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文手工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7 22:53:56

论文手工参考文献

关于Word中用引用的设置论文参考文献

初写论文的老师对参考文献的用法肯定感到陌生,往往就是简单地在文章末尾添加几条相关信息。当文章多次修改时,同步更新参考文献就会觉得特别痛苦。其实对参考文献的引用涉及到Word中引用的操作。使用Word来编辑参考文献也不是很复杂,操作过一遍就会觉得不是很难。

以“尾注”的方式插入一个参考文献。将光标定位到需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点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在“脚注和尾注”对话框里选择尾注,尾注位置为文档结尾,编号格式选择“数字1,2,3…”,点击“插入”后,会自动跳转到文档末尾,接着输入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格式请参考百度工具。

有时插入的参考文献是上面已经引用过的,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交叉引用”。光标定位于插入位置,点击“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在打开的“交叉引用”对话框中,“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选“尾注编号(带格式)”,选择好引用需要的尾注,点击“插入”完成。

当文章内容最终不再修改时,参考文献也已经定型。默认的参考文献格式并不一定合适,如中文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数字编码都是带方括号的。下面谈谈如果修改引用的格式。

添加方括号,点击“编辑——替换”,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输入查找内容为尾注标记“^e”(若是脚注则为f),替换内容为“[^&]”,输入内容不含引号,点击“全部替换”即为所有尾注编号都添加上方括号。

这时,如果应用了“交叉引用”,它的编号并没有添加方括号,还需要特别处理。一种就是手工添加,设置为上标。另一种就是替换,先按键盘上的.Alt+F9,这时交叉引用那里变成了字符,打开“编辑”的“替换”,输入查找内容为“^d NOTEREF”,替换内容为“[^&]”,以上输入内容不含引号。点击“高级”按钮后,并将光标置于替换文本框中,再点击“格式”按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样式”,接着会打开“查找样式”对话框,选择“尾注引用”样式,点击“全部替换”,完成后关闭“查找和替换”对话框,按Alt+F9将交叉引用编号显示为正常。

光标移到文档末尾,参考文献的上面有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隔符,如果需要去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将文档视图切换为“普通视图”,方法是“视图——普通视图”;

2、再点击“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

3、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末尾的参考文献前编号呈现的是上标的形式,需要修改为正常形式,选择中它,按“Ctrl+Shift+=”(同时按这三个键),也可以点击“格式——字体”,在“效果”里取消上标即可。

最后提醒一下,在已有“尾注”前再插入“尾注”时,后继尾注编号是自动更新的,而“交叉引用”不是,按“ctrl+A”选择所有内容后,按“F9”键就可以完成手动更新。

endnote参考文献手工编辑

操作步骤是先将光标定位到word中需要插入的位置,然后在Endnote中选中需要插入的文件,然后点击insert键即可。详细的操作步骤我总结成了一篇百度经验,里面有详细的步骤和配图关于Endnote的相关问题都可以在我的系列经验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望采纳,谢谢

1、首先打开计算机,再打开Endnote。

2、点击红色框线2处的“Style Info/preview”对已选的参考文献格式进行预览。

3、依次点击“File”。

4、命名(这里为:Current Opinion Lipid Copy)。

5、点击“Bibliography”下面的“Templates”。

6、修改完后,使用键盘快捷键:Ctrl+s 进行保存。

7、最后回到word里,在“Endnote X7”选项卡下,依次点击对参考文献格式进行更新。完成。

Endnote在查找文献及编辑参考文献方面具备相当的优势。在撰写Manuscript时,可以以任意格式将Library中的文献导入其中,并按照目标期刊要求的格式插入。与传统的手动逐个编辑参考文献相比,使用Endnote编辑参考文献更为省时,且不会出错。一旦论文投稿后被拒,手动编辑则会再次修改,这会是相当大的工作量,完全不能跟Endnote的一键修改相比。内原有的StyleEndnote软件中含有很多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Style),可以在Endnote软件安装后的Styles文件夹内找到。具体方法为找到Endnote安装后所在的电脑硬盘,找到该文件夹后,点击文件夹即可找到。对Endnote X1而言,可以找到3200个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从这个里面找需要的Style我想大家都会。双击某个Style即可查看期刊对参考文献的要求。2.自己编辑的Style有些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在Endnote内无法找到。那么有两种方式可以解决:1)查看该期刊的Reference栏目下是否有编辑好的Reference Style。那么可以直接从官网下载下来,将该Style放在上文中的Style文件夹内。2)再就是自己手工编辑。手工编辑对初学者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下:在Endnote的Library内,点击“Edit”选项,然后点击“Output Styles”―“New Style”,会出现以下界面(图1)。其中的“Citation”是针对在文章内的方式,有上标(如[1])、作者年份(Chen et al, 2008)等,还有其他方式道理是一样的。未编辑前,新的Style内都是空的,犹如一张白纸等着我们去填写信息。比如,要添加[1],可以这样做:点击“Insert Field”―“Bibliography Number”(图2)。如果要设定为上标,那么则可以选中“Bibliography Number”,会看到上面有斜体(I)、上标(A1)选项。点击即可获得想要的效果。如果参考文献不是以作者及年份(Chen et al, 2008)这种方式体现,那么完全可以不考虑“Ambiguous Citations”、“Author Lists”、“Author Name”等选项(图3)。如果是作者及年份格式,除需在“Insert Field”以此选择“Author”与“Year”之外,还需要手工加入“()”。另外,Author与Year还要用逗号隔开(图4)。注意所有的符合英文输入状态。作者姓名的排列方式可在Author Name栏目调整,这个很好调整,就不赘述了。接下来就是Reference的格式编辑了。需要编辑“Bibliography ”,然后点击“Reference Types”。“Reference Types”含多种类型,如期刊文献(Journal Article)、书籍的章节(Book),如图5所示。以期刊为例:点击Journal Article后会出现该栏目,比如要编辑以下参考文献[4] Bohl S,Medway D J,Schulz-Menger J, et al. Refined approach for quantification of in vivo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the mouse heart.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9, 297 (6): H2054-8. 解决方式分别如下[4]:由于Insert Field内没有Bibliography,所以可以手工键入[Bibliography Number],注意不要选择Record Number(参考文献数量)。我用的是Endnote X1,其他版本的请大家仔细查看下。Bohl S,Medway D J,Schulz-Menger J, et al.:首先点击Insert Field内插入“Author”。注意只体现前三位作者,这个要在该项目下的Author Lists下编辑,如保留前三位作者(后面以et al表示),请参考图6。Refined approach for quantification of in vivo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the mouse heart. :点击Insert Field插入“Title”。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9, 297 (6): H2054-8. :依次点击“Journal”、“Year”、“Volume”、“Issue”与“Pages”(图7)。注意:期刊、年份、卷、期及页码间的标点符号可以手工加入,同时,注意标点符号后还要空格。“斜体或加粗”处理同上文所述。编辑完毕后,将该Style保存在安装后的Styles文件夹内(图8)。之后,再在Word中选择该Style。如图9所示,之后即可选中参考文献,插入Manuscript内。为方便大家查看,现将图片整理到PPT内,适当配以图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手工课程小论文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写毕业论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纪明莉.寓教于乐--提高幼儿园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158-159.

