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关于重阳节活动的论文文献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7-09 04:21:15

关于重阳节活动的论文文献有哪些

1、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关于重阳习俗活动有现存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早期的重阳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重阳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重阳时节的大型饮宴活动,其实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祭祀宴饮发展而来。

2、每到重阳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扩展资料: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及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重阳节历史悠久,起始于远古。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春秋前,各地习俗活动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

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展丰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阳节

给那么多长篇大论的可是人家还是没用上啊,可惜了,

重阳作文 重阳节很快就要来临,我们小学生应该尽自己一份力量去关心自己身边的老人。这不,前段时间…… 那还是在放国庆七天长假的时候,我正在写作业,妈妈正在看电视,突然,我听见隔壁的胡奶奶发出了“啊啊”的呻吟,我连忙放下手中的笔,向胡奶奶家跑去。我急切却又很有礼貌地敲着门:“胡奶奶,我是莎莎,您怎么啦?快开门呀!”过了好一会儿,胡奶奶才出来开门,只见胡奶奶平时那张红光满面的脸现在苍白得像一张纸,她双手捂着肚子,脸上却还是装出一副慈祥的笑脸,困难地说:“是莎莎啊,快请进!”我焦急地问胡奶奶:“您怎么了,郑叔叔和王阿姨呢?哦,他们啊,吃喜酒去啦,我这把老骨头…..走不动了,就待在家里了。”“哦,是这样呀,您好像生病了?”“哦,没有没有。”胡奶奶一边摇摇手,一边还是忍不住地捂着肚子。“您别装了,我都看见了。”我有点不高兴了,胡奶奶明明生病了嘛,她为什么要撒谎呀!听到我已经识破她的借口,便又笑着说:“没什么大毛病,就是老毛病胃疼又犯了,不碍事的。”我听了心里才算舒了一口气,还好,不算什么大毛病。于是,我连忙扶胡奶奶到沙发上躺下休息。又回到家中倒了一杯水和找出一片缓解胃疼的药,便小心翼翼地拿给胡奶奶,热情地对她说:“胡奶奶,这是缓解胃疼的药片,你吃下它,胃疼就会好一点的。”没等胡奶奶说话,我又跑回家找出一只热水袋,烧了一锅热水灌了进去,一摸,嘿,还真暖和!我急忙跑到胡奶奶家,帮她把热水袋塞进衣服里。胡奶奶感激地看着我,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不停地说:“在学校里读书囡就是好啊!”我被她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低着头说:“没有啦,尊敬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您不用这么感谢我。”说完,我又陪胡奶奶一起看电视,下棋,还给她讲笑话呢!直到郑叔叔他们回来,我才回家。 回到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是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想:我以后不仅要关心自己家的老人,更要多关心自己身边的老人。我衷心地祝愿全天下的老爷爷老奶奶在晚年幸福安康!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杜甫登高远眺,面对苍穹吟出千古绝唱——《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历史的烟云,又是一年重阳,再颂经典,宛如心声…… 宁静的傍晚,我独自一人站在林荫道旁的一棵树下,阳光斜斜地织下来,细碎地穿过零落的树叶,在我的眼睛里投下斑斑驳驳的闪亮。而我却丝毫不能从那光芒中获得温暖,反觉得有一种从骨髓中散出的凄冷。看那枯黄的树叶光华不再,即便在这尚暖的风中也要冻的瑟瑟发抖,坚持不住就要飘落下来,像蝴蝶绝美的舞蹈,而后归于寂寞。裹衣离开,我感觉自己就像那些被抛弃和遗忘的败叶,远隔亲人好友,在这遥远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气,咀嚼思念的苦果。 回到宿舍,发现手机里已经有多条短信了。“当秋风吹来时,我的祝福不惜化作秋雨来滋润你;当菊花盛开时,我的祝福不惜化作花瓣飞向你;当重阳节到来时,我不惜巨款发条短信祝福你——重阳快乐,工作别太累了。”是M一贯的搞笑风格。“有人牵挂的路程不漂泊;有人思念的日子不寂寞;有人关心的岁月不失落;别让幸福擦肩而过,别让美梦变成泡沫。愿你的快乐比所有人都多。”Z总是很贴心。……虽然这些短信大多并不是出自他们本人之手,但我知道祝福的心是真的,情是浓的。握着手机的手渐渐暖热起来,然后传遍全身,我恍如被一份份千里,万里之外的关爱所包围,而这种关爱将充溢在体内的凄冷驱散了。 窗外,一阵秋风吹来,我再一次抬头看那些纷飞在空中的枯叶,忽然觉得它们很像自然的信笺,而关爱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邮票,枯叶用尽最后的生命燃烧成一缕缕阳光纯净的灿烂,给无数异地的亲朋好友传递温情与祝福,让世界不再孤单。原来只要心心相印,距离永不会阻隔真情;其实只要真情恒久,天涯也不过咫尺比邻。

关于动漫的杂志有哪些

1、《漫友》动画100&漫画100都很不错,动漫资讯比较全,对国内原创动漫也很推崇,也很注重cos,是国内很有重量级的动漫杂志,个人最推荐。2、《动漫前线》赠品不时的很华丽,且裏面的五至六个日漫连载都很不错,内容也很好。3、《动漫迷城》算是比较新的漫刊吧,刚刚出了六七刊左右;书的内容可以不提,但是碟子的内容很好,有许多音乐和连载动画收录,还有很多不错的动漫资源。4、《动感新势力》&《动画基地》这两本可以择一。因为内容经常有重复的现象,而且两者的书内容碟子收录基本架构都很类似,个人倾向於动新。不过因为喜好问题还是两刊都有买。5、《动漫贩》文章比较专业,碟收录内容相比就逊色了很多。内容来说还是不错的。只是我基本没有买过。6、《东西动漫社》与电视上的《东西动漫社》节目相呼应的期刊。内容应该说来还不错,也主要是文字类优势。碟收录有时可以期待下。7、《动漫周刊》全彩报纸系列,算是杂志吧...资讯比较精准快捷,文章分析较深刻。经常会送很出色的海报啊~8、《COMIC新视点》价格方面最优势。动漫资讯也不错,连载则是采取读者投票引爆式,所以经常会看到新的连载。但是连不起来也比较郁闷呢。MS还有光碟版,不过目前个人还没有见到过...

