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西游记论文外文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8 19:42:30

西游记论文外文文献

可以去读秀找找

第一讲 绪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中国古代小说最特别的地方应当是它具有文言和白话两种不可混淆的系统。文言起于先秦时代稗官杂记,是流行在街头巷尾说长道短的简短记录,是所谓的随笔文学。通俗白话的小说则是开始于唐宋时期说话人的话本,是对说话人口中丰富多彩的故事再加工、纪录,名清时期,更由于大量文士的积极参与而造成巨大的发展。形成了数种流派的小说,如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浪漫爱情等各方面。它们面对的,是广大的平民百姓。基本上来说,两种小说不论是文体、渊源、演变等各方面发展都有着不同的系统。一、最初的小说观念其实,小说在最初的阶段是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就早已奠下的基础。第一次读到「小说」这个名词是在庄子的文章中:「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经于世远矣。」《庄子_231;杂篇_231;外物》在这里,庄子把「小说」和「大达」做一相对比较,而其中小说指的是浅薄而不重义理的学说,这个观念和古代文人眼中的小说观念很类似。但是到了汉代,「小说」这个名词被用来作为古代和当代典籍的总称。东汉班固《汉书_231;艺文志》子布中就有列出『小说家』这个门类,并且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说巷语,道听途说之所造也。」其实,、这是相对应于帝王之道、政教得失等高士文人的话题。所谓的小说,只的应当是乡亲父老、食衣住行等和自己切身有关的话题罢了。二、小说的起源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到是有提到,小说起源于人们闲暇休息时所讲的神话故事。基本上来说,我是相信这个说法的,那是因为上股时代的人们,对大自然存着敬畏且恐惧的心,聘且一直认为宜切自然界的现象都听命于神的旨意,而这个「神」,无所不在,他在冥冥之中安排了一切。而后人所认为复杂的问题,在上古的人们看来,却都以「万物有灵」的这个说法给解释了。并且以自己和大自然艰苦搏斗的历程给形象化、艺术化了,塑造出一个英雄的形象。而在古代神话中则有着两类神话,一是英雄神的,令一则是自然神的。后者如雷公电母、风师雨伯,前者则是如后羿射日、女蜗补天等。其实在这里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神话被小说所吸收后,并没有保持原貌,这一点从西王母神话的演变历程就可以的到验证。《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其壮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三分约人,七分似妖,可怕极了。且在《山海经》里我们无法断定西王母的性别。到了战国时期《穆天子传》中,西王母俨然成了一为人主。后来到了《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已成了『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资掩霭,容颜绝世。』的美人了。神话被改造的过程中常被后人一点一点的加入道德的教训、人生的哲理和人情世故,在此时,神话演成了历史,中国古代的神话资料长失其粗犷原貌,我想原因应是在此吧!三、先秦小说小说做为一种文体的名称虽然一直到汉代才出现,但小说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但可惜的是,这些书早已亡佚。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小说,都是在名清时期才得以逐步确立其地位的。《山海经》今存十八卷,晋人郭璞注。至于作者是谁,至今尚无定论。但从其内容上看来,应当是战国中后期巫祝方士采古代神话和地理博物传说而成的,一直到秦汉时期才被订为一书,名曰《山海经》。书中包含了很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山川博物等事迹奇怪的风格,相对的,其地理博物性质又使古人相信它是可靠的地理书。相同的,《穆天子传》也是如此。而《山海经》又被后世人认为是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四、汉代小说《神异经》,成书于汉代,但作者至今尚不确定。此书是在《山海经》的影响下产生的,不论是在内容、笔法等各方面都有模仿《山海经》的部分,只是作者加入了神仙方术和儒家思想的观念。《汉武故事》,此书记汉武帝一生遗闻,叙述他求得成仙的部分尤其详细,由于《汉武故事》把历史和幻想结合在一起,并且所表现出来的文笔较幽雅,以成了较典型的志怪小说了。较为人所知的,应属《燕丹子》了吧!他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至今仍无法正确推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其为汉代作品,应是肯定的。书中写的正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只是由于在那个年代的人们在「道听涂说」的过程中又加入了不少的内容和情节,使剧情愈加生动曲折,但却与史实愈来愈远,这正是基于民间的传说得基础上写的。五、魏晋六朝的轶事小说所谓的轶事小说又称叫志人小说(这是鲁迅根据志怪小说的命名推论而来的),而轶事小说首推应当是《世说新语》了,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集其门下客所共撰,刘孝标作注。分政事、德行、言语、文学等三十六篇,记载东汉到东晋的奇闻轶事,其内容虽然琐碎,带却真实的将魏晋士大夫的思想及生活状况,很生动的表现出来,并且写出了士人消极厌世,放浪形骸的风气。其中有许多故事是成为后代戏曲小说的题材。六、魏晋的志怪小说志怪小说的兴起渊源应起于《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先秦时代的志怪小说。其中《博物志》即是如此,与《山海经》相同,记载地理博物琐碎杂文的作品。志怪小说最高的成就作品应当是《搜神记》了吧!他和记地理博物的小说不同,他以记录鬼怪神仙的故事为主,同时也包括一些野文杂记。作者是晋朝的干宝,他作《搜神记》是有感于父亲之婢和兄长死而复生的神异经历,一方面『考先志于载籍』,另一方面则『收遗逸于当时』。干宝在写此书时,有滥收他书所造成的错误,亦有他自己的意见进行加工,当然还是会有一些的遗漏缺点,所亦鲁迅成他为『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搜神记》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干将莫邪」、「东海孝妇」、「仙女下嫁董永」等故事,其中亦有不少作品都被改编成为剧曲了。七、唐朝五代的小说在唐代,坊间流行的小说有传奇和话本两种。唐代传奇,基本上是源自于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但其用来写做的笔法则是用写使的传记方式来写的。在全盛时期则有《枕中记》、《李娃传》、《莺莺传》和《南柯太守传》这些较有名的作品。但反观唐代话本,宋明时期风行的话本小说的前身,它是讲故事的,它也有可能是由于当时,唐都城长安佛风盛行,不论在公理或民间都很盛行,而僧人对世间讲法时又有分僧讲和俗讲,僧讲当然是对出家人讲说佛经,而俗讲就是对世间人阐述佛法教义,同时亦兼具有化缘的目的。由于俗讲的对向适一般大众百姓,所以必须吸取民间的说话技巧,并且演化为形式完备、内容丰富的一项技艺了。这无疑是对宋元的说话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了。唐代小说,真正使传奇开始发光发热的应当是沉既济的《任氏传》。写的也是神话鬼魅因为相爱通过了层层的考验殉人相随的故事。但沉既济较为我们熟知的名篇并不是这一部,而是《枕中记》,歧视会发觉以前的小说写的都是具有正面的教化意义的小说,藉以讽谕那些热中富贵、权势的仕人豪强。用旧的题材加上些心的创意,在用上自己的想象力丰富情节,这实在是对后事的表演艺术影响很深的一件事,如汤显祖《邯郸记》即是如此。唐代传奇最伟大的作品,应当举白行简的《李娃传》。