[2]穆彦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J].文学教育(下),2019(10):188.

[3]刘雨燕.基于音乐审美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改革探究[J/OL].黄河之声,2019(18):89-90[2019-10-22].

[4]黄亚.简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础教学改革[J/OL].黄河之声,2019(18):130[2019-10-22].

[5]路树萍.基于民族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222-223.

[6]史妙芬.学前教育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路径的实践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33-134.

[7]刘昶智,韩骞赓."全面二胎"政策下甘肃省学前教育发展预测[J/OL].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10):120-122[2019-10-22].

[8]田媚娜.技能大赛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30.

[9]陈静.学前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7):191.

[10]贾芸.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J/OL].黄河之声,2019(16):98[2019-10-22].

[11]王阳娟.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OL].黄河之声,2019(17):82[2019-10-22].

[12]陶冶.学前教育中的音乐课程的.教学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28):163.

[13]祝晓萌.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表演规范动作的探究[J].当代音乐,2019(10):138-139.

[14]许配.发展性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7-28.

[15]王金花.学前教育中童话故事的作用及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32.

[16]李冕.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现状分析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18.

[17]李天顺.亲历学前教育的一次跨越式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19(19):14-19.

[18]杨眉.中国和德国学前教育制度比较[J].现代交际,2019(18):150+149.

[19]贾福梅.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交际,2019(18):157-158.

[20]鲍继艳.学前教育专业装饰画基础课程设计探讨[J].现代交际,2019(18):215-216.

[21]谈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9,39(18):115-116.

[22]刘莉梅.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创新思考[J].北方音乐,2019,39(18):141-142.

[23]林梓.中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现状及改进建议[J].北方音乐,2019,39(18):179-180.

[24]祁瑞.基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18):217+221.

[25]阮思蓉.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思路创新[J].北方音乐,2019,39(18):194+197.

[26]王冬霞.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多维内涵构建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9(18):117-118.

[27]张丽娟.体育游戏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9(09):83.

[28]陈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课程教学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5):46-48.

[29]周新悦.试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9(27):210.

[30]孟庆莲.提高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能力浅见[J].青海教育,2019(09):39.

[31].青海省学前教育阶段推广普通话工作方案[J].青海教育,2019(09):16-17.

[32]王瑞婷.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222.

[33]郑莉.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54-55.

[34]刘颖,刘先强.学前教育专业融合教育课程编制与实施的行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09):57-69.

[35]莫睿.领悟社会支持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焦虑状况的影响--以贵阳市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145.

[36]王丽.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演唱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黑河学刊,2019(05):139-140.

[37]贾少慧.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8-9.

[38]张承宇.试论多彩光谱方案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业评价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9):97-99.

[39]叶明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审美教育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7):233-234.

[40]邓广峰.基于"课岗证融合"背景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文化学科教学实践研究[J].北极光,2019(09):170-171.

[41]张珊珊.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改革的反思探索[J].北极光,2019(09):141-142.

[42]刘静.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创造性应用研究[J].北极光,2019(09):132-133.

[43]朱廷美.基于Moodle平台的学前教育手工课程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探讨[J].科技风,2019(27):29-31.

[44]王旭,刘霖芳.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05):125-131+144.

[45]周师虹.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中的互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41-142.

[46]刘洋.传统陶瓷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157-158.

[47]张现睿.浅析现代化幼儿学前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52-153.

[48]肖鑫鑫.信息化时代背景下APP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创新与应用探析[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09):132-135+139.

[49]宁灵芝.对口招生模式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9):159-160.

[50]叶晓红,邱心雨.学前教育师范生TPACK现状调查及教学改革建议[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9):93-98.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美]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等著.刘占兰等译.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朱宗顺主编.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12]王微丽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13]袁爱玲何秀英著.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蔡春美洪福财等著.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5]刘占兰编.有趣的幼儿科学小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6]王攀峰著.行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7]胡惠闵郭良菁编著.幼儿园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8]霍力岩、孙冬梅等著.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23

[19]霍力岩.学前教育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0][美]著.李雅静等译.幼儿数学与科学教育(第4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1]尼古拉斯凯奇等著,张军红等译.孩子的一百种语言.[M].台北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2][美]贾珀尔等主编.黄瑾等译.学前教育课程(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11

