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素质拓展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8 06:44:52

素质拓展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素质拓展活动教育模式的应用论文

摘要: 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良好的思政教育质量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素质拓展活动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对于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拓展; 思政教育;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希望, 因此, 良好的大学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都具有较大的促进意义。素质拓展活动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思政教育内容, 起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一、素质拓展活动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作用分析

(一) 有利于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 教师一直都以教材内容为主, 因此大学思政教育一直处于理论说教的状态。由于思想政治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积极性不高, 长此以往, 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素质拓展活动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改变了传统的思政教育形式, 将传统的理论说教变成实践活动, 一改之前单一枯燥的教学状态, 这种转化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知识, 愿意主动参与到素质拓展活动中来, 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通过素质拓展活动中的思考和总结, 大学生可以实现自我教育, 真正将思想政治知识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二) 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思政教育领域

思政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但是, 大学生思政教育一直都集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对于其他方面的思政教育, 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则很少涉及。在现代教育观念的影响下, 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 在各学科教学中不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但是由于思想政治学科并不是大学教育的重点内容, 所以这一教学观点经常被大学思政教育教师忽视[2]。思政教育关系着大学生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形式, 扭转传统教育观念, 不断改进和拓宽思政教育渠道。素质拓展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这一教学目的, 有效拓宽了思政教育的内容, 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逐渐丰富, 并且融入全新的教育形式。

二、素质拓展活动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的主要对策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素质拓展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但是, 在运用素质拓展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仍然需要注重一定的方式方法, 这样才能使素质拓展活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体来说, 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运用素质拓展活动时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通过素质拓展活动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大学教育实践中,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 灌输式教育一直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 思政教育同样也不例外。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完全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单纯地想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却忽略了学生的主观体验, 并不适合大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所以, 应用素质拓展活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时, 应该关注学生的体验性, 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素质拓展活动中来, 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3]。教师应该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实现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 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素质拓展活动过程中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

素质拓展活动是一种全新的思政教育形式, 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而且对于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也具有促进意义。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 素质拓展活动中教师应该与大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4]。在各学科的教学体系中,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课堂上普遍缺乏互动性, 学生与教师之间几乎很少会有一定的互动[4], 尤其对于思政教育这样的学科来说, 课堂互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在运用素质拓展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 首先应该注重课堂互动, 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基本原则,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素质拓展活动内容,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 应用素质拓展活动提升思政教育课堂的趣味性

无论处于哪个教育阶段, 对于学生来说,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具有一定趣味性的知识学生会很容易接受, 而单一枯燥的知识学生在接受过程中就会出现一定困难[5]。因此, 在应用素质拓展活动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时候, 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 他们一般都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 对于思想政治这种边缘学科并不重视, 而学科本身的知识又显得比较枯燥乏味, 如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再不注重一定的方式方法, 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但是如果在运用素质拓展活动的过程中注重突出课堂的趣味性, 就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将学生的精力都集中在课堂上, 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在进行素质拓展活动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知识, 实现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三、结语

思政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基本内容, 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应用素质拓展活动进行教学时, 应该摒弃传统教育观念, 不断创新和改进应用模式, 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规划和设计素质拓展活动方案, 从而有效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葳葳, 李敬巍.心理行为训练在新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 (下) , 2015 (10) :108.

[2]任强, 邱明浩, 戚爰伟.创新社会实践工作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10) :189.

[3]胡先学, 张燕, 蔡扬亚.素质拓展活动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J].亚太教育, 2016 (1) :270.

[4]朱松梅, 宋利强.思政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军训改革思考[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3) :73.

[5]李晓玲.素质拓展训练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作用探讨[J].长江丛刊, 2017 (5) :177.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篇二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担对全体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是一个由必修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等各部分组成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目前关键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转变、师资力量准备,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课程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四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而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2]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概念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指人“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3]人的素质包含有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素质,亦称生理素质或身体素质,它是先天的,是人与生俱来的的一系列的生理特点。二是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三是社会素质。它纯粹是人在后天适应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4]人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心理素质是中介。“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5]心理素质处在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中间,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是人整体素质形成的内部动力,是使人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心理素质同时制约着人自然素质的提高,社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心理素质培养不仅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性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首先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学生自然素质的培养有一个以体育必修课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社会素质培养也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承担。与此相比,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任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却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明显落后的局面是造成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局部性的,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矫正,对全体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关注不够。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存在有诸多的弊端:一是由于学生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重要性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不能有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课时、教师和选修学生情况的巨大差异,各类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逻辑联系,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使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效果上大打折扣;三是因为选修名额的限制,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得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四是因为上课人数多,难以关照到不同的心理需要,难以组织有效的师生互动,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心理训练活动;五是因为心理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有误解,参加专题心理讲座的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教育,着重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本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定位于素质培养,属于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承担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而向全体高职学生,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调节水平和心理活动的状态水平。在知识学习目标上,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意义,了解心理健康有关理论,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掌握心理自助方法与途径;在能力培养上,重点发展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人格自我教育与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在情感行为目标上,主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6]这些目标的实现非零散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讲座所能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做保障。 二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广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它既满足了全体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需要,又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知识与技能的特殊需要。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的构成:一是必修或必选课程;二是选修课程;三是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四是心理训练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是实现高职院校实现由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转变,从 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的关键一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版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使所有高职学生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益处,必修课或必选课是最好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必选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在课程建设上能够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学质量有保障,不象选修课程那样随意性较大。学校按照学生所在年级、专业统一组织安排教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完善个性,开发心理潜能,为学生未来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同时,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必选课程能够覆盖所有的高职学生,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恐惧和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误解,唤醒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拉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这也就为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其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情况,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教育,如关于人际交往心理、管理心理、社会心理、成功心理、恋爱与性心理、职业心理、青年心理等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多样化需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点课程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出现。热点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结合对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热点,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各级教育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活动进行。如生命教育、心理危机干预、贫困面对、宿舍关系等的专题,既是高职学生的热点心理问题,也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一再强调;如结合“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的各种专题;结合每年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组织的有关专题等等。这样的课程由于选题时效性强、切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和需要,对高职学生的帮助及时有效,会很受学生欢迎。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更多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传授的话,心理训练课程则更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改变、情绪情感的调控和行为的塑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知易行难的问题,高职学生尤甚。高职学生心理训练课程一是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开设,如针对有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开设情绪调控活动课程;针对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开设人际交往训练课程;针对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开设的自信心训练课程;针对焦虑或抑郁情绪严重的学生开设的团体辅导、治疗课程等。二是针对学生在心理潜能开发、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而开设,如演讲训练、领导能力培养、意志力训练、素质拓展等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心理训练课程一起构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各部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个网络和体系的良好运行既能够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开辟道路。 三 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前,还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真正重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这一工作真正放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定位,加强对这一工作领导。要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彻底改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旧观念,把目光由“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投向“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的原则规划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所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全体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是要放眼长远,储备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同其它教学工作一样,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长远规划,从长讲议,逐步实施。一方面,对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高职院校要能够为他们准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工作的困难,积极支持他们工作,同时要肯花钱培养,使他们能得到专业上的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多吸收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开设准备人才条件。 三是要加大研究,深化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有吸引力。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形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突出矛盾。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而不断压缩非专业教育的内容,有些院校虽然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研究,导致谁有权威、甚至谁喊得多就上谁主张的课,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获得应有席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在必要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际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内部的层次和比例;要加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互补的途径,避免两种课程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复; 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各类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其课程内容能够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避免给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负担;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的力度,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心理健康知 识的 应用性和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效果。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和教育方式上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来说越来越无法回避,加大对这一问题研究和 实践的力度,必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2007-02-01. [2]江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及其实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3. [3]潘懋元.试论素质教育[J].新华文摘,1998(2):168. [4]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3):72. [5]肖仕元.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27. [6]何进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实践探索[J].教育与 职业,2009(15):136. 看了“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 2.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2) 3.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写教育高考材料作文范文4篇

