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论文题目大学生就业

发布时间:2024-07-08 14:56:01

论文题目大学生就业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有哪些呢?选题是论文撰写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分享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欢迎阅读!

民企边际员工的绩效管理;

如何通过招聘选拔合适人才;

加入WTO对我国劳动关系的挑战及应对;

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规划(设计);

企业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误区)及其规避;

"人才租赁"政策分析;

"宽带薪酬"及设计其问题规避;

民企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外向型企业如何做好员工"跨文化准备";

如何处理员工的"职位垄断";

人才流动与人才安全;

如何改善新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设计与控制;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匹配;

民企职业管理方案设计;

知识员工增多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挑战;

中西部地区如何吸引人才(政策);

员工激励的误区剖析(如何提高员工激励效率);

如何提高"员工建议系统"的效率;

如何提高新员工培训的效率;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

股权激励制度设计

"人才主权"理论探讨

扩招后高校如何创新就业指导工作

团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企业的团队建设和管理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原因和对策

对企业家实行年薪制思考

柔性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试论企业的危机管理

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人力资源(资本)会计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研究

民营企业用人之道

国有企业用人之道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规避

现代企业如何提高薪酬激励的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WTO与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与组织发展

试论知识员工的管理

工作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

招聘管理体系初探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厂长(经理)负责制的完善

如何造就我国的企业家队伍

关于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探讨

外商投资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探讨

如何塑造我国的企业文化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意义

论企业家的职能与素质

人才素质测评浅谈

怎样利用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

如何正确处理职工情绪冲突

创业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自助式福利体系的设计

浅析工作分享(Work Share)的运作及其对当今中国的价值

企业应该如何用好内部培训资源

如何提高体验式学习(素质拓展训练)的效率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1、某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某某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研究

3、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风险及其防范——以某某企业为例

4、网络人力资源招聘的实证研究

5、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某某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6、某某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研究

7、员工—组织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以某某企业为例

8、某某行业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9、某某行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

10、薪酬满意度与员工职业精神的相关性研究

11、餐饮行业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12、某市出租车司机薪酬机制研究

13、餐饮行业服务人员流失问题研究

14、XX公司的校园招聘方案诊断与再设计

15、XX企业新员工岗位胜任状况调查研究

16、新员工入职期望调查研究

17、中铁X局工程技术人员流失问题研究

18、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19、XX企业薪酬制度研究

20、XX企业员工绩效考核问题研究

21、XX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

22、xx企业全面薪酬管理实践研究

23、平衡计分卡在XX公司的应用

24、XX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研究

25、XX企业基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26、中小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以××企业为例

27、XX企业招聘体系设计研究

28、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以xx企业为例

2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研究

30、xx企业激励导向薪酬结构设计

31、关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研究

32、中国西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理发展方向研究

33、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34、中国劳动力流动及户籍问题的研究

35、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36、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匹配的研究

37、中国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价值、地位等

1.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中的重要性

2.如何在中小企业(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等)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运用

1.论强化理论(或期望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等)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2.人本管理理论探析(或如何在企业管理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某企业为例分析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

(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与方法

1.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运用

2.如何在组织管理中建构个性化管理机制(或以某个组织为例探讨个性化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3.论某组织的员工忠诚度(或满意度)建设(或员工忠诚度与满意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

4.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企业核心员工)的忠诚度(与满意度)

5.论情绪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作用)

(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大中小型企业、家族企业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

2.区域性(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国西部地区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探析

3.员工差异化管理模式浅议

4.论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选择

5.某企业(或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管理创新模式探析

(五)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1.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某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

2.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核心员工(或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

3.浅谈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知识型员工)员工流失与管理

4.影响员工流失的组织因素分析

二、人力资源规划

(一)宏观规划

1.论我国企业中的工作分析与人员匹配

2.论职务分析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3.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

(二)中国农村劳动力研究

1.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探析

2.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分析

3.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4.浅议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

5.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6.某某地区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

7.农民工培训现状与问题分析

(三)女性(或农村女性)劳动力研究

1.女性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2.论女性劳动力就业障碍分析

3.浅议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

4.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三、人力资源招聘、录用与配置

1.西部(或农村、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等)人才引进机制研究

2.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

3.论企业员工招聘风险

4.国有企业(或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管理人才选拔问题研究

5.企业重组(或并购、战略进攻等)中的人力资源匹配研究

四、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

(一)人力资源开发

1.我国中部(或西部)地区人才(或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2.人力资源自我开发问题探析

3.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

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论

5.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二)人力资源培训

1.论培训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作用

2.中小企业(或家族企业等)员工培训现状与对策分析

3.浅议家族企业吸纳人才和人才培养问题

4.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浅析

5.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等)人力资本投资的初探

6.论在职培训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五、人力资源测评

1.论人员素质测评(或能力测评、职业性向测评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2.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

3.论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建立

六、薪酬与福利管理

1.企业高管薪酬和公司业绩关系研究

2.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与体系

3.知识经济下企业薪酬体系设计及其应用

4.关于企业(或国有企业、家族企业等)年薪制的思考

5.关于经营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

6.某企业的薪酬设计分析

七、绩效考评

1.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探析

2.论绩效管理中的沟通问题

3.浅析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

度考评法的组织与实施

5、论访谈法(或记实法、观察法等)在企业管理的运用与建议

6.论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7.如何开展企业目标管理

8.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

9.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八、劳动关系管理

1.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初探

2.论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员工关系管理

3.论养老保险基金(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的筹集与管理

4.如何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基金(或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5.现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

九、人力资源激励

1.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

2.论股权激励的作用与运用

3.论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

4.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问题探讨

5.民营企业(或国营企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构建

6.论企业员工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7.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

8.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探讨

9.企业中层管理者工作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

10.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11.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

十、组织文化建设

1.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探析

2.企业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浅议

3.浅谈企业社会责任

4.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5.论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十一、相互关系

1.论激励机制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2.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3.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构建

4.组织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浅论

5.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探析

6.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十二、就业

1.农村劳动力(或女性劳动力、大学生)就业问题刍议

2.论大学生求职简历中虚假信息的甄别

3.论招聘虚假信息分析

4.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文章:

1.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4.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年最全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毕业论文提纲

7.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8.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提纲范文

9.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10.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自述

1、对施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2、坚持标准 严把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关3、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有效途径——以大学生党员标准为分析视角4、成都理工大学2003、2004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对比5、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选测项目的有效性研究6、大学生成才评价标准层次阶段论7、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因素及就业质量标准分析8、《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学生评价体系合理性的研究9、高校大学生党员质量标准的评价分析10、健美操新锻炼标准拉丁操套路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及成分的影响11、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及健康心理导控12、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论文 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2021年优秀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优秀论文题目2021_2021 毕业 论文题目举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大学生论文选题参考:

1、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

2、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

3、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

4、大学生 英语口语 课交际策略教学的实验 报告

5、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6、大学生跨 文化 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7、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8、试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9、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10、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11、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英语 议论文 中的语块使用模式研究

12、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

13、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14、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15、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16、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

17、元认知与中国大学生 英语阅读 理解相关研究

18、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

19、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20、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 抽象思维 特点

比较好写的大学生论文题目

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观察

2、家庭经济收入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3、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

4、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

5、理工科大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研究

6、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7、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高频动词使用的语料库研究

8、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疗法研究

9、女大学生的“同民同工”——2002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调查的启示

10、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11、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12、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13、大学生自立意识的探索性研究

14、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报告

15、“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

16、社会支持与人格对大学生压力的影响

17、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

18、当代北京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结构研究

19、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

毕业论文如何选题?

