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如何上好一节主题活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0:06:19

如何上好一节主题活动论文

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论文范文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那么大家知道优秀的议论文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追求和平,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和精神。这些优秀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是教育必须承担的使命。

关键词 :幼儿 传统节日教育 ;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德育目标为“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并指出一条有效的培养途径:“让幼儿高兴参加各种节日活动,从中感受节日的愉快”。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迅速发展。可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节日文化的、十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什么孩子们所熟知并热衷的却是“洋节日”“洋风俗”?很多人对于传统节日的概念已经淡化,尤其对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而言,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是在弘扬我们的文化。下面浅谈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们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情感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是阳光,是甘露。如果没有健康的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但是,儿童的情感生活并不完全是自发的。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所以,我们抓住传统节日教育的核心意义,把握要点进行价值遴选,找准和突出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华,然后设计活动,使幼儿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健康情感得到发展。我们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这些中华传统民俗节日,挖掘其中蕴涵的优良品德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增强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让其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俗节日。培养幼儿敬老、友爱、善良、勤劳、勇敢等健康情感与品德。

二、有利于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

目前大部分幼儿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幼儿缺乏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大多数在家里养成独占心理,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那些习惯于“惟我独尊”的'独生子女。缺乏合作能力的幼儿容易被孤立冷落,从而容易导致破坏行为的发生。而幼儿的交往与合作是满足幼儿的归宿感、自尊心等心理需要方面必不可少的,在幼儿园进行传统节日节庆教育有利于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动手尝试,同伴之间互相商量、讨论。例如:在节前,师幼一起布置活动室,班级中陈列、悬挂师幼一起收集制作的与节日有关的物品;在节庆、区域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一起协商布置主题游戏区,主题表演区,这些过程中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提高了,反过来交往合作的成功,又会大大调动幼儿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三、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仅在于从小训练手的灵巧性,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而且由于动手能力的发展与大脑的发育紧密相连,通过手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积极思维,从而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动手试一试,激发其的兴趣,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自已解决问题。例如:在制作“冬至”汤圆时,我们给孩子们提供冷开水和热水,让孩子们实验出用那种水做出的汤圆好看又好吃,幼儿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食物的变化规律,不仅记得牢,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在龙舟接力赛中,让孩子们自己探索,试验出最科学、最省力、速度最快的合作划船方法,老师对孩子的发现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活跃了思维,体验发现问题的快乐和创造的乐趣,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区域活动“制作角”中为幼儿创造动手尝试的环境,随时按活动所需增添操作材料,让幼儿随时随地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各种各样的尝试,让他们每一次都有新的操作内容,每一个内容都有新的发现,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四、有利于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家园互动,家长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沟通,教育行为的一致性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首先,我们在楼下大厅最显眼的地方设置“十一五”课题专栏,展示该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计划,让家长对节日节庆课程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幼儿园教育的方向,从而产生参与活动的愿望。还有,在每个节日节庆活动开展之前,我们会发放给每位家长一封信,向家长介绍节日节庆课程,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节日的相关经验。让家长清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什么,在家配合做什么。例如:参与节日准备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到商场采购节货,与孩子一起大扫除,装点家居,从而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春节的时候,用彩灯装饰柑桔,用各种喜庆的吊饰装点家中的环境。在元宵节,家长可在家中悬挂自制的彩灯与孩子一起猜灯谜……家长还可有意识地添置一些有关节日传说、故事书等,开阔幼儿眼界,鼓励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再次,我们还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与孩子、老师共同感受节日的快乐。通过亲子活动唤起家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可,通过家长与孩子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欢和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女,激发幼儿想要过“中国节”的欲望,使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幼儿期开始传承下来。如:在“赏月品茶过中秋”节庆中,晚上我们安排了赏月活动,并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们一起过节,许多家庭爷爷、奶奶也来了。孩子们在与家人过节中形成重视与家人团聚,合家团圆和和美美度佳节的和谐节日观。

第一,老师必须要有自信,声音要洪亮。穿着得体大方,给人历练的感觉。老师的自信给感染学生。老师在讲台上自信满满,才能调动学生更多的积极性。老师的自信是讲好一堂课的基础。第二,精心研究教材。把要讲的内容吃透,要清楚哪些是重点讲解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做到对要讲的知识烂熟于胸。比如,讲语文,可以背诵很长的课本没有要求背的课文。这需要老师要功夫。第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彩的导语是必不可少的。导语的精彩程度直接影响了整堂课的活跃指数和氛围。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每个新的知识点要从易到难,要注意和学生的互动,提问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必不可少。精彩的板书是亮点,老师的字迹不要求多么好看,但是一定要清楚和有条理,让学生一目了然。主板书要有层次,副板书不应喧宾夺主。第四,要精心研究学情。研究学生的具体的情况。学生的具体学情是老师教学设计的主要参考依据。老师要清楚班里的学生有多少能接受今天要讲的知识,老师的哪些设问能够激起学生的回答欲望。第五,精心组织课堂。讲课的过程既是传授知识,更是课堂的管理。老师应该更多的走下讲台。老师还要时刻关注班里学生的听课状态。对那些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要及时提醒。不管我们如何准备,在一线的教学中,课堂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因为课堂就是有缺陷的艺术。即便这样,作为老师,每一节课都应该精心准备。