高中体育中素质拓展训练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中体育中素质拓展训练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往往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容易忽视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基于此,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也不同于以往传统式的教学。如今的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促使学生能将体育运动坚持下去。

关键词: 高中体育;素质拓展训练;综合素质;

素质拓展训练秉承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素质教育为教育理念核心,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中以自身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决执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原则,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学习。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拓展训练的内容相对正式课上的教学内容来说就会相对丰富并具备趣味性。

一、设置相应的拓展项目,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学习相应的体育技能,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素质拓展训练,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时刻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对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认识不够深。基于此,高中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相应的拓展训练,并以团队合作精神为主题展开针对性的拓展训练。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促使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强化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进行团队分组时,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体能基础的前提下进行,以保证每个分组之间都不至于出现能差距过大的情况,否则可能会导致拓展训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1]

例如,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生基本的篮球动作的同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团队合作活动提升自己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个人能力固然可以占据良好优势,若是少了团队合作,必然难以得到最终的成功。教师在教学运球技能时,可先向学生讲解运球的基本动作和动作要点,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掌握运球的基本动作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分组。小组之间可通过合作来完成"运球接力"活动。其中,使用时间最短的小组就会成为最后的冠军。由于每个人的运动神经和动作协调性大不相同,通过小组合作之后,学生们可以相互弥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并且能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最终任务,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丰富拓展训练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时刻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高中体育教师要合理运用体育运动适当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利用丰富的拓展训练内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诙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传统的体育课程以单一知识性教学为核心教学方式,即单一就体育技能进行教学。这样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体能基础适当安排相应的拓展训练,并丰富训练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缓解课堂教学的紧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2]

例如,在教学"篮球运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高中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其内容无非是拍球、运球、传球、投篮以及三步上篮等等。教师可以在正常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出发点,合理丰富篮球课堂的教学内容。

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教师可以收集职业篮球比赛(NBA)中运动员的热身视频,经过剪辑后播放给学生观看。基于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篮球比赛的喜爱,这些视频自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可能会发现男生和女生对篮球抱有不同的观点。男生基本都对篮球非常喜爱。女生中只有部分人员对篮球比较感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添加部分吸引眼球的篮球技能吸引不同人群的兴趣。例如,面对男生,教师可以讲解"转身过人"等篮球技能,并配以动作示范和讲解;面对女生,教师可以讲解"转球"等篮球技能。这项技能并不需要太多体力,且技能本身对女生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这样,教师根据学生兴趣进行拓展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运动。

三、教师需要在拓展训练结束后,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学往往是教师以自身为主体,按部就班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其进行吸收。这样非常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基于此,教师先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秉承"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合理设置素质拓展训练,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调整和优化训练内容。教师要在教学后时刻关注学生对知识吸收的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篮球运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发现不同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是不同的,其学习成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体能基础以及肢体协调能力来设置学习任务,任务难度要呈阶梯式递增,使不同体能基础的学生都能适应,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课堂体验。教师在学生学会某项技能之后需要及时进行评价,并肯定学生付出的努力,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教师不能只是从最终成绩进行评价,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努力程度、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团队合作中做出的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学生能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至实际教学中。高中阶段的学生时刻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舒展放松,并在习得一定体育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

五、参考文献

[1]缪宏卫.素质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田径,2019(08):75-76.

[2]张竹.高职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的作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1):114,116.

职业素质拓展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1] 吕阳.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J]. 辽宁经济, 2008,(12) . [2] 涂晓凤. 新时期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 科技风, 2008,(05) . [3] 杨赞.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03) . [4] 杨彩萍. 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的探讨[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09) . [5] 蔡志勇. 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11) . [6] 米银奎. 新时期国有企业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 西部探矿工程, 2007,(01) . [7] 张芳. 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21) . [8] 杜德春,周明. 面对新会计环境,会计人员应怎样提高自身素质[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9,(02) . [9] 王新才. 对高级会计人员素质再提升的思考[J]. 交通财会, 2007,(10) . [10] 赖秋红. 对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探讨[J]. 经济师, 2008,(04) . [1] 侯丽颖. 影响会计诚信问题的原因及重塑会计诚信的举措[J]. 科技资讯, 2009,(32) . [2] 徐蓓. 基础会计课程德育渗透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22) . [3] 王琨.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天津经济, 2009,(11) . [4] 罗华菁. 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探讨[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9,(S2) . [5] 杨绍先.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与现行会计工作体制状况[J]. 辽宁经济, 2009,(11) . [6] 刘志荣. 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9) . [7] 王礼新,蒋健. 简析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J]. 公用事业财会, 2009,(04) . [8] 耿丽,韩庆海.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的路径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06) . [9] 袁锐. 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考[J]. 财会通讯, 2009,(31) . [10] 虞晓峰.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J]. 安徽水利财会, 2009,(02) .

