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校园生态文明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23:56:07

生态文明校园论文

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提升策略论文

一、生态文明教育

1.生态文明教育概述

生态文明体现着人们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体现着人类对人、自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认知。它有客观物化形态、文化伦理形态和社会形态三种,并且包括体制文明、生态文明和素质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适应我国国情、顺应社会发展的正确决策。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前提,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相互促进,是培养生态文明素养的有效手段。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通过系统的引导,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质,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详细的解释,提高人们遵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规律的自觉性,通过制定计划和详细的组织,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改善和协调,促进被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2.生态文明教育特点

⑴综合性。生态文明教育是通过多个学科的合作共同完成的,从其主要内容中就能够了解到。生态文明教育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人与人、人的心理的和谐。⑵多样性。生态文明教育应当结合生态现状,因地制宜的进行教育,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实现教育的深刻性和高效性。⑶社会性。生态文明教育与全民生活息息相关,必须通过全民的积极参与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应当对生态文明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⑷全球性。生态环境关系到全球的各个国家和地区,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可能对整个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尤其是气体排放这种扩散性较强的环境问题。

二、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出现的问题

中学生处于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国在生态文明教育上的研究起步晚、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在当前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1.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我国的生态教育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使得我国对生态文明的教育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造成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不高。当前的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主要体现为:⑴生态教育流于形式。在对生态文明建设日益重视的现在,许多学校已经开展了生态文明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但是有些学校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时候,教育方式偏向于形式化和即兴化,没有长远的教育规划,施教方式也比较随意,存在很多不足,并且由于脱离了实际和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⑵家庭、学校、社会之间没有有效沟通。学校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外界的有效交流,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少,并且很难得到家庭的支持,从而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阻碍。⑶生态教育不够深入。当前生态教育的实现方式大部分是通过自然科学的课程教育来实现的,学生缺乏对生态文明教育的自主研究和认识,不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当中,导致生态文明意识难以提高。⑷生态文明教育没有针对性。生态教育应当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一旦脱离实际就很难实现其意义。但是当前的教育中,缺乏公共生态教育的认知。

2.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表现

笔者在阅读了大量相关著作和论文,并与中学生交流后发现,当前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这表现在:生态忧患意识的产生、有强烈的生态求知欲、生态感知能力增强等方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生态意识的增强是促进生态素质的提高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时候应当注重迎合学生的心理,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

三、总结

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对其生态文明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指导教师的适当引导,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结合当地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这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我国经济建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学校应当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提高中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努力。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意。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真正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真正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新世纪新阶段,应自觉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拓展载体,丰富路径,多措并举,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引领生态文化风尚,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国内生态环境意识还很淡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还存在扭曲现象,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和资源低利用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包括通过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来解决。因为高校是社会先进文化、思想的发源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试读已结束,

是有的,你自己来拿吧,行不

写作思路:把环保的重要性写下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地球资源的不断消耗,节能环保问题已成社会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要从源头抓起,校园节能环保正起着这样的作用。校园节能环保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校园节能环保常见问题有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和废品的回收利用。根据经验,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要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使学生成为节约型消费者,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在学校用水的地方很多,要饮水、上完厕所要用水冲洗,打扫卫生要用水等。用电的地方也很广,包括照明、电扇、空调和教育技术装备用电等。那么如何做好节约用水、用电呢?我们应从思想上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不足,如果不节制用水,未来地球上就无水可用了。

对于用电问题,我们国家华北地区大部分的用电是火力发电,这样就用掉了大量的煤,煤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无节制地用电,到时候煤用尽了,就没办法发电了。学校还定期以班级板报或者制定节能环保宣传栏的形式,对节能环保进行宣传。对于浪费水、电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造成水浪费的原因有很多,及时解决才是有效的办法。

做好校园和家庭节能环保工作,这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都要做节约型消费者,作为中学生应该从学校和家庭做起,然后再走向社会。

家庭中的节能环保除了节约用水、用电外,还应该节约粮食。对于节约粮食的问题,要向学生讲明白,我们吃的大米、白面是经过很多工序做出来的,不仅是农民的汗水,也是父母辛勤工作换来的,吃饭不能浪费。

在世界一些贫困地区,还有人吃不饱饭、没衣服穿、没房子住。通过对这些环保知识的学习,然后过渡到家庭和社会的节能环保,我们才能在思想上认识到节约用水、用电的重要性,并行动起来。

形成绿色环保理念。绿色环保理念是在生态文明指导下的思想观念,即关爱、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尊重自然生态。构建生动活泼、民主的教育环境,倡导和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理念,关注资源保护,推行绿色消费和日常节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

树立绿色道德观念。绿色道德观念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道德观。一是要树立生态安全观念,充分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亲近自然,关爱自然,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积极维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避免人的不当行为干扰自然秩序和功能。

二是要树立生态效益观,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摒弃以牺牲生态来换取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坚持绿色发展。三是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要着眼长远发展,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绿色环保精神。绿色精神是把绿色环保要求上升到精神层面,让环境保护成为每个人的精神要求和奋斗目标。要求按自然生态规律办事,强化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树立竞争意识及和谐宽容精神;构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开拓创新、文明守纪的绿色人文精神,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养成绿色思想、绿色语言、绿色行为规范。

营造绿色文化氛围。采取广播、标语、警句、宣传栏、校园网、学生课外活动和建设专门文化角等途径,营造绿色氛围。可以利用建筑外、楼道内、空余场地制作有关绿色、节能、环保条幅和标语,弘扬绿色校园特色文化;在食堂进行节约粮食、节水、节电宣传。

节能环保的校园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节能环保,而节能环保型校园的建设,关键在于培养环保理念,树立理性发展和勤俭节约的意识,努力构建和谐节约型校园,需要其中每一位师生及社会各界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节能环保有你我共同的参与,明天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生活也将更美好!

校园生态文明论文

写作思路:把环保的重要性写下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地球资源的不断消耗,节能环保问题已成社会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要从源头抓起,校园节能环保正起着这样的作用。校园节能环保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校园节能环保常见问题有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和废品的回收利用。根据经验,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要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使学生成为节约型消费者,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在学校用水的地方很多,要饮水、上完厕所要用水冲洗,打扫卫生要用水等。用电的地方也很广,包括照明、电扇、空调和教育技术装备用电等。那么如何做好节约用水、用电呢?我们应从思想上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不足,如果不节制用水,未来地球上就无水可用了。

对于用电问题,我们国家华北地区大部分的用电是火力发电,这样就用掉了大量的煤,煤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无节制地用电,到时候煤用尽了,就没办法发电了。学校还定期以班级板报或者制定节能环保宣传栏的形式,对节能环保进行宣传。对于浪费水、电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造成水浪费的原因有很多,及时解决才是有效的办法。

做好校园和家庭节能环保工作,这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都要做节约型消费者,作为中学生应该从学校和家庭做起,然后再走向社会。

家庭中的节能环保除了节约用水、用电外,还应该节约粮食。对于节约粮食的问题,要向学生讲明白,我们吃的大米、白面是经过很多工序做出来的,不仅是农民的汗水,也是父母辛勤工作换来的,吃饭不能浪费。

在世界一些贫困地区,还有人吃不饱饭、没衣服穿、没房子住。通过对这些环保知识的学习,然后过渡到家庭和社会的节能环保,我们才能在思想上认识到节约用水、用电的重要性,并行动起来。

形成绿色环保理念。绿色环保理念是在生态文明指导下的思想观念,即关爱、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尊重自然生态。构建生动活泼、民主的教育环境,倡导和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理念,关注资源保护,推行绿色消费和日常节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

树立绿色道德观念。绿色道德观念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道德观。一是要树立生态安全观念,充分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亲近自然,关爱自然,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积极维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避免人的不当行为干扰自然秩序和功能。

二是要树立生态效益观,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摒弃以牺牲生态来换取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坚持绿色发展。三是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要着眼长远发展,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绿色环保精神。绿色精神是把绿色环保要求上升到精神层面,让环境保护成为每个人的精神要求和奋斗目标。要求按自然生态规律办事,强化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树立竞争意识及和谐宽容精神;构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开拓创新、文明守纪的绿色人文精神,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养成绿色思想、绿色语言、绿色行为规范。

营造绿色文化氛围。采取广播、标语、警句、宣传栏、校园网、学生课外活动和建设专门文化角等途径,营造绿色氛围。可以利用建筑外、楼道内、空余场地制作有关绿色、节能、环保条幅和标语,弘扬绿色校园特色文化;在食堂进行节约粮食、节水、节电宣传。

节能环保的校园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节能环保,而节能环保型校园的建设,关键在于培养环保理念,树立理性发展和勤俭节约的意识,努力构建和谐节约型校园,需要其中每一位师生及社会各界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节能环保有你我共同的参与,明天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生活也将更美好!

