中关乎信心的故事才悄然启幕。 事实上,这是一场艰辛的战役,供应尼克所需的一切,是一场持续的挣扎,可以寻求帮助的对象和 渠道 并不多,这对夫妇只能独自克服各种问题,在尝试和纠错中不断摸索,找寻或设计合适的轮椅设备,筹集资金支付一切,甚至与社会的律例抗争。 由于尼克身体上的残障,澳大利亚当时的法律规定不允许他进入正规学校,但他的母亲力争修改法律,经历万般艰难,令尼克成为第一个进入正规学校就读的残障生。 上学后,孩子们都趴在课桌上听课,只有金黄色头发的小尼克突兀地“站”在书桌上,用仅有的两个脚趾头夹住笔写写画画。“妈妈说,上学第一天,我不停地哭不停地哭,隔天就不愿上学,因为其他孩子会嘲笑我,对我指指点点、排挤我,我感觉非常孤单,但家人一直支持我,所有人都说,尼克,你没问题,你只是很特别。但是,我不想要特别,我只想跟大家一样!” 我不需要手和脚,因为上帝背着我 尽管并非布道,每次尼克都会在桌角安放一本《圣经》,这是他必用的道具,演讲中,这可能是他所指的“目标”,又或是令他“站立”起来的“助力”。 “Give up(放弃)还是Get up(站起来),这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选择。现在你们看到,我像这样直接地摔倒了,躺在这儿,脸朝下,没手,没脚,要爬起来似乎不可能。我重复试了一百多次去站起来,你认为我就这样放弃吗?不!当我摔倒了,我尝试去站起来,一遍又一遍。你要知道,这并不是最后的结局,你会找到一个 方法 来完成,就像这样。” 他用头顶着《圣经》借力,将自己的躯干艰难地慢慢“撑”起,这一刻,撼动人心。 前两年,他也曾和北京的大学生们分享他的信仰,演讲结束后,一位男生举手求解:“你所爱和信靠的那位(上帝)并没给你手和脚,也没给你神迹,你为何还如此相信他?” 尼克的回答温柔而敬虔:“不管你是否相信,我们先做个假设吧,如果我信仰的是真理,我相信此生结束后能进入天堂,我将有一个崭新的身体,那里没有悲伤,没有泪水,没有失落,一切都是完全的,那么,通过我暂居地上的这具破碎身体所经历的一切,若能鼓励一些人认识到我所指的那个永恒,这就是个神迹,因为我可以鼓励其他人找到那种永生的盼望。” “当我长大后,清楚知道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我开始向父母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我想他们看到了我心里的痛苦和挫折感,他们只是回答——只有上帝知道……” 八岁的尼克祈求上帝让他长出四肢来,但并没得到回应。“我给自己下了定论,我永远不会结婚,不会有工作,不会过上一个有目标的人生。我会是个怎样的丈夫呢?我甚至都无法牵我妻子的手。我当时觉得心灰意冷,我不知如何形容那种感觉,我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十岁时,尼克试图将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就连自杀也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一到水里,他就“像一件救生衣那样竖直地浮在水面上”,这样的经历就曾有三次。 整个童年,他不仅要挑战学习,还要与自卑和孤独作斗争。有一天上学,他先后被12个孩子嘲笑。到下午2点50分,他坐在轮椅里暗自决定:“如果再多一个人取笑我,我就放弃自己。”这时,一个女孩走过来:“嗨,尼克,你今天看起来不错啊。”他已记不清这个女孩的样子了,但却永远记得这句鼓励“救了我的命”。 靠着坚定的信仰、家人的支持和朋友的陪伴,尼克的信心一天天增长。“我相信除了外表不同,我跟其他人是一样的。”他的自信和乐观渐渐赢得其他学生的尊重,大家都会给出“尼克爱所有人”这样的评语。“此外,我还发现自己很有演讲天赋,许多人在这方面很尊敬我,我被全校学生票选为小学的学生会主席、高中的学生会副主席。” 19岁那年,尼克开始献身传道,在亚洲、非洲和美洲传福音,他的生命见证触动了千百万人的心。 “邀请耶稣进入生命,最大的意义在于他会与你同在。我想起曾深深感动我的一首诗《脚印》,关于一个人跟耶稣一起沿着沙滩行走的动人故事,这个人回头看并说:为何在我人生顺遂时,我看见两对脚印,而在经历艰难时,我却只看见一对脚印?耶稣回答道:人生顺遂时我走在你的身旁,但在经历艰难时,是我背着你走。这让我深受感动,我知道他掌管一切,我的生命就在他手中,我不需要手和脚,因为上帝正背着我。”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3: 她出生时就没有双臂。懂事后,她问父母:“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有胳膊和双手,可以拿饼干吃,拿玩具玩,而我却没有呢?” 母亲强作笑脸,告诉她说:“因为你是上帝派到凡间的天使,但是你来时把翅膀落在天堂了。”她很高兴:“有一天我要把翅膀拿回来,那样我不但能拿饼干和玩具,还会飞了。” 7岁上学前,母亲请医生为她安装了一对精致的假肢。那天,母亲对她说:“我的小天使,你的这双翅膀真是太完美了。”但她却感觉到,这双冷冰冰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的那双翅膀。在学校里,缺少双臂的她,成了同伴们取笑的对象。假肢不但弥补不了自卑,反而让她深切意识到自己的残疾。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感觉到残疾的可怕:洗脸、梳头、吃饭、穿衣服……她觉得自己是一只被牵着线的木偶,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依赖父母。 课余时间,同学们最大的乐趣是荡秋千,而她只能站在远处痴痴地看着那些孩子们在空中飞舞着,欢笑着。只有他们走完后,她才偷偷坐到秋千上,忘情地荡起来。这个时候,她会闭上眼睛,听耳边掠过的风声,想象自己找回了失去的双臂,像天使一样在操场上空飞翔。 14岁那年的夏天,父母带她乘船到夏威夷度假。 每天,她站在甲板上,任两截空飘飘的衣袖随风飞舞,每当看到海鸥在风浪中自由飞翔,她都情不自禁地叹息:“如果我有一双翅膀多好,哪怕只飞一秒钟。” “孩子,其实你也有一双翅膀的!”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她循声看到了一位黑皮肤的老人,吃了一惊,因为这位老人没有双腿,整个身体就固定在一个带着轮子的木板车上。此刻,老人用双手熟练地驱动着木板车,在甲板上自由来去,她看呆了。她了解到,老人是十年前从非洲大陆出发的,如今已经游遍了世界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而支撑他“走”遍世界的,就是一双手。“孩子记住,那双翅膀,就隐藏在你的心里。”船靠岸那天,老人的临别赠言让她整颗心一下子飘荡起来。 她开始练习用双脚做事。她用脚夹着钢笔练习写字、梳头、剥口香糖,为了让双脚保持柔韧有力,她每天通过走路和游泳的方式来锻炼。过于劳累,使她的脚趾经常麻木,抽筋。有一次,她在游泳池里过于疲惫,以致两个脚踝竟然同时抽搐。她在水中拼命挣扎,喝了一肚子水,所幸被教练及时发现,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不懈努力让她的双脚越来越敏捷,她的脚趾开始能像手指一样自由弯曲,不但学会了打电脑、弹钢琴,还获得 跆拳道 “黑带二段”的称号。坚强与自信让她渐入佳境,由于成绩出色,她获得了亚利桑那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但是,她的努力并没有停止。她开始练习用双脚来开汽车,事实上,她比普通人更快拿到了驾照。 一路走来,她的成就已足够令自己和父母骄傲了。但童年时那个飞起来的梦想却总让她挥之不去,她要像天使一样自由飞翔。 一次培训残疾飞行员的机会让她欣喜若狂。她认定这是属于自己的机会。获得轻型飞机的驾照,需要学习6个月,她却用了整整3年时间。她先后求教过3名飞行教练,并挑战各种天气状况,飞行时间达到了89个小时。经过艰苦训练,她能够熟练地用一只脚管理控制面板,而用另一只脚操纵驾驶杆。这让教练惊叹不已。 这位身残志坚、可以用双脚熟练驾驶轻型运动飞机,并成功通过私人飞行员驾照考试的女孩杰西卡,今年23岁,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只用双脚驾驶飞机的合法飞行员。 形体的残缺,环境的艰险,都不是人生成败的决定因素。因为任何有形的力量都囚禁不了心灵,束缚不了梦想。心灵与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隐形翅膀,只有勇于展开它们的人,才会飞起来,超越一切,抵达幸福的人生彼岸。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4: 人要有一种伟大的欲望,还要有能够实现这种欲望的技能和坚忍。 ——柏拉图 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之间河流的布鲁克林大桥是个地地道道的机械工程奇迹。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这座雄伟大桥的设计。然而桥梁专家们却劝他趁早放弃这个天方夜谭般的计划。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确信大桥可以建成。 父子俩构思着建桥的方案,琢磨着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他们设法说服银行家投资该项目,之后他们怀着无可遏止的激情和无比旺盛的精力,组织工程队,开始施工建造他们的大桥。 然而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严重受伤,无法讲话也不能走路了。谁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然而尽管华盛顿·罗布林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一天他躺在病床上,忽然一闪念想出一种能和别人进行交流的密码。 他惟一能动的是一根手指,于是他就用那根手指敲击他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和意图转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 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发号施令,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胜利与失败这间的差距并不似人们想像的那么大,仅仅是一念而已。欲望可以将一个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至,也可以逼得一个人献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碍,欲望使人全速前进而无后顾之忧。 凡是能排除所有障碍的人,常常会屡建奇功。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当充分发挥我们的能力。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 他生长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刚出生时四肢健全,但严重瘫痪,让他无法移动。他患了非常严重的脑性麻痹,发音不准,全身上下只有左脚能动。7岁那年,他坐着轮椅,和家人到公园玩。几个小朋友正在比赛画画,他用羡慕的眼光盯着他们,“啊啊”地叫着,不肯离开。一个小朋友似乎看懂了他的意思,大声笑道:“你连话都说不清楚,谅你也画不出好东西来!不要吵着我们啦!” 他伤心地离开了,回到家,为了让姐姐了解自己的意思,他用左脚从她那里抓来一支粉笔,试着画呀画,可就是画不好。姐姐陪在他身边,鼓励他说:“我相信你能画好,上帝只不过暂时解除了你的武装,让你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画画,但只要肯花工夫练习,一定可以画出精彩的画来。只要敢梦想,什么都做得到。” 他渐渐长大了,一直很勤奋地学习用左脚画画、写字。他的家人坚信他的智力没有障碍,只是无法与人沟通。家人下定决心要让他尽可能过正常的生活,于是把他放在推车里,拉着他到处跑,让他多认识外面的世界。他的左脚练得越来越灵活,他竟然学会了游泳。在家时,他总是全神贯注地练习画画,也开始学写作。他的脚趾常常被磨破,但他忍着疼痛继续练;他写的稿子退稿很多,但他没有灰心。他从一个失败前进到另一个失败,但他的热情不减。他告诉自己再多撑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再多撑一年吧,慢慢地,他发现他又有了极大的热情。当他的画作在全市获奖,处女作《我的左脚》经历多次修改也得以发表时,他感觉眼界被打开了,原来,人生充满了可能性,他相信,前方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日子。 他品尝到了写作和画画的乐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虽然每画一幅画,每写一篇 文章 ,他都很吃力,脚被磨出了血泡不说,他还常常收到退稿,但他从来不肯放弃,他要拥抱每一个机会。 他的妈妈通过一位医生的协助,将他送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他获得了很好的治疗。他特别尊敬这位了不起的医生,这位医生后来不仅为他和其他脑性麻痹人士创办了一家医院,而且把他引入文坛。几位爱尔兰知名作家鼓励他创作,他受到了很大的鼓舞。27岁时,他花了很多心血写了小说《那些低潮的日子》。令人兴奋的是,小说一经发表就荣登畅销小说榜第一名,并被改编成电影,由丹尼尔·戴·路易斯主演,戴·路易斯也因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他后来又出版了六本书,另外,他也是一位积极创作的画家。

