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生物炭对磷吸附的研究论文趋势图

发布时间:2024-07-05 12:53:25

生物炭对磷吸附的研究论文趋势图

活性炭含磷废水处理后的磷酸氢钙有利用价值。关于从废水,水溶液,污水污泥和肥料中除去磷有很多方法。通常,磷去除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废水的特性,方法的选择对产生的产物和磷去除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大部分是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从废水中去除磷。吸附技术的使用非常有吸引力且有效,因为它效率高且不会产生污泥。用于除磷的吸附剂包括:粘土矿物,沸石,氧化铝,石灰石,生物炭和活性炭。这种方法存在各种工况下,可能会影响其使用。与化学和生物方法相比,图1是活性炭吸附的应用优势,吸附法作为一种物理方法因其成本低,操作简单,效率高和吸附率高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低磷水平情况下。

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大比表面积和高表面电荷密度决定了其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尤其对阳离子吸附能力强,其吸附机理主要包括表面吸附机制、分配作用机制、联合作用机制以及其他微观机制2,其中最主要的是表面吸附机制,指通过化学键结合或静电吸引结合进行吸附。

另外,生物炭的小孔隙结构能够降低土壤养分的渗漏速度,延缓水溶性离子的溶解迁移时间,加强对移动性强、易淋溶流失养分的吸附,在离子吸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生物炭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提高土壤pH,作为改良剂中和酸性土壤。

2、加深土壤颜色,降低土壤表面反射率,促进土壤升温。

3、调控土壤水分分布状况,提高土壤持水能力。

4、提高土壤孔隙度,促进土壤转化为团聚体结构,增加对氮磷的吸附,减少养分流失,持留重金属、农药等有毒复合物,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5、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速效磷的含量,直接、快速补充土壤有机碳,保持土壤肥力。

6、对地表径流的产流时间起到微弱的延迟作用,提高土壤的抗蚀性。

生物质碳吸附氮磷研究本科论文

据外媒报道, 一项涉及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国际研究发现,一种由城市、农业和林业废料制成的产品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那就是减少了现代农业的碳足迹。 新南威尔士大学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客座教授Stephen Joseph表示,发表在《GCB Bioenergy》上的这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其证明了生物炭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

“生物炭可以将大气中的碳吸收到土壤中并将其储存数百至数千年,”这项研究的论文首席作者说道,

“这项研究还发现,生物炭有助于在土壤中构建高达20%(平均)的有机碳,并还可以将土壤一氧化二氮排放减少12%至50%,这增加了生物炭缓解气候变化的好处。”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近的《气候变化与土地特别报告(Special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 and Land,)》支持了这些发现,该报告估计生物炭具有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潜力。

Joseph教授表示:“该政府间小组发现,到2050年,全球生物炭每年可减少3亿至亿吨二氧化碳。跟澳大利亚去年的排放量相比--估计为亿吨二氧化碳--你可以看到生物炭可以吸收大量排放。我们只需要有开发和利用它的意愿。”

稳定的木炭

生物炭是在缺氧环境中加热生物质残渣如木屑、动物粪便、污泥、堆肥和绿色废物的产物,这一过程被称为热解。其结果是稳定的木炭,这种物质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此同时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GCB Bioenergy研究回顾了约300篇论文,其中包括33篇荟萃分析,这些荟萃分析研究了过去20年发表的14000篇生物炭研究中的许多内容。

“研究发现,作物平均产量从10%增加到42%,植物组织中的重金属浓度减少了17%到39%,植物对磷的可利用性也增加了,”Joseph教授说道,“生物炭可以帮助植物抵抗疾病等环境胁迫,并帮助植物耐受有毒金属、水分胁迫和有机化合物如除草剂莠去津。”

对植物的好处

这项研究首次详细说明了生物炭如何改善植物的根区。在前三周,生物炭与土壤发生反应,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生物炭颗粒会产生反应表面,改善植物的营养供应。

