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sci论文写作语法

发布时间:2024-07-07 21:06:51

sci论文写作语法

英文语法不好,该如何写SCI论文?SCI论文对文章的创新性和专业性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英语语法的要求也一样很高,这是比较基础的要求,但也是许多作者最容易犯得错误,许多作者由于英语水平不过关,往往先用汉字写,写完了再用英文写,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应该自始至终都用英语写,哪怕是语法漏洞百出也要这样,避免浪费过多的精力,写作时行文时态要注意,中文没有时态问题,英文有,而且要求还相当严格。一般来说,大多数情况下是过去时态,在 Introduction 文献回顾,Methods 整个部分,Results 结果总结,Discussion 中的大部分,都用过去时态陈述。其他情况下可以用一般时态来描述。时态之间的界限是比较严格的,最好是仔细的通读国外的论文,好好分析一下,或者让有经验的人帮你把把关亦或是找一些专业的论文润色公司,这样比较好一些。 关于SCI论文写作语法方面,在这里有必要在说一些,经常出错的语法:主动被动语态误用;名词作形容词误用;which 从句紧跟要说明的词;句子里避免多个动词并列(the drugelicited…., produced…..,increased…. and decreased….。能用从句时就不要用并列句,和中国喜欢排比句的语言习惯不同);松散连接的从句不如独立成句(while,but 之类,或者是thus,and 连接的句子);避免太长的句子,即使要用也需层次分明,不至于要读几遍才看懂它的结构;时态:has been……经常用到,但主从句避免同时采用has been,其中一个要换成过去式。参考: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小贴士

· 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五)引言(Introduction)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找灵感的方法一:学会SCI论文英文写作技巧

1. 要熟悉你的专业、你的实验方法,要尊重结果,实事求是面对结果,下笔之前多看看文献,尤其国外近期文献。我相信只要是正确试验得来的真实结果都是可以解释的,是可以发表的。

2. 对于初写者,“抄写”不可避免,妙在“抄写”的技巧。同类性质的研究文章,撰写格式大同小异,所以,格式可以“照抄”。常用句型可灵活“抄”用。有些描述性、结论性的句子在读懂的情况下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抄写”和总结。谓之“妙抄”。切记:千万不可照抄未读懂的原句。

3. 尽量使用你熟悉的词汇。不要故意使用华丽、少用或罕见词汇。这是我澳洲老板教我的—他曾无数次将我的“applied, employed, utilized, adapted”等等改成“used”。

4. 要舍得投入精力和时间。

5. 文章写成后,一定要请导师、老板、共同作者或同事审阅。

找灵感的方法二、学会修改SCI论文英文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一下子便发现自己在SCI英文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一些疏忽,所以修改在论文初稿完成之后进行必要的修改。可是英文论文修改我们应该改哪里呢?

1、基本错误的修改。

我们知道,英文论文中的错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基本的语法错误,词汇拼写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低级错误。这些错误在所有错误中是最低级的,然而也是最常见的。但是在英文论文修改中处理这些错误却并不简单。

首先这些基本错误分布广,数量多且分散,如果一字一句的去检查,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并且还有可能出现检查疏漏的情况。这时我们建议大家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电脑软件去检查。这些软件的原理很简单,就像计算机的编程软件自带的纠错系统一样,能自动检查出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错误。错误的部分会用红色或者黄色等显眼的颜色标出。这样可以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写作结构,也称为写作格式的错误。

这种错误也是英文论文修改中常见的错误。比如说,书信,托福写作,学术论文等有其特定的格式。写作的时候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来写作。特别是学术论文,格式不合格的甚至会被直接退回。因为特定的格式不仅能表现出作者的严谨,还能方便读者的阅读。

3、强化逻辑

英文论文修改的最后一点,也是英文论文修改中境界最高,要求最高的一点,那就是强化文章之间和句子之间的逻辑。特别是对于英文论文这种学术性论文来说,逻辑很重要。许多作者因为英文水平不过硬,写出来的句子都是短句,或者是没有章法的长句。

通过这些句子拼凑出来的英文论文逻辑性肯定不强。而且对论文水平要求越高的,文章的逻辑要求就越强。比如说SCI论文,对英文论文的逻辑要求就非常高。英文论文修改时要提高文章的逻辑水平,还是要看修改者的英文水平和逻辑意识。语言运用组织能力越好,对要写的东西认识程度越高,文章的逻辑水平就越高。

找灵感的方法三、注意SCI论文英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即便了解如何撰写一篇SCI英文论文,也清楚撰写完初稿之后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但是在撰写一篇SCI论文中,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或是影响我们的论文进度;或是让我们放弃论文的写作。究竟有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引起注意呢?

1、不要轻易否定阴性结果。

对于阴性结果,在现在这个时代,似乎也还是有很多去处的,比如诸如 PLoS ONE 的杂志提供了专门的栏目发表阴性结果。另一个着名的科研人员自由分享平台是 figshare,其理念是可发现(discoverable),可共享(shareable)和可引用(citable),而其中一个重要特色是鼓励发布阴性数据(negative data)和图。

2、引用参考文献,并非越多越好。

参考文献多是一个双刃剑,可以理解为相关研究比较热,但同时是否也说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足够了——而你的文章则是多一篇不多,少一篇不少的文章?有时候一句话后面添加了十个甚至十个以上的参考文献,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的:如果这句话内容都有这么多文章都认识到了,在业界应该成为常识了吧,还需要加上参考文献干什么?

而且,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越容易找到相关证据和说法支持的内容,越是已经达到共识的,相反,越是难于找到资料的,越可能是新发现的源头。

所以,不要为了形式而添加任何一篇参考文献。正确的做法还似乎与此相反:不需要参考文献就能表达清楚的近乎常识性的内容,尽量不要加。当然,另一方面,能为文章的主要内容提供重要佐证和支撑的文献必须引用。这样处理,同时也杜绝了那些非相关文献引用的喧宾夺主,这其实也是规范的科技论文写作所要求的。

3、文章修改中对待审稿意见应该不亢不卑。

首先,我们是应该尊重那些审稿人的,SCI 的审稿几乎都是免费的,要人家静下心来认真拜读您那可能水平并不高的论文,本身就值得我们尊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你的文章出版之前,甚至出版之后,没有几个人会像审稿人那样仔细体会和分析你的文章。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首先是应该充满感激的,也认真思考和领会他们所提出的每一条意见,甚至是近乎苛刻的意见,这是前提,这就是我说的“不亢”。

由此可见,在进行修改和回复审稿人的问题时,应该是同行或者说是专家之间讨论问题的口吻,而不是下属回答上司的问题那样唯唯诺诺,信心很重要!在抱有感激之情的前提下,与审稿者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这是我们对待审稿意见应有的态度。

