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小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05 06:42:23

小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来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四个策略: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三、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四、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式的课程形态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要求是不对称的。语文课程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要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吴忠豪教授在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后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教学中,教师抓住有效的训练点,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随文练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对读写结合策略做了初步探索。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看一堂课是不是语文课,重点就是看教师是在教课文还是教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教会。就会犯 “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错误。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习得语言。比如在教《麻雀》一课中的这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1. 出示投影:“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根羽毛似的落在猎狗跟前”2.说说从两个句子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速度快、心情急切)3.能不能用“像……似的”写一句话,形容某种心情?生:上体育课了,我像离弦的箭似的向操场跑去。生:他做事情像一只蜗牛似的,慢死了。……再如在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一段时,我曾经学习着这样设计:1、火烧云有哪些颜色?列出来并归归类。2、你为什么分成这几类?这些写色彩的词在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一种水果名+颜色、一种事物名+颜色、ABB、半A半B)3、你能再写几个这几种结构的描写颜色的词语吗?梨黄、葡萄灰 ;茄子紫 ;红通通、金灿灿 ;半灰半百合色 。4、把你自己写的词语代入课文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再比如在执教《猫》一课中,引领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进行模仿写作的教学片断:师:刚才我们品读老舍先生用的语气词,老舍先生对这只贪玩的猫是这种态度,而且有的同学发现老舍先生用词很有特点。你来接着说说。生:“吧,呀,呢”这三个词都用得很有意思,是常见的语气词。比如,我们常说“去玩——吧”。师:老舍先生在一句话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放开声音读读。生: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会回家呢?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不加语气词的句了就不能强调。生:不加语气词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天水没有一点儿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变得更具体,更能通顺了。师: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说的呢?师:你体会到什么?生:老舍对猫的喜爱。师:你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同学们从老舍先生连用的三个语气词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无比喜爱。师:你能不能模仿老舍先生的写法,也用上几个语气词来写一种动物,表达对他的喜爱之情呢?生:仿写小兔子、小狗、小鸡等生:读。师生共同评价。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锻炼中习得语言。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提灯女神》一课中,在教学到南丁格尔照顾战争中的伤病员一段:“每到深夜,南丁格尔常常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营区里地探视伤病员。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我这样设计:1.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2. 从“一间病房一间病房”“不是……就是……”你体会出了什么?3.用“不是……就是……”说一句话。4.假如你是受伤的一位战士,当你疼痛难忍时,南丁格尔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给你换药,安慰你,并顺手带走了你脏了的内衣去洗干净,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再比如教学诗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建设祖国:“看哪里铁路未通,问何处还是荒原。沙漠在呼唤绿色,河水正思念电站。” 一段时,我这样设计:1.怎样建设祖国呢?铁路未通我们可以……看,前边是一片荒原,我们来……对付沙漠我们要……不能让河水白白流掉我们一起来……2.这几句你觉得哪里写得好?为什么?3.对啊,“呼唤、思念”写得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句子写活了,谁能模仿这种写法,说说祖国还有哪些地方等待我们去建设?生:荒山在呼唤树木、盐碱地在思念绿色、麦苗在牵挂雨滴、戈壁在想念碧柳……再比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这样设计: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存在空白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适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三、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文中、拓展延伸点,改变教法,因势利导,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执教《卫星比武》中的一个读写结合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在用笔画、作记号。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师:五种卫星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不过,老师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写 “自述”。“自述”是什么?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通信卫星自述”……现在你们都是卫星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生:汇报交流自述。……本次读写结合,既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学习了表达,可谓一举两得。再例如在教学《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一课时,1.我组织学生讨论丹尼斯的爸爸采取了一个什么办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又不伤害一个孩子的童心的?结果怎样。2.此时如果你是库伯,看到丹尼斯的爸爸这样的做法,你会怎么想?3.多年后,库伯成了一名警察,获得总部的嘉奖,在领奖时,要发表获奖感言,你会说写生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学生们赞扬了丹尼斯父亲做法的巧妙,尽情表达对他的感谢之情。再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组织学生反复品读文本,学生在领略文章内容的同时,情感之弦也在不断被拨动着,表达的欲望也在不断被激发。在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我让学生写写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有的说想去圆明园中游览,有的说想把那些美景全拍下来,有的说想去亲眼看看、亲手摸摸那些奇珍异宝……很显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在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屈辱历史时,我让学生写写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用上“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的句式,并联系上下文感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然后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是辅佐朝政的大臣、是清朝军队中的一名守城士兵、是旁观的一位老百姓,面对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你会怎么说?你会怎么做?学生的思维、情感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他们顿时激情澎湃,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不少见解都很有新意,很有深度。“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不会受欺侮”这些道理学生自己领悟出来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深刻得多。结束新课时我再让学生思考: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有什么话要说?让他们去写读后感,自然水到渠成。“水本无痕,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被点燃、被激活。老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让学生能直接与文本对话,学生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扎实的语言文字,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同步的提升。四、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提高认识。读书笔记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编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其中写读后感,是最有效的训练手段。 比如《成长》一文学习之后,学生被文中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约翰父母从小但连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做法所震撼,明白了一个要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收入,包括自己的压岁钱。之后我让学生以《读〈成长〉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再如《凡卡》一文读后,我要求体裁不限,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写出心中所想的话,有用日记形式写的,有用书信形式给凡卡写信的,有用对比方式《我和凡卡比童年》的,还有用劝慰方式鼓励凡卡坚强、振作起来,与不公平的社会抗争的……再如在教《顶碗少年》一文后,我让学生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为题,通过自身的经历,说明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的。学生对“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的启迪理解得更深刻了。 以上几种都是课内读写结合的策略,语言习得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变“理解课文”为主的解读式教学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要善动心思,巧抓契机,适时练笔,丰富积累,锤炼语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发现写作素材,注重积累,不断引导学生锻炼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结合的论文

阅读教学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作文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高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要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由此可见,找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契合点,并将两者有效整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融于作文教学之中,实现读写结合?学生应如何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对课文的鉴赏和理解?全面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需要一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更全面的更有效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流程,这就需要教师找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点。

一、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分类

近年来,作文教学逐渐被摆到较为重要的位置,许多专家也针对时弊尝试着从不同角度给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建议。从《余映潮老师讲语文》《黄厚江老师讲语文》《胡明道老师讲语文》等名师系列图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有名师意识到并开始关注课文中的写作资源,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但这些还只是专家的期望,一线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教材的开发者,造成现有的课文资源被闲置浪费。经研究,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致分为七类:人物类、动物类、叙事类、人与自然类、科幻类、成长类、名著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删繁就简、去冗存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结合教学实际,深挖每个类目的典型课文,重点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将课文学习与本类型作文写作整合起来,达到双赢的学习效果。