三到六个月后,生物炭开始在土壤中“老化”并形成微团聚体,从而保护有机物不被分解。

Joseph教授表示,研究发现,生物炭对酸性和沙质土壤的反应最大,在这些土壤中,生物炭跟化肥一起施用。

Joseph教授表示:“我们发现,生物炭的积极效果取决于剂量,也取决于生物炭的特性跟土壤限制和植物养分需求的匹配。植物尤其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潮湿地区常见的低营养、酸性土壤中,如新南威尔士州和昆士兰州的北海岸,可以从生物炭中显著受益。西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的沙质土壤,尤其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日益严重的旱地地区也将大大受益。”

Joseph AM教授是利用农业、城市和林业废弃物生产工程稳定生物炭的专家。自上世纪70年代土著澳大利亚人介绍生物炭以来,他就一直在研究生物炭在促进 健康 土壤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好处。

他指出,数百年来,生物炭一直被澳大利亚、拉丁美洲尤其是亚马逊盆地和非洲的土著居民用于作物生产和保持土壤 健康 。

在17世纪,生物炭还被记录为动物的饲料补充物。

尽管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自2005年以来就开始研究生物炭,但它作为商业产品的发展相对缓慢,澳大利亚每年约生产5000吨生物炭。

Joseph教授表示:“这部分是由于获得资助的大规模示范项目数量很少,农民和政府顾问对生物炭缺乏了解、存在监管障碍以及缺乏风险资本和年轻企业家来资助和建立生物炭企业。”

相比之下,美国每年的稀土产量约为5万吨,而中国每年的稀土产量超过50万吨。

需要在经济上可行

Joseph教授因其在可再生能源和生物炭方面的工作而获得了澳大利亚勋章。他表示,要使生物炭得到广泛应用,就需要将其跟农业操作相结合并证明其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我们已经做了科学研究,但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教育和培训人们、建立示范、让农民看到使用生物炭的好处以发展这个新产业。”

然而,随着大公司购买二氧化碳减排证书(CORC)来抵消他们的排放,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变,这提高了生物炭在澳大利亚的知名度。生物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Joseph教授等人最近在《International Materials review》发表了一项详细介绍了生物炭鲜为人知的用途的研究。

他百世,新南威尔士大学正在跟挪威的一家公司和一所大学合作,以开发一种基于生物炭的抗菌涂层来杀死水中的病原体并在空气过滤系统中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化工行业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面临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化工类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类毕业论文 范文 一:化学工程学科集群分析

一、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现象

经过调查统计,我国共有100多所高校招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该专业研究方向过多,一个专业出现87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划分有的甚至是跨学科的。如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属于工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属于理学,可应用化学居然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同属于一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名称也是多样化的,缺乏统一标准,如安徽大学、南昌大学的绿色化学工程,上海大学就称为绿色化学与工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请教了化工领域的专家,给这87个研究方向做一个归类,分为9个大的方向(表1)。由表1可以发现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存在学科集群现象的,表现在:专业的学科建设,已经不单是化学工程的问题,而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应用化学、环境化工、工业催化、资源与材料工程、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与技术、过程系统工程、油气加工及石油化工等。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力度较大,表现在:各个高校的研究方向基本上都比较多,如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其研究方向都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传统化学化工的研究方向所占比例较大,如化学工程,包含的研究方向较多。部分代表21世纪化学化工发展方向的研究方向,在很多学校都受到重视,如资源与材料工程,研究方向也比较多。

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

本文选择山西省高校做研究,分析其师资力量情况,以分析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山西省作为我国化工3大生产基地,化学化工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化学化工专业是山西省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之一。选择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学化工学院为样本(见表2),按照前文对学科集群的认识,这些学院都有9个以上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科集群规模。其中论文指该学院教师被SCI、EI、ISTP3大检索刊物收录的论文数。中北大学的数据包含了CA论文。山西大学的数据不包括ISTP论文。专著指该学院教师出版的学术专著数,不包括教材。项目及奖项指该学院教师申请的省部级以上项目、经费及省部级以上奖项。发明专利指:该学院教师申请并且授权的发明专利。3所高校的化学化工学院拥有一定数量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的教师也占到了较大比例。3所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也较为可观,被3大检索刊物收录的论文数量较多,出版了一定数量的专著,申请了一定数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攻关项目,以及“863”项目,甚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中北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承担过“973”项目,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北大学和山西大学还拥有发明专利十几项。从师资力量来看,应该说学科集群让山西省高校化学化工领域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得山西省高校化学化工专业在全国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