4、最后,创新。

特别是源头创新,对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事儿。大家似乎整天都在跟风和临摹,似乎难于体会到创新何时来敲门。看了上周 Science 上的一篇文章,我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虽然创新的基本特征是新奇,然而构建新思想的模块可能就隐藏于司空见惯的旧知识中。因此充分将非常规知识与传统认识结合起来,并从中寻求一种平衡,可能是创新的一种重要源泉;具有最高影响力的科学主要是建立在之前传统知识的异常组合之上,这种类型的论文极可能成为高引用的工作。

SCI论文格式,主要分成3个主要部分,即前置部分、主题部分和附录部分。SCI论文格式前置部分包括:①题目(title);②作者(单位及/或个人姓名);③内容摘要(Summary);④关键词(key words)。SCI论文格式主题部分包括:①前言(introduction);②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③结果(results);④讨论(disscussion);⑤结论(conclusion);⑥致谢(thanks)、参考文献(references)、完成论文或投稿日期、外文摘要。附录部分包括图(chart)、表(table)、照片(photoshop)等。SCI论文格式并非一成不变,作者应根据文稿的内容、体裁及篇幅的长短撰写,切记不要硬套格式。SCI论文格式相关知识,可关注【华笙医学编译】高质量的SCI论文发表网。【华笙医学编译】汇聚了来自全球着名100多所顶尖高等教育学府的600多名各专业博士团队的雄厚学术力量,主要为非英语国家科研工作者提供SCI论文写作发表﹑医学论文润色编辑和各类科研设计相关服务。无误请采纳!

sci论文英语写作

1.确认研究方向 对于很多研究人员而言,选择研究方向是个很头疼的事情,但研究方向对研究的成败...2.英文写作需循序渐进 英语写作是发表SCI论文必须过的一关,因为国内的中文期刊一般最多E...3.不断调研与研究 写论文离不开查阅文献,无论你是只想发表几篇论文尽快毕业还是想发表...4.撰写好的引言 大致来说,引言需要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对象的意义和价值;(2)回...5.参考文献的选择和撰写 不少期刊的编辑一般通过作者的参考文献找审稿人,所以引用一些近几年的...

