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7 17:33:23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

简介:铁道警察学院是公安部直属的我国唯一一所培养铁路公安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1950年创建于北京,原名铁道部公安干部学校。学院先后辗转沈阳、上海、西安、唐山办学,1980年迁建河南郑州,更名为铁道部郑州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后更名为铁道部郑州人民警察学校、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2000年,由铁道部划归公安部管理,改建为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更名为铁道警察学院,开始举办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 建校以来,学院为铁路公安机关培养各类毕业生3万余人,培训在职民警近2万人。目前,在全国7万多名铁路公安民警中,我校毕业生占1/3以上,大部分成长为铁路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20余人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或二级英模荣誉称号,150余人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或荣获“五一”劳动奖章,万余人次立功受奖,涌现出了以“90后最美学警”李博亚、“欧阳海式的好民警”雷宏、一级英模沈战东等英模校友群体,为公安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铁道卫士的摇篮”。 学院校舍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拥有基础实验室、公安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场馆47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图书馆馆藏适用纸质图书万册、电子图书68万种,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建立了“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铁警基地”,在全国公安机关建立了28个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政治建校、依法治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特色、创新、开放”的学院发展理念,秉承“至诚至公,敏学笃行”的校训,弘扬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为主体的铁警精神,实施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将忠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突出忠诚教育、立足铁路公安、注重服务实战”的办学特色。 开设有治安学、侦查学、公安管理学、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5个本科专业,治安学(公安法制)、治安学(铁路警务方向)、公安管理学(公安文秘)、侦查学(铁路反恐方向)4个本科专业方向,侦查、治安管理、刑事技术、警察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经济犯罪侦查、警卫7个专科专业。拥有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培育点)1个,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发展专业2个。 学院设有侦查系、治安系、公安管理系、公安技术系、法律系、公共基础教研部、铁路与公安基础教研部、政治理论教研部、警察体育与战术训练教研部等9个系部。学院面向全国(台、港、澳除外)招生,现有在校生3737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398人,其中拥有博士22人、硕士162人,教授34人、副教授86人,拥有享受部级津贴专家5人,省部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学标兵等17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1人,荣获二级英模荣誉称号教师3人,以及一批在铁路公安实战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的专家;拥有由公安部“送教西部行”特聘教官、全国铁路公安技能考核评委、司法鉴定专家等组成的优秀教学和学术团队。 学院以服务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为根本,坚持将办学工作融入公安工作大局,融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深化专业内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构建与铁路公安机关警学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机制,突出铁路特色,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优势和特色专业,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6门;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公安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公安部优秀培训教材奖2项;参加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近五年来,出版著作、教材160余部(其中省部级和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SCI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一批研究成果在公安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校学生先后获全国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44项,全国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类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6项;获河南省大学生运动会团体和个人冠军37项、亚军17项。 学院立足铁路,面向交通,服务公安,依托校内、铁路公安机关、地方公安机关等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师生积极参加铁路运输安全保卫工作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深圳大运会、北京阅兵、田径世锦赛、郑州上合会议安保等国内大型安全保卫活动,履行公安院校服务公安工作、服务社会的功能和责任。学院先后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抗雪救灾先进集体”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1次。在校学生128人荣立个人三等功,1194人受到嘉奖。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警察职业素养、较强的公安专业能力、过硬的铁路警务技能和牢固的专业思想,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教育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拓国际视野,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及地区的警察机构和大学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公安部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将以公安院校招录培养制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坚持政治育警、立德树人,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为建设全面合格、特色鲜明、行业一流的公安高等院校而努力奋斗。注册资本:7266万人民币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本、二本的概念。学院先后辗转沈阳、上海、西安、唐山办学,1980年迁建河南郑州,更名为铁道部郑州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后更名为铁道部郑州人民警察学校、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2000年,由铁道部划归公安部管理,改建为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铁道警察学院简介铁道警察学院(Railway Police College)坐落于河南省郑州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公安部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可追溯至创建于1950年的铁道部公安干部学校,后辗转沈阳、上海、西安、唐山办学。学科专业

