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改善人际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24-07-08 03:46:25

改善人际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三大关系论文

【摘要】心理学认为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青少年也就绕不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际关系中,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三大关系相辅相成,其和谐程度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家长应重建青少年的家庭地位,形成理解信任型亲子关系;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形成合作型师生关系;青少年应以尊重和真诚为基础,形成互惠互利的同伴关系。同时,家长、教师和青少年都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三大关系呈现出最大程度的和谐状态,从而有效提升青少年人际关系,达成青少年理想的乐群标准。

【关键词】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

1前言

有一则“封丘14岁女孩给男友买奥迪 ,车没买成与男友闹僵”的新闻令人惊讶不已,售车人员担心女孩是有道理的,因为女孩心智不成熟,但我们不禁要问:家长哪去了?再联系到上海复旦大学“4·1投毒案”中研究生黄洋被舍友林某投毒致死,网上一片谢同学舍友不杀之恩,青少年是否也意识到学校同伴关系如此危险?还有类似去年“岳阳一高二学生不堪老师过重批评跳楼自杀受伤”的新闻数不胜数,我们广大教师不得不反思。从种种类似的事件中我们应该看到,当下很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源于学习上的挫败或不满,而是源于人际关系,有的是同伴关系,有的是师生关系,有的是亲子关系,本文将之称为“三大关系”。无论是哪种关系,它们在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中都显得多么重要和紧迫。

心理学认为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青少年也就绕不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那么如何判断一名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是否健康呢?据我国比较权威和代表性的林崇德心理健康标准认为,青少年正常人际关系方面的心里健康表现是乐群,主要体现在能互相了解对方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能真诚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能积极沟通和主动交代,能保持个性和人格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三大关系相辅相成,其和谐程度与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呈正相关。

2青少年需要什么样的“三大关系”

在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群体里,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看似独立的平行的,实际上是交叉的,三者互相影响,可以说是“正+正+正=正强化”、“负+负+负=负强化”,又可以说是“乐+乐+乐=其乐无穷”、“恶+恶+恶=其害无穷”,它们的积极作用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其消极作用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呈负相关,有一者弱化则乐群程度减分,每一种关系的和谐程度不同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又不一样。

青少年成长最迅速的是其社会性需要,家长、教师必须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成长。成人应摆脱儿童时期根据自己想达成的目标输出教育的方式,而是需要根据被教育者的需要来进行教育,才能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同样,青少年自身对同伴关系也应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

家长应重建青少年的家庭地位,形成理解信任型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顾名思义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毫无疑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对青少年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但很多家长都在付出大量的努力后,结果只能埋怨孩子不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亲子冲突是家庭成员间缺乏交往和沟通的技能所致。

家长要理解青少年对自我的认知是迅速的,也是具体的。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已经摆脱了对父母的依赖,渴望独立,希望提高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青少年都希望父母把自己当朋友,以平等的视角来对待自己。显然,父母必须意识到要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把孩子当成可以学着商量参与家庭事务的角色,才能适应孩子的成长;正视孩子成长中的变化并加以引导,才是积极的抚养行为。

理解和信任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在青少年需要独立的时候父母要懂得适当放手,在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要给予一定的鼓励;父母既不能无条件服从和满足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无条件要求孩子服从自己。

眼下多是独生子女,核心家庭是6位大人管一个小孩,单亲家庭小孩则没人管,有人受到溺爱娇惯,有人被放任自流。如: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又或者家长的专制粗暴、强迫压服等,都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的原因。例如想给男友买奥迪的女孩,父母离异不在她身边,她会非常缺乏爱、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青少年在成长中需要上述这些情感上的“心理营养”的程度不亚于吃饭的需要,但往往很多家长都忽略了。

再者,青少年处理与家庭以外的人际关系时,他们会借鉴父母处理亲子关系的方法和技巧,以迁移到其他关系中,所以说亲子关系在他们的成长中是一个基础,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积极作用。

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形成合作型师生关系。

谁都知道学生白天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学习度过的,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而以往讲到师生关系,很多人都只想到学生应该如何适应教师,教师内省的.机会很少。实际上,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才是师生关系的主导,要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肩负很大的责任。

皮连生在《学与教的心理学》提到中国中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教学方法好、知识广博、肯教人、耐心温和、容易接近、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人对事公平合理、负责任、守信用、有政治头脑、关心国家大事、讲文明、守纪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除去对教师教学上有要求,还对教师对师生关系上有要求,比如耐心温和、容易接近、严格要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人对事公平合理、负责任、守信用。下面着重讲一下尊重、公平和诚信。

新型的师生关系又可以说是一种合作关系,既然是合作,那么在共同的目标面前,尊重是前提。“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 ?尊重学生不仅包括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劳动,还包括学生的人格、隐私……

同时教师与每位学生的教与学的合作过程必须体现出公平,亦即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所有的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教师决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对待后进生应该给予更多的爱心及宽容。

而“诚信”这个词不只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必须实事求是;答应了学生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

岳阳受批评跳楼的高二学生,其左手背上写着“为什么没一个人相信我”。可见,学生在接受批评时感到自己被“冤枉”了,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情绪激动产生了不良的后果。教师应在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其犯错的实情,了解其原因、过程及其他相关因素,再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沟通。

合作的师生关系实际上也是人际互助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教师要学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青少年应以尊重和真诚为基础,形成互惠互利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同伴,他们在与同伴们建立亲密的友谊中进一步认识自己。同伴关系里可能是一对一的友谊关系,也可能是同伴群体。在这种社会性需要中,青少年渴望获得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与交往的需要,同伴的影响非常明显,对他们的发展具有父母和老师都无法取代的作用。

和家长、老师的交往不同,家长和老师于青少年而言都是成年人,有着垂直关系,而同伴大多为同龄人,有着水平关系。这种水平关系的好处是大家以信任为基础,具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行为准则、相同的兴趣等。因为大家是平等的,所以可以在交往中或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负面情绪宣泄,获得宽慰、理解和同情,克服心理障碍和情绪困惑;或分享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青少年自我观念和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增进自我价值。这时候他们最害怕被孤立,会尽量避免自卑感。

复旦大学“4·1投毒案”中林某身上折射出和青少年一样所需要的自我价值认同。对应到青少年同伴关系中,是对自己认可的不足,是自我价值感低的表现,实际上是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别人交往或尊重,变得无法包容他人。

有个家长曾经讲过他儿子的故事。他儿子的朋友在学校老是被别人欺负,但每次都不吱声,都是他儿子帮朋友出头。有一天,他朋友又被欺负,这时候朋友进行了积极的反抗。他儿子回家后跟他说:我朋友今天终于敢对别人说不了,我真替他开心。这位家长讲到这里是很欣慰的,孩子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能真诚地赞美。

同伴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真诚的基础上,青少年在这场关系中应该互相理解宽容、互惠互利,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形成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心里健康非常重要。

3、各方应加强学习,提高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切人际关系都是两元结构关系,在教育中体现出的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开展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单一方面的关系中的相关人员的事,而是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甚或学生,都需要学习,从而提高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对于青少年人际关系中的三大关系而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青少年同伴之间的关系靠的是共同愿景——心理认同感,如果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缺乏共同愿景、缺失心理认同感和认知统一性,则教育难有效果。

教师应寓教于学,提高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能力。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投入工作。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学校应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既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又要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乐群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而作为班主任,应特别注意:应强化对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增加他们的心理宽度,使他们即使在遭遇负面情绪时也能合理排解,不对别人施以“冷暴力”;不孤立那些性格内向同学,其中包括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老师经常批评、或常给老师打同学“小报告”的学生;其次,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外貌不好看以及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第三,那些学习特别好或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学生,也会成为学生中的“孤岛”,因为这些“骄子”之类的焦点人物,很可能由于过于强势,或言行上的不当而引来同学的嫉妒、敌意与抵制。

家长应加强理解和沟通,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到方式,对家长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为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建立支持性的环境,让家长充分认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

心理学家认为,很多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障碍与行为异常本身就是源于消极的成人错误指导。家庭是每个青少年首要的成长环境,家长必须意识到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等对孩子身心的影响很重要。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家长对此要有心理准备,要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及时干预和指导。

家长要改变对孩子儿童时期的教育方式,正视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在家庭中平等相处,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和来自家人的爱。一方面,应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提高他们的与人交往技巧,增进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学会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培养和维护青少年的人际关系。

青少年要加强学习,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教师是需要学习的,更需要学习的是青少年。青少年不但要学好书本知识,还要学做一个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而且还要不断提升这种能力,为自己负责,做一个引导自己走向正确的生命方向的人,充满正能量的人。

青少年首先要学会了解自己,不但要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能力的高低、品格的优劣等,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还要积极地评价自己,包括优缺点和长短处,并能正确地对待,不好的方面要勇敢面对,不断提高,超越自我,更要了解自己的快乐和不快乐,学会反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此外,青少年还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群体活动,在保持个性和人格的同时,寻找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兴趣的同伴,客观认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行为结果等,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适应环境,用快乐的心情面对他人,将孤独冷僻消解于无形中。

在家庭中,青少年在体验到父母关爱的同时,要学会体谅父母、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在学校里,能明确师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并关心他人的需要,能真诚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能积极沟通。

总的来说,如果青少年能正确地认识自我,那么他就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从而改变自己与人交往的行为方式,进一步完善自我。

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润滑剂。青少年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里健康水平。在青少年人际关系的三大关系中,只有家长、教师和青少年互相理解和积极沟通,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达成青少年最佳的乐群效果。

4结束语

本篇论文整体介绍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中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以及关系各相关方如何加强学习,提高自我教育和被教育的能力,最终合理达成青少年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目的。但其中有的地方研究得还不够深入,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启珍 杨黎明《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9~73页。

