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诗经与楚辞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16:13:25

论诗经与楚辞论文范文

诗经和楚辞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广的影响,几乎每个文学领域,各个不同的体裁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存在它的身影。

《楚辞》是公认的与《诗经》并峙的一座诗的丰碑,它创造了新的诗体,对诗歌对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楚辞》开创性地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重章叠韵的体式;其次,《楚辞》丰富了诗歌的题材,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2、《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

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华文化圈”,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辞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

中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分风格,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这两种所谓之一的源,前者为《诗经》,后者当推《楚辞》。《诗经》和《楚辞》在修辞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总述《诗经》和《楚辞》的主要内容上的差别

1、《诗经》涉猎面很广,思想内容广阔,涉及民族的史诗,赞颂,怨刺,婚恋,农事和征役等题材丰富多彩。比如有表现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表达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王风于役》;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如《小雅节南山》、《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涉及了各个方面。总的来说,《诗经》所要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尤其是平民真实的生活和情感。然而《楚辞》与此不同,《楚辞》是由文人士大夫所作,因而它所表达的多是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其中较多的是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的“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此外,《楚辞》作品中贯穿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着力于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和他们在社会以及自然现象激发下喷涌出来的情感,他们不再专注于真实细致地描绘现实世界,而是利用天才的想象力去创造五彩斑斓的幻想世界,让不屈的灵魂在狂热的斗争中寻找出路,奔向光明。《楚辞》作品中还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诗经》中固然有许多哀怨的诗,可都有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意味。《楚辞》则继承楚歌中那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调,以粗重的笔调渲染出一种悲怆激昂的画面。宗教巫术作为《楚辞》的主要题材,作品中容纳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巫术礼仪,并通过对他们的描绘抒发作者的内心感情尽管《诗经》和《楚辞》在内容上不同,但也有其相似的部分,就是《楚辞》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也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2、《诗经》作为“平民文学”,既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而它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平淡、自然和写实。上升到一个高度,就是所谓的诗歌现实主义传统;而《楚辞》作为文人之作,它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辞》中,无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宋玉的《九辨》,都是意境开阔,尽显文采,且想象丰富,纵横驰骋。此外,它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欲言此而言它,如《离骚》的开篇,谈屈原的身世显赫就用了整整一大段:“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揽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与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子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显现了整体的大气之风!    因而,总的概括而言,《诗经》无论记事、写物还是抒情,都是确确实实的,言之有物的,而《楚辞》看似言而无物,但无形为有形,其意蕴深远,极尽腾挪之能事。

1,如果说《诗经》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的代表,标志着黄河流域文学最高成就的话,那么,以屈原为首创作的《楚辞》,则是先秦时期南方楚文化的代表,标志着江淮流域文学的最高成就。

2,《诗经》与《楚辞》犹如闪耀于古老文学夜空的明星,南北辉映,彪炳千秋。在数千年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代表文学传统,沾溉后世,厥功大矣。虽然《诗经》和《楚辞》是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面貌各异的文学样式,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外在的、内在的、表面的、本质的多方面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1,《诗经》中的作品只有少部分有作者的提及,大部分篇目的作者无从考据,《诗经》主要献自公卿列士,部分采自民间,再经周王朝各代王官,乐师加工修订,流传既旧,经手亦多,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2.《楚辞》的作者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

1.修辞手法

1)《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篇幅较小,用词凝练且多用单音字词,兴的手法运用等使其呈现出简洁精练的修辞特点;《楚辞》句式以六言为主,篇幅较长,多状貌语,运用虚字等使其呈现出铺引渲染的修辞特点。

2)《诗经》运用词头词尾。叠音词等凑足音节,使节奏平稳凝重,呈现出和谐中正的修辞特点;《楚辞》运用楚地方言,取材奇花异草,气势恢宏的长句和短句交错,平稳中求变化的节奏使其呈现出恢宏奇丽的修辞特点。

3)《诗经》取材生活化,语言朴素平实以及为文的不事雕琢,使其呈现出平实自然的修辞特点;《楚辞》感情真挚热烈却不乱章法,以“兮”字作语气的缓冲且恪守语法规则,使其呈现出激愤沉郁的修辞特点。

2.《诗经》和《楚辞》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表现手法:

1)《诗经》中的诗歌大多为短篇小品,以凝练精辟见长,恢宏广大不足,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树立了一种朴素而优美的风格,不事雕琢,而是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刻画各种事物,尤其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寄托复杂的感情的比兴手法

