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财产清查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06:44:25

财产清查的毕业论文

财产清查学习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及清查结果的处理。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习者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了解财产清查的种类,掌握各项财产物资的清查方法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掌握财产清查的基本技能。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一、财产清查的意义财产清查是通过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债权债务等的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存数,并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对任何会计主体而言,都要通过账簿来反映其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引起的各项财产增减变动及其结果。从理论上讲,账簿上所记录财产增减变动的结果应该与各项财产的实有数量相一致。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账簿记录与实物收发、往来结算等多种原因,可能使各项财产的账面数与结存数发生差异,造成账实不符。具体表现在:在账簿记录中发生的重记、漏记和错记;财产物资在收发过程中由于计量或检验不准,而发生品种或数量与原始记录不相一致;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而发生的自然损耗;由于结算中未达账项和拒付等原因,造成结算双方账实不符;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而造成财产损坏、丢失、贪污和盗窃;因意外灾害造成的损失等。因此,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财产清查方法,对财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以便查明造成差异的原因和分清责任,以做到账实相符。通过财产清查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通过财产清查,可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并与其账存数进行核对,查明原因,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账簿记录,做到账实相符,以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编制财务报表和进行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二)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保护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财产物资有无短缺毁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堵塞漏洞,建立健全财产物资保管的经济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以保护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三)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通过财产清查,不仅要对财产物资进行账实核对,而且还要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储存和使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储备定额制度,对于超储积压、闲置不用或不合理应用的财产物资及时处理,从而促进财产物资的有效使用,充分发挥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二、财产清查的分类(一)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类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1. 全面清查全面清查是对所有的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各种债权债务进行全面盘点和核对。全面清查的范围大、内容多、时间长、参与人员广。一般在下列情况下,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1)年终决算之前,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查。(2)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3)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前,要进行全面清查。(4)中外合资、国内合资以及股份制改制前,要进行全面清查。(5)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2. 局部清查局部清查是根据需要,对部分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进行盘点和核对。其清查的对象主要是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物资。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参与人员少,但专业性强。实施局部清查时,对于现金应每日清点、核对;银行存款每月至少同银行核对一次;对于债权债务等至少每年核对一至二次;对于各项存货应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抽查,贵重物品应至少每月清查一次。(二)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类按照财产清查时间不同,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1. 定期清查定期清查就是根据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的清查。一般是在年末、季末、月末结账时进行。定期清查可以是局部清查,也可以是全面清查。2. 不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指事先并无规定清查时间,而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物资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不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一般在下列情况下才需进行不定期清查:(1) 更换财产物资和现金保管员、出纳员时,对有关保管人员所保管的财产物资和现金进行清查。(2) 发生非常灾害和意外损失时,对受损的有关财产物资进行清查。(3) 企业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等需要进行清查。(4) 有关部门进行的临时性检查时,需要进行财产清查。 三、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财产清查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不同的财产清查,其程序也不尽相同。但就其一般程序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 成立专门清查小组。财产清查涉及面广、人员多、工作量大,必须成立由会计部门牵头的建立有会计、业务、保管等各职能部门人员参加的清查小组,具体负责财产清查的计划组织和管理。(二) 业务准备。业务准备是进行财产清查的关键。财产清查前,会计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准备工作。1. 会计部门应做好所有账簿的登记工作:将总分类账中的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有关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和日记账核对准确,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为账实核对提供正确的账簿资料。2. 财产物资保管部门要做好各种财产物资入账工作,并与会计部门的有关财产物资核对相符。同时,将各种财产物资排列整齐、挂上标签,标明品种、规格及结存数量,以便盘点核对。3. 财产清查人员在清查业务上,也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如准备计量器具、有关清查需用的各种表册等。(三) 实施财产清查。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清查人员应根据清查的对象、采用一定的方法,实施财产清查。清查人员在进行清查工作时,无论是盘点财产物资,还是盘点现金,当事人必须在场,由盘点人员据实做好盘查记录;盘点结束后,盘点人员应根据财产物资的盘点记录和不同的财产物资编制相应的表单,并据以分析清查结果,查找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四、 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有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一) 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计入有关账簿,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额。计算公式如下:账面期末余额=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采用这种方法,财产物资明细账按品种规格设置,在明细账中,除平时登记收、发、结存数外,通常还要登记金额。在永续盘存制下,尽管能在账簿中及时反映各项财产物资的结存数额,也有可能产生账实不符的情况,如在记账和物资收发过程中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造成的短缺和溢余。因此,采用“永续盘存制”的企业,仍需要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盘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以及账实不符的原因。永续盘存制的优点是核算手续严密,可以随时通过账面反映和掌握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为加强财产物资的计划、管理和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缺点是财产物资的明细分类核算工作量大,特别是对财产物资品种复杂、繁多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同实地盘存制相比,它在控制和保护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多数企业采用。(二) 实地盘存制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是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期末财产物资的实存数,来倒挤出本月减少数,再据以登记有关账簿。其计算公式:本期减少数=账面期初结存数+本期增加数-期末实际结存数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只登记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期末通过盘点实物确定实存数,采用倒挤的方法,轧出财产物资的减少数。在实地盘存制下,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的结果,只是作为登记本月财产减少的依据,而不能用来核对账实是否相符。实地盘存制的优点是简化了日常核算工作,工作量小。缺点是手续不严密,不能及时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情况;加大了期末的工作量;容易掩盖物资管理中的自然和人为的损失,不利于财产的管理。因此,实地盘存制是一种不完善的物资管理办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自然损耗大、数量不稳定的鲜活商品等。

