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毕业论文关于栽培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4-07-03 14:09:07

毕业论文关于栽培怎么写

这个 我可以写 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写 包通过 包修改↓↓↓↓↓下面可以和我联系

【形态特征】多年生附生常绿草本植物。叶革质丛生,长圆披针形,先端尖,基部圆形。根肉质,节间短;叶常绿,革质,长椭圆状心脏形。佛焰苞直立开展,肉穗花序无柄,圆柱形,先端黄色,下部白色,花两性,小浆果内有种子2-4粒,粉红色,密集于肉穗花序上。花期2月-7月,如温湿度适宜则可常年开花。[编辑本段]【生态习性】喜高温植物,并喜湿润环境,忌日光直射,要求较精细的栽培。22以上才能良好生长,超过30又容易引起叶腐病。盆土应干湿相间,长期处于水湿壮态容易烂根。因此最好要栽培在肥沃疏松的培养土里。一般以腐叶土、树蕨碎渣、碎木炭等混合的培养土为佳。生长季节每个月应施一次液肥。越冬温度应在10以上,并控制浇水。生长适温25-28℃。不喜灌水过多,土质要求排水良好,而空气湿度宜高。全年宜于适当遮荫的光下栽培。培养土以富含腐殖质、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壤土最好。[编辑本段]【品种情况】同属植物约有200多种,其中有观赏价值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有:大叶花烛:水晶花烛:剑叶花烛:依观赏目的不同,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肉穗直立的切花类,以红鹤芋为代表;第二类为肉穗花序弯曲的盆花类,以花烛为代表;第三类为叶广心形,浓绿色有光泽,叶脉粗,银白色,具有图案美丽观叶类,以晶状花烛为代表。目前栽培广泛,品系品种较多的是切花类。按佛焰苞及肉质花序的颜色,切花品种有以下几种:1.Gloria, Alexia:佛焰苞鲜红色,肉穗花序黄色;2.Mauricia, Candia:佛焰苞鲜红色,肉穗花序先端绿色;3.Rosetta, Nette:佛焰苞绯红色,肉穗花序先端绿色;4.Lydia:佛焰苞绯红色,肉穗花序全为粉红色;5.Margaretha:佛焰苞白色,肉穗花序肉红色。[编辑本段]【繁殖方法】常用分株和扦插、播种繁殖。春季选择3片叶以上的子株,从母株上连茎带根切割下来,用水苔包扎移栽于盆内,经3-4周发根成活后重新栽植。对直立性有茎的红鹤芋品种采用扦插繁殖。同要,插于水苔中,待生根后定植盆内。播种繁殖的红鹤芋,出苗后,需经3~4年培育才能开花,若用分株繁殖,培养1年后即可产花。露地栽培,夏季产花,着花时间可2个月,控制环境条件,可实现周年开花。[编辑本段]【栽培管理】喜较高温度,生长适温为20至30度,越冬温度不低于10度。红鹤芋通常在保护地(温室、塑料大棚、荫棚)内进行栽培。一般来说,冬季夜温应维持在19℃,日温25℃;夏季夜温维持在24℃,日温30℃。夏季温室遮荫网下,温度不得超过35℃。温度过高,应加强通风。寒流来时,温度低于15℃,应采取防寒措施。喜温润,故每天需向叶面喷雾。保持湿度,有利于叶片生长。排水不良或盆土过湿易烂根,生长旺期注意保持盆土有充足的水分。浇水宜干湿相间,一次浇水后待盆土表面见干再浇下一次水。喜偏酸的水,可以pH4~的偏酸水或用雨水浇灌,也可定期施用%~%的硫酸亚铁。为增加空气湿度,可常向叶面及盆周围喷水,但不要将水喷到花上。秋以后,随着天气转凉应逐渐减少浇水,入室后至早春出室前应控制浇水,保持盆土偏干。栽培红鹤芋理想的相对湿度为80%~85%,幼苗移植时应控制在85%~90%。宜在半阴环境下栽培,但冬季需要充足阳光。红鹤芋所需的光照以15000~20000勒克斯为宜。一般需遮光栽培,遮光率应视气候情况控制在60%~80%。 虽耐半阴,但光线强些对开花有利,开花多而大,色泽鲜艳。强光直射又会使叶片发黄。为使火鹤花花叶俱佳,应让其不受强光直射而又多接受光照。盆栽夏季宜放在北窗附近养护,其他季节宜放在向阳窗台等处。露天或温室栽培,夏季的早晚可给予阳光照射,中午前后应遮去50%左右阳光;其他季节可不遮光。在5-9月生长旺盛期,每半月施肥1次。追肥以腐熟有机质液肥为主,并配合施用磷、钾肥或复合肥。当抽出花茎时可用枝条支撑植株。4至10月为生长期。每周施追肥一次,现蕾后开花前更不能缺肥。休眠期要节制浇水。观花品种喜半阴环境,早晚需要阳光照射,否则难以开花,观叶品种应避免直射阳光。盆栽时,培养土以富含腐殖质、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壤土最好。宜用2份腐叶。土或泥炭土、l份珍珠岩或粗沙配成培养土,或用腐叶土(或泥炭土l份、园土l份、苔藓)和木炭l份再加少量过磷酸钙或骨粉配成培养土。宜放在湿润的沙砾上,增加湿度。盆土排水性要好,忌强光照射,夏季置于北窗台,其他季节放南窗台。根系长出要用苔藓盖好。上盆或换盆时,先在盆下部1/4~1/3深度填充颗粒状的碎砖块等物,作为排水层。大约2~3年换1次盆,一般在早春结合分株繁殖进行,换盆时去掉旧土换上新的培养土。[编辑本段]【养护要点】花朵由鲜猩红色的佛焰苞和橙红色的肉穗花序组成,花序螺旋状卷曲,光彩夺目,风姿楚楚,给人以明快,热烈的感受。盆栽宜选用腐叶土(或泥炭土)、苔藓加少量园土和木炭以及过磷酸钙的混合基质。生长期间约每月施1-2次氮,磷结合的薄肥或进行根外追肥。从10月至翌年3月要适当控制浇水,其他时间浇水要充足,否则影响开花,但需注意浇水要干湿相间,切忌盆内积水,否则易引起烂根。火鹤花怕寒冷,越冬期间室温以保持在16℃以上为宜。冬季寒冷和潮湿均会引根系腐烂。火鹤花喜半阴,怕强光,故大敌春夏秋三季注意适当遮阴,夏季需遮去60%的阳光。炎热季节最好将花盆放在盛有湿沙土的沙盘上养护。冬季放室内南窗附近培养。不需遮光。为保持较高的湿度,每天要向叶面上喷水2-3次,同时向地面上洒水。一般每隔1-2年于早春3-4月换一次盆。繁殖火鹤花,以分株为主,多结合早春换盆进行。一般火鹤花在夏天温度不要超过30℃,冬天温度不低于15℃,相对湿度70%-80%。火鹤花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它所能忍耐的最高温是32℃,超过32℃生长开始缓慢。可忍耐的最低温度是15℃,在15℃以下会发生冻害叶片变黑或变黄。每周浇水2-3次,不可直接用自来水,必须放置24小时后再用。此外,每天要在叶片上喷雾2-3次,以保持湿度。