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建议与要求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整理的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建议与要求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企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提出在教学中加强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企业;大学生;职业素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招聘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在招聘现场经常见到,面对着设计精美、内容充实的一摞摞奖励证书, 用人单位并不感兴趣。他们在面试现场向学生提问的往往是,“你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你在哪里实习,做什么?”“你做过项目吗?”“现在是否有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用人单位用人,从过去看重学历转到学历、素质能力并重,甚至专以素质能力为重。

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与能力需求,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因此,从人才市场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出发,高等教育要在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职场制胜、事业成功的法宝,是真正提高毕业生的择业就业竞争能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企业招聘人才的主要标准和尺度

职业素质是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衡量应聘者能力的主要标准和尺度。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人才素质的一个子集,同时也是人才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所谓人才素质,是指人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人的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才素质具有诸多的衡量标准,例如科学素质或者说专业素质大致可以用学历和工作经验来表征;人才的智力水平大致可以用智商来衡量,而心理素质和对社会或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则与个人的情商有关。这些衡量标准在用来衡量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可以作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一个客观衡量尺度。

世界经合组织的柯林·博尔提出,21世纪人才必须有三本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和三种财富。三本护照分别是:学术性护照,职业性护照,事业心、进取精神、创造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护照;三种生产能力分别是创造能力、塑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三种财富分别是创造性、健康和交往。这“三个三”实际就是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

能力结构指高素质人才对于从事专业岗位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组成。从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及21世纪对大学生能力的需要和大学生成才战略来考虑,21世纪大学生在能力结构方面应具备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信息的灵活处理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沟通交际和组织管理能力。

调查表明,接近100%的大学生不了解、迫切希望知道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使用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基本标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向就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素质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要求相去甚远,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素质能力不足。社会对大学生“眼高手低”、“纸上谈兵”、“好高鹜远”、“高分低能”等负面因素的评价,说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能力与社会、与用人单位、与工作实践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学生自身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技能不高,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企业最看重大学生什么素质

企业已不再单纯用高学历、高分数的标准来衡量大学毕业生了,而是用是否具有优良的人品、团队意识、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献身精神等来评价大学生毕业生。

(一)优良的个人品质

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品质就是企业的“品质”。所谓做事先做人,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这是对每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很多企业宁愿要高品质即使专业知识成绩差的人也不愿要专业知识优秀而人品低劣的人。因为专业知识欠缺一些可以通过企业各种培训、深造机会弥补,但低劣的人品却是无法弥补的。

(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企业发展离不开团队合作,个人成长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帮助。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员相互协商、相互尊重、相互凝聚的程度。所以企业非常看重大学毕业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学毕业生也只有将个人融入团队,个人发展才会更加顺利。

(三)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

企业和社会非常欣赏勤奋、上进、肯吃苦的年轻人。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的道路上,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在学生时代就要有长期忍受痛苦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敢于拼搏、敢于冒险、吃苦耐劳、经得起各种困难的考验、不断进取、并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扎实的专业技能

学习成绩不是企业用人的唯一标准,但是仍然是企业衡量大学毕业生的一项无可替代的重要标准。熟练掌握或精通某项专业技能,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永远都是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能称为“人材”,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大学毕业生可称为“人才”,而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大学毕业生方能称为“人财”。

(五)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已由过去的一般能力要求,发展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特殊要求。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最看重的人才,因为他们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孜孜不倦地向更新、更高、更强的目标挑战。

(六)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企业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也是毕业生成才的基础、事业腾飞的起点。企业和社会希望并要求大学毕业生把选择的“职业”当作长期追求的“事业”,要热爱、投入和执著,要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工作”和临时落脚点。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大学毕业生,不一味只关注企业能够为自己提供什么,而是考虑自己能够为企业带来什么价值。

(七)较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毕业生是否能够在艰苦或不利的环境中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旺盛的斗志,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大学毕业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培养自信、豁达、乐观的思想素质,坚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行友好的人际交往,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健康,自我个性意识稳定发展,从而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总之,具有良好的人品、扎实的基本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及有明确追求目标的大学毕业生才是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建议

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学校层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结合学生就业主要趋向,通过市场调研和归纳,梳理出学生所需重点发展的专业技能、通用能力和个人素质,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教学,达到满足学生未来职业与人生发展的能力要求,使学生做好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充足准备。

(一)重视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的调研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和评价标准也不一样。要总结出适应实际要求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与能力的胜任模型和标准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密切联系实际,不断更新人才市场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和适应能力。人才需求的素质与能力体系的建立,可以通过对目标行业企业的职场人物访谈,收集近期毕业生反馈信息和用人单位的评价,调研人才市场需求信息等途径获得直接的一手信息。知己知彼,有针对性提升学生各方面技能。

(二)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素质能力评估工具

每个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相应的测量与评估工具,让学生了解自身当前的各项素质与能力的状态和水平,准确清晰地了解分析自我。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素质与能力的拓展计划。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建立适应本校学生实际的素质与能力的评估体系和评估标准,科学设计评估流程和测量办法,建立素质与能力的评估记录,为学生提供实际帮助,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相应评估报告。

(三)借鉴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各项适应人才要求的素质与能力,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获得未来职场和人生的成功。通过讨论分析贴近学生的职场成功人士,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有利于学生模仿和建立榜样目标。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引用和分析典型案例,可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素质能力概念,进而理解和掌握各种提升途径与方法。如果能让学生在课外亲自搜集和分析相关实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与探索,共享交流各种信息和思路,无疑可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四)加强课堂内外的团队训练

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各种技能是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逐渐掌握形成的。因此,团队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各项素质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师在训练学生各方面素质与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建议主要采用拓展训练的教学方式。拓展训练活动项目的选择与组织,一方面可以借鉴心理学与教育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直接采用企业培训的成熟经验。这部分教学,除了授课教师外,亦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实际,聘请企业人力资源和企业培训专业人员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和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冬蓉,严晓兰.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2007,(5).

[2]荆秋慧.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目标与方法[j].大学生就业,2005,(8).

[3]徐美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05,(8).

