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全身炎症综合征治疗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4 23:42:03

全身炎症综合征治疗研究论文

首先,SIRS是将感染或者创伤引起的持续全身炎症反应失控的临床表现来命名的。并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SIRS是感染或者非感染因素导致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的共同特征,MODS是SIRS进行性加重的最终后果。因此本质而言,SIRS是导致MODS的共同途径。当然,SIRS诊断标准本身存在不足,特别是把它作为一个综合征或者疾病时候,不能停留在诊断水平上,应该积极寻找导致SIRS的致病因素。重视SIRS在MODS里的发展因素,并对因治疗才是正确的。 记得一点,SIRS和MODS是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了。满意请采纳

重视SIRS在MODS里的发展因素,并对因治疗才是正确的。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它是机体修复和生存而出现过度应激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当机体受到外源性损伤或感染毒性物质的打击时,可促发初期炎症反应, 同时机体产生的内源性免疫炎性因子而形成“瀑布效应”。 危重病人因机体代偿性抗炎反应能力降低以及代谢功能紊乱,最易引发SIRS。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SIRS、脓毒症(sepsis)、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和MODS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确切感染过程的SIRS称为脓毒症,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脓毒症称为重症脓毒症,其中具有心血管功能障碍(如顽固性低血压)的脓毒症称为脓毒性休克。当机体受到严重打击后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心率和呼吸加快等症状和体征时.临床多诊断为脓毒血症或败血症。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发现这类病人共同的特征性变化是血浆中炎症介质增多,而细菌感染并非必要条件。基于上述原因.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急救医学会(ACCP/SCCM)在芝加哥召开的联合会议上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概念.并于第2年在Critical Care Med上发表。这个概念的提出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由此也推动了学科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炎症认识的扩展,近年来对一些疾病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认识到创伤性休克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皮肤移植的排异现象、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的基本病理属于炎症。

胃肠炎临床症状与治疗研究论文

胃肠炎是胃肠粘膜及其深层组织的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其临床表现以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和不同程度自体中毒为特征。胃肠炎可分为慢性胃肠炎和急性胃肠炎两种。在感染后的1-5天,可能会出现的部分或全部症状包括:腹泻、呕吐、丧失食欲、腹痛、精神不振、发烧。因为腹泻和呕吐所引发的脱水现象,是胃肠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典型表现为饥饿不适、饱胀嗳气、泛酸或餐后定时的慢性中上腹疼痛,严重时可有黑便与呕血。比较明显的病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消炎药以及胃酸分泌过多;另外还可以由遗传因素和情绪波动、过度劳累、饮食失调、吸烟、酗酒等因素引起。胃溃疡由于病情延绵,病情复杂,对于胃炎问题当然应以中药调理为主导才是关键。专家建议用中药“肠胃速康方”,内服中药调理胃功能,清除肠道毒素和垃圾,改善肠道内部环境,达到治愈肠胃炎的目的。平时一定禁忌的要点:要点一:饮食有规律 要点二:注意饮食卫生

胃肠炎是胃肠粘膜及其深层组织的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其临床表现以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和不同程度自体中毒为特征。胃肠炎可分为慢性胃肠炎和急性胃肠炎两种。在感染后的1-5天,可能会出现的部分或全部症状包括:腹泻、呕吐、丧失食欲、腹痛、精神不振、发烧。因为腹泻和呕吐所引发的脱水现象,是胃肠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典型表现为饥饿不适、饱胀嗳气、泛酸或餐后定时的慢性中上腹疼痛,严重时可有黑便与呕血。比较明显的病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消炎药以及胃酸分泌过多;