如何上好一堂课宝坻一中 郑志忠领导交给我一个任务,要我给宝坻一中青年教师培训班上一节课.说句心里话,我有点不安,原因有三:一是自己学识水平有限,课也上得不是很完美,要谈"如何上好一堂课",有点自惭形秽.二是在座的大都是学识水平高,学习精神强的年轻老师.在这些人面前谈"如何上好一堂课"有点班门弄斧.三是自己平时不爱学习,不善于积累,再加之又是学地理的不善写和讲.耽误老师们的宝贵时间深感不安,但又一想:领导这么信任你,交给你这个任务还推三阻四,不接受这个任务有点不识抬举.正如蔡九哥打铜锣,推又推不脱,奈又奈不何.既然推不脱那就只能勉为其难."如何上好一堂课"这个题目很大,要讲的内容很多,就我的水平而言不可能讲得很全面,很透彻.只能谈谈自己从教以来的点滴体会供老师们参考,错误的地方请老师们指正,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原谅.下面我就七个方面谈谈如何上好一堂课:一,精心设计,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分析评价其结果的过程.教学设计分为教学目标的编制,教材的分析和处理,了解学情研究学生,教法的选择,教案的编写五个部分.1,吃透大纲,明确培养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特别用目标教学法时更是如此,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三大类".2,深钻教材,把准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因材施教."重点"是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各科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理,重要方法和公式等都是重点,它是我们学习后段内容的基础,具有常用性和应用性."难点"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二是学生容易出错或混淆的内容.教学中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就是在教材的重要部分,舍得花时间,下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它.突破难点常用的方法有:①分散难点,逐个击破.②创设情景,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抽象到具体.③运用直观方法加强学生的感知.④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分各自的特点.教学内容不同,课的类型也就不同,因此要因材施教不能将理论课改为实验课,复习课改为技能训练课等.3,研究学生,了解学情,做到因人而教.我们一般都是教同一科目,因此年年都是抄教案,下载教案,殊不知学生不同,教法也就随之不同.4,精心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吃透大纲,深钻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编写教案就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工作,如何编写教案,先要弄清教案的格式和结构.教案可以是详案也可以是简案,提倡教师写个性教案,实用教案,创新教案.建议新参加工作的老师尽量写详案,总之一句话,教学设计要象小说般的完整.二,语言艺术,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的语言分为口语与书面语,肢体语三种,如何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关键在于:1,口语语言标准,简练,不哆嗦无口头啴,消除不文明用语.语速适中,不快不慢.语言适度,不高不低.同时还要生动,亲切,抑扬顿挫,赋有启发性.2,书面语——板书板书的的主要内容:①教材的内在逻辑结果②教学的重点难点③教学内容的补充板书的主要格式①提纲式②词语式③表格式④结构式⑤图示式板书的要求内容精练,重点突出.②科学,准确③条理清晰,布局合理④形式多样,启发思维⑤书写规范,流畅,示范性强⑥巧用颜色粉笔,赋有艺术性3,体态语①表情语,微笑语,眼语②首语③手语④姿态语三,精点导入,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的境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常用的方法有:1,衔接导入2,悬念导入3,情境导入4,实验导入5,实例导入6,典故导入7,直接导入四,科学设问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桥梁1,设问直截了当.不绕圈子,干脆利落,条理清楚,主次分明,围绕问题,范围短路,语言规范,概念准确,多用短句少用长句.2,发问巧妙.不按座次表发问,不按名册发问,不只叫成绩好的发问,也不专找差生发问.3,表述清晰.发问语言应简明易懂,问题尽量一遍清晰到位,不复述,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老师发问的习惯.4,态度自然.要充分相信学生能够回答.5,适当停顿.给学生思考时间.6,耐心倾听.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7,正确对待意外,对待意外回答冷静处理.8,及时评价.五,组织教学,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有力保证无论是哪一位教师上课,课堂上或多或少都有呈现的不重视的学生违纪现象出现,如何正确处理学生课堂违纪现象,保证教学秩序井然有序.组织教学贯穿于教学始终,常用的处理方法有:1,提问法.单独提问,集体提问单独回答.2,非语言控制法.走近学生摇头示意,叹息或假意咳嗽一声,突然停止讲课,凝视学生轻拍其肩等.3,正面提醒法.六,课堂小结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完美结局怎样结束一堂新课是值得重视的,很多教师不注重结课,上课讲到哪算哪,匆匆收场,虎头蛇尾,影响教学效果.结课常用小结,活动和作业布置等.上课要有良好的开端,也要有完美的结束,要善始善终.完美的结束不仅保证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同时,也能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往返,达到"剧终情不终"的艺术效果.一句话,课堂结局象喜剧般的完美.七,教师讲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节奏感脑神经专家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在通常情况下能够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只有二十分钟不到. 因此教师讲课时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掌握课堂的节奏, 在大约二十分钟之内就应该变化一下节奏,正如进行交响乐演奏,要不时地变换乐章.如何变换节奏 我们把上课的内容划分成这样两类:严肃的内容和轻松的内容.严肃的内容包括数字计算,图形分析,逻辑推理,课堂小测验等,轻松的内容包括时事评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幽默玩笑等.讲课变换节奏就是经常在严肃的内容和轻松的内容之间进行巧妙地变换,使得课堂充满节奏感,让学生听课不会感到太累.例如,讲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先用当天发生的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闻,天气等作为引子,让学生参与讨论,然后进入严肃的理论分析,大约用几分钟,等到学生表示出有点疲倦的样子时,进入轻松的案例分析,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或者用图形分析,或者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结论.如果能够巧妙地掌握课堂节奏,并且自如地切换节奏,一堂课下来,不但学生不会感到疲倦,教师也会感到非常轻松.2.成就感学习要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学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因此,教学的时候如何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对教师来说颇有一定的挑战性.课堂小测验的题目不能给得太难,最好是针对当天讲课的内容.学生一旦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就有一定的成就感,他们会感到学到了当天的内容.案例分析时,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正面出发,尤其对正确的分析要给予鼓励.期中和期末考试要有一定数目容易回答的题目,这些题目可以是上课时已经讨论过的, 也算是对于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的奖励.3.参与感获得节奏感和成就感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一般来说,学生有两种不同形式的参与.一种是主动参与,另一种是被动参与.当你所讨论的议题是学生所关心的,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时事评论和幽默玩笑一般是学生喜欢的,因而也比较容易主动参与.但是如果学生的参与并不积极怎么办 这时候就必须采用强制参与的方法,让学生被动参与.课堂小测验是让学生被动参与的好办法.教师可以在每堂课上准备几道简单的选择题, 这些选择题不要太难,只要学生听了当天的课就能够很容易地回答的,这些小测验一方面可以起到改变节奏的目的,另一方面强迫学生被动参与.另一种强迫学生被动参与的方法是,选择几位学生对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或者把课堂分成两个小组,对某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辩论.让学生做小组研究报告,并且在课堂上做演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强迫参与的方法.参与感对学生很重要.有了参与感,学生学到的东西才更容易记住,更容易理解.4.相关性如果学习的内容和学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学生学习起来就更有积极性.教师选择案例时,最好与大家关心的事情是有联系的.或者放映一些相关的录像等,都会让学生觉得课堂内容丰富而有趣,是与自己有关联的.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例子,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在课堂上最接近的人,没有比讲课教师的亲身经历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的了.5.娱乐性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知识的乐趣,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要把一堂课上得生动活泼,要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更形象地说,就是应该让课堂里的气氛动起来,一旦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就变得非常自然,学生听课不会感觉疲倦,教师一堂课下来也因为有成就感而不会觉得太累.如何使课堂里的气氛动起来是对教师最大的挑战.首先,教师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个好的教师应该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最鲜活生动的例子和最简洁直观的推理把理论和基础知识讲清楚明白.模型和图示分析都是帮助我们理解的工具,如果只是为了学习这些工具而学习,或者学习这些工具反而把学生们弄得更加糊涂,那么教师就没有做好最基本的工作.一个好的教师要具备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的本事.其次,教师要留心处处皆学问,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平时多看多听,多积累素材.这些素材不一定是本学科的东西,可以是历史的,生物学的,心理学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国外的,积累不同国家和不同学科的素材,可以作为上课的备用材料.教师上课之前可以想一想如何把课堂的内容和平时积累的素材联系起来.好的教师要有幽默感,幽默是可以培养的,只要自己用心积累知识,就可以增加自己的幽默程度.拿自己作为例子,讲述亲身经历,甚至开自己的玩笑,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内容,学生会更加欣赏,而且也会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6.灵活性教师备课时往往准备大量的材料,有时准备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全部讲完,这时讲课就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认为可讲可不讲的就不讲,可以让学生去自学.有时候学生会提出与后面几堂课内容有关的问题,但是,这部分的主要理论还没有讲到,怎么办 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有必要的话,可以把后面的内容提前讲,或放到后面章节详细讲.当课堂时间不够时,可以把部分略过,只是讲述一下直观的东西,而把正式的内容当作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做,等到下次课上让学生自己为同学演示,或者教师做总结.如何上好一堂课● 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 陈百助如何把一门课教好教活,让学生喜欢这门课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我与晏维龙教授历时两年多终于完成的《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一书出版之际,回顾总结十几年来我在国内,国外教授国际贸易课程的经历,我将自己的教学体验总结成下面的三"感"和三吼j生",希望能与国内的同行交流,分享.1.节奏感()脑神经专家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在通常情况下能够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只有二十分钟不到. 因此教师讲课时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掌握课堂的节奏, 在大约二十分钟之内就应该变化一下节奏,正如进行交响乐演奏,要不时地变换乐章.如何变换节奏 我们把上课的内容划分成这样两类:严肃的内容和轻松的内容.严肃的内容包括数字计算,图形分析,逻辑推理,课堂小测验等,轻松的内容包括时事评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幽默玩笑等.讲课变换节奏就是经常在严肃的内容和轻松的内容之间进行巧妙地变换,使得课堂充满节奏感,让学生听课不会感到太累.例如,讲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先用当天发生的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闻作为引子,让学生参与讨论十到十五分钟,然后进入严肃的理论分析,大约用二十分钟,等到学生表示出有点疲倦的样子时,进入轻松的案例分析,让他们再讨论半小时,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或者用图形分析,或者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结论.