[2]吴发科《心本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8~9页。

[3]童心 符明弘《青少年亲子亲合与父母意识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5期,第46页。

[4]孙康 《批评讲究艺术,师生关系更和谐》,《神州》,2013年 第15期,第57~57页。

[5]林海亮 杨光海 《教育心理学——为了教与学的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2~58页。

[6]韦洪涛 《学习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25~30页、第61~70页。

[7]皮连生 《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43~48页。

人际关系对话录作者:崔思龄1999年3月16日1. 我不成熟 2. 交往与适应 3. 交往与归属 4. 高层次需要与交往 5. 人与人有哪些关系 6. 一对一的交往 7. 交往距离与关系质量 8. 难得相识 9. 相互了解与交往 10.关系的维持 11.称呼定律 12.等价交换(上) 13.等价交换(下) 14.人际关系淡化趋势 15.理性关系 16.感性关系 17.关系倒错 主页

你们老师是傻吊

【摘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摘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第三类: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大学生能与他人交往,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多属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他牵挂,也没有人会想念他,他们难以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同学多会感到空虚、迷茫、失落。某高校06级一学生,因同学关系不好,倍感孤独、压抑,最后离校出走。在离学校较近的几个中小城市闯荡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学校,在校园中与接到通知后星夜赶到学校的陈某父母不期而遇,此时,悲喜交加的陈某父子面对的,除了学校因陈某不假离校、旷课50多个学时而给予的勒令退学处分和校方师生的同情之外,谁也无力给予陈某更多的安慰。第四类:感到交往有困难。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恼,很希望改变社交状况。大一年级女生小张,她在家里一直养尊处优,家务活全部由父母包办,自理能力不强。进入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使她觉得不安。她开始独来独往,渐渐地,她有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全寝室同学都看不起她,打开水也要她去,扫地也叫她,她觉得自己成了别人“差使”的对象,越发闷闷不乐,上课也毫无兴趣,成绩一落千丈。第五类:社交恐惧症。这类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则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总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总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与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任务。社交恐怖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怖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怖的症状进一步恶化。许多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看看上面那个调查,同学们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达,位列首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重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自我中心型。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2、自我封闭型。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在我们队里也存在着这样的学员,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他人接触,做什么都一个人,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产生一种圾不和谐的情况。3、社会功利型。任何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有使自己通过交往得到提高,进步的愿望,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拉拢,使个人交往带上及其浓厚的功利色彩。在我们学员队中,也有部分学员把市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人际交往,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以实现个人目的;或“唯利是图”;大利多交,小利少交,无利不交,冷落不能给自己“实惠”的人,滥交乱捧能给自己“实惠”的人。个别学员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最好荣誉、成绩都属于自己,别人都不如自己,在分队与分队之间,甚至区队与瞿之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于本分队本区队的工作都尽力完成,但在其它分队区队有困难的时候不愿伸手帮助一下,希望自己所在分队,区队成为一枝独秀。4、猜疑妒忌型。猜疑心理在交往中,一般表现是,以一种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对人缺乏信任,胡乱猜忌,说风就是雨,很容易暗示。猜疑是人际关系和谐的蛀虫。另外,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这是常事,一定的嫉妒心,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一旦这种 嫉妒心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影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在我们平时的交往中嫉妒心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成绩、进步不予承认甚至贬低;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沾沾自喜,但同时又焦虑不安,对他人过分堤防,害怕他人赶上;有的甚至因此怨恨他人的所作所为。嫉妒心,嫉的是贤,妒的是能,这就是所谓的“嫉贤妒能”。如若自己不能够很好的调节心态,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同归于尽的心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得到。自己不成功,他人也休想成功。能够坐在这里的,大家都是通过高考这拥挤的羊肠小道的幸运者,一帆风顺,优越感,自然而然的滋生。但进入大学校园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学的优秀者云集在一起,有的学员不能够保持优秀,学业上优越地位的失落,很容易产生忌妒心理。轻者出现内向,躲避,重者出现精神妄想,自杀甚至犯罪等。5、江湖义气型。有些学生热衷于江湖义气,对所谓的江湖好汉,义士崇拜得五体投地,与其他同学称兄道弟,拜把子,管它什么军纪,国法,集体利益,不惜为哥们两肋插刀,大有豪气冲天的勇者风范。而实际上,这是对革命同志关系的玷污,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个人和小团体私利的宗派团伙意识,与以革命原则为基础的同志友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平时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能搞小团体,小圈子,应当坚持团结合作,珍惜互相之间的情谊,这样才能做到“人伴贤良智更高”。6、人际交往复杂困惑迷茫这是很多大学生的心灵写照,熟悉了周围的环境,认识了周围的同学,才发现校园的生活并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人的想法也不再像高中那样单纯了,人们说校园就是个亚社会,每天自然少不了待人接物,然而待人接物并不简单,大学校园汇集着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同学,风俗习惯、观点看法难免不一样,正是这些风俗习惯和观点看法的不同,使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小摩擦,总是不能风平浪静。调查显示,有78.8%在校同学都反映人际关系复杂难处,其中宿舍关系就占45%,人际交往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都在为人际关系发愁,你说能不郁闷吗?7、面子问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面子更是大学生的一大怪癖,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逊,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就孬种、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分析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各方面的因素:1、家庭教育的原因;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父母总是怕孩子吃亏,慢慢的就养成孩子自私的心理。并且有些家长本身人际关系就不好,由于长期的渲染,致使孩子也反感与人交往。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很多事情孩子都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所以有时候,做家长的应当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和吃亏教育,这样才会让他们真真的自己去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真正的去为人处世。2、学校教育的原因;在很多中小学校,包括有的大学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略甚至根本就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很多时候,有的学校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化。致使很多学生在面试的时候面红耳赤,羞羞答答,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误,其实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怎么面对和接触社会,时刻让同学们明白,虽然他们不能改变一个社会,但他们一定要适应这个社会。3、社会的影响;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名为《雷锋出国了》的文章,上面写到了现在我们社会人情的冷漠,也正是这样的社会阴暗面影响着我们的同学们,他们从不敢相信人到不愿相信人,所以我们要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性的回归,让社会充满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学生还有不热爱与人交往的理由吗?4、自私自利的个人思想;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当你们计如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5、素质教育的匮乏;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6、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胀,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四、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如何提高个人的人际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这是每个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调查结果也表明,那些对大学生活感到满意度低的学生,其列在第一位的是人际关系不适。对在校大学生,就从品性格、能力、学识、体态、交际手段与社会经验等方面锻炼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即依据一定的交往原则。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一)掌握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1、正直原则。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2、平等原则。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贯彻平等原则,就是一澳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3、诚信原则。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4、宽容原则。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展再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5、换位原则。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6、互补互助交互原则。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常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个体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由于这种寻求自我价值被确认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在社会交往中,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希望别人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阿伦森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对于真心接纳我们,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更愿意接纳对方,愿意同他们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福阿夫妇1975年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有着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性、合理性,并依此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得以解释。这样,当别人对我们表示出友好,表示接纳和支持时,我们也感到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友好,这种“应该”的意识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接纳别人,否则我们的行为就显得不合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的友好的行动别人接纳后,我们也希望别人作出相应的回答,如果别人的行动偏离了我们的期望,我们会认为别人不通情理,从而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对方产生心理排斥。我国古人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有其心理学基础的。(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需要一颗宽容的心,需要真诚,需要积极交往的主动性,塑造很好的个人形象,善用各种交际手段,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见。1、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差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晕轮效应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潜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个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斑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全好,说坏全坏的绝对化方法。首应效应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某种固定化的意识,影响人们对人和事物的认知和评价。当我们与他人接触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作一种固定了的观念或倾向进行评判。投射效应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如自私的人总认为别人也很自私;而那些慷慨磊方的人认为别人对自己也应不小气,由于投射作用的影响,人际交往中很容易产生误解。为什么有的人不能从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人是社会的动物,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过分留心、处处算计、总怕吃亏上当,这当然得不到快乐。可以说,这样的人还没有领悟人际交往的真正内涵,因此他无法体验到交往中的快乐。俩人互相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俩人互相交换一个主意,一人就有了两个主意,这个例子是交往露内涵的一个体现。此外,交往的意义还在于增大个人的心理空间,减少彼此的心理距离,建立“我们感”。这些都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需求。消极的情绪,如不快、痛苦、愤怒、失望等,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这点不言而喻。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可能来自某种压力、或者受挫、或是某种丧失。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这也是个人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如果说在一些场合,或和某些人的临时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应酬,那么,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假扮的圣人。当然,如果是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这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2、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适度的自我价值感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自我价值感来源于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而存在有的固有价值的认识。任何一个个体都是无法完全被取代的,都有其独特性,有其独特的创造性潜能。伴随这种价值感而来的是对他人的独特性价值的理解以及对他人的尊重。是否具有这种适度的自我价值感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模式。3、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良好的个人形象应从点滴开始,从善如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优化个人的社交形象。提高心理素质。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胆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独、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每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人际魅力,他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交生活中的体现。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识更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拓展自己的内涵。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我们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参考文献:【1】郭 丽 《大学生人际交往个案解析》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3】苏厚重 《大学生人际关系原理江西》 江西人民出版社【4】凡 禹 《人际交往的艺术》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5】苏连升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3月【6】汪汉荣 龙健飞 王绪朗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 经济师 2005年02期【7】贾玉霞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8】许苏明 《论社会交换行为的类型及其制约因素》 南京大学学报 2000年3月