2)《楚辞》则渐多鸿篇巨制,具有更大的容量,更强的表现力,呈现出崭新的气象,《楚辞》继承勒《诗经》的传统的比兴手法并予以极大的发展,创造了一系列的意象。艺术手法已超出对个别事物的比喻,而是在整体上采取象征手法,把生活本相几乎全都隐去。因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系列斑斓陆离,而又完整和谐的象征性的艺术群像。”

3)《诗经》中比喻一般是单列的,而《楚辞》中的比喻则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在句式上《楚辞》打破了《诗经》四言体的樊笼,代之以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句式,形成自由、奔放的诗歌语言。

4)《楚辞》继承了《诗经》的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开拓,也把发挥应用达到极致。在《离骚》中,屈原笔下描绘的善鸟香草,恶禽夏物,灵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龙鸾凤,飘凤云霓······,这些都已不再作为喻体或借以起兴之物的客体,而是融合了主体情感、品味和理想的象征,而成为蕴含艺术趣味的意象了。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的局限,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尝试,在中国传统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楚辞》运用丰富离奇的神话传说以驰骋的想象,把现实和神话境界,神话人物融为一体,构成变化多彩的情节和诡异的意境,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火样的激情,奇幻的意境,飞腾的想象,瑰丽的文采,这在诗歌中上下求索,四方神游的描写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这就标志着以《诗经》为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突破和发展,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体现。

《诗经》和《楚辞》作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两部开山之作,呈现了其不同之处。古朴的春秋时代氛围和温婉的北方风土人情给予了《诗经》众多平民作者淳朴的思想意识,他们用最简洁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创作出最和谐最自然的诗歌;纵横风潮洋溢的战国时代氛围和奇异的楚国风俗地貌给予了屈原丰富的想象力,他怀着对国与君的诸多情感写下了《楚辞》。

《诗经》和《楚辞》两部经典之作屹立于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园林之中。

首先,《诗经》是民间创作,大部分是民歌——十五国风。而《楚辞》是文人创作,所以在这一点上就决定了语言运用和关注方向上及表达方法上的不一样。其次,《诗经》更多的现实主义色彩,因为它以百姓为出发点,大部分以历史什么的现实存在的为比喻,所以是现实主义的发端;而《楚辞》则是浪漫主义的开始,因为《楚辞》里面大量运用了神话等带有明显楚文化神秘色彩的内容,所以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起点。再者,《诗经》大部分是四言诗,夹杂二言至八言不等的杂言,为后世律诗绝句等格律诗做出尝试;而《楚辞》则以楚方言为特色语言运用,“兮”字为代表,开创了后世“骚体诗”等问题。最后,他们的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区别就是:《诗经》成为经典,为后世所有学子科举的必读经典及试题出处,入《四库全书·子部》。而《楚辞》则作为辅导书目,入《四库全书·集部》。地位立显。赞同0| 评论