sci论文写作的时态很重要,如果不懂得的话,可能会让别人质疑自己的学问水平。我为大家整理的sci论文写作时态,希望你们喜欢。 sci论文写作时态篇一 SCI论文写作时态的运用容易掌握。其原则是: ( 1)描述作者自己的工作时通常使用过去时,如在“Material and Methods”和“Results”部分。但是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2)描述他人的工作时通常使用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在“Introduction”中的文献回顾和 “Discussion”中的大部分(注:在“Discussion”中,用过去时描述他人的工作不能算错)。 下列情况例外: ●如果你怀疑他人的工作是否正确时,通常使用过去时。 ●作者作为主语时,通常使用过去时。 示例23-6 Greenberg showed that streptomycin inhibits . ●表格或图作为主语时,通常使用现在时。 示例23-7 Table 2 shows the percent of districts in Oklahoma that haveindividuals identified as filling particular primary positions. ●描述计算和统计结果时用现在时态叙述。即使该 事件发生在过去,也应该用现在时。 示例23—8 These values a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fe-males of the same age’indicating that the males grew more rapid-ly。 论文中最容易出现的用词 记得当初在中国读中学时,英文老师就能把许多英语单词和词组的词义都讲出花来了。因此,英语单词、词组和语法的理解对中国青年学者或学生来说游刃有余,这里就不再赘述。本节主要探讨SCI论文中容易忽略的几类用词问题。 (1)动词(verbs)、动名词(gerund)和现在分词(present participle)。现在分词和动名词一样,都是在动词尾加上ing构成;而过去分词(past participle).则是在动词尾加上ed、an、d、t所构成。现在分词为形容词(adjective),而动名词为名词。虽然容易区分,但有时候也可能混淆。 示例23-9 “After reviewing the X-rays,the patient had a transplant.” 中“reviewing”是一个形容词,特指patient。一般来说病人(patient)不大可能查看自己的X光片。 “Reviewing the X-raysbefore the heart transplant was a waste of time.”在此reviewing为名词,也使用不当。应该改为“After the surgeon had reviewedthe X-rays,the patient had a transplant”和“It was a waste oftime to review the X-rays before the heart transplant.” 一般来说,可用动词的情况应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能用名词做定语的不要用动名词做定语,能用形容词做定语的不要用名词做定语。 示例23-10 “measuring concentration”应改为“measurement concentra-tion”;“experiment results”应改为“experimental results.” 有些动词既可是及物动词也可是不及物动词,应该优先用不及物动词造句,而不要用及物动词的被动语态成句。 (2)不定冠词(the indefinite article)和定冠词(the definite article)。冠词是虚词,本身不能单独使用,也没有词义,它用在名词的前面,帮助指明名词的含义。不定冠词a(an)与数词one同源,是“一个”的意思。a用于辅音音素前,而an则用于元音音素前。定冠词the与指示代词this、that同源,有“那(这)个”的意思,可以和一个名词连用,来表示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人或东西。英语中的定冠词用法复杂,词义众多,而且汉语中没有定冠词的概念,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多方面问题。定冠词用法常见下列情况: ○特指双方都明白或者上文提到过的人或事。 ○指世上独一无二的事物。 ○用在单数名词前面, 以代表同类的人或物。但当涉及man和woman这两个名词时,一般不必用“the”。 ○用在序数词和形容词最高级及形容词only、very、same等前。 ○与复数名词连用,指整个群体。 ○表示所有,相当于物主代词,用在表示身体部位的名词前。 ○用在某些由普通名词构成的国家名称、机关团体等专有名词前。 ○用在数目字前面。 ○用在姓氏的复数名词之前,表示一家人。 ○用在惯用语中。 有些情况是必须省略冠词: ○表示不特指的、较抽象的概念时可不加。 ○目录、标题中通常省略冠词。 ○图、表的题目中有时可省略冠词。 ○化学药品、化学物质前通常不加冠词。 ○图中的横、纵坐标的名称前不加冠词。 sci论文写作时态篇二 心灵的交流 摘 要: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陷入了一种“假、大、空“的怪圈,甚至出现了公式作文、模式作文等,不利于作文教学。本文从儿童的 心理特点出发,从儿童节的个性和爱好以及“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入手,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的教学 方法 ,并提出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 真话 自己话 1924年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里提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鸣出内心的感兴。"如今80多年过去了,再回过头看一看小学生的作文,最大的 问题 还是空话、假话、成人话。如何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作了些探讨。 一、引导学生流露真情实感 小学生由于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天性好奇贪玩,不受约束,他们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这个世界,因此都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我想如果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从孩子们爱好与个性入手,不用成人的错与对作为对孩子的衡量标准,那么就能够挖掘孩子的个性,写出真话作文。 今年六月中旬,我们的教学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可是我每一次去班里上课的时候,总能听到教室里有学生 讲话,尽管我提醒了许多次。可是,有些学生就是不听话。那天我实在火了,把黑板擦往讲台上一拍,气愤地说:“这节课不上了,你们自习吧!”尽管教室里鸦雀无声,我还是走出了教室,回到了办公室。这时班上的班长主动来到了办公室作了检讨,说她没有把班级管好,恳请我去上课。我当时也觉得过火了,便走到了教室问学生:"你们觉得老师这样做,对吗?"大多数学生都说对。我就引导同学们说:“你们有没有人觉得老师做得不对呢?”一开始没有人举手,我再一次诚恳地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发火的错误,打开了孩子的心扉:老师,你发火的时候我们好害怕;老师,我当时有点恨你;老师,其实我们说话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见解,可是没有想到你发了那么大的火;老师,其实你发火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说话了,可是你还是离开了教室……紧接着我让同学们以这次老师发火为 内容 写篇作文,结果我觉得孩子们的作文里几乎没有一句空话大话,我也从孩子们的作文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们班有60个学生,在这个来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孩子集体里,经常发生一些让他们自己十分感兴趣的事情。有些孩子在过年的时候送贺卡,本以为自己可以收到对方的贺卡而没有收到的时候,难受得哭了;为了表彰那些单元 考试 考得好的学生,我在奖励给他们礼物时有的学生甚至不屑一顾......这些发生在孩子们的身边,以此为题他们写出了十分优秀的作文。也正是我基于这种认识,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更多地鼓励他们表达出来,加以恰当的引导,看了孩子们更多的发自内心的真话、实话、自己话,我也为自己的成功探索而高兴。 二、鼓励学生讲真话 学生作文为什么“假、大、空”?我觉得这可能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作文教学经常是“出题--讲解--作文”,甚至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采用“体操”式的方法,把什么人物描写、气候描写以及特定的事件叙述搞成范本,然后让学生抄下来,背下来,也就无怪乎孩子的作文千篇一律了。 其实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物质文明发达、信息通讯渠道十分通畅的今天,即使是在 农村 ,孩子们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了解万千 社会 。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闻和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孩子创造了千姿百态的心理世界,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写出他们多彩的生活和独特的思想情感,那么就不怕学生写不出真话、实话、自己话。在日常的教学 工作中,我不仅注意每一个孩子的课堂表现,更多的注意孩子们的课外表现。我经常看到课间休息的时候,几个男孩子聚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谈论《圣斗士星矢》,多么渴望着自己也有星矢们那样的本领;有些孩子在谈到自己出游的感受时更是神采飞扬;女孩子们在一起比较谁的妈妈更好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十分充足的理由证明自己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如果把他们随口说出的话记录下来,就应当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为了创新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我首先在作文命题上下功夫,改变传统由老师命题的教学模式,找准学生的兴奋点。在学完《跳水》(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8课)之后,我发现同学们对课文的 内容 议论纷纷,当时就感觉到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作文机会,于是我在认真地听取了同学们的争论之后,在征求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后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重新写个结尾。有的学生说孩子掉到海里之后,被水手们救起来住进了 医院 ;有的孩子说孩子被救后非常后悔,认为自己不该因为一顶帽子而差一点送了自己的性命;还有个孩子居然一改原来的喜剧性的结尾色彩,说老船长真的开了枪,孩子因为害怕而在原地不动,最终孩子被打死了,老船长因而被判无期徒刑,在监狱里过他的下半辈子。同学们听了他的结尾一片唏嘘,我也表扬了孩子们丰富的想想象力。其次,很多时候我只提出小作文的范围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拟定题目进行习作。比如每周星期五下午,我布置了作文题,就是星期天自己所做的事情,我没有规定具体的事情,让他们做什么就写什么。结果有的孩子写帮助妈妈洗衣服,有的孩子写自己做饭,也有的孩子写了走亲戚等,基本上都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最后是有时候根据学生的要求,我给孩子们出了多个题目让他们选择。这样的作文题目刚写出来,同学们就讨论开了,各自说出来自己喜欢的题目的理由,写起来也就十分顺手。 三、鼓励作文 语言风格的个性化 孩子的作文语言,应该是打上孩个性化的烙印的符合孩子的个性的并带有童真的语言。我曾看过一个资料说有位作家家长不允许女儿在作文里面使用成语,在能够用成语的地方都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我为这位高明的家长的做法而拍手叫绝,现在有多少孩子害了“成语依赖症”。但是回过头来说,我也鼓励学生活用成语,毕竟成语是中华民族的 文化精粹。个性化的习作必然有创新的火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鼓励,努力探索孩子们心灵深处的东西和不同孩子的个性;可以肯定孩子们的语言是不成熟的,但是我觉得也正是这种不成熟才能体现出一个“真”字。因此我感觉孩子在语言 学习 、运用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套只属于他们的独特的表达方式,他们用这种表达方式来表情达意。这种表达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孩子化”,虽然没有什么精彩的修辞和华丽的词藻,但却十分生动;有些语句甚至不够规范但很有创意;有些表达不够精确但足以表述他们的生活。我们班里有个孩子因为星期天的作业太多,除了学校布置的之外,还有家长的安排。他在作文中写道:“我觉得我的妈妈像一把无形的大锁,锁住了我的星期天,我真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有的同学在观察了下雨的过程后在作文中写道:“因为我们不注意卫生,天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还有个启的学生看到爸爸在星期天打了一夜的牌,直到早晨才回来,在作文中写道:“我真恨我的爸爸,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地打牌呢!”也有同学看到学校的国旗每个星期才升降一次,在给校长的建议书中写道:“校长,我们的 社会 课里说国旗要与太阳同升同降,可是我们学校的国旗为什么不分白天黑夜地挂在那里,它的 心理该多么难受呀?” 看着孩子们的这些鲜活的语言,我渐渐地找到了该提倡学生怎么想怎么写,如何引导孩子"写真",在这些教学 实践中我充分认识到条条框框越少,孩子的个性越能得到充分表现。因此我想如果能把孩子看成一个与教师平等的主体,充分尊重他们的表达方式,鼓励和欣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作文,那么,孩子们的作文距离真话与自己话也就不远了。看了“sci论文写作时态”的人还看: 1. sci论文写作经验和技巧心得 2. sci论文写作常用句型 3. sci论文写作顺序 4. 关于知识产权的sci论文写作 5. sci论文结论怎么写

