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毕业论文关于校企合作部门

发布时间:2024-07-07 03:38:38

毕业论文关于校企合作部门

学校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校、企、生三赢的途径

论文摘要:搞好校企合作,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解决学校经费不足问题,促进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帮助学生成才的需要。本文就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校、企、生三赢,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  引领  就业  发展  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征:广西纺织学校的针织专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示范性专业,也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最早专业之一,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的跟踪和调研可以发现学校的校企合作的效果,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同时搞好校企合作,能进一步解决学校经费不足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另外还能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就业的需要。

1冠名班就业率低的原因

通过2007、2008、2009年对该专业学生情况的调研发现,校企合作后学校得到了更快的发展,校企合作开办的冠名班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不仅每年学校所招的针织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冠名班的有80%左右,而且学生进入冠名班后在校学习的兴趣也很高,但学生到企业后情况就有变化,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稳定率相对其他专业来讲没有很明显的优势,甚至会比一些没有办冠名班的专业稍低,特别是一年后的学生转行从事其他行业的也不少。为什么就业后学生会有这种变化呢?通过三年对学生的跟踪和调研,发现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1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校企合作只想培养熟练的基层生产工 企业在用人上,基本把学生安排在一线生产岗位上,以培养稳定的、熟练的生产工人为主,既不重视就业学生的培养,又不重视企业技术改造,超疲劳用工的现象时有发生。原因是大多数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导致“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单纯选人的层面上,要么只是简单地进行捐资助学或建立实训基地,但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只是想解决企业用工荒的状况,校企合作的立意没有实现。

1.2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 学生未能正确理解所学专业以及个人在就业岗位上的准确定位,学生在初次就业上存在着眼高手低,不能吃苦的情况,同时就业后缺乏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及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急功近利的心态普遍存在。

1 3学校未能找准校企合作的较佳结合点 企业虽然与学校进行了校企合作,但在生产经营上,企业的技术进步、更新改造等很少会考虑到利用合作学校的技术资源和技术支持,学校也没有充分向企业推销自己的“智力”资源,忽略了学校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要分析现在的形势下企业生产的特点及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且要将学校人、智资源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同时提供用工和技术服务,成为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创新的依靠力量,否则很难长期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

2对策

要实现企业与学校更有效的结合,以此既培养企业适用人才,也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更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使学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2.1学校课程设置要合理 学校既要按专业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也要按照企业的特点和要求设置满足企业要求的专业及实操课程,忽略哪一方面都不会利于双方的合作与发展。因为校企合作后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的设置会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质量的高低及学生就业的质量,所以课程的设置不能单单考虑企业的要求,只设置满足某合作企业需求的基本实操课程。虽然这样会使学生在该企业工作的初期较容易上手,企业的上岗培训期也会相应的缩短,但学生没有专业知识结构做基础,就没有对所在行业专业岗位的良好定位,会制约学生在岗位上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变成了简单地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荒的机构,不利于吸引学校新的生力军,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在实现校企合作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了解不断发展的对于专业岗位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而且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既要设置与该专业所在行业所要求的专业基础课程,也要根据合作企业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有学校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这样学生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基本技能,更能到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基地直接参加企业生产,不但操作技能迅速提升,同时增强了质量意识、工时观念,而且还能在工作中找到发展方向,树立人生的发展目标。

2.2共同实施师生的培养和发展,服务企业,互利三赢 校企合作的基本立意要在于整合校企双方的资源,形成双向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这种模式,对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加强对就业学生就业后的技术,首先要求指导老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对企业的情况非常熟悉,并能把两者有效结合。教师带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除了现场指导学生外,更要详细了解生产一线的经营、劳动组织、技术工艺,最好能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创新及更新改造当中。这样教师的实践能力不但会得到很快提高,而且还能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并弥补不足。同时通过教师在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创新的过程引领学生做好岗位定位,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不断思考,善于创新,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安于现状或怨天尤人的思想。其次学校也要注意培养各个专业的榜样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优秀学生。在学校及企业时都要注意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把他们培养成榜样生。尤其是到企业实习后,可以通过榜样生来发挥带头作用,使同学们确信行行都能出状元,并树立“学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信心。

2.3学校要设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搭建校企技术沟通的桥梁,鼓励师生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创新 学校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合理的设置权利、义务及责任,使师生能预测到自己努力的美好未来,满足师生公平感的需要,激励师生为实现人生、学校的目标和使命努力奋斗。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涵义与意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新形势,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近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院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2009‘((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冲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企业与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实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

i、校企合作办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观反映。

首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总希望招聘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对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习,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和服务要求参加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岗位职业感情,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真正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再次,目前中职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往往是信息不对称,没能获得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客观上导致学生要付出很大的求职时间和成本,且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模式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校企合作办学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同时也能使学校更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实现“订单式”培养,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2、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和教学的评价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切实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存一是学校企业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a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保障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紧密对接,而且必须体现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只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校企合作企业应是能有效实施学生实习教学的优秀企业

学校根据设置专业的实际,要选择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对口企业作为学校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邀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二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生产安全等事项,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事故,学校企业双方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3、学校要强化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学校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通过新建、改造、购买等方式建立校内实习工厂,建设”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1)建设实习工厂,明确职能地位。学校负责对实习工厂的领导组织管理,担负教学实习和生产经营的责任。

(2)成立”产学研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选派得力干部为主要负责人,负责产学研一体化具体事务。

(3)理顺关系、建章立制。理顺实习工厂与各专业部、各教研组的关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实习实训、技术协作、产品开发、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保证前校后厂的教学管理机制顺畅运行。

(4)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实习工厂学习,直接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班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增加经济收人,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4、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办学层次

我校在办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才能掌握专业实习教学安排自主权。学校在与烨威集团、奥飞动漫、银润、锐科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要将企业引进校园加强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金天数控、西华汽修、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进一步使企业和学校、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沟通联系,有效发挥学校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初步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学校应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人员,有计划安排送至企业培训学习,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为学校兼职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教学水平。

(2)实施”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突出人才培养目的性。学校企业双方共同确定专业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实习内容,评价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而企业实现人才需求目的。

(3)企业搭建实习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企业生产车间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的课堂。学校企业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进一步拉近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培养目标。

关于校企深度合作论文范文写作

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涵义与意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新形势,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近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院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2009‘((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冲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企业与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实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

i、校企合作办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观反映。

首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总希望招聘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对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习,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和服务要求参加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岗位职业感情,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真正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再次,目前中职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往往是信息不对称,没能获得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客观上导致学生要付出很大的求职时间和成本,且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模式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校企合作办学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同时也能使学校更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实现“订单式”培养,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2、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和教学的评价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切实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存一是学校企业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a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保障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紧密对接,而且必须体现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只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校企合作企业应是能有效实施学生实习教学的优秀企业

学校根据设置专业的实际,要选择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对口企业作为学校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邀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二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生产安全等事项,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事故,学校企业双方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3、学校要强化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学校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通过新建、改造、购买等方式建立校内实习工厂,建设”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1)建设实习工厂,明确职能地位。学校负责对实习工厂的领导组织管理,担负教学实习和生产经营的责任。

(2)成立”产学研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选派得力干部为主要负责人,负责产学研一体化具体事务。

(3)理顺关系、建章立制。理顺实习工厂与各专业部、各教研组的关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实习实训、技术协作、产品开发、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保证前校后厂的教学管理机制顺畅运行。

(4)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实习工厂学习,直接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班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增加经济收人,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4、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办学层次

我校在办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才能掌握专业实习教学安排自主权。学校在与烨威集团、奥飞动漫、银润、锐科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要将企业引进校园加强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金天数控、西华汽修、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进一步使企业和学校、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沟通联系,有效发挥学校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初步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学校应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人员,有计划安排送至企业培训学习,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为学校兼职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教学水平。

(2)实施”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突出人才培养目的性。学校企业双方共同确定专业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实习内容,评价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而企业实现人才需求目的。

(3)企业搭建实习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企业生产车间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的课堂。学校企业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进一步拉近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培养目标。

懂得合作,学会合作,也是我们通向成功的捷径,合作了,我们才会更成功。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合作的 议论文 高中素材,欢迎参阅!