诗经与楚辞研究战争诗论文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含了大量描写战争的诗歌。这些诗歌描绘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同时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和平和安定的渴望。这些诗歌在思想主题上着重强调和平和稳定的重要性,强调统治者需要尽力避免战争的发生,以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幸福。汉代战争诗则以《乐府诗集》中的《长歌行》为代表。这些诗歌大多是用于鼓舞士气和激励士兵,强调英雄主义和爱国精神,宣扬战争的正义和必要性。这些诗歌的思想主题与《诗经》有所不同,更加着重于战争的必要性和对战争的美化。盛唐边塞诗则强调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表现了人们面对战争时的无奈和沉痛。这些诗歌大多是由边塞军人或民间诗人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存状况。这些诗歌的思想主题与汉代战争诗有所不同,更加关注战争对人民的影响和痛苦,强调战争带来的悲剧和灾难。总的来说,《诗经》战争诗、汉代战争诗和盛唐边塞诗在思想主题上有所不同。《诗经》战争诗强调和平和安定的重要性,汉代战争诗宣扬战争的正义和必要性,盛唐边塞诗则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这些不同的思想主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体现了文学作品与时代的紧密联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说 明五、中国古代文学方面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论《诗经》的婚恋诗论《诗经》的妇女形象论《诗经》中的战争诗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论《诗经》的讽刺艺术孔子与《诗经》《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诗经》与楚辞比较论楚文化与楚辞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论屈原的人格美论《离骚》的艺术构思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出山水、田园)中唐山水田园诗(可任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李白山水诗研究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刘禹锡咏史怀古诗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琵琶行》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汪道昆之短剧徐渭的《四声猿》汤显祖孟称舜沈自徵之剧作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地塑造论《水浒》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论孙悟空形象)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论王熙凤形象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六、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论《日瓦戈医生》中俄罗斯精神七、中国古代文论方面“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先秦儒家文论研究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发愤著书”说综论“文学自觉”说新探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李渔戏曲理论研究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八、西方文论方面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论亚里斯多德的“净化”说贺拉斯《拾遗》与亚里斯多德《诗学》比较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价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议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论黑格尔的自然美与艺术美论泰纳的文艺思想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从叔本华到尼采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精神分析学和文艺学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九、比较文学方面李白咏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研究钱钟书论“通感”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十、美学方面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美感特征简析论审美想象论悲剧与崇高论艺术的美学意义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论审美鉴赏的创造性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雅”是《诗经》的组成部分。“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在周人眼里这种音乐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在于是否正统、合乎规范。周王室对外征伐的事件多记录在在大雅小雅中。比如《大雅》中的《常武》和《江汉》,《小雅》中的《六月》,《采薇》,《车攻》,《采芑》和《出车》。周厉王起,政治腐败,国事渐微,异族伺机入侵中原。周宣王即位后,以尹吉甫为主帅发动了对N狁的战争。其中《六月》是赞颂尹吉甫率部取得自卫反击胜利,赞扬他的功绩。《出车》是赞美周宣王的大将南仲领兵出战N狁得胜,并使N狁安居在边疆不再叛乱这件史实。《常武》是宣王奋发用武以压倒性趋势平定徐国叛乱。《采芑》描绘的是周宣王卿士、大将方叔指挥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从而达到对荆蛮威慑效果的非战斗场面。《江汉》记述周王命令召虎讨伐淮夷,这是周王扩大影响范围增强王室影响力的努力。《车攻》描述的是周宣王派兵南征北伐后东行狩猎,会盟诸侯炫耀武力。《采薇》借一位守边士兵在归途中唱的歌中反映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和诉说戍边辛苦的复杂思想感情。 战争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涵盖了自上而下参与战争的各个社会阶层,按身份和地位可以分成以下三类:一是以《采薇》为代表的普通戍卒;二是《采芑》、《江汉》、《六月》中的军事将领,如方叔、召虎、尹吉甫;三是《常武》和《车攻》中意气风发的周天子。从这四类人的角度来表达各阶层对战争的看法,这对战争诗来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研究意义。《采薇》、《出车》、《六月》、《江汉》、《常武》等五篇诗歌都是写战争取得胜利,凯旋而归,事件虽相同,但是诗人从具体人物的具体境况出发,真实地再现了战争胜利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和反应。《江汉》写召公率师沿汉水、长江而下讨伐淮夷一举获得胜利而受到周王的赏赐的豪壮气势;《常武》写了周宣王派大将南仲和尹吉甫共同平定徐国叛乱得胜回朝的事迹,由此颂扬天子的英明和王师的军容军威。诗中描述他们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宏伟抱负,逼真地传达了这些王公贵族建功立业的心声。自古以来君权神受,在人民心里周天子就是国家,国家就是周天子,王师出征取得胜利,其实就是以周天子为首的统治阶级的个人的胜利,是他们个人功业的体现。战争的胜利代表了统治阶级又一次有力的维护了自己的统治,因而他们的喜悦和欢乐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写照。我们可以看到,《诗经》中战争诗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怀,不是作抽象的描述,而是结合具体境遇进行,所以,表现看来似乎与内心情怀无关,实际上恰恰正是在写内心情怀。这种通过“心外”反映“心内”的更深一层的写法,使诗歌更加含蓄,更加隐微,因而也更加耐人寻味。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应该怎么选呢?应该选择那个方向的?同学们,以下是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大家可以参考哦!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选题范围【1】

说 明

1.所列选题均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老师提出,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以利于形成观点;

3.专题写作教材中有论文范文,可作参考;

4.毕业论文还有更具体安排。

一、语言学方面

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

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汉语的借词

二、现代汉语方面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

普通话语音研究

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网络汉语研究

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词典释义研究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汉字和汉文化

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部件研究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如何整理异体字

如何整理异形词

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字的前途

“修辞与语境”浅谈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

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谈“成语的活用”

谈“叠用句”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谈“比喻”

三、古代汉语方面

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论穆旦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

论贾平凹的散文

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论余秋雨的散文

论余华的小说

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

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

舒婷诗作简析

王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意义

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评铁凝《玫瑰门》

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论王朔的《动物凶猛》

论韩东的诗歌写作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东、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我读海子的诗

重读寻根小说

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王曾祺笔下的昆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

五、中国古代文学方面

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论《诗经》的婚恋诗

论《诗经》的妇女形象

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孔子与《诗经》

《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诗经》与楚辞比较论

楚文化与楚辞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论屈原的人格美

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出山水、田园)

中唐山水田园诗(可任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李白山水诗研究

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

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

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

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

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琵琶行》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汪道昆之短剧