[23]秦元东、陈芳等著.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4]董旭花、韩冰川等著.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5]秦元东、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6]何艳萍,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7]董旭花,主编.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28]陈帼眉,刘焱主编.学期教育新论.[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9]王海英著,学前教育社会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0]刘晓东、卢乐珍等著,学前教育学(第二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1]蔡迎旗著,学前教育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2]董旭花、刘霞等编著,幼儿园自主性学习区域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3]杨娟.大班幼儿戏剧工坊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4]王和琴.幼儿园个性化美术活动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35]欧晓燕.幼儿园性教育实施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6]黄海燕.少数民族服饰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7]刘彤.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教师指导语运用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8]史孚.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9]李槐青.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0]朱金玲.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指导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众所周知。但是,尽管国家已颁布了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但一来,国家标准有些要求并不明确,有些可能还不尽合理,二来各编辑部可能并未充分重视,目前不同期刊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不同的要求。这给作者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一是投稿不同期刊要用不同的参考文献列出格式,特别是,当稿件被一个期刊拒稿而另投他刊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无意义的修改。参考文献撰写方法有:1、建议使用著者-年制。2、应当列出全部作者。3、西文文献的华人作者姓和名均应当全拼。4、析出文献中,文集等的前面仍用“见”、“In”,不用“∥”。5、起止页码、连续序号和合期期刊的合期号间仍用“~”。6、析出文献的来源文献的主要责任者后应当加上责任。7、起止页码前一律用冒号。8、引用专著中的内容应当标明引用页码。

