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小学信息技术行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2 09:21:38

小学信息技术行动研究论文

浅谈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对于现代的小学教育,学生已开始不满足于“知识=书本+粉笔+嘴巴” 的教学模式,随着小学生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期的提前,现代科学环境的影响,活动范围和方式的不断拓广,他们对知识、对信息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而计算机教学的引入正好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趋势,它将外界与学校、活动与课堂、书本与信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知识=书本+粉笔+嘴巴”更新成为“知识=书本+电教+嘴巴”,满足了小学教育乃至于现代教育的要求。一、计算机教学可以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增强小学教学中形象化成分。顺应小学生心理思维的发展规律。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教材的不断更新,许多新事物、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作为面对着心灵幼稚、思维能力低下、抽象认识发展缓慢这一特殊群体的小学教师来说,已很难通过简单的介绍、片面的几句话来让学生在内心世界形成完整的认识,即使是教师自己,也很难仅仅凭借自己的所知来弄清楚问题的关键,很难在很短的时间、较小的校园范围内找到合适的答案。而能让学生比较形象了解的实物模型、鲜明的彩图,完整的文字介绍,即使在城市学校也很难比较完整、全面的找到,因此,在传达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教学资料、知识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所造成知识盲点,造成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传递上的阻塞。而计算机能够全面满足教学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网上传输获取教学中的所需资料,有力的弥补了教学器材数量与质量的不足,提供了丰富的教辅工具,并且运用各种动画、图解、音乐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系统全面的传输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小学生这一不成熟的群体,获取知识的绝对途径则完全依赖于教师课堂的传播,他们心理和思维的发展所要求的形象性资料,是任何教师都无法估计和全部满足的,而计算机教学则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有针对性的选择,能把书本上简单或是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深刻、形象,很好的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快而抽象思维发展缓慢的心理特点进行信息的多元化处理,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二、计算机教学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创造最佳知识传输效果。计算机教学引入课堂,其高效、快速的信息传递功效,与传统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在相同的课堂45分钟,采用计算机教学能够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这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幼稚的思维对事物的认识需要寻求丰富的感官刺激,计算机教学可传递他们对知识需求,满足其求知欲。另外,计算机教学还能够简化教学步骤,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①可以简化教师繁琐的书写过程,以演示稿、幻灯片代替黑板板书内容,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②克服了教学空间的限制,完成了以前在教室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使教学从教室走向了校外,从有限空间走向无限空间,拓展了教学范围。③克服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计算机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围绕学生这一活动主体,采用师生交互式的对话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值得我们认识的是,计算机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动画式的三维效果,能够完成教师光靠双手所不能完成的动作演示效果,特别在小学社会课的教学中,其优势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学生心理对动的事物的认识远远比对静的事物的认识深刻,对多颜色事物的认识比单一颜色的事物认识深刻,对图像事物的认识比文字知识的认识深刻,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比抽象事物的认识深刻。而计算机教学的三维效果正是起到了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文字性的知识图像化,单一的事物多彩化的作用,适合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增强了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刻性和长久性,因此,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与中学或其它阶段的教学表现得更明显、更直接。三、计算机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小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计算机教学是学习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作为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渴望和思考是非常强烈的,对于计算机教学所带来的丰富信息,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第一,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科学产物,小学生对其中奥妙在教师的引导下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计算机所提供的对话式功能,能满足于小学生爱动的心理,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就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计算机信息的寻找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满足求知欲的过程;第二,计算机所提供的虚拟式的演示功能,是在现实生活和实践过程中所无法实现和观察到的,它通过对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模拟的动画演示,如火山喷发的过程,化石形成的过程,江河形成的原因等等,能通过具体的视觉观察,使小学生产生外在教学认识与内在心理认识的差异,从而就培养小学生思考问题能力,产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随着计算机教学的引入,使小学生接触面的快速扩大,知识掌握程度的不断加深,思维能力的不断加强,其所遇到的疑难也就越来越多,其心理内在对知识的需求也就日益强烈,问题是促进学习最有利的动力。因而,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必然会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对疑难问题答案寻求,同时也解决了以布置作业被动促学的教育弊端,从根本上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号召,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了“快乐学习、自主学习”。随着计算机教学深入课堂,它已开始逐步取代传统教育方式的地位,其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的飞跃,是任何时期都不能相比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教学必将成为课堂教育的主宰,成为推动现代教育巨大的动力和武器。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科学、合理、有效地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信息素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信息时代每个人的基本生存能力。要想立足于信息社会,每个学生和全体社会公民应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以及其他途径中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成为会学习的人。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既是信息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因此,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形成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能持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评价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局限,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效地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能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能在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等不同环节,将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辩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习惯。能结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并能在教学活动中以身示范;能利用技术资源使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受益。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职业发展能力。能够对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总结提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与同事、学生、家长、专业人员等进行交流、合作;能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反思能力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是教改深入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而信息技术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在于理论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在于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在将教育理念向教育行为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困惑,只有解决了这些困惑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反思能力则在帮助信息技术教师解决困惑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因为在班级教学中,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上每个学生都各有差异,所以教师的教学总是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因此教师只能最大限度地去缓解这种“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检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审视问题的根源并且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反思过程,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观察分析,明确问题所在,并结合一定的经验或理论探求改进的途径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探究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2],且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有所体验,因此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备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对教学进行反思,进行教学的研究和实验,以做出更优化、更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安排,以便较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落实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首先,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深入思考运用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策略,在教学设计每一个环节上,通过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重点思考如何运用媒体和资源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在Intel未来教育培训中,对媒体和资源使用策略提出“基本问题—主要问题”的设计思路,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其次,按照建构主义教学观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意义建构思想,信息技术教师要深入思考情境式教学环节在教学中的运用,努力探究和设计如何通过巧妙的情景模拟、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问题探究和解决的意识。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要仔细研究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信息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参与到交流讨论中,对于学生来说,可获取的信息源要多得多。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准备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信息的交流能力而其中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涉及各种通信交流的技能与方法,使用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技能,使学生亲历信息技术进行通信与交流的过程。因此,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具有合作学习的指导能力[3]。由于合作学习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前提出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要注意提出的工作任务要适当,适合于小组合作完成,而且应该留下小组讨论的余地,不能让各个小组进行一模一样的工作,做出一模一样的成果。例如共同制作一个计算机网站等,并且提出一些要求,例如网站的格式与网页的数量等,但是内容上可以由学生自定。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组成一些协作小组。一般每个小组以2-4人为宜,可以是同质,也可以是异质。接着组织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但是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讨论,且教师的指导是根据学生的初步意见,进行方向上的点拨,以及介绍一些信息资源的地址等。同时,在学生分工工作中,要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提醒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并且观察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必要的帮助与指导。在汇报、评价、总结时,教师可以从作品与成果的价值、小组的合作态度与方式、分工合作交流的能力等几个方面组织学生讨论,形成综合性的评价。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水平的考核,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认知能力的单一表达。它缺乏对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了解,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具有无法避免的狭隘性。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由封闭式学习转为开放式的学习、由系统专业化的学科知识的学习逐渐向课程整合化发展,学生的评价也由学校单一化逐步向社区、家庭及社会资源的不断开发而成为多元化评价。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借助信息技术综合评价每一位学生,促使学生的发展与教育的既定目标不断融合。1.掌握电子档案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等信息技术使用方法,实行过程性评价。电子档案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反映了学生在一个时期的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反映了学生的进步状态。其纪录可以是日志形式,也可以是阶段或单元式,内容包括教师和家长以及同学的意见和建议。电子档案袋等技术手段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改进今后的学习,并提出诊断性、形成性的评价。2.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实现评价角度的多元化。教师要善于建立各类学科学习网站、网上学习评价资源库、学生网络评价量表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通过网络交流、课堂对话等方式,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评和他评,强调参与互动,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发言者,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评价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因此,教师要注意建立评价团队,通过培训、交流、研讨等活动,在形成团队成员共识基础上,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以减少在对评价信息分析中产生的主观性和个人偏见。总之,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教育改革就无从实现,而整个国家的人才战略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提高,在信息化时代,是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可靠保障和前提之一。因此,应该充分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全面能力的提高。当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能力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培养也是一个内容不断发生变化的工作,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我们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累死我了,粘的很累。你参考一下吧。

