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对恒定电场的研究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7-08 06:00:23

对恒定电场的研究论文题目

1.是(电动势)2.是(高中可以理解,注意人家说的是电场而不是电动势加导线)3.错,恒定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我学这里是也有类似疑问,主要是把电场去接了,麦克斯韦的定律里说的电场是那种电容极板间的电场(是没有电流通过的)而非我们的电池两级(因为电池两级连了导线,产生了电流和磁场),建议你上百度百科上查一查“位移电流”就理解了。

不是“变化的电流才会产生磁场”,你误解了。请看安培定律,磁场的散度跟电流密度有关。第一种解释是扯淡,恒定电流产生的电场不变,甚至可能根本不产生电场(比如导体是中性的)。第二种解释是比较正确的,在静电学和静磁学中,确实可以理解为电场和磁场是相互独立的。我们只要知道恒定电流会产生静磁场,但不需要知道为什么。第三种解释是最全面的,我没什么好补充的了。值得注意的是,电流不一定会产生电场。电场跟电荷密度ρ有关,与电流密度J无关。

望采纳,其实两个理论研究的“电场不一样”先阐明三个“事实”(2和3涉及统计学原理就不加以证明了)在通恒定电流的导体中事实1:导线里的载流子(例如电子)空间上(主要是沿导线方向)有间隔事实2:每一个运动载流子所在的导线横截面的载流子总数的期望值恒定事实3:对于一个确定导体截面,两个相邻载流子平面与之重合的时间间隔相等。这三个事实的推论是“导线里面的电流可以当作是只集中在导线内部的等距匀速运动电荷产生的”。说白了就是“导线里面的电流是一个一个(真的是“一个”“一个”地沿导线方向形成一排)的电子等间距排着队向前一起走形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在某一导线截面内的电子就时有时无(时间间隔相当小,但此处微观演绎推理不能乎略)。就相当于在一个纸面内,你画一个圆圈作为导体横截面,中间画一个点电荷(例如正电荷)代表此刻的重合载流子平面,再标明它向外辐射的电场线,而在下一时刻(极短瞬间),你画的圈里面此时却没有了电荷,导线周围没有电场,在到下一时刻里面又有电荷,再下一个时刻又没有了……如此循环往复,你会发现你画的那个辐射装的电场是一直在变化的,根据麦克斯韦的理论,要在同一平面内激发出垂直于电场(电场线)的磁场。而要画出时刻垂直于辐射状电场(线)的磁场,你会发现,在同一平面内磁场线闭合形成了一个个同心圆,间接证明了右手螺旋定则!而根据事实2和在3,这种变化在时间上是均匀的,也就是说产生的磁场也是恒定的!其实恒定电流的磁效应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并不矛盾,只是研究的电场不同。恒定电流“恒定”的电场是指在导线内部是载流子定向“均匀”运动的场。而“变化”的电场是在导体外部空间发散的电场。写了好久,望采纳!

1 不是。因为电流周围一定有磁场,这个磁场是由变化的电场产生的。 顺便说一句,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静止的电荷产生静电场,也就是恒定电场;定向移动的电荷(也就是电流),产生的是变化的电场。2 恒定的电场一定不能产生磁场,这点毋庸置疑。你之所以有这个疑问,是因为你混淆了恒定电场和恒定电流的概念。前者必定不会激发磁场,而后者,由于与变化的电场相对应,故其必然激发磁场。3 这一问可参考上面的回答。4 问题补充: 电流一定是由电场产生的,而且一定不是由静电场产生的,它是由有旋电场产生的。有旋电场的概念,要等你上了大学才能理解。

对恒定电场的研究论文

恒定电场的特点 1.各点的场强大小不变 2.各点的场强方向不变 注意各点场强不一定相同 ,不一定是匀强电场

恒定电场是电源两极上带的电荷和导体或其他电学元件上堆积的电荷共同激发而形成的,其特点是电场线处处沿着到导体方向,由于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即达到动平衡状态),由这种稳定分布的电荷形成的电场称为恒定电场,它具有和静电场相同的性质,因此会对处在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也就会推动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但自由电荷不会一直加速,会不断的与不动的粒子发生频发的碰撞(形成电阻的微观本质)受到不动的粒子对他运动的阻碍作用,自由电荷做的是平均匀速率不变的运动。