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1、调查过程和方法

笔者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项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份,有效率为99%,调查对象为合肥市5所高校学生。调查内容涉及受访者的日常行为(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否关注垃圾的分类、是否践踏草坪、是否关注塑料袋降解性)、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情况、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是否与自己有关、大学生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途径(相关课程、参与环保社团、宣传、电视等)、大学生对于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态度(积极制止、举报投诉、不愿多管、无所谓)、大学生意)。

分别从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行为及态度、对当前生态文明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设计了26项选择题,题量适中,难易程度一般,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代表性,基本上能反映调查对象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及特点。

2、调查结果分析

此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和意识方面呈现出如下特点:生态文明知识欠缺、生态文明意识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大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现状的满意度不高。

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方面知识欠缺,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缺乏。简单的表现是对基本环保知识的欠缺,如有些同学对于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等都不了解。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程度,不了解的人数占34%,了解的占66%,如: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世界水日和世界环境日等生态文明知识,30%的大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这些问题并不难,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回答的正确率却不是很高,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水平一般,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掌握还不牢固。

生态文明意识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表示自己有这样的意识,但在实际生活中,乱扔垃圾的现象却随处可见,生态文明意识没有最终落实到行动上。关于大学生对于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态度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有所欠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也只是处于一种非经常化、非主动化的状态。经常采取各种生态环保行为的比例没有超过28%,主动制止违背生态文明行为的只有被调查学生的24%,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占53%的人持“不愿多管”的态度,5%的人“举报投诉”,还有18%的人认为“无所谓”。但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有62%的被调查学生愿意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

从受访者的日常行为以及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否与自己有关的两项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但是将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比例较低。如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有关系的比例达到85%,然而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如偶尔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比例45%,偶尔践踏草坪的比例高达84%。可见,当代大学生缺乏践行生态文明的主动性。

大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现状的满意度不高

部分大学生肯定了我国生态文明的总体现状较好的同时,也肯定了不同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对于这些成绩大学生并不太满意,认为还有改善的空间。合肥作为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学生对本市的生态文明满意度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上,但是从宏观的角度上即对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状况的满意度不高。综上所述,此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欠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作为具备一定环境知识、生态文明意识和法律常识的群体,理应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同时也要成为环保民主监督方面的重要力量,不应仅仅止步于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更重要的是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共同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大学生在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意识欠佳,这一现状和大学生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骨干力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水平,加强生态保护的知行转化能力刻不容缓。

3、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建议与对策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要求。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应该从学校教育、具体实践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入手,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大学生活,并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

学校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构建生态文明校园

学校环境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高校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欠缺、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的现状,开设相关的生态文明知识系列课程和定期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知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只有让大学生懂得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资源能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高校开设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并不是对生态文明作最简单的描述,而是要将生态文明知识与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给予大学生关于生态文明的最科学、最严谨的知识讲解,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态文明意识。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能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至关重要。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建设美好的校园环境和创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良好的生态氛围之中,能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通过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党团组织应积极开展有关生态文明活动,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和规模,提高生态文明活动的质量,培养大学生自愿参加生态文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验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例如,学校可以利用专题讲座,观看生态科普电影、电视片、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融入到一种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的氛围之中。高校可以通过各种学生社团组织进行生态文明知识及其重要性的宣传教育,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感化学生,将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融入校园文化,构建生态文明校园,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活动,使生态文明意识落到实处

实践对于心灵的启迪要远大于书本知识。实践比书本更真切,更能启迪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也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古人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能让我们获得在书本中所收获不到的知识。因此,“高校应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坚持实践育人,将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经常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活动,加大活动的频率和规模,培养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生态文明本身是一个实践认知的过程,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活动对我国生态文明现状进行亲身体验,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不奢侈、不浪费,节约用水用电,不随手扔废弃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践踏草坪等等。

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生态文明素质。同时,逐步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大学生的共识,自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提高生态文明的践行能力,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过程中坚持“育人”为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加强生态文化修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生态保护课程,浏览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和网页,了解生态文明知识、政策、方针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和重要性,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注重自身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适度消费、循环消费,养成不浪费、不破坏的良好生活习惯,选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系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环保活动,注意平时的生活小节,节约用水用电、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从现在做起,努力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注重循环利用,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和参与学校及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理论主要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核心,主张尊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价值,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至上要义,其精髓主要是:尊崇自然“好生之德”,效法天地“厚德载物”。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来源之一,也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宝贵资源。加强自身的生态文化修养,还依靠扎根于内心的生态环保理念,所谓君子“慎独”。就是要运用道德的规范作为调节机制,需要人类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来保证。当然,单纯地依靠内心的革命是不现实的,所以,为了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还需要法律的约束和保障,强化对学生的环境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

4、结语

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都应参与其中,相互交流、协作、提高,彼此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大学生自觉地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生态环保的活动,让自己在这些活动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也要将这些意识付诸实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做一个生态文明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只要人人参与,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必将不断提高。

一、生态文明观的内涵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的发展容易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由于偏重追求效率的生产模式以及粗放型增长方式,忽略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形势非常严峻。培养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首先要明确何为“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观是人类认识人、自然、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置身于自然界之外,更不能将自身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应当认清与自然的关系,把自身与自然当成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就是要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教育。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现状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思想觉悟的群体,不少学生对环境问题较为关注,这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环境危机感。然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现状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不成体系。由于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学生在主观上虽然有着学习生态文明观的渴望,并且有着初步的生态文明意识,但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仍是感性的,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学习,无法形成深层次的、成体系的`认识。其次,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不成常态。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今天,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环境保护的相关专业和课程,然而生态文明观作为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素质,仅仅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其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覆盖到全体学生的常态化教育。再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不成规模。由于大学生容易受到当下流行的“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加之自制力较差,且大学校园里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也不是很多,很容易导致过度消费等违背生态文明观的行为的产生,即使有学生在生态文明意识驱使下,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其影响力及持久性也较为有限,没有在大学生人群中形成规模。

三、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意义

现代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近年来,“雾霾”等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无不应正了这一说法。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所取得的富有创造性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由此看来,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1、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需要其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求其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要求其能够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否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就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衡量尺度之一。

2、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可促进高校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

高校是大学生的培养基地,其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反之,大学生是高校中除教职工外的主要人群,是高校中占比最大的一个群体,大学生的言论及行为对高校的人文生态环境同样影响巨大。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树立可以使学生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反对奢侈浪费的风气,能促进高校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