二、在课例研究中,侧重不同类型课文写作方法的指导

小学五至六年级四册教材的内容丰富,文章体裁内容涉及各个领域。为达到研究的目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侧重不同类型课文,抓住课文阅读的契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其中。在将教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类研究,抓住不同类型的课文有选择地进行写作方法研究,并有步骤地进行写作方法指导,这样就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小学高年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教师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也应相应提高,要求学生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给文章增色。例如,《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写人物作文的好素材。笔者在对重点段落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或续写。在教学“第二、三克镭的故事”时,笔者在说到“麦隆内夫人回美国向十个女百万富翁募捐时碰了壁”的内容时,及时问学生:“课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从课文中了解到,这体现了十个女百万富翁一毛不拔与居里夫人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相比,她们是多么渺小,进一步突出了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精神。从这个示例中让学生学习到对比写法的好处。这一类写人的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写人的方法。笔者在抓阅读教学的同时,努力做到一课一得,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扎实的写人物作文的方法,从而让阅读和写作都落到实处。

三、结合课例进行作文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写作时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例如,笔者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海鸥的表现“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一句无法理解,笔者放上音乐,让学生听朗读,当学生听到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时,从中想到了海鸥像离开了亲人一样的情境。笔者顺势让学生读一读老人对海鸥的情意,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笔者看到有些学生在偷偷抹眼泪。在一片浓浓的充满情谊的氛围中,笔者让学生概括自己对该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之后,笔者再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让学生懂得这是动物描写,让学生懂得抓住海鸥的动作进行描写的作用。之后,笔者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一节课下来,笔者因找准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抓住了学习契机,使阅读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写作学习,写作训练也落到了实处。

四、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练笔,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练习次数,还要求学生每次的练习都要有一定的质量。通过一课一练、规范指导、树立典范等形式提高写作水平,达到训练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把阅读和写作隔离开来,也不能偏向某一方面,而是应该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这样才能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卢亚静 单位: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xx.

[3]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77.

[4]郭根福.近二十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1998(5).

[5]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多文本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论文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

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寻找自己的观点,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下是我整理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欢迎阅读。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

我国很多农村小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已经形成了单纯借助教材的教学来促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有效的成绩提升,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甚至未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时大多根据自身经验,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将一学期中仅有的数十篇课文嚼烂、嚼透,这样反复枯燥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

2、阅读资源匮乏

丰富的阅读资源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然而当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群文教学受到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家长教育思想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仅能依靠有限的教材来进行学习,只能通过课本、电视来获取知识。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农村小学中一年读过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所占据的比例在10%以下,教师教学资源不足、学校图书室书籍不足等都给群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教学设备落后

受到社会模式、教育经费不足、农村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大多学校仅仅依靠教科书、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大大降低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这一原则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更新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引导。小学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法,通过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来实现群文的有效联合,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比较性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在横向、纵向、内容、异同等多方面的对比当中提升鉴赏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当中的《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将其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等童话故事放到一起进行阅读比较,并提出“这些文章在情节结构方面具有哪些相同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童话故事情节的反复性特点。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迁移性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会将阅读一篇文章时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文章阅读当中。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当中的《刷子李》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当中黑衣上无白点、有白点、出现小洞的情节变化并了解跌宕起伏的写作方式,而后让学生阅读《泥人张》《苏七块》等文章,提出“哪些文章当中也应用到了相同的写作方式”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获得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2、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小学教师应当确保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文章合理地做出课本资源的开发。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当中的《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围绕“秋天”这一主题来寻找相关的文章、诗词等,并展开“我眼中的秋天”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收集到的资料朗诵与秋天相关的诗词、画与秋天相关的画等,在拓宽了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多角度与多渠道。另一方面,小学教师需积极开发课文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进行班级共享来丰富课文资源,并引导学生共同将所阅读的同类型文章放到一起来感受其语言表达方法、情节发展模式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其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和儿童诗,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可推荐其去阅读中外名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群文阅读这一新兴教学方式逐渐被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当认真分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对阅读资源做好开发,从而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总结能力、整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一、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存在的障碍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步履维艰。下面笔者就当前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如下: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首先得有人力方面的条件,教师得担负起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习的责任。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农村小学教师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只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一年下来也就只能学到大概50篇文章。而教师更多的是选择让学生背课文、抄课文,直至将课文背的滚瓜烂熟,甚至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能够倒着背诵课文。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着这一件事情,既枯燥又没有实际提升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慢慢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有足够的物力、财力,要有足够的教辅资源支持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但由于农村办学资源有限,大多数小学是没有图书室的,即使有图书室,里面书籍也存在着过于陈旧以及收藏量少的情况。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不会主动为孩子添置课外书籍,这就导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几乎没有可供阅读的书籍。虽然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了解一些课本外的知识,但是也很有限,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少,知识面窄。

3、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

虽然有些农村地区的小学已经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但是在实施方法上存在不足。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在讲套话、空话,如告诉学生阅读书籍可以获得增长见识云云。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根本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至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更是难上加难了。

二、改善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对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障碍的分析,下面笔者提出几点相关的`解决措施,如下:

1、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不能仅仅盯着书本进行教学。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以外,还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活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目前农村小学下午放学时间基本在16:00左右,放学后学生基本都是在打闹中度过的,与其这样,倒不如利用好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在放学后将学生组织起来,将16:00~17:00这段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当然,不能每一天都进行,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可以规定每周周二和周四或者每周周三和周五为课外阅读时间。

2、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

学校要募集教辅资源,其渠道多种多样。例如,学校可以报批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建立图书室、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学校可以直接向社会募集捐款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或者直接号召捐献旧书籍;学校可以求助于媒体,通过多方渠道将学校的需求信息发布出去,相信会有很多好心人提供帮助的。只有丰富了学校的教辅资源,开展群文阅读才有可能。

3、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应当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第一,在设计教学目的,要注意将某一组文章看着一个整体,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延展性。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有两篇文章都提到了“爬山虎”,一篇是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另一篇是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可以先就爬山虎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它的特征、习性等。进而延展到爬山虎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品格进行讲述,最后再上升到对作者自身品格进行讲述,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推荐课外书籍,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阅读更多的文章资料,而不是教师强行规定学生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兴趣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