此篇应见于《太平广记》中,故事中的三次转折让这故事紧紧的扣住人心,难怪会成为千古名篇,而李娃这女主角的塑造,亦表现了一个风尘女子的冷静和清醒,且她在看到荥阳公子悲惨际遇的时候,唤起的她的同情心,并且帮助他,而她比霍小玉更显伟大是在于她连八年夫妻都不要,在感情上更显洒脱,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门户之见造成了她们无法和心爱的人相结合,小说戏曲中常见到的「落难公子中状元」的熟套,就是滥觞于此的。唐代小说还有一部不可不提的,那就是影响最大的《莺莺传》,后代用它为题材写成的戏曲最多了。作者是元稹,有人说这是元稹自己亲身的遭遇,但众多考证说法不一,所以我就不加以阐述了,《莺莺传》和以往小说最大的不同即在于女主角是位知书达理的才女、名门闺秀,不同于以往尽是些妓女、妖精的角色。唐代传奇全盛时期最后一座高峰即是蒋防的《霍小玉传》。写的也是文人名士与妓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不停于以往的只是由于霍小欲不甘心,而要求李益要等八年后才能另取名门,没想到李益翻脸无情,导致霍小玉死后化为厉鬼并且报复。爱恨分明的写实性个,直接脸出人性的脆弱,成为唐代传奇的代表作之一。唐代后期的作品就大不如前了,后期中较好的作品当推薛调的《无双传》和无名氏的《灵应传》。虽然两者都有在手法上创新求变,但在实质的内容上和前期的作品相比,逊色许多了。八、宋元时期的话本由于宋元的小说艺术发展并不在文言的部分,所以文言小说的成就并不如通俗小说。在唐、宋、元三朝丰富的文化洗礼和经济繁荣的推动下,各种来自民间极富特色的话本形式也就孕育而生了,并且在此时期奠下了坚固的基础。在宋代,有一门艺术叫「说话」。而表演的场地则称为「瓦舍」或「瓦子」,是一种有规模的综合游艺场,其中表演各种戏曲的地方叫做「勾栏」。当然「说话」最容易为平民百姓所接受,而其中众多题材当中最为百姓所接受的,应当是历史方面的故事了,其内容讲的多和朝代之间的兴衰、军国大政等有关的事,参考的史书中有《汉书》、《五代史》、《七国春秋》等,而其中最受人欢迎的无疑是《三国志》了。到了元末明初之际还有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且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演义体长篇章回小说的先河。而宋代亦由于国家政事的关系,百姓们喜欢听「士马金鼓之事」的内容,而其中即刻反映出宋代民族征战、平民起义、抵抗外侮入侵之事,讲的多是以英雄人物为主角,主要的代表即《杨家将》、《水浒》之类的科目最受欢迎,开创了英雄小说的先河。宋代还有另一类至今仍广受民间欢迎的体裁,那就是公案小说,其中表现出百姓对贪官污吏的不满和对「青天大老爷」的期望,「包青天」至今仍符合了人民对政府的期望。另一类白话短篇小说,即以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为代表作,并无显著的成绩。在现存宋元话本中,爱情和公案这两类作品最多,成就也最高。爱情小说的代表作《碾玉观音》,表现出了小老百姓对爱情的坚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即使变成厉鬼也要表现的对追求自己幸福的坚决。公案小说叫具有代表性的是《错斩崔宁》。其中反映了南宋时期官吏问案的轻率、草菅人命,作者对司法弊端提出了疑义、批判。由于语词生动说话人每天面对的都是广大听众,所以熟悉平民所用的口语,且经由说话人的熟练,表现出了人物、对白的生命力,加入俗语、方言等,想必是此一时期的一大特色吧!九、明代小说明朝是中国小说蓬勃发展、走向成熟的时期。明代小说举四本当代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分别代表四个领域的小说,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志怪和人情小说。附带提到一点清朝人李渔江这四本书称为小说界的四大奇书。首先我先从历史演义这个方面开始说明。就其内容而言,历史演义大多是从正史当中取材,孙楷第先生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_231;分类说明》中有提到:「演一代史事而近于断代史者」和「通演古今事与通史同者」,这两点使我们觉得历史演义小说虽然取材自历史,但内容大多和史实不同,多加以改编,因文生事、虚构创作,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而宋代的说书业无疑是对三国故事的丰富和广泛的传播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三国至流传至今版本众多,现在看到的以清人毛宗冈的一百二十回本最为通行。由于成书的时间较其它书为早,所以他用的文体还是简易的文言文,而它的内容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我想是因为罗贯中的「拥刘反曹」契合了他们的道的观念,并且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人物性格,非常容易引起民众的认同。英雄传奇小说当推《水浒传》,作者施耐庵,金圣叹他在《水浒传序》中有提到:「《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施耐庵以一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无他,十年格物而一朝格物,斯以一笔而写百千万人,故不以为难也。」《水浒传》中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等,个个颜色鲜明、精雕细琢,是人物塑造上显现笔力的地方。由于《水浒传》讲的是梁山泊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故事,草莽英雄的色彩严重,让人觉得富于生活的气息。神魔小说这个观念最早是由鲁迅先生提出来并且使用的(见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五讲)。中国通俗小说发展到明代中期,其实神魔小说也应该要出现了。因为中国人对神仙鬼怪、灵异传说之事早在商朝即开始有此观念,因此民间神话发展至今,文人雅士也喜欢参与其中。而自卫进以来,志怪的小说就一直很兴旺,且由于中国式一个受宗教影响极深的国度,并且佛教、道教和一些西方文化入侵中国而来的宗教,相互融合、演化而来,在加上唐朝时即有「讲经」一家,所以到了明代中期通俗小说日趋成熟的时期,神魔小说的兴盛,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演绎自《大唐西域记》,数是内容其实我们都很熟知,在此不再多说。其实,在故事中不乏积极劝世的一面,鼓励人们要克服困难,积极向前,虽然有神力相助,但若没有灵活的头脑又如何能成事呢?人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虽然有许多人对它的印象仅止于是香艳色情的小说,但它以高妙的笔法写出的明代中后期社会的市井风情,真实的表现在具体的文字上。文中大量的运用了市井口语、俗语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让我们在阅读时格外的具有感情,因为其所应用的言语非常生活,更贴近读者的心灵。但其中间杂对于猥亵淫秽的描写,较为人所诟病,但毕竟这无法掩饰《金瓶梅》是中国通俗小说最重要作品之一的光芒,而且它也是小说界四大奇书之一呢!十、清代小说清代小说成就最高的无疑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了,这是部言情的小说,写的当然不只爱情,尚有亲情、人情、厉害之情等,写进了曹雪芹的一生,用曹家的盛衰来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更写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剧。其实这部小说在清朝干龙年间即广为流传,用的文体是白话的章回小说。清代尚有些不错的讽刺小说,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刘鹗的《老残游记》。《儒林外史》是以平实的笔触加以课化当时文人士子追逐科场名利的堕落与矫饰。由于作者对八股科举制度极为厌恶,所以用描写世故人情的笔触描写,故多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无肤泛之语、无淫秽之语。但由于多短篇衔接而成,是结构较松散的一部。《老残游记》虽名为游记,实属社会讽刺小说,而其中写的多和清朝官吏罪恶的揭发有关,当中写景的描述尤为独到,善于用具体的事物比喻声音这是他笔力精炼之处。另外提到清朝尚有一部文言短篇的笔记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的也是神仙志怪,但它虽文笔记小说,但却是有结构的,它是有系统的整理,编辑成册的。.....................。。。。。。。。。。。。(很多 关于古代四大名著的)要不?给你发过去