我国一向倡导合作,“四海之内皆兄弟”,是相传已久的古训,

“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更成为时代的风尚。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过多地强调个人奋斗,而忽略了应该怎样与他人合作以取得成功,更忽略了如何在竞争中不伤害别人。

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赛了多次,互有输赢,后来乌龟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游过河去。这就是“双赢”,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相成就一番大事,必须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在外国,一位老师引导学生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火海逃生”。老师将许多 乒乓球 放进瓶子,只露出系着的棉线。花瓶代表楼房,细细的瓶颈是唯一的出口,七只乒乓球是居民,要求当大楼起火时,全体居民能在短时间里安全逃离。七名学生兴奋地上场了,他们个拿一根棉线,都以最快的反应拉扯棉线,可一个“人”也没能脱离火海,原来,七只乒乓球都卡在了瓶口。这几个学生面 面相 觑只见其中一个小声跟同伴们商量了几句,又开始了新的一次实验,这回大家没有各顾各的拉棉线,而是由左到右依次地拉。果然,火还没有起来时,七位“居民”已离开了出口。

由此见,良好的合作很重要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同样也是呼吁合作的社会,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竞争是合作的目的,合作是竞争的基础。

正是我们的合作意识使自己变的如此高大,我们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登上成功的顶峰。使自己有了竞争的实力,并最终胜利下去。

作为初三的我们,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是中考,我们同学之间一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信心,那么我们在学习上就不敢与其他对手对抗竞争,争取理想的成绩,那么我们就是学习上的手将败将,我们的学习不在于单单只想有理想的成绩,而且为了成功,不想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交流,不想告诉自己所掌握的知识,那可以摆明是不想互相合作,也是做人的懦夫,一个不想与他人合作的人,就算现在取得优秀的成绩,到头来以后就不能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了,因为在这个社会中合作是社会的立存,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掌握所有的知识。

竞争与合作是彼此之间不能分离的,如果没有合作的竞争,只会弄的两方都两败俱伤,合作不竞争,社会就不会向前发展。

竞争与合作是相随相生的,只有共同发展,我们人类才会有所真的发展与进步。

在十四、十五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候,产生了一种称为包买主的生产方式,它是将生产资料分配给多个手工业者,通过他们的共同合作来完成生产任务。这也许就是现代商业合作的雏形了吧。

而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合作重新被人们所重视,它不在只是一种商业运营方式,而逐渐变为一种精神,成了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巨大动力。

合作无处不在。便是在自然界中,人们也不难发现合作的身影。在不大的蚂蚁家族中,有着复杂却又严格的分工。工蚁负责探路和寻找食物,兵蚁肩负蚁巢的安全保障,蚁后则生育后代,还有的哺养后代。每一个成员既不多做也不少做,缺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蚂蚁家族正是凭借每一个成员的合作精神,才能生存下去。

世界著名飞机协和客机的生产正是通过合作分工完成的。它的每一个部件,大到机翼,小到起落架上的一颗螺丝,都是由不同国家的专业部门分别制造的。最后再将不同的部件组装,一架协和机才算上了天。合作真的融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合作源于信任。在现金诸多的国际组织与团体中,其实都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而这样的合作正是建立在各国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合作是需要不同的个体共同完成的,而且是需要默契的。如果个体间缺乏充分的信任,就不会有默契,合作也就不可能成功。譬如世界贸易组织中关于定期汇报签约国财政状况的规则,倘若签约一方为了保留实力而虚报少报相关数据,那么,这种不信任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合作的失败。因此,不难看出,缺少诚意和信任的合作毫无存在的价值。

合作就是力量。如果仅让你用一支筷子吃饭,它几乎连块肉都夹不起来,而用一双筷子,结果就会截然相反。可见,只有合作才能发挥个体不具有的力量,才能拥有大于个体的力量。正如当年诸葛亮指挥蜀军大败曹兵的战役,大多是以少胜多。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葛亮清楚地知道,只有合作才具有无穷的力量。

合作的确是一种精神,它源于信任,且无处不在,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是难以估量的。这个时代呼唤许多精神,而合作精神将永远是推动时代前进的不竭动力。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工作,收获颇丰,这时候,最关键的工作总结怎么能落下!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我校的校企合作办学也有了长足而平稳的发展,学校在晋升为高级技工学校的同时,学校在玉溪的中心城区设立了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专门为招聘企业和求职学生搭建了企业招工、学生找岗的平台,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通过努力20xx年不仅和云南当地的各大中小企业建立了长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向,还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的知名企业也建立了长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向。现将我校20xx年校企合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20xx年以我校为龙头的玉溪第一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单位由15家职业学校增加到了17家,企业也由15家增加到了20家,总共达到了37家成员单位。职业教育集团的功能主要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方法,找准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方向,另一方面为集团成员企业和当地培养输送合格技能人才,同时保证校企合作有效运行。

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建设在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就业质量的办学观念实践中,我们逐步认清职业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互利双赢为原则,以技能成才为目标,以推荐就业为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校企双方合作开展高技能教育,促进学生高技能就业,成为高技能人才。

1、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学校成立了机电专业、汽修专业、财经专业和化工环保专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处、培训处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家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一是校企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确保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对接,而且必须体现高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习;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选择优秀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强化学生实习教学。学校将选择管理比较规范,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作为学校校外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实习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同时针对不同专业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到学校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另外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安全等事项,实习期间万一发生事故,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每个专业都有稳定合作单位,至今与我校有合作协议的单位达80多家,满足了各专业学生的实习、教师社会实践的需求。其中学校分别和红塔集团、昆钢集团玉溪焊管厂、玉溪供电局、云铜集团、玉溪水电设备厂、玉溪机床厂、青岛海尔集团、上海兴中造船厂、苏州华硕电脑公司、深圳富士康集团、广东中山伟立集团、玉溪银河化工有限公司、广东帛汉电子公司等单位签了长期的用人协议、实习基地协议;与通海汉光公司、苏州华硕电脑公司、青岛海尔集团、玉溪百信集团、江川阳光海岸酒店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冠名班合作协议。

三、成功的经验

1、未雨绸缪,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从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会到毕业顶岗实习前的培训,每一个环节都要积极努力地去做好。

2、校企合作,要以双赢、多赢为目的。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就业。要极力地为企业着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去培养什么养的人才,我们的师资缺乏在企业的工作经验,我们就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作为我们的兼职教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

3、加强对毕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关于毕业顶岗实习的规章和制度,定期检查,确保每位指导教师不但要到位,还要保证质量。

4、把毕业顶岗实习和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5、利用毕业顶岗实习和校企合作,积极地宣传玉溪市技工学校,为我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6、20xx年我校毕业学生1082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

按照处室内部分工,20xx年由白俊锋、崔馨同志主要负责校企合作工作,近一年的工作中,在各级领导、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们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在制度完善、联系企业与系(院)、各类数据的统计、协调合作项目、业务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完善制度方面

起草并修改了《淄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淄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淄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考核办法》、《淄博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协议书(指导文本)》等制度。

二、各类数据的统计与汇总

上半年对各系(院)报来的校企合作半年数据汇总,并依据绩效考核办要求进行了分析。全年数据汇总正在进行中。

三、联系企业与系院

先后与歌尔声学、海信集团、海尔集团、重山水泥、全国工商联人才中心山东分中心等企业沟通校企合作事宜,并及时协调各系(院)与他们进行洽谈。目前电子系与海信集团在顶岗实习方面已有实质性的合作。

四、业务拓展方面

经领导同意,到各地市、本市各区县劳动、人事部门沟通、洽谈校企合作事宜,以收集、掌握更多的合作资源。目前,已先后到了潍坊、东营、滨州(—18)、莱芜、泰安、临沂、日照、青岛、威海、烟台(—)与当地劳动、人事部门取得联系,并沟通了有关校企合作事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与院办司机起早贪黑,利用休息时间赶路,上班时间到单位谈事的原则,顺利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对于我校的主动沟通工作,他们都予以肯定。

在完成本科室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改革要实现五个对接即职业教育要对接产业,职业学校要对接企业,专业要对接岗位,课程教材要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工作过程。20XX年我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实现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的校企合作要有起色,学校与接企业深度融入,专业对接地方产业,人才培养服务当地经济,学校要成为合作企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合作企业要成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企业现场专家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实践校企合作专业教学+公司实习+正式入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与湖南唐人神集团特深度合作,实现联合培养。湖南唐人神集团现场专家参与制定唐人神的教学方案;开设专题讲座,植入唐人神企业文化;完成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学习;满足学生真实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的要求;选拔合格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根据综合考核聘用合适的学生为正式员工。形成专题讲座+在校专业课学习+公司实习+正式入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按照专题讲座+考核、组建唐人神班+在校专业课学习两年+公司实习一年+正式入职的培养流程,实现订单式培养目标。

