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我国农村人寿保险市场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9:00:46

我国农村人寿保险市场研究论文

我始终在想人为何要工作?为了生活!每个人都想拥有一生幸福快乐的生活。可完美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因为变故一定会有,人一定会老,肯定会死,有可能会生病,也许会遭遇意外,如何使生活尽可能的不受生老病死残这些因素影响呢?我想保险就是为此而诞生的吧。保险的意义,保险就是无论人处在何种状态,都能使幸福的生活继续。一个人离去,带不走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带走的是他赚钱的能力。若一个老人轻轻离去,人们称之为仙逝,活着的人会为之悲伤,可生活仍会继续。若老人拥有一份保险,就会为后代留下一笔免税的遗产,他的后代会感激他,称之为一个有爱心的老人。一个家庭人士若不幸离去,他的家人就不仅仅是悲伤,更是失去了经济生活来源。若拥有一份保险,就是无论自己如何,家人都会生活无忧。这不是一般的爱心。在日本,女孩不回嫁给一个没有保险的男人,就是此道理。人一定会老,无论是谁。可没有人愿意一直工作到老,于是国家规定了退休。工作能退休,可生活要继续,每人愿意退休前后的生活冰火两重天,相差甚远,于是就有养老规划。存银行,买股票,买基金,买国债,炒外汇,买保险都是养老规划的方式,也符合投资原理。其中保险是最稳健的方式,且越早准备,成本越低。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1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综述

人寿保险的相关概述

人寿保险行业的定义

人寿保险行业特点

人寿保险行业的细分

人寿保险的常用条款

人寿保险在保险行业中的地位

人寿保险盈利影响因素

死差影响因素分析

费差影响因素分析

利差影响因素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薪酬福利分析

寿险行业薪酬福利分析

(1)寿险行业整体薪酬状况

(2)保险人员状况

寿险行业员工流动性分析

(1)行业人员流动性状况

(2)行业人员高流动性影响因素

第2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环境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寿险行业政策分析

(1)寿险政策汇总

(2)对寿险企业业务的影响

中国体制制度改革

(1)养老体制改革及影响分析

(2)教育体制改革及影响分析

(3)医疗体制改革及影响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情况

寿险增速与GDP增速对比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与储蓄分析

居民消费结构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我国金融行业的影响分析

经济环境对寿险企业的影响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人口结构情况分析

家庭小型化趋势分析

城市化进程加快趋势

人口红利期分析

2020-2050年人口结构预测

(1)城乡人口结构预测

(2)年龄结构预测

第3章:全球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对比

全球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全球人寿保险市场

(1)全球寿险行业发展简述

(2)全球寿险市场深度及密度对比

(3)全球寿险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全球主要地区寿险市场分析

(1)发达地区寿险市场分析

(2)发达地区寿险市场发展历程分析

中日人寿保险行业对比分析

日本寿险业发展规模

日本经济与行业相关性

中日寿险发展进程对比

中日寿险市场竞争格局对比

中日营销员体制对比

(1)组织形式

(2)资格与晋升

(3)工资体系特点

(4)教育体系特点

(5)营销员制度的监管体制

中美人寿保险行业对比分析

美国寿险行业发展规模

美国寿险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中美寿险销售渠道对比

中韩人寿保险行业对比分析

韩国寿险行业发展情况

韩国寿险行业经营分析

中韩寿险销售渠道对比

发达国家寿险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第4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产品结构分析

寿险产品结构综述

传统寿险产品分析

新型寿险产品分析

(1)分红保险产品分析

(2)万能险产品分析

(3)投资连接保险产品分析

变额年金保险产品分析

团体寿险产品分析

(1)当前团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2)团险渠道的未来

寿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分析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1)商业养老保险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2)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特点分析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规模

(1)企业年金市场规模分析

(2)法人受托机构运行分析

(3)投资管理机构运作分析

养老险企企业年金业务竞争格局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远景前瞻

人寿保险行业经营现状分析

企业数量分析

从业人员分析

资产规模分析

保费规模分析

赔付支出分析

经营效益分析

(1)寿险行业整体利润

(2)偿付率分析

(3)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分析

寿险行业发展程度分析

寿险市场深度与密度分析

(1)定义

(2)发展分析

寿险市场投保率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区域分布状况分析

寿险企业地区分布分析

寿险保费收入地区分布

寿险赔付支出地区分布

人寿保险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保费收入集中度分析

(1)寿险保费收入企业集中度分析

(2)寿险保费收入区域集中度分析

企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下寿险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竞争强度分析

渠道议价能力分析

潜在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其他替代品威胁分析

需求者议价能力分析

竞争现状总结

第5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销售渠道结构分析

寿险保费渠道分布状况分析

寿险销售渠道面临的挑战

(1)营销员收入低,增员困难成行业难题

(2)银行渠道价值贡献低,且短期受阻

(3)专业中介公司增速快,但未成主流

银保渠道与代理渠道对比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代理人销售渠道分析

寿险代理人渠道发展现状简述

(1)代理人渠道人力成本分析

(2)代理人渠道发展规模分析

(3)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分析

寿险代理人营销队伍发展现状分析

(1)寿险营销员佣金收入分析

(2)寿险营销员人均产能分析

(3)寿险营销员人均客户量分析

寿险代理人销售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寿险代理人销售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人寿保险行业银邮销售渠道分析

寿险银邮销售渠道发展现状简述

(1)银邮保险渠道成本费用分析

(2)银邮保险渠道发展规模分析

寿险银邮保险渠道利润贡献分析

寿险银邮保险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寿险银邮保险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其他兼业代理机构渠道发展分析

人寿保险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分析

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发展现状简述

(1)专业中介公司渠道成本费用分析

(2)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发展规模分析

(3)专业中介公司渠道保费收入分析

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专业中介公司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人寿保险行业网络销售渠道分析

网络营销渠道发展现状

(1)网络普及率增长情况

(2)寿险网络销售渠道发展情况分析

(3)寿险网络销售渠道保费收入分析

寿险网络销售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寿险网络销售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人寿保险行业其他新型销售渠道分析

电话营销

(1)发展情况

(2)发展趋势

公共媒体营销

保险零售店营销

(1)发展情况

(2)发展前景

交叉销售渠道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寿险行业目标市场营销选择战略

(1)人寿保险市场细分

(2)人寿保险目标市场战略

(3)人寿保险的市场定位

人寿保险公司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1)保险产品策略

(2)保险价格策略

(3)保险分销策略

(4)保险促销策略

第6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区域市场潜力分析

寿险行业区域市场总体分析

各省市市场份额分析

各省市保费增长速度

广东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广东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费业务整体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广东省保险行业经营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人身险市场效益分析

广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广东省寿险市场规模

(2)广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广东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广东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广东省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广东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江苏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江苏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江苏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江苏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江苏省寿险市场规模

(2)江苏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江苏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江苏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江苏省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江苏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北京市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北京市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北京市保险行业经营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北京市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北京市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北京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上海市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上海市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上海市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上海市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上海市寿险市场规模

(2)上海市寿险市场集中度

上海市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上海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河南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河南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河南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河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河南省寿险市场规模

(2)河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河南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河南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河南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河南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山东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山东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山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山东省寿险市场规模

(2)山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山东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山东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山东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山东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四川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四川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四川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四川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四川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四川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四川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河北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河北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河北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河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河北省寿险市场规模

(2)河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河北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河北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河北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河北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浙江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浙江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浙江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人身险市场效益分析

浙江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浙江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浙江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浙江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福建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福建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福建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福建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福建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福建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万能险市场规模

福建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江西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江西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江西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江西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江西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江西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江西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海南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海南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海南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海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海南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海南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海南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第7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重点企业总体状况分析

2019前三季度年寿险企业保费收入分析

2019前三季度寿险企业市场份额分析

寿险企业融资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领先中资企业经营分析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公司保险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公司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分析

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分析

(5)企业风险控制情况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发展动向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外资及合资企业经营分析

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第8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风险及趋势

人寿保险行业风险管理

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

(1)定价风险分析

(2)流动性风险分析

(3)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分析

(4)市场风险分析

(5)政策风险分析

寿险纯风险证券化转移

(1)死亡率债券

(2)巨灾死亡率债券

(3)长寿风险债券

风险证券化的运行机制

(1)死亡率相关债券

(2)死亡率风险互换

人寿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人寿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