冬季,白天可放到阳台上,晚上移入室内。夏天中午不可放在阳台上,切忌阳光直射,避免发生日灼现象,放在客厅内即可,每隔10-15天浇一次稀薄的麻酱渣、硫酸亚铁、磷酸二氢钾配置的溶液。除此以外,可用低浓度啤酒稀释在水中,进行叶面擦拭,保持叶片光泽。北方养好火鹤花的关键火鹤花在北方的普通居室中不易养好,栽培要注意以下几点:1、除冬季可置于南窗附近养护,其它季节应放在室内半荫处,避免强光直射。2、适宜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深秋后开始休眠,但室温不得低于15℃,忌低温。也忌高温,高温情况下生长不良。3、除冬季外,应经常浇水,保持盆土湿润。火鹤花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可把花盆放在盛有卵石和水的浅盆中,并经常在植株及周围地面喷水。开花后要避免水洒在花上。4、盆土可用草炭土和松针土各半混合而成,也可直接使用松针土,还可加入少量腐熟的马掌或长效片肥。最好,用凉开水(含钙质少)或用雨水浇灌。盆底孔要用瓦片垫好,以保证排水通畅。3-8月,每隔一周至两周施一次薄肥。5、要保持土壤呈酸性,酸碱度在pH4-5之间。怎样使火鹤花花艳叶更美?火鹤花性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环境,忌强光照射,不耐寒。欲养好火鹤花,需掌握以下栽培技术:①盆栽土宜选用泥炭土加1/4珍珠岩,另加少量骨粉或腐熟饼肥粉混匀配制;盆底需垫上粗沙等物,以利排水。②水。生长旺季胶水应充足,盆土干湿相间;深秋及早春应适当控制浇水量,盆土切忌积水。每月需施2~3次复合液肥。③夏季中午前后需注意遮荫,早、晚多见阳光;冬季应给予充足的光照。④生长期适温为20~25℃,越冬室温不能低于16℃。高温季节需每天向叶面上喷水和向地面洒水2~3次,以利降温增湿。⑤每隔1~2年在早春需换盆1次,换盆时将老根及枯根剪去,并应增施基肥,添加新的培养土。[编辑本段]【病害防治】常见炭疽病、叶斑病和花序腐烂病等危害,用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和红蜘蛛,可用50%马拉松乳油1500倍液喷杀。火鹤花在养护过程中,最好每隔7-10天打一次750倍的多菌灵或百菌清溶液。对火鹤花容易造成危害的病虫害有以壳虫和蓟马虫。蚧壳虫的特点是经常在叶背活动,危害严重时容易在叶面上诱发一层黑霉,用手摸后比较粘,轻轻擦不易掉。防治蚧壳虫的方法是将少许洗衣粉溶解在水中,用软布轻擦叶面、叶背,擦掉后再用清水擦一遍,避免洗衣粉残留在叶片上。而蓟马虫则为细长的小黄虫,爬得很快,经常侵袭幼嫩的花梗、叶梗、佛焰苞,被它危害后的叶片展开是红色的,叶梗、花梗不光滑,凹凸不平,佛焰苞展开是畸形花。防治此虫的方法是打600-800倍的康福多。[编辑本段]【火鹤花移栽】一、材料试验材料为经增殖培养(MS+6-BA0.2+IBA0.1+糖3%)和生根培养(1/2MS+6-BA0.15%+糖2%)的试管苗。苗高3cm以上,具有3片以上完全叶。二、方法(一)培育壮苗 将经生根培养40d后的幼苗,转移到壮苗培养基上,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0.05 +IBA0.2+糖2.5%,给以2000--25001x的光照每天12小时,温度要求(25±2)℃,培养时间为30--40d。苗高可达5cm以上,叶色油绿,叶片肥厚,最大叶横径可达到1.5cm,此时可炼苗移栽。(二)炼苗 将试管苗移入大棚内,首先进行闭瓶炼苗,一周后打开瓶口继续炼苗5d,炼苗时要保持温度25℃,光照2000lx,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三)基质的选择与消毒 栽植基质可选用蛭石和草炭。栽植前将基质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密闭24小时后通风2d再用。容器选用直径为6cm的营养钵,营养钵的底部要有小孔,以便于水分的渗入,并将基质用清水浸透。(四)栽植 将经过炼苗的幼苗从培养基中取出,然后用清水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用0.2%的多菌灵溶液浸泡5秒后备用,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栽植好幼苗的营养钵放入培养箱内,箱底放入15cm厚的沙子,营养钵的底部要嵌入沙内。箱的上方用玻璃板盖好,以保持湿度。营养体浇足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成的营养液,沙中倒足清水。(五)管理 ①每天早或晚通风1次,避免箱内通气不畅而引起病害的发生。②开始每天向沙中倒入1次清水,1周后每2d向沙子中倒1次水,每2周向营养钵内加1次营养液,以保障水分和养分的供应,浇营养液时尽量避免液滴与叶面接触,减少病害。③箱内温度为25℃--28℃,光照度开始时为1000--1500lx,以后逐渐加大,20d后为2000--2500lx。(六)入盆 钵内幼苗苗高达到8cm时,将其移入盆中,盆土的配方为2份河沙+1份腐殖土+2份菜园土。移栽前,先将盆土用清水浸透,中央挖一洞穴,将幼苗连同基质放入洞中,用土覆盖压实,栽好后浇灌4倍的MS营养液。(七)盆花管理 ①遮光:火鹤需要的光照较少,要遮荫减少光照,以透光35%--50%为宜。②保湿:火鹤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夏季要喷水增加湿度。③温度:温度要求25℃--30℃,温度过低时植株生长不良,易患病虫害。冬春季要保温防寒。④施肥:每隔20d左右浇施4倍的MS营养液1次。[编辑本段]【肥水管理】火鹤是一种耐阴花卉,在夏季,除了把它的生长温度控制在21℃-25℃外,在肥水管理上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利用涨落潮系统使用该系统时,盆必须要架起一个边,以便使盆有良好的排水性能。需要强调的是,介质的吸水能力也很重要,注意盆顶部介质的干湿度。2.利用灌溉垫当使用该系统时,盆底部必须要有洞,且要直接与垫接触。所用基质的吸水能力很重要,同样要注意盆顶部介质的干湿度。3.利用带有喷淋装置的PVC管,因肥水的缘故在花上会产生软木状条纹,所以要根据条纹发生的程度,注意每次灌溉后要在30秒内用清水冲洗掉沾在花上的肥液?该方法大部分用于小盆栽培和幼小植株。4.利用滴灌系统,该系统对于较大尺寸的盆栽花卉特别有利,优点是植株能保持干净和节水。