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5:45:05

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研究论文

其他回答:语法我就知道索绪尔和维特根斯坦,他们的书你可以看看。

1.专著:《现代汉语副词研究》(330千字)学林出版社,2000年6月。2.研究生教材:《现代汉语虚词》(220千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10月。3.专著:《助词与相关格式》(310千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4.专著:《现代汉语副词探索》(340千字)学林出版社,2004年12月。5.专著:《现代汉语副词分析》(300千字)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2月。 其中国家一级刊物《中国语文》4篇1990年—1999年十年的科研成果1副名结构新探,《徐州师院学报》1990年3期;2《语助》释词浅析,《淮北煤师学报》1990年3期;3《现代汉语词典补编》商榷,《徐州师院学报》1991年2期;4“N”+“们”的多角度考察,《现代汉语语法论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一作者);5《马氏文通》与《新著国语文法》句法理论比较,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一作者);6 无动把字句浅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2期(第一作者);7“才”与“纔”《辞书研究》,1992年4期;8“非X不Y”及其相关句式,《徐州师院学报》1992年2期;9“除非”及其句式 ,《汉语研究论集》第一缉,语文出版社1992年;10谈谈前置的“的”和“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40期,1993年6月;11现代汉语副词“白”“白白”,《淮北煤师学报》1993年1期;12谈谈新词新语的缩简方式,《上海师大学报》增刊 1993年;13近代汉语副词“才”的特殊用法,《徐州师院学报》1993年4期;14“白”类副词的表义特征及其个性特点,《徐州师院学报》1994年3期;15副词与状词的区别,《汉语学习》1995年1期;16“有失”“失之”,《语文学习》1995年5期;17“有失”“失之”及其相关格式,《上海师大学报》增刊 1995年;18汉语吸收外来概念的方法和特点,《洛阳大学学报》1995年3期;19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语言研究》1996年1期;20释数词“兆”,《辞书研究》1996年1期;21副词的连用类别和共现顺序,《烟台大学学报》1996年2期;22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汉语学习》1996 年3期;23现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的表义特征,《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2期;24汉语语序研究要略,《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3期(合作);25交互类短语与连介兼类词的分化,《中国语文》1996年5期;26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换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4期;27上海浦东新区普通话使用状况和语言观念的调查,《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4期(合作);28现代汉语语言单位的结构关系和构成方式,《中文自修》1996年10期;29现代汉语复句的误用,《中文自修》1996年11期(合作);30把+N+VV”祈使句的成句因素,《汉语学习》1997年1期;31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换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1期(续);32交互动词的配价研究,《语言研究》1997年1期;33副词的重叠形式与基础形式,《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4期;34“白”类副词的表义特点及其个性特征,邵敬敏主编《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8年;35说“永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2期;36近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探微,《古汉语研究》1999年1期;37汉语变换理论研究的总结、探索与创获,《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1期;38现代汉语名词的AABB重叠式,《徐州师大学报》1999年1期;39说“难免”——兼论汉语的虚化方式和羡馀否定,《中国语言学报》9期,商务印书馆1999年;40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共时比较,《上海师大学报》1999年2期。41副词的重叠形式与基础形式,邢福义主编《汉语语法研究面面观》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2000年以后1.动词AABB叠结式的内部差异,《语法研究和探索》九,商务印书馆2000年。2.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语言研究》2000年1期。3.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中国语文》2000年1期。4.程度副词充当补语的多维考察,《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2期。5.评注性副词功能琐议,《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商务印书馆2000。6.试论前置的结构助词“的”和“之”,《汉语学习》2000年5期。7.略论时制助词“来着”,《大理师专学报》2000年4期。8.复句研究综述,《语文论丛(6)》上海教育2000年。9.列举助词“等”、“等等”,《华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3期。10.把+N+VV祈使句的配价分析,《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2000年。11.N+们的选择限与N们的表达功用,《中国语文》2001年3期(人大资料全文复印)。12.说“的话”,[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2001年3期。13.现代汉语时间副词三论,《语言问题再认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4.论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1期。15.试说表数助词“把”,《华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2期。16.表数助词“来”和“多”,《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3期。17.现代汉语列举助词探微,《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6期。18.助词“给”及其相关句式,《汉语学报》2001年上卷(2002年7月出版)。19.“V中”的功能特征及中的虚化历程,《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一,商务印书馆2002年。20.“就是”的篇章功能及其语法化历程,《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3期。21.“个”从量词到助词语法化过程分析,邵敬敏等主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一),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22.说“X式”——兼论汉语词汇的语法化过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3期。23.近代汉语情态化副词“白”再议,《乐山师院学报》2003年1期。24.“副+是”的历时演化和共时变异,《语言科学》2003年3期。25.范围副词“都”的选择限制,《中国语文》2003年5期。26.当代新词“零X”探微,《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1期。27.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当代语言学》2003年3期。28.从“曾经”的功能扩展看汉语副词的多能性,《汉语学习》2003年5期。29.助词“被”的使用条件和表义功用,《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商务印书馆。30.统括副词前光杆名词的指称特征,《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31.近代汉语强调肯定的“白、再、更、通”,《汉语史学报》第四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人大资料全文复印)。32.试论汉语语素的确定与分类,《语文论丛(8)》,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33.试论“由”字被动句——兼论由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语言科学》2004年3期。34.副词“不”独用的语用功能和篇章功能,《乐山师院学报》2004年第8卷。35.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性质、成因与功用,[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2004年。36.“总(是)”与“老(是)”的语用功能和选择差异,《语言科学》2005年1期。37.副词“都”的语法化和主观化,《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1期。38.现代汉语羡余否定现象探微,邵敬敏等主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39.述结式把字句的配价研究,《南开语言学刊》第5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40.近代汉语“把个”句研究,《语言研究》2005年3期。41.现代汉语“把+个+NP+VC”句式探微,《汉语学报》2005年3期(人大资料全文复印)。42.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性质、成因和功能,《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3.“都”的语法化和主观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年。44.羡余否定的类别、成因与功用,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31辑,商务印书馆2005年。45.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46.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中国语文》2006年2期(人大资料全文复印)。47.“看起来”与“看上去”,《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3期。48.“太”的语义内涵和语用规约,《中国语言学报》12期,商务印书馆2006年。49.“以至”与“以致”,《对外汉语研究》2期,商务印书馆2006年。50.“同比”与“环比”——统计术语的个案分析,《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6年3期。51.元语言理论与汉语副词的元语用法,《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三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52“由”字被动句研究《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53.副区兼类词的句法分布及功能发展,《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期(第一作者)。54.现代汉语“把+个+NP+VC”句式研究,邵敬敏等主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5.“稍微”类程度副词的历时来源和发展演化,《忻州师院学报》2007年3期(第一作者)。56.程度副词对状态形容词的二次记量与主观赋量,[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九期,2007年。57.汉语非典型持续体标记“中”和“间”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学报》2007年4期。58.从间接的跨层连用到典型的程度副词,《古汉语研究》2007年4期。59.试论汉语非典型持续体标记“中”与“间”,《语言研究》2007年4期。60.英语无标记不定式充当宾语补足语浅析,《廖序东先生纪念文集》高教出版社,2007年9月。61.试论“X然+间”,《汉语学习》2007年6期。62.当代汉语摹状式“X状”探微,《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1期。63.从“非常X”的陌生化搭配看汉语修辞学的现代取向,《修辞学习》2008年2期。64.当代汉语摹状格式探微,《语言科学》2008年2期。65.对集合量词典型性问题的考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2期(第二作者)。66.从“A/V了许多”看汉语概量化程度补语的演化动因、格式鉴别及其互补关系,《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四商务印书馆2008年8月。67.从加强中文学科建设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跨文化交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68.从加强中文学科建设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跨文化交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69.“透顶”与“绝顶”的句法功能和搭配选择,《语文研究》2008年第4期。CSSCI扩70浅析“X客”词族 —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新探,《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4期(第一作者)。71网络新词“败”的形成与发展:汉语同形语素的感染生成及修辞解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2期。72 “一”和“该”在当代新闻语篇中的指称功用与照应方式,《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2期。73介词悬空的方式与后果,动因和作用,《语言科学》2009年3期。(人大全文复印)。74试论连词“及其”的词汇化动因、连接方式及指代歧义,《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四)商务印书馆2009年7月。75“更”字比较句中多项比较的程序与格式《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4期.76是“统括全体”还是“限制个体”?——兼论“净”与“尽”的进化后果与趋同倾向,[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十一期,2009年。77“X然”+“间”的两种表达功能,《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78“绝对X”的功能扩展与错位兼容,《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期。79“极尽”的构式化表达及其双重副词化的功能、演变与分化,《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1期。80副词“有望”的功能、特征及发展,《汉语学报》2010年1期。81从错配到脱落:附缀“于”的零形化后果与形容词、动词的及物化《中国语文》2010年2期。82现代汉语指称词“本、贵、该”关系试析,《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三),复旦出版社2010年。83“用来”与“拿来”——兼论介词叠加与格式套用于介词悬空的关系,《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五商务印书馆2010年5月。84试论骂詈语的词汇化、标记化与构式化——兼论演化中的骂詈语在当代汉语中的表达功用,《当代修辞学》2010年4期。85语法化现象在不同层面中的句法表现,《语文研究》2010年4期。86略谈汉语语法化研究中的若干疑难现象.《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2期。87表迅捷义的“X速”词族的功能、用法与发展,《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4期。。88从标记词“的”在相关分布中的隐现与位置看汉语前加词的性质,《汉语学习》2011年3期。。89从错配到脱落:附缀“于”的零形化后果与形容词、动词的及物化,吴福祥、张谊生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五),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90预设否定副词叠加的方式与类别、动因与作用,《语言科学》2011年5期。91谈谈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的写作,《阐释的力量》,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8月。92当代流行构式“X也Y”研究,《当代修辞学》2011年6期。93统括副词前光杆名词的指称特征,《语法研究和探索》精选集,商务印书馆2011年8月。94“极尽”的构式化表达及其双重副词化的功能、演变与分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五,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95评注性副词“所幸”的功能、特征与发展,(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13期,朝日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作者)。96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吴福祥主编《汉语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11月。97试论叠加、强化的方式、类型与后果,《中国语文》2012年2期(人大资料全文复印)。98试析一价动词和形容词在事件存现句中的构式分布,《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六,商务印书馆2012年9月。99现代汉语副词状语的标记选择,《汉语学报》2012年4期。100介词叠加的方式与类别、作用与后果,《语文研究》2013年1期。101程度副词“到顶”与“极顶”的功能、配合与成因——兼论从述宾短语到程度副词的结构与语义制约 《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1期。此外,还参与主编(副主编)《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参与编写张斌先生主编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新编现代汉语》和《新编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训练》。为《新编现代汉语》主要编写者之一。参与主编(副主编)《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1.承担2000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项目《面向应用的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经费4万元,2003年结项;2.承担2002年度上海市教委哲学社会科项目《汉语语法化的诱因、机制和模式》经费2万元;2006年结项;3.承担200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项目《汉语副词的性质、功能与发展》经费5万元,正结项中;4.承担2006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语法化理论与汉语虚词的发展演化》经费4万元,已发表10多篇论文,撰写一部语法化研究的书稿;5.承担200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项目《近30年来汉语虚词的演化趋势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经费9万元,目前正在研究、分阶段完成实施过程之中;6.作为第二申请人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现代汉语描写语法》于2009年12月获批正式立项。资助经费20万。已经完成初稿。负责的上海市重点学科(三期)汉语言文字学2010年中期评估获得优秀,受到市、校奖励。2012年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当代汉语流行构式研究”(2012BYY002),经费5万。