随着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国家日益注重通过立法手段保护残疾人利益,给予残疾人尽可能多的照顾,防止残疾人遭社会淘汰,避免对残疾人的歧视,并帮助残疾人适应社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爱残疾人主题 作文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爱残疾人主题作文1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独特的人生历程,体验着生活的五彩斑斓。爱,就像一个跳动的音符,与我们一路同行。当我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时,你可知道,这个世界,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大自然的热情。他们就是——残疾人。残疾人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些低贱的人。

人们见到残疾人,不但不帮助他们,反而对他们指指点点,拿他们取乐。你可知道你一些微不足道的动作,对他们的心灵上,尊严上有多大的伤害吗?残疾人也是人啊!要不是种种原因,他们现在能这样?海伦。凯勒说过:“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不一定能用眼睛看到或用手摸到,他们是必须用心灵去体会的。”的确是这样,残疾人虽然身体上出现了一点缺陷,但他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生活也有快乐。

贝多芬出生贫寒,从小随父亲学音乐,8岁开始演奏,50岁耳朵失聪了,可他有伟大的理想,克服种种困难。经过他的努力,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他的成就对同时代及以后欧洲音乐艺术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张海迪5岁就瘫痪了。可她并没有放弃过活着,她不断进取,学习了日语、德语、英语和世界语。她还尽力帮助周围的青年,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兴旺发达献出自己的光和热。不少青年在她的鼓励下考取了大学。张海迪在轮椅上唱出了生命之歌: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在于为祖国的富强,为人民的幸福而勇敢开拓,无私奉献。这种种都说明残疾人并不比我们弱。只要有生命的存在,人生就有希望。让我们去体贴残疾人,关心残疾人,学习残疾人吧!

关爱残疾人主题作文2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残疾人,但是经常有那温馨感人的一瞬间,我记得有一次在坐公交车的时候,我看见一个盲人举着长长的拐杖,在他的旁边还有他那年迈的母亲。我亲眼看见在我旁边的一位叔叔连忙起身给他们让座,那是多么感人,全车的乘客都投来感动的目光。那位老奶奶虽然声音很轻,但是她感动地说了一声谢谢,那是多么感人,多么温馨啊!

像这样的例子可不少:在我的小区亲亲家园里也有,一位阿姨她住在10楼的中间套,虽然我很少能看见她,但是我知道她的家中有她的丈夫因为一次车祸不幸一只脚残废了,因为要给丈夫看病,她把自己的房子给卖了。现在住在她的儿子家里。医生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装假肢”,但是因为高额的假肢费她们支付不起,所以只能多多的锻炼他的脚不要它衰老,于是每天她一早起来她就用轮椅推着自己的丈夫去买菜,自己下午还要去做兼职。她甚至因为太累中署晕倒了不止一次两次。但是为了给老公更多关爱她还是坚持了下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丈夫的脚因为照顾得好明显有了很大的改变,慢慢的通过已经可以走几步路了,阿姨开心地笑了。真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我们小学生也要向她们一样,不嘲笑残疾人,并且还要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只有这样,这样我们的世界才可以更美好!

关爱残疾人主题作文3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最困难的社会群体之一,因此关心、爱护和帮助残疾人,是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性标志。

党和政府历来都十分关心、爱护我们残疾人,为了让残疾人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国家相继发布了国务院488号令和中共中央7号文件以及最让残疾人高兴的是新的残疾人保障法的出台和执行。从而,把残疾人的事业推向新的高潮。新的残疾人保障法出台,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全面维护残疾人的政治权、康复权、 教育 权、就业权、 文化 权、社会保障权、无障碍设施享有权等合法利益有着重大的意义。

残疾朋友们;自强不息是我们的精神,每一位残疾人都要用崭新的面貌来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做出自已力所能及的事。以实际行动来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为了更好地做好本社区残疾人的工作,社区党委和主任十分关心残疾人的事业,并且,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加大对辖区内残疾人康复的工作,及时,配备了康复器具,将其纳入工作日程中去,不断提高和宗善社区残疾人的工作 措施 ,确保残疾人工作的开展,为营造社区残疾人能平等参与社会创造了良好环境,实现了残疾人工作与社区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

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残疾朋友们;我们相信在党的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下,同时,在广大社区残疾人的积极努力配会下,我们社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加美好!

关爱残疾人主题作文4

在我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他们在面对自己与正常人的差别时,没有伤心,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去面对生活,向着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前进。

有一次在街上走时,我看见桥边有一位大叔,衣衫褴褛,在他面前铺有好几张泛黄的宣纸,傍边的砚台里面有一些墨水。然而后来,我看见他空空的裤腿,皱皱地拖在地上,只见他拿着毛笔在纸上写字,也许是因为他没有双腿,只能用手“走路”,所有他手上有很多茧子,还有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口子,里面还嵌着泥巴,可是他写的毛笔字龙飞凤舞,真是笔翰如流,可见他练字一定是练了很久,而且练得很艰辛。他的傍边立马围了很多人,都对他赞叹不已,并纷纷掏出钱来,放在他面前的小纸箱里面,他对每一个人都深深地鞠了个躬,表示感谢。我和小伙伴在一起掏出钱可是一共只有三元五角钱,他也向我们鞠躬,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残疾人大叔需要的是尊重,关爱,平等,而不是嘲笑他,看不起他!

是啊!关爱可以是一个眼神,却能给人无比的欣慰,关爱也可以是一个微笑,却能给人无比的温暖,关爱还可以是一次让座,却能给人无比的感动。

另外还有一位残疾人他的 故事 也比较感动。他很阳光,非常喜欢打 篮球 ,可他打球的 方法 很奇特,总是用左手打球,居然,能用单手投篮,还每次都那么准。

他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为了卖弄球技,而是因为只有一只手。这只神奇的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写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钢琴上演奏出动听的乐曲。

他虽然一只手是残疾人,但是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残疾人。这些身体残疾而心里健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

看了这些故事,我懂得了,因为有爱世界才有了阳光和雨露,因为懂得珍惜,人间才有了花草树木。所有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帮助,学会关心,多一份关爱,少一份争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携起手来,与爱同行。

关爱残疾人主题作文5

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生活的天平就偏离了他们,他们慢慢成长,承受着普通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他们是残疾人。关爱残疾人是人类永恒的 口号 ,也是人类对正义和良知的永恒呼唤。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残疾人一直被认为是一些卑微的人。当人们看到残疾人时,不是帮助他们,而是指指点点,取笑他们。你知道你的琐碎行为对他们的心灵和尊严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吗?残疾人也是人!如果不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现在可以这样做。

海伦。凯勒说:“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不一定是肉眼可见或用手触摸的。他们必须用心去体验。”的确,尽管残疾人有一些身体缺陷,但他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生活也是幸福的。

贝多芬生来贫穷。他从小就和父亲一起学习音乐。他8岁开始演奏,50岁时失聪。但是他有伟大的理想,克服了各种困难。通过他的努力,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他的成就对他那一代人和未来欧洲音乐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海迪5岁时瘫痪了。但是她没有放弃生活。她不断进取,学会了日语、德语、英语和世界语。她还尽力帮助身边的年轻人,鼓励他们热爱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她鼓励许多年轻人进入大学。张海迪坐在轮椅上唱起了生命之歌: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在于他勇敢的成长和无私的奉献,为了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所有这些都表明残疾人并不比我们弱。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充实而美好的,残疾人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关心残疾人,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更加和谐进步。

关爱残疾人主题作文6

“大地上花儿都一样,一样的春暖花开……”听到这首歌,你是不是很熟悉?是的,这就是第八届残运会主题曲。

大家都知道,残疾人或许有天生的不足,或许有一些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残缺。这些难以预计的伤害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身为正常人的我们应该给她们更多的关爱。可是有些人却存心挖苦她们,可知道一个小小的嘲笑表情会给她们带来多大的伤害啊!