如果能够巧妙地掌握课堂节奏,并且自如地切换节奏,一堂课下来,不但学生不会感到疲倦,教师也会感到非常轻松.2.成就感(ach j evement)学习要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学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因此,教学的时候如何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对教师来说颇有一定的挑战性.课堂小测验的题目不能给得太难,最好是针对当天讲课的内容.学生一旦能够回答这些问题,就有一定的成就感,他们会感到学到了当天的内容.在时事评论和案例分析时,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正面出发,尤其对正确的分析要给予鼓励.期中和期末考试要有一定数目容易回答的题目,这些题目可以是上课时已经讨论过的, 也算是对于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的奖励.3.参与感(participation)获得节奏感和成就感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一般来说,学生有两种不同形式的参与.一种是主动参与,另一种是被动参与.当你所讨论的议题是学生所关心的,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时事评论和幽默玩笑一般是学生喜欢的,因而也比较容易主动参与.但是如果学生的参与并不积极怎么办 这时候就必须采用强制参与的方法,让学生被动参与.课堂小测验是让学生被动参与的好办法.教师可以在每堂课上准备几道简单的选择题, 这些选择题不要太难,只要学生听了当天的课就能够很容易地回答的,这些小测验一方面可以起到改变节奏的目的,另一方面强迫学生被动参与.另一种强迫学生被动参与的方法是,选择几位学生对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或者把课堂分成两个小组,对某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辩论.让学生做小组研究报告,并且在课堂上做演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强迫参与的方法.参与感对学生很重要.有了参与感,学生学到的东西才更容易记住,更容易理解.4.相关性(reIevance)如果学习的内容和学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学生学习起来就更有积极性.教师选择案例或者新闻时事时,最好与大家关心的事情是有联系的.例如,在讨论农业贸易政策时候,可以选择大家平时食用的常见农产品作为例子,来分析不同国家对这些农产品的贸易政策.在分析欧洲农产品政策时候,也可以拿中国的农产品状况为例.另外,到有关部门企业进行参观实习,或者放映一些相关的录像,或者邀请企业界人士课堂讲课等,都会让学生觉得课堂内容丰富而有趣,是与自己有关联的.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例子,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在课堂上最接近的人,没有比讲课教师的亲身经历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的了.5.娱乐性()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享受知识的乐趣,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要把一堂课上得生动活泼,要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更形象地说,就是应该让课堂里的气氛动起来(H10ve tlle air),一旦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就变得非常自然,学生听课不会感觉疲倦,教师一堂课下来也因为有成就感而不会觉得太累.如何使课堂里的气氛动起来是对教师最大的挑战.首先,教师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个好的教师应该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最鲜活生动的例子和最简洁直观的推理把理论和基础知识讲清楚明白.数学模型和图示分析都是帮助我们理解经济事实的工具,如果只是为了学习这些工具而学习,或者学习这些工具反而把学生们弄得更加糊涂,那么教师就没有做好最基本的工作.一个好的教师要具备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的本事.其次,教师要留心处处皆学问,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平时多看多听,多积累素材.这些素材不一定是本学科的东西,可以是历史的,生物学的,心理学的;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国外的,积累不同国家和不同学科的素材,可以作为上课的备用材料.教师上课之前可以想一想如何把课堂的内容和平时积累的素材联系起来.好的教师要有幽默感,幽默是可以培养的,只要自己用心积累知识,就可以增加自己的幽默程度.拿自己作为例子,讲述亲身经历,甚至开自己的玩笑,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内容,学生会更加欣赏,而且也会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6.灵活性( l ity)教师备课时往往准备大量的材料,有时准备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全部讲完,这时讲课就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认为可讲可不讲的就不讲,可以让学生去自学.有时候学生会提出与后面几堂课内容有关的问题,但是,这部分的主要理论还没有讲到, 怎么办 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有必要的话,可以把后面的内容提前讲,或放到后面章节详细讲.当课堂时间不够时,可以把部分公式推导或者数字分析略过,只是讲述一下直观和逻辑分析,而把正式的推导当作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做,等到下次课上让学生自己为同学演示,或者教师总结做总结.(摘自《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10期)怎样上好一堂课常州市勤业中学 余俏艳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最重要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情景,培养学生严峻的科学态度.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下面我谈一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一,应用转化,让学生学会求知中学数学的系统性很强,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结构的过程,学生在探求新知识或遇到新问题时,一般都是将其转化为旧知识加以解决.因此,讲解新课时,一般都是从复习旧知识入手,通过比较,联想其深度和广度如何,这就需要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转化的思想.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例如:讲反比例函数时,先复习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互相对比,联想,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就会显得轻松自如.对于完全平方公式 的推导,则通过拼图法,体会代数与几何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类比,归纳和应用的能力.二,精心设计,深浅得当中学数学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旧的知识点出发,符合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从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认识规律.其中由浅入深很重要.浅是深的基础,深是浅的发展.大纲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上课就如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我认为立足于浅,面向大多数学生尤为重要.如在解较为繁锁的函数题时,要数形结合,突破难点.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步步引导,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操作,学会学习.指导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然后借助适当的外部活动,如有顺序观察图表,幻灯片,实际操作等.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洁语言概括数学问题.我在上圆与圆的位置时,先演示日环食的全过程,从实例感性认识.再动手实验,学生用纸剪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自己按日环食的运动过程演示,最后分组讨论.通过实例着手,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图形,勇于猜想,类比联想,合情 推理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的能力.三,多少适量,以少胜多多与少本身是一对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如果一味搞题海战术,就会导致学生学的生吞活剥,浅尝辄止,既抓不住重点,又培养不出能力,故在备课时要抓住基本环节,抓住重点,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才能做的到"少而精",这就需要在吃透两头上下功夫,同时需要解放思想,学习教改经验,学习教育的理论知识.即要讲究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新授知识具有突破意识,练习要有针对性.对于课本上及辅助教学材料上的练习不是题题必做,而是选择一小部分练习.有时是自己自编一些习题,针对性较强.还有一定的层次,让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 .四,创设情景,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引发新思考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善于"异想天开".要努力创设情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要给学生提供诱因,引起学生新的发现.教师在教学时要作好表率,要充分展示自己解题时的思维过程.不仅仅要教"题目应该这样解",而且要教"解法是怎样思考出来的" 如一开始是怎样探索的 走过哪些弯路 产生那些错误 怎样才能想出来 等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在讲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先让同学们分组计算52×53和22×25,然后请同学们总结规律,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发展从特殊的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况的思维过程.五,活中有死,死中求活数学知识的理论性很强,这些看起来上是"死"的东西,但是要学生学得好,并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给他们金钥匙,去掌握数学学科的规律,例如在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内容时,可选题: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位置关系 为什么让学生充分理解"d=r"的含义.在这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考虑;如以垂足D为圆心,当半径为多少时,AC与圆D分别相离,相切,相交分析:作DE⊥AC,垂足为E,(如何求d)方法一:可证ΔCDE∽ΔBAC→DE:AC=CD:AB方法二:可证ΔACD∽ΔBAC→DE:CD=AC:AB(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的比等于相似比)方法三:利用三角函数:sin∠DCE=DE/CD,sinB=AC/AB,∠DCE=∠B→DE/CD=AC/AB(等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看来较死的一题,只要认真思考就变得活了,就会取得较好 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在学习上领先一步的同学有一定的提高.六,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有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爱护,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列的情感体验."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到喜欢学那门课.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有内动力,学习就是自发自主而不是强迫的活动,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废寝望食,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表扬一些勤于思考,刻苦努力的学生,对于一些反应较慢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别气馁,继续努力.""再想想,你会成功的".这样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探索性的过程,不断的努力,克服困难就会达到无限风光的顶峰.课上课下主动与学生们一起探讨,不摆出师道尊严的古板样,让大家觉得尊重,信赖,佩服你,才是受欢迎的教师.值得一提的是,要让学生有机会自学.让学生借助教材,学会自学.指导学生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式,抓住重点的词和句子.如在学统计初步时,让同学们看书,找出样本,总体,个体,样本容量,平均数等概念,并列出提纲,注明重点,寻找答案.不过对于中学生来说,自学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应精心准备,有意指导,才能有好的收获.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上六个问题这是我本人的一些见解,是我平时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让学生愉快学习是我的努力方向.使数学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发展学生的天赋,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数学教育的责任",我们就从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你好,要上好数学课,首先要认真听老师讲得知识点并记到您的本子里去。第二,要积极回答问题思路要跟着老师上课的步伐走。