三、主要教学参考书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方绪军《现代汉语实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齐沪扬《现代汉语短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陈昌来《现代汉语句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作者:曹炜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说明:书籍资料一般在大学图书馆都可借到。期刊资料在大学图书馆的期刊部大部分能借到;在大学校园网内登陆期刊网,所以论文都能下载。1、书籍:A、现代汉语副词探索 张谊生著 学林出版社 2004-12-01 B、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丛书) 张亚军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12月 C、评定副词就的歧义现象 田原 北京大学 2006-05-01 D、汉语知识讲话:副词 介词 连词 郭翼舟著 上海教育 1984-10-01 E、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丁声树等 商务印书馆 1961-12-01 F、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 周小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10-16 G、现代汉语副词分类实用词典 姜汇川、许皓光、刘延新等编 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2、期刊:A、汉语副词的篇章功能 屈承熹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年 第02期 B、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 陆俭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2年 第02期 C、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 韩容洙 汉语学习 2000年 第02期 D、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 张谊生 语言研究 2000年 第01期 E、汉语副词的数量主观评价 董为光 语言研究 2000年 第01期 F、论现代汉语语气副词 李梅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5期 G、现代汉语副词次类及其特征描写 杨荣祥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01期 H、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分类描写 李少华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 第04期 I、 现代汉语中副词用法的三性问题 李珠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0年 第04期 J、现代汉语副词的语用义初探 赖先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 第02期 K、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 郭新雨 天津师范大学 2003年 硕士论文 L、现代汉语自主副词研究 唐瑛 苏州大学 2001年 硕士论文 M、 汉语副词生源探微 陈宝勤 沈阳大学学报 1998年 第01期 N、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现象考察 王继红 绥化师专学报 2001年 第01期 O、汉语副词的篇章功能 屈承熹 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1990年 P、现代汉语协同副词研究 葛婷 上海师范大学 2005年 硕士论文 Q、论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 张谊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01期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论文