什么教学的讠仑文?你先写出来看看效果嘛 ,只要写有关这类课程的讠仑文就可以啦期刊这类的知识还有很多的,你要是不了解的可以在品优刊咨询;了解的

也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教育回归生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 精心设计开放的生活化课堂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实践性强,目前我们的课堂都以操作、再操作,实践、再实践为主要授课方式。其实这门学科不仅仅只有技术,更有其内在的文化。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培养“查找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信息技术课与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合理运用生活元素,预设开放的生活化课堂,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热爱学科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小学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时,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化课堂:[案例](上课铃响)师: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唐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课。到这里上课,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我想知道什么叫信息技术。�6�8�6�8师:很好,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以后见到我会怎么说?生:唐老师好!师:你真有礼貌,那你是怎么知道我姓唐的呢?生笑:刚才你告诉我们的啊!师:你真细心!那你能告诉我,坐在你旁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吗?生:×××师:那你知道他家住哪里吗?生:不知道。(师用大屏幕出示班级所有学生的个人信息。)师:现在你知道了吗?生:知道了!师:为什么?生笑:屏幕上有啊!师:现在老师来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什么叫信息技术。首先我们应该弄懂“信息”的定义,其实就在刚才,同学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接触了信息,比如老师说的话、屏幕上显示的内容都是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来,信息无处不在!那什么是信息技术呢?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使用的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利用信息的技术。那么你能再举出一些信息的例子吗?生:报纸上有信息,电视里有信息,课本里有信息�6�8�6�8师:说得非常好,所有的信息都会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包括眼耳鼻舌等)被我们获取,下面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开到第一课,利用5分钟时间来获取信息。(学生自学课文。)师:好,谁来汇报一下你从课本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师:同学说得很详细,其实在我们获取了信息后,就自动进入了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这是我们不知不觉完成的。刚才汇报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了,信息加工、处理得越好,传递出来信息就越完整,越具体。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击鼓传花》,谁被选中就为我们讲一段你获取到的有趣信息。�6�8�6�8[反思]《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学生接触这一学科的第一课,而且“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又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主动参与学习,笔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来引出“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形象直观地诠释了本来虚幻的定义。一个“谈话式”生活化的课堂不仅具体了本来抽象的概念,而且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信息”,触摸到了“信息”,既攻克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构建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新课程理念着重强调: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而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笔者在教学程序设计中的排列组合时,考虑到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肯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摸奖游戏。规则:一个纸箱里有5 个玻璃球,其中只有两只红球。每次只能摸两个球,如果谁能同时摸中两个红球就能获奖。再加上诱惑性的“海报”,上面写着:然后,我先组织学生一起来讨论:这样的摸奖划算吗?为什么?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分析后,发现摸奖者获奖的可能性仅有10%,赢率很小。接着我又顺势引导:刚才同学们分析问题、得出结果的过程就是程序设计中的排列组合算法。接下来我用系统的理论知识将学生分析讨论时零散的思维整合起来,他们很容易就搞懂了排列组合的知识,同时我还以此为契机教育引导学生,在这场不公平的摸奖游戏中,大多数摸奖者注定了会失败。通过这样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作为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与管理者的教师,应该让生活充分融入课堂,让学习也和孩子的其他生活体验一样,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完成。只有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才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习个体自我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研究性小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我国农业的建设中,在农业植物保护中,现代信息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篇:学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摘要: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主流发展。

