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小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23:35:06

小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方法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论文范文,小学教育专业是一个为了可以传授孩子们知识的专业,而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写的,是对自己整个大学生活所学知识的总结,下面分享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摘 要:

小学生是校园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且渗透于小学教学的全过 程,学生的数学素质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不仅是学 校许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科,数学还被称谓为一种文化,小学数学也不是单调孤立的一门学科,它与小学其他各学科之间 的联系愈加的紧密,小学数学的基础运算与小学生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所占地位和影响也是十分地重要。本人从小 学数学老师的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浅谈一下关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有 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为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我对数学课堂中素质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联系生活实际中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样能够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深入探究,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活跃起来,不断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学为主,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就包含着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素材,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学习、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络、研修、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充实、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才能学高为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只有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想得更深远些。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教法、学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角色应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甘于俯身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用关心尊重和接纳态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四、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质量规格水平,是实施素质化教学的前提和评价依据。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讲授;轻数学的知识体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该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大纲”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为横轴;以认知、能力、技能三个领域为纵轴,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进行筛选,从而全面具体地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五、以数学文化为思想,进行兴趣教学,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使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变得有乐趣,让小学生们兴趣地学习数学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设定情景的方法进行,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数学课堂问题转换设定为某种情景,促使小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进而激发小学生们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同学们自主地产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该阶段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不断地为学生设计课堂情境,使小学生们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容易的完成小学数学教学。

一、读文题时提问题。

文题,犹如人的眉眼,是文章最精采、最醒目之处,它那精练的文字有着无比深刻的蕴含。课文的题目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精炼的概括,有些题目每字每词都有它的作用。如《飞夺泸定桥》,就抓住“飞夺”这两个词,指导学生提问。学生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有价值的几个问题:为什么在“夺”的前面加上“飞”这个词?为什么不用“强夺”或“抢夺”而用“飞夺”呢?我认为这个“飞”一定有它的作用等。这样仔细推敲之后,再要学生带着问题去反复读课文,学生对“飞夺”真实生动的写照体会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掌握看课题提问的方法。再在其它课文的学习中不断训练、巩固,逐步养成审题提问的习惯,并使这种本领不断地有所提高。

二、围绕重点段中的重点词句提问题。

所谓重点词句,指的是那些能够直接反映文章中心内容的词语、句子,它于课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能。抓住它,对于把握全篇课文十分重要。像《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海底世界》中的“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均属此类词句。《草船借箭》通篇都是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展开的,理解了一个“诸葛亮是怎样‘神机妙算’”,也就是把握了理解全篇课文的关键。同样,《詹天佑》的全篇文字都是围绕“杰出的工程师”展开的。“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人字形线路”等文字是对“杰出”、“爱国”的最好诠释。从这些重点词句提问题,也就是把握全篇的线路。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和中心句提问题。

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例子”,无疑这二类文章占多,一类以事情发展写的文章,一类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或说明的问题写的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具体说就是按照“起因 经过 结果”这个顺序写的。

我们指导学生掌握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提问题的学法是:

1、弄懂文章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问一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做了后果如何?3、思一思:重点部分有几层意思?具体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学生提出了: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他是怎样舍身的?舍身结果怎样?在“怎样舍身”重点部分,学生根据已有的写人文章的知识对董存瑞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进行刨根问底的提问。第二类文章我们是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句提问题,学法是:1、找出一段话的中心句。2、根据中心句的意思提问题。如《太阳》第二段,第一句话: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学生发问:太阳为什么和我们关系密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

四、回读课文时提问题。

本着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我们在回读课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再提问。如是记事的文章,学生可提:作者着重写了哪几方面的事;反映(或说明)了什么问题等。写人文章,学生可问:写的什么人;写了这个人物哪些表现;怎么会有这些表现;说明(或反映)了什么。将这些问题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一目了然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教学“一边读书,一边提问题”的实验,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经历了:教师示范指导 优秀生带路 中下游学生逐步上路。提问也经历了:多而杂 有价值 一一创造性。根据实验,一般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都能不同程度地做到边读边提问。问题的质量逐步趋向有价值、有深度、有创意。学生逐步学到一套思维提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了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及教师的“教”时曾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朝着促进“反三”这个目标精练地讲。由此可知“一边读书,一边提问”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是一种创造,也不是一成不变,只要“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教师也就成了“善教者也”。

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摘要】

民族振兴依靠教育,教育振兴依靠教师,教师技能提高依靠教学实践和研究,而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都离不开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导和引导。本文试就中小及教师的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探讨,以便同仁借鉴。

【论文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单地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够在工作中发现教育上的问题,并能运用正确的,系统的方法,去求得科学的结论,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活动就称之为教育科研。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个目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探索新形势下新的、未知的教育规律,以便发现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正确地指导今后中小学教育的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事物总是前进的、发展的。我们的教育工作,它必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指导教育运行的规律也必然在丰富、在完善、在发展。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联系本职工作认真地、不断地探索,才能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社会劳动者。因此,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对于深化教改,切实搞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改革现行教育中的思想、体制、结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中的已经过时或落后了的东西。而这些方面的改革都亟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正确的回答,提出有效的措施,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这是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科学理念依据的源泉,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实践发展的动力。进行教育科研,每一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因此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主人翁作用,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2、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们知道,学校的每一门学科,都涉及到教育科学的理论;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教育科学理论去指导。教育是一门艺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地进行教 改实验,勇于创新,用取得的成果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对学期或学年度所实验的课题或项目应进行书面总结,找出差距,继续研究。这样边研究,边实践,自编自导自演,既可以优化“教”,也可以优化“学”,既经济快捷,又方便实惠。所以说,教育科研的成果,一旦被广大教师所掌握,就可以变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力量。目前许多学校都总结提出了“抓科普、促科研,以科研带教研”等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辽宁盘锦市实验中学,非常重视学校科研组织和科研活动的建设。他们不仅把科研成果通过报刊杂志进行宣传报道,而且还积极主动地把经验丰富的教师派出去巡回讲学、作报告。这样做正是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科研理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数十年长期坚持,因而成为全国一流中学。该校的科研带头人魏书生,也逐步锻炼成为教育实验改革的专家,全国知名。

