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全的杂志信息网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发布时间:2024-07-08 12:26:55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你这个题目不怎么合理,关键是不明确,这也不像个论文题目啊!好的论文题目应该细致的反映出你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兄弟还需细化。但是关于注意力方面的文章是很多的。最直接的方法是上Google学术里把'注意力"三个字放进去一搜及OK了!

谈英语习语的翻译[摘要]习语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结晶,在英语语言中占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是英语翻译的一个重点。本文在分析英语习语特性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英语习语翻译的方法。[关键词]英语习语;文化差异;翻译方法习语结构稳定、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是人们在劳动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思想结晶,它们主要来源于生活。另外,它还来源于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它们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翻译作为语际交流的手段,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移植的过程,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二者密不可分。本文现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角度,就英语习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一、英语习语的特性李福宁说:“一个英语习语是一种语言的一个要素,这种语言在其时代的基础上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所有历史悠久的语言都包含着许多丰富的习语。一方面,英语习语是一种艺术,它主要反映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所以思想和内容必须是可译性习语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在语法上习语的结构是固定的,且作为一种规则,任何一种习惯用法中的任何元素都是不能改变的。例如:在句子“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中,“A”不能被“one”所代替。“To be at liberty”不能改变成“To be at freedom”。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方文化背景间的差异大量减少,这为英语习语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机遇。二、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一)直译法所谓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的语言规范和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特色的方法。随着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越来越多地被其他民族所理解和接受,英汉语的文化差异正在缩小,民族特色正在逐步融合,这使得习语的直译成为可能。用这种方法翻译习语把西方习语移植到汉语中来,可以很容易地翻译原文。例1: Hewentwith the stream, forhe lacked confidence inmaking his own decisions·(A·他随波逐流,因为他对自己做的决定缺乏信心。B·他跟着别人做,因为他对自己做出的决定缺乏信心。)显然, A比B更忠实原句,因为英语习语“gowith thestream”,翻译成汉语“学别人的样做事”意思一样。如果我们选择B,“学别人的样做事”无法准确表达原来意思。相反B会使中国读者产生歧义。例2: She refused several offers ofmarriage, and then, atthe age of forty, found herself left on the self·(她拒绝了多次求婚,到了40岁,发现自己被“束之高阁”。)这里“on the self”被翻译成“束之高阁”。这种译法不仅忠实表达原句的意思,而且还展现出说话人有点自卑的心理。例3: He who follows two hares is sure to catch nei-ther———Benjamin Franklin·(追逐两只兔,两头都落空。)这种译法成功再现了原始谚语的形式和所描绘的情景,同时还给读者一种原汁原味的感觉。如果翻译成“同时干两事,全都干不好”,虽然通顺,但由于失去话语原来的特征而显得不够忠实原文,不够生动。(二)意译法语言毕竟是交流的工具,因此译者的首要任务是让读者理解原文隐含的意义。在翻译时如果不可能或没有必要保留英语习语的表达形式,且汉语中也找不到合适的同义习语来套用,就得使用意译法结合上下文把习语的含义表达出来,也就是在翻译时使用另外一个中国读者能接受的类似的习语来翻译。意译法的特点是简洁易懂,不足之处是失去了原文的风格特色,也可以说意译法是一种不得已而采取的方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差别很大,在实际翻译中此方法使用得很广泛,尤其是翻译民族色彩浓厚的习语时。例4: She can tdo itwell because she is a green hand·(A·她做不好这件事,因为她是新手。B·她做不好这件事,因为她是绿色的手。)这里A显然更加合适。在这个英语习语中“greenhand”代表“无经验的人”,所以这个习语应该被翻译成“新手、生手”。许多读者第一眼看这译文的时候会觉得很茫然,可仔细想想就会觉得这样翻译很有道理。译文B看起来翻译比较呆板,虽然做到了忠实原文,但事实上它不仅没有把这个习语的灵魂翻译出来,而且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汉语表达方式,让读者觉得乏味。(下接60页)(上接158页)(三)直译意译兼用法直译法有时候会减少译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会导致阅读的厌倦和文化传递的失效。意译法经常会改变英语习语的原汁原味。为了使习语的翻译通俗易懂却又不失其原有风格,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取直译意译二者兼用的方法。例5: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趁着晴天晒干草,莫失良机。)“趁着晴天晒干草”,属于直译法,它在成功地表达出内容的同时,也保持了谚语原来的风格。然而读者可能无法理解其含义,因而“莫失良机”这种意译法被附加上。这两种译法的联合增加了可读性也保留了谚语的原始韵味。例6: Every family is said to have at least one skeleton inthe cupboard·(俗话说:衣柜里藏骷髅,家丑家家有。)To lifta rock only to have his own toes squashed·(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四)借用法英汉两种语言有一部分同义习语不但有相同的意义或隐义,且有相同的或极相似的形象或比喻。遇到这种情形时不妨直截了当地借用英汉语中的同义习语。例如: Milkthe Bull (缘木求鱼);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五)直译加注译法严格来说,加注不是翻译法,在写作、翻译中加注是最后的选择。因为有些习语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民族色彩,或具有典故性,为便于读者充分领会和完全吸收其特殊的文化意蕴,翻译时以直译加注为宜,即直接翻译出来,然后加注,予以解释。例如:“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译成“运煤到纽卡索,多此一举。”还是不能让读者了解为什么运煤到纽卡索是多此一举,必须采用加注法说明纽卡索是英国的一个产煤中心,运煤到纽卡索是多余的。参考文献:[1]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蔡福华·英语习语的翻译[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4(1)·[3]刘湘屏·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4(1)·