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改善的论文

摘要 :本文以Z市联通会计从业人员现状为例,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现状,寻找存在的问题,对会计人员素质提升出建议,探讨了企业会计核算能力提升的方法。

关键词 :职业素质;核算能力;继续教育

1会计人员素质现状

会计知识结构陈旧,不符合现代会计的要求

从当前会计人员的水平来看,整体素质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称。主要体现在会计人员接受专业教育的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及提升相对不足,仅能勉强满足日常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于专业性较强的问题难以应对。金字塔的结构就像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中间部分是专业的基本知识,基础部分是专业所需要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果基础部门不牢固,那么塔尖部分的工作能力也是没有保障的。总的来说,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相关知识的会计人员。以Z市联通财务部人员为例,部门内共计19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为4人,占比21%,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为0;部门共计19人,财务会计类专业毕业的人员为8人,占比42%,非财务会计类专业毕业的人员为11人,占比58%,占比超过会计类人员。

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的任用和任职不规范

部分会计岗位人员的任用与要求不一致,由于中高端会计人才的缺失,导致部分岗位的任职人员难以达到岗位所要求的专业能力水平。在部分时间人员交替轮换时,一人兼任多岗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工作效率和会计核算的精细程度得不到保障。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如果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较低,工作上责任感不强,积极性不高,会导致职业精神和科学的职业态度缺乏,很可能会直接导致会计账目混乱、数据失真。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基础会计工作的扎实程度。

法制观念薄弱

会计专业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法律意识。但当前的工作环境下,有些会计不注重会计法的学习,不认真研究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法律法规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更有甚者按照部门或公司领导的意见做账,使得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的原因

企业自身存在的.原因

首先,公司或部门内部约束机制不完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部门的设计以及财务管理方法,应当根据其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以及国家相关的财务、经济法规和规章制定。企业在设置财务岗位人员时,往往只考虑了公司内部的需求,而忽视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其次,内部系统及流程与会计人员素质并不匹配。过于繁琐的流程体系,看似满足了监管的需求,实际上对一线生产和会计核算都造成极大的不便。素质普通的会计人员面对繁杂的系统和流程,只能勉强掌握操作步骤,而选择忽视系统操作背后真实的会计信息。长此以往,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并不能在工作中得到提高。

会计人员自身的原因

首先,一些会计人员思想落后、不思进取,认为只要能把会计分录做平就万事大吉;对其自身能力的提升不关注,认为能够胜任日常工作就可以;对公司财务状况也不关注不了解,实际上这会影响会计人员对公司业务和财务信息的判断。其次,是其自身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对于公司发起的岗位培训、专业学习不关注,应付了事,认为和自己关系不大,最终导致业务不熟练,日常工作只能勉强维持,不能应对突发事件和更高要求的财务核算工作。再次,缺乏专业精神。主要体现的会计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够坚持,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愿意得罪别人,只是听领导指示办事做账。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途径

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财务会计是一项专业的技术工作,涉及范围很广。它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会计理论、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必须具备优秀的基本技能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因此,必须加强现阶段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和再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企业重视并强调在职培训教育一个合格的会计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有一定的政策和理论水平。面对新形势、新政策、新问题,只有通过对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和短期业务培训相结合,会计人员才能随时应对。这要求企业重视并强调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教育,尤其是在新政策、新法规出台时,有必要组织全体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教育和学习,逐步提高会计人员和财务部门的专业素质。会计人员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未来的发展和就业趋势要求会计人员进一步提高其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目前,会计自学有多种形式,如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同时,商业研究和学术交流也较以前有较多的途径和方式。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丰富专业和商业知识,及时更新补充会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制度化的教育培训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更新的加速,只有终身学习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根据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各单位及主管部门需安排会计人员参与不同级别和阶段的培训,帮助会计人员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对于企业来讲,更是要将这种培训体系形成制度,固化程序,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会计人才。执行岗位轮换制度会计长期从事特定的工作,他们的特点是连贯和熟练。但这对会计人员来说,这并不利于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所需要和涉及的业务实质。部门内部和公司内部的岗位轮换工作应该定期进行,这样会计人员可以在不同的业务岗位上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促进相互沟通,更有利于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加强会计的法律概念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国家的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觉悟。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应当做到诚实、不违法、不伪造、变更财务凭证和财务账目,不进行虚假财务报告。坚决反对违反国家财政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

对于会计人员来说,职业道德建设贯穿整个职业生涯。企业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计划和组织。企业应采取多种手段,帮助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遏制不良风气。同时,企业必须制定完整的考试制度,严厉惩罚违法性和违纪的人,撤销所取得的资格,以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树立起会计人员尊法守法的良好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调查与改进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3(12):210-214.

[2]宋青.浅论会计职业道德与职业判断[J].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2):78-80.

[3]陈胜军,江希和,柏檀,等.大学会计学专业“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有效性分析[J].财政研究,2013(5):79-80.

[4]李笑雪.会计舞弊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关系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115-116.

[5]张轶,阴国恩,苏娟,于木兰,等.会计专业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倾向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15(2):264-269.

[6]张倩,毕金星,霍影.面向社会责任的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基于社会网络视域[J].财会月刊,2014(24):117-119.

素质拓展论文1200

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及途径研究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及途径研究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手段,也是一种较为有效极具价值的教学手段,而为了能够将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有效发挥出来,本文也对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以及途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素质拓展训练;小学;体育教学;

素质拓展训练源自于西方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其强调的是对学生意志力与品质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种类型场景以及活动方式的组合,来为学生设计出特定的情境亦或者是环境条件,然后专门借助于一些极具挑战性的课程,来引导学生借助于学习亦或者是个人挑战等形式来展开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这样学生就能在团队亦或者是个人训练中得到发展与提升。由此可见,素质拓展训练与小学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十分的紧密,而为了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笔者也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

1、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能够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水平

在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环境下,小学阶段教学越发重视体育课程知识教学,就目前教学理念要求来分析的话,小学生不仅要进行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等多方面学习,还需要在教学课堂之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方面的训练,以此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有众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指出,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与情感变化,指导学生在项目参与拓展训练的时候有效提高学生品质与情感,让其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身心素质水平。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大多是借助于填鸭式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期间还会坚持以教师为主体的形式来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可是这一种教学手段在实施过程中,是完全无法有效满足教学要求的,小学生刚好处于发展阶段,这一种教学手段不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长时间下去还会降低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可是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之上,则能够让小学生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之下展开有效体育教学,同时还能让学生在项目训练与合作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