73.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 (字数:9716,页数:10 ) 74. 对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的调查及分析 (字数:8182,页数:12 ) 75. 浅议电力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与舞弊的治理 (字数:10381,页数:14) 76.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用评级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字数:11647,页数:11) 77. 我国劳动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 (字数:10343,页数:13) 78.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字数:12253,页数:11) 79. 浅谈我国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字数:9807,页数:10 ) 80. 纳税筹划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字数:8691,页数:10 ) 81. 浅议会计职业判断——浅议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和提高途径 (字数:9346,页数:10 ) 82. 更新理财观念的方法与途径 (字数:9301,页数:13 ) 83. 对建立绿色税收制度的思考 (字数:8530,页数:09 ) 84. 新准则下关于固定资产减值问题的探讨 (字数:7010,页数:08 ) 85. 审计日记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浅谈 (字数:5685,页数:09 ) 86. 内控改善 任何企业都有空间—NF机床公司内部控制深 (字数:6084,页数:10 ) 87. 集中管理模式下的公司资金管理问题探讨 (字数:8428,页数:10 )

你好,请问你当时的论文还在么

题目倒是其次,关键是看材料多不多。其实导师一般有偏爱的论文类型,你不如问问他,让他推荐给你一个,这样方便他指导你。我也是会计专业的,这个题目我们老师说过,中小型企业的界定是什么。但是很多人喜欢写这类的。我当时写的题目是网络会计的若干问题研究,不痛不痒的题目~结果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关键还是找资料,别在百度上搜,在网上能看到的论文大多都是垃圾~这是我们导师说的。做好去电子图书馆一类的~如果你需要我可以把我们学校的论文题目发给你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关财产清查的毕业论文