上集中注意力网吧。很好的,我小孩就是这样训练的

1 6种情景下,如何集中注意力 网球 2007/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集中注意力的4条妙计 网球俱乐部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集中注意力才能解决问题 纽约市中心的蟋蟀声 中外管理 2007/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 如何使低年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集中注意力 华章(教学探索) 2007/1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驾车千万要集中注意力 摩托车 2006/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集中注意力练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集中注意力 提高记忆力 饮食科学 2006/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对"集中注意力"听枪声起跑的思考 田径 2005/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对“集中注意力”听枪声起跑的探讨 辽宁体育科技 2005/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对"集中注意力"听枪声起跑的思考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1 对击剑运动员在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探讨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2 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 山东教育 2005/1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3 对“集中注意力”听枪声起跑的思考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5/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4 上课如何集中注意力? 小学生(中年级版) 2005/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5 集中注意力 班主任之友 2005/09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6 中长跑训练中不容忽视的因素:“集中注意力”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7 体育课教学中集中注意力练习的运用 文教资料 2005/3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8 集中注意力有办法(14) 第二课堂(初中) 2004/09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9 无法集中注意力的男孩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4/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0 集中注意力有办法 初中生必读 2004/Z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1 集中注意力于电炉炼钢 工业加热 2003/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2 集中注意力练习四忌 中国学校体育 2002/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3 体育教学的集中注意力练习之我见 安徽体育科技 2001/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4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湖南教育 2001/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5 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及训练 网球天地 2001/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6 理论课教学中培养体育系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几种方法 九江师专学报 2000/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7 集中注意力的几种方法 山东教育 2000/3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8 训练集中注意力的技巧 体育科技 2000/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9 体育课集中注意力十六法 中国学校体育 2000/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0 高度地集中注意力是获得100米快速跑的主要因素 中国学校体育 2000/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淮北师范学院学报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科)40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科)40沈阳工程大学学报(社科)40沈阳大学学报(社科)40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科)160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40景德镇高专学报70辽宁医学院学报(社科)45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60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科)50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科)40孝感学院学报(社科)60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70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70齐齐哈尔师范大学学报(社科)60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40佳木斯大学学报(社科)70长春理工大学学报90邢台学院学报70滁州学院学报40安阳师范学院学报40咸宁学院学报70琼州学院学报50阜阳师范学院学报40鸡西大学学报70绥化学院学报70新乡学院学报60贺州学院学报40牡丹江大学学报60西昌学院学报(社科)60辽宁师专学报(社科)70新余学院学报45焦作大学学报45宿州学院学报40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50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70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科)45辽宁科技学院学报40长江大学(社科)90淮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50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科)40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50许昌学院学报40凯里学院学报50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50----------------------------------------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是由淮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论文