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

山西大学至今已与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日本岩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单位签订协议,开展交流。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天脊集团等大型企业,在产品研发、岗位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太原理工大学与山西化工研究所建立了山西省化学工程技术中心,还与山西焦化集团公司等6个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中北大学安全工程系与航天一院、航天三院、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相关生产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项目合作。从产学研合作角度来看,三所高校都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从企业合作的视角来看,在研发方面,与山西省的产业集群密切相关,合作领域主要为新能源技术、环境化工、生物工程与技术。3所高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集群与山西省的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协同关系,构建了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模式,围绕着山西省的产业特色,为山西省地方经济服务。

四、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路径

从以上3所高校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在3所高校内部相关专业之间建立了学科集群,集群的方式是建立化学化工学院,统筹化学化工各个专业,从多学科、多专业、多研究方向的角度,进行学科集群。关于区域性学科集群,即单个高校与该高校所在地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集群,3所高校都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集群的方式是产学研合作,与山西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而服务地方经济。关于跨区域性学科集群,即单个高校与该高校所在地之外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集群,中北大学有一定的建树,却没有进一步深入。中北大学之所以能够有一定建树的原因是该校原来是部属院校,与其他部属院校具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因此,中北大学的跨区域学科集群,仅仅局限于与兄弟院校的合作,还没有进一步深入到与其他省份企业的合作上。

五、结论

第一,我国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有87个研究方向,扩散性较强,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的各个领域,表明该专业的建设具有学科集群现象,并且已经以建院的形式,完成了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第二,学科集群有利于团队建设,从而能够产生一定的创新成果,与产业集群一样,使得高校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第三,学科集群与高校所在地产业集群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也就是说,学科集群首先必须与高校所在地经济发展特色密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第四,从学科集群的路径来看,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已经完成,区域性学科集群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跨区域性学科集群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当然,我们相信,在区域性学科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走向跨区域性学科集群。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二:生物质化学人才培训思考

一、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分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已跃居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能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却严重不足,石油供需约缺口1亿吨,天然气供需约缺口400亿标准立方米。而且,由于清洁利用的技术难度较大,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引发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生物质能是第四大一次能源,又是唯一可存储和运输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将缓解能源紧缺的现状和减少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幅员辽阔,又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据测算,我国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源约折合亿吨标准煤。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同时,随着化石资源日益枯竭,化学工业的原料也将逐步由石油等碳氢化合物向以生物质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过渡。目前,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生物质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以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转化为能源和化工原料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政府、科研机构和道化学、杜邦、中石油、中石化、中粮等大型企业争相研发和储备相关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相继建成规模超过万吨的生产线,产品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各项性能与0#轻质柴油相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我国对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即生物基化学品)极为重视,已列入科技攻关的重点。例如,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大量副产的甘油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非化石来源的绿色化工基础原料。从甘油出发生产1,2-丙二醇、1,3-丙二醇和环氧氯丙烷等大宗化工产品,已经实现或接近产业化。新兴产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浙江是经济大省和能源小省,能源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次能源消费自给率仅为5%;而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高产综合农业区,森林覆盖率达60%,生物质资源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和生物质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对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二、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

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是一个新生事物,并未包含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中。在《专业目录》中与之接近的是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及其产业化的原理、技术 方法 、生物过程工程、工程设计和生物产品开发等知识与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生物工程专业重点关注围绕生物技术进行的工程应用,而生物质化学工程重点关注通过化学工程技术(包括生物化工技术)对生物质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工业过程。可见,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与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生物质的组织结构与常规化石资源相似,加工利用化石资源的化学工程技术无需做大的改动,即可应用于生物质资源。但是,生物质的种类繁多,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属性,利用技术远比化石资源复杂与多样。可见,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化学工程基础,并熟悉各类生物质资源的特点、用途和转化利用方式。因此,浙江工业大学将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既能把握和解决各种化工过程的共性问题,胜任化工、医药、环保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工艺开发、装置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又能将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于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利用和生物质化工产品的生产开发等领域,胜任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等新兴行业的工作。