手工编织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我国纺织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王凯东(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院,宣化 075100)[摘 要] 本文以技术革新和发展作为线索对我国纺织技术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从纺织起源到现代纺织,归纳出促进我国纺织技术发展规律,对中国纺织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棉纺织技术的具体建议。[关键词] 织造;纺织技术;发展规律 早在公元前5000 年,世界文明发源地就有了纺织品生产,例如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亚麻纺织、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葛纺织和丝绸纺织等,公元前500 年我国就有了手摇纺车和脚踏织机。传统和现代纺织技术之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会对今后我国棉纺织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 我国纺织的起源1. 1 我国原始手工织造起源我国原始手工织造技术从制作渔猎用编结品网罟和铺垫用编织品筐席演变起来。据我国史书记载,在伏羲氏时就已“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1973 年浙江河姆渡发现的约距今0. 7 万年的河姆渡人遗址中的一块芦席残片,尽管已经腐烂,但仍可见其席纹规整、均匀、结构紧密,可以看出当时娴熟的编织技巧。原始编织的方法,大概有平铺式和吊挂式两种。平铺式是把两根以上处于平行状态的纱线,按“ ×”或“ + ”的方向,平铺在地上,一端固定在一根横木上,扯动相邻或间隔一定根数的纱线,反复编织;或者利用骨针和骨梭,在经线中一根根地穿织。编完一条,用骨匕沿着编织者的方向,把编入的纱线打紧,(如图1) 。吊挂式是把准备织作的纱线,垂吊在横杆或圆形物体上,纱线下端一律系上石制或陶制的重锤,使经向纱线张紧。织作时,甩动相邻或有固定间隔的重锤,使纱线相互纠缠,形成绞结,逐根编织, (如图2) 。图1 平铺式编织图2 吊挂式编织1. 2 我国原始手工织造技术从编织技术和工具的演变来看,编织的经向纱线,成为织机上的经纱,骨针和骨针上穿引的纱线,成为织机上的梭子和纬纱,骨匕2《天津纺织科技》 2007 年 第2 期综 述成为织机的打纬刀。《苍颜篇》:“编,织也”。《说文·多部》:“辫,交织也”。说明织造技术的来源是从编织开始的。我国原始织机的结构有多种,常见的有原始腰机、综版式织机、竖机等,前两种经面是水平的,后一种是垂直的,其结构都相当简单。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工具与草鞋山、钱山漾出土的织品和编织技术的发展来看,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已有了综版式织机和原始腰机。原始腰机织造,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原始腰机虽简单,它却展示了构成织物的一些基本原理。原始腰机技术最重要的成就是使用了综杆、分经棍和打纬刀,使原始腰机具有机械的功能。综杆使需要吊起的经纱能同时起落,纬纱一次引入,打纬刀把纬纱打紧,织造出紧密均匀的产品。可以说在原始织造技术出现之后,人类才真正进入穿着纺织品的时代。图3 原始腰机织造2 我国织造技术的发展历程2. 1 我国手工机器棉纺织技术发展的停滞我国在1840 年前后,手工纺织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没有普及动力化。在织造方面,我国已有了用于织造高档精美产品的大花本束综提花机、绞综纱罗织机等机型。我国虽已普及脚踏开口和手投梭穿幅木织机来织造大宗织物,但没有发明“飞梭”机构,所以也难以动力化。19 世纪下半叶,我国农村仍然普遍使用的是手摇单锭棉纺车和30cm幅宽的脚踏手投梭织机。每人每天只能织布9m 左右,劳动生产率无法与动力机器纺织相比。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西方商品,首先是纺织品,像洪水一般大量涌入中国。1842 年输入商品总值白银2500 万两,其中鸦片占55 % ,棉花占20 %,棉织品占8. 4 % ,居第三位。到1885 年,在进口总值8820 万两中,棉织品占35. 7 % ,升至首位,此后长期居高不下。廉价洋纱、洋布的大量倾销,使各通商口岸附近的手工纺织业遭到冲击。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手工及其纺织业几乎趋于破灭的边缘。2. 2 世界纺织技术对我国棉纺技术的影响英国1738 年发明了“飞梭”装置,使织布投梭频率比手投梭快一倍,而且布幅可以加宽。18 世纪下半叶,产业革命首先在西欧的纺织工业开始,18 世纪末纺织厂开始使用蒸汽机驱动纺织机器。从1785 年动力织机出现后,1895 年制成了自动换纡装置,形成自动换纡织机。1926 年制成了自动换梭装置,形成自动换梭织机,从而使织机进一步走向自动化,但是引纬还是利用梭子。20 世纪上半叶,相继出现了不带纡管的片梭织机和用细长杆插入纬纱间的剑杆织机,用喷水、喷气方法入纬的喷射机等。纺织生产历史的第二次飞跃实现纺织机器动力化,在欧洲开始并逐步影响到东亚。2. 3 我国动力机器纺织技术的萌芽在《马关条约》之前,洋人没有在中国建厂的特权,他们的企图受到中国政府的制止。不过洋人办厂企图,给中国开明人士以启发,认识到利用动力机器办纺织厂是非常有利可图的。中国人自办动力机器纺织厂始于1872 年,归侨陈启沉在家乡广东南海创办缫丝厂,采用动力缫丝机,这是中国动力机器纺织的萌芽。1889 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建,有纱锭35000 枚,布机530 台,是我国设立机织3《天津纺织科技》 2007 年 第2 期综 述棉纺织厂的开始。19 世纪80 年代,我国开始采用引进欧洲设备、聘用欧洲技术人员建设的第一批纺织厂,先后在兰州、上海和武汉开工,从此,在纺织生产中开始利用动力机器和工厂体制。19 世纪末,英国、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越来越多,同时把纺织技术和管理经验逐步传入在华工厂。2. 4 我国手工棉纺织机器的革新和改良西方动力纺织机器引进之后,激发了我国对手工纺织机器的革新和改良。近代手工棉织造机器的改良,经历了从手投梭机到拉梭机与改良拉梭机,再到铁轮机的过程。手投梭机在织造过程中不能做到开口、投梭、打纬、移综、放经、卷布6 项动作的连续化,生产效率不高,每人每日出布9m 左右,尤其是手投梭力量小限制了布幅的宽度,一般只能织1 尺左右宽的窄布。拉梭机又称扯梭机,加装滑车、梭盒、拉绳等件,从而将投梭动作由双手投接改为右手专管拉绳击梭,左手专管扳筘打纬。因投力较大,既加快了织造速度,又能使布幅增加2 尺左右。除机架、踏板采用木构件,发动依靠人力脚踏外,其它结构原理与动力织机完全一样,单机效率也与动力织机相差无几,可以说是人力织机的最高形式。2. 5 我国动力机器纺织技术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纺织工业经过3 年恢复期,1953 年,进入有计划的发展阶段,纺织生产力迅速提高(如表1) 。表1 织机改造进程( %)项目1955 年1965 年1982 年自动织机13. 1 54. 5 84. 8普通织机16. 9 24. 5 12. 7铁木织机4. 5 11. 5 2. 1人力织机65. 5 9. 5 0. 4合计100 100 100 1978 年以后,我国再一次大量引进国外纺织机器和技术,设计制造第三代国产定型成套设备。在结合本国经验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在高产、优质、大卷装、自动化及机电一体化方面更成熟的成套设备。在纺织机械方面,我国自主开发、生产具有世界水平的新型纺织设备,有些设备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喷水织机的年生产能力300 台以上;剑杆织机的年生产能力已达1 万台以上; 喷气织机的年生产能力为100台;代表新型生产技术的设备如自动络筒机、片梭织机、清梳联合机等已具备批量供应市场的能力。3 我国棉纺织技术发展历程的总结3. 1 我国棉纺织技术发展的规律纺织生产历史上实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大约在公元前500 年~公元前300 年在我国完成,其标志是手工纺织机器的形成。从原始的单纯手工捻纱、手工编织到使用纺车、骨针等一些工具,再到包含原动机构、传动机构在内的完整机器的形成。纺织生产的第二次飞跃在18 世纪末在英国实现,其标志是动力纺织机器的形成。目前,随着电子计算机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产生出现新型纺织技术。纺织生产历史上的第三次飞跃即将开始。各种尖端科技将不断应用到纺织生产上来,未来的纺织生产将以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信息化和连续化为特征,劳动集约型转变为技术集约型。3. 2 我国纺织技术发展趋势现代纺织技术向设备高速化、自动化、工序连续化方向发展,传统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国产纺机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之外,还缺乏自主创新,设备更新换代周期过长。而进口设备,可弥补我国纺织尖端技术设备的空白,满足纺织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需要。目前,国家对进口纺织设备还是采取控制总量原则,继续执行“不增加一个新纺锭”,不论是落后的,还是先进的。这种限制已不符合当前棉纺行业(下转第7 页)4《天津纺织科技》 2007 年 第2 期综 述引进外资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对外商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严禁外商在我国投资兴建污染大、难治理的农药、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企业。对于现有外资企业的污染问题要限期治理,须达到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4) 加强生态研发,提高纺织品科技含量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是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必然要求。尽快建立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收集国外的绿色壁垒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紧紧跟踪研究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标志等,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法规、标准。遵循“绿色思路”,依靠科技进步,开发一些环保型、功能型纺织新纤维。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我国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创新,提升纺织品科技水平。(5) 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推动企业清洁生产随着环境或绿色产品的损益外部性的内部化,出口产业和产品的比较成本优势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些污染严重、环保技术落后,从而环境成本高昂的产业,如小五金、小化工等,其比较成本优势将弱化以至消失。而一些少污染以至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的比较成本优势将得到强化。因此,应根据这种比较成本优势的变化来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将是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参考文献:[ 1 ]王世联,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纺织品出口问题的探析. 世界经济情况,2006 (4)(上接第4 页) 发展和市场需求扩大的实际情况。增加纺纱设备,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低水平能力的扩张,国家应尽快对棉纺总量控制办法进行修正。建议不要再把进口国外先进纺纱设备与压缩旧纺锭挂钩,支持优势企业优先发展;对于棉纱生产的落后生产能力则通过市场自行淘汰。同时,制订相应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加快旧设备的更新换代,抵制低水平能力的增长。纺织工艺方面,新的纺织原料层出不穷,为我们开发研制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提供良好基础。通过混纺、混捻、交织等纺织工艺手段,巧妙组合、高新产品的开发前景是无限的。总之,我国纺织在装备水平、工艺技术、产品技术含量三个方面全面提升,加强产学研联合,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开发研制自己的高科技产品,并主动推向市场、占领市场,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4 结束语现代新型纺织技术虽与传统纺织技术差别很大,但传统纺织技术中经验的积累以及问题的出现为现代棉纺织技术发展提供了借鉴;各时期国家政策对纺织技术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应根据技术发展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传统和现代纺织技术之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会对今后我国纺织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 1 ]周启澄、屠恒贤等编著,纺织科技史导论,上海:东华大学出版,2003 年[ 2 ]梅自强,国内外现代棉纺织技术发展展望,棉纺织技术,2003 年1 月[ 3 ]葛明桥、吕仕元等编著,纺织科技前沿,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年1 月