坚强的残疾人他们绝不屈服,勇敢地面对生活,不被种种困难困扰。比如海伦凯勒。她是世界上第一个学会说话的聋哑残疾人。她凭着坚韧的毅力,不断刻苦学习,学会了英、德、法、拉丁、希腊等多种语言,还写下了好几本著作,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作家。

只要我们说一声简单的问候,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帮助,带给残疾人的是莫大的温暖和快乐。我会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也呼吁我们大家一起关爱身边的残疾人,让爱与我们同行,让爱伴随他们一生。

关爱残疾人主题作文7

我们应觉得很幸福,因为我们能用眼睛去看美丽的世界,能用耳朵聆听美妙的音乐,能用四肢尽情的`游戏,能用嘴表达自己的愿望。当每一次花开花落,你可能都没发现世界有什么不一样,但你是否曾想过,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

是的,他们有的一辈子都看不见美丽多彩的世界,有的一生都听不见任何声音,有的从来没有张嘴说过话,有的甚至没有“站起来”的权利!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_年 春节 联欢晚会上的《千手观音》吗?多少高难度的动作,多么优美的舞姿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时你们能想象得出那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大姐姐表演的吗?

她们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在听不到声音的环境下,只能靠台下的叔叔和阿姨的指挥,才能顺利地完成表演。他们完整的演出,让我有这一种想法――他们是不是一群真的残疾人?当然是,从他们身上,就知道他们是如假包换的残疾人。他们虽然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但他们却有着正常人没有的东西――坚强无比的精神。

在生活中我们应当给予残疾人一些关怀,奉献出一片爱心。而且我们也应该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向他们一样坚如磐石、韧如蒲苇,驾驶着人生的风帆执着向前!

关爱残疾人主题作文7篇相关 文章 :

★ 关爱残疾人英语作文带翻译

★ 关爱残疾人的高中英语作文

★ 关爱残疾人的初中英语作文

★ 如何关爱残疾人英语作文

★ 关爱残疾人作文评语

★ 残奥会精神作文500字左右10篇

★ 如何关爱残疾人的建议的英语作文

★ 北京残奥会有感作文十篇

★ 国际残疾人日手抄报内容文字

★ 关于关爱残疾人高中作文

残疾人文娱体育类的论文题目

这个都可以按照你的要求完成可以做的体育教育专业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运动伤害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2、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政策的演变历程及特征研究3、吴贻芳女子师范体育教育思想初探4、浅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终身体育教育5、追寻"和谐美善"的体育教育6、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7、在体育课堂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研究8、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9、校园足球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10、清末赴日教育考察对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11、浅谈体验式教学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作用12、从终身体育教育观审视学校体育生活化发展趋势13、高职院校学生健康促进政策与体育教育融合策略研究14、德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制度调查及启示15、畜牧兽医专业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的思考16、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说课能力培养探索17、基于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模式18、高校体育精神教育的必要性研究19、新形势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研究2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机制研究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体育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论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2、论体育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3、论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4、论体育教学艺术5、论体育游戏的游戏性6、论体育伤害侵权中的自甘冒险7、论体育科学学术社团的改革与发展8、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9、论体育价值观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11、论体育文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12、延边地区朝鲜族体育价值观的调査报告13、论体育营销与品牌国际化14、论体育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15、聚焦生命-论体育与青少年挫折教育16、论体育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7、论体育舞蹈的审美教育功能18、论体育课程环境19、论体育新闻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20、论体育舞蹈竞技与艺术双重取向的特征

您好,体育专业也有很多侧重点的,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一点的方面写,如球类、体操类等,也可以写自己对体育专业的一些看法和观点等等。

为您提供部分体育论文选题:

1、体育课结构的研究

2、体操教材、教法的研究

3、大、中学生体质的研究4、体育课和运动训练中损伤的调研

5、大、中学校课外活动的改革

6、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探讨

7、做一名“合格体育教师”的成材之路

8、体育器材的研制

9、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0、各单项运动训练的研究

有关残疾主题的论文

花钱别人写给你。

关爱残疾学生的论文

1世纪的我们生活在无比幸福的家庭里,而当我们享受着美好的生活时,你是否知道,在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人享受不了生活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热情。他们就是——残疾人。以下是我整理的关爱残疾学生的论文,欢迎阅读。

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在我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它既有利于普通儿童少年理解、帮助残疾儿童少年,有利于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使特殊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为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一、教师是搞好随班就读的主要力量。我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就是让轻度残疾儿童在普通班中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帮助。担任“随班就读”工作的老师,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学生,对这些学生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制定个别化教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启发多鼓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

二、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健全和完善工作规范。

三、学校尽可能地提供适合于他们发展的教育环境,让特殊学生愉快地接受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学到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劳动技能,为他们今后能真正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四、在学校教育中,要求教师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尤其对特殊学生更要关心、爱护,不能歧视特殊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七、加强了“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由校长主管,分管校长专管,年级组长监管,具体落实到班主任老师的管理形式,加

强了心理咨询的管理和运用,每周安排对随班生进行个别辅导,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定出分层目标,关注随班残疾生。

八、针对不同的'残疾生,联系对口帮扶省市,给他们争取治疗机会,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帮扶作用。

总之,我们学校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坚持了因材施教,提供了合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教学,又能兼顾特殊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特殊学生健全部分和潜能,对于缺陷部分实施补救教学,对他们进行了有效的帮助。

在我们偏远山区的残疾儿童,他们不可能去上特殊学校,只能就近上学。而这些孩子和正常儿童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可能会受到各种心灵伤害:如同学的讥笑,生活的不便,学习的困难。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的特殊关心和关爱。

一、创设环境,使其多交朋友

孤独、自卑、不合群是大部分残疾学生的性格特点,同时受同学讥笑也是造成他们自卑和不合群的原因之一。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为残疾儿童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当同学讥笑他们时,迅速召开班会进行讨论交流:假如是你,你受到这样的取笑,你会怎样?让学生不断地接受自我教育。同时鼓励残疾学生去交朋友,可以通过“一对一”的帮扶模式,让他们共同进步。组织学生去爬山,在爬山过程中号召其他学生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行动不便的残疾学生,从而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严爱结合,促其健康成长

残疾学生(请你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们受到更多的是同情和照顾。也许在无意间使他们有了依赖性。有时由于怜悯,对他们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你今天想来就来,不想来

就不来,久而久之,就会使残疾学生自己逐渐与正常学生拉开距离。因此,老师在关心爱护残疾学生的同时,不能放松了要求,在这一点上要平等地对待他们,使他们慢慢接受我与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两样,这也是一种尊严。所以要严爱结合,这样才有利于残疾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发挥特长,让其全面发展

残疾学生往往个性强,特长突出,平时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特长,找回自尊,树立自信。这时灿烂的笑容才会挂在他的脸上,和同学谈论自己的理想才会呼之欲出,使他们在漫长的人生中用勇气和奋斗弥补先天的不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之,关爱残疾学生是一项长远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有明显成效的,它不仅关系到每个残疾学生的切身利益,同时还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为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美德,浔阳小学多年一直关注、关心、关爱我校残疾学生,近年来加大了对他们的帮扶力度,千方百计从物质、精神上帮助残疾,困难学生,做到“能助尽助”。目前浔阳小学对残疾学生给予“一”帮“一”的帮扶。我作为三(1)中队辅导员对本班白文康同学进行帮扶。

首先我对白文康同学进行心理帮扶。白文康同学由于从小双耳失聪,一年级时,他的父母准备把他送往特殊学校学习,后来经学校、家长多方努力来到了浔阳小学这个大集体中。开始的时候由于听力问题,学习上有困难,与人交流有障碍。他比较孤僻、急躁、易怒。与同学相处不好。我发现这个问题及时与他进行了沟通,给他讲了爱迪生的故事。爱迪生也双耳失聪,但他没有放弃,发明了点灯。另外和家长配合做思想工作,让他克服自卑,走出阴影,建立自信。白文康同学父亲是老化工厂的下岗职工,工作很不稳定,母亲是商店的售货员收入很低。白文康由于双耳失聪,必须要佩带助听器, 助听器比较贵,这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一些困难。我把这个情况反映给了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和浔阳区教委都很重视,先后几次对白文康同学进行帮扶。我们班还利用助残日进行了募捐。是他感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关心。

由于双耳失聪,白文康同学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上课他听不见声音,只能靠对口型来猜老师的讲课内容,因此我特安排他坐在

第二排中间的位置,上课尽量站在他对面。有时他听不懂,我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哑语与他交流。我还特地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与他同桌,随时帮助他。课后我还利用休息时间对他个别辅导,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白文康学习上有很大提高数学成绩在85分以上。他找回了自信。有由闷闷不乐的孩子,变成了快乐少年。

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的进步,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对残疾学生提供物质、精神上地援助是我们辅导员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让我们携起手来每个人都献出爱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残疾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吧!