企业人际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论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沟通 摘 要:对企业来说,企业管理工作能否达到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企业内部的沟通,作为管理者,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能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有效的沟通能够使上下级之间迅速准确的了解必要的信息,激励企业所有工作人员同心协力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努力。� 关键词:有效沟通;沟通的作用;沟通的技巧� �� 1 有效沟通的特征� (1)准确清晰。沟通是信息互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准确度和清晰度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希望接受准确又简单的指示,一旦信息传递失真或者信息过于琐碎,员工不能及时准确的从中了解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那么这样的沟通也就成了无效沟通,也会因此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 (2)双向、多层面沟通。似乎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每一次跟下属员工沟通都需要浪费一定的精力,不厌其烦的向下属发布命令,可结果仍是效率不高,这到底是为何?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因为管理者忽略了下属对信息或工作任务的意见和反馈,这种单向的沟通模式不仅不利于企业上下级的沟通,也严重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多层面的,应该在企业内部提倡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互相沟通,让每个员工对企业的管理拥有发言权,这能够使员工感受到管理层对员工的重视,进而有利于上下级、同级之间的理解和交流,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扫清了信息沟通的障碍。� (3)高效的沟通。沟通是处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重要工具,如果沟通效率过低就无法及时合理的对内部矛盾进行处理,。提高沟通的效率关键在于明确管理中的主要矛盾,也就是需要抓住沟通的方向和目标,对症下药才能避免沟通的盲目性和低效;提高沟通效率还可以通过开放式的沟通来实现,所谓开放式的沟通即是指没有固定模式的沟通,沟通既可以是从上到下的,也可以是从下到上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管理过程运用网络手段的企业越来越多,管理层可以通过网络向所有员工发布企业的最新政策,还可以就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员工在网上进行交流,在网络高速运转的情节下就能提高沟通的效率,节省了需要沟通来解决问题需要的时间,沟通的作用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 沟通的作用� (1)沟通的目的决定了沟通的首要作用——信息的传递和管理过程中矛盾的解决。企业的经营过程需要多种多样的媒介和载体,而沟通正是信息传递和解决矛盾所需要的最主要的媒介之一。� (2)沟通能够让企业员工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德鲁克给管理下过这样的定义:管理就是确定组织的宗旨与使命,并激励员工去实现它。这里可以看出要想完成企业的目标首先就是让员工了解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使员工对企业的宗旨的认识和管理者的认识相一致,这就需要有效的沟通来充当上下级之间信息互通的桥梁。� (3)激励员工间、部门间紧密合作。这一点从德鲁克给管理下的定义中不难看出,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组织,组织中各部门间、员工之间的融洽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怎样让部门间、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紧密合作是企业管理层需要进行沟通管理的问题之一,解决这样的问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给所有的员工指定较明确的工作目标,把企业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具体分配到每个员工,使员工的目标同本企业本部门的目标紧密相连,让员工意识到自己将要完成的工作对企业的整体目标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员工能够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就能激励员工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企业的目标而相互合作努力工作。� (4)沟通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一个讲团结有凝聚力的团队才是有生命力的团队,作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凝聚力是其运转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凝聚力强的公司能够让员工乐意为企业做出最大的贡献,也容易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那么,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应该从那几方面入手呢?第一,鼓励员工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员工之间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意见相左或由领导者管理不当导致产生矛盾的情况时有发生,对待这样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员工主动的进行交流,抱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来沟通工作上的矛盾,这样就有利于员工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团结。第二,可以采取群策群力的决策模式。公司在决策时最大程度的听取员工的不同意见,鼓励员工畅所欲言,对企业的管理及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甚至管理者的缺点都可以提出建议,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主人翁应有的责任和权利,激发员工爱厂如爱家的思想,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3 沟通的技巧� 现代的企业管理者要使管理工作富有成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离不开沟通这条途径。如何利用各种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尽可能的与员工进行细致的交流,已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使与员工的沟通达到最优的效果,管理者需要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 (1)明确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 管理人员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深刻体会沟通对管理活动的作用,不应该只注重领导者其他的职能,这样有利于管理者在解决矛盾时有更多的手段,使管理者在使用沟通解决问题时不会手足无措。� (2)沟通必须目的明确、思路清晰。� 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有的放矢的,沟通最好是先征求对方的意见,使沟通的双方都清楚需要沟通的内容。在沟通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思路清晰,不向对方提供模棱两可的信息,并恰当的运用谈话方式和说话语气,力求措辞清晰、明确,还要注意些感情上的微小差别。比如安排工作时,就应该对该项工作的工作要求、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样才能让员工真正了解这次沟通的意图。� (3)相互尊重、赢得信任。� 沟通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沟通的内容,还受沟通双方的人际关系影响。尊重员工的管理者能够得到员工的信任,能够让员工说出自己的想法,一旦管理者得不到员工的信任那么双方的沟通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沟通过程中管理者必须把员工放到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设身处地的为员工着想,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员工,这不仅能够得到员工的尊重,还会激发出员工与管理者同甘共苦的热情,有利于双方有效沟通的实现。� (4)培养“听”的艺术。� 沟通要讲究“听”的艺术,通过积极的倾听可以了解谈话者的真正意图,可以获取对方想要传递的信息。耐心的倾听能够激发对方的倾诉欲,有利于从对方的谈话中找出说服对方的关键,增加沟通的有效性。善于倾听的管理者要在谈话中表现出对对方的谈话内容感兴趣,要全神贯注而不能从事与谈话内容无关的活动,比如说看报、看时间、思想不集中等,这样容易让对方认为你对他的谈话内容不关心,从而打击了对方沟通的积极性;谈话时尽量不要打断对方,不要过快的做出判断,草率的给出结论,这不但能体现你对谈话者的尊重,也可以给对方留下稳重含蓄的印象,在提高对你的信任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沟通的效率。� (5)学会从员工的不满开始沟通。� 员工对企业的不满恰恰说明了员工开始关心企业的管理,同时也说明了企业内部已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对待并处理员工的不满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关键,正确的做法是乐于接受员工的抱怨,员工的抱怨和不满无非是一种发泄,发泄需要听众,而这些听众恰恰是员工最信任的人,乐于接受员工的抱怨就是乐于接受员工的信任,在员工信任管理者的前提下,双方的沟通也变的简单了。 (6)尊重下属的不同意见。� 有很多管理者对敢于提出意见尤其是提出与自己相反意见的员工心存不满,这样就给下属一种领导者是独裁者,是小鸡肚肠的感觉,使下属不敢提出建议,久而久之就不再关心企业的问题。然而,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就必须摈弃这种思维模式,学会包容下属的意见,无论意见是否正确,管理者都应当鼓励员工的勇气和对企业的责任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们不但需要满足生理、安全上的需要,还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管理者广开言路,倾听和接受员工的意见能够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贡献的认可,员工能从中找到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所以,管理者在决策以前应该让员工充分讨论发表意见,取得尽可能多的员工的共识,进而减少实施时的阻力,提高工作效率。[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7)掌握说话的技巧。� 德鲁克说:“一个基本的技能,就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组织和表达思想,你的成功依赖于你通过口头或书面文字对别人的影响程度,这种将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的能力可能是一个人应拥有的最重要的技能。”在大多数的沟通中,谈话是最主要的方式,与人沟通是不但要会听,还要会说,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为一名管理者同下属讲话时不应该颐指气使,不能故意表达身份地位上的不平等;在同他人沟通时不宜以强加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否则就会让对方产生反感,哪怕你的意见是正确的;谈话时要力求简练,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要知道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在谋财害命”;谈话时如果发现对方有不耐烦的表情,就应该适可而止或转换话题,以此来改善沟通的气氛,在谈话时切忌自己滔滔不绝而忽略了对方,应在传达自己的信息后适当的停顿,以征求别人的意见,这样就避免了对方有意见而又不愿插话的尴尬,这样对他人尊重的同时也体现了自己的素质;巧用恰当的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对有效沟通的实现也相当重要。� (8)把握沟通的时机和场合。� 沟通的效果不仅受到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沟通时的环境条件的制约,影响沟通的环境因素有很多,如约定俗成的沟通方式、沟通双方的关系、社会风气以及沟通时对方的心情等。沟通需要抓住最合适的时机,时机不成熟不能仓促行事,贻误时机就使沟通失去了意义;沟通时要考虑对方的心情、对方说话的态度、谈话的地点等,合理的利用这些能够让对方消除心里阻碍的场合进行沟通,如酒会、高尔夫球场、朋友聚会等,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 4 结论� 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所以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善于沟通和敢于去沟通的管理者。总之,在所有的企业管理过程中,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每个管理者来说,熟练掌握了各种沟通技巧,就能够在同所有员工的交流中游刃有余,就能够有效的激励员工为企业努力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进.是论企业管理中的沟通艺术〔J〕.市场周刊,2004,(2):16-20.� 〔2〕�刘为军,浅谈管理沟通的作用和途径〔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7,(10):10-12.� 〔3〕�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骨干力量,而员工关系是企业的生命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 中小民营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 》

摘要:企业的员工关系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本文对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的员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通过强化公司高层领导认知,培育良好劳资关系,建立健全企业福利保障体系等手段来营造良好的员工关系管理氛围,为企业稳定和谐发展打造坚实基础。

摘要:中小民营企业;员工关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01

在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下,企业间竞争激烈。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上的竞争,但这些核心技术、竞争力归根到底存在于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上。而作为提升企业人才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员工关系管理,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国内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都处在初创期和成长期,其相应的员工关系管理大多比较粗放、简单,不够系统和规范。笔者认为,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单纯的模仿世界500强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模式无疑是不现实的。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灵活处理,找到适合企业自上特点的员工关系模式。