每个滴头每次滴灌可最小滴出50毫升肥水,建议对于25厘米尺寸的盆用两个滴头。每次灌溉都伴随施肥,灌溉水的EC值荷兰为、pH为,标准的施肥量有大量元素,浓度为每升盆栽基质用4克缓释肥,并且定期对植株进行施肥,流水,严防出现干盆。5.随着植株的长大,还应该及时注意调整盆的间距,以适应植株的健康生长。[编辑本段]【价值用途】景观用途盆栽观赏,也可作切花。阴地植物。[编辑本段]【相关文章】有心钻研艺术插花的人士,对花、枝、叶、果的选择非常讲究。近年来,许多插花高手发现花貌别具一格的火鹤花,确是一个前程似锦的“插花新星”。火鹤花,又名红掌花、红苞芋。希腊文名之“安世莲”,译意为“有尾的花”。它有如一只伸开的红色手掌,在掌心上竖起一小条金黄色的肉穗,在学术上叫做“佛焰苞”。其实,严格说来,火鹤花与红掌花是有多少区别的。它们两者的花苞同是掌形,所不同的是火鹤花的肉穗好像鹤鸟弯曲的颈项,而红掌花所长的肉穗好像一支短小的蜡烛,故又名“花烛”。除了这个小小的特征相异之外,它们两者的株高均为3O~5O厘米,叶片都是长心形,与慈菇的叶子相似,叶柄由基部伸出,叶色青翠,中间有银白色的叶脉,如栽培得好,几乎每片叶的腋间都能长出一枝花来。而花梗的长度约有四、五十厘米,多数高出叶面。它所开的红花都富有闪光的腊质,常使人误为塑料制成的假花,可连插20多天才凋谢。因此,人们对它一概称为火鹤花,并且随心所欲地买来观赏。由于火鹤花具有鲜艳夺目的特色,许多欧美人士把它视为“热烈、豪放”的象征,普遍采用西方插花的气派,用低浅的瓶Int集丛插养,周围再衬陪白色或紫色的小花,使厅堂显得异常瑰丽和华贵。此外,当新店开张或婚礼喜庆时,人们还挑选它砌作花篮,以增添欢乐的气氛。檀长花道的日本人对火鹤花也非常好感,她们在运用“天、地、人”的插花方式时往往把火鹤花插在“天”的位置,以显示它的英姿,并且冠以“大红团扇”的美誉。据报道,现今全世界火鹤花的品种约有25O多个,大部分以红色的为基调,少部分有白色、橙色、紫色、粉红色和上红下绿等。在国际市场上以红色的大花品种最为畅销。1991年日本零售的火鹤花就有180多万支。香港火鹤花的售价一般比玫瑰高出2~3倍。而国内各大城市均供不应求。火鹤花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原产于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在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都有广泛的分布。现在荷兰、巴西和哥伦比亚种得较多。它的特性是喜暖畏寒、喜湿怕旱,喜阴忌晒。生长适温为18~25℃,临界低温为15℃。如天气太冷就不会开花。所需的相对湿度以6O%以上为宜。近年来我国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先后引种试验,。普遍反映这种花的“娇气”较重,比其它同科的植物较为难栽。香港的花农因习惯于集约经营,在露地栽培已获得成功。但内地要进行商品性生产则必须采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等保护设施,实行春夏防雨,秋冬保温,才能提高切花的品质。对它的繁殖可采用分株。切茎和播种等多种方法。现国内对火鹤花的授粉结实尚有困难,如要批量生产,则可进行细胞组织培养育苗,以争取较快获得经济效益。至于家居阳台或天棚种植,由于数量较少,只要得到分株的幼苗,注意精心护理,通常都可顺利开花。火鹤花的根部分布较浅,种植时要尽量应用疏松的腐叶土、碎塘泥、畜粪干、细河沙、草木灰和少量过磷酸钙混合而成的营养土,以便有充足的养分供它生长发育。在定植后要淋足水分,放在阴凉的地方,待在生根后摆在半阴半阳的位置,使它接受散射的光照,以增强光合作用。如果种在天棚,则要设置遮光网罩盖,伤止被烈日的伤。在正常情况下,定植后150天左右即可开花。花期多在夏秋之间,对植株要经常注意淋水,保持土壤湿润。如遇天气干燥,则要对叶面适当喷水,帮它洗净尘埃。减轻根部吸水的负担。每隔15天左右追肥1次,可用花生麸浸沤人尿,待腐熟后稀释1O倍施下,这对促进开花有显著效果。[编辑本段]【相关问题】切花注意适时采收,一般以花序变白部分超过花序总长1/3,小于2/3,即肉穗花序上的小花大约有半数左右开放时为切花最佳采收期。采收过早,花梗柔软,过迟,花色易褪,影响瓶插寿命。近年来由国外引进深受爱好者垂青,每次展出均得好评。因火鹤花原产热带地区,在我国北方培植经常发生干枯或不易再次开花。现就其生物学特点及管理培育注意事项,简介如下:注意保湿火鹤花的姿态优美,叶片生于叶柄的斜上方,从侧面观察株型呈茶杯状,花瓣火红,异常鲜艳。培育火鹤花的关键就是需要掌握湿度,如能正确控制其生长期的湿度,那么它自然会健壮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的。所谓控制湿度不是单纯的向培育基质中加给过量的水分,而是要注意保持空气环境里的湿度,从春到秋不单纯的向根部浇水,而更重要的是应向叶片上喷水,还要在养花的室内喷雾,充分的让叶子保有足够的水分为佳。进入冬季当盆土略微显示干燥,每周分2—3次向叶片上喷雾,夜间若室温较低,可用塑料薄膜把全株罩上加以保温保湿。另外火鹤花的根部也是喜湿的,为此在根的四周培养土中放入20%的吸水石或保水青苔,可促使根部正常生长,对全株发育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加强管理追施液体肥料的时候应按氮、磷、钾、3:3:7的比例配合,从4—10月每隔二个月把肥料稀释500倍后施用几次。火鹤花生长期间最适温度为25—30℃。越冬时最低温度至少要保持在15℃以上。光照不足对于火鹤花是不易开花的,但阳光直晒又会引起烧叶的现象,为此最理想的措施是放置在明亮的阴蔽场所。于冬季摆放在温暖明亮的屋子中间,夏季则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若天气晴朗可放置在常绿树的荫蔽处或悬挂于没有强光的罩棚下面,这样既可免受强光的灼射又有折射的日照。对水、肥、光照等项管理适宜,就能促使火鹤花叶片健壮成长,并能开放出令人满意的花朵。播种繁殖火鹤花的花朵开放以后散落着白色花粉,此时用干燥的毛笔拈上花粉进行人工授粉可以促使受精结子。待种子充分成熟以后,摘取芝麻粒大小的种子加以播种,5—9月为其播种适期,在播种前用清水冲洗种子,使之吸足水分以后再行播下。首先在播种盆中放入1/2的泥炭土,于其上覆盖一层约1cm厚粉末状搓碎了的青苔,然后用润湿了的种子摆在上面,用细筛子轻轻敷撒5—10mm青苔碎末。播种完毕将花盆放置在没有阳光直射的遮荫处,保持温度等待发芽出苗。