2、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途径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之上意义非常,而为了能够将素质拓展训练有效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之中,笔者也就几种常见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之中的渗透与融入进行了如下分析:

借助素质拓展训练活跃体育教学氛围

破冰游戏就是素质拓展训练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于破冰游戏来有效活跃体育教学氛围,让体育教学课堂趣味性得以有效提升,从而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为之后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体育教学课堂之上融入破冰游戏的时候,首先需要先对学生进行两两分组,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让学生面对面、相互牵手并且围成一个圆,之后再由另外一部分学生来扮演松鼠,在扮演的'时候他可以站在两人围成的圆圈之中,在听到教师喊大树的时候,这一个扮演大树的同学则需要离开寻找同伴,而扮演松鼠围成圈的人则不动;同理,若教师喊的是松鼠的话,两个松鼠则需要去找新的大树……游戏本就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借助于破冰游戏来有效活跃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得以提升。

借助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在将素质拓展训练有效融入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之上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借助于素质拓展性训练来有效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从而实现有效融入,将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融入效果有效发挥出来。袋鼠跑游戏同样也是素质拓展训练之中的形式之一,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于这一素质拓展训练游戏来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个空旷的场地,例如操作等,之后再为学生准备一些布袋,并且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需要在合作过程中进行接力跑游戏,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布袋来套住脚,这样体育教学内容会更加有趣,而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借助素质拓展训练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将素质拓展训练有效融入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之上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水草游戏来有效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具体而言,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堂之上,可以借助于水草游戏来为学生设定情境与案情,通过这一方式来激活学生思维与探究欲望,然后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展开交流与合作,这样学生就能在思考过程中有效发展自身思维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拓展训练在教学课堂之上的有效融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水平,还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于体育训练过程中,而且对于发展学生体育运动精神以及综合素质能力也可谓是意义非常。为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准确认识到这一项工作的价值,结合教学实际来进行合理应用,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素质拓展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展开素质拓展训练教育教学,让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4、参考文献

[1]吴昌友.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8,8(6):153-154.

[2]周始强.素质拓展训练与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途径分析[J].考试周刊,2017(47):149.

[3]夏光祥,张歌,尹伟等.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16):26-27.

1.坚持用实习生的态度去努力工作 2.一定用真诚的心去面对你的工作 3.要在你的人际和工作中表现诚实 4.不要打听同事和上司的私人问题 5.虚心的去请教和多看点这方面书 6.别人好的经验一定要拿来试试看 7.加油加油再加油~! AND你要首肯职业素养比技能更重要,现简单将大学生需具备的素养列举如下:1、身体素质:指体质和健康(主要指生理)方面的素质。 2、心理素质:指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拓展训练以提高心理素质,很多知名企业都通过拓展训练来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以及团队信任关系。 3、政治素质:指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与信仰等方面的素质。 4、思想素质:指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质。思想素质受客观环境等因素影响,例如家庭、社会、环境等。 5、道德素质: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组织纪律观念方面的素质。 6、科技文化素质:指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文化知识、文化修养方面的素质。 7、审美素质:指美感、审美意识、审美观、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方面的素质。 8、专业素质:指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 9、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活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社交适应是后天培养的个人能力,职业素质的另一核心之一,侧面反应个人能力。 10、学习和创新方面的素质:主要是学习能力、信息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等。学习和创新是个人价值的另一种形式,能体现个人的发展潜力以及对企业的价值。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习心得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思想觉悟;具有投身改革、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具有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自强不息、求实创造的优良品质。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记录学生组织或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要求学生 在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会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体现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专门知识和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能深入思考和探索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熟练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对知识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有总体性的把握,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具有对新技术、新观念的跟踪和鉴别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习惯。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反映学生参与的文体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其他经历。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开拓进取的健全人格;具有适应环境、善于调节的健康心理;具有胜任学习和工作的健壮体魄。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记录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所担任的学生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会工作。要求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和睦相处;在社会工作中,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应变能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学会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本领。 技能培训及其它记录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及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提高双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其它技能培训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 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有“通才”与“专才”的争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社会分工的“专业要求”和社会合作的“社会化要求”之间的关联。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深刻体现了不同需求之间的关联,即从上述六大内容入手,铸造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共同平台,突破狭隘专业划分所带来的知识局限,从而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培养通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2002年以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已经在上海、重庆、山东、湖南等地高校成功进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工作。从各试点单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对于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紧扣高校‘育人’中心工作,适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⑦一般来讲,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应重点做好“四个环节”的落实工作。 1、职业设计指导 大学生活是职业生活的前奏。大学生职业计划的成败,不仅是大学生自己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一所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要理清专业目标与社会需求、兴趣爱好与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 2、素质拓展训练 所谓素质拓展是要求大学生首先满足基本素质要求,即大学的培养目标规格基础上,培养具有充分个性和丰富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全国高校普遍开展的“挑战杯”、“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均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载体。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就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求我们主动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协作,积极争取社会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中来。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要采取“请进来”、“推出去”等多种途径,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等活动,通过与企业联合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与社会接触,从而能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中积极吸纳社会的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而且使社会在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过程中强化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认同。 3、建立评价体系 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过程中,应当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公正合理、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拓展认证体系和操作程序。在认证环节中,认证内容的合理性、认证程序的可操作性事关“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成败。在开展认证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并努力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规范《大学生素质拓展书》的认证内容,逐步健全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指标体系,尽可能以客观选项代替主观评价;第二,不断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评价体系,形成开放的、自我完善的认证机制;第三,吸纳学生和社会的参与,建立起与认证组织体系相对剥离的监督组织体系;第四,加强对认证队伍的选拔和培训。 4、强化社会认同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素质拓展认证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必须推动认证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要着手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要建立高效安全的素质拓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不但对学生的认证工作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分散评价,集中控制,而且社会公众和用人单位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授权权限,直接进入到高校网络数据库中查对学生的素质拓展情况和认证情况。这样做,不但使高校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获得师生和社会舆论最大限度的监督和保障,而且将形成有效的素质拓展机制。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使高等教育重新审视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职能,又结合社会发展赋予人才观以科学内涵。如果在环境的变迁中轻视大学的育人职能,放任教育的异化,则很可能重现孔子之忧,即“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⑧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义,在如下话语中定能得到彰显,“大学固然应当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大学教育也应当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个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无法用美元和人民币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最佳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它还应该使我们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熟的个人”。