一、国内中小民营企业员工关系中突出的问题

1.员工关系价值得不到企业负责人的足够重视

员工关系的改善关系到团队的和谐,是一项全局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员工关系管理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内最琐碎而不易呈现价值的部分。员工关系管理在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内大多没有得到企业负责人足够的重视和价值认同。我国许多中小民营企业负责人认为企业与员工只是一种各取其利得金钱雇佣关系,以为员工拿到了应该拿的钱,别的事就不用管了。据调查,大部分员工 离职 与钱的关系并不大,反而是不和谐的工作环境成为离职的主要原因。

2. 企业 文化 建设不明显。中小民营企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或者有企业文化但是没有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 教育 ,使得员工的行为偏离企业发展方向,企业就难以和员工达成一种共同发展的愿望。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形”上,很难真正把员工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去,往往就是办公室的人员贴贴文字,拍些照片,写写文章,没有更多的实际活动来支撑文化建设。企业的大部分员工都不知道企业的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更不用提文化核心了。

3.激励沟通机制不健全。中小民营企业中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意识淡薄,不管上下级之间,还是横向部门之间都有沟通滞后的表现,从而直接影响着各部门以及部门之间工作的开展。当出现矛盾时,大多数员工不会主动选择沟通,而多采取回避、拖延、或是相互推诿的态度,致使简单的事情严重化,直到成为企业运作的绊脚石,问题性质扩大化后才开始真正面对。

4.员工满意度低,核心员工流失率高。由于复杂的工作环境以及相关福利保障 措施 的不健全,还有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迷惘,导致中小民营企业的在职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都不高,核心员工在离职率高,导致本就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不够的企业雪上加霜。

二、建立良好员工管理管理体系的基本途径

1.深化企业高层的认知观念,教育引导员工认同企业愿景。员工关系首先应该得到企业负责人的足够认识,只有高层领导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员工关系的重要性,才能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开展中把员工关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笔者所在的民营企业,因企业所在的地理位置偏僻,为了加强企业的凝聚力,留住企业员工,企业高层深刻的认识到了员工关系的重要性,并且都亲自参与各项活动的规划,在员工关系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在此后的三年里,公司员工离职率大幅度下降,企业的外在口碑也得到的大大的提升。

2.培育良好的劳资关系,提供员工“安居乐业”保障措施。企业既要让员工在工作中“乐业”,也要让员工生活中“安居”。“乐业”要求企业提供员工好的工作办公环境、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和员工提升平台。 为使员工能够更好的进行角色转变,由原来的“打工”心理转变为“主人翁”的心理,企业应该把在工作中有潜力的员工进行重点培训,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中能够有更多的提升,让年轻的员工感觉到有提升的空间,真正的把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安居”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的物质和财力保证。因为仅仅是“乐业”还是不够的,虽然“心”是想留在企业,但还得有物质支撑,还必须让职工们“安居”才能真正的留下他们。这中间又涉及到很多的福利保障措施,比如外地员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员工上下班的交通问题,外地员工及其家庭的住宿问题,员工医疗保障问题等等。人文关怀是企业温暖的动力,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灵魂与血液。企业要多层面多角度关注职工民生,设身处地的为企业员工解决实际困难。

3.积极构造员工主题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企业应该紧紧抓住员工心理,打造适合自己企业员工的主题文化,让企业文化这一隐性工具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以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例,公司大力推行“心乐、行乐、意乐”的企业“乐”文化建设,让员工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我工作,我快乐;我学习,我快乐;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快乐;我敬业,我快乐; 我享受,我快乐”。企业通过每年固定的活动: 元旦 联谊会、职工趣味运动会、劳动者之歌、“讲文明树新风”演讲比赛、球类比赛活动月等大型的活动,让全体员工都有机会能参与企业的活动,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份子,深入其中,体会到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快乐和归属感,员工才能在企业里找到满足感和自豪感!

4.深化企业的激励与沟通,打造员工自我肯定的平台。无论是一线员工,还是科研人员,都需要以诚相待、以情感人。企业需要建立一种好的激励沟通机制,让员工有机会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企业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工会会员大会、 年终 总结 大会以及表彰大会等,多方面给员工建立沟通表达的正式沟通 渠道 ,同时也要引导非正式渠道,让员工的心声有处可诉,让激励模式深入人心。优化和员工个体利益切实相关的流程和制度,从事前意见征询、事中管理研讨、事后决策表决三个角度确保员工对管理举措的理解和决策参与。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一方面是员工代表表达意见的过程,同时也是员工理解接受管理方案的过程,参与不是员工一切说了算,不是员工的盲目抵制,是“我们”兼顾各方利益共同决策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让员工加深了对员工自我的肯定,更重要的是促进企业员工关系和谐。

企业员工关系建设是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员工关系,企业发展很可能会走向衰败。中小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但是,这样的企业员工关系建设也就可以更加灵活,不拘于大公司的条条框框。中小民营企业可结合自身的特点,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建立“共同发展,共同提升”的价值观,企业发展必然会走向稳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吕欣欣.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文化,2010(11).

[2]张晋龙.员工关系管理的途径和 方法 [J].发展,2009(11).

[3]冯常生.浅析企业员工关系管理[J].企业活力,2012(4):40-43.

《 略论企业成熟期员工关系管理 》

摘要: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成熟期是企业的黄金期,但在此阶段存在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在因素,如:员工队伍存在分层,一线员工的稳定性降低等,从而要求企业加强员工关系维护,通过建立与完善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建立企业承诺机制,实行企业文化管理创新等措施,稳定员工队伍,增强其凝聚力、战斗力。

关键词:企业成熟期员工关系大企业病承诺机制

1 企业成熟期员工关系特征

成熟期是企业生命周期的黄金期,企业在这一时期,组织机构健全,企业领导方式多实行分权制,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得已实现,经过创建期、成长期的企业文化培育,已有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员工队伍趋于成熟,企业产品与服务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这意昧着企业在成熟期的员工关系具有不同于创建期、成长期的特征。

企业员工队伍分层现象明显

受组织机构设置的影响,以及员工所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在成熟期的企业中,高层、中层、基层等各员工群体出现明显的分层、分群现象,在同一层或同一群体内,员工多具有同质性,即工作性质相近、管理方式相近、分配制度设计相近等,上下级之间地位存在一定的差别,成熟期的企业,因管理规范化、程序化,使得为人处事的原则性强、灵活性不足,存在工作层层请示,决策效率低,造成企业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不足,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以致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与创造性的发挥。

一线员工队伍存在不稳定性因素

在成熟期的企业当中,因工作性质决定了一线员工的劳动具有自身特点,即劳动具有单调性、重复性、呆板性和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性,从而影响了员工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成熟性企业的一线员工的稳定性差,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易出现一线员工大量流失现象,特别是有强烈心理期待的员工,由于组织机构成熟,发展通道有限,一线员工进一步升迁的空间不足,企业中的“天花板”效应,造成成熟期企业的一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明显低于成长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非正式组织的影响明显

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中一些群体成员由于工作性质相近、社会地位相当、对一些事物的基本认识一致、观点基本相同,或是性格相似、兴趣相似,共同形成的一些被其成员共同接受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使得原来松散且随机形成的群体渐渐地趋向固定的非正式组织形式[1]。在成熟期企业中,由于人们的兴趣、 爱好 相近等原因,诱导非正式组织大量产生,而非正式组织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员工的价值观念与正式组织往往产生冲突,不利于企业的指令信息上传下达,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具有共同的 兴趣爱好 ,只要管理方式科学,能够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的凝聚力强的优点,将会给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企业激励制度设计上的差别导致员工行为分化

企业进入成熟期后, 企业管理 层对核人才高度关注,各种吸引与激励高层次人才的政策竞相出台,这对于企业保护与吸引关键人才是必须的,但由于人的职业能力差别的客观存在,必然导致劳动效率的差别,在现有分配制度模式下,企业所采取的差别化激励制度,必然因激励制度设计的差别带来员工行为的差别,使得非企业核心员工对企业工作失去信心,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在成熟期中将表现更加突出,实行对核心人才的保护,同时兼顾对普通员工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满足,将是成熟期企业实施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大企业病”的出现,直接影响员工劳动效率

所谓“大企业病”,是指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在企业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等方面,不知不觉地产生阻滞企业继续发展的种种危机,使企业逐步走向衰退的一种漫性综合病症[2]。当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复杂,机构会设置越来越多,出现人浮于事、机构臃肿、权力争斗、相互猜忌、利益争夺、责任推诿等非正常现象,从而为和谐人际关系构建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政出多门,使下属不知所从,企业凝聚力降低,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2 企业成长期的员工关系维护

人是企业发展之本,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是成熟期企业的重要任务,除需要建立差别化的利益激励机制,对员工实行分类管理,科学构建有效沟通渠道,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对核心人才的挖掘与培养,积极构建员工关系管理机制,搭建学习型企业平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途径外,还应针对成熟期企业的特点,在员工关系的维护上,采取如下措施:

建立与完善职工代表会议制度

党的十六大已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应在企业中建立与完善职工代表会议制度,这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也是企业依靠员工谋发展的重要方略。关心企业发展,保护自身权益是企业员工的心理诉求。为此,处于成熟期企业,因面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影响企业发展的“大企业病”会逐渐显现与漫延,各种不利于企业和谐的员工行为将有所表现,同时,企业决策层需要听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建议,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建立与完善企业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对企业、对员工、对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重企业工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挥

企业工会是职工自己的组织,对于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地位是法律所赋予,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加强企业工会建设是法律的要求、员工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工会要接受党的领导,但企业工会不是党组织本身,也不是党的一个工作部门,它不是行政的附属,更不是一个科室,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它必须独立负责的开展工作[3]。企业在成熟期需要突出工会的地位与作用,其功能不仅体现在维护职工的利益,还在于企业工会其具体工作中,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能够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弘扬先进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破解企业成熟期所面临的员工关系管理中的各种难题。