徐渭的《四声猿》

汤显祖

孟称舜

沈自徵之剧作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地塑造

论《水浒》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

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论孙悟空形象)

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论王熙凤形象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六、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

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

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

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

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

论《日瓦戈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七、中国古代文论方面

“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先秦儒家文论研究

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发愤著书”说综论

“文学自觉”说新探

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

《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

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李渔戏曲理论研究

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

八、西方文论方面

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

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论亚里斯多德的“净化”说

贺拉斯《拾遗》与亚里斯多德《诗学》比较

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价

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

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

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

议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

论黑格尔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论泰纳的文艺思想

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

从叔本华到尼采

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

精神分析学和文艺学

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

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

九、比较文学方面

李白咏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

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

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

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研究

钱钟书论“通感”

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

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十、美学方面

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

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

美感特征简析

论审美想象

论悲剧与崇高

论艺术的美学意义

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

论审美鉴赏的创造性

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

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指导【2】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现实题材相和构思小说的创作基调和艺术风格

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或者农民形象

鲁迅小说创作题材的变化

从《阿Q正传》、《示众》等作品来谈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

鲁迅小说独特的艺术想象和构思

论鲁迅《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就《在酒楼上》的描写文字,解说“鲁迅气氛”的创造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鲁迅小说中“黑色家族”的创造

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茅盾《子夜》的史诗性和社会剖析特点

论曹禺《雷雨》中人物形象的新认识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

论《雷雨》中蘩漪与《日出》中的陈白露形象比较

从城市文明病和人性关系的层面,探讨《骆驼祥子》的创作视点和艺术深度

试论曹禺笔下的妇女形象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和他笔下的两个世界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从诗化小说和语言的角度,看沈从文的《边城》

论沈从文小说的人性美及牧歌情调

从少数民族作家的角度,探讨老舍、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底蕴

论沈从文小说的都市题材和湘西题材的特点

张爱玲小说对人生的观察角度和艺术视点

论张爱玲的《金锁记》及曹七巧形象

《金锁记》和《倾城之恋》人物形象与艺术格局之异同

论张爱玲女性题材的特点

汪曾祺的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论张爱玲女性题材与王安忆女性题材的比较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都市与女性的关系

诗经楚辞比较研究论文怎么写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楚辞》是中国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韵文形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司马迁的《史记·酷吏列传》。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中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分风格,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这两种所谓之一的源,前者为《诗经》,后者当推《楚辞》。《诗经》和《楚辞》在修辞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总述《诗经》和《楚辞》的主要内容上的差别

1、《诗经》涉猎面很广,思想内容广阔,涉及民族的史诗,赞颂,怨刺,婚恋,农事和征役等题材丰富多彩。比如有表现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表达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王风于役》;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如《小雅节南山》、《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涉及了各个方面。总的来说,《诗经》所要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尤其是平民真实的生活和情感。然而《楚辞》与此不同,《楚辞》是由文人士大夫所作,因而它所表达的多是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其中较多的是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的“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此外,《楚辞》作品中贯穿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着力于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和他们在社会以及自然现象激发下喷涌出来的情感,他们不再专注于真实细致地描绘现实世界,而是利用天才的想象力去创造五彩斑斓的幻想世界,让不屈的灵魂在狂热的斗争中寻找出路,奔向光明。《楚辞》作品中还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诗经》中固然有许多哀怨的诗,可都有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意味。《楚辞》则继承楚歌中那种与生俱来的悲剧情调,以粗重的笔调渲染出一种悲怆激昂的画面。宗教巫术作为《楚辞》的主要题材,作品中容纳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巫术礼仪,并通过对他们的描绘抒发作者的内心感情尽管《诗经》和《楚辞》在内容上不同,但也有其相似的部分,就是《楚辞》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也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2、《诗经》作为“平民文学”,既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而它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平淡、自然和写实。上升到一个高度,就是所谓的诗歌现实主义传统;而《楚辞》作为文人之作,它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辞》中,无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宋玉的《九辨》,都是意境开阔,尽显文采,且想象丰富,纵横驰骋。此外,它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欲言此而言它,如《离骚》的开篇,谈屈原的身世显赫就用了整整一大段:“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揽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与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子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显现了整体的大气之风!    因而,总的概括而言,《诗经》无论记事、写物还是抒情,都是确确实实的,言之有物的,而《楚辞》看似言而无物,但无形为有形,其意蕴深远,极尽腾挪之能事。

1,如果说《诗经》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的代表,标志着黄河流域文学最高成就的话,那么,以屈原为首创作的《楚辞》,则是先秦时期南方楚文化的代表,标志着江淮流域文学的最高成就。