哇。出猫,快点把100分给我当掩口费。

素质拓展论文3000字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习心得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思想觉悟;具有投身改革、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具有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自强不息、求实创造的优良品质。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记录学生组织或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要求学生 在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会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体现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专门知识和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能深入思考和探索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熟练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对知识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有总体性的把握,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具有对新技术、新观念的跟踪和鉴别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习惯。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反映学生参与的文体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其他经历。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开拓进取的健全人格;具有适应环境、善于调节的健康心理;具有胜任学习和工作的健壮体魄。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记录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所担任的学生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会工作。要求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和睦相处;在社会工作中,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应变能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学会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本领。 技能培训及其它记录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及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提高双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其它技能培训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 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有“通才”与“专才”的争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社会分工的“专业要求”和社会合作的“社会化要求”之间的关联。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深刻体现了不同需求之间的关联,即从上述六大内容入手,铸造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共同平台,突破狭隘专业划分所带来的知识局限,从而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培养通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2002年以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已经在上海、重庆、山东、湖南等地高校成功进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工作。从各试点单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对于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紧扣高校‘育人’中心工作,适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⑦一般来讲,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应重点做好“四个环节”的落实工作。 1、职业设计指导 大学生活是职业生活的前奏。大学生职业计划的成败,不仅是大学生自己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一所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要理清专业目标与社会需求、兴趣爱好与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 2、素质拓展训练 所谓素质拓展是要求大学生首先满足基本素质要求,即大学的培养目标规格基础上,培养具有充分个性和丰富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全国高校普遍开展的“挑战杯”、“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均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载体。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就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求我们主动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协作,积极争取社会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中来。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要采取“请进来”、“推出去”等多种途径,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等活动,通过与企业联合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与社会接触,从而能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中积极吸纳社会的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而且使社会在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过程中强化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认同。 3、建立评价体系 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过程中,应当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公正合理、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拓展认证体系和操作程序。在认证环节中,认证内容的合理性、认证程序的可操作性事关“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成败。在开展认证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并努力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规范《大学生素质拓展书》的认证内容,逐步健全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指标体系,尽可能以客观选项代替主观评价;第二,不断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评价体系,形成开放的、自我完善的认证机制;第三,吸纳学生和社会的参与,建立起与认证组织体系相对剥离的监督组织体系;第四,加强对认证队伍的选拔和培训。 4、强化社会认同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素质拓展认证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必须推动认证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要着手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要建立高效安全的素质拓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不但对学生的认证工作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分散评价,集中控制,而且社会公众和用人单位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授权权限,直接进入到高校网络数据库中查对学生的素质拓展情况和认证情况。这样做,不但使高校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获得师生和社会舆论最大限度的监督和保障,而且将形成有效的素质拓展机制。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使高等教育重新审视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职能,又结合社会发展赋予人才观以科学内涵。如果在环境的变迁中轻视大学的育人职能,放任教育的异化,则很可能重现孔子之忧,即“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⑧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义,在如下话语中定能得到彰显,“大学固然应当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大学教育也应当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个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无法用美元和人民币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最佳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它还应该使我们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熟的个人”。