20XX年上学期唐人神班29名学生通过正式进入湖南唐人神集团实习,在公司实习半年时间内学生稳定,生活工作愉快,深受企业好评。本学期二年级畜牧兽医专业41名学生通过湖南唐人神集团面试录取组建了唐人神二班、订单式培养规模逐步提高。

二、与湘潭市月意生态园林公司、中南农机大市场、湘潭市三益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

(一)由企业现场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技师、课程专家、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企业实习和学校专业技能模块教学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二)本学年我校共派出200多名学生4名指导教师带队到这些企业为期3到6个月的教学顶岗实习。行政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先后20多人次到这些企业通过问卷调查、与一线工人技术人员交流进行调研了解农业行业各工种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相关知识要求、职业素养、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工作过程,企业文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管理过程,及现场6S管理标准及要求。为下一步我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教学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基本技能都有较大提高,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劳动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顶岗实习与就业接轨。也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企业已成为我校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

三、校企合作服务就业、服务经济、服务企业积极开展劳动力技能、高技能培训

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拓展技能培训的领域和项目,努力推动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积极服务湘潭市产业群;探索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的长效机制。本年实现为农业从业者提供高技能力培训共341人、劳动力技能培训450人,学校已成为湘潭市10大培训基地。

通过今年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支持、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的提供保证。校企合作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同时在努力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同时,更需要加快完善法律规章,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探索实践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新机制,这是中等职业学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有效举措。现将我校本学年的校企合作做出以下总结: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寻求校企合作办学伙伴。

二、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更显著的特点是,中等职校为社会服务显得更直接,与社会经济发展联校更紧密,其核心是培养的学生要能为社会需求而直接接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过自身改制及相互间的重组,生产力布局和链接得到重新组合,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促使企业在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环境,而且也开始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化工作。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要招收较中素质的员工逐渐走进学校;学校为了要推荐介绍自己的学生,逐步走进工厂。

我校在深入了解、多方咨询论证可行后,与巴林左旗林东镇富邦汽贸有限责任公司、巴林左旗林东镇蓝鹰进口汽车维修厂签订合作书。组建校外实训基地,逐步实现专业建设与实践相结合,这些公司企业可优先挑选我校优秀毕业生。

学校建立起了充足的选单储备库,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广泛接触企业,与企业保持良好的亲密联校,形成有足够数量的校企合作伙伴,我校设专人经常走访企业,并利用参观、见习、下工地定点实训,实习等机会保持与企业的联络,通过举办本专业开放周,校企合作洽谈会、企业文化教育报告会、学生专业技能汇报展示会等活动,邀请企业界人士走进校园,让学校、企业建立起全方位的

交流平台。我校在选择企业的过程中,通过数量上的基本保证,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

二、以企业形象为亮点,吸引充足合格生源。

在校企合作中,第一关就是要招收素质好的学生。因为校企合作、招工与招生相结合;所以,学生尤其是学生家长在关注学校、专业的同时,会更多地关注未来就业的企业,因此,宣传企业成了招生宣传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宣传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对著名企业,充分利用其在社会上已有的认可度,宣传该企业的效益、信誉度。用成功企业的形象吸引学生;对于新办企业,重点宣传新企业的投资规模、发展前景,特别是新办企业中新兴产业的生命力,突出宣传,用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学生;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重点宣传其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及其精良先进的技术设备,用企业优越的工作环境吸引学生;在宣传过程中,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等,对环保、劳保福利、工资水平、管理水平等作必要的介绍,满足不同对象对不同问题的关注。深入了解企业,是他们更有效地选择学校的基础。

四、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安排组织教学实习。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一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实训技能是职业学校质量生命全部内涵的真谛。校企合作形式下的技能培养,应该紧紧围绕企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展开。在内容上,我们尝试在加强文化基础课、精简专业理论课、突出专业实践课的框架下安排教学活动。对于文化课,我们正视学生的现状,务实地提出合格的教学要求,切合实际地安排教学任务。对于专业理论课的精简,我们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实效性,以够学、能学为第一考虑因素,将过于深奥的纯理论删改,同时增补新科学、新技术知识,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突出专业实践课,以实践作业模块为体校,组织实训。我校实训还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及时地增添先进设备,开设相应的课程,并进行对应的实训。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掌握一定先进生产设备操作能力的、适应社会新科技发展的技术人才。在方法上,以实践作业模块为载体,在操作训练中,教学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用相关专业理论辅助实际操作,在练中学、学中练,学、练结合,试行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在形式上,为了让实训更好地充满生命活力,实训形式灵活多种。有结合专业课程内容的课程实训,制图、测量;也有结合社会需要的课程外内容的实习及各种证书培训。

除了校内实训外,我们还进行定点实训,依托规模大、技术强、管理先进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已有3个企业与我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学生在校内实训达到一定标准后,分期分批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如此,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中了学生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顶岗实习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有效手段。

五、成功的经验

1、未雨绸缪,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从召开专业建设指讨论会年会到实习前的培训,每一个环节都要积极努力地去做好。

2、校企合作,要以双赢、多赢为目的。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就业。要极力地为企业着想,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去培养什么养的人才,我们的师资缺乏在企业的工作经验,我们就聘请企业的管理人员作为我们的指导教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

3、加强对毕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关于学生顶岗实习的规章和制度,定期检查,确保每位指导教师不但要管理到位,还要保证质量。

4、把顶岗实习和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5、利用顶岗实习和校企合作,积极地宣传我校,树立我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合格与否,企业最有发言权;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于学生受社会的欢迎程度。中职学校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岗位相结合,依托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和管理优势,把学校的教育功能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结合,办出特色,使中职教育走上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一、校企合作共建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20xx年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指导委员会成员;聘请相关企业的总监、经理、部门主任、技术骨干为一体化课程改革专家,外聘校外专家共19人。于20xx年9月30日召开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二、校企合作共建"订单"培养模式

我系20xx年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企业按照岗位特点提出培养要求,并提供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由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或由企业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来开设讲座,将岗位工作要求、员工素质要求、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教授给学生,实现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校企合作共建"工学交替"合作模式

我系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校企合作,是一种典型的"工学交替"合作模式,开展了包括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勤工俭学、学生实习、生产——技术指导——销售一条龙服务等多方位合作。对三年制中职开展校企合作"2+1培养"模式,即在校集中学习两年,在对应的企业综合实习1年,前两年有效的保证了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展,最后1年学生通过面试进入企业实习。借助企业的实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参加技能鉴定获得中级技能资格证书,为今后的就业争取更多的竞争筹码。与三益葡萄园合作,将教学实习基地作为该公司的生产基地,他们出资金,我们提供场地,共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部分课程的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即可在基地上完成。

四、校企合作共建优秀教学团队

我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安排5—6名教师在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教学服务。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我系教学任务,形成了专兼结构合理的"双师型"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

五、校企合作体会

1、学校受益:校企合作符合中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1)校企合作有助于合理分担教育投入;

(2)校企合作有助于合理组建优秀教学团队;

(3)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教学改革;

(4)校企合作有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2、企业受益: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

(1)校企合作有助于企业降低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

(2)校企合作有助于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

3、学生受益: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就业,有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1)校企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校企合作有助于学生就业创业。

(3)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助学金,今年鑫广安集团为我校学生赞助2万元。

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校企合作精神,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努力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

校企合作毕业论文答辩

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涵义与意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新形势,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近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院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2009‘((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冲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企业与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实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

i、校企合作办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观反映。

首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总希望招聘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对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习,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和服务要求参加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岗位职业感情,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真正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再次,目前中职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往往是信息不对称,没能获得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客观上导致学生要付出很大的求职时间和成本,且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模式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校企合作办学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同时也能使学校更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实现“订单式”培养,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2、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和教学的评价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切实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存一是学校企业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a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保障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紧密对接,而且必须体现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只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校企合作企业应是能有效实施学生实习教学的优秀企业

学校根据设置专业的实际,要选择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对口企业作为学校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邀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二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生产安全等事项,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事故,学校企业双方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3、学校要强化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学校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通过新建、改造、购买等方式建立校内实习工厂,建设”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1)建设实习工厂,明确职能地位。学校负责对实习工厂的领导组织管理,担负教学实习和生产经营的责任。

(2)成立”产学研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选派得力干部为主要负责人,负责产学研一体化具体事务。