2,《诗经》与《楚辞》犹如闪耀于古老文学夜空的明星,南北辉映,彪炳千秋。在数千年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代表文学传统,沾溉后世,厥功大矣。虽然《诗经》和《楚辞》是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面貌各异的文学样式,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外在的、内在的、表面的、本质的多方面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1,《诗经》中的作品只有少部分有作者的提及,大部分篇目的作者无从考据,《诗经》主要献自公卿列士,部分采自民间,再经周王朝各代王官,乐师加工修订,流传既旧,经手亦多,具有集体创作的性质。

2.《楚辞》的作者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

1.修辞手法

1)《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篇幅较小,用词凝练且多用单音字词,兴的手法运用等使其呈现出简洁精练的修辞特点;《楚辞》句式以六言为主,篇幅较长,多状貌语,运用虚字等使其呈现出铺引渲染的修辞特点。

2)《诗经》运用词头词尾。叠音词等凑足音节,使节奏平稳凝重,呈现出和谐中正的修辞特点;《楚辞》运用楚地方言,取材奇花异草,气势恢宏的长句和短句交错,平稳中求变化的节奏使其呈现出恢宏奇丽的修辞特点。

3)《诗经》取材生活化,语言朴素平实以及为文的不事雕琢,使其呈现出平实自然的修辞特点;《楚辞》感情真挚热烈却不乱章法,以“兮”字作语气的缓冲且恪守语法规则,使其呈现出激愤沉郁的修辞特点。

2.《诗经》和《楚辞》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表现手法:

1)《诗经》中的诗歌大多为短篇小品,以凝练精辟见长,恢宏广大不足,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对后代诗歌的影响很大,树立了一种朴素而优美的风格,不事雕琢,而是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刻画各种事物,尤其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寄托复杂的感情的比兴手法

2)《楚辞》则渐多鸿篇巨制,具有更大的容量,更强的表现力,呈现出崭新的气象,《楚辞》继承勒《诗经》的传统的比兴手法并予以极大的发展,创造了一系列的意象。艺术手法已超出对个别事物的比喻,而是在整体上采取象征手法,把生活本相几乎全都隐去。因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系列斑斓陆离,而又完整和谐的象征性的艺术群像。”

3)《诗经》中比喻一般是单列的,而《楚辞》中的比喻则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在句式上《楚辞》打破了《诗经》四言体的樊笼,代之以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句式,形成自由、奔放的诗歌语言。

4)《楚辞》继承了《诗经》的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开拓,也把发挥应用达到极致。在《离骚》中,屈原笔下描绘的善鸟香草,恶禽夏物,灵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龙鸾凤,飘凤云霓······,这些都已不再作为喻体或借以起兴之物的客体,而是融合了主体情感、品味和理想的象征,而成为蕴含艺术趣味的意象了。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的局限,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尝试,在中国传统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楚辞》运用丰富离奇的神话传说以驰骋的想象,把现实和神话境界,神话人物融为一体,构成变化多彩的情节和诡异的意境,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火样的激情,奇幻的意境,飞腾的想象,瑰丽的文采,这在诗歌中上下求索,四方神游的描写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这就标志着以《诗经》为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突破和发展,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体现。

《诗经》和《楚辞》作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两部开山之作,呈现了其不同之处。古朴的春秋时代氛围和温婉的北方风土人情给予了《诗经》众多平民作者淳朴的思想意识,他们用最简洁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创作出最和谐最自然的诗歌;纵横风潮洋溢的战国时代氛围和奇异的楚国风俗地貌给予了屈原丰富的想象力,他怀着对国与君的诸多情感写下了《楚辞》。

《诗经》和《楚辞》两部经典之作屹立于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园林之中。

首先,《诗经》是民间创作,大部分是民歌——十五国风。而《楚辞》是文人创作,所以在这一点上就决定了语言运用和关注方向上及表达方法上的不一样。其次,《诗经》更多的现实主义色彩,因为它以百姓为出发点,大部分以历史什么的现实存在的为比喻,所以是现实主义的发端;而《楚辞》则是浪漫主义的开始,因为《楚辞》里面大量运用了神话等带有明显楚文化神秘色彩的内容,所以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起点。再者,《诗经》大部分是四言诗,夹杂二言至八言不等的杂言,为后世律诗绝句等格律诗做出尝试;而《楚辞》则以楚方言为特色语言运用,“兮”字为代表,开创了后世“骚体诗”等问题。最后,他们的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区别就是:《诗经》成为经典,为后世所有学子科举的必读经典及试题出处,入《四库全书·子部》。而《楚辞》则作为辅导书目,入《四库全书·集部》。地位立显。赞同0| 评论