浅谈“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09级 中文系杨威学号:2094051973浅谈“副词修饰名词”现象【摘要】按照语法书规定,副词常修是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如“很中国”“很淑女”等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下面将从副词修饰名词的产生原因、语法及作用三方面分析这一语法现象。【关键词】副词 名词 特殊现象 词类活用 省略【正文】 一、产生原因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语法则是人们总结的,语言中词、词组、句子的组织规律,就是说话人的规矩。它是研究如何把一个故孤立的词连成一个有意义的句子的规律。首先,语言是语法存在的基础。语言会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发展变化,所以我们无法用硬性的语法规律约束语言的发展变化,这样就是舍本逐末了。其次,语法是从大多数词句中总结的规律,既是的多数则必有例外,名词修饰副词则就是一个例外。按照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副词用来做状语,而状语是谓词性短语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所以副词不用来修是名词。但一些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的副词不多,有“就,仅,仅仅,只,光,单,单单,几乎 ”等,表示限定人或事物的范围,例如:“只这几家商店开始营业|今天就你一个淘气|光书就有十箱| 单单这一点就够了”。刑福义在《关于副词修饰名词》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并归纳出四种副名结构。强调了这类说法产生的文化背景,即特定的文化修养的人对物体的“异质感受”,正是特定文化背景促使该说法的产生与发展。 二、语法角度1、词类活用 副词修饰名词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词类活用现象。即,副词加名词,名词被活用为形容词。如:“很淑女” 就可以被视为形容词。形容一些具有淑女气质和风范的女性。当一位女性在气质体现的优雅,谈吐举止和行为习惯上于一种独特的中国女性魅力,真正的表现出女人的纯洁与真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称此女很淑女’淑女原是名词,在这里就变成了形容词。 活用是临时的,必须凭借一定的语言环境,但某些词经常与程度副词连用,久而久之,人们就会直接把组合中的名词看作形容词了,这样,这个词在句中担当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句法功能,就变为了兼类词。这通常都是持否定观的人的观点。名词活用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副词的语法特征的强制,使得原本单纯表指称的名词不得不临时加入形容词行列,以保证组合的成立。2.省略现象 陈一民认为“名词前的副词有一部分是修饰隐含的动词”。 很有气派——很气派、非常像绅士——非常绅士、越来越懂诗意——越来越诗意。在这里,副词“很、非常、越”被视为修饰动词“有、像、懂”。另外,“……化”也是表达动词概念的一种形式,一旦失去了词尾“化”,便有可能产生“程度副词 名词”。“毕业时,他已经变得十分城市了。”“他是一个极其家庭的男人。”“十分城市、极其家庭”实际为“十分城市化、极其家庭化”的省略。 其实,无论是词类活用还是动词省略,这种组合在客观形式上已经大量存在。在当今能够进入“程度副词 名词”组合的名词中,真正的名形兼类词还是占少数的,结构中动词省略,也完全可以独立清楚地传达信息。因此,我们无需硬要用传统的语法规则去为该组合的存在找一个说法。 3、副名结构构成规律 副词修饰名词具有一定的规律和适用范围,如所有的名词都可被副词修饰,则副词修饰名词就毫无特殊性可言了。⑴副词可直接接指人名词和处所名词,如:‘很淑女’‘很绅士’‘很阿Q’‘很香港’‘很西藏’‘很东北’。这些名词所带的人具有鲜明的特点,且谈话过程中非常容易传递这样的特征。如:淑女,大家都知道具有大家闺秀的风范。绅士,是指男人言行非常有风度懂礼貌。“很西藏”之人外貌朴实,或指认的服饰很有特点。“很香港” 指此人说话有港台腔或者独特的行为方式。⑵副词接的名词往往是抽象名词,或具有一定抽象意味的名词。如:青春、现代、传统、淑女等词。这些词本身就是从多个具体的词中提炼出来的范围较广、较虚、没有确切指称的概念,对它们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主观情感。如:中国、西藏、香港、葛朗台、阿Q、唐吉珂德等。这类词,在汉语词汇中是独一无二的,本身意义很实在,代表地名或人物。但随着人们的使用,被赋予了与本意有关但更丰富、更具有特征化的含义,人们一提起它们,就会联想到它们更多的内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指称意义。如说“他很葛朗台”,就意味着这个人具有嗜钱如命、对人对己自私苛刻等一系列守财奴的特征,而不只想到原来小说中的那个人物。 ⑶程度副词后接时间名词如:这里所说的时间名词是指表时令的名词,如春天,中午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时间名词。“他是一个很春天的人,从来没有什么能够破灭他的希望。”“没想到消息传的这么快,够速度的。” 三、副名结构的作用1、言简意赅,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语言归根结底是一种认知现象,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在表达、交流时,往往希望能将表述对象所具有的特征简洁而完整地描述出来。如:“小王是个很阿Q的人。”这里说小王是一个像阿Q一样善用‘精神胜利法’宽慰自己、卑怯、保守、自私、健忘、自欺欺人、极度自卑又自大的人。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运用“很阿Q”这个词,我们将用多少词来描述小王的特点。这就充分展现了副名结构是表达更加简练的特点。于此同时,读者可以自己丰富心里小王的形象,这样就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是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般而言,“形容词 名词”在语义上具有单一性和明确性,而“副 名”的意义具有丰富性和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于简单结构中扩大了信息量,也正体现出了中国人传统的意识和含蓄美。 .2 新奇、俏皮,增添了语言的活力和表现力。如:五个小时,走的时候觉得长啊,快结束了,又觉得短了,人是很蜡烛的东西,拥有的时候不感觉什么,失去才知珍贵,围城的道理嘛。 长大后为人妻子,我想要恩爱嘛,应该学会心疼自己的老公。可是说句很乌鸦的话,老公没病没灾,身体健康,心情开朗,工作顺利,我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才算是心疼他,就这样,我的心很久不疼。两段引文都选择了“很加名”形式,不落俗套,生动形象:“很蜡烛”将作者那种没有及时欣赏美景,过后才知珍贵的后悔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很乌鸦”又极力渲染了女人想疼爱老公却不知如何去做的心境。语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外来词、古词今用都说明了人们的创新意识,“副加名”的出现更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是其使用数量日趋增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总论】副词修饰名词是一种不同于以往语法规律的语法现象,但不可否认的它的出现是语言更为简洁的同时,丰富了语言的内涵。【参考文献】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2. 邢福义《关于副词修饰名词》.中国语文,1962,(5)3. 陈一民.《关于名词前的副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1)