(3)理顺关系、建章立制。理顺实习工厂与各专业部、各教研组的关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实习实训、技术协作、产品开发、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保证前校后厂的教学管理机制顺畅运行。

(4)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实习工厂学习,直接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班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增加经济收人,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4、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办学层次

我校在办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才能掌握专业实习教学安排自主权。学校在与烨威集团、奥飞动漫、银润、锐科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要将企业引进校园加强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金天数控、西华汽修、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进一步使企业和学校、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沟通联系,有效发挥学校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初步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学校应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人员,有计划安排送至企业培训学习,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为学校兼职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教学水平。

(2)实施”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突出人才培养目的性。学校企业双方共同确定专业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实习内容,评价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而企业实现人才需求目的。

(3)企业搭建实习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企业生产车间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的课堂。学校企业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进一步拉近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培养目标。

工科毕业设计论文

工科方面的人员毕业应该要怎么编写相关的论文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1二本院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面临的问题

毕业设计选题面临的问题

目前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点。

教师科研的子项目

教师科研项目大多为专业领域的课题,课题理论大部分是本科阶段的学习所不涉及的内容。学生以这类子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将会面临大量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学生处于就业、考研及毕业设计的多重压力的环境中,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会受一定影响。

学科竞赛项目

以学科竞赛项目为毕业设计选题的优势在于,知识范围基本为本科阶段的基础理论,适当加入一些创新内容比较好的一类选题。但学科竞赛项目多是以团队为单位进行研究实践,在论文撰写和答辩时面临的问题是小组成员的所讲述的内容基本相同,如何体现各自毕业设计的特色,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学生科研创新项目

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相较与于学科竞赛项目,分工更为明确,是毕业设计选题的不错来源。但这类毕业设计主要的问题在于创新项目的普及面有限,每年实施项目的学生人数大约为毕业生人数的20%,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项目。

学生实习项目

学生实习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也是每年毕业设计选题的一个热点。目前二本院校学生的毕业实习一般以团队形式进入实习公司,所涉及的开发项目基本雷同,所使用的设计方案、技术手段基本是一致的,导致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形式雷同。

毕业设计实施时间面临的问题

由于二本院校工科毕业学生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式,因此学校鼓励学生在第八学期离校自主实习,以应对就业压力问题。毕业设计开题时间定在第七学期,学生完成开题任务、初稿论文撰写后可离校进入工作岗位实习。离校的这段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去进行毕业设计课题的研究,通常是在第八学期毕业前一个月回校继续完成毕业设计,这样毕业设计的连续性被打断,前期所进行的课题研究在半年之后再继续,等于重头开始。后续的一个月还包括论文撰写以及答辩,学生正真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不到半个月。从指导老师的角度看,指导工作难度增加,二本院校专业教师人数有限,人均指导学生10人左右。按10人分配教师的指导时间,指导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为天。实际上指导老师除指导毕业设计任务外,还承担着教学、实验、科研等其他任务,学生不可能都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这也是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方面。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

工科学生普遍在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体现在对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不了解,二本院校并未开设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等课程,素质教育课的开设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补充,但并非所有学生都会选修这方面的课程。工科论文写作尤其强调用测试数据及结果对课题进行论证,课题实施都需要经过调研、设计、实现、测试及结论分析等过程。论文写作需要对该过程进行完整叙述,强调论文结构的逻辑性以及叙述的严谨性。由于前期的课题实践工作受到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手里并没有掌握完整的测试数据,就无从进行数据分析;所撰写论文从整体结构到叙述方式等都存在很多问题。综上所述,目前二本院校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环节从选题到论文撰写都存在系列问题,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下滑,严重影响了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质量。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进行了较为严密的实情研究,并提出以下可行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2二本院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面临问题的应对措施

选题问题的应对措施

由于工科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具有多样性,选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学生选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方向来选择学生,后续可对学生的选题从深度广度等方面进行修改。这种选题方式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给予其选题的自由度,减轻在毕业设计专业知识适应方面的难度。教师也更容易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指导,有效避免教师定题,学生无法适应的尴尬状况。课题实施过程师生的适应程度更高。

毕业设计实施时间问题的应对措施

毕业设计的实施时间如前所述存在课题实施不连贯、时间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的现状下,可将毕业设计的选题及开题时间调整到大三学年,也就是第五或第六学期。这一时期,学生完成了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对专业学科所涉及的基础理论体系以有大体了解,通过研读专业方向文献、与专业课教师讨论等方式,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尝试性的课题研究。该模式对学生来说需要有一定的文献阅读量,也需要对课题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尽管一些专业课程还未开设,学生的知识体系尚未完善,但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可为学生提供未来学习的动力,可使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主动性更强。从时间方面考虑,毕业设计选题及开题时间提前了一年,可有效缓解学生在毕业季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而导致的心理压力,毕业设计的实施可更从容的实施。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问题的应对措施

论文的撰写必须密切联系实际,针对课题进行项目开展方案、流程的设计,并对项目结果进行测试及分析,促使学生以实践数据为支撑来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则是对整个项目实施的内容、过程、结果进行条理性阐述的文字体现。在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文献阅读、实验测试、论文撰写等步骤环环相扣,密切相关,缺一不可。笔者将整个毕业设计实施及论文撰写的过程通过图1所示的流程图进行展示。通过图1所示流程图,对毕业设计的整体流程进行了展示,该流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运行模式。要求学生在开展毕业设计时应将毕业设计的实践过程与论文撰写过程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不能分离实施。本科毕业设计是目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二本院校工科专业目前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尝试性改革,是将本科实践教学与高教发展趋势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改革尝试。仅以本文提出的一些问题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分析,希望对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提出一种可供参考的改进方法。

一、国内外高职工科毕业设计现状

(一)德国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国内高职院校学习的是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它的教育模式与高职比较相似,它以实践为导向,特别强调学生在企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主要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主,通常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不为学生指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必须自己到企业寻找毕业设计课题。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如规模大一点的企业利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学期在自己的网站或报纸杂志上贴出课题信息,这些课题来自于企业还没有解决的实际问题,需要时间相对充足的学生来完成。学生提出申请后由企业选择是否录取。规模比较小的企业通常直接与应用科技大学联系,由校内相关部门发布企业需求信息和课题内容,学生可以有效地建立与企业的直接联系,既方便学生找到适合的毕业设计课题,也帮助小企业解决燃眉之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就业优势明显,大多数学生通过一个学期在企业做毕业设计后,可以非常自如地开展工作,毕业设计单位往往也就成了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德国的这种毕业设计模式与德国的国情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校企紧密合作有关,国内校企合作做得好的专业可以借鉴。

(二)台湾毕业设计教学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技职院校着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学制、课程、教材与教法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推行专题制作。专题制作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以研究为主的必修课,学生可依职业发展需要或个人兴趣选取一个课题进行实务制作或撰写研究论文。台湾技职院校的专题制作就相当于大陆高校的毕业设计(论文)。专题制作课程的实施流程大致包括如下环节:分组,确定指导老师与专题题目,专题分工及拟订计划,计划审核,专题制作,专题发表。专题制作课程具有以下五大特色:

(1)提升研究和实务操作能力;

(2)一组一题,分组指导;

(3)团队合作,分工协作;

(4)小班化教学,师生互动;

(5)重视系统的研究方法教学。

目前大陆高职专升本(比如北京联合大学)教育中有借鉴其做法,河北大学谷冠鹏等提出专题制作课程对于国内高校改革和完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工程系借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资讯学院“实务专题”教学的成功做法,各专业将“实务专题”纳入了必修课程。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的罗薇薇在《浅谈台湾技职教育对内地高职教育的.启发》中也提到可以效仿台湾技职院校“专题制作”的做法,把学生的毕业实习与“专题制作”结合起来。内地的高职院校某些专业的毕业实习环节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实习平台的作用,学校应加强监督和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项目中,在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的共同指导下完成相关专题的制作。

二、高职工科毕业设计的改革探讨

了解了德国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和台湾的专题制作后,我们一定会感受到他们的做法才是实在为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毕业设计,而我们只是表面觉得他们的专题制作搞得非常好,真正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达到企业的求才标准。国内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应借鉴其优秀做法,再结合大陆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制定出更加符合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培养方案。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强调校企合作,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践中完成毕业设计,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台湾专题制作强调实务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借鉴德国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和台湾技职教育专业制作模式,再结合我国大陆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探讨高职工科毕业设计的改革。