1选题要从兴趣出发

在专业允许范围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只有有了兴趣才能用心去做,没有兴趣是不会写出好的论文的,所以建议从自己的兴趣入手,当然也要查阅相关资料,符合专业并可以写的前提下,才能选择。

2立意要新

论文是在研究前人的论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果都是别人的论点和论据,那么整个论文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选题的时候,立意要新。但立意新并不是说是胡乱编造,而是有理有据。

3选题不要太宽泛

选题太宽泛的话,很有可能写出来的都只是皮毛,不好深入来写,这样的论文,总体上来说意义就没有专业一些,深入一些的选题要好。建议大家不要盲目选择太过宽泛的题目。

4选题要可以驾驭

选题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中,不能超过自己的能力,如果自己不能驾驭的话题最好不要去碰,在自己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写的话比较困难,查询资料有时也不全面。

5听听老师的建议

老师对本专业的了解要比学生多,在选题上也比较有 经验 ,自己有了想法,查阅相关资料以后,和老师谈一谈,教师会有比较中肯的建议,这样的会对以后顺利完成论文会有帮助。

优秀论文题目2021相关 文章 :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关于再见2020你好2021主题征文作文精选【5篇】

★ 你好2021主题活动征文优秀作文参考

★ 再见2020你好2021优秀作文范文5篇

★ 收获2020展望2021优秀作文5篇

★ 再见2020你好2021优秀作文最新5篇

★ 关于2020再见2021你好话题作文满分范文【5篇】

★ 以展望2021为话题的作文5篇

★ 再见2020你好2021优秀范文大全5篇文章

★ 展望2021总结2020满分一等奖作文

大学生就业观论文题目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其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激烈的职场竞争所形成的就业难已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共识。如何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成为胜手呢?首先要破除旧的就业观念,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就业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在求职竞争中成为强者。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一下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一、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变随着90年代中后期全国高校扩招规模的逐年加大,全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居于高位,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就业模式必然由精英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向大众化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毕业生就业模式转变。在精英教育阶段,由于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受教育者的地位必然增高,被称为“天之骄子”,就业实行“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不再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同老百姓找工作一样,“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前就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学生,既有大学生毕业去当工人,也有大学生毕业去做个体经营,只要是大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为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现在社会所倡导的。劳动者的素质普遍提高了,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二、从“城市”向“基层”的转变当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一些县市是能提供比城市好的多的工作和待遇,但很多大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认为委屈了自己。实际上,基层的天地广阔,蕴藏着无数的机会,大学生完全可以把到基层就业视为创业的起步、成材的开始,通过了界国情民意,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大学生应该将就业的姿态放低,将人生的目标抬高,在城市就业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选择到基层就业是理性的、现实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学校相继开展了服务西部、农村资教、选拔选调生等工作,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既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对毕业生就业观也是一种引导和教育。在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村资教行动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单位的一致好评,我校也涌现了像梁华山、吴天亮等一批优秀的到基层服务的毕业生,他们在基层中展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为自己、为母校争的了荣誉!三、从“公有”单位向“非公有”单位转变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望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民营企业求职发展。但是,政府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型三资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如体制原因、产业结构原因、亏损等),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是有限的,很难大量接受大学毕业生就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个体企业单位大量增加,随之带来的是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前大学生担心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个人没有发展前途;怀疑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福利待遇没保障;还害怕民营企业工作不稳定,办公环境差。而现在的民营企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人才市场薪资调查表明,民营企业的收入水平甚至已和三资企业不相上下,民企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手段为人才创造了比在其他单位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民企工作也不用担心四金交纳等个人保障问题。四、从“专业对口”向“通用人才”的转变很多大学生就业时特别强调要专业对口,认为大学花费了几年时间所学的杂混业是自己生存之本,如果离开了自己所学的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那就白白浪费了大学的时间,专业情节依然影响着求职的心理,实际上大多数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是:注重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至于专业是否完全对口,并不过分计较,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知识与现实需要难以吻合,求职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则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毕业生,应看重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方向,勇于进入与自己相近或相关的职业。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学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会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快更好地融入与适应。五、从“打工”向“创业”的转变打工是一种被动的就业行为,而自主创业是给自己“打工”,是一种主动的就业行为。新一代大学生精力旺盛,有着强烈的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激情,并且无负担,没有太多牵挂,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善于接受新知识。从现阶段的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创业——这包含机遇与挑战的字眼,已经成为无数大学生心中的梦想。中国也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大学生创业者,而且其中不乏许多非常成功的典范。

一、目前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大学生及其家长择业观念错误包括以下几种观念:一是“铁饭碗”观念。计划经济时代“统分统配”,大学生一毕业就有固定的工作,如同端上了“铁饭碗”,导致现在有些人仍抱着老观念不放,求稳定、求保险,难以接受“双向选择”的现实。二是精英就业观念。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一直较小,大学毕业生就成为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就业时层次也比较高。抱有这种观念使许多大学生抹不开面子,放不下架子,惟恐自己的就业岗位低于人们的期望,因此,把目标定位比较高,而导致就业难。三是“学而优则仕”观念。几千年沿袭的这种封建观念余波不息。现在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心目中唯有公、检、法和一些党、政部门,除此之外,别的几乎不予考虑,宁可待业也不就业。四是不少家长“家本位”思想还比较严重,他们把自己的希望和整个家族的荣辱全寄托在子女身上,不仅仅满足于子女上大学,而是希望他们大学毕业后,找一份轻松、体面、待遇又好的工作,做“人上人”。殊不知父母的这种良苦用心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了就业目标过窄,影响其就业。五是社会对于大学生过高的期望,认为大学生就该“大”就业。达不到社会期望,大学生觉得枉为“大”,没面子。2.用人单位观念错位许多用人单位过分求高,在选择毕业生时表现“高消费”,他们往往不考虑实际需要而盲目追求高学历,提高用人条件。在招聘中奉行“博士求之不得,硕士双手欢迎,本科考虑考虑,专科这次免谈”的选人标准。据有关资料统计,按学历比较,总体上硕士以上(含硕士)学历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1·03;本科学历人员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0·51,而大专以下(含大专)的求职人数与职位数之比为1∶0·43。还有一些用人单位除了要求毕业生具有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基本素养以外,还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上岗能力。这些无形中都给大学生的就业增加了难度。3.毕业生专业口径较窄,综合素质不高知识经济将是21世纪主流,经济发展呈信息化、区域化、全球化趋势,现代科技呈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的整体化发展趋势,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综合学科不断涌现,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交叉、渗透和汇流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综合运用知识信息和创造新技术的能力。目前,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还是以专业知识为主,知识的综合及广博程度不够,加上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致使课程建设落后,课程脱离社会生活实践,教材改革滞后、内容陈旧、缺乏特色,不能反映最新前沿学科发展动态,满足不了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导致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不高,与市场需要之间有较大偏差。4.毕业生就业指导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缺乏主动性和长远规划从现状看,多数高校限于狭义的就业指导,只进行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和技巧方面的指导及文件传达、信息服务和手续办理上,服务对象仅针对应届毕业生。这些与帮助学生根据个人的综合素质、身心特点和爱好特长选择适宜的职业,实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要求存在着差距,忽略了对在校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职业生涯准备的前期指导,使毕业生仓促走上社会,延长了毕业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期。5.大学的专业设置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一般不希望所用的毕业生“学非所用”。而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基本上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统一运行的,不能及时、灵活地反映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专业设置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节,长线长,短线短的现象仍较突出,而学校依然一年年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正如工厂产品不能“适销对路”、“供大于求”一样,造成人才的大量“积压”,出现了应届毕业生就业难。6.不良社会风气干扰就业市场这种风气使双向选择受到了限制,用人单位的“近亲结构”造成了就业排外性。这些都干扰了双向选择的公平性,助长了不正之风的蔓延。关系就业致使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等级错位现象层出不穷。一些缺乏专业技术能力、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关系户”占据着职业岗位,形成了在岗售人员素质劣化,却排斥有专长的毕业生上岗,人为造成就业困难。