1、《神漫》

《神漫》是由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漫画期刊,以“中国网络小说原创作品漫画改编杂志”为形象定位。

2015年年初,《神漫》由半月刊变更为旬刊。2017年9月,《神漫》周刊化。

2、《Vista锋绘》

《Vista锋绘》杂志是由《Vista看天下》杂志推出的一本以“时尚漫画”为办刊理念、针对都市成年读者的高端漫画杂志。

2013年,锋绘杂志的口号变更为“做最好看的青年漫画”。

杂志历经改版,以长篇故事漫画连载为主,已推出《修真世界》《史上第一混乱》《天伤》《福布斯咒语》《球状闪电》《遇上威廉姆》等人气长篇。

3、《知音漫客》

《知音漫客》是由湖北知音传媒集团主管,湖北知音动漫有限公司主办的中文版半月刊。

《知音漫客》创刊于2006年1月,最初为月刊。2007年9月推出半月刊。2008年10月推出旬刊,2009年10月推出周刊,第一本中国原创漫画周刊诞生。2020年5月推出合刊。 2020年12月改版为半月刊。

4、《漫画派对》

《漫画派对》(Comic Party) 前身是2001年1月创刊的中学生杂志《学生广角》,2006年4月正式更名为《漫画派对》。

《漫画Party》杂志是云南教育出版社的社刊之一,创刊于2001年1月15日,半月刊大16开本64页每月1日、15日出版,是一本以反映校园生活为主要内容,以中国传统幽默漫画为基础,汲取现代卡通创作的新技法,走青春时尚和幽默轻松风格的漫画杂志。

5、《中国卡通》

《中国卡通》创刊于1996年1月,是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启动“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简称5155工程)的重点刊物。由团中央主管、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主办,并于2012年10月改版。

现为半月刊,每月两本,并已进入文字书和漫画单行本的出版领域。现已开始向漫画周边产品的出版发展。

有好的漫画杂志可以看:如知音漫客、看动漫、动漫前线、动感新势力、萌动漫等。

《知音漫客》改版周刊以后,分别以锐、幻、萌、燃为四刊基调,锐像是突然有了光,象征原创漫画在日漫统治大局下的突破,突出青春与梦追求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锐气,以及适合90后00后灵感与思想的闪现;幻凝聚了无限奇思妙想,象征青春成长中无可匹敌的想象力。

萌兼收并蓄,在吸收日本萌文化的同时,强化爱的感觉和健康快乐的生活氛围;燃重头打造少年的梦想与青春张力,突出热血、友情、努力、胜利等漫画永恒的主题元素,象征中国动漫产业熊熊燃烧之势。漫客总结出这四种动漫特色,使之成为有共同点却又独立的文化个体,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断完善中国式动漫文化。

相关信息

《知音漫客》是中国第一本全彩原创漫画杂志,以100%原创、100%全彩制作、100%优质故事作品连载为刊物定位,2008年该刊获原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原创动漫作品扶持项目第一名,是全国唯一获得该项扶持的漫画杂志,现月发行量700余万册。

截至目前,知音集团已出版发行动漫图书单行本500种、5000万册,销售码洋达6亿元。知音动漫以《知音漫客》为基础进而开发动画、游戏等项目及其他衍生品,形成了期刊、图书、动画、游戏、网络、电子商城等良性发展产业链,年净利润5000余万元。

1、漫友 《漫友》杂志创刊于1997年5月,是中国大陆地区,尤其是南方影响度较高的漫画杂志,也是大陆目前漫画半月刊之一。 《漫友》杂志在每月上中下旬分别出刊《漫友·漫画100》、《漫友·动画100》.《漫友·可爱100》。相对应的,分别介绍漫画、动画方面的最新动态和优秀作品。《漫友·可爱100》大部分多为国内原创少女漫画。 现在,漫友又推出了少年super(简称少年s)大多以国内的热血少年题材漫画为主。 分类 《漫友·动画100》,《漫友·漫画100》,《漫友·可爱100》,《新蕾 story100》,《新蕾 story101》,《少年s》每期8.8元,此外还有《科幻文学秀》,《亲小说》,《糖》每期元,《科幻画报》也是漫友文化出品。增刊价格不定。 漫友文化是1997年建立的,最先出版的杂志为《时代动漫》,1999年开始出版《漫友》(旧版),2002年改版成为目前的《漫友》 《story100》03年创刊随6月的《漫画100》附赠,开始是《漫友 story100》后改名为《新蕾 story100》。 《漫友·可爱100》第一期为非卖本,随《漫友·漫画100》附赠。 2008年4月15日《少年S》诞生号随第166期《漫友·动画100》附赠。 2、《动感新势力》(个人强烈推荐~~也买的较多) 《动感新势力》是2003年初基于《电子游戏软件》杂志社出版的《电玩新势力》热卖的基础上,以动画为对象出版的全新型动画影像读物。《动感新势力》与以往的动漫资讯书籍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对于动画不但有图片和文字的介绍,还配有影像和音乐,从而使读者对所需了解的动画有直接的感性认识。 鉴于对动画市场的分析,《动感新势力》将办刊的方针定位于导购资讯和精华短篇欣赏。读者通过《动感新势力》可以了解到时下最经典与最流行的动画节目与产品,不但可以把握时尚动画的脉搏,更可为选购动画产品提供最有效的参考与借鉴。影像欣赏为部分读者网罗最难购买到的动画影像,还配有编辑特别剪辑的动画MTV等独家栏目,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感新势力》的欣赏性与收藏性。而作为主题的动画特辑更是集介绍、回顾、评选与欣赏于一身,成为每辑的高潮部分。 经过近一年的调整,《动感新势力》的影像部分基本由新作速递、动画作品介绍、动画MTV、动画特辑,音乐欣赏以及特别典藏等几个板块组成。其中动画作品介绍、动画MTV、动画特辑,特典是比较固定的板块。导读手册除了对影像介绍进行补充以外,还开设了DVD鉴定团,动画销售与排行、动心一刻等特有栏目。(动画销售与排行分为动画歌曲,动画声优,动画角色人气和作品人气排行) 在以后的时间里,为了进化到读者最喜爱的形式,《动感新势力》还将进行很多尝试和调整,请继续期待每月《动新》为大家带来的动心。 《动感新势力》分两个版本,一个是普通版,定价是元,采用VCD光碟+CD光碟;还有一个是豪华版,定价是15元,采用DVD+CD光碟。豪华版比起普通版容量大,通常《动感新势力》封二目录中标有DVD标识的节目只有豪华版可以看,因为普通版的容量小,装不下。 3、《动漫贩》(性价比也比较高的说) 动漫贩,动漫月刊杂志,杂志社目前位于北京,所以在北京的话每月一日大概可以买到,其他地方在每月的上旬基本可以买到。 很厚,有一百多页,杂志内容丰富,包括漫评,新番介绍,声优访谈录等等,但没同人文。 附赠1CD,内容都是时下流行新番的主题曲(都很好听),售价为元。 已经出版了四周年了,一般受欢迎。 是喜欢ACG的人的居家必备书。 赠品:CD,书签,海报,别册. 个人对这本书的感受是,文学价值比较高。里面许多评论性的文章较有耐读性,可以学习到很多除只是看动漫外的专业知识。 4、《动画基地》 动画基地 即 ANIME SPOT,国内较有影响力的一家动漫杂志之一。 《动画基地》杂志以动漫发烧友为目标人群,每期都会收录大量好听的动画歌曲和精彩的视频节目。相比与《动感新势力》《动基》的CD更偏向同人歌姬,GALGAME等。 长期连载的一些OTAKU向的,专业向文章,新番介绍的独特风格,以及每一季就更换的VCD片头动画更是这本月刊杂志的特色。 本特辑从05年11月开始总结介绍了日本各大动画制作公司的主要作品赏析和公司概况,目前已经制作了GONZO(战斗妖精雪风,岩窟王),ProductionIG(BLOOD+,攻壳机动队),京都动画(AIR,凉宫春日的忧郁),MADHOUSE(罗德斯岛战记,魔卡少女樱,NANA) xebec(机动战舰,苍穹之神),Gainax(新世纪福音战士,彼氏彼女的故事) 等公司的特辑。 月刊,VCD普通版定价元,DVD豪华版定价元,随刊附赠多张音频、视频光盘以及海报、鼠标垫、手机袋等赠品。其主要内容可参考同类杂志。常常有人将《动画基地》与《动感新势力》相提并论,大概是由于这两家杂志有着某种血缘关系,还有一些共同点(杂志社都是以游戏杂志起家的),而且两家杂志常常相互恶搞所致。二者的不同之处为:动感新势力更侧重娱乐性,动画基地更侧重专业性,动感新势力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轻松活泼搞笑,动画基地则显得更加稳重有思想深度。另外相比之下动画基地的音乐光盘和影像光盘更加出色。动画基地杂志一般来说有46页左右,而动感新势力是32页左右,二者的字体大小差异不大,可见相较而言动画基地的文字内容更加丰富。 5、《东西动漫社》 月刊16 RMB 每月前18号出,例如:7月份的在6月18号就开始发售了 内容很多:评东评西大片子,NEWS东西评,东西梦工厂、扒少爷无责任扒扒扒、非主流、恋声一族、东西学堂、榜行天下、漫画阅览室、东西时间、、书上有连载火影和死神。 并有柯南、火影、FATE、叛逆的鲁鲁修,等增刊,着实让动漫迷们爽了一把。 DVD版和VCD版略有不同。 VCD有:强档名著放映厅[小丁,动画连载] 、大专题、热剧热赏、东西剧场、东西歌会、新番放送、新番欣赏,优菲的日语课堂]