01、题目

题目是个标签,好的题目能够确保你的文章被目标读者方便的找到,而没取好题目则会让你的文章纵使发表也彻底沉寂。写sci论文要尽早确定题目,写作的过程保持其余部分与标题的严格一致。

在设计标题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题目应该尽量简练,以10-12个词为最佳;

②题目应该按照正常语序,常用词组(易被追踪、被搜索的词汇)组织语言,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清晰完全的表达;

③要使用专用而非通用词汇;

④题目中不要用缩写、分子式、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标点和特殊字符。

02、摘要

摘要是全文内容的凝练版,字数允许范围内,包含尽量多信息:研究目标;关键材料/方法;理论机理;主要结论(注意一定是主要结论,而不是把所有的结论都上)。

摘要简明易读、涵盖文中要点;首句为点睛,是摘要中的摘要,即是前面要求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句子。

03、前言

前言的撰写需要你做好足够的文献调研和前期问答,撰写的目标是提供理解文章所需要的背景信息,刺激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诱导审稿人对文章的重要性做出公正判断。前言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描绘工作目标,为什么提出这个课题,课题的背景、历史、现状,现存的研究有什么问题和不足,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课题,预期的结果和贡献是什么,文章的创新点和应用前景是什么。

注意事项:

①尽量少用行话,对于专业术语,要交代清楚,并且所有的缩写和术语在首次出现时都要给出明确定义;

②引言一定要提出具体的研究目标;

③中肯的总结前人的工作,清楚的提出你的假说,并进行客观的对比,引导审稿人建立起对你工作的意义的认识;

④做到言必有据,具有可推敲性;

⑤谈及重要文献时,要引用原始文献。

04、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方法部分主要描述实验执行的步骤、条件参数、仪器、材料等,这部分只要表达清楚就可以,没有必要繁琐。

sci论文写作方法超实用的

什么?

一、研究生必备四本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一定要首先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作为研究生下面这几个本子是必不可少的:1,实验记录本(包括试验准备本),这当然首当其冲必不可少,我就不多说了; 2,Idea记录本,每次看文献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先记下,由此产生的idea更不能放过,这可是做研究的本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后翻翻会更有想法的; 3,专业概念以及理论进展记录本,每个人不可能对自己领域的概念都了如指掌,初入门者更是如此,这时候小小一个本子的作用就大了; 4,讲座记录本,这本本子可能有些零杂,记录听到的内容,更要记录瞬间的灵感,以及不懂的地方,不可小视!   这四本是你必不可少的,不过作为我们这些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还有一个应该具备的本子就是英语好句记录本。个人觉得,要是英语不是很好的童鞋,不想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在英语润色上也可以交给专业的翻译和润色机构毕竟进行科研和为了发表而绞尽脑汁写英语比起来,前者的时间更有效率也更经济,之前有师兄推荐用过派利希,专业又修改的比自己的好多了,我是觉得这种好多了,省时省心。

二、论文写作要点1、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很大,内容却很单薄。2、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 3、“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的三新原则(老板教导的);   4、“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总之,一点之见即成文。关于写英文文章的秘诀  现在成了习惯来这样思考,做事,发现真是事半功倍 你在做研究之前,想过结果能不能发表没有?往哪里发 2. 写文章的高手是先把文章大框写好,空出数据来,等做完实验,填完空就可以发了。正谓心中有沟壑。3. 在想不清楚要写什么,要发到哪里去,自己做的与同行做的有什么出色之处,之前,就不要动手做事。去看文献,去想。想不清楚就做,不如不做。要想这样子做,就得先看文献不是?要知道如何把文章架起来,要知道别人是如何讨论的,要知道你自己的数据是不是说明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东东或别人没有做过。这个过程就是看文献,想的过程,这些搞清楚了,写就简单了。要是先做事,做完发现别人做过,或无法用理论解释,岂不是冤大头?处理被拒:1、理解被国际权威期刊拒稿是一件正常的事情(70%以上被拒),保持良好心态。2、感谢编辑和Reviewer的意见和工作。3、询问副主编,自己可以怎样处理这篇论文最合适(重投/改投/撤回)。4、继续新的研究或补充修改后改投其他杂志。常见问题:1、是否可以一稿多投?千万不要!但是一篇会议论文经过修改以后可以再投期刊。2、是否可以建议副主编如何处理自己的论文呢?不行,但可建议他别让某人评阅。3、如4月都未收到副主编回复怎么办?写一封友好的询问信,别催得太紧,别找主编。4、如和副主编意见严重不和怎么办?可以找主编,但是别经常这样做

SCI论文写作主要包括2个部分:前期准备和论文写作。

相信很多看过文献的同学都知道论文的大致组成部分,SCI论文前期准备需要明确两个问题:写作顺序和排文顺序。

写作顺序

论文的写作顺序和论文排文顺序是不一样的,写作顺序更加贴近作者的思考和研究顺序,而排文顺序更加贴近读者的理解顺序。写作顺序和排文顺序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目的和内容的顺序可以是不一样的。

排文顺序

写作顺序是更加适合作者创作和研究,排文顺序更加适合读者理解和阅读。排文顺序是论文的正常排版和发表的结构。

建议

1、多阅读相关英文文献:

在写英语论文之前,做大量的阅读是必要的。但最好应该去读那些英语是母语国家学者写的论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把专业放在第一位,英语是放在第二位。

2、明确投稿期刊:

和投稿中文期刊一样,在投稿前我们要根据自己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的对象范围来选择适合自己论文研究范围的期刊。

3、注重论文题和摘要:

论文的文题之所以重要是它第一时间展现给审稿人,是否创新,是否有吸引力,是否简洁明了这些都直接影响审稿人对我们论文的第一印象。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sci论文写作要求

什么?

一、研究生必备四本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一定要首先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作为研究生下面这几个本子是必不可少的:1,实验记录本(包括试验准备本),这当然首当其冲必不可少,我就不多说了; 2,Idea记录本,每次看文献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先记下,由此产生的idea更不能放过,这可是做研究的本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后翻翻会更有想法的; 3,专业概念以及理论进展记录本,每个人不可能对自己领域的概念都了如指掌,初入门者更是如此,这时候小小一个本子的作用就大了; 4,讲座记录本,这本本子可能有些零杂,记录听到的内容,更要记录瞬间的灵感,以及不懂的地方,不可小视!   这四本是你必不可少的,不过作为我们这些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还有一个应该具备的本子就是英语好句记录本。个人觉得,要是英语不是很好的童鞋,不想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在英语润色上也可以交给专业的翻译和润色机构毕竟进行科研和为了发表而绞尽脑汁写英语比起来,前者的时间更有效率也更经济,之前有师兄推荐用过派利希,专业又修改的比自己的好多了,我是觉得这种好多了,省时省心。