国外期刊:31、先秦时期的汉语修辞学思想:理论与实践,(汉语和韩国语版),Susahak(《修辞学》,韩国), . 2005, 、Besonderheiten und Tendenzen der Verwendung nichtstandardisierter Schriftzeichen in der ?ffentlichkeit(社会用字中的不规范现象及其特点和趋势),CHUN(《春》)(德国)1998年·14。国内期刊:[传播学]:29、受众伦理规范研究:历史、现状与趋势,《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3期。28、论传播受众伦理,《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7、论未成年人成长中的媒体道德建设,《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文集》,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坛组委会,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8月,16页-22页。26、新闻中谐音现象的传播价值,《新闻与写作》2004年第5期。25、论传播伦理学的理论建设,《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3期。24、也谈新闻标题中的复用方法,《新闻与写作》2002第4期。[语言伦理学]:23、话语理解中的道德准则,《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4期。22、语言伦理学----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兴学科》2000年第4期。21、论言语道德,《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伦理学》1998年第3期。20、论言语行为的道德准则,《语文建设》1998年第5期。19、言语行为的社会道德评价,《语文建设》1997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6期。18、论语言文明,《语文建设》1996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2期。[修辞学]:17、东西方古典修辞学思想比较——从孔子到亚里士多德,《江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转摘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第2期。16、论以修辞学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建设,《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修辞学论文集》第十集,中国修辞学会编、王德春、李月松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15、论以修辞学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建设,中国修辞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大会学术报告,2005年6月16日.厦门.集美大学。14、论修辞的视觉效果,《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修辞学论文集》(第八集),陈汝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3、论视觉修辞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12、论修辞研究的传播学视角,《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11、简论以修辞为纲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10、话语角色冲突的类型、原因及其消除,《汉语学习》2003年第3期。9、应用语言学及其学科建设论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8、认知修辞学的性质、理论来源及现实基础,《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转摘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第2期。7、民族心理视角下的语言及其运用,《华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2期。6、论修辞的四个微观原则,《术语与标准化》,2000年第4期。5、当前城市社会用字中的不规范现象及其成因和对策,《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4、语境认知的修辞价值,《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3期。3、瑞查兹及其修辞研究(上、下),《修辞学习》1998年第1期、第2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8年第7期。2、论修辞的社会心理原则,《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5期;转摘于《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3期。1、言语行为理论的修辞学价值取向,《修辞学习》1996年第4期。

截至2013年,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636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7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3项。教师出版专著、教材127部,发表科研论文5146篇,其中被SCI等四大检索收录728篇。 学校用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00多万元,固定资产5亿多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生均值元。 馆藏资源湖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73年,是一个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开放式的省级优秀图书馆。有馆舍两座,面积共24560平方米。截至2011年9月底,馆藏纸质书刊万册,可供读者使用的电子图书万册;2012年图书馆和各院系订有中文期刊2509种(图书馆2287种)、外文期刊49种,图书馆订有报纸102种;拥有中外文各类数字资源26种、共享数字资源10种。图书馆珍藏有《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古籍图书1280种21586册,1949年以前《申报》、《民国日报》等影印报纸37种1015册。 学院学报《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师范学院主办,有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两刊。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首届《CAJ-CD规范》优秀期刊。 截至2013年,学校建有计算机中心、电教中心、现代信息技术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微机教学系统、CAI课件制作室、电脑绘画及非线性编辑和动画制作室等。建有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影视中心(湖师大礼堂)、标准塑胶运动场、综合体育训练馆和网球、篮球、排球等运动场、馆,现代化游泳馆等项目已列入建设规划。学校音乐学院教学大楼和实践基地──“湖师大剧院”位于校内青山湖风景区,是黄石市现代化标志性建筑,是中国第八届艺术节黄石地区的主场馆。学院拥有综合室内训练馆1座,标准综合运动场1个,篮球场16块,排球场5块, 300米操场1块,简易操场一块,室内外运动场万平方米,生均平方米。学院有校舍总面积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万平方米,生均平方米。学院共有教室238间,类型多样,设施齐备,其中多媒体教室84间,10484座。语音室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心19间1177座。 学校长期坚持聘请外籍教师、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接受海外留学生来校进修和攻读学位。派遣教师到国外进修、教学和进行合作研究,派遣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截至2014年,学校共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省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 校训:诚 毅 勤 敏诚: 诚实诚恳,光明磊落,处事公道,待人谦和。毅: 刚强坚毅,目标明确,义无反顾,坚定执着。勤: 勤奋向上,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精心耕作。敏: 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意识超前,创新开拓。 《湖师青年》创刊于二〇〇五年十一月,是一本由共青团湖北师范学院委员会主办,全面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综合性刊物(季刊)。由《团学通讯》改版而成,本着“办出青年特色,展现青年风采”的宗旨,“求新,求质量,求效率,求发展”的原则以及“励志”的创刊灵魂,正处于不断的探索和完善过程中。 学校有学生社团近50个,建有各类实习基地近300个。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活跃。学校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指导学生就业创业。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