4、建立奖励机制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能一味的强制学生去阅读、去学习,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阅读转变为主动式的阅读,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这可能就要引入奖励机制,通过奖励在群文阅读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农村地区小学推行群文阅读教学的障碍有: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等。为此,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建立奖励机制等。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看法,希望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小学推进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内容提要】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来谈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四个策略: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三、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四、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式的课程形态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要求是不对称的。语文课程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要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课程形态。吴忠豪教授在国家骨干教师培训中明确指出:“对小学生来说,学语文首先就是学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今后在课程目标设置上,应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这也就要求我们的阅读教学要从单纯的指导阅读转变为读写并重、读写结合,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学习运用语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呢?教学中,教师抓住有效的训练点,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随文练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笔者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的特点,对读写结合策略做了初步探索。一、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训练,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看一堂课是不是语文课,重点就是看教师是在教课文还是教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少而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如果上课东抓一下,西摸一把,看起来什么都有了,结果却什么也没有教会。就会犯 “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错误。在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语段重点教学。在语段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词句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孩子在对比、模仿中领悟语言,习得语言。比如在教《麻雀》一课中的这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1. 出示投影:“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跟前”“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根羽毛似的落在猎狗跟前”2.说说从两个句子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速度快、心情急切)3.能不能用“像……似的”写一句话,形容某种心情?生:上体育课了,我像离弦的箭似的向操场跑去。生:他做事情像一只蜗牛似的,慢死了。……再如在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一段时,我曾经学习着这样设计:1、火烧云有哪些颜色?列出来并归归类。2、你为什么分成这几类?这些写色彩的词在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一种水果名+颜色、一种事物名+颜色、ABB、半A半B)3、你能再写几个这几种结构的描写颜色的词语吗?梨黄、葡萄灰 ;茄子紫 ;红通通、金灿灿 ;半灰半百合色 。4、把你自己写的词语代入课文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再比如在执教《猫》一课中,引领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中进行模仿写作的教学片断:师:刚才我们品读老舍先生用的语气词,老舍先生对这只贪玩的猫是这种态度,而且有的同学发现老舍先生用词很有特点。你来接着说说。生:“吧,呀,呢”这三个词都用得很有意思,是常见的语气词。比如,我们常说“去玩——吧”。师:老舍先生在一句话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现在我们去掉三个语气词,请大家自己比较着读一读,放开声音读读。生: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会回家呢?生:加上语气词可以强调猫一天一夜没回家,不加语气词的句了就不能强调。生:不加语气词的句子很平淡,像白天水没有一点儿味道。加上语气词后,句子变得更具体,更能通顺了。师:我也想来读读,加上这三个语气词我们可以感受老舍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说的呢?师:你体会到什么?生:老舍对猫的喜爱。师:你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了不起。同学们从老舍先生连用的三个语气词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对猫的无比喜爱。师:你能不能模仿老舍先生的写法,也用上几个语气词来写一种动物,表达对他的喜爱之情呢?生:仿写小兔子、小狗、小鸡等生:读。师生共同评价。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适时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锻炼中习得语言。二、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培养创意表达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空白点,是作者言犹未尽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象,适时拓展,也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提灯女神》一课中,在教学到南丁格尔照顾战争中的伤病员一段:“每到深夜,南丁格尔常常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营区里地探视伤病员。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我这样设计:1.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2. 从“一间病房一间病房”“不是……就是……”你体会出了什么?3.用“不是……就是……”说一句话。4.假如你是受伤的一位战士,当你疼痛难忍时,南丁格尔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给你换药,安慰你,并顺手带走了你脏了的内衣去洗干净,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再比如教学诗歌《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建设祖国:“看哪里铁路未通,问何处还是荒原。沙漠在呼唤绿色,河水正思念电站。” 一段时,我这样设计:1.怎样建设祖国呢?铁路未通我们可以……看,前边是一片荒原,我们来……对付沙漠我们要……不能让河水白白流掉我们一起来……2.这几句你觉得哪里写得好?为什么?3.对啊,“呼唤、思念”写得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句子写活了,谁能模仿这种写法,说说祖国还有哪些地方等待我们去建设?生:荒山在呼唤树木、盐碱地在思念绿色、麦苗在牵挂雨滴、戈壁在想念碧柳……再比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有这样一个词“饱经风霜”。教学时教师这样设计: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这个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帮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意思,又让学生进行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练习。阅读教学中有许多课文存在空白点,只要教师善于发现,适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三、抓住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培养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文中、拓展延伸点,改变教法,因势利导,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执教《卫星比武》中的一个读写结合教学片断: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在用笔画、作记号。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已深入人心了。人人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师:五种卫星的特点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吗?不过,老师不打算让你们说了,我想让你们写。写什么呢?写 “自述”。“自述”是什么?就是自己介绍自己。现在我把全班分为五组,第一组写“通信卫星自述”……现在你们都是卫星了。请把你们各自的特点、作用写出来,为自己做个广告。看谁会夸自己,当然喽,要实事求是,不要吹牛。生:汇报交流自述。……本次读写结合,既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学习了表达,可谓一举两得。再例如在教学《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一课时,1.我组织学生讨论丹尼斯的爸爸采取了一个什么办法,给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又不伤害一个孩子的童心的?结果怎样。2.此时如果你是库伯,看到丹尼斯的爸爸这样的做法,你会怎么想?3.多年后,库伯成了一名警察,获得总部的嘉奖,在领奖时,要发表获奖感言,你会说写生么呢?请同学们写一写。学生们赞扬了丹尼斯父亲做法的巧妙,尽情表达对他的感谢之情。再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组织学生反复品读文本,学生在领略文章内容的同时,情感之弦也在不断被拨动着,表达的欲望也在不断被激发。在了解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时,我让学生写写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有的说想去圆明园中游览,有的说想把那些美景全拍下来,有的说想去亲眼看看、亲手摸摸那些奇珍异宝……很显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生心里油然而生。在学习了“火烧圆明园”这段屈辱历史时,我让学生写写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用上“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的句式,并联系上下文感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然后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是辅佐朝政的大臣、是清朝军队中的一名守城士兵、是旁观的一位老百姓,面对侵略者的丑恶行径,你会怎么说?你会怎么做?学生的思维、情感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他们顿时激情澎湃,畅所欲言,各抒已见,不少见解都很有新意,很有深度。“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才不会受欺侮”这些道理学生自己领悟出来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深刻得多。结束新课时我再让学生思考:假如现在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前,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有什么话要说?让他们去写读后感,自然水到渠成。“水本无痕,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学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被点燃、被激活。老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拓展延伸点,因势利导,让学生能直接与文本对话,学生收获的是刻骨铭心的感悟,积淀的是扎实的语言文字,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同步的提升。四、抓住读书笔记,反思自我,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提高认识。读书笔记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编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其中写读后感,是最有效的训练手段。 比如《成长》一文学习之后,学生被文中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约翰父母从小但连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做法所震撼,明白了一个要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收入,包括自己的压岁钱。之后我让学生以《读〈成长〉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再如《凡卡》一文读后,我要求体裁不限,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写出心中所想的话,有用日记形式写的,有用书信形式给凡卡写信的,有用对比方式《我和凡卡比童年》的,还有用劝慰方式鼓励凡卡坚强、振作起来,与不公平的社会抗争的……再如在教《顶碗少年》一文后,我让学生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为题,通过自身的经历,说明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的。学生对“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的启迪理解得更深刻了。 以上几种都是课内读写结合的策略,语言习得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变“理解课文”为主的解读式教学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要善动心思,巧抓契机,适时练笔,丰富积累,锤炼语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平时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发现写作素材,注重积累,不断引导学生锻炼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论文

关于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论文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基本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写作的目的,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一、明确读与写之间的关系