我来了!快给我分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习心得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思想觉悟;具有投身改革、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具有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上,随着媒体的传播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有关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和社会案例被公众所了解,因此导致越来越多的公众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质疑,同时他们逐渐形成一种意识即:如今的高校教育只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的培养。实际上这种意识是有点以偏概全的,但是正是公众的这种质疑值得让我们需要深思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缺失的本源。首先,我们先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案例一、2002年2月23日是一个风和日丽、春意浓浓的星期六。北京动物园内热闹异常。下午1时10分左右,动物园熊山内突然传来狗熊“嗷、嗷”的嚎叫声。只见随着水泥地上冒起的一股股白烟,两只大黑熊躺在地上打起了滚。就在围观人群一阵骚动后,一名手拎食品袋,戴着眼镜的男青年急匆匆地挤出人群向熊山外溜去。“抓住他,就是他给大黑熊投的毒。”喊声未落,这名男青年撒腿就向动物园内狮虎山方向跑去。正在附近巡逻的动物园派出所民警、动物园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和熊山管理人员以及在场的群众围追堵截,齐心协力将这名男青年抓住,带回了动物园派出所。经警方审查,这名男青年叫刘海洋,北京人。据刘海洋交待,因父母离异自己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1998年,自己幸运地考入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电机系,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已经通过了学校研究生考试。对于为什么要残害动物,刘海洋说:“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 这了满足自己邪恶的“好奇心”,1月29日,刘海洋用事先准备好的一瓶饮料兑上从学校实验室偷到宿舍的火碱来到了动物园。他假意投喂黑熊并将掺有火碱的饮料倒向正在与游客戏耍的黑熊,看到黑熊被烧得满地打滚,嗷嗷乱叫,侥幸逃脱的刘海洋并没有感到满足,而是昧着良心又酝酿着下一次罪恶行动。中午,刘海洋用一个白色纸袋装着两瓶饮料和一个平时喝水用的500毫升硬塑料杯,从一家化工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瓶硫酸,分别兑进了随身携带的饮料和塑料水杯内,而后乘公共汽车来到了动物园,又一次实施了他残害动物的罪恶行径。 北京动物园副园长王保强十分气愤地说,从1月29日开始,北京动物园先后有3只黑熊,1只马熊和1只棕熊受到了刘海洋所泼的火碱或硫酸的残害。这5只熊有的嘴被烧坏,进食困难;有的四肢被烧,无法行走;有的前胸、背部、臀部被烧坏,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这个案例突出反映了某些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到了一种道德甚至人性泯灭的程度,这是让人十分后怕的,根据许多教育心理家们的研究,我认为现阶段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文史知识极度缺乏——优秀文化传承断层根据许多报刊媒体的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文化的理解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对理解一些人文文化概念的了解大多数只停留在一知半解和粗浅的表象化阶段,有的甚至望文生义、凭空臆断。比如说,当问及“民主”、“共和”、“儒家文化”等概念时,大部分大学生仅仅知道民主和专制相对,对其具体含义却语焉不详;由于近代以来历次批孔批儒运动的影响波及至今,许多学生仅仅知道儒家文化大致包括“忠”、“孝”、“礼”、“仁”等,而不清楚“天人合一”、“义利之辨”等更能代表儒家文化的先进性。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远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熏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足够的继承和发扬。(二)“传统文盲”大量涌现——重外而轻内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大学生中不懂电脑等现代科技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知道祖国传统的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也没有耐心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业余时间除了是对着电脑玩游戏就是盯着电视荧屏看没完没了的节目,不看书、少写字,成为没有读写技能的“无笔族”。另外,当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受不到“慎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重外而轻内”。(三)心态浮躁、功利心重——拜金享乐主义悄然蔓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加快,冲突矛盾也日益加剧,在这个大环境下,大学生对文化的接受常常因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易产生困惑而迷失方向。据调查,95%以上致力于考研的学生目的都是为了将来找一个好工作,而不是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部分大学生开口闭口谈钱,人前人后说利,“学习只为求职”、“大学时代是修炼的时代”,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座右铭。在阐述出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现状后,我觉得对于这些现状有必要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解析:(一)从社会层面: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心理日益加强全球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各种利益相互摩擦、斗争,使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种层次、性质的文化令大学生茫然失措,难以鉴别、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的精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网络快餐文化势不可挡的蔓延趋势以及考级、考证等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无暇估计人文素养的培育。(二)从学校层面:应试教育,唯“考”独尊从小学到高中一以贯之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很少汲取人文教育的滋润,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不知“人文”为何物。大学校园本是增加学识、提升修养、净化心灵的场所,可是现在大学生看的书除了专业课本外,就只是外语、电脑、经济类书籍和如何面试、社交方面的书,至于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文类书籍则鲜有人读。大学生读书求职的心态非常“务实”,把读书和求职紧密联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们考虑的是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因而急于掌握各种工具知识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经济管理知识和人际交往知识。(三)从家庭层面:望子成龙,期望值高在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抱有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过高的期望,望子成龙心切,积极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孩子上大学之后迫切希望能出人头地,在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又薪酬丰厚的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教育成本。因此,部分父母过于强调学生的在校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及人文素养方面的塑造 。对这一类父母而言,只要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能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就是孩子的胜利、自己的成功,至于其他,概不关心。(四)从个人层面:沉醉于物质生活,忽略了个人精神文明的提升由于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高科技产品越来越耀人眼球,服装,饰品等方面都带给人极大的物质享受,而大学生对此更是热衷,这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自私,拜金,寻求刺激,排斥书本中的人文教育,同时这也导致了大学生暴力,同居,怀孕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既然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问题所在,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必须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问题,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时关系到中国将来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如何解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认为可以从内外因来讨论: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看,(1)从书本中汲取人文精华,拓展知识面,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学,应该基本了解中国近代简史,从中认识到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通过热血奋斗换来的,要怀着一颗感恩,热忱的心去面对生活,从而使自己端正自我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同时,作为大学生还应该经常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动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或者享乐中。只有认清本国国情,了解世情党情,才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奠定下坚实的基础。(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远观未来的同时牢记历史,牢记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多实践,让这些美好的道德情操渗透到我们骨子里。此外,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完善个人的素质。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主动远离错误的观念。比如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发展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整个世界都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发展是指任何事物都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体现了事物运动的上升性、层级性。大学生在学校里面,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要想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就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其次,从政府和公众的角度来看:(1)不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应该加强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与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了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社会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法制教育全过程,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这一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深层次的影响广大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使广大大学生明辨是非,坚定信仰,明确责任。(2)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重视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历史,政治的教学地位,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深刻认识和感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特别是在高校中,应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的教育地位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举旗帜,就是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更加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遵循规律,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有关爱国,科学发展等话题的活动更进一步地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与修养。“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良好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人人参与,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优良的环境。高校大学生现今要做到的就是通过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导,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塑造良好自我品格,才可以更好的成为国家的现代化的后备主力军,才可以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些迷茫徘徊中的大学生们也可以借着学习理论课的机会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迷途知返,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素质拓展论文模板