《西游记》和《罗摩延书》 吴晓铃 文学研究 1958.l 期悟空姓车不姓孙 布谷 新民晚报1958.6.2古典小说戏曲丛考(《吴承恩年谱》、《交游考》、《论著杂事考》) 刘修业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68.5玄奘法师二三事 上官红 天津日报 1968.11.16中国小说史料(《西游记》部分) 孔另境 中华书局 1969.6漫谈《西游记》的主题和孙悟空的形象 李希凡 人民文学 1959.7期《西游记》中的金光寺 陈鸣钟 光明日报 1959.12.13猪八戒是一个什么样的“典型” 李希凡 新港1959.12孙悟空并非光棍汉 山鹰 新民晚报 1960.2.19猪八戒的世界观 吴方 辽宁日报1960.3.17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优秀神话剧——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东海 1960.16期谈《西游记》浪漫精神的时代特色 李希凡 光明日报 1961.1.1校订《西游记•胖姑》折书后 俞平伯 戏剧报1961.1-2期孙悟空的神通 林放 新民晚报 1961•2•5论《西游记》的浪漫主义 南开大学中文系《西游记》研究小组 光明日报 1961.2.5、12漫谈孙悟空和《西游记》的时代特色 袁世硕 山东大学学报1961.1期人参果的幻想和现实 劲草 北京晚报 1961•6•14孙悟空的性格是怎样的? (学术动态) 必胜等 羊城晚报1961.6.20谈《西游记评话》残文 赵景深 文汇报 1961•7•8伟大的学者、旅行家、翻译家玄奘 中国青年报 1961.7• 30唐三藏取经 向达 北京日报 1961. 8•24唐三藏在尼泊尔 兰雯 新民晚报 196l.10•3吴承恩咏杨柳青诗 王树村 天津晚报 1961•11•5《西游记》的地方色彩 苏兴 江海学刊 1961.11期奇妙的神话世界——谈动画片《大闹天宫》 马克 人民日报1962.5.31吴承恩 紫荆 雨花1962. 5期关于《西游记》的几个问题 苏兴 文学遗产增刊10辑玄奘取经 张习孔 工人日报 1962.7•13取得“真经”首在一个“诚”字 戈弩 北京日报1962•8•9改编《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体会 王顾明 光明日报 1962.10.16。《西游记》的地方色彩 钟凤 天津晚报1963•3.17吴承恩和《西游记》 兆明 中华书局 1963.3( 1981.3第二版)从“过火焰山”看吴承恩对情节的处理 陈毓罴 光明日报 1963.5.12、19孙悟空为什么用金箍棒 毛瓜 天津晚报1963.6.16关于《西游记》中难的性质的分析 李国生 甘肃师范大学学报1963.1期吴承恩《禹鼎志》的下落 陈留 新民晚报1963.12.11《西游记》《聊斋志异》中宗教迷信、神仙鬼怪思想的批判 刘大、张碧波 哈尔滨师范学院学报1964.2期齐天大圣的“家谱” 杨柳岸 羊城晚报1964.7.5省图书馆发现一部明刻李卓吾评本《西游记》 河南日报 1964.12.8《西游记》小议 陈推之 光明日报1965.12.19关于孙悟空反抗的性质和目的 殷光熹 光明日报 1966.4.17读《西游记》随笔 何惠云 图书评论1972.8期《西游记》评介 顾岱祖 北京大学学报(试刊)1973.1期。《三打白骨精》分析 顾岱祖 北京大学学报1973.1期论《西游记》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论<西游记>》写作小组《四部古典小说评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7瓷枕与《西游记》 郁博文 光明日报1973.10.8吴承恩和《西游记》 王俊年 北京人民出版社白骨精“斋憎”小议 侯定乾 开封师院学报1975.2期吴承恩撰书的《先府宾墓志铭》在准安出土 南波 文物 1975.10期今日欢呼孙大圣——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周启成 语文战线1976.1期关于“火眼金睛”——《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学笔记 章启迪 语文战线 1976.3期花果山游记 来俊华 连云港文艺 1977.1期(江苏文艺 1978.1期)论孙悟空 朱彤 安徽师大学报1978.1期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季羡林 世界文学1978.2期孙悟空是“新兴市民”的典型形象吗?——与朱彤同志商榷 赵明政 安徽师大学报1978.3期孙悟空形象剖析 邢治平 开封师院学报1978.3期云台山、吴承恩与《西游记》 李洪甫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78.3期(群众论丛1980.1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浅析 赵星景 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开封师院)1978.3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析 霍旭东 甘肃师大学报 1978.3期孙悟空形象的阶级属性 简茂森 安徽师大学报1978. 4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性 埝任 四川师院学报 1978.4期孙悟空形象谈略 郝世峰 南开大学学报1978. 4-5期孙悟空与印度史诗 顾子欣 人民日报1978.11.13试论《西游记》的思想政治倾向 朱式平 山东师院学报 1978.6期论孙悟空 刘烈茂 中山大学学报1978.6期浙江发现吴承恩书写的两块碑文 人民日报1979.2.6十年沉碑重放光彩——长兴县展出吴承恩书写的两块碑文 黄福根、谢文柏 光明日报1979.3.21吴承恩书写的扇面 章里 文物1979.3期。从孙悟空看《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苗壮 辽宁师院学报 1979.1期孙悟空形象与《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殷彤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论丛(文学) 1集 1979. 1追踪《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南行考察报告 苏兴吉林师大学报1979.1期采拓吴承恩书写的碑文散记 高子 书法 1979.4期评《西游记》 徐应佩、周溶泉 书评 1979.4期无支祈传说考 叶德均 戏曲小说丛考 中华书局 1979.5西游记研究的资料 同上试论《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罗东升 华南师院学报 197 9.2期孙悟空形象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严云受 安徽师大学报 1979.2期浅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 陈宏遂 教学与进修(南京师院镇江分院) 1979.2期长兴县所藏赵孟、吴承恩书写的碑刻 黄福根、谢文柏 文物1979.5期论吴承恩的思想 朱彤 学习与探索1979.2期悟空可能不姓孙 蒋星煜 随笔1979.1集试论猪八戒的形象塑造 刘毓忱、杨志杰 南开大学学报 1979.4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浅析 王志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大)1979.8期中国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西游记》部分) 袁珂 文艺论丛 1979. 7辑《罗摩衍那》浅论 季羡林 外国文学评论1辑 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9追访吴承恩的踪迹 苏兴 随笔 1979.3集《西游记》里的花果山 李洪甫 新华日报1979.12.5吴承恩及所写碑文 夏星南 新华日报1979.12.5吴承恩《西游记》典型人物论 苏兴 中国古典文学论集(吉林师大社会科学丛书2辑) 吉林师大学报编辑部 1979.12《西游记》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胡光舟 江汉论坛 1980.1期也谈《西游记》的思想倾向——与罗东升同志商榷 朱继琢 华南师院学报 1980.1期谈谈《西游记》注释中的问题 娄书武、于蕴生 淮阴师专学报1980.1期“大闹天宫”新探 罗宪敏 郴州师专学报1980.1期吴承恩对农民起义的态度 陈澉 求是学刊1980.2期吴承恩在长兴县书写的两块碑文 夏星 南吉林师大学报 1980. 2期从唐玄奘和孙悟空的籍贯问题看淮海民间传说对《西游记》的影响 张传藻、颜景常 淮阴师专学报 1980• 2期孙悟空的故乡 夏振亚 文汇报1980•6.28试论《西游记》前七回的思想倾向 陈澉 北方论丛 1980.3期国内发现明刊李卓吾评《西游记》 蓼南 文学遗产 1980.2期《西游记》琐谈 苏兴 文学遗产 1980•3期《西游记》外文译本概述 王丽娜 文献辑从儿童喜欢模仿孙悟空想起的 任大星 东海期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吴承恩《西游记》部分) 聂石樵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0•6漫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手法 蒋松源 语文教学通讯 1981. 