特别对于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利用信息化技术能促进学校管理模式以及教学模式的效率性。

因此本文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传统性的学校档案管理进行分析,阐述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并提出有效决策予以解决。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校;档案管理

应用学校档案是学校广大教职工在从事教育活动、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等活动中凝聚而成具有保存或参考价值的档案资料,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督导评估必不可少的资料,也是学校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实现数字化以及智能化,不仅能提高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效率,还能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的完整性,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校档案管理在传统方式中产生的问题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主要产生的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档案管理更新工作难度比较大。

目前,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多数呈现卷宗式的档案保存,由于档案保存的时间比较久、档案数量多,学校在对档案管理期间,就会形成较大难度。

而且,学校保存的档案一般为纸质性的,长久保存会容易出现腐烂等现象,从而为学校的档案管理与更新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其二,档案管理的保密性相对较低。

因为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是人为操作的,不仅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还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特别是信息泄露事件时常发生,从而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其三,对档案的查找方式也比较复杂,降低了实际的工作效率。

主要是由于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校的积极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校对师生思想管理、生活管理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的管理。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受较多因素的制约,在对资料进行查找期间,主要是利用人工进行操作的,面对大量的卷宗材料,不仅降低了实际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意义

高校档案的内容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包括为:学生的就业通知书,学生的毕业登记表以及与学生相关的成绩单等。

对于一些师范院校的学生,还具有的专业的教师资格证。

对于医学类的学生,还会增加学生的实习档案等。

由于学生的专业不同,相关的档案信息也不同。

因此,高校档案内容呈现较大复杂性,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决策的合理性

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中的应用能够为学校做出有利的决策。

因为学校制定的决策与学校的事业发展形成直接关系,所以,管理层制定的决策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紧密联系。

学校档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材料,其中掌握着学校发展的各种信息,根据信息内容作出正确的发展决策,能够有利于学校的积极发展。

因此,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不仅能为学校增加信息支撑,还能保证决策的合理性、科学性。

2.社会需求的时代性

当今时代属于信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在世界各国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无论在社会需求发展、各国商业领域以及教育行业等都得到广泛应用。

在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实施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多媒体、办公自动化等技术实施教学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学校的档案管理能够发挥学校的整体性,只有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才能使学校适应社会发展。

3.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利用,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档案管理工作内容比较多,实际利用的手段也比较复杂。

而利用信息技术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进用户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交流,从而创建了信息交流的共享平台。

在这种信息技术平台建立下,不仅保证了学校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通过信息资源的有利共享,在更大条件上,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4.档案管理的效率性

在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教学任务、学籍管理以及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存在较多的档案信息,其中具有较高利用价值以及保存价值。

因此,学校实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应优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不仅要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益,还要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

三、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举措

1.建立信息化办公系统信息技术

在学校中的利用能够建立信息化办公系统,因为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单纯的对档案进行管理,还要对档案信息进行采集,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

信息化办公系统的建立能够为各个部门提供有利信息,并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归档等,从而保证档案信息在管理期间的全面化发展。

这种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交流、沟通,还能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公效率。

而且,学校在传统管理方式中,各个部门是独立发展的,而信息技术的利用正是打破了该现象,使学校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多媒体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方式。

2.加大领导的重视

要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发展,要加大学校领导者的认识与重视。

学校管理者以及档案管理人员都应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实现的应用价值。

根据学校在档案管理中的实际发展情况,不仅要对各个阶段的信息发展情况进行记录,完善学校的教育活动,还要促进教学研究以及教学改革发展的积极形式。

而且,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技术与学校的管理形式有效结合,能够为档案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绩效考评方式。

3.规范档案信息的收录与整理

在信息技术利用形式下,对档案工作进行管理能够实现整体性以及持续性的发展情况。

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将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的整理、收录形式发展为自动化的信息管理方向。

利用信息技术,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将纸质档案进行保存、归档,然后利用网络形式对档案资料进行审核、传阅,最后实现归档形式。

根据信息技术的整理、归档形式,不仅保证了信息收录的完整化,还促进了校园发展的网络化形式。

利用校园网促进了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不仅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还提升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4.提高人员素养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主要对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特别是工作人员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进行考评,还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以及组织意识,培养工作人员掌握的知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信息的整理能力等,不仅提升了工作人员的真实管理,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杨东燕德宏职业学院还促进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学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部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在学校管理中,利用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进行管理,不仅优化了系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还发挥了档案管理的时效性,从而为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苏友华.浅谈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档案,2012(3):104-104

[2]郑玉环.浅析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6):84-85

[3]于霞.刍议学校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新校园(上旬刊),2014(8):233-233

[4]杨丽丽.试析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5):209,211

[5]韩玲.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商,2015(19):74-74

第二篇:植物保护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我国农业的建设中,在农业植物保护中,现代信息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现代信息技术的理念与重要性入手,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若干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应用分析

对于植物保护这个新兴学科而言,只有抓住了信息技术这个强大助力,才会在未来发展中取得更好成果,才能为我国农业事业的建设提供更大的帮助。

因此,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是有必要的。

1现代信息技术的理念及其重要性

对于现代信息技术而言,核心理念就是信息化。

换言之就是通过使用先进、科学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对相关工作进行规划、管理与决策。

随着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这种理念正在逐步贯彻于各个领域当中,而植物保护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植物保护工作而言,它的信息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日常植物信息采集、处理工作,转变成以各种信息设备与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工作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改变了传统植物保护的工作方式,更是改变了植物保护的传统理念,给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是非常重要且极为必要的。

对于新时期下植物保护工作而言,其所涉及的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非常多,这些技术和资源对于如何优化植物保护、提高植物保护的成功率非常重要。

而在我国传统植物保护时期,人们只能通过人工采集、分析等方式来对信息进行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所获得的保护方案相比而言效率较低,对植物保护工作的促进效果较差。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植物生长的状况可以得到实时的检测,极为有效的提高了植物保护工作的效率。