说明:书籍资料一般在大学图书馆都可借到。期刊资料在大学图书馆的期刊部大部分能借到;在大学校园网内登陆期刊网,所以论文都能下载。1、书籍:A、现代汉语副词探索 张谊生著 学林出版社 2004-12-01 B、副词与限定描状功能(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丛书) 张亚军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2年12月 C、评定副词就的歧义现象 田原 北京大学 2006-05-01 D、汉语知识讲话:副词 介词 连词 郭翼舟著 上海教育 1984-10-01 E、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丁声树等 商务印书馆 1961-12-01 F、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副词研究 周小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10-16 G、现代汉语副词分类实用词典 姜汇川、许皓光、刘延新等编 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 2、期刊:A、汉语副词的篇章功能 屈承熹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年 第02期 B、现代汉语副词独用刍议 陆俭明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2年 第02期 C、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 韩容洙 汉语学习 2000年 第02期 D、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 张谊生 语言研究 2000年 第01期 E、汉语副词的数量主观评价 董为光 语言研究 2000年 第01期 F、论现代汉语语气副词 李梅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5期 G、现代汉语副词次类及其特征描写 杨荣祥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01期 H、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分类描写 李少华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 第04期 I、 现代汉语中副词用法的三性问题 李珠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0年 第04期 J、现代汉语副词的语用义初探 赖先刚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 第02期 K、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 郭新雨 天津师范大学 2003年 硕士论文 L、现代汉语自主副词研究 唐瑛 苏州大学 2001年 硕士论文 M、 汉语副词生源探微 陈宝勤 沈阳大学学报 1998年 第01期 N、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现象考察 王继红 绥化师专学报 2001年 第01期 O、汉语副词的篇章功能 屈承熹 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1990年 P、现代汉语协同副词研究 葛婷 上海师范大学 2005年 硕士论文 Q、论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 张谊生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01期

已经通过答辩的论文,需要来找,5000字左右。可以百度空间留言,也可以站内信。

毕业论文题目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汉语修辞研究7.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2.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3.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4.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5.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6.给病句一个理由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5.“同志”的尴尬6.文学语言研究7.汉语语气词研究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1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1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1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1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17.说“秀”(英show)18.汉语象声词研究1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20.汉语感叹词研究2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2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2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2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2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1.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2.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3.褒义词考查分析4.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贬义词考查分析6.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7.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新闻语言研究9.广告用语研究10.法律、商贸语言研究11.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12.词类区分研究13.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14.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15.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16.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1.现代汉语语法2.汉语应答句研究3.标题语法研究4.标题语用研究5.标题语义研究6.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7.东北官话语音研究8.东北官话词汇研究9.东北官话语法研究10.东北官话语用研究11.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12.现代汉语修辞研究1.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3.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4.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5.“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6.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9.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10.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1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2. 报刊语言研究3.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4.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5.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6. 法律语言研究7.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8.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10.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11.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2.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3.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14.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15.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6. 谈“俗话”17.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8.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9.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20.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21.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3.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4.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5.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6.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7.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8.“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9.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0.实验语音学11.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2.语音史研究13.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1.《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对外汉语词汇教学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6.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2.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3.对外汉语写作教学4.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5.对外汉语虚词教学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8.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9.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研究论文

你可以在想一想啊!