开设有治安学、侦查学、公安管理学、刑事科学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5个本科专业,治安学(公安法制)、治安学(铁路警务方向)、公安管理学(公安文秘)、侦查学(铁路反恐方向)4个本科专业方向,侦查、治安管理、刑事技术、警察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经济犯罪侦查、警卫7个专科专业。拥有全国公安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培育点)1个,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发展专业2个。

办学条件学院校舍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拥有基础实验室、公安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场馆47个,学院现有农业路、龙湖和贾峪三个校区,图书馆纸质藏书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数据库35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4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6个。师资队伍截止2021年,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42名,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19人、副高级职称教师90人,博士23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教学名师3人,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师(教官)10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师德先进个人2人、教学标兵16人、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9人,享受公安部级津贴教师4人,公安部铁路公安局特聘刑侦专家、刑技专家6人,入选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安保专家库3人以及一批在铁路公安实战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的专家;拥有由公安部“送教西部行”特聘教官、全国铁路公安技能考核评委、司法鉴定专家等组成的优秀教学和学术团队。人才培养截止2021年,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402人。自1981年开展学历教育以来,为全国铁路和地方公安机关输送毕业生44483人,升本以来培养本科毕业生4022人。毕业生中涌现出以一级英模雷宏、一级英模沈战东、“90后最美学警”李博亚为代表的英模校友群体,其中35人获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荣誉称号,近万人次立功受奖。学院毕业生已成为全国铁路公安队伍的中坚力量,学院被誉为“铁道卫士的摇篮”。

教学科研成果升本以来,学院教师主持研究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98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科研成果奖9项;主编省部级规划教材9部;发表学术论文1794篇,获得专利72项、软件著作权11项,出版学术著作70部。先后举办了5届全国铁路安全与反恐论坛、城市轨道交通警务创新发展论坛和4届公安院校特色建设论坛,“三大论坛”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品牌。

铁道警察学院2021高考录取分数线1、2021年铁道警察学院在北京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必选)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23分,对应录取位次为20438;综合普通类(思想政治必选)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18分,对应录取位次为21295;2、2021年铁道警察学院在广东物理类女生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74分,对应录取位次为44349;男生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30分,对应录取位次为93823;3、2021年铁道警察学院在海南综合类(物理必选)男生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57分,对应录取位次为17451;综合类(政治必选)男生的最低录取分数为492分,对应录取位次为32077;4、2021年铁道警察学院在黑龙江理科女生的最低录取分数为511分,对应录取位次为14274;男生的最低录取分数为436分,对应录取位次为32315。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公安部批准成立。学校是公安部直属的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学制3年;今年首届面向全国招收1100名新生,涉及法学(文科)、安全保卫(文科)、侦查学(理)、治安学(文)、公共关系与文秘(文)、刑事科学技术(理)等6个专业。 这所学校是在公安部郑州铁路公安管理干部学校和公安部郑州铁路人民警察学校合并的基础上成立的;学校坐落在中原名城郑州,始建于1950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学校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面向铁路,服务社会,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培养具有高度政治思想觉悟、宽厚专业基础知识、娴熟专业技能的能文能武的公安高等应用型人才。近几年来,该校已向各级铁路和地方公安机关输送15000余名毕业生,被誉为“铁道卫士的摇篮”。 铁道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现设三系三部(侦查系、治安系、法律系、马列主义教研部、基础部、警体部),开设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治安学、法学、公共关系与文秘、安全保卫六个专业。学校有一支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136人,其中正、副教授37人,外聘客座教授11人。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科研项目30余项,1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政府的奖励。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6万余册。各种教学设施完善,计算机、语音室等基础课实验室和痕检、物证检验、侦讯测谎等公安专业实验室21个;射击馆、警体训练馆、游泳池、警察技能演练场、标准田径场等场馆为学生警察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证。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是直属于公安部的铁路公安院校,面向全国(除台湾、香港、澳门外)招生。校址位于郑州市农业路31号。 学校占地580亩(含新校区近380亩)。校舍建筑面积125000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能力40万册,现有纸质图书20余万册,电子图书近20万册;拥有基础实验室、公安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场馆23个,多媒体教室46个,实验仪器设备总值2500余万元。 学校现有教师160余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60人;开设侦查(含刑侦、国内安全保卫两个方向)、经济犯罪侦查、刑事技术、治安管理、警察管理、信息网络安全监察、警卫、安全保卫、公安文秘、司法鉴定技术、法律事务等10余个专业,其中的刑事技术专业被河南省确定为省级试点专业;建有全国铁路刑事犯罪信息中心、物证鉴定中心、铁道警务研究所、公共安全研究所、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等研究机构,并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建立了心理测试技术培训中心(心理测试工程中心培训基地);先后承担编写国家“十五”规划教材两种(《警察公共关系》、《经济犯罪侦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2项,发表论文955篇,出版专著、教材166部;《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在全国各铁路公安局、处建立了20余个函授辅导站和教学点,初步形成了涵盖全国铁路公安系统的函授教育网络;并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中国刑警学院联合举办了本科函授教育。 学校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校的方针,以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政法工作需要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大力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工作,对在校学生实行集中、封闭式警务化管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校风和学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成为全国唯一的铁路公安民警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仅从唐山迁建郑州的20余年间,我校已为铁路公安机关培养各类毕业生万余人,大部分成为各级铁路公安机关的骨干,有200余人走上了处级以上领导岗位,有6000余人次立功受奖, 140余人次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或荣获“五一”劳动奖章等,17人英勇牺牲,涌现出“欧阳海式的好民警”雷宏,以及陈程、刘文团、安居胜、杜海平、袁佳、潘国江、易长庚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官网