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共同沐浴着爱的阳光,关心我们身边的残疾人,给予他们帮助鼓励和安慰,既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感恩。记得我小的时候,妈妈在一家福利工厂上班,里面的叔叔阿姨基本上都是残障人员。第一次跟着去工厂玩之前,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到了那里不可以提起他们的残疾,要把他们当成和妈妈一样的正常人。可是我到了那里还是哭了。那两个失明的叔叔阿姨一直抢着抱我,把我的眼睛鼻子摸了又摸;那个长得特别漂亮的王阿姨,双腿却无法走路;微笑着递给我糖果的秦阿姨竟然不能开口说话……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在我看来和我和妈妈不一样的人,大概也是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生命的“不完美”,我的哭泣和泪水中有害怕,有担忧,有同情,有怜惜。但是,随着与他们的相识相处,那些感受渐渐被理解、感动、尊重所代替。还有,童年一段极为快乐的时光。长大以后学了很多“身残志不残”的故事,如战国时期写下了著名的《孙子兵法》的孙膑;谱写出响誉中外的名曲《二泉映月》的阿炳;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巨人贝多芬;躺在床上用镜子读书的张海迪……每每听到那些故事,我就会想起陪我走过童年的那些叔叔阿姨们,他们虽然有的耳朵听不见,却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织出最美的毛衣;有的双腿不能自如行走,却依然唱着动听的歌谣,快乐地搬着机床上的产品;有的眼睛看不到,心里却清楚地知道别人对他的好,对他的友善。曾经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过一篇关于国外孩子的假期生活,他们的博物馆里不仅有各种科技展览馆,还专门有一个情感体验馆,孩子们需要蒙上眼睛,或是坐在轮椅上,在里面呆上半天或一天,做游戏,学习,吃饭,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艰难,这样以后就会更加理解和尊重残疾人。有时候,我觉得那些身体有残疾的人其实比我们更健康。他们比身体健全的人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更懂得珍惜和感恩。当我们对路旁跌倒的老人熟视无睹,当我们漠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我们抱怨命运不公的时候,是否想过,也许残缺的心灵比残缺的身体更加可怕?当又一个世界残疾人日到来的时候,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上帝给了我们健全的身体,我们有没有好好地加以爱惜,并用它来做一些健全的人应该做的事?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的世界洒满爱的阳光!

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篇二 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分析 【摘要】随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现存的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已不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文章从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农村残疾人进行了问题探讨,寻求组织方式的契点,以实现农村残疾人组织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 组织方式 主体 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指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要大幅提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如何使农村残疾人更好地享有和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是当下急需探讨的课题。因此,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现状与期待存在哪些差距,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政府:重公共政策制定 责任落实权责不清 惠残政策不理想。作为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想拥有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成就一番事业。但作为农村残疾人,因身体缺陷和外界条件的限制,且不说干一番事业,就是想要拥有一份工作,经济上达到独立都是不易的。为此,我国各级政府针对残疾人尤其农村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惠农惠残政策。如:《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提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就业服务,同时,国家鼓励其他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免费服务。但现实中,农村残疾人一旦离开户籍所在地找工作困难重重。即便他们遇到阻力,可以向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求助,但鉴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业绩的考量,各地方政府往往会倾向于先保障本地残疾人就业率。而《条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政府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就业服务信息受惠对象局限于本地残疾人,更没有说,非本地残疾人就不能享有这些就业信息的知情权。不管户籍所在地是哪里,只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中国公民,有劳动能力的,各地方政府就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就业的信息,选择的权利应归于残疾人和企业双方。 究其原因,政府在制定惠农惠残政策时,忽视了政府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是人民的委托代理机构,追求的是社会最广大人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肩负制定惠农惠残政策责任的同时,还应细化自身的职责,达到权责匹配。而且针对农村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政府的主观责任尤为重要,尤其是政府委托代理人―公务员的责任感。只有强化政府对农村残疾人主观责任和强调公务员对农村残疾人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解读和推行惠农惠残政策,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 政府组织资源配置不合理。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农村残疾人数6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面对这样大的人口基数且贫困程度较深,诉求复杂的特殊人群,政府很难及时提供公平有效的资源。虽然各级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惠农惠残政策,但因政策过于抽象且缺乏配套措施造成执行困难,亦或因受各地方财政能力限制而易于流于形式,导致资源配置过于集中或分散,对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是杯水车薪。2010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表明残疾人虽然整体有较大改善,但社会差距仍然明显。西部地区残疾人贫困问题更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难点、重点。西部地区残疾人口基数较大,残疾人事业发展根基薄弱,农村残疾人更是生活艰难。 究其原因,我国可用资源有限,国家的惠农惠残政策不能满足所有地区农村残疾人的需求。且助残政策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获取残疾人意愿的信息渠道过长,导致接收到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中央政府往往根据一些抽样的数据和对形势的研判制定政策。且政府本身亦存在自利性,因此会基于政府的出发点,制定相关政策,在无意中忽视了和弱化了残疾人自身的意愿。如:国家在下达残疾人就业培训任务时,对培训项目与残疾人的契合度考虑不详,即定每个项目培训和支助的人数。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覆盖窄。政府是在一定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残疾人自身的弱势和农村居住特点制定惠农惠残政策,内容涵盖宽泛。但在政策执行中,许多农村残疾人是没有享受到惠残政策的。而且城乡间的惠残政策也存在差别,农村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标准低。如:福建省2014年以前生活困难补助人群不包括听力、言语和多重重度残疾人。城乡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差20元/月/人,20元看似不多,但对农村消费水平低的农村,是可以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在医疗救助中,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针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项目也没有体现在新农合保障范围内①。 究其原因,政策执行中缺乏有效监督,政策未得到严格的贯彻。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都有其相应的监督部门,但目前监督体系更多是强调外部监督,但外部监督的主体对政策的本体又缺少详尽的认知,对于政策信息又没有充分掌握,所以,他们只是局限于一点或一面去思考,而非全局,监督效力不大。内部监督的主体又缺乏主动性,致使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方式偏差。我国现行的惠残政策仍以“输血式”为主,“造血式”为辅。虽然输血可以舒筋活络,解决残疾人生活窘境,见效快,但缺乏后劲,难以真正实现残疾人自力更生,与惠残政策初衷相违背。我国农村残疾人普遍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送钱送物只能应一时之急,而且很多扶贫项目粗放“漫灌”,只输血不造血,针对性不强。帮扶工作既要输血式扶贫治标,更要造血式扶贫治本。一味地采取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群众眼前暂时的困难,还易滋长他们“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调研,发现许多人认可靠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系生活,也不愿参加县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项目,自寻生计。 究其原因,政府组织农村残疾人目的是明确的:改善农村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培养农村残疾人自给自足的能力,形成“造血式”的脱贫致富,但是方式待进一步推敲。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较晚,初期针对尽快解决农村残疾人生存问题,所以选用了“输血式”的助残方式,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继续采用“输血式”的助残方式,农村残疾人只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累赘”。政府高额的补助金,只能暂时缓解残疾人生活面临的困境,并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反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非政府组织:重公共政策执行 组织协同志愿偏差 践行惠残政策,非政府组织缺主动性。我国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组织的有效补充。在残疾人领域,作为非政府组织,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了践行公共政策的职责。当下,各基层残联主要的工作是执行上级单位下达的任务和指标。如:我国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主要依靠残联推动,模式化培训过多、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缺少针对性;培训重过程,轻结果;培训方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且缺乏有效监控,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残疾人养殖业种殖业培训现场调研时发现,县残联培训通知中明确年龄条件:16~60岁,但是在参与培训的人员中仍然有5%的年龄超过了60岁,且只用2个小时就完成了培训内容。试问,如此简短的培训如何能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目的的实现,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这些人曾经参加过培训。 究其原因,基层残联工作缺乏主动性。各级残联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培训前,应该对本地的农村现状、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和农村残疾人的情况做基础性的调研和论证,寻求农村残疾人与就业的契点,然后再确定可操作性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有效地培训,向培训一批落实几人就业的理想状态努力,可尝试探讨订单式培训。同时,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师培队伍或依托相应具有培训资质的机构,以便项目实施后的跟踪指导,只有项目具有持续性,才会提高人们参与的热情。 推行助残创业,非政府组织缺创新性。地方各级残联在落实上级惠农惠残政策时,习惯性把指标分解,逐级完成政策中所涉任务。基层残联在下派任务,协助农村残疾人选择就业项目时,往往受自我意识的影响,用老眼光和经验主义进行指导,忽视现代化技术的项目,重点关注基础性的就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局限于成功就业创业经验的范式项目,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如:在目前机械化大规模运用的时期,因农村残疾人没有购买现代化机械的资金,且所在地又没有农机合作社,所以仍有大量的农村残疾人无法利用现代化机械。 究其原因,基层单位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就业时,思想禁锢,致使项目选择受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创业项目已不能给农村残疾人带来满意的经济收益。基层残联助残思想亦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辅助福利企业,非政府组织缺协作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一些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福利企业往往在技术人才、管理水平、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劣势,残联对福利企业的辅助措施不到位,致使不少福利企业生存艰难,无法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如:黄石市政府在2007年对福利企业确定了万元的额定优惠政策后,每年却在增加残疾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从350元/月涨到750元/月。而且企业为残疾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也在逐年递增,但每个残疾职工的免税额并没同步增长,结果是福利企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致使本来就是微利状态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或亏损边缘。据统计,政策调整前,2005年黄石市福利企业157家,安置残疾职工高达4000人左右;政策调整后,2010年仅为75家,到2011年,仅安置残疾职工1838人。为保障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急需补助措施,提高盈利②。 究其原因,残联组织在福利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到积极的配合与协助。福利企业是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企业。福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残联的补助措施,残联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离不开福利企业的支持。残联缺少对福利企业的补助措施,会使福利企业在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福利企业的数量减少,农村残疾人就业率低。 农村残疾人:重享受惠残政策 参与内驱力缺失 家庭保护,农村残疾人加入组织积极性受阻。残疾人在家庭中被置身于“另类保护”状态,多数残疾人家庭都不会指望残疾人有什么发展,能为家庭和社会做什么贡献。残疾人家庭从一开始就对残疾人持有放弃的态度或“保护照顾”,只要健全人能做的事情,就很少让残疾人去做,没有给他们尝试做的机会,残疾人渐趋也就不会想去做什么了。由于他们身体的障碍,在与外界交往中与健全人相比存在着诸多不便,他们的矛盾心理左右其对问题的认识,而且社会中一些人对残疾人存有偏见,双重作用下,残疾人在心理上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压抑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愿加入农村残疾人互助组织。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具有严重的挫折心理。他们在群体活动中,无法克服别人对他们的歧视,战胜自卑。因先天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某种身心缺损和功能丧失的残疾人,丧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他们不能够正确和乐观地看待自己身体残疾,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经常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被社会瞧不起,因而不愿与人交往,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逐渐走向意志消沉,最后丧失了生活信心。与此同时,部分生活热情度高的农村残疾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寻找工作时,常常会遇到被另眼相待,不被理解,甚至拒之门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助残工作中,由于面对群体之大,个案之强,偶尔也会出现忽视个别残疾人的诉求,使其心理感到备受冷落。 身体障碍,农村残疾人参与工作契合度偏低。社会市场化的进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造成了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障碍。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岗位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拉大了与农村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距离,影响了农村残疾人就业。此外,全社会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也造成农村残疾人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强势群体”就业需求现有很大缺口,更不用说体力无法满足企业高效生产需求的农村残疾人。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自身的劣势所决定。农村残疾人和健全人比较具有双重劣势:作为农村人在经济上、受教育程度上的劣势;作为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的劣势。农村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不足,导致农村残疾人即使勤奋的工作,工作效率也难与健全人相比,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残疾人自身落后的技能,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的提高,在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条件下,农村残疾人就业、再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教育程度低,农村残疾人对组织方式的认知受限。农村残疾人对新事情的认知能力较弱,缺失参与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的动因,对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的内涵和作用没有清晰的把握。他们参与一个群体或一项活动,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群体或这个活动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最为理想就是马上就能见到收效。而对究竟是以何种方式,为何目的,需要他们协同做些什么一概不关心。这样也就导致即便因为受各方力量支持,成立某个农村残疾人经济合作社,但是随着他们对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归属不清,会造成组织在发展中出现诸多变量。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教育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城镇。而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更是不理想。农村思想比较落后,认为残疾人天生就存在缺陷,能平安地度过一生就足以,只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更有甚者是什么活都不做,认为学习文化根本是浪费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而且,目前农村随班就读实现得不理想,特殊教育学校又相对集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残疾人知识文化欠缺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障碍,就业创业的绊脚石。因此,要实现农村残疾人自愿组织或加入群体,共同走向富裕,是需要教育作强力支撑的。知识的累积,可以激发出农村残疾人的内驱力,而内驱力是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目的实现的关键。 (作者分别为长春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春��计划”中日合作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B306W08) 【注释】 ①《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残助残工作的意见》, ②何其宏,熊晖:“黄石市福利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建议”, 看了“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的人还看: 1. 残疾人创业论文范文 2. 残疾人创业指导案例分析 3. 残疾人创业论文赏析2篇 4. 残疾人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 5.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关于残疾人群体研究的论文