17、《如何看待文学的网络时代》,《人民日报》2010年3月16日。18、《话剧史研究呼唤转型》,《人民日报》2010年6月25日。19、《重新审视文学构成》,《人民日报》2004年11月9日。20、《文艺批评的价值论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人民日报》2006年5月25日。21、《现代性话语形态的分化》,《学术研究》2007年第4期。22、《评林兆华与裴魁山分别执导的话剧〈梦的戏剧〉》,《文艺争鸣》2010年第7期。23、《幻想的奋斗与现实的蜗居》,《艺术评论》2010年第3期。24、《中国文学的现代传播秩序与出版法规之演变》,《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25、《理性精神对文学可能作出的贡献》,《宁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26、《文学分类研究的重新审视》,《海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27、《理念 原欲 存在——女性叙事的循环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28、《实践美学超越性思维方式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29、《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与文化研究之争》,《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30、《晚清“文学研究法”之考辨》,《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31、《文学是一种审美话语实践——文学本质的新表述方式》,《汕头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32、《后现代转向与实践美学》,《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33、《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建构主体性和本土化的话语系统》,《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34、《全球化语境中文学理论的开放性与综合发展》,《学术探索》2003年第5期。35、《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共存》,《烟台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36、《翻译与误读》,《中华读书报》2005年3月9日第10版。37、《人类之体,世界之用》,《中华读书报》2004年12月24日第10版。38、《文学观念的两种思维模式》,《文艺报》2006年4月22日。39、《文学祛魅的反思性批判》,《文艺报》2006年4月27日。40、《文艺批评的价值论与荣辱观》,《文艺报》2006年4月8日。41、《城市中的乡村文学》,《文艺报》2006年10月31日。42、《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的三大转向》《文艺报》2006年12月2日。43、《圈点世纪初文学》,《文艺新观察》2004年第6期。44、《文艺批评,你的价值在哪里》,《政工研究动态》2006年第11期。45、《和谐文艺创作要处理好四大关系》,《政工研究动态》2007年第4期。46、《壬寅学制、癸卯学制与文学学科建制》,《华章》2007年第8期。47、《外化、异化与对象化》,《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48、《后现代转向中的文化研究与实践美学》,《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49、《铿锵以任气 慷慨以弄儒》,《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50、《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审美话语方式》,李志宏主编《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51、《钱基博文学史观考辩》,王玉德主编《钱基博学术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2、《跨文明比较文学研究的可能性》,《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53、《现代性文学史观之反思》,《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54、《幽默与滑稽的词源学探源和审美分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55、《从〈山楂树之恋〉看张艺谋的电影末路》,《写作》2011年第3期。

湖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创刊,现分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医学版三刊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1.《乐记》情感论辨析,《湖北大学学报》1991年增刊号。2.论诸葛亮的政治思想及其形成原因,《湖北大学学报》1992年增刊号。3.春秋雅俗乐之争与当代文艺学发展方向的思考,《通俗文学评论》1994年第4期。4.“士”与战国时期的传播艺术,《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5.先秦时期的“说”诗方式,(台北)《孔孟月刊》42卷第6期(2004年3月)。6.先秦时期诗歌的传播,《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6期。7.古典意境的符号学诠释,《东方丛刊》1993年第4期(广西师大出版社1993年版)。8.隐逸·山水·士人审美心态,《湖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9.审美感应与山水文化,《湖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10.汉语与山水诗的造境,(台北)《国文天地》第210期(2002年11月)。11.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小道”,(香港)《学术前沿》2004年第9期。12.张问陶诗歌思想的发展,《张问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6月)。13.杜濬与清初遗民诗学,《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20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14.王渔洋的神韵说与王维的山水诗画,《王维研究》第四辑(辽海出版社2003年版)。15.叶燮论杜诗,《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第4期。16.论晚明小品的世俗性,《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17.论晚明山阴祁氏女性文学群体,《2006明代文学论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8.合理有序地利用文化遗产,《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5年10月13日。19.网络文学的审美品位,《光明日报》(网络周刊)2000年5月10日。 1.