急性肠炎症状及治疗

病因感染性胃肠炎可因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引起。毒物及药物可引起化学性胃肠炎。病毒感染是胃肠炎最常见的病因,有多种病毒可引起胃肠炎,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其次是诺沃克病毒、星状病毒和肠腺病毒。常见感染途径有:食物(尤其是海鲜),污染的水源,接触被感染者,餐具不洁,进食前未洗手等。2临床表现胃肠炎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取决于微生物或毒物的类型和量的大小。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其他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可能是脱水的征象)、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肌肉痛或关节僵硬、大便失禁等。剧烈的呕吐和腹泻可以很快导致脱水,其表现有虚弱、极度口渴、少尿或尿色加深、皮肤干燥、口干、眼球下陷,婴儿还可表现为啼哭时少泪。严重的呕吐或腹泻可以引起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血压等。饮用大量含盐少或不含盐的水分来补充液体的病人尤易出现低钠血症。水和电解质紊乱有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对于病重、虚弱、年幼或年老的患者,严重的病例可以出现休克和肾功能衰竭。3检查胃肠炎通常根据症状即可诊断,但病因往往不明显。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可行大便培养检测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怀疑严重脱水的病人应注意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4诊断1.病源接触史是重要的诊断特征:可能受污染的食物,不洁、未经处理或遭污染的饮用水,接触有同样病征的患者、疫情地区旅游,都是诊断的首要怀疑特征。2.进一步诊断要通过血液、呕吐物、粪便培养,对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判断。3.应仔细排除其他病症可能。5治疗治疗胃肠炎最重要的是补充水和电解质。通常患者只需卧床休息并饮用足量的水分(如口服补液盐溶液)即可。即使是呕吐的患者也要尽量多饮水。哺乳期的婴儿应继续哺乳。碳酸饮料、茶、运动饮品、含咖啡因的饮料及果汁并不适于补液。如果呕吐或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或有严重脱水,有必要进行静脉补液。呕吐剧烈时可加用止吐药。如果腹泻持续时间超过24~48小时并且没有迹象表明有更严重的细菌感染,可加用止泻药。通常儿童不建议使用止吐药和止泻药。由于抗生素可能会引起腹泻或促进耐药菌生长,即使胃肠炎的致病菌已经明确,抗生素通常也不建议使用。但是,某些病原菌(如弯曲杆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等)感染或患者有旅行者腹泻,可使用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所致的胃肠炎,抗生素并无效果。寄生虫感染所致胃肠炎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6预防1.不食不洁净的瓜果瓜果在生长期间要浇水、施肥,喷洒农药,在采集、搬运和出售过程中,易被细菌感染,以致许多瓜果的表皮都带有细菌、虫卵和化学农药,所以瓜果在吃前必须用清水反复冲洗数次再吃。凡能削皮的瓜果,应削皮后再吃,否则易发生农药积蓄中毒。2.避免进食刺激性饮食对冷食和辣食等刺激性食物需根据个人条件、原有的饮食习惯和季节选择,避免进食过量,尤其不应嗜酒。3.勤洗手,注意餐具卫生,生食和熟食分开放置。

干眼症治疗研究论文

1、消除诱因,减少长时间的使用电脑。少接触空调以及烟尘环境等造成干眼的诱因;2、泪液成分的替代疗法,可以用一些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3、可以使用一些促进泪液分泌的方法,口服新斯的明等药物;4、延缓泪液在眼表的停留时间;5、使用湿房镜、潜水镜、治疗性角膜接触镜等;6、对于患有干燥综合征的患者,局部可以使用低浓度的免疫抑制剂,比如环孢素A滴眼液;7、有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要对眼睑的睑缘进行清洁按摩,局部滴用抗生素以及皮质类固醇等药物。

干眼的形成原因分为很多种,但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如下所示:

第一种,眼药水的治疗,干眼顾名思义,是眼泪分泌不足,可以进行眼药水的治疗,滴入人造眼泪也就是人工泪液治疗干眼。通常人工泪液可以选择没有防腐剂的一种,一天点三次,一次一滴就可以。

第二种,方法就是按摩,因为干眼一部分原因是睑板腺分泌不够,可以按摩睑板腺,让睑板腺分泌的更多治疗干眼,也就是睑板腺的按摩。

第三种,手术治疗,因为眼泪在不停的分泌的同时会不停的蒸发,同时会经过泪小点进入鼻腔,为防止眼泪从泪小点进入鼻腔,可以把泪小点封闭,封闭泪小点之后眼泪就不会排出去,就一直呆在眼里,可以治疗干眼。