认清就业形势,把握个人追求,结合社会需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注重能力培养。敢于推销自己,成功就业扎实工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论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就业是一个敏感的社会性问题,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每个大学生都面临就业的现实,而且就业的形势又十分复杂。因此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摆到我们面前,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设计。首先要比较充分的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我们的择业和创业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是理想就业、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在就业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最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凸显。就业的机制有待完善,一方面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依然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作用。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仍然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计划安置,人才流动机制有待改善,另一方面劳动市场发育不完善,劳动力要素配置还未达到完全优化,三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当前就业问题上,许多人就业观念滞后,缺乏主要择业创业的积极性,且不从自身条件和实际出发,就业期望过高。通过对当今就业情况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本着良好的结合自身职业追求件与社会需求宗旨,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做好职业规划。想想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虽然要求各种各样,但是最基本仍然是专业职业技能,可以说这是对每一个求职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种工作的最基本需要。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领域的基本知识都一窍不通,那么还怎么去开展工作?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被所谓的“大学学习的很多东西以后基本用不到”所迷惑。现在我们所学的可能以后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时的后续课程都需要现在的知识,想一想有多少我们熟悉的人,在走向社会进入工作以后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学好基础东西。小涛马上就大四的毕业了,课程已经都结束了,出去找工作了,开始他来到一家合资建筑公司,来应聘的人很多。他凭借自己非凡的口才,灵活的交际能力,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成为公司的一员。上司看他办事能力很强,半年之后,让他管理一项小工程。小涛欣喜万分,一切好像和预期的一样,工程顺利竣工。几天之后他接到通知去上司办公室,他以为这次会得到奖励。可结果出人意料,他被停职了,原因是施工工人偷工减料,而他自己因为专业知识不足,未能察觉。因此造成事故。思考之下不难发现,他失败就失败在忽略了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毕竟那时工作的基本筹码,发展的前提。众所周知的,现在的用人单位除了看基本知识水平的同时,对综合能力的注意有很大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单单看文凭,很多时候要考虑应聘人的行政办事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单一的学习基本专业知识。要比较广泛的涉猎其他知识,例如,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拓展自己的见识和人际关系网。通过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培养一个良好的处理问题方式以及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张某,毕业也一所很不错的学校。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被推荐到一家国营企业工作。在工作中他勤劳认干,每次工作都完成的很出色。因此深受老板赏识,2年后被升为部门经理。这无疑是个好的事情。谁知再新的职位工作一段时间感到力不从心,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的工作和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不在是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是要管理大家充分的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面见各种各样的客户。在这方面他显得很困难。我们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在他的大学生涯中,一味的追求学习,忽略的能力的培养。才会在工作中面对各种情况不知所措。因此我们要注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时代带给我们各种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导致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更高要求。创新的思维被引进各行各业,成为企业最顽强的生命力。也成为高级人才的一项新的指标。可想而知,如果一个行业一直是一个陈旧的路线,那么他就无法适应时代的潮流。该将如何发展如何生存?鉴于这样形势,我们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就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多了解吸取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经营理念。并且勇于把自己推销出去。总之,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首先,我们要刻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广泛的涉猎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培养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工作提前积累各种经验。为以后的升职或者跨专业就业奠定基本。再次,培养一种勇于创新的办事理念,以便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敢于推销自己,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最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并处理好与学习关系。相互促进。为以后把握好家庭与事业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开端。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使大学生成功就业,这是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希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篇一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问题”》

【摘要】就业是每个人和家庭要面对的问题,是民生之本。随着高校扩招,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出。针对当前大学生与工作岗位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 毕业 生就业信息的作用与来源;紧接着分析了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巨大压力的原因;最后本文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 措施 和途径。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 渠道 ;措施

一、就业信息的重要性

从国内外关于 教育 方法 与解决就业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方向的能力培养上,而忽视了对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通常会让刚刚迈出校园的学子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二者应当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企业提供的就业信息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从而灵活地调整教育模式。这样一来社会就能有效迅速的吸收高校输出的人才。[1]朱继光(2009)曾提出学校和企业应加强联系,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一,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第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大学生及早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应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见习和实习机会。此外,大学生自身也要明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关注当今就业的动态。根据企业的就业要求,发现的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弥补自己的缺陷。当前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校园招聘会。校园招聘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其中不少企业是私人企业。

2、学校校园网发布的就业信息。校园网就业信息具有参考性。

3、社会人才招聘会。社会人才招聘会所涉及的岗位多,信息广泛,是获取各种岗位有效信息的理想渠道。

4、报纸或新闻媒体。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取的信息一般繁琐,缺少针对性。

5、亲朋好友以及父母提供的信息。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教育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近几年来,各大高校连年扩招,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逐步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此外,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对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国家相关政策和改革的影响

我国虽然已经由计划经济步入到了市场经济,但在户籍、社会保障和人事管理方面的制度尚不健全。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制度的改革存在错位,这同样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例如:由于现在大城市的经济相对发达,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有着良好的创业环境,所以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把目光都集中在那些较发达的城市。但许多大学生由于户口问题他们无法为自己的创业申请贷款资金,梦想也就随之化为泡影。另外,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不可能像国企那样为大学生提供很好的五险一金保障,造成了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私企或小企业工作,从而形成了供需错位的现象。

(二)高校扩招和教育模式的影响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造成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严重失衡。传统关于大学生是宝的说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而大学生就业困难却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自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其增长率与社会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悬殊甚大。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加。根据招生人数增长率和毕业生人数增长率可以看出每年的增长率均为正值,且2013年的高校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均突破700万。这远远超出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的范围。

除此之外,部分高等院校墨守成规的教育机制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在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高校应根据就业形势灵活地转变自己的教育模式,用新知识、新技能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总之,[3]高校作为人才的生产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新世纪的经济法则已经表明,未来的 职场 竞争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

(三)企业的要求苛刻,盲目追求高学历、高文凭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剧增,使得企业掌握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招聘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利用毕业生市场供大于求的特点来抬高用人标准,对一般的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学生简历不屑一顾。他们打着“吸收高水平人才”的 口号 ,将目光集中在少数名牌大学,而忽视了其他一般院校的毕业生。这种现象往往会使一般院校的毕业生产生自卑感,从而不愿意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去竞争同一个工作岗位。

(四)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能力不足及不合理的求职方式

就业观念对大学生选择就业的行为影响很大,合理的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一方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一心追求高薪金、高福利、环境适宜的工作场所。同时,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部门工作抱有怀疑的态度,这种滞后的就业理念就造成了供需结构不平衡问题。因此,社会中往往会出现“有业无人,有人无业”的现状。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自我约束能力差,任意放纵自己。在四年的大学时光中,能力没有得到较高的提高。此外正确的求职方式同样是获取理想工作的关键。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往往成功的路径不止一条,求职的方式也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求职方式主要有招聘会求职、网上求职以及电话求职。但对于不同的工作性质需要不同的求职方式,不同的求职方式有着自己不同的方式和途径。[2]三、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途径

面对毕业生人数和就业岗位的不对称现象,当前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以及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调控为辅助、以学校推荐为媒介、以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根本”的就业机制。