建立企业承诺机制

所谓承诺是指对某事物答应照办[4]。Meyer & Allen(1991)认为组织承诺是个体体现出的一种对组织的感情倾向,以及对离开组织造成的损失的认知和对组织应负的道德责任。并将组织承诺划分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Affective Commitment)、规范承诺(NormativeCommitment)、连续承诺(Continuance Commitment)[5]。企业承诺机制体现出了企业与员工在相互信任前提下的双方依赖关系,体现在为对方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建立与推行承诺机制并能有效履行,员工对企业会心存感激,有利于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并愿意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尽心尽力,增强其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反过来,员工对企业的承诺并履行,将企业提供较稳定的人力资源支撑,最终形成一种企业与员工双赢的局面。

企业文化管理创新

企业进入成熟期,意昧着企业文化相对成熟,企业所弘扬的价值观念已为多数员工所接受。但这并能表明企业文化建设已达最终结果。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人们的观念也会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员工思想上的波动,原有的工作热情、创新精神有可能减退甚至消失。因此,企业在成熟阶段,有必要适时变革企业文化,始终保持企业文化的时代性与创新性,紧紧围绕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员工发展的新需求,在巩固企业文化建设已有成果的同时,汲取 其它 企业的文化建设 经验 ,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内涵,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员工关系管理中的影响力,使企业生命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刘烨,秦丽娜,彭建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辩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2):101.

[2]黄云杰,张晓梅,刘卉,段晓洁.浅议“大企业病”的产生和防治对策.云南科技管理[J].2011(2):22.

[3]窦坤泉,刘兴才.试论工会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经济信息[J],2010(18):46.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38.

[5]解志恒,李全生.员工组织承诺动态管理:基于信任的角度.现代管理科学[J].2008(10):102.

《 从员工流失看电信企业员工关系管理 》

摘 要:某地市级国有电信企业近年来新员工流失现象严重,本文针对此现象分析了该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现状。特别针对新员工的个性特点,着重分析新员工的员工关系管理,从激励计划、心理契约、员工帮助计划等方面提出该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员工流失;员工关系;新员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一、员工流失现状

电信企业,是国内通信技术的领先者和先进通信网络的缔造者,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网络时代,所以,该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很高,从人才的进入渠道上,只选择重点院校的大学 毕业 生,基本上,校园招聘是该公司选择人员的唯一方式。

2009年-2012年,该公司每年新进大学毕业生人员流失率[1]平均为59%。从该公司人员流失现状看,主动离职的大部分是2006年以来招聘的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

该公司通过离职面谈和针对性的满意度调查,发现了大学生离职的几个主要原因:(1)薪酬水平在同行业缺乏竞争力;(2)工作压力大,薪酬待遇与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和价值不匹配;(3)家庭原因,主要指男女朋友分居两地;(4)工作地点不理想,主要指在所属县分公司工作的员工,希望到城市就业;(5)工作状态、收入现实与期望值落差较大,心理无法接受。

从该公司满意度调查的结果显示,如果这类员工的外部条件允许,可能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离开。而离职原因分析显示的现状,也给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在对待这类员工关系管理上,必须尽快改进和完善,否则,该公司长远的人力资源战略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司整体竞争力。

二、该公司大学生离职所呈现的员工关系管理问题及改进方向

从以上员工关系管理职能和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员工关系管理问题,结合该公司目前大学生离职现状分析和离职人员的共性特点,我认为该公司员工关系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员工关系管理人员现状不容乐观;(2)激励计划有待进一步完善;(3)应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

(一)配置员工关系管理人员

从员工关系管理岗位设置比例1000:1的要求,该公司做为拥有1000人以上员工的公司,应该设置独立的员工关系管理岗位,而实际上,该公司却没有这样做,这表明,该公司对员工关系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的认知。就更加谈不上员工关系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激励计划

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构建而成的,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关系。新员工在初次就业时,对企业有着较高的期望,对自己的前途有美好的憧憬,事实上,他与公司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契约。而该公司作为老牌国有通信企业,吸引就业者的一个方面就是他的薪酬水平。而当现实的薪资收入摆在新员工面前时,这种心理契约的失衡,就导致了员工的不满。

离职员工对目前的薪酬水平不满意,认为在同行业缺乏竞争力。而事实上,作为通信行业的老牌国企,该公司员工的整体收入水平还是很有竞争力的,社会地位也不错,该公司的员工收入水平在当地应该在中等偏上。随着物价上涨,该公司也在逐年提升员工的工资水平。员工在拿着并不低的薪酬抱怨收入低,只能说明两个问题:1、员工的薪酬的感知不高;2、员工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

第一个问题反映的是该公司的薪酬分配模式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从调查看,该公司员工新员工每月的工资性现金可支配收入(扣除 保险 、公积金、个人所得税后)在1300元-2000元之间,非工资性可支配收入在1200-2000元(含住房公积金、福利等)。从该公司为员工的月人工成本支出结构显示,年轻的员工的月收入感知确实不理想,因为除了工资性可支配收入,其他都是隐形且暂不可用的。而年轻员工刚参加工作不久,基础生活资料的配置、孝敬父母家人、恋爱、结婚、买房、成家,都需要大量现金,而不是公积金。该公司应该根据年轻员工对薪酬的需求,设置合理的人工成本支出结构。

第二个问题反映的是员工心理契约失衡导致的归属感缺失。该公司正处在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企业竞争环境激烈,相应近几年员工的工作压力也骤增,经常加班加点。员工感觉在工作上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也确实情有可原。但是,为什么选择离职的是新近几年的新员工,而老员工却丝毫没有影响呢?这说明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

(三)员工帮助计划

员工帮助计划(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又称员工关怀,是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其主要关注点是帮助员工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目的在于疏导员工工作压力,为员工提供预防性的咨询服务,以帮助其解决困难,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员工满意度与归属感。

在该企业中,员工帮助计划并没有实施,更谈不上系统性、计划性、针对性。仅有的一些员工关怀项目基本集中在健康检查、工会组织的一些娱乐活动、团组织开展的极少数的联谊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传统性的,没有针对新时期、新员工、新问题,有针对性、系统性、计划性引入新的项目。比如,在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员工的压力大,所滋生的心理问题、情绪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式方法;新员工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法妥善处理时,没有可以寻求帮助的渠道;员工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企业不能及时发现并有效提供帮助;不能为员工提供方便、均等享受的减压和娱乐方式等等。

对于该企业在面对新员工流失率较高的当前特殊时期,应当针对新员工,成立专门的新员工帮扶团队,设立专项的帮扶资金,通过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新员工的现存困难和需求,每年制订不同的员工帮助计划,一对一帮扶和解决实际问题。员工帮助计划要能让新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给予的关怀,为新员工创造和谐、积极、平等、自由的工作氛围,让他们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对企业产生信任和依赖,从而真正培养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敬亚楠.浅析企业中的员工关系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0).

有关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相关论文推荐:

1.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2. 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3. 员工关系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4. 有关人力资源毕业论文范文

5. 高校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6. 2016创业型公司如何管理好员工

7. 企业员工工资管理系统论文

参考资料](1)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出版社2007(2)马丁·布伯《对人的问题的展望》,《存在主义资料选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3)罗洛夫《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4)王怡红《人与人的相遇》,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人际关系敏感论文参考文献

我也是周口师范的啊 !顶一个!变态老师,变态要求!

你们老师是傻吊

哎~大家都一个老师啊!~变态论文!~

人际关系对话录作者:崔思龄1999年3月16日1. 我不成熟 2. 交往与适应 3. 交往与归属 4. 高层次需要与交往 5. 人与人有哪些关系 6. 一对一的交往 7. 交往距离与关系质量 8. 难得相识 9. 相互了解与交往 10.关系的维持 11.称呼定律 12.等价交换(上) 13.等价交换(下) 14.人际关系淡化趋势 15.理性关系 16.感性关系 17.关系倒错 主页

办公室人际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綦甲福.人际距离的跨文化研究[D].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0)王建华. 礼貌的语用距离原则[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 席波.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03) . 申武丹.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及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05) . 汪雪莲. 大学生综合人际关系状况评价的实证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7,(01) . 陈凤梅. 大学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关系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7,(01) . 张灵. 大学生自尊、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01) . 陈小华. 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与自尊、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06) . 胡建新.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伦理思考[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06) . 高亚席. 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6,(12) . 肖建伟. 大学生人格、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2005,(06) . 王昉荔.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03) .