3、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可促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国民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大学生是祖国的青年一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其能否拥有适应未来发展的观念,能否培养起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 当今地球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马斯洛的心理需求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最低级生存需求到最高级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都需要与外界事物进行关联,因此,当人类一方面享受着自己创造的文明成果时,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品尝着自己亲手酿造的苦果:毫无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破坏着生态平衡。人们因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水、大气和土壤等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污染及破坏,导致可供利用的稀有物质资源越来越少,居住、饮食及生命健康已受到严重威胁,地球生物每年也有数千种消失……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目前世界上25%的疾病与死亡是因环境问题造成的,全世界每年死亡的4900万人中的3/4是因环境恶化所致,其中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事实上,片面追求物质财富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单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共同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出现的还有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200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王君英教授在《中国教育报》中从宏观环境角度出发,引用大量实地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面临的11个方面问题。即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用水严重浪费;大气污染严重;耕地数量日益减少且土地沙化、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湿地减少且生态功能退化;森林与草地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环境不容乐观;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物种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农村面塬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等等。面对如此艰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潜在的巨大危害,在十六大、十七大中多次提及环境保护问题,号召全民进行节能减排,树立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建设节约型社会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面对长期艰巨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大学生应当首先树立先进的环保意识,从而带动整个社会进行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和谐。 二 对大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高校办学的重点环节,而环保意识教育则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一个高素质的人应该具备较高的环境意识,有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身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21世纪环境意识将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意识也将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正是新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次,加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有利于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所提出的新课题。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除了要通过制定完备的环境保护法规,组建高素质的环境执法队伍,更重要的是要倡导人民大众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大学生只有在内心深处树立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信念才能担负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任,才能实现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最后,加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环保意识教育,能使学生认识到环保问题是关系地球和人类未来的严重问题,树立全球意识和全球观念,认识到人的价值是为人类生存做出贡献,为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能使学生学会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环境,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树立对自己、对国家、对世界和的责任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的自律意识,培养珍视和平及集体主义等美德。 三 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分析 1.大学生环保知识较为欠缺 目前,高校教育主要集中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育方面,涉及环境保护相关的课程开设的较为局限,根据上海师范大学教师陈源所做的调查现实,很多同学对废弃物资源化知识、废弃物无害化知识了解极少,既说不清其中化学机理的原委,也不明了掌握环保知识的重要意义。 2.大学生主动性不强 由于环境保护问题提出时间不长,很多学生对环保知识以及环境问题的危害后果知之甚少,加之学校教育方面的欠缺,致使部分大学生的环境保护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对废弃物减量化的意识、对废弃物分类的意识、节能减排意识、环保活动参与意识等方面。 3.大学生环保活动载体不多 目前,高校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及环境知识普及的主要渠道是授课、讲座、社团活动以及媒体宣传等,从实际状况来看,高校的环保活动载体不够丰富,除缺乏必要的环境相关课程缺乏设置之外,环保类学生社团的建设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支持,致使学生环保活动多以宣传知识为主,很难深入到实践动手环节,致使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缺乏兴趣,进而影响环保意识地培养。 四 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对策 1.加强环保理论知识的普及 首先,高校作为培养教育大学生的主阵地,应当从教育角度入手积极普及大学生环保知识。高校在进行专业培养计划制定时,要重视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要设立1~2门环境方面的必选选修课,如《环境学》、《生态学》等,同时还要开设一定数量的公共选修课,如《环境监测学》、《普通生物学》等,借此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点环保知识普及,让大学生对环境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对环境保护的基本条件和方式方法有一定地了解。 2.加强校园环保科技文化活动建设 校园环保文化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态度,环境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可持续的影响。在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普及及环保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非教学方式的其他教育手段的开拓。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等有关环境的纪念日和纪念主题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邀请环保专家学者到学校讲解环保的政策法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解决的途径等;其次,高校还可以与所在社区地方政府开展“环境共建”等大型活动,充分组织大学生与社会环保组织共同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与社会环保团体同步进行“地球一小时”关灯活动等;再次,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在大学生当中广泛开展环保知识、技能、设计等竞赛,如大连大学所开展的“节能减排设计大赛”、“宿舍省电比赛”、“环保创意大赛”等比赛,以此激发大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进而增强环保意识。 3.加强高校内部环保社团建设 高校环保活动主要由校内环保社团发起,并组织开展,如今高校环保社团已成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近年来,我国各类高校基本都成立了自己的环境保护社团。他们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来宣传和保护环境,这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高校环保社团大部分都是自发组织缺乏专业指导、经费、物质等方面的支持,所以大多自生自灭。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贡献并不明显。所以,高校应当重视环保社团的建设,加大经费及指导力度,开展的活动要突出“小、巧、精、智”,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强、容易成功和见效的特点。如制作高校环保网站,在宿舍设定电池及固体废弃物回收点,设置固定环保知识宣传栏,组织大学生骑自行车外出宣传环保知识等。 总之,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和高学历人才群体,应当也非常有必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为自然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尽到一份力量。同时大学生还应当在提高自己环保意识的同时,通过努力带动整个社会群体来关注环保事业,开展环保活动,最终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形成人人关爱环境、人人节能减排的良好环保氛围。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意。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真正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真正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新世纪新阶段,应自觉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拓展载体,丰富路径,多措并举,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引领生态文化风尚,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国内生态环境意识还很淡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还存在扭曲现象,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和资源低利用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包括通过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来解决。因为高校是社会先进文化、思想的发源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试读已结束,

构建校园生态文明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篇名、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集中概括,是论文的总纲,是传入读者脑内的第一个信息。关于德育的论文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各阶段德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德育论文题目

1、浅谈当代中学生的德育 教育

2、浅谈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路

3、论中学感恩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

4、浅谈职业中学德育课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5、论网络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6、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7、论中学隐性德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8、浅谈中学班主任的“恩威并施”教育

9、中学政治课开展“三观”教育初探

10、营造生态文明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绍兴市元培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纪实

11、 家庭教育 功能的弱化与当前中学德育的困境

12、浅谈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以重庆市杏林中学儒香特色德育教育建设为例

13、利用地方德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 方法 探讨

14、论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

15、浅析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16、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之浅谈

17、价值多元化背景下中学德育创新论析

18、心理学辅导技术在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初探

19、国外中学德育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20、实现大学与中学德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21、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策略

22、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3、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对中学德育的新解读

24、浅论团体心理辅导在中学德育中的运用

25、深化初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26、农村中学德育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关系的思考

27、道德信仰失范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困境

28、浅析多媒体网络促进中学德育的发展

29、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德育评价理论探讨

30、地理教学德育要素的挖掘与利用探讨

31、“微时代”背景下的中学德育工作探析

32、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3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化低效分析

34、与“生”俱进 优化德育策略

35、时事政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研究

36、初中德育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7、对中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8、新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对提高中学生政治课学习兴趣的作用

39、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举隅

40、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理念新探索

41、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4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43、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兴趣培养之尝试

44、中学德育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45、“和 文化 ”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探究

46、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探索

47、面向浅谈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48、中美中学德育实施之比较

49、班级道德讲堂对中学德育途径的创新

50、学习儒家经典文化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1、浅谈乡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态体验

52、历史课堂的德育教育手段初探

53、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54、让德育为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55、浅析新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56、关于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调查--以武汉市弘桥中学为例

57、如何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发挥至极致

58、生命教育视野下对中学德育的 反思 与探索

59、利用漫画试题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0、中学历史道德教学实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1、浅谈如何对高年段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62、浅谈中学德育中的赏识教育

63、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记北京市华侨城黄冈中学以德育人的校长徐超

64、让雷锋精神之花在中学校园美丽绽放

幼儿园德育论文题目参考

1、也谈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

2、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3、幼儿的德育养成APP教育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4、浅谈农村幼儿教育的弊端及改变策略

5、幼儿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6、浅析幼儿品德教育问题及策略

7、德育教育应从小抓起

8、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9、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实施的启示

10、幼儿园书法教学浅议

11、幼儿园语言教学 高效课堂 的建构思路分析与实现

12、构建以微信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德育平台的若干思考--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3、浅析 中国传统节日 教育对幼儿道德教育的影响

14、构建合作型德育模式,促进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

15、浅议幼儿美育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16、幼儿园德育过程中实践活动案例研究

17、德育应从娃娃抓起

18、让德育之花在幼儿教育中常开

19、我园加强幼儿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20、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及对策

21、农村幼儿教育中德育教学的渗透路径

22、浅谈幼儿园开展德育活动的有效途径

23、如何在幼儿的点滴生活中渗透德育内容

24、关于新视角下幼儿师范生德育价值取向探析

25、浅谈幼儿教师素养对幼儿德育的潜移默化

26、刍议把握幼儿园德育的契机

27、初探我园德育教育的创新途径

28、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实施

29、试论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 措施

30、基于教师角度下开展农村幼儿德育工作初探

31、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32、试析幼儿园晨练活动的意义及组织策略

33、浅谈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挖掘与利用

34、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35、让幼儿具备竞争意识

36、浅析幼儿园分享教育的有效策略

37、以主题性游戏促进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

38、情感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浅析

39、开展幼儿品德养成教育的途径

40、浅谈德育课程师生角色互换教学的“多赢”效果

41、让音乐艺术渗透幼儿园常规教育

42、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

43、在幼儿心中播下“德育”种子

44、幼儿德育宜化虚为实

45、学前教育 专业英语 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策略

46、幼儿舞蹈对幼儿启蒙发展的重要性

47、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心得

48、推动学前德育教育新发展

49、幼儿的音乐教育的误区与对策

50、浅谈幼儿园交互式主题墙饰的创设

51、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思路

52、试论幼儿分享教育

53、幼儿教育如何融德育于幼儿生活

54、如何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

55、浅析德育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

56、有效推进幼儿品德教育工作的探索

57、幼儿师范学校德育课困境与对策探究

58、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途径和措施--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59、幼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60、基于洛克幼儿教育思想谈我国幼儿园教学理念--以《教育漫话》为例