1期明刻李卓吾评本《西游记》简介 古丁 今昔谈1981.2期孙悟空是进口货吗? 孙红芮 广州日报1981•2.22谈《西游记》中的一种对偶句 张成材 青海师院学报 1981.1期孙悟空的血统 蔡国梁 学林漫录2集 中华书局1981.3美的历程(第十章第二节“浪漫洪流”) 李泽厚 文物出版社 1981.3孙悟空与印度猴王的亲缘关系 朱采荻 文文化娱乐 1981.4期吴承恩的一篇佚文——《准安路医学教授古逸先生潘公讳思诚传》 蒋文野、丁乃迟 群众论丛1981.2期儿童文学园地开新花——介绍改写本《西游记》 徐宗才 人民日报 1981.5.26陆西星、吴承恩事迹补考 [澳大利亚]柳存仁 中华文史论丛 1981.2辑中国古典小说讲话(《西游记》部分) 吉林大学中文系编写组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2鲁迅与胡适关于《西游记》的通信及争论 顾农 晋阳学刊 1981. 3期谈谈《西游记》的一些问题 严敦易 文献1981.8辑孙悟空不是印度侨民——与朱采荻同志商榷 向明 文化娱乐1981.8期《西游记》里的神魔问题 高明阁 文学遗产1981.2期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问题 苏兴 北方论丛1981•4期关于孙悟空“国籍”问题的争论和辨析 刘毓忱 作品与争鸣1981.8期浅谈《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佘德余 绍兴师专学报 1981.4期吴承恩 江山 湖南日报1981.9.6论《西游记》中神佛与妖魔的对立 陈澉 文史哲 1981.5期《西游记》的历史背景 刘蕙孙 古典文学论丛2辑 齐鲁书社1981.9《西游记》作者之谜的揭晓 柳和城 书林1981.5期人物安排与故事情节——从“调芭蕉扇”谈故事情节的构成 罗宪敏 名作欣赏1981.5期《西游记》与《罗摩衍那》——读书札记 季羡林 文学遗产 1981.3期“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探源 谭家健 文学遗产 1981.3期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主旨 储大泓 读《中国小说史略》札记(第五章)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10关于《罗摩衍那》的中国文献及其价值 赵国华 社会科学战线 1981. 4期中国文学古籍选介(《西游记》部分) 魏凯、阴通三、石林编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12说苑珍闻(《西游记》部分) 陈汝衡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12评《真假美猴王》 冯立三 光明日报1981.12.10喜笑悲歌气傲然——访吴承恩“射阳簃”遗址 秦九凤 文学报1981.12.31吴承恩和《西游记》的创作 刘泽球等 江苏教育(中学版) 1981.12期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故事 姜威等 民间文学1982.2期谈谈《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 蓼南 今昔谈1982.2期试论《西游记》的思想倾向 刘远达 思想战线1982.1期新发现的与吴承恩有关的几块墓志铭考略 刘怀玉 东北师大学报1982.1期读《新发现的与吴承恩有关的几块墓志铭考略》 苏兴 同上为什么说《西游记》故事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曹础基、陈新璋、罗东升 中国古代文学史问答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1人民群众为什么喜爱孙悟空 同上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举要(《西游记》部分) 黎宏基编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2《罗摩衍那》在藏族地区的流行和发展 洛珠加措作 曲将才让译 青海日报1982.2.14线索错综 对比鲜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艺术性 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 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5跋吴承恩书《甲午中秋宿金山寺》诗 徐沁君 扬州师院学报 1982.1期吴承恩与淮安 陈民牛 新华日报1982.3.28猪八戒与孙悟空——谈小说中“灵与肉”的对偶形象 扬江柱 芳草1982.4期阶级分析与道德分析——关于评价古典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标准问题(《西游记》部分) 张春树 社会科学辑刊 1982.2期论《西游记》的神奇性 裴树海 雷州师专学报1982.l期《大唐西域记》的民间文学价值 刘守华 民间文艺集刊2集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4一个并不虔诚的佛教徒——谈孙悟空的形象并和刘远达同志商榷 何思玉 想战线1982.3期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 李遵义、刘明 历史知识 1982.3期鲁迅论《西游记》 王永生 天津社会科学1982.3期《西游记》研究 袁珂神话论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7吴承恩与水帘洞 李洪甫 文汇报1982. 7.26《西游记》不是“破心中贼”的“政治小说”——云大中文系古典文学研究会讨论综述 曾明 思想战线1982.4期三段法——《西游记》的重要表现手法 潘寿全 学术论坛 1982.4期略谈吴承恩的文艺思想 钟扬 安徽师大学报1982.3期“酌奇而不失其真”——从《西游记》谈到《格列佛游记》 王季深 新民晚报1982.9.13论《西游记》的宗教批判 朱彤 北方论丛1982.5期无支祁哈努曼孙悟空通考 肖兵 文学评论 1982.5期从神魔关系论《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丁黎 学术月刊 1982.9期也谈《西游记》中神佛与妖魔的关系——兼答陈澉同志 赵明政文史哲 1982.5期我对《西游记》的一些看法 傅继俊 文史哲1982.5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时代考辨 李时人、蔡镜浩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2.3期《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写作时代蠡测 刘坚 中国语文 1982.5期也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兼评研究《西游记》的方法刘士昀 思想战线1982.5期关于《西游记》的思想倾向——与刘远达同志商榷 彭荣生 思想战线1982.5期闲话猪八戒 旷源 山茶 1982. 5期印度文学在中国 季羡林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5《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同上玄奘与《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城记》前言 同上中国小说史(第三编第七章“《西游记》”) 北京大学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1中国小说史简编(第六章“《西游记》”) 南开大学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5罗摩衍那初探 季羡林 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9吴承恩和西游记 胡光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梵语文学史(第二编第四章“‘最初的诗’《罗摩衍那》”) 金克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2吴承恩年谱 苏兴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12吴承恩小传 苏兴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1.8(刘耿大编)《西游记》人物分析 李辰冬 畅流 6卷10期 1953台北《西游记》与明代社会 李辰冬 畅流6卷11期1953评《西游记》 高小阳、顾阳 文学月刊3卷8期1955台北评《西游记》 高小阳 文学月刊3卷9、10. 