一是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秘书与领导的关系是秘书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从秘书与领导关系的特征来看,它属于秘书人际关系中的首属关系。秘书是领导的参谋助手,是为领导服务的。领导是一个机关单位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对单位负有重大的责任。一般情况下,领导者多数是由一些德才兼备、经验丰富的人来担任的,他们一般具有较高的威信,深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秘书人员要想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必须首先增强角色意识,树立服务观念。首先要维护领导的威信。一个秘书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故意破坏领导的威信,不能散布有损领导威信的言论。即使领导者在工作中出现了差错或失误,也不能乱发议论,应通过正当的方式和渠道反映,以求得合理妥善的解决。其次要尊重领导的职权。秘书人员是服务性人员,不是决策者,因此必须按职责规定办事,不能越职代权,借领导的名义发号施令。秘书必须明确自己为领导服务的界限,克服那种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就委屈失望的心理。在处理一些较重要的事情时,应该及时向领导汇报请示,而不能自作主张。第三要体谅领导的困难,为领导分忧。一个领导者不是全能的,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秘书要积极地去帮助领导克服这些困难,多出主意,多提供服务,尽可能解除领导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和领导同甘苦、共患难,这样才有可能和领导密切关系,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如果一个秘书在领导遇到困难时袖手旁观,就会伤害相互的感情,恶化相互的关系。这是秘书人员必须注意的。第四要提高自身素养,增强办事能力。秘书要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关键在于做好本职工作,提供有效服务。要诚实而不弄虚作假、当参谋而不自以为是、公正而不搬弄是非、受批评而不急不怨。二是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秘书是领导与同事的桥梁。由于秘书的特殊地位,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有其复杂性。因此,秘书人员和同事关系融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了解同事,关心同事。了解同事,这是与同事相处的最起码的条件。只有真诚关心同事,才能取得同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要以诚待人。要讲究分寸,善于沟通。秘书常在领导与同事之间起着居中协调及上下意见沟通的作用。当传达领导的意图给全体同事时,稍不留心,言辞过重,便有发号施令之嫌。这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语气。若是传达不受欢迎的意见给同事时,应做到能在谈笑之间完成。反映同事的意见给领导时,要深入实地考察、分析,衡量得失,并如实反映。三是处理好与外界的关系。秘书在积极处理与组织内部的关系的同时,不能忽视与组织外部的关系。秘书在处理与外界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目的。与外界进行交往的时候,考虑问题一定要站在组织或者领导的角度。其次要注意身份。秘书在涉及外界的人际关系时都是工作关系,而不是个人间的交往。第三要广结良缘。这会使秘书的形象富有亲和力,使秘书的工作保持通畅的状态,提高效能。第四要树立形象。在交往中注重塑造和树立组织形象,提高所在组织的美誉度。