阅读与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课程中占有着很大的比重,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也占有者很大的比重,这说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对于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想要将读与写在教学中结合起来,实现读写结合教学,首先就需要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到阅读与写作在教学中能够形成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传统教学中,由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都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往往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开来,认为二者在教学上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杜甫诗中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够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基础,同时也可以学习阅读作品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1]。而大量的`写作练习也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更能够明白作者意图,从而提升阅读能力。二者虽然在教学中虽然分为两部分,但实际上却是一体的,教师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将读写结合策略运用到教学中来。

二、以阅读教学渗透写作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可以对与写作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渗透。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作品中的修辞手法、经典句子、用词、例子等有利于写作知识技巧进行学习。教材或阅读读物中的文章都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无论是在词汇运用、修辞手法运用上,还是在行文思路、表现手法上都是十分考究的。教师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布局、细节运用等多方面进行思考,理解文章整体结构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还可以针对某一段落或句子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其在语言运用等方面的优点。比如在白居易《琵琶行》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重点找出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刀枪鸣”“银瓶乍破”等句子或词,讲解其在对琵琶声音描写上的优点,并引导学生化用到自己创作的文章中。其次,还可以对阅读作品中的一些句子或词汇进行积累,为之后的写作练习提供素材,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记忆,并作为名句在写作时进行使用。

三、以写作教学锻炼阅读能力

除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内容外,读写结合还需要通过写作教学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阅读文章或素材,并鼓励学生进行运用。其次,还要让学生学会反思,找出写作过程中把握不好的地方,之后主动学习一些有些文章中的经验,形成以写促读的效果。比如学生对于修辞用法的掌握较弱,就可以仔细阅读、分析课文《素芭》中的“词格套用”方法,以此来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改进,从而起到提升阅读水平的效果[2]。最后,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整体审视,并将自己的文章思路、情感表达表述出来,这样学生对于阅读作品时思路就会更加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与思想。

四、以课外活动为形式进行读写结合教学

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不仅要运用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来体现。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是十分依赖实践的,因此教师可以积极组织一些课外的读写活动,如“读书交流会”、“文学创作小组”等,鼓励学生阅读丰富的课外读物吗,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课本上。同时,也可以在同学间交流写作经验、阅读感受,或互相推荐优秀书籍,通过日常的积累来逐渐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自然就能够得到提升,同时对于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好处。

总的来说,阅读与写作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要在教学中注重策略,就能够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海勇.读写结合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3):14-15.

[2]洪祖臻.高中语文教材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03):228-229.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结合的论文

阅读教学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作文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高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要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由此可见,找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契合点,并将两者有效整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融于作文教学之中,实现读写结合?学生应如何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对课文的鉴赏和理解?全面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需要一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更全面的更有效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流程,这就需要教师找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点。

一、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分类

近年来,作文教学逐渐被摆到较为重要的位置,许多专家也针对时弊尝试着从不同角度给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建议。从《余映潮老师讲语文》《黄厚江老师讲语文》《胡明道老师讲语文》等名师系列图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有名师意识到并开始关注课文中的写作资源,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但这些还只是专家的期望,一线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教材的开发者,造成现有的课文资源被闲置浪费。经研究,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致分为七类:人物类、动物类、叙事类、人与自然类、科幻类、成长类、名著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删繁就简、去冗存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结合教学实际,深挖每个类目的典型课文,重点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将课文学习与本类型作文写作整合起来,达到双赢的学习效果。

二、在课例研究中,侧重不同类型课文写作方法的指导

小学五至六年级四册教材的内容丰富,文章体裁内容涉及各个领域。为达到研究的目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侧重不同类型课文,抓住课文阅读的契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其中。在将教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类研究,抓住不同类型的课文有选择地进行写作方法研究,并有步骤地进行写作方法指导,这样就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小学高年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教师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也应相应提高,要求学生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给文章增色。例如,《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写人物作文的好素材。笔者在对重点段落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或续写。在教学“第二、三克镭的故事”时,笔者在说到“麦隆内夫人回美国向十个女百万富翁募捐时碰了壁”的内容时,及时问学生:“课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从课文中了解到,这体现了十个女百万富翁一毛不拔与居里夫人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相比,她们是多么渺小,进一步突出了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精神。从这个示例中让学生学习到对比写法的好处。这一类写人的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写人的方法。笔者在抓阅读教学的同时,努力做到一课一得,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扎实的写人物作文的方法,从而让阅读和写作都落到实处。

三、结合课例进行作文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写作时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例如,笔者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海鸥的表现“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一句无法理解,笔者放上音乐,让学生听朗读,当学生听到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时,从中想到了海鸥像离开了亲人一样的情境。笔者顺势让学生读一读老人对海鸥的情意,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笔者看到有些学生在偷偷抹眼泪。在一片浓浓的充满情谊的氛围中,笔者让学生概括自己对该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之后,笔者再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让学生懂得这是动物描写,让学生懂得抓住海鸥的动作进行描写的作用。之后,笔者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一节课下来,笔者因找准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抓住了学习契机,使阅读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写作学习,写作训练也落到了实处。

四、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练笔,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练习次数,还要求学生每次的练习都要有一定的质量。通过一课一练、规范指导、树立典范等形式提高写作水平,达到训练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把阅读和写作隔离开来,也不能偏向某一方面,而是应该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这样才能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卢亚静 单位: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xx.

[3]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77.

[4]郭根福.近二十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1998(5).

[5]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学生进入中学后对事物认识已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在说理论辨上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而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是学生理性思辨能力训练和提升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把议论文阅读和写作实践有机结合,是提升学生认识生活、思考体验能力,培养学生理性分析思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及培养语文素养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议论文这一块教学实践中,我注意从以下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 一、阅读是前提。 在议论文的教学中,我以课本为纲,加强课内阅读训练。阅读是写作的前提,结合文本上的范文,在阅读方法上,我先让学生明白议论文体阅读方法的基本思路:(1)掌握论点:读写简单的议论文,要明确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要知道论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2)明确论据:针对议论文,会找出支撑论点的依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明确论据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析论证:针对论点和论据,梳理论证的过程,论证就是说理的过程,即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布局谋篇。理清分析问题的过程,明确不同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课内,通过对议论文知识点的学习和梳理,让学生把握好学习议论文的基本方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知识点不断深化、理解。同时,针对文体特点,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课阅读训练,一方面,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积累、反思。 二、积累是方法。 明确学习的基本思路,学生在自主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会自然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学生能对身边不同的事件、材料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能针对议论文学习的要点有方法地辨别,判断,如论点在文中怎么提出,目的是什么?论证的过程如何做到严密?论据如何为证明论点服务?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积累的过程,也是把握阅读技巧的过程。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阅读的经验,一方面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而这些材料会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让积累成为习惯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三、倾吐是途径。 在不断地阅读积累中,学生对人、事、物的认识会不断提高,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对自已的观点和看法加以记录和阐释。文无定法,文有章法,结合课内对议论文学习方法的理解,学生在写作中,更应注意把阅读的过程还原到写作中去,一方面,做到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等阅读方法在写作过程中的体现,另一方面,把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内化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对于你阐述的论题,表现的观点,能有目的,条理清晰地说明论证。写作的过程就是倾吐自己想法和思想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写作中,认识才会更为深刻,思考表现能力会更为独特,说理论辨才会更为精妙。 当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能很好做到阅读、积累、反思、写作,学习的过程就会沿着一条良性发展轨道前进,议论文阅读和写作也不会再是学生头痛的问题。老师要设法给学生一种方法,让他们走进阅读和思考的世界,休验学习的快乐,在不断地阅读中把握技巧,在扎实地积累中认识生活,感悟提升。写作的过程是阅读能力内化的过程,是学生语文能力最直接的体现。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结果。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写作不容忽视。