(1)产品竞争力不足

(2)销售渠道面临瓶颈

(3)资本补充渠道狭窄

(4)资产管理能力不强

人寿保险行业问题解决方案

(1)产品竞争力提升方案

(2)寿险销售渠道创新方案

(3)资本补充渠道拓展方案

(4)企业资产管理能力提升方案

人寿保险行业未来竞争格局演变分析

银行系保险公司竞争地位

中小保险公司的竞争地位

上市保险公司的竞争地位

人寿保险行业销售渠道发展趋势

寿险营销员转变趋势分析

专业中介公司扩张趋势分析

银行混业经营保险公司趋势分析

寿险行业渠道长期发展趋势分析

寿险公司战略性经营绩效考核分析

BSC战略性企业综合绩效评估体系

(1)BSC评估体系概述

(2)BSC评估体系框架

(3)BSC评估体系特点

寿险公司战略性经营绩效考核案例

(1)公司经营绩效考核体系的局限性

(2)公司实施BSC的战略性绩效考核体系的设想

第9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机遇及前景预测

人寿保险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寿险行业需求结构预测

寿险行业竞争趋势预测

养老保障形势对寿险业务提升机遇

寿险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前景预测

分区域寿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一线城市前景分析

(2)二三线城市前景分析

(3)农村寿险市场前景分析

分企业类型寿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传统人寿保险企业前景分析

(2)银行系保险企业前景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建议

薪酬福利优化建议

(1)薪酬福利方面的建议

(2)人才发展战略的建议

(3)员工偏好方面的建议

寿险产品创新建议

(1)改善寿险产品结构

(2)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提高经营效率

(3)加强寿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偿付能力

(4)进一步提高公司员工素质,加强专业技术水平

(5)树立良好的公司声誉,提高公司品牌形象

寿险渠道创新建议

(1)中间人制度

(2)券商渠道

(3)新型销售渠道

企业竞争策略建议

如需完整目录请联系客服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和统筹城乡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2009年9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试点工作,标志着政府开始干预农村养老问题,并主动承担对农民养老的社会责任。新农保试点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其中个人账户主要由个人缴费、集体补贴及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构成,基础养老金主要由中央财政提供。我国政府首次为农民全面提供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补助,是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事业划时代的一次变革。但是,正处于试点阶段的新农保,在制度设计和运行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对制度实施的难点展开深入研究,以促进新农保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劳动力流动频繁的现实背景下,通过对大量文献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在指出新农保发展必要性的同时,重点对新农保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养老资金筹集和保值增值难,业务量大、有效管理难,以及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转移接续难等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我国新农保筹资与投资机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及衔接机制创新的具体对策建议。论文研究认为,我国新农保试点制度在筹集机制方面存在着个人缴费的额度选择与期限长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集体补助保障功能弱、地方政府补助机制缺乏约束性等问题;在基金投资方面则存在着统筹层次低、投资能力弱、个人账户资金保值增值难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论文在筹资机制创新方面提出了建立个人缴费的持续增长机制和激励机制、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及各级财政之间责任等建议;在投资机制创新方面提出了要提高新农保基金运营层次、增强投资能力,并逐步放宽个人账户投资渠道,以便实现养老保险基金长期内保值增值目标。我国新农保试点制度在组织管理模式上,主要存在着农民居住分散、养老保险业务量大、经办人员少、管理难度大、专业化管理水平低、养老基金安全监管难等问题。论文通过分析、借鉴四川德阳新农保委托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代理经办和专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提出了引入第三方管理的市场机制,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的方式实行新农保经办服务的外包管理,提高新农保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当前我国城乡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处于城乡间流动状态的亿农民工来说,是否能实现这两种制度的有效对接,直接关系着新农保制度能否长远发展下去。由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新农保两种制度在资金来源、养老金待遇计发标准、个人账户资金产权属性、基金统筹层次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城乡制度间转移接续存在巨大障碍。论文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新农保转换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分拆办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为新农保的统筹账户分拆及退休待遇确定办法,并提出逐步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建议。论文研究的主要特色和创新之处包括:一是针对新农保筹资与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农民个人缴费持续增长和长期激励机制、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的有效路径;二是针对新农保业务管理难题,提出了通过政府招标采购获取第三方提供的新农保经办服务的管理创新;三是对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转移衔接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09年已经过去了,那就先到保监会网站上找找吴定富主席对这一年的基本定调,看看主席对这一年是怎样评价的。然后找找他是怎么叙述这一年的保险的情况的,大概就可以定出一个框架来了。之后也可以自己把这四个表之间的相互关系连一下,比如财险收入占总收入多少比例,反应了什么,寿险的又是个什么情况。很有必要再找找08年的情况,把09年和08年的做个对比。最后来个总结陈词,就差不多了。

寿险市场研究论文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1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综述

人寿保险的相关概述

人寿保险行业的定义

人寿保险行业特点

人寿保险行业的细分

人寿保险的常用条款

人寿保险在保险行业中的地位

人寿保险盈利影响因素

死差影响因素分析

费差影响因素分析

利差影响因素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薪酬福利分析

寿险行业薪酬福利分析

(1)寿险行业整体薪酬状况

(2)保险人员状况

寿险行业员工流动性分析

(1)行业人员流动性状况

(2)行业人员高流动性影响因素

第2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环境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寿险行业政策分析

(1)寿险政策汇总

(2)对寿险企业业务的影响

中国体制制度改革

(1)养老体制改革及影响分析

(2)教育体制改革及影响分析

(3)医疗体制改革及影响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情况

寿险增速与GDP增速对比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与储蓄分析

居民消费结构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我国金融行业的影响分析

经济环境对寿险企业的影响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人口结构情况分析

家庭小型化趋势分析

城市化进程加快趋势

人口红利期分析

2020-2050年人口结构预测

(1)城乡人口结构预测

(2)年龄结构预测

第3章:全球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对比

全球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全球人寿保险市场

(1)全球寿险行业发展简述

(2)全球寿险市场深度及密度对比

(3)全球寿险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全球主要地区寿险市场分析

(1)发达地区寿险市场分析

(2)发达地区寿险市场发展历程分析

中日人寿保险行业对比分析

日本寿险业发展规模

日本经济与行业相关性

中日寿险发展进程对比

中日寿险市场竞争格局对比

中日营销员体制对比

(1)组织形式

(2)资格与晋升

(3)工资体系特点

(4)教育体系特点

(5)营销员制度的监管体制

中美人寿保险行业对比分析

美国寿险行业发展规模

美国寿险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中美寿险销售渠道对比

中韩人寿保险行业对比分析

韩国寿险行业发展情况

韩国寿险行业经营分析

中韩寿险销售渠道对比

发达国家寿险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第4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产品结构分析

寿险产品结构综述

传统寿险产品分析

新型寿险产品分析

(1)分红保险产品分析

(2)万能险产品分析

(3)投资连接保险产品分析

变额年金保险产品分析

团体寿险产品分析

(1)当前团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2)团险渠道的未来

寿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分析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现状分析

(1)商业养老保险的特点与功能分析

(2)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特点分析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规模

(1)企业年金市场规模分析

(2)法人受托机构运行分析

(3)投资管理机构运作分析

养老险企企业年金业务竞争格局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远景前瞻

人寿保险行业经营现状分析

企业数量分析

从业人员分析

资产规模分析

保费规模分析

赔付支出分析

经营效益分析

(1)寿险行业整体利润

(2)偿付率分析

(3)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分析

寿险行业发展程度分析

寿险市场深度与密度分析

(1)定义

(2)发展分析

寿险市场投保率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区域分布状况分析

寿险企业地区分布分析

寿险保费收入地区分布

寿险赔付支出地区分布

人寿保险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保费收入集中度分析

(1)寿险保费收入企业集中度分析

(2)寿险保费收入区域集中度分析

企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下寿险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竞争强度分析

渠道议价能力分析

潜在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其他替代品威胁分析

需求者议价能力分析

竞争现状总结

第5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销售渠道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销售渠道结构分析

寿险保费渠道分布状况分析

寿险销售渠道面临的挑战

(1)营销员收入低,增员困难成行业难题

(2)银行渠道价值贡献低,且短期受阻

(3)专业中介公司增速快,但未成主流

银保渠道与代理渠道对比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代理人销售渠道分析

寿险代理人渠道发展现状简述

(1)代理人渠道人力成本分析

(2)代理人渠道发展规模分析

(3)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分析

寿险代理人营销队伍发展现状分析

(1)寿险营销员佣金收入分析

(2)寿险营销员人均产能分析

(3)寿险营销员人均客户量分析

寿险代理人销售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寿险代理人销售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人寿保险行业银邮销售渠道分析

寿险银邮销售渠道发展现状简述

(1)银邮保险渠道成本费用分析

(2)银邮保险渠道发展规模分析

寿险银邮保险渠道利润贡献分析

寿险银邮保险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寿险银邮保险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其他兼业代理机构渠道发展分析

人寿保险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分析

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发展现状简述

(1)专业中介公司渠道成本费用分析

(2)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发展规模分析

(3)专业中介公司渠道保费收入分析

专业中介公司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专业中介公司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人寿保险行业网络销售渠道分析

网络营销渠道发展现状

(1)网络普及率增长情况

(2)寿险网络销售渠道发展情况分析

(3)寿险网络销售渠道保费收入分析

寿险网络销售渠道影响因素分析

寿险网络销售渠道保费收入预测

人寿保险行业其他新型销售渠道分析

电话营销

(1)发展情况

(2)发展趋势

公共媒体营销

保险零售店营销

(1)发展情况

(2)发展前景

交叉销售渠道

人寿保险行业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寿险行业目标市场营销选择战略

(1)人寿保险市场细分

(2)人寿保险目标市场战略

(3)人寿保险的市场定位

人寿保险公司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1)保险产品策略

(2)保险价格策略

(3)保险分销策略

(4)保险促销策略

第6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区域市场潜力分析

寿险行业区域市场总体分析

各省市市场份额分析

各省市保费增长速度

广东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广东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费业务整体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广东省保险行业经营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人身险市场效益分析

广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广东省寿险市场规模

(2)广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广东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广东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广东省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广东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江苏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江苏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江苏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江苏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江苏省寿险市场规模

(2)江苏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江苏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江苏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江苏省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江苏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北京市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北京市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北京市保险行业经营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北京市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北京市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北京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上海市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上海市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上海市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上海市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上海市寿险市场规模

(2)上海市寿险市场集中度

上海市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上海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河南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河南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河南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河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河南省寿险市场规模

(2)河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河南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河南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河南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河南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山东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山东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山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山东省寿险市场规模

(2)山东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山东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山东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山东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山东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四川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四川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四川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四川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四川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四川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四川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河北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河北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河北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河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1)河北省寿险市场规模

(2)河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

(3)河北省寿险市场竞争格局

河北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河北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河北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浙江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浙江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浙江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人身险市场效益分析

浙江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浙江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浙江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浙江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福建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福建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福建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福建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福建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福建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万能险市场规模

福建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江西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江西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江西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江西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江西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江西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江西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海南省人寿保险行业市场潜力分析

海南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1)保险行业市场体系

(2)保险业务发展规模

(3)保险公司赔付支出分析

海南省保险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1)财产险市场效益分析

(2)寿险市场效益分析

海南省寿险市场集中度分析

海南省个人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1)传统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2)分红寿险产品市场规模

(3)投资连结保险市场规模

(4)万能保险产品市场规模

海南团体寿险行业细分产品结构分析

海南省重点城市寿险市场分析

第7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重点企业总体状况分析

2019前三季度年寿险企业保费收入分析

2019前三季度寿险企业市场份额分析

寿险企业融资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领先中资企业经营分析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公司保险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公司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态分析

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

(4)企业销售渠道分析

(5)企业风险控制情况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发展动向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外资及合资企业经营分析

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中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投资兼并与重组分析

(7)公司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6)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营分析

(1)企业发展简介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产品结构及新产品动向

(4)企业销售渠道及网络

(5)企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第8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风险及趋势