2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及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中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植物保护的现代信息技术中,数据库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般情况下,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工作是对植物保护工作中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传递、存储等,当相关数据智能化登记入库之后,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数据来得到最新的植物生长状况,并根据植物的生长状况对植物保护的方案进行调整。

目前,根据相关调查不难发现,在植物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过程中,国外的数据库明显更为完整、科学,因为这些数据库除了对植物的数据进行存储之外,还对影响植物生长的病毒、虫害进行了较为详尽记录、分析与鉴定,并且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因此,为了使得我国数据库技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效,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应该多多吸纳国外数据库的优点,使得我国数据库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发展与应用跟上时代的步伐。

现代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它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GIS技术而产生的,这项技术的产生使得植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运用计算机的软件平台和GIS技术,对一定范围内的空间数据进行采集、检索、存储、分析与表达,从而实现对该范围内病虫害进行和治理的最终目的。

对于植物保护工作而言,病虫害的防止是重点工作之一,而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保护范围内的病虫害状况进行检测,是对病虫害问题进行预警重要方法之一。

目前,这项技术主要运用于蝗虫的防治与研究工作之中。

现代信息技术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与分析

除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之外,遥感技术也是目前主要使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之一,相比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而言,遥感技术更为成熟,且目前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这项技术实现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通过遥感设备对病虫害的生存环境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数据对病虫害爆发的概率进行预测;通过遥感设备跟踪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状况,以此来确定植物保护的方案;通过遥感设备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害虫的活动状况进行直接研究,以实现病虫害的动态监测。

这项技术是目前能够较为准确、快速判断植物保护区域内病虫害灾情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3结语

植物保护是我国农业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相关人员只有对植物提供较好的保护,才可能有效的提高植物的经济价值和绿色价值,因此,我国应该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的研究与应用,争取尽快实现植物保护现代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喜贵,柳建仪.植物保护与现代科学技术[J].中学生物教学,2011(09).

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小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初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 方法 ,并培养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 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 》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学校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谈一些自己六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针对小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信息素质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针对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就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小学生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都各不相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有序的进行。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许多问题,家庭的教育,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使得学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2)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不稳定、不持久的,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的记忆最初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但是,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的记住。他们的想象都是从生活上所接触到的事物出发,想象的范围小,也是有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 抽象思维 为主要形式过度,需要大人在旁引导。他们的意志力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 自我评价 能力也不断增长,个性也不断增强。因而,小学阶段的有效教育,对于学生良好的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2、个性特点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其个性特质越来越坚固,个性倾向性也越来越鲜明。家庭因素、学业的成败、社交的能力、师长的态度、同伴的评价对 儿童 的心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 文化 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成为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以成为时代发展对小学教育的现实要求。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全体国民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应注意一下几点:

1、小学生信息意识

培养小学生对信息的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他们身边所接触的事物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并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让小学生意识到重视信息资源在解决各种问题的作用,训练小学生在面临困难情景时,不仅可以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中寻求解决办法,还能主动地寻求各种信息资源,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养成积极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习惯。培养小学生养成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并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信息的核心,对信息进行创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2、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

信息能力即是让小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使用信息工具、确定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及评价信息的能力。在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教师要引导他们培养信息能力。

3、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21世纪已成为人才的竞争,即信息能力的竞争。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4、激发小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爱学、乐学。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利用小学生的求知欲和 爱好 等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的气氛,促进学生用信息意识应用于学习。

三、一直以来,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各学校用于购买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将其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却远未达到理想的数目。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常常是其制约因素。因此,它对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当承担起传播教育技术和培养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双重责任。

据我所了解,目前,有的学校还是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不是由专业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任教,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甚至,学校也不很重视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加重视对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四、我的研究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让学校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学习应用的必要性,为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各种软件应用能力

3、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激励学生的思维:不仅要灌输式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怎么应用,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所以,我们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能力,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S]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5]张景升.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3)

《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

摘 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 显示器 、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 想象力 ,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 语文学习 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 贺卡 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 总结 ,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

【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古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如果能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网络道德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新世纪的今天,应该具有何种态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任务。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又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经验 ,对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中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身正为范

在教学中保证自己传授的是符合人类道德规范的、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信息知识,而不是有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东西。例如:不应该传播那些不科学、不正确的无稽之谈的东西,不应该传播计算机病毒,不传播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等。

二、深挖教材,利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广泛、更生动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学生树立为集体、国家、人类社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

1.利用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节介绍了我国的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我在讲这一节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在计算机领域中也有部分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再将学生引向我国的部分尖端科学上,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更加努力学习。

2.通过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当学完一部分教材时,就让学生仔细想想,看书中哪一部分涉及的软硬件技术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结果没有。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一些国外的公司所开发的软件等,而很多国产优秀软件例如WPS却没有被写进教材。因此,在我的教学计划中,总有几节课讲解WPS和其他国产优秀软件的操作。同时,以此鼓励同学努力学习,让学生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有信息技术领域里的核心技术。中国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最大的电脑供应商联想(Lenovo)宣布以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这一交易是中国技术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这些说明我们国家在IT行业中的强大实力。

3.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宣传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 故事 和悠久历史,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及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形象的方式指出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对国家、民族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三、应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

1.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德育管理

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具有传统德育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应当从实际出发,修订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使之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有计划地把网络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 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

2.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德育途径

对待网络,学校要变堵为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空闲网络教室,多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不适宜的上网环境中争取过来。学生在校内自由上网,可以及时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老师也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上网行为,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德育绩效。