11期 1955《西游记》图谱 广智书局1956香港《西游记》本事考 罗锦堂 学粹2卷3期1960台北谈《西游》寓意 谢云飞 文海 3期 1963台北说《西游》 赵聪 文学世界43期1964香港中国四大小说之研究 赵聪 友联书店 1964香港《西游记》的明刻本——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之一 柳存仁 新亚学报5-2 1963香港《西游记》祖本考的再商榷 杜德桥 新亚学报6-2 1964陆西星之参同契测疏 清华学报 新7卷1期1968台北中国的水神传说和《西游记》 陈炳良 国语日报 1971.12.25明清小说研究论文集续编 香港 中国语文学社 1970《西游记》研究 夏志清、夏志安 现代文学 4 5期 1971.12我国俗文学与印度文学之关系 卢元骏 书目季刊7卷 2期1972 台北英雄诗——《西游记》的另一个观察 余国藩 中国时报 1973.12. 13、14 台北《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萨孟武 三民书局1974台北佛教故实与中国小说 台静农 东方文化12卷1期 1976香港中国古典小说论集 林以亮等 幼狮文化公司1975台北《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 傅述先 竹轩时语 水芙蓉出版公司 1976 台北印度的两大史诗 糜文开 香港商务印书馆 1961《罗摩衍那史诗》与我国小说《西游记》 糜文开 印度文化十八篇 台北东大 1977《西游记》的象征世界 黄庆萱 幼狮月刊46卷3期 1977 台北陆西星传 和风堂读书记 香港龙门书店 1977论沙僧 张静仁 中外文学 9卷 1期 1980 台北《西游记》韵文部分的修辞手法 苏其康 新亚学术集刊 1期 1978 台北笑谈《西游记》 姚永萼 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 1980《西游记》中若干情节本源的探讨——读慈恩传记 曹仕邦 中国学人 1期 1970(幼狮月刊 41卷 3期1975)罗摩衍那在中国(Rāmāyana in Chna) 罗怙•毗罗(Dr.Rashu Vira)、山本(Dr.Chikyo yam amoto) 1938、1955同源的传说(The KaPPa Legend)石田英一郎 民间文学研究(Fo1klore Studies) No.9 1950真实的三藏及其它(The Real Tripitaka and other Pieces) 阿瑟•韦理( Arthur Waley)纽约麦克米兰出版社 伦敦艾伦与昂温出版社 1952远东猿猴传奇(Far Eastern Monkey Lore)卡萨尔(U.A.Casal)日本纪念文集(Monumenta Nipponica) No. 12 1956评路易•艾维诺尔的法译本《西游记》德米耶维勒(P.Demi..ville)通报(Toung Pao)XIV13-5荷兰中国小说(The chinese Novd)福伊尔沃克尔(Fener-Werker,yi-tse Met)东方古典文学探研( Approaches to the Oriental Classics)纽约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59中国神话(CBinese Mythology)吴益泰(Du-I-Tai)拉鲁斯神学百科全书 纽约普罗米修斯出版社 伦敦巴奇沃思出版社 1959中国文学的历史导论(Chinese Aiterature:A Historical Introduction)陈绶颐(Chen Shou-yi)纽约罗纳德出版社1961佛教道教影响中国小说考(Buddhist nd Taoist Influences on Chinese Novels)柳存仁(Liu Ts’un--yan)威斯巴登奥托•哈拉索维茨(Wiesbaden,Otto Harrassouwitz)出版社1962西游记的原型(The Prototypes of Monkey)柳存仁(Liu Ts’un-yan)通报(Toung Pao) 51:1 1964荷兰关干猴与奥德赛的比较解说(Notes for a Comparison of the Odyssey and Monkey) 哈里特•戴伊(Harriet Dye)东西万文学(Literature East and West) 8:1 1964吴承恩评传(Wu Ch’eng-en:His Life and Career)柳存仁 莱顿E.J.布里尔出版社 1967两部明代小说的新透视:西游记和西游补(New Perspecfi-ves on two Ming Novels:Hsi-yu Chi and Hsi-yu Pn) 温玲(Wenlin)中国仁道之研究美国麦迪逊出版社 密尔沃基出版社 英国伦敦出版社 1968中国古典小说评介(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A Critical Introduction) 夏志清(Hsia Chih-is’iug) 纽约、伦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1968中国小说研究论著目录(Chinese Fiction:A Bibliography of Books and Articl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李田意(Li Tien-yi) 纽黑文耶鲁大学远东出版社 1968(126-132页有评介《西游记》的内容)《西游记》: 16世纪中国小说前史之研究(The Hsi-yu Chi A Study of Antecendent to the Sixteenth Century Chinese NoveL) 杜德桥(Glen Dubridge) 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1970 1979对此书的评介文章,有以下各篇:①夏志清亚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XXX,4②王安布罗西奥《Wang Ambrosio》西班牙东方学会会报(Boletin de la Asociacion Espano la de OdeientaliSt8S)Vll③安德烈•莱维(Andr在Levy)通报(Toung Pao,Leiden)LVll 5④多尔比(W.Dolby) 亚洲要闻(Asia Major) 伦敦⑤肯尼思•佩(Kenneth Pai) 美国东方学会会志(JOurnal Of American Orientsl Society)XCll 2巴尔的摩⑥杨•温斯顿(Yang Winston L.Y.杨联升) 亚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安阿伯⑦赫罗纳莫瓦--诺沃特纳(z.Heronamova-Novotna)东方学会录(Archiv Orienta1ni)XLI 4 布拉格罗摩衍那——印度与亚洲历史联系和文化传播的媒介(Romayana-An Instrument of Historical Cantact and Cultural India and Asia)德塞•N•桑托西(Santosh N. Desai)亚洲研究杂志(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30:1 1970评阿瑟•韦理(Arthur Waley)译《猴》(Monkey) 利昂内罗•兰西奥蒂(Lione11o Lanciotti)东西方杂志(East & West)XXlll 3-4吴承恩:生平与经历(Wu Ch’eng-en:His Life and Career)和风堂读书记(Selected Papers ftom the Hall of Harmonious Wind)香港龙门书店 1977《西游记》成书的新研究(A New Study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Hsi-yu Chi)东方文化学院学报(Acta Asia: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Eastern Culture )32 1977 东京评波兰塔杜什•兹比科斯基《西游记》译本《猴子造反》拉勃卡——科切罗瓦东方学评论( Przeglad Orienta-listyczny)4《西游记》和《红楼梦》的寓言(Allegory in Hsi-yu Chi and Hung-Lon Meng) 蒲安迪(A.H.Plaks) 中国叙事体文学评论集(Chinese Narrative: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1977有关“探索”的神话和喜剧——从唐•吉诃德和哈克贝里•费恩看《西游记》( Mythic and Comic Aspects of the Quest:Hsi-yu Chi as seen through Don Quixote and Huckleberry Finn) 新加坡大学出版社1977于国藩英译本《西游记》书评:①波拉德(D.E.Pollard)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学报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ontal and African StndinS,LOndon)XLI,3 1978 伦敦③王靖宇(Wang,John C.Y.) 亚洲研究杂志(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Ann Arbor)XXXVⅡ,4 1978中国《譬喻经》中的罗摩故事( La Legende de Rama dans sun Auvdana Chinois)西特莱•勒维(Sytlain Lervui)中国小说的改编技巧——谈《西游记》第九章 阿尔萨斯•严 中国文学一卷2期 1979大家一起来来来:既然是要研究,就要尽可能地多一点。