(一)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高职工科毕业设计时间应安排在学生学完专业主课后,一般安排在大二结束,大三学年,但是为能掌握学生的动向,可让学生毕业设计在校内2~3个月完成,如果在企业找到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可安排在企业完成,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工科毕业设计应注重研究方法的传授工科学生应在毕业设计前开设研究方法之类的一些课程,比如“统计学”、“逻辑导论”、“资料处理与分析”、“研究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基本研究能力,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开展。

(三)工科毕业设计应注重设计过程,实物可展示工科毕业设计应侧重实际动手制作实物、模拟仿真或完成电脑软件编程等,学生三人一组以团队合作形式共同完成。这样,学生既可相互讨论又可分工合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在答辩前,学生的作品通过展板、实物、录像或照片等提前展示出来,让评委老师提前了解该组学生的专题内容,既形象具体,又相互比较,一目了然。

(四)工科毕业设计的形式可多样化高职工科学生理论和写作水平相对较差,很难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另外,企业对学生的写作一般也没有太高要求,而比较注重学生的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以及撰写报告等能力。工科学生每年有很多国家竞赛、省市级竞赛,基本都要求以团队形式参加,比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这些题目都是综合性的题目,在3天内设计出题目要求的功能,完成实物的制作并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答辩,这类竞赛可以当作毕业设计,甚至可以把历年的题目布置给学生当毕业设计。另外,教师的简单科研项目或者子项目可以当作学生的毕业设计,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项目也可以当毕业设计来做。

(五)邀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为了更紧密地与企业合作,培养与企业接轨的大学生,毕业设计可由企业安排来完成。可根据学生所在企业的岗位安排,给学生分配毕业设计,比如做工艺的,可布置工艺方面的毕业设计,这样工作和毕业设计就可以相互结合,做到两不误了。让企业导师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让企业导师提前挑选和培训员工,为学生提前就业打下基础。

三、宁职院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及成效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改革毕业设计前,毕业设计操作方式跟传统的本科院校没啥区别,也是撰写一篇论文。最大的不同是学校购买了顶岗实习平台软件,学生通过此平台撰写顶岗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开题报告、毕业设计等,教师通过平台批阅,便于资料保存,也便于统计和查看。但是这样的改变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得到提高。课题组成员通过和企业代表研讨后,对电子专业毕业设计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借鉴台湾技职院校专业制作模式借鉴台湾技职院校专业制作模式,打破常规毕业论文模式,采用“实物制作+答辩”取代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学生以3人一组的形式组队,并且每组都应分配均匀,每组都应有擅长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调试的学生,他们之间需相互分工合作。教师给学生分配毕业设计题目和完成的要求,可参考历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或技能大赛题目等,学生可把毕业设计可当作一个项目去完成,根据题目要求完成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实物制作、功能调试以及最后制作PPT进行答辩,最后的成绩由学生之间互评和教师评分组成。在毕业设计答辩前,所有学生的作品都将提前展出,学生有了相互比较的平台,学生之间互评。最后再经过学生PPT答辩,教师根据学生实物制作和答辩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毕业设计模式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毕业设计模式,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将简单的项目给学生作为毕业设计;鼓励教师将简单的企业横向课题给学生作为毕业设计;鼓励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把企业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企业项目一般有时间的要求,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的话,一般是无法完成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对学生尽量用企业的要求去要求学生,如果学生确实无法完成,则可在毕业设计规定的时间完成即可。对于企业项目,我们专业好几门课程都采用企业项目化教学,比如《电子产品分析与制作》、《单片机电子产品设计》等课程,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企业项目,有利于学生更容易适应企业氛围,这样,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做项目也更得心应手。学生所做的项目可作为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可由企业的工程师担任。

(三)宁职院电子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成效经过一个学期的调研和商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方案已开始实施。大二(下)学期末,根据学生的擅长和个性,经学生自愿组合,教师调配,学生团队已进行了分组,然后教师对每组进行了任务分配。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如果学生做企业项目的可提出申请改用企业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也可以换团队学生或独自一人一个项目,这样省去学生既在企业实习又要完成毕业设计的困惑,企业项目代替毕业设计减轻了学生的负担。经过一年的改革,已有了初步的成效。以前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从事专业项目的比较少,现在多了许多。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完成一个项目,并做出实物,所以,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明显比以前提高了许多,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后,作品通过实物和展板(作品简介)展出,让更多的师生了解电子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在展示现场师生还可对感兴趣的作品进行问答交流。多数作品得到了师生的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中职校企合作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汽车的维修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汽车维修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汽车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汽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汽车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相应的故障,给汽车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人们使用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则必须做好汽车的维修工作,为汽车的运行做好充分的保障工作,可见汽车维修的重要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汽车维修;故障排除;信息收集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而且,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尤其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对提升汽车维修的效率有着极大地作用。在以往汽车维修工作中,整体的维修效率不高,尤其是在故障排除以及车辆内部零件的检测方面,主要采用人工检测方式,整体检测的效率不高,而在运用信息技术之后,可以解决传统汽车维修过程中的弊端,切实有效地提升汽车的维修效率,对此,本文主要对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作用

有利于提升汽车维修的效率

汽车维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到的汽车设备零部件比较多,在维修的过程中,需要精准的确定汽车故障,才能对其展开相应的维修工作,才能有效地提升汽车的维修效率[1]。如果采取以往的人工对各项零部件进行分析的话,很难把握各个零部件的运行情况,从而影响到汽车维修的整体效率,而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先进的神经网络分析,对汽车运行的各个零部件进行全面的检测,从而提升了对汽车各个零部件的检查效率,有效地提升汽车维修的效率。

缩短汽车故障排除的时间

在汽车维修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先确定汽车的故障,才能针对故障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的处理,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汽车维护工作[2]。通过对以往汽车维修的调查发现,在对汽车故障排除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对汽车各项硬件按设备进行逐一的检验,这样会耽误汽车故障排除的大量时间,会影响到汽车维修的效率,而信息技术则对缩短汽车故障排除的时间有着极大地作用。信息技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汽车的各项零部件进行全面的分析,能够有效地对汽车的运行故障进行定位,对缩短汽车故障排除的时间,以及提升汽车维修的效率有着极大地作用,被广泛地应用到汽车维修的工作中。

2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汽车维修中之后,对提升汽车维修的效率以及缩短汽车故障排除的时间有着极大地作用,以下主要对信息技术在故障排除中的应用、在汽车部件运行信息收集中的应用、在汽车维修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在故障排除中的应用

汽车维修首先要确定汽车所发生的故障,然后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维修 措施 ,而且,对故障位置的确定以及故障的排除等也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维修的效率[3]。以往在对汽车故障排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 方法 老套,对故障的排除效率不高,需要维修人员根据汽车故障所发生的实际情况,对可能会存在的故障部件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而在这个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对很多无故障的部件检测,这样就会耽误大量的故障排除时间,从而影响到汽车维修的效率。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汽车维修故障排除的工作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汽车的实际故障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各项数据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测,准确地对汽车故障进行定位,从而迅速排除故障,减少了汽车的维修时间,进一步提升汽车故障维修的效率。

在汽车部件运行信息收集中的应用

汽车部件运行信息的收集对汽车维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对各项信息的分析才能够了解汽车的运行状况,并根据汽车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检测[4]。以往对汽车的维修过于盲目,尤其是在汽车部件运行信息的收集上更是缺乏,只能根据汽车所发生的故障进行表面上的维修,而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的维修效果不高,甚至会遗漏一些汽车的故障,从而给汽车的安全运行造成极大地影响。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能够通过电脑来对汽车的各个部件运行信息进行搜集,以进一步了解汽车的各项部件运行信息,能够对汽车运行过程中所引发故障因素的其他相关因素展开针对性的处理,保证汽车故障维修的全面性,避免经过维修后遗漏部分故障因素信息,从而确保汽车维修的全面性、可靠性。

在汽车维修检测中的应用

在进行汽车维修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检测,而且,检测信息的有效性也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维修的有效性。以往对汽车维修的过程中,对汽车的检测不足,甚至缺乏相应的检测设备,从而影响到检测的效率,不利于汽车维修工作的顺利实施[5]。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各项设备的检测,不仅如此,在汽车维修工作完成之后,也可以对汽车的检测,确保维修的有效性,避免在维修完成后留下后遗症,进一步保证汽车运行的安全性。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私家汽车的数量不断地增加。而在人们使用汽车的过程中,会受到内部或外部的影响而产生汽车的运行故障,如果不能及时对故障进行维修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汽车运行的安全性,给人们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而且,如果汽车故障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甚至会产生其他的故障,可见汽车维修的重要性。以往所采用的汽车维修方式,主要是运用人工的方式来进行汽车维修,维修效率不高,而通过本文对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作者主要对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作用以及应用的具体情况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提升汽车维修的效率,同时,也希望能够与同行人士共同探索相关性问题,切实有效地提升信息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越,魏立军,常树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汽车维修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0).