财产清查学习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及清查结果的处理。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习者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了解财产清查的种类,掌握各项财产物资的清查方法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掌握财产清查的基本技能。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一、财产清查的意义财产清查是通过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债权债务等的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存数,并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对任何会计主体而言,都要通过账簿来反映其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引起的各项财产增减变动及其结果。从理论上讲,账簿上所记录财产增减变动的结果应该与各项财产的实有数量相一致。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账簿记录与实物收发、往来结算等多种原因,可能使各项财产的账面数与结存数发生差异,造成账实不符。具体表现在:在账簿记录中发生的重记、漏记和错记;财产物资在收发过程中由于计量或检验不准,而发生品种或数量与原始记录不相一致;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而发生的自然损耗;由于结算中未达账项和拒付等原因,造成结算双方账实不符;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而造成财产损坏、丢失、贪污和盗窃;因意外灾害造成的损失等。因此,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财产清查方法,对财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以便查明造成差异的原因和分清责任,以做到账实相符。通过财产清查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通过财产清查,可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并与其账存数进行核对,查明原因,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账簿记录,做到账实相符,以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编制财务报表和进行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二)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保护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财产物资有无短缺毁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堵塞漏洞,建立健全财产物资保管的经济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以保护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三)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通过财产清查,不仅要对财产物资进行账实核对,而且还要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储存和使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储备定额制度,对于超储积压、闲置不用或不合理应用的财产物资及时处理,从而促进财产物资的有效使用,充分发挥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二、财产清查的分类(一)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类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1. 全面清查全面清查是对所有的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各种债权债务进行全面盘点和核对。全面清查的范围大、内容多、时间长、参与人员广。一般在下列情况下,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1)年终决算之前,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查。(2)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3)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前,要进行全面清查。(4)中外合资、国内合资以及股份制改制前,要进行全面清查。(5)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2. 局部清查局部清查是根据需要,对部分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进行盘点和核对。其清查的对象主要是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物资。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参与人员少,但专业性强。实施局部清查时,对于现金应每日清点、核对;银行存款每月至少同银行核对一次;对于债权债务等至少每年核对一至二次;对于各项存货应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抽查,贵重物品应至少每月清查一次。(二)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类按照财产清查时间不同,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1. 定期清查定期清查就是根据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的清查。一般是在年末、季末、月末结账时进行。定期清查可以是局部清查,也可以是全面清查。2. 不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指事先并无规定清查时间,而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物资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不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一般在下列情况下才需进行不定期清查:(1) 更换财产物资和现金保管员、出纳员时,对有关保管人员所保管的财产物资和现金进行清查。(2) 发生非常灾害和意外损失时,对受损的有关财产物资进行清查。(3) 企业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等需要进行清查。(4) 有关部门进行的临时性检查时,需要进行财产清查。 三、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财产清查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不同的财产清查,其程序也不尽相同。但就其一般程序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 成立专门清查小组。财产清查涉及面广、人员多、工作量大,必须成立由会计部门牵头的建立有会计、业务、保管等各职能部门人员参加的清查小组,具体负责财产清查的计划组织和管理。(二) 业务准备。业务准备是进行财产清查的关键。财产清查前,会计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准备工作。1. 会计部门应做好所有账簿的登记工作:将总分类账中的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有关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和日记账核对准确,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为账实核对提供正确的账簿资料。2. 财产物资保管部门要做好各种财产物资入账工作,并与会计部门的有关财产物资核对相符。同时,将各种财产物资排列整齐、挂上标签,标明品种、规格及结存数量,以便盘点核对。3. 财产清查人员在清查业务上,也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如准备计量器具、有关清查需用的各种表册等。(三) 实施财产清查。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清查人员应根据清查的对象、采用一定的方法,实施财产清查。清查人员在进行清查工作时,无论是盘点财产物资,还是盘点现金,当事人必须在场,由盘点人员据实做好盘查记录;盘点结束后,盘点人员应根据财产物资的盘点记录和不同的财产物资编制相应的表单,并据以分析清查结果,查找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四、 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有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一) 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计入有关账簿,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额。计算公式如下:账面期末余额=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采用这种方法,财产物资明细账按品种规格设置,在明细账中,除平时登记收、发、结存数外,通常还要登记金额。在永续盘存制下,尽管能在账簿中及时反映各项财产物资的结存数额,也有可能产生账实不符的情况,如在记账和物资收发过程中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造成的短缺和溢余。因此,采用“永续盘存制”的企业,仍需要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盘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以及账实不符的原因。永续盘存制的优点是核算手续严密,可以随时通过账面反映和掌握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为加强财产物资的计划、管理和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缺点是财产物资的明细分类核算工作量大,特别是对财产物资品种复杂、繁多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同实地盘存制相比,它在控制和保护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多数企业采用。(二) 实地盘存制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是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期末财产物资的实存数,来倒挤出本月减少数,再据以登记有关账簿。其计算公式:本期减少数=账面期初结存数+本期增加数-期末实际结存数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只登记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期末通过盘点实物确定实存数,采用倒挤的方法,轧出财产物资的减少数。在实地盘存制下,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的结果,只是作为登记本月财产减少的依据,而不能用来核对账实是否相符。实地盘存制的优点是简化了日常核算工作,工作量小。缺点是手续不严密,不能及时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情况;加大了期末的工作量;容易掩盖物资管理中的自然和人为的损失,不利于财产的管理。因此,实地盘存制是一种不完善的物资管理办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自然损耗大、数量不稳定的鲜活商品等。