小组合作探究策略研究结题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尤为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界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促使初中数学教师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开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应用。文章就初中数学合作教学模式运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策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应用策略;数学推理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智慧型人才。初中数学作为初中重要的基础学科,能培养学生的智慧型思维能力。近年来,传统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出现种种弊端,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那么,初中数学教师应如何在课堂当中熟练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并不断进行优化呢?笔者将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运用现状分析

近年来,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对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也面临着重大挑战。初中数学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相关逻辑推理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然而,当前,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相关教学模式时还存在不少弊端。

1、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当前大部分初中数学课堂还停留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上,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处于主体地位,把控着整个课堂的主动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地接收课堂知识,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个人的独立思考。这一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数学教学课堂氛围缺少活力。

传统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只负责在讲台上讲授课本知识,而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收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数学课堂氛围缺少生命力。长时间下来,学生会对初中数学产生枯燥感,从而形成消极的学习心态,不利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二、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就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而言,数学课本上有很多公式定理,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将有用的知识连成网络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而言,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究来解决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1、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

学习数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感,数感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在进行“有理数与无理数”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每个数字的大小,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在学生掌握有理数与无理数之后,教师可循序渐进地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加减乘除进行讲授。这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对新数字的数感,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字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

2、通过情景探究合作,营造趣味课堂氛围。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学习权利,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作用。比如,在进行“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物体来判断其在坐标系当中的位置,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设置趣味问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解决难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高效且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课本中的课后习题或课堂中出现的难题,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比如,在进行“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将班级分成三个小组,设置一个较学生水平来说稍有难度的题目,如第一小组画出物体的主视图,第二小组画出物体的左视图,第三小组画出物体的俯视图。各小组分别进行讨论探究,并派出小组代表解答。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自觉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掌握课本知识。

4、在小组合作探究结束后,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在课堂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课后反思作业。通过课后反思作业,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中所探究讨论过的题目,“为什么要这么解”,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又“应该用什么方法去解”。在课后反思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取经验,从而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此外,教师也要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度、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的适切性、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的思路方法等进行反思,不断完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研究意义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创新教学模式刻不容缓。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最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恰好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最大特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式教学课堂中,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以知识为桥梁,和同学进行知识交流。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于课堂学习,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我,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有着很大的区别,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模式化的生硬板书,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趣味的学习之旅,能够增加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愉悦感,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对于传统模式下的数学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灵活且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在一起,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案,不断创新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其缺陷与不足,并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整和改良;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化学习,挖掘课本隐藏的思维线索,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还要熟练运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将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渗透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总而言之,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变化,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进行研究与探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初中数学教学事业。

四、参考文献

[1]金信凯.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学(教育教学刊),2016,13(11):101.

[2]黄梅美.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7,(25):127.

[3]杨玲.合作探究法在苏教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窗(教师版),2016,(3).

[4]陈茹.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8):156.