春节主题活动论文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在我国的传统节日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热闹的春节.春节是怎么来的呢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在冬天欺负住在山里的人们,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赶走.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人家里都遭到了袭击.只有几户挂着红布帘,门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闹翻天的人家没有受到伤害,因此山里的人们知道了"年"怕三样东西.当"年"再来的时候,人们用这三样东西把这个大怪物给赶走了,从此都不敢来伤害人们了.以后代代相传,便形成了过年热闹的习俗.我喜欢春节,每年的春节我都要去花市.花市里人山人海可热闹了,店铺里的人在大声喊叫着卖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卖艳丽多彩,芬芳迷人的鲜花,有的卖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饮料,还有的卖各式各样的玩具.近年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各国的领导人也开始在春节的时候,发表讲话或文章向在本国的华人表示节日的祝贺,中国的春节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了.

春节习俗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祭灶神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扫尘“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贴春联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贴年画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盛行开来。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倒贴福字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除夕守岁踩岁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岁习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年夜饭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手,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压岁钱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因此,同学们不要相互攀比压岁钱的数量,而应该注重它的情感价值。同时,要合理使用压岁钱,把它用在学习上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在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春节团拜是我国古已有之的春节习俗。过去,拜年的人要围成一圈,以便互相看得见,不至于拜不到。现在,每年春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都要举行春节团拜会,届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拜年,并与各界人士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庆新春。如今,信息社会,拜年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团拜、登门拜访依然沿袭,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拜年方式也愈来愈时兴。这些方式虽然不如登门拜年直观、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人们可以更随意、更恰当地把握拜年时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节奏,是古老的年节民俗与现代信息化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同时,短信拜年把拜年内容与优美诗意的文采、真诚幽默的情感巧妙精致地结合,内容极富个性,或轻松幽默、或充满情趣、或极富哲理、或谆谆教诲、或温馨浪漫、或真诚祝福,形成拜年民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实,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拜年形式怎么变化,发自人们内心的春节祝愿和祝福是永远不变的。拜年是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大年初一拜年中国民间大体有四种形式逛庙会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观社火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中国结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中国结发源于远古时期,当时还没有文字,人们为了记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绳上盘上不同的结以示记忆,这就是“结绳记事”。当时,人们用这种方法除了记住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还是年轻人用于表达爱情的物品。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它内含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外形又很雅致,既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中国人的灵秀。因此,它很快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室内悬挂,或互相赠送的物件。优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气氛。

春节 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春节 活动 总结 怎么写你知道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春节活动总结 范文 ,更多春节活动总结范文点击“ 春节活动 ”查看。

2022庆祝春节活动总结1

为丰富节日期间社区群众的 文化 生活,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我社区按照上级要求,做实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的各方面工作。通过系列活动,使社区广大居民度过了一个安全健康的新春佳节。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制定工作方案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佳节,是人民群众最为看重的一个节日。如何让社区居民过上一个喜庆祥和的佳节,引导和推动全社区文明过节,健康过节、安全过节,是我们社区本阶段的主要工作。社区按照节庆活动的工作安排,认真制定《社区“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方案》,精心策划,科学分工,确保了“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有序开展。

二、扎实开展“送温暖”活动

(一)开展扶贫慰问活动。春节前,社区走访贫困低保12户,困难残疾人五保老人共10人为他们送去了米、油和慰问金数元

(二)开展拜望老党员活动。社区党委组织社区“两委”人员及支部部分党员拜望社区老党员,向他们汇报一年来社区的各项工作,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社区工作的建议意见和对社区工作的要求。

三、全面开展“干干净净过新年”活动

春节年前,社区发动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居民、社区志愿者对社区各主要区域进行了卫生清理,保障无堆积垃圾,路面整洁等。同时大力宣传过环保年, 爱好 环境不乱扔垃圾。

四、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烹饪活动

2月7在社区广场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春节”烹饪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和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深入挖掘和弘扬春节文化内涵,充分调动了社区业余文化骨干的积极性,提高了群众的参与意识。

总之,社区利用这个春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宣传先进的政策思想。让社区居民能够过上平安、快乐、和谐的春节,使我们又向建设和谐社区迈进了一步。

2022庆祝春节活动总结2

根据《关于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活动的通知》,为确保困难党员、老党员和离休干部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我局党委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活动,全力投入到困难党员、老党员和离退休干部职工的慰问工作中,切实解决了民生问题。现将活动情况汇报: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管理局党委高度重视,召开党委会会议制定活动方案,由党政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广泛了解生活困难党员的情况,确定了困难党员、老党员、离休老干部、老职工等43个慰问对象。其中困难党员8名,老党员21名,离休老干部14名。

二、积极筹集资金,集中时间慰问。

为确保此次慰问活动的顺利开展,市委组织部拔给的慰问金10600元,我局党委筹集8000元对困难党员、老党员、离休老干部进行慰问。为在春节前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党员手中,我局党委组织人员开展为期7天的走访慰问活动。按照每个慰问对象发放慰问金300元的标准开展慰问活动,做到了专款专用。此次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13200元,慰问品5400元,合计18600元。

三、深入基层,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

每走到一户,都嘘寒问暖,向他们传达党的关怀,把党和国家的各种惠民政策深入宣传到广大党员中去,使他们了解政策,支持政策,激发他们在工作中勇于实践,敢于创新。通过上门走访慰问,切实把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亲切关怀送到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党员的心坎上。

此次慰问活动在对困难党员和群众进行走访慰问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倾听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的呼声,摸清了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的具体困难,并在今后工作中予以解决。通过开展慰问活动,充分体现了上级党委对生活困难党员的深切关怀,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2022庆祝春节活动总结3

春节期间,为切实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让广大农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的新春佳节,马庙镇组织农家书屋开展各项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书屋管理,保证按时开放。

春节是我国重大传统节日,外出农民工和放假学生集中返乡,农民群众闲暇时间较多,文化需求旺盛,马庙镇抓住这一特点,组织全镇各行政村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春节期间农家书屋阅读活动。保证农家书屋应正常开放,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不少于4小时,有条件的村要延长开放时间,并安排专人值班,保证农家书屋天天有人值班,事事有人管,便于农民群众随时看书、借书,及时了解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做好书屋的各项服务,方便群众阅读。

二、加强宣传动员,鼓励全民参与。

根据农村年节活动特点,利用大喇叭、 标语 等在交通路口、村内、集市等农民聚集的场所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发放春联、 年画 ,以农家书屋为题材编排舞台剧、地方戏、快板、相声等文艺节目下乡巡演等方式,让更多农民群众了解农家书屋,扩大农家书屋在农村的影响,广泛参与其中。同时,对农家书屋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布置,使农家书屋有节日氛围,营造良好的读书学习环境,在农村营造良好的阅读文化氛围。

三、创新阅读形式,开展多彩活动。

以农家书屋为平台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村民开展阅读、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和交流 读书心得 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春节期间农村文化生活。针对农村老人、妇女、 儿童 、返乡农民工的文化需要,开展扶老助残、婚育知识、种养技术培训、政策解读、法规宣传等相关活动,吸引农民走进农家书屋,进一步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

通过春节期间农家书屋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群众的节日生活,促使群众走进书屋读书看报、学习技能、交流 经验 ,使书屋成为村民充电、休闲、读书的好去处。

2022庆祝春节活动总结4

在今年的春节期间,为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利用率,使农家书屋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鸡黍镇结合全镇实际,组织开展了系列农家书屋读书、用书活动。

一、领导重视,全面部署阅读活动。

紧抓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和学生放寒假这一特点,镇文化站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全面部署春节期间农家书屋读书用书活动,并安排专人值班,保证农家书屋天天有人值班,事事有人管。

二、组织开展阅读活动,彰显书屋功能。

利用镇、村电子屏、公开栏、入户走访等行式宣传春节期间农家书屋将要开展的丰富多彩活动,提高村民的知晓率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利用农家书屋这一平台,开展了有声有色、形式多样的读书、用书活动,如“迎新春、送图书进农家书屋”、“猜字谜、谈心得”、“农家书屋读书乐”等活动,形成了好书大家读的良好氛围。郑楼村利用“农家书屋”的资源优势,组织读书爱好者和中、小学生一起,开展“农家书屋”学习日读书活动。不仅丰富村内少年儿童的寒假生活,引导孩子们走进“农家书屋”,多读书,读好书,用好书,真正发挥好“农家书屋”的作用,解决了孩子们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同时也掌握了一些 学习 方法 ,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该村的 家庭 教育 工作,也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读书与改变打牌陋习、树立生活新风尚相结合。以往,许多在外地务工的村民,利用春节返乡的机会,喜欢与家人和亲友打牌、喝酒。现在,他们纷纷丢下 麻将 、字牌、扑克,走进书屋,读书看报,学习技能,交流经验,农家书屋成了返乡居民充电、休闲的好去处,农家书屋成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读书与少年励志、成才相结合。学生是农家书屋最给力的阅读群体,也是这次活动最具活力的参与主体。假期脱离了繁重的课业负担,同学们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每天一早就有学生三五结伴的来到农家书屋,挑选自己喜爱的读物,坐下来安静的阅读起来,看不完的有的借回家看,有的则细心的带来书签标记下来,方便下次阅读,活动的开展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学而励志,发奋成才。