节事活动有关的论文题目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有曲为证"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中秋节,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春明采风志》里有“中秋临节,街市遍设果摊,雅尔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苹果、海棠、欧李、鲜枣、葡萄、晚桃,又有带枝毛豆、果藕、西瓜。”过去的果子市在前门东,八月十三、四两日灯火如昼。并有吆喝:“今儿是几来?十三四来,您不买我这沙果苹果闻香的果来,哎!二百的四十来”现在,这些秋果街上都买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变成的人的最美时刻。美中不足的是萝卜有点贵,和苹果一个价。难免有老年人痛斥这没有道理的价格。值得一提的还有毛豆,过去中秋并不常见,今年在北太平庄副食店的月饼摊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锅,而且确实是带枝的毛豆。 从习俗上看,和过去中秋靠近的还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北京这两年似乎又兴起了中秋送礼大行动。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想,现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现在讲究广式月饼,过去“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能放半年的,肯定不会是广式月饼。 月饼源自民间祭祀,同样,北京人常吃的点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间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从制作工艺上说,油炸、蜜饯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连饺子,也是春节供后的食品。 其实,不仅仅吃食是这样,延顺这个思路推广开来,艺术的诞生(谨慎的人在这里会用某些艺术门类这个概念)一样离不开民间祭祀的。还记得上学时曾对这个问题发生兴趣,翻看一些河南、山东地区的考古资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头脑的是一柄出土于山东日照的玉斧,当然真的玉斧无缘得见,但是单单就那图画已经足以让人惊讶了。那斧薄得能够透过光线而上面精致的一条夔纹是很难让人简单地以“活灵活现”这个词将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时代,它的存在又能够说明什么? 与其说玉斧是斧,倒不如称之为一种语言,描述着艰难的砍砸者同上天对话。或者称之为精灵,这是一个屏弃了功利取舍的精神的精灵。于是由了它,艺术方才出现。更于是人才彻底地脱落成为人。 中秋节真好,好在又一次让我想到了这些已经好久不想的问题。当然节日本来就是人们精神的节日,与此时偶尔察觉月饼与烙饼的差异,也并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这个样子么。给自己做吃的,为了填饱肚子没一个认真。馒头包子几百上千年从不变化,但凡加上点精神追求,就能花样翻新。 看来糕点如此,艺术作品和其他许多事情,确实也都是这个样子。