3、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需要

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依靠科技。科技的发展要靠教育。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也就是说,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从古今中外教育史的发展看,那些著名的教育家无不是经过教育科研——长期不断的教育实践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代的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等教育教学的理论,并终身为之实践,因而成为历代尊崇的教育思想家。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就是他在数十年教书育人的不断实践中总结创立的。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也是在他十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边实验、边总结、边研究,才不断取得优秀成果的。……概言之,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密联系的教育科研活动,经过选择课题,定向研究,不断总结积累,不仅可使“教”有特色,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教育科研活动正是造就教育家,造就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途经;也是提高广大中小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4、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需要

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而教育科研,正是使大量丰富的教育实践(包括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和教育科学实验)上升为教育科学理论的必由之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育科学研究,就没有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得不到发展、完善和提高,怎么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呢!只有广泛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才能有效地指导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顺利实施,确保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目标的实现。

那么,怎样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呢?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努力转变观念,树立参与意识,扩大科研组织,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通过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专门机构的建设和管理,集中人力物力,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科学研究,以推动教改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落实。各学校也可借此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的科学研究,以促进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完善和提高。具体方法可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总结法等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活动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具有进行教育科研最有利的条件。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立足本职,立足自身实际,努力学习,勤奋钻研,注意挖掘和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联系有关科学理论,开展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积极撰写科研论文,逐步提高科研能力,努力使自己退出“教书匠”行列,逐步锻炼跨入到“科研型”甚至“学者型”教师的行列。因为,教师在科研道路上的钻研精神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正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一个有力因素;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他较高的自身素质和科研水平上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树立起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危机感,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争创佳绩。切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万木苦争春,何患未成林”。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实践出真知,为教育科研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电化教育在今天迎来了高速的发展,通过电化教育的手段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运用,为中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发展中电化教育也将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

电化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它的目的仍是要实施教育,电教部门和学校电教工作者要为普及电教而提供电教资料,编写电教教材,他们的工作仍然是教学,只有懂得教学具备教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好电化教育。实践证明,好的电化教育,能够对中小学的教学成绩有显著的帮助。

一、电化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的形式就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了使学生更加有兴趣,更能够投入,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语言更具有鼓动性、幽默性或者加入一定的肢体动作。但是这种外部的刺激具有瞬时性,只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同时还存在审美疲劳的弊端。加之,这与教师的性格、环境、语言表达具有较大的关联性,遇到表情严肃、性格内向的教师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单一的表情、较少的肢体语言、单调的语调就很难能够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抵触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布鲁纳是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他曾表示: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由此可以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化电化教育就是应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借由它的生动、形象、直观,集中了视觉听觉,通过灵活多变的视听效果来改善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效果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平时语言难以表达的思维,从而达到比传统教学更方便高效的效果。

二、电化教学发掘学生的思维

创造思维是相对传统的思维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就像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创造思维具有传统思维却又高于一般思维。创造思维也来源于生活,了解的越多思维越发散,越能够产生创造思维,但中小学的学生大都仅限于学校的生活,因此思维局限性大。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课堂就是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唯一场所,教师想要学生具有极佳的创造性思维就需要丰富的课堂教学素材。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因此电化教育就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教材和多媒体电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发他们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发散思维产生创造思维,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开拓视野。

三、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质和教育的实时性

信息素质代表了两个方面即计算机素质和网络素质,计算机素质主要表现为熟练地操作电脑,熟悉电脑系统解决常见问题、应用文字编辑软件、灵活运用各种软件解决教学问题、能够制作和编辑处理需要使用的图片、演示文稿制作使用等各项在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各项关于电脑的基本能力;网络素质则包含收发电子信息、网页浏览查询、信息查询收集、软件下载等基本互联网素质。上海师范大学黎教授在出版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教育》一书中,通过下面的语言来定义什么是信息素质,黎教授的表述如下: 信息获取、加工等能力可以简称为"信息能力",通过信息教育使学生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人一生的品质。通过这段表述,我们能够对信息素质有所了解,也能够判定什么才是所谓的信息素质。

电化教育就是通过连接的互联网来形成一个三维的、空间的教育体系,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化来达到充实课堂使得课堂能够与时俱进,时刻获得最新资讯、最新动向,从而远离"闭关修炼"的教育困境。这样既可以增强了教师自身的信息素质培养,也能够树立学生对信息化的观念,增强学科教育的实时性,避免教育与社会的脱节。

四、提高了学生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传统教学中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教师发挥主体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电教化则相对平衡了二者在教与学的作用,将讲述和吸收转换为交互式的课堂。将计算机的图、文、动画结合,形成屏幕内、屏幕外教师、学生多方面的互动,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一起分析比较,一起提出问题,一起解答问题,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就是引导的作用,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课堂,形成了以课堂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创新课堂。

同时信息化的今天,合理、正确、高效地使用现代化电化教学,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同的教学模块和形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设计的个性化教学,突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作用。学生除了能够在老师固定的模式下学习,还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自行学习,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双向的信息传输,加强信息的沟通,形成知识的多向网络,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

五、结论

运用现代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和创新的课堂形式,结合传统教育和电化教育,优势互补,形成全新的课堂文化。在现代化的整合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完美融合的新课堂。新的课堂具有更多的创新意识和民主意识,传统的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变成了组织者和引导者; 传统的课堂中心发生了转换,教师为中心变成了课程内容为中心; 传统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师授生学的关系变为了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同时教材也不再是不变式的标准教材而是求知型的探索式的新教材。这样形成了新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为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和学习积极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达成以上要求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和条件,电化教育是构建创新学习环境的技术支持,因此需要体会它与传统教育各自的优缺点,将两者有机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振红. 中小学电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顾明远. 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南国农,李运林,祝智庭. 信息化教育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摘要:

在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由一开始的不受重视逐渐地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在美术教育地位逐渐提高,教学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好的情况下,美术教育对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所具有的作用也慢慢地突显出来。因此,本文以美术教育对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意义为题,对美术教育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原则以及意义等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

美术教育;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意义

在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有效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所以说,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因此,在合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美术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美术教育对培养中小学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原则。

(一)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十分成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一阶段,若是不能有效的开展创新思维培养工作,那么当学生思维已经成熟之后在开展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中小学阶段是最好的培养时期。在此时期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美术教学入手。