2022庆祝春节活动总结5

为营造春节、 元宵节 喜庆、祥和、团圆、美好的节日气氛,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 民俗文化 魅力,加强爱国、爱乡、爱家的思想教育和亲情教育,郑州中学附属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系列活动。

一、加强领导,广泛发动

1、根据上级要求,学校迅速制定了活动方案,并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开展本次寒假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

2、在散学典礼上组织全校学生认真学习本次主题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意义和具体活动内容。

3、利用校信通通告知学生家长利用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 文明礼仪 、传统美德和感恩励志的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家长的支持力度,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大队部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创编“ 节日 手抄报 ”活动,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通过自编的“节日手抄报”,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2、要求学生观看春节、元宵节文艺节目,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同时又结合学校特色,要求学生以书画形式表现节日的喜庆,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鼓励学生积极收集春联且诵读,并在开学展示自己收集或是编写的春联,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春联、创作春联、书写春联。

4、开展“学会感恩奉献温暖”美德实践活动,号召全校学生利用寒假休息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如为辛劳的父母敲一次背,道一声“新年快乐”;合理使用压岁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使学生懂得了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长做些些家务,主动帮助老人做些事,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开展主题班会,深化活动。开学初,各班围绕“我们的节日”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语言交流、 才艺展示 等方式汇报自己的寒假生活,在寒假里所见、所闻、所学,以及学校号召的“节日感恩活动”实施情况等。

通过活动,学生体验、熟悉了我国传统的春节、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体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进而更加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 传统文化 ,在学生心中树起了民俗文化之根。

2022庆祝春节活动总结5篇相关 文章 :

★ 2022欢庆春节活动总结五篇

★ 2022春节庆祝活动总结五篇

★ 2022年春节庆祝活动总结五篇

★ 庆祝2022春节活动总结五篇

★ 喜迎2022春节主题活动总结5篇

★ 庆祝2022年春节活动总结9篇

★ 2022年春节活动总结报告5篇

★ 2022虎年春节活动总结10篇

★ 2022春节活动总结汇报【5篇】

★ 2022春节文化活动总结(精选5篇)

怎样的活动是好的主题活动论文

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论文范文

相信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那么大家知道优秀的议论文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情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尊老爱幼,追求和平,团结合作等优秀品质和精神。这些优秀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是教育必须承担的使命。

关键词 :幼儿 传统节日教育 ;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德育目标为“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并指出一条有效的培养途径:“让幼儿高兴参加各种节日活动,从中感受节日的愉快”。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这种背景下,教育迅速发展。可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节日文化的、十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什么孩子们所熟知并热衷的却是“洋节日”“洋风俗”?很多人对于传统节日的概念已经淡化,尤其对身处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年轻家长而言,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是在弘扬我们的文化。下面浅谈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是人们精神生活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情感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德性的养成,以及整个人的成长,是阳光,是甘露。如果没有健康的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但是,儿童的情感生活并不完全是自发的。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期是萌发各种情感的重要时期。诚如郭沫若先生所说:“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入手。”所以,我们抓住传统节日教育的核心意义,把握要点进行价值遴选,找准和突出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华,然后设计活动,使幼儿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健康情感得到发展。我们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这些中华传统民俗节日,挖掘其中蕴涵的优良品德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增强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让其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俗节日。培养幼儿敬老、友爱、善良、勤劳、勇敢等健康情感与品德。

二、有利于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

目前大部分幼儿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幼儿缺乏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大多数在家里养成独占心理,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那些习惯于“惟我独尊”的'独生子女。缺乏合作能力的幼儿容易被孤立冷落,从而容易导致破坏行为的发生。而幼儿的交往与合作是满足幼儿的归宿感、自尊心等心理需要方面必不可少的,在幼儿园进行传统节日节庆教育有利于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动手尝试,同伴之间互相商量、讨论。例如:在节前,师幼一起布置活动室,班级中陈列、悬挂师幼一起收集制作的与节日有关的物品;在节庆、区域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一起协商布置主题游戏区,主题表演区,这些过程中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提高了,反过来交往合作的成功,又会大大调动幼儿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三、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仅在于从小训练手的灵巧性,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而且由于动手能力的发展与大脑的发育紧密相连,通过手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积极思维,从而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动手试一试,激发其的兴趣,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自已解决问题。例如:在制作“冬至”汤圆时,我们给孩子们提供冷开水和热水,让孩子们实验出用那种水做出的汤圆好看又好吃,幼儿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食物的变化规律,不仅记得牢,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在龙舟接力赛中,让孩子们自己探索,试验出最科学、最省力、速度最快的合作划船方法,老师对孩子的发现给予充分肯定,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活跃了思维,体验发现问题的快乐和创造的乐趣,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区域活动“制作角”中为幼儿创造动手尝试的环境,随时按活动所需增添操作材料,让幼儿随时随地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各种各样的尝试,让他们每一次都有新的操作内容,每一个内容都有新的发现,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四、有利于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家园互动,家长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沟通,教育行为的一致性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首先,我们在楼下大厅最显眼的地方设置“十一五”课题专栏,展示该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计划,让家长对节日节庆课程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幼儿园教育的方向,从而产生参与活动的愿望。还有,在每个节日节庆活动开展之前,我们会发放给每位家长一封信,向家长介绍节日节庆课程,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节日的相关经验。让家长清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什么,在家配合做什么。例如:参与节日准备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到商场采购节货,与孩子一起大扫除,装点家居,从而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春节的时候,用彩灯装饰柑桔,用各种喜庆的吊饰装点家中的环境。在元宵节,家长可在家中悬挂自制的彩灯与孩子一起猜灯谜……家长还可有意识地添置一些有关节日传说、故事书等,开阔幼儿眼界,鼓励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再次,我们还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与孩子、老师共同感受节日的快乐。通过亲子活动唤起家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可,通过家长与孩子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欢和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女,激发幼儿想要过“中国节”的欲望,使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幼儿期开始传承下来。如:在“赏月品茶过中秋”节庆中,晚上我们安排了赏月活动,并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们一起过节,许多家庭爷爷、奶奶也来了。孩子们在与家人过节中形成重视与家人团聚,合家团圆和和美美度佳节的和谐节日观。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总结 ,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活动主题的总结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活动主题的总结范文1

20__年12月9日,__学校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圆满结束。本年的冬季运动会较往年不同,因为往年有五个学校参加,所以就给运动会的编排、组织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经过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此次运动会开得激烈、紧张、有序、活泼,充分体现了我们大石学校学生的风采。现将本次运动会得失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此次运动会之前一个多月,学校小学部体育分管领导刘校长、李主任就开始布置运动会的筹划工作,并全程参与运动会的编排工作。

二、体育组每位老师的密切合作

本次运动会主要由张老师具体负责,经过张老师的精心设计、编排(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以及体育组各位老师的密切分工与合作,使得此次运动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细致、缜密,这就为运动会的成功举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

比赛前期,几乎各校、各班的班主任每天下午都认真组织本班学生进行积极准备;比赛中,班主任精心安排学生参与比赛,并与啦啦队一道为本班的队员呐喊助威,真正与同学们一道“同呼吸、共命运”;比赛后,获胜的班级当然高兴之极无法言表,输了的班级已不气馁,他们期待着来年,并分析失败的原因。当然我认为,本次运动会没有失败者,我们大家参与了,得到了锻炼,并且都充分感受到了 体育运动 的乐趣与魅力。

有总结才有 反思 ,有反思才有进步,当然本次运动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由于许多老师的是第一次担任裁判工作,没有什么 经验 ,故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短、 长跑 比赛时有裁判判错的现象;拔河比赛没有把围观的学生隔离到足够远的地方,使得比赛显得有点混乱等;今年学校新增了踏石过河这一项,学生的训练不够,故在比赛中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