语法我就知道索绪尔和维特根斯坦,他们的书你可以看看。

毕业论文题目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汉语修辞研究7.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2.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3.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4.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5.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6.给病句一个理由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5.“同志”的尴尬6.文学语言研究7.汉语语气词研究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1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1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1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1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17.说“秀”(英show)18.汉语象声词研究1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20.汉语感叹词研究2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2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2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2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2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1.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2.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3.褒义词考查分析4.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贬义词考查分析6.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7.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新闻语言研究9.广告用语研究10.法律、商贸语言研究11.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12.词类区分研究13.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14.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15.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16.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1.现代汉语语法2.汉语应答句研究3.标题语法研究4.标题语用研究5.标题语义研究6.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7.东北官话语音研究8.东北官话词汇研究9.东北官话语法研究10.东北官话语用研究11.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12.现代汉语修辞研究1.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3.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4.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5.“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6.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9.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10.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1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2. 报刊语言研究3.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4.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5.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6. 法律语言研究7.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8.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10.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11.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2.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3.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14.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15.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6. 谈“俗话”17.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8.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9.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20.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21.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3.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4.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5.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6.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7.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8.“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9.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0.实验语音学11.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2.语音史研究13.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1.《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对外汉语词汇教学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6.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2.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3.对外汉语写作教学4.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5.对外汉语虚词教学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8.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9.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1)汉语教材的“国别化”问题探讨,《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第4期。 (2)国际汉语教学的语言文字标准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5期。(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教学信念和专业发展信念,《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5年3期。 (4)通用型、区域型、语别型、国别型——谈国际汉语教材的多元化(执笔),《汉语学习》2015年第1期。 (5)体系内语法与体系外语法——兼谈大语法教学观,《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5年第1期。(6)字母词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国社会语言学》2012年第2期(总第19期),商务印书馆,2014。 (7)主观限量强调标记“简直”,《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4期。 (8)国际汉语教学隐性资源及其开发(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2期。(9)汉语国际化的内涵、趋势与对策(执笔),《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2第期。(10)非学历汉语教学的学科属性与学科地位,《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14年第1 期(创刊号)。 (11)关于“汉字难学”问题的思考,《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第1辑,商务印书馆,2013。(12)汉语教材编写的根本问题探讨,《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第2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3)国际汉语教师的角色认知(执笔),《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4)单音节词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价值,《世纪对话:汉语字本位与词本位的多角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5)国际汉语教学:事业与学科,《语言教育》2013年第1期(创刊号)。(16)单音形容词构成的疑问句,《中文研究与国际传播》第2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国际汉语教师培养规格问题探讨,《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18)论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编写(执笔),《国际汉语教材的理念与教学实践研究——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9)“汉字难学”之教学对策(执笔),《汉语学习》2012年第4期。(20)教学大纲与教材编写,《世界华文教育》2012年第3期。(21)国际汉语教学辞书编撰新创获——《汉语教与学词典》评介,《对外汉语研究》第八期,商务印书馆,2012。 (22)第二语言教材的积极功能和消极作用,《世界华文教育》2011年第1期。 (23)文化教学定位与教学内容取向,《国际汉语》第一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24)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3期。 (25)论专门用途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第3期。 (26)关于“汉语难学”问题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27)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第2期。(28)国际汉语教学理念与策略探讨,《国际汉语教育》2010年第一辑、第二辑(连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9)来华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建设问题探讨(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年第3期。 (30)汉语综合课的性质和特点探讨,《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3期。(31)汉语综合课教学原则和教学意识(合作),《海外华文教育》2010年第4期。(32)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原则与实施重点探讨,《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3期。(33)论对外汉语教材的科学性(执笔),《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第4期。(3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纵览(执笔),《海外华文教育》2008年第4期。(35)汉语国际推广(合作),《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商务印书馆,2008。(36)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执笔),《汉语学习》2009年第2期。(37)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3期。 (38)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教学理念探讨,《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3期。(39)教学模式与分技能设课教学模式思考,《多维视野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0)论对外汉语教材的实用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 (41)单音形容词构成的主观评价句,《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五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42)汉语国际化进程中学科建设问题思考,《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3期。(43)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语言文字应用》2007年第4期。 (44)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偏误分析,袁博平主编《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pproach to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Cypress Book Co. UK 。(45)文化教学的刚性原则和柔性策略,《海外华文教育》2007年第4期。(46)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47)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述评,《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2期。 (48)汉字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综观,《汉语研究与应用》第四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49)单音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法意义,《对外汉语研究》第二期,商务印书馆,2006。(50)单音形容词祈使句及相关的语法化问题,《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51)汉语重叠的连续统现象——兼谈单音形容词重叠的性质,《汉语教学学刊》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2)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第2004年1期。(53)第二语言教材的属性、功能和基本分类,《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4)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第2期。(55)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海外华文教育》2004年第2期。(56)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 (57)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关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首届国际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58)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59)论第二语言教材评估,《汉语研究与应用》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60)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若干问题,《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61)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语言研究》2002年第2期。(62)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1期。(6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2期。 (64)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基本理论(上)(下),《海外华文教育》2002年第3期、第4期(连载)。(65)近20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研究的基本情况述评,《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第3期。(66)论对外汉语教材的趣味性,《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7)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4期。(68)加强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必要性,《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69)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原则,《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北京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70)有关语言教育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归属,《汉语学报》2001年第3期。(71)“全速、大力”一类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及词类归属,《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2)《汉语文化双向教程》的设计与实施(执笔),《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73)《骆驼祥子》中所见的语言文化现象,《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74)分析缜密,总揽全局——读赵金铭《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75)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功能及相关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76)现代汉语“形+动态动词”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77)《新编汉语教程》的设计、实施及特点(执笔),《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78)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79)日汉语气助词系统对比,《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0)副词和副词的再分类,《词类问题考察》,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81)“这”和“那”——中古新的指代词体系(译文),[日]志村良治著,《汉语言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2)论语感的性质、特征及类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83)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84)广播新闻听力课教学论略(执笔),《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85)“要是S就V了”句式语义语用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86)敦煌变文中的助词系统,《语言研究》1992年第1期。(87)现代汉语研究的成功途径——读《北京话初探》,(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 期。(88)对外汉语教学释词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1年第3期。 (89)试谈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90)汉语常用词汇与日语相应汉字词汇对比,《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1991。 (91)使成复合动词的形成过程(译文),[日]志村良治著,《语言论集》第三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论文