要知道,美术这一学科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对于教学方式也没有固定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这样就使得教学的灵活性比较强,而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着积极的作用[1]。多样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以及直觉思维的发展,而此两者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意想象,进而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美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原则。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按照自由、平等等原则来开展教学,只有这样进行的美术教学才能够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发挥美术教学具有的创造性,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发散环境,学生在此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可以自由创造,这样其思维就可以得到创新的发展。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想要通过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此种精神,才能在学习中自主开拓,久而久之,其创新意识以及能力都会得到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精神引导,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多启发学生动脑。与此同时,因为美术知识是比较灵活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想法融入到知识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可以得到培养。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一种引导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可以根据美术这一科学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发散思维训练融入到教学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说,当教师想要让学生自己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可以先给一个命题,就以《夏》为命题,对于夏天每个学生都不陌生,而且此命题和生活实际也可以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将自己认为的最具代表性的内容画出来。很多学生可能会画花朵,会画蓝天白云,这样的想法是较为固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可以说:“同学们,夏天天气热,怎么可以降暑呢?”这一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就会想到,夏天还可以游泳,还可以在树荫在乘凉等,当这些想法从脑海中浮现之后,学生进行夏的创作就会多样化,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发散。

(三)构建创新思维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构建创新思维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够得到放松,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创新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此情境中思维得到碰撞,进而产生新的火花。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要知道,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以此来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进而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迎弟.浅谈小学美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3):274-275.

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加强小学综合能力培养成为促进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我国高度重视对小学科学的教育工作,各级组织已经充分感受到科学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富强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弊端,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进步,本文结合小学教学特点,对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希望能够为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小学教育;科学教育;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教学,对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着积极影响。小学科学通过传授基本科学知识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思维引导,通过使用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为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学习理念,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的热情和兴趣的学科。小学科学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和激发创新思维等性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很多小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育经常被认为是一种辅助性的“副科”,并且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严重的削弱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积极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一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小学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教学重视,并且采取积极、趣味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观念和意识;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时代对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能够更好的强化小学科学教育,要积极了解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合理的分析,更好促进科学教育发展。

(一)教师队伍科学素养不高

与国外相比,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科学教育还较为落后。尤其是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学设备也较为落后,导致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始终不能令人满意。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起步相对国外而言存在很大滞后性,给小学的科学教育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针对这样的现象,很多学校为了能够开展科学教育,让很多文科老师兼任科学的教育工作。这些老师往往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知识储备不丰富,专业素质不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就是照着课本内容进行朗读,缺乏对知识系统性的讲解,对于一些专业性知识的原理不能够系统、深刻、完整的表述,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特别是很多科学细节,受到专业限制,不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传授,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存在很多疑问和模糊不清的地方,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进度。与此同时,很多学生受到科学检测难度的影响,会对科学教育课程存在很大的负面情绪,缺乏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对科学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

现代教学模式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应试教育的作用下,学校和家长对于科学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将注意力集中于文化课程上,高分是王道,成绩才是最重要理念严重影响了科学教育的开展,造成学校没有将科学教育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不重视对其教育工作。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科学教育逐渐受到了社会、学校以及家长的重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科学教育的开展还是仅仅围绕对考试重点的讲解,大纲中也明确规定学生只需要掌握书本上的重点即可,缺乏对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学生对于整个课程学习缺乏兴趣和激情,造成整个课程教学氛围枯燥、乏味,不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热情,使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效率较低,因此,针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实践工作。

(三)科学教育设施不完善

科学教学应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实践性、操作性,整个学习过程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科学原理不能仅依靠对课堂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需要借助科学设备,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不断去探索知识。只有让学生亲自接触了相关的实践过程,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科观念,才能真正掌握学科知识。但是,对于我国很多小学而言,实验设备存在很大的限制性,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实验仪器,甚至很多小学都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这样的窘迫的教学环境造成课堂教学只能完全依赖于课本知识,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为了能够能够更好的促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实践能力,对于学生个人成长以及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上面的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何通过合理的措施和办法加以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好的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相关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对小学科学教育的认识

学校和教育部门对小学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对其也不够重视,而且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起步较晚,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发展速度也比较迟缓,这样一系列的客观因素导致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受到了很多的阻碍和限制。因此,为了能够积极的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程度,必须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重新审视小学科学教育,充分落实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严格提高科学教学的实践性和重视程度。与此同时,要对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创新和转变,采取有效对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发散思维,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确保教学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主动实践,积极创新,确保小学科学教育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培养具有专业科学素养的'教师团队

为了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进步,亟待要求我们培养有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问题;针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确保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提高整个教学效率和质量;目前很多小学的教师缺乏专业的科学素质和知识,虽然对于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大部分是为应对教学过程进行简略的学习,综合素质知识停留于书本表面,缺乏实际能力;所以,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格外重视对教师教学实践性和实效性的培养,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机会,鼓励教师在公共平台上进行交流,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的综合能力,强化科学教学资源,促进整个教学质量和效率的进步。另一方面,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积极加强科学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切实解决我国很多小学实验室设备匮乏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个科学教学的高效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综合教学实现了重要的改革发展,特别是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推进,加强小学科学教育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由于我国科学教育的重视过程相对较晚,因此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科学教育发展,积极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为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要加强小学科学教育;本文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对策,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真正推动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祥云,魏萍,田文宠等.国外中小学规模作用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4,(4):76-80.

[2]田育丰.新技术及新工艺对建筑外装饰工程的影响[J].大科技,2016,(11):301-302.

[3]杨艳.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价值工程,2014,(3):76-76,77.