你好,请问你当时的论文还在么

对财产清查问题的探讨毕业论文

对财产清查问题的探讨一、盘盈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第27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中规定其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同时,《制度》又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和“累计折旧”科目。另外,《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第15条规定,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可见,上述三条对盘盈固定资产处理的规定不一致。笔者认为,应统一采用如下作法: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作为原价入账,若该项资产应计提折旧,则按其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作为累计折旧反映;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这主要是因为:(1)固定资产原价是信息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应当单独反映;(2)盘盈的固定资产,若是在用设备、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等按规定应计提折旧的,单独反映其累计折旧额,能够反映其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利于加强利用与管理(如《准则》规定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也应计提折旧);(3)分别按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备反映固定资产是会计核算与填列资产负债表的要求,也符合使用者理解与利用信息的习惯;(4)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市场价格减去按其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可能低于本企业确定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不易与低值易耗品区分,还易引起信息使用者误解;(5)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以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符合资产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本质;(6)折旧与减值均可能使盘盈的固定资产价值降低,但由于二者在产生原因、性质、账务处理等方面不同,因此,盘盈时仅按其新旧程度估计累计折旧,期末再单独计提减值准备,既客观,又可减少工作量。二、盘亏固定资产的处理《制度》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规定,盘亏的固定资产,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又在“固定资产”科目中规定,盘亏的固定资产,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按已提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该项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可见,二者处理的不一致体现在是否应结转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上。由于盘亏的固定资产,已不能按原来预期的经济利益实现方式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根据资产的定义与可靠性原则的要求,反映其价值减少的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均应随之结转,因此,该处理应采用后者。《制度》在“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中规定,盘亏的固定资产报经批准后的转销处理为:借记“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但根据《制度》第40条的规定,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在减去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据此,盘亏的固定资产报经批准后的转销处理应为:借记“其他应收款”、“原材料”、“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盘亏”等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这较前者客观合理,应采用。三、工程物资盘盈、盘亏、报废及毁损的处理《制度》在第28条及“工程物资”科目中规定,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后的差额,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已经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并在“在建工程”科目中规定其账务处理为:工程物资在建设期间发生的盘亏、报废及毁损,其处置损失,报经批准后,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工程物资”科目;盘盈的工程物资或处置收益,作相反的会计分录。事实上,该处理不利于盘盈、盘亏、报废及毁损的工程物资在报经批准前后的核算与管理。为此,可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增设“待处理工程物资损溢”明细科目)核算。其处理为:盘亏、报废及毁损发生时,借记“其他应收款”、“原材料”、“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贷记“工程物资”科目,报经批准后,借记“在建工程”(未完工)或“营业外支出”科目(已完工),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盘盈时,借记“工程物资”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报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在建工程”(未完工)或“营业外收入”科目(已完工)。转四、在建工程盘盈、盘亏、报废与毁损的处理《制度》尚未对在建工程盘盈、盘亏的处理作出明确规定。为便于盘盈、盘亏的在建工程在报经批准处理前后的核算与管理,建议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增设“待处理在建工程损溢”明细科目)核算。具体处理为:(1)盘盈时,按现行市价(存在活跃市场)或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存在活跃市场),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报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其他支出)”(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或“营业外收入”科目(已完工)。(2)盘亏时,借记“原材料”、“其他应收款”、“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报经批准后,借记“在建工程(其他支出)”(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或“营业外支出”科目(已完工),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制度》在“在建工程”科目中规定,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报废与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报经批准后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借记“在建工程(其他支出)”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等)”科目;如为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毁损,或在建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或毁损,应将其净损失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但该处理未能完整反映在建工程发生报废与毁损等清理过程,不利于在建工程在清理过程中的核算与监督,可设置“在建工程清理”科目进行如下核算:(1)报废、毁损的在建工程转入清理时,借记“在建工程清理”(账面价值)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贷记“在建工程”科目;(2)发生的清理费用等,借记“在建工程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3)收回的残料、变价收入及应收的赔款、罚款等,借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在建工程清理”科目;(4)产生的清理净损益,调整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但如为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报废与毁损,或在建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或毁损,则应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具体处理为:若为清理净收益,借记“在建工程清理”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其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科目;若为清理净损失,借记“在建工程(其他支出)”或“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在建工程清理”科目。五、无法收回的应收项目与无法支付的应付项目的处理《制度》较为全面地规定了应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即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性质改变或无望收到所购货物的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不能收回或收回可能性不大的未到期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及已到期尚未收到款项的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但尚未对下列情况作出规定:(1)《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第25条规定,出租人应当根据承租人的财务及经营管理情况,以及租金的逾期期限等因素,分析应收融资租赁款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对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差额部分合理计提坏账准备;(2)工程物资中的预付大型设备款,若有确凿证据表明其性质已经改变或无望收到所购设备时的处理;(3)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在取得债务人撤销、破产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能收回时的处理。笔者认为,为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及其减值情况、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上述项目也应合理计提坏账准备。另外,《制度》对确实无法支付的其他应付款、应付股利、预收账款等应付及预收项目的处理也未作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可按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的作法,稳健地转入资本公积,以防利润操纵。