一、问题的提出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我们满怀激情地迈进了二十一世纪。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眺望时,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各种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放眼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活跃的生产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和教育的进步,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将世界推进到信息经济时代。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职业的广泛流动性,直接形成了一个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的社会。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该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在未来发展中处于主动地。”这就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学校教育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才能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对这个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的报告中给予了明确回答:学会认知。报告认为:学校教育既要使学生形成广泛的知识基础,又要使学生有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可能性,这种认知能力是接受教育的许可证,它给人的终身教育奠定了基础。面对这样的形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为关键、最为彻底、也最为核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这一转变,不仅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品质等方面的改变,而且意味着学生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和存在方式的转变,更意味着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其主体力量的增强和生命价值的彰显。作为一名海淀区教研室的教研员,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使我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实验,投身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课题研究。力图改变那种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特别致力于在教学方式变革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笔者认为,当今社会,不会合作的人就不会生存。现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双赢。与其说是在竞争中求生存,不如说是在合作中求发展。基于这种观点,笔者努力探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在自主学习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完成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课堂教学新结构。二、合作学习概念的界定1.合作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与“个体学习”对举。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2.合作学习的要素。学习素材、学习群体和教师的指导是合作学习的主要要素。学习素材应具有生活基础,被学生所关注,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能带给学生思维的挑战为目的,因而学习素材合理选择是学习的物质前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相互信任促进,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明确合作目的,承担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而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与监控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3.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认知情感基础。心理学家舒兹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包括包容需求、控制需求与情感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当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渴望得到归属与爱。儿童渴望与小伙伴建立友谊,希望得到教师与父母的喜爱。当前三种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诸如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信念等)随着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小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交往中,学会树立信心,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怎样完成任务,取得成就,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同时也渴望获得别人的承认,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欣赏。合作学习关系的建立,为小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时空,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激趣→质疑→自学→合作→交流。(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前提。学生有兴趣上语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当然也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心理学研究发现,学龄初期(6岁~12岁)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感知事物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爱动、好问,注意力不够稳定;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语文教学必须从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兴趣呢?第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一个被学生接受、喜欢的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和接受。古人对这一点很重视,《学记》说:“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颜氏家训》说:“同言而信,信其所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学生以自尊,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发言。即使错了,也不会刺伤其自尊心,而是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三、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比如万泉小学的张然老师在教学《麻雀》时,课前讲了一个故事:在一次地震中,一个学校的学生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中,别人都以为这些孩子没有生还的可能,但其中一个男孩的父亲却相信自己的孩子还活着,于是不停地挖,几天后,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孩子和这个班的学生。这种父子间的深情为学生学习《麻雀》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二)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问题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质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自我需要”。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获得了言论自由,特别是得到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笔者认为,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质疑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语文课“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的极大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学生的质疑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1.尊重学生的情感——乐问的前提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好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具有一种内趋力,积极的情感能调动学生的激情。小学生天真、单纯、幼稚、自尊心强,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总担心自己问得太简单或是问错了被同学、老师取笑。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地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2.激发学生的兴趣——乐问的动力南宋朱熹在《小学集注》中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这些精辟论述都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模仿能力强,争强好胜,我们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上下桌四人为一组,优、困生搭配,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并给予表扬。为了能在小组中当个最佳质疑能手,他们就得读熟、读透课文。为了能提出疑问,他们必须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才能发现问题,提问题,并期待着解决问题。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学生也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3.创设质疑的情境——乐问的关键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造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能使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鸟的天堂》引导学生领悟“天堂”动景前,先放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录像,并要求学生认真看,注意听,想想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当学生认真欣赏完录像后,教师趁机引导:多么热闹的画面啊,此时此刻,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话匣子就打开了,提出了一个个问题:为什么大榕树上会有那么多的鸟?为什么我们的掌声吓走了画眉鸟,而它又那么兴奋,还站在树上唱歌?那只画眉鸟要把歌唱给谁听?唱的是什么内容?等等。4.教给方法,拓开学生质疑的路子学生不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或不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有关因素去构设矛盾。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拓宽学生质疑的思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发现和提出问题。(1)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预习前,老师布置学生读懂这篇课文写的是邱少云,描写的是“我”的心理活动。照理课文应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可是,课文里为什么不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而写我的内心活动?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同学们都能围绕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2)用课文中存在的内容跟假设它不存在作比较来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的第五自然段,从铁索桥、大渡河、泸定城三个方面描述了泸定桥的险要和夺桥的困难。这部分内容表面看,似和飞夺泸定桥没有联系,其实它从侧面更加突出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据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设想:如果把“为什么泸定桥是天险”这部分删去,直接叙述“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夺下泸定桥”,行不行?在学生围绕“行与不行”开展议论,各自发表看法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不写“泸定桥是天险”,有什么不好?(3)用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和那部分内容比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别了,我爱中国》一文中有三处写到了“别了,我爱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根据这个写作特色,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句话用在三处,它的含义各是什么?最后使用时,‘别了’的后面为什么标上感叹号?”开拓学生质疑的路子,方法种种,可以从抓住课文中的有关内容,问上个“为什么”或“怎么样”,也可以从已知内容和未知内容之间展开联系,形成问题。(三)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锢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新授伊始,先由学生个体独立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从而养成独立探索求知的良好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学习是否有效。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只不过是个形式,走走过场而已。如何使自主学习取得好的效果,以下几点要注意。1.明确自主学习目标。学生质疑的问题在经过教师的梳理提炼后,即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是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学什么”的问题是有学生参与决定的,所以他们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2.在中高年级,自主学习时应多采取默读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思考。3.要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让学生动动笔,划下感悟深的句子,并在旁边作简要批注,不明之处也作个记号。这样的自主学习才是有效的。4.要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一般要有三、五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四)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正有效的两个关键性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基本步骤及操作要点。1.明确学习目标。着力于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小组学习中。小组交流的主题要明确、清楚,要有思考价值。2.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归纳,并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问题列出以待以他人合作解决。3.碰撞激发。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互补,通过合作使各种信息源发生互动,达到互惠。不同思维的激烈交锋,有利于激活不同学生的思维。4.交流内化。以小组为单位的组际讨论,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合作、共同学习的机会,可增强学生集体竞争意识。以小单位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在心理上易于认同,也使全班学生互相帮助,自由竞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同时使学生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取舍提炼与加工。5.反思回顾。进行总结性回顾,可使新知更加明朗化,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可使学生了解自己与小组学习的大体情况,作好自我调整并进行适应性学习。及时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不断调整学法,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也利于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6.教师要根据题目内容调控好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时间过长,学生将无所事事,影响正常教学;时间过短,每个人不能充分发表见解,起不到交流的作用。 这种在个体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又通过学生互动的合作探索,用集体的智慧,燃起创新的火花,正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那么,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1.营造氛围,激发合作学习兴趣。调查表明,有近30%的学生对于稍难的问题不愿作深入的思考,他们往往缺乏思维的触发点,或者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缺乏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学生之间的讨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尤其显得必要。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需要,既要对学生的“群体”给予研究,又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个体积极性的发展趋势给予充分的预测。要真正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探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任起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2.激励竞争,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比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或者以每课各组轮流推出“小组发言人”、“小组主讲人”的形式,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基础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地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压力能够变成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学习目光必然会投向集体、投向长远,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局限于眼前,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3.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热情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中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要牢记自己的引导者的责任,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1)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成员的构成要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最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以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2)强调小组合作,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该教给、训练和提醒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3)教给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质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来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读一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再通过议一议来深化理解。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地加以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五)小组合作学习后的交流这一阶段是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展示,同时也是全班同学学习成果的一个交流。应注意几个问题。1.应该以小组形式汇报。既增强团体意识,又给每个小组成员发言锻炼的机会。2.要又比较明确的分工。有读书的,有谈见解的,又补充意见的,还可以把本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拿到全班进行讨论,听取意见。3.小组汇报时,教师要关注全班的同学。他组学生可以补充意见,更可以发表不同见解,甚至进行辩论。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对试验校指导调研时,感受到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毋庸置疑,教师在新课程的推行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去探究。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于为人师者而言,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直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说这句话是错误的,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说,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才能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题,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2.要摒弃将现成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设计弹性化的、有一定间域和思维度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感悟、比较、体验;同时,教师要注意运用延迟评价,启发学生作充分的、广泛的思考,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及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五、结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学方式变革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课题研究,是力求以学生主体意识为核心,力求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终极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完成自身的发展。课题研究要取得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通过每一节课的努力,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各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之间精诚团结,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加强交流。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们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绩。

高中语文课堂合作探究的问题及策略论文论文

第1篇:探究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作用越来越大。高中语文课堂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有效推广和应用,创新性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一、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合作意识的缺乏

当前,我国高考制度过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不考察,因此许多学生欠缺课堂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高中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往往无法建立在对等的基础上,教师过于重视自身的主观价值,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想法。在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自己埋头苦干的学习和阅读,教师就任由自己发挥的讲课,根本无法思想对接和交流,产生很多不同意见,教师无法解决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2.合作方式单一,任务枯燥

有的语文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很到位,常见的就是小组讨论法。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有小组讨论法,还有共学式、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调查法等。有的教师认为小组讨论简单容易操作,不愿花时间去了解各个学生的兴趣以及研究合适的合作学习法。这样的小组讨论模式过于单一,无法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

另外,教师安排学生的家庭作业和学习任务,多数都是书面和肤浅的理论,根本无法与现实生活互相结合,让学生从学习基础课程中掌握真正的知识,作业和任务的内容不够深入,学生大多数快速完成,但是根本没有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考虑一些问题,无法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小组讨论也没有相应的课下准备,学生们并没有共同话题可以交谈。

3.教师调控不充分,评价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只是做到了学习模式的转变,但是在学习质量和效率上并没有充分提高,教师的考虑和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并不到位,无法全面发挥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自我对合作学习的掌握能力并不强,控制学习的阶段存在问题,课堂合作学习的后期,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评分并不公平,评价机制也存在问题。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分组训练,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过程中无法开展有效沟通和互动,教师对待互动无法把握一个适当的程度和标准,容易让学生由学习互动变为自由交流,许多学生随意聊天也对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期的评价机制打分过程和评价内容细分不到位,难以正确衡量学生真实水平。