二、论文写作要点1、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很大,内容却很单薄。2、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 3、“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的三新原则(老板教导的);   4、“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总之,一点之见即成文。关于写英文文章的秘诀  现在成了习惯来这样思考,做事,发现真是事半功倍 你在做研究之前,想过结果能不能发表没有?往哪里发 2. 写文章的高手是先把文章大框写好,空出数据来,等做完实验,填完空就可以发了。正谓心中有沟壑。3. 在想不清楚要写什么,要发到哪里去,自己做的与同行做的有什么出色之处,之前,就不要动手做事。去看文献,去想。想不清楚就做,不如不做。要想这样子做,就得先看文献不是?要知道如何把文章架起来,要知道别人是如何讨论的,要知道你自己的数据是不是说明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东东或别人没有做过。这个过程就是看文献,想的过程,这些搞清楚了,写就简单了。要是先做事,做完发现别人做过,或无法用理论解释,岂不是冤大头?处理被拒:1、理解被国际权威期刊拒稿是一件正常的事情(70%以上被拒),保持良好心态。2、感谢编辑和Reviewer的意见和工作。3、询问副主编,自己可以怎样处理这篇论文最合适(重投/改投/撤回)。4、继续新的研究或补充修改后改投其他杂志。常见问题:1、是否可以一稿多投?千万不要!但是一篇会议论文经过修改以后可以再投期刊。2、是否可以建议副主编如何处理自己的论文呢?不行,但可建议他别让某人评阅。3、如4月都未收到副主编回复怎么办?写一封友好的询问信,别催得太紧,别找主编。4、如和副主编意见严重不和怎么办?可以找主编,但是别经常这样做

首先需要的就是很好的写作基础,SCI的论文要求必须是原创,对个人的写作基础要求很高,对个人的创新性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次论文需要全英翻译,则对英文水平有较高要求,还要求具有较高的论文专业度。1、要求论文必须是原创sci期刊是非常尊重文章专利权的,所以要想在sci期刊上成功发表论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文章一定要原创,可以借鉴但不能够抄袭,否则一旦发现会使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2、要求论文全英文写作sci作为国际期刊,其收录的文章大都是英文的,所以说,对于国内的作者来说,要想成功发表还是要提高英文写作水平,多读多看英文文献,当然也可以找编辑帮忙翻译并且进行母语化的润色。3、要求论文要有一定的创新性sci对于文章的创新性也是非常注重的,发表在sci期刊上的论文,一定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引起阅读的兴趣。因为在sci期刊上发表,具有创新性的论文专题比常规性论文专题更易被收录。4、要求论文的高度专业性一般来说,能够在sci上发表的论文都是专业性很强的,所以这也就需要作者选择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写作,这样才不会感到枯燥,写作才能够更顺利。

SCI论文写作主要包括2个部分:前期准备和论文写作。

相信很多看过文献的同学都知道论文的大致组成部分,SCI论文前期准备需要明确两个问题:写作顺序和排文顺序。

写作顺序

论文的写作顺序和论文排文顺序是不一样的,写作顺序更加贴近作者的思考和研究顺序,而排文顺序更加贴近读者的理解顺序。写作顺序和排文顺序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目的和内容的顺序可以是不一样的。

排文顺序

写作顺序是更加适合作者创作和研究,排文顺序更加适合读者理解和阅读。排文顺序是论文的正常排版和发表的结构。

建议

1、多阅读相关英文文献:

在写英语论文之前,做大量的阅读是必要的。但最好应该去读那些英语是母语国家学者写的论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把专业放在第一位,英语是放在第二位。

2、明确投稿期刊:

和投稿中文期刊一样,在投稿前我们要根据自己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的对象范围来选择适合自己论文研究范围的期刊。

3、注重论文题和摘要:

论文的文题之所以重要是它第一时间展现给审稿人,是否创新,是否有吸引力,是否简洁明了这些都直接影响审稿人对我们论文的第一印象。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sci论文写作经验

要点:1、写出3~4层的纲要反复修改多次;2、从Introduction开写,回顾已有的工作;3、要声明文章结构,不要直接进入细节;4、声明工作的动机和基本原理,提出潜在的问题,自己进行回答;5、讲明自己工作与前人的不同,说明自己的贡献及其实际应用前景;6、最后写Summary和Abstract,反复斟酌后确定标题。

找灵感的方法一:学会SCI论文英文写作技巧

1. 要熟悉你的专业、你的实验方法,要尊重结果,实事求是面对结果,下笔之前多看看文献,尤其国外近期文献。我相信只要是正确试验得来的真实结果都是可以解释的,是可以发表的。

2. 对于初写者,“抄写”不可避免,妙在“抄写”的技巧。同类性质的研究文章,撰写格式大同小异,所以,格式可以“照抄”。常用句型可灵活“抄”用。有些描述性、结论性的句子在读懂的情况下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抄写”和总结。谓之“妙抄”。切记:千万不可照抄未读懂的原句。

3. 尽量使用你熟悉的词汇。不要故意使用华丽、少用或罕见词汇。这是我澳洲老板教我的—他曾无数次将我的“applied, employed, utilized, adapted”等等改成“used”。

4. 要舍得投入精力和时间。

5. 文章写成后,一定要请导师、老板、共同作者或同事审阅。

找灵感的方法二、学会修改SCI论文英文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一下子便发现自己在SCI英文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一些疏忽,所以修改在论文初稿完成之后进行必要的修改。可是英文论文修改我们应该改哪里呢?

1、基本错误的修改。

我们知道,英文论文中的错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首先是基本的语法错误,词汇拼写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低级错误。这些错误在所有错误中是最低级的,然而也是最常见的。但是在英文论文修改中处理这些错误却并不简单。

首先这些基本错误分布广,数量多且分散,如果一字一句的去检查,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并且还有可能出现检查疏漏的情况。这时我们建议大家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电脑软件去检查。这些软件的原理很简单,就像计算机的编程软件自带的纠错系统一样,能自动检查出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错误。错误的部分会用红色或者黄色等显眼的颜色标出。这样可以节省下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写作结构,也称为写作格式的错误。

这种错误也是英文论文修改中常见的错误。比如说,书信,托福写作,学术论文等有其特定的格式。写作的时候必须按照特定的格式来写作。特别是学术论文,格式不合格的甚至会被直接退回。因为特定的格式不仅能表现出作者的严谨,还能方便读者的阅读。

3、强化逻辑

英文论文修改的最后一点,也是英文论文修改中境界最高,要求最高的一点,那就是强化文章之间和句子之间的逻辑。特别是对于英文论文这种学术性论文来说,逻辑很重要。许多作者因为英文水平不过硬,写出来的句子都是短句,或者是没有章法的长句。

通过这些句子拼凑出来的英文论文逻辑性肯定不强。而且对论文水平要求越高的,文章的逻辑要求就越强。比如说SCI论文,对英文论文的逻辑要求就非常高。英文论文修改时要提高文章的逻辑水平,还是要看修改者的英文水平和逻辑意识。语言运用组织能力越好,对要写的东西认识程度越高,文章的逻辑水平就越高。

找灵感的方法三、注意SCI论文英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即便了解如何撰写一篇SCI英文论文,也清楚撰写完初稿之后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但是在撰写一篇SCI论文中,我们还是会遇到一些问题,或是影响我们的论文进度;或是让我们放弃论文的写作。究竟有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引起注意呢?