时间副词“从来”与“向来”的比较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教学曹 爽(河南理工大学文学与传媒系,河南焦作454003) 摘要:基于语料库,对同义时间副词“从来”、“向来”的分布环境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两者在句法特征和句式特点上差别的比较,提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教学的建议。关键词:从来;向来;同义词;辨析中图分类号: H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3465 ( 2009) 01 - 0031 - 03 现代汉语副词“向来”和“从来”一般归类为时间副词,因为它们都表示“从过去到现在情形一直如此”的意义,所以在很多词典、字典中经常采用互训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注释。如《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词的解释是:从来:从过去到现在。[ 1]211向来:从来;一向。[1 ]1377《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对这两个词的解释是:从来:从过去到现在。[ 2]104向来:从过去到现在,表示行为状态一直是如此。[2 ]599我们还对留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进行了考察,发现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在我们查阅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对这一对词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用相同的外语单词或词组去解释这组词,对它们的英译中都有a ll a long或a l2ways,而其中文注释则大多用同样的表述或其他词去解释它们中的某个词。但是作为一组同义词,“向来”和“从来”在句法、语义及语用各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借助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通过对这两个词分布环境的统计分析,从而找到区别这组同义词的形式标记,分析两者在使用上的差别。一、“从来”的句法特征和句式特点(一)“从来”用于肯定句中在370个含有“从来”的语料中,只有57 个句子是肯定句,只占全部语料的15% ,说明“从来”用于肯定句的用法比较少见。在肯定句中,“从来”呈现出下列句法特征:1.“从来”常和“就”、“都”、“是”等词搭配使用。在57个肯定句中,“从来”和“就”、“都”、“是”共现的句子有43个,占75%。其中“从来”和“都”搭配使用的有17个;“从来”和“就”搭配使用的有16个;“从来”和“是”搭配使用的有10个。如:( 1)教育从来都是非赢利事业,是国家的公益事业。( 2)但给我办事,从来就毫不犹豫,几乎是随叫随到。( 3)乔木同志从来都是改革开放方针积极的宣传者。当“从来”和这些词搭配使用后,句子的语气得到了加强,句意得到了强调。2.“从来”多修饰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或小句,一般不修饰单个的动词、形容词, 不管是单音节的还是双音节的。如:( 4)他从来只动嘴,不动笔,因此没有留下自己写的只言( 5)他写的文章从来以无可置疑的逻辑和思辩的力量征服读者。而下面的两个句子:( 6) 3 他从来吃。( 7)他工作从来认真。( 6)句根本不成立, ( 7)句的可接受性差,要想使它们成立或者提高它们的可接受度,就必须改变动词、形容词的光杆状态,可以采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加“就”、“都”、“是”等词或者给动词添加宾语等方法。上述两句可变为:他从来就不吃米饭。他工作从来都认真。(二)“从来”用于否定句中在370个含有“从来”的语料中,否定句共有313个,占全部语料的85%。说明用于否定句是“从来”最常见的用法,也是其句子句式语义的主要特点。1. 否定词一般位于“从来”之后。在所掌握的语料中,共有308个句子是否定词放在“从来”之后的,占98%。说明“从来”用于否定句中时,否定词要位于“从来”之后。如:( 8)他从来不跟我借钱。( 9)从来没出过山沟沟的孩子们玩得高兴极了。否定词也可放在“从来”之前,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在语料中只有5个句子,占2%。如:( 10)精神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产物。2. 位于“从来”之后的否定词主要有“不”、“没有”、“没”、“未”等。用“没”或“没有”否定的句子最多,一共有185句,占60% ,其中单独用“没”的是38句,单独用“没有”的是147 句。用“不”否定的一共有119句,占39% ,其中“不”直接用在“从来”之后的101 句;“不”用在动词后面的位置上的有2句。用“未”否定的4句,占1%。如:( 11)说来也怪,它们从来不吵架,总是和和睦睦,朝夕相处。( 12) 张信忠只顾忙于侦破工作,从来抽不出空接送孩子。( 13)主人介绍说,这锅买回来后,还从来没用过。( 14)不过,从来没有人说过这些话。( 15)忧的是我从来未担任过领导工作,怕担不起这个重任。3. 当句中的否定副词是“没有”、“没”时,“从来”所修饰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后面通常要带“过”,双音节动词、形容词后面可带可不带。在用“没”或“没有”否定的185个句子中,有118个句子的动词、形容词后加了“过”。当句中否定词是“不”时,“从来”所修饰的动词、形容词不带“过”,而否定副词是“没有”、“没”时,所修饰的动词、形容词后面带“过”的原因,高磊认为用“从来”的“不”字否定句中,“不”的否定用法是对一种客观规律或者具有规律性的客观事实的判断性说明,因此句子具有泛时性。这与“从来”的语法意义“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如此”相符。而“没”“没有”主要是用来客观否定过去发生的具体某一次的动作行为,不具有泛时性,只有加上“过”“没”“没有”才可表示对一种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否定。所以,没有“过”的否定句与“从来”的语法意义相矛盾。所以当句中的否定词是“没有”时,必须加上“过”。[ 3]我们认为高的这种解释是不太准确的。首先,高的结论是不完全正确的。从前文对语料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用“从来”的“没有”否定句中,动词、形容词都必须加“过”,加与不加和动词、形容词的音节数目、语义表达重点有直接的联系。其次,高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也并不令人信服。我们认为,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时,是对动作本身或对性质的否定;“没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时,既可以是对动作本身或性质否定,也可以是对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的否定,对性质变化的否定。这里仅以双音节动词为例,如: ( 16)从来不动摇。( 17)从来没有动摇。( 16)句否定的是“动摇”, ( 17)句否定的可以是“动摇”,也可以是“动摇过”。而“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保持某种情况或状态”,说明它所表示的时间是在说话以前,强调过去,因此用“过”凸显了“过去”这一时态。所以,我们认为双音节动词、形容词后面“过”是可带可不带的。4. 在“从来+没(有) /不+动词/形容词”这种句式中,如果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加上指示代词“这么”、“这样”后,句子意思就会改变甚至相反。比较下面的两组句子:( 18)我从来没想。 ( 18’)我从来没这么想过。( 19)我从来不想。 ( 19’)我从来不这样想。( 18) (19)句的意思是我从过去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想。( 18’) ( 19’)句的意思是我想了,但是没有这么(这样)想过。两句意思的差异是很明显的。5.“从来”和“就、也、都”等共现时,语气得到进一步加强。这样的句子共62 个,占全部语料的17% ,远远低于“从来”在肯定句中与这些词的共现的75%的比例。其中和“就”共现的30个,和“都”共现的有26个,和“也”共现的6个。如:( 20)股市从来就不缺资金也不缺人气。( 21)贵国的恩惠, 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 22)尽管他们天天讲为顾客服务,但从来也没把餐厅服务工作分解得这么细致,这么科学。二、“向来”的句法特征和句式特点(一)“向来”用于肯定句中在285个含有“向来”的语料中,有239个句子是肯定句,占全部语料的84% ,说明“向来”多用于肯定句。在肯定句中,“向来”呈现出下列句法特征:1.“向来”也和“就”、“都”、“是”等词搭配使用。但和“从来”相比,比例相当的少。在239个肯定句中,“从来”和“就”、“都”、“是”共现的句子有66个,占28%。“从来”和“是”搭配使用的有50个;其中“从来”和“都”搭配使用的有9个;“从来”和“就”搭配使用的有7个。如:( 23)知识之在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 24)我国的历史学家,向来都注重以清贪为标准来褒贬官员,对清官大加赞扬,对贪官大加挞伐。( 25) “士志于道”,知识分子向来就是文化传统的维系者与传承者。为什么“从来”和表示强调义的“都”、“就”等搭配比“向来”的搭配普遍呢? 李平指出,“从来”句经常隐含着说话者的主观态度或看法,在陈述事态的同时加以一定程度的主观评断或辩驳,其句式义中一般含有较为突出的主观色彩; [ 4]16而“向来”所在的句子一般不含或少含说话者的主观态度或看法,意在客观陈述事态,可以认为其句式义中含有较多的客观色彩。[4 ]17因此,“从来”在语流中经常带上重音表示说话者的强调语气,并多与带强调义的副词“都”、“就”等连用。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是可信的。2.“向来”做状语,既可修饰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或小句,也可修饰单个的动词、形容词。这是不同于“从来”的用法。如:( 26)他对工会工作向来热心。( )高允这个人向来小心谨慎,而且地位比较低。但是单音节的光杆动词、形容词不能与“向来”配合共·3 ·272

资料应该相当多,到学校的网上图书馆可查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建议先看综述性论文以了解研究概况。还有一本书不能不看,张谊生的《现代汉语副词研究》。还有,为什么不找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一下?