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共同沐浴着爱的阳光,关心我们身边的残疾人,给予他们帮助鼓励和安慰,既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感恩。记得我小的时候,妈妈在一家福利工厂上班,里面的叔叔阿姨基本上都是残障人员。第一次跟着去工厂玩之前,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到了那里不可以提起他们的残疾,要把他们当成和妈妈一样的正常人。可是我到了那里还是哭了。那两个失明的叔叔阿姨一直抢着抱我,把我的眼睛鼻子摸了又摸;那个长得特别漂亮的王阿姨,双腿却无法走路;微笑着递给我糖果的秦阿姨竟然不能开口说话……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在我看来和我和妈妈不一样的人,大概也是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生命的“不完美”,我的哭泣和泪水中有害怕,有担忧,有同情,有怜惜。但是,随着与他们的相识相处,那些感受渐渐被理解、感动、尊重所代替。还有,童年一段极为快乐的时光。长大以后学了很多“身残志不残”的故事,如战国时期写下了著名的《孙子兵法》的孙膑;谱写出响誉中外的名曲《二泉映月》的阿炳;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巨人贝多芬;躺在床上用镜子读书的张海迪……每每听到那些故事,我就会想起陪我走过童年的那些叔叔阿姨们,他们虽然有的耳朵听不见,却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织出最美的毛衣;有的双腿不能自如行走,却依然唱着动听的歌谣,快乐地搬着机床上的产品;有的眼睛看不到,心里却清楚地知道别人对他的好,对他的友善。曾经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过一篇关于国外孩子的假期生活,他们的博物馆里不仅有各种科技展览馆,还专门有一个情感体验馆,孩子们需要蒙上眼睛,或是坐在轮椅上,在里面呆上半天或一天,做游戏,学习,吃饭,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艰难,这样以后就会更加理解和尊重残疾人。有时候,我觉得那些身体有残疾的人其实比我们更健康。他们比身体健全的人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更懂得珍惜和感恩。当我们对路旁跌倒的老人熟视无睹,当我们漠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我们抱怨命运不公的时候,是否想过,也许残缺的心灵比残缺的身体更加可怕?当又一个世界残疾人日到来的时候,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上帝给了我们健全的身体,我们有没有好好地加以爱惜,并用它来做一些健全的人应该做的事?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的世界洒满爱的阳光!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篇二 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分析 【摘要】随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现存的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已不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文章从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农村残疾人进行了问题探讨,寻求组织方式的契点,以实现农村残疾人组织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 组织方式 主体 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指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要大幅提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如何使农村残疾人更好地享有和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是当下急需探讨的课题。因此,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现状与期待存在哪些差距,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政府:重公共政策制定 责任落实权责不清 惠残政策不理想。作为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想拥有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成就一番事业。但作为农村残疾人,因身体缺陷和外界条件的限制,且不说干一番事业,就是想要拥有一份工作,经济上达到独立都是不易的。为此,我国各级政府针对残疾人尤其农村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惠农惠残政策。如:《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提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就业服务,同时,国家鼓励其他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免费服务。但现实中,农村残疾人一旦离开户籍所在地找工作困难重重。即便他们遇到阻力,可以向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求助,但鉴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业绩的考量,各地方政府往往会倾向于先保障本地残疾人就业率。而《条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政府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就业服务信息受惠对象局限于本地残疾人,更没有说,非本地残疾人就不能享有这些就业信息的知情权。不管户籍所在地是哪里,只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中国公民,有劳动能力的,各地方政府就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就业的信息,选择的权利应归于残疾人和企业双方。 究其原因,政府在制定惠农惠残政策时,忽视了政府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是人民的委托代理机构,追求的是社会最广大人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肩负制定惠农惠残政策责任的同时,还应细化自身的职责,达到权责匹配。而且针对农村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政府的主观责任尤为重要,尤其是政府委托代理人―公务员的责任感。只有强化政府对农村残疾人主观责任和强调公务员对农村残疾人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解读和推行惠农惠残政策,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 政府组织资源配置不合理。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农村残疾人数6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面对这样大的人口基数且贫困程度较深,诉求复杂的特殊人群,政府很难及时提供公平有效的资源。虽然各级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惠农惠残政策,但因政策过于抽象且缺乏配套措施造成执行困难,亦或因受各地方财政能力限制而易于流于形式,导致资源配置过于集中或分散,对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是杯水车薪。2010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表明残疾人虽然整体有较大改善,但社会差距仍然明显。西部地区残疾人贫困问题更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难点、重点。西部地区残疾人口基数较大,残疾人事业发展根基薄弱,农村残疾人更是生活艰难。 究其原因,我国可用资源有限,国家的惠农惠残政策不能满足所有地区农村残疾人的需求。且助残政策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获取残疾人意愿的信息渠道过长,导致接收到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中央政府往往根据一些抽样的数据和对形势的研判制定政策。且政府本身亦存在自利性,因此会基于政府的出发点,制定相关政策,在无意中忽视了和弱化了残疾人自身的意愿。如:国家在下达残疾人就业培训任务时,对培训项目与残疾人的契合度考虑不详,即定每个项目培训和支助的人数。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覆盖窄。政府是在一定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残疾人自身的弱势和农村居住特点制定惠农惠残政策,内容涵盖宽泛。但在政策执行中,许多农村残疾人是没有享受到惠残政策的。而且城乡间的惠残政策也存在差别,农村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标准低。如:福建省2014年以前生活困难补助人群不包括听力、言语和多重重度残疾人。城乡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差20元/月/人,20元看似不多,但对农村消费水平低的农村,是可以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在医疗救助中,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针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项目也没有体现在新农合保障范围内①。 究其原因,政策执行中缺乏有效监督,政策未得到严格的贯彻。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都有其相应的监督部门,但目前监督体系更多是强调外部监督,但外部监督的主体对政策的本体又缺少详尽的认知,对于政策信息又没有充分掌握,所以,他们只是局限于一点或一面去思考,而非全局,监督效力不大。内部监督的主体又缺乏主动性,致使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方式偏差。我国现行的惠残政策仍以“输血式”为主,“造血式”为辅。虽然输血可以舒筋活络,解决残疾人生活窘境,见效快,但缺乏后劲,难以真正实现残疾人自力更生,与惠残政策初衷相违背。我国农村残疾人普遍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送钱送物只能应一时之急,而且很多扶贫项目粗放“漫灌”,只输血不造血,针对性不强。帮扶工作既要输血式扶贫治标,更要造血式扶贫治本。一味地采取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群众眼前暂时的困难,还易滋长他们“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调研,发现许多人认可靠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系生活,也不愿参加县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项目,自寻生计。 究其原因,政府组织农村残疾人目的是明确的:改善农村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培养农村残疾人自给自足的能力,形成“造血式”的脱贫致富,但是方式待进一步推敲。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较晚,初期针对尽快解决农村残疾人生存问题,所以选用了“输血式”的助残方式,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继续采用“输血式”的助残方式,农村残疾人只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累赘”。政府高额的补助金,只能暂时缓解残疾人生活面临的困境,并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反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非政府组织:重公共政策执行 组织协同志愿偏差 践行惠残政策,非政府组织缺主动性。我国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组织的有效补充。在残疾人领域,作为非政府组织,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了践行公共政策的职责。当下,各基层残联主要的工作是执行上级单位下达的任务和指标。如:我国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主要依靠残联推动,模式化培训过多、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缺少针对性;培训重过程,轻结果;培训方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且缺乏有效监控,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残疾人养殖业种殖业培训现场调研时发现,县残联培训通知中明确年龄条件:16~60岁,但是在参与培训的人员中仍然有5%的年龄超过了60岁,且只用2个小时就完成了培训内容。试问,如此简短的培训如何能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目的的实现,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这些人曾经参加过培训。 究其原因,基层残联工作缺乏主动性。各级残联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培训前,应该对本地的农村现状、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和农村残疾人的情况做基础性的调研和论证,寻求农村残疾人与就业的契点,然后再确定可操作性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有效地培训,向培训一批落实几人就业的理想状态努力,可尝试探讨订单式培训。同时,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师培队伍或依托相应具有培训资质的机构,以便项目实施后的跟踪指导,只有项目具有持续性,才会提高人们参与的热情。 推行助残创业,非政府组织缺创新性。地方各级残联在落实上级惠农惠残政策时,习惯性把指标分解,逐级完成政策中所涉任务。基层残联在下派任务,协助农村残疾人选择就业项目时,往往受自我意识的影响,用老眼光和经验主义进行指导,忽视现代化技术的项目,重点关注基础性的就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局限于成功就业创业经验的范式项目,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如:在目前机械化大规模运用的时期,因农村残疾人没有购买现代化机械的资金,且所在地又没有农机合作社,所以仍有大量的农村残疾人无法利用现代化机械。 究其原因,基层单位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就业时,思想禁锢,致使项目选择受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创业项目已不能给农村残疾人带来满意的经济收益。基层残联助残思想亦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辅助福利企业,非政府组织缺协作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一些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福利企业往往在技术人才、管理水平、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劣势,残联对福利企业的辅助措施不到位,致使不少福利企业生存艰难,无法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如:黄石市政府在2007年对福利企业确定了万元的额定优惠政策后,每年却在增加残疾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从350元/月涨到750元/月。而且企业为残疾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也在逐年递增,但每个残疾职工的免税额并没同步增长,结果是福利企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致使本来就是微利状态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或亏损边缘。据统计,政策调整前,2005年黄石市福利企业157家,安置残疾职工高达4000人左右;政策调整后,2010年仅为75家,到2011年,仅安置残疾职工1838人。为保障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急需补助措施,提高盈利②。 究其原因,残联组织在福利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到积极的配合与协助。福利企业是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企业。福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残联的补助措施,残联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离不开福利企业的支持。残联缺少对福利企业的补助措施,会使福利企业在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福利企业的数量减少,农村残疾人就业率低。 农村残疾人:重享受惠残政策 参与内驱力缺失 家庭保护,农村残疾人加入组织积极性受阻。残疾人在家庭中被置身于“另类保护”状态,多数残疾人家庭都不会指望残疾人有什么发展,能为家庭和社会做什么贡献。残疾人家庭从一开始就对残疾人持有放弃的态度或“保护照顾”,只要健全人能做的事情,就很少让残疾人去做,没有给他们尝试做的机会,残疾人渐趋也就不会想去做什么了。由于他们身体的障碍,在与外界交往中与健全人相比存在着诸多不便,他们的矛盾心理左右其对问题的认识,而且社会中一些人对残疾人存有偏见,双重作用下,残疾人在心理上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压抑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愿加入农村残疾人互助组织。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具有严重的挫折心理。他们在群体活动中,无法克服别人对他们的歧视,战胜自卑。因先天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某种身心缺损和功能丧失的残疾人,丧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他们不能够正确和乐观地看待自己身体残疾,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经常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被社会瞧不起,因而不愿与人交往,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逐渐走向意志消沉,最后丧失了生活信心。与此同时,部分生活热情度高的农村残疾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寻找工作时,常常会遇到被另眼相待,不被理解,甚至拒之门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助残工作中,由于面对群体之大,个案之强,偶尔也会出现忽视个别残疾人的诉求,使其心理感到备受冷落。 身体障碍,农村残疾人参与工作契合度偏低。社会市场化的进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造成了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障碍。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岗位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拉大了与农村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距离,影响了农村残疾人就业。此外,全社会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也造成农村残疾人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强势群体”就业需求现有很大缺口,更不用说体力无法满足企业高效生产需求的农村残疾人。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自身的劣势所决定。农村残疾人和健全人比较具有双重劣势:作为农村人在经济上、受教育程度上的劣势;作为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的劣势。农村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不足,导致农村残疾人即使勤奋的工作,工作效率也难与健全人相比,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残疾人自身落后的技能,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的提高,在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条件下,农村残疾人就业、再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教育程度低,农村残疾人对组织方式的认知受限。农村残疾人对新事情的认知能力较弱,缺失参与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的动因,对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的内涵和作用没有清晰的把握。他们参与一个群体或一项活动,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群体或这个活动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最为理想就是马上就能见到收效。而对究竟是以何种方式,为何目的,需要他们协同做些什么一概不关心。这样也就导致即便因为受各方力量支持,成立某个农村残疾人经济合作社,但是随着他们对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归属不清,会造成组织在发展中出现诸多变量。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教育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城镇。而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更是不理想。农村思想比较落后,认为残疾人天生就存在缺陷,能平安地度过一生就足以,只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更有甚者是什么活都不做,认为学习文化根本是浪费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而且,目前农村随班就读实现得不理想,特殊教育学校又相对集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残疾人知识文化欠缺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障碍,就业创业的绊脚石。因此,要实现农村残疾人自愿组织或加入群体,共同走向富裕,是需要教育作强力支撑的。知识的累积,可以激发出农村残疾人的内驱力,而内驱力是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目的实现的关键。 (作者分别为长春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春��计划”中日合作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B306W08) 【注释】 ①《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残助残工作的意见》, ②何其宏,熊晖:“黄石市福利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建议”, 看了“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的人还看: 1. 残疾人创业论文范文 2. 残疾人创业指导案例分析 3. 残疾人创业论文赏析2篇 4. 残疾人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 5.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残疾人的论文答辩