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

你知道有哪些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

1.探析唐宋染织图案中的花卉纹样

2.北京市某织染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体验消费与染织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4.医院内污染织物收集转运过程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5.水墨染织--服装材料设计中的染缬艺术传承与创新

6.壮族传统纺织工艺及其文化研究

7.湘西传统染织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8.美孚黎女子服饰的现代设计应用

9.日本絣织及其代表性纹样特征探究

10.长三角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

11.手绘在服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12.染织厂染织混合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13.试析元代染织纹样在茶艺表演类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4.日本传统染织艺术之旅--以东京、冲绳两地为例

15.中亚地区伊卡特织物图案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研究

16.爱马仕丝巾图案设计与艺术研究

17.浅析草木染的发展与现状

18.草木染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与应用

19.从模仿绘画到图案设计的日本近代染织艺术

20.中、日传统染织工艺及其纹样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1.以环保为主题的纺织材料装置艺术的设计与研究

22.论乡土织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艺术价值

23.长三角地区染织文化的研究

24.试论近世初期风俗画中小袖和服的绘画表现

25.传统图案在染织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6.传统扎染与现代扎染艺术的起源发展与前景展望

27.景宁畲族传统服饰艺术在现代的发展研究

28.染色废水处理改造方案研究与实施

29.论黎族织锦植物染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30.民间手工印染艺术在现代居室软装饰中的价值

31.染织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要素探析

32.明清水陆画所绘之染织纹样研究

33.探析吉祥观与景德镇明清彩瓷表现的图饰特点

34.日本近代染织技术的引进与革新

35.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36.黎族传统纺线技艺研究

37.明代工艺美术色彩赏析

38.山竹壳天然染料对真丝织物的染色工艺研究

39.丰富设计素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40.抗战前细纱交易困境及民族染织厂的应对

41.海南黎族织锦中基本纹图案探究

42.与大自然合作--染织产品设计的创意新思维

43.凉山彝族服饰传统染织工艺研究

44.渐变形式在当今染织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45.棉麻手工染织面料在创意服装中的应用

46.黎锦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

47.浅谈唐代染织纹样的审美特征

48.浅述染织中的棉纤维及手工艺表现

49.民族传统染整工艺的现代价值

50.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研究--以染织工艺为例

51.云南大理扎染视觉审美研究

52.用形式美法则剖析中国传统染织纹样之特点

53.中国长三角地区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54.自然主义风格在日本纤维艺术中的表现与思考

55.我国印染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比较

56.隋唐染织工艺在敦煌服饰图案中的体现

57.民国日常旗袍面料色彩研究

58.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数码技术结合的创新设计研究

59.棉麻织物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探究

60.浅谈酶催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61.西南少数民族染织艺术中的色彩美学

62.台湾花布的图案装饰特色研究

63.河北民间传统染织工艺现状及发展策略

64.台湾花布与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艺术特色对比及应用研究

65.浅析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66.洗礼中重生--谈传统染织艺术的现代性转型

67.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对策研究--以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为例

68.品色衣制度的发展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

69.中亚伊卡特图案初探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70.传统手工编织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初探

71.中日染织花卉纹样的比较研究

72.基于变函数Julia图形的黑白装饰图案丝巾设计方法

73.湘西染织艺术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教学思考

74.汇泉染织打造更时尚面料

75.关于染织设计教育的思考--从芬兰设计说开去

76.中日染织花卉纹样研究

77.民间染织遗产:就地保护就近研究

78.地域文化背景下高校旅游纪念品设计教学探索--以湘西染织艺术为例

79.湖南传统染织艺术融入室内设计主题空间的教学探讨

80.湖南传统染织艺术资源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

81.高等院校染织纤维专业教学模式设置与设计大赛互动实践研究

82.天门蓝印花布设计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83.佩兹利纹样在现代家纺设计中的装饰研究

84.中国民间图案色彩的抽象表现

85.染织专业实验教学创新探索

86.我国印染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的差异

87.后申报时期民族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的忧与思--以海南黎族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88.丝织物印花中仿蜡染图案设计及工艺的研究

89.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植物染料及其文化内涵

90.从敦煌藻井图案谈现代染织纹样设计

91.服装面料在全球化影响下的仿生设计

92.手绘技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使用

93.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图案构成特征研究

94.医院社会化洗涤污染织物收集转运过程中医院感染质量控制

95.基于数学图形的染织图案设计研究

96.国际旅游岛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海南黎族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97.理性色彩与感性色彩在染织设计中的统一

98.软雕塑艺术语言对我国纤维艺术教育的启示

99.海南纺织史若干问题的探讨

100.可溶PVA伴纺高支纯棉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路线

101.关于纤维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

102.论佛教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古代染织纹样

103.地域文化主题的染织旅游纪念品设计探讨

104.浅议市场需求对高校染织设计教学的影响

105.基于数字化技术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106.染织排水对日本青鳉幼鱼和胚胎的毒性效应