以繁荣学术研究推动教学与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面向高等院校的广大师生、科研与管理人员,以及与电力生产相关的技术及管理人员。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发表电力、电机、热能动力、企业管理、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基础学科(理、数、化、力学)等的研究成果,也刊登含有电力内容的文科论文。

中国电力、华东电力、陕西电力、华北电力技术、现代电力、电力学报

等等,仅供参考,望采纳

电力好像挺多的,看楼上列的就很多,再补充一下,电力与能源进展,智能电网

学校与国网技术学院、国家电网公司团校实行一体化办学。国网技术学院现设有成都、长春、西安、苏州四家区域分院。与江苏、浙江、北京、天津、新疆等国家电网公司所属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开展紧密的校企合作,与国网电科院、 许继集团等多家科研院所、制造企业、生产企业签订协议,开展战略合作。形成以国网技术学院为主体,国家电网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教集团。学校与学院系部合一,学历教育与培训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了“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分工明确、协调发展” ,走上了集约化人才培养的道路。学校遵循“自强、自立、求真、求新”的校训和“以学生为本,以专家立校,面向市场需求,突出行业特色,产学研结合,推进国际合作”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创新实施了“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深入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情境教学模式,努力为山东区域经济和电力行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形成了鲜明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并举,在办好普通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职工培训。学校开发了以新员工、团青干部、企业培训师、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班组长、应急人员以及专业领军人才等为培训对象的特色培训项目,培训业务基本涵盖了公司的主营业务。目前,学校已成为山东区域电力的人才培养中心、国家电网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开发中心、新技术新技能推广示范中心,国家电网培训创新研发基地、团青干部培养基地、企业文化传播基地,成为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优秀校园文明单位、全国一流电力单位等荣誉称号。资源整合形成办学新格局根据国网公司决策部署,国网技术学院2008年12月依托山东电专组建国网技术学院,2011年12月,山东省电力学校与国网技术学院实施了合并一体化运作,形成了校院合一、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整合优化了培训教育资源。新的办学格局,能够真正实现学历教育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完全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学校每年从国网公司各地聘请100多名兼职教师来校担任培训教学任务,他们带来生产现场最新的技术、技能,实现了专业教学过程与现场生产过程“无缝”对接。一流办学条件支撑特色教育学校现有干部职工591人,国网公司级专家1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共同发展,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支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流的培训教学设施,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学校本部建有实训220kV智能变电站、直流特高压变电仿真、变电检修等77个实训室(场),泰山校区设有山东电力焊工考核中心、山东省火力发供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山东省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所,建有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继电保护、调度通讯、电力营销、线路运行与检修等覆盖电网主营业务的设施先进、门类齐全的实训室(场)38个。2011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在泰山校区挂牌成立。学校建有现代化、智能化化、开放式图书馆,可同时满足1000人的阅览需求。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万册,电子图书万册,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 CNKI )工程数据库一级中心,是山东省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评估通过的“先进图书馆”。拥有省级刊物《国网技术学院学报》,有国内统一刊号和国际标准刊号。建成了主干万兆、百兆到桌面的高速、智能光纤校园网络,并以100M带宽接入Internet及Cernet教育科研网。学校设有电气工程系、动力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计量工程系、基础部等8个系部。涉及工、管、文、商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410人,专科函授生270人。严谨治学的师资队伍提升办学活力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对于一所行业高校来说,为企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基础扎实、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坚持培养骨干,优化结构,双师兼备,专兼结合的原则,把教学系(部)与专业培训部整合在一起,实现了系部合一、优势互补。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互相交融,共同承担教育培训任务,分享理论知识,交流实践经验,切磋操作技能,探索教学规律,有效地改变了原有师资队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的过硬的教师队伍。这样的师资队伍,既满足学校培养“技术应用性强”的高工专特色人才的需要,也促进了学校整体培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校还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加快技术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了专家人才选拔办法,建立健全学校专家人才选拔培养体系,拓展完善了人才成长通道。