1、国家方面

首先,国家应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要坚持为大学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于积极响应“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的大学生,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鼓励他们到贫困和偏远的地区磨练自己。第二,要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政府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确保招聘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第三、完善和健全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国家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例如,为了实现大学生由岗位竞争者向岗位的开拓者的转变,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为他们提供贷款基金、法律援助等等。这种做法使得创业者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四、健全教育制度、调整培养结构。国家要根据社会需要做出合理的招生计划和完善的教学模式,并将相应的指标和政策及时传达到各个高校。

2、社会方面

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变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就业的影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了三大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最终使三大产业所能吸收的就业潜力也在逐年改变。因此,协调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劳动力配置问题已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每年的就业总人数在不断增加,但第一产业每年的就业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却在逐年增加,这说明就业岗位开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从图2可以看到第一产业由2005年的下降到2012年的,下降了大约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由2005年的上升到2012年的,上升了大约7个百分点,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第三产业由2005年的上升到2012年的,上升了5个百分点,并且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例。

3、高校方面

刚刚走出校园迈入社会的学子们往往由于涉社不深、缺乏社会 经验 、没有正确的定位,所以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处碰壁。因此,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者和输出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做出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要让所有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让他们明白开设这门课程对他们将来就业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再者、高校要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程当中来。课堂上老师可利用实例分析,多用一些成功案例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动力。另外,对于不同背景和不同经历的学生,高校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授课方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更能让学生产生对着门课程的兴趣。反之,如果所有的高校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最后,当面临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重大变化时,学生们应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任何方法和技巧是永远有效的。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有一个动态的把握。事实上,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又可分为内职业生涯规划和外职业生涯规划,二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及区别相互关系

内职业生涯规划从事一项职业时所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经验、能力、身体健康等因素的结合及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是外职业生涯的前提,它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

外职业生涯规划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因素的结合及其变化的 故事 外职业生涯通常是别人认可和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否认和收回。

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各自的特点、范围和方式等。但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所以高校在指导学生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让他们了解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职业生涯规划。

4、大学生方面

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和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需要提前为自己的将来做好规划。首先,要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现在很多大学生依赖性较强,凡事都要请教父母或询问朋友,缺乏主见。但对于走出校门的学子们来说,正是敢于奋斗、敢于拼搏、敢于争取的时期。他们理应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业。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能提升人的内在动力。创新本质上概括了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它蕴含着一种重要的信息:社会需要充满活力的人、有开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 文化 素质的人。它能够激发人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从而极大丰富和扩展了人自身的内涵。江泽民曾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二点、要具备竞争意识。竞争是一种能力,它能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能使人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如果一个人缺乏竞争意识,就等于没有了奋斗和进取的动力,那么他终究逃不过平庸和被淘汰的命运。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勇于和善于竞争。第三点、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动机具有指导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同样受价值观的支配和约束,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着重要影响。[5]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意味着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是其成功就业的基础,更是其人生道路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1]、朱继光:.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

[2]、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中信出版社,2002年

[3]、游一行:《狼性法则》,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

[4]、李军锁、王胜荣:《大学生就业指导》,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9月

[5]、李开复:《成功学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年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篇二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引起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首先现简要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然后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就业难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状;就业难;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对此,不少人将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政策,认为是扩招导致大学生贬值缩水,供过于求。OECD公布的《2012年教育展望》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达42%,韩国达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达51%。而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还不到5%,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即使到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才达20%,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事实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涉及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思想观念的深层问题,关系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加强通盘考虑,加强统筹管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2.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硬件不足,图书、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跟不上;学生实验条件简陋;教学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直接导致提高自身能力、科研时间不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特别是有些地方性大学和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且教学水平较低,学科及专业结构矛盾突出,管理混乱,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素质达不到社会认可。

3.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 考公务员 ,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5.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 考研 ”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 报告 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6.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7.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然而,对于这一变化,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一方面是就业期望依旧,大多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不予考虑;另一方面要求离家近、薪水高、工作轻松。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方向应该从基本的就业理论教学转向更加基础的就业实用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就业观念,工作观念进行改变。我国现在就业指导课程包括就业的概念,就业的重要性等等,但是对于实际的就业技巧,就业方式,自身定位,就业情况等等对于大学生就业重要的课程和信息都没有涉及,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改革应该更加彻底,课程安排上不能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更应该向着实践看齐。

(二)社会就业环境

社会就业环境来讲,有必要增加我国的就业岗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增加我国就业缺口中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这样才能将企业从对于一般人才的需求转回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上,同样也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再有需要社会进行支持的是,将大学生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尽量动员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机会。

(三)政府政策刺激

政府的政策刺激在改革中有相当的重要性。首先政府要做好大学生的分流工作,在考研、 出国 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分流方式。将创业进行到底,国家再有能力的情况下,要更加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而且我国可以设立一些的国家性质的大学生二次培养机构或者可以鼓励民办专业技能学校对于大学生进行二次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接收到更多专业性的教育。事实上我国已经存在一定的民办职业教育学校,这些学校与传统的技校,专科不同,都是针对于大学生这一人群,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员工,而且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更加接近实际工作,这些学校已经想很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这些学校的覆盖程度,专业能力不足,也不够正规,所以国家应该进行扶持一些更加正规规范的民办职业学校,为大学生提供转行的机会,想冷门行业提供更多的员工,减少大学生待业情况。

(四)高校体制改革

高校体制改革可以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重要的环节。首先,大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必须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发展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放一定的大学进行实践型技术教育,理论教育放轻。虽然这样的改革必然会减少我国理论研究人才的数量,但是这样的体制改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也可以满足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减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再有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接轨。学校不能再盲目的设定专业,而是应该随时对就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合理的设置学校的专业情况。只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降低培养人才的结构失衡问题,减少因为专业过于集中导致的大学生竞争激烈,大量同岗位人员没有工作的机会。最后,我国大学应当注意的是,盲目扩招问题,的确大学扩招使得我国的人口平均素质有了明显地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是如果继续大学扩招历程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不能够有效缓解,依然会造成社会的严重不稳定,这不是提高素质能够解决得了的。所以大学扩招工作应该更加谨慎,在衡量实际的高考人数的情况下和国家适龄学生数量的前提之下,合理的决定大学应当招录的学生数量,这样的才能够有效控制,进入就业阶段的大学生的数量,减轻就业压力。(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姚佩玲.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J].商,2014

[2]张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3]阚甜.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

大学生就业难论文题目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使大学生成功就业,这是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希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篇一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问题”》

【摘要】就业是每个人和家庭要面对的问题,是民生之本。随着高校扩招,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出。针对当前大学生与工作岗位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 毕业 生就业信息的作用与来源;紧接着分析了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巨大压力的原因;最后本文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 措施 和途径。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 渠道 ;措施

一、就业信息的重要性

从国内外关于 教育 方法 与解决就业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方向的能力培养上,而忽视了对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通常会让刚刚迈出校园的学子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二者应当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企业提供的就业信息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从而灵活地调整教育模式。这样一来社会就能有效迅速的吸收高校输出的人才。[1]朱继光(2009)曾提出学校和企业应加强联系,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一,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第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大学生及早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应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见习和实习机会。此外,大学生自身也要明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关注当今就业的动态。根据企业的就业要求,发现的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弥补自己的缺陷。当前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校园招聘会。校园招聘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其中不少企业是私人企业。

2、学校校园网发布的就业信息。校园网就业信息具有参考性。

3、社会人才招聘会。社会人才招聘会所涉及的岗位多,信息广泛,是获取各种岗位有效信息的理想渠道。

4、报纸或新闻媒体。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取的信息一般繁琐,缺少针对性。

5、亲朋好友以及父母提供的信息。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教育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近几年来,各大高校连年扩招,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逐步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此外,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对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国家相关政策和改革的影响