小学教育论文辍学问题研究方法

挂科一般可以补,文章没过可以推迟重新做总而言之能班忙写的

谈谈农村中学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难。因为小学生的辍学原因有很多,并不是全部都是因为小学生不想上了,有些是因为家庭原因,所以分析困难,因为的辍学原因有很多以至于对策研究也很困难,因为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小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难。

小学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有教育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法。

1、教育观察法

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即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于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发现问题、揭示事物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文献法

就是用书中的理论作为依据,推断或验证一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也就是我们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中抽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或者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从中总结出经验,寻找出规律。

小学教育研究

小学教育研究是深化小学教育改革的基础,为小学教育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小学教育研究,转变教育理念,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中形成对素质教育的正确认识,形成对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的正确认识。

而观念的改革不是一蹴即就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为小学教育观念的改变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推动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

学前教育论文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一)实证方法 实证方法作为自然科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其基本规范就是“用经验材料证明或证伪理论假说”。这些经验材料既可来自研究者的现实观察或实验活动(直接经验),也可来自记录了前人观察或实验结果的历史文献(间接经验);这些经验材料在形式上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非量化的,但都必须是可检验的。 实证方法包括教育测量法、定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内容分析法。 教育测量法是指根据某种规则或尺度,以数量化的形式描述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的某种属性。其中,包含着测量的三个要素:事物及其属性;数字或符号;法则。教育测量法的基本特点是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从而获得数量化的结果,并通过进一步分析获得相关结论。它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反映个体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状况的方便工具,并提供可靠的数据。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提到学前,总是和幼儿园分不开的,所以总有很多人将学前教育与“去幼儿园带孩子”画上等号。其实,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前教育的研究内容是十分广袤的。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年龄阶段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通俗地讲,学前教育学不仅要学怎么教孩子,更要去深究为什么要这样教,如何教更好。学前教育学培养的,不仅仅是幼儿的教育者,更是学前教育的研究者、开拓者。一方面,为了完成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我们有很多技能课程需要学习,例如钢琴、舞蹈、声乐、美术等。稍稍有些夸张,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说的可能就是我们专业啦!其中,一类是作为未来教师所要学习的理论课程,如教师口语、中外教育史、哲学等。这些课是所有教育专业都要学习的,学前教育专业也不例外。一类是为了了解幼儿而学习的理论基础,如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等。只有深入钻研这些理论,才能对幼儿有初步的了解。一类是关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方法的课程,如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健康教育、语言教育、社会教育、数学教育等,我们从中学习如何设计、实施、总结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一类是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必要理论基础,如幼儿园班级管理、儿童舞蹈创编、儿童剧创编等。经历了教育技能、教师理论、儿童理论、教育理论、工作理论、实践之后,才能打造出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及特征(一)实证方法实证方法作为自然科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其基本规范就是“用经验材料证明或证伪理论假说”。这些经验材料既可来自研究者的现实观察或实验活动(直接经验),也可来自记录了前人观察或实验结果的历史文献(间接经验);这些经验材料在形式上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非量化的,但都必须是可检验的。实证方法包括教育测量法、定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内容分析法。教育测量法是指根据某种规则或尺度,以数量化的形式描述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的某种属性。其中,包含着测量的三个要素:事物及其属性;数字或符号;法则。教育测量法的基本特点是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从而获得数量化的结果,并通过进一步分析获得相关结论。它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反映个体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状况的方便工具,并提供可靠的数据。

小学教育方法的研究论文

小学教育的论文5000字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教育的论文5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自新课改之后,为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作为培养未来小学英语教师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为研究对象,找出影响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的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师范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以满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需求,适应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改革

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进一步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要注重加强综合课程师资的培养,努力为中小学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师资。”[1]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承担小学英语课程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现实因素,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令人担忧。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深远,为了满足师范教育的需求,现行的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因此,探讨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改革对提高未来小学英语教师英语口语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如何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找出符合目前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并且具有鲜明特色的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的现状

从2001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小学已经开设英语课程很多年。然而,各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还处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教师紧缺,二是师资英语水平低,特别是英语口语较差,三是师资配备结构不合理,这些都是小学英语教育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师范生们的英语口语便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公共必修课程《大学英语》的学习才能接触到英语知识,虽然《大学英语》课程里设置了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要求的标准,但是在不少高校中,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分为精读(或读写译)和听力(或听说)两大类。精读课占课程总学时的3/4,而所谓的听力课由于受师资、班级规模等制约,大都只是进行集中听力训练。此外,大学英语课程考试中普遍没有口语测试,这也使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忽略口语学习。[2]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是培养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并创造性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小学英语教师。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学生属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该专业的学生想要单纯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是比较难的。而英语口语的掌握和运用是学生们成为未来合格小学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因此,《英语口语》课程对该专业师范生们来说非常重要。英语口语是一门口头表达型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方向必修课,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英语口语训练,使学生具有较流利正确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保证他们使用英语语言时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笔者所在二级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英语口语》课程有6个学分,共96学时,分3个学期授课,每个学期32课时,每周2个课时(一学期按16周授课)。选用的教材是《英语口语教程》(1、2册),由姚保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授课使用的教室是配备多媒体设备和蓝鸽教学系统的教师语言实训室。

二、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了三个学期《英语口语》课程,通过一系列口语技能训练,师范们的英语口语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基本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但是笔者在不间断地授课之中还发现当前英语口语课程存在着一些不足。

1.课程中三维目标落实不够到位。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但是在《英语口语》课程的课程目标中,三维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与采用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注度不够;较为偏重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则相对薄弱。比如学生英语语感好,发音正确,会话流利,能针对某一主题侃侃而谈,却不一定能发挥好自己的口语优势去上好一堂优质英语课。

2.缺乏语言交际环境。克拉申在输入假设中提出英语口语的流利程度是随时间的累积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不能直接通过教学就学会。[3]而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则依赖于在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学习者通过接收大量的语言输入后转化为语言输出来实现。事实上,学生每周只有2个课时固定的英语口语学习时间,课堂成为他们学习和训练口语的主要阵地,很难实现大量英语语言输入和输出这样的目标。而且在课堂的学习中,很多时候是按照各样的专题活动来模拟真实的语言场景,学生想要获得身临其境感觉比较困难,加上掌握的语言知识没有得到经常性的使用,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甚至会出现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用英语交流的情况。

3.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意识不足。新课改之后,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强调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英语口语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讲授式教学仍旧成为主导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不足。由于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语音语调不够标准,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没有自信,害怕出错,羞于在课堂之中开口练习,处于一种学习上的被动态,没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发挥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课程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当前英语口语课程的评价方式还是过于单一。考核采用期末口试的方式,选用教师语言实训室的录音设备进行录音,成绩评定由期末口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成绩相结合决定,其中期末口试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成绩占总分的.30%,以百分制计算。评价的内容、方法、主体等还是有些单一,还不能做到真正全面地评价学生。[4]终结性评价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中占据主要地位,形成性评价未能体现出其特点和优势,不能恰如其分地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收获,反而考试过程中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了学生考试成绩,进而干扰到对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评价,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改革的对策