3.在网络交流中加强网络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但是也给尚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某些站点消极的思想和黄色图片、黄色小说大肆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言过其实的话语、耸人听闻的“新闻”比比皆是,铺天盖地的电脑 广告 使人昏头转向,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电脑黑客技术的教唆极易产生高科技犯罪,网上聊天室内鱼龙混杂,某些人语言下流,行为肮脏……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教师在教授 网络知识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注意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其敏锐的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建设,加强对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成立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对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引导、监控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大多数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具备大规模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引起更多的思想共鸣,可以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网络上的益友。

四、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编成几个小组,先给小组一个任务,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只对小组进行评价,不对个人进行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 人际交往 能力,建立与别人合作共事、共同发展、尊重别人劳动的观念。

五、结合我国相关的 法律知识 ,对学生加强法律和伦理意识的教育

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法律知识的讲座,如《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让学生认识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国家将对其追究相应责任。还有,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抵制不良信息、不道德信息的能力,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使学生能够遵守信息应用人员的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随意发布信息。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未来挑战,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洁.《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第4期(4):160-161

有关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推荐:

1.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2.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的策略 技术论文范文

4.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

5.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论文

6.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7.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案例研究论文

浅谈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对于现代的小学教育,学生已开始不满足于“知识=书本+粉笔+嘴巴” 的教学模式,随着小学生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期的提前,现代科学环境的影响,活动范围和方式的不断拓广,他们对知识、对信息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而计算机教学的引入正好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趋势,它将外界与学校、活动与课堂、书本与信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知识=书本+粉笔+嘴巴”更新成为“知识=书本+电教+嘴巴”,满足了小学教育乃至于现代教育的要求。一、计算机教学可以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增强小学教学中形象化成分。顺应小学生心理思维的发展规律。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教材的不断更新,许多新事物、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作为面对着心灵幼稚、思维能力低下、抽象认识发展缓慢这一特殊群体的小学教师来说,已很难通过简单的介绍、片面的几句话来让学生在内心世界形成完整的认识,即使是教师自己,也很难仅仅凭借自己的所知来弄清楚问题的关键,很难在很短的时间、较小的校园范围内找到合适的答案。而能让学生比较形象了解的实物模型、鲜明的彩图,完整的文字介绍,即使在城市学校也很难比较完整、全面的找到,因此,在传达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教学资料、知识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所造成知识盲点,造成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传递上的阻塞。而计算机能够全面满足教学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网上传输获取教学中的所需资料,有力的弥补了教学器材数量与质量的不足,提供了丰富的教辅工具,并且运用各种动画、图解、音乐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系统全面的传输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小学生这一不成熟的群体,获取知识的绝对途径则完全依赖于教师课堂的传播,他们心理和思维的发展所要求的形象性资料,是任何教师都无法估计和全部满足的,而计算机教学则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有针对性的选择,能把书本上简单或是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深刻、形象,很好的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快而抽象思维发展缓慢的心理特点进行信息的多元化处理,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二、计算机教学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创造最佳知识传输效果。计算机教学引入课堂,其高效、快速的信息传递功效,与传统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在相同的课堂45分钟,采用计算机教学能够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这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幼稚的思维对事物的认识需要寻求丰富的感官刺激,计算机教学可传递他们对知识需求,满足其求知欲。另外,计算机教学还能够简化教学步骤,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①可以简化教师繁琐的书写过程,以演示稿、幻灯片代替黑板板书内容,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②克服了教学空间的限制,完成了以前在教室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使教学从教室走向了校外,从有限空间走向无限空间,拓展了教学范围。③克服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计算机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围绕学生这一活动主体,采用师生交互式的对话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值得我们认识的是,计算机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动画式的三维效果,能够完成教师光靠双手所不能完成的动作演示效果,特别在小学社会课的教学中,其优势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学生心理对动的事物的认识远远比对静的事物的认识深刻,对多颜色事物的认识比单一颜色的事物认识深刻,对图像事物的认识比文字知识的认识深刻,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比抽象事物的认识深刻。而计算机教学的三维效果正是起到了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文字性的知识图像化,单一的事物多彩化的作用,适合小学生心理的发展,增强了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刻性和长久性,因此,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与中学或其它阶段的教学表现得更明显、更直接。三、计算机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小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计算机教学是学习革命的产物,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作为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渴望和思考是非常强烈的,对于计算机教学所带来的丰富信息,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第一,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科学产物,小学生对其中奥妙在教师的引导下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计算机所提供的对话式功能,能满足于小学生爱动的心理,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就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对计算机信息的寻找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满足求知欲的过程;第二,计算机所提供的虚拟式的演示功能,是在现实生活和实践过程中所无法实现和观察到的,它通过对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模拟的动画演示,如火山喷发的过程,化石形成的过程,江河形成的原因等等,能通过具体的视觉观察,使小学生产生外在教学认识与内在心理认识的差异,从而就培养小学生思考问题能力,产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第三,随着计算机教学的引入,使小学生接触面的快速扩大,知识掌握程度的不断加深,思维能力的不断加强,其所遇到的疑难也就越来越多,其心理内在对知识的需求也就日益强烈,问题是促进学习最有利的动力。因而,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必然会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对疑难问题答案寻求,同时也解决了以布置作业被动促学的教育弊端,从根本上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号召,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了“快乐学习、自主学习”。随着计算机教学深入课堂,它已开始逐步取代传统教育方式的地位,其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的飞跃,是任何时期都不能相比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教学必将成为课堂教育的主宰,成为推动现代教育巨大的动力和武器。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论文范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全方位学习的交互环境,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信息化的数学素养,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在新课改不断改革的今天,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全方位学习的交互环境,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课堂结构,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信息化的数学素养,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一、合理运用微课嵌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程理念指出: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巨大动力。微课具有短小精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三维演示、人机交互等生动性特点,这些功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微课的生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通过微课生动、形象地讲解分数是如何产生的,并以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微课的导入会给传统教学注入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新鲜血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课堂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二、合理运用移动终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移动终端技术的运用,将教师从讲台上解放下来,使手持平板电脑的他们可以走近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进行指导。教师还可以随时在平板电脑上操作和演示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抓拍、录制视频,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亮点及不足,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将自己做的'题目拍照上传到大屏幕上与大家分享,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数学教学中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最大的优点在于客观题的检测能及时得到反馈。教师可以适时监控所有学生的任务完成进度,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一目了然。当学生做完任务提交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全班的正确率。这样,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和进度,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