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篇二 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分析 【摘要】随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现存的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已不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文章从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农村残疾人进行了问题探讨,寻求组织方式的契点,以实现农村残疾人组织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 组织方式 主体 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指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要大幅提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如何使农村残疾人更好地享有和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是当下急需探讨的课题。因此,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现状与期待存在哪些差距,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政府:重公共政策制定 责任落实权责不清 惠残政策不理想。作为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想拥有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成就一番事业。但作为农村残疾人,因身体缺陷和外界条件的限制,且不说干一番事业,就是想要拥有一份工作,经济上达到独立都是不易的。为此,我国各级政府针对残疾人尤其农村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惠农惠残政策。如:《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提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就业服务,同时,国家鼓励其他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免费服务。但现实中,农村残疾人一旦离开户籍所在地找工作困难重重。即便他们遇到阻力,可以向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求助,但鉴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业绩的考量,各地方政府往往会倾向于先保障本地残疾人就业率。而《条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政府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就业服务信息受惠对象局限于本地残疾人,更没有说,非本地残疾人就不能享有这些就业信息的知情权。不管户籍所在地是哪里,只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中国公民,有劳动能力的,各地方政府就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就业的信息,选择的权利应归于残疾人和企业双方。 究其原因,政府在制定惠农惠残政策时,忽视了政府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是人民的委托代理机构,追求的是社会最广大人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肩负制定惠农惠残政策责任的同时,还应细化自身的职责,达到权责匹配。而且针对农村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政府的主观责任尤为重要,尤其是政府委托代理人―公务员的责任感。只有强化政府对农村残疾人主观责任和强调公务员对农村残疾人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解读和推行惠农惠残政策,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 政府组织资源配置不合理。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农村残疾人数6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面对这样大的人口基数且贫困程度较深,诉求复杂的特殊人群,政府很难及时提供公平有效的资源。虽然各级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惠农惠残政策,但因政策过于抽象且缺乏配套措施造成执行困难,亦或因受各地方财政能力限制而易于流于形式,导致资源配置过于集中或分散,对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是杯水车薪。2010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表明残疾人虽然整体有较大改善,但社会差距仍然明显。西部地区残疾人贫困问题更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难点、重点。西部地区残疾人口基数较大,残疾人事业发展根基薄弱,农村残疾人更是生活艰难。 究其原因,我国可用资源有限,国家的惠农惠残政策不能满足所有地区农村残疾人的需求。且助残政策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获取残疾人意愿的信息渠道过长,导致接收到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中央政府往往根据一些抽样的数据和对形势的研判制定政策。且政府本身亦存在自利性,因此会基于政府的出发点,制定相关政策,在无意中忽视了和弱化了残疾人自身的意愿。如:国家在下达残疾人就业培训任务时,对培训项目与残疾人的契合度考虑不详,即定每个项目培训和支助的人数。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覆盖窄。政府是在一定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残疾人自身的弱势和农村居住特点制定惠农惠残政策,内容涵盖宽泛。但在政策执行中,许多农村残疾人是没有享受到惠残政策的。而且城乡间的惠残政策也存在差别,农村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标准低。如:福建省2014年以前生活困难补助人群不包括听力、言语和多重重度残疾人。城乡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差20元/月/人,20元看似不多,但对农村消费水平低的农村,是可以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在医疗救助中,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针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项目也没有体现在新农合保障范围内①。 究其原因,政策执行中缺乏有效监督,政策未得到严格的贯彻。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都有其相应的监督部门,但目前监督体系更多是强调外部监督,但外部监督的主体对政策的本体又缺少详尽的认知,对于政策信息又没有充分掌握,所以,他们只是局限于一点或一面去思考,而非全局,监督效力不大。内部监督的主体又缺乏主动性,致使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方式偏差。我国现行的惠残政策仍以“输血式”为主,“造血式”为辅。虽然输血可以舒筋活络,解决残疾人生活窘境,见效快,但缺乏后劲,难以真正实现残疾人自力更生,与惠残政策初衷相违背。我国农村残疾人普遍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送钱送物只能应一时之急,而且很多扶贫项目粗放“漫灌”,只输血不造血,针对性不强。帮扶工作既要输血式扶贫治标,更要造血式扶贫治本。一味地采取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群众眼前暂时的困难,还易滋长他们“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调研,发现许多人认可靠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系生活,也不愿参加县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项目,自寻生计。 究其原因,政府组织农村残疾人目的是明确的:改善农村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培养农村残疾人自给自足的能力,形成“造血式”的脱贫致富,但是方式待进一步推敲。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较晚,初期针对尽快解决农村残疾人生存问题,所以选用了“输血式”的助残方式,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继续采用“输血式”的助残方式,农村残疾人只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累赘”。政府高额的补助金,只能暂时缓解残疾人生活面临的困境,并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反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非政府组织:重公共政策执行 组织协同志愿偏差 践行惠残政策,非政府组织缺主动性。我国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组织的有效补充。在残疾人领域,作为非政府组织,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了践行公共政策的职责。当下,各基层残联主要的工作是执行上级单位下达的任务和指标。如:我国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主要依靠残联推动,模式化培训过多、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缺少针对性;培训重过程,轻结果;培训方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且缺乏有效监控,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残疾人养殖业种殖业培训现场调研时发现,县残联培训通知中明确年龄条件:16~60岁,但是在参与培训的人员中仍然有5%的年龄超过了60岁,且只用2个小时就完成了培训内容。试问,如此简短的培训如何能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目的的实现,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这些人曾经参加过培训。 究其原因,基层残联工作缺乏主动性。各级残联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培训前,应该对本地的农村现状、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和农村残疾人的情况做基础性的调研和论证,寻求农村残疾人与就业的契点,然后再确定可操作性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有效地培训,向培训一批落实几人就业的理想状态努力,可尝试探讨订单式培训。同时,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师培队伍或依托相应具有培训资质的机构,以便项目实施后的跟踪指导,只有项目具有持续性,才会提高人们参与的热情。 推行助残创业,非政府组织缺创新性。地方各级残联在落实上级惠农惠残政策时,习惯性把指标分解,逐级完成政策中所涉任务。基层残联在下派任务,协助农村残疾人选择就业项目时,往往受自我意识的影响,用老眼光和经验主义进行指导,忽视现代化技术的项目,重点关注基础性的就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局限于成功就业创业经验的范式项目,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如:在目前机械化大规模运用的时期,因农村残疾人没有购买现代化机械的资金,且所在地又没有农机合作社,所以仍有大量的农村残疾人无法利用现代化机械。 究其原因,基层单位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就业时,思想禁锢,致使项目选择受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创业项目已不能给农村残疾人带来满意的经济收益。基层残联助残思想亦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辅助福利企业,非政府组织缺协作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一些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福利企业往往在技术人才、管理水平、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劣势,残联对福利企业的辅助措施不到位,致使不少福利企业生存艰难,无法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如:黄石市政府在2007年对福利企业确定了万元的额定优惠政策后,每年却在增加残疾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从350元/月涨到750元/月。而且企业为残疾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也在逐年递增,但每个残疾职工的免税额并没同步增长,结果是福利企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致使本来就是微利状态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或亏损边缘。据统计,政策调整前,2005年黄石市福利企业157家,安置残疾职工高达4000人左右;政策调整后,2010年仅为75家,到2011年,仅安置残疾职工1838人。为保障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急需补助措施,提高盈利②。 究其原因,残联组织在福利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到积极的配合与协助。福利企业是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企业。福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残联的补助措施,残联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离不开福利企业的支持。残联缺少对福利企业的补助措施,会使福利企业在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福利企业的数量减少,农村残疾人就业率低。 农村残疾人:重享受惠残政策 参与内驱力缺失 家庭保护,农村残疾人加入组织积极性受阻。残疾人在家庭中被置身于“另类保护”状态,多数残疾人家庭都不会指望残疾人有什么发展,能为家庭和社会做什么贡献。残疾人家庭从一开始就对残疾人持有放弃的态度或“保护照顾”,只要健全人能做的事情,就很少让残疾人去做,没有给他们尝试做的机会,残疾人渐趋也就不会想去做什么了。由于他们身体的障碍,在与外界交往中与健全人相比存在着诸多不便,他们的矛盾心理左右其对问题的认识,而且社会中一些人对残疾人存有偏见,双重作用下,残疾人在心理上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压抑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愿加入农村残疾人互助组织。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具有严重的挫折心理。他们在群体活动中,无法克服别人对他们的歧视,战胜自卑。因先天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某种身心缺损和功能丧失的残疾人,丧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他们不能够正确和乐观地看待自己身体残疾,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经常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被社会瞧不起,因而不愿与人交往,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逐渐走向意志消沉,最后丧失了生活信心。与此同时,部分生活热情度高的农村残疾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寻找工作时,常常会遇到被另眼相待,不被理解,甚至拒之门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助残工作中,由于面对群体之大,个案之强,偶尔也会出现忽视个别残疾人的诉求,使其心理感到备受冷落。 身体障碍,农村残疾人参与工作契合度偏低。社会市场化的进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造成了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障碍。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岗位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拉大了与农村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距离,影响了农村残疾人就业。此外,全社会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也造成农村残疾人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强势群体”就业需求现有很大缺口,更不用说体力无法满足企业高效生产需求的农村残疾人。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自身的劣势所决定。农村残疾人和健全人比较具有双重劣势:作为农村人在经济上、受教育程度上的劣势;作为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的劣势。农村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不足,导致农村残疾人即使勤奋的工作,工作效率也难与健全人相比,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残疾人自身落后的技能,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的提高,在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条件下,农村残疾人就业、再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教育程度低,农村残疾人对组织方式的认知受限。农村残疾人对新事情的认知能力较弱,缺失参与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的动因,对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的内涵和作用没有清晰的把握。他们参与一个群体或一项活动,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群体或这个活动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最为理想就是马上就能见到收效。而对究竟是以何种方式,为何目的,需要他们协同做些什么一概不关心。这样也就导致即便因为受各方力量支持,成立某个农村残疾人经济合作社,但是随着他们对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归属不清,会造成组织在发展中出现诸多变量。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教育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城镇。而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更是不理想。农村思想比较落后,认为残疾人天生就存在缺陷,能平安地度过一生就足以,只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更有甚者是什么活都不做,认为学习文化根本是浪费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而且,目前农村随班就读实现得不理想,特殊教育学校又相对集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残疾人知识文化欠缺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障碍,就业创业的绊脚石。因此,要实现农村残疾人自愿组织或加入群体,共同走向富裕,是需要教育作强力支撑的。知识的累积,可以激发出农村残疾人的内驱力,而内驱力是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目的实现的关键。 (作者分别为长春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春��计划”中日合作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B306W08) 【注释】 ①《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残助残工作的意见》, ②何其宏,熊晖:“黄石市福利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建议”, 看了“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的人还看: 1. 残疾人创业论文范文 2. 残疾人创业指导案例分析 3. 残疾人创业论文赏析2篇 4. 残疾人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 5.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1)申请条件:本科专业中所有课程均已通过(含实践性课程),有转考课程和免考课程均已申请通过。 (2)随带合格证、大专及以上毕业证书、准考证,到考籍所在地区、县(市)自考办(正常上班时间)申请,考生填写毕业论文答辩申请表,自考办审核后盖章。 (3)根据报考简章中实践环节各专业论文答辩的报名时间,随带准考证、合格证、身份证、专业毕业证、论文答辩申请表到主考院校申请。各地政策略有不同,建议咨询当地自考办或主考院校。 向TA提问官方电话