要产生恒定电流的条件是有恒定的电势差即电压

恒定电场不能产生磁场因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子或离子周围是有电场存在的。而恒定电流,由流动的电子或离子产生,那么这些电子或离子周围的电场就跟着移动,形成变化的电场,进而产生磁场。

因为稳定的电流可以看作是均匀移动的电子,那么电场自然就是均匀变化的,所以电流能产生磁场而恒定电场不产生磁场,恒定电流的电场是均匀的。

由于恒定电场的作用,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定向运动的速率增加;而运动过程中会与导体内部不动的粒子碰撞从而减速,因此自由电荷的平均速率不随时间变化。

说明

静电场研究在绝缘介质中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主角是E和D。

恒定电流场研究在导体中稳恒流动的电流,即直流问题。主角是J和E。

电流会产生磁场。但当电流分布不随时间变化时,电场和磁场可以分开研究。

在一坐标系中可以用一族曲线来形象描述电流密度的分布,大小可以用稠密程度、方向可以用曲线的切线方向来确定。它们同样遵循矢量线方程。

能量守恒定律课题研究论文

能量虽然是守恒,但我们要想能量能百分之一百被利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利用率又很低!如果能量做了过多的“无用功”,那就是浪费,有些能源又是不可再生的,所以要节能!

永动机是人类永恒的梦人们寻找制造出一台永动机,一直是一代代科学家的梦想,但一代代一批批的的梦想者们都失败了,在历史上,永动机从来就没有从理想走向现实,从概念变成产品。因此人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世上没有永动机。但即使如此,人类却从来未中断过、放弃过对于永动机的梦想、追求、探索。古往今来如此,今生来世亦然。痴迷于此的,不是我,就是你,或者是他。永动机是人类在寻求它的寻在可以说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到底有没有永动机呢?近代有关学者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它,那就是用哲学的眼光去看待它。哲学为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解决这么大的事情,应该从哲学入手。哲学是思辨的学问。我们就先用哲学的思辨来论证出永动机的有和无,如果没有变也罢了,如果有,那么就让我们以哲学的思考为指导,谋划出一幅创造出永动机的粗略蓝图吧。哲学的思想告诉我们,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连真理都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是相对的。那么试问,“世上没有永动机”是真理么?如果这话不是真理,那么这世上就应该有永动机;如果这话是真理,那么根据真理具有相对性的原理可知:这世上应该是相对没有永动机,那么就是说应该是绝对有永动机。我坚信世上有永动机的存在,于是我试着如神农伏羲一般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但见那天上星转斗移、日月轮回,无休无止;地上水流山止、电闪雷鸣,生生不息。鱼水里游,鸟空中飞,星天际挂。是什么可以使它们这样呢,思之再思,当是自然而然之然使然吧?那这些自然而然之然又是什么呢?追根溯源,应该是宇宙的力量与规律。那又是什么使这个无垠的宇宙有这神奇的力量呢?既然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它至大无外,那么它的力量就必然不能够来自与外部,而只能够来自于其自身。宇宙又是无始无终的。于是我们就可以说,宇宙,以其自身内在的固有的力量,按照其自身内在的固有的规律,永无休止的运行不止!这样看来,宇宙不就是一台完美的不需外部力量、永远自主运行不止的永动机么?永动机的实现没有绝对的说法,就目前现有的理论认为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人类无论有多智慧,将来科技发展到怎么程度,总会不全是自然的规律,那是我们人类发现这规律的一定范围。倘若真的有什么天外文明能制作出来我们地球人又用什么解释这些呢?现在我们科学发展之快总会得意于我们现有的理论,认为这理论就像梯子一样一步一步往上爬,这样难免束缚我们的思想。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前人们理论普遍认为我们不可能制造出一种比空气还轻的飞行器,直到制造出来了震惊了全世界。永动机还不是一样。我们这代人如果制不出来后代还是会有人去研究的,真理是永远给那些非一般的人去探索。虽然我们在物理理论方面的水分还远远不够,但是我们如果有梦想就有理由去探索它。我们到底还要不要去研究永动机呢?那是肯定说是,只要人类活着一天站在地球上,将会去探索它。