二是制订了专业技术技能岗位聘任办法,坚持能力业绩导向,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充分调动技术技能人员积极性,鼓励业务岗位成材。三是完善了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有效地提高了队伍的绩效水平和素质能力。深化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学校初步建成了既符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学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借鉴德国“双元制”、加拿大CBE等国际先进职教模式,依托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教育培训办学环境,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按照“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工作经历、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一是大力加强专业教学改革,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以现场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知识和技能,开发了所有专业的课程,形成了符合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的阶梯式课程体系。二是进行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实施“做教学一体化”情境教学,引导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某一职业任务或项目,实施“做教学一体”、以“做”为主的情境教学,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实现了教学活动组织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学员为主体”的深刻转变。三是实施“双证融通”专业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提高毕业生技能水平。学校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5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特色专业3个,公开出版著作(教材)82部,获省部级优秀教材8门,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22项。2009年,顺利通过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成为省内同类院校中唯一22个评估大项全部达标的学校,受到专家组高度评价。2009年——2014年,学校连续六年荣获“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称号。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学生个人特长、社团建设和专业技能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社会举办的各项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名列同类高校前茅。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工程实践素质高,独立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在现场一线具有“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几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开放式办学拓展发展空间学校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积极实施教育的国际化、特色化发展战略,围绕特色教育构筑核心竞争优势,实施开放式办学,形成了以研究生课程学习班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培训模式。与华北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成人本科教育多年。学校始终坚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学道路,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几年,先后与德国勃兰登堡工业大学、西门子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大学、阿海珐输配电公司、美国道波公司、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国网国际公司、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江西公司、山西公司、重庆公司、江苏公司、许继集团等国内外十几所著名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师资交流、资源开发、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逐步走出一条国际化、开放式的发展道路。

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现在已经形成了论文产业链,编辑部靠这些赚钱,学生靠这个毕业,老师靠这个评职称,因此基本上都要钱,当然除过自己学校的学报。

奎文区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电话:0536-87851160536-8785118 网址: 邮编:261061

教育本专科学报,我们有很多可以推荐发表,优惠价。宿州教育学院学报赤峰学院学报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黑河学院 学报常州工学院学报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全国教育学院优秀学报长春教育学院学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重庆科技学院学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长江大学学报贵阳学院学报北华大学学报辽宁科技学院学报**工业大学学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教育教学论坛大学教育吉林教育 广西教育教育界 《常州工学院学报》与《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同时征稿,知网收录!自然版征稿范围: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和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土木建筑、经济管理、质量测试等。 社科版主要栏目:常州文化、四海论坛、心理学、经济管理、文学艺术、语言文字、高等教育等。需要速联,详情请见名称Q. 可写