61、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

62、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63、神话 传说 对幼儿德育的培养

64、培育核心价值观从幼儿德育入手

中职、高职班主任德育论文题目

1、中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漫谈

2、中职院校班主任德育探析

5、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9、中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激励的策略

10、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与策略

11、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12、职专班主任做好德育工作的方法论

13、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应突出德育为先特点

14、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探讨

15、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18、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探析

19、职高班主任用爱心构建德育教学

20、职高班主任德育工作优化策略探究

21、职高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措施研究

24、用系统化的理念引领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

32、倾注爱心讲究艺术--浅谈职校班主任德育工作

33、浅析中职学校加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措施

34、浅析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管理有效措施

35、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36、浅析艺术类中职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37、浅谈中职院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措施

38、浅谈中职班主任的德育管理

40、浅谈职业中专班主任如何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

41、浅谈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德育工作

42、浅谈职业学校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45、论中职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构建

46、论职业教育中班主任的德育创新

48、基于“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职班主任管理艺术

50、管育结合的中职班主任德育探讨

51、关于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思考

52、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班主任团队管理研修班 培训心得 体会

53、高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载体

55、高职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各阶段德育论文题目选题参考相关 文章 :

★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班主任教育论文题目选题大全

★ 中学德育课题开题报告精选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

★ 教育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

★ 小学德育教育参考论文2500字

★ 各类保险业论文选题题目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2)

★ 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6篇(3)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1、调查过程和方法

笔者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进行了一项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份,有效率为99%,调查对象为合肥市5所高校学生。调查内容涉及受访者的日常行为(是否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否关注垃圾的分类、是否践踏草坪、是否关注塑料袋降解性)、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情况、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是否与自己有关、大学生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途径(相关课程、参与环保社团、宣传、电视等)、大学生对于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态度(积极制止、举报投诉、不愿多管、无所谓)、大学生意)。

分别从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行为及态度、对当前生态文明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设计了26项选择题,题量适中,难易程度一般,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代表性,基本上能反映调查对象生态文明意识的现状及特点。

2、调查结果分析

此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和意识方面呈现出如下特点:生态文明知识欠缺、生态文明意识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大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现状的满意度不高。

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方面知识欠缺,同时也反映出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缺乏。简单的表现是对基本环保知识的欠缺,如有些同学对于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等都不了解。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程度,不了解的人数占34%,了解的占66%,如: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世界水日和世界环境日等生态文明知识,30%的大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这些问题并不难,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回答的正确率却不是很高,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水平一般,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掌握还不牢固。

生态文明意识未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表示自己有这样的意识,但在实际生活中,乱扔垃圾的现象却随处可见,生态文明意识没有最终落实到行动上。关于大学生对于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态度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行为有所欠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也只是处于一种非经常化、非主动化的状态。经常采取各种生态环保行为的比例没有超过28%,主动制止违背生态文明行为的只有被调查学生的24%,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占53%的人持“不愿多管”的态度,5%的人“举报投诉”,还有18%的人认为“无所谓”。但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有62%的被调查学生愿意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

从受访者的日常行为以及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是否与自己有关的两项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但是将生态文明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比例较低。如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自己有关系的比例达到85%,然而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如偶尔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比例45%,偶尔践踏草坪的比例高达84%。可见,当代大学生缺乏践行生态文明的主动性。

大学生对目前生态文明现状的满意度不高

部分大学生肯定了我国生态文明的总体现状较好的同时,也肯定了不同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但是对于这些成绩大学生并不太满意,认为还有改善的空间。合肥作为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大学生对本市的生态文明满意度主要集中在比较满意上,但是从宏观的角度上即对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状况的满意度不高。综上所述,此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欠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作为具备一定环境知识、生态文明意识和法律常识的群体,理应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同时也要成为环保民主监督方面的重要力量,不应仅仅止步于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更重要的是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共同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当前大学生在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意识欠佳,这一现状和大学生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骨干力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大学生参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水平,加强生态保护的知行转化能力刻不容缓。

3、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建议与对策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新要求。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应该从学校教育、具体实践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入手,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大学生活,并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

学校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构建生态文明校园

学校环境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高校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欠缺、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的现状,开设相关的生态文明知识系列课程和定期讲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态文明知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只有让大学生懂得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资源能源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才能在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构筑起牢固的生态屏障。高校开设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并不是对生态文明作最简单的描述,而是要将生态文明知识与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给予大学生关于生态文明的最科学、最严谨的知识讲解,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和生态文明意识。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能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至关重要。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建设美好的校园环境和创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时时处于一种良好的生态氛围之中,能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通过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为此,学校党团组织应积极开展有关生态文明活动,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和规模,提高生态文明活动的质量,培养大学生自愿参加生态文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验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例如,学校可以利用专题讲座,观看生态科普电影、电视片、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融入到一种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的氛围之中。高校可以通过各种学生社团组织进行生态文明知识及其重要性的宣传教育,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感化学生,将生态文明价值观念融入校园文化,构建生态文明校园,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活动,使生态文明意识落到实处

实践对于心灵的启迪要远大于书本知识。实践比书本更真切,更能启迪人的心灵,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也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的情感,树立和增强生态文明的信念。古人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能让我们获得在书本中所收获不到的知识。因此,“高校应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坚持实践育人,将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经常组织开展生态环保活动,加大活动的频率和规模,培养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生态文明本身是一个实践认知的过程,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活动对我国生态文明现状进行亲身体验,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不奢侈、不浪费,节约用水用电,不随手扔废弃物,不使用一次性餐具,不践踏草坪等等。

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生态文明素质。同时,逐步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大学生的共识,自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提高生态文明的践行能力,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过程中坚持“育人”为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加强生态文化修养,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开设的生态保护课程,浏览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和网页,了解生态文明知识、政策、方针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和重要性,不断丰富自身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注重自身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适度消费、循环消费,养成不浪费、不破坏的良好生活习惯,选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系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环保活动,注意平时的生活小节,节约用水用电、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从现在做起,努力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注重循环利用,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和参与学校及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理论主要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核心,主张尊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价值,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至上要义,其精髓主要是:尊崇自然“好生之德”,效法天地“厚德载物”。古代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来源之一,也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宝贵资源。加强自身的生态文化修养,还依靠扎根于内心的生态环保理念,所谓君子“慎独”。就是要运用道德的规范作为调节机制,需要人类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来保证。当然,单纯地依靠内心的革命是不现实的,所以,为了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还需要法律的约束和保障,强化对学生的环境法制教育,使他们知法、懂法、守法,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

4、结语

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都应参与其中,相互交流、协作、提高,彼此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大学生自觉地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生态环保的活动,让自己在这些活动中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也要将这些意识付诸实践,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重在参与,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做一个生态文明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只要人人参与,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也必将不断提高。

一、生态文明观的内涵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的发展容易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经济飞速增长的背后,由于偏重追求效率的生产模式以及粗放型增长方式,忽略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了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形势非常严峻。培养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首先要明确何为“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观是人类认识人、自然、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置身于自然界之外,更不能将自身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应当认清与自然的关系,把自身与自然当成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就是要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教育。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现状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具有较高知识层次和思想觉悟的群体,不少学生对环境问题较为关注,这表现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环境危机感。然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现状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不成体系。由于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学生在主观上虽然有着学习生态文明观的渴望,并且有着初步的生态文明意识,但对于生态文明的认知仍是感性的,缺乏系统的全面的学习,无法形成深层次的、成体系的`认识。其次,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培育不成常态。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的今天,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环境保护的相关专业和课程,然而生态文明观作为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素质,仅仅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其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覆盖到全体学生的常态化教育。再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不成规模。由于大学生容易受到当下流行的“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加之自制力较差,且大学校园里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也不是很多,很容易导致过度消费等违背生态文明观的行为的产生,即使有学生在生态文明意识驱使下,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其影响力及持久性也较为有限,没有在大学生人群中形成规模。