三、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营造人才培养氛围

2007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与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和浙江省科技厅共同主办了“浙江省生物质能源与化工论坛”。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李仁涵副局长分析了我国能源技术的发展状况,强调了发展生物质能需注意工艺过程的绿色化。浙江省科技厅寿剑刚副厅长介绍了浙江省能源消费状况和新能源技术研发动态,鼓励省内外的科技工作者为改善浙江省能源紧缺现状而努力工作。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回顾了浙江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特色和人才培养思路。浙江工业大学的计建炳教授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蒋福康教授主持了学术交流与讨论。闵恩泽、李大东、舒兴田、岑可法、沈寅初、汪燮卿等六位院士分别从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状况、生物质燃料(清洁汽柴油、生物柴油)利用技术、生物柴油联生产物利用技术和以生物质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辟论述。2009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承办了“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第84场———生产生物质燃料的原料与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马淳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生物质能源领域开展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组组长、浙江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计建炳教授主持了学术交流与讨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闵恩泽做了题为“21世纪崛起的生物柴油产业”的 报告 ,重点阐释了我国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的机遇与挑战。在两次会议上,来自石油化工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中粮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生物质原料植物的选育、生物质原料的收储运物流供应体系、生物质原料的梯级利用、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制取技术、生物柴油的生产实践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生产生物柴油的反应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会议期间,闵恩泽院士等人应邀参加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暨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建设研讨会。闵恩泽院士指出,迈入21世纪以来,针对日趋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国家高度重视能源替代战略的发展和部署,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是大势所趋;因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根据国家发展需求调整学科设置、进一步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也势在必行。闵恩泽院士认为,在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时代背景下,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的产业发展为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的建设思路符合当今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近距离接触学术泰斗,聆听专业领域的前沿进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浙江工业大学营造了培养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理论与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浙江工业大学将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的主干学科确定为化学工程与技术,针对生物质资源加工利用过程的特点,对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分离工程和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等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此外,增设了生物质化学与工艺学和生物质工程两门专业课程。生物质化学与工艺学重点讲授糖类、淀粉、油脂、纤维素、木质素、甲壳素、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加工转化为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生物质工程从原料工程学、转化过程工程学和产品工程学等角度出发,为学生讲授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过程中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生产实例。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综合实验室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的资助下,为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增设了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原油两个实验,并在积极筹备开设生物柴油品质测定、淀粉基两性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的制备和易降解型纤维素-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等实验。

(三)实习、实践和毕业环节

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依托化学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7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海外 留学 经历。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教师的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产业转化,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宁波杰森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共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设立了企业专项奖助学金,拓展了实习实践 渠道 ;还依托化工过程模拟基地,引入计算机模拟实习、沙盘模拟等方式,丰富了生产实习环节的教学手段。同时,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修订完善生产实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实习厂和仿真软件编写实习手册,强化对实习的质量监控与反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增加“内培外引”师资的力量,加快实习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从实习方式、实习内容、考核办法和师资队伍等多个角度出发,确保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委托开发项目数十项。从这些科研和工程开发项目中选取的毕业环节课题,更加贴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或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能够全面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综合运用能力,全方位增强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依托实践教学平台,从“产品工程”的理念出发,选取若干个恰当的产品,串联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环节和课外科技活动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建立起绿色化学和节能环保的基本理念。以生物柴油为例,核心反应是酯交换反应,可以采用水力空化等技术强化反应过程;产物需要采用精馏方法分离,生产废水需要采用电渗析等方法加以分离;生产过程中还涉及流体流动和传热等问题;生物柴油这一产品可以将多个实验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降低实验原料的消耗。教学可以选取其中部分内容作为单元设备设计进行,可以将生物柴油生产车间作为化工设计的教学内容,可以选取部分内容作为学科课外科技项目或毕业环节的研究内容,还可以将生物柴油生产作为创业大赛的竞赛内容。学生可以到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进行实习,将工艺革新、过程强化和产品工程融为一体,并通过实验室规模与工业化规模的对比,强化工程意识。