盆栽菊花的栽培技术。同学,多少字呢。在下可以原创、

关于蔬菜栽培的毕业论文

在你下面的问提中有详细的介绍

大白菜虽然起源于我国,但它既不象韭、姜、蒜等蔬菜,在古典文献上可以找到悠久确实的记录,也不象有些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在山川野间仍有原始的野生种类可寻。遍览古籍,元代以前并无关于大白菜记载的典籍。根据考证,我国大白菜的历史较短,自元代以后历经明清两朝,迄今约七、八百年,农学家对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芜菁天然杂交演化而来的。因此,要探究大白菜的来历,必须从小白菜和芜菁的源头说起 大白菜个大体壮、物美价廉、营养丰富,令人久吃不厌。它一经问世,备受人们喜爱。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写到:“白菜,味甘,温,无毒。主通肠利胃,除胸中烦,解酒毒。”明朝王世懋对大白菜很赏识,认为是蔬菜中的神品。清朝吴其睿说北方大白菜运到南方之后:“竞相争购、味胜于肉,不胫而走。”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品评吃大白菜的好处说:“甘平养胃,荤素皆宜,味胜珍馐。”清史学家柯劭

大白菜,又称为“结球白菜”、“黄芽菜”或“窝心白菜”等,是我国的原产和特产蔬菜,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以华北地区为主要产区。大白菜以其细嫩甘脆、汁白如乳的品质,易种植、耐储藏的特性,在我国的蔬菜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秋冬季节餐桌上的美味佳蔬。在北方,大白菜被称为“当家菜”、“半年菜”,现已先后引种世界各地。在日本,大白菜叫做“唐人菜”、“山东菜”;在欧美,有人把大白菜叫做“中国甘蓝”。 大白菜虽然起源于我国,但它既不象韭、姜、蒜等蔬菜,在古典文献上可以找到悠久确实的记录,也不象有些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在山川野间仍有原始的野生种类可寻。遍览古籍,元代以前并无关于大白菜记载的典籍。根据考证,我国大白菜的历史较短,自元代以后历经明清两朝,迄今约七、八百年,农学家对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芜菁天然杂交演化而来的。因此,要探究大白菜的来历,必须从小白菜和芜菁的源头说起。 小白菜,又名青菜、油菜、普通白菜等,古时称“菘”。原产于中国南方。最早的历史记载从西晋开始;芜菁,又称蔓菁,是一种根用芥菜,俗称“辣疙瘩”,原产我国,以西北、华北为主产区。芜菁在我国的栽培年代较久,在先秦文献《诗经》中已被记载,称为“葑菁”,西汉《范胜之书》的蔬菜专篇中亦有“芜菁”的收录。东汉已普遍栽培,桓帝时曾有“横水为灾,五谷不登,令所伤郡国,皆种蔓菁以充饥”的记述。 关于小白菜和芜菁这两种蔬菜的地域特点及演变,西晋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在“芜菁附菘”一节中是这样写的:“芜菁岭峤以南俱无之,偶有,士人因官携种,就彼种之,出地则变为芥,亦橘种江北为枳之义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谓之秦菘。”南朝萧子显的《南齐书》载:南方有小白菜栽培,称为“菘”。唐苏恭著《唐本草》载有:“蔓菁与菘,产地各异。”宋代陆佃所著《埤雅》一书上说:“菘菜北种,初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芜菁南种也然。”南宋陈敷在《陈敷农书》也记载:“七月种萝卜、青菜。”青菜即指小白菜。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小白菜和芜菁的产地不同,且在南北引种过程中有发生性状变异的情况,但鉴于当时科技尚不发达,因此人们也就无从知晓小白菜和芜菁的变异是由什么因素所引起的了。史至元代,才有大白菜的出现。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上第一次将所谓的“菘”直接叫做白菜,并精细绘制成图,从他所描绘的白菜形态来看,已经不再是塌地而生的小白菜了,而是外叶向上拢起,其抱合状态已经进化为结球的大白菜类型了。但不能割裂和漠视的是,从晋到元这漫长的历史,是大白菜在进化过程中经历的从内因到外因、从量变到质变、从偶然到必然引发突变的重要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战乱动荡,人民迁徙,南北文化交流,农作物的交互种植,对大白菜的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元朝以后,记述大白菜的典籍渐多,明王世懋著《广百川学海》在“果蔬疏”一节介绍了大白菜的定义和产地,并推荐“燕地黄芽菜”是著名品种。清弘书等所著《授时通考》中赞美大白菜“脆美无滓”,还确切指出:黄芽菜是白菜的别种,决不能与小白菜混为一谈。丁宜曾在《农圃便览》中对大白菜作了较明确的论述,他把大白菜称之为“窝心大白菜”。他介绍了山东地区立秋种小雪收的栽培经验,还介绍霜降后可用草绳将外叶捆起以保护球叶的方法。现代农业科技证明,小白菜和芜菁均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不同亚种,而十字花科蔬菜最易天然杂交,尤其小白菜和芜菁的亲缘关系最近,基本染色体组相同,彼此间天然杂交可育率达百分之百,其亲本后代也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而且,大白菜的生物特征又介于小白菜和芜菁之间。 蔬菜专家对这两种蔬菜进行人工杂交的结果,也佐证了大白菜是小白菜和芜菁杂交的产物。农学家的进一步推论是:一则由于小白菜和芜菁南北相互引种,两种蔬菜又是同期开花,其亲缘关系又极为密切,在天然受粉的情况下,完全可能天然杂交,出现杂交后代。二则这种杂交后代,属半耐寒性蔬菜,它既要求气候凉爽湿润、昼夜温差适宜,又不遭受冻害,日照、雨量等均符合结球的外界环境条件。而华北的秋季气候、温度和弱碱性土壤特性正符合这些要求,而且又经近千年的进化和培育,才终于出现了结球结实的大白菜。在此需要申明的是,笔者以为,今人称大白菜为“菘”或“菘菜”是一种误称,应该予以澄清改正。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所食用的大白菜的高级变种——结球大白菜,是经历无数次演化和历代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辛勤培育的结果。当代的大白菜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可谓五彩纷呈,今非昔比。它的品系已发展到四个变种和结球变种三个生态型的一千余个品种。大白菜的适应性更强,成为祖国大江南北举国种植的“国菜”。更令人感到振奋的是,随着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反季节的耐热大白菜和彩色大白菜也相继问世了。 大白菜个大体壮、物美价廉、营养丰富,令人久吃不厌。它一经问世,备受人们喜爱。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写到:“白菜,味甘,温,无毒。主通肠利胃,除胸中烦,解酒毒。”明朝王世懋对大白菜很赏识,认为是蔬菜中的神品。清朝吴其睿说北方大白菜运到南方之后:“竞相争购、味胜于肉,不胫而走。”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品评吃大白菜的好处说:“甘平养胃,荤素皆宜,味胜珍馐。”清史学家柯劭忞作《种胶州白菜》诗:“翠叶中饱白玉肪,严冬冰雪亦甘香。”鲁迅在《滕野先生》中褒奖的“胶菜”即是山东青岛的著名特产,当年的“胶菜”物以稀为贵,运到南方被商家用红头绳系住菜根招摇销售。现代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对大白菜钟爱有加,在他的《辣椒白菜》图中很为大白菜鸣不平,他慨然题词:“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从此,大白菜乃“菜中之王”的美名,广为传颂认同。老百姓的大白菜情结更浓,常见的民谚道:“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日本人评价大白菜:“性质极优,其味甜美,质极柔脆,诸菜中之最良品也。” 现代营养科学测得每百克大白菜含蛋白质克,脂肪克,碳水化合物克,膳食纤维克,维生素A原250微克,维生素A42微克,维生素毫克,维生素C47毫克,维生素毫克,硫胺素毫克,核黄素毫克,钙69毫克,铁毫克,锌毫克,磷30毫克,硒毫克,钼微克。特别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白菜中富含的硒和钼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可与维生素E相辅相成,有预防心肌梗死、高血压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钼是酶的重要构成要素,还可协助糖类和脂肪的代谢,两者极具抗癌作用,可直接或间接杀死癌细胞。大白菜的草酸含量甚微,几乎不见报道。因此,营养专家将大白菜列为保健与防癌的首选蔬菜之一。 在食用上,大白菜的菜路宽、不拦味,适合于多种烹调方法,拌炝腌炒皆宜。它既可单独成菜,又可与众多原料配伍;既可做成淡雅的高档菜,又可做成味厚的大锅菜;既上得了厅堂,又下得了食堂;而且还是面点馅心和涮火锅必备的原料之一。可谓真味若水,承载万物。但专家建议,隔夜或放置时间较久的大白菜菜点不宜食用,以防大白菜中的硝酸盐转变成有毒的亚硝酸盐。 近几年来,在返璞归真食风的引领下,各地厨师倾情打造以大白菜为主角的品牌菜、创新菜,涌现出众多备受消费者青睐的大白菜菜点。而胶州作为大白菜的故乡,在餐饮界颇有知名度的胶南市黄海酒家经理高振刚,以弘扬地方特产为己任,以绿色天然的有机大白菜为研发对象,先后开发出大白菜的系列菜点,深受消费者欢迎,拉动了酒店的经营效益,使酒店人财两旺,生意红火,成为当地白菜营养价值: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吃白菜,可以起到很好的护肤和养颜效果。白菜中的纤维素不但能起到润肠、促进排毒的作用,还能促进人体对动物蛋白质的吸收。中医认为白菜微寒味甘,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清热解毒之功。民间也常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白菜原产地:我国北方,引种南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十九世纪传入日本、欧美各国。白菜种类很多,北方的大白菜有山东胶州大白菜、北京青白、天津绿、东北大矮白菜、山西阳城的大毛边等。 白菜生长的气象条件:苗期:一般在立秋节前后,日平均气温在20一25℃播种力宜,温度超过27℃,幼苗生长细弱,易受病害。播种时太旱不能出苗,涝了根系不能下扎。苗期日照弱,雨水勤,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5%较为适宜。莲座期:适宜温度为18一22℃,水分充足,土壤无裂缝,凉爽晴天,日照充足,便于叶片和根系生长。连阴雨、日照弱、湿度大、暴用骤晴高温引起病害。包心期:适宜温度为12一16℃,气温凉爽利于包心,尤其是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高温、闷热、忽冷忽热、干旱、大风容易烂心和造成病害,不利包心。 收获期:适宜温度为4一8℃,晴朗天气,以便晾晒,遇寒潮、冰冻、霜冻、气温降至-4一-5℃即受冻害。 “立冬不砍菜,受害莫要怪”。据统计我市在立冬后一周时间内,不受冻害的气候保证率达80%,说明大部分年份在此期间收获大白菜不会受害,但也有20%的年份受害。就是说每年在此期间温度有高有低,但这时大白菜生长很快,收获早了产量低,包心差。收获晚了易受冻害,适时收获产量高、质量好。何时砍菜最好,一方面要考虑节气,另外一方面要注意收听气象台站的降温和冰冻天气预报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促进各个时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1 浅谈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科技支撑,传统的农业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需要服务于现代农业,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分析,探讨一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随着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对农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村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中国农业技术上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早在1982年,国家就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列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建设项目,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了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以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农业技术推广为粮食产量连续迈上新台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2009年以来,国家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技术推广机构也逐渐增加,普遍提升了技术员的能力,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社科技术示范户为辐射点的推广体系,对农业技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并且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载体。