另一种手术治疗方法的就是眼泪分泌不够可以在其他的地方,比如颌下腺、下颌下腺的腺体移植到眼球上面,帮助分泌眼泪。

1 多眨眼眼睛干涩,有一个快速缓解的好方法,那就是多眨眼。通过眨眼,使泪液均匀涂在角膜和结膜表面,形成泪膜,使眼球不干燥。2 热敷如果感觉眼睛还是很干,可以热敷一下;或者在水杯里注满热水,把眼睛靠近水杯口,熏蒸一下,都可以缓解干眼的症状。3 人工泪液主要的方法是以人工泪液来补充水分,替代分泌不足的泪水。如果伴有睑板腺功能障碍,还需要联合治疗。

您好,随着电脑和手机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到门诊主述视物疲劳、眼睛干涩或者眼睛疼痛,这些有可能是干眼症的症状,做相应的检查以后,会发现泪液减少或者油脂分泌旺盛。那么如何预防?建议从事电脑工作,或者看视频比较多的人,经常大量的补水,补充充足的水分,有时间可以做一做蒸气熏眼或者热敷,严重的可以给予一些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治疗。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眼科就诊。个人经验仅供参考,针对具体病情,还请规范就医!

电场治疗癌症研究论文

建议先见诊香港肿瘤科医生,由医生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评估,看是否适合电场疗法。

生存期延长4一5个月,科研人员是重大突破,患者是远远不够

港安上有说过电场疗法利用的是特定的频率和强度的交替电场来选择性的影响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而且电场疗法它还会影响到癌细胞的蛋白质,从而影响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在治疗脑部胶质瘤的时候,效果也是很不错的。不会损伤到周围的健康细胞。而且还可以激活增强人体对癌细胞的免疫。治疗脑部胶质瘤可以选择电场疗法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具体还是咨询相关的专业医生。

相比于之前的手术、放疗及药物治疗等手段,肿瘤电场治疗更加便捷无创,不良反应较小,其有效性也已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重症肺炎治疗经验论文百度学术