生物是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如果我们写一篇生物 毕业 论文要怎样来拟定题目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生物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生物教学论文题目

1、本地珍稀濒危植物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

2、中学生物实验的教学策略

3、如何上好一节生物课

4、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5、激活生物课堂的教学策略

6、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创新 教育

8、本地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防控对策

9、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10、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1、糖尿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2、心血管病研究进展研究及策略

13、 儿童 糖尿病的现状调查研究

14、结合当地遗传病例调查谈谈对遗传病的认识及如何优生

15、“3+X”理科综合高考试题分析

16、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差生转化教育

17、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8、在当前中学学科分配体制下谈谈如何转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观念

19、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20、直观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1、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准备策略

22、编制中学生物测验试题的原则与 方法

23、浅析生态意识的产生及其培养途径

24、生物入侵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25、城镇化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当地旅游区为例

27、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8、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以当地农村为例

29、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生活

30、大学与高中生物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衔接的初步研究

31、国内、国外高中生物教材的比较研究

32、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33、河北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动态分析研究 “

34、幼师生物学教材改进思路与建议

35、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评价体系研究及实践

36、中学生物双语教材设计编写原则探索与研究

37、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课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构想

38、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39、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课程创生研究初探

40、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整合

41、中学生物学情境教学研究

42、游戏活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43、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

44、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45、生物科学探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6、生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47、白城市中学生物师资队伍结构现状的调查及优化对策

48、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开展环境教育的研究

49、让人文回归初中生物教育

50、课程结构的变革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结构的研究

微生物毕业论文题目

1、脲解型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研究

2、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影响

3、“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4、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检测

5、贺兰山东麓荒漠微生物结皮发育过程研究

6、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的污染微生物分析

7、油脂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代谢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8、深海微生物硝化作用驱动的化能自养固碳过程与机制研究进展

9、地膜降解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10、微生物酶技术在食品加工与检测中的应用

11、草莓不同生育时期根区微生物多样性及动态变化

12、台湾林檎叶片浸提液对致腐微生物的抑制效果

13、细胞、微生物及其相关培养技术

14、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15、有机无机缓释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16、东北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17、不同 教学方法 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

18、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管理

19、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20、应用型大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

21、关于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探讨

22、外源汞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3、论研讨式教学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4、采煤塌陷复垦区先锋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25、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的质量控制

26、食品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7、土壤微生物总活性研究方法进展

28、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水生植物残体降解过程及微生物群落变化

29、应用型本科院校微生物实验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0、外源生物炭对黑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31、浅谈土壤微生物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机制

32、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影响

33、水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模块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34、高师院校微生物学课程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35、5种江西特色盆景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36、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探索

37、浅谈林学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改革

38、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39、利用微生物学原理处理城市生活垃圾

40、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1、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42、淡水湖泊微生物硝化反硝化过程与影响因素研究

43、微生物法修复水污染技术研究进展

44、玉米栽培模式对暗棕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养分状况的影响

45、浅谈案例教学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46、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47、微生物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机制及影响因素

48、地方性高校《动物微生物学》教学体系的优化

49、微生物技术修复水污染的发展

50、浑河底泥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题目

1、生物制药产业化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

2、现代生物技术管理的企业策略与集群发展研究

3、现代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及企业的相关策略研究

4、武汉华龙生物制药的营销策略研究

5、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研究

6、生物制药产业创新联盟知识协同研究

7、亮菌口服液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的研究

8、基于生命周期的生物制药企业之融资策略研究

9、B医药企业的营销策略研究

10、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效果比较研究

11、基于财务视角的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研究

12、生物制药上市公司杠杆效应的实证研究

13、九阳生物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14、以生物制药为例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效应的实证分析

15、我国海洋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化政策研究

16、生物制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问题研究

17、中国制药产业价值链特征研究

18、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对产出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19、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应用研究

20、我国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21、WS生物制药公司员工培训管理研究

22、科兴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与设计

23、我国生物制药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实证分析

24、企业混合所有制模式选择与绩效研究

25、AMP生物制药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26、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生物制药企业业绩评价研究