三、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意义

现代工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近年来,“雾霾”等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无不应正了这一说法。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所取得的富有创造性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由此看来,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1、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今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需要其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求其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要求其能够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否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就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衡量尺度之一。

2、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可促进高校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

高校是大学生的培养基地,其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反之,大学生是高校中除教职工外的主要人群,是高校中占比最大的一个群体,大学生的言论及行为对高校的人文生态环境同样影响巨大。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树立可以使学生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反对奢侈浪费的风气,能促进高校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

3、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可促进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国民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大学生是祖国的青年一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其能否拥有适应未来发展的观念,能否培养起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意。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真正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真正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新世纪新阶段,应自觉把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拓展载体,丰富路径,多措并举,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引领生态文化风尚,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国内生态环境意识还很淡薄,生态伦理道德观念还存在扭曲现象,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和资源低利用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包括通过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来解决。因为高校是社会先进文化、思想的发源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试读已结束,

校园生态环境论文

一 当今地球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马斯洛的心理需求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最低级生存需求到最高级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都需要与外界事物进行关联,因此,当人类一方面享受着自己创造的文明成果时,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品尝着自己亲手酿造的苦果:毫无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破坏着生态平衡。人们因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水、大气和土壤等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污染及破坏,导致可供利用的稀有物质资源越来越少,居住、饮食及生命健康已受到严重威胁,地球生物每年也有数千种消失……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目前世界上25%的疾病与死亡是因环境问题造成的,全世界每年死亡的4900万人中的3/4是因环境恶化所致,其中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事实上,片面追求物质财富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单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共同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出现的还有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200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王君英教授在《中国教育报》中从宏观环境角度出发,引用大量实地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面临的11个方面问题。即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用水严重浪费;大气污染严重;耕地数量日益减少且土地沙化、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湿地减少且生态功能退化;森林与草地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环境不容乐观;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物种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农村面塬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等等。面对如此艰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潜在的巨大危害,在十六大、十七大中多次提及环境保护问题,号召全民进行节能减排,树立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建设节约型社会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面对长期艰巨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大学生应当首先树立先进的环保意识,从而带动整个社会进行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和谐。 二 对大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高校办学的重点环节,而环保意识教育则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一个高素质的人应该具备较高的环境意识,有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身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21世纪环境意识将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意识也将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正是新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次,加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有利于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所提出的新课题。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除了要通过制定完备的环境保护法规,组建高素质的环境执法队伍,更重要的是要倡导人民大众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大学生只有在内心深处树立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信念才能担负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任,才能实现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最后,加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环保意识教育,能使学生认识到环保问题是关系地球和人类未来的严重问题,树立全球意识和全球观念,认识到人的价值是为人类生存做出贡献,为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能使学生学会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环境,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树立对自己、对国家、对世界和的责任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的自律意识,培养珍视和平及集体主义等美德。 三 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分析 1.大学生环保知识较为欠缺 目前,高校教育主要集中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育方面,涉及环境保护相关的课程开设的较为局限,根据上海师范大学教师陈源所做的调查现实,很多同学对废弃物资源化知识、废弃物无害化知识了解极少,既说不清其中化学机理的原委,也不明了掌握环保知识的重要意义。 2.大学生主动性不强 由于环境保护问题提出时间不长,很多学生对环保知识以及环境问题的危害后果知之甚少,加之学校教育方面的欠缺,致使部分大学生的环境保护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对废弃物减量化的意识、对废弃物分类的意识、节能减排意识、环保活动参与意识等方面。 3.大学生环保活动载体不多 目前,高校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及环境知识普及的主要渠道是授课、讲座、社团活动以及媒体宣传等,从实际状况来看,高校的环保活动载体不够丰富,除缺乏必要的环境相关课程缺乏设置之外,环保类学生社团的建设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支持,致使学生环保活动多以宣传知识为主,很难深入到实践动手环节,致使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缺乏兴趣,进而影响环保意识地培养。 四 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对策 1.加强环保理论知识的普及 首先,高校作为培养教育大学生的主阵地,应当从教育角度入手积极普及大学生环保知识。高校在进行专业培养计划制定时,要重视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要设立1~2门环境方面的必选选修课,如《环境学》、《生态学》等,同时还要开设一定数量的公共选修课,如《环境监测学》、《普通生物学》等,借此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点环保知识普及,让大学生对环境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对环境保护的基本条件和方式方法有一定地了解。 2.加强校园环保科技文化活动建设 校园环保文化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态度,环境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可持续的影响。在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普及及环保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非教学方式的其他教育手段的开拓。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等有关环境的纪念日和纪念主题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邀请环保专家学者到学校讲解环保的政策法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解决的途径等;其次,高校还可以与所在社区地方政府开展“环境共建”等大型活动,充分组织大学生与社会环保组织共同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与社会环保团体同步进行“地球一小时”关灯活动等;再次,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在大学生当中广泛开展环保知识、技能、设计等竞赛,如大连大学所开展的“节能减排设计大赛”、“宿舍省电比赛”、“环保创意大赛”等比赛,以此激发大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进而增强环保意识。 3.加强高校内部环保社团建设 高校环保活动主要由校内环保社团发起,并组织开展,如今高校环保社团已成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近年来,我国各类高校基本都成立了自己的环境保护社团。他们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来宣传和保护环境,这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高校环保社团大部分都是自发组织缺乏专业指导、经费、物质等方面的支持,所以大多自生自灭。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贡献并不明显。所以,高校应当重视环保社团的建设,加大经费及指导力度,开展的活动要突出“小、巧、精、智”,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强、容易成功和见效的特点。如制作高校环保网站,在宿舍设定电池及固体废弃物回收点,设置固定环保知识宣传栏,组织大学生骑自行车外出宣传环保知识等。 总之,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和高学历人才群体,应当也非常有必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为自然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尽到一份力量。同时大学生还应当在提高自己环保意识的同时,通过努力带动整个社会群体来关注环保事业,开展环保活动,最终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形成人人关爱环境、人人节能减排的良好环保氛围。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问题与路径构建论文

摘要: 当代大学教育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充分重视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工作。现今的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克服这些不足,应致力于实现大学校园文化与生态文化之间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探索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评价指标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作为研究生态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一方面代表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演进的生态化潮流趋向,另一方面体现了对人与教育和环境的浑然一体关系的重视以及在新的基础上的重新构建。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因素,其生态文化也相应的表现出特殊性,需要我们具体探讨。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大学校园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内涵所谓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大学校园为环境载体,以校园群体思想观点、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实践为基础的,以大学历史脉络,人文积淀等为核心并以具有校园特色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专题讲座为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而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经历近现代以来大规模工业化发展引发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后、在不断探索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一种高级文化形式,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全新文化理念与行为模式。将生态文化创造性地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对于新时期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界定所谓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是指在大学人与大学校园以及相关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够直接反应大学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团体意识、群体形态和行为体系等。①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是一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新型文化,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建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是符合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客观规律的新型文化形态。

二、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现状

1.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理论教育取得进展。大学校园作为当今时代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校园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已成为各个大学的共同价值追求。当代大学生态文化教育主要专注于理论教育,即通过学校固定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环节,教育者被要求将系统的生态理论知识通过教学灌输给受教育者,以此来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化教养。实践证明,这种生态文化理论教育对于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2.大学校园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有所改观。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今很多大学开始筹划并实施校园改建、扩建工作,同时,很多新的大学校园也陆续涌现。在校园生态规划和环境建设方面,原有的以功能实用为主的校园生态规划和建设理念已经慢慢被兼具生态、文化、娱乐和教育等多功能的文化理念所取代。在倡导建设和谐校园的今天,众多大学开始关注校园自然生态与和谐环境建设,这些大学在充分尊重生态文化理念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协调统一的生态大学校园。在这一生态理念的指导下,现代大学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在新时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二)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校园生态文化与德育建设孤立发展。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不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大学德育建设的新课题。生态文化是人类在新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模式下所做的一种道德选择,生态文化与道德是一种相互包容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应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然而事实上,不论是校园领导者、管理者、还是教师队伍,对于生态文化的理解普遍不够透彻,因而导致了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将其与德育建设区别对待的现实态度,这种态度也就造成了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与德育建设孤立发展的结果。这种结果的直接影响就是生态文化建设在大学校园缺乏实现路径。