【环球时报记者 樊巍 陈青青 曹思琦】新冠肺炎疫情已连续两年打乱全球民众的正常生活,如何彻底终止这场大流行成为人们心中越来越强烈的期盼。近段时间,一些来自国外的研究不断传递出这样的声音——“奥密克戎传播力强但毒性弱的特点已呈现出‘流感化’的趋势,新冠病毒给全人类造成的危害似乎在逐渐降低”。我们是否有理由对在不远的将来彻底终结新冠疫情抱以乐观的态度?就相关问题,《环球时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奥密克戎不可能是‘大号流感’”环球时报:国外现在有种声音,认为奥密克戎传播力强但致病力弱,越来越像是“大号流感”。对此,您怎么看?吴尊友:奥密克戎不可能是“大号流感”,因为它感染的部位和流感是不一样的,它造成临床症状的严重性和流感完全是两个级别。流感病毒的感染部位是上呼吸道,而新冠病毒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很少会引起肺炎,除非久病不治,拖了很长时间,这种情况下少数患者会引起肺炎。而下呼吸道感染多数人会出现肺炎,包括感染奥密克戎毒株。此前天津的数据显示,在361例感染病例中,有42%的感染者有不同程度的肺炎症状,这个比例已经很高。出现这么高比例的肺炎患者,如果不是因为我们的疫苗发挥了保护作用,病人病情的严重性会大得多。因为有疫苗“打底”以后,感染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所以症状就会轻很多。此外,就是我们国家的反应比较快,当病人刚刚确诊尚未出现症状,或是仅仅是轻症的时候,所有病例都会住院治疗,这和欧美国家不一样。在国外,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根本就不会安排住院治疗。这也就是我们国家从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出现疫情后几乎没有死亡病例的原因——因为我们治疗的早。放眼世界,奥密克戎造成肺炎的比例较高,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因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症率、病死率远比流感要高得多。以美国为例,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其造成的死亡人数,甚至远远高于德尔塔毒株流行期间造成的死亡人数。流感造成死亡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所以奥密克戎不可能是一个“大号流感”。如果把它当成“大号流感”来看的话,会淡化疫情,削弱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对疫情防控非常不利。环球时报:1月19日,顶级医学学术刊物《柳叶刀》发表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主任默里的一篇论文。该论文预测,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即将结束,3月将成为关键时间点。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吴尊友:我认为这篇论文中表达的观点不太准确。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一名统计学家,是数学模型领域的全球顶级专家,他对生物学以及病毒的了解并不是特别清楚。他是根据流感来提出这种假设——如果此前的流感能在两年之内结束,那么新冠已流行两年,应该到了要结束的时候。他是基于这种逻辑来展开分析的,但因为流感和新冠有很多不同,他的这种假设有一些要接受现实挑战的地方。首先就在于感染流感后免疫力维持时间通常能达到一年,而感染新冠后免疫力维持时间一般在3到6个月左右。其次就在于新冠病毒的变异很快,差不多每天都在变。而流感病毒的变异是有规律性的,且变异周期较长,通常是一年一变或几年一变,在这一年或几年内,病毒的变异若仅在“亚型”内,不会影响交叉保护。所以,从病毒变异的特点以及从新冠流行两年的规律来看,“3月份成为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结束的关键时间点”这种观点,科学的依据是不充分的。“新冠病毒流行的趋势肯定会减弱”环球时报:您的判断呢?吴尊友:今后一段时间内新冠病毒流行的趋势肯定会减弱,因为每一种新毒株的流行在到了高峰以后总会下降,奥密克戎在南非已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在其他国家经过一段时间流行后也有下降迹象。如印度在去年4月、5月德尔塔毒株大流行后,有一段时间处在较低的流行水平,我们当时还在研究为什么印度的疫情突然就降低了,现在第四波疫情发生以后,印度的疫情又升上来。再如日本,在去年东京奥运会期间,疫情比较严重,但在奥运会结束后,疫情一下子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我们也试图解释为什么日本的疫情突然就平缓了,然而,全球第四波疫情来袭时,日本的疫情突然又升上来。新冠病毒就呈现这样一个流行规律,它一波流行峰过去后必然有下降的时候,所以从全球角度而言,3月或者未来一段时间流行趋势减弱,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全球新冠这一轮的大流行是有几个重要因素促成的,一个是冬季比较适合新冠病毒的生存和传播;第二个是冬季的节日比较多,感恩节、圣诞节以及新年,人们都会聚集,等到冬季过去,人们回到工作岗位,促进流行的因素也就减少了;第三个因素就是变异毒株的奥密克戎传染性比较强,特别是既往感染过或接种过疫苗的人也会感染、传播。环球时报:有观点认为,根据病毒进化的特点,病毒的传播力越强,其毒性越弱,致病力也就越弱,到最后会呈现“强弩之末”的态势,直至与寄主和谐共生,请问这种观点是否科学?吴尊友:这种观点把几个问题混淆而谈了。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与致病性,在生物学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问题。以我个人理解,这种传染性越强,致病性越弱的反向关系,更多的是社会性因素。以新冠病毒、“非典”还有中东呼吸综合症这三种呼吸道传染病为例,它们都是冠状病毒,但病死率是完全不一样的。新冠的病死率不到2%,非典的病死率大概在10%左右,中东呼吸综合症的病死率大概在34%,在三种冠状病毒当中恰恰是病死率最低的新冠,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最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病人的症状如果比较轻的话,就不容易去就诊,就像我们前面讲的奥密克戎一样,它造成症状较轻的患者不容易去就诊,反而更容易传染给家人,传染给社会。