二、解决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独生子女因为在家娇生惯养,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关键。传统的语文课堂极少提供给学生锻炼自我的舞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难以得到锻炼,使得很多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语文。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是一个以合作为主导的社会,要想很好地立足于社会,必须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样的潜意识教育和引导需要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强化。

2.教师要精选内容,灵活组织合作学习

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设计要不断提高,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要确保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要注重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不能只是追求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合作学习的内容要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主,让学生通过分组学习,自主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分组提问和研究,与老师互动解决疑问,而且这些疑问和解决思路要与其他分组的同学进行互动,让其他学生也了解这个分组学生群体的一种思维模式。教师要灵活组织合作学习小组的配对,不能固有化一个小组一直分组,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小组分配,将不同成绩、不同爱好的`学生打乱分在一个组里,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和配合,也要均衡男女比例,让学生互相团结,掌握合作学习的价值。

3.提升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健全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人、指挥人、引导人,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将整体过程进行把握和控制。高中语文课堂学习是保障学生快速提高自我社会实践能力,改善自我素质的重要方式,帮助学生加强自身学习素质,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锻炼自我实践能力,在合作中寻找适当的机会提高自我的学习效率,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例如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可能产生意见分歧或者对某一问题普遍存在疑难,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及时发表建议。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评价体制必须要得到完善和健全,从学习小组的每一个人担任不同角色和做出贡献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要有进一步的细分,例如从选择题和主观题上判断学生的自我贡献,避免个别学生因为悲观、自卑、害羞等因素,无法得到正确的评分而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全面和正确的评价学生,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合作学习分数,让学生可以得到正确的引导,在未来也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

三、结束语

合作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新课程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需要认真分析影响课堂合作学习的因素,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探索、实践和反思,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合作能力落到实处。

第2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课堂小组合作的教学价值极大,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使学生挖掘潜能,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只有积极贯彻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及人文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经常采用“填鸭式”、“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并且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不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学生习惯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即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让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当教师突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语文教学时,学生反而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其有效性,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巧为重,改变学生无从适应的状态。首先,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有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流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在什么时候应当做什么。高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教师给出教学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将针对学生合作得出的成果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亲自带着学生走一遍小组合作教学的流程,让学生在实战中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技能,例如如何查找学习信息、如何更高效地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等。在传授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逐渐放下对教师的依赖进行学习,更能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营造出和谐、活跃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二、抓住合作学习时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所有的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小组合作教学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教师应当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首先,当面对开放式的问题时,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开放式的问题要求学生集思广益,小组合作相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可以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灵感。例如在讲材料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针对这一材料作文,可以写出什么样的主旨?这篇材料又给出了什么样的深刻含义?”当面对较复杂的语文问题时,教师除了可以运用直观教学外,也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师讲解文言文的时候,因为文言文涵盖的语文知识面太广,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小组成员分工,一些找古今异义词、一些找文章的主旨、一些找特殊句式等,像这样子分工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使教学目标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是没有固定方法的,教师应当明确把握教学时机的重要性。

三、丰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学习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是竞赛式学习形式。学生在高中阶段具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团体荣誉感,教师应当积极把握高中生的这一特点,合理地加以利用。竞赛式学习形式可以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而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组间的竞赛模式有很多种,例如知识竞赛、辩论赛、优生辅导、实验活动等。下面以知识竞赛为例,在进行《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分为五人一个小组,并将事前准备好的竞赛题发放给学生,让各小组成员按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师可以以古今异义词、文言文句子翻译、文章主旨等作为竞赛题的内容。竞赛的结果以小组成员所得分数之和作比较,教师应当适当给予赢的小组一定的奖励。在知识竞赛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强化竞争意识,更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基本功。

其次是游戏学习形式。例如在进行《拿来主义》的讲解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学习模式,教师先划分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人抽签,并让抽签的学生比划,签上写有各种东西方的传统节日和文化,然后让同一个小组内的另一个猜,在规定的时间内,猜出最多的一组获胜。对于这种游戏互动教学,学生通常都对其抱有极大的好感和兴趣,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是展示成果式。是由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完成,然后以口头或是书面的形式展示出来,最后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文言文这种较为复杂且需要学生合作的教学任务。在成果展示式教学中,学生大多会经其他小组的启发,获得新的灵感,进而打开学习思路。

总而言之,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积极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合理使用,不断解决小组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行为,将小组合作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三年级读写结合研究论文

语文读写结合研究现状写法如下。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被形象地比喻为语文教学的双翼,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两项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础,写作是在阅读基础上的升华,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此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教师指导模糊、读写结合形式单一等,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读写结合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研究的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形式及其价值。读写结合是指通过把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对应规律,寻求读写结合点和训练形式,使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笔者将读写结合的基本形式分成了模仿型、改编型和感悟型三种类型,阐述了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发展小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等价值。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效结合的论文

阅读教学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作文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指出:“高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要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由此可见,找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契合点,并将两者有效整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融于作文教学之中,实现读写结合?学生应如何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对课文的鉴赏和理解?全面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需要一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更全面的更有效的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流程,这就需要教师找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点。

一、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分类

近年来,作文教学逐渐被摆到较为重要的位置,许多专家也针对时弊尝试着从不同角度给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建议。从《余映潮老师讲语文》《黄厚江老师讲语文》《胡明道老师讲语文》等名师系列图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有名师意识到并开始关注课文中的写作资源,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之中。但这些还只是专家的期望,一线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教材的开发者,造成现有的课文资源被闲置浪费。经研究,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致分为七类:人物类、动物类、叙事类、人与自然类、科幻类、成长类、名著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删繁就简、去冗存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结合教学实际,深挖每个类目的典型课文,重点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将课文学习与本类型作文写作整合起来,达到双赢的学习效果。

二、在课例研究中,侧重不同类型课文写作方法的指导

小学五至六年级四册教材的内容丰富,文章体裁内容涉及各个领域。为达到研究的目的,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侧重不同类型课文,抓住课文阅读的契机,把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渗透其中。在将教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分类研究,抓住不同类型的课文有选择地进行写作方法研究,并有步骤地进行写作方法指导,这样就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小学高年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教师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也应相应提高,要求学生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给文章增色。例如,《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写人物作文的好素材。笔者在对重点段落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或续写。在教学“第二、三克镭的故事”时,笔者在说到“麦隆内夫人回美国向十个女百万富翁募捐时碰了壁”的内容时,及时问学生:“课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从课文中了解到,这体现了十个女百万富翁一毛不拔与居里夫人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相比,她们是多么渺小,进一步突出了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精神。从这个示例中让学生学习到对比写法的好处。这一类写人的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写人的方法。笔者在抓阅读教学的同时,努力做到一课一得,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扎实的写人物作文的方法,从而让阅读和写作都落到实处。

三、结合课例进行作文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写作时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例如,笔者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海鸥的表现“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一句无法理解,笔者放上音乐,让学生听朗读,当学生听到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时,从中想到了海鸥像离开了亲人一样的情境。笔者顺势让学生读一读老人对海鸥的情意,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笔者看到有些学生在偷偷抹眼泪。在一片浓浓的充满情谊的氛围中,笔者让学生概括自己对该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之后,笔者再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让学生懂得这是动物描写,让学生懂得抓住海鸥的动作进行描写的作用。之后,笔者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一节课下来,笔者因找准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抓住了学习契机,使阅读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写作学习,写作训练也落到了实处。

四、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练笔,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练习次数,还要求学生每次的练习都要有一定的质量。通过一课一练、规范指导、树立典范等形式提高写作水平,达到训练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把阅读和写作隔离开来,也不能偏向某一方面,而是应该找准两者的结合点,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这样才能把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卢亚静 单位: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余映潮.余映潮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xx.