是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产业,所以着力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发展农业的重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推广方式,例如科技示范区、科技下乡活动等等,取得明显的成果,定期对农业技术实行咨询讲解与培训,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推广体系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求的是完整性,紧密衔接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推广,但是由于整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组成的部门主体是不连贯的,由此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性和联结机制。在基层没有能够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没能够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到技术推广体系之中,客观上也存在着不连贯和不完整的问题。 二是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还需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客观上存在着政府主导的计划性和指导性的性质,并不能够做到及时跟进农业发展状况,存在着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往往农业技术的推广完成是任务性和目的性的,与农民、农业的实际发展需要还存在着不吻合的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是部分农民的科技意识仍然不强。部分农民对于科学性的技术知识意识淡薄,忽略了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多数年轻的农业人口改变了自身的环境,选择非农业或他乡谋生,剩余部分的劳动力在文化科技素质方面不高,导致其对农业技术的推广缺乏应有的认识。 3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农业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套实际可行的推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的推广管理体制和多样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迅速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科学性、完整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现代农业的体系保障。 强化农民农业知识以及科技教育的专业培训 农民是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所以有关农业技术的科技教育是提高农民技术应用能力的前提,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适应性,只有将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提高,才可使其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更新速度,理解农业向产业化改变的经营要求,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应加入定期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的模块,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的科技知识、教育知识等等。 不断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变革和创新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促进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整性,在现已实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把省、市级的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机构到推广体系之中,形成紧密衔接的有机整体,强化科技力量支撑。加大对村级农民技术员的政策待遇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对有科技推广能力和科技带动作用的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省市级示范社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政策扶持力度,将其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走多元化体系建设这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实现体系的完整性。要将信息化服务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之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改变当前主要是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优化农业资产及综合性服务方向发展。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实现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有机结合,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深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之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涉农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实时关注农业的动态,并对其进行分析,合理合适合需地确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开展农业技术进行推广活动,满足农民的需要。响应国家“以贡献求发展”的号召,促进农业技术的交流,将新型的科研成果及时注入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农业大学生产力;分析制约农业技术发展的因素,尽快提出解决措施同时进行实际运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现代农业。 4 结束语 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探讨,对于农业的发展是起到促进作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是依据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的解决办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参考文献: [1] 郭庆海.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论纲[J],农业经济,2001(03). [2] 黄天柱.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J],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06). [3] 路立平.吉林省农技推广的制约因素分析及路径选择[J],农业科技管理,2011(09). 农业技术推广论文3000字篇2 浅析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摘 要】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分析了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并结合某地实际情况,提出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探索出一条具有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特色设施农业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 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火车头”,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长的“增长极”。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1.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 层的原始温室。 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亩,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 2.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各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每年要有选 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 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在某地市的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下,有计 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项目确定后,各级财政都应拨付一 定经费,由市里组织专家研究提出集中应用的新技术或配套技术。 开展以入户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养殖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 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名技术指导员一般要联系20个示范户。在生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 指导员、示范户四者之间要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加强检查与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技术指导员和带动作用 明显的种养户给予奖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对于单个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技术采用、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宿,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养户及满足其需求,是及时、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风险。 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 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及在杭科研机构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经常会把某地一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作为自己的实践环节。这样双方就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 制,一方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到生产基地蹲点,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技术推广活动。在农科教结合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科技力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环节。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5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特别是适用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把培训农民与技术推广紧密联系起来,农技推广、科研、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浙江农林大学、 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化类和部分易控制技术成果,虽然进入市场,但由于农业成果的生态区域性、不稳定性、时效性、时序性等特点,对价格的确定、风险的界定、权限的规定等问题,决定了推广技术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必须制定细致的规范,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 总之,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 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建 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 构、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 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8. [2]张英,徐建华,李万良.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展望出版社,2008,4. 猜你喜欢: 1. 浅谈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 2. 农业经济方面论文3000字 3. 农业推广课程论文范文 4.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5. 农业推广论文范文