[2]陈宏云.我国汽车维修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和技术设备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2(21).

[3]高京京,顾纯.浅谈汽车维修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

[4]李玉川,高洪祥,张宗奎.TB3-117发动机功率协调器故障引起机体摆动及性能参数变化原因分析[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3(6).

[5]张雄.搭一片无雨的天空——汽车维修救援网络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运输经理世界,2014(4).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职 教育 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发展的新挑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教育改革推动下的必然显现。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

1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学生主体地位不突显,实践教学开展不深入

汽车维修专业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现象比较明显,无论是在课堂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训练习之中,教师牵引学生如何学、如何做,缺乏学生主体地位下的自主学习与实践。与此同时,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形态不平衡,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往往出现理论与技能训练不同步,技能训练明显滞后。这样一来,出现了“学生理论没学好,实践技能没锻炼”的教学现状,让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堪忧。

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当前,中职学校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中,虽然广泛应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单一的教学现状仍未改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枯燥的教学尴尬比较突出。多媒体成为教师教学的万能教学工具,单向的教学输出,逐渐弱化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出现疲惫感与厌倦感,在学习上缺乏积极主动性。

教学一体化欠缺,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当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实现理论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中职学校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办学条件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上比较欠缺。一方面,教师专业水平欠缺,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存在较大的不适应性;另一方面,中职教育存在短板,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仍需时间,是一个教学改革发展的过程,需要人力、物力各方资源的积极投入。

2新时期优化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策略

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更加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综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性。当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欠佳,实现教学的优化与调整,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之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优化课程设置与实现系统的模块训练,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一方面,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中,一定要针对市场的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并不断地优化学生学习的环境;另一方面,要深化改革的力度,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要逐一击破,转而以创新的教学形态,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那么,具体而言,新时期优化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策略,主要在于落实以下几点工作: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一方面,中职学校要依据市场需求、立足专业优势,确定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便于教学的全面开展;另一方面,以就业为主轴,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对此,中职学校要围绕市场需求的导向性和就业竞争的主导性,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培育综合性应用人才。那么,首先,中职学校要强化校企合作,通过联合办学、顶岗实习的方式,确保人才培养模式“落地”,如图1所示,是基于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升级,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同步的教学形态;其次,中职学校要注重学生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汽车维修技能,而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勤勤恳恳,这些品质都是就业中的竞争优势。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学一体化进程

教师队伍建设,是优化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首先,中职学校要狠抓骨干教师培养,强化对专业教师的培养与选拔。通过安排教师继续深造或参加省级培训等方式,逐渐强化其专业水平。并且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去,通过挂职顶岗的方式,提高实践水平。其次,落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本质上推动教学一体化进程。落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再次,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通过聘请专业技术、专业 经验 以及专业理论过硬的人才,作为专业教师。并且切实做好专业带头人的遴选工作,依托带头人的专业素养和学术影响力,推动汽车维修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优化已有课程设置,实现系统的模块训练实践性是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也是契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当前,为优化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应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进一步优化已有课程,为学生构建系统的模块训练。是相应实验室或实训室下,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表1可知,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熟练操作技术,而且需要学生了解汽车结构,实现有效教学。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职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发展的新挑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教育改革推动下的必然显现;另一方面,说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在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对此,在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时期,优化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应切实做到: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学一体化进程;

(3)优化已有课程设置,实现系统的模块训练,从本质上推动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改革发展,提升实际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张进重庆大学2008-11-01

2、3D打印技术在汽车制造与维修领域应用研究王菊霞吉林大学2014-06-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扩大和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国民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都有所提升。汽车作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在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地,市场对汽车维修专业人员的需求也有所提升。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目的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因此,必须结合市场因素立足于当前存在的制约,强化汽车维修专业学生专业技能,逐渐满足市场上不断变化的需求。

1 汽车维修教学建立市场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和意义

汽车维修教学中建立市场化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市场化教育理念即在职业院校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市场发展作为核心内容,根据市场需求在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变化而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和重点,实现学生的专业技术发展。这种一切学习和教学都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公平竞争机制深入人心,学生通过接受以市场为核心导向因素的教学,能够提升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且市场经济在发展和建立的过程中不仅强调了内部竞争的有序性,还确立起了明确的法律意识,告诫人们在保护自身的同时更要遵守市场规律。学生在接触一系列市场化教育理念的同时,能够清楚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为学生自身专业技能的发展提供基础。

汽车维修专业监理中市场化的意义 公民责任意识在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将市场发展方向作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在社会中工作、立足。当然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工民责任意识,相关教育部门的监督是非常重要的。市场环境中,依旧存在着法制不完善的现状,要强化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就必须完善基本监督职能,抑制滥用职权的现象。

2 现阶段汽车维修教学存在的问题

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和实践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方面,现阶段在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经常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受到传统教学形式和思想的影响,学生在汽车维修技术方面的实践远远不够,这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是有很大阻碍的。即使很多专业院校在动态性教学方面有所改进,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汽车内部结构及零件之间的关系。但是,学生依旧还是靠死记硬背来记住这些内容,并没有真正通过维修实践来巩固理论,学生的兴趣也难以提升。

教学内容的滞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快速普及,现阶段汽车维修行业在很多时候都大量采用电子技术作业,也存在着电子技术作业逐渐替代人工作业的趋势。而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大多还是停留在汽车内部结构、汽车 修理 、功能检测等层面,不得不说教学内容已经有与时代脱节的苗头。

教学形式的单一落后 针对现阶段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形式来说,存在着教学理念与实训过于单一的问题。这种单一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单纯对抽象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和教师对专业课程枯燥无聊的讲解。这种日复一日对抽象知识的研究,不仅抽空了学生对汽车基础理论的兴趣和学习耐心,对学生深入咀嚼基础理论知识也无济于事。其二,汽车维修实训教学过于单一,虽说实践相对课堂上理论的讲解会更加有趣,但是实训的形式大多都是教师在前面统一操作,学生在下面挑出故障点。到了学生自己操作时,主要就是换换零件,专业技术无法得到提升。

3 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汽车维修教学的有效措施

改革并优化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内容 首先,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和教学思想,将教学理念和实训有机结合,逐渐将理论教学的一部分转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重实践的观念,继而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维修技能。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课程中,要保证设立相应人文学科,包括汽车维修英语、法律常规和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提升学生的 专业英语 素养,这对提升其专业性和人才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要逐步提升学生计算机操控的能力,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内容之一,使学生全面与时代接轨,掌握最新的汽车维修技术。

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 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建立起以市场要素为核心导向的汽车维修课程教学体系,逐渐强化实践性教学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的地位。职业院校要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聚在一起,就市场需求变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教材变化等内容进行讨论研究,充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汽修模拟实训”“实践协作综合实训”等教材的设计。职业院校要经常开展与汽修相关企业的对外联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将实训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结合,重点攻破学生统一的弱项,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学习。

引入互动性的教学形式 在市场需求导向基础上,互动教学形式对于汽车修理教学来说意义重大。通过互动教学的开展,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基础教学理念的理解,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和计划,在互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与教师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对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职业院校必须针对市场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建立科学的实践性课程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的提升。

1. 汽修论文范文

2. 汽修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大专汽修论文范文

4. 汽车维修述职报告范文

5. 大专汽修毕业论文范文

6. 汽车修理总结报告

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涵义与意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新形势,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近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院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2009‘((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冲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企业与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实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

i、校企合作办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观反映。

首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总希望招聘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对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习,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和服务要求参加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岗位职业感情,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真正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再次,目前中职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往往是信息不对称,没能获得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客观上导致学生要付出很大的求职时间和成本,且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模式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校企合作办学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同时也能使学校更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实现“订单式”培养,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2、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和教学的评价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切实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存一是学校企业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a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保障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紧密对接,而且必须体现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只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校企合作企业应是能有效实施学生实习教学的优秀企业

学校根据设置专业的实际,要选择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对口企业作为学校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邀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二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生产安全等事项,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事故,学校企业双方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3、学校要强化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学校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通过新建、改造、购买等方式建立校内实习工厂,建设”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1)建设实习工厂,明确职能地位。学校负责对实习工厂的领导组织管理,担负教学实习和生产经营的责任。