1、不要轻易否定阴性结果。

对于阴性结果,在现在这个时代,似乎也还是有很多去处的,比如诸如 PLoS ONE 的杂志提供了专门的栏目发表阴性结果。另一个着名的科研人员自由分享平台是 figshare,其理念是可发现(discoverable),可共享(shareable)和可引用(citable),而其中一个重要特色是鼓励发布阴性数据(negative data)和图。

2、引用参考文献,并非越多越好。

参考文献多是一个双刃剑,可以理解为相关研究比较热,但同时是否也说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足够了——而你的文章则是多一篇不多,少一篇不少的文章?有时候一句话后面添加了十个甚至十个以上的参考文献,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的:如果这句话内容都有这么多文章都认识到了,在业界应该成为常识了吧,还需要加上参考文献干什么?

而且,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越容易找到相关证据和说法支持的内容,越是已经达到共识的,相反,越是难于找到资料的,越可能是新发现的源头。

所以,不要为了形式而添加任何一篇参考文献。正确的做法还似乎与此相反:不需要参考文献就能表达清楚的近乎常识性的内容,尽量不要加。当然,另一方面,能为文章的主要内容提供重要佐证和支撑的文献必须引用。这样处理,同时也杜绝了那些非相关文献引用的喧宾夺主,这其实也是规范的科技论文写作所要求的。

3、文章修改中对待审稿意见应该不亢不卑。

首先,我们是应该尊重那些审稿人的,SCI 的审稿几乎都是免费的,要人家静下心来认真拜读您那可能水平并不高的论文,本身就值得我们尊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你的文章出版之前,甚至出版之后,没有几个人会像审稿人那样仔细体会和分析你的文章。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首先是应该充满感激的,也认真思考和领会他们所提出的每一条意见,甚至是近乎苛刻的意见,这是前提,这就是我说的“不亢”。

由此可见,在进行修改和回复审稿人的问题时,应该是同行或者说是专家之间讨论问题的口吻,而不是下属回答上司的问题那样唯唯诺诺,信心很重要!在抱有感激之情的前提下,与审稿者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这是我们对待审稿意见应有的态度。

4、最后,创新。

特别是源头创新,对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事儿。大家似乎整天都在跟风和临摹,似乎难于体会到创新何时来敲门。看了上周 Science 上的一篇文章,我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虽然创新的基本特征是新奇,然而构建新思想的模块可能就隐藏于司空见惯的旧知识中。因此充分将非常规知识与传统认识结合起来,并从中寻求一种平衡,可能是创新的一种重要源泉;具有最高影响力的科学主要是建立在之前传统知识的异常组合之上,这种类型的论文极可能成为高引用的工作。

SCI论文写作主要包括2个部分:前期准备和论文写作。

相信很多看过文献的同学都知道论文的大致组成部分,SCI论文前期准备需要明确两个问题:写作顺序和排文顺序。

写作顺序

论文的写作顺序和论文排文顺序是不一样的,写作顺序更加贴近作者的思考和研究顺序,而排文顺序更加贴近读者的理解顺序。写作顺序和排文顺序的内容基本一致,但是目的和内容的顺序可以是不一样的。

排文顺序

写作顺序是更加适合作者创作和研究,排文顺序更加适合读者理解和阅读。排文顺序是论文的正常排版和发表的结构。

建议

1、多阅读相关英文文献:

在写英语论文之前,做大量的阅读是必要的。但最好应该去读那些英语是母语国家学者写的论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把专业放在第一位,英语是放在第二位。

2、明确投稿期刊:

和投稿中文期刊一样,在投稿前我们要根据自己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的对象范围来选择适合自己论文研究范围的期刊。

3、注重论文题和摘要:

论文的文题之所以重要是它第一时间展现给审稿人,是否创新,是否有吸引力,是否简洁明了这些都直接影响审稿人对我们论文的第一印象。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一、选题阶段:在问题意识下框定研究领域确定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第一步,对学位论文有决定性的意义,“题好文一半”,选择了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就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是学位攻读者独立研究的开始,是个体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颇具挑战性。1.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找到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必须要有强烈“问题意识”,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问题。 牛顿和瓦特的例子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牛顿从树上掉下的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 17 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而瓦特则从水烧开后水壶盖跳动这样一个人们熟视无睹现象中受启发,进而发明了蒸汽机,引发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大变革。研究始于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虽然确定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对于所有学科的学位攻读者同样重要,但对于攻读人文社科学位者而言,问题意识更为重要。因为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客观,学术前沿比较清晰,并且研究的是一种确定性事实,以规律的形式出现,因此研究的问题相对比较明确。而人文社会科学探究的是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作为人有目的行为的产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偶然的事实,探索必然的规律,其研究对象相对复杂,涉及的因素众多,且交织在一起,往往还涉及价值问题。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更具有隐秘性,更要有强烈的问题前设,带着一双探索的眼睛,发现社会事实背后的因素。2. 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学位论文的灵魂,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与水平的主要标准。 “创新”指的是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发展做出原创性的贡献,可表现在探索了未知的新领域、文献资料的新发现、观察问题的新视角、新概念术语的产生、研究方法的新探索、学科知识的新融合,理论观点的新突破等。在选题阶段,对于自己将要主攻的研究问题能够达到怎样的创新目标要有一个基本的估计。 换言之,要对自己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以及可能达到的研究结果有一个比较理性的、明智的判断。 要不断地反问自己:与其他研究者相比,我有什么样的优势,可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从而形成创新点?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校业务管理部门工作的一线管理者,我的实践经验可能是个优势,但理论功底不够深厚,要在理论创新上做出成绩相对困难。 那么,选题从实践出发就比较切合自己的实际。如果选择自己从事过的工作,学位论文写作就会轻松一些。原因是: ① 对这些领域比较熟悉,背景知识了解较多; ② 对操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感性认识,尤其对其中的矛盾有较深的体会; ③ 以相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能比较便利地获得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可能在资料积累上有所创新,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这样,在自己曾经做过的工作中去寻找问题就比较恰当。3. 关注研究意义在选题时要关注研究意义,如果选题没有多大意义,花再多的精力,研究得再好,也没有多少价值。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价值体现为理论上的突破,表现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或对于学科内某一理论问题具有补充、整合或派生意义,为人类的知识积累添砖加瓦。实践意义指的是能否对解决现实问题有所帮助,为经济建设与社会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 研究意义集中体现在回答这样的问题上: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我对自己的工作经历进行了反复扫描,最后落实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上。因为,作为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到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响重大而深远。 同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又是一个饱受争议、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焦点事件,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就很有意义。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并关注研究意义,带着这样的前设去有意识地寻找问题,实质上体现了做学位论文时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兴趣、能力、可行性等。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大致框定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研究”,但到底研究本科评估中的什么问题,还是朦朦胧胧的,不是很明确。二、综合考试阶段:逐步聚焦研究问题综合考试阶段是研究问题的逐步聚焦过程,可分为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挖掘问题等步骤。1. 通过文献综述寻找问题问题就是理论疑难和实际矛盾,因此,寻找问题的途径无非二条:实践途径或理论途径。无论是理论途径还是实践途径,进行文献综述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文献综述就是围绕着研究问题,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梳理出这个研究专题的学术发展,用概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学术谱系图”。同时,要对所涉及的问题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和鉴别,发现现有的研究尚未涉及的领域,或者他人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做文献综述最能从学术内在机理上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这是一个边梳理、边学习、边思考的过程,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程,要大量阅读资料,反复研读重要文献,透彻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独创性结论,并琢磨前人的研究策略,思考自己研究问题该从哪些切入点开展。完成了文献综述的写作,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问题、创新点、研究意义等都会逐渐清晰起来。为了完成综合考试必备的文献综述,我对二十几年来我国评估研究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研究议题、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概括与分析。 结果发现,从研究议题而言,评估制度、评估技术研究是热点,而多学科视野下的研究比较缺乏。 从研究层次而言,宏观研究较多,中观与微观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而言,思辨性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而既有特定的理论视角,又有实证研究支撑的专题研究还相当缺乏。为此,我认为从社会学视角聚焦在大学这个中观层次上,这个研究视角在现有的评估研究中尚属空白。 我的导师有社会学背景,我自己曾任地方院校评建办副主任,具备研究该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有利条件,从这个角度开展研究具有可行性。社会现实是问题的源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是找准问题的关键环节。 我收集社会各界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反响材料,包括网上言论、报纸、访谈录、“两会”提案等,对这些具有强烈感性色彩的言论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被评院校以“全民大动员”方式形成的评估运动,采取的一些错误应对策略是评估工作遭到诟病的焦点所在。至于为什么被评院校会比较普遍地采用这种应对方式,仅从评估技术角度恐怕难以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但评估方法应该是引发这种现象的内在根源。因此,我对世界评估发展的历史、评估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文献综述,尤其分析评估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测量 → 描述 → 判断 → 建构四个评估时代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为评估在现实中的疑难找到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世界评估发展史上找到坐标定位。这样,通过做文献综述,分析理论疑难和实践困境,所要研究的问题有“呼之欲出”之感。2. 从社会现象中发现和聚焦问题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关键在于抓住核心问题,此外,还要剥离次要因素,限定范围,将问题聚焦并简化,并且用十分简练的学术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是一个从表象问题向实质问题的转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过程,更是一个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过程,需要多视角下的灵感迸发。完成文献综述后,待研究的问题时刻萦绕在心头。这期间,我与导师不断地沟通,也和相关人员,包括老师、同学、涉及这个问题域的人员进行多方交流。 或者说只要能逮到人,对方有可能听我讲,我就不断地叙说,把自己的大概研究思路讲给他(她),看对方的反应,之后再将反馈意见详细地记录下来。感谢北京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 被我缠住的人对我这样的行为都非常理解,且乐于奉献自己的观点。这些交流者开阔的视野、充足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研究经验、深刻的见解是巨大的财富!多方反馈的观点给了我莫大的启迪,也斧正了自己的前设。 经历了“头脑风暴”的洗礼,一个概念——组织化动员蓦然出现了! 这个概念很好地概括了大学在评估时的组织行为,正是这种组织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3. 在理论视角下挖掘和细化问题在实践基础上抽象出“组织化动员”概念后,还需要在理论视角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细化。