无籽西瓜栽培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

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

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有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就一定要记得详细的标注出来的。我们引用参考文献也应该要规范,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不规范,也从侧面反映出论文写作者的水平和态度。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的多少能体现出论文占有资料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中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偏少,但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性质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多少页相差很大。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参考文献在我们写论文的时候是经常用到的,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参考文献要卸载那个位置,今天就和我一起来学习一下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标注在文档结尾。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1、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 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

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 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 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5) 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 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所以这里作重点绍。

论文的参考文献写法如下:

一、[序号]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起止页码。

二、[序号]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三、[序号]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的参考文献注意事项:

1、参考文献要以序号的形式出现在正文中和文末,且序号要保持一致。序号以在文中出现的前后为序。

2、如果某文献在文中数次被参考,则几处序号要保持相同,只是页码有变化。在文末只列出该参考文献一次即可,不必多次罗列。

3、每一参考文献的所有要素必须齐全,不可残缺,具体包括: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及截体类型标识(如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利P等)。

参考文献作用:

1、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可以反映出论文的真实性和研究依据,也反映出改论文的起点。我们论文中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也表明了自己论文中的研究是有价值水平和依据的。

2、研究区别

标注参考文献也是为了把前人的成果区分开来。这能表明论文的研究成果是自己写的,虽然引用了前人的观点、数据或其他资料。 但是标注出参考文献不仅能体现出自己的研究能力,也能体现自己的创新和价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农学栽培毕业论文