2、在比赛过程中,各个比赛场地之间的裁判的衔接略显不够,希望在以后的准备工作中能加以注意,努力做到精心、精细、精致。总之,本次运动会我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当然更希望同学们以本次运动会为挈机,大力发扬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好的成绩。

活动主题的总结范文2

12月24日,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们城内幼儿园为了进一步落实《利用乡村特色开展户外体育活动》的市级课题,开展了第五届“我健康、我运动、我快乐”冬季亲子运动会。

在运动会上,我班的纸箱一具多玩荣获“器械制作奖”“玩法挑战奖”,班级还被评为“秩序奖”。我感到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活动前,园领导要求全园教师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户外体育活动器材,进行一具多玩。我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纸箱多玩。我班三位老师集思广益,终于制作出了不同的器械,纸箱圈、龙舟、大鞋、帽子等等。然后让孩子玩,在玩中我们选择了8种玩法,由于活动中只要求玩3中,就选择了“我是勇敢小勇士”、“赛龙舟”“我是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们十分喜欢,并能很快地进入活动的角色。“我是勇敢小勇士”游戏中,家长和孩子们一起钻进去往前爬,亲子合作默契,掌声此起彼伏。赛龙舟”中,划船的和掌舵紧密配合,你追我赶,竞争激烈。“我是可爱的小动物”,家长和孩子们穿着大鞋,戴着纸箱头饰,模仿着相应的动物,摇摇摆摆,蹦蹦跳跳,观众呐喊声久久回荡在操场上空。

这次亲子运动会,不仅密切了家长和孩子之间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家长更多的了解了自己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其他孩子的闪光点,以便于家园配合,共同发展。不足之处就是有些家长思想上不大配合,没有融入到这次的活动中,以后多组织一些这样的家园活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活动主题的总结范文3

12月14日下午我园第三届幼儿亲子冬季运动会在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的齐心协力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精彩的活动中,幼儿身体得到了锻炼,在有趣的游戏中幼儿心情得到了愉悦。体智能的亲子游戏,不但密切了亲子关系,还让家长们了解的孩子的体能发展状况。幼儿收获了他们的成功,家长收获了他们的童趣;教师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现将本次运动会进行小结:

一、班级前期准备工作及人员分配

1、活动起步较早。园长把活动时间告诉各位老师,使班级能有较多的时间来练习,在时间上有了充足的保证。

2、班级老师提前做好各项运动会期间所需要的物品,做到在活动中不遗漏。

3、因本班张老师在这次运动会上担任主持人,所以在活动前召开会议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把工作分配好,才能使活动顺利的进行。在活动中,潘老师和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如:幼儿喝水上厕所等。幼儿表演节目时厨房曹阿姨和潘老师负责为幼儿跟换表演道具。

二、运动员进场及升旗仪式

1、活动在各班幼儿依次进场中拉开序幕,我班幼儿在明俊松的带领下伴随着运动员进行曲迈着有力的步伐,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进入场地。

2、幼儿园进行升国旗仪式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 很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在运动会前进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

三、班级节目表演

这次运动会我班一共参与了两个节目,一个队列队形《时刻准备着》,一个和大班幼儿共同表演器械操《咚吧啦》。这次的队列队形音乐我大胆的把两首曲风不同的音乐合在一起,力求在节目上进行创新尝试,从幼儿活动当天的表现来看,结果还是不错的。器械操《咚吧啦》参加表演的幼儿有接近60人。当音乐一开始幼儿穿着统一的服装,手拿向日葵走向场地中间的时候,整个活动进入了一个小高 潮,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站起来观看幼儿的表演,为表演者喝彩加油。

四、体智能亲子互动环节

本次亲子运动会,我们幼儿园第一次尝试和体智能活动一起来开展,而不是像以往的竞技游戏比赛。活动由体智能的米奇老师主持,首先为了调动起大家的情绪,他用几个亲子互动的小游戏来暖场,调动全场的气氛。接着我们重头戏开始—亲子游戏互动。我们将场地分成三块,每个班一个区域,在亲子游戏中,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高高兴兴地参加游戏。家长们人人返老还童、摩拳擦掌和孩子一起开心的游戏,引得在旁观看的家长捧腹大笑。每个孩子和家长在比赛中都坚持到底,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比赛场上时时爆发出快乐的笑声。

活动主题的总结范文4

__幼儿园利用 感恩节 ,开展了感恩节系列周主题活动,让幼儿懂得感恩,感知来自家庭中的爱、身边人的付出,学着关爱、包容他人,尊敬长辈,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学会表达爱、回报爱,从而将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田。

活动一:《怎样感恩》

孩子们了解感恩节的由来和习俗,理解感恩节的意义,懂得感恩,学会尊重他人。孩子们学会了怎样感恩,知道了怎么样感恩身边的人。

活动二:《感恩家人》

感恩家庭带来的爱,让孩子懂得在家庭中收获爱的同时,也要反馈给家人自己的爱。孩子们都要给父母长辈惊喜,要爱父母、敬长辈。

活动三:《感恩有你》

让孩子们懂得他们不仅仅享受着家庭带给他们的爱,他们身边还有很多为了他们幸福又安逸的生活默默付出的人,如清洁工人、_叔叔等。为了答谢环卫工人带给我们清洁的家园,育才新世纪幼儿园的宝贝们一大早就在老师们的陪伴下,沿路寻找辛勤工作的环卫工人,为他们送上精心准备的“热气腾腾”的爱心早餐。收到孩子们的祝福和感谢,环卫工阿姨激动得热泪盈眶。发现环卫工爷爷、阿姨的双手冰冷,孩子们主动伸出自己热乎乎的小手为他们暖手,给他们拥抱。

活动主题的总结范文5

为进一步了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心校利用此机会多举措开展感恩节主题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一、该校充分利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和校园广播播放有关感恩的诗歌来营造感恩的氛围,组织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统一观看《暖春》感恩教育影片,让学生在影片中体会浓厚的感恩情节。

二、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学会感恩。针对该校留守 儿童 较多地情况,要求留守学生给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常通话,问候父母。并要求学生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如为父母洗一次脚、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整理房间、为父母盛饭等,引导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铭记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本次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让孩子们从小就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自觉的努力学习,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活动主题的总结范文6

随着中西 文化 的交流,感恩节流行于中国。实验中学全体顶岗实习生借此机会,向帮助我们成长的领导老师表达我们的感谢,特举办“感恩有你”团日活动。

1、活动目的

感恩之心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感恩是一个永不退色的话题。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得到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心。我们正值人生的第一次实习,在这期间实习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借助感恩节这个契机,向帮助我们的每一个人表达我们的感激。

2、活动实施

感恩节当天,我们每位实习生通过寄送 贺卡 和发送短信的方式向特聘名 师以及没人的指导老师表达了我们的感恩之情,感谢老师们在教学方面耐心的指导,在生活方面对我们的关心,同时老师们也向我们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3、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提醒了全体实习生要时刻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不要忘记帮助过我们教导过我们的每一个老师,简单的一条短信和手写的一张贺卡,带着的是我们满满的感激,通过这样简单的活动,向老师们表达了感激之情。

活动主题的总结范文7

活动开展前期,我们利用视频和图片让孩子们了解了 圣诞节 是西方国家的节日,知道了过圣诞节的习俗。并且请家长和孩子在家中收集有关圣诞节的图片、资料,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共同分享。有了这些经验准备之后,我们又利用孩子渴望得到礼物的心理特点,反复向孩子传达“哪个小朋友上课认真听讲,喜欢帮助别人,讲卫生,懂礼貌,圣诞老人就会送给她礼物”,所以,孩子们对圣诞节和圣诞老人有了很高的期待。

活动开始时,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再睁开眼时,圣诞老人已经来到我们班给大家发糖果了,孩子们都很兴奋!我们把圣诞节活动和本月主题活动“甜甜蜜蜜”结合起来,让孩子们了解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软硬等特征,并且引导孩子知道糖果不能多吃,吃完糖果之后要及时刷牙、漱口,保护牙齿不收伤害。

活动中,我们还请孩子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给圣诞树涂颜色,装饰圣诞树,大家都很用心的在做。做好之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把圣诞树展示在了教室内的主题墙上和班级门口的家园互动墙上。

活动最后,因为孩子们表现特别棒,所以圣诞老人送给每个孩子一个变形金刚,有点孩子叫它“奥特蛋”,孩子们拿着圣诞礼物围在圣诞老人身边,脸上写满了幸福和开心。

离园时,孩子们见到家人的第一句话基本上都是“圣诞老人送我礼物了”。

孩子们开心,家长们高兴,我们的活动就是成功的!