毕业论文写作要求:1、选题:根据建议选题,学生与指导教师商议,题目不要太大,以免空泛和难以驾御  2、结构: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可。一、旅游业 1.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化、体育、会展、金融、电信、商业等) 2.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研究 3.旅游新业态研究(奖励旅游、海钓旅游、邮轮游艇旅游、低空旅游、智慧旅游、房车旅游、温泉旅游、半自助游、穷游等) 4.旅游文化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古城镇村落旅游开发研究、旅游文化媚俗问题等) 5.旅游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行业潜规则、分时度假、生态旅游的法律问题等) 6.特定人群(青年、中年、老年、女性、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 7.影视剧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研究 8.旅游企业(旅行社、景区、饭店等)职工薪酬管理研究 9.旅行社产品研究(产品同质化、产品价格、产品核心竞争力等) 10.导游人员研究(服务质量、生存现状、职业化现状、薪酬体制等)二、酒店业 1.经济新常态下高端酒店转型升级研究 2.酒店跨文化管理研究 3.某一类型酒店业发展研究(绿色饭店、产权酒店、经济型酒店等) 4.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员流失等问题) 5.酒店成本管理研究 6.饭店员工培训研究 7.酒店业的个性化服务研究 8.中外酒店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9.某地休闲餐饮发展研究 10.饮食文化的差异与旅游餐饮业的营销研究三、会展业 1.会展接待的“个性化”服务——以**展会为例 2.我国会展从业资格认证研究 3.我国会展产业地方性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4.会展的宣传和推广(招展、危机公关等)策略研究——以**展会为例 5.展会项目运作中的志愿者服务研究 6.新媒介在展会中的运用————以**展会为例 7.酒店会展产品开发研究 8.会议公司的开发策略研究————以**会议公司为例 9.某地本土展会品牌发展策略研究 节事活动开发研究三、旅游职业教育研究 1.旅游(酒店、会展)顶岗实习管理研究 2.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3.旅游(酒店、会展)等行业人才需求研究 4.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研究 5.中职旅游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学生心理等)研究 6.某地中职旅游教育调查与研究 7.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中职旅游类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9.中职旅游类专业的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意识)培养研究 10.中职旅游类专业学生心理行为分析