滨州医学院学报济宁医学院学报泰山医学院学报潍坊医学院学报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中国肛肠病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医学检验与临床齐鲁护理杂志中国医院统计中国辐射卫生预防医学论坛社区医学杂志实用医药杂志青岛医药卫生齐鲁药事齐鲁医学杂志山东中医杂志食品与药品精神医学杂志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中国海洋药物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国际肿瘤学杂志山东医药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现代妇产科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据201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嘉兴市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嘉兴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型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芳烃磺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重点实验室:嘉兴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现代纺织服装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化工清洁工艺重点实验室、建筑节能技术重点实验室校级创新平台: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嘉兴学院长三角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嘉兴公共财政研究中心另外还建有语言测试研究所、文学与翻译研究所、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所、东方语言与文化研究所、医学形态研究所、医学机能研究所、药学研究所、临床基础研究所、现代机械设计技术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所、测控与机械电子技术研究所、电气装备及其自动化研究所、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绿色催化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环境及资源技术研究所、纺织工程研究所、轻化工程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研究所、结构工程研究所、岩土与桥隧工程研究所、建筑节能研究所、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研究所、暖通空调研究所、建筑学研究所、力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 馆藏资源 据2014年5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嘉兴学院图书馆共有纸质藏书达137多万册,电子图书115多万册,馆藏丰富,门类齐全。主要收藏中、英文等文种的专业文献,基本覆盖了全校各学科专业,尤以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语言、文学、计算机、工业技术、医学等类别文献收藏最为丰富。珍藏有四库全书、民国丛书等文献。拥有《中国知网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数据》、《维普科技》、《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pringer电子期刊》、《EBSCO全文数据库》等电子文献 。 学术刊物 《嘉兴学院学报》是浙江省教育厅主管、嘉兴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其前身是《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因学校联合升为综合性本科学校而更名为《嘉兴学院学报》。主要栏目有嘉兴名人与嘉兴文化、长三角发展研究、南湖论坛、经济学、管理学、科学研究、工程应用、教育教学以及其他一些专题性栏目。学报是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原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理事单位,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曾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还曾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全文收录。也成为国家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馆藏和上架阅览刊物 。

一、嘉兴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嘉兴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该校联系地址为浙江省嘉兴市越秀南路56号、邮编为314001、联系邮箱为。 二、嘉兴学院简介 嘉兴学院是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肇始于1914年,此后百年间数易校址,相继在宁波鄞县、杭州建德办学,先后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被誉为中国有色行业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嘉兴学院成立后,原平湖师范学校、嘉兴卫生学校、浙江会计学校和嘉兴市粮食干部学校四校相继并入。 学校办学所在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嘉兴地处东南沿海、长三角中心腹地,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发达、经济繁荣,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文化发源地、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地、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 学校现有越秀、梁林和平湖3个校区,校园面积亩,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7个教学单位、2个直属科研机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856人,成教在册生80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万册、电子藏书万册。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高校文明校园、浙江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朱经武教授现为学校名誉校长。学校有教职工1504人,其中:专任教师991人,副高及以上教师41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5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等省级高端人才7人;省级重点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学校设有5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势(建设)、特色建设专业15个。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拥有省级一流学科6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创新服务平台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产学研联盟中心1个,嘉兴市重点实验室5个。《嘉兴学院学报》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学报,“嘉兴名人与嘉兴文化”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省内外录取分数线持续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左右;与美、英、澳、德、日、韩等12个国家(地区)的34所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派遣交换生等合作,每年接收长短期来华留学生约100人;与 浙江师范大学 等10余所国内高校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每年在校培养研究生近100人。学校充分发挥与有色行业联系紧密优势,主动贴近地方企业产业发展需求,协同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学校被认定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第一批合作院校;深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育教学改革,2项校企合作育人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个校企合作项目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高校第一批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两学年连续在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位列教学为主型综合性高校第一名。