财产清查学习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及清查结果的处理。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习者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了解财产清查的种类,掌握各项财产物资的清查方法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掌握财产清查的基本技能。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一、财产清查的意义财产清查是通过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债权债务等的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存数,并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对任何会计主体而言,都要通过账簿来反映其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引起的各项财产增减变动及其结果。从理论上讲,账簿上所记录财产增减变动的结果应该与各项财产的实有数量相一致。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账簿记录与实物收发、往来结算等多种原因,可能使各项财产的账面数与结存数发生差异,造成账实不符。具体表现在:在账簿记录中发生的重记、漏记和错记;财产物资在收发过程中由于计量或检验不准,而发生品种或数量与原始记录不相一致;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而发生的自然损耗;由于结算中未达账项和拒付等原因,造成结算双方账实不符;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而造成财产损坏、丢失、贪污和盗窃;因意外灾害造成的损失等。因此,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财产清查方法,对财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以便查明造成差异的原因和分清责任,以做到账实相符。通过财产清查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通过财产清查,可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并与其账存数进行核对,查明原因,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账簿记录,做到账实相符,以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编制财务报表和进行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二)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保护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财产物资有无短缺毁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堵塞漏洞,建立健全财产物资保管的经济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以保护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三)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通过财产清查,不仅要对财产物资进行账实核对,而且还要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储存和使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储备定额制度,对于超储积压、闲置不用或不合理应用的财产物资及时处理,从而促进财产物资的有效使用,充分发挥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二、财产清查的分类(一)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类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1. 全面清查全面清查是对所有的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各种债权债务进行全面盘点和核对。全面清查的范围大、内容多、时间长、参与人员广。一般在下列情况下,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1)年终决算之前,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查。(2)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3)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前,要进行全面清查。(4)中外合资、国内合资以及股份制改制前,要进行全面清查。(5)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2. 局部清查局部清查是根据需要,对部分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进行盘点和核对。其清查的对象主要是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物资。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参与人员少,但专业性强。实施局部清查时,对于现金应每日清点、核对;银行存款每月至少同银行核对一次;对于债权债务等至少每年核对一至二次;对于各项存货应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抽查,贵重物品应至少每月清查一次。(二)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类按照财产清查时间不同,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1. 定期清查定期清查就是根据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的清查。一般是在年末、季末、月末结账时进行。定期清查可以是局部清查,也可以是全面清查。2. 不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指事先并无规定清查时间,而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物资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不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一般在下列情况下才需进行不定期清查:(1) 更换财产物资和现金保管员、出纳员时,对有关保管人员所保管的财产物资和现金进行清查。(2) 发生非常灾害和意外损失时,对受损的有关财产物资进行清查。(3) 企业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等需要进行清查。(4) 有关部门进行的临时性检查时,需要进行财产清查。 三、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财产清查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不同的财产清查,其程序也不尽相同。但就其一般程序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 成立专门清查小组。财产清查涉及面广、人员多、工作量大,必须成立由会计部门牵头的建立有会计、业务、保管等各职能部门人员参加的清查小组,具体负责财产清查的计划组织和管理。(二) 业务准备。业务准备是进行财产清查的关键。财产清查前,会计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准备工作。1. 会计部门应做好所有账簿的登记工作:将总分类账中的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有关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和日记账核对准确,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为账实核对提供正确的账簿资料。2. 财产物资保管部门要做好各种财产物资入账工作,并与会计部门的有关财产物资核对相符。同时,将各种财产物资排列整齐、挂上标签,标明品种、规格及结存数量,以便盘点核对。3. 财产清查人员在清查业务上,也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如准备计量器具、有关清查需用的各种表册等。(三) 实施财产清查。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清查人员应根据清查的对象、采用一定的方法,实施财产清查。清查人员在进行清查工作时,无论是盘点财产物资,还是盘点现金,当事人必须在场,由盘点人员据实做好盘查记录;盘点结束后,盘点人员应根据财产物资的盘点记录和不同的财产物资编制相应的表单,并据以分析清查结果,查找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四、 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有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一) 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计入有关账簿,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额。计算公式如下:账面期末余额=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采用这种方法,财产物资明细账按品种规格设置,在明细账中,除平时登记收、发、结存数外,通常还要登记金额。在永续盘存制下,尽管能在账簿中及时反映各项财产物资的结存数额,也有可能产生账实不符的情况,如在记账和物资收发过程中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造成的短缺和溢余。因此,采用“永续盘存制”的企业,仍需要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盘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以及账实不符的原因。永续盘存制的优点是核算手续严密,可以随时通过账面反映和掌握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为加强财产物资的计划、管理和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缺点是财产物资的明细分类核算工作量大,特别是对财产物资品种复杂、繁多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同实地盘存制相比,它在控制和保护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多数企业采用。(二) 实地盘存制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是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期末财产物资的实存数,来倒挤出本月减少数,再据以登记有关账簿。其计算公式:本期减少数=账面期初结存数+本期增加数-期末实际结存数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只登记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期末通过盘点实物确定实存数,采用倒挤的方法,轧出财产物资的减少数。在实地盘存制下,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的结果,只是作为登记本月财产减少的依据,而不能用来核对账实是否相符。实地盘存制的优点是简化了日常核算工作,工作量小。缺点是手续不严密,不能及时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情况;加大了期末的工作量;容易掩盖物资管理中的自然和人为的损失,不利于财产的管理。因此,实地盘存制是一种不完善的物资管理办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自然损耗大、数量不稳定的鲜活商品等。

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但往往兼有抒情和议论,是一种形式多样,笔墨灵活的文体,也是最广泛的文体。论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关于财产清查论文的题目