人寿保险行业风险管理

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

(1)定价风险分析

(2)流动性风险分析

(3)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分析

(4)市场风险分析

(5)政策风险分析

寿险纯风险证券化转移

(1)死亡率债券

(2)巨灾死亡率债券

(3)长寿风险债券

风险证券化的运行机制

(1)死亡率相关债券

(2)死亡率风险互换

人寿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人寿保险行业存在的问题

(1)产品竞争力不足

(2)销售渠道面临瓶颈

(3)资本补充渠道狭窄

(4)资产管理能力不强

人寿保险行业问题解决方案

(1)产品竞争力提升方案

(2)寿险销售渠道创新方案

(3)资本补充渠道拓展方案

(4)企业资产管理能力提升方案

人寿保险行业未来竞争格局演变分析

银行系保险公司竞争地位

中小保险公司的竞争地位

上市保险公司的竞争地位

人寿保险行业销售渠道发展趋势

寿险营销员转变趋势分析

专业中介公司扩张趋势分析

银行混业经营保险公司趋势分析

寿险行业渠道长期发展趋势分析

寿险公司战略性经营绩效考核分析

BSC战略性企业综合绩效评估体系

(1)BSC评估体系概述

(2)BSC评估体系框架

(3)BSC评估体系特点

寿险公司战略性经营绩效考核案例

(1)公司经营绩效考核体系的局限性

(2)公司实施BSC的战略性绩效考核体系的设想

第9章: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发展机遇及前景预测

人寿保险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寿险行业需求结构预测

寿险行业竞争趋势预测

养老保障形势对寿险业务提升机遇

寿险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前景预测

分区域寿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一线城市前景分析

(2)二三线城市前景分析

(3)农村寿险市场前景分析

分企业类型寿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传统人寿保险企业前景分析

(2)银行系保险企业前景分析

人寿保险行业发展建议

薪酬福利优化建议

(1)薪酬福利方面的建议

(2)人才发展战略的建议

(3)员工偏好方面的建议

寿险产品创新建议

(1)改善寿险产品结构

(2)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提高经营效率

(3)加强寿险公司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偿付能力

(4)进一步提高公司员工素质,加强专业技术水平

(5)树立良好的公司声誉,提高公司品牌形象

寿险渠道创新建议

(1)中间人制度

(2)券商渠道

(3)新型销售渠道

企业竞争策略建议

如需完整目录请联系客服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下面学术堂整理了几个保险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我国寿险市场竞争方式探讨2、也谈保险信用问题3、保险营销方式创新谈4、试论我国寿险产品发展趋势5、车险费率市场化之我见6、试论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模式7、也谈保险创新8、银保合作方式新探9、中资保险公司竞争能力分析10、也谈保护我国民族保险业11、如何提升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12、构建战略联盟提升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13、也谈网络保险14、我国保险监管趋势探讨15、略论中资保险公司应对外资保险公司入侵的对策

行业主要相关上市公司:中国平安(601318)、中国太平()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寿险电话营销行业规模保费、寿险电销自建机构规模保费、寿险电销合建机构规模保费、寿险电销自建和合建机构保费占比趋势

寿险电话营销渠道规模保费持续下降

2018年以来,中国寿险电话营销渠道规模保费持续下降,2021年为123亿元,较2020年下降。

2021年寿险电销自建机构保费下降

目前,寿险电销主要有两种模式:自建机构模式和合作机构模式。自建机构模式即为寿险企业自行建立销售机构进行保险产品销售。而合作模式则主要是和其他机构合作建设寿险电销机构。2018年以来,寿险电销自建机构产生的规模保费持续下降,2021年为亿元,较2020年下降。

2021年寿险电销合作机构保费下降

寿险电销合作机构规模保费是从2019年起开始下降的,2020年下降幅度超过22%。2021年寿险电销合作机构规模保费下降,达到47亿元。

自建机构模式仍占据主流

2021年,中国寿险电销行业中,自建机构模式仍占据主流,保费占比超60%,而合作机构产生的规模保费占比则不足40%。

合建机构的规模保费占比逐渐提升

从寿险电销两种模式保费占比的变化趋势看,合建机构的规模保费占比逐渐提升,尤其是2019年以来,合建机构的保费占比均在37%以上,2021年超过38%。

综上所述,2018年以来寿险电话营销渠道规模保费持续下降,2021年寿险电销自建机构保费下降,合作机构保费下降。2021年自建机构模式仍是主流,但是近年来,合建机构的规模保费占比逐渐提升。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我国养老保险市场发展研究论文

国内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研究现状目前,城市居民大部分都已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然而在农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民还没有得到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仍是中国社会保障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为了适应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实现国家多次提出的健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宏伟目标,近年来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发展和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从宏观的角度,就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实践中的区域差异、今后发展方向、对策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其中既有共识也存在争议。现就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1.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实可行性争论近年来,学术界和政府实际工作部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其主流观点认为,依据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中国现阶段尚无能力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杨翠迎、张晖等人对中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后认为:目前建立全国范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不可行的,只有东部和中部一些省份才具备开展这项工作的条件。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建立中国范围内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可行的。但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分步骤、分阶段、“渐进式”发展。任保平认为:应从实际出发,走“渐进式”发展的路子,坚持社会保障范围由小到大,项目由低到高,积极稳妥地建立起低水平、全方位、不遗漏、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2.经济因素对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占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目标必须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重要依据,社会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在建立全国统一的或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可行性的讨论中,不少观点多是强调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不能片面夸大经济因素对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经济因素并非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唯一充分条件,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搞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重要保障。3.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学术界也存在着明显分歧。主流地位的观点:强调土地保障功能在农村以及全社会稳定中的重要性,认为必须“以土地承包权为主要依据”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孟祥林指出:这里所指的“土地承包权”是:创新土地流转制度、更新与变革土地保障形式意义上的“土地承包权”。可以把土地保障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的传统意义上的保障,土地由各家各户农民耕种,用所生产的产品来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二是间接的与使用权流转相联系的保障,即在坚持农户对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土地集中耕种和规模经营,农民依据自己的土地承包权得到用以保障基本生活的相应收益。4.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在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过程中,应注重转变政府和学术界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城镇轻农村”的观念。一是各级党政部门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力争早日建成我国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以指导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实践。三是搞好农村社会保障的普及教育和宣传,增强农民的社保意识,调动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四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集体补贴能力和个人缴费能力,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五是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构,实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农村社会保障的社会化进程,分步骤、分阶段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逐步建立起能够替代家庭和土地社会保障模式的低水平、广覆盖、多层次、不分地区、不分年龄、性别和不分职业的全体农村公民均能享受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最终目标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树立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势在必行的理念。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和工业化发展的结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理论支撑、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制度及经济发展模式、水平等因素的差异性和一国发展需要,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会存在差别。不过,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中借鉴合理成分从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外以美国为例一、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背景分析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全面干预和调节经济生活,否定了“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其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市场上有支付能力或有购买力的需求,并且是社会总需求。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偏好规律导致有效需求经常低于社会总供给,造成就业小于充分就业水平。针对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问题,凯恩斯提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用举债方法扩大政府支出,承担公共事业投资,承担社会福利责任,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实行社会救济,对私人企业进行订货和贷款。凯恩斯还主张实施补偿性财政政策,根据经济情况变化,有意识地扩大或紧缩政府支出,使财政起到反危机的作用。凯恩斯主张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由政府增发货币,刺激投资。凯恩斯主义从维系再生产的角度出发,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大幅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属于有限再分配,以此理论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有限责任的社会保障,强调个人责任,政府负担较轻,政府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干预也是有限的,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建立的美国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在该制度模式中,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是责任主体,在不同的保障项目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在社会保险中,企业和个人是主要缴税人或缴费人,政府充当最后责任人;在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中,政府是最主要的责任人。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效应分析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经济制度,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则社会保障的项目更齐全、覆盖面更广、保障标准更高,这也是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水平的根本原因。美国社会保障立法虽然较晚,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超常规发展,其立法种类、保障范围与水平均达到美国经济发展和资本增值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对美国社会经济发挥了以下积极作用:一是维护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促进社会生产率稳定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美国经济的运行状况,如通过强制性保险和补助性救济及工作性培训使劳动力得到保护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又如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二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如降低贫穷人口的比重,在一定时期内补偿失业者,照顾弱势群体,通过收入累进税和社会福利开支调节经济周期,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以促进资源配置等。此外,美国的公共年金计划是发达国家中运行最有效的,与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相比,其特点是低税率、低保障水平,一个重要原因是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低,从而为企业年金的发展留下很大的空间,促进了基金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发展,成为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典范。三、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背景和理论基础之上的,也是和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从总体上看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其国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美国多年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明确指导思想首先,应以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学说为理论依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六个必要扣除”,其中扣除的“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和“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基金,总之,现在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就是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其次,应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等领导同志的社会保障思想为指导。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拿工人来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述重要论述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指导思想。(二)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是以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总结美国的经验教训,我们发现,当社会保障水平限制在经济发展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时,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两者是良性互动的,而当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超过经济增长时,社会保障就会引发财务危机,损害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我国社会保障只能实行“广覆盖,低水平”,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提高,但是有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当前,我国应当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做实个人账户扩大试点工作。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工作。(三)完善社会保障负担模式由于我国是社会市场经济国家,国家和市场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形式,既不采取完全市场形式,也不采取国家包揽形式,而是将效率与公平、自由市场与国家干预结合起来,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求得平衡,在社会保障领域,主张国家负责与个人负责并重,走国家和市场共同负担的社会保障模式,由国家、非政府机构和个人共同参与提供保障,国家提供非普遍的社会服务,帮助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提倡发展私人的和志愿的福利事业作为补充,引进竞争机制和消费者选择福利服务的自由。在这里我们强调要正确处理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稳定功能角度出发,为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国家或政府应承担制度的设计、执行和调整等职责,还要负责筹措资金和承担最后资金责任;从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发展功能这个角度出发,它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一种宏观调控工具,它的运行应建立在市场这个基础之上,以成本效益分析作为服务是由国家提供还是由市场提供的衡量工具,这一点也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私有化改革取得的成效所证明。(四)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功能。社会保障制度保护了社会弱势群体,具有社会稳定功能,还可充当需求管理工具,以及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的有效管理推动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发挥经济发展功能。因此,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须充分发挥上述两重功能。以我国正在改革和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为例,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开管理、做实个人账户,一方面可以为迎接人口老龄化做好充分的准备,消除后顾之忧,稳定人心,另一方面,还要创造条件让养老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既实现保值增值,又促进经济繁荣。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在社会保险制度上尝试建立基本保险、强制性企业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多支柱体系。参考文献:[1]徐丙奎.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J].理论参考,2007,(4).[2]邓大松.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楼主您不知道看看内容自己总结一下么。。。别人又不知道你的l论文要写什么。。。。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好写。养老保险发展现状为题的论文好写,写出最真实的想法即可。此种论文也是时代比较流行的一个论题。