研究永动机,我们要看到永动机有向它的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找出那永动机的“道”,进而遵循这道,发现或者创造出我们想要的并能够为我们所用的永动机,来圆人类一个千年之梦吧。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discovery of conserva—tionlaw of energy) 19世纪物理学发展中的一项极其重大的科学发现。该定律是在5个国家、由各种不同职业的10余位科学家从不同侧面各自独立发现的。其中迈尔、焦耳、亥姆霍兹对发现能量守恒定律作出了主要贡献。 迈尔的工作 德国医生迈尔最早是从人体新陈代谢的研究中得出这个重要发现的。1840年,年仅26岁的迈尔在一艘驶往爪哇的船上作随船医生,他在给生病的船员放血时,发现病人的静脉血比在欧洲时的颜色要红些,由此引起他的沉思。他想到热带地区人的静脉血所以红些,是由于其中含氧量较高的缘故,而氧所以多出来,是机体中食物的燃烧过程减弱的结果。这使他联想到食物中化学能与热能的等效性,由此推测如果人体的能的输入同支出是平衡的,那么所有这些形式的能在量上就必定是守恒的。1842年,迈尔发表了题为《论无机界的力》的论文,进一步表达了物理化学过程中能量守恒的思想,并提出了建立不同的力之间数值上的当量关系的必要性。 焦耳的工作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极力想从实验上去证明能量的不灭。1840一1841年,经过多次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实验,他发现电能可以转化为热能。1843年,他钻研并测定了热能和机械功之间的当量关系,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并宣布:自然界的能是不能毁灭的,那里消耗了机械能,总能得到相当的热,热只是能的一种形式。1847年,他做了迄今认为确定热功当量的最好实验。此后不断改进实验方法,直到1878年还有测量结果的报告,那时测得热功当量的平均值为423.9千克重米/千卡。这个值比现在人们公认的值427千克重米/千卡约小o.7%,如此精确的实验结果为能量守恒定律的确立,提供了无可置疑的实验证据。 亥姆霍兹的工作 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亥姆霍兹是从生理学问题开始对能量守恒原理进行研究的。在此基础上,于1847年出版了《论力的守恒》一书。在这部篇幅不长的著作中,亥姆霍兹确认“力”的守恒定律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给出了不同性质“力”的定量表示式,也就是给出了对不同形式的能的数学表示式,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情况,从而这部著作成了能量守恒定律论证方面影响较大的一篇历史性文献。 能量守恒定律发现的意义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在物理学史上是一个非常有教益的事例。因为在该定律发现的过程中,除了上述3位物理学家作出主要 贡献外,还有法国的卡诺于1824年,德国的莫尔于 1837年,法国铁道工程师塞甘于1839年,生活在俄国 的瑞士化学家赫斯于1840年,德国物理学家霍耳兹曼 于1845年,英国律师出身的电化学家格罗夫于1846 年,丹麦工程师柯耳丁于1847年,以及法国物理学家 伊伦于1854年,都曾独立地发表过有关能量守恒方面 的论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作出了贡献。这就生动 地告诉我们,物理学上的历史性突破,个人的努力和才 能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但客观的历史条件(包括社会、 生产和科学的状况)则更为根本。一旦等到条件成熟 时,一个重大的课题同时由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去突 破它,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也就体现了历史的必然。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在物理学史上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①这个定律表达了关于运动量不可创造和不可消灭的普遍规律;②这个定律概括了一切物理现象:力、热、电、磁、光的现象,这就有可能用这一定律从同一观点去研究所有这些现象,把它们看成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运动的不同形式,揭示了这些运动形式之间的统一性,从而达到物理科学的第二次大综合;②这个定律的发现也促进对自然现象认识的辩证观点的发展,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应当是相互联系的。