楚辞论文参考文献

我看过一本《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全集》,里面的内容很全,不妨看看。上古的神大多是自然神,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都有记录,诗经、楚辞里都有写到。《山海经》的记载不够生动,倒是《镜花缘》比较好。敦煌壁画也不错,虽然没有文字但很多情节都能看懂。

首先祝贺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应该背过的篇目:小学+中学+一些中小学课本未选、但比较著名的篇目。比如:诗经《七月》、庄子《逍遥游》、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的《石渠记》等等。应该熟读的篇目,不再一一列举了,给你一个书目:--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生阅读书目一 先秦两汉书目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重印论语新解 钱穆孟子译注 兰州大学中文系 中华书局1660年版孟子正义 焦循墨子闲诂 孙诒让 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老子本义 魏源 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老子校诂 马敍伦 中华书局1974年版重订老子正诂 高亨 中华书局1959年版老子校释 朱谦之 龙门书局1958年版中华书局1963年新一版老子新译 任继愈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庄子解 王夫之 中华书局1981年重印庄子集释 郭庆藩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列子集释 杨伯峻 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中华书局1979年版管子集校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 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荀子集解 王先谦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韩非子集释补 陈奇猷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吕氏春秋集释 许维遹 古籍刊行社春秋左传集解 杜预注 孔颖达疏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左传译文 沈玉成 中华书局1981年版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国语韦昭注二十一卷 顾广圻 四部丛刊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战国策高诱注三十三卷(宋)姚宏校正续注 士礼居仿宋刻本 武昌局翻刻本顾广圻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校点本诗三家义集疏 王先谦毛诗正义 孔颖达 见十三经注疏诗集传 朱熹 上海古籍1980年版诗经通论 姚际恒 中华书局1958年版诗义会通 吴闓生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诗选与校笺 闻一多 收入《闻一多全集》选刊之四诗经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诗经选译(增补本)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诗经今注 高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版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 中华书局1979年重印诗三百篇探故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诗经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研究论文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楚辞章句 楚辞补注 王逸注 洪兴祖补注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楚辞集注 朱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楚辞通释 王夫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重印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屈原赋注十卷 通释两卷 戴震 万有文库第一集楚辞书目五种 姜亮夫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屈原赋校注 姜亮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屈赋通笺 刘永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屈赋新编 谭介甫 中华书局1978年版离骚纂义 游国恩 楚辞注疏长编第一编 中华书局1981年版离骚语义疏解 王泗原 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 林庚 上海古籍1981年重印天问论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楚辞论文集 游国恩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楚辞论文集 蒋天枢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楚辞韵读 王力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楚辞选 马茂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1980年重印楚辞研究论文集 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中国古代神话 袁珂山海经笺疏 郝懿行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盐铁论校注 王利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论衡集解 刘盼遂 中华书局1959年版潜夫论笺 汪继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中华书局1979年版贾谊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晁错集注释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枚叔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司马长卿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扬子云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张河间集 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蔡中郎集 四部备要本史记 司马迁汉书 班固后汉书 范晔史记三家注 史记集解 裴駰史记索引 司马贞史记正义 张守节汉书补注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重印汉书管窥 杨树达 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后汉书补注 惠栋后汉书集解 王先谦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淮南子高诱注 《诸子集成》中华书局本 世界书局本 第七册说苑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钞宋本新序 刘向 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文选李善注(有关部分) 中华书局1977年缩印本文选六臣注(有关部分) 四部丛刊影宋本古诗十九首集释 隋树森 中华书局1955年版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明寒山赵氏刊本1958年重印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 中华书局1979年点校本古诗源(有关部分) 沈德潜 中华书局1977年重印本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59年版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83年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 严可均 中华书局1965年重印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中国历代诗歌选(有关部分) 林庚、冯沅君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作者:tecdai-- 发布时间:2004-3-2 19:30:58-- 二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目孔北海集评注 孙至诚 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孔少府集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曹操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曹子建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曹集铨评 丁晏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7年版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三曹研究资料滙编 河北师院中文系 中华书局1981年版王粲集 中华书局1980年版诸葛亮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阮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陆士衡诗注 郝立权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陆机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靖节先生集 陶澍 集注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陶渊明集 王瑶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陶渊明集校注 逯钦立 中华书局1979年版陶渊明研究资料滙编 中华书局1962年陶渊明诗文滙评 中华书局1961年陶渊明 中华书局1965年谢康乐诗注 黄节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谢灵运\\集校注 顾绍柏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鲍参军集注 钱仲联增补、集说、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增订谢宣城集校注 曹融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谢宣城诗注 郝立权庾子山集注 倪璠 中华书局1981年版庾信诗赋选 谭正璧、纪馥华选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汉魏六朝赋选 瞿蜕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979版汉魏六朝小说选 徐震堮汉魏六朝文絜笺注 许櫣评选 黎经诰笺注汉魏六朝散文选 陈钟凡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大中文系 中华书局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 北大中文系 北大出版社水经注疏 杨守敬 熊会贞 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洛阳伽蓝记校注 范祥雍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修订重版洛阳伽蓝记校释 周祖谟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旧小说(甲集) 吴曾祺 辑 商务印书馆1914初版1957年重印古小说钩沉 鲁迅 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1973年版太平广记(有关部分) 李昉 中华书局1961、1982年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有关部分)严可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丁福保乐府诗集(有关部分) 郭茂倩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有关部分) 逯钦立古诗源 (有关部分) 沈德潜古诗纪(有关部分) 冯惟讷古谣谚(有关部分) 杜文澜玉台新咏(有关部分) 徐陵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萧涤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中古文学史论 王瑶 北大出版社1986年版汉魏六朝诗论丛 余冠英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乐府诗论丛 王运熙乐府文学史 罗根泽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曹道衡八代诗史 葛晓音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钱志熙 北京大学出版社魏晋玄学 汤用彤 中华书局1985年版理学、佛学、玄学 汤用彤 北大出版社1990年版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 中华书局1983年版搜神记 干宝搜神后记 陶潜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张溥汉魏丛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北史南史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 