我国虽然已经由计划经济步入到了市场经济,但在户籍、社会保障和人事管理方面的制度尚不健全。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制度的改革存在错位,这同样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例如:由于现在大城市的经济相对发达,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有着良好的创业环境,所以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把目光都集中在那些较发达的城市。但许多大学生由于户口问题他们无法为自己的创业申请贷款资金,梦想也就随之化为泡影。另外,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不可能像国企那样为大学生提供很好的五险一金保障,造成了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私企或小企业工作,从而形成了供需错位的现象。

(二)高校扩招和教育模式的影响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造成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严重失衡。传统关于大学生是宝的说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而大学生就业困难却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自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其增长率与社会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悬殊甚大。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加。根据招生人数增长率和毕业生人数增长率可以看出每年的增长率均为正值,且2013年的高校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均突破700万。这远远超出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的范围。

除此之外,部分高等院校墨守成规的教育机制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在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高校应根据就业形势灵活地转变自己的教育模式,用新知识、新技能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总之,[3]高校作为人才的生产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新世纪的经济法则已经表明,未来的 职场 竞争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

(三)企业的要求苛刻,盲目追求高学历、高文凭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剧增,使得企业掌握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招聘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利用毕业生市场供大于求的特点来抬高用人标准,对一般的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学生简历不屑一顾。他们打着“吸收高水平人才”的 口号 ,将目光集中在少数名牌大学,而忽视了其他一般院校的毕业生。这种现象往往会使一般院校的毕业生产生自卑感,从而不愿意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去竞争同一个工作岗位。

(四)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能力不足及不合理的求职方式

就业观念对大学生选择就业的行为影响很大,合理的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一方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一心追求高薪金、高福利、环境适宜的工作场所。同时,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部门工作抱有怀疑的态度,这种滞后的就业理念就造成了供需结构不平衡问题。因此,社会中往往会出现“有业无人,有人无业”的现状。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自我约束能力差,任意放纵自己。在四年的大学时光中,能力没有得到较高的提高。此外正确的求职方式同样是获取理想工作的关键。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往往成功的路径不止一条,求职的方式也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求职方式主要有招聘会求职、网上求职以及电话求职。但对于不同的工作性质需要不同的求职方式,不同的求职方式有着自己不同的方式和途径。[2]三、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途径

面对毕业生人数和就业岗位的不对称现象,当前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以及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调控为辅助、以学校推荐为媒介、以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根本”的就业机制。

1、国家方面

首先,国家应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要坚持为大学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于积极响应“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的大学生,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鼓励他们到贫困和偏远的地区磨练自己。第二,要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政府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确保招聘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第三、完善和健全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国家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例如,为了实现大学生由岗位竞争者向岗位的开拓者的转变,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为他们提供贷款基金、法律援助等等。这种做法使得创业者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四、健全教育制度、调整培养结构。国家要根据社会需要做出合理的招生计划和完善的教学模式,并将相应的指标和政策及时传达到各个高校。

2、社会方面

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变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就业的影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了三大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最终使三大产业所能吸收的就业潜力也在逐年改变。因此,协调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劳动力配置问题已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每年的就业总人数在不断增加,但第一产业每年的就业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却在逐年增加,这说明就业岗位开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从图2可以看到第一产业由2005年的下降到2012年的,下降了大约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由2005年的上升到2012年的,上升了大约7个百分点,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第三产业由2005年的上升到2012年的,上升了5个百分点,并且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例。

3、高校方面

刚刚走出校园迈入社会的学子们往往由于涉社不深、缺乏社会 经验 、没有正确的定位,所以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处碰壁。因此,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者和输出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做出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要让所有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让他们明白开设这门课程对他们将来就业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再者、高校要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程当中来。课堂上老师可利用实例分析,多用一些成功案例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动力。另外,对于不同背景和不同经历的学生,高校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授课方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更能让学生产生对着门课程的兴趣。反之,如果所有的高校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最后,当面临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重大变化时,学生们应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任何方法和技巧是永远有效的。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有一个动态的把握。事实上,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又可分为内职业生涯规划和外职业生涯规划,二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及区别相互关系

内职业生涯规划从事一项职业时所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经验、能力、身体健康等因素的结合及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是外职业生涯的前提,它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

外职业生涯规划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因素的结合及其变化的 故事 外职业生涯通常是别人认可和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否认和收回。

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各自的特点、范围和方式等。但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所以高校在指导学生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让他们了解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职业生涯规划。

4、大学生方面

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和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需要提前为自己的将来做好规划。首先,要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现在很多大学生依赖性较强,凡事都要请教父母或询问朋友,缺乏主见。但对于走出校门的学子们来说,正是敢于奋斗、敢于拼搏、敢于争取的时期。他们理应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业。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能提升人的内在动力。创新本质上概括了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它蕴含着一种重要的信息:社会需要充满活力的人、有开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 文化 素质的人。它能够激发人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从而极大丰富和扩展了人自身的内涵。江泽民曾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二点、要具备竞争意识。竞争是一种能力,它能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能使人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如果一个人缺乏竞争意识,就等于没有了奋斗和进取的动力,那么他终究逃不过平庸和被淘汰的命运。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勇于和善于竞争。第三点、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动机具有指导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同样受价值观的支配和约束,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着重要影响。[5]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意味着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是其成功就业的基础,更是其人生道路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1]、朱继光:.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

[2]、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中信出版社,2002年

[3]、游一行:《狼性法则》,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

[4]、李军锁、王胜荣:《大学生就业指导》,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9月

[5]、李开复:《成功学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年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篇二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引起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首先现简要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然后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就业难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状;就业难;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对此,不少人将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政策,认为是扩招导致大学生贬值缩水,供过于求。OECD公布的《2012年教育展望》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达42%,韩国达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达51%。而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还不到5%,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即使到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才达20%,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事实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涉及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思想观念的深层问题,关系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加强通盘考虑,加强统筹管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2.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硬件不足,图书、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跟不上;学生实验条件简陋;教学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直接导致提高自身能力、科研时间不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特别是有些地方性大学和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且教学水平较低,学科及专业结构矛盾突出,管理混乱,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素质达不到社会认可。

3.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 考公务员 ,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5.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 考研 ”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 报告 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6.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7.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然而,对于这一变化,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一方面是就业期望依旧,大多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不予考虑;另一方面要求离家近、薪水高、工作轻松。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方向应该从基本的就业理论教学转向更加基础的就业实用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就业观念,工作观念进行改变。我国现在就业指导课程包括就业的概念,就业的重要性等等,但是对于实际的就业技巧,就业方式,自身定位,就业情况等等对于大学生就业重要的课程和信息都没有涉及,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改革应该更加彻底,课程安排上不能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更应该向着实践看齐。

(二)社会就业环境

社会就业环境来讲,有必要增加我国的就业岗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增加我国就业缺口中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这样才能将企业从对于一般人才的需求转回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上,同样也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再有需要社会进行支持的是,将大学生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尽量动员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机会。

(三)政府政策刺激

政府的政策刺激在改革中有相当的重要性。首先政府要做好大学生的分流工作,在考研、 出国 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分流方式。将创业进行到底,国家再有能力的情况下,要更加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而且我国可以设立一些的国家性质的大学生二次培养机构或者可以鼓励民办专业技能学校对于大学生进行二次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接收到更多专业性的教育。事实上我国已经存在一定的民办职业教育学校,这些学校与传统的技校,专科不同,都是针对于大学生这一人群,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员工,而且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更加接近实际工作,这些学校已经想很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这些学校的覆盖程度,专业能力不足,也不够正规,所以国家应该进行扶持一些更加正规规范的民办职业学校,为大学生提供转行的机会,想冷门行业提供更多的员工,减少大学生待业情况。