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成败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养老保险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养老金并轨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大家所热议的焦点。本文在对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现行我国改革政策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对“并轨”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

2015年1月,国务院释出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该《决定》的释出标志著长期以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开始启动,将会对我国事业单位的进一步改革产生较深刻的影响。

一、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从90年代起,我国开始对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尝试改革,然而在《决定》出台之前并未有实质性改变。纵观整个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确立历程,从2012年3月在两会上得热议到2013年12月确定并轨方案,再到2014年12月改革方案的通过,最终,在2015年1月国务院释出《决定》预示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终于要实施。

二、现行改革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

与以往相比,本次释出的最新《决定》可谓是一套较成熟的改革方案,但这一改革方案在未来的推行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职业年金可能会维持待遇“双轨制”,进一步引发公平问题

在我国私营企业没有职业年金,企业年金也是自愿建立的,而从国务院释出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来看都要求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要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这似乎是在建立新的不平等。另外,职业年金的缴纳也是有弹性的且可能会和津补贴一样,成为一种隐性福利。我们不免怀疑建立职业年金的真实作用是否只是改革的“买路钱”,因此,并轨改革所带来的公平似乎只是表面的。

二缺乏法律制度的支援,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

虽然我国近几年出台了一些关于对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决定以及办法,但这些都不是具体的法律法规,缺乏制度的强制性。另一方面,改革的理想状态是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三者之间建立起统一的基本养老金制度,最终达到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但实际上,个人缴费只占养老保险缴费的小部分,基金支付和财政补助才是大头且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初期参保中的个人缴费基数很小,预计短期内,三者的养老金替代率、缴费标准都无法统一。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可能不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三国家支付改革的初始成本造成财政负担

《决定》指出改革要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行,在增加工资的同时实行个人缴费。国家为使改革能平稳进行的确应该支付改革的初始成本,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增涨无疑会加大国家财政压力。另外,改革中提到“视同缴费年限”这一新词,那么“视同缴费”背后的钱到底由谁出?最终可能还是由财政拨款,这无疑又增加了财政的负担。

三、关于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问题的完善建议

一为职业年金设立一个准入门槛,逐步下调职业年金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职业年金的建立可能会维持待遇“双轨制”这个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设定准入门槛或采用明文条件规定有条件有限制地享受企业年金。另外,相比突然大幅下调职业年金缴纳比例而言,采用逐年下调的方法逐步降低“替代率”更为可取。

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初期分立,后期逐步统一

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法律制度建设以及相应配套惩罚措施的完善,用法律法规确立该制度的强制性,这样不仅能为改革提供强大支援,还能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随意性问题。另外,在《决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基础上联络我国实情,建议改革初期,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各自区分、为各自所用,待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时再开始逐步统一三者的替代率与缴费标准从而缩小理想目标与实际之间的差距。

三有针对性提高待遇,积极推动事业单位人员市场化、社会化首先,所谓“完善工资制度”并不是要求突然大幅度覆盖所有人员,可以先提高欠发达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基层人员的工资水平。其次,可以通过明令禁止地方随意发放津补贴以及明确制定不同级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标准来减少财政上不必要的浪费。最后,可以将养老金并轨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制度得改革同时开展,让他们实现市场化、社会化从而更加主动、有效地缓解改革带来的财政压力。

四、小结

虽然在改革实行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这些并不能否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对事业单位改革产生的诸多积极影响,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段深化,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会更加健全完善!

作者:王婧 单位:上海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樊琳.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褚安世.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北方经贸,201503:20-21.

[3]张启元.准确理解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 *** 员,2015,04:32-33.

[4]颜智.试论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完善[J].法制博览,201602:193.

摘要:我国养老保险面临基金规模过小、结构失衡依赖单支柱、投资收益率过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等问题。通过对智利、瑞典、美国的研究,我可资借鉴的经验启示是:建立多层次的三支柱结构,保证三支柱协同健康发展,以实现养老保险多目标的策略;放宽养老金投资限制,引入市场化运作,以提升养老金回报率;提高投保人的参与度,发挥投保人主观能动性;与其他改革共同推进、协同改革。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15年,我国老年人抚养比已达到∶1。未来一段时间,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老年人抚养比还将迅速上升。据估计,我国老年人抚养比将于2035年达到3∶1,超过当前西欧水平,2040年将超过同期的美国,老龄化形势严峻。为了保证老有所养,有必要现在开始就对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提前针对未来人口老龄化挑战作出战略部署。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基金规模过小、结构失衡

1.养老基金规模过小。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截至2014年末,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量为31800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存量为3845亿元,两者共计35645亿元,形成我国养老保险的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7689亿元,形成养老保险的第二支柱。这两大支柱构成我国养老保险的基石。此外,我国于2000年8月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通过中央财政拨款、国有资本划转等方式筹集资金,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调剂,是国家社会保障的储备基金。2014年末全国社保基金资产15356亿元。这些资金总量为58691亿元,相当于2014年GDP比率为,规模明显过小。与全球和其他国家相比,排名也明显靠后。

2.结构失衡,过于依赖第一支柱。一直以来,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组成的第一支柱,在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中占据绝对比重。2014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占比达,加上全国社保基金的占比,第一支柱共占比约87%,而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占比仅为13%。可见,我国的养老保险三支柱结构失衡,过于依赖第一支柱,另外两支柱并没有逐步发展壮大。

二资产配置保守、整体收益率过低,未起到保值增值效果

全国社保基金由于投资范围较广、约束较小,可以进行境外投资,且高风险资产配置比重上限为40%,自成立以来年均投资收益率,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率。然而,占比最大的社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范围却局限于国债和银行存款,风险虽低,但收益较差。在通胀较高时,这部分资金面临缩水的风险。以2011年为例,当年物价同比增长,而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和国债利率均在3%左右,因而社会保险基金当年实际收益率为负。从国际对比看,我国社保基金的收益率也明显低于其他国家。根据OECD统计资料,2014年,荷兰养老保险基金的实际收益率达到了,排名第一,与2/3国家养老保险基金的实际收益率相比,超出5%。相比之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可能只有3%以1年期存款利率计算,扣除通胀影响,实际收益率仅为1%。如果按照3种社保基金的规模加权平均,我国社保基金2014年收益率为,实际收益率仅,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三依赖财政补贴、隐形债务资金需求巨大,可持续性堪忧

目前,我国养老基金看似资金充足,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这些年,养老金中一大块是来自于财政补贴。自1997年建立统账结合制度以来,国家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贴金额从当年的2亿元,到1999年攀升至168亿元,2007年已高达1157亿元。加总来看,截至2014年,各级财政共补贴养老保险金2万亿元,超过了35645亿元结余总额的50%。这种依赖财政输血的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堪忧。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问题是养老保险在明账之外还有隐形债务问题,其未来资金需求巨大。根据中国社科院2014年释出的《现行统账结合模式下隐形债务预测测算》报告,以2012年为基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制度下的隐形债务规模高达万亿元,相当于当年GDP比率达166%,资金缺口巨大。

二、国外养老保险改革经验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也是过去国际上许多国家经历过的问题,面临过的挑战。这些国家解决问题和迎接挑战的方式与经验,对我国改革和设计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智利:建立三支柱模式,引入养老基金竞争性管理

智利养老保险改革由于特点鲜明、效果显著,被认为是社保改革的样板,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广泛关注。

1.确立三支柱模型。在改革中,智利将养老金制度由原单支柱结构发展为三支柱结构:第一支柱针对贫困人口,主要由 *** 承担,为社会建立最低保障;第二支柱为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划,是三支柱中的主体,第三支柱为自愿性的个人储蓄计划,为自愿养老储蓄提供税收激励。三支柱结构为智利社会提供了多层次、具有灵活性的养老保险体系,使得养老保险制度足以应对扶贫、消费平滑等不同而有一定冲突的多目标。

2.五方参与者各司其职,分工清晰。在智利的养老保险体系中, *** 保障最低收益,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AFPs努力实现高投资收益率,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局SAFP监管行业秩序和制定细则,参保人可以按自己意愿选择AFP以管理自己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并且每年有4次机会可以在不同的AFPs之间转移,而央行则作为资金托管人保证资金安全。这五方各司其职,分工清晰,因而整个体系最终能够高效率运转。而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智利在养老保险体系改革中引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AFPs对养老金进行竞争性管理,极大提高了投资收益率。自建立以来,养老金年均实际收益率达5%,起到了保值增值的效果。也正是在良好的制度设计促进下,1985年~1995年间,智利养老基金相当于GDP占比从10%扩张至43%。

二瑞典:建立国家养老基金,引入名义账户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瑞典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7%,加之劳动力供给不足,养老金资金来源下滑,整个国家的养老保险体系面临可持续危机。为克服困难,1999年,瑞典通过了养老保险改革法案,不仅构建了三支柱体系和养老基金市场化管理,而且创造性引入了“名义账户”。

1.建立国家养老基金,引入市场化管理。为了规避国家财政风险,保障现收现付模式运转,瑞典针对旧制度结余建立了缓冲基金。这些缓冲资金交由多只基金AP1-AP4以及AP6投资非上市公司,以市场化方式管理,分散风险,鼓励竞争。