但如果感染以后就出现重症的情况,病人很快就会去住院,病毒传染给他人的机会自然就会降低,病毒的传染性就减弱了。传染性是和人的社会行为有关的,交流越频繁,人口越密集,传染性就越强,而患病的严重性会限制病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能力。所以,“传播力越强,其毒性越弱,致病力也就越弱”这种说法在生物学上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问题。我个人不认为新冠的流行最终会呈现这种趋势,新冠病毒的变异,至少到目前为止也看不到这种规律,未来会不会出现呢?我想这种观点可能过于乐观了。“对付新冠病毒,要通过综合的方法”环球时报:新冠病毒不仅可以感染人类,还可以在动物中传播,因此有观点认为,人类可能永远也无法彻底终结新冠的流行,将与病毒长期共存,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吴尊友:应分为两个层面来表述这一问题。第一个就是新冠与人类共存,目前看来应是永久性的。第二个就是新冠流行的严重程度和规模将取决于人类与新冠斗争的程度。应该说新冠病毒会永远存在,只是流行水平会不一样。现在难以判定的是,它是像目前这样维持一个高水平的流行,持续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可以通过人类的智慧,运用科学技术能够把它控制在一个地方性传染病的流行水平,不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及社会活动。我们现在难以确定未来新冠流行的程度,这要依赖于我们对新冠科学认识的水平,以及人类防控疫情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环球时报: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多地暴发的疫情中,感染者基本上都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吴尊友: 近期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增多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奥密克戎的感染者其本身的症状可能相对比较轻,但不论是感染奥密克戎,还是德尔塔毒株,感染者都出现症状比较轻的情况,这是由于我国的疫苗接种,在70%到80%的接种人群中已产生一定免疫力,虽然这种免疫力不能完全阻止感染,但却使得感染者的症状大大减轻,或者根本就不显示症状。无症状感染者的增多确实也增加了防控工作的难度,因为在发现疫情后想要把传播链理清楚就更难了。但应该看到,疫苗在控制疫情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感染者的症状减轻了,需要医疗照顾或者发生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的病例大幅度减少,也就减少了医疗的负担。所以疫苗仍然是我们控制新冠,包括奥密克戎最重磅的“武器”。环球时报:世卫组织相关发言人1月24日在回复《环球时报》记者问询时表示,当全球疫苗接种率达到70%时,就意味着大流行最关键时期已过去,请问中国是否有这样的时间表?吴尊友: 目前看来,世卫组织这一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在第四波新冠疫情大流行发生以前,德法英等欧洲多数国家的两针疫苗接种率都已超过70%,包括美国的疫苗总体接种率也是在70%以上。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原来我们所说的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的概念,在奥密克戎出现以后,因为突破病例的发生使得群体免疫的概念受到挑战。如果新冠的变异毒株,多数都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话,想要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从而终止新冠疫情的大流行,这个方法就不再适用了。所以说“70%的疫苗接种率就意味着大流行最关键时期已经过去”这个说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我们国家已经达到70%了,但只要有病毒具有逃逸性,还是会感染,这一轮天津疫情感染的病例当中多数都是接种过疫苗的,疫苗只是让感染者的症状更轻了。现在已不能用疫苗接种率这样一个指标来制定新冠大流行终止的时间表,因为它是很复杂的,没有一个单独的方法能把新冠控制住。现在要通过综合的方法,疫苗毫无疑问是对付包括奥密克戎在内的新冠病毒最重要的重磅武器。还有严格的公共卫生措施,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的医疗干预,中西医结合,预防加治疗这些手段综合的应用才能够控制住新冠的大流行。“‘动态清零’是到目前为止最佳的防控方式”环球时报:国外媒体一直试图从各种角度攻击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为什么说中国的“动态清零”仍然是应对疫情最佳方式?如果要调整目前的“动态清零”,可能将会依据什么标准?吴尊友: 实际上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使得中国的疫情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低出几百倍。全球目前因为新冠流行失去生命的人数很多,仅美国一个国家因为新冠累计死亡人数就达到了92万余人,而我们只是在早期武汉暴发新冠疫情时出现了几千死亡患者,在武汉的疫情结束以后,几乎再未出现感染新冠死亡的病例。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动态清零”不仅对疫情防控、减少死亡病例行之有效,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效的。 中国人民现在的生活应该说是非常幸福的,人民普遍有安全感,虽然说局部疫情的暴发会对少数人造成一些影响,但是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而言,疫情的防控,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成功,应该说“动态清零”政策是到目前为止最佳的防控方式。如果我们没有找到一个新的方法能够确保病毒输入后不造成大范围传播,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能够控制住疫情的话,动态清零的策略暂时也不会调整。