随着科技负效应的显现,工程伦理越来越受的人们的重视。化学工程有着与其他工程不同的特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工程应用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化学工程中计算流体力学应用分析 》

摘要:计算流体力学是以多种计算方程为基础,在多种化学反应设备中进行能量、质量和动量的综合计算,分析出不同守恒定律中,这些变量的主控形式和变化规律,从而优化工程设计和工艺设备,提高化学反应中正向变化的进行,提高热量交换和原材料的反应速率等。从化学工程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有利于工程成本的节约,提升了经济回报。 文章 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并 总结 了其砸你化学工程中搅拌、热交换、精馏塔和化学反应工程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求解;基本原理;化学工程;应用

化学工程在我国具有较长的研究与应用历程,并在实际的生产与生活中取得到巨大的应用成效,不仅能够供给正常的生活需求,同时根据新材料的开发,能够满足现代型环保材料的使用。在化学工程中,较多的反映环境和反应机制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具有质量守恒和热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而这种质量与能量的关系正是计算流体力学的主要原理。通过对实际应用环境和原理的分析,能够优化工程设计和工艺改进,提高化学工程的生产效率。

1计算流体力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基本原理

计算流体力学简称CFD,是通过数值计算 方法 来求解化工中几何形状空间内的动量、热量、质量方程等流动主控方程,从而发现化工领域中各种流体的流动现象和规律,其主要以化学方程式中的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方程为基础。一般情况下,计算流体力学的数值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数值差分法、数值有限元法及数值有限体积法,其也是一门多门学科交叉的科目,计算流体力学不仅要掌握流体力学的知识,也要掌握计算几何学和数值分析等学科知识,其涉及面广。

针对计算流体力学的真实模拟,其主要目的是对流体流动进行预测,以获得流体流动的信息,从而有效控制化工领域中的流体流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上也出现了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其具有对流场进行分析、计算、预测的功能,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操作简单,界面直观形象,有利于化学工程师对流体进行准确的计算。

2计算流体力学砸你化学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在搅拌中的应用分析

在搅拌的化学反应中,反映介质之间的流动性比较复杂,依据传统的计算形式根本无法解决,并在化学试剂在搅拌中存在不均匀扩散的特点,在湍流的形式中能量的分布状况也存在着空间特点。若是依据实验手段测得反映中物质、能量和质量的变化规律,其得出的结构往往存在较差时效性,实验差加大。

通过对二维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能够对搅拌中流体的形式进行模拟,并进行质量、能量等数据的验证。但是流体的变化,不仅与化学试剂的浓度、减半速度有关,还与时间、容器的形状等有着之间的联系,需要建立三维空间模拟形式进行计算流行力学。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在通过借助多普勒激光测速仪后,已经对三维计算形式有了较大的突破,这对于化工工程中原料的有效应用和工程成本的减低具有促进的作用,但是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的完善。

在化学工程换热器中的应用分析

换热器是化学工程中主要的应用设备,通过管式等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冷却塔和再沸器等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控制化学试剂在反应中的温度变化。其中根据换热器的形式不同,计算流体力学的方式也就不同。在管式换热器中主要是通过流体湍流速度的改变,增加换热速率的。在板式换热器中是通过加大流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的。而在冷却塔和再沸器中,热量交换的形式更为复杂,但是却群在重复性换热的特点,增加了换热的时间,提高了换热的效果。从总体上分析,计算流量力学中,需要对温度变化、流体的速度变化、热交换面积变化和时间变化进行分析。通过CFD计算流体力学的应用,能够计算出不同设备的热交换效果,并根据生产的实际需求进行换热器的选择使用。