三、合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生本教学理念有效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并且已经成为了课堂的必需品。在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下,交互式电子白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库存功能,可以逐渐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学生根据数据信息在白板上制作统计图,既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又亲身感受了统计图的制作过程。教师巧妙地将电子白板与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既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又增进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白板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让趣味生活融入数学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只有在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架起寻找与生活经验联结点的桥梁,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富有情趣且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在课前播放了小明进超市购物的情景。学生对乱摆乱放和分类摆放两种不同场景的观后感受,认识到分类的必要性,从而引发自己分类的欲望。此时,再出现需要分类的画面,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边操作边根据不同物品进行合理分类。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

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力求优化课堂结构

一节好课的关键在于整节课的教学结构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新颖。教师将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应用在数学课堂中,不仅可以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化,而且可以让学生轻松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最终实现教学最优化。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已学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生生互相质疑、归纳总结。教师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边讲解边演示教学内容,并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将抽象变为具体,启发并诱导学生主动思考,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教师在讲解1立方米的正方体大约能站几个人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选取一个小组的学生,用三把米尺组合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让学生进去亲自体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直观、形象地显示出主题,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学生架起了一座由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数学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源泉。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适时、巧妙发挥其独特作用,提供丰富的信息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形成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教师只有合理、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才能打造理想、和谐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史晓艳.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3.

[2]张长利,张宏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5(03):127-129.

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也被普遍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实现了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更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非凡。因此,将探讨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教学措施。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在社会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众所周知,学校是宣传教育的关键场所,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无疑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水平,可见普及信息技术非常必要。然而,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却造成该教学模式发展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为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合理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被用于教育教学,然而,我国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影响,无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对其应用持忽略态度。由于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听讲为辅,这种填鸭式教学侧重教师在教学中的领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会创新,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当前,小学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其虽然声像合一、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导致部分由教师口述或学生动手就能完成的教学内容完全被信息化,以致于增大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甚至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师生间严重匮乏互动交流,致使教学氛围呆滞,师生关系疏离,学生课堂主导地位被忽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应用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策略

(一)合理制作教学课件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而言,语文是一门相对其他科目更冗杂的科目。小学语文涉及面广、信息量大且内容丰富,但小学生因年龄等客观因素自身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即便教师将知识完全告诉学生,他们也难以消化理解。所以,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要充分深入地研究语文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借助直观形象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实现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例如,在《落花生》教学中,教师可收集花生整个生长过程的音像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将资料进行合理分段,再融合文字背诵让学生切实感知文章内容,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如,在《狮子和鹿》教学中,备课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当前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借鉴网上成功有效的教学案例,并将二者相结合设计出适合所教学生的方案。首先,导入环节向学生呈现课文主题的两种动物,然后,通过表格对比形式学习课文,同时配以恰当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最后,在学生对课文基本理解后,再利用课件使其深刻体会文中隐藏的'内涵,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阅读和表达的能力要求极高。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无疑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知识给学生,使其增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信息技术也能提高学生教学的参与程度。但由于小学生知识构造和自身阅历的问题,其知识范围与认知能力相对较低,为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并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例如,在《雷雨》教学中,教师可截取话剧片段,让学生去观看欣赏黑夜、雷雨、人物等形象直观的视频画面,然后再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学。这种通过视频引导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展开学习,进而更加深入地感悟教学内容。或是在《两只鸟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种类鸟儿的图片声音,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生活中的小鸟,欣赏和感受它们的美丽与鸣叫欢快。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惊叹鸟类的美丽可爱,又能使其更加期待新课的教学。紧接着教师可通过制作动画片讲故事的形式,将“两只鸟蛋”通俗易懂地讲解给学生听,以此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循序渐进地随着两枚鸟蛋开始惊险又刺激的冒险旅程,在进行真实体验的过程中自觉说出爱护鸟类的话语,深刻理解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这种教学相对教师单纯的口头呼吁爱护鸟类效果更明显。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恰当把握信息技术使用度,既要保证用到位又要避免过度使用,以免导致师生间失去有效的情感沟通。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其作用含义,再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学,才能真正满足符合当代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缪晶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探析[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10).

[2]沈丽君.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7(5).

[3]陈扣干.信息技术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语文天地,2015(15).