浅谈秘书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崇尚“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从古到今,成大事者,无不是得道多助,无不应了中国的古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的“人和”,强调的是一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在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小诗,很好地概括了人际关系的内涵:“年轻是财富,文凭必须要,知识供参考,关系最重要。” 秘书为上司收集决策所需的信息在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秘书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决定了秘书收集信息的质量和数量,所以有的学者提出秘书学就是人际关系学,并不是耸人听闻。资深秘书石咏琦所在的秘书协会曾对境内外工作两年以上的秘书作过一项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办公室大小,人员多少,秘书所作的工作如何繁琐、技能如何熟练,到头来决胜因素的取舍,往往系之乎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及自身的丰富体验,石咏琦反复表达了这样的理念:“秘书的成败往往不在效率第一,而在人缘第一。”要像心理学家一样善于洞察别人的心灵,要像外交家一样善于处理各种交际关系……社会对秘书人员有一种期望:善于处事、谦虚友好等。秘书需要跟形形的人打交道,特别是秘书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是很难的。那么秘书要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处理好与周边的人的人际关系呢? 首先是秘书与领导的人际关系。秘书与领导的交际是最为复杂最为微妙得一种。秘书与领导,是下级与上级关系,又是同志关系,工作上组织上是从属。秘书要按领导的意图、指示办事,不能代替领导,不能越位。秘书是参谋辅助人员,秘书所有的工作都是为领导服务的。秘书和领导是智能上的互补关系,生活上的友爱关系。 领导对秘书应平等、坦诚相待。当秘书,不符合原则的事,坚决不能办,这是维护领导的威信。秘书与领导的同级关系要摆正。横向关系比较难处理。同级之间,或者在一个班子中,难免有一些矛盾,特别是出现不团结因素时,秘书往往是夹在中间,很难办。这就需要多做团结工作,不传话、不扩大是非,尽量减少矛盾。有时为了工作,为了团结,还要顾全大局,辱负重。 在与多位领导相处时,一定要以事业为重,从工作出发,尽力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与威信,不论是在思想感情上,还是行为活动上都不能产生倾斜度;不能表现出靠近谁,疏远谁,听从谁,不听从谁的行为;不能当甲领导的面吹捧乙领导,当乙领导面吹捧丙领导;当领导之间产生分歧时,更不能主动地、单向地瞎掰扯、乱搅和,或者冷眼旁观,只能被动地双面劝慰、弥合、消除,本着工作的支持,关系上的爱护,感情上的友谊去做。要始终与多位领导保持经得起考验的革命同志式的纯洁、真诚的友谊。 秘书与领导的上级关系要注意做到尊重。要如实反映情况,多请示汇报,沟通上下关系。 秘书与同事的关系。秘书要学会妥善的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秘书在办公室与同事之间相处是办公室人际关系的重要部分,应该遵守两个基本原则:真诚和人际相互作用。真诚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的要求,所有的人际交往的手段、技巧都应该是建立在真诚交往的基础之上的。秘书人员要和同事关系融洽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首先秘书要以诚待人:以自身礼貌与魅力,以关心他人的态度打入人;其次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做事力,讲求效率;全神贯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组织;还有要勤加浇灌:把时间投资在培养人际关系上;尊重对方;赞美他人:不吝于给予赞美和鼓励,表达对他人的欣赏;时时感恩承担责任:勇于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不找接口推脱;绝不居功更不抢功;不忘幽默:保持对生活的感性与幽默,享受建立人际网路的过程! 作为秘书还要做好领导和同事间的沟通工作。秘书在同事和领导之间起着居中协调和沟通意见的作用,这项工作极其艰苦。传达领导意见的时候,要注意态度语气,不要引起同事的反感;反映同事意见的时候,要,防止激化矛盾。 秘书与下级的关系。由于秘书工作的特性,使得秘书成为了领导最亲近的人,经常会代表领导去发布一些命令,指挥下面的员工去办理一些事情。在这个时候,秘书如果跟下级员工的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所以秘书人员应与下级平等交往,承认大家是共同协作的关系,在工作方面只有职位上的差异,给人平易近人的亲切感,博得大家的好感与支持。对下级所犯的错误应该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同时,为了工作的效率性,准确性,秘书在处理同下级的关系的时候还应该关心他们工作以外的东西,比如家庭状况、性格爱好、日常生活等等,在他们中间树立良好的形象。 秘书与社会各方的关系。秘书常常要代替领导与社会各方来往,单位的许多事宜取得的成效的好坏往往与秘书和社会各方的关系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对所有来访者都要热情接待;与人交往要诚实守信,互信互惠,使关系和谐发展;维护他人的尊严。与人交往时,要谦虚,不能自傲;给人好处,不要张扬。不要以貌取人;记住对方的姓名;随身携带一个本子,记下常交往或需要交往的人的姓名、职业等;学会与不同性格的人交往。求大同,存小异;寻找双方的共同点;对别人感兴趣。 总之,秘书人员应活络人际网络,利用良好的网络为领导收集全面的高质量的信息,紧跟领导的思路,提供有效的服务,尽可能地配合好机关部门的工作,才能推动单位的健康有益发展。 ......................................................... 浅谈秘书人际交往的技巧 摘要:人际交往是秘书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但现代的许多秘书人员,因处理不好人际交往而进入误区,影响工作。秘书应如何把握人际交往呢?想要很好的把握人际交往的度量衡,除应遵守基本原则外,更应掌握一些技巧。并在工作中巧妙的运用它,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关键词:秘书 ; 人际交往; 现状; 原则; 艺术与技巧 人际交往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占主要部分,而作为运营的纽带和桥梁的秘书,与人交际、沟通,更是其每天工作的主要内容。 秘书是社会组织中专为领导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辅助者。在秘书工作中,大量的活动都要通过与人交往来完成。如向领导汇报情况,请示问题,提出建议,向下级有关部门传达领导的指示,沟通情况,协调关系,对外接待来访等等,这些都要求秘书人员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但现实中秘书的人际关系如何呢?秘书有如何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呢? 一.秘书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 作为一名秘书,我们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服务,更应该注意处理好人际方面的工作,以使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对于如何能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问题,不少秘书人员则感到很迷茫,他们往往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怨天尤人,认为自己周围的生活、工作环境不好,无法进行满意的交往。实际上,随着秘书工作重要性和复杂性的增加,我们秘书人员自身的交往方式和态度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误区: (一)与人交往时心态缺陷 有的秘书人员在与人交往时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和利益,把别人当作自己达到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在交往时目中无人,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高谈阔论;不高兴时,抑郁寡欢。诸如此类的秘书人员在交往中,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无法与人建立牢固、持久的人际关系。当然与人的交往也会受阻。 (二)人际交往中易错位 秘书人员的职责就是辅助领导工作,常在领导身边,容易产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优越感和荣誉感。因此,容易在工作中犯错,产生错觉,为人处事都以一副高层管理人员的态度,在同事和下级人员面前抬高自己的身价,盛气凌人,不能和别人打成一片。 (三)工作中易进入误区 现在企事业单位的秘书人员学历、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是受高层领导关系的影响被安排在秘书岗位上的,有的即使是学历高但却没有经过专门的秘书业务培训,大多缺乏必要的管理技能和办事能力等。这样的秘书人员呢在工作中易凭经验办事,误入禁区,做出一些在办公室特别忌讳的事情,如: 1. 拉小圈子,互散小道消息,充当消息灵通人士。 一些秘书人员认为大家对八卦的事情都很感兴趣,就在办公室里散布小道消息,以此来拉拢和大家的关系。其实这样久了之后,大家会认为这种人不务正业,从而产生厌恶的情感。我们应避免这样做,因为这样我们将永远不会得到他人的真心对待,相反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工作。 2. 趋炎附势,攀龙附凤。 在领导身边待久了,我们有些秘书人员若无法摆正自己的心态就容易变得很虚伪。例如:在领导面前极尽表现,办事积极,爱说好话讨领导欢心;但却在同事和下属面前口试心非,做事推三阻四。成了一个办事不力只会拍马屁的空架子。 3. 故作姿态,举止特异。 办公室本是严肃、正式的场合,但有些不称职的秘书人员不注意细节,缺乏自身的良好素养和品行。在穿衣,举止言谈,和处事方面,过于前卫,给人或怪异的印象,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认为是领导的“情人”。从而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秘书人际交往应遵循六大原则 秘书工作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这就需要秘书有很广的人际交往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种人际交往能力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概括的说,我们要遵循以下一般原则。 (一)要以诚待人,不要过于世故。秘书为领导、部门、众服务,应做到做人要诚实,做事有诚意,待人要真诚。凡事要都能做到一个“诚”字,工作定能顺利也能赢得真诚的回报。反之,我们若做事不守规矩,处事尔虞我诈的,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对方的真诚相待。 (二)把握为人处世的适合尺度。秘书人员在为领导服务时要热情周到但不可卑躬屈膝;在协调部门之间关系时,要客观处理,沟通情况要有舍取。再者要与周围的人保持适度距离,不要过于亲近,不分亲疏地靠近对方最终难免引起不快,彼此之间还是应该保持适度距离为好,不论是领导还是同事。 (三)要平等待人,不要盛气凌人。秘书人员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下属面前切记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交往的受益者是双方的,一定要平等待人,不可盛气凌人,以自己是高层人员的身份或态度处事都会对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 (四)要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在工作中,自己做事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偶尔肯定会犯错误,这时的我们应虚心听取同事朋友的忠告,切不可讳疾忌医。而我们也可以在可充分尊重对方人格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其参考,不要遇事就好为人师,弄得他人无所适从。 (五)要善始善终,不要见异思迁。在平时的相处中,不论是与领导还是同事,总会有因误会而产生不快的时候,此时,我们应抱宽容的心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多加考虑,即使错在对方,也应豁达大度,谅解其过失。特别是上级领导,切不可与其当面发生冲突。 (六)要宽以待人,不要苛求于人。身为一名秘书我们要给别人留下的应是良好的待人印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放纵自己,不苛求他人,要做到这样我们秘书人员才是优秀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在领导身边工作就高高在上,对秘书人员来说,在身份、地位发生变化步步高升时,我们尤其应记住的就是不要给同事和下属造成一阔脸就变的印象。 三. 秘书人际交往应讲究艺术 美国成人教育家戴·卡耐基在调查了无数的明星、巨商、军政要员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和关系。因此,若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应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除了积极主动的同他人交往外,要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还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和艺术: (一)提高综合素质,优化个人形象是秘书搞好人际交往的前提 秘书人员在与他人交往前,首先应先保证自己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和形象,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得心应手。首先,秘书人员应具备有以下几项基本素质: 1. 思想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秘书人员,在领导级人物的身边工作,最基本的我们应当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此外,我们还应具有极强的保密观念和保密习惯,随时随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2. 心理素质 不论在工作中还上在生活上,做为一名秘书都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状态要正常,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每一天都应以平和的心态从事自己的工作。这样才可以保证自己的工作不被情绪所左右。若心理有障碍或喜怒无常,这样是不可能会做好秘书工作的。 3. 自身素质 秘书的自身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和承受力。 (1)高效的工作能力。工作时能将琐碎繁忙的工作变得井然有序,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和工作节奏的突变。因为秘书的工作本来就很琐屑,若没有这基本的工作能力,也就难以胜任了。 (2)善于人际沟通。 秘书最重要的职能是上传下达。当老板和下属之间的沟通有了障碍,甚至影响到了团队关系和的利益的时候,秘书就应该用交往的艺术,巧妙的进行沟通,化解上下级之间的尴尬和猜疑。 (3)有良好的社交能力。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熟悉地方官员、客户、上级的亲朋好友等与上级相关的“人脉圈”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努力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也有助与我们的工作。 (4)能担当重要责任。秘书负责各领导层的沟通和联络,经常草拟文件、甚至替上级制订计划。在这样的一个角色里:我们应大胆谨慎地扮演好一个管理者的角色。不暴露自己的缺点和犯错,谨言慎行。 4. 知识技能| 秘书的工作范围其实是很广的,涉及到各行个业。服务于不同的行业,我们秘书人员应有不同的知识结构,比如若是服务于律师事务则我们做为秘书需懂得相关法律知识,而商务中的秘书则应具备良好的商务谈判能力和协调能力,最好还能具备企业管理知识、财务知识等。 5. 优化个人形象 秘书人员要注意塑造好自己个人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使别人乐于接受自己,这样才能促进人际交往的发展。要正确认识自己开展交往活动,仅仅了解别人是不够的,还必须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 (1)可以从他人的态度中了解自己。平时工作中或做事时要经常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可以由此来反观自己。 (2)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己。有意识的建立比较对象,对方可以是自己的同事,也可以是同行业竞争者,然后不断的通过比较来体察反省自己,以便对自己形成一个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3)通过工作成果认识自己。秘书人员应积极、主动参加的各项工作和活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完成工作,取得工作成果可以显示出来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此外,还应该记住的是要时常笑脸迎人,笑容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二)巧妙运用交际技巧能使秘书人际交往顺通无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一名优秀的秘书应很善于交际,和别人见面就熟,使人感觉很容易接近,这样也容易被人信赖。那要如何练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呢,这就需要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多与运用些技巧,它能起扬帆顺水的作用。 1. 寻找共同的语言。“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在交往时双方能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语言和体验,这样的交往就容易产生共鸣,也容易吸引对方,但我们应切记不论何时都要以诚相待,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敞开胸怀,唤起理解和同情,取得信任,交往才会成功。 2. 善解人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一名秘书,在交往的时候,要善于听取对方的言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善意理解对方的意图和意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虽然在交往中付出了代价,但给自己和组织带来的利益将是稳定和的。 3. 学会倾听。秘书人员在和来访者交谈时,要认真听取来访者的述说,热情接待,并根据情况及时的做出处理。耐心的听别人讲话,尊重讲话人的情感和态度,既表现了我们秘书人员的涵养又体现了我们对交谈者的关心。这样才能在交际场上运筹帷幄。 4. 真诚地赞赏。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以此来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赞美对方的行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秘书人员在交往过程中,不要吝啬赞美,并且这种赞美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适当的赞美既可以给对方带来快乐也可以增进双方的友谊,从而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做好办公室工作。 5. 沉着应对。人际交往中,时时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作为秘书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去应付突来的一切。因为交际场上的事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秘书要学会巧妙的避开尴尬或需保密的话题,灵活的变通,运用幽默的方式处理意料之外的情况。 (三)熟知社交礼仪是秘书人际交往的必要点 礼仪既是形象,也是纽带,传递着尊敬,友好的信息,是人际交往乃至有益发展,心灵沟通的前提。既影响自己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也关系到交往的成败。 由于秘书工作的特点,所处地位的特殊:既在单位内部起沟通作用,又在社会上成为一个单位的窗口和代表,所以礼仪在秘书人员身上是“全方位”地体现。礼仪在也秘书的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礼仪可以帮秘书工作者把准自己的地位,规范自己的行为;尊重领导权威,尊重领导意见;按正常渠道上情下达沟通信息,同时也在礼仪中保全自己的人格尊严。 1. 形象礼仪 秘书人员的个人礼仪应讲究外在形象,秘书是在一个“外向性”的岗位上工作,要与多种对象打交道,应注意自己自身的衣着打扮要合体和谐,言谈举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以免影响来访者或被来访者的情绪。 2. 接待礼仪 在把握好自身形象的基础上,接待宾客是应事先做好准备,了解对方情况。见面时要保持微笑,并注意称呼问题,给人们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 处事礼仪 在处事方面,作为管理层中的中介部门,秘书要与各职能部门和外部世界沟通,由于身处领导近旁,会使其他人对秘书有特殊看法,这时我们秘书人员应以诚相见。以诚相见不仅是感情的真挚,也包括礼仪的周到。例如尊重对方的地位,理解对方的处境,同情对方的闲难,赞赏对方的成就等。通过这些来取得对方的信任,化解误会。 当然,在工作中,我们秘书人员所要涉及的还又多方面的内容,如在迎送礼仪上,秘书人员要做到有始有终,把好印象直至最后一刻;除此之外,宴请礼仪以及参观游览礼仪等都是我们秘书人员应熟知和掌握的礼仪内容。 (四)培养优良的人际交往风度 人的交往风度是其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部体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感情、性格气质、处世态度乃至交往的诚意。在人际交往中应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风度,它是秘书人员成功交往的基本条件。所以,秘书人员在交往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饱满的精神状态。与人交往时精神状态是很重要的,因为对方直接面对的就是秘书自己本人,神采奕奕,精力充沛,能激发对方的交往动机。活跃交往气氛。 诚恳的待人态度。在工作态度方面,不管对待什么交往对象,都应以平等的态度,显得诚恳而坦率。交往时不卑不亢,端正而不过于矜持,充分显出我们秘书人员的诚挚内心。 洒脱的仪表礼节。人的仪表魅力不仅取决于长相和衣着,更在于人的气质和仪表。秘书得体的礼仪能增加人的交往风度,举止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和风度。秘书在待人接物中要学会自我约束,自我节制,但又不能谨小慎微。 适当的行为神态。在与人交往时面部肌肉放松,面带笑意,是一种轻松友好的表示,朴素大方、温文尔雅的行为习惯能正确的表达我们的良好愿望,注意保持分寸得当的交往距离能使彼此心理上都感到舒适坦然。 总之 ,秘书人员应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干,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宇正香.秘书理论与实务.浙江:大学出版社,.42 【2】赵中利.现代秘书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凝.秘书人际交往原则. 【4】Hyn. 秘书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5】技巧经验. 关于秘书素养的几点思考.