10354是嘉兴学院的代码。嘉兴学院是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肇始于1914年,此后百年间数易校址,相继在宁波鄞县、杭州建德办学,先后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被誉为中国有色行业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

学校办学所在地——嘉兴,地处东南沿海、长三角中心腹地,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发达、经济繁荣,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江南文化发源地、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地、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学校下设17个教学机构,全日制在校生15900余人,成教本专科生15000余人,拥有附属医院8所、附属幼儿园1所。校园面积1660余亩,图书馆纸质藏书222万余册,电子藏书230万余册。学校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入选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高校文明校园。

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为学校校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朱经武教授为学校名誉校长。学校现有教职工1660余人,全职院士3人,柔性聘用院士9人,有国家级特聘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论界人才入选者、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有省级重点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入选省“鲲鹏行动”计划专家1人,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学校设有5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重点(优势、特色)专业16个,省级师范教育创新工程项目入选专业1个。拥有经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平台11个。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与美、英、澳、德、日、韩等22个国家(地区)的80多所高校开展联培博士、本硕连读、双学位攻读、交换生培养等合作,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

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材料与化工硕士、会计硕士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省级一流学科6个,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省级科研平台15个。《嘉兴学院学报》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学报,“嘉兴名人与嘉兴文化”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近五年学校教师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0余项;获省部级(含一级协会)科研奖励80余项,其中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浅谈夯实语文基础,在统筹兼顾中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论文关键词:技校 语文 教学 成人高考

论文摘要: 在当前技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校都将培养“双高”人才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以期确保学生在掌握相应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能顺利通过成人高考,拿到成人大专甚至本科文凭。这样的培养模式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的重要措施,但对技校 语文 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进行统筹兼顾,有效提高学生的 语文 素养。 技校生 语文 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加之技校 语文 教学活动主要服务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并不是完全围绕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者进一步深造的目标,这就为学生参加成人高考入学考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统筹兼顾,夯实学生 语文 学习基础,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提高 语文 教学成效。 一、回顾已学 语文 知识,让学生夯实学习基础 在技校 语文 教学工作中, 语文 教师不仅要按照教学进度安排新授教材,还要在新授之中穿插对学生以往所学 语文 内容的回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构建起前后联系、融为一体的 语文 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夯实学生的 语文 基础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首先,笔者认真分析学生的 语文 学习状况,重点确定哪些方面需要进行回顾,通常来讲,学生初中阶段在语法知识、阅读分析以及写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教师应当进行全面的`梳理,为学生指明方向。其次,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来组织学习。笔者要求学生深入分析自己在以往 语文 学习中存在哪些需要强化的方面,结合教师的指点,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学习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回顾学习,笔者还针对性地提供学习内容,供学生参考。另外,笔者还对学生进行学习检测,发现不足及时弥补,力求让学生在 语文 教学中同时兼顾已学知识的巩固,夯实学生的 语文 基础。 二、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 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成人高考,这是提高技校学生培养层次的一种较为有效的途径。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 语文 学习基础,还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在课堂之外能够以自主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成效。针对这样的目标要求,笔者在 语文 教学中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 语文 学习中掌握学习技巧,主要抓住关键节点,提升学生的四种能力。一是提升学生的信息梳理能力。对于在 语文 学习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笔者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分门别类的开展梳理。此外,指导学生能够根据学习活动的需要,广泛搜集各种有效的信息,深入开展学习活动。二是提升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学生应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对学生思维的引领作用,教学知识点不是直接给予学生,而是采取点拨的方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同时提升思维探究水平。笔者经常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为一组探究题,以此来开展教学引导活动。学生在探究题的引领之下进行思考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这样,学习能力将会在课堂以外的学习之中得到充分提升。三是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善于和其他同学开展合作,汲取他人之长,集聚集体的智慧,在合作学习之中提升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四是提升学生的框架建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 语文 知识之后,还要强化掌握效果,杂乱无章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并不能够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此时就要强化记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将相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前后连贯记忆,提高记忆的整体成效;另一方面还对学生进行记忆规律的辅导,让学生能够花费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效。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较快地提升 语文 学习能力,有效地开展成人高考的 语文 复习活动。 三、强化入学考试内容教学,让学生提高过关比例 提高学生成人高考 语文 学科应试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针对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得分率。首先,笔者系统搜集了近几年的成人高考 语文 试题,进行详细的分项研究:各种类型的题型占据多少比例,不同知识点具体分值处于什么样的范围,以及考试内容选材等。通过这样的深入分析,笔者能够较为准确地分析出近一段时期成人高考 语文 考试科目的大体选材范围、题型结构以及知识点分布等,以此来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和辅导活动。其次,精选各种试题开展模拟训练,在高强度的训练之中提高学生的掌握效果。另外,笔者在教学中还强化了对学生的答题技巧指导。一方面指导学生科学掌握在各部分题型之中的时间分配问题,提高答题效率;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抓住各种题型的答题要点,引导学生提高得分比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应试成效。 综上所述, 语文 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探究,从夯实学生 语文 学习基础、提高 语文 学习能力以及增强 语文 应试成效等方面综合入手,帮助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成人高考,从而进一步深造提高。 参考文献: [1]曹宙.成人高考 语文 复习初探[J]. 语文 学刊,2007,(24). [2]宋剑苏.提高成人高考 语文 成绩的体会[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7). [3]易志文.浅议考前辅导的效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4]陈继民.近五年成人高考 语文 分析[J].试题与研究,2009,(1).