经过深入思考,我提出了这种奇特社会现象的三点悖论: ① 与大学组织特性形成鲜明比照。大学被称为“松散的结合系统”、“组织起来的无政府联合体”,但评估期间大学变成了军队,具有统一的意志和强大的“战争力”。 ② 它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不一致。 “运动”是“总体性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但改革开放后,社会动员逐渐淡出中国,以法治为基础的治理渐成常态。 但在评估期间,高校处于非常态,运动范式再现。 ③ 它在世界各国大学评估实践中几乎没有同例。 外部介入大学评估是世界通例,但国外大学未出现这种应急性应对外部评估的现象。针对这三个悖论,我集中研究大学“组织化动员”的产生机理,即“为什么要组织化动员”? “如何进行组织化动员”?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三个子问题: ① 为什么我国大学在评估时会出现“组织化动员”? 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有怎样的结构性条件? 其动因又是什么? ② 大学内部“组织化动员”如何实施?其动员方式、阶段和特点分别是什么?③ “原子化”的个体为什么会被动员起来?他们对“组织化动员”的反应如何?有哪些矛盾与冲突?“组织化动员” 式的评估对被评大学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当确定用“组织化动员”作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的主线时,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才真正地确定下来。无论在答辩时还是课题申报预审时,不同的专家比较一致的反馈意见是:研究的问题意识很强,研究视角新颖,选题很有意义,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组织化动员”的概念。三、开题阶段:综合设计研究问题到了开题阶段,就要对学位论文选题做好研究设计,包括确定相关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选择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和琢磨研究距离体会最深。1. 选择理论学位论文必须要有理论支撑,没有理论的论文是没有深度的,称不上是博士学位论文。 但是,因为我的研究问题源于现实问题,而现实问题是综合性的,非学科性的,这就决定了要选择一个针对性的理论难度较大。 另外,我的问题又源自本土的社会现象,要特别警惕西方理论的适用性。 最后,我选择以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作为理论基石,原因在于: ① 它的理论核心,即结构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我们在受制约中创造了一个制约我们的世界,对我的研究问题有较好的解释力。 ② 这是一个综合性理论,融合了社会结构制约性和主体行动能动性两个方面,包容性较大。 ③ 这是一个形式模型,所以才具有超越不同社会结构形态,对研究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换言之,这个西方的理论用来解释中国的本土问题还是适用的。2. 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择最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样,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解剖,就能形成对这类现象较为深入、详细和全面的认识,起到“一叶知秋”的作用。对于本科评估“组织化动员”而言,地方院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组织化动员”表现出最强烈的动机和最发达的形态。 而我作为一名地方院校组织评估工作的主要成员,具备“解剖麻雀”的便利条件。而且,本研究侧重在“组织化动员”的过程剖析,而这个过程通常是隐匿在文本之后的,了解其“幕后”的情况变得非常重要。 这个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的确定,使我这样背景的研究者具备了绝对的优势,研究条件十分有利。3. 琢磨研究距离经验基础上的学理研究,要与经验事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直接决定了观察的角度,观察的距离不同,看到的景象就会不一样。理想的距离应是既能看到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能抓住其中的细微之处。 距离太远,难以产生感性认识,抓不住深藏其中的“微妙”,深度不够;距离太近,就会深陷其中,跳不出来,宽度不足。对我来讲,用自己工作的院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会比较敏感,说什么、怎么说才能真正发挥“内里的局外人”作用,既抓住关键问题所在,又不损害组织利益,这是我在研究设计中反复琢磨的一个重要问题。将研究聚焦在“组织化动员”过程而非应对评估的具体措施与策略上,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观察距离。 既可以一个“内部人”深入其中,感受组织内部人员的情感和态度,理清该事件内部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组织化动员”的实质问题;又以一个“局外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不陷入到具体的琐事之中,不遮盖问题,以理性的态度进行客观分析。开题阶段要对学位论文选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设计,这是开展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经过的过程。这个阶段问题考虑得越详细、越深入,后续的研究就会越明确,可避免在研究中走弯路。四、论文写作阶段:对研究问题削枝强干论文写作是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将研究设计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和细化,并削减旁枝问题。1. 深入与细化核心问题我觉得自己的研究思路很清晰,论文写作只要按照研究设计进一步细化即可。 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宏大、因素众多,关系复杂,正如评论家所言,吉登斯的理论是“综合了各种理论要素的‘煎饼’,内部充满了矛盾和张力,吉登斯像‘狐狸’一样,像‘蜜蜂’一样,在理论之间飞来飞去,要理解他的理论就像‘试图去抓住一根水银柱’”。 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该理论缺乏中观层次的分析框架。 这样,上层的理论和下层的材料就无法串在一起,研究从理论出发的路径走不通。这样,我只能在核心研究内容上寻找突破路径,希望能借鉴到其他研究者的分析要素。然而,由于社会结构的差异,西方社会运动多是“自下而上”自发集聚而产生,找不到类似“组织化动员”的模式。 而且,西方对运动研究的理论视角虽然多样,但每一种理论视角关注运动发生和发展的不同方面,在理论议题、研究兴趣和基本假设等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很难借鉴。而我国虽是一个运动频发的国家,相关的研究议题也很多,但理论视角却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史学研究,重在对史料的挖掘和整理。 研究内容基本上是对各种具体运动发展脉络的描述和分析,对运动性质与特征的归纳,对运动结果的探讨和利弊得失的评价等。 这些研究对“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化动员”的借鉴意义不大,但对“怎样进行组织化动员”有一些启发作用。 因此,要想将论文研究进行下去,首先要构建出一个“组织化动员”模型,分析影响“组织化动员”的核心要素,可这样的要求显然超出了我的能力。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化动员”,牵涉到我国转型期社会变革的宏大背景,相关因素自然非常多。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在相关问题中打转,始终理不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直到我读了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论文《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 30 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学分析》之后才豁然开朗。我欣喜若狂,即刻用了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作为分析框架,将评估运动转换为:带有“总体性社会”遗传基因,在技术治理方式下的一种“运动式治理”。解决了分析框架,以后的工作就变得相对简单。在此之前,我将自己头脑里的一些想法都记录下来了,虽然是一个个的碎片,没有章法,却是思考后的粗加工材料。 现在,理清主线后,选择一种合适的论述角度,将这些材料串起来,论文内容很快就充实起来。2. 删除旁枝问题“组织化动员”式的评估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这是人们情不自禁发出的疑问。 无论是课题申报还是交流时,人们都希望我用理性、系统的学术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开题时,我确实将“组织化动员”的评估效果作为研究内容之一,并且在此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围绕着这样一些问题:案例院校动员起来做了什么? 怎么做的? 评估结束后,哪些保留了,哪些消失了? “组织化动员”的评估对案例院校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根据 CIPP 评估模型要素(情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评估)作为分析框架,深入挖掘案例并以丰富的材料作为支撑,有效地回答了大多数人的疑问。预答辩时,导师们认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篇幅过长( 30 万字),结构有些松散。 我就将与核心研究内容关联不是很紧密的内容删除,删减了 10 万字左右。经过这样的调整,“组织化动员”机理研究的主线变得更加清晰,重点更为突出,结构也紧凑起来。 我对调整后的效果非常满意,但同时还是免不了对删除的这部分内容感到十分可惜,这毕竟是我呕心沥血的结果啊。论文写作时的分析框架十分重要,要紧扣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避免被旁枝问题所干扰,研究最好只回答一个问题,削枝强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五、答辩阶段:再次推敲学位论文的题目完成学位论文后,在论文答辩前后可对题目进行再次推敲,这个时候是“点题”,即用文字对论文主题给予概括。 点题时要注意标题文字的规范、准确、新颖,要仔细琢磨论文标题是否恰当;词语是否确切、科学、规范、没有异议;是否简单明了;能否真正概括出学位论文的核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出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是否新颖醒目;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意愿等。我的学位论文标题曾经考虑用《“无政府组织”的“组织化动员”:大学本科评估实证研究》,这个标题对比强烈,比较醒目。但不少人对“无政府组织”提出了异议,认为提法不够规范,大学组织的特性准确的表达应为“组织起来的无政府联合体”,如果全文写上,标题又不够简洁,最后我放弃了这个题目。 后来,我将项目定为《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组织化动员”机理研究》,在预答辩时,有老师提出,并非所有大学在评估时都“组织化动员”,北京大学就没有采取这种方式。 经反复斟酌后,最后我将标题改为《地方高校本科评估中的组织化动员》。总之,学位论文研究问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从选题阶段的研究方向框定,到综合考试阶段的问题聚焦,再到开题阶段的研究设计,延续到论文写作阶段的削枝强干,直至答辩阶段的标题确定。学位论文贵在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真正体现出研究的价值,并形成创新点。易美云学术是一站式在线学术教育服务平台,主要专注于科研培训服务,包括SSCI论文写作、社科基金申请、matlab编程培训等,协助广大的科研工作者顺利完成学业或者职业从容晋级。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