看德国的魅力圣诞节 ■法兰克福———倾听圣诞钟声 圣诞市场:法兰克福市中心的罗马贝格广场 2004年11月24日至12月22日,每天11时至21时 各种活动:1.尼古拉教堂钟声一日三次,每天9:05,12:05和17:05;2.尼古拉教堂钟塔吹号,每周三和周六,18:00;3.法兰克福城市宣言———10个教堂的50口大钟齐鸣。11月27日16:30至17:00,12月24日17:00至17:30;4.圣诞老人来访:12月6日17:30,罗马贝格广场上的舞台;5.“国际圣诞节”音乐会,每周五、六、日17:10,法兰克福的艺术家们齐聚圣诞市场。 ■汉诺威———沉醉于美丽的传说 圣诞市场2004年11月25日至12月23日,每天11时至21时 小朋友们在市场上可以看看圣诞老人,听人讲童话故事。汉诺威圣诞市场的美丽传说往往吸引一家老小流连忘返。各种音乐活动,唱诗班,合唱和教堂音乐会期待着您的到来。 ■科隆———圣诞金字塔 圣诞市场2004年11月22日至12月24日,每天11时至21时 科隆大型的圣诞市场就有4个,最大的当然在科隆大教堂下。圣诞树,圣诞金字塔,旋转木马,小木屋,热葡萄酒,木刻玩具,各类点心,外加上各式各样的音乐演出,杂技,持续一个月的活动吸引着来自德国当地及世界各地的客人。 ■慕尼黑———宠儿的天堂 圣诞市场,2004年11月26日至12月24日 如果说大名鼎鼎的慕尼黑十月啤酒节是大人们开怀畅饮的节日,那慕尼黑的圣诞节就该好好宠宠孩子们了。 所以慕尼黑圣诞节的各项安排主要是为小朋友们打造,节日的LOGO也设计得充满童趣,仿佛小儿涂鸦一般:一个星星在慕尼黑的标志,圣母教堂钟塔上方闪闪发光。从1995年起,这就是慕尼黑圣诞市场的LOGO。圣诞节期间人们可以将印有这个标志的水杯、热葡萄酒杯、蜡烛、烛台、麻布包包和其他许多小礼品带回家送给亲人朋友。 在基督降临节前星期五17时,慕尼黑市长将在市中心的玛利恩广场上宣布圣诞市场开张。高达30米用2500支蜡烛装饰的圣诞树光彩夺目,醉人的酒香,圣诞小木屋,金色星形装饰品和蜂蜜糕饼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德国过圣诞节人们也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认为,欧洲的圣诞节具有很强烈的德意志色彩。圣诞节是德国一年一度最大的、也是最热闹的节日。德国人庆祝圣诞节的不少方式现在已经风靡全世界。比如德国人用冷杉树枝扎成的基督降临节花环、圣诞树以及一些著名的圣诞歌曲,如《平安夜,圣善夜》等。德国的每一个信奉耶稣教的家庭,都会有一株圣诞树,圣诞树是在德国最先出现的,古代日尔曼人就有在隆冬时节用冷杉树的树枝树叶装饰住宅和牲口棚,借以驱冬迎春的习俗。 如同我国人民过春节一样,在节日前几周就开始准备了。市场上各种圣诞礼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在德国,许多城市的圣诞市场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比如慕尼黑的尼古拉年集早在1310年就有了;纽伦堡的圣婴市场是德国最受欢迎的圣诞年市,早在1639年就有圣诞礼品上市。每年ll-12月长达31天的汉堡年市,又称基督集市,则是德国北方最盛大的民间集市,届时海利根盖斯特费尔特集市大街两旁,摊位林立,各种商品应有尽有,每年来此赶集的游客超过500万人,热闹非凡。 德国人用特殊的倒计时方法来迎接圣诞、他们用松叶和松果做成花环,上面插三根蜡烛,空出一个烛座。从圣诞节前一月开始,每个礼拜日点燃一根蜡烛,等到四根蜡烛都插上,就开始过节了。圣诞节是孩子们盼望了一年的节日,所有的孩子在节前的12月1日都会得到一本有着24扇小窗户的基督降临节日历,每天打开一扇小窗户,等到24扇小窗都打开时,圣诞节就到了。 圣诞节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人当数圣诞老人了。据辞书记载,圣诞老人的雏形是公元4世纪时一位名叫圣·尼古拉的小亚西亚米拉城的主教,他为人心地善良、仁慈好施,他喜欢夜间出门,为听话的孩子带来一些礼物,并敲门敲窗表示对未来的祝福。这一人物后来被神化,成为今天的圣诞老人。 鲤鱼和肥鹅是德国人圣诞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看。德国人认为鲤鱼是财富的象征,可以使家庭兴旺发达。德国人把鹅看作是土地神对人类的恩赐,是家畜肥壮、粮食满仓的象征。德国人在做圣诞鹅时,习惯把苹果和葡萄干填入肥鹅肚中。德国人认为圆圆的苹果预示着丰收,葡萄干则表示上帝的宠爱。南德人习惯把青篙叶和花填人鹅肚中,据说它对治疗胃痉挛病有显著效果。 在圣诞夜的子夜时分,教堂要举行隆重庄严的"子夜弥撒",在圣诞节的黎明和上午还要举行两次隆重的弥撒,人们高唱圣歌,以庆祝耶酥的降生和圣诞节的来临。 德国圣诞节-------------------------------------------------------------------------------- 圣诞节在每年的12月25日,这是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有关耶稣的确切生年已无从考证,12月25日这个日子是罗马天主教会在公元354年规定的。圣诞节是德国一年一度最大的、也是最热闹的节日,同时它也是欧美信奉基督教的国家最盛大的节日。 德国人过圣诞节如同中国人过春节一样,在节日前几周就开始准备了。市场上各种圣诞礼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德国许多城市的圣诞市场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圣诞市场不仅使人们可在此选购圣诞节所需的各种礼品,而且它还为现代化的城市及人们带来许多浪漫的节日情调。(左图为杜塞尔多夫的圣诞夜市) 圣诞树是圣诞之夜的必需之物,在德国95%的有孩子的家庭都要准备圣诞树。圣诞节摆设圣诞树是一个古老的圣诞习俗,早在古代,日尔曼人就有在隆冬时节用冷杉树的树枝树叶装饰住宅和牲口棚以驱冬迎春的习俗。不过关于圣诞树,宗教界另有一种说法。据说,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有一次在一个圣诞之夜从一个小城回家,为了让人们能领略山村美丽的夜景,他在一棵小松树上点缀了一些烛光,以此来代表星星。从这以后,每逢圣诞之夜,信徒们便学他的样子,在屋中布置一棵圣诞树,后来这一风俗由德国传遍欧美各国,圣诞树成为欧美基督教国家最具广泛性的圣诞节必需品。 如同中国人在除夕之夜吃饺子一样,鲤鱼和肥鹅是德国人圣诞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鲤鱼和肥鹅之所以成为圣诞节的佳肴,那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德国人认为水是生命之源,鲤鱼就生活在水中,而且它的繁殖能力为鱼中之冠,一条雌鲤鱼可下几百万粒鱼子,为此人们在过节时,喜欢买一条雌鲤鱼,并由一家之主品尝第一口鲤鱼子,以象征家庭的兴旺发达。同时德国人还认为鲤鱼也是财富的象征,鳞片如金市,人们习惯在节前把鲤鱼鳞片装人钱包中,以此预示来年财源茂盛。 德国人把鹅看作是土地神对人类的恩赐,鹅有着很强的繁殖力,是家畜肥壮、粮食满仓的象征,同时它具有治病的功能。德国人在做圣诞鹅时,习惯把苹果和葡萄干填入肥鹅肚中。德国人认为圆圆的苹果预示着丰收,葡萄干则表示上帝的宠爱。南德人习惯把青蒿叶和花填入鹅肚中,据说它对治疗胃痉挛病有显著效果。 在圣诞夜的子夜时分,教堂要举行隆重庄严的“子夜弥撒”,在圣诞节的黎明和上午还要举行两次隆重的弥撒,人们高唱圣歌,以庆祝那稣的降生和圣诞节的来临。 圣诞节从12月24日圣诞夜一直持续到来年的1月6日,它是全世界持续时间最长、流传最为广泛、庆祝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德国所有公共场所都被布置得五光十色,各家各户也都准备了丰富的节日礼物。圣诞之夜是家庭团聚之夜,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旁共进圣诞晚餐,餐桌上往往要多设一个座位,据说这是为“主的使者”或是为需要帮助的过路人准备的,餐后全家人在圣诞树前唱歌跳舞。在娱乐场所也有各种艺术表演。第二天,人们访亲问友,共叙友情。整个节日充满了欢庆、祥和的气氛。德国圣诞节 人们也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认为,欧洲的圣诞节具有很强烈的德意志色彩。德国人庆祝圣诞节的不少方式现在已经风靡全世界。比如德国人用冷杉树枝扎成的基督降临节花环、圣诞树以及一些著名的圣诞歌曲,如《平安夜,圣善夜》等。德国的每一个信奉耶稣教的家庭,都会有一株圣诞树,圣诞树是在德国最先出现的,古代日尔曼人就有在隆冬时节用冷杉树的树枝树叶装饰住宅和牲口棚,借以驱冬迎春的习俗。 德国人有一种特殊的倒计时方法来迎接圣诞、他们用松叶和松果做成花环,上面插三根蜡烛,空出一个烛座。从圣诞节前一月开始,每个礼拜日点燃一根蜡烛,等到四根蜡烛都插上,就开始过节了。其实,很多身在异乡而又过节心切的德国人早在花环上出现第一根蜡烛时,就启程回国了。 在德国,许多城市都有圣诞市场,而且它们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比如慕尼黑的尼古拉集市早在1310年就有了;纽伦堡的圣婴市场是德国最受欢迎的圣诞年市,早在1639年就有圣诞礼品上市。 每年11-12月长达31天的汉堡年市,又称基督集市,则是德国北方最盛大的民间集市,届时集市大街两旁,摊位林立,各种琳琅满目的圣诞礼品应有尽有,每年来此赶集的游客超过500万人,热闹非凡,它已成为汉堡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圣诞市场不仅使人们可在此选购圣诞节所需的各种礼品,而且它还为现代化的城市及人们带来许多浪漫的节日情调。