在精馏塔中的应用

CFD已成为研究精馏塔内气液两相流动和传质的重要工具,通过CFD模拟可获得塔内气液两相微观的流动状况。在板式塔板上的气液传质方面,Vi-tankar等应用低雷诺数的k-ε模型对鼓泡塔反应器的持液量和速度分布进行了模拟,在塔气相负荷、塔径、塔高和气液系统的参数大范围变化的情况下,模拟结果和现实的数据能够较好的吻合。

Vivek等以欧拉-欧拉方法为基础,充分考虑了塔壁对塔内流体的影响,用CFD商用软件FLUENT模拟计算了矩形鼓泡塔内气液相的分散性能,以及气泡数量、大小和气相速度之间的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填料塔方面,Petre等建立了一种用塔内典型微型单元(REU)的流体力学性质来预测整塔的流体力学性质的方法,对每一个单元用FLUENT进行了模拟计算,发现塔内的主要能量损失来自于填料内的流体喷溅和流体与塔壁之间的碰撞,且用此方法预测了整塔的压降。

Larachi等发现流体在REU的能量损失(包括流体在填料层与层之间碰撞、与填料壁的碰撞引起的能量损失等)以及流体返混现象是影响填料效率的主要因素,而它们都和填料的几何性质相关,因此用CFD模拟计算了单相流在几种形状不同的填料中流动产生的压降,为改进填料提供了理论依据。CFD模拟精馏塔内流体流动也存在一些不足,如CFD模拟规整填料塔内流体流动的结果与实验值还有一定的偏差。这是由于对于许多问题所应用的数学模型还不够精确,还需要加强流体力学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在化学反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在化学反应工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器、温度和压力等有着较大的联系,在实际的反应中可以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进行数据的获取。但是这数据的获取具有一定的温度限制,当反应中温度过大,就会造成分子的剧烈运动,其运动轨迹的变化规律就会异常,在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模型计算中,计算数据与实际情况会发生较大的偏差。由于高温中分子的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难以获取,在计算流体力学的实际计算中,就要借助FLUENT进行三维建型,并利用测速反应器进行速度的测量,通过综合的比较分析,利用限元法进行数据的计算。可以得出不同环境下的反应器的流线、反应器内部的浓度梯度及温度梯度。通过CFD软件预测反应器的速度、温度及压力场,可以更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工程中的聚合过程,详细、准确的数据可以优化化学反应中的操作参数。

3结束语

计算流体力学对于化学工程的应用具有实际意义,并在经济效益的提高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近几年,化学工程技术人员不断的计算流体力学中展开研究,以二维空间计算和模拟为基础,不断的完善三维空间的流量计算,并得出了一系列的流体流动规律。根据计算流体力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在今后的化学工程发展中,应加强此类学科的教学与延伸,提供出更有效的反应设备和工艺操作。

参考文献

[1]余金伟,冯晓锋.计算流体力学发展综述[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3(06).

[2]舒长青,王友欣.计算流体力学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4(06).

《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化工热力学教学思考 》

[摘要]《化工热力学》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文章阐述了作者在《化工热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本课程兴趣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通过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主线,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与学科动态及工程实践密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意识,以满足培养能源化学工程领域领军人物的要求。

[关键词]化工热力学;能源化学工程;教学实践;教学体会

化工热力学是化工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主要讲述热力学定律在化学工程领域的应用,包括化工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换规律及过程趋近平衡的极限条件等。它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问题思维方法的重要专业理论基础课[1-3]。然而该课程的课程内容抽象、计算繁琐,学生感到非常难学又缺乏实际应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产生恐惧和厌学心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进行一些改革和尝试,希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

武汉大学2013年新开设的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是由1958年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开办的“电厂化学”专业发展而来,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及高效洁净能源领域(包括超临界火电、核电、生物质能、氢能、新型化学电源等),培养掌握化学与化工基础理论及能源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未来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