(四)高校体制改革

高校体制改革可以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重要的环节。首先,大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必须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发展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放一定的大学进行实践型技术教育,理论教育放轻。虽然这样的改革必然会减少我国理论研究人才的数量,但是这样的体制改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也可以满足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减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再有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接轨。学校不能再盲目的设定专业,而是应该随时对就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合理的设置学校的专业情况。只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降低培养人才的结构失衡问题,减少因为专业过于集中导致的大学生竞争激烈,大量同岗位人员没有工作的机会。最后,我国大学应当注意的是,盲目扩招问题,的确大学扩招使得我国的人口平均素质有了明显地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是如果继续大学扩招历程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不能够有效缓解,依然会造成社会的严重不稳定,这不是提高素质能够解决得了的。所以大学扩招工作应该更加谨慎,在衡量实际的高考人数的情况下和国家适龄学生数量的前提之下,合理的决定大学应当招录的学生数量,这样的才能够有效控制,进入就业阶段的大学生的数量,减轻就业压力。(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姚佩玲.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J].商,2014

[2]张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3]阚甜.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我深切地感受到我所面对的就业压力。这学期学校组织了就业指导课正好为我这样迷茫着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从指导课中我受益匪浅,同时我的就业观念也有所改变,面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以改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遵循“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指导思想。目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另一方面“英雄无用武之地”。 今年受全球化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我们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那么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我的就业观应如何转变呢?接下来我想就我个人的实际情况谈一下我的就业观。首先:面对市场经济,一职难求的现状,我们要有一种就业为先的心里,我们要清楚的看清自己的能力,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上,适当降低要求先就业再择业。这几年应届毕业生每年都有所增加,而各招聘企业人数却有较大幅度下降,有些大型单位仅招一二个人。本来毕业生就多,就业压力大,现在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找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我不能像当初自己设想的那样,完全按自己的学历找工作,还非要找个好工作不可。目前头等大事就是先找个工作,先养活自己,然后继续不断努力学习,等到就业压力有所缓解再按自己的要求找到更满意的工作。” 在择业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愿望,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第二、把握机遇,自我推销,对于我们毕业生而言“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也面对着“用武之地”找不到英雄的现实情况。所以说学会“把握机遇,自我推销”是我们走出校门的第一步。我们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多上网浏览一些招聘与就业的相关信息。抓住每一次就业的就会,即便招聘会上遭到冷眼相待也全当是给自我推销积攒经验而已。柘宽就业的思路,到西部到农村去就业。西部大开发政策,号召大学生到西部去,因为那里对大学生的需求,要远远高于东部地区或其他的地方。但是不少大学生因为那里的工作条件不好,气候环境不好,以及西部比较贫穷,等原因不愿意到西部去工作!而这样的原因也许就是我的一个好的就业就会。这段时间在学校听辅导员说过大学生毕业报考村官就业的上岗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歧视到农村工作。我们刚由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出来找工作,自己就如同是一件商品,我们自己要学会推销自己,调整好就业心态,对自己要有信心,要有敢于竞争的勇气,要将自己最亮丽的一面展现给招聘单位,再者我们也不要过分的强调自己的意愿,要以社会与单位及个人的发展为重。第三、自己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是可悲的。可悲什么呢?可悲的是:如果没有目标,你就像《未来水世界》电影中大海里没有方向的船,即使你再努力,也很难到达美丽的陆地,甚至越航行离陆地越远。 没有目标和方向的人,可能今天换一个工作,明天换一个工作,一年换几个单位,甚至换几个行业。而其实,如果你在一个公司做不到两年,你根本无法真正学习到这个公司的专业、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东西;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质,如果你在一个行业待不上三四年,你根本把握不到这个行业的感觉,感觉都找不到,你何谈在这个行业取得人生的成功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在找到一份还可以的工作时,第一:专注去做这个行业;第二:在这个公司坚持做好几年,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并且努力的为之奋斗!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金融危机以前,在我们许多大学毕业生看来,外企或国家单位是我们眼中的香馍馍,可是今年,只要能找到一个栖身之地,也许我们都不会怨天尤人,这一点儿都不夸张,于是出现了“零工资就业”这样一种说法。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还能说什么。现在国家也在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则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机遇,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与能力。我们大学生应将在校期间的创业学习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创业的艰辛和不容易,积累经验和教训,为今后走上社会后择机创业做准备。总之,面对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遵循“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指导思想。就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但不管怎样,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毕业的大学生早日就业是硬道理。 自己写的!

优先战略保民生——怎么解决就业难◇解析“两难”局面:招工难难掩就业难◇就业政策“领航”: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自主创业“启航”:就业天地更宽广◇职业培训“助航”: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公共服务“护航”:求职之路更顺畅

可以发一份给我吗?谢谢!

大学生就业压力论文题目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使大学生成功就业,这是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希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篇一

《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问题”》

【摘要】就业是每个人和家庭要面对的问题,是民生之本。随着高校扩招,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出。针对当前大学生与工作岗位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 毕业 生就业信息的作用与来源;紧接着分析了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巨大压力的原因;最后本文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 措施 和途径。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 渠道 ;措施

一、就业信息的重要性

从国内外关于 教育 方法 与解决就业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数研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高等教育方向的能力培养上,而忽视了对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通常会让刚刚迈出校园的学子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二者应当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企业提供的就业信息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从而灵活地调整教育模式。这样一来社会就能有效迅速的吸收高校输出的人才。[1]朱继光(2009)曾提出学校和企业应加强联系,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第一,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了解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第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大学生及早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应提供给大学生更多的见习和实习机会。此外,大学生自身也要明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关注当今就业的动态。根据企业的就业要求,发现的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弥补自己的缺陷。当前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校园招聘会。校园招聘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其中不少企业是私人企业。

2、学校校园网发布的就业信息。校园网就业信息具有参考性。

3、社会人才招聘会。社会人才招聘会所涉及的岗位多,信息广泛,是获取各种岗位有效信息的理想渠道。

4、报纸或新闻媒体。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取的信息一般繁琐,缺少针对性。

5、亲朋好友以及父母提供的信息。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教育理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近几年来,各大高校连年扩招,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逐步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此外,由于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对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国家相关政策和改革的影响

我国虽然已经由计划经济步入到了市场经济,但在户籍、社会保障和人事管理方面的制度尚不健全。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制度的改革存在错位,这同样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困难。例如:由于现在大城市的经济相对发达,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有着良好的创业环境,所以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把目光都集中在那些较发达的城市。但许多大学生由于户口问题他们无法为自己的创业申请贷款资金,梦想也就随之化为泡影。另外,现在很多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不可能像国企那样为大学生提供很好的五险一金保障,造成了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私企或小企业工作,从而形成了供需错位的现象。

(二)高校扩招和教育模式的影响

近几年来,各大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造成毕业生就业市场出现严重失衡。传统关于大学生是宝的说法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而大学生就业困难却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自从2000年以来,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其增长率与社会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悬殊甚大。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加。根据招生人数增长率和毕业生人数增长率可以看出每年的增长率均为正值,且2013年的高校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均突破700万。这远远超出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的范围。

除此之外,部分高等院校墨守成规的教育机制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在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高校应根据就业形势灵活地转变自己的教育模式,用新知识、新技能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总之,[3]高校作为人才的生产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新世纪的经济法则已经表明,未来的 职场 竞争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

(三)企业的要求苛刻,盲目追求高学历、高文凭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剧增,使得企业掌握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招聘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利用毕业生市场供大于求的特点来抬高用人标准,对一般的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学生简历不屑一顾。他们打着“吸收高水平人才”的 口号 ,将目光集中在少数名牌大学,而忽视了其他一般院校的毕业生。这种现象往往会使一般院校的毕业生产生自卑感,从而不愿意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去竞争同一个工作岗位。