建议你再把研究方向和题目考虑成熟了,从你现在的题目看,你的研究论文过大了而且没有实际应用价值。播种深度的影响因素好多包括作物种类,种子粒径,基质种类,基质墒情等现在播种深度方面研究的比较全面;种子出苗天数外界影响因素,种子处理,温度,湿度也包括播种深度。但是调节出苗时间的还是播期,不应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来调节。 如果你把题目改小点,比如莱州地区春提早土豆播种深度对产量的影响。或者基质栽培中某某品种甜瓜播种深度对幼苗质量的影响。这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非常明确。动态和趋势嘛只是一个引子。

现在的学生真懒!为什么做这个题目还要去查?那你怎么想到这个题目的?不用脑筋会变傻的!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是普通关注的问题,人们对于这一问题关注的目的在于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华文化之所以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而不衰,可持续。近代工业文明以前是为农业文明。KING称以中国为中心的农业为可持续农业。探讨中国传统农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天人关系。从中得到启示。天人关系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1]在传统的中国人心中,农业中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人、天、地、稼的关系。故《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为之者,人也”。其中天和地是大自然的代表,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环境,人和稼生于天地之间,天人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过其中加入了稼的因素,稼同时具有自然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人按照需要与可能选择和种植作物。传统农业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过去在研究农业史时,强调人定胜天,强调人对于环境的改造,过份地强调人及其技术的作用,而技术又过分地强调土壤耕作技术。原始农业中刀耕农业和耜耕农业阶段的划分;传统农业中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南方水田技术体系的形成等,都是主要以土壤耕作技术为依据来划分的。现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重新用审视的目光看待人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些历史地理学家开始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甚至有学者重新祭起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大旗,[2]受此影响农业史研究中,一些学者过多地把目光指向环境及其变迁对于农业的影响,指向农业对于环境的破坏,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保护[3]与改造,更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这些都不符合中国传统农业发展历史的实际。我们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变迁也引起过中国农业的波动,但真正决定中国农业发展的是人对于环境的适应和改造。一、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环境对于农业的影响。同时也注意到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各种因素对于农业的影响并不相同,具体说来,天和地对于作物的影响是不同的。古人将它归纳为“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地,即土壤。由于在构成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土壤与作物的关系最为直接,因而也最先为人所注意。古人认为作物的种类是由“地”来决定的。经常提到的例子是:“桔逾淮而北为枳,鸐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4]“菘菜不生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有将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5]前者说“此地气然也”,后者说“土地所宜”。地气和土地,指的都是土壤。土壤是导致变异的根源。[6]在土壤中首先注意到的是土壤上生长的植被。《师旷占术》曰:“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择其木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杂阴阳书》则将“五谷”和“五木”一一对应起来,有所谓:禾生于枣或杨,黍生于榆,大豆生于槐,小豆生于李,麻生于杨或荆,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或杨。”孔子也说:“平原大蔽,瞻其草之高丰茂者,必有怪鸟兽居之,且草可财也,如艾而夷之,其地必宜五谷。”植被不仅是土壤状况的标志,同时还可以用作改善土壤的物质。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杂草“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并将“于草木茂盛时芟倒,就地内罨腐烂也”,称为“草粪”。还有意识地种植一些豆科植物充当绿肥。民族学调查表明,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在进行刀耕火种的时候,首先选择林地而不是草地去作为土地,而在林地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林木的长势和种类,而不是土壤的质地。决定什么地种什么庄稼也是根据树木,而不是根据土壤。其次是土壤的性状(颜色、手感、水份、土壤中的生物活动等)。禹平洪水之后,茫茫禹迹,划为九州,九州的土壤,各不相同,《尚书·禹贡》言之凿凿。不同的土壤进而有不同的农产品,《周礼·职方氏》记载甚详。《管子·地员》说:“九州之土,为九十物。每州有常而物有次。”书中还具体指出了九州土壤性状及适宜种植的作物。被李约瑟等称为是最早的地植物学著作。由于决定适宜作物的是土壤而不是行政区划,所以元代孟祺在《论九谷风土及种莳时月》又做了这样的发挥:“苟涂泥所在,厥田中下,稻即可种,不必拘以荆、扬。土壤黄白,厥田上中,黍、稷、粱、菽即可种,不必限于雍、冀。坟、垆、黏、埴,田杂三品,麦即可种,又不必以并、青、兖、豫为定也。”再次是地势。或认为《禹贡》中的“厥田中中”、“厥田中下”等,指的就是地势。“凡草土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木。”植物的垂直分布也直接影响到了作物的分布,古人说:“三农生九谷”[7],所谓“三农”,郑司农(众)曰:“三农,平地、山、泽也。”(郑)玄谓三农,“原、隰及平地”。“三农生九谷”,正反映了环境因素中地势对于作物的制约。水流径于地。和土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水,有时水甚至是土壤的组成部分,如《禹贡》中所说的“涂泥”,其中的“泥”,实际上就是水和土的混和物[8]。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发生变异的根源,所以古人又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9]今人有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于某些生物来说,水更是须臾不可或缺。如水稻,《天工开物》说:“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水成为发展水稻生产最大的制约因素,于是中国历史上就有了“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的故事发生。上述因素,古人统称之为“土”,“土气”或“地气”、“水土”。不同的土壤是有不同的物产,它们之间的引种是不可能的。即使强行为之,不是死亡,就是变异。于是有“桔逾淮而北则为枳”,“芜菁南种则为菘”的说法。狭义的天,指的是环境中的气候因素。气候随季节而变化,故称之为天时,用之于农业称之为农时。《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吕氏春秋·审时》更从“得时”和“先时”、“后时”对六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不同生产效果作了细致的对比。来论证“时”对庄稼生长的极端重要性。宋人将地势引入到农时之中,提出天时有“地势高下之不同”[10],认为“高下之势既异,则寒燠肥瘠各不同。”[11]元代农学家更将时与地(纬度和海拔高度)结合起来。不仅指出了气候寒暑与纬度高低的关系,而且强调共性之间的特殊性,要求人们在选择农时的时候,应当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这就叫做“因地为时”。[12]古人尽管对农时重视有加,但是他们对天时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就是说,古人只是注意到了气候对于作物生长的影响,而没有注意到气候对于作物分布的影响,他们把各地作物不同的原因更多地认为是土壤的不同的结果,尽管元代引入了风土的概念,部分地考虑到了气候的因素,但他们总体上还是将土壤看作是根本的原因。只是到了明末,这种认识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徐光启认为作物栽种中的地区差异性,在引种的过程中“亦有不宜者,则是寒暖相违,天气所绝,无关于地”;是以“果若尽力树艺,殆无不可宜者,就令不宜,或是天时未合,人力未至耳”。“若谓土地所宜,一定不易,此则必无之理”。[13]徐光启明确提出了气候是引起作物分布差异的原因的观点。