高职生人际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摘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摘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人际交往障碍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说明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一、大学生人际关系不适的表现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已占50%以上,而以前的统计中,恋爱烦恼占据首位。交际烦恼超过恋爱困扰。仔细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可以分为以下5类情况:第一类:缺少知心朋友。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第二类:与个别人难以相交。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第三类: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大学生能与他人交往,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多属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他牵挂,也没有人会想念他,他们难以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同学多会感到空虚、迷茫、失落。某高校06级一学生,因同学关系不好,倍感孤独、压抑,最后离校出走。在离学校较近的几个中小城市闯荡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学校,在校园中与接到通知后星夜赶到学校的陈某父母不期而遇,此时,悲喜交加的陈某父子面对的,除了学校因陈某不假离校、旷课50多个学时而给予的勒令退学处分和校方师生的同情之外,谁也无力给予陈某更多的安慰。第四类:感到交往有困难。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恼,很希望改变社交状况。大一年级女生小张,她在家里一直养尊处优,家务活全部由父母包办,自理能力不强。进入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使她觉得不安。她开始独来独往,渐渐地,她有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全寝室同学都看不起她,打开水也要她去,扫地也叫她,她觉得自己成了别人“差使”的对象,越发闷闷不乐,上课也毫无兴趣,成绩一落千丈。第五类:社交恐惧症。这类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则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总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总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与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任务。社交恐怖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怖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怖的症状进一步恶化。许多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其中一部分人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情况,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看看上面那个调查,同学们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达,位列首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中存在问题重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自我中心型。在与别人交往时,“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2、自我封闭型。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在我们队里也存在着这样的学员,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他人接触,做什么都一个人,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产生一种圾不和谐的情况。3、社会功利型。任何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有使自己通过交往得到提高,进步的愿望,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拉拢,使个人交往带上及其浓厚的功利色彩。在我们学员队中,也有部分学员把市场经济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人际交往,靠吃吃喝喝建立感情,靠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以实现个人目的;或“唯利是图”;大利多交,小利少交,无利不交,冷落不能给自己“实惠”的人,滥交乱捧能给自己“实惠”的人。个别学员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最好荣誉、成绩都属于自己,别人都不如自己,在分队与分队之间,甚至区队与瞿之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对于本分队本区队的工作都尽力完成,但在其它分队区队有困难的时候不愿伸手帮助一下,希望自己所在分队,区队成为一枝独秀。4、猜疑妒忌型。猜疑心理在交往中,一般表现是,以一种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对人缺乏信任,胡乱猜忌,说风就是雨,很容易暗示。猜疑是人际关系和谐的蛀虫。另外,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这是常事,一定的嫉妒心,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一旦这种 嫉妒心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影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在我们平时的交往中嫉妒心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成绩、进步不予承认甚至贬低;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沾沾自喜,但同时又焦虑不安,对他人过分堤防,害怕他人赶上;有的甚至因此怨恨他人的所作所为。嫉妒心,嫉的是贤,妒的是能,这就是所谓的“嫉贤妒能”。如若自己不能够很好的调节心态,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同归于尽的心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别想得得到。自己不成功,他人也休想成功。能够坐在这里的,大家都是通过高考这拥挤的羊肠小道的幸运者,一帆风顺,优越感,自然而然的滋生。但进入大学校园情况就不一样了,中学的优秀者云集在一起,有的学员不能够保持优秀,学业上优越地位的失落,很容易产生忌妒心理。轻者出现内向,躲避,重者出现精神妄想,自杀甚至犯罪等。5、江湖义气型。有些学生热衷于江湖义气,对所谓的江湖好汉,义士崇拜得五体投地,与其他同学称兄道弟,拜把子,管它什么军纪,国法,集体利益,不惜为哥们两肋插刀,大有豪气冲天的勇者风范。而实际上,这是对革命同志关系的玷污,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个人和小团体私利的宗派团伙意识,与以革命原则为基础的同志友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平时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能搞小团体,小圈子,应当坚持团结合作,珍惜互相之间的情谊,这样才能做到“人伴贤良智更高”。6、人际交往复杂困惑迷茫这是很多大学生的心灵写照,熟悉了周围的环境,认识了周围的同学,才发现校园的生活并不想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人的想法也不再像高中那样单纯了,人们说校园就是个亚社会,每天自然少不了待人接物,然而待人接物并不简单,大学校园汇集着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同学,风俗习惯、观点看法难免不一样,正是这些风俗习惯和观点看法的不同,使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着小摩擦,总是不能风平浪静。调查显示,有78.8%在校同学都反映人际关系复杂难处,其中宿舍关系就占45%,人际交往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天都在为人际关系发愁,你说能不郁闷吗?7、面子问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面子更是大学生的一大怪癖,大学生的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逊,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就孬种、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其实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分析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各方面的因素:1、家庭教育的原因;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里父母总是怕孩子吃亏,慢慢的就养成孩子自私的心理。并且有些家长本身人际关系就不好,由于长期的渲染,致使孩子也反感与人交往。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很多事情孩子都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所以有时候,做家长的应当让孩子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和吃亏教育,这样才会让他们真真的自己去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真正的去为人处世。2、学校教育的原因;在很多中小学校,包括有的大学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略甚至根本就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很多时候,有的学校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化。致使很多学生在面试的时候面红耳赤,羞羞答答,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误,其实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怎么面对和接触社会,时刻让同学们明白,虽然他们不能改变一个社会,但他们一定要适应这个社会。3、社会的影响;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名为《雷锋出国了》的文章,上面写到了现在我们社会人情的冷漠,也正是这样的社会阴暗面影响着我们的同学们,他们从不敢相信人到不愿相信人,所以我们要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性的回归,让社会充满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学生还有不热爱与人交往的理由吗?4、自私自利的个人思想;如今像你们这样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对自家“独苗”的呵护,成为培育“一切为我”的温床。当你们计如大学校园,独立地过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时,一些同学自小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就暴露无余。5、素质教育的匮乏;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学生、老师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却忽视了无法用分数衡量的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个作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素质。6、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胀,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四、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关系交往和沟通能力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如何提高个人的人际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这是每个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调查结果也表明,那些对大学生活感到满意度低的学生,其列在第一位的是人际关系不适。对在校大学生,就从品性格、能力、学识、体态、交际手段与社会经验等方面锻炼自己,使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但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即依据一定的交往原则。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一)掌握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1、正直原则。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2、平等原则。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贯彻平等原则,就是一澳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3、诚信原则。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古人也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其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4、宽容原则。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人。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展再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5、换位原则。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6、互补互助交互原则。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常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个体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由于这种寻求自我价值被确认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在社会交往中,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希望别人能接纳自己,喜欢自己。阿伦森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对于真心接纳我们,喜欢我们的人,我们也更愿意接纳对方,愿意同他们交往并建立和维持关系。福阿夫妇1975年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有着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性、合理性,并依此对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得以解释。这样,当别人对我们表示出友好,表示接纳和支持时,我们也感到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友好,这种“应该”的意识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接纳别人,否则我们的行为就显得不合理。与此同时,如果我们的友好的行动别人接纳后,我们也希望别人作出相应的回答,如果别人的行动偏离了我们的期望,我们会认为别人不通情理,从而产生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对对方产生心理排斥。我国古人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有其心理学基础的。(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需要一颗宽容的心,需要真诚,需要积极交往的主动性,塑造很好的个人形象,善用各种交际手段,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见。1、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差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晕轮效应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潜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做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什么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个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斑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全好,说坏全坏的绝对化方法。首应效应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某种固定化的意识,影响人们对人和事物的认知和评价。当我们与他人接触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作一种固定了的观念或倾向进行评判。投射效应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如自私的人总认为别人也很自私;而那些慷慨磊方的人认为别人对自己也应不小气,由于投射作用的影响,人际交往中很容易产生误解。为什么有的人不能从人际交往中得到快乐?人是社会的动物,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过分留心、处处算计、总怕吃亏上当,这当然得不到快乐。可以说,这样的人还没有领悟人际交往的真正内涵,因此他无法体验到交往中的快乐。俩人互相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俩人互相交换一个主意,一人就有了两个主意,这个例子是交往露内涵的一个体现。此外,交往的意义还在于增大个人的心理空间,减少彼此的心理距离,建立“我们感”。这些都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需求。消极的情绪,如不快、痛苦、愤怒、失望等,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这点不言而喻。这些消极情绪的产生,可能来自某种压力、或者受挫、或是某种丧失。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情绪,这也是个人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如果说在一些场合,或和某些人的临时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应酬,那么,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假扮的圣人。当然,如果是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这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2、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适度的自我价值感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自我价值感来源于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而存在有的固有价值的认识。任何一个个体都是无法完全被取代的,都有其独特性,有其独特的创造性潜能。伴随这种价值感而来的是对他人的独特性价值的理解以及对他人的尊重。是否具有这种适度的自我价值感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模式。3、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社会交往中,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涵养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良好的个人形象应从点滴开始,从善如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优化个人的社交形象。提高心理素质。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胆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独、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每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人际魅力,他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交生活中的体现。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识更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拓展自己的内涵。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我们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参考文献:【1】郭 丽 《大学生人际交往个案解析》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3】苏厚重 《大学生人际关系原理江西》 江西人民出版社【4】凡 禹 《人际交往的艺术》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5】苏连升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3月【6】汪汉荣 龙健飞 王绪朗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 经济师 2005年02期【7】贾玉霞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8】许苏明 《论社会交换行为的类型及其制约因素》 南京大学学报 2000年3月

你们老师是傻吊

哎~大家都一个老师啊!~变态论文!~

顶 suigy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