目前,本专业主要有水处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化学监督与控制、能源化学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为了适应学校对新专业发展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2015年在本专业大三学生中新增设了《化工热力学》这门化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使他们在54学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并且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能源化学过程联系起来是本课程的核心教学任务。本文结合我校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浅谈《化工热力学》的教学体会,着重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培养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奠定基础。

1明确教学内容与课程主线

结合我校《化工热力学》课程以工程应用为中心、专业研究方向覆盖面广等特点,我们选用了朱自强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工热力学》作为教材[4],同时,也鼓励学生使用部分参考教材(《化工热力学》,冯新等编,2008;《化工热力学(第二版)》,陈钟秀等编,2000;《化工热力学导论(原著第七版)》,.史密斯等编,刘洪来等译,2007)[5-7]。化工热力学发展时间较长,已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在54学时内有效地把关键知识点教授给学生是本课程教学实践的关键。

由于本专业学生在大二《物理化学》课程中已经系统学习了理想气体相关的状态方程及其应用,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不再赘述,而是重点介绍工程实际应用较多的二参数状态方程、化工热力学分析、溶液热力学、流体相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等。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详细分析《化工热力学》教材结构,围绕主线内容合理编排知识点;其次,建立好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化工热力学框架图;最后,根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需要,适当删减补充了教材内容,结合学科动态,增强化工热力学的应用能力,如燃料电池开路电压的计算、水/二氧化碳共电解制合成气过程中气体组成的计算等。

2改变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化工热力学课程设计的公式多而繁杂,学生在开始学习阶段容易产生恐惧厌学心理,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特点,与本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目的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应改变传统单一课堂讲授模式,充分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在 课前预习 阶段设疑(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其次,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解疑(解决问题),并通过对例题和习题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化工热力学原理、方法和应用的理解,同时,教学过程中应避免陷于抽象的说教和枯燥的公式推导之中,重点讲述化工热力学知识点的应用条件和物理意义;最后,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主动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答疑(探讨问题),并设置思考题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通过“设疑—解疑—答疑”的渐进式教学方法达到对关键知识点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观点

化工热力学由于理论性较强、基本概念多且抽象,而且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科研课题及工程实践的机会较少,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科研课题及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以应用为中心”、“探究式”的特色教学模式,紧密联系我校在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特别是超临界火电、核电、生物质能、氢能、新型化学电源等方面)开发利用的化学工程实际问题,把学科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可以使他们强化科研思想、激发听课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取利用化工热力学基本原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观点。

4考核方式方法研究

传统的期末一张考卷为准的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全面地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情况,我们对课程的考核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目前,课程成绩总评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综合表现、课程预习、作业三个部分,各占10%;期末考试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考试的题目偏重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其在能源化学过程中的应用。然而由于该课程的课程内容抽象、计算繁琐,教学过程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畏惧厌学心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考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分组讨论,开展导向性的专题研究,将课程内容与能源化学过程(特别是学科动态)相结合,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分工协作的能力,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夯实基础。

5结束语

在《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尝试中,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与主线,打破单一的学生被动听讲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因材施教,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更专业的能源化学工程知识和从事新能源行业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小华,冯新,吉远辉,等.迎接化工热力学的第二个春天[J].化工高等 教育 ,2008,3:19-21.

[2]梁浩,刘惠茹,王春花.《化工热力学》教学实践与尝试[J].广东化工,2010,37(1):157-158.

[3]李兴扬,唐定兴,沈凤翠,等.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与体验[J].化工高等教育,2011,3:71-73.