1.建构和落实三维目标。新课改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全人发展的新时代要求。[5]在英语口语课程中,首先应该提出对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更明确更详细的要求,把小学教育专业中师范性的特点融入到学科知识教学之中,如把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正确课堂用语、与学生交流用语等教学技能训练加入到课程内容学习里。让学生增强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同时锻炼自己作为师范生教书育人的能力。再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态为主动态,创新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口语的学习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因此英语口语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每个学生英语基础不同,掌握知识能力有高低,但是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采用不一样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在课程的学习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和礼仪,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让学生受到西方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2.创设语言交际环境。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课堂是师范生们接触英语最密集的场所,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重要场所。通过语音视频的播放,帮助他们纠正发音和语调;学习英语歌曲和绕口令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内心学习外语的紧张感,培养出英语语感;英语电台和新闻可以帮助他们“磨耳朵”———掌握英语发音节奏和语速;而英文原版电视剧和电影则可以让他们模仿英语国家人士地道的说话方式,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单纯地依靠课堂的时间创设语言交际环境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利用课外的时间开设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和各项英语专题活动等各种方式来拓宽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渠道。还可以邀请外教和外国留学生参与到上述活动之中,让学生有机会真正使用到英语,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3.创新英语口语教学方式。高校自扩招以来,学生人数不断地增多,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也日趋增多,每个班级的人数都在40人左右。对于英语口语课程而言,大班化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没有办法兼顾到众多的学生,每个学生得到课堂练习口语的机会就更少了,极易出现教师由课堂中的引导者变主导者,学生由主动学习者变被动学习者的情况。教师容易顾此失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挫伤,因此口语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方式,符合高校教学的特点。因为高校教学的主要特点应该是: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6]针对班级人数众多,而口语教学又需要小班化教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应该采用分任务式的小组化教学。口语学习中最需要伙伴合作,因此学生可以先自由找到一位练习的伙伴,再跟另一组同学组成4人小组,教师给每组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分为基础任务和提高任务),由组长负责监督组内基本任务完成情况,提高任务可以由组员在完成基础任务之后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是否完成,最后教师对每组的学习成果做点评。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中适当的“留白”———留出学生自我学习的机会。

4.建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当前英语口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太过单一,往往侧重于把他们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和期末时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然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学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7]因此要建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要确定出评价的标准,由检验学生真实学习成果的具体量化指标组成。学生可以对照标准先做自我评价,然后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开展互相评价,最后教师也给出相应的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让其充分了解到这一阶段自己的口语水平,发扬学习中的闪光点,弥补不足之处。这样既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能让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找出努力的方向和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迫切的需要,而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改革是培养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阶段的新型小学英语教师,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首先你得说出您想从哪些方面去写论文,然后搜集有关资料,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反复思考,认真打好腹稿,最后一气呵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浅谈在新课改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李小芹;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游岩平;;以陶为师 构建小学语文 “自学——研讨”教学模式[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高奇;蔡元培的教育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教育类的论文很多的,知网里面就有,但是知网数据是不对外开放的,因此如果你只是想看看摘要可以直接看到,全文是看不到的,不过你可以百度搜下:普刊学术中心,上面教育类的免费论文很多,小学教育类论文一般都是发表到普通级别的期刊上,很少能够发中文核心或者是EI、SCI水准的论文

小学教育方式方法研究论文

小学教育的论文5000字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教育的论文50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自新课改之后,为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作为培养未来小学英语教师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为研究对象,找出影响学生英语口语提高的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师范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以满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需求,适应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改革

200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进一步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要注重加强综合课程师资的培养,努力为中小学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师资。”[1]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承担小学英语课程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现实因素,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令人担忧。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深远,为了满足师范教育的需求,现行的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因此,探讨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改革对提高未来小学英语教师英语口语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如何适应基础教育阶段对小学英语教师的新要求,找出符合目前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并且具有鲜明特色的英语口语课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的现状

从2001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小学已经开设英语课程很多年。然而,各地区小学英语教学还处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教师紧缺,二是师资英语水平低,特别是英语口语较差,三是师资配备结构不合理,这些都是小学英语教育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提高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师范生们的英语口语便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中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公共必修课程《大学英语》的学习才能接触到英语知识,虽然《大学英语》课程里设置了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方面要求的标准,但是在不少高校中,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分为精读(或读写译)和听力(或听说)两大类。精读课占课程总学时的3/4,而所谓的听力课由于受师资、班级规模等制约,大都只是进行集中听力训练。此外,大学英语课程考试中普遍没有口语测试,这也使习惯于应试教育的学生忽略口语学习。[2]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是培养具备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并创造性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小学英语教师。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的学生属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该专业的学生想要单纯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是比较难的。而英语口语的掌握和运用是学生们成为未来合格小学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因此,《英语口语》课程对该专业师范生们来说非常重要。英语口语是一门口头表达型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学生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方向必修课,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英语口语训练,使学生具有较流利正确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保证他们使用英语语言时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笔者所在二级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英语口语》课程有6个学分,共96学时,分3个学期授课,每个学期32课时,每周2个课时(一学期按16周授课)。选用的教材是《英语口语教程》(1、2册),由姚保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授课使用的教室是配备多媒体设备和蓝鸽教学系统的教师语言实训室。

二、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虽然上了三个学期《英语口语》课程,通过一系列口语技能训练,师范们的英语口语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基本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但是笔者在不间断地授课之中还发现当前英语口语课程存在着一些不足。

1.课程中三维目标落实不够到位。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但是在《英语口语》课程的课程目标中,三维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与采用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注度不够;较为偏重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教学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则相对薄弱。比如学生英语语感好,发音正确,会话流利,能针对某一主题侃侃而谈,却不一定能发挥好自己的口语优势去上好一堂优质英语课。

2.缺乏语言交际环境。克拉申在输入假设中提出英语口语的流利程度是随时间的累积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不能直接通过教学就学会。[3]而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则依赖于在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学习者通过接收大量的语言输入后转化为语言输出来实现。事实上,学生每周只有2个课时固定的英语口语学习时间,课堂成为他们学习和训练口语的主要阵地,很难实现大量英语语言输入和输出这样的目标。而且在课堂的学习中,很多时候是按照各样的专题活动来模拟真实的语言场景,学生想要获得身临其境感觉比较困难,加上掌握的语言知识没有得到经常性的使用,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甚至会出现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用英语交流的情况。