唐长孺 三联书店1978年重印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拾遗 唐长孺 中华书局198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 王运熙、杨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文心雕龙注 范文澜诗品注 陈延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王子安集注 蒋清翊 光绪间刻本王元功文集五卷本会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杨烱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卢照邻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骆临海集笺注 陈熙晋笺注 中华书局1961年版陈子昂集 中华书局1960年版陈子昂研究 韩理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曲江集 张九龄 四部备要本孟浩然集 四部备要本孟浩然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王右丞集笺注 赵殿成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重印王维诗选 陈贻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李太白全集 王琦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版李白集校注 瞿蜕园 朱金城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杜诗详注 仇兆鳌 中华书局1979年版钱注杜诗 钱谦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再版杜臆 王嗣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影印读杜心解 浦起龙 中华书局1978年重印杜诗镜铨 杨伦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排印本读杜诗说 施鸿保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964年印杜甫研究 萧涤非 山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961年印杜甫评传 陈贻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988年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杜甫卷 中华书局1964年版1982重印王昌龄诗注 李云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高适诗集编年笺注 刘开扬 中华书局1982年版岑参集校注 陈铁民 侯忠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元次山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0年版钱考功集 四部丛刊本韦苏州集 四部丛刊本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李君虞集 席氏本卢纶诗集校注 刘初棠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华阳集 席氏本孟东野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孟东野诗集 华忱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张籍诗集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张籍诗注 陈延杰 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长江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王建诗集 中华书局1959年版韩昌黎文集校注 马其昶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钱仲联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柳宗元 中华书局1964年版刘禹锡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白居易集 中华书局1979年版白香山诗集 汪立名编注 四部备要本白居易诗评述滙编 陈友琴 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元氏长庆集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影印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中华书局1959年版李贺诗集 叶葱奇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1980年重印樊川诗集注 冯集梧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樊川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玉溪生诗笺注 冯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标点本樊南文集详注 冯浩 四部备要本樊南文集补编 钱振伦 钱振常注 四部备要本温飞卿诗集笺注 曾益 顾予咸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校点本孙可之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影印宋蜀刻本罗昭谏集 四库全书著录皮子文薮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校点新本唐甫里先生文集 四部丛刊影印本聂夷中诗 杜荀鹤诗 中华书局1959年断句排印本韦庄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韦庄词校注 夏承焘 刘金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南唐二主词校订 王仲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花间集评注 李冰若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全唐诗乐府诗集(有关部分)全唐文说郛唐人小说 汪辟疆校录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唐宋传奇集 鲁迅校录 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本事诗 孟棨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唐语林 王谠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云溪友议 范摅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唐摭言 王定保 古典文学出版社唐国史补 李肇 古典文学出版社唐诗纪事 计有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五代史新五代史文献通考历代诗话正续编 何文焕 丁福保 中华书局1981年版清诗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一版清诗话续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诗话总龟 阮阅 四部丛刊影印本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标点本诗人玉屑 魏庆之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重印诗薮 胡应麟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版历代诗话 吴景旭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随园诗话 袁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点校本瓯北诗话 赵翼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昭昧詹言 方东树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校点本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宋诗话辑佚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80年版原诗 叶燮饮冰室诗话 梁启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宋诗话考 郭绍虞 中华书局1979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陈寅恪唐诗杂论 闻一多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隋唐五代史纲 韩国磐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唐代科举与文学 傅璇琮中国文学简史 林庚 北大出版社1988年重印唐诗综论 林庚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唐诗论丛 陈贻焮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唐代诗人丛考 傅璇琮 中华书局1980年版唐诗人行年考 谭优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唐人行第录 岑仲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程千帆诗论选集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程千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唐人选唐诗(十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全唐文纪事 中华书局唐才子传唐人说荟唐音癸签 胡震亨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排印本旧唐书新唐书唐会要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 北大出版社1987年版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汉唐文学的嬗变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0年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 葛晓音 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唐诗小集(丛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tecdai-- 发布时间:2004-3-2 19:31:50-- 三 宋元明清书目小畜集 四部丛刊本小畜外集 四部丛刊本河东先生集 四部丛刊本珠玉词 晏殊 宋六十名家词本范文正公集 四部丛刊本乐章集 宋六十名家词本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苏学士文集 四部备要本苏舜钦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新一版欧阳文忠全集 四部备要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商务印书馆1958年重印六一词 欧阳修 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嘉佑集 苏洵 四部备要本司马文正集 司马光 四部备要本元丰类稿 曾巩 四部备要本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中华书局1959年版王文公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校点本王荆公诗文沈氏注 沈钦韩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1962年排印本王荆公诗笺注 李璧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王安石 邓广铭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施注苏诗 施元之 四库全书著录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 查慎行 乾隆间刻本苏诗合注 冯应榴 光绪九年刻本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王文诰 嘉庆间刻本、光绪间刻本苏诗补注 翁方纲苏轼文集 中华书局1986年标点本苏轼乐府笺 龙榆生 商务印书馆1958年苏轼评传 曾枣庄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栾城集 苏辙 四部丛刊本豫章黄先生文集 黄庭坚 四部丛刊本山谷诗集注 四部备要本豫章黄先生词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年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滙编: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卷 中华书局1978年版淮海居士长短句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年版淮海词笺注 杨世明注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王光年增注 中国书店1985年版晁氏琴趣外编 龙榆生校点 中华书局1957年版济北晁生鸡肋集 四部丛刊本后山居士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本后山诗注 任渊 四部丛刊本后山诗注补笺 冒广生 商务印书馆1936年张右史文集 张耒 四部丛刊本柯山词 龙榆生校 中华书局1957年片玉集 陈元龙集注 强村丛书本清真集 中华书局1981年版东山词