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1】

摘要:当前,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纪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肩负着将中国建设成世界口腔医学大国的使命,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关键词: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纪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肩负着将中国建设成世界口腔医学大国的使命,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一、重视口腔医学课程建设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所采取的仍然是班级授课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程建设水平集中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成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要积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打破常规,放弃知识内容和技术水平落后的教材,大胆采用发达国家口腔医学优质教材。

还要增设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了解口腔医学的新进展。

二、进行口腔医学教学改革

我国是口腔医师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社会需要大量的口腔医学人才。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依据专业特点,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特别是努力提高学生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增加门诊、病房、实验室参观学习时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采用双向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强化形象化教学,通过使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引导学生使用形象思维,准确把握学习内容,提高综合能力。

三、建立课堂教学的训练体系与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文化课教学要坚持必需和够用的原则,而专业课要体现宽基础和活模块的原则。

要加强专业建设,掌握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潜能倾向,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

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深入研究教学,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掌握专业岗位上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情况,积极建立适合学生实际的训练体系与评价体系。

教师不能再“拿一本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

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所进步。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能力和素质。

高等院校只有正确分析对策,抓住机遇,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才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还要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使中青年学术骨干早日成熟,努力建成结构合理、高水平、具有稳定研究方向且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师资队伍。

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习惯等。

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做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是医生职业的灵魂。

所以,学生要把医德修养放在第一位,这是顺利完成实习阶段学习任务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一名合格医师必备的素质。

口腔医学实践性很强,口腔科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而且需要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先进的临床思想。

因此高校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口腔医学教育中的科研活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生实习期间,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使学生素质均衡发展。

六、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教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国家有关依法行医的政策法规,提高他们自觉依法行医的意识,促使他们用卫生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

还要使他们熟练掌握常规技能的规范化操作,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开展医疗活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学东,石冰,于海洋.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1).

[2]高越明.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资源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

[3]涂晓,方厂云.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国医师杂志,2002,(6).

[4]贾淑娟,王君,张铁柱.新时期口腔医学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8).