(四)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能力不足及不合理的求职方式

就业观念对大学生选择就业的行为影响很大,合理的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一方面,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一心追求高薪金、高福利、环境适宜的工作场所。同时,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部门工作抱有怀疑的态度,这种滞后的就业理念就造成了供需结构不平衡问题。因此,社会中往往会出现“有业无人,有人无业”的现状。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自我约束能力差,任意放纵自己。在四年的大学时光中,能力没有得到较高的提高。此外正确的求职方式同样是获取理想工作的关键。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往往成功的路径不止一条,求职的方式也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求职方式主要有招聘会求职、网上求职以及电话求职。但对于不同的工作性质需要不同的求职方式,不同的求职方式有着自己不同的方式和途径。[2]三、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途径

面对毕业生人数和就业岗位的不对称现象,当前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以及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调控为辅助、以学校推荐为媒介、以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根本”的就业机制。

1、国家方面

首先,国家应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要坚持为大学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对于积极响应“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的大学生,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鼓励他们到贫困和偏远的地区磨练自己。第二,要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政府要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确保招聘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第三、完善和健全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国家应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例如,为了实现大学生由岗位竞争者向岗位的开拓者的转变,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为他们提供贷款基金、法律援助等等。这种做法使得创业者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四、健全教育制度、调整培养结构。国家要根据社会需要做出合理的招生计划和完善的教学模式,并将相应的指标和政策及时传达到各个高校。

2、社会方面

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变对大学生就业有着显著的影响,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对就业的影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导致了三大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最终使三大产业所能吸收的就业潜力也在逐年改变。因此,协调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劳动力配置问题已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每年的就业总人数在不断增加,但第一产业每年的就业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却在逐年增加,这说明就业岗位开始由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从图2可以看到第一产业由2005年的下降到2012年的,下降了大约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由2005年的上升到2012年的,上升了大约7个百分点,是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第三产业由2005年的上升到2012年的,上升了5个百分点,并且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例。

3、高校方面

刚刚走出校园迈入社会的学子们往往由于涉社不深、缺乏社会 经验 、没有正确的定位,所以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处碰壁。因此,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者和输出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做出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要让所有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让他们明白开设这门课程对他们将来就业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再者、高校要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课程当中来。课堂上老师可利用实例分析,多用一些成功案例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动力。另外,对于不同背景和不同经历的学生,高校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授课方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更能让学生产生对着门课程的兴趣。反之,如果所有的高校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最后,当面临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重大变化时,学生们应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任何方法和技巧是永远有效的。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有一个动态的把握。事实上,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又可分为内职业生涯规划和外职业生涯规划,二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

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及区别相互关系

内职业生涯规划从事一项职业时所需具备的知识、观念、心理素质、经验、能力、身体健康等因素的结合及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是外职业生涯的前提,它带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

外职业生涯规划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职务与职称、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因素的结合及其变化的 故事 外职业生涯通常是别人认可和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否认和收回。

内外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各自的特点、范围和方式等。但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所以高校在指导学生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让他们了解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职业生涯规划。

4、大学生方面

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和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需要提前为自己的将来做好规划。首先,要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现在很多大学生依赖性较强,凡事都要请教父母或询问朋友,缺乏主见。但对于走出校门的学子们来说,正是敢于奋斗、敢于拼搏、敢于争取的时期。他们理应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业。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意识能提升人的内在动力。创新本质上概括了了一种新的人才标准,它蕴含着一种重要的信息:社会需要充满活力的人、有开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 文化 素质的人。它能够激发人的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从而极大丰富和扩展了人自身的内涵。江泽民曾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二点、要具备竞争意识。竞争是一种能力,它能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能使人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如果一个人缺乏竞争意识,就等于没有了奋斗和进取的动力,那么他终究逃不过平庸和被淘汰的命运。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勇于和善于竞争。第三点、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动机具有指导的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同样受价值观的支配和约束,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着重要影响。[5]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意味着一个有道德、讲诚信、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人。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是其成功就业的基础,更是其人生道路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1]、朱继光:.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

[2]、理查德?尼尔森?鲍利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中信出版社,2002年

[3]、游一行:《狼性法则》,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

[4]、李军锁、王胜荣:《大学生就业指导》,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9月

[5]、李开复:《成功学教程》,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年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论文篇二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引起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首先现简要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然后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就业难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状;就业难;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对此,不少人将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政策,认为是扩招导致大学生贬值缩水,供过于求。OECD公布的《2012年教育展望》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达42%,韩国达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达51%。而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还不到5%,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即使到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才达20%,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事实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涉及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思想观念的深层问题,关系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加强通盘考虑,加强统筹管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2.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硬件不足,图书、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跟不上;学生实验条件简陋;教学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直接导致提高自身能力、科研时间不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特别是有些地方性大学和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且教学水平较低,学科及专业结构矛盾突出,管理混乱,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素质达不到社会认可。

3.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 考公务员 ,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5.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 考研 ”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 报告 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6.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7.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然而,对于这一变化,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一方面是就业期望依旧,大多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不予考虑;另一方面要求离家近、薪水高、工作轻松。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方向应该从基本的就业理论教学转向更加基础的就业实用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就业观念,工作观念进行改变。我国现在就业指导课程包括就业的概念,就业的重要性等等,但是对于实际的就业技巧,就业方式,自身定位,就业情况等等对于大学生就业重要的课程和信息都没有涉及,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改革应该更加彻底,课程安排上不能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更应该向着实践看齐。

(二)社会就业环境

社会就业环境来讲,有必要增加我国的就业岗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增加我国就业缺口中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这样才能将企业从对于一般人才的需求转回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上,同样也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再有需要社会进行支持的是,将大学生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尽量动员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机会。

(三)政府政策刺激

政府的政策刺激在改革中有相当的重要性。首先政府要做好大学生的分流工作,在考研、 出国 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分流方式。将创业进行到底,国家再有能力的情况下,要更加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而且我国可以设立一些的国家性质的大学生二次培养机构或者可以鼓励民办专业技能学校对于大学生进行二次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接收到更多专业性的教育。事实上我国已经存在一定的民办职业教育学校,这些学校与传统的技校,专科不同,都是针对于大学生这一人群,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员工,而且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更加接近实际工作,这些学校已经想很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这些学校的覆盖程度,专业能力不足,也不够正规,所以国家应该进行扶持一些更加正规规范的民办职业学校,为大学生提供转行的机会,想冷门行业提供更多的员工,减少大学生待业情况。

(四)高校体制改革

高校体制改革可以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重要的环节。首先,大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必须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发展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放一定的大学进行实践型技术教育,理论教育放轻。虽然这样的改革必然会减少我国理论研究人才的数量,但是这样的体制改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也可以满足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减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再有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接轨。学校不能再盲目的设定专业,而是应该随时对就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合理的设置学校的专业情况。只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降低培养人才的结构失衡问题,减少因为专业过于集中导致的大学生竞争激烈,大量同岗位人员没有工作的机会。最后,我国大学应当注意的是,盲目扩招问题,的确大学扩招使得我国的人口平均素质有了明显地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是如果继续大学扩招历程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不能够有效缓解,依然会造成社会的严重不稳定,这不是提高素质能够解决得了的。所以大学扩招工作应该更加谨慎,在衡量实际的高考人数的情况下和国家适龄学生数量的前提之下,合理的决定大学应当招录的学生数量,这样的才能够有效控制,进入就业阶段的大学生的数量,减轻就业压力。(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姚佩玲.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J].商,2014

[2]张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3]阚甜.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