你好,请问你当时的论文还在么

题目倒是其次,关键是看材料多不多。其实导师一般有偏爱的论文类型,你不如问问他,让他推荐给你一个,这样方便他指导你。我也是会计专业的,这个题目我们老师说过,中小型企业的界定是什么。但是很多人喜欢写这类的。我当时写的题目是网络会计的若干问题研究,不痛不痒的题目~结果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关键还是找资料,别在百度上搜,在网上能看到的论文大多都是垃圾~这是我们导师说的。做好去电子图书馆一类的~如果你需要我可以把我们学校的论文题目发给你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产清查学习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及清查结果的处理。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习者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了解财产清查的种类,掌握各项财产物资的清查方法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掌握财产清查的基本技能。第一节 财产清查概述一、财产清查的意义财产清查是通过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债权债务等的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存数,并查明各项财产的实存数与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对任何会计主体而言,都要通过账簿来反映其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引起的各项财产增减变动及其结果。从理论上讲,账簿上所记录财产增减变动的结果应该与各项财产的实有数量相一致。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账簿记录与实物收发、往来结算等多种原因,可能使各项财产的账面数与结存数发生差异,造成账实不符。具体表现在:在账簿记录中发生的重记、漏记和错记;财产物资在收发过程中由于计量或检验不准,而发生品种或数量与原始记录不相一致;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而发生的自然损耗;由于结算中未达账项和拒付等原因,造成结算双方账实不符;由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而造成财产损坏、丢失、贪污和盗窃;因意外灾害造成的损失等。因此,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财产清查方法,对财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以便查明造成差异的原因和分清责任,以做到账实相符。通过财产清查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管理,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通过财产清查,可以确定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并与其账存数进行核对,查明原因,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账簿记录,做到账实相符,以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编制财务报表和进行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二)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保护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财产物资有无短缺毁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堵塞漏洞,建立健全财产物资保管的经济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以保护各项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三)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通过财产清查,不仅要对财产物资进行账实核对,而且还要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储存和使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储备定额制度,对于超储积压、闲置不用或不合理应用的财产物资及时处理,从而促进财产物资的有效使用,充分发挥财产物资的潜力,加速资金周转。二、财产清查的分类(一)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类按财产清查的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1. 全面清查全面清查是对所有的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各种债权债务进行全面盘点和核对。全面清查的范围大、内容多、时间长、参与人员广。一般在下列情况下,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1)年终决算之前,要进行一次全面清查。(2)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3)开展全面的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前,要进行全面清查。(4)中外合资、国内合资以及股份制改制前,要进行全面清查。(5)单位主要领导调离工作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2. 局部清查局部清查是根据需要,对部分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进行盘点和核对。其清查的对象主要是流动性较大的财产物资。局部清查范围小、内容少、时间短,参与人员少,但专业性强。实施局部清查时,对于现金应每日清点、核对;银行存款每月至少同银行核对一次;对于债权债务等至少每年核对一至二次;对于各项存货应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抽查,贵重物品应至少每月清查一次。(二)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类按照财产清查时间不同,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1. 定期清查定期清查就是根据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的清查。一般是在年末、季末、月末结账时进行。定期清查可以是局部清查,也可以是全面清查。2. 不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指事先并无规定清查时间,而根据实际需要对财产物资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不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一般在下列情况下才需进行不定期清查:(1) 更换财产物资和现金保管员、出纳员时,对有关保管人员所保管的财产物资和现金进行清查。(2) 发生非常灾害和意外损失时,对受损的有关财产物资进行清查。(3) 企业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等需要进行清查。(4) 有关部门进行的临时性检查时,需要进行财产清查。 三、财产清查的一般程序财产清查是一项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不同的财产清查,其程序也不尽相同。但就其一般程序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 成立专门清查小组。财产清查涉及面广、人员多、工作量大,必须成立由会计部门牵头的建立有会计、业务、保管等各职能部门人员参加的清查小组,具体负责财产清查的计划组织和管理。(二) 业务准备。业务准备是进行财产清查的关键。财产清查前,会计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各项准备工作。1. 会计部门应做好所有账簿的登记工作:将总分类账中的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有关账户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和日记账核对准确,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为账实核对提供正确的账簿资料。2. 财产物资保管部门要做好各种财产物资入账工作,并与会计部门的有关财产物资核对相符。同时,将各种财产物资排列整齐、挂上标签,标明品种、规格及结存数量,以便盘点核对。3. 财产清查人员在清查业务上,也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如准备计量器具、有关清查需用的各种表册等。(三) 实施财产清查。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清查人员应根据清查的对象、采用一定的方法,实施财产清查。清查人员在进行清查工作时,无论是盘点财产物资,还是盘点现金,当事人必须在场,由盘点人员据实做好盘查记录;盘点结束后,盘点人员应根据财产物资的盘点记录和不同的财产物资编制相应的表单,并据以分析清查结果,查找原因,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四、 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有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一) 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计入有关账簿,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额。计算公式如下:账面期末余额=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采用这种方法,财产物资明细账按品种规格设置,在明细账中,除平时登记收、发、结存数外,通常还要登记金额。在永续盘存制下,尽管能在账簿中及时反映各项财产物资的结存数额,也有可能产生账实不符的情况,如在记账和物资收发过程中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造成的短缺和溢余。因此,采用“永续盘存制”的企业,仍需要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盘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以及账实不符的原因。永续盘存制的优点是核算手续严密,可以随时通过账面反映和掌握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为加强财产物资的计划、管理和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缺点是财产物资的明细分类核算工作量大,特别是对财产物资品种复杂、繁多的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同实地盘存制相比,它在控制和保护财产物资安全完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多数企业采用。(二) 实地盘存制实地盘存制也称定期盘存制,是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以确定期末财产物资的实存数,来倒挤出本月减少数,再据以登记有关账簿。其计算公式:本期减少数=账面期初结存数+本期增加数-期末实际结存数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只登记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期末通过盘点实物确定实存数,采用倒挤的方法,轧出财产物资的减少数。在实地盘存制下,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的结果,只是作为登记本月财产减少的依据,而不能用来核对账实是否相符。实地盘存制的优点是简化了日常核算工作,工作量小。缺点是手续不严密,不能及时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的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情况;加大了期末的工作量;容易掩盖物资管理中的自然和人为的损失,不利于财产的管理。因此,实地盘存制是一种不完善的物资管理办法。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自然损耗大、数量不稳定的鲜活商品等。