3.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意识不足。新课改之后,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强调要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英语口语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讲授式教学仍旧成为主导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不足。由于英语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语音语调不够标准,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没有自信,害怕出错,羞于在课堂之中开口练习,处于一种学习上的被动态,没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发挥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课程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当前英语口语课程的评价方式还是过于单一。考核采用期末口试的方式,选用教师语言实训室的录音设备进行录音,成绩评定由期末口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成绩相结合决定,其中期末口试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成绩占总分的.30%,以百分制计算。评价的内容、方法、主体等还是有些单一,还不能做到真正全面地评价学生。[4]终结性评价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中占据主要地位,形成性评价未能体现出其特点和优势,不能恰如其分地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收获,反而考试过程中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了学生考试成绩,进而干扰到对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评价,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学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英语口语课程改革的对策

1.建构和落实三维目标。新课改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全人发展的新时代要求。[5]在英语口语课程中,首先应该提出对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更明确更详细的要求,把小学教育专业中师范性的特点融入到学科知识教学之中,如把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正确课堂用语、与学生交流用语等教学技能训练加入到课程内容学习里。让学生增强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同时锻炼自己作为师范生教书育人的能力。再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态为主动态,创新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口语的学习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因此英语口语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每个学生英语基础不同,掌握知识能力有高低,但是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采用不一样的学习方法,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在课程的学习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和礼仪,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让学生受到西方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2.创设语言交际环境。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课堂是师范生们接触英语最密集的场所,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重要场所。通过语音视频的播放,帮助他们纠正发音和语调;学习英语歌曲和绕口令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内心学习外语的紧张感,培养出英语语感;英语电台和新闻可以帮助他们“磨耳朵”———掌握英语发音节奏和语速;而英文原版电视剧和电影则可以让他们模仿英语国家人士地道的说话方式,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单纯地依靠课堂的时间创设语言交际环境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利用课外的时间开设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和各项英语专题活动等各种方式来拓宽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渠道。还可以邀请外教和外国留学生参与到上述活动之中,让学生有机会真正使用到英语,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3.创新英语口语教学方式。高校自扩招以来,学生人数不断地增多,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也日趋增多,每个班级的人数都在40人左右。对于英语口语课程而言,大班化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没有办法兼顾到众多的学生,每个学生得到课堂练习口语的机会就更少了,极易出现教师由课堂中的引导者变主导者,学生由主动学习者变被动学习者的情况。教师容易顾此失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挫伤,因此口语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方式,符合高校教学的特点。因为高校教学的主要特点应该是: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6]针对班级人数众多,而口语教学又需要小班化教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应该采用分任务式的小组化教学。口语学习中最需要伙伴合作,因此学生可以先自由找到一位练习的伙伴,再跟另一组同学组成4人小组,教师给每组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分为基础任务和提高任务),由组长负责监督组内基本任务完成情况,提高任务可以由组员在完成基础任务之后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是否完成,最后教师对每组的学习成果做点评。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中适当的“留白”———留出学生自我学习的机会。

4.建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当前英语口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太过单一,往往侧重于把他们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和期末时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然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的学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侧重于观察和衡量学生的表现;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转变观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7]因此要建构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要确定出评价的标准,由检验学生真实学习成果的具体量化指标组成。学生可以对照标准先做自我评价,然后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开展互相评价,最后教师也给出相应的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让其充分了解到这一阶段自己的口语水平,发扬学习中的闪光点,弥补不足之处。这样既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能让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找出努力的方向和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迫切的需要,而小学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课程改革是培养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基础教育阶段的新型小学英语教师,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毕业论文对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毕业论文不通过就可能毕不了业了,很多教育专业的同学不知道论文该怎么写,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摘 要:

小学生是校园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且渗透于小学教学的全过 程,学生的数学素质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不仅是学 校许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科,数学还被称谓为一种文化,小学数学也不是单调孤立的一门学科,它与小学其他各学科之间 的联系愈加的紧密,小学数学的基础运算与小学生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所占地位和影响也是十分地重要。本人从小 学数学老师的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浅谈一下关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有 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为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我对数学课堂中素质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联系生活实际中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样能够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深入探究,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活跃起来,不断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学为主,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就包含着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素材,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学习、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络、研修、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充实、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才能学高为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只有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想得更深远些。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教法、学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角色应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甘于俯身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用关心尊重和接纳态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四、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质量规格水平,是实施素质化教学的前提和评价依据。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讲授;轻数学的知识体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该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大纲”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为横轴;以认知、能力、技能三个领域为纵轴,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进行筛选,从而全面具体地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五、以数学文化为思想,进行兴趣教学,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使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变得有乐趣,让小学生们兴趣地学习数学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设定情景的方法进行,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数学课堂问题转换设定为某种情景,促使小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进而激发小学生们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同学们自主地产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该阶段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不断地为学生设计课堂情境,使小学生们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容易的完成小学数学教学。

比如,在学习和复习小学乘法公式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数字游戏,以课堂游戏10分钟为例,恰当的把小学数学运算融入到游戏当中。运用到课堂上数学游戏很多,我们可以玩这样一个游戏:小学数学倍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小学生们按照自己所坐的课堂位置顺序进行读数,第一学生读一,第二个学生读二,第三个学生读三,第四个学生不读四,要读“过”,以此类推,只要是四的倍数的都要读“过”,读错了的学生和没有读“过”的学生要受到大家的惩罚,惩罚大家定,也可以随便罚。学生们活跃玩着这个游戏,教师在一旁引导鼓励,使得学生充分的融入进游戏,学习并快乐着,通过这个游戏过程达到对小学数学乘法公式的掌握的目的。教师进行兴趣教学,活跃了学教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小学数学运算的兴趣,整个数学教学课程变得有趣起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行兴趣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展,这也直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果和效率。

我们只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就可以进入数学的殿堂,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的畅扬。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未来的人的数学素质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应用及培养至关重要。