西游记论文的参考文献

电影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著录参考文献则是其法律义务,引用了前人的资料又不列出参考文献,会被认为是抄袭或剽窃行为。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电影专业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篇一:参考文献

[1] 张鑫. 从关联理论视角看电影字幕翻译[D]. 内蒙古大学 2010

[2] 熊婷.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电影《赤壁》的字幕翻译[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3] 陈燕. 字幕翻译的技巧研究[D]. 厦门大学 2009

[4] 周昕. 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分析《老友记》字幕翻译的问题[D]. 苏州大学 2010

[5] 唐立娟. 场独立与场依存认知风格与大学生阅读附带词汇习得的相关性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6] 郭乔. 关联理论指导下美剧字幕翻译的明示处理[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7] 李芸泽. 南京沃蓝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洽谈陪同口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8] 马玉珍. 认知语境视角下字幕翻译的“高效与经济”原则[D]. 中南大学 2009

[9] 苏春梅. 高中英语教师对教学研究的认知和理解[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姜泽宪. 英语教师信念与职业认同的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郭星余. 字幕翻译的改写[D]. 中南大学 2007

[12] 马子景. 第三届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酒节陪同口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3] 吴庆芳. 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师多模态话语分析[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4] Salvatore, and Humor: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General Theory of Verbal Humor. The Translator . 2002

[15] 杨帆. 加拿大资助中国乡村女大学生基金会项目的口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6] 王红霞. 从关联理论视角研究影视剧字幕翻译[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17] Bassnett-McGurie, Studies. Journal of Women s Health . 1980

[18] 李艳玲. 基于Wiki的协作式写作教学对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9] 高东森. 基于FIAS的新手-专家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对比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20] 程思. 影视字幕翻译策略探究[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21] 费卫芝. 韩国电影中文字幕翻译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篇二:参考文献

[1] 李和庆,薄振杰. 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02)

[2] 钱绍昌.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 2000(01)

[3] 陈莹. 英汉节奏对比分析[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2)

[4] 余萍. 论创造性叛逆视野下的《唐诗三百首》英译[D]. 安徽大学 2011

[5] 尤杰. 论网络盗版对电影产业收入流的影响[J]. 当代电影. 2010(12)

[6] 肖维青. 学术性·职业性·趣味性--“影视翻译”课程教学探索[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03)

[7] 龙千红. 《花样年华》的英文字幕翻译策略研究--兼谈中国影片的对外译介[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1)

[8] 孙致礼. 翻译与叛逆[J]. 中国翻译. 2001(04)

[9] 胡心红. 从孙致礼的《傲慢与偏见》译本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10]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11] 杨莎莎. 亚瑟·韦利对《西游记》的创造性叛逆式翻译[D]. 首都师范大学 2008

[12] 张锦兰. 接受美学与复译[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13] 麻争旗. 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J]. 现代传播. 2003(01)

[14] 钱梦妮. 美剧字幕组的生存悖论[J]. 新闻世界. 2011(01)

[15] 吴晓芳. 字幕组:美剧“汉化”的背后[J]. 世界知识. 2011(01)

[16] 麻争旗. 影视对白中“节奏单位”的翻译探究[J]. 中国翻译. 2011(06)

[17] 王平. “隐秘的流行”路在何方?--“字幕组”翻译面面观[J]. 电影评介. 2009(17)

[18] 刘洪涛,刘倩. 论林译小说《迦茵小传》中的创造性叛逆[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19] 张春柏. 影视翻译初探[J]. 中国翻译. 1998(02)

[20] 麻争旗. 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1997(05)

篇三:参考文献

[1] 王凯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2] 高丽红.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3] 吴十梅. “张掖大景区建设项目”翻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4] 蔡莹莹. 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5]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6] 赵春梅. 论译制片翻译中的四对主要矛盾[J]. 中国翻译. 2002(04)

[7] 李运兴. 字幕翻译的策略[J]. 中国翻译. 2001(04)

[8] 李琼. 《协商民主在中国》英译实践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9] 樊小花. “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许可证申请指导文件”的翻译报告[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0] 冉彤. 二人互动模式下提示和重铸与二语发展[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11] 赵爱仙. 翻译美学视阈下陌生化在《围城》英译本中的再现与流失[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2] 李文婧. 基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科技论文摘要的英译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3] 王番.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14] 陈燕. 互文视角下的诗歌翻译比较研究[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15] 刘霖. 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明喻成语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6] 赵静. 关联顺应模式下商标名称英译的文化缺省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3

[17] 陆祖娟. 语用翻译视角下《围城》中人物对话的汉英翻译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18] 王君. 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9] 姜姗. 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20] 钱绍昌.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 2000(01)

[21] 郭建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02)

[22] 王静. 英语学习者词缀习得的实证研究及其启示[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可以去读秀找找

——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周末作业是《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学术论文写作,这个任务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有很大的挑战性的,第一次接触就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格式规范且有内容有思想的论文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好在他们对西游记的内容比较熟悉,平时还喜欢跟我讨论其中的内容,很有思想深度。周五我利用早读课给孩子们讲了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从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语再到参考文献,细致到字体、字号和行距等。此次我们练习写作学术论文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透过文字去多角度理解《西游记》中的任务,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性,让他们的思维更加有序,思考更加深入。 在指导孩子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我总结了几个比较实用的方法。 第一,自己在读文本的时候已经有明确的写作对象,且形成了自己初步的想法,可以把这几条想法以提纲或草稿的方式写下来备用; 第二,要了解自己写作的内容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情况,一般我们可以借助知网、万维等权威论文网站查询相关研究成果,先要读他们的研究内容,这也是自己的参考资料的来源,甚至可以打印出来读,划出与自己相近的,或者你觉得有新意的解读。 第三,开始写作正文,不要去管格式,如果要引用原文,建议用识别软件,又快又准确,但引用原文太多会有抄袭的风险,所以不宜大量引用原文。正文写作一般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第四,调整标题,撰写摘要和关键词,整理参考文献,最后对照格式要求一一修改。 第五,查重,选择免费的查重软件,输入文章和作者,很快会得到查重结果,这次要求查重率在30%以下,如果高于30%,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软件有降重的功能,自动的。 等查重结束,一篇完整的属于你的学术论文就这么诞生了,是不是人生的第一篇标准学术论文呢?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论文都会写的你,难道还会怕区区几百字的作文吗?