107.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思考

108.染织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改革的思考

109.地域文化主题的染织设计研究

110.论苗族服饰中龙纹图案染织绣技艺之美

111.染织艺术设计新论

112.关于染织专业学生手工台板印花实践的思考

113.染织美术教学中设计要素浅论

114.从材料的运用看中国染织工艺的发展

115.齐国染织工艺及对后世的影响

11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117.浅论中国传统染织中的生命树纹样

118.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119.染织设计中的中国画元素

120.作业成本法在染织业的推广与应用

121.手工染织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分析针织服装设计对现代印染艺术的应用

服装设计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发展变化的审美特点。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针织服装设计对现代印染艺术的应用的论文范文。

摘要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日用品之一,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服装的要求都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趋向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消费者对服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服装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在生产工艺方面进行创新,特别是在印染工艺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服装市场需求,提高消费者体验。针对针织服装设计,分析印染艺术在服装设计的具体应用,以便为我国针织服装设计行业带来新的设计观念,促进针织服装设计艺术的提高。

关键词现代印染艺术;针织服装;设计

现代印染艺术是在传统印染技术上发展而来,在服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印染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服装设计领域,印染艺术一直是其发展的引领者[1]。近几年,随着新观念、新思路、高科技的引入,印染技术也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在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了我国传统文化,同时引入一些新的元素,推动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和进步[2]。

1现代印染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印染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并且在发展中不断的推阵出新,增加了很多新元素,这些新元素应用在服装设计领域为其设计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和空间,形成一种更具有艺术价值的设计理念。比如复合型设计理念,这种设计理念在发展中将不同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达到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印染艺术能够将服装设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3]。现阶段,传统印染工艺和现代印染工艺融合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印染方式,这种新的印染方式的应用使我国现代印染工艺和服装设计融合发展,推动了我国服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要融合多种艺术元素,利用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材质达到一种新的设计诉求,提高服装设计艺术。服装设计师利用这种工艺形式设计新的服装,将这些全新的服装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2现代印染工艺和服装设计发展现状

现代印染工艺发展现状

我国印染技术发展的比较早,在18世纪初就出现了纺织业,这是印染的早期萌芽状态,在发展中才逐渐深入到服装设计行业中。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大大推动了服装设计的发展,电脑、筛网印染等新印染技术的出现使服装设计的发展也达到一个小的繁荣时期[4-5]。印染技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在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并在发展中涌现出很多艺术家,日本的印染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比较成功,不仅在艺术创造中保留传统文化,而且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创新,使印染艺术很好地应用到服装设计中。

服装设计发展现状

我国传统的服装设计一般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实施,比如传统印染技术的应用就大大推动了服装设计的发展。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发生变化,越来越重视服装特色化的设计[6],传统服装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服装设计领域,一些网络化的发展模式比较受人们的欢迎,服装设计的视觉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设计师越来越关注针织艺术。针织服装的主要特点是面料的垂体效果比较好,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感。新时期,人们对服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比较注重服装的舒适度和时尚性,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出现收编针织和横机针织技术,推动了服装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从服装设计的变化和发展来看,只有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和方法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利用针织技术进行创新,注重服装面料的舒适度和垂坠感,从而促进服装设计向更高台阶发展[7]。

3现代印染艺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反底印染艺术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反底印染艺术应用的范围逐渐扩展,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体现出服装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能够将印花通过特殊的工艺显示出来,而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会将工艺利用服装表现出来,使服装更具独特性。反底印染工艺的图案渗透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同时,也是由于这种特色的表现形式使每一件服装都具有独特的表现魅力。例如2008年Debora的春夏服装设计中就融合了这种艺术手法,通过压皱印染方法形成条状斑驳状态肌理,突出服装的特色。

吊染和扎染工艺

传统手工文化的形成一般比较精细,在服装设计中体现出其优雅的风格,这些设计品与粗糙简单的机械制作品相比,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在针织服装设计领域,设计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力图显示其创作的独特性,在这种设计理念下,设计师会保留一些手工生产的气息。高档针织品以天然的手工艺术体现其良好的视觉效果。宝姿2007年秋冬针织围巾的设计就利用了扎染的方法,拆线后没有将针织烫平,而是保留了凸凹不平的外观,突出了针织服装的原始状态,给人一种亲近自然、原生态的感受,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数码印染和雕印印花艺术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码艺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们逐渐利用数字化图像形成一种印花工艺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实现印染工艺的创新。这种工艺形式融合了新科学技术,在计算机中存储印染模板,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进行图案优化分析,实施编程,形成一种新的印花技术。雕印印花工艺是一种成本相对较高的印花工艺形式,指的`是在深色的服装底布上实施色拔,从而使深色的底布露出白色的花纹,使服装以一种全新的形式体现出来。这种工艺能够突出体现印花纹样细节,有效表现服装设计中颜色渗透的问题。这种工艺技术操作复杂、成本高。

植绒、烂花印染技术

随着大众审美的变化,印染工艺中植绒、缩绒、烂花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其中,烂花印染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是改变原来的服装织片,突出服装的独特性。烂花的设计原理主要是从真丝烂花相关设计艺术发展而来,在设计的过程中除去花版中多余的纤维成分,使原来的部分与没有被除去的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飘逸感。缩绒工艺的制作原理:利用化工注射技术,将注射剂注射到针织服装中,通过化学反应使服装原来的针织组织更加紧密,将纯羊毛经过缩绒处理后,其厚度会增加很多。2007年,Prada的冬季成衣设计利用了植绒工艺,使服装形成一种龟裂的艺术效果,增加服装的审美价值。植绒工艺主要是利用高压静电的方法融合印花技术和植绒技术,使服装更有层次感,提高了视觉冲击感和艺术感染力。

4结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服装设计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发展变化的审美特点。印染艺术的应用能够为服装设计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和技术形式,服装设计师必须将传统印染艺术和现代印染艺术相结合,利用现代科技技术,为人们设计出更加时尚、舒服的服装。

参考文献:

[1]赵晓明,刘元军,拓晓.现代印染艺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1-4.

[2]陈慧.服装色彩搭配研究[J].染整技术,2016,38(6):7-9.