三、主要教学参考书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方绪军《现代汉语实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齐沪扬《现代汉语短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陈昌来《现代汉语句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现代汉语词汇研究 作者:曹炜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1.专著:《现代汉语副词研究》(330千字)学林出版社,2000年6月。2.研究生教材:《现代汉语虚词》(220千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10月。3.专著:《助词与相关格式》(310千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4.专著:《现代汉语副词探索》(340千字)学林出版社,2004年12月。5.专著:《现代汉语副词分析》(300千字)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2月。 其中国家一级刊物《中国语文》4篇1990年—1999年十年的科研成果1副名结构新探,《徐州师院学报》1990年3期;2《语助》释词浅析,《淮北煤师学报》1990年3期;3《现代汉语词典补编》商榷,《徐州师院学报》1991年2期;4“N”+“们”的多角度考察,《现代汉语语法论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一作者);5《马氏文通》与《新著国语文法》句法理论比较,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一作者);6 无动把字句浅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2期(第一作者);7“才”与“纔”《辞书研究》,1992年4期;8“非X不Y”及其相关句式,《徐州师院学报》1992年2期;9“除非”及其句式 ,《汉语研究论集》第一缉,语文出版社1992年;10谈谈前置的“的”和“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40期,1993年6月;11现代汉语副词“白”“白白”,《淮北煤师学报》1993年1期;12谈谈新词新语的缩简方式,《上海师大学报》增刊 1993年;13近代汉语副词“才”的特殊用法,《徐州师院学报》1993年4期;14“白”类副词的表义特征及其个性特点,《徐州师院学报》1994年3期;15副词与状词的区别,《汉语学习》1995年1期;16“有失”“失之”,《语文学习》1995年5期;17“有失”“失之”及其相关格式,《上海师大学报》增刊 1995年;18汉语吸收外来概念的方法和特点,《洛阳大学学报》1995年3期;19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语言研究》1996年1期;20释数词“兆”,《辞书研究》1996年1期;21副词的连用类别和共现顺序,《烟台大学学报》1996年2期;22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汉语学习》1996 年3期;23现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的表义特征,《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2期;24汉语语序研究要略,《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3期(合作);25交互类短语与连介兼类词的分化,《中国语文》1996年5期;26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换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4期;27上海浦东新区普通话使用状况和语言观念的调查,《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4期(合作);28现代汉语语言单位的结构关系和构成方式,《中文自修》1996年10期;29现代汉语复句的误用,《中文自修》1996年11期(合作);30把+N+VV”祈使句的成句因素,《汉语学习》1997年1期;31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换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1期(续);32交互动词的配价研究,《语言研究》1997年1期;33副词的重叠形式与基础形式,《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4期;34“白”类副词的表义特点及其个性特征,邵敬敏主编《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8年;35说“永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2期;36近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探微,《古汉语研究》1999年1期;37汉语变换理论研究的总结、探索与创获,《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1期;38现代汉语名词的AABB重叠式,《徐州师大学报》1999年1期;39说“难免”——兼论汉语的虚化方式和羡馀否定,《中国语言学报》9期,商务印书馆1999年;40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共时比较,《上海师大学报》1999年2期。41副词的重叠形式与基础形式,邢福义主编《汉语语法研究面面观》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2000年以后1.动词AABB叠结式的内部差异,《语法研究和探索》九,商务印书馆2000年。2.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语言研究》2000年1期。3.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中国语文》2000年1期。4.程度副词充当补语的多维考察,《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2期。5.评注性副词功能琐议,《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商务印书馆2000。6.试论前置的结构助词“的”和“之”,《汉语学习》2000年5期。7.略论时制助词“来着”,《大理师专学报》2000年4期。8.复句研究综述,《语文论丛(6)》上海教育2000年。9.列举助词“等”、“等等”,《华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3期。10.把+N+VV祈使句的配价分析,《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2000年。11.N+们的选择限与N们的表达功用,《中国语文》2001年3期(人大资料全文复印)。12.说“的话”,[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2001年3期。13.现代汉语时间副词三论,《语言问题再认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4.论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1期。15.试说表数助词“把”,《华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2期。16.表数助词“来”和“多”,《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3期。17.现代汉语列举助词探微,《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6期。18.助词“给”及其相关句式,《汉语学报》2001年上卷(2002年7月出版)。19.“V中”的功能特征及中的虚化历程,《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一,商务印书馆2002年。20.“就是”的篇章功能及其语法化历程,《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3期。21.“个”从量词到助词语法化过程分析,邵敬敏等主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一),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22.说“X式”——兼论汉语词汇的语法化过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3期。23.近代汉语情态化副词“白”再议,《乐山师院学报》2003年1期。24.“副+是”的历时演化和共时变异,《语言科学》2003年3期。25.范围副词“都”的选择限制,《中国语文》2003年5期。26.当代新词“零X”探微,《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1期。27.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当代语言学》2003年3期。28.从“曾经”的功能扩展看汉语副词的多能性,《汉语学习》2003年5期。29.助词“被”的使用条件和表义功用,《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商务印书馆。30.统括副词前光杆名词的指称特征,《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31.近代汉语强调肯定的“白、再、更、通”,《汉语史学报》第四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人大资料全文复印)。32.试论汉语语素的确定与分类,《语文论丛(8)》,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33.试论“由”字被动句——兼论由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语言科学》2004年3期。34.副词“不”独用的语用功能和篇章功能,《乐山师院学报》2004年第8卷。35.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性质、成因与功用,[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2004年。36.“总(是)”与“老(是)”的语用功能和选择差异,《语言科学》2005年1期。37.副词“都”的语法化和主观化,《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1期。38.现代汉语羡余否定现象探微,邵敬敏等主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39.述结式把字句的配价研究,《南开语言学刊》第5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40.近代汉语“把个”句研究,《语言研究》2005年3期。41.现代汉语“把+个+NP+VC”句式探微,《汉语学报》2005年3期(人大资料全文复印)。42.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性质、成因和功能,《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3.“都”的语法化和主观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年。44.羡余否定的类别、成因与功用,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31辑,商务印书馆2005年。45.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46.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中国语文》2006年2期(人大资料全文复印)。47.“看起来”与“看上去”,《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3期。48.“太”的语义内涵和语用规约,《中国语言学报》12期,商务印书馆2006年。49.“以至”与“以致”,《对外汉语研究》2期,商务印书馆2006年。50.“同比”与“环比”——统计术语的个案分析,《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6年3期。51.元语言理论与汉语副词的元语用法,《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三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52“由”字被动句研究《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53.副区兼类词的句法分布及功能发展,《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期(第一作者)。54.现代汉语“把+个+NP+VC”句式研究,邵敬敏等主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5.“稍微”类程度副词的历时来源和发展演化,《忻州师院学报》2007年3期(第一作者)。56.程度副词对状态形容词的二次记量与主观赋量,[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九期,2007年。57.汉语非典型持续体标记“中”和“间”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学报》2007年4期。58.从间接的跨层连用到典型的程度副词,《古汉语研究》2007年4期。59.试论汉语非典型持续体标记“中”与“间”,《语言研究》2007年4期。60.英语无标记不定式充当宾语补足语浅析,《廖序东先生纪念文集》高教出版社,2007年9月。61.试论“X然+间”,《汉语学习》2007年6期。62.当代汉语摹状式“X状”探微,《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1期。63.从“非常X”的陌生化搭配看汉语修辞学的现代取向,《修辞学习》2008年2期。64.当代汉语摹状格式探微,《语言科学》2008年2期。65.对集合量词典型性问题的考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2期(第二作者)。66.从“A/V了许多”看汉语概量化程度补语的演化动因、格式鉴别及其互补关系,《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四商务印书馆2008年8月。67.从加强中文学科建设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跨文化交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68.从加强中文学科建设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跨文化交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69.“透顶”与“绝顶”的句法功能和搭配选择,《语文研究》2008年第4期。CSSCI扩70浅析“X客”词族 —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新探,《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4期(第一作者)。71网络新词“败”的形成与发展:汉语同形语素的感染生成及修辞解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2期。72 “一”和“该”在当代新闻语篇中的指称功用与照应方式,《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2期。73介词悬空的方式与后果,动因和作用,《语言科学》2009年3期。(人大全文复印)。74试论连词“及其”的词汇化动因、连接方式及指代歧义,《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四)商务印书馆2009年7月。75“更”字比较句中多项比较的程序与格式《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4期.76是“统括全体”还是“限制个体”?——兼论“净”与“尽”的进化后果与趋同倾向,[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十一期,2009年。77“X然”+“间”的两种表达功能,《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78“绝对X”的功能扩展与错位兼容,《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期。79“极尽”的构式化表达及其双重副词化的功能、演变与分化,《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1期。80副词“有望”的功能、特征及发展,《汉语学报》2010年1期。81从错配到脱落:附缀“于”的零形化后果与形容词、动词的及物化《中国语文》2010年2期。82现代汉语指称词“本、贵、该”关系试析,《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三),复旦出版社2010年。83“用来”与“拿来”——兼论介词叠加与格式套用于介词悬空的关系,《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五商务印书馆2010年5月。84试论骂詈语的词汇化、标记化与构式化——兼论演化中的骂詈语在当代汉语中的表达功用,《当代修辞学》2010年4期。85语法化现象在不同层面中的句法表现,《语文研究》2010年4期。86略谈汉语语法化研究中的若干疑难现象.《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2期。87表迅捷义的“X速”词族的功能、用法与发展,《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4期。。88从标记词“的”在相关分布中的隐现与位置看汉语前加词的性质,《汉语学习》2011年3期。。89从错配到脱落:附缀“于”的零形化后果与形容词、动词的及物化,吴福祥、张谊生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五),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90预设否定副词叠加的方式与类别、动因与作用,《语言科学》2011年5期。91谈谈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的写作,《阐释的力量》,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8月。92当代流行构式“X也Y”研究,《当代修辞学》2011年6期。93统括副词前光杆名词的指称特征,《语法研究和探索》精选集,商务印书馆2011年8月。94“极尽”的构式化表达及其双重副词化的功能、演变与分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五,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95评注性副词“所幸”的功能、特征与发展,(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13期,朝日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作者)。96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吴福祥主编《汉语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11月。97试论叠加、强化的方式、类型与后果,《中国语文》2012年2期(人大资料全文复印)。98试析一价动词和形容词在事件存现句中的构式分布,《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六,商务印书馆2012年9月。99现代汉语副词状语的标记选择,《汉语学报》2012年4期。100介词叠加的方式与类别、作用与后果,《语文研究》2013年1期。101程度副词“到顶”与“极顶”的功能、配合与成因——兼论从述宾短语到程度副词的结构与语义制约 《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1期。此外,还参与主编(副主编)《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参与编写张斌先生主编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新编现代汉语》和《新编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训练》。为《新编现代汉语》主要编写者之一。参与主编(副主编)《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1.承担2000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项目《面向应用的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经费4万元,2003年结项;2.承担2002年度上海市教委哲学社会科项目《汉语语法化的诱因、机制和模式》经费2万元;2006年结项;3.承担200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项目《汉语副词的性质、功能与发展》经费5万元,正结项中;4.承担2006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语法化理论与汉语虚词的发展演化》经费4万元,已发表10多篇论文,撰写一部语法化研究的书稿;5.承担200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项目《近30年来汉语虚词的演化趋势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经费9万元,目前正在研究、分阶段完成实施过程之中;6.作为第二申请人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现代汉语描写语法》于2009年12月获批正式立项。资助经费20万。已经完成初稿。负责的上海市重点学科(三期)汉语言文字学2010年中期评估获得优秀,受到市、校奖励。2012年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当代汉语流行构式研究”(2012BYY002),经费5万。