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论文

也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教育回归生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 精心设计开放的生活化课堂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实践性强,目前我们的课堂都以操作、再操作,实践、再实践为主要授课方式。其实这门学科不仅仅只有技术,更有其内在的文化。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培养“查找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信息技术课与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合理运用生活元素,预设开放的生活化课堂,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热爱学科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小学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时,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化课堂:[案例](上课铃响)师: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唐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课。到这里上课,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我想知道什么叫信息技术。�6�8�6�8师:很好,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以后见到我会怎么说?生:唐老师好!师:你真有礼貌,那你是怎么知道我姓唐的呢?生笑:刚才你告诉我们的啊!师:你真细心!那你能告诉我,坐在你旁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吗?生:×××师:那你知道他家住哪里吗?生:不知道。(师用大屏幕出示班级所有学生的个人信息。)师:现在你知道了吗?生:知道了!师:为什么?生笑:屏幕上有啊!师:现在老师来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什么叫信息技术。首先我们应该弄懂“信息”的定义,其实就在刚才,同学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接触了信息,比如老师说的话、屏幕上显示的内容都是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来,信息无处不在!那什么是信息技术呢?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使用的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利用信息的技术。那么你能再举出一些信息的例子吗?生:报纸上有信息,电视里有信息,课本里有信息�6�8�6�8师:说得非常好,所有的信息都会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包括眼耳鼻舌等)被我们获取,下面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开到第一课,利用5分钟时间来获取信息。(学生自学课文。)师:好,谁来汇报一下你从课本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师:同学说得很详细,其实在我们获取了信息后,就自动进入了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这是我们不知不觉完成的。刚才汇报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了,信息加工、处理得越好,传递出来信息就越完整,越具体。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击鼓传花》,谁被选中就为我们讲一段你获取到的有趣信息。�6�8�6�8[反思]《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学生接触这一学科的第一课,而且“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又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主动参与学习,笔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来引出“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形象直观地诠释了本来虚幻的定义。一个“谈话式”生活化的课堂不仅具体了本来抽象的概念,而且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信息”,触摸到了“信息”,既攻克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构建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新课程理念着重强调: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而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笔者在教学程序设计中的排列组合时,考虑到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肯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摸奖游戏。规则:一个纸箱里有5 个玻璃球,其中只有两只红球。每次只能摸两个球,如果谁能同时摸中两个红球就能获奖。再加上诱惑性的“海报”,上面写着:然后,我先组织学生一起来讨论:这样的摸奖划算吗?为什么?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分析后,发现摸奖者获奖的可能性仅有10%,赢率很小。接着我又顺势引导:刚才同学们分析问题、得出结果的过程就是程序设计中的排列组合算法。接下来我用系统的理论知识将学生分析讨论时零散的思维整合起来,他们很容易就搞懂了排列组合的知识,同时我还以此为契机教育引导学生,在这场不公平的摸奖游戏中,大多数摸奖者注定了会失败。通过这样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作为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与管理者的教师,应该让生活充分融入课堂,让学习也和孩子的其他生活体验一样,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完成。只有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才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习个体自我的全面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小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初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 方法 ,并培养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 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 》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学校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谈一些自己六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针对小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信息素质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针对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就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小学生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都各不相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有序的进行。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许多问题,家庭的教育,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使得学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2)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不稳定、不持久的,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的记忆最初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但是,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的记住。他们的想象都是从生活上所接触到的事物出发,想象的范围小,也是有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 抽象思维 为主要形式过度,需要大人在旁引导。他们的意志力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 自我评价 能力也不断增长,个性也不断增强。因而,小学阶段的有效教育,对于学生良好的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2、个性特点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其个性特质越来越坚固,个性倾向性也越来越鲜明。家庭因素、学业的成败、社交的能力、师长的态度、同伴的评价对 儿童 的心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 文化 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成为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以成为时代发展对小学教育的现实要求。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全体国民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应注意一下几点:

1、小学生信息意识

培养小学生对信息的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他们身边所接触的事物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并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让小学生意识到重视信息资源在解决各种问题的作用,训练小学生在面临困难情景时,不仅可以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中寻求解决办法,还能主动地寻求各种信息资源,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养成积极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习惯。培养小学生养成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并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信息的核心,对信息进行创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2、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

信息能力即是让小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使用信息工具、确定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及评价信息的能力。在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教师要引导他们培养信息能力。

3、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21世纪已成为人才的竞争,即信息能力的竞争。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4、激发小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爱学、乐学。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利用小学生的求知欲和 爱好 等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的气氛,促进学生用信息意识应用于学习。

三、一直以来,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各学校用于购买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将其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却远未达到理想的数目。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常常是其制约因素。因此,它对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当承担起传播教育技术和培养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双重责任。

据我所了解,目前,有的学校还是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不是由专业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任教,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甚至,学校也不很重视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加重视对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四、我的研究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让学校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学习应用的必要性,为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各种软件应用能力

3、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激励学生的思维:不仅要灌输式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怎么应用,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所以,我们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能力,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S]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5]张景升.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3)

《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

摘 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 显示器 、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 想象力 ,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 语文学习 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 贺卡 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 总结 ,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

【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古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如果能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网络道德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新世纪的今天,应该具有何种态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任务。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又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经验 ,对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中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身正为范

在教学中保证自己传授的是符合人类道德规范的、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信息知识,而不是有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东西。例如:不应该传播那些不科学、不正确的无稽之谈的东西,不应该传播计算机病毒,不传播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等。

二、深挖教材,利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广泛、更生动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学生树立为集体、国家、人类社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

1.利用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节介绍了我国的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我在讲这一节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在计算机领域中也有部分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再将学生引向我国的部分尖端科学上,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更加努力学习。

2.通过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当学完一部分教材时,就让学生仔细想想,看书中哪一部分涉及的软硬件技术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结果没有。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一些国外的公司所开发的软件等,而很多国产优秀软件例如WPS却没有被写进教材。因此,在我的教学计划中,总有几节课讲解WPS和其他国产优秀软件的操作。同时,以此鼓励同学努力学习,让学生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有信息技术领域里的核心技术。中国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最大的电脑供应商联想(Lenovo)宣布以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这一交易是中国技术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这些说明我们国家在IT行业中的强大实力。

3.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宣传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 故事 和悠久历史,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及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形象的方式指出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对国家、民族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三、应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

1.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德育管理

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具有传统德育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应当从实际出发,修订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使之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有计划地把网络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 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

2.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德育途径

对待网络,学校要变堵为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空闲网络教室,多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不适宜的上网环境中争取过来。学生在校内自由上网,可以及时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老师也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上网行为,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德育绩效。

3.在网络交流中加强网络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但是也给尚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某些站点消极的思想和黄色图片、黄色小说大肆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言过其实的话语、耸人听闻的“新闻”比比皆是,铺天盖地的电脑 广告 使人昏头转向,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电脑黑客技术的教唆极易产生高科技犯罪,网上聊天室内鱼龙混杂,某些人语言下流,行为肮脏……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教师在教授 网络知识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注意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其敏锐的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建设,加强对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成立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对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引导、监控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大多数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具备大规模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引起更多的思想共鸣,可以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网络上的益友。