小学教育中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发展探析

在新课改背景中,小学教育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需要明确学生个体是有所不同的,需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等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如此,同时需重视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和谐发展,让学生全面发展。如今小学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个性,就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不过个别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够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小学教育需要做到兼顾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发展,实现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教育中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一,教育和趣味并存。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思想品德,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并据此培养学生的个性。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和谐发展,教师要充分地发挥指导作用,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以及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第二,传统和现代并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给小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教师需活用传统文化。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因此,教师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现代文化培养学生个性。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正确选择教学方式,充分地联系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二、小学教育中个别教师教学的不足

第一,个别教师教学形式过于传统。如今中小学高度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但个别学校无法及时地调整自身的教学形式,单纯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有的学生学习较被动,没有主动地学习知识,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第二,个别师生的互动不多。小学时期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部分淘气的学生会扰乱课堂秩序,有的教师上课的时候比较严肃,在学生犯错之后会进行批评教育,没有耐心地进行指导,因此导致学生产生畏惧感。在教学的时候,部分教师和学生没有充足的互动机会,互动不多,有的学生仅仅是跟着教师学习,不愿意积极地分析存在的问题。第三,个别教师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无趣。在小学课堂中,个别教师主要是带着学生完成学习、理解知识等,主要讲解书本中的知识,没有积极地拓展课外知识。学生反复地学习书本知识可能会感到枯燥,长时间如此就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影响学习效率。

三、小学教育需重视的方面

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两点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其中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如果仅仅重视一个方面就会过于片面。小学教育需要重视个人价值以及个体的能动性,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需要重视社会价值,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小学阶段属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需要兼顾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重视个体在各个方面的特点,其中包括学生的天赋能力、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等内容。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尊重这种差异,需要满足学生在社会交往以及道德素质水平等方面的共性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和共性的和谐发展。四、小学教育中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和谐发展的措施在上小学之前,儿童主要是遵守人的自然性生长发育,进入小学之后,他们开始度过集体生活,建立最初的人际关系。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持续提升,通过和其他学生的沟通交流,会逐渐产生自我认知和个性。设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培养目标。小学教育时期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小学教育的要求之一。在这个时期,学校需有计划、有组织和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需按照各个学生的发展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更加有个性的人,设置有针对性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目标。设置兼顾丰富性和选择性的课程。丰富性指课程种类的多样性和科目的多样性,能给学生带来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落实融合整体要求和个体需求的教学。班级授课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对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需借助课堂教学来落实,确保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发展。设置统筹基线标准和个体差异的学习评价。在学习评价的时候,最开始需要掌握各个科目学习效果的基线标准,即全体学生学习之后都可以达到的效果指标,面对全体学生,确保各个学生在学习之后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小学教育是比较重要的,是各个学生需要接受的最基本的学校教育。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整体素质发展的基础阶段,学校需要在共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文摘要】

民族振兴依靠教育,教育振兴依靠教师,教师技能提高依靠教学实践和研究,而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都离不开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导和引导。本文试就中小及教师的教育科研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探讨,以便同仁借鉴。

【论文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理论为武器,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单地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能够在工作中发现教育上的问题,并能运用正确的,系统的方法,去求得科学的结论,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活动就称之为教育科研。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个目的。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以中小学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对象,探索新形势下新的、未知的教育规律,以便发现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正确地指导今后中小学教育的工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事物总是前进的、发展的。我们的教育工作,它必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指导教育运行的规律也必然在丰富、在完善、在发展。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只有联系本职工作认真地、不断地探索,才能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社会劳动者。因此,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对于深化教改,切实搞好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深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改革现行教育中的思想、体制、结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中的已经过时或落后了的东西。而这些方面的改革都亟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给予正确的回答,提出有效的措施,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这是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供科学理念依据的源泉,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实践发展的动力。进行教育科研,每一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因此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主人翁作用,为推进素质教育,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2、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们知道,学校的每一门学科,都涉及到教育科学的理论;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教育科学理论去指导。教育是一门艺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地进行教 改实验,勇于创新,用取得的成果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对学期或学年度所实验的课题或项目应进行书面总结,找出差距,继续研究。这样边研究,边实践,自编自导自演,既可以优化“教”,也可以优化“学”,既经济快捷,又方便实惠。所以说,教育科研的成果,一旦被广大教师所掌握,就可以变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力量。目前许多学校都总结提出了“抓科普、促科研,以科研带教研”等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辽宁盘锦市实验中学,非常重视学校科研组织和科研活动的建设。他们不仅把科研成果通过报刊杂志进行宣传报道,而且还积极主动地把经验丰富的教师派出去巡回讲学、作报告。这样做正是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便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科研理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数十年长期坚持,因而成为全国一流中学。该校的科研带头人魏书生,也逐步锻炼成为教育实验改革的专家,全国知名。

3、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需要

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依靠科技。科技的发展要靠教育。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也就是说,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从古今中外教育史的发展看,那些著名的教育家无不是经过教育科研——长期不断的教育实践发展而来的。我国古代的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等教育教学的理论,并终身为之实践,因而成为历代尊崇的教育思想家。我国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他的”生活教育”的理论,就是他在数十年教书育人的不断实践中总结创立的。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也是在他十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边实验、边总结、边研究,才不断取得优秀成果的。……概言之,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紧密联系的教育科研活动,经过选择课题,定向研究,不断总结积累,不仅可使“教”有特色,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教育科研活动正是造就教育家,造就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途经;也是提高广大中小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

4、开展和加强教育科研,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需要

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而教育科研,正是使大量丰富的教育实践(包括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和教育科学实验)上升为教育科学理论的必由之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育科学研究,就没有教育科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得不到发展、完善和提高,怎么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呢!只有广泛开展和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才能有效地指导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顺利实施,确保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目标的实现。

那么,怎样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呢?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努力转变观念,树立参与意识,扩大科研组织,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通过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专门机构的建设和管理,集中人力物力,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科学研究,以推动教改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落实。各学校也可借此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的科学研究,以促进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完善和提高。具体方法可采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总结法等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另一方面,作为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活动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具有进行教育科研最有利的条件。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立足本职,立足自身实际,努力学习,勤奋钻研,注意挖掘和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联系有关科学理论,开展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动,积极撰写科研论文,逐步提高科研能力,努力使自己退出“教书匠”行列,逐步锻炼跨入到“科研型”甚至“学者型”教师的行列。因为,教师在科研道路上的钻研精神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正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一个有力因素;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他较高的自身素质和科研水平上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树立起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危机感,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争创佳绩。切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万木苦争春,何患未成林”。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实践出真知,为教育科研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电化教育在今天迎来了高速的发展,通过电化教育的手段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运用,为中小学教育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发展中电化教育也将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