2.引入个人名义账户。名义账户是现收现付制与积累制,固定收益型与固定缴费型的混合模式。转入收入养老金计划的16%的工资是用于支付现期老人的养老金。同时,这部分缴费也会计入参保人的个人名义账户只计入数额,不做真正资本化积累运作,作为退休时个人领取养老金的依据。也即筹资方式是现收现付制,但在养老金支取时,退休金的给付标准原则上却是严格按“固定缴费型积累制”的规则执行的。名义账户集中了各类养老制度的优点,已引起我国专家学者的关注。

三美国:多层次养老制度体系形成多重保障

美国的社保养老制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不过私人部门固定缴费制DC计划是在近几十年才快速发展的。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不断调整,美国已形成了多层次的养老金体系,为居民养老提供多重保障,对整个社会以及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1.三支柱结构加上DB与DC型结合,提供足够灵活性和多样化选择。美国的三支柱结构中,第一支柱是 *** 强制性养老金计划,实行现收现付制,由联邦 *** 统一组织,基本覆盖全部就业人口;第二支柱是公共和私人部门雇主养老金计划。私人部门养老金计划上世纪70年代之前基本是固定收益型DB,70年代之后固定缴费型DC快速发展,很快超过DB型计划的规模;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完全由个人自愿参加的计划。按照美国现行规定,所有70岁以下且有收入者都可以开设个人退休账户IRA,不论其是否参加了其他养老金计划。

计划调动企业和员工积极性,成为美国养老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01k计划是补充养老保险计划之一,采用DC型,由雇员和雇主共同缴费,个人账户累积,税收递延,雇员可自主选择投资方式的形式,成为美国诸多私人部门雇主首选的社会保障计划。首先,通过个人缴费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了国家、企业、个人三方为雇员养老分担责任的制度设计。其次,通过有力的监管对提前取款行为进行惩罚,有效地激励了储蓄。第三,个人账户的管理方式以及雇员的投资选择权,都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员工参与401k计划的积极性。

3.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回圈。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资本市场已比较成熟,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健全,投资工具丰富。美国私人部门DC型养老金计划的资产配置一直从存款和债券向股票和共同基金转移。近年来,股票投资有所下降,主要投向共同基金。1978年~2013年,美国私人部门DC型养老金计划规模扩大44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9%。截至2013年底,50%的资产投资于共同基金,26%的资产直接投资于股票,债券和银行存款合计占比仅为10%。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既实现了保值增值的目的,也为资本市场引入了稳定的投资者,有助于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养老金增值和资本市场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回圈。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一建立多层次的三支柱结构

从三国的经验看,都形成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以对个人养老形成多重保障,实现养老保险体系的多重目标,尤其以美国最为突出。美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一个层次是国家立法规定的,低有保证、高有限额的强制性的基本保险,起到了保护社会安定、维持基本生活的作用;第二个层次是公共和私人部门雇主养老金计划,且选择了DC型的401k计划为主进行推进,该计划给予个人选择资产配置的权利,有助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这种多层次的结构,保证了可同时实现养老保险的多个目标。例如,第一支柱可用于进行社会转移支付,减少贫困;第二支柱则可鼓励对养老进行储蓄,熨平消费。建立多层次、保证多样选择的三支柱结构是我国应努力的方向。另外,三支柱还需要协同发展,不能过于依赖单一支柱。目前,我国的第一支柱缴费比例过高,阻碍了第二支柱的发展,未来可考虑适当降低第一支柱缴费比例。

二放宽养老金投资限制,引入市场化运作

1.放宽投资限制。安全性是基金营运的第一原则,但并非是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的灵丹妙药。以前述国家为例,适当进入风险较高的资本市场,往往有能够较好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效果。逐步放宽基金的投资范围是大势所趋,包括提高投资股票、股票基金的比例,允许投资于海外资产等等。

2.引入市场化运作。三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都由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负责,同时引入多个管理机构进行竞争性管理,并在世界各地选择基金经理或基金产品,进行全球化投资,从而保证了资金的保值增值。

三提高投保人的参与度

目前,在我国的养老基金管理中,投保人的参与度几乎为零。作为保障基金的缴纳者,却对自己缴纳的资金不能参与管理,这无疑会降低个人参保的积极性。相比之下,美国私人DC计划中,个人具有相当的投资选择权;而在智利,参保人可在多个AFPs中自由选择,每年有4次机会可以调整;在瑞典,额外投保养老金计划采取自我管理机制,只有不做主动选择,才进入AP7基金中管理。正是具有高度的参与感,才使得居民愿意参与养老保险计划,将资金放入基金账户。

四与其他改革共同推进

最重要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其他改革共同推进。

1.与国企改革相辅相成。从历史上看,国企改革就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辅相成。党的十五大以来,国企改革进入了改革攻坚战阶段。针对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岗职工增多的情况,党中央作出了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即“两个确保”的重大决策。社会保障为国企脱困改革贡献巨大,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国企改革又到了一个关键阶段,通过划拨更多国企股权充实社保基金,一方面,增加了社保资金储备;另一方面,社保基金进入国企有利于促进国企改革的推进,有望提升国企治理水平。

2.与财政改革互为前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还存在城乡分割、群体分割、地区分割和管理分割等现象。其中,地区分割和管理分割的现状与我国的财政制度紧密关联。如果财政制度的改革不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也将非常艰难。

3.与资本市场改革相互促进。养老保险基金需要在资本市场中实现保值增值,而资本市场也需要社保基金作为最大、最稳健的机构投资者来提升效率和成熟度。因此,一方面,需提高社保养老基金投资风险资产的比例;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保障养老保险基金在资本市场中的权益。

作者:张梦云 曹玉瑾 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巨集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

参考文献:

[1]楼继伟.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N].人民日报,2015-12-16.

[2]尼古拉斯•巴尔,彼得•戴蒙德.养老金改革: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2013.