2.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其在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构建科学合理的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有利于加强生态文化教育,还能更好的保障生态文化建设朝着正确的轨道进行。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高校一方面对于建立生态校园有着良好的愿景,另一方面对于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结果是否尽如人意以及对于这些方面如何衡量、评价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大学校园生态建设评价指标薄弱仍然是大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3.大学校园生态建设规划缺乏合理性。大学校园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校园生态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了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功能能否有效发挥。然而当下有不少的高校在进行校园建设规划过程中,对自身的办学特点与建设目标不能进行准确的定位、对校园生态规划与所处的区域环境和城市发展的协调程度不能进行科学的分析,而只是片面追求校园环境外在的美感和视觉效果,盲目追求大规模和大气势。这就导致校园环境杂乱无章、古板单调,缺乏校园的独特个性。另外,在功能系统规划上,现在的大学校园往往过于强调功能分区,忽视整体而片面强调局部,导致各个功能区之间联系不足或是互相干扰,也使得校园内设计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校园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去探索。

三、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路径构建

(一)用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引领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1.用儒家生态思想指导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主张“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在自然观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实现人道与天道合一;二是以一种折衷调和的生态观念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儒家思想重视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生态观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导向。

2.用道家生态思想指导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道家思想体系中也包括非常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齐同万物”。它要求人们遵循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顺应自然法则,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念。道家把人与自然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为所有的事物都相互联系着,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致力生态和谐。这种哲学观为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3.用佛教生态哲学思想影响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佛教生态哲学思想主要有“缘起论”、“宇宙图示论”等。佛教主张世间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人类众生与宇宙自然无始无终,无边无际。佛教认为一切生命形式都是宇宙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人类才能和谐永生。佛教生态思想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生态创设了美好前景。

(二)将生态文化教育融入高校德育课程体系之中

1.提高德育教师的生态文化素养。大学德育教师队伍是承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以及学生党团建设工作的中坚力量。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紧迫任务要求德育教师在其特殊岗位上发挥作用,促进生态文化建设取得理想效果。要想有效发挥德育教师的教育功能,就必须致力于提高德育教师的生态文化素养。首先,对德育教师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培训。生态文化观念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思维观念,它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很多德育教师不能自发的形成这种生态意识,就必须通过外在的教育和培训使其产生生态思想观念,并将其传导给学生;其次,增加德育教师实践锻炼。生态文化起源于人类实践的需要并且可以指导实践,只有立足于实践,回归自然,加强德育教师对生活的体验和生态思想的领悟,将生态实践内容内化为自身道德意识,才能够对教育对象施加积极正面的影响;最后,德育教师应当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用生态文化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素质,用实际行动使自己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榜样。

2.德育教材内容的编写体现生态文化。生态文化作为一种道德理念和价值取向,将其融入德育建设是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作为大学一项新的文化教育内容,生态文化在大学教育现有的理论知识体系中尚未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内容编排。因此,将生态文化理念贯彻于德育教材的编写中,是促进生态德育建设的必然选择。努力实现生态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

(三)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学校园生态环境

1.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宣传活动。大学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子系统,它与大学校园外在系统进行着物质、资源和信息的广泛交换。因此,利用大学校园这个开放、民主的交流平台来进行是生态文化宣传,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学应采取正面宣传的方式来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可以广泛地开展生态文化知识讲座、党团活动、生态知识演讲和竞赛等形式进行生态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和生态道德素质。

2.完善校园生态系统布局和规划。大学校园生态包括大学校园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空间配置等因素,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大学校园生态规划和布局的质量,因此,建设生态大学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在校园生态系统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校园的土地状况与自然环境条件,如校园的地质地貌、气候类型、水文特点、人文精神等,综合分析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再进行合理的利用和改造,使大学校园的生态系统趋于合理化,从而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四)建立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1.建立目标评价指标体系。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目标应当是一个多维的目标系统,它包括校园环境生态化、教学目标生态化、行为实践生态化等方面。考察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目标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校园环境建设应坚持生态性、人文性原则,旨在通过创建一种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校园氛围使校园群体受到感化和熏陶,自觉的树立生态意识;其次,教学目标应贯彻生态理念。将生态文化融入大学德育课程中,使生态文化与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融为一体,共同作用于大学教育教学过程;最后,生态文化实践目标。大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应文明做人,文明做事,注重保护校园环境,自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建立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生态文化建设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生态文化建设过程评价是所有评价体系中最为复杂的一环。进行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过程评价,对正确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一些严重的决策失误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过程评价主要通过对生态文化建设过程进行动态监测。评价主要包括对生态文化建设方案执行情况评价、对重要决策的评价、对工作作风和管理方式的评价。

3.建立结果评价指标体系。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结果评价对于衡量生态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结果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校园生态环境评价。一个大学的校园环境能直观体现一个校园的整体风貌,环境的和谐与否,也比较能进行直观评价。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环境评价应切忌主观随意性,对大学校园环境应进行客观的整体性评价;二是对大学生生态文化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可以采用诸如生态知识竞赛、生态知识问答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三是对生态道德实践行为进行评价。实践行为是生态文化建设结果评价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学生只有将自身的生态意识外化为相应的实践行为,生态文化教育过程才算最终完结。对行为的评价应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的行为表现进行划分,做出相应的评价。

四、结论

作为生态文化建设子系统的大学校园生态文化,是人类为适应新时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求、保证大学生乃至整个大学群体更好生活而做出的文化价值选择。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大学教育应努力实现的目标,构建良好的大学校园生态文化,需要我们立足于大学生态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新路径。[注释]①曹瑞明,百里清风,裴宇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论》[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0:144.

作者:汪杨燕 单位: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参考文献:

[1]曹瑞明,百里清风,裴宇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论》[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0:144.

[2]刘月岭,武立敬.大学校园生态文化的意蕴及价值[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邹丽芬.传统生态思想视域下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1000字的,有的了。

写作思路:把环保的重要性写下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地球资源的不断消耗,节能环保问题已成社会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要从源头抓起,校园节能环保正起着这样的作用。校园节能环保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校园节能环保常见问题有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和废品的回收利用。根据经验,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要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使学生成为节约型消费者,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在学校用水的地方很多,要饮水、上完厕所要用水冲洗,打扫卫生要用水等。用电的地方也很广,包括照明、电扇、空调和教育技术装备用电等。那么如何做好节约用水、用电呢?我们应从思想上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不足,如果不节制用水,未来地球上就无水可用了。

对于用电问题,我们国家华北地区大部分的用电是火力发电,这样就用掉了大量的煤,煤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无节制地用电,到时候煤用尽了,就没办法发电了。学校还定期以班级板报或者制定节能环保宣传栏的形式,对节能环保进行宣传。对于浪费水、电的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造成水浪费的原因有很多,及时解决才是有效的办法。

做好校园和家庭节能环保工作,这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都要做节约型消费者,作为中学生应该从学校和家庭做起,然后再走向社会。

家庭中的节能环保除了节约用水、用电外,还应该节约粮食。对于节约粮食的问题,要向学生讲明白,我们吃的大米、白面是经过很多工序做出来的,不仅是农民的汗水,也是父母辛勤工作换来的,吃饭不能浪费。

在世界一些贫困地区,还有人吃不饱饭、没衣服穿、没房子住。通过对这些环保知识的学习,然后过渡到家庭和社会的节能环保,我们才能在思想上认识到节约用水、用电的重要性,并行动起来。

形成绿色环保理念。绿色环保理念是在生态文明指导下的思想观念,即关爱、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尊重自然生态。构建生动活泼、民主的教育环境,倡导和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理念,关注资源保护,推行绿色消费和日常节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和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

树立绿色道德观念。绿色道德观念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道德观。一是要树立生态安全观念,充分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亲近自然,关爱自然,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积极维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避免人的不当行为干扰自然秩序和功能。

二是要树立生态效益观,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摒弃以牺牲生态来换取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坚持绿色发展。三是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要着眼长远发展,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绿色环保精神。绿色精神是把绿色环保要求上升到精神层面,让环境保护成为每个人的精神要求和奋斗目标。要求按自然生态规律办事,强化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树立竞争意识及和谐宽容精神;构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开拓创新、文明守纪的绿色人文精神,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养成绿色思想、绿色语言、绿色行为规范。

营造绿色文化氛围。采取广播、标语、警句、宣传栏、校园网、学生课外活动和建设专门文化角等途径,营造绿色氛围。可以利用建筑外、楼道内、空余场地制作有关绿色、节能、环保条幅和标语,弘扬绿色校园特色文化;在食堂进行节约粮食、节水、节电宣传。

节能环保的校园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节能环保,而节能环保型校园的建设,关键在于培养环保理念,树立理性发展和勤俭节约的意识,努力构建和谐节约型校园,需要其中每一位师生及社会各界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节能环保有你我共同的参与,明天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生活也将更美好!