[4]朱自强,吴有庭.化工热力学(第三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冯新,宣爱国,周彩荣,等.化工热力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6]陈钟秀,顾飞燕,胡望明.化工热力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7]史密斯JM,范内斯HC,阿博特MM,等编;刘洪来,陆小华,陈新志,等译.化工热力学导论(原著第七版)(IntroductiontoChemicalEngineeringThermodynamics,SevenEdition).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有关化学工程应用毕业论文推荐:

1. 化学工程毕业论文

2. 化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3. 化工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4. 化学毕业论文范例

5. 化学毕业论文范文

6. 化工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电力市场研究论文题目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电气工程毕业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强化策略探讨

2、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3、探究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4、基于Android的建筑电气无线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

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相关释疑

6、建筑电气低压配电设计中各种接地系统的探讨

7、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强电施工与设计方法分析

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9、提高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10、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11、基于REVIT的建筑电气BIM协同设计分析

12、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安装的施工技术探讨

13、关于建筑电气在节能方面的几点思考

14、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之我见

15、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设计的思考

16、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探析

17、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略谈

18、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19、切实提高文物建筑电气火灾防控能力[N]

20、论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

21、建筑电气设计安装问题及解决对策

22、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探析

23、建筑电气强电部分设计的.相关问题和应对策略

24、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探析

25、建筑电气火灾的现状、问题和防控

26、浅析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27、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28、高层楼宇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研究

29、建筑电气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30、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分析及应用

31、DB模式下建筑电气工程投标报价、设计与造价管理

32、建筑电气的施工现场安全与管理问题分析

33、试论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34、基于Revit软件的建筑电气设计分析

35、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方面的应用

36、建筑电气项目的节能技术

37、建筑电气系统提高照明质量的措施研究

38、民用建筑电气照明系统节能技术分析

39、建筑电气节能问题研究

40、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41、浅析建筑电气专业设备及管线标识的标注

42、建筑电气在住宅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43、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建设领域的应用分析

44、建筑电气监控系统监控服务与配置平台开发

45、建筑电气监控系统总线节点的功能可配置性开发

46、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方案优选

47、简论我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48、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分析及应用研究

49、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50、新时期建筑电气节能途径探讨

51、浅谈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技术措施

52、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及防火措施探讨

53、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54、浅谈建筑电气消防审核和验收中的常见问题

5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56、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问题分析与预防

57、建筑电气中的SPD电压保护方法研究

58、浅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59、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分析及应用

60、建筑电气安装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的应用与质量管理

61、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探讨

62、建筑电气设计原则与可行性措施

63、建筑电气防水设计探讨

64、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研究

65、探究建筑设计中的电气消防设计

6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析

67、关于建筑电气中的消防设计探讨

68、试论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69、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研究

70、建筑电气中的低压电气安装

71、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72、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电气特性计算仿真

73、高职院校建筑电气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

74、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探讨

75、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综述

76、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合理应用

77、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探讨

78、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79、对现代建筑电气设计的特点及发展的探讨

80、电力电缆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81、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

82、基于智能负荷控制器的建筑电气优化布线研究

83、建筑电气设备的电气节能设计研究

84、建筑电气节能问题的研究

85、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关键技术解析

86、小波消噪和人工蜂群优化神经网络的建筑电气故障诊断

87、谐波对建筑电气设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88、试论关于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

89、对现代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90、建筑节能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91、浅谈病房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92、浅谈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

93、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94、建筑电气消防工程设计及施工策略研究

95、高层建筑电气中的低压配电设计分析

96、建筑电气的低压电气安装技术探讨

97、浅析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98、试论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99、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00、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的策略构建

电厂厂用电电源切换方式的优缺点

变电所的无功补偿

保证人工翻译,请审阅The Transformer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and Operation Status Analysis Based on 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bstract:In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hand-held infrared thermometer for tour-inspection of substation being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intelligent substation and power system status maintenance for the monitoring of transformer operation status, a new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for transformer based on 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s proposed, and finally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system can realize the remote on-line monitoring of transformer’s operation status, and the real time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er’s operation status by using the infrare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ata and pictures from the system.