27、DBZY公司财务能力测评及提升对策研究

28、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29、生物制药企业专利权评估方法研究

30、专利制度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影响

31、生物制药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收益法探究

32、CDZZ药业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策略研究

33、基于开放式创新的云南生物制药产业产学研合作机制与模式研究

34、基于开放式创新的云南生物制药产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35、引入非财务指标的生物制药企业估值研究

36、私募股权融资在科技初创企业的应用

37、艺普生物制药教育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38、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财务成长性分析

39、基于EVA的安科生物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40、基于自由现金流的上海莱士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2021生物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生物制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生物类学术论文(2)

★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 毕业论文题目来源

★ 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

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论文

根据是否依赖细胞代谢,分为依赖代谢的生物累积和非依赖代谢的生物吸收。生物累积是活细胞吸收重金属,然后通过细胞膜转运进细胞内,也能在细胞代谢循环过程中,胞内累积重金属(Malik,2004)。生物吸附,重金属被死/灭活细胞被动地吸收,是建立在物理吸附、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基础上的。

死细胞和活细胞对重金属的吸附各有优点,用各种活体或热灭活的真菌来吸附重金属已有研究,有研究表明,与活细胞相比,灭活细胞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更有效,因为没有代谢所产生的竞争性物质(Tobin et al.,1988);同时不受金属毒性的限制,不需要营养供给,不需要通过解吸方法恢复结合金属的菌株。菌丝细胞经高压灭菌杀死后,作为生物吸附剂,在搅拌系统中,能对铅(Ⅱ)进行批量去除,去除率达到458mg/g(Zafar et al.,2013);固定化的热灭活比活体细胞对铜(Ⅱ)的生物吸附更有效,而每克吸附剂能去除的铜(Ⅱ),而固定化的活体木霉仅能去除(Tan et al.,2012)。使用活细胞吸附剂则可以省略细胞干粉制作中细胞收集、干燥、粉末化及储存一系列的前期工作,同时,活细胞在吸附重金属的过程中,还能利用废水中的一些生物质作为其代谢的能量来源,从而可同时降低废水中的有机质的含量(Malik,2004)。

目前的文献报道,木霉生物吸附重金属,都是利用菌丝体。木霉的分生孢子,同样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所以在吸附重金属方面应该也具有优势,但是木霉孢子在试验过程中会有诸多不便,如试验结束后收集孢子时有困难等。因此,需要研究者不断地努力,获得木霉吸附重金属的详尽资料,为规模化生物处理重金属污染提供技术和理论基础。

韩:12画;国:8画;成:6画。

总共26画。

作者简介:

韩国成[1]  ,男,博士,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生物制药专业,同年进入桂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进入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9年9月到2010年9月作为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Bernie. Kraatz 教授组学习一年,主要从事无机生物化学的合成工作。2011年6月获得应用化学博士学位。现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教师。主要科研项目有,主持校级项目一项(UF11020Y),参与教改项目一项(2010C055),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0876179,21076232) 和青年基金项目(21101172)等的研究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材料。近几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SCI、EI收录9篇,SCI论文第一作者4篇。

发表论文如下:

1.韩国成,刘峥,王永燎。均匀设计在Pr改性SnO2/Ti电催化电极处理制药废水中的应用。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5(2008)155-158。

2.韩国成,刘峥,王永燎。Pr改性SnO2/Ti电催化电极制备、表征及性能的研究。稀土,29(2008)30-34。

3.韩国成,刘峥,王永燎。Co改性PbO2/Ti电催化电极处理模拟染料废水。桂林工学院学报,28(3)(2008)375-380.

4.刘峥,韩国成,王永燎。钛- 铁双阳极电絮凝法去除电镀废水中的铬(Ⅵ)。工业水处理,27(2007)51-54。

5.韩国成,刘峥。重金属生物吸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3(2006) 12-17。

6.韩国成,冯小珍,夏金虹。生物信息学教学方法探讨。教师纵横,19(2012)11.

7.韩国成,夏金虹。环境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读写算,36(2012)46.

8.李梦,韩国成,刘又年。用于分离大肠杆菌O157:H7的免疫磁珠的制备与表征。 应用化工,36(2012)1044-1047.