(2)成立”产学研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选派得力干部为主要负责人,负责产学研一体化具体事务。

(3)理顺关系、建章立制。理顺实习工厂与各专业部、各教研组的关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实习实训、技术协作、产品开发、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保证前校后厂的教学管理机制顺畅运行。

(4)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实习工厂学习,直接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班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增加经济收人,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4、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办学层次

我校在办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才能掌握专业实习教学安排自主权。学校在与烨威集团、奥飞动漫、银润、锐科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要将企业引进校园加强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金天数控、西华汽修、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进一步使企业和学校、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沟通联系,有效发挥学校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初步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学校应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人员,有计划安排送至企业培训学习,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为学校兼职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教学水平。

(2)实施”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突出人才培养目的性。学校企业双方共同确定专业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实习内容,评价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而企业实现人才需求目的。

(3)企业搭建实习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企业生产车间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的课堂。学校企业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进一步拉近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有效性论文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影响着本专业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直接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本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本专业教师必须定期到企业及事业单位轮训一次。那么,本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到底有什么作用,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改进?本文根据笔者于2013年3月至8月到专注于"IT专业服务"联想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阳光雨露信息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雨露)开展实践活动的经历,浅谈几点认识。

1.本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收获

收获之一:开阔眼界、锻炼能力、拓宽思维

一些本专业教师在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只在学校教书,活动范围较为狭窄。虽然有时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生产活动,但是,只是进行简单的资料录入,专业性质不强。所以,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大多也只是书上的"死知识",学生体会不深。这种状况,正是无源之水,难免枯竭这一道理的体现。现在,按照国家政策,很多本专业教师有幸参与到实实在在的现代IT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通过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专题讲解、交流研讨等形式,重点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增进对企业生产和行业发展的了解,并结合企业实践改进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此外,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参加实践的教师,能与来自各地的同行精英一起培训学习,激烈讨论,相互借鉴,探索真理,形成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理念。

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的这点收获,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本专业教师必须把在企业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传授给学生,才能改变传授书本"死知识"的状况,使课堂教学的"知识流"源源不断。

1. 2收获之二:增强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库的紧迫感,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很多本专业教师到了实习场所之后,基于所见所闻,都会产生强烈的感觉:学校相关专业定位以及专业课程的设置落后于时代,与市场衔接不上。学生出到社会之后,可能仍需从头学习新知识以适应企业的要求。这种现状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同时也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在学校学不到有用知识"的想法,小则对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不利,大则影响学校乃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我们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还有DOS系统、命令的内容。不可否认,DOS命令在某些特定环境下有其作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用不上,且只需了解其中部分知识即可,没必要连篇累牍地进行系统学习。又如前两个学年之前的某非计算机专业的Office教材,竟还有讲授Office 98......如是之,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内容虽然"经典"但毕竟陈旧,一旦面对新技术、新知识,便会不知所措,又怎会不抱怨学校?而我们的学校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又是否能顺利找到相关专业工作?通过在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很多教师都找到了导致这种尴尬现状的原因:我们这些教育者没有能够及时地更新观念、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错误地认为"这样就够了",而不想去"动",到头来导致教育成了无生气的一潭死水。面对随时更新着的社会、时刻变幻着的市场,Steve Jobs的一句话发人深省:"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Stay hungry,是因为我们需要保持一颗饥渴的心,渴求着去汲取新知、提升自我;Stay foolish,是别耍小聪明,别总想着讨巧、走捷径,而要勤奋地、"笨拙"地去充实自己。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工作。事实上,本专业教师在参加工作之后仍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坚持不懈地学习,与行业同步。例如,笔者在联想阳光雨露工作学习期间,发现基本上所有员工都要参与业务培训、考核,考核结果影响员工的收入、职位等切身利益。这是企业激励员工积极向上、发奋学习,提升整体素质的方式之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的这点收获,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本专业教师必须定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自己首先在企业如饥似渴地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然后才能向学生传授与市场衔接的、适应企业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形成"终身教育"理念。

1. 3收获之三:切身感受到企业文化

本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除了学习必要的技术以外,还能切身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多样化要求。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于企业精神。教师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才能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职业行为能力、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交际能力,领会企业对员工在职业道德、团体精神、心理状态和工作情绪等各个方面的要求。

1. 3. 1本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切身感受到企业对员工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虽然学校里面都有讲授职业道德这门课程,但只能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空谈理论,很多道理只能在进入社会、进入企业之后才能真正体会,真正理解。在企业里,要求员工时时处处以企业利益为重,以创造企业价值为先。作为企业员工,必须牢牢记住这一点。现在很多年轻学子踏入职场,正是没有将这一点奉为圭臬,仍未做好角色转换,凡事仍以自我为中心,这样一旦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便会觉得难以适应,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动辄负气离去,导致在一个职位上干不长。能在职场中得心应手、表现突出者,必先具备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道德。例如,我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在笔记本维修岗位上,就要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检验、维修、与前台人员以及客户做好沟通,减少判断错误、返修率,让客户满意,将满意度转化为企业的实际效益。可见,在这个岗位上,必须践行"敬岗爱业、认真负责、顾客至上" 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完成岗位任务。

1. 3. 2本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切身感受到企业对员工在团队精神方面的要求。企业是一个团队,企业文化往往也表现为团队文化。该如何在团队内立足?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团队中每个成员只有通力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产生1+1+……+1≥N的效果。如,在服务站后台笔记本维修岗位上工作期间,我看到:有员工因故未能及时做完自己分配到的任务,其他员工会不计个人得失,二话不说地帮忙,以及时完成工作,减少Q(N)额,这彰显了宝贵的团队精神。在企业实践过程中,我也深感交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总结能力的重要性。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必须沟通畅顺,业务才可能畅顺;同时个人还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岗位所要求的本领,不懂就问,并勤于总结归纳,才能进步,个人增值也就意味着团队的增值。

本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切身感受到企业对员工在心理状态和工作情绪方面的要求。"工作就是不断重复的过程。"诚如斯言,无论工作如何有技术含量,如何吸引人,当你一直都做同一样的工作,时间久了,也难免麻木,难免倦怠;但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不可避免。所以,作为职场上的专业人士,我们该如何适应重复枯燥的工作,并从中找到乐趣,获得成就感,并在工作中保持耐心、细心、恒心,值得探究。而如何为员工提供工作、生活中的润滑剂,使员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饱满昂扬的情绪,建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也是每个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活动的这点收获,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本专业教师除了教授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之外,还要在课堂上生动地把自己在企业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的企业文化告诉学生,对学生做好综合职业行为能力、学习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团体精神、心理状态和工作情绪等方面的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这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大有裨益。

2.本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后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改进措施

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专业定位应当更趋向于专门化、精细化,

一方面,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已是不可或缺,任何一个行业都离不开计算机;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普及也使得计算机专业知识不再成为"稀有资源",各行业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计算机专业何去何从?为此,教师应当多与IT企业接触,了解行业实际需求,做好调研,做好专业定位。从笔者在IT企业的实践内容来看,本专业的定位应当更趋向于专门化、精细化,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在IT企业的实践中,我的第一个岗位职务是项目驻场工程师,被派遣到某保险公司的CIT部门,主要负责联想外包服务项目中的计算机日常维护工作,工作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安装、桌面维护、硬件更换、资产盘点管理、备份磁带和调配物资等。第二个岗位职务是笔记本检验及维修工程师,工作内容是在笔记本维修部门中学习及实践联想笔记本的检验、现场、维修。第三、四个岗位分别是后勤管理、多产品维修。可见,IT企业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组织,其工作内容和用人需求处在快速的变化之中,已经趋向于专门化、精细化。因此,作为为企业培育人才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定位上应当根据IT企业在工作内容和用人需求上的发展趋向,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只有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工作,提高应变能力,才能缩小学校教育培训与企业用人需要之间的差距。

做好企业合作、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以及学生的上岗培训、企业实践工作

做好校企合作,能形成双赢的局面。如果校企合作实现了市场化、科学化、制度化,那么,这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企业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例如,本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举措,同样受到企业方面的欢迎。联想阳光雨露表示,以往他们多在学生毕业时才与有关中职学校进行联系,而现在则把联系放在了平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明确各自的需求。作为企业,更欢迎教师带学生参加实习实训和岗前培训,因为不少学生熟悉岗位、热爱职业、表现优秀,毕业后可以直接为实习的企业服务。此外,一些专业课教师在实践中,把自己平时对有关问题的积累、思考提供给企业,为企业的生产和市场营销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也得到企业的重视。