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于研究企业会计电算化开展的调查与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开展的调查与研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调查与研究企业财产清查工作开展的调查与研究企业存货核算与管理工作的调查与研究企业库存材料核算与管理的调查与研究企业内部银行工作开展的调查与研究企业财务分析工作开展的调查与研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工作开展的调查与研究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调查与研究企业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度开展的调查与研究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调查与研究企业财经法规贯彻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企业财会人员业务素质的调查与研究企业纳税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企业利润计算及分配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企业期间费用核算与管理的调查与研究企业商品流通费用核算与管理的调查与研究企业工资核算及分配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企业会计报表编制工作的调查与研究企业对现金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单位现金收支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企业财务预测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企业对应收帐款管理工作的调查与研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调查与研究

关于财产清查论文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般包括这几个方面: 1. 课题来源,即论文题目是教授推荐的还是自己(根据兴趣、专业特长等)选择的。 2. 科学依据 3. 研究内容 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要写研究思路和拟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 5. 特色或创新之处 6. 研究基础、已具备的条件和尚需解决的问题,要写在基础知识、理论准备以及相关资料掌握、科学调研、科学实验手段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哪些基本条件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驱动的因素,也有制度缺陷的影响,同时还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在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综合考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我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建立发展起来的,存在着市场机制缺失、市场结构单一与市场行政化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资本市场市场化程度低,企业融资渠道少,具有“壳资源”属性的上市资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依据现有的制度,公司上市、配股、退市等均是以会计盈利能力作为标尺,为了满足上市或配股的条件或避免退市,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从事了合法但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或会计造假活动。同时,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人为分割,流通阻滞,“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加之国有股一股独大,小股东所持股权较少,较少关心企业经营实际,投机风气严重,很容易引发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资产,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郑百文”在自身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为获得上市募集资金的目的,虚构财务赢余以获得上市资格;“银广夏”为维持和重获配股资格,虚构交易、夸大利润以哄抬本公司股价;“蓝田股份”采取多计存货价值、多计固定资产、虚增销售收入、虚减销售成本等手段虚增利润套取银行贷款;以及在2003年1月9日国家颁布《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之后,以锦州港、大庆联谊为发端,掀起了一股证券民事赔偿的高潮。这些事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强的政策拉动的特征。(二)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动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赖”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实际上连这一点都存在疑问),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当然是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令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或低效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防止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码应该达到以下目的:保证业务活动按照适当的授权来进行;保证所有交易和事项以正确的金额,在恰当的会计期间及时的记录于适当的帐户,从而使会计报表的编制符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保证对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的授权;保证帐面资产与实存资产定期核对相符等。所以从理论上讲,一切的错误和舞弊是能够被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的。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着缺乏,则很容易发生发生会计舞弊。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控制环境的好坏也直接地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发挥作用。舞弊信息之所有能通过会计系统最终形成财务报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已极不正常,这才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四)外部监管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制度及监督实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按理说,我们的监管应该是有效的,能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泛滥。但是,实际上监督乏力、监管手段缺乏的现象依然存在。证券监管、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监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各个监管部门缺乏配合,各自进行监管,没有达到各家齐抓共管,形成有效的和相互补充的监管机制。就拿受到监管比较多的上市公司来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是有目共睹的。企业上市后,经营不善的,就采取各种手段,虚增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获得增资配股的资格,进一步套取广大投资者的资金。有的上市公司还配合庄家,违规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亏损得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就进行债务、资产重组,出卖手中的壳资源。这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一道风景线。郑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97年底,郑百文公司在实际亏损亿元的情况下,采用虚提返利、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年报中向社会公众披露盈利8560万元,并在1998年通过配股筹集资金亿元。郑百文公司巨额亏空和造假事件于2000年披露后,证监会才介入调查。由于证监会监管的力量和手段都有限,很难及时发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其他部门也未起到相应的作用。四、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和市场。上市公司向公开市场提供的会计报告信息是外界了解企业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指标。上市公司公布其会计报告后,企业会计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包括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其它社会公众,都会根据这些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资产—负债状况、经营情况等)来做出自己的决策。如果企业向公开市场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真实的,投资者就会感觉上当了。而如果资本市场上的投资人感觉到上市公司在利用这些虚假的会计信息向他钱,他就不会向上市公司投资;同样地,如果银行知道公司提供的报表是假的,他们就不会再借钱给企业。如果大家都不向上市公司投资,则企业就会象无水之鱼,迟早会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直接与市场经济规则严重背离的行为。