花生壳对染料的吸附研究论文

我用最简单的词给你解释.1.你申请了个花生壳域名,比如是.假设你目前的IP是:,那么你的所指向的ip也是.下次或断线重新拨号之后,你的IP肯定会变,不管他变成多少,比如,那么你的所指向的就是总结,假如你做FTP服务器,或者是游戏私服,然后是动态IP,以后IP改变了,你又要另外通知你的朋友,一次又一次,很麻烦.但是你申请了花生壳域名,然后把花生壳域名告诉你的朋友,不管你的IP地址如何改变,你所告诉他们的花生壳域名都会指向你电脑的IP地址(前提是要打开花生壳软件哦)

目录:杨超, 杨传秀. 王锦蛇( Elaphe carinata) Sox 基因保守区的克隆及测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1):53-56.杨超, 花兆合,周伍,张贺京,王媛,李志红,孙凯. 智能发育不全患者的跖纹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5):580-583杨 超,蔡亚非,龚仁敏,邵登辉,孙影芝.莴苣皮生物材料吸附水溶液中阳离子染料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 29 (2) : 45-49.杨超,柯丽霞,龚仁敏,刘慧君,孙影芝.花生壳粉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偶氮染料的研究. 生物学杂志, 2005,22(2):45-48.杨超,龚仁敏,刘必融,刘慧君,孙影芝,柯丽霞.花生壳粉生物吸附水溶液中阴离子染料的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 2004,11(15):2195-2198.杨 超,杨传秀,聂刘旺.赤链蛇不同组织Sox基因表达的RT-PCR分析.激光生物学报, 2004,13(5):334-338.杨 超,杨传秀 聂刘旺.两种蛇Sox基因的PCR-SSCP分析. 动物学杂志, 2003, 38(1): 8-12.杨 超,聂刘旺. 两栖爬行动物性别决定的研究进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2):169-172.杨 超,聂刘旺.赤链蛇Sox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激光生物学报, 2002, 11(1):15-18.杨 超,聂刘旺.乌梢蛇赤链蛇Sox基因的PCR扩增研究.皖南医学院学报,2002, 21(3):174-176.杨 超,聂刘旺.乌梢蛇Sox基因的克隆及测序.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2002, 10.杨 超,聂刘旺.虎斑颈槽蛇Sox基因的克隆及测序.发育与生殖生物学报, 2002,12.孙影芝,张小平,龚仁敏,刘慧君,杨超.化学修饰对花生壳吸附染料能力的影响.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1): Gong, Yi Ding, Mei Li, Chao Yang, Huijun Liu, Yingzhi Sun. Utilization of powdered peanut hull as biosorbent for removal of anionic dyes from aqueous solution. Dyes Pigments, 2005. 64: 187-192.孙影芝,龚仁敏,张小平,刘慧君,杨 超.甘蓝皮生物吸附去除水中的阳离子染料. 中国环境科学 2005(suppl.),2005,25(Suppl.): Gong, Yingzhi Sun, Jian Chen, Huijun Liu, Chao Yang. Effect of chemical modification on dy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eanut hull. Dyes Pigments, 2005. 67: Gong, Mei Li, Chao Yang, Yingzhi Sun, Jian Chen, Removal of cationic dyes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dsorption on peanut hull. J. Hazard. Mater., 2005. 121: 247-250.孙影芝,龚仁敏,张小平,刘慧君,杨超.苤蓝皮生物吸附去除水体中的阴离子染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80-83.杨传秀杨超陈壁辉 扬子鳄大脑皮层后期胚胎发育的超微结构.解剖学杂志, 2004,27(2):152-156.杨传秀杨超陈壁辉 扬子鳄胚胎大脑皮层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的超微结构特征.动物学杂志, 2003,38(2):20-22.柯丽霞,杨 超. 安徽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10):1739-1742.花兆合, 周伍, 杨 超, 张贺京, 王媛, 李志红, 孙凯. 智力低下患者的手纹分析. 人类学学报,2002 , 21(3):239-244.杨传秀杨超.陈壁辉初孵扬子鳄端脑基底中枢的组织学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3):270-273.杨传秀,杨超.陈壁辉初孵扬子鳄大脑皮层组织学结构观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1):43-46.杨传秀,杨超,陈壁辉.初生扬子鳄嗅球、嗅束的组织学结构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4):321-323蔡亚非 杨 超 李君陈壁辉. 虎斑颈槽蛇Duvernoy腺超微结构.解剖学杂志,1999, 22(6): 492-495.