联想阳光雨露方面也提供了相关的合作方案。既可以由企业方面直接提供教学资源(包括教职人员、教材、教学器材等),学校提供场所与必要的薪酬;也可由企业提供教材与器材,学校教师培训后进行授课。课程设置则由企业与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以使企业提供的课程与原先的课程体系实现无缝对接。为了更好地完成企业所提供课程的授课任务,本专业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观念、更新技能。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面对市场对新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本专业教师必须本着教育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与时俱进,争取更多去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吸收新的知识,学会新的技能,并将新的知识技能教给我们的学生。同时,企业应当设立驻场的联系人,与学校的带队老师随时联系、沟通,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时举办拓展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的凝聚力。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增强竞争力

学习、工作之中讲究"道",这个"道",就是做人、做事的方式。"道"反映的就是人的综合素质。举例来说,在IT企业的实践中,我的第一个岗位职务是项目驻场工程师。其中的资产盘点工作,需要核对各个保险代理所使用的计算机。公司每台计算机上都粘有若干标签,上面有标记该计算机唯一身份的各项编号,包括Service ID、Service Tag、Computer Name等,在核对的时候需要对照原先的记录,填写好相应内容;遇到有错,需记录下有出入的项目,遇到表格未收录的项目也要做好记录。听起来似乎没有太大难度,但我们做资产核对时恰好也是保险代理们上班的时间,需要先有礼貌地征得他们的同意,然后才能开始自己的工作;并且由于每个人摆放、使用机器的习惯不一样,有些人喜欢将机器摆放得"大头朝下",有些人更在机箱上摆了很多杂物、饰物,所以我们在查看标签的时候还需要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移开杂物、摆正机器,才能核对清楚。可见,在完成该项工作中,必须讲究做人、做事的方式,必须注意与人交际、沟通的技巧。目前来看,中职学校对学生的一些职业道德、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仍然不够,"技强德弱",这使得学生到企业之后的表现离企业期望相距甚远。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力度。现在这些方面的课程主要集中于一年级新生,我认为职业素质教育还是应当贯穿于整个中职学习的始终。并且应当多让学生进到生产一线,观摩、学习、实践,在生产活动现场,专业教师可以更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各种职业素质的教育。

校企合作毕业创作论文模板

究其原因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和谐,高等职业教育对企业需求教育模式,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这种校企合作与社会培训资源的互相

校企合作的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论文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持续推进,催生中国新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及其产业是新经济的支柱和先导,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中国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软件产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面对社会日益增长的软件人才需求,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作为培养软件人才的重要基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没有随着人才需求而增长。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毕业生不能适应IT企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校企合作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难以得到真正实施或取得较好的成效;第三,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训练,难以快速适应IT企业的工作环境。

针对目前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虽然在实践资源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高校与企业信息交流不通畅、高校和企业双方学生和教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师资队伍建设不深入等问题。为了提高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根据吉首大学软件服务外包学院与中软国际长沙ETC等IT企业近4年的校企深度合作实践,按照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规律,提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措施,对于促进校企合作下的专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企业需要的软件技术人才不仅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传统办学模式无法达到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由于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限制,很多软件工程专业教师缺乏在企业从事项目开发的经历,因此老师和学生共同闭门造车,在实验室和办公室完成了毕业设计。

针对该问题,学院采用了“3+1”办学模式,其中“3”是指前3年校内学习,“1”指的是1年在企业实习和顶岗见习。通过校内学习,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通过课程实验和课程实训(设计)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项目认知能力,使学生熟悉软件项目的基本开发流程和方法,并初步了解职业素质要求。校内学习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职业素质课。最后1年在企业实习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1学期在企业进行项目实战,即采用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案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方法、技术和工具解决实际软件开发问题,同时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第2学期主要进行顶岗实习,作为1名IT企业的准员工,利用合作企业提供的真实的实习工作岗位,熟悉特定软件技术岗位的业务工作,学习该软件技术岗位所采用的开发工具和环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为成为合格的员工做准备。

虽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通过吉首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进行实践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校企合作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不健全、校企双方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企业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单一且教学质量不容乐观、企业授课采用单科独进方式打破了已有的周授课模式导致教学秩序混乱、企业教师提交的教学材料不规范以及学生在企业实习流于形式等问题。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为培养软件技术人才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以及人才推荐和就业的渠道,学校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培养的资金支持以及智力支持,最终达到校企合作共赢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引入企业文化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引入企业文化 ,使其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职校园文化的一个特色。第一 ,强化专业知识提升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在理论教学中 ,将专业知识提升为文化 ,通过理论倾向明显的校园文化与实践性突出的企业文化的比较 ,强化对文化的理解 ,调整文化修养上的选择。其次 ,利用各种机会阐释企业文化。通过到企业实习实训的机会把握理解企业文化;邀请企业文化工作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 ,通过企业的厂景、厂貌、文化宣传、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现状等介绍 ,与企业文化进行零距离接触;将某一企业的文化作为专题在校内进行展示 ,或将几个或多个企业的文化成果进行综合展示 ,实实在在地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两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参与 ,彼此借鉴 ,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的和谐整体。第三 ,产学合作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一是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定期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讲授专业知识 ,使学生加深了解所学专业的工作性质、工作过程和技能要求 ,并使学生经过实训 ,掌握必需的基本操作技术 ,获得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 ,为专业课教学和毕业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二是通过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 ,使教师更深地了解一线岗位的技能要求 ,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通过为企业培训员工 ,参与企业技改项目 ,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更深地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二)仿真模拟实践 ,体现校园文化职业性通过实训基地、校办工厂等场所 ,使学生在仿真和真实的环境中学到动手操作能力 ,不断提高知识、情感、体质、应变力和创造力在内的职业素质能力。高职校园文化能创设的仿真或真实场所包括模拟法庭、模拟招聘、社区服务、数控车间、IT工作室、柔性操作实训室等 ,让学生身临其境 ,培养良好的岗位适应能力。还可建立创业一条街 ,开设供学生实训的校园超市等 ,让学生在微型的职场环境里体验职业生活 ,在实际操作和生产实践中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 ,养成符合工厂需要的纪律观念 ,形成适合行业需要的生产节奏和应具备的工作态度、合作精神等 ,使学生在走上社会后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注重校园技能实践场地建设 ,创设能力培养环境。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 , 学生一入学就基本确定了职业方向 ,与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了联系 ,下大力气搞好实验场地、实训基地、创业中心、实习工厂、网络设施以及图书馆、体育场等校园实践场地建设 ,可以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 使学生的品德、情操和兴趣在校园内时时处处都能得到熏陶感染。开放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各类考点 ,可以为学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创造良好条件 ,形成一种人人争先恐后学技能的氛围;就业讲座、职业设计、成功人士经验谈等使学生逐步树立工作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思想 ,使学生熟悉专业、热爱专业 ,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企业化”,使学生毕业后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三)接轨社会生活 ,提高校园文化适应性高职教育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主战场 ,因此 ,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生活和区域文化大环境 ,才可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运用区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学校所在地特别是高职学生就业附近地域的区域文化 ,包括历史、著名景观、风土人情乃至方言、习俗等 ,只要不是封建落后的东西 ,都可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围之中。为此 ,高职院校可开设相关的人文讲座 ,阐发地方文化特色;还可走出校园 ,深入工厂、街道、农村、学校 ,通过技术服务、公益活动等 ,了解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形势和成就 ,在实践中直接接触地方文化;还可利用区域文化教育资源 ,如西安地区的陕西省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碑林、兵马俑、大雁塔、钟鼓楼等名胜遗址 ,使之成为校园文化的延伸和拓展。第二课堂传播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不但能形成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也显示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如家电维修中心,为社区和贫困地区提供义务电器维修服务,使学生既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机会,也是接触社会的一个窗口;青年志愿者协会,定期到敬老院或孤寡老人家中探望和慰问,既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社会的社情民意。以校园网、学生社团和各类兴趣小组为依托,以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为载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和课外科技活动,使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丰厚学风建设的职业氛围,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提高;通过感受、模仿、实验、安装、维修、制作,以及发明、创造等活动,逐渐养成注意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诱导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执着追求。第二课堂是高职院校重要的育人阵地,也是校园文化传播的纽带。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