活动主题的总结范文8

12月25日晚,我们__幼儿园中一班举行了庆圣诞迎 元旦 联欢活动。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难忘的节日,让孩子们看到自己进步和成长,我们结合各个领域的活动,排练了许多精彩的节目和游戏活动,有歌曲,歌表演,游戏,舞蹈等。

上午8:30分,庆祝活动在歌声《新年好》中拉开了序幕,我们中班的全体小朋友、老师欢聚一堂,用歌声、笑声、掌声送走硕果累累旧的一年,迎接生气勃勃的新年。孩子们在歌声中充分展现自我,秀出精彩。孩子们那天真的笑容和甜甜的话语,使我们感受到了新年的快乐与孩子们成长的喜悦!

在击鼓传球的游戏活动,展示了孩子们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运动能力。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敢于竞争。孩子们还把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进行互相赠送。通过此活动加深了孩子们之间的感情。孩子们精彩的展示,让他们充分体验、感受到节日带来的快乐。

在活动中我们遵循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孩子得到锻炼,尽情表现,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同样得到老师重视、喜欢。整个活动充满生机,充满激情。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短暂,但老师对孩子们的祝福却源远流长,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陪伴和爱的呵护下会健康茁壮的成长。

活动主题的总结范文9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的圣诞节活动,我们把孩子们的家长们也加入了进来,让平常那些忙得接不到孩子的家长也正式放下工作好好陪了孩子们一整天。这次活动中最成功的也就是亲子互动的环节了。通过亲子互动的环节,我们也看出了孩子的家长们在一种更加关心孩子的心情里把孩子的教育提上了“议事日程”。孩子的家长们还向我们反映,这样的节日活动给他们如何带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把“学”这一件事情做好,给他们的 家庭教育 提供了思路。这是我们这次活动非常成功的一点,也为我们未来的节日活动如何展开提供了方向。

在这次活动的过程中,有几个孩子在活动中突然哭了,那一会儿可把我们所有在场的老师以及孩子的家长给吓到了。我们不知道孩子们怎么会在玩游戏的时候哭,场面甚至都有一些混乱了,后来经过这些孩子们最喜欢的_老师的照顾,他们又喜笑眉开了。过后我也问了_老师,他们是为什么哭,又是说了些什么话把他们给哄好了。_老师说那些孩子平时的时候也有点这样,好像是一种磁场的影响,她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出,他们哭的时候,她就过去给他们说几句安他们心的话,他们就会笑着恢复过来了。对于这一小插曲,我也意识到幼儿园教育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以及还有很多我不了解孩子们习惯的地方,这些不能等到活动的时候发现出来,当然活动中发现了也算好的,但更好的还是在平时的教育中就发现并改善好,不让孩子们过长时间存留着问题。

这次的圣诞节活动,整体来说还是非常满意的。既有孩子们都相信的圣诞老人出现,也有家长们的陪伴,我们这些做老师也因为这次活动与孩子们有了更加难忘的回忆,以后流水的孩子铁打的老师,这些与孩子的回忆就成为了孩子留给我们老师最珍贵的回忆了。

活动主题的总结范文10

为了认真贯彻《消防法》,普及 消防 安全知识 ,强化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安全技能,确保我校消防安全,我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扎实开展消防安全日系列活动。现对具体 工作总结 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安全意识增强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了详细分工;体卫艺处详细制定活动 实施方案 ,并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健全消防组织机构,安排了具体的负责人,落实了责任;完善了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实施办法及考核细则,形成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职责清晰、人人参与,学校、社会共同配合,整体联动的良好格局。

二、精心组织,层层发动

深入动员以“全员消防、生命至上”为主题,以“珍爱生命”为主线,以“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火灾逃生自救技能”为重点,以“杜绝亡人火灾和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减少控制一般火灾事故”为目标,开展了师生全员参与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自检、自查过程中,对照标准认真排查,找死角,查漏洞,对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及时采取 措施 进行整改上报。

三、活动形式多样,教育效果显著

1、在学校醒目的位置悬挂上“关注消防、珍爱生命”的消防宣传 标语 。

2、11月7日升旗仪式上,通过 国旗下讲话 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

3、各年级积极开展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的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学习《中小学生火灾逃生办法》。

4、开展消防专题讲座。体卫艺处邓主任用鲜活的案例,着重就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器材的配备和使用、防火灭火常识以及火场逃生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全校师生到场听取了本次讲座。通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普及了消防安全知识。

活动主题的总结范文10篇相关 文章 :

★ 创建活动总结范文10篇

★ 关于活动总结的范文五篇

★ 文体活动总结范文4篇

★ 春节主题活动2022总结范文五篇

★ 读书主题活动总结模板5篇

★ 2021中秋节个人活动工作总结报告十篇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总结范文精选5篇

★ 活动总结怎么写范文集锦

★ 大赛总结范文3篇精选

★ 主题教育活动总结优秀范文

合家欢春节主题活动论文

春节习俗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视频]农历二十三祭灶王 [视频]灶也是家的象征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视频]农历二十四为什么要扫房子?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春联的变迁 [视频]为什么要贴春联? 春联是怎么来的 民俗专家话春联 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盛行开来。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岁习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民俗专家:春节贴“福”字是为祈祥求吉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手,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因此,同学们不要相互攀比压岁钱的数量,而应该注重它的情感价值。同时,要合理使用压岁钱,把它用在学习上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压岁钱”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在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 春节团拜(《俊杰在位》)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春节团拜是我国古已有之的春节习俗。过去,拜年的人要围成一圈,以便互相看得见,不至于拜不到。现在,每年春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都要举行春节团拜会,届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拜年,并与各界人士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共庆新春。 如今,信息社会,拜年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传统的团拜、登门拜访依然沿袭,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上拜年等新兴拜年方式也愈来愈时兴。这些方式虽然不如登门拜年直观、感性,但非常方便、高效,人们可以更随意、更恰当地把握拜年时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节奏,是古老的年节民俗与现代信息化生活方式相结合的产物。同时,短信拜年把拜年内容与优美诗意的文采、真诚幽默的情感巧妙精致地结合,内容极富个性,或轻松幽默、或充满情趣、或极富哲理、或谆谆教诲、或温馨浪漫、或真诚祝福,形成拜年民俗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实,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拜年形式怎么变化,发自人们内心的春节祝愿和祝福是永远不变的。 拜年是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大年初一拜年中国民间大体有四种形式 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中国结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中国结发源于远古时期,当时还没有文字,人们为了记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绳上盘上不同的结以示记忆,这就是“结绳记事”。当时,人们用这种方法除了记住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还是年轻人用于表达爱情的物品。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它内含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外形又很雅致,既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中国人的灵秀。因此,它很快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室内悬挂,或互相赠送的物件。优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气氛。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春节存在的意义2、春节的情感寄托3、春节的现状