席卷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之战,让救命神器“ECMO”名声大噪。 1月22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用ECMO成功救治了一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属全省首例。 1月23日,81套ECMO设备耗材从德国加急进口,星夜飞驰武汉金银潭医院的战场。 卫健委公布的第五版诊疗方案中,提出有条件的危重症患者应尽快使用ECMO。 国家卫健委第五版诊疗方案(2月8日印发) ECMO,英文全称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中文名“体外膜肺氧合”,简称“人工膜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 我们第一次听说ECMO可能更早,那是18年2月的网络爆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 作者的岳父因为小小的感冒,辗转多家医院,被确诊为不明病毒感染的肺炎,27天后阴阳两隔。 从这篇文章里,我们看到了不明病毒感染、血氧饱和度下降、大白肺、呼吸衰竭、ECMO,和新冠肺炎患者的关键词如此相似。 更普遍的,是每年冬春的甲乙流感导致的肺炎。他们和新冠肺炎都属于同一个类别:病毒性肺炎。 2018年1月底的广州,37岁的王女士(化名),受凉后咳嗽发烧,吃药无好转。2月5日,王女士因气促胸闷,前往暨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胸片显示双肺炎症,肺下部出现白色,当天住院治疗。首先是输液和吸氧。 为什么要吸氧?因为肺功能变的很弱,正常呼吸不能提供足够氧气。吸入纯氧,受损的肺才能给人体提供最低限度的氧气,维持大脑和重要器官的存活。 王女士的病情变化迅速,即使高流量吸氧,她的血氧指数最高才78%,远低于95%的安全值。当天晚上,王女士转入ICU病房。 ICU的第一招是无创呼吸机,勉强将她的血氧值维持在90%的“临界水平”。 病情继续恶化,ICU用了第二招“气管插管”,用上有创呼吸机后,仍然难以维持王女士的“氧需”,她的血氧一路降到70%到80%。 入院第48小时,王女士胸片影像已成“大白肺”。正常的肺是黑色影像,但因为严重炎症,她的肺显示白茫茫一片。 肺部已基本失去功能,如果不能快速改善,她的大脑和各个器官可能因“缺氧”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王女士的生命危在旦夕,经与家属沟通,2月8日凌晨1点,王女士用上了救命神器ECMO,用来替代她的肺,医护人员在股静脉处插管,将静脉血引流到体外,经过“人工肺”氧合,再将血液泵入体内。 中日医院詹庆元教授在“呼吸界”的访谈中说,病毒性重症感冒的治疗原则有3个: 一是 原发病 治疗,主要指抗病毒治疗。 二是 支持治疗 ,呼吸支持最重要。 三是 并发症和合并症 的治疗。 王女士的原发病是流感,有对症的抗病毒药物比如奥司他韦。虽然并发肾衰竭,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但医生用肾脏替代疗法(CRRT)和抗生素一一解决,有惊无险。 从高流量吸氧-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ECMO人工肺,这个顶级的呼吸支持神器,为治疗争取到宝贵时间。18天后,王女士顺利撤机,直到康复出院。 如果原发病没有对症药物,就像新冠肺炎和北京流感中的未知病毒肺炎,ECMO的作用是支持免疫系统和病毒直接对抗,类似“焦土策略”。 新冠病毒像蝗虫,侵占了肺部这块农田,引起免疫系统对病毒和细胞无差别的攻击,肺部成为一片焦土,病毒也最终死去。 好的结局是,ECMO代替肺维系着患者的生命。病毒死去后,肺部休养生息后,恢复供氧。 不好的结局是,免疫系统实施“焦土策略”时过度攻击,引发“炎症风暴”,导致肝肾等多器官衰竭,就如李文亮医生,或者北京中年中的岳父,合并耐药细菌严重感染;他们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面对病毒性肺炎引起的呼吸窘迫症,ECMO作为顶级的呼吸支持手段,病毒和并发症的治疗决定战局。 据世界生命支持组织ELSO统计,ECMO的抢救成功率约50%。