清人对清真词的解读,《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2.清初词坛的“尊柳”与“抑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词学》第十五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论丛》中华书局2006年版。3.唐五代词与清代的词学论争,《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柳永词在清代的传播与清代词学观念的转变,《柳永新论》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8月版。5.杜甫与“词中少陵”,《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6.稼轩风在清初的“回归”,《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7.唐宋词籍在明末清初传播述略,《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8.云间派接受唐宋词之“进路”——以陈子龙、蒋平阶、宋征舆为例,《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论丛二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 1.崇祯末年至康熙初年的词学思潮,《湖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2.评康熙时期的选词标准,《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6期。3.论康熙年间词学的南北宋之争,《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2期。4.文学传统与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渤海学刊》1998年第1期。5.临桂派词学思想的发展,《湖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6.浙派词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东方丛刊》1999年第4期。7.清代词学尊体与古代文学价值观,《黄冈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8.嘉庆年间词学思想的新变,《武汉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9.康熙年间词学的辨体与尊体,《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10.张惠言的词学与易学,《周易研究》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6期。11.论康熙年间河南词人群的词学思想,《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 期。12.论同光之际江浙词坛的词学思想,《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13.清代词学的诗学化,《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5期。14.论道光时期的浙派词学,《孝感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15.浙西词派与宋词在清代的传播,《文学评论》2000年青年学者专号。16.道光年间词学思想的发展,(台湾)《中山人文学报》第11期(2000年10月)。17.清代词学与杜甫的诗歌思想,《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0期。18.谢章铤与浙派,《人文论丛》2001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19.陈廷焯“沉郁”说与古代的诗学传统,《中国韵文学刊》2001年第2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第六辑(台湾学生书局2001年12月版)。20.清代的“词史”意识,《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2期。21.道光年间词学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第1期(春之卷)。22.常州派与近代词学中的解释学思想,《求是学刊》2002年第5期。23.《云韶集》与陈廷焯初期的词学思想,《湖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24.20世纪清代词学文献整理述略,《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第5期。25.清初词学的话语建设,《齐鲁学刊》2003年第3期。26.陈廷焯的师友交往与词学立场的转变,《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27.嘉、道以来“声律词派”的发展及其词学成就,《中华文史论丛》第7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三届国际暨第八届清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2004年7月版)。28.清代的词籍出版与词学中兴,(台中)《中国文化月刊》第278期(2004年2月)/《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论丛》中华书局2006年版。29.清代词学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04年4月7日。30.乾嘉学派与清代词学,《文艺研究》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9期。31.纳兰性德文学接受述论,《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32.咸、同时期淮海词人群体综论,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1. 刘永济与传统词学的现代化,《长江学术》第3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版)。2.叶恭绰论词及其对现代词学的贡献,《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3.刘永济《词论》与《文心雕龙》之相关性考辨,《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1期。4.胡适与20世纪的中国词学,《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5.从传统到现代的词学传型——俞平伯家族的词学史,《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2期。6.论晚清常州词派尚“涩”,《东方丛刊》2005年第4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7.南社论词之两派及其词学史意义,《文与哲》(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第七期(2005年12月)。8.赵尊岳《明词汇刊》的学术价值,《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9.刘永济与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遗产》2003第第6期。 1.《白雨斋词话》在20世纪的回响,《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2.二十世纪大陆地区清代词学文献整理述略,《书目季刊》36卷第2期(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9月版)。3.1900~1919年的清词研究,《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1期。4.1919—1929年的清词研究,《清代学术研究通讯》(高雄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主办)第7辑(2004年3月)。5.1930-1949年清词的总体研究,(台北)《汉学研究通讯》2003年第3期。6.近五十年来港台地区纳兰性德词研究述评,《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7.近二十年来大陆地区清词研究述评,《人文论丛》2004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版)。8.最近二十年来港台地区清词研究述评,(台北)《书目季刊》2004年第3期。9.