关于残疾人励志故事3篇

导语:残疾人是包括肢体、精神、智力或感官有长期损伤的人,这些损伤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可能阻碍残疾人在与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与社会。

无臂也想飞

杨佩,女,汉族,1990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XX县人。9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XX市XX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早也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

一个格外芳香的苹果

他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有100厘米。

1962年12月28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他的到来不仅没给家里带来欢乐,反而给父母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家里人对他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因为他患上了罕见的“成骨发育不全症”,这种病人体内钙质无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头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称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亲擅长吉他和电子风琴,受家庭的影响,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7岁那年,他在电视上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的地步,向父亲提出自己也想要一台钢琴,父亲满足了他的要求。

但是,一个手脚无力,行动不便的人,要想学习钢琴谈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别人抱着才能上下钢琴座。有一次,父亲刚把他抱上座位,有事临时出去了,他一不小心,从座位上摔了下来,脚被摔成了骨折。

心疼他的父亲建议他学点别的,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认定了钢琴。无奈之下,父亲想出办法,在琴上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辅助器,使他的脚较容易牵动钢琴踏板。虽然如此,他还是在练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意外的情况,以致于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但他却不管不顾,凭着顽强的毅力,近乎疯狂地练琴,这一练就是五年。

他13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父亲获悉一个剧团急需招聘一个丑角兼配角,觉得他很适合,于是送他去了。剧团内有一个名叫布鲁内的小号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几次之后,发现他在钢琴方面有着特殊的悟性,就推荐给打击乐演奏家洛马诺重点培养。在两位音乐家的悉心培养下,15岁时,他推出了个人的第一张专辑《闪光》。优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轰动法国音乐界,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巨星”。

他第一次公开演出时,先是在台前离观众最近的地方,站了足足3分钟。最后,他笑着问:“都看够了吧?”在全场发出会意地笑过之后,才开始表演。听完他的演奏,观众被他的音乐震憾了,先是短暂的沉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先站三分钟,他说:“很多人是因为好奇我的身材才来的,先让他们看个够,才会仔细听我的演奏,才能看到我灵魂的高度。”