西游记微论文题目

《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 1522 —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 ,《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 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 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产下一猴。石猴求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去可行十万八千里,自称“美猴王”。他盗得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马温。当猴王得知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咤二将。孙悟空又被请上天管理蟠桃园。他偷吃了蟠桃,搅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又派天兵捉拿。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太上老君用暗器击中孙悟空,猴王被擒。经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丹炉锻炼,孙悟空毫发无伤。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如来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一取经人,来西天取经,劝化众生。观音点化陈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经。唐太宗认玄奘做御弟,赐号三藏。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孙悟空被带上观世音的紧箍,唐僧一念紧箍咒,悟空就头疼难忍。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在高老庄,收伏猪悟能八戒,猪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净,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经。 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婿,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有八戒迷恋女色,被菩萨吊在树上。在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为了赔偿,孙悟空请来观音,用甘露救活了仙树。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僧,都被悟空识破。唐僧不辨真伪,又听信八戒谗言,逐走悟空,自己却被黄袍怪拿住。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成老虎。八戒在白龙马的苦劝下,到花果山请转孙悟空,降伏妖魔,师徒四人继续西行。乌鸡国国王被狮精推人井内淹死,狮精变作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要来金丹,救活国王。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抵不住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妖。菩萨降伏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西梁女国国王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赚关文,坚意西行,唐僧却被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摄去。悟空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双冠子大公鸡,才使妖怪现了原形。不久,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师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协力,赶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洛伽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几次斗智斗法,借天兵神力,降伏三怪,扑灭了大火。比丘国王受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悟空解救了婴儿,打退妖邪。寿星赶来把白鹿收回。灭法国王发愿杀一万僧人,孙悟空施法术,把国王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使国王回心向善,改灭法国为钦法国。在天竺本国,唐僧被月宫五兔变化的假公主抛彩球打中,欲招为驸马,悟空识破真相,会合太阴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弧布寺的真公主。 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才求得真经,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至今《佛本行经》不全。 唐三藏等把佛经送还大唐首都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三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受封净坛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罗汉,白龙马加升为八部天龙,各归本位,共享极乐。

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问题~历劫难终成正果路漫漫其修远兮祝您学习进步~若觉得满意~请记得采纳~∩_∩~

《西游记》读后感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 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 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点,从小在书海中遨游的我深有体会。四大名著是经典中的经典。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更是我儿时文学生活的主角。 假如没有孙悟空 印象中,初读《西游记》,最讨厌的人物就是那个不可一世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按常理来说,孙悟空应该是众多少儿读者的崇拜对象啊。有一天偶然翻看自己小学时的日记。上面写道:“今天看到‘其’天大圣把那个人打死了,脑浆象豆‘符’一样出来了。我很想哭,这是宋老师说的残忍吧。”现在看起来真的很可笑。是啊,那时单纯的过分,那一个细节竟然使孙悟空在我心里成了一个残忍的角色,使我幼小的心灵有了一次至今仍记忆着的阴影。可试想,假如没有了孙悟空,那整部小说也许不会有那么多的血腥,不会使天宫大乱,也不会有如来把他压在五行山下,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那么多麻烦事。可毕竟孙悟空是个功臣,是《西游记》里的英雄,一路上降妖服魔保护唐僧的安全。现在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我最欣赏的角色,并非因为他那些英雄行为,也不是因为他那出神入化的七十二变,只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他是有些霸道,有些骄傲;但他敢作敢当,对于不满的事情敢于反抗,这些对已走向成熟的我有着深深的吸引。他是整个小说的中心,是作者心灵的使者,是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征。作者从孙悟空身上传输了他对封建统治的蔑视和鄙夷,赞扬了勇于反抗的精神。可以说孙悟空是作者与读者心灵交流的一个窗口,假如没有了他?故事又从何谈起呢? 假如没有唐僧 小学五年级,再读《西游记》时,发现对唐僧厌恶到了极点:其实《西游记》也就是那么一档子事,主题就俩字——取经!从西天取到真经,然后把经书交给皇上这故事也就完结了。之所以成为了洋洋洒洒一百多回的神话小说,主要原因就是——唐僧。想想看,孙悟空是齐天大圣啊!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取经?一跟头的事!虽说八戒、沙僧是没有悟空厉害,可怎么算也是日行千里的主儿。到大雷音寺取个经,几天就办成不是问题吧?可问题就出在了唐僧身上,使自己3个本领高强的徒弟那腾云驾雾的本事不能施展。这也就算了,可偏偏他还是令妖怪们垂涎三尺的金禅子转世,再加上他不分黑白,不识人妖,常念那紧箍咒令忠心保护自己的大徒弟孙悟空满地打滚,折腾的死去活来,甚至还赶回了老家,这便给这条本已遥远艰难的路又增添了不少的“色彩”。要是没有了唐僧,这一路不知道少了多少麻烦,减了多少曲折,节约了多少金子似的时间啊。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成长,我逐渐理解接受了故事中这一切的安排,这正是吴承恩老先生的高明之处。取经,本是一种事业,但实际上已经成了唐僧所坚韧不拔地追求的一种理想的象征。假如没有了唐僧,《西游记》便成了单纯的打打杀杀的神话故事。“不经历风雨,怎么现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的,没有了唐僧一路的曲折坎坷,这“取”经的意义又在哪里?这部魅力永恒的小说又何以传承至今? 假如没有配角 我把猪八戒,沙僧,各路神仙、妖怪等其他的人物都称为配角。一个小说的成功取决于故事的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主角的塑造也要依靠配角的衬托。《西游记》并没有犯大多数神话犯的错误——完美。《西游记》里并没有哪一个人物完美无缺,配角只不过缺点暴露的更明显些罢了,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沙僧的老实没心眼,妖怪们的贪婪以及神仙们的庸笨……这一切的一切却成了小说中的必须,没有了他们,孙悟空的英雄从何而来?没有了他们,唐僧的善良又怎么表现?如果没有了配角整个小说便如同鸡肋一样索然无味……这一路分析下去,才发现这各个人物是缺一不可的,这一切组合在一起是那么的恰当,正好构成了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妙,妙不可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初二的中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此时再读《西游记》,发现了其中更多的精华:孙悟空的智勇,唐僧的善良,猪八戒的缺点虽多但心眼却不坏,再想想沙僧的老实又何尝不是优点呢?《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真是教给了我太多的东西,而这些都是以后的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它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令我面对困难时努力想办法去战胜,而不是逃避;更多的是,使自己摘下了完美主义的眼镜,理解了“缺点产生美”的观点——我不会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一遇挫折便哀声不绝,也不会一发现别人的缺点便对此人厌恶,因为我从《西游记》中体会到了缺憾也可以产生美,人无完人,不是吗?我要感谢吴承恩先生。是他用超凡的智慧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虽充满曲折与艰辛但结局依旧圆满地梦。假如没有他……