哇。出猫,快点把100分给我当掩口费。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篇二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担对全体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是一个由必修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等各部分组成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目前关键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转变、师资力量准备,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课程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四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而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2]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概念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指人“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3]人的素质包含有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素质,亦称生理素质或身体素质,它是先天的,是人与生俱来的的一系列的生理特点。二是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三是社会素质。它纯粹是人在后天适应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4]人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心理素质是中介。“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5]心理素质处在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中间,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是人整体素质形成的内部动力,是使人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心理素质同时制约着人自然素质的提高,社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心理素质培养不仅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性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首先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学生自然素质的培养有一个以体育必修课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社会素质培养也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承担。与此相比,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任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却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明显落后的局面是造成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局部性的,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矫正,对全体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关注不够。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存在有诸多的弊端:一是由于学生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重要性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不能有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课时、教师和选修学生情况的巨大差异,各类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逻辑联系,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使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效果上大打折扣;三是因为选修名额的限制,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得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四是因为上课人数多,难以关照到不同的心理需要,难以组织有效的师生互动,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心理训练活动;五是因为心理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有误解,参加专题心理讲座的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教育,着重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本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定位于素质培养,属于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承担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而向全体高职学生,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调节水平和心理活动的状态水平。在知识学习目标上,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意义,了解心理健康有关理论,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掌握心理自助方法与途径;在能力培养上,重点发展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人格自我教育与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在情感行为目标上,主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6]这些目标的实现非零散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讲座所能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做保障。 二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广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它既满足了全体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需要,又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知识与技能的特殊需要。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的构成:一是必修或必选课程;二是选修课程;三是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四是心理训练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是实现高职院校实现由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转变,从 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的关键一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版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使所有高职学生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益处,必修课或必选课是最好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必选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在课程建设上能够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学质量有保障,不象选修课程那样随意性较大。学校按照学生所在年级、专业统一组织安排教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完善个性,开发心理潜能,为学生未来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同时,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必选课程能够覆盖所有的高职学生,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恐惧和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误解,唤醒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拉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这也就为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其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情况,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教育,如关于人际交往心理、管理心理、社会心理、成功心理、恋爱与性心理、职业心理、青年心理等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多样化需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点课程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出现。热点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结合对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热点,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各级教育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活动进行。如生命教育、心理危机干预、贫困面对、宿舍关系等的专题,既是高职学生的热点心理问题,也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一再强调;如结合“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的各种专题;结合每年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组织的有关专题等等。这样的课程由于选题时效性强、切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和需要,对高职学生的帮助及时有效,会很受学生欢迎。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更多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传授的话,心理训练课程则更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改变、情绪情感的调控和行为的塑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知易行难的问题,高职学生尤甚。高职学生心理训练课程一是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开设,如针对有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开设情绪调控活动课程;针对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开设人际交往训练课程;针对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开设的自信心训练课程;针对焦虑或抑郁情绪严重的学生开设的团体辅导、治疗课程等。二是针对学生在心理潜能开发、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而开设,如演讲训练、领导能力培养、意志力训练、素质拓展等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心理训练课程一起构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各部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个网络和体系的良好运行既能够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开辟道路。 三 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前,还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真正重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这一工作真正放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定位,加强对这一工作领导。要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彻底改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旧观念,把目光由“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投向“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的原则规划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所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全体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是要放眼长远,储备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同其它教学工作一样,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长远规划,从长讲议,逐步实施。一方面,对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高职院校要能够为他们准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工作的困难,积极支持他们工作,同时要肯花钱培养,使他们能得到专业上的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多吸收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开设准备人才条件。 三是要加大研究,深化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有吸引力。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形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突出矛盾。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而不断压缩非专业教育的内容,有些院校虽然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研究,导致谁有权威、甚至谁喊得多就上谁主张的课,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获得应有席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在必要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际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内部的层次和比例;要加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互补的途径,避免两种课程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复; 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各类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其课程内容能够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避免给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负担;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的力度,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心理健康知 识的 应用性和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效果。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和教育方式上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来说越来越无法回避,加大对这一问题研究和 实践的力度,必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2007-02-01. [2]江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及其实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3. [3]潘懋元.试论素质教育[J].新华文摘,1998(2):168. [4]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3):72. [5]肖仕元.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27. [6]何进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实践探索[J].教育与 职业,2009(15):136. 看了“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 2.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2) 3.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写教育高考材料作文范文4篇

学术性的还是小论文?如果是前者,网上有固定格式:题目,摘要,关键字,正文,参考资料等。如果是后者,就比较简单 题目 正文:一,活动背景,目的。二,活动方案简单介绍(介绍活动方案时加上这样做的理由,一般是心理学、教育学、团体理论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引用某些“大家”说的话)、参与人与那的表现状况,也就是参与人员素质拓展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三、总结本次活动:收获,收获根据活动目的写,之前写了什么目的,现在就有什么收获;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足,然后引用一大通理论说,用理论指导应该怎么做,如何改进现状等等 附录方面:参加人员,单位,感谢人员和单位,参考资料等

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学习心得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思想觉悟;具有投身改革、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具有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自强不息、求实创造的优良品质。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记录学生组织或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要求学生 在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会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体现学生课外从事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在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业等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专门知识和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能深入思考和探索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熟练掌握一到两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对知识结构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有总体性的把握,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底蕴;具有对新技术、新观念的跟踪和鉴别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维习惯。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反映学生参与的文体活动和取得的成绩,以及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其他经历。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具有开拓进取的健全人格;具有适应环境、善于调节的健康心理;具有胜任学习和工作的健壮体魄。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记录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所担任的学生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会工作。要求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和睦相处;在社会工作中,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应变能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学会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本领。 技能培训及其它记录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及取得的成绩。要求大学生提高双语能力、计算机能力以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其它技能培训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 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有“通才”与“专才”的争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社会分工的“专业要求”和社会合作的“社会化要求”之间的关联。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深刻体现了不同需求之间的关联,即从上述六大内容入手,铸造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共同平台,突破狭隘专业划分所带来的知识局限,从而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培养通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2002年以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已经在上海、重庆、山东、湖南等地高校成功进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工作。从各试点单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对于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紧扣高校‘育人’中心工作,适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⑦一般来讲,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应重点做好“四个环节”的落实工作。 1、职业设计指导 大学生活是职业生活的前奏。大学生职业计划的成败,不仅是大学生自己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一所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要理清专业目标与社会需求、兴趣爱好与个性心理之间的关系。 2、素质拓展训练 所谓素质拓展是要求大学生首先满足基本素质要求,即大学的培养目标规格基础上,培养具有充分个性和丰富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素质。全国高校普遍开展的“挑战杯”、“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均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有效载体。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就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要求我们主动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协作,积极争取社会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过程中来。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要采取“请进来”、“推出去”等多种途径,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等活动,通过与企业联合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与社会接触,从而能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中积极吸纳社会的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的主动性,而且使社会在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过程中强化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认同。 3、建立评价体系 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过程中,应当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公正合理、切实可行的大学生拓展认证体系和操作程序。在认证环节中,认证内容的合理性、认证程序的可操作性事关“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成败。在开展认证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并努力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规范《大学生素质拓展书》的认证内容,逐步健全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指标体系,尽可能以客观选项代替主观评价;第二,不断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评价体系,形成开放的、自我完善的认证机制;第三,吸纳学生和社会的参与,建立起与认证组织体系相对剥离的监督组织体系;第四,加强对认证队伍的选拔和培训。 4、强化社会认同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素质拓展认证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必须推动认证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要着手构建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要建立高效安全的素质拓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不但对学生的认证工作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分散评价,集中控制,而且社会公众和用人单位可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授权权限,直接进入到高校网络数据库中查对学生的素质拓展情况和认证情况。这样做,不但使高校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获得师生和社会舆论最大限度的监督和保障,而且将形成有效的素质拓展机制。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使高等教育重新审视大学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职能,又结合社会发展赋予人才观以科学内涵。如果在环境的变迁中轻视大学的育人职能,放任教育的异化,则很可能重现孔子之忧,即“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⑧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义,在如下话语中定能得到彰显,“大学固然应当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大学教育也应当帮助学生从事有益并令人满意的工作。然而对于一个最好的教育来说,还存在无法用美元和人民币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方面。最佳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它还应该使我们更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熟的个人”。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