百分比背后,是一条条鲜活生命,一个个温暖家庭,一城一池也要夺。 另一个被广泛报道的ECMO用途是治疗爆发性心肌炎。 爆发性心肌炎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高发于小孩和40岁以下青壮年。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达70%。初始症状很像普通感冒,但病情进展相当凶猛,短时间内即可产生严重心脏损害,极易猝死。 2009年,一个爆发性心肌炎的11岁男孩被送到杭州第一人民医院。这个男孩送到医院时已经没了心跳。经过多轮CPR无效后,医生们想到了ECMO。 给孩子做上ECMO之后,他的心电监护还是一条直线,但意识居然是清楚的。ICU胡炜主任清楚得记得,那天孩子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大大小小的管子。 忽然,孩子睁眼说了一句:“妈妈,我想喝可乐!”守在一旁的父母顿时泪如雨下。很快,孩子病情好转,撤机出院。 ECMO常用有V-V模式和V-A模式。 V-V模式是人工肺,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比如得了病毒性肺炎的王女士。 V-A模式是心肺联合,用在心脏(心肺)衰竭的患者,比如得了爆发性心肌炎的男孩。还可以用在心脏修复手术、ECPR(体外心肺复苏)等。 最早的ECMO就用在心脏手术上。 它的原型来自美国心脏外科专家约翰·吉本发明的体外循环机。 1980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巴莱医生建立了首个ECMO中心,从此救命神器走出了手术室。 现任台北市长柯文哲,是大中华区推广ECMO第一人,他曾在台大医学院用“叶克膜”(台湾说法),将心脏功能丧失的“无心”病人生命维系了16天,然后做心脏移植救活。 本世纪初,柯文哲教授来大陆多家顶级心胸外科传授ECMO技术,包括北京阜外、安贞、上海胸科医院等。03年非典期间,ECMO开始在国内用于呼吸衰竭的患者。 ECMO作为顶级救命神器,即使公立三甲医院,也不是每家都有。好奇心驱使,我研究了魔都医院的情况。 根据上海体外循环专委会的相关报道,2018年上海有21家医院开展了ECMO技术,其中有18家公立三甲,而18年上海三甲医院的数量是38家。 上海有5家医院较早开展这项技术,ECMO的治疗病例也最多。他们是:上海胸科、仁济、中山、儿童医学中心、长海。 既然是抢救危重症的救命技术,为什么没有广泛开展?除了技术门槛高,还因为ECMO的昂贵。 ECMO的当天开机费用6万左右。 其中机器和耗材5万,穿刺管路和膜肺都从国外进口。还有穿刺操作费、化验费和药费,合计不到1万。 每天ECMO的维持费用是2千。其中人工肺的运转费用1千,化验和药费不到1千。 而重症患者一般都在ICU病房,每天费用也在1-2万。 ECMO费用加上ICU费用,就有了网上说的,ECMO开机6万,每天2万的说法。ECMO基本不进医保,需要自费。 有位疑似新冠肺炎的黄冈孕妇,在ICU住了一周多,使用ECMO抢救,治疗花了近20万。借的钱花光了,她老公决定放弃治疗。 她去世时,老公和医生都哭了,因为她是有可能治好的。放弃的第二天,国家宣布为新冠病人提供免费治疗。 这个令人悲伤的困境本可以用几百元的保费打破。市面上几款畅销的普通百万医疗和中端医疗险,大多能报销ECMO费用。 在医疗记录片里,时常看到医生的无奈和眼泪,有时是因为医疗技术的局限,更多是高额费用拷问的人心。 为了保护家人,需要提前做好安排。万一天有不测风云,我们可以坚定的对医生说,请用上救命神器ECMO。参考资料: (1)搜狐"CSTCVS": 2018年上海市首次ECMO专项技术质量控制督查风采 2018-12-05 (2)百度学术:2018年上海市体外膜氧合专项技术质控督查报告 (3)财新网重症科医生亲述:我们是怎样抢救危重病人的 2020-02-05 (4)搜狐“丁香园”:医生救人,就只是让人活着吗?2018-11-13 (5)呼吸界:詹庆元教授用经典病例告诉你救治重症流感的独家秘方 2018-01-14 (7)南方+:感冒6天成“大白肺”!ECMO助广州青年逃离死亡线 2018-02-28 (8)央视新闻网:重症肺炎孕妇去世:花光借来的20来万后放弃治疗 2020-01-29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