近二十五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原载《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10.20世纪清词研究的现代化进程,《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4期要目辑览。11.二十世纪的清代女性词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1期。12.二十世纪的明词研究,《中州学刊》2003年第6期。13. 明词研究二十年,《明代研究通讯》第六辑(台北乐学书局2003年12月版)14.蒋春霖研究史述略,《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5.顾春研究的世纪回顾,《满族研究》2005年第2期。16.近现代词学史上的纳兰词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学术综述:1.二十世纪大陆地区清代词学文献整理述略,《书目季刊》36卷第2期(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9月版)。2.1919—1929年的清词研究,《清代学术研究通讯》(高雄中山大学清代学术研究中心主办)第7辑(2004/03)。3.刘永济与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遗产》2003第第6期。4.1930-1949年清词的总体研究,(台北)《汉学研究通讯》2003年第3期。5.近五十年来港台地区纳兰性德词研究述评,《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6.近二十年来大陆地区清词研究述评,《人文论丛》2004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0)。7.最近二十年来港台地区清词研究述评,(台北)《书目季刊》2004年第3期。8.近二十五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4期/原载《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9.二十世纪的清代女性词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第1期。10.二十世纪的明词研究,《中州学刊》2003年第6期。11. 明词研究二十年,《明代研究通讯》第六辑(台北乐学书局2003/12)12.蒋春霖研究史述略,《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3.顾春研究的世纪回顾,《满族研究》2005年第2期。14.近现代词学史上的纳兰词研究,《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5.北美地区中国词学研究述评,《汉学研究通讯》2014年第4期(2014/11)16.北美地区中国文学性别研究述评,《海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年度报告2012》17.近五十年来港台地区八股文研究之述评,台湾研究所集刊2015(待刊)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9年,是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批,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首都体育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刊物。

B和C吧,我猜的

运动人体科学文章编号:10012747 Ⅹ(2005) 0520043204 中图分类号:G8201146 文献标识码:A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及其训练原理探讨X谭 红1 , 骆 建2 , 王绍军1(11 西安体育学院, 西安710068 ; 21 成都体育学院, 成都610041)摘 要: 通过对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 提出了提高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原理。力量训练时,必须根据各个专项运动的肌肉收缩速度与力量特性、肌肉收缩的力学规律、肌肉不同收缩速度的神经肌肉特点等规律, 对运动员采用适度提高肌肉大力量能力, 以提高肌肉抗中等负荷速度力量能力和快速能力等力量训练, 最终实现肌肉的最快速度收缩所产生的力量提高。关键词: 田径; 肌肉收缩; 速度力量; 力量训练Analysis of the Speed Force of Muscle Contraction inTrack and Field and Exploring the Power Training TheoryTAN Hong1 ,LUO Jian2 ,WANG Shao2jun1(11Xi′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an 710068 ,China ;21Chengd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 Chengdu ,610041 ,China)Abstract :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speed force of muscle contraction in track and field , the author point out the power train2ing theory. It is that moderate improvement of muscle force ability , muscle anti - medium - degree load ability will realize the im2provement of the speed force produced by the muscle contraction with the largest speed , based on the speed of muscle contractionpower characteristics , dynamical law of muscle contraction , nerve and muscle characteristics by different speed of muscle words :track and field ;muscle contraction ; speed force ; power training田径运动是由走、跑、跳、投和全能组成的运动项目,不仅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速度素质,而且也要有很好的力量素质。在田径运动的各类项目训练中,如何针对不同项目特点,增强速度力量,以有效地提高专项运动能力,是广大教练员、运动员不断探索的问题。速度力量是一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它是肌肉收缩力量与收缩速度综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力量素质的表现,它与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和表现出这部分力量的肢体的运动速度有关。速度力量实际上是运动员在特定负荷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动作速度,这种动作速度是影响田径运动所有项目成绩的关键因素,所以田径运动中运动员肌肉收缩的速度力量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就显得意义重大,而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训练原理就更值得探讨。1 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111 肌肉收缩速度力量的力学特性从图1 可知,肌肉收缩的力学特性是:肌肉作加速拉长时,肌肉收缩产生的肌拉力为迅速增大;肌肉作加速缩短时,肌肉收缩产生的肌拉力为迅速减小。原理是,肌肉作退让性收缩时,肌肉收缩的阻力臂增大,需要肌肉的加速拉长产生由小到大的肌力,以保证肌肉收缩产生的动力矩能克服阻力矩;肌肉作克制性收缩时,因肌肉收缩的阻力臂减小,肌肉的加速缩短自然产生由大到小的肌力,所产生的动力矩必须克服阻力矩。所以,力量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肌肉作快速收缩时产生的收缩力量和力量耐力,保证肌肉作快速收缩时所产生的收缩力量能克服负荷阻力的增大。