校园文明论文素材

文明,字典这样说: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 教育 、科学物质文明。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文明的素材 作文 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文明的素材作文600字1

春风吹来了春天,细雨滋润了春天,生命染绿了春天,文明谱写了春天。

在这里,文明的春风吹拂着神州大地,文明的春雨滋润着万亩农田,文明的语言渲染了精神的家园。

这个月是“三月文明月”,校园内处处讲文明,处处有礼貌,就连顽皮的小孩子,在做错事之后也会说“对不起”。在上学的途中,见到同学说声“你好”,见到老师说“早上好”,瞬间拉近了同学、师生间的距离。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声问候,竟然会起到如此巨大的作用,这就是文明的力量啊!

春风吹走了积雪,文明的语言吹散了人们心头的乌云。无论在什么地方,用语文明的人,都会倍受尊重。迟到时说声“对不起”,中途退席时说声“失陪”,请人指点时说声“赐教”,赞人见解时说声“高见”等,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比融洽,对话其乐融融。生活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心灵自然没有了“乌云”。

春雨滋润了花草树木,文明的语言滋润了人的心灵。在做错事后诚心的一句“对不起”,宽宏的一句“没关系”立刻化解了矛盾。在打扰、询问或有求于人的时候说声“劳驾”、“请问”马上让你的问题迎刃而解。

文明无处不在,不局限于语言,也表现在行动上。例如,吃饭时小声一点,看电影时小声一点,自习课上小声一点,休息时小声一点……走路时小心一点,确保不会踩到他人脚后跟;扔垃圾时小心一点,确保把它扔进垃圾箱;玩乐进小心一点,确保不会伤害到他人……

文明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关于文明的素材作文600字2

文明是一把衡量人生的尺子,文明是我们出行办事的好帮手。当然创建文明城市自然也少不了文明,少不了那份盼望自己早日成为一名文明人的热心。为此大家精神焕发,平日的一些不好习惯统统不翼而飞了。

从前,一到周未我就变成了个大懒虫,不到八点不起床。可是,这天早晨还不到七点钟,在床上就听见那洒水车美妙的音乐声,那美妙的音乐缠绕着全身无法进入梦乡,我随着音乐的动感起床了,开始崭新的一天。

早饭后,我和妈妈跟往常一样一起来到菜市场。一到菜市场,我就惊住了,道路扫得像刚刚铺设的新路一般,卖菜的也自觉将摊位整齐地摆放在线内。我下意识的将手上的手表打开一看时间:执勤工作人员估计这时还没到岗位吧,那大家是怎样达到这样的自觉度呢?我边走边想着,一不小心就撞到了一个人,抬眼一看,完了,这不是那个脾气比天还大比地还阔的大爷吗?我心一抖忙连声道歉,我可不想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他骂啊!可万万没想到那大爷却对我微笑地说没关系!这又让我不禁更加疑惑。回家时看见小区内辆辆汽车都按要求入位,整整齐齐的。看到这我再也忍不住了:“妈,现在为什么到处都这么整洁干净?人似乎也变了?”“你还不知道呀?现在正在创建文明城市呢!”哦,我豁然开朗,心想我也是这里的一员,我也要为争创文明城市出点力所能及的力,于是我回家拿出扫帚及水壶,将我住的这幢楼的楼梯打扫的一尘不染。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开心极了!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在现今的社会更是如此。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文明是当代社会人人都应当拥有的高尚品质,应当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文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更加幸福,更加美满!

关于文明的素材作文600字3

门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测躁器”,你有没有这样的 经验 ?当你心情平静时,你是轻轻地关门,而当你受刺激时,却是霸气地甩门出去。看似普通的一扇门,却可以真真切切地反映出关、开门者的素养、气质、精神状态。

有一天深夜,我正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一声“咯吱咯吱——嘭!”的声音打破了寂静,接着又是“噔”“噔”两声,最后又是一声“咚”,我被这一连串的声响惊醒,就连隔壁的婴儿也啼哭起来。从这里,你肯定感受到了这位夜归者全身上下的暴脾气了……

如果有一天,你和几位朋友在房间里闲聊,聊到高潮处,其中一位朋友突然“噔”的一声站起,双手按在桌子上,椅子踢出去老长一段距离,兴冲冲地说:“我想起东西放哪了,我去拿”,便甩门离去。门大敞开着,在空中颤巍巍地摇晃着。这时,在门外某个角落传来了拉开抽屉,翻找东西,吵嚷嘈杂的声音……在这里,这位朋友急性子、浮躁的性格就暴露无遗了。

一天中午,妹妹正在房间里睡觉,姐姐准备看书,结果发现书本还在妹妹房间里,她便脱下拖鞋,打赤脚,悄悄打开门,踮着脚尖,蹑手蹑脚地走进去,从书架上抽下书,临走前,还帮妹妹盖好被子,才悄悄关好门……小小的细节,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宽容体贴的好姐姐。

或许夜归者心情不好,只想睡觉;或许这位朋友迫切地想找到那件物品;或许姐姐也十分想看书。但是,是什么样的心理,让他们的行为出现了如此大的反差呢?夜归者和朋友之所以会做出顾己不顾人的事,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装着他人,只想着自己。而姐姐心中住着妹妹,才会帮妹妹盖好被子,爱的力量是强大的……

门——勿躁,你天天开门关门,有没有做到举止文明,让人感受到你的素养与文明呢?

关于文明的素材作文600字4

脱离了封建社会,人们已步入了高科技的文明现代,只是,自称“文明”的我们是否真的文明呢?

滥杀野生动物怎么能算是文明?在时间的轮船下,人类好像已经渐渐与动物不同了。本来,所有的生物都是一个整体,都是归属自然。但是,因为高智商,人类好像就从这个整体中脱离了。因为高智商,人类仿佛就统治着这个世界。而动物,则被人类无情的滥杀,或为食,或为皮。这难道是我们所谓的文明吗?

利益怎么能算是文明?这种冷冰冰不带一丝气息的东西已经消灭了太多人性。为了它,人类不惜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那被金钱蒙蔽的双眼,那露宿街头的农民,那纵情欢乐的富人,这样丑恶的画面,又怎么会是文明?

战争与炮火怎么能算是文明?为了私欲,多少无辜的生命长眠不醒!假如没有了地球,那战争又会有什么利益?用炮火去消灭别人的生命,肆意掠夺属于别人的东西,害的多少人无家可归。属于地球的,我们都可以共享。这样残害自己的同胞,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文明?

“百善孝为先”,我们“孝”了吗?我们不仅要孝顺妈妈,孝敬祖国,还要孝敬地球母亲。在街上,有人随地吐痰,有人随手扔下垃圾;小河边,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小溪。每一片黄色的“死神”沙漠,那曾经是一片多么美丽的森林啊!于是,我们现在很难感受“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喜悦,很难倾听“清风半夜鸣蝉”的宁静,也很难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

我不由得回忆起了《稻草人》中的一句话;原来,那些进攻别人国家、有枪有炮的就叫文明;那修科技不发达,只能躲藏的叫野蛮。

文明,代表和谐,文明,代表和平,文明,代表人性,文明代表爱护祖国。只有做到了这些,人类才是真正的文明。

关于文明的素材作文600字5

文明是每个道德公民应该讲的,文明也应该是全世界每一个地球人应该讲的;文明它体现出一个人、一个民族的道德素养和风度;若你没有文明,可能这个世界都不会接受你这样的人。

在参观长城时,顺着通道台阶向上攀,当你走到墙边时,都会看到“---到此一游”等字迹刻痕。我就想,可能这些人会觉得自己很光彩,很得意,可是当人们看到后,却会在想:这些人怎么能这样不文明呢?让外国游客看见后,人家也会想:中国人怎么会这样不讲文明呢?而且,这样一写,会给管理人员的修整带来很大的麻烦。

相比之下,生活中总有将文明、守规矩的人,就比如我的同桌。她是个讲文明的小女生,她不会在乎别人用各种流言蜚语攻击她,而她只是用一句话就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她也不会为了一堆拿在手里的垃圾太多了,在没有垃圾桶的情况下,随意乱丢垃圾;而且,如果她看见自己班,或其他人扔垃圾在地上,也会帮他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而且她遛狗的时候,自己的狗狗随地大小便,她也不会因为怕臭而不去清除掉,她会用卫生纸将狗狗的便溺用卫生纸清除拿走,如果看见地上有肮脏的东西,她也会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看,这样才是一个人的文明风范呀!她用自己的行动,把“文明”这个词,活生生地演绎出来了。我们应该像她看齐,像她学习,“文明”这个词,我们应该像她那样去做、去演绎。

记得有人曾经这样说过:“文明就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可能会一直黑暗。”但是我希望文明,一直是阳光灿烂!