现代汉语词语外来词论文研究

并不是这样的,现在学术界也在争论。明治维新的68年而我国洋务运动是61年,早在日本的学术语言引入中国之前,中国就一批接触并且精通西学的人对国外的一些理论和学术性文章进行翻译,比如徐启光和李之藻,还有一些外籍传教士,都利用中国原有文字进行了翻译,其中大部分传到了日本,日本很多学术用语也沿用了他们的翻译,汉语外来语词典中日语源的词条700-800条,日语外来语词典中汉语源词超过万条。

我就呵呵了,不知道这是谁放的狗屁,对待一个如此不知廉耻的民族,请允许我的不文明。

研究外来词的意义在于增强本土文化字词的独立性和主导性。你试想一下,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被外来的“言语”和“词汇”所占据或吞没、湮没掉,那是一种多么悲哀的结局啊!?文字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最基本的文化组成部分,一旦被外来词汇入侵,那还有神马文化特征和个性可言。研究是为了观察外来词汇的发展动态和趋势,继而作出很好的保护措施。

毕业论文题目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汉语修辞研究7.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2.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3.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4.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5.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6.给病句一个理由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5.“同志”的尴尬6.文学语言研究7.汉语语气词研究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1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1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1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1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17.说“秀”(英show)18.汉语象声词研究1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20.汉语感叹词研究2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2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2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2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2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1.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2.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3.褒义词考查分析4.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贬义词考查分析6.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7.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新闻语言研究9.广告用语研究10.法律、商贸语言研究11.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12.词类区分研究13.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14.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15.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16.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1.现代汉语语法2.汉语应答句研究3.标题语法研究4.标题语用研究5.标题语义研究6.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7.东北官话语音研究8.东北官话词汇研究9.东北官话语法研究10.东北官话语用研究11.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12.现代汉语修辞研究1.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3.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4.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5.“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6.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9.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10.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1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2. 报刊语言研究3.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4.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5.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6. 法律语言研究7.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8.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10.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11.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2.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3.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14.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15.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6. 谈“俗话”17.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8.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9.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20.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21.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3.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4.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5.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6.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7.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8.“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9.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0.实验语音学11.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2.语音史研究13.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1.《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对外汉语词汇教学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6.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2.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3.对外汉语写作教学4.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5.对外汉语虚词教学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8.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9.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