中国保险市场研究论文

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以及新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形成,全社会对保险的内在需求日益扩大,保险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保险的论文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保险的论文下载篇1 浅析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状况 一、引言 出口信用保险(Export Credit Insurance)是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它是以国家财政为后盾,以提供收汇保障、风险管理和融资支持为方式,支持本国企业开展出口贸易、海外投资和对外承包等经济活动的一项特殊的政策性措施。由于它把国家的支持政策融入保险这一市场化操作过程之中,因而为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所允许,成为各国政府支持出口的重要政策性金融工具。目前,全球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有的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提供的各种出口信用保险保额甚至超过其本国当年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 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扩大贸易规模 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使企业能够采纳灵活的结算方式,接受银行信用方式之外的商业信用方式(如D/P,D/A,OA等)。使企业给予其买家更低的交易成本,从而在竞争中最大程度抓住贸易机会,提高销售企业的竞争能力,扩大贸易规模。 (二)提升债权信用等级,获得融资便利 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企业应收账款来自国外进口商的风险,从而变应收账款为安全性和流动性都比较高的资产,成为出口企业融资时对银行的一项有价值的“抵押品”,因此银行可以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降低企业融资门槛。 (三)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规避应收账款风险 借助专业的信用保险机构防范风险,可以获得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风险识别、判断能力,并获得改进内部风险管理流程的协助。另外,交易双方均无法控制的政治风险可以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加以规避。 (四)损失补偿,确保经营安全 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信用保险机构将按合同规定在风险发生时对投保企业进行赔付,有效弥补企业财务损失,保障企业经营安全。同时,专业的信用保险机构能够通过其追偿能力实现企业无法实现的追偿效果。 二、出口信用保险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可以对相关客户进行资信评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进出口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双方交易成本;而且当由于对方恶意或非恶意的拖欠,而应收账款难以追回的时候,出口商往往毫无办法。而作为专业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他们与世界各地众多律师及债务追讨公司经常保持紧密联系,在解决付款困难方面经验丰富,可以协助出口企业解决买家拖欠款项的问题并提供建议和措施以防止及减轻损失。 由于以上的原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投保后厂商的供给将会增加,供给曲线将会向右旋转,改变了出口商品市场的均衡状态,也改变了市场中的福利状况。 社会总福利因企业购买出口信用保险而增加,这也是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原因之一。 三、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建议 (一)促进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创新 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仍然采用“统保”方式,出口企业在一定时期或一定区域市场上所有的业务都要一次性办理出口信用保险。而国际上通行的方式则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应当依据国家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推出适合不同出口商品和企业的保险产品,改革承保方式,废除“统保”,实行企业自主选择性投保。 (二)降低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产品的费率 保险费偏高是出口信用保险不被大多数企业所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保险公司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合理下调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率,达到企业可以接受的水平。 (三)国家应当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而陷入衰退,失业率上升,消费需求急剧萎缩,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使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的中国受此影响最深,国内出口企业状况大不如前。为了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国家有必要减轻出口企业的负担,巩固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有效降低出口企业风险,为企业提供融资保障,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促进出口的效果。为此,国家应当大力支持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提高我国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承保能力,拓宽承保面,增强出口信用保险的分散风险功能,以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有关保险的论文下载篇2 浅析社会保险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意义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企业的现代化制度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在逐步的建立,通过人力资源的不断整合,将得到的人力资源融合到集体中,在不断开发工作人员潜力的基础上鼓励和保持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集体的忠诚度,而劳动福利和社会保障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是重点工作,在企业的经营和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 人力资源的发展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要从企业主体?D?D员工的角度出发,重视企业员工的利益,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使其得到相应的保障,才会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时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会因人力资源的优化而奠定良好的基础[1]。 二、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社会保险的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企业在意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从根本上对其管理采取科学规范的措施,但是企业无法将激励政策与绩效考评有效地结合,降低了社会保险的投入率,并时有缴费数据不真实的情况发生。目前有些企业盲目追求人力资源的节省,降低用人成本,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险的管理常识和管理手段,进而影响了企业中社会保险的管理质量。 (二)对社会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很多企业没有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全面分析和判断,所以针对社会保险的合理制定也就无从下手,加之一些企业管理者错位的价值取向和管理方式,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了员工的利益,对社会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当有职员提出交纳社会保险的要求时,管理者也只是一味推脱。 (三)社会保险的缴纳金额高,缺乏相应的保障 目前经济发展、企业和企业员工三方的承担能力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就企业来说,企业社会保险的支出总计,企业的负担随着投入较多的资本而变得繁重;就个人来说,个人缴纳费用总计,同样有较重的负担,社会保险对于稳定的职员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很多经常换工作的人员来说,社会保险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这类工作人员得不到相应的保障[2]。 三、社会保险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社会保险能够提高职员的工作效率 企业的工作人员是企业的主体,是很重要的资源,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企业的绩效管理取决于公司职员的工作效率,由此分析,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是企业面对的重要问题。如果对社会保险的制度进行有效设计,一定程度上就会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之不断鼓励员工,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可见社会保险制度是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保障,激发了工作热情,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而努力工作,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转变需要有社会保障的支持,社会保险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见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险有着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互相带动。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在年轻的时候会因没有养老保险而有所担忧,在工作和生活中考虑到未来没有相应的保障而变得没有安全感,可见养老保险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困扰,为工作和生活提供保障,这样年迈时,会有自己的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与其他同龄人不会有很大差距,更不会为子女带来负担,从而提高自己晚年生活的幸福感。 (二)社会保险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 当前很多企业不为职员交纳社会保险,这样从承担风险的角度看,企业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这样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会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很多企业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为了不从公司员工的角度考虑,常常是转正后才开始办理社会保险的手续,这样不仅不会有效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一旦有意外事故的发生,企业将承担更大的资金压力,是不小的损失。因此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用人成本的降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是最为有效的途径[3]。 四、结论 综上所述,文章从社会保险的价值意义着眼,对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出了分析,并阐述了社会保险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意义。企业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员工的主观因素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完善员工的福利制度以确保社会保险制度的落实和发展,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实现企业盈利目标的双赢。 猜你喜欢: 1. 关于保险方面的论文 2. 有关保险论文精选 3. 有关保险的论文范本 4. 关于保险论文范文 5. 有关保险论文范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一、前言保险投资在保险公司的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利润已不能单纯依靠收取的保险费与一定概率下的保险赔付差额,而是越来越倚重于保险投资的有效运营。因为保险与给付之差,其利润率是一定的,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而保险投资的运营,其预期的利润率却是无限大的,所以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各种投资运营才能使保险资金获得长期稳定的增长,使保险公司获得较高的利润。可见有效的资本运营是现代保险业的支柱,是保险经营发展的生命线。二、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和现状(一)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沿革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企业的资金按规定只能存入银行,所得利息全部上缴国家财政,无任何保险投资可言。经过20年的停办以后,我国保险业随着改革开放而获得新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0年开始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并积极发展国外保险业务。1984年11月,国务院批转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的报告》中指出:“总、分公司收入的保险费扣除赔款、赔偿准备金、费用开支和纳税金后,余下的可以自己运用”。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又从法规的角度明确了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这不仅是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增强我国保险业活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对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保险企业投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步发展阶段:1984年至1988年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取得投资权后,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总公司在北京、江苏等地尝试性地开展投资(包括贷款)业务,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城市分公司也相继开展保险投资业务。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对保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实行严格管理,一是对资金运用规模实行计划控制,例如1986年人行对人保下达2亿元投资额度。二是对资金运用的方式与方向作了严格规定。1986年人保的资金运用被限定为投资地方自筹的固定资产项目。1987年批准试办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和购买金融债券。这一阶段的经营效益不大理想,资产运用率和投资收益水平都比较低。以1986年为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汇总的资产运用率只有,投资收益率仅为。2、调整整顿阶段:1988年底至1990年底由于面临治理整顿的经济环境和紧缩信贷规模的局面,加之保险业本身经营效益不佳,我国保险投资业务于1988年底进入调整整顿阶段。其内容和措施有:总结前几年资金运用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严格执行信贷计划,严肃利率政策,把资金转投到流动资金贷款方面,坚持“十不贷”和注意“重点倾斜”并采取了担保和银行承兑汇票抵押等手段,努力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工作除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外,大部分工作放在对原有投资贷款项目的清理的催收上。资金运用的范围被限定为流动资金贷款、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购买金融债券和银行同业拆借。3、进一步发展阶段:1991年至1995年经过两年多的调整整顿,加之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保险投资业务于1991年开始进行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保险投资在保险界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重视。两家新成立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先后加入了保险资金运用的行列。保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底。人保、平保、太保三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达亿元。保险投资的范围有所拓宽,证券投资得到较大发展,保险投资收益得到提高。4、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随着1995年《保险法》的出台和实施,各保险公司遵照《保险法》调整业务,以符合《保险法》的要求。《保险法》的实施,为我国保险投资业务的规范与健康发展奠定的基础。(二)我国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1、决策机制薄弱目前许多保险公司尚未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决策机制,人保财险公司直到2003年下半年才成立了专门的保险投资公司。决策的盲目性、被动性、随意性十分突出,在仅能投资债券的时期,这类决策机制不会体现任何危机,对于资产规模迅速壮大的保险公司来说,更是掩盖了其决策的弊端:决策机制落后,决策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在保险公司进入基金市场后会充分暴露出来。2、保险投资渠道狭窄1998年以前,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2000年3月1日起实行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而西方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法定渠道则较广泛。如美国、日本就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不动产、保单放贷等业务。3、保险资金利用率低保险资金的利用率,在国外基本上达到90%,而在我国还不到50%。有限的保险资金主要用于银行存款。据统计,1998年人保、平保和太保三大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40%—60%局限于现金和银行存款,保险资金基本上无“运用”可言。截止到1999年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率还不到20%。为了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保险公司将大量资金存于银行,由银行进行专业的资金运用,而保险公司只能获得固定的较低的存款利息,银行存款的利息已经远远不能使保险资金保值、增值了,保险公司必须开拓出投资新领域来保证其资金的收益性、安全性。4、保险投资缺乏相应人才保险投资涉及到存款、国债、证券等多个领域,因此保险投资人才必须对国家经济发展有远见,对各行业发展有底数,才能有胆略,有灵活性,善于捕获商机,在资本市场上获得丰厚的回报。而我国保险公司由于历史原因,现有员工基本上由军转干部、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调入和正规大学毕业生三部分组成,且前两部分约占公司员工的70%,年龄大都在40周岁以上。这样的人力资源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弊端,即知识结构老化,缺乏创造力。保险公司要想从保险投资中获益,就必须引进相应人才,同时注重公司内部年轻人才的培养。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5、保险公司管理水平落后,影响保险投资收益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管理体制落后,投资缺乏科学决策,许多公司在科学决策、内部约束机制方面比较薄弱。由此出现了许多领导项目贷款、人情贷款等。这些项目贷款很多无法收回投资本息,甚至成为呆账、坏账。管理水平的落后,影响了投资收益。中国的保险公司要生存,保险事业要发展,客观上要求保险资金实现有效运用,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马上就完全放开对保险资金运用的限制,还有一些地方需要去完善,还有一些制度需要制定,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三、建立我国保险投资体制的构想(一)保险投资客观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资体制所谓保险投资体制是指保险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保险投资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保险投资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是现代保险业的两个重要特征,其中保险投资业务已经成为现代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将扩大保险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和经营和稳定性。同时,保险公司收入的增加,将使保险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险费率,减轻被保险人的负担,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能力。我国保险业如果没有投资收益作为基础,加入WTO后,在承保业务上很难与国外保险公司进行价格(费率)竞争。另一方面,保险投资业务的发展和获利可以弥补业务上亏损,维持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如1987年英国两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亏损分别为亿英镑和亿英镑,而投资利润为亿英镑和英镑,盈亏相抵后,还有不小的综合盈利。从近期国际保险业的发展特点来看,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经从传统的承保收益逐步转移为投资收益,如美国产险业务自1978年以来连续21年出现承保亏损,主要收益来自于投资收益。由于保险经营是一种负债经营,因而保险资金的运用除了考虑投资的收益外,还必须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因此,市场的开放,投资工具的增加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投资机制的建设,提高化解风险的能力,保证保险资金实现安全性和投资收益的协调。(二)保险业应尽快建立、健全保险企业的制度和规范建立和完善中国保险投资体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保险公司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经营管理,才可能为高水平、高效益的保险投资提供根本制度保证。如何加强经营管理,我个人认为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加大公司运作的透明度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运用法律武器,严惩那些损害股东权益的行为,有效地维护股东的权益。第二、建立和完善对经理层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彻底改变旧的用人机制,让市场和竞争来决定经理的选拔,使经理的报酬与公司的业绩直接挂钩。第三、加强管理创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摒弃旧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方工和方法,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及其相应的方式和方法。(三)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基础,是关系到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加之其它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的问题是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太小;保险公司无法控制入市资金的风险;在目前封闭式基金占据主流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只能被动的分红,其变现很难实现;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过窄;保险资金中短期性行为严重。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加快资金入市步伐,使我国保险业能够持续快速发展。1、保险资金入市(1)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运用得当,还可有效解决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利差损”问题。在《保险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投资,仅每年的利差损就有3至6个百分点,这为保险公司的长期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在银行存款的利率为,国债的买卖收益最多不过6%-7%,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因资金量有限,所以收益率微乎其微。而在2000年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基金的平均收益达12%。因此,保险资金入市,从长远来看,对保险公司增加盈利能力、解决“利差损”具有重要的意义。(2)保险资金入市可以有效改善保险公司资产结构。如果允许保险资金按严格的比例进入证券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闲置的压力。因为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是进行股权的交易,在证券市场机制作用下,根据保险资金运用原则,保险公司必然将资金投入到效益好、有成长性的企业中去,这样客观上就使保险资产得到了相应的改善。(3)从长期来看,保险资金入市对于启动保险消费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保险资金入市无疑使国家找到一种对资金更有效的配置方法,从而使部分社会资金与证券市场之间形成纽带。在这个纽带的连接过程中,不但可以改变整个社资金的结构,还可以使经济发展得到更大的保障,以便使国家、企业、个人以及保险公司更好的发展。(4)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我国保险公司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我国加入WTO,保险业面临着更大的冲击,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保险公司除了用提高服务质量来争取保单,扩大客户群外,其所得到的保费收入如何获取最大的安全收益是关键问题。在发达国家,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较我国畅通的多,除了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外,还可涉足证券市场甚至房地产业。所以,保险资金入市,可以增强我国保险公司与国外保险公司的竞争实力,更好地奠定加入WTO后的经济基础。(5)保险资金入市可有效缓解证券市场中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助于稳定证券市场。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可入市的保险资金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必将会改善证券市场的资金结构,它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2、保险资金进入短期拆借市场。尽管保险公司都有较高的信誉,但上前还不能以信用方式进入短期拆借市场,而须有抵押。如果能直接以信用方式进入短期拆借市场,可以为保险公司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供方便。3、扩大可投资的企业债券范围。目前保险资金只可购买铁路债券、电力债券和三峡债券,应扩大到其他的企业债券。尽管企业债券质地有好有坏,或者说存在风险,但应相信保险公司有一定的鉴别能力。4、进行资产委托管理。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资产委托就是保险公司以合同的形式把资金委托给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运作。它的最大好处是保险公司省心省力,不必事事躬亲,同时由专业公司进行操作,也可确保较高回报。(四)培育专门资金运用人才我国加入WTO将使保险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保险公司如何作好准备,采取措施,搞好投资收益,上面已经从体制和机制创新、拓宽资金运用渠道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但要确保这些对策措施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决策的参考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关键在人,关键取决于目前保险公司干部职工队伍的素质。因此,首先要改变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问题,采取买断工龄、提前内退等方式,分流一批年龄老化的人员,以保证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其次,要从管理入手,通过秘诀革,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一流现代化商业保险公司的高效精简的机关管理体制,尽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再次,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以及后备干部和后备人才的储备。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围绕加快效率的长远目标,建立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及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构建既有长期培养对象,又有近期可以上岗的人才储备库《保险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论保险公司保险投资(1)》来源于免费范文网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 -我去 居然跟我们要写的论文一模一样同样跪求!!! ps ... 经院的?