[3]李丹,闫亦农,王娅萍.民族服装装饰手法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J].染整技术,2015,37(6):24-26.

[4]亓晓丽.现代印染艺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研究,2015(3):202-204.

[5]邓姬,钟楠.浅析天然印染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科技,2016(5):141-143.

[6]VoitB.,[J]..

[7][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2,43:20-26.

手工纺织印染论文参考文献

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

你知道有哪些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

1.探析唐宋染织图案中的花卉纹样

2.北京市某织染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体验消费与染织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4.医院内污染织物收集转运过程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5.水墨染织--服装材料设计中的染缬艺术传承与创新

6.壮族传统纺织工艺及其文化研究

7.湘西传统染织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8.美孚黎女子服饰的现代设计应用

9.日本絣织及其代表性纹样特征探究

10.长三角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

11.手绘在服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12.染织厂染织混合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13.试析元代染织纹样在茶艺表演类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4.日本传统染织艺术之旅--以东京、冲绳两地为例

15.中亚地区伊卡特织物图案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研究

16.爱马仕丝巾图案设计与艺术研究

17.浅析草木染的发展与现状

18.草木染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与应用

19.从模仿绘画到图案设计的日本近代染织艺术

20.中、日传统染织工艺及其纹样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1.以环保为主题的纺织材料装置艺术的设计与研究

22.论乡土织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艺术价值

23.长三角地区染织文化的研究

24.试论近世初期风俗画中小袖和服的绘画表现

25.传统图案在染织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6.传统扎染与现代扎染艺术的起源发展与前景展望

27.景宁畲族传统服饰艺术在现代的发展研究

28.染色废水处理改造方案研究与实施

29.论黎族织锦植物染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30.民间手工印染艺术在现代居室软装饰中的价值

31.染织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要素探析

32.明清水陆画所绘之染织纹样研究

33.探析吉祥观与景德镇明清彩瓷表现的图饰特点

34.日本近代染织技术的引进与革新

35.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36.黎族传统纺线技艺研究

37.明代工艺美术色彩赏析

38.山竹壳天然染料对真丝织物的染色工艺研究

39.丰富设计素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40.抗战前细纱交易困境及民族染织厂的应对

41.海南黎族织锦中基本纹图案探究

42.与大自然合作--染织产品设计的创意新思维

43.凉山彝族服饰传统染织工艺研究

44.渐变形式在当今染织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45.棉麻手工染织面料在创意服装中的应用

46.黎锦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

47.浅谈唐代染织纹样的审美特征

48.浅述染织中的棉纤维及手工艺表现

49.民族传统染整工艺的现代价值

50.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研究--以染织工艺为例

51.云南大理扎染视觉审美研究

52.用形式美法则剖析中国传统染织纹样之特点

53.中国长三角地区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54.自然主义风格在日本纤维艺术中的表现与思考

55.我国印染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比较

56.隋唐染织工艺在敦煌服饰图案中的体现

57.民国日常旗袍面料色彩研究

58.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数码技术结合的创新设计研究

59.棉麻织物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探究

60.浅谈酶催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61.西南少数民族染织艺术中的色彩美学

62.台湾花布的图案装饰特色研究

63.河北民间传统染织工艺现状及发展策略

64.台湾花布与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艺术特色对比及应用研究

65.浅析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66.洗礼中重生--谈传统染织艺术的现代性转型

67.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对策研究--以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为例

68.品色衣制度的发展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

69.中亚伊卡特图案初探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70.传统手工编织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初探

71.中日染织花卉纹样的比较研究

72.基于变函数Julia图形的黑白装饰图案丝巾设计方法

73.湘西染织艺术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教学思考

74.汇泉染织打造更时尚面料

75.关于染织设计教育的思考--从芬兰设计说开去

76.中日染织花卉纹样研究

77.民间染织遗产:就地保护就近研究

78.地域文化背景下高校旅游纪念品设计教学探索--以湘西染织艺术为例

79.湖南传统染织艺术融入室内设计主题空间的教学探讨

80.湖南传统染织艺术资源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

81.高等院校染织纤维专业教学模式设置与设计大赛互动实践研究

82.天门蓝印花布设计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83.佩兹利纹样在现代家纺设计中的装饰研究

84.中国民间图案色彩的抽象表现

85.染织专业实验教学创新探索

86.我国印染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的差异

87.后申报时期民族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的忧与思--以海南黎族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88.丝织物印花中仿蜡染图案设计及工艺的研究

89.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植物染料及其文化内涵

90.从敦煌藻井图案谈现代染织纹样设计

91.服装面料在全球化影响下的仿生设计

92.手绘技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使用

93.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图案构成特征研究

94.医院社会化洗涤污染织物收集转运过程中医院感染质量控制

95.基于数学图形的染织图案设计研究

96.国际旅游岛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海南黎族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97.理性色彩与感性色彩在染织设计中的统一

98.软雕塑艺术语言对我国纤维艺术教育的启示

99.海南纺织史若干问题的探讨

100.可溶PVA伴纺高支纯棉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路线

101.关于纤维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

102.论佛教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古代染织纹样

103.地域文化主题的染织旅游纪念品设计探讨

104.浅议市场需求对高校染织设计教学的影响

105.基于数字化技术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106.染织排水对日本青鳉幼鱼和胚胎的毒性效应

107.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思考

108.染织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改革的思考

109.地域文化主题的染织设计研究

110.论苗族服饰中龙纹图案染织绣技艺之美

111.染织艺术设计新论

112.关于染织专业学生手工台板印花实践的思考

113.染织美术教学中设计要素浅论

114.从材料的运用看中国染织工艺的发展

115.齐国染织工艺及对后世的影响

11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117.浅论中国传统染织中的生命树纹样

118.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119.染织设计中的中国画元素

120.作业成本法在染织业的推广与应用

121.手工染织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分析针织服装设计对现代印染艺术的应用

服装设计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发展变化的审美特点。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针织服装设计对现代印染艺术的应用的论文范文。