搜神记,楚辞,淮南子,中国神话传说:袁珂,山海经,

你不能这样问啊。太笼统了,你想想从那个角度写?然后才好说啊。看躇斌杰的《诗经与楚辞》吧,有介绍相关研究。目录上编《诗经》一《诗经》作品选注(一)周民族史诗(二)农事诗(三)燕飨诗(四)战争徭役诗(五)卿士大夫美刺诗(六)爱情诗与婚姻诗(七)其他二《诗经》研究参考资料(一)总论(二)《诗经》重点阅读作品辑评(三)《诗经》研究参考书简介下编楚辞一“楚辞”作品选注(一)《离骚》(二)《天问》(三)《九章》(四)《九歌》二“楚辞”研究参考资料(一)屈原生平事迹与评价(二)“楚辞”作品简评(三)“楚辞”研究参考书简介参考、引用书目举要……[看更多目录]另外有一本二十世纪诗经研究文献目录

楚辞虚词研究论文

《楚辞》的文体为诗歌,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

2、诗歌抒情言志,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语言具有音乐美。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扩展资料

古代文学体裁分类:

1、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著名的赋有: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南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3、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唐代韩愈的《原毁》、明代黄宗羲的《原君》。

4、辩: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唐代韩愈的《讳辩》、唐代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5、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如唐代韩愈的《师说》、《马说》。

6、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如西汉贾谊的《论积贮疏》、三国诸葛亮的《出师表》、南宋苏轼的《教战守策》。

7、序:也作“叙”或称“引”,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如宋代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等。

8、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9、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清代袁枚的《祭妹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体裁

可以从意象方面写啊。

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文体特点?应该是骈散并用吧?楚辞不像近体诗,格律整齐,也不像同时期的《诗经》以骈为主,间或杂言。楚辞以南方特有方言形式存在,更像当代的散文,所以也有人认为楚辞是散文的雏形。多有“兮”字做停顿,校正音节什么的。大量古音,现已失传,仍在探索中,众说纷纭。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