四、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编成几个小组,先给小组一个任务,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只对小组进行评价,不对个人进行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 人际交往 能力,建立与别人合作共事、共同发展、尊重别人劳动的观念。

五、结合我国相关的 法律知识 ,对学生加强法律和伦理意识的教育

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法律知识的讲座,如《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让学生认识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国家将对其追究相应责任。还有,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抵制不良信息、不道德信息的能力,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使学生能够遵守信息应用人员的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随意发布信息。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未来挑战,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洁.《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第4期(4):160-161

有关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推荐:

1.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2.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的策略 技术论文范文

4.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

5.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论文

6.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7.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论文

ating and app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论文

也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活化教育回归生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 精心设计开放的生活化课堂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实践性强,目前我们的课堂都以操作、再操作,实践、再实践为主要授课方式。其实这门学科不仅仅只有技术,更有其内在的文化。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培养“查找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信息技术课与生活紧密相联,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合理运用生活元素,预设开放的生活化课堂,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热爱学科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小学信息技术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时,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化课堂:[案例](上课铃响)师: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唐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门新的学科——信息技术课。到这里上课,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生:我想知道什么叫信息技术。�6�8�6�8师:很好,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以后见到我会怎么说?生:唐老师好!师:你真有礼貌,那你是怎么知道我姓唐的呢?生笑:刚才你告诉我们的啊!师:你真细心!那你能告诉我,坐在你旁边的同学叫什么名字吗?生:×××师:那你知道他家住哪里吗?生:不知道。(师用大屏幕出示班级所有学生的个人信息。)师:现在你知道了吗?生:知道了!师:为什么?生笑:屏幕上有啊!师:现在老师来回答你们提出的问题——什么叫信息技术。首先我们应该弄懂“信息”的定义,其实就在刚才,同学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接触了信息,比如老师说的话、屏幕上显示的内容都是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来,信息无处不在!那什么是信息技术呢?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使用的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利用信息的技术。那么你能再举出一些信息的例子吗?生:报纸上有信息,电视里有信息,课本里有信息�6�8�6�8师:说得非常好,所有的信息都会通过我们的感官系统(包括眼耳鼻舌等)被我们获取,下面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开到第一课,利用5分钟时间来获取信息。(学生自学课文。)师:好,谁来汇报一下你从课本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师:同学说得很详细,其实在我们获取了信息后,就自动进入了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这是我们不知不觉完成的。刚才汇报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了,信息加工、处理得越好,传递出来信息就越完整,越具体。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击鼓传花》,谁被选中就为我们讲一段你获取到的有趣信息。�6�8�6�8[反思]《信息与信息技术》是学生接触这一学科的第一课,而且“信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又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主动参与学习,笔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来引出“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形象直观地诠释了本来虚幻的定义。一个“谈话式”生活化的课堂不仅具体了本来抽象的概念,而且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信息”,触摸到了“信息”,既攻克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构建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新课程理念着重强调:教育应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而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笔者在教学程序设计中的排列组合时,考虑到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肯定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摸奖游戏。规则:一个纸箱里有5 个玻璃球,其中只有两只红球。每次只能摸两个球,如果谁能同时摸中两个红球就能获奖。再加上诱惑性的“海报”,上面写着:然后,我先组织学生一起来讨论:这样的摸奖划算吗?为什么?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分析后,发现摸奖者获奖的可能性仅有10%,赢率很小。接着我又顺势引导:刚才同学们分析问题、得出结果的过程就是程序设计中的排列组合算法。接下来我用系统的理论知识将学生分析讨论时零散的思维整合起来,他们很容易就搞懂了排列组合的知识,同时我还以此为契机教育引导学生,在这场不公平的摸奖游戏中,大多数摸奖者注定了会失败。通过这样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作为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与管理者的教师,应该让生活充分融入课堂,让学习也和孩子的其他生活体验一样,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完成。只有我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才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习个体自我的全面发展。

论文可以去辑文期刊网

浅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能力要求 ○郑珠1,侯友2(1.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2.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角色变化,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我们应认真分析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角色;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世纪之交的全球性浪潮,我国新课程改革在这次浪潮中异常活跃,新的课程标准已相继出台。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其独特的身份让人耳目一新,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与教师长久形成的、原有思想观念和思维行为习惯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素养也就显得日益紧迫,培养一批具有优秀教学艺术风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也是当务之急[1]。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当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开发、整合、设计课程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为其他学科打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基础,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各门学科教学中度过的,而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课程计划中不可能占据主要地位,只可能是一小部分,但信息素养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又十分必要,因此只能通过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作为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因此,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在各个学科教育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为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信息技术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途径主要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在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学习良性互动起来,使学生学到的各学科知识有机的整合起来,并且借助研究性学习、主题学习等模式在实践中综合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内化,使知识结构更加有序,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2.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指于细微枝节中看出事物的本质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感知能力。赞可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内心活动最细致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也很难成为良师益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更需要教师具有这种能力。这是因为,在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会话、交流和有意义建构时,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揣摩学生的心理感受,捕捉每一点教学信息,从而帮助学科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调整教学活动。3.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创意思考能力。台湾辅仁大学的赖丽珍教授认为:教师创意思考能力是指教师将创造力运用于教学专业的过程,改变过去关于教学的想法、方法及策略,进而发展出新的想法、方法及策略,使得教学的构思和行动更富创意,教学成效亦有增进的能力。教学创意思考能力是教师创造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教师的创造力运用是教学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激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过程的设计,还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都非常强调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4.信息技术教师要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应该是综合型教师,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并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需要。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师范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的师范教育长期以来偏重培养学科专家型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学科纵深发展的特点,专业课、学科课占的比例大,公共课、文化课比例小,使得师范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养相对较弱。二是学校分科教学的结果。教师的学科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

ating and app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