朋友们,我们一定要守文明,从而使自己成为有教养的人,以过人的风度和美德树起自己良好的文明形象。谢谢大家。

关于文明的素材作文600字相关 文章 :

★ 关于文明人文明事的初中作文600字左右素材

★ 初中文明礼仪伴我行600字作文素材

★ 文明伴我成长暑假600字作文素材

★ 关于正能量作文素材600字集锦5篇

★ 关于抗击疫情的学生作文600字优秀范文素材5篇

★ 高中作文600字精选素材

★ 奋斗的素材作文600字

★ 关于追赶作文素材600字集锦5篇

★ 初中议论文600字素材

★ 我看到了善良优秀作文素材600字【5篇】

文明是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文明是一首歌;交织着我们共同的心声;文明是一把钥匙,打开我们心灵的大门。下面我为你整理了文明的作文素材和范文,希望能帮到你!

1、【文明类:公共自行车】由于低碳、方便、实惠,公共自行车已经成了众多太原市民出行的“首选”,也成了城市绿色交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位网友说:公共自行车是人们素质的一块 “试金石”,它的运行、损伤状况是检验一个城市文明的晴雨表。愿人们在这块“试金石”面前守住底线,不为“风景线”抹黑。

2、【文明类·中国式过马路】武汉市一个国道与乡间小道之间的十字路口,3年内交通事故频发,现已至少造成12人丧命。采访中,一个细节引起记者的注意:此路口的人行绿灯设置只有15秒!“夺命路口”引人深思。绿灯的设置有一个科学标准范围,超过了某个时间限值,那么也就超越了多数人的心理忍受底线。

3、【礼仪类·文明类】2013年4月24日消息,韩国主要报纸刊登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与韩国总统朴瑾慧握手时的图片。盖茨与朴瑾惠握手时左手插裤袋里。韩国媒体对此予以批评,称盖茨行为粗鲁,不尊重朴瑾慧,但通过梳理盖茨的照片会发现,他其实见谁都这样。

4、【文明类·素质类:故宫六百年首次禁烟】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故宫正式实行全面“禁烟”,并制定了禁烟规定。发现职工吸烟,将扣除全部门的防火奖金,并通报全院。游客吸烟,将进行劝阻不会处罚;对不听劝阻的游客,将可能移送公安部门处理。——吸烟有害,众所周知,转给你吸烟的亲朋好友吧。

5、【文明类:中国式过马路】闯红灯者勇于闯者的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不就是闯个红灯吗”,“不就是没有素质吗”,“死了又怎样”,“下次还闯又怎样”。如青年学者周濂所言,“不就是”消解一切理论差异,“又怎样”则取消所有行动意义,最后的结果便是,没有是非善恶感的犬儒主义升腾起来。

6、【细节类·文明类:中国式过马路】在南昌街头很多路口,交通协管员拉起红绳子,在亮红灯的时候,阻止路人过马路。土方法却极有效,大家会发现这根红绳还非常管用,只要变成红灯,协管员就会把线拉起来,无论是骑自行车的市民还是骑电动车的市民,都会在红绳前停下来,但根治还需文明素质的提高。

7、【素质类·文明类·奉献类】在安徽黄山,每年产生的垃圾有600吨,平均每天1。6吨,过年过节可以达到每天10吨。39岁的'李师傅经常会为一个塑料袋,或者一个饮料瓶放绳下去捡,最多时一天要捡上个七八回。春节一大早,李培生就开始巡查,在黄山180多位环卫工中,有15人是和李师傅干一样的活儿。

文明礼仪伴我成长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习“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足。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增强个人素质,还能够改善人际关系。

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其实做一个讲文明的人很简单,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文明也许是一张纸的厚度,也许是一点耐心的等待,也许是一句善良的问候,更也许只是一个微笑。一言一行总关情,在不经意间,我们传播着热情,关爱,友谊和尊重。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小食品袋,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

“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就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推推搡搡,追逐打闹把这些都早已习以为常;甚至还有同学会故意损坏学校的公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和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并不应该是我们21世纪中学生的作为。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

南开大学校长在镜子上写了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是对老师同学的一种尊重。

文明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根基,是我们素质的前沿。千真万确学做人,就是说的学习先应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文明校园,文明环境,就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伴我们成长!

争做文明小使者

马丁·路德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 目前,班内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助人为乐,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家庭、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符合“五小公民”要求的行为。大力加强了校园文明建设,加强班级文明道德的建设,使养成教育深入、扎实地在学生中扎根并取得实效,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好了,我现在就来讲一讲怎样做好文明小使者:

一、在家庭做孝敬父母,语言文明,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黑龙江哈尔滨市河图小学最近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上,发出了“手拉手,走文明之路”的倡议,其中一条号召:在家孝顺父母,做家长的小帮手。现在,在家帮爸爸妈妈干活儿成了学校的一种风气。在劳动中,同学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

二、在社会做热爱家乡,举止文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北京东城区大甜水井小学的小伙伴们成立了“文明天使小队”。队员们通过调查发现,有些人不但乱丢垃圾,还随意损坏公物,讲脏话粗话。 “文明天使小队”的队员们经过商议,决定在人潮涌动的王府井大街上寻找文明的榜样,献上一张“榜样敬意卡”,让大家都向榜样学习。队员们的第一张“敬意卡”送给了一位叔叔,因为他能够自觉地把垃圾扔进垃圾箱里。

三、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河北秦皇岛市海港区东港镇第三小学有一名学生叫张福帅,绰号“张老坏”。捣乱,下课打架,让老师非常头痛。自从学校开展争星活动后,眼看周围同学得到一颗又一颗小星星,张福帅坐不住了。他上课听讲了,同学有困难主动上前帮助了,短短半年内,竟荣获校园小卫士、守纪小标兵、环保小园丁三颗星。受到学校表彰后,张福帅激动地说:“我在别人眼里是个坏学生,现在我和他们一样了。”四、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讲究卫生,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 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有一个“环境科学爱好者协会”,这里的同学最骄傲的是,通过自己的双手为家园贡献力量。在学校,同学们自发成立了“护绿小分队”、“节水小分队”等雏鹰小队。在家中,他们与家人一起搞环保,争做绿色环保家庭。同学们还利用节假日,走向社会捡拾白色垃圾,清除墙上的乱贴乱画,并向居民宣传环保知识。

五、在任何时候做胸怀开阔,快乐向上,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在争做“五小”活动中,湖南长沙市很多学校积极开展发明创造活动。长沙市雨花区王家冲小学四年级学生许奕哲发明的“蚊香分离器”、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六年级学生陈心怡发明的“神奇百变袋”等5件作品,荣获了今年6月1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儿童世界展发明创造大赛”金奖;天津区国防科大附小苏剑杰同学发明的“妈妈抱童鞋”等13件作品获银奖。 一件件小事,就代表着每个少年儿童都在争做文明小使者。时不待我,只争朝夕,让我们学习以上那些同学,学习他们那举止文明、爱护环境、勇于创新的精神。

现在,我国每个县都制定争做文明小使者的道德标准,掀起文明实践的新高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牢记道德规范,履行文明公约,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我们的心灵更美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丽;让美丽无处不在!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