[5]王强,付莉,张惠娟.教育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J].农垦医学,2006,(2).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

摘 要:作者从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度校企合作与订单式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不断优化,从“实习、就业”的培养形式过渡到“入学、实习、就业”的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适应企业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 口腔医学技术 教学改革

1 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构建基于工艺流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岗位的需求,我们联合企业专家共同调整课程体系,统一规划,精简内容,整合重复学科,减少基础课程课时,增加核心课学时,砍掉与培养方案不相关的学科。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依据,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适应企业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职业技能、较强的人际沟通与社会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1]。

解决教材与实际生产环节脱节的问题

以卫生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蓝本,我们编写了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实践校本教材。

其内容的安排更为合理,更符合人才培养规律。

尤其是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班级,以企业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为依据,教材修订后更具有企业特色。

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针对专业和工作岗位特点,减少了《口腔解剖生理学》中颌面部解剖知识的学时数,加大了牙体雕刻的比例;《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和《可摘义齿工艺技术》由36学时分别增加到152、242和318学时。

课程内容调整后,实践教学比例大增,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充分操作时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确保符合企业的需要。

要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互动、教学互长及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特点,课堂设在实验室,在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支持下,可以微观演示教学,学生边学边做,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实验室毗邻校内义齿加工厂,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现场有机结合。

“校中厂”、“厂中校”,工学交替“做中学”,增加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整合程度,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大为提高。

2 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管理改革

师资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基本保证

我们制定合理的师资培养方案,形成了一支具有明显专业优势的师资队伍[2]。

①每周安排固定时间集体备课,说课,听评课,交流教学技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开课前集体备课,统一了实验项目标准,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实施。

②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增强职业操作技能;企业进行技术交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谋求校企的共同发展,深受企业的欢迎。

③利用假期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口腔工艺技术行业组织的培训,在提升自身操作技能的同时,把新工艺、新技术带回课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④通过建立管理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各学科形成明确的科研方向,加强对教师科研申报的指导,鼓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科研协作。

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学术交流;教师每年参加至少一次学术交流活动,系部每月开展至少一次学术活动。

教学管理

由系教学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干事分工负责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的实施以及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建立了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信息监控等多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执行良好,档案齐备,并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技术进行教学管理。

学校经常组织针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督导,能够保证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3 学生素质培养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

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技术掌握的规律,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关、校内实习关、竞赛关、考核关、顶岗实习关来完成,即过“五关”[3]。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过硬,非常受企业欢迎。

通过组织各种文体、演讲、辩论竞赛活动和社会服务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语言文字表达、组织协调、交往合作等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现在的口腔技术实验中心占地面积共约2000 m2,有口腔综合实验室3个、口腔技工实验室3个、口腔示教室3个,口腔基础实验室3个,可同时容纳150名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此外实验中心还建有其他辅助实验室,能够保障实验课的正常开出。

实验室均采取全天开放式管理,学生可随时使用,通过多次重复操作提高熟练程度。

为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在国家财政和省财政支持项目中争取资金,增加实验设备的投入,扩大实验室面积,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预计新口腔实训中心达4000多平方米,设备总值过千万。

2008年起,我们与广东定远陶齿制品有限公司、深圳康泰健义齿有限公司、大连灏丽义齿等10家义齿加工企业正式签约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保障学生第三学年的顶岗生产学习,实行订单式培养。

4 深度校企合作,实现了“入学、实习、就业”的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新模式

初始我们的定单模式是在大三实习时签定与企业的合同,即“实习就业一条龙”的订单培养模式。

随着与企业合作的深入,从2011级开始,我们与定远陶齿联合成立了“定远班”,即形成了“入学即就业”的订单培养模式,学生在入学时即签定了实习、就业合同。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把关,按照“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选拔学生进行培养,并签定实习就业意向书[4]。

开展“订单式培养”创新教学实践模式,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明确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在教学中采取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的模式,企业专家进入课堂,将用人单位在知识结构、技术能力以及思想理念等方面的需求融入学生课程和日常教育中,实现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度身定做”和订单培养。

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为背景,以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主线,提出了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的新模式,构建了基于工艺流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作内容为载体,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以人为本”,加强基础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实现了学生、家长、企业、学校四方共赢。

参考文献

[1] 谢丽娜,李鹏,冯贵芝.浅谈口腔工艺技术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及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5):16-17.

[2] 王永福.谈“厂中校、校中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实践[J].交通企业管理,2010,21(9):74.

[3] 高长江.引企入校合作办学运行模式与实践研究―以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例[J].赤子(中旬),2013,2(7): 311-312.

[4] 倪祥明.“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12):106.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