[3]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77.

[4]郭根福.近二十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1998(5).

[5]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你好!! 所谓读写结合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 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同一系统中的二个子系统。新课标下的读写结合,注重读写结合点的契合,注重科学的训练,注重学习主体对文本的感悟,从阅读中学习语言,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把阅读感受和体验转化为语言文字。如果把读写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并循序进行整合训练,以教材作为中介,抓住读与写的结合点,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实现读写迁移,科学地安排读写训练,便能更好地调节课堂结构,突出“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明确读写结合的基本原则。 所谓“读写结合原则”就是要在“读”中求“学”,在“学”中求“写”,初三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首先把握住朗读环节,在朗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知识、技巧、方法的教育,达到读书育人之目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吸收语言,借鉴写作技巧。(二)找准读写的结合点,科学训练。 所谓读写结合点就是读与写在知识与能力上的契合点。初三语文教学要紧扣课文,把读写结合的基础知识落实课文。根据训练内容,一般应抓好五个结合点: 1.读课文,理解文中关键字词——作文中的遣词造句练习。 具体做法为:摘抄积累运用。教师应当提倡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或作业时做摘抄,或者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有意识地设计写作情景让学生在作文中进行运用。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堪称文质兼美,精彩词语比比皆是,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绝好范本。如何充分利用文本丰富学生的词语仓库,帮助学生掌握积累词语的方法呢?做法是一“读”、二“画”、三“想”、四“写”。读书想要读懂、读透,具体地说是边读、边画、边想、边写。“画”就是教给学生给好词佳句做记号的方法,好的词语用固定的记号做以标注。“想”,就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养成勤思考的习惯。难以理解的词语要想办法弄明白。“写”就是教会学生在文章的空白处随手写同类词、写近反义词,写类似的重叠词或者在作业中抄写。经过一“读”、二“画、”三“想”、四“写”,学生在学习词语过程中读有目的,学有重点,并自觉养成独立、自主思考词义、把握课文重点词汇的习惯。在此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时随手在字里行间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进而带着感受再次朗读课文,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会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便在文章中合理借鉴运用,让他们在“读”中求“学”,在“学”中求“写”。 2.读课文,分析重点句式——作文中的句式练习或仿写练习。 具体做法为:小练笔。小练笔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有时间、有需要就可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星星变奏曲》中的“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结构时,便可指导学生进行句式仿写训练,达到理解诗歌感情的教学目标,以读导写,以写促读;如教学《故乡》中“雪地捕鸟”的片段,读《我的叔叔于勒》中“吃牡蛎”的情节,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分析其细节描写的好处,总结出它的具体做法,并可创设 “时髦小姐嗑瓜子”、“姐姐买花边与商人的讨价还价”、“鱼鹰捕鱼”、“猫捉老鼠”等情景让学生练笔,体会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以读促写。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养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我们可以把课堂小练笔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异,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获得一定的知识,养成一种好的习惯,是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3.读课文,理清结构、概括段意——作文中谋篇布局训练。 具体做法是:罗列提纲。议论文教学是初三阶段的重要环节,也是学写议论文的重要步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读书来罗列提纲的环节便显得尤为重要。议论文的提纲编写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提出问题;第二,分析问题;第三,解决问题。但要解决实质性的问题,教师还应当在“读”字上下功夫。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要使学生明确:作者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或观点?怎样去证明问题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证方法和论据有什么特点?逐一让学生明白写作议论文的要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在课后练习中适当的提出一些热门话题或现象让学生自拟详细的提纲,为作文作铺张。如《敬业与乐业》,这篇课文的结构非常的完整、清晰,在朗读训练中指导学生罗列提纲的同时,教师便可出示“高分低能”、“开卷有益”、“如何对待网络”等热门话题或典型现象,让学生完成其拟写提纲训练,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实现读写迁移。 4.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作文中的选材练习。 具体做法是:归纳主要内容。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训练最基本的要求。不少同学对此往往不是抓不住重点,就是重点不突出。所谓阅读,重点在读,只要读时多下功夫,读后又能认真思考,定能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发现其中的奥妙。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时,我们不妨用抓体裁、.抓题目、抓重点段、抓中心句来进行实践。如读《故乡》、《范进中举》,读后要知体裁是小说,那么小说的三要素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呢?文章的重点段落在哪里?这样表现人物的变化有什么作用呢?作者的感情基调怎样?这就需要读后思考,并最终明确归纳出主要内容。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只是把此当作理解课文的一个必要环节,还应该积极的去探讨这一环节的真正作用,那就是作文中的选材练习。作文是一种运用书面语言写文章的练习,离开了语言材料,表情达意、宣事明理就成了空话,也就没有了作文的存在。语言材料只有日积月累,不断地去用笔记、用心记并经常反复地运用方才凑效。归纳主要内容的教学环节实际就是收集作文素材,以便在适当之处得以运用,我想“闰土”、“杨二嫂”、“范进”的变化也不失为议论文中的论据材料。在此,教师也可创设情景让学生完成一些选材练习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可用哪些材料?以达到读写结合,实现有效性的写作迁移。 5.读课文,学习写作技巧——作文中多种手法表现内容的练习。 具体做法是:总结写作特色。阅读是写作之本,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材中的课文是经过时间考验,被许多人公认的优秀作品,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语言的运用,写作技巧的娴熟,都是值得学生学习与模仿的。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课文的分析和讲解从而忽略了归纳写作特色这一环节。在小说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当从表达方式、人物描写的方式、语言的特点、写作方式、情节的安排、环境的铺设等方面去探讨课文,去总结作者的写作技巧。如读《心声》,在朗读之前,我们便可让学生明确朗读任务:这篇文章体现了哪些好的写作方法?然后归结:作者兼用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运用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方式刻画人物的性格从而来表现人物的形象,进而在此基础上创设写作情景“塑造一个记忆深刻的人物”进行课堂小练笔,鼓励学生尝试新题材、新手法、新构思去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把阅读感受和体验转化为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务必做到精讲多练,认真处理好读和写的切合点,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科学训练,这才能相得益彰,统筹兼顾。 希望能够帮助你!!!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