提纲就要8000字?是8000字的论文的提纲吧?

我国农业保险研究论文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 我国农业保险起步晚、发展慢,过程跌宕起伏。从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至今,开办农业保险且形成一定规模的仅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财险两家。保费前10年增长迅速,后10年收入骤降,大致呈现倒“U”型曲线。总结起来,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恢复试办期(1982年~1990年) 1982年,本着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国家和农民分忧的指导思想,人保公司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曾开办多项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农业保险按照“恢复平衡、略有节余、以备大灾之年”的经营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整个80年代,我国农业保险取得很大发展。试办几十个农业保险险种。1988年保费收入达到亿元人民币。 (二)高峰期(1990年~1994年) 人保公司从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至1994年,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财政兜底,因此对农业保险成本和盈利考虑较少,根据各地需要开办了不少农业险种。到1993年,农业保险险种总数近百个,保费收入达亿元,农业保险发展达历史最高峰。然而,与巨额保费相伴的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当年农业保险赔付率为116%,亏损率为56%。不过与1986年高达136%的赔付率相比,还不算最高的年份。 (三)持续萎缩期(1994年~2003年) 1994年以后,中央财政要求人保公司全面向商业保险公司并轨,并对人保公司实行以上缴利税为主要目标的新的财务核算体制,一切与经济效益挂钩。此时人保公司开始考虑调整农业保险结构,对一些风险大、亏损多的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赔付率随即下降;但与此同时,农业保险规模和保费收入也逐年下降,太平洋、平安及后起的各家保险公司都没有办理农业保险。1982年~2002年底,农业保险累计保费收入83亿元,赔款支出亿元,平均赔付率近85%,再加上经营管理费用,使农业保险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国家从1996年起开始免征农业保险的营业税,但与巨大的风险相比根本微不足道。 这一期间,经营农业保险的只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财险两家,险种由最多时的近百个下降至不足30个。人保自改制后农业保险业务已逐步停办,中华联合财险则勉强维持。2003年全国农险保费收入仅为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占全国财险保费收入的%,占总保费收入的%,农业保险深度低于%,农业保险的密度不足1元。 (四)改革期(2004年至今) 2003年6月,法国安盟保险公司获准在成都组建财险分公司,这是首家进人中国的外资农业保险公司。2004年3月国内第1家专业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成立。与国内原有农业保险业务运作的重大差异是,安信保险将采取“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的模式经营。公司除经营传统的种、养殖业保险,还经营涉农财险和责任险、农村居民短期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健康险等,实行“以险养险”,一旦遇到巨灾,公司通过再保险仍无法承担时,政府通过特殊救灾政策给予扶持。此后,吉林安华农业保险公司、黑龙江垦区阳光相互农业保险公司相继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新一轮农业保险经营体制改革业已启动。 2004年,保监会共在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农业保险试点,积极推动商业保险公司自办、为政府代办和与政府联办农险业务。大多数试点都有不同形式的政府支持背景,但很不完善。2004年农险保费收入亿元,比2003年减少%。 应当肯定的是:农业保险发展的23年间,为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对农民进行了现代风险管理的启蒙教育,在农业保险的经营组织形式、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毋庸置疑的是:农业保险业务的持续萎缩与当前国家农业政策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大背景背道而驰,处境堪忧。一边是农民急需保险保障,另一边是保险公司不愿提供,农业保险发展极不充分,已不能满足农村和广大农民对保险的需求,与中国农业大国的国情极不相称。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困难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70%,农业总产值占GDP的20%左右,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保险的加速萎缩,突现了农业风险管理水平与日益严重的农业风险损失之间尖锐的矛盾,与农业的基础地位极不相称。造成农业保险业务逐年萎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有效需求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与支付能力逐步提高,同时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打击也愈严重。尽管不少农民有投保愿望,但总体看来有效需求不足。 首先,农民经济收入普遍偏低,而一些地方农作物险种费率高达9%~10%,对目前收入不高的农民来说确实是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保费偏高和缴费困难是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大部分农民投保意识不强,较少具有现代风险管理观念。对面临的风险存在侥幸心理,甚至还有人将保费与乱收费、乱摊派相联系,认为买保险会加重经济负担。 再次,农业保险险种单一。保险公司对其规模控制较严,条款内容陈旧,操作困难,赔偿偏低,造成农业保险业务门槛较高。广大农民难以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当险种,陷入无处投保的尴尬境地。 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必然导致农业保险范围过窄,规模较小,很难满足保险经营所依赖的“大数法则”的要求,这就为农业保险供给的不稳定埋下伏笔。 (二)有效供给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高风险和高赔付率是近年农业保险业务持续萎缩的首要原因。农业是弱势产业,既包括自然灾害带来的自然风险,也包括市场信息不对称、供求不平衡带来的经济风险,还包括由于个体或团体有意或无意的错误行为造成农业损失的社会风险。风险发生频率高、范围广、损失惨重、致使农业保险赔付率居高不下。这就从根本上抑制了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 其次,农业保险险种开发缺乏技术基础。由于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不均衡,对农业保险缺乏损失统计数据和厘定费率的精算基础,导致险种结构调整滞后,各类风险难以分散。 再次,农业保险的政策性、非盈利性同商业保险公司追求经营利润的目标相背离。农业保险是政策性险种。在我国,长期以来经营农业保险的只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财险两家,基本上按商业化的模式运营。尚未享受政策性补贴,经营亏损由经营主体自行消化,致使商业保险公司无力也不愿承担风险很大的农业保险责任。其他追求“利润增长型”经营战略的保险公司更是无暇顾及农业保险业务。 (三)政策支持乏力,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首先,政府重视不够。现阶段,我国主要采取“政府财政补贴+社会捐助”的方式为农业提供经济保障,尚未将农业保险纳入农业风险救助机制的范畴。 其次,少有对农业保险的政策倾斜。在我国,农业保险除免征营业税外,其他方面同商业保险一样。对这项涉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政策性业务,国家尚无配套政策予以扶持。财政补贴的长期缺位已严重制约农业保险这种“准公共产品”的发展。在国外,不少国家都将农业保险视为农村救济、农业信贷、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福利等政策的一部分,对农业保险给予经济和法律支持。比如美国从1995起,政府为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业务,为开办农险的19家公司提供相当于其农险保费的31%补贴。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经营农业保险风险大、成本高、赢利性低,仅靠商业保险公司苦心经营是难以壮大我国的农业保险业务的,必须对农业保险进行改革。 三、发展农业保险的建议 尽管目前农业保险新一轮试点正在全国各地开展,但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却依赖于一系列政策环境、制度基础和经济社会条件。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必须加以明确和解决,以便农业保险健康顺利发展。 (一)抓紧农业保险立法,形成发展农业保险的法律保障 我国有关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长期缺位。现行的《保险法》155条规定: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我国保险立法不可一蹴而就,可由保监会先制定《农业保险试行条例》,保护、扶持、规范目前为数不多的农业保险试点,待时机成熟后,再颁布全国性的《农业保险法》,并结合实际不断修改与完善。 (二)建立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体系,形成发展农业保险的政策保障 传统农业保险(种、养殖业保险)属政策性业务,自身经济效益不高,社会效益却十分明显。我国应建立财政支持型的农业保险制度。利用财政、税收、金融、再保险等经济手段和其他技术支持发展农业保险。 (三)创建新的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形成发展农业保险的组织保障 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农业风险差异极大,要发展农业保险,须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据国际经验,农业保险是准公共产品,纯商业化经营容易市场失灵。因此现阶段,应在政府主导下,鼓励现有商业保险公司开发农业保险业务,同时必须发展多种组织形式。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也突出政府在制度变迁诱导和财政有限支持方面的作用。开展农业保险应以地方政府为依托,依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选择经营主体形式。首先,地方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保险业务,实行独立核算,地方政府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待时机成熟后,逐步将农业保险业务从商业保险公司分离,成立政策性的地方乃至全国农业保险公司。其次,在经营农业保险基础好的地方设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例如上海安信)。 再次,选择在农村合作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在合作制的基础上,探索相互保险公司这一组织形式。最后,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等具有先进经营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资和合资保险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商业保险公司在介入农业保险业务时要明确定位。即商业保险公司只能经营商业性农业保险业务,企图在商业性框架下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可能会重蹈原人保公司经营农险的覆辙。