贴年画、窗花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北宋时期,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木板印刷的年画,称“纸面”。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着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都是宋代民间流传的年画题材,此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年画上。到了明末清初,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出现了许多反映一般民众理想、心愿和生活情趣的年画,如“年年有余”、“迎春接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荣华富贵”,以及戏曲、故事、传说、风景、花卉的年画。当时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淮坊的“杨家埠”。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线条单纯,色彩鲜明,画面热烈。有着色、套色两种。我国各地年画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风格不一。其形式有中条、屏条、窗顶、灶画、直幡数十种。题材有民间传说、戏曲人物、山水花鸟等。在艺术风格上,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而着称,山东淮坊的“杨家埠”和苏州的“桃花坞”年画以粗壮、朴实见长;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苍劲闻名;漳州、佛山、上海的年画以色彩缤纷、鲜明而别具风韵;四川绵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各有特点,独具风采。此外,许多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购买者多为农民,相当的内容表现了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吃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过年时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表现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坐,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守岁除夕之夜,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人们通宵不寐,叙旧话新,以待天明。据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豪饮,税颂完备。称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守岁,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表示留恋,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人们在除夕晚上合家吃了团圆饭后,就点放爆竹,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新旧交替的一天。人们相信,除夕晚上如果彻夜不眠,毫无倦意,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放爆竹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古已有之,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古人焚竹发声,名曰“爆竹”。《通俗编排优》说:“古时爆竹,皆以其竹着火爆之,故唐代诗亦称爆等。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爆竹的原意为惊吓和驱逐恶鬼。《荆楚岁时记》中记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到了宋代,随着火药的发明,开始出现了火药制作的爆竹。那时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称为“编炮”,因声音清脆如鞭响,也叫“鞭炮”。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府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此时的爆竹,不只是驱逐鬼魅了,已掺进了新的意义,即除旧迎新之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元旦》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迎新去旧的喜悦轻松心情。拜年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如今“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同事,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舞龙 舞狮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古人将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作为吉祥物而加以崇敬。早在汉代时便有了龙舞。山东沂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就有戏龙舞龙的人物图象。在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习俗,相沿流传,到现在已发展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耍龙灯分为“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表演形式。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节龙身的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龙摆尾和蛇退皮等。耍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飞腾跳跃,气势夺人。舞狮也叫“耍狮子”、“狮子舞”,它与舞龙一样,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大约起源于南北朝(佛教兴起的时代)。随着佛教的流行,异域的狮子形象从塞外传入中原。唐代民间已有舞狮的游戏。舞狮有南北地域之分。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全身狮披覆盖,舞狮者(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只露双脚,不见其人。北方舞狮除有雌、雄之分外,还有文狮、武狮、成狮、崽狮之分。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狮子的造型、式样、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上穿密纽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可见舞狮者全身。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迎神接福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诸神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一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庙会庙会,俗称庙市,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庙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宗教寺庙内外,每逢寺庙开放的日子,善男信女们前去烧香礼拜,商贩们就在寺外搭摊设点,叫卖小吃和针头线脑一类的小商品,民间艺人也来庙会占地表演。人们进香祈福之余,顺便买上些日常家用的消费品,久而久之,这种庙会就形成了特殊的城乡集市。 中国各地方都有庙会,像上海的城隍庙庙会、南京的夫子庙庙会、成都的青羊宫庙会、北京的隆福寺庙会等,都是著名的大庙会。广东省的花市历来名声显赫,这种被广州人称为花街的花市,也是从庙会发展而来的。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如何引导幼儿开展主题活动的论文

《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摘 要】主题教育活动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使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促进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应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活动内容丰富,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采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方式,活动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

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

(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

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

(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

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

(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活动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并不是单一地判断好与坏。首先,活动评价应兼顾全面性和差异性,《纲要》中明确强调“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从只关注幼儿的智育转向关注幼儿多方面的协调发展。通过活动评价让幼儿充分地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相信自我。其次,活动评价应注重质性评价。所谓“质性评价”是指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阐释对象的各种特质,以彰显其意义,促进理解。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细致观察,并做观察记录,特别是对细节应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合每位幼儿的特点提出解决对策或分析意见,为幼儿的发展评价提供依据。

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强化,有效地推动了幼儿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幼儿能主动地进行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快乐。

有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促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的论文

[摘要] 我们可爱的家乡丽水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可说处处是教材。将本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根据丽水特有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来选择和调整活动内容、开展主题探索活动,有助于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人就如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使我们的孩子深入了解和喜爱我们的家乡、从小具有本土意识作了一个调查研究。

[关键词] 本土文化主题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们的家乡丽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方性教育资源,我们试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地生成一系列的探索性主题活动,从家乡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中科学地筛选和归纳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资源,生成有价值的主题活动,使本土文化资源与主题探究活动有机整合,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起本土意识。在主题探究活动中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师幼整体性和谐发展;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范围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莲都区机关幼儿园大一班20名幼儿,其中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各种材料并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研究,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教研经验,为研究活动积累材料。

三、过程分析

1、幼儿对本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我们面向幼儿科学地设计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表,问卷从丽水的风光、历史、人文、特产等几大方面进行测查,旨在了解幼儿对家乡的了解、熟悉程度。

2、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整合

(1)目标上的整合。

本着主题活动与《规程》、《纲要》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的原则,我们在制定主题探究活动以此为准绳,尽量在落实的过程中,体现出多领域的、有机的、整体的层层推进,体现目标上的整合。

(2)内容与形式的整合。

在研究中,我们提倡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方式,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关心幼儿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因此,我们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教育形式,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以目标的整合为基点,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

3、主题的建构与开展。

主题建构的原则应是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方便幼儿实际操作的。有关专家认为,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是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我们在主题网络的架构与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体现了这些原则。

丽水地处浙西南边陲,拥有多种香飘万家的绿色生态名茶、脍炙人口的椪柑和香菇等生态特产。并赢得了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的美誉。缙云仙都黄帝祠宇,龙泉青瓷与古剑,青田石雕、云和木制品等,无不散发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幽香。丽水还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如防洪堤、缙云仙都、莲都东西岩、南明山摩崖题记、遂昌南尖岩以及各处的漂流等等无不体现了丽水的人杰地灵。针对丽水这些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我们选择性地开展了如下主题活动:摄影文化(摄影节、家乡的美景、小小摄影师〈摄影作品展〉)、茶文化(茶叶、茶的文化、丽水名茶)、家乡的特产(柑橘丰收了、青田石雕、龙泉青瓷)、我爱母亲河(美丽的防洪堤、森林公园、环保小卫士)等,均历时半学年。

四、结果分析

(一)幼儿对本土文化有了较大程度的了解和熟悉

作为祖国的未来、家乡的希望,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责任去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传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从而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在研究初期我们对幼儿开展了本土文化知识调查,问卷的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之后,在对原有问卷进行问题的深化与补充的基础上,我们再次对幼儿进行了本土文化知识了解程度的问卷调查,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如下:

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经过一学年的整合本土资源的主题探究活动,幼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有了明显提升。

(二)幼儿得到了爱家乡的情感体验

本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心中,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我们通过对幼儿的问卷及日常生活中的了解,发现幼儿对家乡的概念很模糊与淡薄,甚至有部分幼儿根本不了解家乡的概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标的主题探索活动,幼儿在收集资料、参加各种活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逐渐了解、熟悉了家乡的文化,慢慢强化了家乡的概念,并从对家乡的了解过程中自然地衍生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产生了一定的自豪感。如在“摄影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充分应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幼儿参加“国际摄影文化节”后高涨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小小摄影师”的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并举办了幼儿摄影作品展。展出的摄影作品全部来自幼儿手中的相机,镜头均采自丽水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以及人物、花草等,虽然拍摄的角度很幼稚,拍摄的镜头不尽美观,但这些却是幼儿自己的作品,体现出幼儿对家乡的美好观感和殷殷热情。

(三)师幼互动得到充分体现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行为空间,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幼儿才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才能使他们主题探索活动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师开启的互动行为启发指导幼儿。例如在“茶文化”这一主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带幼儿参观了茶园。回来的途中有一幼儿问:“树上的茶叶是绿的,但我们家的茶叶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炒茶、泡茶和品茶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录像和实地参观工人的炒茶工作,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和品尝过程。通过这些师幼互动活动,幼儿对茶文化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了。

(四)幼儿的多项能力得到了发展

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大量资料,制定了一套有计划、有目的的较为完整的主题活动计划,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的形式进行教育实践。它的操作性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探索、交流、分享、合作多种形式,使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幼儿了解了家乡资源的珍贵,使他们懂得了保护资源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了解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五、思考与建议

本土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实践证明: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巩固和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起到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发现目前研究中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如何有选择性地运用本土文化资源。

家乡丽水的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在制定主题活动时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可能了解无限的本土文化,所以如何选择本土文化资源为课程、为主题服务,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深入挖掘家乡中可用的各种教育资源,让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生动的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更好地开展主题活动。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主题开发、实施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比如在“我爱防洪堤”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让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感受和体验家乡防洪堤的美丽,并让幼儿在保护母亲河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亲近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观察力、审美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教育合力,能进行教师在幼儿园所不能充分开展的补充活动,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主题的兴趣更浓了,对主题的认识也更深刻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陈鹤琴

[3]《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华(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