电化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它的目的仍是要实施教育,电教部门和学校电教工作者要为普及电教而提供电教资料,编写电教教材,他们的工作仍然是教学,只有懂得教学具备教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好电化教育。实践证明,好的电化教育,能够对中小学的教学成绩有显著的帮助。

一、电化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的形式就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了使学生更加有兴趣,更能够投入,教师必须使自己的语言更具有鼓动性、幽默性或者加入一定的肢体动作。但是这种外部的刺激具有瞬时性,只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效果,同时还存在审美疲劳的弊端。加之,这与教师的性格、环境、语言表达具有较大的关联性,遇到表情严肃、性格内向的教师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单一的表情、较少的肢体语言、单调的语调就很难能够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抵触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布鲁纳是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他曾表示: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由此可以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化电化教育就是应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借由它的生动、形象、直观,集中了视觉听觉,通过灵活多变的视听效果来改善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效果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平时语言难以表达的思维,从而达到比传统教学更方便高效的效果。

二、电化教学发掘学生的思维

创造思维是相对传统的思维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就像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创造思维具有传统思维却又高于一般思维。创造思维也来源于生活,了解的越多思维越发散,越能够产生创造思维,但中小学的学生大都仅限于学校的生活,因此思维局限性大。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课堂就是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唯一场所,教师想要学生具有极佳的创造性思维就需要丰富的课堂教学素材。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因此电化教育就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教材和多媒体电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发他们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发散思维产生创造思维,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开拓视野。

三、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质和教育的实时性

信息素质代表了两个方面即计算机素质和网络素质,计算机素质主要表现为熟练地操作电脑,熟悉电脑系统解决常见问题、应用文字编辑软件、灵活运用各种软件解决教学问题、能够制作和编辑处理需要使用的图片、演示文稿制作使用等各项在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各项关于电脑的基本能力;网络素质则包含收发电子信息、网页浏览查询、信息查询收集、软件下载等基本互联网素质。上海师范大学黎教授在出版的《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信息教育》一书中,通过下面的语言来定义什么是信息素质,黎教授的表述如下: 信息获取、加工等能力可以简称为"信息能力",通过信息教育使学生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人一生的品质。通过这段表述,我们能够对信息素质有所了解,也能够判定什么才是所谓的信息素质。

电化教育就是通过连接的互联网来形成一个三维的、空间的教育体系,借助互联网强大的信息化来达到充实课堂使得课堂能够与时俱进,时刻获得最新资讯、最新动向,从而远离"闭关修炼"的教育困境。这样既可以增强了教师自身的信息素质培养,也能够树立学生对信息化的观念,增强学科教育的实时性,避免教育与社会的脱节。

四、提高了学生主体作用,有助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传统教学中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教师发挥主体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电教化则相对平衡了二者在教与学的作用,将讲述和吸收转换为交互式的课堂。将计算机的图、文、动画结合,形成屏幕内、屏幕外教师、学生多方面的互动,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观看,一起分析比较,一起提出问题,一起解答问题,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就是引导的作用,转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式课堂,形成了以课堂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创新课堂。

同时信息化的今天,合理、正确、高效地使用现代化电化教学,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同的教学模块和形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设计的个性化教学,突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作用。学生除了能够在老师固定的模式下学习,还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丰富资源自行学习,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双向的信息传输,加强信息的沟通,形成知识的多向网络,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

五、结论

运用现代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和创新的课堂形式,结合传统教育和电化教育,优势互补,形成全新的课堂文化。在现代化的整合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完美融合的新课堂。新的课堂具有更多的创新意识和民主意识,传统的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变成了组织者和引导者; 传统的课堂中心发生了转换,教师为中心变成了课程内容为中心; 传统师生关系发生变化,师授生学的关系变为了教师与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同时教材也不再是不变式的标准教材而是求知型的探索式的新教材。这样形成了新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为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和学习积极性。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达成以上要求为学生提供创新空间和条件,电化教育是构建创新学习环境的技术支持,因此需要体会它与传统教育各自的优缺点,将两者有机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振红. 中小学电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顾明远. 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南国农,李运林,祝智庭. 信息化教育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摘要:

在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由一开始的不受重视逐渐地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在美术教育地位逐渐提高,教学工作开展的越来越好的情况下,美术教育对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所具有的作用也慢慢地突显出来。因此,本文以美术教育对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意义为题,对美术教育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原则以及意义等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为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

美术教育;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意义

在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有效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所以说,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因此,在合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美术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美术教育对培养中小学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原则。

(一)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十分成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一阶段,若是不能有效的开展创新思维培养工作,那么当学生思维已经成熟之后在开展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中小学阶段是最好的培养时期。在此时期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美术教学入手。

要知道,美术这一学科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对于教学方式也没有固定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这样就使得教学的灵活性比较强,而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着积极的作用[1]。多样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以及直觉思维的发展,而此两者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意想象,进而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美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原则。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按照自由、平等等原则来开展教学,只有这样进行的美术教学才能够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发挥美术教学具有的创造性,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发散环境,学生在此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可以自由创造,这样其思维就可以得到创新的发展。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想要通过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此种精神,才能在学习中自主开拓,久而久之,其创新意识以及能力都会得到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精神引导,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多启发学生动脑。与此同时,因为美术知识是比较灵活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想法融入到知识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可以得到培养。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一种引导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可以根据美术这一科学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发散思维训练融入到教学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说,当教师想要让学生自己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可以先给一个命题,就以《夏》为命题,对于夏天每个学生都不陌生,而且此命题和生活实际也可以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将自己认为的最具代表性的内容画出来。很多学生可能会画花朵,会画蓝天白云,这样的想法是较为固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可以说:“同学们,夏天天气热,怎么可以降暑呢?”这一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就会想到,夏天还可以游泳,还可以在树荫在乘凉等,当这些想法从脑海中浮现之后,学生进行夏的创作就会多样化,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发散。

(三)构建创新思维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构建创新思维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够得到放松,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创新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此情境中思维得到碰撞,进而产生新的火花。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要知道,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以此来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进而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迎弟.浅谈小学美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3):274-275.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