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要:大学生就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大学生在求职面试时,往往因为忽视了细节处的表现,以及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从而与工作失之交臂。所以,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关键词: 不可 忽视 细节 礼仪 心理 大学生 就业 高等的学历、丰富的知识为大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求职面试时,许多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往往因为一些细小的问题而与工作失之交臂。 当今大学生进行面试时,除了常规的问题之外,还会碰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而招聘单位也正是从这些千奇百怪的面试中,选拔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最近就从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档节目:一家公司在对三位大学生进行面试时,搞了一次活动,让三位大学生到一家幼儿园,分别向小朋友们解释“竞争”这个词的含义。招聘单位不仅从三位大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更是从他们在细节处的表现,去评价他们是否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是否诚恳、认真,是否具有爱心、耐心,是否尊重对方、把服务对象放在第一位等等,由此他们总结出三位面试者综合能力的高低,从而选出一位最佳的人才。因为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综合型的、应用型的人才。只具备了高等的学历和丰富的知识是不行的,还要有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招聘单位也都希望得到这样的人才。但面试时间很短,因此他们就从面试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进行判断。一位礼仪专家曾说:“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现素质。”因为一些小事情或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往往会透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显现出一个人的本质,招聘方就能从中迅速产生判断,结果就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程。而这些都不是大学生短时间靠突击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如果你拥有良好的全面素质,你就会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遇。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想把握住更多的机会,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知识面广、专业技术精通、业务能力强的基础上,还必须提高个人的修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以避免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前程。要想提高个人的修养,就必须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 首先是个人礼仪。虽然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但要想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必须注意学习一些个人礼仪知识。比如修饰、化妆、仪态、服饰、谈话等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下,每个组织都在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其中就包括员工形象。一位打扮不合时宜的、或粗心的、或邋遢的大学生与形象良好的大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参加面试,前者肯定是落选者。因为员工的不良形象也有损组织的形象,给组织带来损失。就有这样一位大学生,他在面试时穿了一身刚买的深色西装、一双黑色的皮鞋和一双白色的袜子,希望自己形象不俗,能给主试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他不知自己已违背了西装着装的基本规则。他虽然穿上了深色的西装和黑色的皮鞋,却不合时宜地以一双与前者反差过大的白色袜子同其搭配,而且在他所穿的西装上衣的左侧衣袖上,本当先行拆掉的商标,依旧赫然在目。本想给考官留下良好印象的这位大学生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所以,大学生参加面试时,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皮肤要洁净,指甲要及时修剪,头发要整洁,口腔要卫生,要有正确的站、坐、走相,服装要合时宜,鞋要擦干净,不要随便打断主考官的谈话,谈话时要注意语音、语调、语速、语气等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面试过程中要始终面带微笑。这些细节都是体现大学生素质修养的,掌握了这些礼节,将有助于大学生求职的成功。 其次是公共礼仪。公共礼仪是大学生介入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工具,更有助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金利来品牌的创始人曾宪梓在面试应聘者时,出了一道有趣的测试题:将一把用来打扫卫生的扫把斜放在办公室门口。 应聘者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应聘者都能把扫把扶起来。曾宪梓最后录取的是那些达到条件并主动将倒在地上的扫把扶起来的人。他的道理很简单,应试的人进出时看到了倒在地上的扫把,虽然自己不会跌倒,但可能会碰到其他的人,并且看着也别扭,而他却不愿意弯一弯腰把扫把扶起来,说明这个人不习惯为他人着想,或是不灵敏,而且很懒。如果有能力的大学生因为这件事而与将要到手的工作失之交臂,实在是太可惜了。 还有一位品学兼优、精明强干的女大学生,被一家外资企业看中了,但就因为她不知道有关轿车座次的礼节,而大意失荆州。根据礼仪规范,当轿车的主人亲自驾车时,一名搭车者只有在轿车的前排与之平起子坐,才是尊重对方的做法。但当那位外资企业的外方总经理亲自驾车时,这位女大学生却坐在了轿车的后排座位,这通常被理解为有意怠慢亲自驾车的主人。这样一来,其结果便可想而知。如果掌握了公共礼仪知识,大学生就不会因为这些细节问题而阻碍求知就业了。比如要有良好的公德心,尊重、关心别人,真诚待人,能正确称呼对方,掌握握手的礼仪,乘坐交通工具的礼仪,能正确使用现代通信工具,懂得一些国际礼仪等等。 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也是复杂多变的。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专业领域一展身手。但是在就业过程中,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就业的一般心理问题: 大学生群体是个体由青年期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具有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边缘人”地位,处于“心理延续尝负期”,多重价值观、人格的再构成等心理内在原因;同时存在着环境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一般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挫折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盲目攀比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及其他心理如注重实惠、坐享其成的心态、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等等。为了帮助广大毕业生同学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适,我们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看大学生就业时一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 (一)就业心理压力与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使就业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清华大学2000年的调查显示,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而且压力有随着年级增高而上升的趋势。学生就业压力体验相当严重,尤其以心理体验最为严重。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方向的选择、就业、考研、恋爱分合、大学中不愉快经历、离别感伤、突发事件、经济条件等冲突和事件;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而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释放方式则过于内向化,主要是自己解决和求助于同学朋友。 (二)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 许多大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大学生大多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过分地考虑择业的地域、职位的高低和单位的经济效益。高期望驱使毕业生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渴求高收入、高物质回报率,并一厢情愿地对用人单位提出种种要求,将自己就业的目标定得很高,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比如,有一些学生就说:“非北京、上海、深圳不去。”可是现实就业岗位大多不像大学生所想象得那么美好,因此当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异较大时,就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虚伪等心理问题,并可能导致择业行为的偏差。 (三)就业观念不合理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职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一些毕业生同学过分强调职业的功利价值,甚至还将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而不考虑国家与社会的需要,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3、求安稳,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很多大学生仍然喜欢稳定、清闲、福利保障好的单位,希望以此就能选定理想的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业。 4、过分强调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在求职时,只要是与自己专业关系不密切的职业就不考虑,这样做只能是人为地增加了自己的就业难度。 5、职业意义认识不当。许多大学生从观念上来说,还是仅仅把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对大学生就业统计论文题目

统计学问题我来明确的

1、高技术产业产值影响因素的研究2、关于和谐社会统计指标的初步研究3、CCA研究我国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对经济的影响4、基于单因素序列相关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5、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中国FDI统计分析6、基于排队论在杭州公交站点停车位的优化及实证分析7、基于统计方法的股票投资价值分析8、某某市2019年工业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9、近30年31省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统计分析10、近30年31省市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统计分析11、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12、林业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美联储量化13、MMC排队模型在收费站排队系统中的应用14、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15、城市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题目见下面:信息现代化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分析,新时期如何做好国企行政管理工作,新媒体环境下行政管理创新,现行档案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夫妻债务制度研究,第三方电子支付法律问题研究,公司僵局救济问题研究,论国际服务领域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立法研究。

13、劳动工资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14、原材料、能源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15、财务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16、财政收支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17、城镇居民生活收支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18、农村住户收支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19、外贸进出口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0、科技统计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1、对外经济贸易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2、金融保险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3、教育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4、文化事业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5、卫生医疗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6、社会福利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7、劳动力资源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8、自然资源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9、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30、企事业单位设备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31、企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32、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损益表)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33、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34、贸易企业商品采购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35、贸易企业商品销售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36、工业产品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37、高校招生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与开发 38、大学生就业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与开发 39、人才需求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与开发 40、专业文献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与开发 41、报刊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与开发 42、商业银行存取款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43、某医院门诊预约系统设计与开发 45、某课程网上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 46、某医院床位安排系统设计与开发 47、某区房屋出租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48、某企业设备监控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49、某小区车辆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