112 肌肉收缩速度力量的生理学特点肌肉承受不同负荷进行最快速度收缩时, 虽然肌肉收缩的速度快慢存在着差异,但是,肌肉收缩时的能量代谢性质却是基本相同的, 只是肌肉收缩的速度不同, 肌肉收缩的供能速度和能量代谢产物的·43 ·第22 卷第5 期2005 年9 月西安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Vol122 No15Sep12005X 收稿日期:2005201210 ;修回日期:2005204217作者简介:谭 红(19602) ,男,湖南湘乡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计算机应用及体育教育训练学;骆 建(19592) ,男,重庆开县人,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田径教学与训练;王绍军(19792) ,男,安徽宿州人,硕士生。清除程度不同。从控制肌肉进行不同速度收缩的神经特点看,肌肉收缩的速度不同,控制神经肌肉冲动的频率、神经肌肉出现的运动疲劳快慢是不相同的。表现为:肌肉收缩速度越快,神经冲动频率越快,神经肌肉出现运动疲劳越快;相反,则慢。所以,肌肉在不同速度条件下收缩时其生理学特点具有同一性和不同一性。图1 肌肉收缩的力—速规律[2 ]图2 田径部分项目运动员的膝关节肌肉T—V 特点[3 ]113 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特点人体在田径运动中,当身体各个环节肌肉进行克制性收缩完成关键技术动作时,不仅是个体在某一训练水平阶段的肌肉收缩初长度为最长,肌肉收缩的阻力矩为最大,而且要求肌肉收缩的初速度快和收缩时的速度继续加快。根据文献资料关于我国与国外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技术比较介绍,我国短跑运动员与美国短跑运动员不仅在运动速度存在差距,而且在支撑时髋关节、膝关节角度增大的初始角和变化角度都分别比美国运动员的同类情况小,说明我国运动员的身体关键部位肌肉进行克制性收缩时的收缩速度和肌力,较美国运动员慢和小。所以,要提高运动员的肌肉作克制性收缩力量,主要是提高肌肉充分拉长作快速收缩时的力量,使肌肉收缩产生的肌拉力能克服较大阻力矩的情况下,加快肌肉缩短的速度,不然将造成技术动作的变形乃至肌肉的拉伤。然而,如果只通过反复的专项训练来发展肌肉的最快收缩速度与力量,虽然肌肉的最快收缩速度与力量可以得到提高,但是常因反复的专项训练易于迅速造成人体的整体性运动疲劳,相对缩短了对肌肉进行最快速度收缩的力量训练时间,限制了肌肉的最快收缩速度与力量的发展。因此,只有通过提高肌肉抗大负荷力量训练来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能力,使肌肉克服相对较小负荷的快速收缩速度所产生的力量得到提高,达到力量训练效果能有助于肌肉的最快收缩速度所产生的力量提高。由于人体在田径项目的各个专项运动中,特别是在专项的快速运动中,当肌肉进行快速缩短时,因肌肉缩短速度的加快,必然会引起肌肉收缩产生肌拉力的相对减小,如果肌肉收缩所产生动肌力矩能克服肌肉收缩的阻力矩,人体将完成合理的技术动作和实现快速位移,反之亦然。因此,只有根据肌肉在不同速度情况下收缩的适应特点,对肌肉进行不同负荷的抗阻力量训练,使肌肉在不同抗阻力量练习中的收缩速度和力量能力得到同步提高,最终提高运动员的肌肉收缩速度力量,使肌肉在充分拉长作快速缩短时所产生的肌拉力能克服肌肉收缩的阻力。114 田径运动各个项目肌肉收缩速度力量特点在田径运动各个项目运动中,由于人体运动的特点和运动的目的以及运动负荷状况的不同,所以各个项目之间,特别是各个项目的关键技术所需要的肌肉收缩速度力量特性是不相同的。从图2 可知,中跑运动与短跑运动的速度力量、短跑运动的速度力量与跳高运动的速度力量是有区别的。其特点为:中跑运动与短跑运动的速度力量几乎呈等距离的差距,这是由于中跑运动员的肌肉纤维特点与短跑运动员的肌肉纤维特点存在不同性所致;短跑运动项目与跳高运动项目的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呈交叉不同,表现为短跑运动的肌肉收缩速度成份大于跳高项目,而肌肉收缩的力量成份又小于跳高项目,这是因为跳高项目的关键技术所需肌肉收缩力量大于短跑项目,而短跑项目的关键技术所需肌肉收缩的速度大于跳高项目的缘故。对于投掷运动项目,因肌肉收缩还要承受器械的附加负荷,加之肌肉收缩的初始速度相对慢和投掷项目所需要的垂直支撑能力更大,因而投掷运动的肌肉收缩力量成份必然大于跳高和整个跳跃项目,而肌肉收缩的速度成份必然相对小。尽管田径运动的各个项目的关键技术所需要的肌肉收缩速度力量特性不同,但是从各个项目的速度力量提高趋势看,任何项目的肌肉收缩速·44 ·第22 卷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第5 期度力量提高,都必须是符合各个项目的速度与力量特性基础上的相对同步提高,使肌肉收缩产生的肌拉力能克服肌肉负荷阻力不断增大情况下,同步提高肌肉缩短的速度(见图3) 。图3 田径部分项目运动员的膝关节肌肉收缩速度力量提高特点示意图图4 重视提高肌肉最大收缩力量后的力—速关系图5 重视提高肌肉抗中、大负荷后的力—速规律示意图2 影响田径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训练效果的原因分析影响田径运动员速度力量训练效果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力量训练时,忽视了肌肉收缩的速度与力量的结合,即忽视了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素质训练。但是,如何提高运动员的这种速度力量素质呢? 这就需要在力量练习时,必须根据肌肉收缩的特性和不同速度收缩的生理学特点,结合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肌肉收缩属性,认识肌肉在不同速度情况下收缩的适应特点,采用抗多种不同负荷的练习方法来提高肌肉的不同速度与力量能力,使肌肉在不同收缩速度条件下的抗负荷力量得到相对提高,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肌肉抗自身负荷的速度与力量,最终以肌肉抗自身负荷的速度与力量提高为基础,对运动员进行专项速度与力量能力训练,达到同步提高肌肉的最快速度与力量的目的,实现肌肉抗不同负荷情况下的整体速度与力量的相对同步提高。避免过分追求固定某一动作的大负荷力量训练,而忽视肌肉在不同收缩速度条件下的力量训练,所造成的专项运动成绩停滞不前或运动过程中的肌肉伤害。从图2 可知,田径运动的各个项目运动员在某一训练水平阶段,肌肉收缩的速度与力量变化始终是按照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肌肉收缩特点进行变化,表现为抗大负荷的速度与力量同小负荷的速度·45 ·第22 卷 谭 红,等:田径运动中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分析及其训练原理探讨 第5 期与力量、抗小负荷的速度与力量同专项中的速度与力量存在着绝对值差距。如果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只重视大力量训练,忽视小负荷的快速力量能力训练,其训练效果是肌肉作慢速收缩的大力量能力强,而抗中负荷的速度与力量和小负荷的快速度与力量是相对的停滞不前(见图4) ;如果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重视了抗大负荷力量训练和中负荷的快速力量训练,但没有进行专项运动的速度与力量训练,其训练效果是抗大负荷的慢速力量和中负荷的快速力量能力强,而专项运动中的最快速度与力量是相对的停滞不前(见图5) 。另外,从不同速度力量训练时的神经肌肉特点看,虽然在不同速度力量训练时,神经肌肉发放的冲动都是为最大,但是因肌肉收缩速度的不同,神经肌肉的冲动频率同样不同。所以,在田径运动训练实践中,有些运动员往往在大力量方面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运动成绩却是相对停滞不前或出现下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力量训练中只提高了肌肉作慢速收缩时的力量,没有提高肌肉作相对最快速度收缩时的力量和神经肌肉冲动频率,造成肌肉的各种速度与力量没有得到全面的同步提高,神经肌肉冲动频率没有得到相应同步加快,使肌肉的最快速度收缩的力量和神经肌肉冲动频率停留在相对同一水平上,或因最大力量的发展提高了肌肉的质量,影响了肌肉作最快速度收缩时的相对力量。因此,要使肌肉在各种收缩速度情况下的力量和神经肌肉冲动频率得到相对同步提高,必须进行各种速度条件下的力量训练,使力量训练能对快速力量神经肌肉冲动频率提高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3 提高田径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原理探讨通过上述分析,认为:要提高田径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力量,必须根据专项运动的肌肉收缩速度与力量特点、肌肉收缩的力学规律、肌肉不同收缩速度的神经肌肉特点、肌肉的大力量提高是促进肌肉抗小负荷能力基础的规律,对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水平阶段,采用适度提高肌肉的大力量能力是提高肌肉抗中等负荷的速度与力量能力基础、提高肌肉抗中等负荷的速度能力是提高肌肉抗自身负荷的快速与力量能力基础、提高肌肉抗自身负荷的快速能力是提高肌肉抗自身负荷的最快速度与力量能力基础等顺向环节的力量训练(见表1) ,实现渐进发展肌肉的抗不同负荷与快速收缩能力提高的过程,使肌肉在不同收缩速度条件下的力量和力量耐力得到相对同步提高(见图3) ,最终实现肌肉的最快速度收缩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提高[3 ] 。