花生壳可以降低血脂。

花生壳具有的降血脂、血压作用,主要与其所含的黄酮类物质(木犀草素)有关。另外,花生壳提取物还有抗氧化、抑菌、抗炎、镇咳祛痰等好处,还对降低胆固醇,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作用。

将干的花生壳洗净,用水煎服,每次服用50克~100克,对高血脂、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而花生仁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B1、B2、E及微量元素硒等营养成分,在中医上具有扶正补虚、润肺、和胃、补脾之功效;而花生外衣(特别是红衣花生)富含维生素K,有提升血小板数量,促进凝血的作用。

扩展资料

不宜吃花生人群

1、因为花生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非常高,那些体寒湿滞、脾虚便泄,以及有胃肠道疾病的人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腹泻。

2、对于有肝胆疾患的人来说,花生会加重肝脏负担。

3、皮肤油脂分泌旺盛、易长青春痘的人,也不宜过量进食花生。

4、由于花生有止血作用,能增进血凝,促进血栓形成,所以那些血黏度高或有血栓的人不宜食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调血压血脂 煎服花生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花生的营养价值高 4类人却不宜吃花生

使用路由器配置WEB服务器,需要先设置路由器的端口映射,就可以实现楼主的要求,具体需要映射的端口是80,80端口是WEB默认端口。这里给楼主详细说下:1、申请花生壳免费域名,当然是用来给别人访问的,免费2、设置本机固定局域网IP,例如设置为、登陆路由器,找到“虚拟服务器”选项,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不同的路由器型号的配置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一般都会有“虚拟服务器”这项功能,如果找不到这一项,可以找到“DMZ主机”,DMZ主机可以将内网的某个IP地址的所有端口均对外网开放,不过这样设置会有安全隐患,建议设置虚拟服务器4、在“虚拟服务器”表格中填入要映射的内网IP,按上面的就是,在内网端口和外网端口处填80,然后保存重起路由器5、启动花生壳并激活域名服务6、设置好计算机的WEB服务器,就可以正常访问了。需要注意,通过路由器配置的服务器,在内网电脑一般是不能通过域名访问的,假设在你自己的电脑上访问你申请的域名,就会出现让你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的提示,你怎么输入都是不对的。要外网的电脑才可以正确访问

知网论文研究趋势图

趋势图是在excel中制作的。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插入-图表-选择图表类型(你发的这个图应该是默认的那个柱状图)。2、选择数据区域(也就是你需要做到图表中的数据的单元格)。3、这个决定图表的外观,可以自己选择。

知网的文档格式为CAJ,里面的文字和图片都是不能下载的,只能用于参考查阅。

可视化图标有数据图,点状分布图,线性图用于查看自我数据变化,柱状图用于看同类型数据对比,饼状图用于分析个体在全局中的占比。可视化分析图谱意思是指将大量的数据、信息、知识转化为一种人类的视觉形式,直观、形象的表现、解释和分析。

视化图标及其特点

柱形图利用柱子的高度,能够比较清晰的反映数据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用来反映分类项目之间的比较,也可以用来反映时间趋势。折线图用来反映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当我们需要描述事物随时间维度的变化时常常需要使用该图形。

通常折线图描绘的点越多,越能够清楚的观察到数据的变化趋势。方便决策者及时做出决策。饼图的使用应该慎重,因为肉眼对面积大小感应不敏感。是最容易被误用的。但在具体反映某个比重的时候,配上具体数值,会有较好的效果。在需要描述某一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时,适合使用饼图。

但对比的数量最多不能超过6个,否则会产生视觉的混乱。散点图的数据为三维数据,使用两组数据构成多个坐标点,分析坐标点的分布情况,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或分布趋势。适合于观测大量数据的分布特点,对于视觉的直观性更强。点与点之间的密集度反应着该区域的整体权重比例。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