浅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关键词:农业保险财政支持经营体系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是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不能完全采用纯商业保险的运作方式,在整个保险业迅速上升的同时农业保险严重滞后,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增长。文章从政府、保险公司、农民和保险市场四个角度讨论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令人担忧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我国农业是弱质产业,是农业灾害较重的国家。例如2002年全国农业受灾面积达47119千hm2,成灾面积达27319千hm2。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威胁农业生产,也损害了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一旦遭受自然灾害或发生意外事故,仅靠单家单户的力量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目前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单户农民成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生产规模小,分布分散,对各种风险的抵御能力低下。但目前的状况,一方面,农业保险作为有效的风险转移管理办法,能够很好为农民的生产经营提供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和保护,我国农业保险具有潜在的发展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不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单户的小规模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农民收入很难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少使得农民对相对较高费率的农业保险望洋兴叹,旺盛的需求在目前各种矛盾的冲突下却得不到满足,并导致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供给的不断萎缩,我国的农业保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途因”左”倾思想的误导,1985年被迫停办,1982年重新开始尝试。20多年来,农业保险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险种逐步增加,保险面不断扩大,保费收人大幅增长,显示了农业保险在抗灾救险、稳定经济中的补偿作用。然而在1996年以后,随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向商业性保险公司转化,加上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传统的集体农业经营模式,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因为该业务亏损而逐渐淡出该领域,全国的农业保险大范围减少,保险业务发展陷入萎缩状态,见表1。资料显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情况一路下滑,无利可图,保险公司因为迫于政府的强制只能艰难支撑,牺牲农业保险的经营规模也就成了保险公司缓解亏损压力的唯一办法。此外,我国已经加入WTO,当前的农业保险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他产业都有保险保障,而农业方面只有一些临时的救济或捐助,并无很好的保证。我国的农业保险没有形成规模,与农业发展新阶段和WTO框架下的要求很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令人担忧。问题与原因分析1.保险公司有效供给不足(1)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缺位。1982年我国农业保险恢复之初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保险的亏损由国家通过免征部分税收扶持才能艰难维持生存。1996年各保险公司向商业化改造,农业保险业务也由此转向商业化经营。商业化经营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农业保险业务则因为自然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经营本身风险过高(见表2)。从表2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保险净赔付率非常高,平均高达87.4%,再加上经营成本,保险公司基本是在亏损经营,由此,农业保险经营主体逐渐减少,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不足。目前,国内开办农业保险并有一定规模的,只有人民保险公司、中华联合和2004年3月成立的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其他股份制保险公司基本未予涉及。(2)保险公司在经营农业保险上存在一些技术障碍。主要表现:①费率厘定难。费率的厘定是以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风险损失为基础的,由于我国目前没有这方面的长期准确可靠的统计资料,给费率的厘定造成了困难。②责任确定难。保险经营的原则之一是风险的一致性,而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作物种类、灾害种类等都不相同,保险责任很难从技术上确定。③亏损理赔难。由于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是有生命的动植物,且在不断的变化中,很难准确预计该产品的未来市场价值和损失程度。(3)保险范围小,保险品种少。农业保险涉及农业的整个过程,包括农作物收割后储藏、加工并将农作物运输到最终市场,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财产即房屋、机器、设备和工具、加工厂等,以及从事这些活动的人的保险。而目前中国的农业保险主要集中在农作物保险和养殖业保险,由于我国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商业保险公司为降低损失已经取消经营风险较大的保险品种,保险品种已由最多时的6O多个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O个。目前主要有农产品险、家禽综合保险、森林火灾保险、烤烟保险等。2.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1)农民的保险意识薄弱。我国的农民因为长期受到小农经济的传统观念影响,加上文化素质水平不高,比较注重眼前的既得利益,而对事情的发展缺乏全盘的考虑,风险大的投保不起,风险小的认为没必要投保。同时金融保险业在农村渗透不深,如2002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011.1亿元,其中金融保险业只占5.3亿元,农村社会对金融保险意识淡薄,对保险更是觉得可有可无,听天由命。(2)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我国农险费率较高,一些地区的农险费率高达9%1O%,而我国农民年收入原本就很低,各种开销又必不可少,剩下的可支配收入微乎其微,农民想保交不起钱。从下表的数据便可看出我国农民的可支配收入限制了他们对保险的购买。3.政府政策倾斜力度不够鉴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保险。各国政府把农业保险视为农村救济、农业贷款、农产品价格保护等政策的一部分,来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包括政府出资建立初始资本、准备金、负担全部或大部分经营管理费的同时,还给予保费补贴,日本政府补贴水稻保费的50%"60%,麦类保费的50%~70%;法国对农业保费补贴为5O%8O%;韩国是5O%;瑞典是66%;美国补贴53%;菲律宾补贴56%~80%。(数据来源:王小平《对农业保险几个问题的认识》)另外还对农作物一切险的经营实行免税政策;凡在全国推行农业保险的国家,都是由政府或政府扶持的商业公司、再保险公司为农业保险提供再保险。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更是从2O世纪3O年代就开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验,政府对农业保险实行低费率、高补贴的政策。而在我国,由于国家财力等方面的限制,近年来我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一直在8%附近徘徊,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严重不足,政府对农业保险除免交营业税外,同其他商业保险一样,无任何财政补贴和配套的政策予以支持。4.农业保险经营体系不健全国外农业保险经营除了有政府的经济支持,还有完整的经营体系;而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缺乏专业保险公司介入,资本结构单一,使得经营策略和具体业务受到局限。农业保险业务再保险更是一片空白,使保险公司的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和补偿。在这种不完整的经营体系下农业保险很难有发展的空间。5.农业保险缺少法律支持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农业保险给予经济和法律的支持,制定了农业保险法及其实施细则,以保证农业保险体系的顺利建立和业务的协调运作,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尤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农业保险立法的重视远超出一般的商业规范性法律制度,其政府制定专门的法律对开展农业保险的目的、性质、办法等作了规定。美国和日本早在1938年就制定了《农作物保险法》,美国1994年制定了《克林顿农作物保险改革法》。而我国只在适用于商业保险的《保险法》中规定“国家支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有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并且《保险法》还规定保险公司只能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两种组织形式,不利于我国农业保险的开展。对策研究1.增加对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农业保险是政策性很强的险种,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按市场运作厘定费率农民买不起,保险公司赔不起,鉴于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首先是财政资金支持,即按照WTO规则所允许的“绿箱政策”,用财政资金补贴农业保险业务费率或直接补贴经营主体;其次是税收支持,如免除经营种植业、养殖业的经营主体和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营业税和所得税;三是给予一定的金融和费用支持,增加农业贷款,放宽农民贷款的条件等。需注意的是,政府补贴要量力而行,在目前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对几种关系到国民生计的主要农作物提供一定的支持,使其优先形成一个比较完全的市场,待时机成熟后循序渐进、逐步推进。2.构建合理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1)建立国家政策扶持的主体多元化的商业保险经营模式。根据各国经营农业保险的经验,农险的开展是要由财政支持的,当前国内多数人认为的主要经营模式一是政府扶持,商业性保险公司代理农险政策性业务;二是政策性保险公司;三是互助保险经营机构。鉴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中,财政能力有限,不可能完全由政府补贴。同时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风险差异性大,因此,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经营应立足于市场化经营,辅以国家政策扶持的主体多元化的商业保险经营模式。以商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对象采用适合本地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对不同的地区和保险责任采取在社会范围内筹集农业保险基金实施农业灾害的预防和救助。(2)建立分散农业风险的再保险体系。再保险是保险人将承担自己的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西方国家在推行农业保险业务时都利用行政手段建立多层次的再保险体系,特别是避免特大自然灾害对农业和农民的影响,并且都对在保险费标准、管理费用、经营亏损进行全部或部分补贴。而我国的农业保险缺乏再保险的安排,使得风险过于集中在经营主体自身、难于分散,影响经营主体的经营效果。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是改变我国农业保险窘况的重要举措。因为农业再保险不仅是对农险业务的支持,更是使农业保险走向良性循环的制度安排。农业再保险通过扩大原保险人的承包能力、保障业务经营的稳定性、增加原保险人的可运用资金等方面,对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可由国家出资建立农业再保险公司,与原保险人的再保险业务遵从商业规则,国家对再保险业务给予一定的补贴,以鼓励其对农业再保险的承保。3.提高农村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1)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要针对农民保险意识淡薄的实际,采取农民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向农民宣传农业保险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了解农业保险、认识农业保险、购买农业保险、宣传农业保险,建立起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的亲和感、信任感,使农民真正积极主动地参加农业保险。(2)科学制定保险费率,加快提高保险经营技术。在试点的基础上摸索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费率以及保费补贴测算方法,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定保险费率。此外,要加快提高包括监测技术、精算技术、理赔技术在内的各项农业保险的经营技术。(3)增加农民纯收入。增加农民纯收入是提高农业保险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各种消费支出多,农民的剩余可支配收入显得很少,这必然影响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购买力。所以,目前必须为农民开辟增收的道路,如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本投入,进一步减少农业方面的税收,降低农业贷款利率等,从而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积极性。(4)合理确定保险险种。尽管农业风险高,但不是所有的农业险都需要政策性的经营,对多风险农作物,例如大米、小麦、水稻等给予政策性补贴。而一般的保险产品如冰雹灾害保 险、洪水险等可采用商业性经营。同时农险险种还要适合当地实际情况,我国是农村区域经济,比如,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的优质早稻种植占全国面积的78%,东北三省的优质玉米和大豆分别占41%、63%,中原区是牛羊肉产业带,”三北”是奶业产业带等(《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3),经营险种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4.健全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应认真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从法律上明确政府、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建立起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农业保险立法应涵盖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会计核算制度、精算制度、初始资本金筹集数额和方式、财政补贴标准及计算方法、管理费和保险费分担原则、异常灾害条件下超过总准备金积累的赔款和处理方式、税收规定、各有关部门的配合、资金运用等与我国农业保险政策扶持相适应的方面,并且要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加以充实完善。5.引进具有农业保险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资保险公司国外有很多保险公司具有丰富的农险经营经验。如法国安盟保险公司在我国保险公司缩小农业保险业务的时候,他们却看到了我国农险市场的巨大潜力,并通过努力已经获得了在中国组建财产险分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准许证。因此,我们要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这有利于我们接触掌握国外比较成功的行业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经营道路,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