西游记妖魔毕业论文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最受读者喜爱。孙悟空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大闹天宫是他的一段光荣历史;后来他参加取经队伍,尽管头上戴着金箍,不能完全自由行动,但他的火眼睛能够看透一切,手上的金箍棒威力无穷,他始终是战胜妖魔鬼怪的战斗主力,最后得到一个“斗战胜佛”的光荣称号。毛泽东有两句诗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精辟地道出了这位神猴的本质特点。最能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的故事是《大闹天宫》;《三借芭蕉扇》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他的聪明;《三打白骨精》可见他的嫉恶如仇,除恶务尽。 马克思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孙悟空的种种“神通”,正包含了古人对自身力量增长的幻想和对征服自然的自信。孙悟空是中国人心目中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英雄。 与孙悟空相映成趣的是他的师弟猪八戒,他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同时也有很多引人发笑的东西。取经路上的脏活、累活如挑行李、背死尸、埋人头、扫垃圾等等,都是他来干,不过只要有机会他就偷懒睡大觉;与妖精们斗起来猪八戒也是十分勇敢的,但也有时会借出恭(上厕所)逃避战斗。猪八戒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身上的许多小毛病: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嫉妒心强,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他有时耍点小聪明,结果反而坏了大事。但猪八戒还是一个好人,他憨厚纯朴,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写一个弱点很多的人物而能讨人喜欢,让人记住,是很不容易的。 和孙悟空、猪八戒这一猴一猪比较起来,第三位徒弟沙和尚显得故事较少,生气不足。但他乃是不可或缺的配角,当孙行者和八戒闹矛盾的时候,须由他出来劝说调解,两位师兄外出时,由他陪伴师傅。如果没有这一个徒弟,唐僧就危险了,经也取不成。 唐玄奘历史上确有其人,而小说中的唐僧则是一个由作家创造出来的全新的艺术形象。他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到西天去必然会碰到许多艰难险阻,“吉凶难定”,但仍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他从来没有动摇过。但另一方面,这个唐僧又是相当窝囊的人物,一碰到妖魔鬼怪,他总是一筹莫展,滚下马鞍,涕泪交流,一旦离开了徒弟,他就连饭也吃不上。最糟糕的是他太糊涂太慈悲了,孙悟空主动除妖时,唐僧总是斥为“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不知好歹”,甚至闭上眼大念其紧箍咒,使孙悟空无法去战斗除妖,结果自己往往遭灾受罪。唐僧本来是去西天取经的领导人,但小说中对他批评得很厉害。这就表明《西游记》并不宣扬宗教,不过是利用取经一事作为叙述故事的框架而已。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而且,这里的人物也给现代管理学带来很多值得参考的价值。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而且,这里的人物也给现代管理学带来很多值得参考的价值。

最近好多人问《西游记》里面的内容。你可以再去重新看一遍《西游记》,回忆一下经典。

西游记有关论文题目

到手的真经又泡水了

1、敢问路在何方2、在不能用一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法术后3、路在脚下4、几万里我追寻着你你自己选吧!祝你写作成功啊!

《西游记》读后感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 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 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这一点,从小在书海中遨游的我深有体会。四大名著是经典中的经典。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更是我儿时文学生活的主角。 假如没有孙悟空 印象中,初读《西游记》,最讨厌的人物就是那个不可一世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按常理来说,孙悟空应该是众多少儿读者的崇拜对象啊。有一天偶然翻看自己小学时的日记。上面写道:“今天看到‘其’天大圣把那个人打死了,脑浆象豆‘符’一样出来了。我很想哭,这是宋老师说的残忍吧。”现在看起来真的很可笑。是啊,那时单纯的过分,那一个细节竟然使孙悟空在我心里成了一个残忍的角色,使我幼小的心灵有了一次至今仍记忆着的阴影。可试想,假如没有了孙悟空,那整部小说也许不会有那么多的血腥,不会使天宫大乱,也不会有如来把他压在五行山下,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那么多麻烦事。可毕竟孙悟空是个功臣,是《西游记》里的英雄,一路上降妖服魔保护唐僧的安全。现在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我最欣赏的角色,并非因为他那些英雄行为,也不是因为他那出神入化的七十二变,只是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他是有些霸道,有些骄傲;但他敢作敢当,对于不满的事情敢于反抗,这些对已走向成熟的我有着深深的吸引。他是整个小说的中心,是作者心灵的使者,是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征。作者从孙悟空身上传输了他对封建统治的蔑视和鄙夷,赞扬了勇于反抗的精神。可以说孙悟空是作者与读者心灵交流的一个窗口,假如没有了他?故事又从何谈起呢? 假如没有唐僧 小学五年级,再读《西游记》时,发现对唐僧厌恶到了极点:其实《西游记》也就是那么一档子事,主题就俩字——取经!从西天取到真经,然后把经书交给皇上这故事也就完结了。之所以成为了洋洋洒洒一百多回的神话小说,主要原因就是——唐僧。想想看,孙悟空是齐天大圣啊!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取经?一跟头的事!虽说八戒、沙僧是没有悟空厉害,可怎么算也是日行千里的主儿。到大雷音寺取个经,几天就办成不是问题吧?可问题就出在了唐僧身上,使自己3个本领高强的徒弟那腾云驾雾的本事不能施展。这也就算了,可偏偏他还是令妖怪们垂涎三尺的金禅子转世,再加上他不分黑白,不识人妖,常念那紧箍咒令忠心保护自己的大徒弟孙悟空满地打滚,折腾的死去活来,甚至还赶回了老家,这便给这条本已遥远艰难的路又增添了不少的“色彩”。要是没有了唐僧,这一路不知道少了多少麻烦,减了多少曲折,节约了多少金子似的时间啊。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自己的成长,我逐渐理解接受了故事中这一切的安排,这正是吴承恩老先生的高明之处。取经,本是一种事业,但实际上已经成了唐僧所坚韧不拔地追求的一种理想的象征。假如没有了唐僧,《西游记》便成了单纯的打打杀杀的神话故事。“不经历风雨,怎么现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的,没有了唐僧一路的曲折坎坷,这“取”经的意义又在哪里?这部魅力永恒的小说又何以传承至今? 假如没有配角 我把猪八戒,沙僧,各路神仙、妖怪等其他的人物都称为配角。一个小说的成功取决于故事的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主角的塑造也要依靠配角的衬托。《西游记》并没有犯大多数神话犯的错误——完美。《西游记》里并没有哪一个人物完美无缺,配角只不过缺点暴露的更明显些罢了,猪八戒的好吃懒做,沙僧的老实没心眼,妖怪们的贪婪以及神仙们的庸笨……这一切的一切却成了小说中的必须,没有了他们,孙悟空的英雄从何而来?没有了他们,唐僧的善良又怎么表现?如果没有了配角整个小说便如同鸡肋一样索然无味……这一路分析下去,才发现这各个人物是缺一不可的,这一切组合在一起是那么的恰当,正好构成了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妙,妙不可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初二的中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此时再读《西游记》,发现了其中更多的精华:孙悟空的智勇,唐僧的善良,猪八戒的缺点虽多但心眼却不坏,再想想沙僧的老实又何尝不是优点呢?《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真是教给了我太多的东西,而这些都是以后的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它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令我面对困难时努力想办法去战胜,而不是逃避;更多的是,使自己摘下了完美主义的眼镜,理解了“缺点产生美”的观点——我不会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一遇挫折便哀声不绝,也不会一发现别人的缺点便对此人厌恶,因为我从《西游记》中体会到了缺憾也可以产生美,人无完人,不是吗?我要感谢吴承恩先生。是他用超凡的智慧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虽充满曲折与艰辛但结局依旧圆满地梦。假如没有他……

1、敢问路在何方 2、在不能用一跟头十万八千里的法术后 3、路在脚下 4、几万里我追寻着你 你自己选吧!祝你写作成功啊!西游记读后感的小标题怎么写;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主要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艰辛从东土大唐一直到西天拜佛求经过的故事。 唐僧的心地善良;孙悟空的机智勇敢,不屈不挠;猪八戒的好吃懒做和沙僧忠...西游记读后感取什么名字1.我也曾西游 2.取经之路 3.人间正道是沧桑 4.合卷西游,感慨万千 5.我陪唐僧取过经 6.西游记之我见 7.取经之路,人间之路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