它不但会严重销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危害了广大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使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基础产生怀疑,也会从根本上动摇了市场经济的信用基础,削弱和扭曲了证券资本市场的资金筹集和资源调配功能,危害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五、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建议治理上司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要提高上司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改善股权结构,明确市场机制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前提是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的会计监管体系反应太慢,当发现问题时,通常后果已无法挽回。以市场为主的会计监管机制主要依*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和揭示问题,发现速度往往要快得多,而建立这一机制需要调动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的积极性,需要以股东多元化、股权微观分散化与宏观集中化的股权结构为前提。因此,降低国有股比重,构造多元化股权结构,依*市场机制增加股权流动性,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首要任务。(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1、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合同,该合同广义地规定了哪项任务应当由企业中的哪些成员来完成,在这里,基本权力(收益索取权、使用权、让渡权)实际被分割给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2、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确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应当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应当至少包括1名会计专业人士。如果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占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责是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履行诚信与勤勉义务,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独立董事将在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中体现“独立”的价值。独立董事具有向董事会提议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单独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或咨询机构等特别职权,并就上市公司重大关联交易的公允性等事项发表意见。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制衡作用,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舞弊行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1、制定发布内部控制标准体系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迫切要求强化内部会计监管,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为了尽快推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财政部应制定和发布统一的单位内部控制标准,供所有单位执行或参考。一般地,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一是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二是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对复杂和特殊的内容制定原则性的标准;三是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2、组织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工作首先,要大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次, 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法定职责,通过定期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三,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指导、帮助各单位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四) 加强企业外部监管机制的建设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处罚力度要充分发挥《会计法》在发扬正气和打击歪风方面的威慑作用。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继续完善《企业会计制度》。针对各个行业的特殊业务,抓紧研究制定分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强化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化,减少交易双方信息差异,并完善包括司法调查、证券监管、违规预警、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并在立法方面,加大对虚假披露的惩戒力度,从制度上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行为的成本。2、完善独立评审制度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前提条件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相关政策不配套,因而在前进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职注册会计师人数不多,职龄内人数不足,缺少必要的风险基金;有的事务所单纯追求收入,忽视执业质量,甚至出具虚假报告;由于组织机构部门化,审计业务行政化,介绍业务按比例分成,收入按比例上缴,成为主管部门搞福利、发奖金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严重损害社会中介组织的形象和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独立、客观、公正的地位等等。党的十五大确定了我国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把培育和发展市场中介组织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高度。因此,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通过脱钩和改制两步走推进事务所体制改革,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及一批会计师事务所,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使社会会计监督机构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对会计审查的结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充分发挥其作用,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严肃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名称: 浅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学 院: 会计学院专 业: 会计学(国际会计方向)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08 年 10 月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三、论文提纲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序号 论文各阶段内容 时间节点1 选题2 确定论文题目3 开始写开题报告4 开始写论文初稿5 完成论文初稿6 论文定稿7 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06年第1期.[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5年第19期.[6]任勇.财务结算中心:集团公司集中管理内部资金的有效方式.[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第13期.[7]于增彪、梁文涛.现代公司预算编制起点.[J],《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8]张芳.论企业集团的未来财务管理模式.[J],《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9]陆正飞.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财会通讯》,2000年第9期.[10]Charles .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entice Hall, 12th Edition[11]Scoot Besley,Eugene of Managerial Finance,Thomson Learning,12th Edition六、指导教师意见是否同意学生进入论文写作阶段指导教师(签名):20 年 月

四、开题报告内容要求(一)开题报告内容1.国内外文献查阅情况,包括作者姓名、文章名或书名、刊物名称或出版社、期数或出版时间、主要内容。2.国内外科研调查情况,包括调研的时间、调研的单位、调研的目的、调研的要求。3.具体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存在的问题;选题的目的、意义;实施方案及主要研究手段;选题的创新之处;预期研究成果或结论。4.论文撰写提纲。5. 指导教师评语等。(二)开题报告要求1. 结合毕业实习,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阅读文献,搜集资料,了解本学科领域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在选题、调研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2.按照“开题报告内容”逐项填写。3.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详细评阅通过。4.开题报告参考文献量不得少于《规范》规定的篇数(中外文文献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5篇以上)。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