工频电场对人体的危害研究论文

近年来,基于高压线路和变电站所带来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研究及相关测试表明,变压器、超高压配电装置和超高压电线在运行中,会形成一定强度的工频电磁辐射。据相关资料显示,500千伏输电线路的工频电磁辐射在距地面米处可能达到千伏/米,而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安全标准则是4千伏/米。那么到底什么是电磁辐射,输变电设施产生不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空间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呢?电磁辐射一般指频率10万赫兹以上高频率的电磁波。其实,电磁辐射对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手机、无绳电话、微波炉等都有电磁辐射。有数据表明,我国输变电设施的频率为50赫兹(通称为工频),和广播电视、通信和微波的频率相比,频率低得多,所以它很不容易产生辐射。但对于110千伏以上的输电线,由于电压很高,在导线表面会产生电晕现象,从而会产生电磁波辐射。根据实地测量,即使对于50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它的辐射强度小,其单位面积的辐射相当于一般城市家庭所接收的无线电广播电磁波辐射功率强度的千分之一,当然它对人身也不会生产任何影响,所以说,输变电设施不能形成有效的电磁辐射。而输变电设施的工频电场和磁场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国内外早在1979年起开始了大量的研究,同时发表的论文也超了1000篇。1996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得出结论:现有的证据主体并不表明暴露于工频电场或磁场,会出现人体健康的危害。 我国的有关专家指出,电磁波其实是一种能量的传输,在探讨它对人的影响时,首先要有一个量的前提。在电场强度高到一定程度时,不排除对人的神经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国家环保总局辐射技术中心教授高级工程师赵明华说:“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在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场强度以下,电磁辐射对人体绝对没有影响。”

工频电磁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长期以来,关于工频电磁场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无影响的问题,各国学者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国内外许多关于高压,超高压输电线和变电站的劳动卫生学调查报告指出神经衰弱和记忆力减退是工频电磁场作业人员最常见的症状,但缺乏客观检查结果。目前认为工频电磁场对中枢神经的作用主要有电场引起,这一观点可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佐证。 工频电磁场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许多调查发现,电磁场的职业暴露虽然可能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尤其是白血病,淋巴系统肿瘤和神经系统肿瘤,但这种风险程度并不高,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应该指出,如果在生产环境中同时存在着其他较强的致癌因素时,工频电磁场的这个作用就不容忽视。 工频电磁场对生殖的影响 统计表明,仅孕早期使用电热毯与流产的发生率增高有关。但是孕中期使用电热毯的流产发生率减少。国外,Nordstrom等首次报道,对542名电厂工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发现,凡父亲在高压调度室工作的,子女患先天性畸形的比例增高。由于例数较少,结论尚不肯定。

在临近变电线路或电力设备的环境中,只涉及电场与磁场分析,3000赫兹以下的极低频电场和磁场(变电站即是)是以“场”的形式存在,根本不形成辐射,无法向外界辐射能量。工频电场、磁场与高频电磁辐射的生物作用机理不同,并不类似高频电磁场那样以电磁波形式形成有限的电磁能量辐射或形成体内能力吸收。电磁辐射通常是通过天线向外进行发射的,而电力设施在周围环境中产生的是工频电场与工频磁场,频率只有50赫兹,波长达6000千米,因此不可能在其周围(所谓“静场区”)形成有效的电磁能量辐射。所谓“工频电磁辐射“的不确切概念,长期被国内一些文件引用并在社会上谬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公众对低频电场和磁场的误解。有鉴于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NIEHS、ICNIRP等权威的环境卫生组织和机构,在电磁环境与公众健康领域中,均无例外地严格引用“电场、磁场”(100赫兹以下)、电磁场(100kHz以上)或统一运用ELF这一术语,不会采用“电磁辐射”这一不适当的概念。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1、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2、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4、地磁干扰效应:地球是一个大磁场,人体内部磁场和地磁场相互作用而平衡,如果周边有大磁场引起地磁的局部偏转,会打破人体原有的磁场平衡。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电磁源环境附近会失眠、头疼,而离开数天后这些感觉会消失的原因。电磁场可能不会直接致病,但失眠等情况就会引发其他病症。地磁干扰效应不是所谓的几十米安全距离就可以避免的,安全距离保证的只是电磁直接辐射的强度而已。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