中秋节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风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从习俗上看,过去中秋节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现在送礼更兴旺。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要想想,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0回答者: 鄯晶尹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008-9-14 16:30我来评论>>相关内容• 中秋节的起源是什么,风俗习惯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写... • 比较两者关系的议论文该怎么写(在线等) • 高考作文:议论文,怎么写得高分.在线等答案 • 《日出》议论文 有希望内容的!!在线等!!! • 给这篇议论文进行评论 要800字 在线等 查看同主题问题: 中秋节 议论文 在线 其他回答 共 1 条中秋简介[编辑本段]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由来[编辑本段]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中秋习俗[编辑本段]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中秋宴俗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2、粽子是一句在盗墓者中流传的暗语 就象山里的土匪之间谈话也不能直接说自己杀人放火,都有一套黑话切口,粽子是指墓里的尸体保存的比较完好,没有腐烂,摸到大粽子就是说碰上麻烦了,指僵尸、恶鬼之类不干净的东西,干粽子是指墓里的尸体烂得只剩下一堆白骨了,还有肉粽子,是说尸体身上值钱的东西多。 不是粽子的粽子: 盗墓业者的行话,指僵尸(曾在天下霸唱的<鬼吹灯>一书中提到,属天下霸唱原创).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部分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扣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的“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象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 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粽子简介 粽子(英文名:glutinous rice dumpling)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那一天便互相送粽子作为纪念。并且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编辑本段]历史记载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夂》:“葼,敛足也。”义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同 “鸭”),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制作,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编辑本段]民间传说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南朝梁的吴均(467—520)在《续齐谐记》中写道:“阴历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粽子在文人歌赋中屡有出现。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 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午。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编辑本段]粽叶的象征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编辑本段]粽子沿革 春秋时期:用菰叶([2][3]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编辑本段]粽子趣闻 历史最悠久的粽子: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 最大的粽子(正常食用):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斤,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 最大的粽子(吉尼斯纪录): 在2000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西(南宁)旅游美食节期间,南宁明园新都酒店的厨师烹制而成的一只巨粽,长3米,宽米,高 米,蒸煮熟后达2000多公斤,打破了浙江粽王的纪录,成为新的吉尼斯世界粽王。该粽王共用了 20多口大缸、550公斤糯米、150公斤的五花肉、500公斤绿豆、150公斤板栗、10公斤虾米、10公斤冬菇和 7. 5公斤粽酱,连包带煮共花 6天时间。此外,为煮这只巨粽,南宁化工集团机械厂特制了一口长 3 .5米、宽 米的巨锅。共有 3000多人品尝了这只粽子。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小巧清鲜;湖心亭以为茶食,甚妙。[编辑本段]粽子流派

关于重阳节毕业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重阳节习俗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赏菊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放纸鹞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 “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 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 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凳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有诗描述重阳糕的制作: 蔡云: 篝火鸣机夜作忙, 织工一饮登高酒, 依然风雨古重阳, 蒸出枣糕满店香。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每天都有】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类似的文章,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精神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淡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吃粽、中秋赏月吃月饼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公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笔者认为,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它实质上是与人类化联系在一起的。原始人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崇拜自然、图腾、祖先与神灵;宗法制社会形态下,人们讲究长幼尊卑、人伦血亲、礼教德治。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祭祖、拜月、踏青、登高、折柳驱邪……人类的行为、观念随着人类的起源、进化、发展日益丰富,文化的内涵也随之渐趋深厚。假如某些行为、观念变成大多数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则成为一种习俗,有些习俗以节日或民风民俗的形式存在下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 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 6种。笔者下面以这 6种主要传统节日为例,阐述其中的文化内涵。 1.1 中国传统节目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 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决定了早期的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人们发明了农具,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制度,形成了一些农事习俗,创作了农事诗、各式图形等,这些都是农耕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 “载”,夏代叫 “岁”,周代才叫“年”。“载”、“岁”、“年”都是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关于春节的另一种说法是: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重阳节在陕北是正式收割的季节……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体现或根植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确定的。 1.2 中国传统节 日体现了原始观念文化 对大自然的崇拜是先民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这里的大自然主要指太阳、月亮、大地及除此之外的自然物。《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骛角黍 (粽女)”,端午节采棕叶、包棕子体现了人们对植物的崇拜。在中秋时节,古代贵族和文人学士会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无论是祭月还是赏月都体现了对月亮的崇拜。春节祭祖、清明扫墓是对祖先的崇拜。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原始先民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并以之作为氏族崇拜的对象。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出现了,这正体现了人们对龙图腾的崇拜。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祭祀之日便是端午,在水域中竞划刻着龙饰的舟船是‘龙祭 ’的重要内容。” 1.3 中国传统节日反映出古代宗法文化的特征 中国长期处在宗法制社会形态下,在宗法制度下,人们重血亲人伦,讲究礼教德治、长幼尊卑、贵贱有别。宗法制社会形态下的一系列要求在传统节日中找到了很好的依托。春节祭祖、清明扫墓,把人置于血亲人伦中,体现出一种 “人道亲亲”。《礼记 ·大传》中这样解释 “人道亲亲”:“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通过这种方式整个家族就以血亲人伦为纽带联系在一起了。无论是祭祖、扫墓,还是拜月、登高,都有严格的仪式,崔提《四民月令》是这样形容春节祭祖的:“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通过一系列固定仪式,实现了“尊尊”—— 长幼尊卑、贵贱有别,并且这种等级差别也与血亲人伦有关。通过传统节日中的血亲人伦纽带,尊尊与亲亲联系在一起,整个社会实现了从“家天下”到“国天下”的过渡,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 2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文化精神 文化精神就是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体现在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思想和观念。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出精忠爱国、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人合一、贵和尚美等文化精神,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文化精神的存在,使得中国传统节日及节日中的一些习俗经过几千年的历程仍被保存、遵守着,体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 2.1 精忠爱国 精忠爱国思想在清明与端午两大节日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并且这种传统文化精神在历史进程中已经自发地上升为一种民族精神,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清明扫墓的习俗来自于寒食节,而寒食节相传与春秋时期介子推有关,介子推 “割股”给处于困境中的公子重耳充饥,这里体现了“忠”与“义”两种文化精神。当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欲封赏介子推时介子推背着老母进了深山,这里体现了“孝”。在几千年的社会进程中,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忠”“义” 的文化精神也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中士大夫精神的渊源,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而以血亲为纽带将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孝”,从小处说,使一个家族具有凝聚力;从大处说,使一个民族、国家更具有凝聚力。端午节赛龙舟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屈原代表着真、善、美,是爱国和忧民的化身,对屈原的纪念体现出一种赤诚爱国的文化精神。 2.2 天人合一 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最基本的涵义是充分肯定 “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 自然界的协调问题。春节迎新、清明踏青、端午赛船、中秋赏月、七夕观星、重阳登高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天人合一思想除了人与自然协调外,笔者认为,更主要的是 “天人合德”——天有高尚的德,人应该效法天德,向自然学习,与天合德,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理想。正如《易传 ·文言》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种认识影响着许多人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这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点是一致的。在现实中失意时,就转向自然,或归隐山林,或躬耕田园,在其间找到乐趣,发现真义。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习俗在社会发展中被淡化或消失了,唯独亲近自然的行为得以延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强大的文化生命力 。 2-3 贵和尚美 “和 ”即和谐、统一,“美”即美好、团圆,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春节虽然是指农历一年的第一天,但人们习惯上的过年活动在头一年进入腊月 (夏历十二月) 就已开始 ,一直到元宵节才结束。在腊月里,人们要扫尘、祭灶神;除夕要全家团圆,大家围坐在一起和面包饺子,和面的 “和”与 “合”谐音,饺子的 “饺”与 “交”谐音,“合”与 “交”是团圆、相聚之意;至元宵节全家又要围在一起吃汤圆,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的愿望。七夕乞巧,表达出人们希望婚姻美满的愿望。至于中秋吃月饼,更兼有生活团圆、婚姻美满之意。九九重阳,则有珍爱生命,健康长寿之意。此外,清明折柳,端午采艾叶、菖蒲,重阳遍插茱萸,这种驱恶避邪的习俗也显露出贵和尚美的思想3 中国传统节日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中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般而言,消极的习俗总是流传不久,经过几千年社会历程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习俗总体而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3.1 中国传统节 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习俗流露出敬祖意识、亲情情结、精忠爱国等思想,这些观念最容易唤起人们对亲人、家庭、故乡、祖国的情感,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人们同宗同源的民族情及对文化同根性的认同。中国有许多俗语,如:“一人有难,众人帮忙”、“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等,这些都是传统节日具有强大文化凝聚力的表现;海外华侨回国祭祀祖先及在异国、异地的游子叶落归根等行为则是传统节日中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有利于加深世界各地中华儿女的亲情,也有利于激励一个民族、国家不断前进、发展、强大。 3.2 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中天人合一思想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在踏青、观星、赏月、登高玩秋等活动中,人们放松心情,找回童真,发现乐趣。在亲近自然的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体现出骨肉情深或天伦之乐,形成一种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当今世界,科技与工业日益发达,但人与 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许多变化,如由于人类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再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日益冷漠、势利等。现在当我们重新对照中国传统节日中人与自然、人际问的和谐关系时,应该受到启迪。所幸的是,当今社会上的许多变化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特意将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提上日程,这是对传统节日中天人合一思想的肯定。 3-3 中国传统节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 中国传统节日中无论是亲近自然 (如踏青、观星、赏月、登高等)还是渴望团圆 (如吃饺子、月饼等)的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宗白华先生在 《美学散步》里论述了各种形态的美,书中特别有一篇文章—— 《美从何处来》,在这篇文章里,宗自华先生指出美来自于心灵。笔者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美主要指生命与生活之美,在亲近自然,家人团圆,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传统习俗中,人们体会到了生活之美,也益加珍爱生命。并且传统节日中的行为、愿望都发自于内心,充满了感情,因此,即使有时希望不能实现,结局未必圆满,按照宗白华先生的说法,因为这些行为、愿望来自于心灵,它们也是美的。 4 结语 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表现为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在历史进程中,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中原农耕文化曾与北方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实现过交融互补,也与外国文化进行过几次大的交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具有包融性,而传统节日作为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更应具有包融性。 中国传统节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其他文化交汇、互撞,消极的东西逐渐消亡,美好的东西日益突显,这正是传统节日具有强大文化生命力与凝聚力的表现。笔者相信,在与日前社会上流行的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的交汇、互撞中,中国传统节日定能发挥中国文化惯有的价值整合功能,到达一个新的层面。 参考文献: 【1】李汉秋.让传统佳节湿润民族精神[J].红旗文稿,2008,(8):34—35. 【2】严考亮.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2007,(1):126—128 【3】张贷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陈松林.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现代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3,(10):65