置身于神奇的音乐世界中,他忘却了残缺肢体带来的痛苦,变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对于取得的成绩,他仍然不满足,坚持每天练琴的时间增加到11小时,每年的独奏音乐会超过180场。有时,超负荷的训练量甚至令他的指骨折断,他也在所不惜。他的钢琴越弹越好,名气越来越大。1987年,他推出的另一张专辑《乐曲》,成为他音乐行程中决定性的转折,让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他的足迹遍及纽约、米兰、东京、巴黎等著名音乐城市。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这时,所有人都已经不再对他的奇特身材好奇了,而是带看钦佩的心在仰望他灵魂的“高度”。

然而,再伟大的人物也有沉浮之时。自《乐曲》出版后,他的事业开始落入低潮,因为焦急,有一次甚至晕倒在酒吧的阶梯上。苏醒过来后,他说:“我的骨头那么脆弱,这次却竟然一点伤都没有。我告诉自己:时间还没到,上帝还不想让我去死。”

乐观的心态让他对未来仍充满信心,坚持每天练琴11小时以上。果然,过了不久,他的事业又迎来了辉煌的时刻,不仅签约了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一张比一张好,广受欢迎。尤其是与另一名法国爵士乐手格拉贝蒂合作的唱片销售量突破10万张。

有人曾经问他成功秘诀,他引用一位哲人的话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优秀和缺陷并存。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上帝特别偏爱它的芳香,而我就是那个格外芳香的苹果。”

1999年1月,他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年仅36岁,他留给人间最后的一句话是:“如果我真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他就是法国的贝楚齐亚尼,世界钢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一个乐观向上,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克服身体的巨大障碍,奏出人间最美妙乐章的残疾人。他的身材虽然矮小,但他灵魂的高度,足以让世人仰视。

中国第一位残疾人博士后吴耀军

1996年10月2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测试工程的一间普通教室里,一位留着平头,戴着深色眼镜,面容清癯的年轻人站在讲台上。他的面前除了一本厚厚的博士论文集,还有一根发黑的拐杖。

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博士论文答辩,素来爱挑剔的老教授们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位拄着拐仗作博士论文答辩的年轻人,就是我国第一位自学成才的残疾人博士后吴耀军。

出生7 个月,一场病魔夺去了吴耀军一条健康的腿。童年的不幸和寂寞也把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幼小的心灵谷底。

33年前的一个黄昏,江苏省XX市农村一个普通农家小院,一条新生命打破了小院往日的宁静。小耀军长到了7 个月,有一天突然哭闹不止。医生诊断是脑膜炎( 后被确认为误诊) ,结果落下小儿麻痹症。望着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残腿儿子,父母哭成了泪人,儿子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呵! 8 岁,到了读书年龄。同村小伙伴唱着《读书郎》蹦蹦跳跳地上了学堂,可他却没有这个“权利”,躺在病床上的小耀军,撕打着床上的衣物,哭喊着非要上学,读书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情结。父母亲都是斗大字不识一个的庄稼汉,他们又何尝没有想过送儿子进学堂? 在村小学的一间教室里,正书声琅琅。窗外,一个拄着拐杖的孩子伸长了脖子,倚着窗台往教室里探头。他紧紧盯着教室的黑板,担心漏掉一个字、一道题,他没有书本笔墨,只好靠一根拐杖支撑着沉重的躯体,用脑子强记黑板上的内容。下课的铃声响了,他重重跌倒在台阶上。终于,在一个雨天,这位满身泥水,一脸泪水、汗水的残疾孩子瞒着父母,斗胆推开教室的大门,“啪嗵”一声跪下了:“老师,求求您收下我吧,我要读书! ”执拗的小耀军用一颗泯灭不掉的渴望读书的心,感染了学校所有的老师,也感染了为他整日担惊受怕的父母。学校破例收下了这位拄拐杖的特殊学生。

然而,生活并没有因他的不幸而怜悯他。由于长时间倚着拐杖走山路,小耀军细嫩的腋窝,被磨破、磨肿。钻心的疼痛,再无法使用单拐支撑身体重心。为了求学,不耽搁每天的课程,他干脆丢下单拐,爬着去上学。路上的碎石一次一次刮破他的膝盖和肘部。一天,当伤痕累累的吴耀军爬进教室时,学校水泥地上留下了一条几米长的血路! 在小耀军的每学期家庭报告书中,年年都记载着“三好学生”的印记。1 9 7 6 年9 月,吴耀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立重点中学,成为全乡唯一的秀才。初中3 年,吴耀军不仅自学完了高中全部课程,而且还学习了大学数学的一部分课程,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英语、俄语和德语三国语言,并且自学了计算机应用技术。

然而,命运并没有垂青这位天资聪明、意志坚强的孩子。

初中毕业,吴耀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无锡某中专学校。或许是世俗的偏见,拖着一条残腿的吴耀军最终没能跨进学校的大门,但他从没放下心爱的书本。1 9 8 1 年,信心十足的吴耀军走进高考的考场,结果以高出录取分数线3 0 多分的成绩考入南京某全国重点大学。同样因为身体的原因,再次被拒之门外。此时此刻,他明白,命运的无常和叵测是无法预测的,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靠自己的孜孜以求,命运才会低头。

1982年初春,吴耀军当上了一名代课教师。吴耀军的化学知识基础好,并且自学了许多化工技术。因此,他在1 9 8 5 年夏天受命于危难之际,离开学校,到乡办有机化工厂担任了技术员。到工厂后不久,他发现产品因为技术含量低、市场小,导致了产品严重积压,工厂连年亏损。他建议转产,自己整天拄着拐杖坚守生产第一线,同工人一道解决技术上出现的道道难题。由于产品质量好,适销对路,半年不到,这个工厂就赢利近2 0 万元。随之,吴耀军被提升为技术科长,后来又担任了技术副厂长。1 9 8 8 年冬,在镇江出差时,吴耀军无意中从一份《光明日报》上发现一条消息:1 9 8 9 年全国将在具有大学同等学历的人员中招收一批硕士研究生。这条消息使他如获至宝。而这时候,离考研只有两个月时间。为了不影响同宿舍的工友休息,他每天晚上等别人睡觉后,拿着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复习资料躲到厕所里,借着微弱的灯光苦读。由于光线太暗,为了离灯光更近些,他搬来两张板凳叠在一起,自己则高高在上捧读不已。

终于,一辆绿色的邮车将招生办的信送到他刚从车间出来、沾满油污的手里。打开信,他惊呆了,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学参加的考试成绩竟夺得本考区第一。随后,宁夏大学又给他寄来了赴银川参加复试的通知书。刻不容缓,吴耀军简单地收拾一些日常用品,按规定时间赶到银川参加复试。结果顺利通过,他太兴奋了。回到老家江苏,静候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在这时,校方来信:因他是单腿残疾人,户口又在农村,不能被录取。闻此消息,吴耀军几乎晕倒过去。多舛的.命运又一次戏弄了他。

求学之路,两次沉重的打击并没有击垮吴耀军的坚强意志,反而更触动了他发愤读书的激情。他不相信悲剧总是这般重演。吴耀军开始上访。穿过北京西单那条狭长的老胡同,在国家教委吴耀军向人们讲述着一根拐杖单腿求学道路上的艰辛,向人们展示了那条残腿的曲折动人的经历。教委的有关领导被深深打动了,按照国家教委有关规定,吴耀军终于被录取为宁夏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于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残疾青年,靠自学考上研究生,走上了大学的讲坛。

1992年7月,吴耀军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宁夏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学位。吴耀军回到阔别三载的故乡江苏镇江,走上了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的讲台。每天,他都要拄着拐杖艰难登上四楼为学生授课。一天两节课,一般健康的老师也会感到口干舌燥,很辛苦。而吴耀军每天要拖着一条残腿从楼下楼上又到三尺讲台,这里蕴含着怎样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啊! 大学生们深深地敬佩这位身残志坚的老师。在一次学校毕业典礼上,一位女大学毕业生给予他这样的评价:“吴老师身残志坚,他顽强的意志,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感动着我们,鞭策影响着我们。他将永远地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当上大学教师后,吴耀军的自学习惯仍然没有丢掉。在艰难的求索中,他又逐渐迷上了计算机图像处理,并产生了报考这个专业的博士生的想法。

考博士生的大部分考试课目没学过,复习时间却只有3 个月,同时他又一个人承担着9 0 多人的高等数学教学工作,工作已经够繁重了,其艰难可想而知。可是,从苦海里挣扎出来的吴耀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夏日炎炎,江南多蚊虫。为了专心学习,穿

着长裤、衬衫,仔细备好课,再自学,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结果,他不仅圆满完成了全额教学任务,而且顺利地参加了博士生考试。

1993年12月17日,一封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终于飞到了吴耀军手里——他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4系录取为博士生。

在南航大的两年多时间,吴耀军的学术道路经历了若干次转折,从硕士生的数学专业转到博士生的“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业。这意味着他要在这两年半时间内掌握这个专业从本科到博研1 0 年的学习知识。而在博士生期间,因为研究课题的需要,他又先后转换了控制理论、智能结构、计算机仿真、力学、复合材料、现代非线前沿科学以及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等多个学术领域,自学了3 0 多门课程,撰写了1 2 篇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还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采用神经网络的强度自适应复合材料结构研究”、航空科学基金项目“智能复合材料飞机外形构件的研究”,提前半年完成了长达2 0 多万字的博士论文。天道酬勤,全班4 7 位博士生,吴耀军是唯一一个提前半年走到答辩台上的。

1996年11月初,吴耀军如愿以偿,将到上海交通大学震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博士生毕业前夕,深圳一家公司曾开价8 0 0 0 元月薪“招募”他。用他自己的话讲,随便到XX市珠江路电脑一条街上找家电脑公司,一个月拿一两千元也应该没有问题,但吴耀军还是放弃了这些机会。当记者问及为什么继续留在清苦的学术界,吴耀军的回答是:“我们国家的总体科技水平还很落后,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最大能力发挥出来的话,它的前进步伐将会快得多。国家培养我们走到这一步,我应该承包一些责任田。”雄心永驻,壮志弥坚。拄着拐杖的吴耀军,站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里,又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