表1 不同力量训练环节的负荷、速度、神经变化特点及有效促进作用趋势表第一训练环节第二训练环节第三训练环节第四训练环节力量负荷最大力量负荷促进能力训练中等负荷的快速促进力量能力训练自身负荷的次快促进速度力量训练自身负荷最快速度力量训练力量特点最大次大小最小速度特点最慢慢次快最快神经变化特点最慢慢次快最快练习手段不同姿态抗不同姿态抗多种抗自身负荷或超自身负荷的跳跃、专项训练或超专项速度训练最大负荷练习中等负荷练习自身负荷跑的练习(牵引跑)应当指出,上述力量训练四个环节并非是指在一次力量训练课时必须按这四个环节进行训练,而是指这四个环节是顺向渗透在一个训练周、一个训练阶段、一个训练周期、一个训练年度中。但是在一次训练课中,要根据训练的任务,必须采用重点发展的速度力量与决定该速度力量基础的速度力量练习方法相结合,或重点发展的速度力量与基础速度力量和促进发展的速度力量练习方法相结合,使最快速度力量的发展,必须有基础速度力量的保证,以及一个力量训练环节的效果能对另一个力量训练环节产生有效促进与提高的作用。4 小 结1) 在田径运动的各个专项力量训练中,只有根据各个专项肌肉收缩的速度与力量特性、肌肉在不同速度情况下的收缩力量适应特点,对肌肉进行不同负荷的抗阻力量训练,使肌肉在不同抗阻力量练习中的收缩速度和力量能力得到同步提高,最终实现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力量的提高,使肌肉在充分拉长作快速缩短时所产生的肌拉力能克服肌肉收缩的阻力。2) 要提高田径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力量,必须采用适度提高肌肉大力量能力来提高(下转第53 页)·46 ·第22 卷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第5 期表4 中年各组心脏功能能力测试表锻炼方式中年男子(N 总计= 99)X ±SD中年女子( N 总计= 135)X ±SDF1C1(METS)运动后3 min恢复心率(次/ min)F1C1(METS)运动后3 min恢复心率(次/ min)传统体育实验前71865 ±11239 951609 ±101067 61437 ±01947 991733 ±141203男:N = 23 实验后81770 ±11551 871000 ±131850 71160 ±71160 911267 ±101127女:N = 30 P < 0105 < 0101 < 0101 < 0101慢跑快走实验前61975 ±11228 991125 ±121252 61782 ±01841 941321 ±111829男:N = 16 实验后71469 ±11307 931063 ±111544 71421 ±11072 881107 ±111210女:N = 28 P < 0101 < 0105 < 0101 < 0101球类组实验前71577 ±11051 991700 ±151318 61917 ±11308 961667 ±141847男:N = 30 实验后81420 ±11482 881367 ±131523 71280 ±11238 861900 ±161065女:N = 30 P < 0101 < 0101 > 0105 < 0101游泳组实验前61475 ±01669 1061083 ±121086 61407 ±11075 991571 ±111680男:N = 12 实验后71900 ±11746 1011167 ±181829 61471 ±11026 971929 ±141568女:N = 14 P < 0101 > 0105 > 0105 > 0105有氧体操实验前71722 ±11301 931778 ±121284 61797 ±11274 971455 ±131479男:N = 18 实验后81111 ±11574 891944 ±121895 71361 ±11267 921394 ±131295女:N = 33 P > 0105 > 0105 < 0101 < 0101参考文献:[1 ]杨静宜. 心脏康复运动处方“jungmann”公式应用的探讨[J ]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25 (3) :3272330.[2 ]杨静宜,戴 红. 体疗康复[M] .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3 ]高 峰,董 东. 靶心率在制定健美运动处方中的应用[J ]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 ,26 (1) :1032105.[4 ]林 华,王 洪,马玉荣. 有氧健身操对城市中老年女性心功能的影响[J ] . 体育科学,2001 ,21 (1) :51254.[5 ]黄建华,沈国琴. 台阶试验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 . 浙江体育科学,2004 ,26 (4) :68270.[6 ]张 立. 运动时目标心率与RPE 在监测运动强度时的功能及应用[J ]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 ,29 (3) :67269.[7 ]佘军标. 老年人健身运动时对运动负荷和方式的选择[J ]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 ,23 (3) :3152316.[8 ]王 健,邓树勋. 台阶试验质疑[J ] . 中国体育科技,2003 ,39 (2) :61264.[9 ]卢咏梅,邓树勋. 老年人健身运动的研究进展[J ] . 体育与科学,1999 ,20 (5) :9213.[10 ]叶 鸣. 中老年运动处方的特点及制定方法[J ]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 ,19 (1) :57259.(上接第46 页) 肌肉抗中等负荷的速度能力基础,提高肌肉抗中等负荷的速度能力来提高肌肉抗自身负荷的快速能力基础,提高肌肉抗自身负荷的快速能力来提高肌肉抗自身负荷的最快速度能力基础。依照这些顺向力量训练环节进行力量训练,最终才能实现肌肉的最快速度收缩力量,即速度力量的提高。参考文献:[1 ]高等学校试用教材1 运动生物力学[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3301[2 ]王保成,李 侃,张贵敏,等1 力量训练与运动机能强化指导[M] .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261[3 ]骆 建. 短跑力量提高属性及训练原则[J ]1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 ,27 (2) :692731[4 ]M·耶西斯. 发展运动性力量的新趋势[J ] . 译报,1985 ,(1) :1261[5 ]默夫·肯布普. 力量训练原理[J ] . 山西体育科技,1980 ,(1) :312341[6 ]塞尔,D·迈格多格. 力量训练的专门化[J ] . 体育译文,1983 , (2) :422431[7 ]田内敏男. 发展肌肉力量的基本法[J ] . 译报,1988 , (4) :8291[8 ]伊·卡扎诺娃,耶·兹纳缅期卡娅. 肌肉和速度[J ] . 国际体育参考资料,1979 , (2) :182211[9 ]詹姆斯·G. 负荷、速度及器械在力量训练中的作用[J ] . 吉林体育科技,1985 , (1) :72101[10 ]D·图米尔蒂. 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性力量训练[J ] . 田径,1985 , (7) :112141[11 ]陈 松,马启伟. 动作速度定量控制发展肌肉速度力量的训练理论与方法[J ]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 ,17 (2) :892901[12 ]刘北湘,石玉琴,李晓峰,等. 发展肌肉爆发力的“最大动量训练法”研究[J ]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 ,20 (1) :782851[13 ]王保成,李鸿江. 我国田径运动专项力量训练的现状与分析[J ] .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5 ,7 (2) :532571·53 ·第22 卷 张 欢,等:不同锻炼方式对中老年心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第5 期

相关百科

服务严谨可靠 7×14小时在线支持 支持宝特邀商家 不满意退款

本站非杂志社官网,上千家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网站。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论文发表、期刊征稿、期刊投稿,论文发表指导正规机构。是您首选最可靠,最快速的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粤ICP备2023046998号-2