论文户外活动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体育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1]周倩.酒泉地区高中健美操课程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2]崔小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课外锻炼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3]谭林.世界男子自由体操和单杠的发展趋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4]王霞元.甘肃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5]李春玉.试论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实效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xx(09)

[6]王婷,姜华.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05)

[7]丁根清.如何培养体育系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J].才智.20xx(21)

[8]王延芳.甘肃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健美操认知与行为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9]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0]余永生.四川省独立院校健美操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xx

[11]何晴晴.功能力量训练对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12]李鑫.山西省太原市广场健身舞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xx

[13]王楠.对沈阳市高职院校大众健美操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14]杜秀娟.甘肃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健美操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5]魏复活.宁夏城镇回民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6]祝欢.兰州市与郑州市经营性健身俱乐部现状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xx

[17]李冰,张璐.浅析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与阅读技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xx(05)

[18]龚云.中澳两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xx(07)

[19]胡凤兰.如何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田径教学能力[J].学园(教育科研).20xx(03)

[20]杨瑞鹏.陕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xx(01)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彭庆文.大学体育概念新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6).74-79.

[3]冯晓辉.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4]魏丕勇.于涛.体育与艺术关系研究的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xx,(1):11~13.

[5]梅汝莉.“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J].中小学管理.20xx(12).

[7]白学军.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8]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9]欣心.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J].北京教育.20xx.(5).

[10]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上海:开明出版社.20xx:1-23.

[12]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8-27

[13]周应德,尹华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体育教学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12-13

[14]冯克诚主编.霍华德.加德纳与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原理、结构和教育学意义[M].学苑音像出版社.20xx.(5):4-6