建议你到农村来吧,丁字不识、头裹手巾的农民“兄弟”会告诉你。

脐橙栽培毕业论文

对泸溪县椪柑产业发展的思考 椪柑产业是泸溪农业的主导产业,是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泸溪椪柑产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促进椪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我县上下积极探索,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泸溪椪柑提质升级。 一、基本情况泸溪椪柑历史悠久,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上世纪80年代步入发展快车道,自主研究“8304”、“8306”两个优良椪柑品种并进行推广,使泸溪椪柑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进入20世纪初,全县椪柑产业从2006年的23万亩发展到2010年的30万亩,椪柑种植面积取得新突破。近年来,我县椪柑年产量达18万吨以上,年产值突破2亿元大关;椪柑收入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万余农民通过椪柑种植实现脱贫致富。产业发展呈现五个方面特点:一是产业建设投入大。每年捆绑涉农资金1000多万元,大力推进椪柑产业建设。二是产业基地规模化发展。全县椪柑开发已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万亩、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10万亩、出口基地2万亩。三是果园建设标准化推进。截至2014年,全县7个主产乡镇建设椪柑标准果园3万亩、品改万亩。武溪上堡椪柑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全县椪柑产业建设标杆;目前,潭溪万亩椪柑科技生态示范园建设力图打造成全州示范样板。四是产业加工集群化发展。目前,我县有鲜果销售和深加工的公司17家,扶持白沙、浦市等8个乡镇新建万吨椪柑粒粒橙加工项目,椪柑深加工集群效益凸显。五是市场营销品牌化引导。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打入大中城市超市”战略,充分利用“泸溪椪柑”一系列“国字号”品牌标识,促进了泸溪椪柑品牌化销售。二、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全县15个乡镇95%以上种植椪柑,品种单一,缺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无法形成错峰销售。区域布局欠科学,石榴坪、合水、兴隆场、永兴场等乡镇椪柑,在品质、果实的水分含量上,都不及峒河沿岸一带的椪柑。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水利灌溉条件设施不足,影响柑橘林果的长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县椪柑基地,几乎没有公路,导致产品采运成本高和影响果品质量。仓贮设备简陋,严重缺乏大中型仓贮中转站,椪柑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受到极大影响。三是生产技术欠保障。首先,全县柑橘科研技术人员力量不足,科研经费投入有限,柑橘研发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学习培训机会较少,对柑橘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少,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落实困难。其次,标准园建设投入大,生产要求高,而果农呈散户经营,收益低,加之果农素质总体偏低,致使标准化生产难以落实到位。四是经营水平不高。全县柑橘生产专业化组织程度低,虽然有柑橘专业合作社44家,但仍然以散户种植为主,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据调查,全县抛荒、撂荒的橘园90%都是20亩以下橘园,20到50亩的橘园处于半撂荒状态,50亩以上橘园70%还在进行管理。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部分果农进行了土地流转,但手续不完善,存在矛盾纠纷隐患。五是营销网络不健全。目前,该县椪柑销售仍然以马路市场为主,销售椪柑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代理商、营销大户等尚未形成完整的市场销售链条,缺乏现代网络营销手段,难以把握、运作大市场。三、发展的对策1、合理布局,推进产业区域化生产。按照《泸溪县2012-2020椪柑标准园建设规划》和《泸溪县柑橘2013-2020品种改良规划》实施计划,优化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促进柑橘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向重点乡镇集中,向配套设施和基础条件好的地方集中,以白沙、武溪、洗溪、潭溪、白羊溪、良家潭、浦市7个主产乡镇为主,形成峒河沿线优质椪柑产业长廊,打造椪柑生产基地;以浦市、达岚、合水、石榴坪等乡镇为中心,打造泸溪橙类生产基地,全力推进柑橘产业区域化生产。2、调整结构,提升产业整体效益。我县椪柑一家独大的产业现状难以适应柑橘市场多元化发展,积极引进新品种,如引入香蜜一号、大分一号、小青柑、葡萄柚、脐橙等一批新品种,选育出适应本地种植的柑橘优新品种,大力实行品改低改,扩大高接换种面积,建立示范基地,实现柑橘品种多元化,切实优化泸溪柑橘品种栽培结构,提升产业整体效益。3、配套建设,夯实产业设施基础。首先,科学规划。全力抓好果园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使进园公路、园区工作道、集水池、储藏库、气调库等设施布局科学合理,夯实产业发展基石。其次,加大扶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集中资金,确保入园公路、工作道等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有序推进。4、加强科研,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一是抓科研。加大对柑橘科研和推广经费投入,鼓励自主研究创新,积极开展柑橘科研,抓好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及推广工作。二是抓品改低改。着力推进果园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高改矮、密改稀、劣改优,促进园区改造全面完成。三是抓技术培训。按照果园标准化生产要求,突出抓好果农培训,提升果农科技素质,实行技术人员联点包户,为抓好柑橘培管、采摘、贮藏保鲜和分级包装提供技术保障。四是抓精深加工。引导和组建企业推进柑橘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5、创新模式,加深产业组织化程度。一是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二是加快土地流转。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促进柑橘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经发展。三是创新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和果农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客商来泸经营发展柑橘产业,引导果农以土地转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全县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6、开拓市场,促进产业品牌营销。一是完善椪柑营销体系。着力扶持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抓实抓好产业营销网络建设。二是强化营销窗口建设。强化政策扶持,突出抓好市场窗口建设,抓信息、跑市场、联客商,为果农提供销售市场服务。三是着力打造品牌形象。抓好“泸溪椪柑”质量加工体系建设,实行“统一技术、统一检测、统一规范制度、统一注册商标”,建立健全柑橘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立生产档案,实现柑橘产品从田间生产到消费食用的全程监控。同时对柑橘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环节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标明柑橘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做到“以质量立牌、以品牌创优、以品牌占领市场”,并加大“泸溪椪柑”宣传力度,切实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