摘要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日用品之一,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服装的要求都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趋向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消费者对服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服装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在生产工艺方面进行创新,特别是在印染工艺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服装市场需求,提高消费者体验。针对针织服装设计,分析印染艺术在服装设计的具体应用,以便为我国针织服装设计行业带来新的设计观念,促进针织服装设计艺术的提高。

关键词现代印染艺术;针织服装;设计

现代印染艺术是在传统印染技术上发展而来,在服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印染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服装设计领域,印染艺术一直是其发展的引领者[1]。近几年,随着新观念、新思路、高科技的引入,印染技术也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在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了我国传统文化,同时引入一些新的元素,推动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和进步[2]。

1现代印染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印染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并且在发展中不断的推阵出新,增加了很多新元素,这些新元素应用在服装设计领域为其设计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和空间,形成一种更具有艺术价值的设计理念。比如复合型设计理念,这种设计理念在发展中将不同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达到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印染艺术能够将服装设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3]。现阶段,传统印染工艺和现代印染工艺融合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印染方式,这种新的印染方式的应用使我国现代印染工艺和服装设计融合发展,推动了我国服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要融合多种艺术元素,利用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材质达到一种新的设计诉求,提高服装设计艺术。服装设计师利用这种工艺形式设计新的服装,将这些全新的服装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2现代印染工艺和服装设计发展现状

现代印染工艺发展现状

我国印染技术发展的比较早,在18世纪初就出现了纺织业,这是印染的早期萌芽状态,在发展中才逐渐深入到服装设计行业中。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大大推动了服装设计的发展,电脑、筛网印染等新印染技术的出现使服装设计的发展也达到一个小的繁荣时期[4-5]。印染技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在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并在发展中涌现出很多艺术家,日本的印染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比较成功,不仅在艺术创造中保留传统文化,而且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创新,使印染艺术很好地应用到服装设计中。

服装设计发展现状

我国传统的服装设计一般是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实施,比如传统印染技术的应用就大大推动了服装设计的发展。随着消费者消费理念发生变化,越来越重视服装特色化的设计[6],传统服装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服装设计领域,一些网络化的发展模式比较受人们的欢迎,服装设计的视觉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设计师越来越关注针织艺术。针织服装的主要特点是面料的垂体效果比较好,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感。新时期,人们对服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比较注重服装的舒适度和时尚性,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出现收编针织和横机针织技术,推动了服装设计的进一步发展。从服装设计的变化和发展来看,只有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和方法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利用针织技术进行创新,注重服装面料的舒适度和垂坠感,从而促进服装设计向更高台阶发展[7]。

3现代印染艺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反底印染艺术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反底印染艺术应用的范围逐渐扩展,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体现出服装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能够将印花通过特殊的工艺显示出来,而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会将工艺利用服装表现出来,使服装更具独特性。反底印染工艺的图案渗透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同时,也是由于这种特色的表现形式使每一件服装都具有独特的表现魅力。例如2008年Debora的春夏服装设计中就融合了这种艺术手法,通过压皱印染方法形成条状斑驳状态肌理,突出服装的特色。

吊染和扎染工艺

传统手工文化的形成一般比较精细,在服装设计中体现出其优雅的风格,这些设计品与粗糙简单的机械制作品相比,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在针织服装设计领域,设计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力图显示其创作的独特性,在这种设计理念下,设计师会保留一些手工生产的气息。高档针织品以天然的手工艺术体现其良好的视觉效果。宝姿2007年秋冬针织围巾的设计就利用了扎染的方法,拆线后没有将针织烫平,而是保留了凸凹不平的外观,突出了针织服装的原始状态,给人一种亲近自然、原生态的感受,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数码印染和雕印印花艺术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码艺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们逐渐利用数字化图像形成一种印花工艺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实现印染工艺的创新。这种工艺形式融合了新科学技术,在计算机中存储印染模板,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进行图案优化分析,实施编程,形成一种新的印花技术。雕印印花工艺是一种成本相对较高的印花工艺形式,指的`是在深色的服装底布上实施色拔,从而使深色的底布露出白色的花纹,使服装以一种全新的形式体现出来。这种工艺能够突出体现印花纹样细节,有效表现服装设计中颜色渗透的问题。这种工艺技术操作复杂、成本高。

植绒、烂花印染技术

随着大众审美的变化,印染工艺中植绒、缩绒、烂花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其中,烂花印染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是改变原来的服装织片,突出服装的独特性。烂花的设计原理主要是从真丝烂花相关设计艺术发展而来,在设计的过程中除去花版中多余的纤维成分,使原来的部分与没有被除去的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飘逸感。缩绒工艺的制作原理:利用化工注射技术,将注射剂注射到针织服装中,通过化学反应使服装原来的针织组织更加紧密,将纯羊毛经过缩绒处理后,其厚度会增加很多。2007年,Prada的冬季成衣设计利用了植绒工艺,使服装形成一种龟裂的艺术效果,增加服装的审美价值。植绒工艺主要是利用高压静电的方法融合印花技术和植绒技术,使服装更有层次感,提高了视觉冲击感和艺术感染力。

4结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服装设计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发展变化的审美特点。印染艺术的应用能够为服装设计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和技术形式,服装设计师必须将传统印染艺术和现代印染艺术相结合,利用现代科技技术,为人们设计出更加时尚、舒服的服装。

参考文献:

[1]赵晓明,刘元军,拓晓.现代印染艺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1-4.

[2]陈慧.服装色彩搭配研究[J].染整技术,2016,38(6):7-9.

[3]李丹,闫亦农,王娅萍.民族服装装饰手法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J].染整技术,2015,37(6):24-26.

[4]亓晓丽.现代印染艺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研究,2015(3):202-204.

[5]邓姬,钟楠.浅析天然印染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科技,2016(5):141-143.

[6]VoitB.,[J]..

[7][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2,43:20-26.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