[15]彭伟强.美国多元办学模式及其启示[M].教学理论与实践.(7):29-32

[161]王立国. 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2]王晓毅.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63]张国栋. 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 [164]王沂. 我国京津地区城市新建住宅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5]张晓琳. 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6]刘盼盼. 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演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7]赵志英. 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8]张辉. 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69]牛奔. 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对加速构建中国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0]张连成. 控制内容及控制方式对运动员自控损耗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1]吕韶钧. 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2]薛原.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73]王岩. 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4]常志利.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5]曲新艺. 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6]王迪迪. 学校体育安全风险管理探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7]詹国勇. 中国高尔夫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8]任定猛. 五人制足球训练比赛理论体系构建与技战术训练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79]侯学华.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定位与推广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0]周桂琴. 振动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上肢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1]李晨峰. 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2]胡法信. 中国女子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183]曾庆涛. 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 [184]吴明华. 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85]陈元欣. 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设施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86]程林林. 新中国体育体制及利益格局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187]单曙光. 对篮球比赛技术统计规范和分析评价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8]肖谋文. 我国群众体育政策的历史演进及过程优化[D].北京体育大学,2007. [189]张庆如. 啦啦队运动的文化诠释及体育赛场啦啦队活动的组织运行模式[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0]赵升. 我国城市群众足球运动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191]汪流. 我国体育社团改革与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 [192]周文军.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动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3]胡永红. 有效体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4]张瑞林. 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5]温搏. 当代武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D].福建师范大学,2009. [196]崔秉珍. 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09. [197]李可兴. 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98]杨慧馨. 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199]王艳. 我国区域优势体育产业选择与培育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0]汤立许.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层评价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1]邹志春. 上海市青少年体质指标体系的初步建立与应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2]范冬云. 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203]谭朕斌. 篮球运动基本规律及发展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4]李艳翎.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 [205]李卫. 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6]刘爱杰. 耐力性竞速项目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7]何仲恺. 体质与健康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8]陈钧. 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09]杨铁黎. 关于职业篮球市场的基本理论和我国职业篮球市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0]李春雷. 对中国竞技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1]朱琪林. 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 [212]王斌. 手球运动情境中直觉决策的实验研究与运动直觉理论的初步建构[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3]陶志翔.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4]刘卉. 上肢鞭打动作技术原理的生物力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5]袁运平. 我国高水平男子百米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6]梁栋. 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与转型期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7]陈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 [218]徐霞. 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19]白喜林. 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0]肖淑红. 中国体育产业价值链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1]潘迎旭. 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2]王慧琳. 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3]刘海元. 中国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4]肖林鹏. 中国竞技体育资源调控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5]池建. 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6]叶庆晖. 体育赛事运作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7]黄亚玲. 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8]李士英. 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 [229]杨剑. 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 [230]倪依克. 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 [231]陈作松. 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32]王健. 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4. [233]许永刚. 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 [234]曹景伟. 面向2008年奥运会我国优秀皮划艇(静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5]郭永波. 篮球文化的理论框架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6]金宗强. 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体系与诊断方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7]刘庆山. 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8]陆作生.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39]任弘. 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0]宋玉芳. 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1]王庆伟. 我国职业体育联盟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2]张剑利. 职业体育联盟及其相关法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3]石岩. 我国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参赛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4]王凯珍. 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5]张晓蓬. 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体育大学,2004. [246]夏祥伟. 研究生体育锻炼与健康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47]黄爱峰. 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248]罗林. 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49]赵晶. 我国篮球训练与竞赛组织系统的优化配置研究[D].苏州大学,2005. [250]张新萍. 对2008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改革走向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 [251]李颍川. 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 [252]张惠红. 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253]符明秋. 重庆市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及体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54]钟志勇. 蒙古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5]崔英锦. 朝鲜族传统游戏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56]尹博.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57]叶乔波. 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理论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258]吴华清. 基于DEA的奥运会相关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 [259]陈家起. 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0]张文静. 体育教学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61]陈晴. 清末民初新式体育的传入与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62]龚波. 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4. [263]余守文. 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7. [264]吴燕丹. 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5]余道明. 体育现代化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6]方千华. 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67]张细谦. 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68]程文广. 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69]黄莉. 中华体育精神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0]李印东. 武术释义[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1]刘建和. 论运动技术的序列发展与分群演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2]刘明胜. 中国竞技女子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3]罗旭. 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论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4]苗治文. 当代中国体育公共政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5]曲淑华. 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6]唐峰. 中国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7]王松涛.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8]张庆春. 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79]张兴林. 我国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位素质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0]郑婕.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81]黄俊亚. 竞技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理论及应用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2]李今亮. 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判断的思维活动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3]宋会君. 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4]王建国. NBA制衡机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5]王莉. 职业体育联盟的产业组织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6]熊焰.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7]叶伟. 我国徒手格斗项目(散打)优秀男子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8]张勇. 现代篮球战术体系的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89]钟宇静. 开发中国乒乓球市场的基本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5. [290]陈兰波. 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苏州大学,2006. [291]刘希佳. 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 [292]刘燕舞. 论城市发展与体育产业的推进[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93]李红艳. 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94]何劲鹏.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生命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95]范秦海. 对我国优秀田径教练员知识结构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96]石振国. 基于休闲理论的体育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7]刘旻航. 我国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8]杨小明. 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99]杨少雄. 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0]李捷. 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1]邢尊明.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优化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2]刘伟. 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及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3]林顺英.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D].福建师范大学,2008. [304]全浙平. 河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305]林剑峰. 上海市商业性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6]刘文. 山东省业余网球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及前景展望[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07]王成军. 山西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5. [308]赵珂刚. 山东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09]陈铁龙. 论啦啦操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6. [310]李遵华. 我国高校啦啦队竞赛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11]张红玲. 当今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发展趋势[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2]高守东. 安徽省网球运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 [313]钱俊伟.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314]胡亚斌. 八位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的技战术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5. [315]吴迪. 我国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6]陈安勇. 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过渡与连接动作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17]辛静. 我国 跆拳道 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18]张丹. 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19]闫秋霞. 武汉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保障与个人自觉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0]沈柳红. 广西高校竞技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21]张玲玲. 我国高校啦啦操发展现状及训练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2]冯加付. 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23]任平. 武汉市健身俱乐部健身私人教练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24]任朋达. 长春市城区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25]李春艳. 江苏省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326]唐克己. 山东省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27]花玲云. 北京市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8]徐勤荣. 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和对策[D].首都体育学院,2009. [329]史明. 核心力量练习对提高普通本科生足球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330]王艳芳.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品牌的打造[D].厦门大学,2009. [331]刘冬梅. 美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成功 经验 的案例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32]曹磊. 我国社区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发展阶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3]张艳辉. 湖北省普通高校网球运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4]王玲玲. 我国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 [335]徐昱玫. 大型体育赛事的竞赛组织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36]黄松峰. 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37]胡邦晖.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8]张祥彪. 上海市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39]赵燕. 规则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集体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40]卢晨曦. 中美竞技啦啦队文化层面的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341]于亚南. 我国技巧啦啦队运动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42]周志辉. 世界优秀 羽毛球 男子单打选手的技战术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343]王朋涛. 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344]毛荣建. 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 [345]张玲.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 [346]杨新新. 滨州市广场舞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4. [347]刘君. 城镇广场舞运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48]刘莹. 石家庄市广场舞的开展状况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49]祝菁. 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 [350]林莹晓雪. 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文献检索论文参考文献有期刊、报告、专著、学术论文等。

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的格式也是大有不同的,大家在写参考文献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不要忽略细节问题。传统参考文献的查找方式就是通过图书馆,图书馆图书是查找传统参考文献的主要途径。

期刊文章这是同学们在写论文的时候最常参考的文献类型之一。它的标准参考文献标注规范是:【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参考文献的标注

论文集、专著、学位论文和报告。这类参考文献的标注规范是:【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文献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同学们的生活之中。所以电子文献的写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标注规范是:【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